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2024-12-09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共10篇)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产前检查孕妇2 666例, 应用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进行检查, 对具有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的100例孕妇进行重点观察, 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具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妇在孕期服用过较多的禁忌药物、早期接触X线等辐射性物质、合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结果:本组检出40例心脏异常胎儿, 其中左心发育不良2例, 右心系统异常3例, 其中三尖瓣发育不良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三尖瓣闭锁1例, 间隔发育不良18例, 其中单纯房缺11例, 均经心脏超声证实, 单纯室缺2例, 心内膜缺损5例, 心脏横纹肌肿瘤1例, 大血管及髓干畸形17例, 其中冠状动脉瘘1例, 永存动脉干1例, 主动脉弓离断2例, 法洛四联征3例, 大动脉转位3例, 右室双出口7例。结论: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 对降低先天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先天性心脏病,探讨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有效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 随着超声学的不断发展,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讨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 2013年6月-2014年9月对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总结和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产前检查孕妇2 666例, 年龄27~36岁, 平均32.1岁, 孕周16~28周, 平均22.1周。对具有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的100例孕妇进行重点观察, 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具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妇在孕期服用过较多的禁忌药物、早期接触X线等辐射性物质、合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

方法:应用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仪, 选择探头频率3~5 MHz, 分别采集二维成像、M型成像、彩色血流成像、多普勒脉冲频谱。检查时按照七切面的顺序依次进行, 包括上腹部横切面、心尖处心脏四腔切面、两心室流出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腔静脉长轴切面。

结果

本组检出40例心脏异常胎儿, 检出率1.5%, 其中左心发育不良2例, 右心系统异常3例, 其中三尖瓣发育不良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 三尖瓣闭锁1例, 间隔发育不良18例, 其中单纯房缺11例, 均经心脏超声证实, 单纯室缺2例, 心内膜缺损5例, 心脏横纹肌肿瘤1例, 大血管及髓干畸形17例, 其中冠状动脉瘘1例, 永存动脉干1例, 主动脉弓离断2例, 法洛四联征3例, 大动脉转位3例, 右室双出口7例, 见表1。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有效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措施。其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相关研究认为染色体突变、母体感染病毒或细菌、接触放射性物质或细胞毒性药物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该病是目前临床上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采取相应的辅助检查尽早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也对提高生育水平和新生儿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的常规二维超声技术检查不仔细, 不专门查心脏, 诊断心脏解剖畸形的准确率较低。CT扫描等检查方式不但会对孕妇造成辐射损伤, 也因其操作复杂不利于疾病的筛查。近年发展起来的胎儿筛查超声技术加上三维超声的不断发展能够通过不同的切面较为准确地判断空间结构,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本组资料选择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2 666例, 应用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进行检出, 重点审查对具有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的100例孕妇进行重点观察, 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具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妇在孕期服用过较多的禁忌药物、早期接触X线等辐射性物质、合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

综上所述,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高, 对降低先天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芳.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1) :43-45.

[2]郭宁, 王玲, 黄猛, 等.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7 (5) :551-553.

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展望 篇2

【关键词】 胎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8-02

先天性心脏畸形(CHD)是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而且胎儿的心血管畸形是胎儿所有畸形中发病率最高的部位,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比较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压力。很多患儿都是因当地的医疗水平或经济落后等原因而被误诊或漏诊现象,不少患儿是因感冒、肺炎等疾病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通过听诊偶然才能发现心脏杂音,再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才被确诊,其实主要的原因在于心脏发育异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胎儿畸形筛查中最复杂、操作手法最难掌握、对超声仪器要求最高档的一项检查;但心脏超声诊断主要是检出复杂、难治及致死性的心脏畸形,对于一些微小的心脏发育异常是很难诊断出来的,如:膜周型小室间隔缺损。所以随着围产医学及胎儿心脏外科的发展,使产前胎儿心脏异常的超声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宫内胎儿先天性心脏异常的发展及演化,对进行产前干预治疗病例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资 料

从2010年1月以来,我科为孕妇作超声检查约1500例,其中胎儿心脏异常的65例,包括房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心室单出口、肺动脉瓣狭窄、房室瓣反流等病例,高龄孕妇占57例,65例胎儿CHD经省级医院会诊,有61例超声诊断符合省级医院的超声诊断,其符合率达到93%。

2 方 法

目前我院超声科都是利用传统的二维超声切面、M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诊断仪的型号:麦迪逊V2.0三/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但有时一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规超声心动图难以发现心脏异常,须要借助一些新技术来提高超声诊断。周永昌[1]提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本切面图像,其中包括四心腔、三血管切面、左右室流出道交叉、两组房室瓣彩色血流、主动脉长轴切面等声像图。

3 结 果

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符合率约50-60%,其符合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由此可以体会到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亦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假阴性。

4 讨 论

4.1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价值,能够在产前诊断或可凝胎儿患有CHD,临床医生可根據胎儿的畸形情况选择终止妊娠的原因之一,为临床能够提供了正确的胎儿心脏畸形超声诊断极为重要。因为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将有助于围产期提前制定治疗计划,避免对诊断新生儿心脏先天性畸形延误时机。

4.2 利用超声心动图筛查胎儿时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最佳时间,除了对超声仪器要求高外,对操作者的要求也非常重要。同时胎儿的发育生长时间也不能忽视,孕周太小,心脏结构还不够显示清晰,孕周太大,耽误了胎儿的诊疗时机,时春艳,宋雷,李源[2]:孕22-26周是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最佳时间,这段时间胎儿发育的大小及羊水适中,宫腔的空间对胎儿的大小以及内脏器官显示较佳。

4.3 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心脏出现漏诊的原因此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其原因如下:①超声诊断仪器性能较差或分辨率不高,是直接因素。②超声科医生的检查水平以及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时超声科医生应从多个切面去检查胎儿各个器官,探头的位置(入射的角度)决定了胎儿的成像效果。③选择的孕周不佳、胎位不正、肥胖的孕妇等,都是造成漏诊现象的间接因素。

5 展 望

超声心动图是检测胎儿心脏畸形的一种无创、可行、可靠、可重复的研究手段,其临床价值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但超声诊断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它检查一样,不是一种万能的检查。超声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于病理学检查,超声诊断意见不等于病理学诊断,而且胎儿心脏畸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不为超声所显示。胎儿畸形和胚胎正常生长发育一样,随着孕周的增大,胎儿长大,其畸形也随之明显。但随着计算机及超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图像的帧频和像素,进而改善灰阶图像的质量,超声心动图各种新的检查技术将使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能够在更早期做出诊断,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对于能早期正确诊断并早期处理,对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许多基层医院的超声科医生还没有机会到上级医院,通过系统的进修学习来提高业务技术,大部分的医生见识较少,差别大,希望能够通过整体培训来提高超声诊断技术。目前,三维超声心动图经历从静态、动态到实时的发展过程,其在胎儿心脏病的诊断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明星等[3]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认为其能显示正常二尖瓣、三尖瓣的完整形态及活动,显示瓣膜病变的整体范围,判断瓣膜处于正常或病理状态。实时三维超声技术的发展使操作更加便利,相信其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方面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但在许多方面有待不断研究和探讨,如组织多普勒在正常胎儿心脏及胎儿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等。我们相信,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围产医学及心脏外科等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199-1205.

[2] 时春艳,宋雷,李源,等.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385-387.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进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产妇80例为对象展开研究, 80例产妇的年龄均在20~4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0.6岁。怀孕周期均在20~34周, 平均怀孕周期为28周。初产妇为42例, 非初产妇为38例。

1.2 检查方法

检查仪器:采用心脏机飞利浦HD15。选择合适的容积探头, 对胎儿进行常规的超声检查。并在胎儿心脏位置进行扫描, 将胎儿心脏位置进行局部性放大。观察胎儿的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等。观察胎儿心尖部位跟胃泡、降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脊柱之间的关系, 并且对心脏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正常胎儿的心尖方向朝向左边, 和胃泡的方向一致。对心脏横切, 利用头侧偏斜法逐步清晰的显示出四腔新切面, 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3条重要血管的切面。将探头进行90°旋转, 显示出降主动脉弓切面及动脉导管切面, 若发现胎儿异常情况, 则可通过其他切面进行辅助性诊断。对胎儿以上切面的观察均采取二维彩色双图进行对比性观察, 必要情况下进行M型与频谱多普勒检查。将检查图像进行存档。

1.3 观察指标

观察检查诊断符合情况, 并统计检查的符合正确率。

2 结果

在研究的80例产妇中, 通过对胎儿超声心动图的检查, 发现心脏畸形的的胎儿有24例, 占30.0%。室间隔出现缺损的有6例, 左心脏发育不良的有4例, 4例出现右室双出口, 心内膜垫缺损有6例, 右心发育不良的有4例。漏诊3例, 误诊1例, 诊断准确率达到95.0%。敏感度为94.6%, 特异性达到了100%。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畸形胎儿的出生率越来越高。原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及孕妇本身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抽烟喝酒等成为常事, 夜生活等成为日常需求。以上种种便导致了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结构功能紊乱, 致使畸形胎儿的出现[2]。

该次研究显示, 通过对胎儿心脏四腔心、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散学馆-气管、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的6个切面为主要切面, 进行连续性的动态检查。可以明确的显示出大多数胎儿心脏畸形, 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 并且对于复杂性的心脏畸形, 并没有出现漏诊的现象。而四腔心切面属于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基础切面, 此切面检出胎儿心脏畸形的敏感度为50%。并通过对胎儿的具体方位、不同的探测角度等, 再将四腔心切面分为心尖四腔心、心底四腔心、胸骨旁四腔心3种心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心底四腔心切面可以明确的显示出方式间隔时容易产生的回声失落现象, 而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则显示出房室瓣的血流情况。对于不同的显示要求, 能够灵活的转变探头, 从而达到较好的检查效果[3]。并且四腔心切面能够显示心胸的比例, 对于二三尖瓣形态、启动闭合也能够明显观察到。房室间隔是否完整也能通过此切面进行观察, 除此之外, 卵圆孔瓣活动情况、肺静脉开口等, 也能对不同类型的心脏畸形进行观察, 并排除。通过四腔心切面观察主要为左右心室不良, 二三尖瓣闭锁, 室间隔缺损, 心内垫膜缺损等。但是四腔心切面并不能够显示出主动吗及肺动脉, 因此不能够诊断出动脉圆锥干的异常现象。例如大动脉的转位等。四腔心切面也无法显示出流出道部室间隔, 因而很难发现出室间隔缺损的情况, 而对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能正确的显示出心室及大动脉连接, 并观察其与大动脉的关系是否存在异常, 是否存在大动脉瓣狭窄现象, 能够检查出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等复杂的大动脉畸形。通过右室流出道漆面, 能够在胎儿头侧偏斜的位置观察到三血管-气管切面, 此切面能够显示出主动脉、肺动脉及上腔静脉的排列情况。若非主动脉的左侧存在异常官腔, 则此胎儿存在永存左上静脉的可能, 若胎儿气管处于非主动脉逐渐, 则胎儿可能存在右位主动脉弓。通过对三血管-气管切面的观察, 在切面基础上将探头旋转九十度微调, 能够显示出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弓切面的关系, 并通过此两切面, 清晰的观察到主动脉弓缩窄、离断现象, 下腔静脉是否存在缺血等能够明显观测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除了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 还能够对心腔内瓣是否存在反流现象、是否存在心腔狭窄、是否存在过隔血流等进行探测。在新发现的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肺动脉短轴切面、心底系列短轴切面与气管冠状切面等属于补充切面, 若发现胎儿有出现异常畸形的情况, 可以通过以上切面进行印证, 若通过以上切面单独进行检出, 并不能够提高检出率。在胎儿阶段, 动脉导管开放性与肺循环之间的高阻力性, 导致左右心的压力相近, 室间隔缺损的地方不会产生分流的情况, 且分流量情况少, 分流速度缓慢。但是小室间隔缺损能够影响超声检出率, 且检出率较低。在以上的检查结果中发现, 出现漏诊的有3例, 全部为室间隔缺损胎儿。在杨岚[4]的相关研究中报道, 肺动脉瓣轻度狭窄胎儿1例出生后发现, 其肺动脉瓣口处血流呈现出五彩样, 且血流的速度不断加快, 通过二维观察瓣膜, 有轻度增厚的现象, 并且会伴有肺主动脉内径增宽的现象。观察的此病例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 能够发现肺动脉瓣狭窄后扩张现象并不明显, 因而出现漏诊的现象。可见, 超声心动图在早期检查中, 对瓣膜畸形的检出率较低, 需要借助其他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在耿丹明等[5]的检查结果中显示,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产前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选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对胎儿的创伤性较小, 并且能够及时的观察到胎儿心脏的形态及结构, 还包括对房室腔的大小、瓣膜活动、血流动力学、活动节律等信息有较为详细的观察。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够及时的筛查多数胎儿心脏畸形, 而小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容易被漏诊[6]。因而在临床检查中, 若发现有畸形胎儿, 则在一周之内对其进行复查, 定期进行随访, 避免畸形胎儿的出生。且超声检测方法更容易实施, 虽然有新的技术方法在不断实施, 超声心动图检查仍然是检查的基础。为了减少或避免畸形胎儿的出生, 需要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 提高人口质量, 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7,8]。

综上所述, 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效果明显, 可以明确诊断绝大部分的心脏畸形胎儿, 尤其是对复杂的畸形胎儿, 特异度更高, 减少或避免畸形胎儿的出生,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喻红霞, 申志扬, 吴宁宁.超声心动图在筛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1) :71-72.

[2]聂俊青.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复杂心脏畸形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 (7) :48-49.

[3]Zheng, X.-Z., Yang, B., Wu, J.et al.Fetal left ventricular mass determination on 2-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using area-length calculation methods[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2014, 33 (2) :349-354.

[4]杨岚, 茹彤, 顾燕, 等.胎儿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 2014, 6 (4) :23-24.

[5]耿丹明, 吴琳琅, 陈桑, 等.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6, 13 (1) :45-46.

[6]查长松, 黄月红, 戚丽, 等.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筛查[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 17 (3) :199-202.

[7]Lopes, L.M., Brizot, M.L., Schultz, R.et al.Twenty-five years of fetal echocardiography in conjoined twins:Lessons learned[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2013, 26 (5) :530-538.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4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019- 〔2011〕01-32-04

Hypothyroid heart disease by echocardiography changed

Sun Meiying

(Dongta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Province,Dong tai 224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lor Doppler echocardio graphy hypothyroidism(hypothyroidism)in diagnosis of heart disease.Methods 45 p atients with hypothyroidism,heart disease and 45 controls were Color Doppler ec hocardiograph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hypothyroidis m heart disease,echocardiography,pericardial effusion occurred in 31 cases,68 .9% rate;cardiac enlargement in 19 cases,42.2%;valve regurgitation in 12 ca ses,24 cases of left ventricular wall thickening.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 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othyroidism(EF),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 g(FS)and tissue Doppler mitral annular peak systolic velocity(Sa)decreased ,com 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ce(P<0.05) ;di astolic mitral flow spectrum of E/A,tissue Doppler mitral annular Ea/Aa valueswere decreased,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cant(P<0.05).Conclusion hypothyroidism heart disease and left ventricula r sy stolic function decreased diastolic function,ultrasonography of heart disease w ith hypothyroidism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Key words】 hypothyroid heart disease echocardiography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甲状腺激素不足致机体代谢活动下降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 减退性心脏病(甲减心)是甲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甲减患者的心脏受损率 高达70%~80%〔1〕,由于起病及表现隐匿,心脏损害程度不等,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甚至 掩盖甲减的其他症状而使诊断发生困难,常常引起误诊、漏诊。本文报道一组甲减心脏异常 的超声心动图改变,以其为临床提供一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2010年诊断为甲减心脏病患者45例。男14例, 女31例。年龄33~67岁,平均55岁。均符合甲减心的诊断,并除外其他心肺血管疾病。对照 组45例为健康体格者。两组间年龄、体重、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应用Agilent DX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5 Hz。 配有多普勒组成成像(DTI)软件探头频率,受检者左侧卧位,同步显示心电图。行常规超声 心动图取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IDs)、

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心尖四腔观获取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及E/A比值 。转换DTI速度模式,取心尖四腔观及二腔观,分别测量二尖瓣环。间壁、侧壁、前壁、下 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以及收缩期峰值。速度,取各室壁的平均值分别以 Ea、Aa、Sa表示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以及收缩期峰值速度。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左心结构及心功能改变 甲减心组患者中19例心腔扩大,其中左房扩 大19 例,左室扩大3例,左房左室同时扩大3例。24例左室壁轻度增厚,最厚为14mm。甲减心组左 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低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2.2 脉冲多谱勒测量 甲减心组患者二尖瓣峰值流速E峰、A峰降低,E/A< 1,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见表2。

2.3 组织多普勒测量 甲减心组,Ea、Aa、Ea/Aa显著降低(P<0.01 ,P<0.05,P<0.05),Sa降低(P<0.05),见表2。

2.3 心包改变 45例患者中31例心包腔内有厚度不同的液性暗区,其中液 性暗 区厚度>20mm的大量心包积液7例,20~10mm的中等量心包积液17例,<10mm的少量心包积 液21例。心包腔液性暗区内未见点状、条索状回声。

2.4 瓣膜形态及功能 45例甲减心患者中有瓣膜反流12例,均为轻度反流 ,且多数伴有房室扩大。

3 讨论

甲状腺激素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心血管系统即为最重要的的靶器官之一 。甲减对心脏的影响包括心肌、心包及冠状动脉三个方面,典型表现为心包积液、心肌无力 性扩张及继发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随之出现相应改变。

nlc202309022219

心包积液常常是甲减的诊断线索,心包积液可发生在甲减临床症状出现之前。45例甲减心患 者中31例心包腔内有厚度不同的液性暗区,其原因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因局部黏液性 水肿而有黏多糖沉积,造成浆膜腔积液,以心包积液较常见,心包积液中由于含黏液质较多 ,积液比重较高〔2、3〕。甲减心患者中24例出现左室壁增厚,心室壁内可见不规则 点状回声,其原因与心肌中黏多糖沉积和水肿有关。

代表左心室的收缩功能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短轴缩短率(FS值)及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 值速度(Sa)在甲减心组均降低,表明甲减心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降低。甲减心组左心室的收 缩功能降低是由于心肌水肿变性,心肌间质中黏蛋白沉积,从而导致心肌收缩力相对减弱, 心室腔扩大。与对照组相比,甲减心患者中心腔扩大以左房扩大为主,左心室扩大不明显( P>0.05)。甲减心患者中出现瓣膜返流与心腔的扩大相关,瓣膜本身无明显异常。根 据文献 报道〔4〕,具有潜在和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常有Ⅰ度或Ⅱ度二尖瓣脱垂的 超声表现。但本组患者中未发现有二尖瓣脱垂的现象,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关注。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E/A代表左心室的舒张功能,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速度Ea、Aa、E a/Aa亦代表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在甲减心组均降低,表明甲减心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降低。 甲减心患者的舒张功能下降除与心肌病变有关外,还与心包积液导致心肌舒张功能降低有关 。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直观显示心脏大小、心包有无积液及积液量多少,心肌运动 情况,瓣膜结构启闭及有无返流等,可综合评定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状况,结合心电图 及实验室检查等,对甲减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孙涛,关阿娜,张晓云.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21例诊治体会〔J〕.中国 实用内科杂志,2001,21(5):300

〔2〕解淑兰.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包积液16例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杂志,199 4,9(15):680

〔3〕胡丽叶.张丽华,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误诊为冠心病〔J〕.临床误诊误 治,2003,16(2):130

〔4〕袁庆新.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新认识〔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31(8):329

〔收稿日期:2010-12-26〕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胎儿超声筛查的孕妇1 500例, 年龄18~42岁, 平均孕周25周 (妊娠22~27周) , 进行产前筛查。

1.2 仪器与方法

选用美国生产的GE730、GEVV7, 探头频率为3.75~5MHz。仪器调节至胎儿心脏设置条件。孕妇取仰卧位或侧位, 常规观察胎儿心脏位置及心胸比例, 然后分别行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

2 结果

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出心脏畸形19例, 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2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 主动脉弓离断伴室间隔缺损1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5例, 房间隔缺损5例, 肺动脉瓣狭窄2例, 单心室1例, 因卵圆孔过大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 <5mm的室间隔缺损漏诊3例。经上一级医院超声心动图随访或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

3 讨论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胎儿畸形之一, 自1980年Kleinman等首次将超声心动图用于检测胎儿心脏以来, 该技术作为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一种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成为检测胎儿心脏的一种可行的和可靠的无创性研究手段。可在宫内诊断的心血管畸形有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心内膜垫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主动脉闭锁、二尖瓣闭锁、三尖瓣闭锁、肺动脉闭锁、右心发育不全、大血管转位等。超声心动图常规扫查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 可显示: (1) 房室间隔、卵圆孔及左心房内随心动周期摆动的卵圆孔瓣; (2) 右心房与下腔静脉相连; (3) 两组房室瓣及部分乳头肌; (4) 右室内壁较粗糙, 左室内壁较平整; (5) 动脉瓣、主动脉弓发出的三支头臂干及肺动脉远端分成左、右肺动脉。中孕期间, 胎儿的羊水适中, 透声条件好, 胎儿各部位结构易于清晰显示。本组选取22~27周孕妇1 500例, 检查出心脏畸形19例, 均通过以上各个切面仔细扫查诊断, 但产前超声诊断单纯的胎儿室间隔缺损较困难, 常发生漏诊。本文中产前误诊2例房间隔缺损的病例, 产后经新生儿心脏超声证实为卵圆孔过大。通常认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房间隔回声缺失直径应>7~8mm, 伴卵圆孔瓣运动异常。但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增大难以鉴别, 因此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产前诊断更要慎重。漏诊室间隔缺损3例, 产后新生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缺损均<5mm。目前高分辨率彩色超声仪通过二维超声可发现5mm以上的室间隔缺损, 但对3mm左右的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图常不能清晰显示。

综上所述, 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敏感性较高等特点, 应提倡产前胎儿超声检查, 这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1 500例2227周胎儿行常规超声心动图筛查, 与上一级医院检查结果或产后新生儿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出心脏畸形19例, 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2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 主动脉弓离断伴室间隔缺损1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5例, 房间隔缺损5例, 肺动脉瓣狭窄2例, 单心室1例。产后超声心动图随访或引产尸检结果与产前诊断相符。漏诊室间隔缺损3例, 房间隔缺损2例。结论: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产前筛查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降低出生婴儿死亡率。

关键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慰挺.现代临床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383-431.

[2]赵丽莎, 陈必良, 王西林, 等.产前超声检查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 19 (5) :471-473.

[3]Kleinman CS, Hobbins JC, et al.Echocardiographic studies of the human fetus:prenatal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cardiac dysrhythmias[J].Pediatrics, 1980, 65:1059.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6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4-02~2008-04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21 751例胎儿中行超声心动图检查7 500例, 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67例, 均经胎儿尸解及产后超声证实。孕妇年龄20~42岁, 平均 (32±3) 岁;胎儿孕20~41周, 平均 (28±5) 周。具有以下表现的胎儿高度怀疑先天性心脏病: (1) 本院及外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疑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2) 胎儿心律失常; (3) 非免疫性水肿; (4) 胎儿生长发育受限; (5) 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或孕史; (6) 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的胎儿; (7) 母亲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史及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生产Siemens AntaresPhilips HDI 5000、GE-730型及Alokaα-10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0 MHz。

首先进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与测量, 再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步骤如下: (1) 确定胎头与心脏位置和最佳透声窗; (2) 确定胎儿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关系; (3) 胎儿四腔心切面; (4) 胎儿左心室流出道切面; (5) 胎儿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6) 三血管切面; (7) 胎儿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8)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9) 脉冲多普勒测量。

2结果

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测的7 500例胎儿中, 检出胎儿心脏异常67例, 包括复杂性先天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39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20例, 房间隔缺损8例, 以上病例均经胎儿尸解及产后超声证实。其中39例先天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中经引产后尸解证实30例, 产后彩色超声检查证实9例。其中1例法洛四联症误诊为永存动脉干, 1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漏诊;另外28例单纯先天性心脏病均经产后超声证实, 其中2例因卵圆孔过大误诊为房间隔缺损 (表1) 。

3讨论

应用产前超声监测可以发现多种胎儿畸形, 而心脏畸形的筛查一直是胎儿畸形筛查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现将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67例胎儿心脏异常病例分析如下:

3.1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

以妊娠22~28周为宜, 因此时胎儿心脏发育已渐趋完善, 心内结构显示清晰, 胎儿活动度大, 羊水量多, 各种切面的显示率可达100%。而妊娠晚期, 孕妇过于肥胖加之胎位相对固定, 而且枕前位居多, 声束易受胎儿脊柱及肋骨影响难以显示出清晰心脏图像, 此时可经孕妇两侧腹壁探查, 以获取得较好的切面图像, 这是诊断胎儿心脏异常的关键所在。

3.2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通过67例胎儿心脏异常超声检查体会到胎儿复杂性心脏畸形检出明显较单纯房、室间隔缺损容易, 是由于复杂性心脏畸形多伴有四腔心及心胸比例异常等改变而易于识别。超声检查应遵循顺序分段法原则而获得完整的诊断[1], 并注意6个基本切面检查顺序依次为:胎儿腹部切面、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降主动脉长轴切面、三血管切面。从文献报道来看左心发育不良、三尖瓣闭锁、三尖瓣下移及房室管畸形在四腔心切面图像十分直观, 容易作出诊断。然而研究发现四腔心切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2], 用于法洛四联症的产前筛选检查容易漏诊[3], 本研究中1例法洛四联症误诊的原因之一是四腔心切面检查显示正常;四腔心切面对其他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也是难以显示的, 包括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等, 而这些复杂的心脏畸形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单纯四腔心切面在低危胎儿中筛选心脏病的敏感性很低, 仅为15.0%~35.3%[4]。所以在显示四腔心切面基础上辅以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进行检查, 增加大血管的解剖信息, 则可以明显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

由于法洛四联症与永存动脉干和右心室双出口在超声心动图上均有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 因此临床上需要鉴别诊断。法洛四联症虽有骑跨, 但正常位置仍可见内径变小的肺动脉, 主动脉与肺动脉两根大血管位置基本正常, 右心室流出道存在;而永存动脉干经过多切面观检查不能显示两根大血管:主动脉和肺动脉, 在流出道切面上仅见1根增宽的粗大动脉骑跨在室间隔上, 三血管切面失去正常的血管排列与走向, 仅见2根血管, 右心室流出道和肺动脉主干消失, 肺动脉分支起源于粗大的动脉干, 应考虑共同动脉干的可能性;右心室双出口可见主动脉和肺动脉均发自右心室, 并有2组动脉瓣, 无右心室流出道存在。在临床实践中鉴别右心室双出口和法洛四联症更为困难。

房室管畸形需注意相应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超声探查到的由于房室瓣裂缺而引起的瓣膜反流。

3.3单纯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产前超声诊断单纯的胎儿房、室间隔缺损较困难, 常发生漏诊。因此不可能仅靠1次检查而作诊断。本研究中产前误诊2例房间隔缺损的病例, 产后经新生儿心脏超声证实为卵圆孔过大。通常认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房间隔回声缺失直径应>7~8mm, 伴卵圆孔瓣运动异常[5]。由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增大难以鉴别, 因此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产前诊断更要慎重。房间隔缺损的诊断需根据卵圆孔形态、直径及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液分流束的方向、宽度等指标;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宽大, 低流速血流的右向左分流。胎儿室间隔缺损可单独存在,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超声检查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目前高分辨率彩色超声仪通过二维超声可发现5mm以上的室间隔缺损, 但对3mm左右的室间隔缺损, 仅靠二维超声则不能清晰显示[6], 而应用彩色多普勒可使本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

本研究表明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筛查、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 检测简单、检出率较高, 遵循顺序分段检查法不但可以明显提高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而且还可以明显缩短检查时间, 因而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筛选妊娠中、晚期胎儿心脏病的首选技术。

参考文献

[1]Allan LD, Grawford DC, Anderson RH, et al.Echocar-diographic and anatomical correlations in fet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Br Heart J, 1984, 52 (5) :542-548.

[2]Chaoui R.The four-chamber view:four reasons why it seems to fail in screening for cardiac abnormalities and suggestions to i mprove detection rate.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3, 22 (1) :3-10.

[3]Yoo SJ.Lee YH.Ki m ES.et al.Tetralogy of Fallot in the fetus:finding at targeted sonography.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1999, 14 (1) :29-37.

[4]Todros T, Faggiano F, Chiappa E, et al.Accuracy of rou-tine ultrasonography in screening heart disease prenatal-ly.Prenat Diagn, 1997, 17 (10) :901-906.

[5]田志云, Huhta JC.胎儿超声心动图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4.8-10.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 患者年龄为23~35岁, 平均年龄为 (28.6±2.8) 岁, 孕周为31~39周, 平均孕周为 (37.0±1.9) 周。另外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产检的40例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 年龄为22~34岁, 平均年龄为 (29.0±3.0) 岁, 孕周为30~39周, 平均孕周为 (36.8±2.0) 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次研究采用LoGIQue7-GE超声诊断仪与IU-22-Philips超声诊断仪行心动图检查, 配置3~ 5 MHz频率探头。检查时着重测量胎儿生长线, 了解产妇胎盘与羊水状况。胎心功能检查方法:选取横位四腔心切面, 以左心室腱缩水平为标准测量区域行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2], 记录胎儿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左室壁厚度、右室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右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右室短轴缩短率、左室 射血分数等指标。于胎心底四腔心切面脉冲取样并框置于二尖瓣、三尖瓣交接处测定各尖瓣E、A峰值速度比值。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记作 (均值±标准差) 形式, 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 分别行t、χ2检验, 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正常妊娠女性心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 (GDM) 是产科常见并发症, 产妇血糖指标升高, 不仅会危及自身健康, 还会影响胎儿发育, 严重的会造成胎儿体内脏器生长过度或先天不足, 常见问题如胎儿心脏过度受累, 出现心肌肥大, 胎儿健康状况受损。可见,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发病后及时给予心动图检查、监测胎儿心功能状况, 直接关系到胎儿心功能发育状况[3]。

该次研究发现,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正常妊娠女性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该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4]结果相近, 提示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评价或观察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充分了解胎儿心脏功能状况, 并通过与正常胎儿心功能指标差异比较,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胎儿心功能病变发展状况, 为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提供信息指导, 借鉴意义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评价及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40例正常妊娠女性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比较胎儿心脏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正常妊娠女性心功能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精确获取胎儿心脏功能信息, 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为临床监护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妊娠期糖尿病,胎心功能,评价

参考文献

[1]何萍, 张玉奇, 徐惠英, 等.超声心动图评价糖尿病妊娠胎儿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5 (7) :995-997.

[2]何萍, 陈敏, 徐惠英, 等.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脏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36 (6) :441-444.

[3]何萍, 张玉奇, 徐惠英, 等.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功能中的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6 (5) :54-60.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经住院引产后胎儿心脏病理或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复杂性心脏畸形的34例中晚孕期胎儿, 胎儿孕周18~39周, 平均 (26.3±2.4) 孕周;孕妇年龄21~40岁, 平均 (27.2±6.5) 岁。检查前均告知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孕妇均表示理解并签署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1.2.1仪器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经腹三维容积探头, 探头频率4~8 MHz。

1.2.2 方法

选用产科检查条件, 对胎儿各重要脏器及胎儿附属物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查, 测量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及羊水最大深度。

1.2.3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对产前常规超声筛查疑似胎儿心脏复杂畸形的病例选用胎儿心脏检查条件, 首先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顺序扫查下列8个切面: (1) 上腹部横切面; (2) 四腔心切面; (3) 左心室流出道切面; (4) 右心室流出道切面; (5) 三血管气管切面; (6) 主动脉弓切面; (7) 动脉导管弓切面; (8) 腔静脉长轴切面, 并将采集的图像存储在超声图文工作站上。

1.2.4 STIC采集

然后进行STIC采集:在二维模式下, 当胎儿相对不活动后进入3D/4D模式, 应用三维容积探头, 选择胎儿胸部横断面的四腔心切面或胎儿胸部矢状切面的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为初始采集平面[3], 取样框边缘置于胎儿胸部皮肤外缘, 需包括胎儿胃、心脏、大血管、回心静脉及下颈部[4], 嘱孕妇屏住呼吸, 启动STIC功能, 调整容积窗包含所有感兴趣区域, 根据不同孕周将采集时间设为7.5~15 s, 扫描角度为25°~40°, 进行容积数据采集。将所获取的容积数据图像存贮于硬盘, 采用GE 4D view成像软件进行容积数据脱机分析。

所有病例均由经过产前超声诊断系统培训并获得筛查资格认证的两名高年资医师检查, 并依据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复杂心脏畸形基本情况

34例中晚孕期胎儿中, 28例经引产后胎儿心脏病理检查, 6例生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34例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主要诊断包括: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7例, 法洛四联症6例, 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6例, 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5例, 右室双出口3例, 左室双出口1例, 永存动脉干2例,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例,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 心脾综合征1例 (右侧异构) 。2例 (5.9%) 只有一种心脏结构异常, 32例 (94.1%) 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构异常, 见表1。本组14例 (41.2%, 14/34) 为单纯心脏结构异常, 20例 (58.8%) 合并1种或以上其他系统异常 (唇腭裂5例, 肢体异常4例,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4例, 心脾综合征1例, 其他系统异常6例) 。10例行羊膜腔或脐带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 其中核型异常3例, 包括21三体征2例, 18三体征l例;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

2.2 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结合STIC检测方法比较

34例复杂心脏畸形中有95处心脏结构异常。常规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联合STIC对心脏结构异常的细节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71.6% (68/95) 和97.9% (93/95) , 漏诊率分别为28.4% (27/95) 和2.1% (2/95) , 二维联合STIC对心脏结构异常的细节诊断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2.80, P<0.01) , 两种检查方法吻合度较弱,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Kappa=0.103, P<0.01) 。

3 讨论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难点, 也是重点, 产前明确诊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 对于围产儿的正确处理, 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最重要的影像学技术, 已被广泛应用于产前筛查胎儿心脏畸形[5]。但是, 由于胎儿心脏较小、搏动快, 尤其当胎儿体位不够理想时, 一些切面常难于获得, 而且, 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提供的只是平面信息, 不能对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做出立体直观地显示, 因此, 对于一些伴有流出道及大血管的畸形如法洛四联征、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右室双出口等复杂性心脏畸形诊断较困难[6]。

STIC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专用于胎儿心脏的动态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它将三维数据的采集与时相信息的获取结合起来, 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对整个胎儿心脏的扫描, 获得由大量连续二维切面组成的三维数据库, 以动态三维的方式显示胎儿心脏的立体超声影像, 更加清晰地显示胎儿心脏结构的立体形态和动态变化, 显示心脏各结构与病变的毗邻位置与空间关系[7], STIC技术进行胎儿心脏筛查仅需获得标准的四腔心切面, 而且不论是心尖、心底还是横位四腔心切面, 都可实现对左、右心室流出道和三血管气管切面的再显示, 通过图像的切割平移或旋转不但能观察到二维扫查的各标准切面, 能显示二维超声不能显示的切面, 弥补二维超声的某些不足, 较直观地观察病变情况, 降低了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操作难度, 使经验不足的超声医师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超声切面, 从而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

以心尖四腔心为初始切面采集的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可清晰显示房室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及左、右心室流出道, 联合彩色多普勒可评估房室通道和主、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有助于诊断房室瓣发育不良、动脉锥干发育异常等胎儿复杂心脏畸形。胎儿复杂心脏畸形往往同时出现多个心内结构异常, 二维超声心动图常无法显示全部的结构异常细节而导致诊断不全面, 本研究将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多种成像模式, 成功地应用于左/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及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等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诊断, 通过对照引产后胎儿心脏病理检查或生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证实二维联合STIC对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细节诊断符合率为97.9% (93/95) , 几乎接近病理诊断水平, 说明STIC在提供胎儿心脏结构异常细节信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筛查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具有辅助应用价值, 对提高胎儿心脏产前超声诊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

因右室双出口的病理改变介入大动脉转位与法洛四联症之间, 而且弯曲的心脏大血管不在同一切面显示, 因此产前二维超声心动图常常难以做出鉴别诊断[9], 而STIC技术更容易追踪观察心脏大血管的走行, 辨别大血管异常的类型。本组l例胎儿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室双出口, 而STIC离线分析后诊断为大动脉转位, 经引产后病理证实。

另外, 因复杂心脏畸形心内结构错综复杂, 切面难于辨认, 加之胎儿体位的影响, 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寻找诊断依据的过程中往往耗时较长。而本研究应用STIC进行数据的采集, 再进行脱机的图像分析处理, 孕妇接受超声照射的时间明显少于二维超声检查所需时间。

STIC是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基础上的一项新技术, 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一样, STIC的三维图像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孕周、胎位、羊水、胎儿骨骼声影少及孕妇腹壁过厚等, 此外, 胎动、胎儿心律失常及孕妇的呼吸影响也会导致伪像的产生[10]。尽管STIC技术能自动采集容积数据, 但从三维容积数据中得到二维超声切面的步骤仍较为繁琐, 操作者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练习, 对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十分熟悉, 并且具备一定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完成对三维图像的分析。另外, 虽然容积数据的采集过程简单快速, 但是三维图像的后处理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经验和技巧, 且三维图像中的结构难免会有所重叠。尽管如此, STIC数据采集的快速简便、信息完整方面的优势, 以及多种处理模式的恰当应用, 能弥补二维超声的某些不足, 为胎儿心脏的检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和新的视角, 可成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一个重要方法, 值得胎儿超声心动图工作者深入研究并进行临床应用[11]。本研究本研究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STIC检测胎儿复杂心脏畸形, 能显著提高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细节诊断符合率, 为临床医生评估胎儿预后、手术风险等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和诊断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联合四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 STIC) 在产前筛查胎儿复杂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经引产后胎儿心脏病理或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复杂心脏畸形的34例中晚孕期胎儿超声资料, 比较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联合STIC对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结构异常的细节诊断符合率。结果:34例复杂心脏畸形中有95处心脏结构异常。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与二维联合STIC对心脏结构异常的细节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71.6% (68/95) 和97.9% (93/95)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22.80, P<0.01) ;两种检查方法吻合度较弱 (Kappa=0.103, P<0.01) 。结论:二维联合STIC优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能为产前诊断胎儿复杂心脏畸形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可显著提高胎儿复杂心脏畸形的细节诊断符合率。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9

【关键词】胎儿心脏病 超声系统 心脏三节段诊断法

为探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诊断胎儿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在我院接受心脏三节段诊断的136例高危胎儿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检查的高危胎儿136例,孕妇年龄为23~42岁,平均为(28.4±3.5)岁;孕周为17~40周,平均为(29.4±3.6)周;胎儿高危指征为高龄孕妇、在孕早期有致畸药物或感冒药物服用史、有先心病患儿生育史、胎儿其他器官存在畸形等。

1.2方法

利用GE ViVid 7彩超诊断仪和M3S面振探头、3.5C探头进行诊断,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5MHz,选择胎儿检查程序行产科常规检查,对胎方位进行确定,之后对心房进行定位:按照条儿脊柱、胎头位置关系对胎方位进行判断,以右手法则对胎儿左右加以判断,在胎儿腹部正横切方向,对其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脊柱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沿静脉导管对下腔静脉进行观察,从而对右心房位置进行判定;以正横切位对胎儿胸腔进行观察,获取四腔心切面,根据卵圆瓣所在心房位置,心底、心尖连线指向,和胃泡之间的关系对左心房位置进行判断。在此之后对胎儿心室进行定位:根据心室四腔心切面中肌小梁、房室瓣附着位置与调节束位置对心室位置加以判断。最后对胎儿动脉与心室关系进行确定:根据胎儿四腔心切面、以头侧偏转法确定主肺动脉长轴切面、左右流出道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根据叠加彩色多普勒对大动脉和心室间的关系进行判定。

2结果

136例受检者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检出率20.6%,其中23例经引产尸解后证实,4例新生儿经超声心电图证实,1例失访;28例先心病胎儿中法洛四联症4例,左室双出口2例,右室双出口3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2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室间隔完整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单心室双出口1例,单心房单心室1例,心室占位2例,室缺并发主动脉瓣二瓣畸形并狭窄1例,永存动脉干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2例。

3讨论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8%~12%存在先心病[1]。每年因先心病早期死亡的新生儿约为20%左右,因此先心病已成为新生儿、儿童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现有的手术治疗方法对先心病通常难以发挥有效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先心病胎儿在产前准确诊断并及时将妊娠终止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又称为先天性心脏病系统诊断法,最早出现于1964年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病理解剖学诊断时,在近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下,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在儿童先心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逐步发展及彩超诊断方法的不断提高,这一检查方法在胎儿先心病产前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关注。我院在为高龄孕妇、在孕早期有致畸药物或感冒药物服用史、有先心病患儿生育史、胎儿其他器官存在畸形等高危胎儿进行超声系统诊断时,利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进行判断,检出先天性心脏病28例(20.6%),其中4例新生儿经超声心电图证实,23例经引产尸解后证实,1例失访,未发生漏诊及误诊现象,这一结果说明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对胎儿心脏病诊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本次临床实践,笔者发现利用心脏三节段诊断法对胎儿心脏病进行判断时,应对以下几方面内容予以注意:(1)判定心脏位置:由于胎儿体位不确定,故而对胎儿胎心位置进行确定时难度较大,在区分左位心时应对左旋心及左位心予以区分。(2)判断心房位置:胎儿胃泡属于无回声区,在超声检查时容易显示,一般位于胃泡同侧的即为左心房,而对侧即为右心房。顺静脉导管探查下腔静脉,而右心房与下腔静脉相连。因为肺静脉与双上腔静脉均可存在畸形引流,因此这些均无法用作对心房位置加以判断的依据,而利用左心房和胃泡位于同一侧、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连接于右心房等对心房位置进行判断更为可靠简便。(3)判断心室位置:对胎儿心室进行判定时,最可靠方法是借助于三尖瓣、二尖瓣位置对心室进行判定。

综上所述,在超声系统诊断胎儿心脏病中,心脏三节段诊断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对胎儿心脏病予以准确诊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颜幸燕.应用顺序节段分析法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会[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8):502-503.

[2]史百放,金殿生,王欣.节段分析法在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2):1474-1476.

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3年7月, 我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6例, 其中两例胎儿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 四例出生后经胸超声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仪器

采用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S5~1超声探头, 探头频率2.1~4.2 MHz, 选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条件。经孕妇腹部显示胎儿脊柱及心脏后调整探头分别显示胎儿四腔心切面, 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平面、导管弓长轴切面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 观察四腔心心胸比例是否正常, 左、右心腔是否对称、心腔内有无异常回声, 是否存在左右房室及大血管连接异常, 大动脉起始部的交叉关系, 及主、肺动脉内径比值等。并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是否存在分流及返流, 于四腔心切面测量三尖瓣隔叶及后叶与二尖瓣前叶附着点之间的距离及右心房。室内径, 判断有无房化右室存在及其大小。Vettraino通过测量145名胎儿每季度 (3月) 二尖瓣和三尖瓣附着部位的距离, 第二季度从1.2~5.0 mm, 平均 (2.8±0.9) mm;第三季度从2.2~6.9 mm, 平均 (4.6±1.1) mm, 每周增加0.15 mm。通过这个参考范围可以帮助判断异常下移的三尖瓣畸形。根据三尖瓣前叶功能的ESS分级对病患进行ESS分级, ESS分级的标准为:A级:三尖瓣前叶活动度尚可, 房化右心室较小并具有收缩性。B级:三尖瓣前叶活动度尚可, 但房化右室较大且不具有收缩性。C级:三尖瓣前叶远端粘附于右心室壁, 房化右心室较大, 且不具有收缩性。D级:三尖瓣前叶完全粘附于右心室壁。根据胎儿脐动脉频谱及是否有心包积液判断右室功能

2 结果

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胎儿中, 三尖瓣前叶均有不同程度的冗长、宽大、活动时呈篷帆状。其中隔瓣下移3例, 隔瓣及后瓣联合下移畸形3例, 下移程度约5~19 mm;四腔心观均表现右房增大, 三尖瓣返流 (图1) , 并同时显示房化右心室、功能右心室及右心房的解剖学特征。彩色多普勒检查6例均显示, 2例三尖瓣重度返流。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中1例合并肺动脉闭锁、房间隔缺损, 巨大右房, 1例右房巨大, 三尖瓣下移增厚, 左心受压, 心包积液 (图2) ;2例胎儿合并房间隔缺损, 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 见表1、2。

3讨论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胚胎发育早期原始瓣膜内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发育障碍所致, 病因尚不明确, 现有研究认为与母亲孕早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遗传或既往流产史等有关。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主要病理解剖改变是三尖瓣没有附着于正常的三尖瓣环, 有效的瓣口下降至心室腔内, 下移的瓣膜常短小、粘连融合, 三尖瓣前叶一般在正常位置, 但瓣叶冗长、宽大, 瓣膜对合较差, 常伴有明显的三尖瓣返流, 部分患者存在三尖瓣狭窄;下移的瓣膜将右心室分为两部分, 即位于瓣环上方的房化右室, 其壁较功能右室更薄和右室流出部与小梁部共同组成的功能右室, 其容量往往较小。三尖瓣下移畸形经常合并房间隔缺损, 少数人合并解剖或功能型肺动脉闭锁或室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严重时可以导致严重的三尖瓣返流和胎内心功能不全, 出现胎儿心脏肥大、心衰、肺动脉发育不良、水肿、心律失常。胎儿超声心动图常可在四腔心切面探及由房化右室和固有右房构成的巨大的右房腔。在重度三尖瓣下移畸形胎儿的右室功能差, 功能性流出道排血较少, 肺动脉发育细小, 故围生期预后差、病死率高, 三尖瓣下移严重者可发生胎死宫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ESS分级为A、B级和部分C级的三尖瓣下移手术疗效较好[2]。产前超声对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明确分型, 既可以排除部分三尖瓣发育极差的胎儿, 提高生育质量, 同时也可保留部分三尖瓣发育尚可的胎儿, 出生后通过手术治疗, 可治愈。

胎儿超声心动图无害、可重复性高, 能准确诊断三尖瓣下移畸形[3], 是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发现若胎儿存在右房增大, 并伴有三尖瓣中度或以上返流, 同时返流起点低, 应怀疑三尖瓣下移畸形, 仔细观察胎儿四腔心切面, 如能显示出功能右心室、房化右室及固有右房声像图特征, 同时三尖瓣隔瓣或后瓣附着点与二尖瓣前叶附着点距离大于诊断标准, 即可诊断为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能准确显示本病的解剖学、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以及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畸形, 为临床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中6例超声诊断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胎儿均经证实, 表明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三尖瓣下移畸形ESS分型A、B级和部分C级病例预后较好, D级患者预后差, 如合并其他畸形, 预后更差。本组2例ESS D级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胎儿家属选择人工流产, 经过尸体解剖发现与超声诊断完全一致。另外4例, 产后复查, 也证实与胎儿超声诊断一致, 具有手术治疗的指征。故产前诊断对指导临床、改善预后、降低围生期死亡率、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 对其进行ESS分级, 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随访结果。分析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 6例胎儿2例经尸体解剖证实为三尖瓣下移畸形, 均为隔瓣及后瓣明显下移, 其中1例三尖瓣前瓣冗长, 隔瓣发育极差, 肺动脉闭锁, 右房巨大, 伴有房间隔缺损及心包积液, 另1例三尖瓣增厚, 隔瓣后瓣均下移, 巨大右心, 左心较小;其余4例出生后复检, 隔瓣下移3例, 隔瓣联合后瓣下移1例, 4例患者均有三尖瓣前叶冗长, 其中2例胎儿合并房间隔缺损, 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为胎儿三尖瓣下移畸形提供较为准确, 可靠的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三尖瓣下移畸形,胎儿

参考文献

[1]Livia K, Rhona ME, Sumayah EP, et al.Ebstein&apos;s anomaly: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multi-centre, long-term study[J].Eur.Heart J, 2007, 28 (21) :2661-2666.

[2]Uyen TT, Susan RH, Theresa A.Tacy Ebstein Anomaly in the Fetus:Preparing for the Perfect Storm[J].NeoReviews, 2011, 12 (5) :260-269.

上一篇:英语口语障碍下一篇:子宫肌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