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清制作

2024-07-06

标清制作(精选3篇)

标清制作 篇1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两代非编制作网的网络构成, 分析了各自非编制作网络的安全特点, 并提出了制作网络的安全维护措施。

关键词:非编制作网,高清,网络安全,EMC存储

1 概述

为了适应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需求, 提升台内业务质量, 实现全台数字化、文件化办公, 我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存储技术, 利用先进的网络视频技术, 建设了新一代的高清非编制作网。新一代的高清制作网选用大洋公司的高清制作网, 目前已经建成使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来对非编网的维护工作, 谈谈自己的一点工作心得。

2 非线性编辑系统网络

从安全性上来看,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素材上载之后, 就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在, 在最后形成节目, 送交播出之前, 其安全性受计算机硬件性能、系统软件性能、应用系统性能、图形板卡性能、存储设备性能等多方面的制约, 任何一点有问题, 都会对最后的节目造成灾难性的影响。非编网络的安全性还受制于网络性能, 在网络环境下任何一个单点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在所有非编制作网系统中, 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3 Sobeynet制作网络的网络构架

我台原来使用的是Sobeynet网络非编系统, 采用FC+以太网作为双网络基本构架, 高速光纤交换机和全千兆网络交换机作为网络交换枢纽, 采用服务器外置存储网络共享存储体, 通过网络服务器进行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新闻网系统结构图如图1 所示。

4 Sobeynet新闻非编制作网络的安全维护

由图1 可以看到, 新闻网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结构, 与外界完全隔离, 杜绝了病毒入侵的可能性, 规避了网络中毒的风险。

所有的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都采用的是主备双保险。光纤交换机当年因为价格原因, 没有及时备份, 后来备份了单独的光纤模块。磁盘阵列采用的是EDI1600 带扩展盘箱的双控制器带冗余。所有的服务器、交换机以及盘阵采用的都是双电源, 分别接入市电和UPS电源供电。

EDI6000 磁盘阵列为中心存储单元, 没有做到盘箱间备份, 但是保留了一块同型号的空闲光纤硬盘。磁盘阵列采用的是RAID3 级别, 做了3 个RAID3 阵列 ( 分别为X盘、Y盘、Z盘) 。当其中任一个阵列中的一块硬盘出现损坏后, 立即关闭当前分区的写操作功能, 阻止其对该分区的进一步破坏, 并将该分区上的用户转移到其他两个分区。等到网络空闲时换上新的备份硬盘, 重建该分区的RAID3。直到重建完成后, 再打开该分区的写操作功能。严格意义上讲, 我们还没有做到磁盘阵列的备份, 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进一步降低因阵列故障导致节目制作无法正常完成的事故率, 我们要求所有记者对当天的单条新闻, 在剪辑完成后都进行AVI生成 (生成到指定的存储空间) 。这个存储空间是额外的服务器 (后来增加的素材存放) 站点, 不占用任何服务器的任何资源。同时, 编辑人员的所有必需素材在该单机站点都有备份, 并做定期更新。所以当中心存储盘箱遭到致命性问题, 与MDC服务器失去联系, 不能启动时, 可以直接启用这个素材服务器作为临时存储设备, 保证当天的节目顺利制作完成。

多年来, 总计一共换了十多块光纤盘, 幸运的是没有遇到两块硬盘同时坏以及盘箱的控制器损坏的情况。

在维护工作中, 我们也遇到了一些FC+ 以太网中的特有问题。比如:调用以前的故事版文件显示素材丢失, 黑场问题;上载素材时, 所有工作站操作迟缓, 响应慢;单一站点上载卡顿;用户登录不进账户;对非编进行多层视频特技编辑, 动态字幕特效编辑时软件死机等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维护方法。

当光纤交换机出现单个端口模块故障时, 可以直接更换模块, 恢复正常使用。如果光纤交换机出现致命故障时, 新闻制作网可以直接从FC网切换到以太网 (速度受到影响) 。当以太网交换机出现故障时, 可以将所有工作站从网络状态切换到单机操作, 但是所有素材需要拷贝集中到一个站点, 才能完成新闻的节目制作。前几年在硬件升级时, 已经购置了备份交换机, 有效解决了这个安全隐患。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决定了新闻非编制作网必须采用FC架构+以太网架构相混合的双网结构。用FC通道, 通过SAN架构来传送素材元数据;用以太网来传送控制与管理数据信息。新闻非编制作网交换机子系统由以太网交换和SAN网的FC光纤通道交换两部分构成。在前面所说的问题中, 遇到上载素材卡顿现象时, 很可能就是FC出了问题, 如果是单台站点的卡顿, 基本可以判断出该站点的FC网络不通, FC光纤通道卡出现问题。关机后重新插拔板卡, 基本可以解决问题。

在所有的应用网络中, 服务器都是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在新闻非编制作网络中, 要用到两种类型的服务器:域控和数据库服务器。域控制服务器是以太网的用户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负责音视频数据及人员信息权限的管理。这方面的问题体现在工作站点域控登陆不上, 或者登陆域控后非编软件登陆报错, 解决方法就是查看主域控服务器或者主数据库服务器是否出错。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服务器外, 新闻非编制作网还用到元数据控制器 (MDC) 。MDC的功能包括集中管理SAN存储资源, 回应相应的被管理主机系统的存取请求, 分配读取权限等。当主MDC服务器出现问题后, 会失去对磁盘阵列的有效控制。所有的工作站访问存储会有明显延迟, 严重影响编辑。

所有这些服务器端的问题, 都需要及时关注, 因为遇到这些问题时, 有的会自动切换到备服务器, 有的不会自动切换, 需要人工干预。为此, 我们建立了机房巡查制度, 规定每2小时巡查服务器机房一次,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采用了非编系统兼容多种格式的视音频编解码方式, 节目来源比较杂, 有从互联网上下载的, 有在其他非编上合成的, 还有外来的节目。为了防范病毒的传播, 我们采用两个措施:一是把制作网络在物理上与互联网完全隔离, 在网络内部完成所有的工作流程, 屏蔽了所有工作站的光驱、软驱和USB接口;二是严格控制网外与网内的数据交流。如有外来视音频数据要引入非编网, 通过录像机进行信号导入的方式采集到非编网。其他文字图片素材, 我们规定要向技术部门申请, 由网络管理人员用杀毒软件杀毒, 确认无毒后方可从服务器机房的后台站点拷贝到非编网。同样, 杀毒软件也定时升级病毒库文件。前几年, 我们购进了伟思网闸, 对打通内外网文件的传输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效提升了安全级别。

5 大洋高清制作网的网络架构以及安全维护

2014 年底至2015 年初, 我台建成了大洋高清制作网系统, 这标志着我台的节目制作质量踏上了高清化制作的快车道。

如图2所示, 新的制作网采用了目前比较成熟的万兆NAS集群架构的设计模式, 整个网络由在线存储、服务器和高标清非编工作站等设备组成。我们采取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 其中有四台高性能包装制作非编站点采用的是万兆接口。万兆NAS结构简单, 将原有的千兆链路升级到万兆链路, 其结构没有变化, 也没有SAN系统中的专业存储管理系统, 使其复杂度大大降低。另外, 它还有一个优点, 就是兼容性好, 万兆以太网技术完全兼容台内现有的千兆以太网。

由于该网络系统采用的是以太网架构, 跟上一代索贝新闻网有显著的区别。

从网络硬件维护的角度来看, 减轻了维护人员的负担。然而功能强大的新网, 必然对服务器端的服务组件提出苛刻的要求。所以, 新网的服务器数量成倍数增长, 达到了20 台之多。这些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2008, 也有Linux, 各类组件的配置参数设置相当繁琐, 对技术维护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线存储采用的是EMC公司的Isilon X410, 多达6 个节点, 提供了大约180TB的有效容量。后台数据库采用甲骨文公司的Oracle, 为系统的安全应用提供了保证。

在安全方面, 我们做到了安全无死角, 尽可能补上所有安全漏洞。中心机房采用双电路供电, 所有的服务器交换机以及存储设备均接入两路供电电路。单机编辑站点独立运行, 服务器端各功能组件双备份, 以太网交换机双备份, 万兆交换机端口模块化备份。

旧网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就是存储系统的磁盘阵列部分。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最不自信的地方。一旦出现两块盘的损坏, 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影响节目的制作。在新网的系统中, 我们选取了业内高端的存储产品, EMC的Isilon X410 磁盘阵列系统。

该系统以节点为单位, 真正的分布式、全对称群集体系结构, 它将模块化存储节点与EMC数据和存储管理软件相结合。无单点故障, 自我修复设计可防范磁盘或节点故障, 包括后端群集内故障切换。它可以允许单个的节点盘箱出现故障、宕机, 而且每个节点盘箱可以允许两块盘同时损坏。

高安全区的建立, 为内外网的素材导入导出提供了可靠保障。高安全区由网御星云的POWER V6000 防火墙和师慧公司的MRG9000 网络隔离安全系统组成。内外网的素材导入导出站点均安装了杀毒软件, 实时监控文件的可信度。

在平时的维护时, 我们每天定时巡查各服务器和盘阵的状态指示灯, 查看各服务器的运行状态, 以及系统日志。

6 结束语

目前, 新网系统已经试运行半年有余, 我台的《直播生活》和《小范帮你忙》等栏目在上面制作。系统运行稳定, 安全性也得到有效保证, 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故障。以后, 我台将陆续将旧网上现有的节目制作转移到新网, 这将标志着我台实现全部节目高清化制作。大洋高清制作网的上线, 对我们技术人员的维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新网的网络架构比旧网简单了, 但是新网的系统软件部署设置却比旧网要复杂很多。从服务器平台的搭建, 到大洋系统的后台软件参数配置;从Orcal数据库的管理, 到媒资素材的导入导出;从EMC的存储配置管理, 到服务器端硬件的维护, 无一不需要我们紧跟学习, 这样才能胜任以后的维护工作。

标清制作 篇2

数字电视可分为标清电视 (SDTV) 和高清电视 (HDTV) 。2006年以后, 电视台制作设备逐步高清化, CCTV和部分省市级电视台开始制作高清节目, 有了一定的高清节目储备。

对于“高清”和“标清”的划分首先来自于所能看到的视频效果。从视觉效果来看H D T V的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从画质来看, 由于高清的分辨率基本上相当于传统模拟电视的4倍, 画面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要远胜过传统电视。而16:9的宽屏显示也带来更宽广的视觉享受。

随着高清进程的推进,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高清系统和标清视频信号到底有什么不同?

1 制作标准理论上的比较:

首先我们以S D T V标准 (G B/T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 和HDTV标准 (GY/T 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部分内容为例比较一下。

(1) 高清的有效像素 (信息量) 是标清的五倍。 (1920×1080) / (720×576) =5, 高清的码率1.485Gbps, 标清的码率是270Mbps, 是5.5倍, 其中包含了附属数据。576/50i (PAL) 总的有效码率为720×576×8×25×2=165.888 Mbps (576/50i) ;1080/50i信号格式的有效码率为1920×1080×8×25×2=829.44 Mbps (1080/50i)

(2) 电视信号带宽及水平清晰度

标清中, 行扫描时间为1/ (625×25) , 行正程和逆程总点数为13500000/ (625×25) =864, 有效点数为720, 则行正程有效扫描时间为720/ (625×25×864) =53.3微秒。Hz=周期/秒, 1MHz=5 3.3周期, 约为107根线, 重现720线需要的带宽为720/107约为6.75MHz, 为亮度取样频率13.5MHz的一半。标清亮度信号为6M带宽, 能显示107×6约为640线。

高清中, 行扫描时间为1/ (1 1 2 5×25) , 行正程和逆程总点数为74250000/ (1125×25) =2640, 有效点数为1920, 则行正程有效扫描时间为1920/ (1125×25×2640) =25.9微秒。Hz=周期/秒, 1MHz=25.9周期, 约为52线, 重现1920线约为1920/52=36.92MHz, 为亮度取样频率7 4.2 5 M H z的一半。高清亮度信号为30M带宽, 能显示52×30约为1560线。

2 高清与标清节目实际制作与主观评价时的比较

2.1 高清摄像机CCD与标清摄像机CCD的比较

高清摄像机中使用的C C D的尺寸与标清相同, 都是2/3英寸。高清16:9画幅的成像面积为51.8mm2, 标清4:3画幅的成像面积为5 8.1 m m 2。由于成像面积小, 高清的灵敏度就相应地下降了, 下降约10%。以Sony摄像机为例, 高清摄录一体机HDW-730S的C C D为2 2 0万像素 (有效像素为207万) , 标清摄录一体机MSW-900P的CCD为120万像素 (有效像素为4 1.5万) , 因此, 高清C C D的像素相对就小很多。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 高清摄像机不得不加大光圈以获得相同的曝光效果, 这就使高清的景深进一步减小。

2.2 高清与标清拍摄对摄像员的要求

摄像员可以借助斑马线和自动光圈来辅助控制光圈。当70%的斑马线 (粗纹) 出现时, 表明画面的亮度电平还在0.7V范围内;当100%的斑马线 (细纹) 出现时, 则表明已经超过0.7V的范围。在拍摄手法上, 由于人眼对画面的晃动、抖动等反应更加敏感, 高清拍摄多使用定焦和广角拍摄, 拍摄动态目标时要少使用推拉摇镜头, 跟踪 (追踪) 拍摄中应多使用广角, 尽量避免使用长焦。同时要注意用好辅助聚焦功能和选择较为理想的聚焦参照物, 使用更加坚固稳定的三角架。

2.3 高清与标清拍摄对灯光和布景的要求

因为高清画面更高的清晰度和更宽广视角, 对化妆、布景、布光提出更高要求, 总的来说在曝光准确的基础上应采用柔和光线、均匀布光, 光比要小。

2.4 高清与标清后期制作的比较

标清S D I的数据率为270Mbps, 高清H D-S D I的数据率为1.4 9 G b p s。以SONY机器为例, I M X的记录码率为5 0 M b p s, H D C A M的记录码率为1 5 5 M b p s由于高清的数据率是标清5倍多, 即便是压缩后的记录码率, 高清比标清也要高出几倍, 因此, 它对后期制作系统 (尤其是非线编及非线网) 的处理速度、通道带宽、存储空间等的要求都要高的多。以A V I D的Adrenaline早期的高清非线编系统为例, 它是通过1394接口来进行主机和接口箱之间的数据传递的。在用于标清编辑时 (码流50Mbps) , 只要不使用复杂特技, 视频基本可以做到6~7轨实时, 而在用于高清编辑时 (码流185Mbps) , 视频只能做到单轨实时, 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叠画也要生成。

通过上面的比较, 相信大家对高清和标清系统有了直观的了解, 希望能为大家制作出更好的电视节目提供参考。

摘要:通过高清系统和标清系统视频制作流程的分析, 揭示不同环节的工作环境要求和注意事项, 为大家制作出更好节目提供参考。

新闻节目高、标清同播的思考 篇3

关键词:HDTV,新闻节目,高标清同播,同播策略

随着广电总局确定高、标清同播作为推进高清技术发展的新举措, 各台正大力构建高清制播系统。高清电视不仅会在画幅、清晰度、码率等方面带来技术上的革新, 而且会在节目制作工艺、配套标准、管理政策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随着高清电视的推广, 新闻节目高清化也正成为趋势。目前各台已普遍建设了标清新闻网, 如何有效进行系统升级以适应高、标清制作与播出的需求, 是摆在各台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闻节目高、标清同播的特点

●时效性强:时效性是新闻节目的基本特点, 这要求采、编、播等环节尽量统一格式, 避免转码, 制作流程快捷、方便;

●政治性强: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拍摄构图和画幅变换不仅是技术问题, 还是政治问题;

●真实性强:新闻画面要求以真实还原为主, 色彩平实自然、清晰度高, 亮度层次丰富, 这对高清拍摄在聚焦、照明和曝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素材来源广泛:新闻素材来源包括自拍素材、地方台素材、卫星收录素材、互联网素材、天气预报、广告插播等。既有标清, 也有高清, 既有当今素材, 也有历史素材, 多种不同格式的素材来源增加了节目制作的难度;

●多个频道播出:目前各台在组织架构上一般都设有新闻中心 (部) , 为各个频道制作新闻节目。卫视频道新闻一般采用高、标清同播, 而其他频道的新闻则一般采用标清制播, 这对新闻素材的共享和节目播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总之, 在新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中, 涵盖采、编、播、存、管等环节, 既涉及时效性、政治性和真实性, 又涉及多种素材来源, 而且还要制作出高、标清不同版本的节目在不同频道播出, 这些因素决定了新闻节目的高、标清同播是最复杂的。

二采集拍摄

1. 色域设置

拍摄同一对象时, 在不同色域中的彩色饱和度是不同的。高清电视的色域标准是ITU-R BT.709, 它参考了EBU和SMPTE C标准, 其色域范围几乎是两者的折中, 特别是与EBU色域几乎相同。尽管ITU制定的常规色域可提供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颜色, 但对高清来说仍显不够, 人们希望在提供高清图像内容的同时, 也希望能传输并重现更为丰富的色彩, 因此ITU在1998年又制定了宽色域 (扩展色域) 视频系统标准, 即ITU-R BT.1361。2000年, 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GY/T 155-2000行业标准, 其中常规色域标准与ITU-R BT.709相同, 扩展色域标准与ITU-R BT.1361相同。在高标清同播阶段, 为了照顾大多数标清电视观众的收视效果, 应保持摄像机色域的一致性, 避免采用不同色域的混乱局面。具体来说, 高清摄像机色域设置可选ITU-R BT.709或EBU, 二者差别很小。

2. 构图

考虑到新闻节目的特性, 建议高清新闻素材拍摄统一以4:3为主, 兼顾16:9的构图策略, 特别在与领导人有关时, 既要避免4:3画面里少人, 又要避免16:9画面里多人, 必要时采取一些特殊措施, 如采用多机位拍摄, 或者采用4:3画幅制作高清节目。采用4:3构图为主拍摄时, 可在16:9寻像器内加入4:3区域标志线, 便于取景。对于新闻演播室的拍摄, 一般也同样以4:3为主的构图策略。

3. 聚焦

高清摄像机具有更小的像素点, 尤其是16:9宽画幅扫描密度更高, 因此, 在原来扫描线较少的标清图像中看不出来的焦点粗糙, 在高清节目中会表现得非常明显, 所以聚焦要格外小心, 建议使用标准监视器, 而且尺寸越大越好。在拍摄新闻和专题节目时, 若不便于使用监视器, 摄像就要更加注意焦点调整问题。

4. 照明

为充分体现高清的画面, 需要更好地发挥照明的作用。如果光用得不好, 有可能会使粗糙突显。尽管高清摄像机的灵敏度比原有标清摄像机要高, 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就要布光均匀, 主要是要注意对比度。考虑到高清摄像机的景深小、焦点“软”的特点, 照明用灯总是要比拍摄标清时多。如果是室内采访, 至少需要对人和背景各使用一盏灯光, 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使用3至4盏灯光。

5. 曝光

曝光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画面的成像质量。数据显示, 高清系统的景深是标清的一半, 拍摄时, 为获得相同的景深, 必须缩小光圈, 甚至光圈数值加倍。实际拍摄中, 摄像机寻像器中的光圈检测值与镜头的刻度往往不完全一致, 也不能准确反映出半档光圈的变化, 因此, 要把握好曝光的精度。

6. 轮廓校正

高清电视将清晰度大幅提高,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例如原来看不到的主持人脸上的瑕疵, 现在都出现了。虽然一般高清摄像机具有轮廓校正功能, 可以降低肤色的清晰度, 但是如果降得太多, 虽然高清看起来很好, 但是下变换到标清后, 人脸看起来就比较模糊。因此, 只能根据主持人的年龄、皮肤等特点, 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轮廓校正数值, 做到兼顾高清和标清。

三编辑制作

1. 素材上载

标清素材目前通过文件方式上载到网络能达到数倍实时, 而高清素材由于数据量大, 通过文件方式上载到网络的效率并不高, 而上载速度是新闻节目制作的瓶颈。对素材上载有以下建议:

(1) 自拍素材

对于由非线性存储介质ENG设备采集的素材, 无论是高清还是标清, 应采用原格式导入的方式, 不作转码, 不作上变换, 这样可以最忠实地保持原有图像的质量, 并且一般都可实现超实时的导入。对于由线性存储介质ENG设备采集的素材, 则通过采集的方式进入系统, 高清素材采用高清编码格式, 标清素材采用标清编码格式, 不作上变换, 在制作时仅对用到的有效素材进行上变换。

(2) 地方台收录素材

通过采集方式进入系统, 高清信号采用高清格式, 标清信号采用标清格式, 不做上变换, 制作好的成片再进行上变换, 这可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和带宽。

(3) 卫星收录等素材

新闻节目中要采用大量的卫星收录素材, 对于这类素材, 在进入网络时都保留其原有格式。

总之, 无论是何种格式的高清素材, 在进入网络时都保留其原格式, 这可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有图像的质量, 同时还可减轻对存储和带宽的压力。

2. 代理码率编辑

在素材上载的同时, 可生成代理码率用于后期编辑, 以提高制作效率, 并降低系统开销。用代理码率编辑完成后生成EDL表, 不同格式的高码率素材根据EDL表完成打包, 合成用户所需的高、标清版节目, 同时转码为播出所需的格式, 从而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显然, 采用代理码率编辑不仅减轻了网络流量和存储压力, 而且有效解决了多格式混编、高标清混编的问题, 这对时效性强的新闻节目非常有意义。即使日后有新的高清格式出现, 采用这种方式也可从容应对。

3. 幅型变换

在标清向高清的过渡阶段, 高清拍摄、制作的节目也要用标清播出, 为照顾大多数标清观众的收视习惯, 下变换时应采用切边模式。虽然大部分观众已经接受了影视剧类节目采用信箱模式, 但在新闻节目中采用信箱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下变换后的字幕也失去了构图美感, 而使图像横向压缩的变形模式不符合观众的收视习惯。在审片时, 要特别对高清和下变换后的标清素材进行认真检查, 确保不出政治问题。制作高清节目时, 可能会用到一些标清素材, 这在用于标清播出时, 就会产生上、下变换的组合问题, 因此标清拍摄的素材应采用切边模式上变换, 这样经过高清制作得到的节目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后原有画面内容可以保持不变。

4. 特技/字幕制作

制作完成的高清新闻节目, 采用左右切边模式下变换到标清播出, 部分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会因切边而丢失, 或因切边变得不美观, 有时高清画面中的字幕下变换后可能不够清晰, 缺少笔划。为了确保切边后图形字幕信息的完整, 在制作图形字幕时, 应将所有图形、字幕放在4:3的安全框内。另外, 采用切边模式下变换后部分高清画面特技的起始过程会因切边而变得不完整, 因此应尽量不用从画面的角或边开始的特技。

5. 质量控制

对于网络制作系统来说, 大量的节目素材需要通过信号采集获取, 同时编辑处理过程中由于添加了大量的特技、字幕等, 需要经常进行打包、合成等操作, 因此除了要求采用的编码格式具有良好的一次压缩质量之外, 还必须保证经过多次编解码之后, 画面质量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对画面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的另一因素是幅型变换, 它不是一个可逆过程, 最严重的情况是高清节目中使用了标清上变换的素材, 成品高清节目又下变换到标清播出, 经过一个来回变换, 图像质量下降明显。另外, 由于制作和播出多个生产过程中对于幅型变换采用了软、硬件不同的方法, 也会造成对矢量图形和非矢量图形的差异。因此, 应尽量减少变换次数, 多采用原始文件进行处理。

四演播室播出

在标清新闻网中, 目前整个采、编、播生产环节可采用统一的格式和码率, 由制作域传送到演播室播出服务器, 效率可达到数倍实时;而在高清系统中, 一般播出视频服务器都有其专门的格式, 这种格式往往不同于制作格式, 而目前几种主流的高清视频格式对播出服务器的支持都较差, 制作与播出的格式暂时尚难统一, 新闻成片在推送到演播室播出时要进行一次转码, 无论从图像质量还是效率上来说都是不可取的。在目前的情况下, 可采用制作与播出相分离的策略, 即在制作域完成节目制作后, 下载或回写到存储介质上, 然后送演播室进行播出。待高清网络技术更加成熟后, 可实现制作与播出格式的统一, 再实行全网络化送播。

1. 切换方式

根据切换台的功能分类, 高、标清同播的演播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案:

(1) 纯高清系统

在输入端对标清信号源进行上变换, 全部纯高清信号进切换台处理, 在最终输出端加入下变换。该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相对简单, 与标清演播系统基本相似, 可同时录制高清、标清信号。但由于在输入、输出端加入了上、下变换, 必须考虑视音频信号的延迟、变换模式等问题。

(2) 双主机切换系统

采用由一个控制面板同时控制两台主机的方式, 一个为高清主机, 另一个为标清主机。除信号源之外, 相当于形成了高、标清两套分离系统。该方案的优点是高清、标清信号可同步切换, 可同时获得高清、标清信号, 不存在由上、下变换而引起的信号延时和转换损耗, 缺点是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

(3) 高/标清多格式切换系统

采用高/标清多格式切换台, 所有的高、标清信号源无需上、下变换直接进入切换台, 经过处理后可同时输出高清及标清节目。该方案的优点是系统布线简单, 高清、标清信号能同时接入系统, 不需考虑上、下变换, 不存在延时问题, 可完成高、标清信号的双版同时输出, 在高、标清同播阶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系统同步

在演播系统中, 使用的同步基准信号有两种, 一种是高清专用的模拟三电平同步信号, 另一种是与现有标清系统相同的BB (Black Burst) 信号。构建高清演播系统有三种选择:

●高清三电平同步机:该同步机被台内的BB信号锁相, 系统中所有设备都使用三电平同步, 这要求系统中所有需要锁相的设备都是高清设备;

●标清BB信号同步机:系统中所有设备均使用BB信号同步, 这种情况要求系统中的设备都配有BB同步信号输入接口, 并且没有24P模式应用需求, 但该同步机不能产生高清测试信号;

●高/标清兼容的同步机:同时输出标清BB同步和高清三电平同步, 系统中的设备根据同步输入接口配置, 有的采用BB信号同步, 有的采用三电平同步。该方式可应用于任意配置和任意模式的高清系统, 但同步机价格较贵。

3. 声画同步

系统中延时量较大的设备有帧同步机、数字特技机、上下变换器等, 有时整个系统中的图像延时会超出三帧, 普通人能感觉到声画不同步, 因此需要对声音做相应的延时处理,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利用音频系统中的数字调音台对每路输入信号都具有独立可调音频延时的功能, 补偿标清视频信号经上变换后带来的延时, 对于下变换带来的视频延时, 依靠下变换自身对音频的同步延时, 使标清信号输出达到声画同步;

●调音台输出两组音频信号, 一组用于高清节目, 另一组用于标清节目。对下变换带来的延时, 依靠调音台对标清节目的音频信号加一次延时, 使标清信号输出达到声画同步;

●在音频系统中引入音频延时器, 对需要延时的声音进行处理。

4. 监视/监听

画面监视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节目监视, 另一部分是信号源监视。节目监视是指切换台输出PGM和PST以及系统输出的技术监视。由于导播及技术人员都是以这几台监视器作为节目质量的评判标准, 因此这需要选择广播级的高清监视器。另一部分属于信号源监视, 如摄像机、录像机及字幕机等主要关注其图像内容的监视, 为降低系统成本, 可采用普通标清监视器监视各信号源的标清信号。此外还要兼顾高清和标清的画面效果, 为此可利用监视器控制单元在16:9监视器上调出4:3安全线, 使导播和相关技术人员同时看到两种不同宽高比画面的构图。在播出过程中, 16:9监看建议使用93%安全框设置, 4:3监看建议使用88%安全框设置。

对监听来说只能监听一个信号, 否则会造成声音监听的混乱, 是监听与高清信号同步的声音还是监听与标清同步的声音?由于所有的源监视器的视频信号都没有经过延时, 如果监听与标清同步的信号, 会使导播从源监视器或主监和预监上看到的图像与现场拾取的声音不同步, 甚至可能会影响导播对节目的处理, 因此要监听与高清信号同步的声音。

5. 播出字幕

为避免下变换造成信息损失, 在制作唱词、游滚、多视窗、特技等包装元素时应充分考虑4:3构图, 尽量将有效信息置于4:3画面范围中。为了避免下变换后字幕不够清晰, 缺少笔划, 高清同期字幕的字号建议不小于60×60, 尽量使用中对齐方式上同期字幕。角标、字幕尽量不用飞入方式, 否则高清观看时, 会感觉是从屏幕中间飞进来, 主观感受不好。为保证风格统一和包装质量, 录播类节目应尽量将图文和特效制作放在后期制作环节。

6. 上、下变换

制作完成的高清节目下变换到标清频道播出时, 建议统一采用切边模式。标清节目上变换到高清频道播出时, 建议采用左右加边模式, 可以加黑边或标板, 也可以做成4:3窗口的方式。在高清制作标清播出的流程中, 下变换是播出链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理论上分析, 高清制作标清播出的节目质量应该比标清制作的更好, 但在不能正确使用下变换设备的情况下, 可能会出现高清制作标清播出的图像质量比标清制作的节目质量还差的现象。直播时使用实时转换的下变换器硬件得到标清信号, 应该对下变换的图像质量进行严格的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 有条件时可以改变下变换器硬件或软件的参数设置, 以保证下变换标清信号的图像质量。

五媒资交互

目前还处于高清起步的阶段, 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 高、标清节目将共存。自拍的节目尚不能做到完全高清化, 很多外来的素材、历史存档的素材等都还只能是标清的, 无论是何种格式的高清素材, 在进入媒资时都应保留其原格式, 对于媒资类的存储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宜遵循“原格式导入、多格式并存”的原则。

鉴于当前多格式共存的现状, 不同格式之间的转换必不可少。从目前的产品来看, 格式转换主要体现在效率方面, 通过优化算法和提高平台性能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标清的转码速度。在高、标清同播期间, 影响转码效率的因素更多, 对不同分辨率的素材进行幅型变换会影响转码效率, 而幅型变换对于转码质量的影响更大, 这要求系统要重点处理好上变换时的细节补充和下变换时的超采样两个环节。

六升级建设

1. 技术难点

在高清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 笔者认为, 在高清网络化升级建设中尚有以下技术难点:

●上载:目前标清素材通过文件方式上载到网络能达到数倍实时, 而高清素材由于数据量大, 通过文件方式上载到网络的效率并不高, 而上载速度是新闻节目网络化制作的瓶颈;

●送播:在标清网络中采用统一的格式和码率, 由制作域传送到播出服务器, 效率约为3~4倍实时;而在高清网络中, 采、编、播整个节目生产过程暂时还难以实现格式的统一, 需要转码, 送播效率目前基本只能达到实时, 影响时效性强的新闻节目播出;

●带宽/容量:高清网络的带宽和存储容量都要比标清翻几倍, 这对系统造成很大压力,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高清网络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2. 遵循原则

在系统升级建设的过程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

●高安全:对现有新闻网络进行升级建设, 正常的业务不能中断, 在升级中尽量减少对现有网络的影响, 升级后对原有网络的稳定也不能降低;

●高效率:任何网络的建设都要符合节目的需求, 不能单纯“为高清而高清”, 因此升级后的高清网络不能明显降低目前标清网络的制播效率, 否则节目部门难以认可, 升级改造没有意义;

●低成本:系统改造尽量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 减少投入费用。

3. 升级建设

根据以上技术难点和应遵循的原则, 在新闻节目高、标清同播系统的建设过程中, 可分为以下三种方案, 各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安全、效率和成本之间进行综合权衡: (1) 纯高清网络

新建一个全高清的新闻网络系统, 或者对现有网络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实现完全的高清化。外来所有高、标清素材, 都统一采集成高清格式, 制作完成的新闻成片全部为高清格式送演播室进行高清播出, 下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标清播出。该方案的优点为:系统结构清晰, 流程简洁, 制作环节与纯标清环节相同, 不会有额外工作, 技术维护相对简单。但缺点为:升级成本较高, 在节目不能停播的情况下, 网络升级难度大。

(2) 高标清混合网络

对现有标清网络进行部分升级, 将部分站点升级为高清站点, 在网内实现混合制作。这主要是考虑到系统既要为高、标清同播频道服务, 又要为其他标清频道服务, 节目制作仍以标清为主, 同时又兼顾高清。该方案的优点为:改造成本较低, 对正常节目制作影响较小;缺点为:网内存在多格式、多版本的节目, 流程复杂, 制作难度增加, 维护难度也相应增大, 如果以后需支持全面高清制作, 还需再次升级。

(3) 单机制作与播出

直接使用传统对编线加字幕机的方式进行高清剪辑与播出, 这可保证采、编、播环节完全实现格式的统一, 省去上载和下载两个瓶颈, 提高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或者也可采用高清非编单机制作节目, 下载或回写到存储介质中送演播室播出。该方案针对单条新闻节目的制播有时效意义, 对那些高、标清同播新闻节目在所有新闻节目中所占比例较低的电视台有一定实用性, 但由于无法实现对全部新闻素材的共享, 整体节目的制播效率并不高, 可作为高、标清同播初期的过渡方案, 或作为网络化制播的应急方案。

上一篇:现代控制策略下一篇:行政行为监督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