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2024-09-14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精选12篇)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1

引言

与二维GIS相比, 三维GIS具有对空间信息的直观可视化表达、可进行多维度上的空间分析等优势。这几年国内学术界及产业界表现出了对该技术的高度重视, 国内已掌握了世界一流的真三维技术。另一方面, 近年来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在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担任起至关重要的角色。集成校园导航、招生宣传、校园信息化管理的新一代三维数字校园系统成为校园门户网站不可缺少的重要栏目, 对学校的形象宣传、招生宣传、信息化管理将产生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 研究三维数字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 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以防灾科技学院为对象, 结合Visual C#开发环境与Super Map Object.Net组件式GIS平台, 基于真三维立体显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校园的三维虚拟浏览。Super Map Object.Net组件式GIS平台以其独有的优势———直观快捷地展示地理信息, 使用户直观高效地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浏览。下面是系统结构图: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本系统主要采用HTML+Java Script开发环境与Super Map云GIS软件开发平台及MVC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进行系统功能开发。并利用超图的Super Map i Server服务, 该服务是基于跨平台GIS内核的云GIS应用服务器, 具有支持二三维一体化地图缓存, 提供二三维一体化的服务发布、管理与聚合功能, 提供多层次的扩展开发能力, 采用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 用于构建SOA应用系统和GIS专有云系统。并通过使用3DMAX软件建立校园实体模型。面对现有硬件系统内存有限, 本系统特别采用了场景缓存这一新技术。场景缓存是基于整个场景生成的缓存, 通过一次操作, 即可将已经加载到场景中的不用类型的数据图层生成不同类型的缓存。系统可以通过发布场景的缓存能够使数据在桌面上快速的加载与显示、使客户端上浏览更高效。但是由于一个场景缓存只能完成单一功能, 因此在本系统中, 为了实现3D浏览的同时还能对地图进行属性查询等操作, 我们采用同时发布两个场景缓存的技术来解决以上问题。

2 系统数据制作

2.1 数据采集整理

数据是GIS中的核心。基于GIS平台开发的三维校园系统, 其数据主要由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组成。数据采集工作始于测量防灾科技学院实物数据, 制作校园底图, 配准并添加到数据库当中。三维数字校园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由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构成, 其中空间数据主要用于对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的表达, 而属性数据则是描述地图上实体要素特征的数据。根据系统需求分析, 我们对实物属性数据结构做出合理的设计。

2.2 图片采集处理

采集的图片主要用于模型制作当中的贴图和数据发布当中的建筑实物图。由于拍照时受外界环境影响, 图片不能直接作为贴图使用, 需要运用PS等图片处理软件进行调校。另一方面, 拍照取景时, 可能受到拍摄角度限制、来往行人等因素影响, 照片也需要用PS进行相应的处理。

2.3 模型制作

三维模型构建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一是使用Sketch Up、3DMAX等软件手工建立目标场景模型数据并渲染, 将场景整合到GIS系统中;二是根据高程字段拉伸2DGIS中矢量数据进行批量建模并进行纹理贴图;三是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利用Super Map系列软件对二维的平面数据进行拉伸, 批量建模并进行纹理贴图, 这种建模方式建模成本低, 周期短, 但是精度较低, 适合应用于建筑数量较多又不需要精准建模的城市场景;通过使用3DMAX等软件手工建立目标场景模型数据, 通过Super Map的相应数据导入功能添加到场景当中, 这种建模方式所做模型精度高, 但是成本高, 周期长适合应用于建筑数量少对模型精准要求高的场景;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在周期和成本上都要高于前面两种主要是对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型进行建模。这里采用第一种方式建立模型。

2.4 场景发布

场景是以抽象的三维球体模拟现实的地球, 它能够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地理事物展示在球体上进而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实际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场景提供了相机的设置, 用于对球体进行角度观测、方位观测、范围观测, 从而以不同的视角呈现地理实物的不同部位。防灾科技学院的场景是作为三维球体上的一部分进行建立的, 在建立场景时, 考虑到场景的显示效率及效果, 场景中一些固定且数量较多的实物通过建立三维符号减少数据复杂程度, 其部分实物通过场景缓存添加。

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本系统中, 我们实现了四大功能:定位、量算、飞行和天气模拟。定位功能中, 使用命名空间Super Map.Web.Realspace中的Camera类, 创建对象, 设置其经纬度以及高度值等属性, 最后使用Flying Operator命名空间中的fly To方法定位到查询的相应位置, 实现了定位功能。量算功能中, 使用命名空间Super Map.Web.UI.Action3Ds中的Measure Distance类和Measure Area类, 创建对象, 通过对象的on Click方法和on Db Click方法对量算过程进行监听, 并完成量算过程。飞行功能中, 需要提前使用Super Map i Deskpro制作好飞行路线和节点, 导出为一个飞行文件, 程序中调用此文件, 获取到已有的节点的经纬度以及相机方向等信息, 设置速度, 通过调用定位功能, 实现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飞行, 给人一种在模型间穿梭飞行的真实感觉。天气模拟功能中, 使用命名空间Super Map.Web.Core中的Geo Particle类, 创建对象, 设置对象参数, 分别为雨、雪等类型, 并设置粒子的宽度、高度以及每秒产生粒子的个数等参数, 最后设置粒子的三维要素类, 形成三维天气模拟。

4 总结及展望

文章对真三维技术应用于三维数字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探索, 并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上, 对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使该系统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希望能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做出贡献, 成为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同时由于本系统在数据库维护、网络版平台的开发等功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做进一步改进。

摘要: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向三维可视化空间的拓展, 三维虚拟系统已然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以防灾科技学院为对象, 结合Visual C#开发环境与Super Map Object.Net组件式GIS平台, 基于真三维立体显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校园三维虚拟浏览, 使用户直观高效地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浏览。三维校园系统另有智能化的POI查询定位功能和360度全方位浏览, 是虚拟校园建设的革命性突破。

关键词:3D GIS,SuperMap,三维校园

参考文献

[1]王警, 方音.控规编制中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方案[J].城市规划, 2007 (4) .

[2]施贵刚, 程效军.网络虚拟校园三维建模方法研究与实现[J].工程图学学报, 2008 (2) :83-88.

[3]陈竹安, 张立亭.三维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2 (1) :76-78.

[4]曾润国, 聂志锋, 卢建刚, 等.数码校园GIS中的三维建模[J].工程勘察, 2002 (3) .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2

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 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

一、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总体框架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以学校现有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为目的,建立在学校数据中心之上,涵盖了学校的信息化标准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数字图书资料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解决方案的重点是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厂家、不同产品、不同运行环境、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系统的集成。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

从上图可看出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基础设施层:是数字化校园软硬件支撑系统,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支撑软件等。

2.应用系统基础平台:包括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公共通讯平台等。3.应用系统层:是面向学校各部处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师生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可以分为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具体如下: 管理中心包括学校现有应用系统和新建应用系统;

资源中心是指整个学校的各类资源库、资源库的管理、资源服务; 服务中心是指提供的各类信息服务和人工服务,包括管理中心、资源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邮件、短信、即时消息等通讯服务,一卡通服务,软硬件运维服务等。4.信息服务层:为各级领导、相关管理员、教师、学生提供各种个人业务操作服务、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决策等。

5.信息安全体系:数字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组织、安全评估、安全技术等。

6.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运维保障体系等。

二、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内容

1.公共支撑平台建设包括:

①网络硬件支撑平台建设;

②软件支撑平台建设,含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身份认证、门户等;

③信息标准建设,含数据标准、软硬件平台标准及开发规范、信息集成、交换标准与规范、信息化管理规范;

④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建设,为学生、教师、行政办公人员等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

⑤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含统一用户管理(LDAP)、单点登入、认证与授权管理、访问控制、审计与监控;

⑥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含数据中心库、数据交换配置、数据交换(数据抽取与订阅)、师生数字档案、数据综合查询、统计分析、报表;

⑦公共通讯平台建设,含邮件、短信、即时消息、通知公告。

2.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就是学校各部处的应用系统建设。

3.数字资产平台建设包括:数字学术资源库、数字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网络教学平台等。

4.学校现有应用系统的集成。

三、信息标准及基础平台

1.信息标准

通过信息标准的建设将为学校建立一个符合国际、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的,能够用于规范学校应用系统长期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学校信息标准》。

信息标准的建设遵循如下思路:

①涉及到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要采用已颁布的标准;

②涉及到学校关于信息管理已经颁布执行的标准,要采用学校已颁布的执行标准;

③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从学校实际应用需求出发考虑;

④学校后上系统必须符合学校的信息标准--《信息标准》;⑤《信息化标准》可维护。

数据标准的建设内容:

数据标准的内容建设包括数据编码原则和数据标准内容。

数据标准代码集:国家标准代码子集、教育部标准代码子集、学会(或高教行业)标准代码子集、学校标准代码子集。

数据标准内容的建设将从两个维度来进行梳理,一个面向主题对象的人(学生、教师)、财、物,一个是面向管理、教学、科研、生活。

①学校管理数据子集 ②学生管理数据子集 ③教学管理数据子集

④教职工管理数据子集 ⑤科研管理数据子集 ⑥财务管理数据子集

⑦资产与设备管理数据子集 ⑧办公管理数据子集 ⑨校友管理数据子集

信息标准的建设流程:

2.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是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各应用系统中各种应用构件整合和部署的平台,它把分立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入口。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门户提供学校门户布局定义、内容定义、二级门户网站模板自定义;师生个性化WEB桌面页面风格、布局、内容自定义;师生在各业务系统集成后的功能等方面的定制工具,快速完成后台应用构件基于规划的展现,同时为个性化服务打下了基础。数字化校园信息信息平台的各类用户可以通过信息门户灵活的得到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包括如下的内容:

①门户支撑框架;

②门户网站内容管理;

③应用系统集成;

④个性化定制功能;

⑤个人办公子系统;

⑥支持全站搜索引擎。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针对学校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用户身份进行身份(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整合,实现以下目标:

①建立统一的集中身份库(LDAP)--统一身份数据中心;

②在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集中身份库的基础上,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同步处理等功能;

③建立全校的统一认证中心CAS(Central Authentication Service);

④提供基于单点登录(简称:SSO)的解决方案;

⑤通过认证和授权,用户对于资源的访问受到合理的管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实现如下的功能

①统一用户身份管理:实现用户信息的集中管理,用户信息规范命名、统一存储,用户ID全局唯一,并提供标准接口,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的同步,支持海量的基于LDAP目录服务器的用户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用户认证采用集中统一方式,支持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认证方式,支持B/S和C/S等多种应用。

③单点登录:支持多个应用系统(包括B/S和C/S)间的单点登录,数字化校园中所有的应用系统通过SSO单点登录系统来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

④统一权限管理:支持多种权限管理方式,如单独授权、按角色授权和分级授权等。

⑤统一资源访问控制:能够提供细粒度的资源访问控制,包括对网页、按钮、菜单、文件、数据库字段级的访问控制

⑥资源访问安全审计:用户登录应用系统后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按需记入日志,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功能,能详细记录对所有信息的操作和变化情况,以便事后对用户操作进行审计,建立完善的事后追溯机制。

⑦开放接口:开放的支持不同开发语言、不同应用服务器平台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认证集成方式(Java、.net、ASP、PHP 等),包括WebService、API等方式,保证以后应用系统能方便纳入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

4.数据中心平台

数据中心方案:

①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的集成范围,形成大而全的数据中心,全校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的权威数据库;

②数据库能集成到数据数据中心运行的应用系统尽可能集成到数据中心运行,数据中心可以成为后续开发各种应用系统的通用数据库平台;

③对于需独立运行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④制定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实现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的权威数据源。

通过把源数据的数据抽取到数据中心,并转换成标准的数据格式,然后进入目标数据库。

数据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共享数据平台从各个业务系统抽取出数据后,使共享数据平台的数据无论是从横向的全校范围内,还是纵向的时间积累上,都是最全面的,最规范的,最权威的数据,供教师、职工、学生、领导查询。配置与查询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及其他人员凭系统管理员或各业务系统查询配置管理员设置的账号功能权限和查询配置进行方便的查询。

5.现有系统的集成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3

关键词: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Secondary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an Jianxing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idu County,Dali675600,China)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is means not an aim,is the campus network softwar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teaching and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s,the release of hardware products to the energy in the application;the spirit of "full protection of initial invest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safe,reliable,practical advanced,standards and open, easy to manage and exp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ampus 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we are the original campus network software system for secondary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condary problems,Secondly,for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condary meaning. Meanwhile,on the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cond major content of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with some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Campus network;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Secondary development;Application

一、前言

目前,很多党校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及需求:如手工操作、模块独立、安全性、软件应用、支撑系统、扩充性灵活性、素质教育体系。现有校长办公系统,只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的管理。不能生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报告、党校校园网的伸缩性体系、学生的跟踪体系以及二次开发接口等。校园信息管理平台是指党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科研、交流以及对外通讯等工作的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党校教育及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增进交流、促进和改变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党校与社会、党校与家长的沟通,真正做到社会、家庭与党校共同教育孩子,将三方面紧密联结成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综合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党校校园网软件建设就是要为教学和管理服务,衡量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标准在应用,释放硬件产品投入的能量在应用;本着“充分保护前期投资,建立安全可靠,实用先进,标准而开放,便于管理和扩展”的党校校园网管理平台基本原则,我们对原有的党校校园网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二、当前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这个特殊行业中,很难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的相应教育软件,经参阅各种媒体的报导,目前国内中小学党校校园网管理以及应用平台尚无国外软件介入。

纵观当前国内市场上的各种教育软件(包括党校自行开发的软件),都有不足之处:

首先是,缺乏以教育信息化发展理论为指导的整体建设规划和目标,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以当前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模式。而这些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整合和沟通,不能形成教学与管理上的合力,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其次,当前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的参照模型存在着极大的谬误。

现在一般的作法是首先根据需求立项,技术人员到党校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然后技术人员根据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构建起软件系统模型,最后开发完成。这样的开发模式是根据软件开发的常规模式进行的。这在教育行业,特别是在教学领域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因为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信息化变革,其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不可能还与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样。如果信息管理工作平台软件的开发还以当前或以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为参照模型,这就注定了开发出来的教学系统或平台在教学方面不够实用(例如缺乏方便实用的课件制作平台,易于使用、管理的资源库和素材库系统等等)、功能多但不够简洁、教师使用不方便等,更不可能适应和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发展。

三、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的内涵

该整体解决方案是一套以教学为中心,完全基于Internet/Intranet、采用最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的党校校园网资源管理及应用平台,同时是支持党校信息交流、日常教学、自主学习、教学管理和个人信息管理的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整解决了校园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的问题,让党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培养新世纪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围绕党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过程,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服务,一方面是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随着平台的建成,党校内部所有的计算机都能接入Internet,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的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的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焉,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党校的围墙、教室的大小、时空的限制已成为不可制约的因素。这就是我们所构建的校园信息管理平台。

四、党校校园网信息管理平台二次开发与应用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软件开发方面

针对现在大部分课件都是封闭式的,教师在使用时无法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修改和扩展的弊端,我们在原来资源库和素材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积件”库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将平时从网上下载的、自己开发的、党校积累的针对某个知识点的小课件入库,教师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在库中查找,然后用课件编辑工具整合成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课件。

(二)资源库素材库的开发方面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资源库管理系统,在分布式资源库上通过“联邦检索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为教师提供各种素材,提高教师使用计算机备课的效率。最终的资源库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资源库平台,同时为素材或资源的提供者开发一个积分管理机制,根据提供者得分的高低对提供者进行一定的奖励。也可以对资源库或者素材库提供一个会员式的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将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个“网上资源自动搜寻系统”,它将自动在网上搜寻事先定义好的素材(图片、视频、或者文本),自动下载并且更新到本地素材库和资源库。

(三)网络考试

本系统提供开放性的题目编辑平台,教师可以将题目直接上传至党校校园网服务器,也可以将其他题库系统的题目导入本系统题库,教师利用该系统生成具有个性化的试卷,并且可以对生成的试卷进行编辑修改,学生可以再网上进行一种无纸化的考试,对客观题目由系统自动进行判卷并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

(四)课外作业平台

对Spirit家校互连平台,进行二次开发,使得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和同步练习,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答题,网上智能导师系统可以为学生解决大多数困难,学生也可以通过QQ与教师在线交谈或者电子邮件和教师进行沟通,同时将和电信部门合作开发出“党校手机短信息”服务,教师可以将布置作业的简单情况通报给学生家长,使得家长可以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五)重点要解决的技术关键

1.各种不同系统的资源库、素材库如何整合问题,如何建立一种统一的标准,使得按照此标准建立的资源库和素材库可以实现分布式管理和“联邦式查询”。

2.网上智能导师系统的建立,如何根据学生当前的问题,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六)专题学习网站开发

教育专家李克东教授提出了“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的学习模式。近年来盛行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知识重组和产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生成学习资源的良好方式;而我校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网上学习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因此,结合这两点,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教师和学生既是学习资源的直接使用者,也完全可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学习模式是指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或多个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性学习,而以构建“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和目标,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专题学习网站平台》主要适用于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或多个专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借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其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学习具有创造性和再生性;学习是终身的。所以在设计该网站时我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方便教师与学生展示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知识,把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

2.让教师与学生可以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包括学习工具(字典、辞典、读音和仿真实验)和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教师与学生可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

4.让教师与学生收集学习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让学生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任韶清,陈向东.因特网技术在校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2]邓尚民,袁玉珍.浅谈对党校校园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几点认识[J].中国远程教育,2000,2

[3]刘文堂,张震.党校校园网的功能与结构设计[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党校学报,2000,4

[4]朱敏.党校校园网软件系统规划[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1

[5]袁景,汪赫瑜.党校校园网络建设及网络安全[J].计算机工程,2000,1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篇4

随着校园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陆续开发了大量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总不能完全满足高校的需求,很多信息系统建成以后都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运转,跨部门、跨校区、跨专业、跨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成为十分普遍的迫切要求。

如果不为大量的分散数据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接口,则无法共享通用的数据资源,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必然会形成信息孤岛,这给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阻碍。因此如何彻底的消除信息孤岛,有效的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已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 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对学校各应用系统使用单位的深入调研获知,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部门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部门对系统的依赖性程度很高,各部门的主要流程全部都在业务系统上流转。

目前学校信息化过程中还有以下两个特点:(1)学校主要信息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由于学校发展的原因,教务系统在数据信息标准制定工作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导致教务系统的一部分数据无法与其他应用系统共享。(2)学校应用系统数据不同步。学生的招生、教学、管理是通过不同的业务系统进行实现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产生的数据没有能过及时有效的进行分发,导致三个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不能同步。

针对现时学校的具体情况,学校主管部门对各应用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校园信息ETL数据整合服务平台来对各业务部门的数据进行管理。

2 系统设计

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实现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系统设计。校园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整体设计、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存储设计。

2.1 系统整体设计

针对现时各个应用系统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了方便统筹管理整个学校各个业务的统计、分析等管理功能,采取统筹管理、数据集中、分类分层次操作、实时监控的运作方式。有利于学校全面规范管理,实时、动态了解和掌握各项数据,对校园信息数据整合服务平台进行分析和设计。

整个设计过程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合规性与合理性的原则。(2)独立性原则。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教务系统、学生系统等业务处理系统相对独立。首先,各业务处理系统是对各自的业务数据分别进行处理,而服务平台则是对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综合的报表、统计等分析数据,各业务处理系统不受其流程变化的影响;其次,他们在主机平台、存储环境、开发软件等方面都是互相隔离,之间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以一个公共接口传递所需的数据。(3)扩展性原则。服务平台的架构要充分考虑到扩展的需求,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抽取和分层设计,各层之间是单向、松耦合的依赖关系。采用开放的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使整个应用架构具有逻辑独立性,保证本系统的高伸缩性。(4)开放性原则。服务平台应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包括对硬件平台的透明支持和与原有系统的互连,以及对其他第三方产品的网络及数据连接,适应以后业务扩展的需求,并应兼顾开放与安全相结合。(5)实用性原则。服务平台在保证功能齐备的前提下,要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使用人员的操作习惯,方便业务人员的操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

根据校园信息系统数据整合的需求分析,服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包括三个模块:源数据模块、数据整合模块、前端应用模块,其总体架构图如图1所示。

2.2 数据存储设计

针对本服务平台的实际情况采用支持数据集市数据存贮的模型。数据仓库模型如图2所示。

校园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的最主要任务是通过获得大量数据进行ETL转换,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共享数据,这之前必须要求储存与管理有关的大量数据,再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则需要通过建立一个的数据结构良好的数据库,能令整个管理系统快速的、便捷的、准确地提取调用所需要的管理数据,这也是评价一个应用系统的质量指标。

系统数据库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储数据,即采用关系模式,建立一系列二维关系表,如基本信息表、系统数据表等,利用关键码将这些关系表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信息整体;另一方面实现对用户信息和操作人员信息的数据维护,即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数据库中的不同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维护操作,实时更新数据记录。在考虑表设计以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要根据功能模块的划分及整体系统的设计,并且要综合地考虑程序对数据库访问的合理性。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环境的选择

该平台应用完全基于J2EE开发技术,可以跨Window、Linux、Unix和Solaris等多种操作系统进行系统布署实施。数据库系统可以采用Oracle10g数据库。采用J2EE技术,并巧妙融合了Struts框架技术、Sping框架技术和Hibernate技术,另外加上各种常用的公用组件,这样构成了招生统一服务平台的技术骨架。基于这种纯Java的技术骨架,我们采用数据库层、数据持久层、业务处理层和表示层的四层技术架构。

3.2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系统的最核心功能就是系统对ETL整个过程的设置和监控。在数据清洗主界面点击启动或停止按钮启动清洗任务,如图3所示。

系统另外一个核心功能就是针对该平台清洗后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图4所示,系统可以实现不同效果的统计方式。

4 结束语

本文以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为项目背景,对原有应用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的异构和孤立等问题,并对它们进行数据整合需求分析,提出数据整合方案——运用ETL(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和CDC(增量数据抽取)等技术整合异构系统数据库建立数据仓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统一服务平台。

摘要:针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数据问题,结合已经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从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存储整个流程进行分析设计,应用J2EE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开发基于网络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服务平台,实现了ETL过程设置、ETL实时监控、数据统计设置、数据展现等功能模块。

关键词:ETL,增量数据抽取(CDC),数据仓库,数据整合

参考文献

[1]贾玉锋.基于Web Services的数据整合系统的研究.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学院图书馆,2007.

[2]刘荣生.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统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05.

[3]雷培莉,孟丽.ETL过程的调度控制管理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1(27):4046-4048.

[4]何玉洁,张俊超.数据仓库与OLAP实践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5

第一条 服务器托管是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面向全校提供的服务,为山东大学各单位服务器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房运行环境。

第二条 申请服务器托管单位须是隶属山东大学的事业单位,包括各学院、部处、院所中心、医院等。托管单位须填写《服务器托管申请表》。

第三条 托管服务器须是机架式服务器并带有通用型导轨等全套机架配件,符合机架安装要求。

第四条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将根据机房物理空间条件和环境状况以及托管单位的具体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接受服务器托管。

第五条 托管单位须保证托管服务器所有软件使用合法,合法使用操作系统等正版软件,对该服务器软件、硬件使用及数据负全部责任,并签订《山东大学校园网服务器托管协议》。

第六条 托管单位需指定山东大学正式职工担任托管服务器管理人员,负责与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系,如果管理人员变更,须及时通知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第七条 托管服务器的使用和操作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CERNET及校园网的各项规定。

第八条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权利了解托管服务器的应用情况,有权了解托管服务器的安全情况。

第九条 如果托管服务器对校园网正常运行或网络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有权利单方面对托管服务器做出断网、关机等应急处置。

第十条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根据校园网运行实际情况并结合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将对本办法适时予以修订。

本规定由学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6

关键词: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完整体验;体验设计;网站建构

中图分类号:G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80-01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处在重要的位置。对信息的迅速获取、分析、决策和应用已成为各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建立在人事管理基础信息之上,为深入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改革,人事部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们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动机

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网络用户所追求的是信息多元化与网络服务的差异性与个性化。使用人事管理信息平台内部网络的用户群体划分趋向分众化,用户网络使用行为变成一种主动的过程。校园网的人事管理网络平台,需要充分调动用户注意力,满足学校各类用户各层次的心理需求,改变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价值观与使用行为模式。网络媒体上的策略必须是将赛博空间的浏览使用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验(Total-Experience),其所塑造出的情境,既能传达出隐含于象征意义中的价值,又能通过感官体验的互动,反映出用户认可的价值、情感、经历,这样就可以改变用户原有的手工办公的行为。

网站设计策划时如何以使用者上网浏览时所产生的体验为思考角度导入网站设计策划中,为本文主要研究因素。这样的研究结果未来将有助改善网站与使用者之间互动绩效,实现人事信息数据库管理、分析、统计和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提高工资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实现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服务;实现师资管理工作的统筹汇总、跟踪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教师考核、职务晋升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和规范性;实现出国(出境)管理、教师培训等工作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信息的实时查询等,最终使系统性的人事管理信息平台对各部处、单位资源共享及提升网站的价值并提升使用者的忠诚度。

二、体验设计与网站架构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信息焦虑,很多网站无法达到很好的可用性,用户体验也非常缺乏,网站不仅缺乏内容的设计美感,同时功能也很贫乏,以此给用户造成糟糕的用户体验。网站或网页设计不能被视为只是一种视觉的设计。网站设计中涉及到产品策划、网络营销、可用性工程、信息架构、通用设计、信息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媒体设计、视觉设计等诸多因素。美国哥伦比亚知名教授Bernd Schmitt曾提到,当透过网页来塑造形象时,不仅要考虑到资讯认知与联想价值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使用者所带来的体验价值才能吸引他们再次造访该网站。体验设计建立在好的使用者体验,这样就可以从辅助的角色来帮助网站加速达到目的与效果。设计师除了要为网站浏览者设计出图像符号来塑造出一个充满体验的媒介外,设计管理者应制定设计规范及有效管理,对体验设计应有更深一层的认知与了解,并将使用者的体验当成主要策略并形成通用设计法则,以达到更好的信息交流与信息传播效果。

三、研究分析与结果

在进行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时我们将网路使用者上网浏览的过程加以分析,发现校园网不同用户在浏览使用网站的全流程中,可分为4个主要的过程:

(一)感官体验。

网络用户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来感知在网络赛博空间(cyberspace)中所看到的一切内容以及使用的网站功能。随着ICT信息通讯技术的提高,现在在网站用户感官体验中,甚至还加入了触感、味觉甚至嗅觉的内容。感官体验着重于网站的品牌、视觉、听觉、文字和内容,此时使用者还停留在观察网站的阶段,此时的体验设计需要引发用户的初始性动机,通过良好的视觉以及听觉感官体验决定下一步在网站中进行的目标,或审视与自己上网目的相符的标的物。有些使用者会因为视觉设计决定想不想留下来继续浏览,也会看网站所提供的内容而选择继续参观或离开。

(二)行进体验。

通过试探性的重复性动机,进行网站功能的使用。行进体验侧重决策行动的目的与方向,行进过程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链接,才能达到目的地,因此行进体验侧重体验设计中的视觉、文字、交互与网站技术等元素。不管网站是web1.0还是web3.0,面对用户,都应该采用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简单易用的体验设计原则。

(三)情境体验。

校园网的人事管理平台下,使用者在网站上活动类型涉及管理人事信息,输入职称及工作岗位、奖励、师资、出国培训等多样化的功能与内容。

(四)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借助于感性工学、情感计算以及心理测量等方面的技术跟进而不再如以前一样完全无法评测。好的情感体验能激发用户对于网站品牌的黏度,并进而激发重复性动机与持续性动机。此时的体验设计需重视流畅高效的信息流程以及及时的用户反馈,高分值的用户主观满意度。

四、总结

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与目的是网站成功机会的基本元素。在策划设计网站时,除了要针对目前的使用者策划设计,更要有更前瞻的预测未来的使用者需求。使用者上网产生的体验主要可分为感官、行径、活动、心灵等体验,网站设计策划可以从这四个主要的使用者体验加以分析及评估,以得到一个最接近使用者需求的体验设计规范。

参考文献:

[1]Hoffman,D.L.&Thomas P.N.(1997),”Measuring the Flow Experience”,November vol.16.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7

1 校园信息查询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系统主要针对的用户是学校老师和职工, 故此在系统内容设计上主要采用了校内主要的几个教职工信息查询平台, 比如工作查询、水电费查询等。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服务器端和移动客户端, 服务器端采用ASP.net技术建立网站, 使用ADO.net链接每个系统的数据库, 并建立查询操作等web页面。移动客户端负责完成链接无线网络, 并根据查询条件, 将访问的页面数据绑定到控件上, 完成移动客户端的查询、输入等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将学校现有的部分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 包含有以下几个模块。

2 Android客户端的系统实现

Android客户端使用eclipse+Android SDK开发平台, Java开发语言。用户使用本机号码和工资查询密码进行登录。登陆后将用户姓名和ID存入Shared Preferences类中, 在今后的模块中使用。

2.1 用户使用数据流量模式访问局域网内数据库

很多信息查询平台, 比如工资查询等仅供局域网用户使用, Android客户端只能在局域网环境下使用wifi连接, 查询所需信息。为了让用户在数据流量状态下实现访问网数据, 在设计时将服务器端程序放到了一台在局域网环境中对外发布的web服务器上, 通过服务器端ADO.net链接各个平台的数据库, 并将数据处理结果以页面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发布。移动客户端通过读取网页页面内容来获取数据。同时, 移动客户端通过访问web服务器内的页面地址来提交数据处理请求, 如图所示。

2.2 用JSON字符串进行数据传递

在使用Android平台上的UI控件进行数据绑定时, 本系统采用JSON字符串来进行数据的传递。JSON (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基于Java Script的一个子集。JSON采用完全独立于语言的文本格式, 但是也使用了类似于C语言家族的习惯这些特性使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人阅读和编写, 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JSON可以将Java Script对象中表示的一组数据转换为字符串, 然后就可以在函数之间轻松地传递这个字符串。

在具体实现中, 由ASP.net通过访问数据库输出到页面, 并将查询数据封装成JSON字符串格式输出, 让网页内容以JSON字符串的形式显示出来。比如查询月工资页面输出一至三月份的工资总额字符串如下:

在Android端, 将页面以文本的方式读入JSON字符串, 返回一个字符串。

建立一个JSONArray对象, 通过get JSONObject方法将字符串中每个数据值对取出, 并实例化单个对象, 将值对赋值将此页面上的内容读入到每个记录的不同属性上, 将整个记录集返回一个List对象。

将List对象映射到Hash Map, 并将Hash Map绑定到UI控件

相对于使用XML作为数据, JSON字符串更容易阅读, 格式更容易控制。在进行Android客户端与web页面间传递数据时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数据格式。同时因为它是一个纯文本的字符串格式, 可以通过各种网页程序来实现, 为系统的扩充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为系统的模块化建立提供条件。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校园内已有的信息系统的Android客户端实现, 为实现这种平台提供一种快捷的解决方案, 采用局域网内web服务器对外发布信息查询网站, 而后用JSON数据封装格式读取数据并绑定到UI界面控件上。只要能将现有信息系统, 无论以何种语言, 发布在web服务器中, 就可以实现在移动客户端进行功能实现。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各学校都开始将校园信息在移动平台进行传播, 本文对如何在现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Android平台软件的开发, 使其既不影响现有信息平台的使用, 又能快捷和方便的实现提出了一种方案。

关键词:Android,校园信息查询,JSON

参考文献

[1]王晓禹, 石丽.基于JSON实现Android智能终端与Web服务器“面向对象”的信息交换[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4) :224-225.

[2]权重民, 彭昕昀.利用JSON实现Android高效、安全访问远程数据库的一种方式[J].韶关学院学报, 2011 (12) :16-20.

[3]谢文焘, 董黎刚.基于Android的校园网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2 (5) .

[4]初雅莉, 陈昌稳, 崔召金, 等.基于Android的智慧校园手机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 2013, 32 (15) .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8

随着校园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学校内部各系统之间数据信息需要交互才可以很好的配置各部门的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很多信息系统是异构系统,基于不同的软件和硬件平台,数据格式也不统一,信息缺乏有效共享,应用缺乏有效集成。这种现象不但导致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信息孤岛”、新旧信息资源的衔接、历史信息的有效利用、当前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目前已开发的系统与今后将要开发的系统的连接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校园信息的整合集成已成为目前工作的重点。

2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校园信息集成设计

在实现跨平台数据共享和集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尊重历史和现实,保护以往的硬件和软件投资,保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考虑到如何在用户需求改变时,系统功能仍能方便地进行扩展。下面从数据集成、服务集成、流程集成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校园信息集成设计,设计架构如图1所示。

2.1 数据集成

学校现有的各类系统中积累了很多原始数据,而数据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招生就业、学籍毕业、教学评定,还是统计分析,一切与日常业务相关的处理都是基于这些基础数据。因此,要做好各类数据的整合共享,在全校信息模型和数据集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合理的数据存储模式,使学校各个应用系统具有合理的数据分布并满足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并为服务集成和流程集成的构建打下基础[1]。从应用的角度可以将结构化数据分为私有数据、部门交换数据、公共数据,实施中要定义具体的数据库、帐号、访问方式、数据映射关系等,兼顾到已有的应用及数据。根据数据集成的要求,考虑到各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在结构上,数据中心和其他应用系统是松散耦合的关系,即数据中心的运行不会影响其他系统的运行,同时,某个具体应用系统的运行也不会影响数据中心的正常工作。

2.2 服务集成

目前,很多学校建有专门的邮件系统、OA系统,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且路径不一、使用繁杂。为给所有用户提供简捷方便的服务,需要倡导一种面向服务的管理,即从学校各部门提供的服务的角度来管理相关的系统,通过对业务层的抽象,给用户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服务集成,服务集成通过统一信息门户系统实现,其中门户技术、单点登录是构建统一信息门户的重要技术。在Web服务的开发架构之下利用Web服务提供的应用集成中间件,可以与应用业务层相对独立,连通现有的、新建的和将来要建设的各种应用系统。通过整合各种应用系统,用户能够利用统一的界面访问多个应用系统及其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资源库。对于那些已无法满足业务新发展的要求但是各部门在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且有部分功能仍能使用的遗留系统也可以采用Web服务技术,通过分析遗留系统、根据增值服务定义Web服务功能、实现并发布Web服务、业务移植等步骤来完成。

2.3 流程集成

流程既体现在现有流程的实现上,又体现在校园业务流程的重组上,流程集成是集成的最高阶段,即利用工作流、消息、协同等技术,建立全局的学校业务流程集成。面向服务的架构是流程整合的基础架构,它是一个组件模型,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通过Web服务的技术实现流程集成。面向服务的架构以用户为中心,完全按照用户的需求整合相关的组件资源,当某些提供服务的业务系统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使用服务的其他业务系统的正确运行。而且新的流程需求产生以后,或者学校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事前的充分设计和各类机制的存在就成了积极的保障,使学校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3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校园信息集成解决方案

校园信息集成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很多的思想和技术的应用,其中异构信息集成和系统快速重构是两个难题,而面向服务架构和Web服务则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技术。

3.1 相关技术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同以往的C/S或B/S结构相比,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灵活且功能性很强的服务层,随着业务流程的改变,可以快速的重构系统[2]。服务是整个SOA实现的核心,遵循SOA观点的系统必须要有服务,这些服务是可互操作的、独立的、模块化的、位置明确的、松耦合的,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其地址[3]。

SOA是Web服务的架构。换言之,Web服务实现了面向服务的架构。采用Web服务实现SOA能充分发挥它的服务组件重用性、异构平台的信息集成性,并且由于Web Services通信的简单性使得SOA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因此,由于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和Web服务技术的引入,能满足校园信息集成敏捷性、动态性、松耦合、跨平台的要求,是构建校园信息集成的最佳选择。Web服务的架构平台主要有两个:Microsoft.NET平台和J2EE平台。J2EE的Web服务实现一般是通过EJB实现,或把提供Web服务实现的Java应用独立出来;.NET框架中Web服务的实现一般通过.NET Managed Component来实现。

3.2 解决方案

构建校内私有UDDI注册中心,建立内部Web服务项目的索引,这有助于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归类各部门提供的各项服务,并在学校内部使用彼此提供的服务[4]。校内各部门根据学校信息集成方案规划及时提供各类Web服务接口,并通过集成系统统一接口程序中的Web服务注册功能向学校信息中心的私有UDDI注册中心注册。学校信息中心可以根据各部门提供的Web服务、信息集成方案规划,及时更新集成系统统一接口程序。

对于校园信息集成而言,由于原有的各类系统分别采用不同开发工具进行C/S或者B/S模式开发,如果直接采用SSO(Single Sign-On)系统进行改造,则原有应用系统用户认证的设计必须符合其规范,这对已经处于运行期的多个应用系统来说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也会带来很大开销。更多情况下,是采用建立统一的认证中心系统,配合对原有系统认证部分稍作修改,同时由于Web服务是跨平台的,所以也十分适用于实现SSO的服务,可以在学校信息中心提供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Web服务(包括用户注册接口、用户认证接口),它是实现校园信息集成的关键。

3.3 实例分析

整个SOA数字化校园的部署及运行体系如图2所示,下面来逐一描述:

1)用户在浏览器界面发出请求,这个请求被发送给运行在服务器中的校园信息集成门户,通过统一接口程序后成功登录系统,并建立合法的会话;

2)门户应用得到由应用服务器提供的Web服务的技术信息,这些技术信息是通过搜索私有UDDI注册中心从而获得的;

3)针对指定Web服务的WSDL(Web服务Description Language,Web服务描述语言)绑定信息作为基于SOAP(Simple Objec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的消息被传递到了门户系统;

4)门户系统调用由应用服务器提供的Web服务,在调用的时候,信息被作为SOAP消息的一部分传入;

5)特定的Web服务的具体实现是由运行在某个应用服务器上的EJB或.NET Managed Component来提供(取决于内部的体系架构),并获得数据中心的数据;

6)这个Web服务响应同样是以SOAP消息的形式出现,同时这个SOAP消息被发送回门户系统;

7)针对最初请求的响应被格式化为XML/XSLT/HTML的形式回传给基于浏览器的客户前端。

该体系的特点是:(1)由Web Services提供统一的对外接口和数据传送等服务;(2)用Web Services实现内部管理系统的封装,这样就屏蔽了分布式系统间的各个异构环境,包括硬件、软件、开发和部署平台等的不同,调用者只需知道调用接口,即可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的调用,而无需处理异构环境下复杂的通信细节;(3)使用具有自描述特性XML作为消息传递的标准格式,使用一致的XML Schema作为信息交换的标准结构,实现了异构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连;(4)基于SOAP和Web Services,实现了各个分布式系统间的跨平台交互,各个子系统是分散耦合的,这样就克服了传统的紧密耦合的分布式系统的缺点,达到了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满足灵活多变的业务逻辑需求;(5)系统各个部分之间交互的都是XML数据,使得数据的内容和显示实现了分离,这样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灵活的处理和个性化动态显示。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解决方案来进行校园信息集成研究,从使用XML/SOAP进行通讯,使用WSDL进行服务发布,使用UDDI进行服务资源共享,到全面应用面向服务思想进行整体规划,体现了通过Web服务进行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的特征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祝伟华,杨丹,桑军,等.数字化校园设计与构建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8):97-99.

[2]吴家菊,刘刚,席传裕,等.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敏捷供应链信息集成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9):3545-3547.

[3]李银胜.IBM精品课程Web服务及其应用[R].IBM公司,2006.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9

关键词:Web Service,Arc Server,3DGIS,数字校园

引言

近几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与推进, 三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建设的热点和焦点, 高校相继提出了建立三维数字化校园的构想。[1]利用GIS和网络技术, 建立Web GIS的校园地理信息自主服务平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

传统的数字化校园基本上是建立在二维平面地图的基础上, 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现在的需求, 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对外宣传、校园导航等方面。[2]然而, 建立在Web平台上的三维数字校园比传统的二维平面数字校园更直观形象, 更逼近校园的实景, 还具有智能化的POI查询定位功能和管理后台标注功能, 是三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革命性突破。因此, 文章提出了建立Web GIS的校园地理信息自主服务平台, 克服传统数字校园的不足, 更有效的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1.1 系统内容框架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Web平台上建立的数字校园, 提供了包括地图基本操作、导航、漫游、二三维查询、制定应急解决方案等功能。如图1所示。

1.2 系统数据库设计

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和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来存储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数据访问层通过Arc GIS Server服务器发布的地图服务实现空间数据的访问, 通过Web Service进行非空间数据的访问。数据库总体设计图如图2所示。

2 关键技术

2.1 Web Service

Web Service是基于网络的、标准协议规范的、分布式的模块化组件, 具有跨平台、低耦合、开放性的特点, 可使用开放的XML标准来描述、发布、协调和配置Web应用程序, 可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Web Service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4]:

2.1.1 Web Service组件

Web Service组件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代理商和服务请求者。

2.1.2 Web Service操作

Web Service操作包括提供者向代理发布/不发布服务, 服务请求者向服务代理执行发现服务, 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绑定服务。

2.1.3 UDDI———通用发现、描述和整合

2.1.4 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

WSDL是一种XML语法, 用来描述一个Web Service能够实现什么功能、服务的位置在哪里、如何调用服务等。

2.2 Arc GIS Server

Arc GIS Server是美国ESRI公司提供的Arc GIS系列产品之一, 主要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平台。Arc GIS Server的核心组件是Arc Object, 简单讲, 它是运行在服务器端的Arc Object组件集。

Arc GIS Server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的系统, 可以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进行负载均衡管理[5]。Arc GIS Server包括GIS服务器、Web服务器、Web浏览器和桌面应用程序四部分组成。

2.2.1 GIS服务器:宿主和运行服务器对象, 包括一个服务器对象管理器 (SOM) 和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对象容器 (SOC) 。

2.2.2 Web服务器:用于装载Web应用和服务。

2.2.3 Web浏览器:用户通过浏览器终端连接到Web应用。

2.2.4桌面应用程序:通过HTTP协议连接Web服务器中的Web服务, 或者通过局域网连接到GIS服务器。

3 系统实现

3.1 校园导航

校园导航主要是为新生等对校园道路不熟悉的人群设计的, 用于校园点对点的路径查询, 可以便捷进行校园的导航。

3.2 校园查询

校园查询模块主要包括综合查询、模块查询和公交查询。综合查询即可对校园内的关键地名、建筑、标志等进行查询和定位;模块查询是针对校园模块进行分类查询, 如查询教学楼;公交查询是针对校园公交线路的公交站点和发车时间进行查询, 并提示最近的站点。

3.3 应急分析

应急分析主要是应用于校园发生紧急事故, 进行事故引导与提示。在设计应急分析时, 考虑到道路的畅通性, 可以将道路阻断, 提醒用户避开阻断道路, 选择合适的避难路径。

3.4 三维虚拟校园

建立三维校园模型, 虚拟校园三维场景, 实现了校园情景的立体呈现。通过校园三维模块, 可以进行缩放、旋转、漫游等基本操作, 可以对特定对象进行查找与定位, 进行图层基本管理。

3.5 其他

除了以上核心功能以外, 系统还设计了交流论坛、网络分享、基本地图操作、图层管理及地图类型的功能, 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校园信息自主化平台。

4 总结和展望

数字化校园进入高校, 建立更加智能的高校服务系统势在必行。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致力于提供便捷的服务平台, 满足学校师生日常工作、学习需求。文章介绍了基于Web平台的校园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仅对数字校园进行了初步的建设, 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后续研究与学习:

(1) 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 允许师生查询教室安排、课程安排等。

(2) 对三维模型进行改进, 设计更精美、更真实的立体模型。室内三维设计是三维校园的提升和发展, 今后可以重点研究。

(3) Web服务与移动服务相结合, 创建移动平台上的地理信息服务, 实现校园信息服务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秀兰.基于GIS的三维虚拟校园的设计与实现[D].安徽理工大学, 2012.

[2]葛跃, 赵爱, 刘震东, 等.基于Google Sketch Up和Arc GIS的3维校园可视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 36 (11) :64-67.

[3]刘佩贤.Web Services体系结构和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8) :97-99.

[4]孙玮, 焦明, 刘勇等.基于地理信息服务的数字校园系统设计与实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9 (2) :308-311.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10

传统的校园数字化更多依赖电脑, 师生平常使用电脑访问校园网进行课表、成绩、图书馆馆藏的查询、选课、浏览校内信息等, 存在不能随时随地使用的限制。此外, 目前使用手机浏览器访问校园网会出现信息显示错乱、功能缺失等问题, 这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网站上发布的信息, 影响学生、教师与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Android作为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操作系统, 具有开放性、硬件跨平台性等优点, 其强大的应用层API、并行运行模式和开放的平台更有利于开发者快速开发出各种移动应用软件。

本文提出的基于JAVA+Android+Web Service为平台的新型校园信息平台, 以移动学习理论为基础, 介绍了软件设计整体架构和重点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实现了校园信息发布、校园内容展示和教务管理等功能。

2 系统模块划分

在此对项目的功能性需求进行说明。项目的功能构成图如图所示, 校园助手的功能构成包括:校园概况、校园动态、教务管理、图书馆、个人中心五大模块。

2.1 校园概况

校园概况是师生了解学校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简介、校徽校训, 历史沿革、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校园风貌等概况。

2.2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可以更好地帮助师生了解学校的最新消息及动态, 包括校团委公告、教务通知、校内新闻、社团公告、入学指南

2.3 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校园信息系统, 一直处于校园学习生活的核心地位, 用户进入教务管理可操作以下功能:登陆、选课、成绩查询、课表查询

2.4 图书馆

在图书馆模块中, 将传统的图书馆的功能精简为搜索图书、预约、查看借阅历史、续借、查看己借未还记录。搜索图书的査询字段可以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搜索;搜索列表的显示的信息有封面图片、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索书号、馆藏数和架上剩余数;己借未还记录列表显示的信息有封面图片、书名、借出时间。当预约可借或图书超期自动推送消息。

2.5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模块中设置有用户登陆、个人资料、修改资料、忘记密码等功能, 方便用户管理自己的基本信息及资料等。

3 应用主要技术

3.1 系统运行环境

本系统Web管理端基于Windows7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vers 2008, 移动终端采用Android4.0操作系统;系统Web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SQLServer2005,

移动终端采用SQLite数据库;Web服务采用开源免费的Apache Tomcat7.0服务器;系统主要实现框架采用基于SSH的多框架整合模式, 在移动终端采用MINA框架和Java Script技术。

3.2 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我校教务管理使用的为某某公司开发教务管理系统, 图书股使用我校自主研发图书管理系统。在开发学生客户端过程中, 学生端数据如何与现有数据无缝连接, 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通过查阅教务管理系统文档和在图书管理系统开发人员配合下, 分析数据库, 建立Java Web Service提供所有需数据接口, 借助Wifi, 将Android手机的网络IP和服务器的IP设置在同一网段, 通过HTTP协议, 客户端通过发送网络请求进行数据的获取, 从Apache Tomcat服务器进行上获取所需数据, 服务器端则将客户端请求的数据以数据流的形式远程发送到手机App端。

(2) 数据流解析问题。当前对象的远程发送较为流行且高效的是根据对象的设计将对象信息序列化为JSON对象进行传输, 为了在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时对相关数据进行转化, 使用Gso工具包进行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3) 数据持久化问题:信息查询模块该模块考虑到与现有信息的数据交换, 采用基于Android客户端的SQLite数据库, 使用Sql Helper封装数据操作, 简化数据操作;在终端移动客户端使用Android提供的Content Pro·vider封装一系列独立的sql操作语句, 极大简化了终端数据操作和提高了服务端数据交换效率。

4 结论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为方便, 智能化的移动终端设备更为普及, 在“互联网+”的大战略背景下, 移动互联网逐渐走向了主体地位。信息获取的便捷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强大功能,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各种事物。在设计上力求做到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功能实用等特点, 解决了校园新闻、通知的快速发布, 学生及时捕获各种所需信息, 切实做到定位于服务学生的目标, 经过充分调研后, 所设计的各项功能都针对在校生的需求, 具有较强的应用与参考价值, 但由于设计中的不足, 还有很多缺陷, 相信在后续的维护中能够逐步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谢欣.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声屏世界, 2011 (8) :57-58.

[2]杨少健.基于Android的LBS移动订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暨南大学, 2012.

[3]吕伟.基于Android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3.

[4]耿东久, 索岳, 陈渝等.基于Android手机的远程访问和控制系统[J].计算机应用, 2011, 31 (2) :559-561+571.

[5]朱婧茜, 何人可.Android手机应用界面布局的可用性测试研究[J].包装工程, 2014 (5) :61-64.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11

关键词:网络推进;指导性;组织团队;项目构成;和谐环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27-001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意义

“网络推进”列入学校日常工作来抓是教育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各部门都需要文化建设支撑运行工作,都有义务和责任完成共同目标——培养学校学生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建设型人才,为此,“网络推进”应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目标。

遵从“技术支撑、建设利用”的原则。校园网络资源技术力量及功能强大、涵盖学校众多信息含量,是办公现代化的手段、工作与生活的有力帮手,其依存度、使用效率都很高,维护、更新、管理等环节以技术支撑确保正常;校园文化建设合理利用其资源配置,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展现学校特色办学的风采及成果。

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在师生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活动绚丽多彩、内容丰富,有利于贯彻“网络推进”,容易形成“我要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促使学习技术(网络技能)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产生。

“网络推进”社会共建的两重性。一方面学校自身建设和发展力量不够,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参与作用实际意义较大,它是做实做强的力量基础;另一方面,学校文化建设实力增强,又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宣传等作用,两者相互促进,互相发展。

二、组织团队,落实责任

1.领导小组。“网络推进”一系列工作内容,都需要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成员构成以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等三个层面组成,并从中选取文化素质较高的成员参与,保证“网络推进”在高质量下运行。

2.工作小团体。校园网络方面,如信息采编、网络维护、安全审核等,都要求有对应的工作或管理小组负责;文化建设方面,有信息小组、才艺文艺宣传队、板报宣传组、演讲团等。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分工明确、协作开展,把“网络推进”落到实处。

3.家长委员会。包括家长、社会文化团体、文化人士等组成,确定社会力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共谋管理和发展,扩大“网络推进”社会化进程。

4.合作办学委员会。取得学校合作办学单位、共建单位等支持与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同时合作方还能参与“网络推进”的工作。

三、项目构成,形成措施

1.校园网络校报。以电子网络报刊形式构成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其结构、内容以及制作手段呈现多样性,电子校报服务功能“百花齐放”,如学生人文知识教育、科学普及、技术信息服务、校园文化动态等;校报可以让师生便捷的从中获取信息,了解学校和社会文化动态,丰富知识,校方发布通知、通告、校规校纪等,学生、老师可及时获得信息,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使校报在“网络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2.信息沟通平台。通过校园网络服务,师生可以不受时空影响建立沟通关系,交流思想、增进了解、解决问题;还可以在微博上发表个人见解和要求,相互讨论、共同研究。信息沟通平台提供良好的师生关系建设渠道,为文化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3.教育教学文化精彩纷呈。网络教育教学手段符合教育方针,也需要多层次的展现,构成教育文化现象,如PPT教学设计,网上阅读,教研课题讨论,论文发表,学术经验交流,教师提交教学计划、述职报告、建议意见等,都可以借助校园网络的功能;远程网络学习创造了师生继续教育的发展平台,微博、博客可以鼓励师生发表意见及要求,以此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把“网络推进”成为师生实现教育教学的手段。

4.学校管理文化功能完善。学校各个部门管理工作借助校园网络办公手段,可以增强本部门管理工作能力,效益更高,如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学校管理文化建设要求促使教职工学习网络文化技能,极大提高学校整体的工作效能;三网管理(学校、学生、家长)建设,为及时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手段。管理文化内容和层次有更多、更深的研究意义,加以研究、不断完善,充实“网络推进”的需要。

5.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利用校园网络呈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成就,构成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大内容,如师生才艺展示、班级文化活动、毕业生典型事例、各种获奖荣誉、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成果,联合办学及社会共建取得文化建设成就等,充分展现学校办学特色、教学风貌、建设成果,逐渐提高“网络推进”的层次。

四、创造和谐文化校园环境

1.加强党的领导。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借助网络媒体形式及作用而体现直接鲜活,宣传作用突出明显,是党的宣传工具、党的形象窗口,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利益,实现学校各项工作落实管理,稳定学校建设发展,始终保持党领导在“网络推进”中的地位及作用。

2.增强实力。有实力才能发展、强实力才可发展壮大。以资金、设备、项目内容、技术支持等基本建设为基础,加大投入,完善条件,保障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各项需求,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实发展,创建功能力量较强的网络体系、文化设施等,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在党的领导下,启用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教职工管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内容等工作,做好师生文化素养学习及提高,满足建设需要,增强实力,以实力增进文化活动的开展,用实力推动“网络推进”前行。

3.树立参与意识。师生参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发展基础。可以出台相应激励目标或工作目标,促进和满足师生参与创作动机,调动积极性,协作开展、持续发展。让“网络推进”在师生精心培育下健康成长。

4.创新发展。以制度创新为基础,如党的制度、共建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结合管理、项目等创新并落到实处,让创新成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实现“网络推进”稳步向前发展。

校园信息服务平台 篇12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在科研、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发建设了大量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提高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校园局域网初建时期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来移动互联基础的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原来的应用系统,渐渐的不再适应当今的工作要求和校园网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原有的信息系统都是基于校园局域网和个人PC环境开发的系统。这些系统比较封闭交互性不强。

2、功能齐全系统庞大,每一个客户端都发布了系统的所有功能,但有些功能只是少数人使用,并不是大多数用户所需要的,不但系统做的繁杂,同时也使得系统非常不安全。

3、IT新趋势变化和市场变化息息相关,目前互联网+、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冲击,使企业亟需数字化转型。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人们渐渐习惯了移动设备带来的愉悦体验,校园网用户迫切希望校园信息系统也能在移动设备上工作。

4 A大软件系统不得不适应而被拆解为更小功能服务的小软件服务。智能移动设备推动软件碎片化,让工作无时无处都可以被处理。

移动应用日益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密切关注,并成为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移动应用以其独特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而作为移动互联中的宠儿微应用以其便捷性、即时性、多点性等特点,恰恰能解决高校信息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本文以传统校园信息系统为数据基础,以微应用为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利用移动应用的技术,在统一平台上完成各信息系统数据的整理并展现,在移动互联平台上重构信息系统,以此解决目前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

1 微应用实现架构

以“轻量便携,精准服务”为特点的微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到如今的必然产物,结合当下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校园信息系统重构,实现基于学校用户角色,面向服务重新整合业务,将传统的PC环境中的信息系统,转化成移动互联环境中的轻量级服务,最终实现信息系统在移动互联中的重塑。

微应用的形式不同于微博及传统PC上应用功能,它主要运行于移动终端,最大的特点是有APP的味道,故称之为轻APP。

微应用惯称是指微信应用的开发对接,但依托多年的移动应用开发经验和产品积累沉淀,领衔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在满足各种公众微信应用功能对接的同时,还为客户制作对应的APP客户端,无缝的打通了各种第三方移动交互开放接口。

相关机构预测,企业软件将在未来十年内,转型为以微服务技术架构为核心的微应用大平台建设模式,实现商业功能虚拟化。而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的冲击下,要实现“微服务”、“微应用”,企业软件必须先期实现云端的资源聚合、分享以及调配,具备快速、弹性、可扩展的虚拟化能力。

微应用平台由传统的业务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经数据交换引擎整理后,由微应用服务引擎展现给用户,如图1所示:

微应用平台基于Cent OS 7操作系统、apache+html5进行开发,终端为PC或移动终端的微信企业号平台。微应用服务器及数据交换服务器可以是物理器,或者是基于KVM和QEMU技术的虚拟服务器。

2 微应用平台

微应用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在统一平台上完成各信息系统数据的整理并展现,根据用户角色,将功能服务化封装,以完成信息系统在移动互联环境中的轻应用的重构任务。

2.1 数据源

传统业务系统为数据源,并提供数据接口,可以是JSON、XML、AJAX等标准数据接口,也可以是数据库的VIEW视图,将数据按照服务标准封装为不同的web servie。

Web Service可以重用代码背后的数据。使用Web Service,再也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先从第三方购买、安装软件组件,再从应用程序中调用这些组件;只需要直接调用远端的Web Service就可以了。另一种软件重用的情况是,把好几个应用程序的功能集成起来,通过Web Service“暴露”出来,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把所有这些功能都集成到你的门户站点中,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友好的界面。可以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第三方的Web Service提供的功能,也可以把自己的应用程序功能通过Web Service提供给别人。

2.2 数据交换引擎

由数据交换引擎统一整理归并后将数据同步到本地数据库。对于标准数据接口,根据业务系统的特性,启用定时同步的策略;对于数据库的VIEW视图可以启用触发器来发起同步,以提供同步效率。这样既减轻了业务系统的压力,又解决了数据时效的问题。如:课表数据,由于已强制要求调、停课必须提前1天申请,所以课表的数据只需要每天凌晨同步1次即可;一卡通数据,由于一卡通的数据变化频繁,在一天内可以产生多条数据,且不定时产生,故在一卡通系统数据库上添加触发器,通过触发器来触发同步,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时效性。

2.3 微信服务引擎

微信服务引擎是最终的展示引擎。通过微信企业号平台将特定数据展示给特定用户。当用户第一次登录微应用平台时,通过微信企业号平台完成用户的身份认证。此时用户的微信将与微应用引擎进行绑定,以完成今后微应用的无感知登录。同时,用户将绑定该用户在企业内的真实身份,并得到微应用引擎中的相关权限,以展示相关数据。

3 微应用系统特点

微应用平台集成了学校当前的大多数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经数据交换引擎整理后,由微应用服务引擎通过微信企业号平台展现给用户,如图3、图4所示:

3.1 安全性

消息推送和应用模块都有严格的实名认证机制,对内容进行安全掌控,保证内容的可追溯性和合法性。同时所有的数据都采用post方法获取,确保数据的安全。

3.2 扩展性

微校园集成的应用功能模块都是独立的,可以保证很好的模块化管理和扩展,应用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时组合。

3.3 即时性

系统中的每一数据,只有一个产生者,数据产生之后,便被封装成服务提供给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根据需要随时引用,因此,客户端引用的数据是即时更新的数据。

3.4 黏合性

移动终端的小巧易携带不仅提高用户的使用率,而且简单适用的功能,更易让用户觉得亲近友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黏性。

3.5 智能性

不同的角色匹配不同的用户界面、不同的角色匹配不同的应用功能、以及不同的角色可以进行需求功能的定制开发。

3.6 多样性

每个应用模块都是可定制的,也是独立的,可以像积木一样自由组合形成自己风格的微应用。

4 总结

移动互联在带给软件用户使用便利,个性化体验、业务急速创新的同时,也将以往客户端/服务器运行级别的“大应用”前所未有的碎片化。

基于“大平台+微应用”架构的校园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式,数据交换引擎能与多个传统业务系统对接,通过标准数据接口或数据库视图同步相关数据,以完成各信息系统数据的整理,再将这些在微应用引擎上展现给用户。从而帮助企业解决以往各应用系统碎片化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基于“大平台+微应用”架构的校园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式,利用移动应用技术,在统一平台上完成各信息系统数据的整理并展现,以解决各应用系统碎片化的问题。

关键词:微应用,移动应用,应用交互

参考文献

[1]杨伟伟.数据交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南开大学,2007.

[2]熊彩凤.数据集成交换平台引擎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2.

[3]PWorld2015:“大平台+微应用”书写软件下一个十年

上一篇: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判断下一篇:提高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