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基建信息管理系统(精选5篇)
校园基建信息管理系统 篇1
1 SAP概述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单个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项目进度的监控和管理;(2)项目成本、资金以及设备情况的管理,这种管理必须同进度相集成和同步;(3)能够提供预警功能,充分预见大型设备不同阶段延迟对整个项目的影响;(4)提供项目安全管理功能。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基本分为立项阶段、计划阶段、概算阶段、预算管理阶段、执行阶段、竣工投产和决算等六个阶段,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基建项目生命周期。SAP的解决方案在该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发挥强大的管理功能。
在整个基建管理系统中,SAP的项目管理模块(PS)是主干,而物料管理模块(MM)、财务管理模块(FI/CO)和设备维护模块(PM)等只是辅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只要实现部分功能就可以支撑整个项目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2 SAP流程描述
立项阶段:主要是为项目管理规范化提供基本支持,SAP的项目管理模块可以通过在项目定义中创建新的WBS(工作分解结构)结构来实现对项目立项的管理。SAP文档管理模块DMS提供基于Web技术的文档服务管理,可以将文档资料挂接在项目的不同过程中,并可实现远程调用,使项目文档得到全面、集中和统一的管理。
计划阶段:基建项目费用计划特点是年度由公司统一下达,自筹资金的也由计划处在年初统一下达。项目总费用的意义在于,框定项目的总投资,以作项目资金的参照与控制用,因此需要在生成的项目WBS结构中进行初步计划,创建新的投资金额,跨年度的计划也可以分年度下达。
概算阶段: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设计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进行管理,拥有手工或一些简单的概算程度和设备订货清册,通过接口或者批导入程序的开发,可以将外部设计部门的概算程序的结果和设备订货清册直接导入SAP系统。甚至可以将设计部门的概算程序导出的概算分为多个版本:如初设概算(V2)、批复概算(V3)等。如果目前并未采用其它系统进行概算处理,也可以直接在SAP系统中设定不同版本的项目来加以处理。系统在强大的报表功能支持下,把不同版本的概算数,进行比较分析,在各个分项上,清晰地看到差异。
预算管理:用户可以根据概算阶段的总成本计划直接拷贝至预算,生成项目预算。SAP系统提供多版本管理功能,如初设概算、批复概算等作为不同版本保存在同一项目编号之下,同样可以根据不同版本的概算,拷贝成不同版本的预算版本,而真正起费用控制作用的只能有一个,如采用批复概算(V3)拷贝版本,作为控制用的版本。预算由SAP系统授权人员一旦下达,对项目的总投资具有约束作用,系统会帮助用户从底层控制管理实际费用。
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整个项目实施中发生费用最多,控制进度最频繁的时期。SAPPS提供了强大的图形网络工具,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此外,SAPPS与其他模块的连接,更体现出其强大的协同运作的优势,如顺畅的物料管理模块保证了项目的物料的流转,强有力的财务管理模块实时的控制着项目成本。
竣工投产和决算:由于项目在系统中的操作,项目的每种费用都准确的记入相对的WBS和相对的科目中,在项目完成以后,财务部门轻松的进行结转,并能自动产生多张财务报表,使原来烦琐的财务决算变得轻松简单。
从上述单个基建项目的管理过程来看,电力企业通过SAP解决方案,把以前大量烦琐的工作简化,大大提高了效率,以轻松的方式享受项目规范化管理的成果。
3 SAP价值分析
在SAP的方案中,保证价值和实物统一的工作从基建项目就开始了。SAP的项目管理包含全面的项目计划和项目财务管理。设计阶段产生的设备清单会传入系统中,挂在项目的WBS结构下。每一设备的采购申请都会预先经过项目预算检查,然后形成设备采购订单。到货和已经安装的设备可以直接自动产生固定资产台帐,或者记入在建工程。工程部门或者财务部门根据规则创建好固定资产卡片,形成固定资产号,并建立设备清单和固定资产的映射关系。在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消耗的人、财、物等资源都按照工程结构和成本要素清楚分列。通过预先定义的结算规则进行自动结算,可以支持快速准确的转资,走出实现帐物相符的第一步。
SAP电力行业解决方案向您提供一个支持所有类型发电设备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核电、石油、水电和替代性燃料及联合发电设备。它也提供了与您业务的其他方面的无缝联结。所有这些的基础是更大的透明度和更高的效率。
您能获得功能性工具帮助您来设计、构建并改进您的电厂或电站。这些工具包括了项目管理、资源计划和采购流程,并通过实时的数据对成本和项目进展进行监控。运用工作清除管理组件,文件和追踪处理是自动化的,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精确度、效率、速度和信息透明度的目的。
SAP电力行业解决方案是一个开方的解决方案,与SCADA系统相集成。所以,您能在控制所有设备的修理的同时制定计划并预防停工。另外,SAP电力行业解决方案通过控制和计划的方式对设备进行绝缘和断电,以确保员工在使用潜在的危险设备时的安全。
在不久的将来,SAP还将开发能帮助您做设备报废计划的工具。他们将使您在设计、计划、做预算和安排停工时变得更主动。
参考文献
[1]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上海市电力公司ERP/SAP建设项目投资回报(ROI)分析[J].电力信息化,2006(9).
[2]通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改变您的生意[J].现代制造,2004(23).
[3]王智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J].现代制造,2001(8).
[4]王智勇.有效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J].中国电力,2001(10).
校园基建信息管理系统 篇2
目前工程管理全部用采用手工管理或Excel表格实现, 管理手段十分落后, 信息传递效率及低。管理部门无法实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等动态的数据, 随时产生统计报表更是无从谈起。工程的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管理查找和保存也非常困难, 所有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2 项目建设原则及目标
2.1 建设原则
(1) 利用信息技术对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确保按计划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风险。
(2) 构建多层级、跨组织、多项目、多终端的并行管控平台, 形成以业主为中心, 涵盖设计、监理、承包商和供应商, 直到施工现场的集成信息系统, 实现“集中管控、并行协同”的目的, 增强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3) 将多项目架构在统一的管理结构体系下调控, 并按照项目管理思想, 以计划为龙头、以合同为中心、以投资控制为重点, 以协同有序为抓手, 协助进行进度、投资、质量和安全的控制, 合同和文档管理, 满足业务层面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
(4) 对项目业务信息收集、整理、汇总与加工, 提供宏观性的、综合的概要性工程进展图形、报表和报告, 为项目的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2.2 建设目标
2.2.1 系统实现的目标
准能公司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应从公司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出发, 满足准能公司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需求。按照项目管理思想, 以计划为龙头、以合同为中心、以投资控制为重点, 进行进度、投资、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信息贯通, 满足业务层面需求;对项目业务信息收集、整理、汇总与加工, 提供宏观性的、综合的概要性工程进展图形、报表和报告, 为项目的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2.2.2 系统实施范围
鉴于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准能管理现状, 基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分步实施策略。为缩短实施周期, 迅速解决准能基建管理的实际问题, 实施核心为信息贯通、共享, 与其他系统做数据接口。主要实现流程中各环节进展情况、审批信息、相关资料的共享。现场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和公文流转过程都要考虑在内。
2.2.3 基建工程项目实现目标
在统一的项目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管理网络体系、管理流程体系下实现质量、安全、合同、投资、风险、采购管理。增强项目的计划性, 协助达到“有计划不忙”的目的, 从而增强项目管理的预控能力, 降低风险;全面的沟通记录和文档管理功能, 增强项目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对等保护相关单位的权益, 对等提高相关方的抗风险能力;在事前建立质量检查检测和评定计划, 事中进行质量过程控制并记录关键指标数据, 事后进行各种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和趋势分析;以危害因素的识别为核心, 辨识出潜伏在区域、资源和施工过程中各种危险源点, 并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和级别化, 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和控制预案;在事中对质量、安全的各种台账记录清晰以被核查, 及进行检查和考核;事后统计安全人工时、事故及相关统计和分析;从采购需求、招投标、采购合同、支付、变更控制、物资到货、门禁管理整个流程的控制, 及绘制各种报表;从招投标、工程合同、支付、变更控制整个流程的控制, 绘制各种报表, 提供按照分期、单元工程、合同包、WBS、费用科目、费用类别等多角度投资控制和分析功能;供应商和承包商专用门户, 供应商和承包商分类、评价、考核管理;价格库、物资库、WBS模板库、电子档案库等知识库管理;协助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 并按照风险等级、风险类别分别控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个人事务中心及个人责任事项管理功能;提供领导查询的汇总数据和统计报表功能。
3 基建系统技术架构
3.1 SOA架构
3.1.1 SOA概念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是一个组件模型,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 (称为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 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3.1.2 SOA背景
随着我国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逐步建立起的大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各类数据信息因缺乏有效衔接, 导致信息资源共享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 对于企事业单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正在通过加快管理转型、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以及业务策略调整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占有并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各级政府部门, 在以大部制为核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驱动下, 以管理导向的政府职能正在向服务导向转变。
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这些转型方式及过程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更需要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手段来支撑, 另一方面, 这些业务需求也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IT系统 (通常也称为信息系统、应用系统或软件系统等) 要能快速响应用户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新系统必须能在充分利用用户原有IT资源基础上快速构建出来, 同时要实现跨平台、跨组织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3.1.3 SOA与传统的IT系统建设方法和过程的区别
3.1.3. 1 与传统的建设方法不同
基于SOA的IT系统建设更强调基于统一标准的快速开发和灵活组合。服务是SOA的核心元素, 它对应于某个业务流程、业务功能或数据资源, 按照统一的规格来组成信息系统。基于服务, SOA能显着缩小用户业务需求与IT支持能力之间的鸿沟, 指导IT团队开发出具有良好移植性、扩展性和兼容性的应用系统。
SOA不仅仅站在单个信息系统或集成项目的角度, 而是更强调站在用户IT建设全局或行业内信息化建设全局, 从而规划并逐步建成统一的IT系统架构模式, 并积累可重复使用的信息系统资源库, 以实现用户组织内或全行业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协同、新系统的快速构建以及系统对业务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
3.1.3. 2 与传统的建设过程不同
SOA建设过程的重点是基于服务的IT系统规划和设计阶段, 业务人员将不仅仅是提出需求, 而是深入参与各类服务的规划和设计。服务间相互独立, 所有服务的信息可被汇集到统一的服务资源库中, 使得用户、其他系统以及其他服务可通过服务资源库来访问和使用。SOA系统的具体开发阶段则是由技术人员依据每个服务的功能和范围要求来具体实现或选择已有可用服务, 并进行合成与装配。在SOA系统的运维过程中, 业务人员可以自行调整相应的服务, 以使IT系统能满足新的业务规则和需求。
3.1.4 SOA特点
3.1.4. 1 以业务为中心
SOA更多关注于用户业务, 通过业务人员参与SOA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使得IT系统能在对业务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实现IT系统与用户业务的密切结合。在具体实施中, 通过把完成实际业务流程中的一项任务所需的IT资源组织为服务进行封装, 从而达到以业务为核心, 通过业务选择技术, 避免技术制约业务的问题。
3.1.4. 2 灵活适应变化
IT系统围绕用户业务构建, 用户业务在实现层通过表现为一系列松散耦合的服务来实现, 这些服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需组合, 使得IT系统对于业务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3.1.4. 3 重用IT资源, 提升开发效率
SOA强调对”服务“的重用, 对原有IT资源的重用度提升是SOA带来的关键效果之一, 大量具有高重用的服务资源, 为快速构建新的业务功能和业务系统奠定基础, 使得IT系统的开发和软件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同时, 重用过程有利于保护用户前期的信息化投资和IT资产积累, 节省IT系统开发成本, 实现用户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建设与发展。
3.1.4. 4 更强调标准
SOA的实现强调基于统一的标准, SOA系统建立在大量的开放标准和协议之上, 以实现系统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因此, SOA系统从规划到实施, 标准都至关重要。
3.2 B/S相对C/S的优势
B/S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需客户端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客户端零维护, 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它具有分布性特点,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业务扩展简单方便, 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在维护方面, 只需要改变网页, 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共享性较强。它实现了跨平台的系统集成服务, 提供了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统一服务的开放性基础。因客户端都是共享服务器端的同一页面, 因此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 无法实现所有用户个性化的设计要求。在速度方面, 受到网络的很大限制。数据安全性差, 主要靠管理密码的数据库来维护。而C/S模式开发是具有针对性的, 对客户端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缺少通用性、移植性, 业务变更不灵活, 在维护、系统升级方面都有很大的麻烦而且兼容性较差, 对于不同的开发工具, 相互之间很难兼容,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新技术不便于使用。另外, 它的开发成本较高, 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3.3 J2EE基本开发框架
J2EE开发框架主要有Hibernate, Spring, Struts2, EX-TJS, Json。J2EE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商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
3.4 Oracle 11g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 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采用完全开放策略, 而且拥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和并行性, 并行服务器通过使一组结点共享同一簇中的工作来扩展Windows NT的能力, 供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的簇的解决方案。如果Windows NT不能满足需要, 用户可以把数据库移到UNIX中。Oracle的并行服务器对各种UNIX平台的集群机制都有着相当高的集成度。Oracle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所有这些都为基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4 基建系统业务流程及主要功能
4.1 业务流程
准能公司基建项目种类繁多,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业务流程, 但总体可分为项目前期、项目施工期、项目后期3个阶段, 其范围包括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4.2 主要功能
(1) 进度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编制工程项目网络进度计划;工程实际进度的统计分析;计划进度的定期调整;工程进度种类数据的查询;提供多种工程进度报表;绘制网络图;绘制横道图。跟踪目标计划的实施, 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工程的进展, 及时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对未完工作业进行预警跟踪记录一周内工程执行情况, 与目标工程进行比较并评估对目标的影响。
(2) 质量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工程质量管理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验收记录和统计分析;工程设计质量的签定记录;通过强大的质量管理网络, 消除了人工跟踪的需求, 并支持系统的纵向适应能力和横向的集成和扩展, 结合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的智能应用分析, 简化质量管理工作, 实现工程质量的全方位优化管理,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目标的完成。
(3) 安全管理子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便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及环境问题进行较高层次的管理, 通过对安全目标、安全程序制度、安全网络、应急预案、会议管理、资质管理、过程监督、不符合管理、事故管理、安全奖惩、安全月报等的管理, 对各类数据的进行按时按需分析、处理, 实现对安全技术的数据支持, 最终建立现代化的安全数据中心。
(4) 投资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投资分配分析;投资分配与项目概算的对比分析;合同价与投资分配、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项目投资变化趋势预测;项目结算与预算、合同价的对比分析;项目投资的各类数据查询;提供多种项目投资报表。其子模块有资金计划管理、概算管理、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
(5) 项目综合管理子系统主要项目进行综合信息管理, 包括项目文档及类型等信息。
(6) 项目基本信息管理由专用的工具对项目基本信息管理, 包括用户权限、菜单管理、润乾报表设置符合用户需求的各种报表。
5 结语
在基建项目管理中, 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开展扎实有效的信息管理工作, 及时、准确、系统而完整地掌握工程项目信息是管理者对项目进行有效投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基建系统试运行后要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 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 及时完善功能需求, 及时更新数据, 才能保障基建信息系统有全面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 否则系统运行不能真正取代目前的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刚.轻量级Java EE企业应用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华章专业开发者丛书;童云兰, 等, 译.Java并发编程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葛一鸣, 等.Java程序性能优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校园基建信息管理系统 篇3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 项目投资决策权力的不断下放,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以人工纸介质为主体的投资项目信息采集渠道和模式已经基本解体, 但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项目总量信息采集, 汇总机制和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 出现了政府投资项目宏观调控管理部门和微观企业投资主体掌握得投资项目总量信息和投资项目具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政府决策部门缺乏真实、动态的行业投资总量信息形成机制和渠道, 而企业无法快速便捷的获取政府相关政策。因此, 建立政府、企业联动的行业投资项目监管与决策分析系统, 分行业、分领域、分地区、分产品自动采集动态、真实、全面的投资项目具体和总量信息, 通过项目信息的查询与发布服务, 引导投资主体进行正确的项目决策, 有效避免投资项目的过度重复决策 (建设) , 全面提高重大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是有效解决投资信息不对称, 确保经济待续稳定增长的和金融资产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2 如何进行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2.1 建设的内容
政府投资基建项目一般要经历规划、申报、立项、开工、建设、竣工、后评等环节, 其中涉及到项目建设单位的策划、申报、填报;项目所属地的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国土部门、环境保护等政府部门的批复、监管;项目稽察单位对项目建设的过程手续是否齐全、程序是否正确、招投标是否合法、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等问题进行稽察, 财政部门要对项目的资金情况进行监督, 审计部门要对投资进行审计、评估。要想对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的监管, 项目的信息必须要再这些部门间及时地传递, 维护。对这些工作进行分析归类, 使之系统化、自动化, 项目相关单位可以方便的获取所需的项目宏观总量信息和微观动态信息, 进行决策和监管, 就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2.2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步骤
项目管理信息化涉及到企业、政府部门, 内部业务流程复杂, 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大体上可以从分为三个步骤:统一定义基建项目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格式、编码等标准;遵循基建项目基础数据元集标准改造或新建现有的项目信息系统, 通过基建项目代码实现各系统的之间获取信息;建立基建项目信息数据中心, 构建面向社会、政府管理部门、决策部门的三个项目信息服务平台。
2.2.1编制省基建项目基础数据元集标准
包含了制定福建基建项目基础信息数据标准、制定福建基建项目事项信息规范等内容。
2.2.1.1制定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基础信息数据标准的意义
目前项目信息系统设计规范不一致, 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格式也各不相同, 系统之间相对独立, 部门间信息传递还是通过文件交换、传真、电子邮件等传统方式实现, 需要大量的人力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 耗时耗力, 各系统间无法直接交互数据, 结果就是谁都在管, 但效果都不好, 影响了政府的投资决策的水平和效益。要想打破这种局面, 达到政府各监管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机机对话”, 实现项目信息的共享,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编制全省各基建项目监管部门建设项目信息系统时都要遵循的“福建省基建项目信息基本数据元集标准”。
2.2.1.2建立“福建省福建省基建项目信息基本数据元集标准”
制定该标准是为了统一政府基建项目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 解决项目信息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状态。基建项目种类众多, 涉及到各行业、领域时需求的信息不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分行业分领域编制, 从结构来说, 主要涉及3个方面, 分别如下:
a.建立行业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元集。依据各行业特性分别制定出行业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元子集, 子集的定义针对行业特性, 覆盖所有该行业需要的项目相关信息。子集的采集依据是国家、省现有的国家专项、省财政专项投资管理办法, 政府部门项目审批 (核准、备案) 事项指标要素等。各行业子集的合集就是基建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元集。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收集各行业管理、发展、决策的相关信息, 比如社会事业行业除了共有的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单位法人、项目建设单位、项目监理单位、项目评估、资金拼盘、立项审批 (审核、备案) 、用地、环评、项目建设招投标、形象进度、资金申请等信息) 外, 针对社会事业的特点子行业如教育行业相关信息 (项目所在地的人口年龄结构、入学适龄儿童、已有学校情况等) , 而针对工业行业则需了解项目建设地点的工业分布、产业总值、经济发展等相关信息。
依据行业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元子集建立针对各行业的基建项目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部署在行业投资管理部门 (发改委系统行业处 (科) 室社会处 (科) 、农经处 (科) 、交能处 (科) 等) 和与之对应得行业主管部门 (教育系统、民政系统、农业系统、交通系统等) 。
b.行业通用项目信息基础数据子集。在行业项目信息数据合集的基础上分析抽取出各子行业的共性数据元, 形成交集, 该交集数据元集就是全省通用的项目信息数据集, 为全行业的全省基建项目的查询、分析、统计提供了数据基础。
依据行业通用项目信息表建立福建省项目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 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监管部门 (省政府、财政厅、审计厅、人行、稽查办) 等使用。
c.外部引用项目基础数据子集。直接采用国家现有的标准、规范、数据库等, 如“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库”、“人口信息库”、“地理空间数据库”等等。
2.2.1.3定义基建项目信息事项数据子集。
以“福建省政府信息目录”为基础, 进一步调研明晰政府部门涉及项目管理的事项信息, 整理出各类项目立项审批 (核准、备案) 、土地使用、环评、资金申请批复等等事项涉及的要素信息、单位信息、时效等等, 建立此数据集可以和政府OA系统、并联审批系统等有效衔接, 简化信息处理, 方便查询汇总。
2.2.2建立全省基建项目信息平台
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系统因该建设成一个各种子系统交互的平台, 从平台功能上可以分为“领导宏观决策平台”、“项目管理分析平台”、“企业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使用者分别为政府决策领导、政府管理项目的部门、项目建设企业, 各平台实行数据共享、门户分离、业务协同处理。建设省基建项目信息系统需要细致划分各行业、各部门的管理业务, 反复论证系统的架构体系和数据结构, 是耗时耗力的浩大工程。因此, 因该分步建设, 个性和共性同时考虑, 部门内个性设计, 部门间共性设计, 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
摘要:项目管理工作总概括起来有三个内容, 分别是“信息交流”、“监控管理”、“分析决策”, 而“信息交流”是后两个的前提和基础, 项目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系统自动方式替代传统人工方式完成以上三个内容而采取的方法。建立项目信息自动、完整、及时的在各项目相关单位之间交流的渠道和机制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工作, “项目基本信息数据标准化”, “项目事项管理信息规范化”又是实现项目信息交流自动化的前提。本文就如何定义的基建项目信息数据标准和建设一套囊括了企业、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稽察审计部门等各项目相关部门协同办公、监管、评价、预警发布、决策分析的信息系统做初步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
[2]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
[3]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网站资料.http://www.nacao.org.cn.
校园基建信息管理系统 篇4
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基础性工程建设留存下来的档案资料, 在这些档案中记录了基建工作的相关事项, 是基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文字和图像资料。现如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也在逐步开展中。国家信息化建设要求各个高校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信息化基建档案, 其主要内容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通过开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 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从而便于日后及时的查阅、调取、整理档案, 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不便, 实现了绿色管理。
二、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现状
高校基建档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总体来说主要是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问题、管理制度的问题以及管理和利用的局限。
首先, 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是必须具备信息化管理的人才, 要想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就必须有信息和档案处理的复合型人才。而在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中, 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 领导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只是盲目的跟随形式引进了一些看似先进的设备, 而没有及时的引进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让现有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办法, 就开始了高校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跟不上要求。总而言之, 高技术人才的缺乏无法从本质上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基建档案管理的要求。
其次, 目前大部分高校档案部门仍然存在着“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 在工作中非常被动, 造成了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由于许多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的不熟练操作, 让信息化电子档案分类不明确, 或者是归档不成功, 导致档案的部分遗失。即便是某些高校制定了完善的信息档案管理条例, 但是由于没有以往的相关经验, 许多条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符合实际情况, 难以执行或者是执行不到位。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 档案部门和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基建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档案管理工作要想开展的顺利, 档案部门和高校领导就必须按照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管理对策, 认识到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领导开始重视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 才会投入相应的资金去开发和建设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 投入相应的设备去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 并且聘请相应的高校基建档案计算机管理人才进行管理, 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地从根本上启动高校基建档案的信息化。在此过程中, 档案部门要全力配合高校领导来指导高校基建档案信息化工作, 力争让高校快速地进入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来。
(二) 全面革新思想, 创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摒弃以往传统的纸质管理工作模式, 积极地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基建档案的要求, 从而突破工作格局, 让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走上新的台阶。“重藏轻用”和“你求我供”是纸质化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前者是只注重收集基建档案但是却无法高效的利用, 后者是被动的服务模式, 这都违背了现代化需求理念下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全面革新思想, 创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模式, 就要依靠信息化技术, 克服原先的工作缺点, 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信息化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 主动地为网络分享创造有利条件。
(三) 建立规范的基建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
信息化的基建档案管理必须有着和以往纸质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的要求, 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也必须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 高校管理工作者要制定与本单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 将其中的管理原则、相关规定、执行标准以及工作细则制成有逻辑、便于科学管理且能够在基建管理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条例。同时, 在和相关的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 也要将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的相关条例发放给施工单位签字, 让他们明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以及竣工时能够提供符合电子档案标准的资料文件。从而高校在搭建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规范, 制定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下, 让档案信息管理更加规范, 更加有据可循。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信息化时代, 高校传统的纸质基建档案管理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的标准和要求。因此, 高校必须努力建立其计算机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科学管理电子基建档案, 让档案管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适应形势发展。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当今社会已然成了信息化时代, 高校基建档案的管理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 做好信息化工作的革新, 全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辨别能力, 通过信息化的基建档案管理来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
关键词: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胥传瑛.浅谈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4 (03) :117-118.
[2]徐荣靖.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兰台世界, 2013 (29) :73-74.
校园基建信息管理系统 篇5
关键词:电力基建,审计管理,信息化,探讨
电力基建审计管理是一个融入许多专业性质非常强的工作一项,在实际审计的工作中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面对我国近年来的不断扩大电力基建项目,实现工程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审计工作需要积极的运用信息化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一、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审计管理的作用
1. 弥补合同签订中所缺乏的谨慎性(合同管理现在不会出现下面描述的错误,建议去掉这块内容,换成项目前期管理方面,如计划、可研、土地、初设、招投标、合同、三证(规划、建设、施工)等,突出程序性)
当一项工程项目在招标完成后,就会及时的签订一份合同,在这份合同中,针对工程费用的支付和结算;工程质量的保证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等等内容没有明确的做出文字性说明,更重要的是,就工程项目的风险承担范围问题没有明确的划分[1],一旦出现相关的问题,就导致工程项目负责人相互推诿责任,使得受害者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更严重的是,施工单位的完成工作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工程款,这直接导致结算审计时出现矛盾。正因为合同签订中存在这些不足,需要审计工作来及时监管。
所以审计工作在工程招标开始就要积极地参与其中,任何委托代理个人或者机构一律禁止,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以后矛盾的产生。不仅如此,还要对招标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甚至可以具体到每一位施工人员之间的关系上,最后还要对相关文件进行信息化处理和保存,预防出现问题时,可以有效找到责任人,为受害者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一系列的审计工作,可以达到工程各个部门之间精诚合作,共同建设高效、安全和优质的工程环境。
2. 运用信息化审计跟踪,确保对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监管
由于电力基建的施工环境都是在野外,有些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以对于审计工作在这里就表现出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具体为:预算分析、设计立项、项目实施等等方面,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另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基建工程中对设备、材料和物资的消耗,很多的工作在竣工后才将有关资料补充完整,然后再添加入资料管理文件中,这些都在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审计管理在电力基建中的监管工作。
针对这一情况,要求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并且积极在做出资料更新系统,费用具体支出情况,利于工程项目的费用落到实处,保证竣工后各工作的复审问题,再者,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从而提升电力基建的效率,实现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有效管理。
3. 审计信息化对工程的各项管理具有预见性
每实施一项电力基建工程,都需要经过实地的勘察,研究实际环境状况,设计方案和制作工程预算等一系列的工作,只有这些基础但重要的工作通过后才能进入实际的施工建设环节。在这每一项工作中,审计工作都必须仔细的管理,尤其是对工程决算的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通过对具体费用的支出情况,也可以有效的检测工程开展进度和预计工程完成时间,不仅可以有效的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可以达到预算、支出和决算分摊的清晰化[2],使得各项资金的流向都反映工程的具体进度。
4. 利于电力基建工程中财务与业务相协调
在电力基建工程中,财务以统计和明确资金的取向而做出明示,这与其他业务管理进行制衡,对于每一项财务支出,譬如物资购买、招标费用和竣工结算等几大业务都有密切的联系,审计在这几大问题中,要投入很多的精力,所以在严格按照年度基建目标和计划进行审查,如有发现问题,尽快找到原因,迅速联系相关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讨论,以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案来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顺利和安全实施。
由此可见,信息化审计管理工作可以很好的规范财务支出,实现其他业务真实的反映电力基建工程中的统一性。在加强审计的工作中,也可以为财务方面的工作实施系统的修改和完善财务制度,组成电力基本设施建设的科学化管理,使各个电力基建工程都能有序开展活动,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高效的完成建设活动。
二、电力基建信息化审计的创新策略和成效
1. 信息化审计管理使基建项目更科学和规范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繁荣的今天,信息化的模式逐渐进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电力基础设施的管理中,信息化的审计更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信息化审计的检查,对施工安全、质量检查、物资保障以及各种奖惩、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确保实施到位[3],从而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更加科学化管理的目标,有效的保障施工建设的安全,在保证电力基建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程建设的进度。
2. 信息化审计管理对财务进行有效监督
运用信息化审计管理电力基建工作,对于财务方面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督。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各项财务问题做出清晰的展示,尤其是在各种费用的处理问题和竣工决算的工作中,切实做到公平分摊费用,及时支付施工单位的费用,从而减少各个施工单位的矛盾产生,再者,信息化审计管理可以直接了解各方供应商的信息情况,这就有效的节约相关财务的管理成本,在动态信息中合理的控制预算,最终实现对基建工程的竣工顺利结算费用。
3. 对电力基建高层管理员具有指导作用
随着大面积、专业化和高速性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场面的出现。信息化审计管理对电力基建工程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可以使高层管理人员便利的收取各个分支单位对工程的实施情况,各种设备的使用状态,工程质量的控制和工作进度情况等。在资源的分配中,各个项目达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而达到各个分支单位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4. 可以有效的进行设备管理
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在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所使用的设备,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电力基建设备的监察、验收、安装、搬运、交接等过程实现实时管理,防止设备在出厂时发生混乱,在安装中出现故障,亦或者是在搬运中遗失等意外的产生。运用信息化审计管理设备进的维度,做到对每一台设备进行编码、设置层次清新的管理,并且进行跟踪设备“运动”的全过程,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对设备的需要,而且还能够把各种设备的数据实现迁移的目的,便于以后的工作人员下一次进行电力基建项目时,更加便捷的提取真实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基建审计管理中还可以对各种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统计和管理,便于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工作,对于那些老化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从而更好为施工人服务,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
三、结束语
大力推进电力基建工程建设,服务更多的人民群众,是这个行业的目标。而运用信息化审计管理可以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安全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今天的工作中,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加强审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各个施工单位的顺利进行建设,而且也为电力基建工程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获取项目精确数据提供保障,将这些数据信息制作成各类项目表,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和决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做保障。
参考文献
[1]耿彦军,任德瑜,刘珂.高校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4,(14):125-127.
[2]王征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基建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3):94-95.
【校园基建信息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校园基建工作简报08-17
基建财务管理05-18
水利财务基建管理05-30
电力基建安全管理系统09-27
医院基建项目的管理05-18
火电厂基建管理05-19
基建项目财务管理08-12
高校基建档案归档管理11-05
基建项目管理创新07-06
基建项目管理办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