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思想(精选12篇)
体育教学思想 篇1
遇到问题有从数学角度去思考的意识, 有尝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的愿望, 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具有数学思想.
一、对应思想
所谓对应思想, 就是把所研究的对象与另一类对象对应起来, 从而把所研究的对象转换成另一类对象去研究, 常能起到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抽象为具体、化空间为平面等重要作用.重点注意两点:
1.渗透对应思想
对应思想不能像教数学知识那样直接, 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中“对应”的例子不胜枚举, 应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型、对应的方向、对应的方法和对应转化后的优越性等, 并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对应思想”.运用对应思想的典型范例:
2.掌握对应方法
怎样应用“对应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要解决:一是和谁对应?二是怎样对应?拟结合教学内容, 就这两方面指导和训练.
例1 计数问题教学.如图1所示, 某地有南北街道6条, 东西街道7条, 一邮递员从该地西南角的邮局A出发, 送信到东北角的B地, 要求所走路程最短, 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简析 最短路线只能是向东走和向北走, 每相邻两街道间视为一步, 则每一最短路线的走法都是东走5步、北走6步, 计11步.东走一步记为1, 北走一步记为0, 11步对应11个空格, 则由A到B的每一走法对应着这11个空格中某5个填1 (另6个随之填0) 的一种填法, 反之亦然 (如图2) .所以, 不同走法共有N=Cundefined=462 (种) .
二、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有两项:一是记忆和应用模型, 就是把实际问题迭代到已知最适合的模型中求解;二是构建模型, 根据实际问题寻找最贴近的模型, 使之能解决实际问题.课标强调的“模型思想”, 主要指构建模型.指导数学建模, 拟注意三点:
1.重视发挥“不考”内容的作用
教材中阅读、思考、拓展、链接等材料, 大都不考, 常不被重视.其中不少内容对学生有形成模型概念, 了解建模方法, 激发建模兴趣的作用.因此, 对“不考”内容要足够重视.
2.进行信息技术指导, 掌握数据拟合方法
数学建模的主要内容是数据拟合, 而现代信息技术是数据拟合的有力工具.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事例, 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拟合数据的方法.
例2 研究某地未成年男性体重y (kg) 与身高x (cm) 之间的关系.
方法步骤: (1) 抽取个体, 得相关数据:
(2) 根据上述数据, 利用Excel (插入/图表) 作散点图.
(3) 在图表/添加趋势线的选项中得候选模型:
①线性y=0.4294x-25.318, R2=0.9311;
②对数y=43.937lnx-182.25, R2=0.8467;
③乘幂y=0.001x2.1029, R2=0.9865;
④多项式y=0.0037x2-0.431x+19.697, R2=0.9971;
⑤指数y=2.004e0.0197x, R2=0.998.
其中R2为相关系数, 表示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百分比.R2越大, 此模型越接近实际.
(4) 选定最合适的模型:指数型 (如图3) .
3.利用实习作业, 亲历建模过程
实习作业是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最好平台.布置实习作业时, 要强调收集数据, 这是学生亲临其境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数据应注意利用统计学中样本抽取的有关方法, 具有随机性、代表性.对完成的作业, 要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和老师讲评, 使知识、能力、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摘要: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对应思想”与“模型思想”是两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数学思想,对应思想,模型思想
参考文献
[1]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导论[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 15-126.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必修1-5)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体育教学思想 篇2
想要吸取孔子仁智统一思想的精华,还的从他的仁学思想说起。“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其全部哲学的基础。《论语》是研究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其中有50余章谈到了仁,并且好多语义和思想都同“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人在研究孔子思想过程中,对“仁”的内涵与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许多学者见仁见智地提出或感性或理性或深刻或系统的阐述。归纳之,不外乎有以下两种内容,一只关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实践方面,一是关于道德品质的修养方面。
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是孔子指导思想的核心,仁中有智,智中有仁,仁为本,智为知,回答了什么是仁和怎样为仁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体现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召唤着亿万中华儿女为精心打造和铸就民族之魂而前仆后继,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于一体的道德乐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崇尚科学知识,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
结合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看法,以进一步探索引导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新路子。
第一、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积极引导未成年人不断的成长为21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政治国的人才,而从政治国需要各种本领。他认为学习的次序、本末都要顾及到“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他认为一个人的目标在于实现“天下有道”的“道”。本质在于“德”,即德治是治国的基础,而要作到德治,具体要体现到“仁政”上,因为“仁”包括一切修身的内容,但“仁”又不是一句空话,最终还是要落到“六艺”之中。
孔子培养人的目标是君子、成人。朱熹说,成人者完人也。孔子认为做一个“成人”,智、仁、勇这三德缺一不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智、仁、勇是人才幼苗必须具备的教养。智是文化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由此可知,孔子注重三育并举。他所倡导的“勇”,不仅在体格上进行锻炼,而且还在人格意志上激励学生做捍卫道义的勇士。“勇者不惧。”《宪问》“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揭示了“勇”是一种卫道的优良品德,包含着见义勇为的思想和勉励行道的精神;刚强坚毅的意志力;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勇挑重担、见危授命的品行;为正义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品质等。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行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在追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也正是孔子重视独立人格培养的具体体现,开了我国教育培养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见义勇为的“中国脊梁”使我国成为一个富有独立人格教养的国家,人民成为胸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人的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因而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当务之急。
第二、陶冶高雅情趣,努力培养未成年人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品德结构。
孔子不主张把学生聚纠囿苑之中读死书,死读书,而在讲学之余亲自带领学生郊游、登山,在登山和郊游中领略大自然的乐趣和征服者的快乐,从而陶冶学生的高雅情趣。至于比赛,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说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其它事情是没有必要去争的,但对于射箭必须要争,而且还要争出个高低你我来。参加比赛要注意道德修养,上场比赛前应相互揖让,比赛终了之后还应相互敬酒,胜者揖让,不胜者升之,出言恭逊友好。这样的竞赛才算得上正当竞争,“君子”之争。这种对待比赛和竞争的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之前的教育中,其积极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德育思想在对抗性竞争中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和集体发生着情绪和行动上的激烈交锋,不时会出现对参加者和观看者思想品德的严峻考验,无疑对那些在竞争中骄傲自大、斤斤计较、弄虚作假违反规则,动辄恶语伤人,寻衅闹事者起到了教化作用。
人都是有情绪的,情绪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变化。孔子很早的注意到了养生之道必须重视道德教养,贵在情志调摄。他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般说来,情操高尚的人心胸豁达开朗,富于开拓创造性,具有积极的责任性和高涨的热情。这些人的情绪可以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肌体健康从而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峙人生和社会。在教育教学中,孔子力求培养学生具有“乐而不淫,衰而不伤”《八佾》的情感,引导学生掌握“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的原则,以“中和”的态度为人处事,以达到息养身心的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对未成年的心理和生理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效率优先意识,身心健康意识,不断健全他们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个性品质。
第三、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使未成年人不断地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行为习惯。
孔子坚持学行结合,说到做到,不发空论,不许空愿,力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里仁》“听其言观其行。”《公治长》可见,孔子在对弟子教育时,他自己能够做到身体力行,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孔子很早地发现了教师的人品、智慧、个性品质、世界观等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他还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则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手段。真可谓,德高为师,身正称范。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十分有理由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生产劳动,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和交往中,深化认识,经历情感体验,磨练意志,增强毅力,养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山东大学历史系编,《孔子与孔子思想再研究论文集》,吉林出版社1980。
王隶棠:《孔子思想新论》,兰州出版社1988。
杨万年:《孔子“仁”三境界》,甘肃理论学刊1997年第四期。
钟肇鹏:《孔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体育教学思想 篇3
关键词:孔子;仁智统一思想;道德教育
想要吸取孔子仁智统一思想的精华,还要从他的仁学思想说起。“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其全部哲学的基础。《论语》是研究孔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其中有50余章谈到了仁,并且好多语义和思想都同“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人在研究孔子思想过程中,对“仁”的内涵与外延有着不同的理解,许多学者见仁见智地提出或感性或理性或深刻或系统的阐述。归纳之,不外乎有以下两种内容,一只关于社会伦理关系的实践方面,一是关于道德品质的修养方面。
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是孔子指导思想的核心,仁中有智,智中有仁,仁为本,智为知,回答了什么是仁和怎样为仁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体现了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的统一,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召喚着亿万中华儿女为精心打造和铸就民族之魂而前仆后继,奏响了一曲又一曲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于一体的道德乐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崇尚科学知识,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而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
结合孔子的仁智统一思想,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看法,以进一步探索引导他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新路子。
一、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积极引导未成年人不断的成长为21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从政治国的人才,而从政治国需要各种本领。他认为学习的次序、本末都要顾及到“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认为一个人的目标在于实现“天下有道”的“道”。本质在于“德”,即德治是治国的基础,而要作到德治,具体要体现到“仁政”上,因为“仁”包括一切修身的内容,但“仁”又不是一句空话,最终还是要落到“六艺”之中。
孔子培养人的目标是君子、成人。朱熹说,成人者完人也。孔子认为做一个“成人”,智、仁、勇这三德缺一不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智、仁、勇是人才幼苗必须具备的教养。智是文化知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仁是伦理道德,解决人生问题。勇是强健的体魄和勇敢的思想行为。由此可知,孔子注重三育并举。他所倡导的“勇”,不仅在体格上进行锻炼,而且还在人格意志上激励学生做捍卫道义的勇士。“勇者不惧。”“见义不为,无勇也。”这揭示了“勇”是一种卫道的优良品德,包含着见义勇为的思想和勉励行道的精神;刚强坚毅的意志力;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勇挑重担、见危授命的品行;为正义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品质等。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行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在追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目标,也正是孔子重视独立人格培养的具体体现,开了我国教育培养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见义勇为的“中国脊梁”使我国成为一个富有独立人格教养的国家,人民成为胸怀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人的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因而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人才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当务之急。
二、陶冶高雅情趣,努力培养未成年人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品德结构
孔子不主张把学生聚纠囿苑之中读死书,死读书,而在讲学之余亲自带领学生郊游、登山,在登山和郊游中领略大自然的乐趣和征服者的快乐,从而陶冶学生的高雅情趣。至于比赛,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说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对其它事情是没有必要去争的,但对于射箭必须要争,而且还要争出个高低你我来。参加比赛要注意道德修养,上场比赛前应相互揖让,比赛终了之后还应相互敬酒,胜者揖让,不胜者升之,出言恭逊友好。这样的竞赛才算得上正当竞争,“君子”之争。这种对待比赛和竞争的思想出现在两千多年之前的教育中,其积极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这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德育思想在对抗性竞争中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和集体发生着情绪和行动上的激烈交锋,不时会出现对参加者和观看者思想品德的严峻考验,无疑对那些在竞争中骄傲自大、斤斤计较、弄虚作假违反规则,动辄恶语伤人,寻衅闹事者起到了教化作用。
人都是有情绪的,情绪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的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变化。孔子很早的注意到了养生之道必须重视道德教养,贵在情志调摄。他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一般说来,情操高尚的人心胸豁达开朗,富于开拓创造性,具有积极的责任性和高涨的热情。这些人的情绪可以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肌体健康从而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峙人生和社会。
三、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使未成年人不断地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行为习惯
孔子坚持学行结合,说到做到,不发空论,不许空愿,力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听其言观其行。”可见,孔子在对弟子教育时,他自己能够做到身体力行,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孔子很早地发现了教师的人品、智慧、个性品质、世界观等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他还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则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率,是引导和规范学生成才不可缺少的手段。真可谓,德高为师,身正称范。古人尚能如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十分有理由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在学习实践,生产劳动,社会公益事业,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和交往中,深化认识,经历情感体验,磨练意志,增强毅力,养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思想 篇4
一、一手抓“知识传授”
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 我们走的是“三步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第一步:是什么?这步主要告诉学生一些知识原理和概念、基本道理等等。第二步:为什么?这步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有计划地准备好所要提问的一系列问题, 提问应注意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逐步深入。第三步:怎么做?可以说这一步包含大量的内容信息, 是考查学生对知识能力运用的一步, 是培养学生在各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步。这步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解决新问题的一步, 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就是“学以致用”, 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的问题。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课程。它作为中学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 与其他各门课程具有共性, 即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同时, 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初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 及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涉及到一些深奥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内容较为抽象、空洞, 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学习爱好不浓, 普遍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 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面临困境的政治教师除了“抓知识”外, 还面临着“抓教学方法”的挑战。
二、一手抓教学方法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满四十五分钟, 不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
在这些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案教学法”应运而生。所谓的学案其实也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知识经验, 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稿, 是教师集体备课 (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考试) 的结晶。这对于我们政治教学来说, 也是一种新的探索。
洋思中学自90年起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 合格率均为100%。优秀率 (升入省级重点中学) 达70%以上, 居泰兴市之首, 学校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称号。从1999年开始, 东庐中学大胆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改革, 积极探索农村初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 终于摆脱了困境, 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减负增效靠的是“讲学稿”》为题介绍了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其成功经验被称为“东庐经验”。再来看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从1998年开始, 一年一大步, 五年进中游, 以前教学质量连续十年全县倒数, 现在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三名。
从这些名校身上, 我们已经深深的意识到思想政治教学更应主动迎接挑战, 在实践中获得发展。但是, 我们的思想政治学案教学难道就按着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的模式照搬照抄?我们学校这学期积极开展学案教学模式, 我们思想政治教学更不看落后。我们的学案教学要做的精, 更要做的细, 做的深, 最重要的是更适应我们的学生。
例如:我们八年级《意志的特征》的学案就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学习思路、学法的指导、新课导入、重点知识讲解、学以致用, 当堂巩固、总结本堂所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即:感受意志的重要性和良好意志的特征。“学习思路、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怎么学, 即:什么是意志?良好意志的四个特征?不良意志的四个特征?采用活动体验法、谈话法等等。“新课导入、重点知识讲解”使每个学生积极动脑, 认真自学, 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 从材料中主人公的经历来总结出意志的四个特征。“学以致用, 当堂巩固、总结本堂所学知识”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问题。通过完成课堂作业, 检测自己是否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通过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听课→解决疑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当堂巩固→及时复习这些环节, 引导更正学生, 指导学生运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察言观色, 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 端正学生自学态度。让学生将“知识”与“方法”两手抓, 两手硬!
体育教学思想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必然要求我们关注有效教学,做到花时少,收获大,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有效教学也成了先进教育重要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益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就是获取了最大教学效益,由于误区的存在而导致了学生负担的加重,导致了政治课枯燥无味的灌输,成了死记硬背的教条。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以为,要改变此状,就必须彻底更新观念,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准备充分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但目标一定要准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空洞的口号。课前准备必须充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总体把握课程中心,但我并不主张追求规范化、标准化的教案。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是多变的,因此我们应掌握大量信息充实自己,以求驾驭课堂时达到游刃有余,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体现灵活性和有效性。
二、塑造人格魅力,注重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走出榜样和示范。思想品德课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而且影响学生的认知学习。人格特征优秀的教师对学生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政治教师要十分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不教而教的效果。
热情和善解人意的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充满感情,那么会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变得生气盎然,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这恰恰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制约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内容因素。
三、积累有效、新颖、适度的信息,提高知识有效性 课堂教学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并要形成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保持活跃情绪和积极进取心理。课堂信息量过少则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而大多数政治教师拥有的信息量都很大,在课堂上也多半会一个劲地灌输。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此外,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
要尽可能有效。以防止教学中的无用知识导致无效劳动。如果无效知识多了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学生能力贫乏,智力低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知识量。
四、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停留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上,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现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当多的个案显示,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知不足”,常常自觉地或是加深或是拓宽了对与课题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深了对相关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会学、乐学。使课堂中的主体积极性大为增强,教学效益不断增长。
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展。只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才能够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将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机地引入课堂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时,要求学生主
体育教学思想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 德育 思想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80-01
一、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在积极将德育思想渗透到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时,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够通过自身的德育品格魅力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的德行,会直接影响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在积极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一方面,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更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将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积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1]。
二、将德育内容引入课堂
在将德育内容有效引入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促使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加大。
首先,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积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经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将德育内容引入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个人德育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想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可以针对学生现阶段喜爱的偶像,将其头像制作成动画或短片,将正直、善良、诚实、宽容等品质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学生喜爱的人物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新时期提升德育教育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2]。
例如,在进行《情系祖国》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融入德育内容,并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历史资料,并将重点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和质量提升等方面,运用实例如广场舞等,向学生讲解人们现阶段精神生活质量的上升[3]。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意识到了祖国的发展和强大,也从内心上产生了浓厚的爱国情感。
三、将德育教育同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德育知识和思想品德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从而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展开学习。首先,教师应深入对思想品德课程教材进行挖掘。通常情况下,思想品德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育人知识,教师应充分对其进行利用,才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德育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理论性较强,其中严重缺少生活中真实的色彩,因此新时期,在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生活中能够看到、感受到的内容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德育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将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实际通过多媒体等向学生进行播放,在生动的视频效果下,学生的身心会受到感染。郭明义是一名军人,退伍后从事过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等多项工作,然而无论是哪一个工作,在工作中都拥有良好的表现。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同时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等。当学生们通过多媒体切实看到郭明义的生活环境时,内心将产生极大的震撼。学生们不禁会将自身的生活环境同郭明义的环境相对比,就能够深刻体会到他高贵的品格,从而有效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是培养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关键课程之一。新时期,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当中,促使学生从文化、品德及纪律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培养,从而将德育教育的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黄瑞君.内蒙古扎兰屯市一中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4.
[2]杨金艳.浅析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德育功能的渗透[J]. 新课程导学,2015,06:5.
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篇7
一、按照教材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理论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树立为国家建设和为社会服务锻炼好身体的思想。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条件下坚持锻炼, 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有计划、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 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种教学因素,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 就要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认真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 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 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每一节课的开始, 要对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结束时要进行评讲总结。通过动员,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度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借还体育器械和整理场地,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 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意志品质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教学练习中增加难度、强度, 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所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处于运动的状态, 他们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练习强度和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教育。
三、注重榜样的教育
1. 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的新成绩, 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 使学生在平时的锻炼和学习中, 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 不怕苦, 不怕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的榜样教育
每年学校都要评选各类积极分子, 体育积极分子的评选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3. 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
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 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 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 教师吃苦耐劳, 不怕苦不怕累, 不怕太阳晒, 不怕风吹雨打, 工作认真负责, 和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 示范动作时认真规范, 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练习时要积极为学生当陪练, 耐心地帮助后进学生等。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要先做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要靠教师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 恰当安排体育游戏, 如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 有现代特色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 如韵律体操与舞蹈等教学内容, 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那么, 这个目标必定能吸引他们去努力奋斗, 不断进取。久而久之, 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就会形成。体育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加注意外, 教师要强化学生观念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对那些表现欲望不强, 不善于竞争的学生, 应着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你真棒”“你这方面不错”“你可以做得很好”等语言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 一方面容许学生独辟蹊径, 大胆创新, 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困难和障碍, 使他们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再达到目标,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体育教学思想 篇8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 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世界观。当前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来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痛苦的探索。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有“人间天国”的构想;康有为、梁启超有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体的设想;孙中山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构想。所有这些都遭到了失败,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依靠广大工农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而使中国正在小康之路上向前奔走。因此,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的世界观, 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学生进行灌输。
二、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现在的中学生, 独生子女居多, 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对人生问题的看法在许多地方有偏颇, 如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比较盛行, 衣食无忧, 不思进取在他们许多人身上都有体现, 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 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时, 加强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首先, 要教育学生做到自立。在日常生活中, 许多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要家长接送;有的学生值日让家长代劳;有的学生自己穿脏的衣服让家长洗涮, 自己的家庭作业要家长三番五次地加以督促等等, 这些情况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立意识的表现。教育学生要懂得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 是学生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 也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锻炼自己的能力, 离开家长和教师的呵护, 独立自主地去做事, 做到不依赖别人。其次, 教育学生有自强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 勇于开拓, 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的民族精神。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自强的例子。牛顿小时候读书不用功, 学习成绩较差, 一次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风车拿到学校, 同学们讥讽他, 还打碎了他的风车, 从那以后, 牛顿变得肯动脑筋, 爱学习了, 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梅兰芳小时候想学戏, 别人说他天生不是唱戏的料, 他刻苦练习自强不息, 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只要我们能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就能成为强者。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 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 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 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倡导的价值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之中, 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个人的活动都离不开集体。个体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曾经有一个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大海里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 个人离不开集体, 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在学校要维护班集体和学校的荣誉, 明白自己时时刻刻地代表班集体和学校的形象。在日常的交往和活动中, 做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互相理解。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在了解这些举世瞩目, 众所周知的辉煌成就背后, 要让学生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我国坚持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 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不动摇, 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 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始终不能放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思想 篇9
体育是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人的身体活动为出发点, 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的教育。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利于体育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人们对体育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民族振兴是离不开教育的, 体育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前我国体育教育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根本就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当前的素质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天壤之别。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 我们必须要更多地关注高校体育, 树立正确的理念, 使高校体育得到实践。对于高校体育而言, 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 只有拥有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才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体育教学改革也正被广泛的推行, 以打破以前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立新模式, 新思维。这也就说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最近几年, 高校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教学成果显著,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为根本就无法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竞技体育教材相比以前还增加了, 而且教材的编辑不合理, 内容繁多, 没有针对性, 根本就没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失, 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利的, 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能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 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还不够强, 对“健康第一”认识不清。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模式不先进
高校体育教学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以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为主, 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很乏味, 学生缺乏自身锻炼, 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无法体现出来, 就会缺乏应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积极性都会消失, 最终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2、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多样性
当前的体育教学都是以班的形式进行教学, 即在整个班中, 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没差别的, 然而, 学生的学习能力, 动手能力, 思考能力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 以整个班的形式进行教学, 过分的注重了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 这样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此可见, 以整个班教学的授课模式是不可取的, 是不符合实际的, 更不符合当前快速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2.3、没有注重体育理论基础的教学, 学生的锻炼没有针对性
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阶段, 这正是大学生兴趣广泛, 自我发展, 自我提升的阶段, 由于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很少, 这样他们的体育理论知识会严重缺乏, 大部分学生都只会简单的锻炼方法, 以至于在锻炼时形式单一, 没有针对性, 没有明确的方向, 这是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并且会让学生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
3、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高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了, 它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着, 因此, 高校体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以及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很大作用, 并对学生终身的体育锻炼都有一定影响, 依据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的体育能力不断提高, 随之便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 还要重视学生的评价过程。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某些疑难问题;其次, 使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发挥出来, 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 然后再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 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使不同的学生有与自己对应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国内外各类先进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2、重视体育理论基础的教学, 增强学生锻炼的针对性
高校体育教学一般是以实践为主, 但是完全脱离了理论也是不切实际的, 学生必须要具备理论基础, 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只有知道了, 才能实践。
3.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使评价方式更合理
教师对学生评价时, 可以从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考虑, 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评价, 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评价时,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能力。
总之, 在当前素质教育下, 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摘要:目前,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教学模式比较传统、组织形式缺乏多样性、忽略体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不合理等, 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理念, 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注重体育理论基础, 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制定完备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许月云, 郑志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探析[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1) .
[2]叶清华, 王爱华.素质教育理念与高校体育网络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 2011, (06) .
论数学思想向数学教学思想的迁移 篇10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思想的区别
首先是概括的对象不同。数学思想是对数学规律的本质认识, 它是数学科学与数学学科固有的, 它是数学的灵魂。而数学教学思想是对数学教学规律的本质认识, 它既是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产物, 又是其指南。它是人们观察、处理数学教学问题, 进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它能经常直接地对数学教学活动发挥定向、控制、执行和反馈的功能, 指导数学教学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其次是结构的不同, 数学思想包括数学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渗透在数学知识结构 (概念、判断、推理等) 的各个层次中的思想火花, 而数学教学思想涉及到多学科, 尤其与数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再次是功能的不同。数学教学从外显的知识到内隐的思想, 既意味着内涵深化, 又意味着功能扩展。有调查资料表明, 我国的中学生毕业后, 直接用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太多, 更多的是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数学思想在优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组成方式, 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有着广泛而重大的作用。而数学教学思想是决定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效果的核心因素。不管怎么说, 对数学教学总的看法, 肯定会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在教学中反映出来, 它制约着教学方法的运用, 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实现;最后是发展特点不同。数学史可以看作一部思想斗争史, 数学思想是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精华, 它是数学对象及其关系结构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得到的结晶。随着数学的发展, 数学思想日益丰富, 而数学教学思想是教学论知识的活化和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类化的结果, 其主要来源是数学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 对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批判继承, 从外域的教学思想中取得借鉴, 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数学教学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
二、数学思想和数学教学思想的联系
数学教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的外在组织形式, 而数学思想指导教学的内在组织形式, 它们都是数学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思想的内核。数学思想与数学教学思想都具内隐性, 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思想, 以数学思想为内核的数学教学思想更科学, 优选教学方法更有效。如在方程 (组) 教学中, 强化消元与降次的思想, 可采用很普通的单元教学法。这样, 能充分体现充满在整个数学中的“思想经济化”的精神, 变“板块式”教材为“螺旋式”教学, 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中指出:“实际上, 与其说是在中学教学现代数学, 倒不如说是数学的现代教学”。波利亚也强调把数学中“有益的思考方式, 应有的思维习惯”放在教学的首位, 把“数学教给所有的人”。这些名家的论述都说明了数学思想应作为数学教学思想的内核。
第二, 数学思想能活化数学教学思想。这里的活化指对数学思想的消化、验证、概括和具体迁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重点往往要运用数学思想或揭示新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常常都是教学的难点。数学思想表现为一种意识或观念, 很容易迁移到对象情景相似的场合中去。F.克莱因曾提出“用函数来思考”, 奥加涅相提出“函数思维”, 都强调了函数思想能活化为一种教学思想, 这种函数教学思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方程、曲线、函数、图象、不等式、数列等的内在联系, 并且是一种“技术性”的教学思想, 具有一般性、程序性和构造性的特征, 有章可循, 对数学教学有着直接而现实的指导意义。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中学数学与数学教学的始终, 它在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是一种教学思想, 强调数学应用的“培利运动”, 强化现代数学思想教学的“新数运动”, 波利亚的“合情推理”的教学思想, 汉斯.弗赖登塔尔的“数学现实”、“数学再创造”的教学思想, 本质上都是某种数学思想活化的结果。
第三, 数学教学思想体现着数学教学规律的本质要求, 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而要领悟数学思想, 则更需要渗透、提炼与反思。数学学科经过了教学法加工, 数学教学思想必须充分反映数学的特点, 没有数学思想的数学教学思想, 是一碗“没有肉的淡汤”, 没有先进的数学教学思想指导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可能会成为一块“嚼不动的牛肉”, 目前的数学教学中, 有人在苦口婆心地灌输大量公式和呆板的例题, 有人依循一种有条不紊却异常乏味的“定义—公理—定理”的方式进行马拉松式地讲授, 也有人特别偏爱魔术般地板演刁钻难题而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 淡化数学思想的教学, 不尽快克服这些弊端, 后果实在堪忧。
三、数学思想向数学教学思想迁移的条件
数学思想向数学教学思想迁移的问题也即转变数学教学思想的问题。
第一, 充分发掘教材内潜在的思想是迁移的前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要发掘教材内蕴含那些思想, 构成怎样的体系, 教学价值各是什么, 认识到数学思想的存在, 才有可能根据它来指导数学教学。
第二, 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更新数学教学思想的基础。教学实践是检验数学教学思想正误、优劣的唯一标准。就目前研究看, 数学思想在完善学生数学认识结构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如波利亚主张的让学生主动探索、猜测、修正结论的合情推理的数学, 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 刺激———反应———强化机制的教学思想都具有操作性特点, 需要大力实践, 摸索经验, 积淀出数学教学思想。
第三, 掌握数学思想系统是更新数学教学思想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系统,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数学教学思想, 否则, 只能局部更新成功, 总体还是沿用陈旧的教学思想, 这样, 必须在大力发掘教材内的数学思想的同时, 研究数学思想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教学的技术性原则。在数学思想的纵向联系和横向渗透中, 真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华, 是学生的必备修养, 使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是外显知识的教学, 而且是内隐思想的教学, 这是更新数学教学思想的关键。
第四, 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是转变数学教学思想的动力。不强化数学思想的教学, 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升学的压力仍然很大, 需要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 有利于升学, 这样才能求得社会、家长乃至学生对转变教学思想的支持。
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55-01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但它的后几种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体育教学。可是,我们应该知道,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下面我就肤浅地谈谈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几种做法。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二、耐心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我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用心人”的含义。
1、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三、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1、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3、严格开展队列练习
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4、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如做“猎人打猎”(用投排球来代替猎枪)游戏,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更使他们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互相协作、团结一致,为集体争取多打猎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头上传球”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但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到的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
5、关心器材收拾
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叫学生们搬运器械(如垫子)时,要求学生不许拖、拉。领取的器材(如篮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不许用脚踢、不能扔等等,发现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应及时教育制止,对于那些热心协助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予当众表扬。这样,不仅对保护学校体育器材有好处,而且使学生们养成了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12
1、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1.1、体育教学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所有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高职院校的生源呈多样化趋势,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 也有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的毕业生, 甚至还有初中毕业生。而且, 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文化修养在一定程度上高于中学学生, 但是相较大学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另外, 现在的学生多为90后和00后,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家中多为独生子女, 父母长辈往往对孩子很溺爱, 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思想上都难以吃苦耐劳, 也都不喜欢参加户外活动, 身体素质普遍较差。而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 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吃苦耐劳的精神, 弥补现阶段90后和00后的缺点, 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 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现阶段,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 其中90后和00后居多, 这个阶段的孩子较70年代和80年代的孩子来说, 思想更为活跃, 更具有朝气, 但是由于他们思想还未成熟, 正处于学习知识, 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方面,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克服不良倾向和消极的东西, 成为21世纪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 从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此外, 一个年轻人的思想品德会影响到其未来人生发展轨迹, 甚至会影响到其身边的人和整个社会的安定, 因此, 良好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以及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1.3、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一方面, 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学生体质, 还具有发展学生的智力, 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体育教学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课堂不仅传授体育知识, 更是德育培养的殿堂,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课, 所以通过学生们的集体运动和团体合作, 学生们逐渐就会意识到如何处理好团队精神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关系, 如何与他们合作等优秀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 思想品德教育有促进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当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 自身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法治观念、纪律观念等优良的思想品德时, 这个学生在参加足球、排球等团体性活动时更懂得与他人合作, 具有更高的体育素质。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2.1、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课堂表现多角度进行渗透
首先,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学会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堂常规具有到规范化、制度化等特点, 一方面它提示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 另一方面体育课堂常规还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可以说, 体育课堂常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学会利用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球类运动就有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多种形式, 这些活动具有鲜明的思想品德教育性, 很多团体活动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们合作、如何处理与其他成员的矛盾和分歧, 体会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团队精神。最后,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要学会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德育渗透。体育课作为一种的动态的活动, 具有活动范围大、组织工作复杂等特点。在体育活动中, 教师应及时、充分地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良好思想品质给予表扬和鼓励, 激励学生学习;同时, 教师也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倾向, 对学生表现出的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批评, 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思想品质。
2.2、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运用合理的组织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方面,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学生们最喜爱的游戏, 应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教师要根据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针对性的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比如, 在培养学生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等思想品质时, “胯下头上传球”则是一款合适的游戏, 这个活动既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又注重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再比如, 当想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团结一致等精神时, 球类集体运动不仅能发展学生投准和躲避能力, 更使学生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做到, 会有很好地效果。另一方面,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时, 要注意运用合理的组织教法, 把知识、体质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拿跳箱练的时候, 很多学生跳不过去, 原因可能是身体素质和技术问题, 也可能是惧怕心理。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 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并给予技术指导, 提高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的思想品德。
2.3、利用体育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其中实践体育教学更为广大教师所关注, 之前说的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课堂表现多角度进行渗透, 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运用合理的组织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是指在实践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而理论体育教学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往往被大众所忽视。相比时间体育教学, 理论体育教学的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一方面, 理论体育教学往往以教材的方式呈现, 教材方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理论体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明白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有利于学生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 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另一方面, 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理论体育教学对每项体育运动技术的传授。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比如中长跑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各种器械体操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 各项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通过理论体育知识的学习, 是学生学习到每项体育运动中特有的精神, 使学生在努力完成体育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等思想品质。
3、结语
体育运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等优良的思想品质, 所以要发挥体育运动的思想品质教育效应,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课堂表现多角度进行渗透, 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团结一致等精神, 利用体育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体育教学在思想品质教育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吴艳辉.体育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 2011, (3) .
[2]李杰.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探索, 2010, (1) .
[3]郑自力.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周刊, 2011, (10) .
[4]高鹏.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考试周刊, 2011, (11) .
[5]黄行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视野, 2010, (8) .
【体育教学思想】推荐阅读:
体育终身教学思想管窥论文09-16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06-16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08-20
人文体育思想10-23
孔子体育思想12-31
快乐体育思想运用01-21
佛教的体育思想06-08
体育指导思想07-27
大学体育思想品德教育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