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的健康食谱

2024-05-23

中小学学生的健康食谱(精选12篇)

中小学学生的健康食谱 篇1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掌握梅河口市中小学生的健康现状,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从梅河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度学生健康体检资料中, 随机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梅河口市中小学生近视问题比较严重, 近视率达到了44.3%, 龋齿患病率较高, 达到了25.7%。结论 梅河口市中小学生的健康现状并不乐观,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近视、龋齿、肥胖和肺活量低下。应加强体育锻炼, 注意视力保护, 保持口腔清洁。

关键词:中小学生,健康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比较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较大, 注意力集中在文化课上, 缺乏体育锻炼。因此超重和肥胖、近视和龋齿的患病率上升迅速, 并向小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加强学生健康教育, 这是一项长期而终身受益的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意见, 强化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落实, 不断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 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水平。为了解梅河口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 随机抽取梅河口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学生的2011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可能存在影响健康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梅河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规定, 于2011年对梅河口市的中小学学生进行了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常见病及传染病等的健康检查。随机抽取小学, 初中, 高中各一所学校共9092名学生, 其中男生4601名, 女生4491名。

1.2 方法

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查, 包括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常见病及传染病等。检测项目为:身高、体质量、肺活量、视力低下、营养不良与肥胖、脊柱弯曲、沙眼、龋齿以及内外科异常等。由具有专业执业资格的医师按照标准操作规程现场检测。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与10年前梅河口市学生健康体检结果相比, 中小学生的身高和体质量均有所增加。营养不良与肥胖的检出率为1.36%, 检测不合格的均为超重或肥胖。男生肥胖的检出率略高于女生0.06%, 小学生检出率为.067%, 初中生0.61%, 高中生2.43%。各年级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

2.2 呼吸功能指标

三所学校学生的肺活量低下检出率为7.53%, 初中学生的检出率较高, 达到了11.0%, 小学生和高中生检出率也在在5%以上。见表1。

2.3 疾病指标

从体检结果可以看出, 最为突出的疾病指标是视力不良, 并且随着学龄的增加, 近视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小学一年级近视检出率为15.1%, 而到五年级已达到58.0%。初中一年级近视检出率为46.1%, 到了初三已有60%的学生患有近视。高中生视力不良的情况更为不容乐观, 高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近视检出率均超过了80%。中小学生龋齿的患病情况也比较严重, 总体检出率为20.5%, 各学校及各年级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见表2。

3 讨论

3.1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为儿童少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 特别是身高方面, 较以前增幅很大。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下降明显, 学生超重和肥胖率、近视率迅速增加。近年来, 患近视的学生向小年龄化方向发展,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存在明显的突增趋势。肥胖学生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城市中, 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问题较突出。主要是因为学习压力比较大, 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有些学生严重偏食, 摄入过多过高能量的食物, 对身体锻炼却重视程度不够, 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不足。营养失衡不仅容易抵抗力下降, 还会引起自卑、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导致自信心下降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明显降低, 并为成年后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埋下隐患[1]。学生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 应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工作指标。

3.2 健康体检结果显示, 高中学生的视力下降明显, 患病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除遗传因素外, 主要是因为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加, 作业加大, 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 造成用眼过度, 眼肌疲劳, 得不到充分休息, 导致视力下降。同时, 长时间的上网、玩游戏以及学校课桌椅不配套, 也是引起视力下降又一因素[2]。针对学生视力低下突出情况, 应加强宣传用眼卫生, 提倡学生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及时纠正眼保健操的穴位, 提高眼保健操的效果和质量, 做好视力保护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控制学生用眼的时间和强度,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睡眠和课外活动时间。同时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学生视力下降的发生、发展与教室采光照明条件和就坐的课桌椅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学校在改善教室采光照明条件的同时, 应重视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合理搭配。同时加强学校体育锻炼, 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增加学生参与锻炼的机会, 从而降低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减少因肥胖而患病的概率。

3.3 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 建立学生体质卡片, 纳入学生档案, 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 开展学校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近几年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学校和社会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脊柱弯曲、沙眼、内外科疾病等都得到了有效改善。针对部分肺活量低下的学生, 改善合理膳食结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而对学生龋齿患病率高发态势, 学校应加强口腔知识的宣传和卫生指导, 定期普查口腔疾病, 发现龋齿及时就治。

参考文献

[1]吴若云.温州市某中学学生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10) :960.

[2]赵树重.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0) :211.

中小学学生的健康食谱 篇2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我们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问题。正如当今的小学生,他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然而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快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在他们身上日益突出。我想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外,更多的还在于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都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负担过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首先是家长期望过高,以及过度的溺爱、刻薄、指责或打骂等行为,都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其次课业过分繁重、生活单调、竞争压力巨大等,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衡和焦虑的重要社会原因。再就是应试教育过分功利化的导向,导致部分家长和老师无暇顾及对孩子在人格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觉得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今小学生的学习比几十年前的孩子要紧张得多,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许多消极的社会、家庭和道德等方面的现象,这些都会使儿童在心理上受到伤害。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师的常规任务,它反映了能否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问题。

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分数,怕孩子考不好,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给孩子布置许多家庭作业;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除了学习任务外,不顾孩子兴趣与否,硬叫孩子去学美术、书法、器乐等,对孩子寄予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有的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孩子的分数。冗长而又艰巨的竞争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不堪。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总上不去,有些是因为自卑,觉得自己总比不上别人,认为在家长和老师心目中是差生,产生了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喜欢独处,不爱与人沟通,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做什么事都鼓不起劲儿,因此也导致对学习消极对待。在我班里有个男生,他做事的动作特别慢,作业总是完成不了,家长由于缺乏耐心,由其自由发展,一段时间下来成绩下降。我找来了家长,先提醒家长不能不理小孩,告诉家长,孩子不是智力有问题,只是动作慢了点,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然后我跟学生说:“你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你!”。跟他说了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对自己有信心。经过家长和他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在学校完成作业,对学习也有了兴趣,成绩保持良好。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使学生热爱学习。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后进生”通常是纪律散漫,思想意识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做好转化工作,我觉得在课堂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我班的王温华同学,课堂上经常拉拢同学讲话,每次作业都欠交,不愿读书背书,不肯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脾气大,成绩很差。可以说真拿他没法子。但偶尔的几次早上却让我发现他原来很关心集体的,他每天早上一到学校,就抢着帮同学值日,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因此,我抓住这机会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做作业也能像扫地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他的成绩肯定会很棒的。为了使他增强学习动机,我几次的跟他谈话及疏导他的心理和做心理游戏等,同时和他一起寻找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改变自卑心态,重拾学习信心。现在,他真的变了,作业很少不交了,而且成绩也有所进步。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许多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由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形成了单亲家庭或家中缺少与父母沟通,这些孩子不是缺少母爱,就是缺少父爱,看到别人有父有母,一家和和美美,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这学期,我遇到这样一件事,班里一位学生原来的成绩不错的,开学以来成绩下降,对学习缺乏兴趣,总是闷闷不乐。我找来了这位学生,从谈话中了解到她的妈妈由于工作调动分配到外地工作,爸爸是做生意的,常早出晚归,回到家常常一个人,从她的话中,知道她很想念妈妈。于是我联系了学生爸爸了解,确有此事,并告诉她学生的情况。我一方面要求家长要关心学生学习,可以利用电话让学生多与妈妈聊天,休息日尽量抽时间与孩子玩。另一方面,告诉学生父母的难处,让她知道并不是父母不理她,而是真的有难处,告诉她父母是很爱她、关心她的,平时多对她嘘寒问暖,让她感到身边的人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后来,学生又开朗起来了,经过她的努力,成绩又提高了。

四、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实践与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幼年、成年到老年不断发展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他们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都起了重大变化。性的成熟,使他们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需要的形成,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但是,由于他们还处于学习和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经济上还不能独立。这种特定的社会地位和其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使他们这两种需要都没法真正得到满足,这就形成了青少年时期的新需要与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的矛盾。这个时期他们出现的身体发展的烦恼、独立的烦恼以及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使他们很容易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之中。由于他们对成人封锁,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而向同伴倾诉常常不仅不能摆脱烦恼,反而会使之加剧。应该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充满危机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外,还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使他们愉快的度过这个心理充满危机,甚至令师长难以琢磨的时期。

五、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发展,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响,更别说“单亲家庭”,“问题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学校方面来看,激烈的升学竞争、片面追求升学率,频繁的测验,学生的分数排位和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中。从社会方面来看,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电子游戏厅、不法网吧等,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如,我们四年级有一位叫邓嘉乐的男生,在本学期的前几周,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打瞌睡,我经过旁敲侧击的方法了解到,他经常利用晚上到离家不远的网吧上网,已经上瘾了,经常从父母那里骗取零花钱去上网。于是,我装作不知情,先找来嘉乐同学谈心,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与他聊网络,和他谈起网络的好处,当他讲得眉飞色舞时,在适当时机和他谈谈网瘾的害处,当看到他脸色大变时,我没有再把话题接下去,而是借口班会课要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布置他找一些有关学生沉迷网络的利与弊的内容,第二天,他向我交了一份材料,详细地列举了上网的利与弊,同时,也红着脸告诉了我,其实他自己就已经沉迷网络,并从找资料的过程中,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我也因势利导,让他明确当前的学习任务,以良好的心态去正视网络,此后,还多次找他谈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永业同学终于彻底戒掉网瘾,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

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以健康的心理去认识社会,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尤为重要。

六、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

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如果困惑不及时给予消除,任其长期积累,超过其年龄心理具有的承受力,则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孤僻、懦弱或急噪、粗暴等人格阻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预防与消除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促进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之,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既要看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里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里状态,学生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里疾病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具有重要意义。也就说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铸造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篇3

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三、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四、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4

一、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

1. 教师要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 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 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 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 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 我坚持这一原则, 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 面带笑容, 倾情参与活动中, 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

2. 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

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 在这节课上, 我们可以各抒己见, 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 在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 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二、贴近实际, 形式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 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 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 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1. 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 以选择恰当的内容, 进行精心的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 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 长辈的呵护、父母溺爱, 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 他们最困惑什么, 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 老师要心中有数。

2、活动形式多样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 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 我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 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三、重在感悟, 实际运用

1. 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 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育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活动中, 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 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 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 你会怎么想?”等问题, 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 有感而发, 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 让学生心灵顿悟, 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 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 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2. 延伸课外, 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 并对学生进行辅导, 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 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 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 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 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 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 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小学生中开展以心理活动课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的内在心理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 上好小学心理活动课。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篇5

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传播手段, 正在逐步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身心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网络心理咨询采用传统的心理疏导和相应的信息技术, 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轻松、主动地接受心理疏导, 改变小学生腼腆内向的性格, 解决小学生不愿开口诉说的难题, 进一步解决心理咨询交流地点、方式、局限性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就目前情况来说, 对小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很多学校已经把心理健康纳入教学体系当中。

一、网络心理辅导功能。

网络心理辅导能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心, 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 这便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学生争取到更多可以进行情感释放和才艺展示的机会, 让小学生能够从心里真正做到放逐自我。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情感表达, 更能彻底放下心中的包袱, 表达出来的内容更加真实有效。开放式的网络交流平台能够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 学生有心事时可以进行吐露, 不用憋在心里。能够增强学校对学生的了解, 全面性地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 让学校在解决问题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有很多孩子在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过程中, 由于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跟教师和家长进行倾诉, 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置相应的心里话寄存栏目, 让学生能够把心里话说出来, 起到一个及时倾诉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 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较为滞后。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比较滞后的原因, 很多学生不能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 现在的小学生,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发育都比较快, 但由于教育理念滞后, 学生对很多知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多发育较早的小学生, 由于对异性产生好感, 但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 心里话找不到人倾诉, 导致小学生的心理扭曲, 产生厌学、睡觉等相应的反应, 虽然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已经逐步开设, 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这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二) 没有健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网络环境使得很多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解决,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以求助者或是助人者的身份出现, 让师生之间得到有效的交流。不断拓宽学生学习途径, 对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但在其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它的缺点, 网络心理咨询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增多, 毕竟当前网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相对来说,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 需要进一步进行改善。

(三)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网络互助体系发展缓慢。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是相当重要的。但由于网络发展过于快速, 很多的心理健康理念在发展缓慢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得不到较好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教育方式较为传统, 没有进行及时改变。网络互助系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存在着较多的弊端, 在网络的快速发展下, 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与网络互助平台完全搭不上边, 滞后的工作模式也有待改进。

三、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改革对策。

(一)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就目前情况看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传统的教育方法外,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机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时进行更新, 把传统与现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进行充分的使用, 由于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对生活充满好奇心, 渴望去探索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新型的网络模式, 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要进行创新, 与传统的现代网络心理教育模式相结合, 让它们之间形成优势互补, 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二) 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相当烦琐的。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在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中,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要具备系统规范的特点, 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标新立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网站一定要有高超的吸引力, 为学生提供虚拟的网络咨询服务, 在不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 得到学生的肯定,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行为。

(三) 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互助网络体系。

基于网络的快速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科学规范的分析, 当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队伍的培训也不能就此落下, 要让其掌握分析网络时代给小学生的思维、情感及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建立高效的网络互助平台, 让学生学会自己服务自己, 开展切实有效的网络心理咨询活动。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真实性、开放性, 面对互联网心理交流平台学生都是直接吐露自己的心声, 没有丝毫的遮掩, 把他们平时不敢对家长说的话都直白地说出来, 利用网络心理交流平台让学生不断了解真实的自我, 使学生情绪得到发散, 让自己的心里更加坦荡清明, 也让网络心理辅导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得到相应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洪健.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12) .

[2]陆建兰, 李宪伦.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 (1) .

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技巧 篇6

一、在课堂上贯穿于思想教育

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实施者。如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又如教学“时、分、秒”时,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教育学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时、分、秒”快慢感受后,教师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又如教画长方体、正方体、圆形、利用对称图形及平移图形的特点设计多种组合图形的图案时,让学生享受数学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又如教学大数的“读作、写作”时,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国地域辽阔,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体会我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又如教学“应用题”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中的生活、农业、科技、卫生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多姿多彩的活动永远是孩子们成长岁月中的难忘回忆,利用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还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全校开展的“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活动,作为班主任,安排学生们天天诵读《弟子规》。弘扬祖国精髓的传统文化;在体育课中可以举行拔河比赛、体操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学生通过参与集体的竞争活动,强身健体,提高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自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处事的心理品质,克服依赖心理;通过情感训练,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胆小闭锁心理。

三、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经常同学之间会发生矛盾,人际交往的意识淡薄,文明礼貌也显得比较薄弱。针对这种问题,从文明礼仪教育入手,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是进行教育最佳时期。如:与别人见面要说声 “您好”;跟别人道别说声“再见”;请求帮助,要说“请”;得到关心、帮助说声“谢谢”;打扰了或有愧于别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应该回话“没关系”、“别客气”等礼貌用语,用好“微笑、招手、点头、鞠躬、鼓掌、请进、敲门”等体态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教育时,这些“礼貌”就会深入人心;还有教师要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要尊重父母,理解并能体谅父母的一番苦心;教师本身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充满希望和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识人和择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谐的群体使人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这样,学生受到鼓舞,就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四、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发展学生的兴趣着手,采用榜样教育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如用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用达芬奇、童第周等名人的故事去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21世纪迫切需要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才,这对当今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小学生“积极认真的心态”、“健全的体魄”、“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良好的人际交往”、“能接纳自己的优劣”等健康人格,是21世纪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书和培养健康的人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教书和培养健康的人格割裂,只顾教书,不管培养健康的人格,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师神圣职责的亵渎。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篇7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已有近30 年的历史, 回顾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 其中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所贡献。

然而, 近些年来, 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因而应在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 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2.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 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清。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 所以很多学校领导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校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工作, 而不能全面地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 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甚至有的学校或机构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2) 缺乏专业的教师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教育。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团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 这些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在工作中, 不能自觉运用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使心理健康教育沦为空泛的说教, 缺乏科学性的指导。

(3) 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的过程中, 往往偏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很多家庭中,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发展重视不足, 有的家庭生活中, 仅仅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 在他们物质生活上给予支持与帮助, 却极大地忽略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两大因素, 即生理和心理。

(4) 心理教学理论系统庞杂, 没有自己特色的统一教材。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及教师用书层出不穷。但也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不一致的现象。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心理学理论的时候, 忽略了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 也没有考虑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问题。因而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3.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

(1) 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学校应该快速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 重视并努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转变教育观念, 在源头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政策和措施。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前, 解决师资匮乏的有效途径就是挑选一批素质好、责任心强、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 对他们进行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 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所以,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3) 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我们应该确立一种教育方式, 就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上, 引导家庭开展心理教育, 通过与家庭之间建立长期的联系与沟通, 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同时, 社会也会大力配合与支持学校的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让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一种合力, 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4)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撰写有特色的教材。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系, 实现多个部门相互合作,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形成向心力和执行力, 力争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能够茁壮成长的基础, 因而正确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所以, 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参与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达到综合性、科学性与教育性为一体, 使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健康地继续发展。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目前, 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了, 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问题重重。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显露的问题, 笔者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小学生教育,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康井泉, 刘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策略[J].北京教育, 2012 (02) .

[2]王维平, 车军社, 孙福兵, 等.山西省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7 (07) .

[3]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011 (07) .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篇8

1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功能良好。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有目的、有意识、自觉地、有针对性地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小学生心理健康我们从下面8个方面进行衡量:乐于学习、工作;情绪乐观、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面对现实, 适应环境;人格完整;智力正常;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可以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敬业包括六个方面:体现为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群也是指他们的人际关系, 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体现在六个方面: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积极地沟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自我修养就是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它包括六个方面: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及时正确地归因;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具有很好的自制力。

2 小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因素和现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自身因素包含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生理疾病;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人际关发展、卫生保健、师生关系、教师个人品质、课堂气氛)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条件) 和自然环境因素。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 我国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便着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981年, 李俊对北京市473名小学生抽样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儿童的检出率为17.3%。1982年, 骆伯巍和徐建成对487名上海市小学生调查表明, 具有心理健康问题儿童检出率为21.1%。1983年, 骆伯巍和陈家麟对江苏、浙江两省的109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 发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城市学生为18.77%, 农村学生为14.22%, 城乡检出率差异显著。通过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他们存在下面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强迫现象占31.22%;偏执占24.8%;敌对占23.1%;人际关系问题占31.4%;抑郁占32.6%;焦虑占28.6%;学习压力问题占36.7%;适应占34.6%;情绪波动占35%;心理不平衡性占35%。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

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2.1学习方面问题:厌学、弃学、逃学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 抄袭他人的作业, 对考试产生焦虑、恐惧。2.2人际关系方面问题:不能和父母、教师形成亲密关系, 不服从父母、教师的管教, 与同学关系紧张, 鲁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 缺乏知心朋友, 独来独往。2.3情绪方面问题: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 容易被激怒, 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 过分依赖父母等。2.4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打人、骂人、破坏公共财物、说谎、偷窃、过分任性、离家出走等。

3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是由于其心理障碍导致, 所谓心理行为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 包括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 心理活动异常, 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情绪障碍:焦虑: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不良的环境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原因。焦虑症可突然发生, 患者常有恐惧、心慌、气急、振颤, 重者瞳孔散大;慢性焦虑者可有多动、学习力下降、睡眠障碍, 食欲减退等;抑郁:某些遗传素质不良、经历坎坷的小学生易发生。一般女生多于男生。抑郁表现可持续很久, 甚至达数年以上。常表现有自责自罪、易激惹、敏感、哭闹、违拗;厌倦、孤独、不安, 好发脾气;以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对周围不感兴趣, 退缩、抑制等。患抑郁症的小学生很少主动诉说抑郁情绪;恐怖:小学生易患学校恐怖症, 常发生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听话的乖孩子身上。时常有焦虑, 也可有抑郁;惊恐, 大发作时脾气大、暴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愿一个人呆在家里, 怕教师、同学。拒绝上学的原因常常与某些情绪障碍有关, 如与亲人分离, 意外惊吓;教师态度粗暴, 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这些现象, 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为他们解决好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

4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为了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情绪调控能力;悦纳自我;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 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不要搞一言堂, 全由教师或者家长说了算。值得注意的是, 家长往往有过高估计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倾向;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 更多的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

培养挫折的承受能力:要摒弃遇到挫折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的错误思想;能够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

培养情绪调控能力: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 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 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 可以听听音乐, 散散步。

悦纳自我:一方面是自身要具备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与他人的比较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 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评价孩子。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唯成绩论, 至于其他方面的长处、优点则被完全忽略。

学会人际交往:4.1认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 平等对待对方, 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2乐于与他人交往, 能够与同伴合作、与教师和家长沟通和交换意见。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 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 懂得体谅他人。4.3要有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 能够宽以待人, 真诚地赞美他人, 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4.4要让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4.1制订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4.4.2在行为规范执行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耐心, 要做到公正。4.4.3要树立榜样。

小学生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前来求助的小学生的具体情况, 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 通过与小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 在与小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上, 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 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 提高小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 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

摘要:心理健康作为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核心内容,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和很多家长的疏忽, 长期以来他们没有受到“公正而合理”的对待而日益显得重要和紧迫, 现在该是“直面”的时候了。本文就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和改善的小学教育系统中的诸多现象进行归因分析, 以求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小学教学,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潘月俊, 走出小学心理教育的"高潮期", 认识与思考[J], 2007。

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9

一、外在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目前多数寄宿制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的仅停留在“抓成绩、保平安”的低要求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1. 打开寄宿学生心灵的大门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选择寄宿,学校要具备代理父母甚至超过父母的水平,要能跟孩子进行最亲密的交流,给孩子家的感觉。面对面地交流,实现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驱散学习对他造成的负担,使寄宿的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快乐的生活、学习关系,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学生的人格更完美。

2. 家庭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寄宿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在学生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导致的。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心则相对比较少。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寄宿生活使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部分学生出现“分离性焦虑”,若是长期亲子交流缺乏,学生便会出现情绪情感异常,如,孤僻、胆怯、焦虑等。孩子年龄越小,亲子分离时间越长,造成的“情感缺失”越明显,在孩子心里留下的阴影越深。

3. 用爱让学生移情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心灵总是在一个被他解释为有利和有害的情境之中,以此为依据做出反应和动作。”寄宿学校是家庭生活的延续。当他怀着像对母亲的信任一样来到学校这个集体时,他忽然发现现实很残酷,他成长的环境弥漫着悲观的气氛,他处处事事比不上别人,他只要稍有差错,随之而来的必定是训斥、责骂,他幼小的心理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他自己孤立自己。我们要让寄宿生感觉到家的温暖,既要有母亲般的慈爱,又要有父亲般的威严,为寄宿学生提供更健全、更完美的育人场所,我们不能销蚀寄宿学生的童心,更不能挫败学生的自信心。让他认为,自己是很棒的。感觉到老师是能信任他的,之后他的被信任感随之扩大,他的敌意随之松懈,不再见谁蛰谁,不再封闭自己,性格重新开朗起来,又回到快乐的集体中去了。

二、寄宿生自身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不同年级寄宿生通过比较发现:在学习障碍上,低年级和高年级显著好于中年级;在情绪障碍、品德缺陷上,中年级和高年级显著好于低年级;而在性格缺陷、社会适应困难、不良习惯、行为障碍上,高年级显著好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从性别差异看,小学寄宿男生的心理问题高于女生。因此,小学寄宿生由于自身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移情训练六步法”,可以帮助寄宿学生处理同伴间的冲突,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通过分析冲突事件,帮助寄宿学生了解他人想法。第二步,分享冲突双方感受,帮助寄宿学生了解他人感受。第三步,讨论冲突双方产生这样想法和感受的原因,帮助寄宿学生了解他人想法和感受的产生原因。第四步,设置情景让寄宿学生扮演冲突一方,并站在另一方的角度重新思考冲突事件,帮助寄宿学生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第五步,分组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法,帮助寄宿学生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冲突事件。第六步,经过分组讨论,从所列出的解决方法中选出所有人都认可的好方法,帮助寄宿学生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冲突。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篇10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最基础时期,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对这项工作, 我们必须研究各种有效方法, 常抓不懈。我通过多年的努力, 发现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做法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很有益处, 愿与大家商榷。

一、抓准教育时机, 在活动中激励进步

现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一说起话就是我们教师说了些什么, 可见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比家长容易得多。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很强, 不懂谦让, 爱攀比, 爱花零钱, 不懂得尊敬父母等不良行为。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

班里的高明同学是个典型的人物。他分析是非能力差, 经常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学习上非常费劲, 依赖性强, 虽然已经二年级了, 但是连洗脸、系红领巾这样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我试图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单凭教师指出他的错误让他去改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我一直在找教育他的机会, 正巧有一次学校发校服, 同学们都在高兴地试穿, 只有他不肯试。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 原来他不会系扣子, 别的同学都笑他。当时我很诧异, 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连简单的系扣子都不会, 但是我并没有责怪他, 而是先制止同学们对他的嘲笑, 然后我帮助他试穿校服。我和蔼地找他谈心, 并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他高兴地点了点头。随后我去了高明家家访, 跟他妈妈说明了情况, 并得到了家长的配合与认可。

接着我在班里组织了“我长大了”主题班会, 让他们说说长大后的体会, 并且谈谈今后想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并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班里组织了“我改变了”主题班会,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改变, 检查一下他们是不是按自己说的去做了。这个班会的重点我放在后进生身上, 在课前我已经让高明练习了系扣子、戴红领巾, 在课上他为同学们做了表演。表演完毕, 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鼓励他的进步, 我也表扬了他, 并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尊敬父母, 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今后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

二、动之以情, 真诚相待, 感化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 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用真诚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信任和喜欢, 因为小学生对教师非常信仰, 所以教师办事要公正, 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决不可在处理问题中偏袒一方, 压制一方, 用自己的言行换取学生的尊敬理解。

作为教师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 使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但需严而有度。不要一味对学生采取“严厉式教育”, 这样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 还使学生畏惧教师, 使其心理受到很大的压力, 心里话不敢说出口, 久而久之, 孩子的心理又怎会健康发展呢?

班里的孙芳同学是一个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 她从小就没有父母, 是年迈的姥姥一直在照顾她, 虽然家庭生活富裕, 但是她并不快乐, 她不爱说话也不爱笑, 学习成绩差。对这个沉默的孩子, 我怎样才能使他快乐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 在弄清情况之后, 我决定用“爱”去感染教育她。我关心她, 爱护她, 经常会拉着她的手和他亲切的聊天, 我告诉她我想和她交朋友, 要她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经常会耐心地给她补课, 在班里表扬她的进步……看着孩子爱说爱笑了, 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三、正确引导, 明辨是非

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不适合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尤其是一些电视片、录像片使孩子本应天真的心灵过早的成熟, 什么谈恋爱呀、黑社会呀, 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导向。由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 容易盲目地去模仿。作为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 使他们不受这些不良行为的影响。

为避免学生出现这些情况, 我在班里多次举行“我谈喜爱的电视节目”主题班会。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讨论激烈, 发言积极踊跃, 但是教师找学生发言要有针对性, 我首先找班里思想活跃的张莫发言, 他说“我最喜欢武打片。”我问他“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人物?”他不假思索的迅速答道“我最喜欢里面的黑社会老大。”“你为什么喜欢他呢?”我接着问。他兴奋地说“黑社会老大不受别人欺负,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很多人都听他的话多威风, 如果我也能当黑社会老大就好了。”听了他的发言, 我让同学们发表意见, 大多数同学指出黑社会老大不好, 总干坏事, 也有几个同学同意他的想法。听了他们的发言我问孩子们:“同学们想一想,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黑社会老大大都做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他们最后都有什么样的下场那?据老师了解, 电视里演的黑社会都是干坏事的, 杀人、放火、抢劫, 无恶不作, 给社会带来危害, 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害。而且他们每个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不是被警察抓住, 就是被仇人打死, 我们又怎么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呢?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将来要为祖国做贡献的, 像黑社会老大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坏事的, 我们要坚决反对!”听了这些话, 他意识到自己想法的错误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时我走到他面前, 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 微笑着表扬他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并告诉他以后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这个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能使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 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师生订“君子协议”, 远离误区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坏现象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与社会上不正当的小青年来往, 免受他们的影响;教育学生不进游戏机厅;不玩赌博游戏;征求学生们同意后与学生拉钩上吊, 经常进行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教育, 学生容易接受,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 作为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不受不良风气影响, 保障学校教育的效果, 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96-01

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再优秀,也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因些,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呢?

一、激发情趣点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充分利用具有感染力的材料,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去创设特定的心理教育环境,激发情趣点,去引导、教育学生。例如根据小学生好模仿,崇拜英雄人物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反应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录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影片中主人公的言行,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做一个向主人公那样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并学会在平时调控自己的情绪。

二、抓住受挫点

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是多元化的,情感是多重性的,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非常敏感。由于外界因素的刺激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心理障碍,如任性、心烦、沮丧、冷漠、偏激、懒惰、自卑、畏惧、退缩等现象。这时,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便是老师、父母、同学的“爱”,老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受挫的原因,总结受挫教训,克服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敢于正视现实,从而增强心理适应环境的弹性应变能力。

我校五年级的一名同学平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各科成绩优异,有一次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她看到其他同学穿着入时,打扮亮丽,自己在台上竟自卑起来,越讲越没底气,越讲声音越小。面对这种情况,我校组织了“我们没有理由自卑”、“相信我,我能行!”等系列活动,让同学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相互分析出对方的弱点,谈谈今后如何去做。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热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同时学校还利用升旗仪式每班进行轮回演讲,主题不限,讲身边的事、讲名人的事迹,同学们通过和名人比童年激发他们竞争向上意识,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三、启迪与反思点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是学生经过受教育而自我解剖、思索,将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年龄小,自我反思能力差,有的学生由于课程紧张,家长和教师期望同学之间相互竞争,自己的能力得不到体现和肯定,产生自暴自弃心理,有的甚至产生对教师家长正面诱导的逆反心理。教育者就要启动他们自我教育的内在驱动力,启迪反思点,变外部人为施加影响为内部自动自发影响,变他律为自律,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校六年级有一名同学由于父母离异,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是位厂里领导,工作忙时几天不回家,他生活上得不到爱的滋润,成绩大幅度下降,他还经常受到同学欺负,他便“破罐子破摔”,有时逃学上网吧。我接班后经过调查、家访,发现先他有着良好的上进愿望,因为同学歧视,学习课程跟不上干脆“对着干”。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和他讨论班级中的一些问题,甚至午饭和他一起吃,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在区里举行的科技发明活动中,我有意识培养他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制作小航模模型参加区里比赛,使他看到自己的长处,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欢乐,同时我启发他回顾过去,反思现在,他能深刻地认识到:爸爸是爱我的,我和家长老师对着干是不对的,我对不起老师和爸爸,他们对我的期望很大,我一定加倍努力,改掉过去的缺点,这样才对得起老师和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一段时间后,他的成绩赶上来了,民主选举班委会,他当选为中队长,成为了班里一位班级管理骨干。

体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篇1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州市洪山小学等5所小学200名小学生。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中关于心理健康和体育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献, 了解现阶段体育与心理健康的最新的研究进展, 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2) 问卷调查法。

(1) 问卷的设计

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内涵, 根据心理健康自评量表 (SCL-90) 设计体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 按照逻辑方法对问卷所设各种问题进行有效性分析。对问卷采用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五种评价方法。按照专家调查法的一般要求, 本人聘请9位相关领域专家对自编问卷的内容和结构提出意见。根据他们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 再请他们对修改后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 以提高评价调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专家的评价结果为四名专家对问卷非常满意, 三名专家对问卷比较满意, 两名专家对问卷一般满意, 可见问卷所调查内容具有较高的效度。

为了测定问卷的可靠性, 对调查问卷进行了“重测法”的方法, 求稳定性系数, 采用重测法检验问卷的信度, 一致度为95%, 说明本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体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200分,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200份。

(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到的问卷数据应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整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对小学生自身安全感影响的研究

在体育学习后, 小学生对自身安全感的自我感受发生了变化, 部分小学生的安全感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强, 自身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有更多的小学生安全感缺失的心理症状得到缓解。有80%小学生自身安全感有明显的增强, 其中安全感增强非常明显的小学生有28%, 这些学生在进行体育的学习后, 由于在学习中体育独特的教学环境, 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缓解小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神经过敏, 胆小怕事等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有15%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安全感增强不太明显, 更有5%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安全感没有增强, 这样的现象表明, 小学生在进行体育的学习之后, 由于自身的安全感缺失的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 自身安全感较强的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之后, 自身的安全感增强的现象表现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 体育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安全感缺失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特别是对于安全感缺失较严重的小学生, 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学习之后, 自身的安全感有明显的增强。

2.2、体育对小学生自信心影响程度的研究

小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有助于其在学习中更好的认识自己, 在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方法、学会利用周围的环境来辅助自身的学习。体育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学习中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遇到困难能够迎难而上, 不畏惧, 能够正确看待他人的眼光, 找到合适的态度对待他人, 适应周围的环境。83.5%的小学生认为在体育的学习中, 自信心有所增强, 在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上有所进步, 能够快速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在任何的地点做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42.5%的小学生认为自身的自信心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强, 这部分小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初很没有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不敢表现自己, 害怕别人的讥笑或者异样的眼光, 但是在课程开始一段时间之后, 通过教师的努力, 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树立了自信心, 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能够让人满意, 自信心得到增强。有16.5%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没有明显的增强, 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在班级上比较活跃的小学生, 自身的自信心较强, 体育的学习中, 对于这些学生的帮助较小。因此, 可以看出:体育自身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帮助小学生改善自信心缺失的心理健康问题。

2.3、体育对小学生自我认识影响的研究

正确的认识自己是每一为当代大学生所需要明确的问题, 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 才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 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才能实现自身的人身价值, 一名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必须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学习之后, 小学生的对自我的认识程度是有所变化的, 78%的小学生认为对自我的认识程度有了明显的增强, 在课程学习中后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我, 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和想要的, 能够更加容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明白自己真正的想法, 正确分辨自身与周围环境的不同, 知道自身存在的意义, 不轻易妄自菲薄等;有18%的小学生认为对自我的认识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强, 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中, 通过体育的学习, 这些小学生真正一时到自我的重要性, 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真我, 不断进步, 自身有了很大的改变。还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自身的认识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学习和生活中, 自身的改变也是很微小的, 在学习中不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自身还没有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 总是被一些特殊的想法影响自己。以上结果表明, 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在体育的学习中, 不同的学生取得了不同的进步, 大部分的学生自我认识有所增强, 学生明确的认识自己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体育的学习能够给小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提供一个推动力。

2.4、体育对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进行过一段时间的体育学习中后, 调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变化发现, 38.5%的小学生认为体育的学习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体育学习中, 小学生之间能够更加紧密的接触, 全班的同学更加团结, 找到许多小学生之间的共同点, 更加容易形成一种友情, 从而建立起自身的朋友圈, 这样的关系保证了同学之间可以和睦相处, 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 能够与人友好相处, 做到无私奉献, 和异性之间也能自然的相处, 形成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12.5%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改变不是很明显, 表现为, 自己对人的信任度不高, 难以真正的接受一个人的友谊, 同学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因此, 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体育的学习有较大的改善, 但是部分小学生的改变不明显, 体育学习有助于小学生改善现有的人际关系, 能够认识更多的人, 学会与人相处, 能够更加信任别人。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体育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安全感缺失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特别是对于安全感缺失较严重的小学生;

(2) 体育自身的特调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帮助小学生改善自信心缺失的心理健康问题;

(3) 体育的学习能够给小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提供一个推动力;

(4) 体育学习有助于小学生改善现有的人际关系, 能够认识更多的人, 学会与人相处, 能够更加信任别人。

3.2、建议

(1) 小学应该提高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

(2) 体育教学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3) 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帮助小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安全感、自信心、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的改变程度进行研究, 得出体育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安全感缺失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能够给小学生正确全面认识自己提供一个推动力;有助于小学生改善现有的人际关系。小学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帮助小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体育,小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房雪芹, 张群, 李金平.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J].运动, 2011, (15) .

[2]田如鹏, 张立全.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12) .

[3]龚高昌, 孙宁, 辜垣尧.游戏性的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z1) .

[4]张凯.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考试周刊, 2012, (42) .

上一篇:放飞灵动的翅膀下一篇:退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