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路桥专业(精选10篇)
高职路桥专业 篇1
0 引言
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和造就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级实用人才,而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竞争的核心。企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校企联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本质需要和必由之路,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依托,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企业所关心的,而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是职业教育所关心的。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是国际职业教育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其显著特点就是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工作的结合,从而达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是实现多方共赢的重要手段。对学校而言,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使学生就业更有保障,就能保证生源稳定的同时,吸引到大量优秀的学生。对企业而言,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减少了培训成本和适应岗位的时间成本,同时学生实习时还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效益。对学生而言,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对应自己专业的工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1 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探讨
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因素有时代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国家体制及行业发展形势等,这是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视角中得出的共同结论。针对我国现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各国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从我国高职院校路桥类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寻求适合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有效运行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正处于过渡时期。从行政管理机制方面来看,要最大限度地争取政府支持,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要更新观念,着眼于未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1.1 毕业实习企业学生互选模式
这是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学生毕业实习时,没有固定的实习单位和对象内容,通过学校邀请各家单位进校,进行现场招聘,供需双方见面,相互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后,再明确实习的目标和任务,进而决定考核的办法。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灵活机动,学校压力小,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一定的选择权,相对积极性高,但也存在相关单位招不到实习生的问题和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的问题。这就要结合其他方法作补充,用其他合作企业作为后备。这种方法,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深受多方欢迎,很多学生通过实习既培养训练了能力,又找到了工作单位。企业可以依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决定是否录用,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有了一个提前量,工作起来有针对性。这样就有效缓解了合作企业实习岗位的不足,弥补了大量实习生实习的不足,如南京交院路桥工程系学期末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的2010年实习生双选会,经事先邀请及企业主动联系,有一百多家单位进场,实习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有多家以前笔者熟悉的单位联系要实习生,都无法找到足够数量学生满足他们的要求。根据计划和实习总体情况,学校按专业统一安排是否中途返校,这样的实习企业不一定就是原有的合作企业,因此,范围广,影响大,与就业联系紧密,受到各方拥护。
1.2 专家咨询模式
学校成立顾问委员会或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校内专家、本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并定期召开咨询会议,研究和探讨有关学院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安排,结合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其授课内容,按人才市场需求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对企业专家要选聘那些责任心强,实践经验丰富,工作热情,对教育和培养人才比较积极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最好为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高级职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并且给与适当的报酬和荣誉。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活动要有一定的年度计划和保障措施,并且对每次会议或活动要认真作好记录和总结,以防走过场,流于形式。
1.3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为了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仅靠高校自身条件和努力还远远不够,必须大力倡导和广泛争取企业和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校企合作委员会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并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为供需双方紧密合作、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直接面向需求培养人才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该委员会旨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研究技术发展趋向和高新技术在行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及员工培训作出贡献,通过加强与社会特别是国内外企业界的联系,获悉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信息,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建设的支持,促进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快职业教育建设步伐。
校企合作委员会下设理事会,理事会由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和理事单位组成。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探讨校企合作重要事宜。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系统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和条件,较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矛盾。
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内容包括:(1)高校帮助合作单位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本领域研究动态和先进科技成果,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定期发送学校收集整理的国内外企业界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有关信息资料,学校科研现状的报告,成果汇编以及由学校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学术部门、实验(实训)室和研究中心提供的有关资料。(3)建立校企科技协作网,会员单位享有查询网上全部信息最高权限和优先发布相关信息的权利。(4)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讲座、培训服务,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科技成果转换平台。(5)优先向学校毕业生介绍会员单位情况及人才需求信息,优先推荐毕业生到会员单位就业。
1.4 资源共享模式
由于受财力制约,配置昂贵的设备对学校来讲是一难题,所以学校可组织学生进厂实习,利用企业设备资源,在完成毕业实习任务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也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深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同时还能借助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研制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资源优化整合方式开展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获得最大化利益,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高质高效培养服务经济建设技能人才的良好途径,也是现今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出路所在,如成立职教集团,既加强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又实现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学校也可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在校内建立适当的实训基地。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省交通运输厅质监局合作,2008年在校内建立基桩检测培训基地,在作为全省桥梁检测大赛比赛场地之后,已为全国和省内进行了数期的培训考核工作,在平时空闲的时候,可以直接在现场实训教学。
1.5 短期工作型实习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在校学生“出校门进校门”,对社会和企业的现状缺乏了解,积极鼓励和推荐学生利用寒暑假去企业打工,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寒暑假期时间短期工作型实习模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广泛征求本行业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对路桥类专业人才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针对路桥企业较难招聘到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前些年探索将假期短期工作型实习模式推广应用到毕业实习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短期工作型专业实习模式。例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确定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现在在时间上分:分别制定了“2.25+0.75”、“2+1”、“2+0.25+0.25+0.5”、“2.5+0.5”等人才培养模式,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与多家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关系。
1.6 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一大批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以班级为单位的整体大批量订单式培养方式,目前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做法。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多循环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学院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每个专业群都有“订单式”培养项目。路桥类专业有与北京铁研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北京铁研班”,与江苏东南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东南班”,与柳工集团合作开办“柳工班”,与江苏沪宁钢机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沪宁钢机班”等。培养过程中,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设置课程、制订教学大纲,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学院还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开展职工继续教育、行业准入培训、岗位培训等,2009年培训15000人次。
1.7 其他方式
充分灵活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拘泥于本行业、本专业,重视学生先就业,就好业。要有兼容并包的思想,就算是学生改行,从事与本专业没有太大联系的岗位,也能允许其通过一定特殊的考核方式,完成其顶岗实习的要求。
稳定学生就业渠道,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尝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欢迎,企业、学校、毕业生三方都比较满意。只有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制度,才能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工作不断深入。
2 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的措施
2.1 社会评价监督机制
发达国家一般采取社会参与评价的方式监控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如德国职业教育实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国家出台法律保证其实施,其培养目标为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高级职业人员,教学或课程安排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学习阶段均实行严格的国家考试。美国由工程技术评估委员会制定评估标准,加拿大由合作教育协会制定标准,澳大利亚和英国由行业协会制定培训计划和标准,日本则是企业直接办学培养所需高技能人才。以社会监控为手段,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发达国家中的专业协会或专业团体已担当起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责任,形成了学校对教学质量负责,企业和社会专业团体等提供专业指导和知识更新,充满活力、职责分明、内外统一、相互促进和约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2.2 职业的导向性
路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其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的行业,相对比较集中,如测量、试验、设计、施工及造价等,不会象有些行业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许多知识架构、能力体系需重新构建和实行。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时加强职业能力的整合,办学思想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向就业导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以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效益,也能使自己顺利毕业。
经济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都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和课程的职业功能性。如德国一般用近2/3时间在企业培训,英国的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等,侧重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2.3 以政府立法为保障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国外职业教育比我国相对完善,许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在职业教育保障立法方面,有不少有益的启示。美国政府在1982年制定了《职业训练合作法》,1988年又颁布了《美国经济竞争力强化教育、训练法》,1990年的《珀金斯职业教育法》。德国在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是最基本的职业教育法律,其中包括了很多针对企业参与培训的法规,随后又有《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基本法》、《实践训练师资格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等。而日本设有专门组织机构,如产学恳谈会,负责将企业界对人才需求反映给学校,加强产学合作。
中国的职业教育立法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实行“三改一补'政策的推动下,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大量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一大批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专和部分本科院校相关系部申办改制成高职学院。199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发展方针等做出了规定,在法律上保障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规范。职业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富于创新的探讨成为我职业教育立法的现实基础。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这些要求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结语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完善自身效能,高质高效培养服务经济建设技能人才的良好途径,也是现今职业教育向纵深不断发展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曾令奇.美、法、德、日高等教育职业化概况及对我国高教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2]胡友好.高职路桥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72-174.
[3]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1-12.
[4]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3-4
高职路桥专业 篇2
我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并一直奋斗在施工一线,在工作中坚忍不拔、努力刻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先后从事过测量员、路基路面施工员、桥梁施工员、测量负责人、路基路面施工队长、工程部长、总工等职务,2010年评为工程师(中级职称),取得了公路造价工程师(甲级)一级建造师(公路、市政)资格、并通过了职称英语、计算机等考试。
从事工作这十几年从刚刚走出校门的一个懵懂少年如今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想想自己这宝贵的十几年全部都奉献给了公路建设事业也颇感唏嘘。寒来暑往,每年的施工季节也就是非冰冻季节几乎每日都在工地一线加班加点、风餐露宿,住帐篷、住老乡家的仓房、废旧的厂房等等(最近几年工地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夜间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冬季施工夜间加班更是考验着一个人的体力和意志。
由于常年野外艰苦繁重的工作几乎每个从事公路施工的同行们都有些身体上的小毛病,但绝大多数都坚持了下来并都收获不小,不论是在专业技能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深造还是在施工经验的积累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这些年来自己的足迹遍布家乡的山山水水、偏远农村、草原深处,反正哪里没有路哪里就会有我们的身影出现。每当我开车经过自己参与修建过的路时我都会下车仔仔细细地看一看,到桥下走一走摸一摸自己加班浇筑的混凝土柱子此时当年施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时间仿佛又回到了过去,耳边又响起那轰鸣的机械声和工人们的热闹喊号声。当看到这些工程实体都完好如初地发挥着功能时心里很是满足。当我听到偏远农村的老乡们通过我们给修的路能够顺利地运送农产品大幅节约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收入,小孩们能够乘车去镇里边上更好的学校时心里甚至会有一种自豪感,虽然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施工人建造人之一对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只是起到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作用,但是我感觉我正是在从事这样一份艰苦的工作中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这是真真切切的体验,它也是我们每一个公路建造者的体验。正是我们千千万万个公路从业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才筑起了我们国家绵延不绝的公路长龙,编织出了无边无际、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服务百姓生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艰苦但是我们从事的是多么光荣而又伟大的事业,这种职业获得感是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们无法体会到的。这些年自己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想和信念砥砺奋进、孜孜不倦、努力前行!
回顾自己的职业历程也颇有几分收获。起初刚刚毕业那两年刚刚接触工地,由于自己是农村出身所以对于脏和累基本上难不倒我的。倒是由于专业技术的不足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我不得不向前辈们虚心请教并多付出努力行动。起初两年我担任的是测量员和路基路面施工员的职务,工地的测量工作要紧跟施工过程并且要完全掌握施工工艺,这样才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更好地为施工服务。测量工作不仅要求高精确度更要求高速度和灵活多变。测量工作不仅靠脑子更要靠腿尤其对于刚刚从事这项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要想学好工程测量必须要腿脚勤快。对于一些关键数据更要多遍地复合绝不允许出半点差错以免给工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比如在水准点布设、导线点闭合、桥梁控制点布设上面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满足设计要求。这就要求测量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反复实践,并虚心请教前辈。在从事测量这段时间是自己从事公路施工这个行业的入门阶段,好多工艺,好多程序,好多管理部门、从业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都是从这时知道的。后来从事施工员和工段长这几年是我积累施工经验的阶段,也是学习专业知识最多的阶段。再到后来我当总工期间是我探寻专业知识,学习管理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关键期间。经过这么多年的从业生涯,从起初入门独立负责一个工作面到后来总管工程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并在某些专业方向进行了一定的探寻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空闲时间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探寻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我从事的路桥施工专业总的来说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梁及交通附属工程施工等内容。在自己经历过这些岗位工作内容后对其中一些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这里我只能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归纳一些重点心得体会,其中每一项如果展开的话都是很大的一门课程和学问,所谓学无止境。我只能就其中的主要问题描述、总结、概括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于路基土石方施工,我认为路基土石方施工最为重要就是施工组织和总体安排。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比较单一不算复杂和深奥,但是在施工组织上可是大有学问它要求施工人员要有相当强的现场组织协调能力和统筹按排能力,这样的技能甚至已经超出了专业技能的范畴,它更体现在一个人的总体布局和统筹安排能力上,这里施工经验很重要。这也正是为什么好多专业技术很强的高才生并不一定比一个经验丰富的无学历的老施工员更加胜任路基施工员这个职位。在总体工期控制过程中路基施工的工期弹性最大也最为关键,如果组织协调好路基施工会使工期大幅缩短,并可节约很大的成本,同时路基又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路面强度再高如果路基出现了问题也都是前功尽弃,有好多山区道路特别是高填方路段路的破损多数都是路基出了问题。所以路基施工既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路面施工更讲究的是施工连续性、和材料节约与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技术探寻。所谓施工连续性就是指在路面垫层、基层、面层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准备做好机械搭配衔接,一旦开始就不要停下来,因为它们具有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成本和材料成本较高、工序衔接紧密,材料一旦生成就要及时摊铺成型不能搁置的特点。路面施工进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生产能力和工作面多少上面,所以路面施工的工期基本上都是可预期的固定的数值没有太多浮动的空间。这就要求在开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好试验段开展并总结记录好各个有用的施工参数以便进行更好的机械人员配备使其达到最优组合。同时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事关重大它要既能满足设计、规范的各个指标要求同时又要使材料用量达到最节省的目的。所以路面试验技术含量和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它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是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不断优化,还要解决一些现场问题等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益都取得满意的结果。试验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并有很深的理论探寻空间。对于一个总工和工段长来讲试验知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只是掌握深浅程度不同,总工要掌握地深一些。这方面也是我需要继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的地方。桥梁施工:
桥梁施工与路基路面施工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更注重的是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优化创新。桥梁施工工作面一般比较集中,工序衔接紧密流水施工比较容易实现,它不像道路工作面那样绵延数十公里。桥梁施工在精度控制上要求高于道路施工。
桥梁施工工艺较为复杂随着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桥梁施工的技术难度也越来越高,上部结构由过去的空心板形式到现在箱梁的普及,由过去的简支梁加桥面连续形式变成了现如今连续梁的形式越来越多,由过去的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逐渐被如今的后张法取代,总之随着我国科技进步的能力不断增强,桥梁形式及施工工艺也迅速地改进。一些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这样就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另外桥梁施工也有一些不变的规律和法则,本人以为:首先在桥梁施工前要反复仔细地审图,背图,做到尺寸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完全吻合,一旦发现有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联系,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才不会出现由于设计尺寸错误造成损失。因为施工单位有发现设计图纸错误的义务和责任并自行承担由此所所造成的损失。其次在桥梁施工前必须将导线控制点按照规范要求的精度布设好并保护好。第三在施工前如果有新工艺新技术应当组织技术人员去学习考察。第四在施工前做好详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的一定要按要求组织专家论证。第五桥梁施工危险性较高,一定要把安全提到最高高度去重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去开展工作切不可蛮干和简化程序,做好应急预案以防不测。第六,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意识定期组织技术交底和技术讨论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把好质量关。第七,关键工序技术负责人要亲临现场做好技术指导。
对技术工作的看法:作为一名公路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在理论不断学习提高,技术能力才能有所进步。技术需要理论上的支持,因此在工作之余要尽可能多的去学习和完善理论知识,学无止境,我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还不能满足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我发现自己从“啥都会干”到如今的“啥都有不懂”。越来越感到对于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放下书本”到又重新“捡起书本”。只有在理论知识上不断学习积累才有可能在实践中有所提高,不然的话只会驻足不前,跟不上如今公路行业飞速发展的步伐。
高职路桥专业 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happy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in luqiao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for example, to share the true feeling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xampl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e toughes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快乐教学法、课堂组织
Keywords: project teaching, happy teaching method, classroom org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4
1、背景
近几年以来,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教育部门做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提出了通过对教育改革来实现高职院校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项目化教学”。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学习,通过利用最优化的资源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进行探索创新与、实际技能的提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中,既是一种日常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理念。
2、项目化教学课堂组织的思考
要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这是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思想。如何将任务设计得更有趣这对教师是一项大考验;同时怎么组织课堂让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也成为老师备课时考虑最多的问题。这首先应该被鼓励,因为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推动高职教育者开始思考怎样教,而不是单纯的教什么。
目前的“快乐教学法”常见于体育课中小学数学、英语等课程上应用。在高职的专业课上鲜少见到。笔者一直很推崇“快乐教学法”,认为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会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于是开始想方设法将快乐教学法用于《城市轨道桥梁施工技术》课程中。经过实践发现,教师需要一点娱乐精神。综艺节目中的踢馆赛、排位赛、现场求助、去掉一个错误选项、头脑风暴等等通通可以用上。只要用得巧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这与我们的初衷并不违背。
3、随机应变掌控课堂
更好的掌控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如果学生对抢答赛表现出兴趣,那么可以把某组学生未答出的题变成其他组的抢答题,当学生状态不好的时候,可以随时来一道抢答题刺激一下,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控制课堂,而不是根据原来教案上设定的方案,一路蒙头走到底。不管学生什么反应都要将剧本进行到底。这样学生还是被动的。
充分利用以赛促学的方式,每周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公布在班级群里,引发热议,让学生关注到谁是本周的周冠军个人,那一组是本周的冠军组。同时效仿某娱乐节目中冠军可以自己决定出场顺序的方式,在下周遇到选题时,冠军组可以第一个选,其他组的题目抽签决定,当然题目的难度是不相同的,包含运气成分。
如果由于分组做任务,导致组内成员平时成绩相近时,可以适时得推出个人加分题,这会引起新一波竞争。
如果是做分组PPT汇报,最好每汇报完一组做一次点评,老师是专家评审,说出自己的意见,其他同学是大众评审,负责给汇报者打分,为了避免胡乱给分的情况,要求学生备注评语。不要累计到一起点评,这样一来最开始的内容会被冲淡甚至遗忘,二来,一次讲得太多学生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很快就會厌烦。
关于抽签这种方式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纸盒抽签的方式,考虑参考娱乐节目中的各种抽签方式,选择简单易行的在课堂上应用,只要学生有新奇之感,就成功了。
4、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要多主导互动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自由权,又能营造出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种状态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活跃、敏感、豁达,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快乐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同时,这种状态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教师也作为同学们的一份子参与活动,心情也变得愉快了。在愉快活动的同时,教学也成功完成了快乐教学的任务。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却非常重要。尤其在大学,很多老师都是上完课就下班,学生没有机会和老师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方式非常多,比如提问,这是一种最经典的、老套的互动方式,但通过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反复的提问,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表达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研究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快乐的心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在互动中和互动后,要注意多赏识、多表扬、多鼓励。当然,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必须与课程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不能为快乐而快乐。
5、成为独一无二的老师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方法,但是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成为学生心中独一无二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劳本信. 谈谈快乐教学法[J]. 职教论坛. 2004(23)
[2] 许丽华. 论快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青春岁月. 2011(12)
[3] 许凤仙. 试论“快乐教学法”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0(02)
[4] 黄燕梅.公路桥梁橡胶支座设计过程中的力学分析[J]. 公路与汽运. 2009(03)
[5] 郑国栋,李校兵.《结构力学》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05)
[6] 孟庆娟,柳丽霞,张捷.找准定位,培养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J]. 科技资讯. 2007(21)
高职路桥专业 篇4
(一) 教学执行困难
许多学者认为要走出以往的办学模式, 进行新模式的探索[1]。特别是在路桥专业, 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 所采用的方式大体上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设计。主要目的是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从而达到培育实效性人才的目的。这对于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开设更多的实习基地。事实上, 单独依靠高职自身, 很难完成这一项目。更多的需要相关企业和政府的帮助。此外, 学生进行实习, 要在不影响校内教育的前提下开展。
然而, 在实际情况中, 就路桥专业来说, 一个项目将会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这就导致学生学习上将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无法完整地参与到项目的进展当中。虽然说也有一些耗时较短的工程, 但是, 这些工程还需要和学生的教学安排相匹配。这就增加了学生实习的难度。此外, 到现场进行实习是完全不同于校内实习的。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在实习过程当中, 高职院校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就很难完成这一实习过程。
(二) 理论系统性欠缺
因为高职在设立课程的时候, 是以工作过程作为设置导向的[2]。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难系统地进行知识学习。此外, 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缩水。根据笔者的调查, 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不仅没有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反而使得学生在后续发展上缺乏后劲。很多雇佣单位都说, 他们非常担心来自这些学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也就是说, 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育并没有达到相关企业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非朝夕之功, 不妨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 教学模式改革
要想对这类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就必须从教学导向方面加以努力[2]。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将过程导向模式改进为项目导向模式。教育的中心逐渐转变为学生。并且, 要按照课程的不同, 进行差异化教育。
针对《桥梁结构施工》这门课程, 就应该使用项目导向模式进行教学。比如说, 在上课时, 对课本知识进行细分, 将其细化分类, 使用项目导向模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自发学习相关知识, 自行思考如何解决现如今存在的问题。
(二) 创建特色资源库
深入对资源库的建设。在教学型态上, 要做出更多的改变。比如说, 利用信息技术, 对现场状况进行模拟。或者说将学习资源上传到学校自己的服务器上, 以供学生下载使用。和其他学校进行联合, 共享教学资源, 等等。在资源库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领导应给予充分重视, 委派专人负责其建立和维护工作。此外, 还要保证资源库内资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要对其库内资源进行实时更新, 修正。
(三) 校企合作,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工厂, 要按照实际工地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改进, 增加其模拟度。此外, 还要添置更多的现如今工地上正在使用的设备仪器, 以便学生更好地熟悉实际工作情况。在进行校内实习工厂改进的同时, 高职院校还应该不断探索更多的校外基地。只有真正融入到工作环境中, 学生才能有最真实的体会。在校期间才能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在参加工作的时候, 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确保人才质量, 是当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普遍要求。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然, 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改革并非朝夕之功, 所需关注的也绝不仅上述几个方面, 有待于广大该领域人士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永进, 徐建平.高职院校“政行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研究: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 2015 (4) :107-110.
[2]李小娟.高职学生素质能力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 2013 (5) :96-103.
路桥专业求职信 篇5
您好!
我是西安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此临近毕业之际,我期望能得到贵单位的赏识与栽培。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特向贵单位自荐。
我深知社会的人只有融入人的社会化元素才能够成就一个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价值!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发挥出人的全部潜力,做出更出色的成绩,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不求流光溢彩,但求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不期望有丰富的物质待遇,只希望用我的智慧,热忱和努力来实现我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高职路桥专业 篇6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重构
在分析和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针对课程知识内容多样、实践性强的特点, 将课程划分为公路养护基础知识、路基养护、沥青路面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桥梁养护、隧道养护、公路沿线设施的养护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8大模块, 各模块又划分单元, 共22 单元。
将原有章节打散为知识点, 按照学习难度将知识点归类并划分为“基础层”“综合层”“创新层”3 个层次。根据预设目标分层对课程各项目单元进行重新分层设计, 并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基础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相符, 满足大众化教育的需求;“综合层”是在“基础层”上增加了一些设计性的内容, 可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创新层”在达到前两层的要求外, 增加了研发类教学内容, 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手段的完善
学生自主选层, 选定课程项目任务单。根据老师的要求, 利用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实体图书馆资料、教材、参考书籍查阅资料, 完成项目任务单的学习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 向老师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提交报告, 老师指导学生调整、完善成果内容。课堂上进行分组汇报, 代表陈述完毕后, 首先由学生点评, 对代表表现进行评价, 并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接着是教师点评, 对各小组进行合理恰当的整体评价, 对在讨论环节未解决共同性学习障碍给出准确合理的解决方案, 并对单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归纳总结。通过与学生的定期交流和考核, 调整学生层次, 实现动态分层教学, 最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
除此之外, 本课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覆盖了的养护施工方法,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施工全过程, 建立了仿真的职业环境。
三、教学考核评价的变革
课程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提升情况的监控, 考核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理论+实践两项内容、课外自主学习+课内指导学习两个方向, 实现考核评价全程化, 即过程性评价+终结性测试, 激发了学习兴趣, 培养了能力, 效果明显。对“基础层”学生多“表扬”, 树立学习信心;对“综合层”学生多“激励”, 指明努力方向;对“创新层”学生多“竞争”, 保持谦虚严谨。
四、结语
“动态分层”教学方法在我校路桥专业的公路养护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满足不同特点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苑惠娟, 孙永全, 等.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 (10) .
[2]季长清, 徐传伟, 等.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高校素质课教学改革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 2012 (3) .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高职路桥专业 篇7
关键词:试验检测,工作为导向,理实一体化
目前,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已经从交通工程行业的一个附属组成部分逐渐发展到独立的行业, 即工程试验检测分析评价。伴随交通建设和养护管理的发展, 现有工程质量现状存在大量薄弱环节, 工程检测行业的成长空间也得到了巨大的拓展。交通建设项目持续剧增, 现有的交通部质监机构和各种实验室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紧张, 工作效率低, 技术提高缓慢等现象。培养大量合格的试验检测人员, 是符合当前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求。
依据《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 (交通部令2005第12号) 和《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办法 (试行) 》 (质监办字[2005]71号) , 交通部于2006年5月启动了对试验检测人员的考试, 和以往不同的是考试十分注重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了要求试验检测人员应熟悉了解试验检测的工作流程, 具有一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外, 还要求试验检测人员能够掌握并独立完成相应专业、等级试验检测工作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工作。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应的专业检测人员证书, 检测人员证书是从事检测工作的必备证书。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对试验检测人员的要求, 同时也是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
一、课程教学现状
路桥学科试验检测类课程主要为实践技术课程, 实践性很强, 逻辑性较差, 课程专业性强, 内容枯燥。
1. 教学安排不合理, 理论教学明显偏大,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能体现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
2. 课程内容相应的标准规范更新快, 多数教材的部分内容已经不符合现行的标准和规范。当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 而教材受到撰写、出版等诸多环节的影响, 很难及时反映现行的新技术, 新工艺。
3. 涉及的试验检测方法繁多, 学科综合性强。多数检测手段直接跟化学、物理、力学、信息技术相联系, 单纯地按试验步骤进行试验检测, 很难解决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难题。
二、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 将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
作为试验检测员或工程师, 必须持证上岗。每年交通运输部都会举办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 内容涵盖路桥专业试验检测类所有课程的内容,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方向重组课程认知体系。在认知体系教学中, 强调两点:
(1) 专业基础概念教育。高职生源基础差, 基础知识常常一知半解。比如, 水的密度在4摄氏度为1.000g/cm3, 学生都知道,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 很多学生却计算出石子的密度小于1.000g/cm3。这说明学生并没有正确理解密度这个概念。
强调专业基础概念教育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 也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后不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2) 试验检测原理理解。许多试验检测的原理很复杂, 并且往往涉及其他学科, 让高职学生掌握这些原理既不实际, 也不实用。但是, 对试验设备工作原理的理解却有助于学生分析试验检测结果, 有助于学生在试验检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设备维修。
而上述两点也是试验检测员或工程师考试必考的知识点。
2. 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
试验检测类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试验学习知识, 积累经验。为此, 我院将课堂完整地搬到实验室进行理论教学, 有些还移到校内实训基地, 甚至在道路路面上, 让学生边做边学。融“教、学、做”为一体, 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生生关系。许多试验检测方法, 单纯讲授是很抽象的。把学生拉到现场一看就一清二楚。比如摆式仪测路面摩擦系数, 让学生在现场进行操作, 洒水和不洒水, 滑动距离的不同, 路面温度的高低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这就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摆式仪测路面摩擦系数的方法, 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1) 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调整教学内容, 增加实践教学, 但仍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 单调的教学手段和模糊的学习目标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的满堂灌、单一测试等方式只能培养部分自律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通过具体的项目或明确的任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模拟企业的生产行为,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不再简单地模仿和“死做”, 而是通过工作任务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高了职业综合能力。通过学习, 提高交往的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如,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教师在讲解配合比设计过程后就布置任务, 以委托试验的身份出现, 而学生则作为试验检测员进行试验, 并提供试验检测结论;从初步配合比到实验室配合比到施工配合比, 学生进行标准规范查阅, 材料准备, 数据计算, 配合比调整等全部过程, 最终提交试验结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由此, 通过项目、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缜密思维、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2) 教学要可持续发展。在走访很多企业的过程中, 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提出对学生的要求是:肯做、会做, 甚至有些管理者提出只要肯做, 就可以会做。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 职业态度、情感也是将来工作继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 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参考文献
[1]杨雪冬, 吴志鹏.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10, (11) .
[2]张同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0, (21) .
高职路桥专业 篇8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如何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并突出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是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中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很多职业教育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推出了很多符合本国职教特点并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
工学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部大力提倡的办学方法,至2005年起教育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指导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工学结合工作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这些文件明确指出了在我国大力推行工学集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至此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项目,明确规定学生工学结合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各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多种模式与方法。在这些探索实践中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路桥建设周期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全过程的工学结合;路桥建设点多、面广,岗位能力要求、工作内容差异较大,学生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指导无法集中安排;路桥建设多为野外作业,学生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等。
同时由于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学习期间,不能作为企业员工参与生产实践,但企业仍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因此对工学结合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因考虑一定安全问题,而不得不损失工学结合的办学效果[2]。在此背景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结合长期以来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总结并构建了全新的工学结合模式,即“引工地进校园”。
1 工学结合“引工地进校园”模式
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的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专业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职业素质、以及国家相关职业标准相融合。路桥建设专业学生面向的作业环境大多为野外作业、工程施工等高危险环境,在此背景下必须探讨工学结合的合理方法。本文从指导原则、模式定义及内容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构建的可行性。
1.1“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可行性
任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都必须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的实际利益出发。企业方面需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工学结合办学,对其阐明工学结合对于培养我国职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性,引导企业接纳学校全方位开展工学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环节的意义与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工学结合,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引工地进校园”重点在“引”,构建的模式要简单明了,突出一个实用性。
1.2“引工地进校园”模式及内容
工学结合就像一项系统工程,需由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分工协作完成。“引工地进校园”并不是将路桥建设工地的所有操作流程、工序在校园内模拟,而是借助真实工程建设项目,将建设过程中一些并不一定需要在建设现场开展的工作,放到校园中进行,本专业的同学根据学习内容和进程亲身参与相关工作,从而实现工学结合。
“引工地进校园”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试验检测单位合作,将在建项目的工地试验室、中心试验室设在校园内,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检测等相关课程后,可以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参与试验检测单位的相关熟悉相关试验检测项目的操作流程、试验方法、数据分析等工作。另一方面是建设项目为载体,与参与建设各方合作,将在建项目的设计交底会、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例会等会议的召开底点放在校园内,本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旁听会议,并在会后与参会各方进行互动,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各方的工作内容、关注焦点以及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责、权、利等相关内容,以此对路桥工程建设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路桥施工类课程课堂教学与实训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难以妥善解决。路桥施工类课程的实训无法单纯依靠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而简单的将课堂搬到工地,教学成本大大提高,学生安全无法保障,同时,路桥施工的长周期性和施工过程的多重复性使得学生不可能靠一、两次的工地参观、实训了解完整的施工过程,教学进度和施工进程无法完全匹配,学生学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实施,恰好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2 实例分析
以我院09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个试点班为例,在学习期间,道桥系引进了具有甲级资质的四川正信重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进驻校园,与道桥系共建实训基地,同时学院也专门划分出一定的试验场地交由公司对外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本专业试点班同学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分别在实训基地和企业完成课间实训和生产性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上述两班进入第二学年的路桥施工课程学习期间,我们通过与建设单位合作,将刚刚开工建设的成(都)-自(贡)-泸(州)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段CR4-CR6土建工程设计交底会、第一次工地会议、工地例会等引入学院召开,并要求同学全程旁听会议内容,并在会后组织学生与相关建设单位人员就项目建设中的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将工地上真实的工作情景引入校园,使学生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对09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个试点班“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跟踪调查分析发现,这种方式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都带来了较大的收益。
路桥施工企业希望其引进的应届高职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出于施工工期、技术熟练情况、安全、生活保障等各方面因素考虑,不愿意也很难大规模接收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前往施工现场参与生产性实训,采用这种“引工地进校园”的方式后,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本专业学生了解和参与工程建设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场地、设备、人力和专业知识等优势资源解决其生产中的诸多问题。
3“引工地进校园”优势分析
目前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衡量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对于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工学结合可谓绞尽脑汁,但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一旦采用传统方式将学生分散到各建设工地上,由此带来教学成本将大幅增加,同时还要承担学生安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将企业引进学院后,学院不但可以节约将学生送到工地的交通、食宿等相关费用,同时还解决了学生的安全和集中教学问题。
“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是本专业的学生。由于路桥施工的特殊性,其施工周期长,点多、面广,参加实训的学生可能在其实训期间仅能对某一个分部工程的施工流程进行了解,甚至只能重复进行某一项具体的岗位工作,这对学生了解掌握路桥施工的整个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人机调配等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课间实训时,还存在无法安排集中授课、企业导师指导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路桥施工相关课程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通过将企业、工地引进校园,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施工现场的真实工作状态,了解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通过这种方式的工学结合后,学生在最后半年的顶岗实习中,可以大大缩短在工地的适应和培训时间。根据统计和对比,在09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两个试点班实施了“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后,学生在核心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等方面与其他平行班级相比,考试优良率和认证通过率分别高出5个和11个百分点。
因此可见“引工地进校园”工学结合模式,对企业来说即解决了人力的紧缺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学院的专业优势资源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学校而言,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真实感,又可节约一定的教学运行成本;对学生来说,可以在校内就非常直观地了解和参与生产一线的真实人物,通过旁听会议和参与讨论交流,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技能与经验,提高了学生上岗、就业能力。
4 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引工地进校园”模式的实施,应充分利用交通建设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共建实训基地。在不干扰行业、企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双方拟订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双方通过沟通、协商安排教学进程,建立共同指导、共同评价的体制。只有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各施其责,实施工学结合“引工地进校园”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培养锻炼,才能最终达到毕业即能上岗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结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提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阐述了“引工地进校园”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安全地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论文同时总结了“引工地进校园”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关键词:工学结合,道路桥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振海.“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摭谈.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
[2]李聚方,周建郑.测绘类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三保单”模式探索.测绘科学,2010(05).
[3]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96.
[4]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高职路桥专业 篇9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重点应以确立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职责。要求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
(一)知识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对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与工程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工程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结构选型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技术均能掌握,同时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能力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地基处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素质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有所了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
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1. 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
2. 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
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3.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4. 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 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
5.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6. 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
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褔萍, 吕恒林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2) .
[2]李杰, 李娜.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2) .
[3]马慧彪, 李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3) .
高职路桥专业 篇10
一、开发企业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课程是从课程资源中提炼而出的, 以课程资源的存在为前提。课程资源在课程标准和内容的制定、教学实施、效果评价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校企共同体的模式中, 企业与学校是不可分割的合作伙伴, 企业内部存在大量可供引入与利用的课程资源, 学校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 回归到企业能满足岗位要求, 推动企业发展。
(一) 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
长期以来人们误以为课程资源就是教材, 忽略了企业资源。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中, 虽然大多数学校意识到企业课程资源对职业教育改革、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企业课程资源也通过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企业教材等多种方式被引入与利用, 但是未对企业资源的构成与内涵进行细致的分析, 对企业资源的定义只是停留在施工方案、图片、录像等, 未对企业需求深入分析, 致使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与企业需求脱节, 培养出的学生离企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 企业渴望融入职业教育
企业课程指利用企业资源开发和设计, 并在学校或企业里开展课程活动。企业文化、技术标准、技能要求、仪器设备、施工环境、企业资金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资源保障。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 渴望将企业资源融入职业教育, 希望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 将企业资源引入和利用到职业教育课程模块中。如湖南路桥公司希望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角色互换, 教师从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岗位能力和技能需求, 同时教师能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将企业工程师引进学校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现阶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知识;湖南省环达路桥公司希望与学校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中建五局、湘潭路桥等企业希望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订单式培养。
二、企业课程资源的特征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企业课程资源源自企业, 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 能反映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企业课程资源与企业文化、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息息相关, 它不同于学校教师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实验实训时选定的资源, 例如课本、习题集、实验报告等。教师选定的资源更新的速度较慢, 甚至有些技术已经被企业淘汰, 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适应工作岗位。
(二) 企业课程资源的特定性
企业课程资源区别于其他课程资源的是只存在于企业内部。在内容选取方面, 可以针对特定课程选择, 将内容进行提炼之后然后可以进入课程活动。在课程目标方面, 应根据特定的专业、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选取企业课程资源。在课程模块设置方面, 与企业的岗位能力、技能素质相关, 它的产生应该结合特定的企业课程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在培养方式方面, 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企业要求,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 如路桥专业的“秋去春回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港航专业的“四能递训、高峰补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公路养护与管理专业的“项目主导、三能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 企业课程资源的潜在性
企业课程资源不同于其他传统意义上认知课程的内容, 并且长期存在于企业内部容易被忽视, 需要课程开发人员深入企业收集、整理相关资源如, 施工方案、计算书、技术规范、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等, 并使之进入学校课程体系。
(四) 企业课程资源的依赖性
企业课程资源来自于企业, 从企业岗位和企业任务之中提炼出来, 然后进入课堂。因此, 它必须依赖企业、校方和政府三方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成立一个人才培养的实体, 才能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缺少任何一方力量, 将使合作流于形式, 名存实亡。
三、路桥专业企业课程资源开发
到2010年底, 湖南省公路通车里程227 998公里。根据《湖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 湖南省公路投资总规模将达4 000亿元, 占全国公路投资总规模的8%。“十二五”时期, 湖南省将建设高速公路6 334公里、干线公路15 090公里和农村公路85 000公里。随着湖南省交通行业的发展, 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 尤其是一线的技术员特别缺乏。学校应成为行业高质量人才资源的输送者, 将原由学校单一主体设计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授课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转化为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同设计的模式。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导、学校配合的方式进行建设, 将建成的实训基地作为校企共同体的资源共享平台, 实现科研、实训校企双方互惠互享。
(一) 企业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适应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施工技术员、试验检测员、勘测测量员、监理员, 毕业生在初始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从事施工技术主管、监理工程师、测绘工程师、检测工程师等岗位。将“校企共同体”的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替代原有的“学校—企业”的单向线性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课程体系—课程模块—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的一体化改革, 具体做法如下。
1. 紧紧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开发课程模块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课题团队进行专业市场调研, 分析职业岗位, 瞄准适应湖南交通发展的路桥施工技术技能型人才岗位,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道路桥梁施工为主体, 建立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总结岗位核心能力即“四个核心能力+一个基础能力”:测量、试验、质量检测、施工组织、合同计量。重构课程结构, 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专业核心模块”, 由“专业核心模块”课程的需要配备“专业基础模块”, 并通过“企业课程模块”以真实的岗位和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考虑学生就业面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开发“拓展岗位课程”和“行业前沿课程”, 最终使课程体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 依托校企共同体创建共享型实训基地
依托校企共同体, 与行业企业一起将企业标准、岗位技能、企业文化直接成为课程内容, 利用企业仪器设备、企业资金、企业生产环境为课程活动提供资源保障。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员工职业水平为目的, 以强化生产性实训、提高设施设备技术含量、系统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 重构包含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室、学生自主训练指导室、研究所、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培训部的“共建共享共赢”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3. 校企双向参与教学过程
将职业发展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依照职业岗位能力定制课程标准, 重构教学内容并进行职业化管理。在学生入驻企业前, 专业基础模块的设计充分结合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标准, 企业自身带着企业文化进入常规教学。专业核心模块是基础模块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是基础模块的递进与深化, 企业应及时提供大量的施工方案、技术标准、施工图纸作为课程的支撑辅助材料。企业模块执行时, 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入驻路桥企业, 依据学生的具体岗位, 聘任相应岗位的企业工程师进行指导, 学校专业教师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管理平台定期检查学生实习周志、实习月度总结, 并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实习中期和末期, 学校联合企业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
(二) 企业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
对整个监控体系而言, 是一个事前管理准备过程, 事中管理实施过程, 事后管理整改过程, 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管理过程, 保证管理的持续改进。建立企业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管理机构, 应以校企共同体为核心, 共同审议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课程体系、各模块体系课程划分、职业发展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等。
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为保证企业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应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即加强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执行系统、质量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 按照“坚持有效、完善不足、补充急需”的原则,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如课堂教学工作制度、企业教学工作制度、教学全过程督导制度、校内实训制度、毕业实习跟踪制度等。同时, 加强对教学文件 (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讲义、开课任务书、教材、实践指导书、实验实习报告等) 的收集与整理归档工作, 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教学督导工作方面, 狠抓教学制度的落实, 校企共同体成立教学质量评估小组和企业教学督导委员会。细化、量化教学质量评定工作, 拟定较为详细、具体的年度教学工作要点, 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系教学工作质量监控等。
2.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由“学校监督、社会监督、学生监督、系部控制”组成的层次合理、职责明确、权限分明的四级评价机制, 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多角度的考核评估, 形成对企业课程运行的多维度评价, 以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领导、专家、同行、学生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主体, 共同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状况和教学质量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估, 使得本专业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先进水平。实行教学质量社会监督制度, 在校外聘请土木工程专业资深专家对本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参与评估工作。主动拜访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 定期邀请校友交流、发放相关调查问卷, 了解社会需要以及反馈意见, 建立与行业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2]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 .
[3]唐杰军.高职路桥专业测量岗位核心技能调查与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3 (5) .
[4]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3) .
[5]刘峰.职业教育对接湖南水运产业群发展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3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