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学

2024-08-11

职业化学(共12篇)

职业化学 篇1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每天都在传播化学知识。而化学知识究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渐渐地,我开始思考化学对一个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那就是:生命、职业、社会。

首先,人是物质的,这些物质不是物理物质,也不是生物物质,均是化学物质。水是一种化学物质,有了水,才有了万物,才有了生命;有了水,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水是生命的摇篮。构成人体的这些化学物质除水以外还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如何从环境中摄取我们需要的物质?我们身体中的物质如何平衡?环境中的物质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了解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对我们的健康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身边许多人正是因为不了解这些问题才饱受折磨,在不经意间损害着健康,甚至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生命过程本身就是无数化学过程的综合表现,我们每个人均应该为此有一些基本的认识,特别是对构成生命的物质以及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化学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这就是开设化学课程的初衷。开设这样一门了解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课,让每个人更了解自己。

职业,每个人均需要一份职业来实现人生价值。在我们社会的三百六十行中,几乎所有行业均需要从业者具备一些化学知识。比如:理发美容业需要知道染发剂的成分、增白剂如何配制等等;家具业需要知道家具的材质、家具释放有害物质的种类,油漆材料是否对人体有害等有关化学的专业常识。只有了解这些常识,才能把自己的专业做得更好。化学研究人员、化学生产人员、从事化学物质检测人员,他们通过化学研究或是生产化学物质成为谋生手段,化学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化学的核心知识已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我国从事化学研究的科研机构有上千个,大学的化学系(院)有200多个,石油与石油化工企业有80多万家,加上其他化学化工行业,从事与化学有关的人越来越多,这正是化学科学发展的背景和动力。

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从正确角度去思考社会。但我们更需要从化学物质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粮食危机”“石油危机”“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三聚氰胺”“铅中毒”哪一件不是与化学物质有关?与这些事件有关的社会现象导致了许多社会危机的出现。我们要了解这些社会现象,就必须了解与这些社会现象相关的化学物质问题。能否了解这些问题是一个公民素质的体现。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社会中,我们的生存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质,而我们的健康又需要控制一些物质对我们的影响,这些均需要一定的社会制度作保障。比如:最近颁布的《食品质量监督法》便是其中的一例;还比如《环境监督法》等一系列法令法规均是从物质控制的角度保证社会危机少发生或不发生,保证我们的人民生活的健康、安定。

生命、职业、社会,这三个主题构成了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的基础。我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职业化学 篇2

如何打造高效的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课堂

文/王秀芳

摘 要: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富有活力的学科。它是人类用以认识物质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所以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同时也与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互相渗透,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职业高中因为受生源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他们读职业高中的目的就是想掌握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能,所以对文化课等方面的学习都没有多大的兴趣。从教职业高中化学多年,认为如果现在职业高中教师在教学时依然照本宣科,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职业高中化学教学就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职高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职业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职业高中化学课堂也就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热切关注和必须解决的课题。

浅谈职业学校化学教学 篇3

一、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

备好课之所以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因为教师只有通过备课,反复钻研教材,才能对所讲授的教材有深刻的体会,才能将知识有目的和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

具体地说,在备课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备大纲

近几年我主要承担了护理、助产和检验等专业的化学教学任务,放射班这几年无教学大纲,因此我就结合其他专业的教学大纲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了比较适用于放射班的教学大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护理专业有现成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对大纲中要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备教材

我在钻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熟读全部教材,同时阅读有关学科的教材(例如,数学、物理、化工、计算机等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既注意了化学这门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我又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注重了教材的实用性。

3.备学生

如上所述,近几年我一直承担护理、助产和检验专业的教学任务。在备课时我根据这两种情况,在备学生上下了一定的工夫。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学生,智力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学习方法单一,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化学基础更差(因初三的学生才开化學这门学科,仅开一年而且初二年级为一个分化点,上了初三后,差一些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节奏,而这部分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就上了职业学校,所以学生的化学基础就比较差)。结合这一情况,在备课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首先,我备了初中化学教材,待学生一入学,先给学生补上基本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其次,我对班上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小灶。最后,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运用以上方法,我的化学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备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活动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的教学方法很多,在备课中我通常根据学生的素质、化学课程的特点、讲授的内容等情况进行分析,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上课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

教育方针和目标、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最终都具体地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上。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上好每一节课,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在课堂教学上我的具体做法是:

1.明确教学目的

对于每一节课我们都应十分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这主要包括明确本节课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通过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技能等等,这都是我们应明确的目的,同时我们还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最终明确教学目的。

2.合理安排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教材的合理安排,做到教材内容的取舍合理,既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及实用性,又要考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连贯性和课程设计的艺术性。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通常应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确定。针对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我常选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一些道理,例如,我在讲解“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举例说,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就好比登山比赛,从山顶爬过的人总比从山中间的山洞爬过的人要少。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卫生学校)

浅谈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 篇4

一、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发展

人类的智慧行为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任何一种智慧行为活动都有很多种心理因素直接和间接参与。而非智力因素是指对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调节等作用的诸心理因素, 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但它积极作用于智慧活动, 对智慧活动起动力和调节的作用, 是人类从事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大量实验证明:人的智力水平主要是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 相差并不大,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非智力因素较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非智力水平也较低。因而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教学生学会尊重。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不是太理想, 他们受到的教育包括家长、老师的更多的是批评和责备, 在我们的学校、家庭中体罚辱骂孩子的现象并不鲜见, 他们首先缺失的也就是被赏识、被尊重。由于缺乏尊重, 在学生日后自尊意识觉醒的时候, 就会产生对家长、老师产生排斥, 逆反行为比比皆是。尊重是能否培养出有思想、有能力、独立自主、笑对人生的人才的关键之一。用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就像有位美国老师说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但他们各有所长。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各有所长”是每一位老师的根本能力。用尊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多时候学生的心思在成人思想能力的外空间, 常常被冠以异想天开、胡思乱想、痴心妄想。爱迪生孵鸡蛋的故事总被拿来说, 但难改成人的扼杀思想和行为。化学知识本身就取自于生活, 生活中的好些现象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日常现象多问“为什么”, 尊重他们的大胆见解, 并帮助他们验证正确的想法和纠正不正确的思维。学生常被尊重, 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学会尊重, 尊重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自然就有了。由此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发展也就不再是问题。

二、遵循可接受原则开展教学

可接受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根据这一原则, 教师应该首先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合理、科学地安排整个教学内容, 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教学程序突破教学难点, 创造良好的学习化学氛围, 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教学活动要讲究效率, 在同样的时间内, 学生所学越多则教学效率就越高。但是, 教学效率的获取必须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 脱离了这个基础, 不仅教学效率本身是不可靠的, 还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消极的结果。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 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各种心理机能也不可能得到恰当的运用和提高;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 学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注意和紧张而难以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由于无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而使各方面的发展失去机会。

在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他们要有“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决心, 指导他们学会自学, 也就是教学生“渔”, 而非送学生“鱼”。首先教会学生预习。课前让学生按预习题预习, 不做任何提示和讲解, 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预习和思考, 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 对不够明确和不能理解的内容高度重视起来, 也为可接受原则提高了高度。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分配意向是企业的第一线, 而面对80后、90后的新一代, 企业的一线工真正缺乏是工人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人负责, 为集体负责, 为社会负责是文明社会公民的必修课程。当前, 我国经济体制持续深入变革, 社会结构变动深入复杂, 利益格局广泛深远, 思想观念变化激烈尖锐,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 这一切都给主流价值的传播, 特别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一部分青年学生中间的确存在责任感缺失的现象, 例如网络中出现的“族”:“啃老一族”、“潇洒一族”、“网瘾一族”等, 这些都给传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尤其对青年学生而言, 培养其具备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的柴草能源时代到化石能源的广泛应用, 乃至核能、太阳能、氢能的多能源时代, 都反映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进程的作用。比如:侯德榜是上世纪20年代誉满世界的化工专家, 为了打破当时英国在我国制碱的垄断, 振兴民族工业, 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 远渡重洋, 从美国回到祖国潜心研制并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 为世界的制碱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再者, 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由于未经处理的大量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 又严重地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给人类带来了烦恼和灾难。193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生的多诺拉事件、1949年日本水洖汞盐中毒事件等, 环境科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最终还依靠科技的发展, 在这方面化学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有许多新的能源有待开发、新的材料还有待研制, 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四方.论中学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8, (5) .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简介 篇5

化工专业已有27年的办学历史,累计培养化工人才3千余名;现有在校生1222人(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委培生111人),专职教师30人,其中副教授8人,讲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8人,在读硕士2人;双师素质教师8人,外聘兼职教师4人;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现开设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技术和冶金技术(电解铝方向)五个专业,2009年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地方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现拥有无机化学、仪表及自动化、工业分析、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工艺仿真、化工管路拆装等13个实验实训室,同时在中西部建立玉门油田炼化总厂等15个校外实训就业基地。

化学工程系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围绕化工企业岗位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形成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拥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突出能力、强化素质、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历届毕业生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大型民营、合资化工企业集团就业,逐步形成了西部大型石油、煤化工与东南精细化工企业就业

格局,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新疆广汇集团设立了“广汇奖学金”。

职业学校如何教好《有机化学》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对于医药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以后许多专业课的学习都要以有机化学作为基础,例如《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制药艺学》、《药物合成》等等。许多药品本身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合成过程也是利用有机化学上学过的一些相关知识和典型反应进行的。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对药校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学不好有机化学,以后学习专业课就很吃力。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昵?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可以算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虽然在初中时学过化学,但那只局限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本没接触过。而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间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在一开始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而不要产生畏难思想,不要被它吓倒。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到相关知识时,可以引用一些科学家的小故事,一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可以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一定启发,向科学家学习,培养严谨做学问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老师就不必一一细述,可以采用讨论法或提问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需作适当的提示或补充。也可以选出一些较容易的章节,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讲课,使他们有成就感。通过这些“讲、问、练”的方式,不但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爱好有机化学,才能学好有机化学。

二、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就学生特点而言,他们是从初中迈入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仍保留了初中的学习方法,单纯依靠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自学能力,习惯于死记硬背,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而职业学校化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即能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又能得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今后实际应用打好基础。因此,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轴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即“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思想,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发现法教学” “问题法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传授如何学习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1、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这样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达到应有的效果。2、在每一章一开始就给学生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在讲课中围绕重,难点讲深,讲透,同时教给学生如何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抓住主要矛盾,培养自学能力,用较少的时间学到较多的东西。3、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发现或提出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要一味迷信书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4、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要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理解、吃透,且做到前后知识融汇贯通,切忌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加以分析、判断,并能应用已学知识加以解决。

三、精心组织教材,让教学内容打动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导课、中间、收尾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力求上课达到三个境界: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收尾,余音不绝,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必然形成严肃而活泼,愉悦而紧张的课堂气氛。例如我在有机化学中讲到苯的结构时,并没有一开始就把苯的结构给学生,而只给出一个分子式C6H6,让学生根据分子式,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试着写出其结构式。学生写了一会儿就发现似乎写不出来,好奇心顿起:苯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昵?这时我适时的给出了凯库勒式,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而这时我的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这个结构能如实反映苯的结构?在凯库勒式中苯显然是一个烯烃,但它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什么? ”这样引起学生继续思考。同时我又拿出苯的分子模型给学生演示,最后终于得出苯的结构真实结构。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手、眼、脑并用,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对苯的结构有了深刻的了解。除了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课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可以在上课上到最精彩处停住,留下问题下回分解。从而促使学生课后自己去探索、研究,其结果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验证,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有机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有利于以后进行专业课的实验。因此在做实验时,首先要着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操作习惯,对每一个实验现象仔细观察,每一个操作过程认真执行,不要把实验当作儿戏。其次要结合专业课程开展应用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讲座,实验技能竞赛,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在医药领域的用途,以增强实验的兴趣。

五、在化学教学中注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进入了教学领域。因此化学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潮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化学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例如一些化合物的结构、立体化学内容等,如果按照以往的教法,一根粉笔,一块黑板,教起来就很费力,学生还掌握不好。但如果把这些内容制成不同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其立体图形、动画效果,这样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掌握的也较轻松。

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篇7

近年来, 对教师职业倦怠已有大量研究, 但很少涉及化学教师。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化学的片面认识和高考中化学学科地位的弱化, 选考化学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 使化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情况愈发严重, 这必将严重影响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因此, 研究并解决化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较普遍, 化学教师的工作热情、情感态度, 以及对职业的满意度较低。男教师的个人成就感略高于女教师, 但在工作中均有低成就感。职业倦怠程度与教龄、职称有一定关系, 职业倦怠不断加重往往发生在教龄在4到7年期间, 教龄在7年以上至评上高级职称期间职业倦怠程度有所降低, 但评上高级职称以后职业倦怠又不断加重。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农村中学更为明显, 青年教师一心想考公务员, 中年教师一心想往城里调, 中年以上的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一心等着退休。农村学校陷入管理人才和教学人才青黄不接、人心散离的状态。

二、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教师的职业特点

社会、家长、政府部门对于学校的期望过高, 把孩子的未来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 教师工作压力大, 承担的责任多。另一方面, 教师工作环境过于封闭, 且工作时间长, 容易导致身心交瘁, 引发职业倦怠。

2.化学的学科地位

化学学科在高考中占分比例下降, 使得化学学科地位弱化。特别是江苏的高考模式, 由于选修化学的往往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而等第是按照参考人数的比例划分的, 因此云集了优秀学生的化学考生队伍, 还是不得不产生B、C、D等第的学生, 出现所谓的“自相残杀”现象。因而这几年江苏高考选考化学的人数大幅度下降, 学生谈“选化学”色变, 形成恶性循环。化学教师大量过剩, 只能分流到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后勤, 评先评优、晋升职称通常是语数外主科教师优先, 使化学教师看不到任何职业发展的前景, 无法表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因而无所追求, 产生职业倦怠。

3.工作任务繁重和工资待遇低

教师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尤其是在县城工作的教师, 学生全部在学校上晚自习, 每天在校工作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 使部分教师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工作的热情。这些年来, 我们国家虽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各种待遇, 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待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同其他行业相比, 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很多化学教师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化学教师自身因素

许多化学教师到了四、五十岁, 精力下降, 体质也呈下降趋势, 健康状况大不如前, 承受工作的压力下降, 拼搏的精神衰退, 工作量上希望就轻, 工作质量只希望过得去, 不思改革创新、不思有所突破, 把教学工作仅仅看做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而非事业。再加上角色转换跟不上改革的步伐, 教师沿袭多年的教学手段、传统教育思想面临改进与革新, 因而感到不自信, 挫折感加剧, 成就感下降, 孤独感增强, 悲观情绪滋生。所以也就慢慢形成了职业倦怠的心理。

5.职称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 许多化学教师评到了职称, 但由于受岗位数限制不能应聘到相应岗位, 这样就降低了评定职称对于教师的激励作用。许多化学教师在四十岁左右就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此时离退休还有一、二十年, 但已经没有什么新的目标激励他们前进, 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门槛高、名额少, 不能成为多数高级教师追求的目标。造成大多数高级教师失去改革创新、不断前进的动力, 因而产生“高原”现象, 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职称评定的标准不务实, 把虚无的论文、课题作为必备的条件, 实行一票否决。这样教得再好, 教学成绩不管有多出色, 也不能提高职称, 这往往会挫伤在一线脚踏实地搞教学的教师的积极性。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工作负责、教学实绩出色的教师, 往往因为缺少文章和课题, 被职称评定拒之门外;而工作努力程度一般, 教学水平一般, 实绩平平, 但文章数量多的教师, 就成了教学专家, 在职称晋升的路上一路绿灯。职称评定往往重论文的数量而轻论文的质量。这样的导向, 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上, 少数注重自身发展的教师, 也只是把精力集中在写文章、研课题上。这阻碍了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化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

1.提高化学学科地位

化学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很大, 一提到化学就想到它是有毒的、污染的、危险的, 是环境的“破坏者”。这样片面的认识已在多数人的脑海中形成了固有的印象,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喜爱程度。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 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 目前人类的文明是离不开化学的, 可以说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医药、先进的科技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确实已经造福于人类。我们学好化学可以更好地驾驭化学,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环境, 以此提升学生选修化学的积极性。另外, 高考模式确实需要改进与创新, 要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要使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相信, 经过新一轮的高考改革, 化学教师的春天一定会到来。[2]

2.化学教师要提高化学素养, 完善知识结构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化学教师要善于将化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适应现代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 化学教师要具备以下化学素养和知识结构: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充分使用实验室的能力, 创新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 科学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与学生、同事的沟通能力, 等等。化学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几种能力, 才能在学校建设以及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实现个体的社会价值, 获得成就感。

3.完善教师管理体制, 通过多元化评价传递正能量

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审过程过多注重教师个人的竞技获奖、论文及课题等内容, 而忽视学生取得的成绩或获奖情况。这样的评审标准, 导致一些化学教师为了评上职称而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而是放在写论文、搞课题、赛课上, 结果虽然教学实绩平平, 但是晋升职称顺利, 这极大地影响了埋头苦干、教学实践成绩显著的教师的积极性。针对这一弊端, 必须完善教师管理体制, 通过多元化评价正确引导教师敬业从教, 可以从教育理论水平、实际上课水平、教学成绩效果、育人工作成效等多个方面, 对参评教师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用教学实绩说话, 让评审者与参评者“面对面”, 从根本上避免就材料论材料、只看材料不见人的弊端。这样的多元化评价较好地解决了困扰教师职称评审的“瓶颈”问题, 使职称评审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传递正能量, 引导广大化学教师长期在一线建功立业。

4.缓解工作压力, 消除职业倦怠

我国高中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是十分严重的, 使得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职称、绩效工资、评优等利益密切相关。因此, 化学教师对学生的成绩非常看重, 一切以学生的成绩来肯定或否定自己, 学生考试成绩成了化学教师心情的晴雨表, 化学教师最开心的事情是学生考试成绩的优秀。考试压力不仅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杀手, 也成为化学教师的心理负担。

所以化学教师一定要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探究高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使学生人人出彩。学生的每一次成功会不断提高化学教师的自我期望, 获得成就感, 舒解紧张心理, 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同时化学教师要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放松心情,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项集体活动, 既放松和锻炼了身体, 又加强了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 起到缓解工作压力、消除职业倦怠的作用。

总之, 面对高中化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各级领导和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 已有职业倦怠倾向的化学教师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

摘要: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 教学现代化要求不断提高, 加上工作压力大、待遇少、学科地位低、评价机制不科学, 使一些化学教师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 因而产生职业倦怠。因此, 必须深层次剖析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积极探索应对化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浩强, 王旭.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8 (3) :66-69.

[2]吴启建.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4 (5) :5-6, 7.

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篇8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改革,职业院校

1 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分析

医用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课,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 对医用化学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医用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医用化学课程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 又是一门医学基础课, 医用化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不仅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随着社会的变革, 分子生物学快速发展, 给医学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有的教材、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法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经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教学中应采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具备职业岗位要求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高等职业院校医用化学过去的计划学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但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时有所减少, 为确保知识的完整性与实用性, 就需要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医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医用化学的应用极其广泛, 它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在“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思想的指导下, 医用化学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需要压缩型内容体系, 删去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部分, 适当增加反映近代医学化学发展的新内容, 并增加与社会生活、专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 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2 职业院校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 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曾经有段时期, 高职单独招生指的是面向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单独组织的高考, 考试报名范围被限定为上述三种考生;目前这种考试形式已发生了改变, 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报考。在这种背景下, 高职院校生源存在很大的不同, 不同生源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基础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 笔者认为, 重视实践技能既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宗旨,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源基础差异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改革

从内容上看, 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无机化学部分主要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等方面;有机化学部分主要包括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 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等方面。医用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 又有为医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 在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 必然要求我们精选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授课内容, 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充补一些医用化学边缘学科的内容, 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相对独性, 受其影响,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多为验证性实验, 忽略了医用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改革要求既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应用需要, 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 选择靠近专业特点的实验, 注重独立设计内容及操作途径的实验, 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到演示实验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打破书本单一而枯燥的理论教学, 通过改革后的基础知识学习, 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

2.2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 因此, 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 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当今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按照课本讲解, 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解决医用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 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中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 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如模型、图片等, 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模型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 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对学生加以引导,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 以及旧的教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事实上,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大力加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重点通过对实验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形式改革

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它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的创新精神。因此, 医用化学教学中, 很多教学内容将采用小组实验的形式进行。在实验开始之前, 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 领会实验设计原理, 结合实验内容复习医用化学及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 实验教师要具体而精要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教师不必完成全部实验, 只需演示关键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 以小组为单位,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 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若结果错误或不明, 应要求学生重做, 并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中, 引导学生去接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把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针对不同的学生, 结合在实验中的提问和暴露出的具体问题, 给予必要的提示, 既是对学生因材施教, 同时也以点带面, 给有同样问题的学生以提示。对有些只需要了解的理论内容, 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结合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 教师进行总结。

3 结语

医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职业院校医学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形式,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梯楼.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15) :22-23.

[2]高静, 程艳, 邹桂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 (4) :13-16.

[3]付洪涛.高职医用化学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10) :77-79.

论职业学校化学教育的新思路 篇9

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不像本科教育那样谋求理论研究的高度, 而是追求更追求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这和化学强调实践的学科精神恰好是不谋而合的, 由此, 化学教育成为我国当下职业学院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而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职业学院生源、教学的特点, 其化学教育也要求一种新思路, 那么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学教育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呢?大致来说, 有以下几点。

1传统教学的弊端

1.1对教材对位不够准确, 过分重视理论教育

照本宣科是当下职业学院化学教育的一大弊病, 不少学校甚至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 教材没有的一概不纳入教学计划”。这样的做法与谋求实践的化学精神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教材对教学是一种引导性的纲领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有大量的扩充性内容, 而绝不因该将其作为教学的唯一标准。不仅如此, 目前在各个职业学校的化学测验当中, 实验类和实践类的分值所占比例并不高, 而理论类的问答题、名词解释等反倒占了不少的比重, 过多的理论教学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同时花大量时间纠缠于基本理论和概念之争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也和很不符合。

1.2教学模式单调

由于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原因, 职业类学校的基础设施与本科院校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职业类学校教学方法的单调和落后, 在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化学课堂上, 还是一成不变的“黑板加粉笔模式”, 一节课下来, 一黑板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听的昏昏欲睡, 老师也体力透支, 稍好一点学校的所谓多媒体设备也多半成了摆设, 流于形式、

2化学教育的新思路

2.1以职业为导向

化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学科体系, 内容十分繁杂, 而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理论研究基础较低, 职业性方向较强的特点, 我们完全可以以职业为导向来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软环境。首先, 我们可以职业导向对学生进行分类, 对有意从事生物制药类的学生, 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放在有机化学上, 而有意从事日化产品的学生, 我们则重点教授实验化学, 对于无意从事化学相关工作的学生, 我们则只教授基本化学理论, 不做深入要求。不仅如此, 我们还可以和社会各个机构。企业谋求合作协议, 给学生大量的参观实践机会, 让学生到香水、杀虫剂等生产流水线去参观, 去操作。以职业为导向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 通过对学生的分类, 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 其次以职业为导向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就业, 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而大量实践机会在使学生摆脱化学枯燥性, 加快与社会融合度的同时, 更让学生牢牢树立了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这样的观念。

2.2丰富教学形式

在这方面, 我们可以大力引入CAI教学系统, 该系统投资并不高但凭借强大的模拟能力和交互式功能在教学上却有不俗的表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产生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由于条件的限制, 很多想法是无法得到验证的, 而恰恰是由于此,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抹杀。而CAI可以模拟实验过程, 对学生的想法进行验证, 学生通过自己调用一个个实验模块来搭建自己的实验,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CAI也可放慢各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职业学校的化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虽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但是发展前景却十分看好, 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职业学校和其生源的特点, 大胆创新和借鉴, 那么我们职业学校的化学教育工作一定能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骆德汉.多媒体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研究与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 2006, (2) .

[2]张剑萍.论CAI在教学中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 (8) .

[3]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化学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职业教育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10

一、注重学生知识与技术的相融合

职业教育虽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但是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既需要学生自己的“消化”,也需要教师在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好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具体就生源来讲,职业教育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相对差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以学生实践为教学重点,但是学生与教师对这样的教学宗旨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学生现在总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没多大用,我会操作就行。其实,这样的想法和认识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实用型人才是知识与技术的集合体,只有知识与技术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本专业或者是工作的实际性要求,才能够在今后不断学习与进步,否则即便是技术如何之高超,那也是暂时的,终究会被时代发展所淘汰。

对此,我们的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切实促进学生知识与技术相融合。具体来讲,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实验与教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分离的教学误区,从而达到四个“一边”的效果,即一边学、一边操作、一边理解、一边记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注重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开展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与此同时通过探索所得出的现象及误差进行自主分析,教师在此过程当中做好引导和讲解工作。

二、注重实验对象与场地的选取

对于职业教育化学实验对象而言,脱离现实生活的需要是最大的忌讳和误区。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浪费教学资源的表现。那我们如何发掘和利用周围的化学教学资源来实现节约教学成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具体来讲,实验对象及场地的选取总体上来讲并不只是局限于实验室,时间长了难免给人一种模式化的思维。对此,我们可以基于本地区的周围环境,从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入手进行分析,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充分塑造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首创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个人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高素质的全面人才是职业教育所期许的最终教学成果,现如今高素质的全面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个人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职业教育当中的化学教学而言,同样需要如此。就现实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的不足,也是教学的缺陷。所以说,加强组织引导学生建立团队协作能力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具体来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由个人完成一些基本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后续设置一些合作性的实验,比如熔点的测定实验,学生可以自行搭配来完成。这样一来,学生从主观角度会认识到某些化学实验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是无法完成的,需要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或者说是价值观将会对学生今后学习乃至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四、综述

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职业教育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新问题。总而言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必将沿着更为清晰的路线和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及要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珍.浅谈职业教育中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39-40.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理论知识 定量分析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学主要目标都是为了能够成功就业,不断培养出社会实用性的高品质人才。毕业生只有配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能力,才能在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作业环境。这里的职业素质指的就是劳动工作者能够担任某职位所具备的一些综合性素质能力,一般包含身体素质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独特个性素养以及普遍的技能素养能力。同时,职业素质能力的高低不单单只决定了一名学生最终就业机会的大小跟就业上岗能力的高低,还影响到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由此可知,想要扩大一名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优势,就要强化职业素质教学的培养力度。

一、简单介绍高职化学课程教学状况

在现代教育中,就化学理论知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来讲,过度强调了学科的教学体系和学术性研究,所教学的有机、无机化学以及分析化学等这些课程都自成一套教学体系,而且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都很深奥、难懂。前两课程教学基本和高中化学内容无异,而后一课程教学和大学学习的化学课程也差不多。换句话说,它就是高职化学教学课程的一个“浓缩”版。一些老师都没有认知到化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关键专业课程,对此也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专业活动,使得学生学到的化学理论性文化知识在实际专业应用中没有突显出来,化学课程相对就缺乏跟专业课程间的衔接性和配合度。从而使得职业学校的化学课程教育事业陷入一种不利境界:既不是所谓的职业教育也不是所谓的普通化学教育。高职院校的化学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吸收化学知识时,其专业利用率非常淡薄,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目的性很弱,同时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也缺乏一定的激情,使得化学课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出现一种学到后面内容却忘记前面知识的现象。

二、化学在提高每位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整个教学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提升学生个人的素养。素质教育通常是利用基因遗传跟教学环境这两积极因素,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给调动起来,从而推动学生身心、智力、情感等的和谐发展进步,让人类文化转向个体身心的素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奠定合理基础。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包含了能力地锻炼提高,而能力培养同样在整个素质教育里占着关键的位置。

1.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的优质素养

国家教育部指出高职院校在校生应有一定的素质学养:“正确世界观、合理人生观以及爱国情怀、集体意识、良好职业素养、行为规范认知;一定的文化素养,应配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的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持续学习的坚持能力跟适应变化的平和心态;应该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职业技能;有一定寻找美、鉴赏美以及创设美的学习精力。”

2.化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专业地位

实际上,化学课在整个高职院校教育中算是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机构就曾经在指出:目前高职院校整体教学中不仅承担着教学学生文化知识能力的职责,还承担着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升职业素养的职责。教学课程的基本设置一般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课程跟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在文化基础知识的课程里面,有关德育课内容、语、数、外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课一般都归为必修课的行列;而其他的有关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类的文化课程,有的归为必修课程,而有的被归为选修课程,可以展开单独的授课活动或者综合性的实践课。一般情况下,专业课主要任务就是传授学生未来就业时可能用到的一些专业性技能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力度,让他们在未来的上岗过程中,更加爱岗敬业,更加有职业的责任心。

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高效措施

1.利用化学实验加以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道德能力

在进行化学实验课时,科学作风应严谨求实,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素养,才能让学生在对待未来工作时变得更加认真、更加负责,变得遵纪守时,更加诚信待人、精益求精,在岗上工作时更能准确有序地安排工作,遇事也学会随机应变。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让每位学生都要严格遵守操作步骤,按照实验规定的化学剂量跟实际反应记录实验结果,真实地将实验现象跟具体数据记录下来,填写实验报告,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日常工作中的严谨态度。而另一方面来讲,通过分析那些失败了的实验原因来督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加规范、严谨,进而养成他们细心操作的良好习惯就举“酸碱滴定法”一课的实验来说,有时候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总是不能清晰地辨别出其PH值的大小,这时候老师就应该跟学生一起研究,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通过排除法,慢慢找出原因,有可能是学生不小心掺杂了一些杂质,使得实验材料不纯,测的结果不准,或者有可能是PH试纸出现的质量问题等。通过分析失败原因得出的结论,让学生重新在做新实验,测试结果。这样做的话,不仅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求真务实,还能让他们在以后实验时避免类似的错误操作,让他们更加规范化的进行实验,有利于学生为未来的就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在教学化学过程里。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求,挑选合适的教材

不同的专业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要求标准,就说种植专业,它直接需要就是高职化学《无机化学》一课中的氮、铵、钾等元素知识;而间接需要的就是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定量分析以及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等知识内容。由此可知。在教学化学课程时。应根据各专业合理选择重点知识来教授学生,让学生有重点地去学习。

四、结语

现阶段,高职教育正在积极开展改革活动,其改革主要目标首先就是培养学生整体的综合素养能力,而不能一味地只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劳动技能。由此可知,探析切合实际的职业素质课程教育措施,是目前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的一大核心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春香,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

职业化学 篇12

1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个人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它由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能力等构成。职业能力是个人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资本。通过与一些企业主管招聘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讨论, 我们发现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1 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 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社会问题, 就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综合能力的竞争。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大学能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一专多能, 能多条腿走路。因此, 要求学生既能成为某一特定专业的合格劳动者, 又能从事与其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其他岗位的工作。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较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因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行业变迁等导致的岗位的变化。近年来,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更多的是面向中小企业, 而许多中小企业提供的岗位有着较大的不稳定性, 一段时间后可能面临转岗改行甚至下岗失业。因此, 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应对这种变化的能力。

1.2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招聘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强且善于表达的人, 学什么都快, 做什么也都会很清楚”, 某公司的老总曾对招聘工作人员做如此指示;企业并不需要头脑简单, 不会思考, 不会表达的“机器人员工”。

在企业对普通员工的招聘中, 对专业知识的深度要求并不高, 技术岗位只要求专业大类相关就行。这主要因为企业一般在生产、技术及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一般学校不可能完全进行针对性培养, 企业需要对新进员工进行自我培训;培训内容通常较易学会, 求职者只需掌握基本原理即可;关键在于员工是否具备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1.3 具有技能改进与创新意识,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现在多数高职教育出的学生, 专业知识与技能基本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但企业在任用学生中发现很多学生只会“你叫我做什么, 我就做什么”, 缺少改进与创新意识, 不能与时俱进。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这种高技能在多数情况下是体现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创新, 用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企业的目标是创造价值, 其关注焦点主要在市场, 为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并且得以发展, 确保竞争优势, 经常会做一些技术创新与管理改善, 需要员工能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改善与提高操作技能, 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

1.4 具有良好的心态、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其成长过程一帆风顺, 缺少抗挫折教育。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面对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难题,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 能吃苦、抗挫折;能正确处理与上级、同事间的关系, 知道团队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 以便能正常自如地工作和生活。

2 高职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为一所化工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高技能化工人才的使命, 面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对照现有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 我们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学校能否在学生走出校门时就赋予他们在企业生存的本领?我想我们化学课程教学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1 根据不同专业能力要求, 精选教学内容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 各高职院校普遍提出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度”的观点和教学思路。因此, 多数高职院都大幅削减基础理论课 (如数学、物理和化学) 教学课时, 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和实训、实习上。比如, 我院将原来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四大化学: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进行了整合, 合并为一门课—基础化学, 并选择原有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编写了教材, 教学课时压缩了50%。在前几年的教改中, 所有化工类专业的化学教学内容都依据同一教材, 同一进度, 内容面面俱到, 许多知识点只能点到为止, 无法细讲。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 其结果是多数学生对较难的知识点不理解, 对简单的知识点记不住, 化学知识结构模糊;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大大下降, 并且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笔者以为高职化学教材的选择, 应该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在教学课时减少的情况下, 应针对不同专业精选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有机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 毕业后主要到有机化工生产企业当操作工, 应重点掌握有机化合物和化工生产工艺相关知识;因此, 对有机化工专业, 在教学中应主要选择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知识作为化学教学内容, 将主要知识点讲透;并适当补充一些有机化工生产新技术、新产品知识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动态, 让学生真正掌握“必需, 够用”的专业基础知识, 为将来到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对于工业分析、环境检测等专业, 应选择必要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分析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2.2 改变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

由于高职教育不断压缩化学课时, 以至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将大量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 不得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时只侧重于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讲授, 而很少对原理进行细致的讲解与说明。教师讲课时常以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 学生上课时大多只用眼睛耳朵而不用脑子, 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被极大弱化。笔者以为, 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应将一些基础理论讲通讲透, 原理不在多少, 而在于是否讲精讲透。多提出一些与所讲理论有关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如安排一些实用性强的化学内容请学生轮流上台讲解, 开展化学知识专题讨论, 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2.3 改进实验教学,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企业需要的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这种高技能主要是体现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改善与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这种技能改善与创新, 有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企业的这种要求, 高职化学课程改革应溶入创新观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化学实验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低层次类似性实验较多;学生做实验只会按讲义“照方抓药”, 不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不可以有其他的实验方法?”因此, 笔者以为, 必须改革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应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开发一些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型、探究型实验, 启发学生思维;对一些传统的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改进方法。这样做, 才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为社会培养出“不仅知道该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还知道如何去做, 如何做得更好”的真正实用的人才。

2.4 在教学中调整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方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师生之间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因此, 高职化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日常教学中, 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中最常见的师生关系及学生间关系;改变课堂说教的方式, 放下架子, 允许学生对讲课内容或课本上的叙述提出异议, 以平等的原则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 鼓励学生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与人交流, 正确表达个人的意见及看法, 树立独立的人格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无论面对什么人 (上级、同事、客户等) , 在什么环境下, 能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与对方进行交流, 这样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 完成工作目标。

总之, 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面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 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完成历史赋予高职教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49~50.

上一篇:房产测量技术下一篇:集体主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