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2024-10-11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共9篇)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篇1

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整体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从1990年~2000年, 我国老年人从6299万逐渐增加到8811万, 从占总人口的5.43%上升到6.95%, 而现在对于中国人而言, 我国整体已进入老年型, 因为从事的职业不同, 女性老年人在老年人群中占由较大的比重, 因此制定老年综合健康评价迫在眉睫,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不单单是对老年人口个体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 而是对整个老年人社会群体的评价, 并且关系到整个人口的资源分配, 社会政策的调整, 老年人口作为特殊群体, 曾经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在晚年理应享有幸福安详的晚年, 老人的抚养和照顾, 需要家庭, 政府, 社会各方面的协作和关爱[1]。简而言之[2], 提高老年综合健康水平, 也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 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国家的综合水平。因此, 我们必须对老年人的不同生活阶段, 进行准确的, 合理的, 全面的评价, 把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反映出来, 是老年的生活需求不断得到社会的支持和政府的照顾, 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老年综合健康包括躯体, 精神, 社会心理, 自理能力等多个测量维度[3]。老年人的健康史包括疾病遗传史、健康意识、健康心理、身体素质、生活作息时间与规律、饮食习惯、社会中的角色担当、精神压力。高级日常生活能力, 包括主动参加社交、娱乐活动、职业等。老年人随增龄逐渐失去能力, 反映了老年人的社会的角色变化, 自身的意识、角色、反应、工作能力和情绪情感的变化, 最后还得需要文化评估, 即信念价值观等[4]。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对我国某社区1000例老人展开随机抽样调查, 男564例, 女436例, 年龄为63~87岁, 平均年龄为73.5岁, 调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功能、生活环境、社会角色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比较, 对老年综合健康做出恰当的评价, 了解其实用性和准确性。

1.2 老年人疾病相关知识:

得知老年人群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肺部疾病, 然后是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风湿疾病和心脏疾病等。随着年老体弱, 日常生活活能力下降, 病魔日益加重, 各项卫生服务的也就得相应需求增加, 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1.3 健康护理方法:

通过观察法与老人会谈法, 心理测试法等对老人进行了心理状况评估。通过对老人面部表情的观察, 很多老人不知不觉都患有手足发抖, 坐立不安, 长吁短叹, 喋喋不休, 噩梦笨拙, 并且发现大多数老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 紧张, 恐惧等, 内心大都自卑忧郁, 缺乏安全感。通过适当提问。以温和的语言耐心与老年人进行交谈, 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对于那些年纪较轻的人也采用一些标准的人格测试法, 如明尼苏达多重人格测定表, 艾森课人格问卷, 老年抑郁量表等多方面分析老人的精神状况, 发现大多数老年都面临孤单的痛苦, 而在调查中, 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有60%, 65%的老人经济收入充裕, 并有一定的储蓄, 30%的人收入不能满足日常开销, 5%的老人无固定收入, 切不参加任何保险, 因而需要社会的关爱。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 而且, 老年健康工作不再局限于身体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也成为了重要部分, 老年人应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乐观的面对生活, 对于老年人本身, 自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保持强健的体魄, 更应该保持心情舒畅, 身心健康。所以老年健康这一块更值得进行研究探讨, 找出最适宜、最好的方法去关心老人身心健康。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医院以及患者个体的事, 更需要家属的帮助, 对于家属而言, 家属是老年人最亲近的对象, 只有家属对老年人尽心照料, 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护理, 照料他们的身心健康工作, 而不仅是在老年人身体彻底出现问题需要去医院治疗的时候才想起健康护理工作, 应平时就应该多注重这方面的问题, 平时应该多花时间关注老人身体以及心理健康与否, 让老人保持身心健康, 远离疾病老年人及其家属休闲时间多参加一些老年保健的研讨活动, 多听专家的意见, 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关知识讲座或者研讨会, 请专业人员到社区或者乡村面对面手把手得教会如何进行老年保健。及时的察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机体的功能变化, 耐心关切的与老年人进行交流, 根据他们的倾诉来了解需求, 向老年人讲述该实行健康护理保健的护理措施, 减轻老年人精神上的压力, 教导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来保证社区有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在患病时能有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救治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势, 提供老年患者长期、温馨、便捷的卫生服务。最后, 政府应当大力营造老年保健大环境, 大力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敬老人孝顺长辈, 处处尊老助老, 让老年人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都能感受温馨, 心情舒畅。另外,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可单独拿出来说, 这是作为身体保健的补充, 但也是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自身健康锻炼[5]。

1.4 评价方法:

我们制定了日常生活活动功能 (ADL) 评估, 并制定评分等级, 即<16分为正常, >16分表示功能下降, 并利用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000例老年人中,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生活健康占738例, 一般占121例, 较差占141例。1000例老人中以60~70岁, 95%的人能自理;70~80岁, 82%的人能自理;80~90岁, 70%的人能自理。调查显示, 大多数老人基本能生活自理式多样, 内容丰富, 目前普遍采用多维评价, 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日常生活的能力、社会健康、经济状况评价较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很好的运用于社会,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决策的准确性, 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

3 讨论

发现这些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上, 都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影响老年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躯体的, 精神的, 心理的, 社会的, 因而对多维健康的研究可以更好的, 更全面的反映老年的生活状况, 能够更清晰的反映老年的需求, 从而有利于家庭, 社会, 政府等提供更好的帮助, 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仅只是医疗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事, 而是应引起每一个人的注意老有所居, 老有所爱, 关爱身边的老年人, 呼吁全民关爱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但我们不能狭隘的认为这是宏观话题与小老百姓无关, 这关系到每个家庭, 乃至每个人。每家都有老人, 而且未来自己也会成为老年人这其中的一员, 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工作问题, 帮助支持老年健康工作[6]。

而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可以较全面的反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有助于制定卫生政策, 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7],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来制定有益的健康饮食, 主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食,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喝粗粮, 减少油腻高脂肪的食物, 老年人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疾病, 因此, 可以在食物中多添加降血脂的食物, 例如:大豆、花生、绿豆、玉米等。在除了调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外, 有助于了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以及老龄化形成的条件和背景, 从而了解老龄人群的生存状态[8,9], 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 提高生命质量, 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护理工作而言, 这项任务比较巨大, 首先应该大力宣扬老年健康工作的成功的实例, 进行广泛的老年健康护理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特别应该在乡村普及, 毕竟我国农村有关这方面的认识还很薄弱, 因此积极引导广大老年群众跟上时代的脚步, 学会如何进行健康工作, 树立新型的老年健康新理念[10]。

当然, 目前还没有一个量表能覆盖有关老年功能的各方面, 如居住环境, 营养危险因素。所以, 仍然需要我们的不断研究。同时, 对于各种评价标准, 都应根据国情和当地的社会环境等因地制宜, 在总框架下建立适合本区域问题的指标。使老年综合健康评价更准确, 更全面,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摘要:目的 通过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从躯体、精神、社会心理、自理能力等多个维度测量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评价标准, 制定更加全面的, 科学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从而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为制定更加适合的养老政策, 医疗保障, 社会保障等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 专家咨询, 收集不同类型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价表, 对我国某社区1000例老人展开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功能、生活环境、社会角色等,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比较, 对老年综合健康做出恰当的评价。结果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目前普遍采用多维评价, 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日常生活的能力、社会健康、经济状况评价较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很好的运用于社会,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决策的准确性, 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水平。结论 健康有益的生活模式能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的良好发展, 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老龄人,人口老龄化,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星明, 黄建始.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 2008, 12 (1) :53-57

[2]赵慧芬, 李红.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 29 (4) :187-189

[3]王家翼, 李芳建,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23 (24) :1-2

[4]刘恒.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 (2) :25-26

[5]刘恒, 杨迎春.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程度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7) :1161-1164.

[6]刘恒, 巢健茜.我国城镇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 12 (9) :1609-1610.

[7]徐辉, 巢健茜.浅谈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及其应用[J].中外医疗, 2009, 32 (12) :171-172.

[8]李润芝.关于乌鲁木齐市养老模式的思考[J].实事求是, 2008, (2) :45-47.

[9]尚振坤.中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与管理[J].人口与经济, 2008, (2) :50-54.

[10]陈雪萍, 章冬瑛.杭州市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21) :13-15.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篇2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筛选评价指标,应用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并对毕节地区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喀斯特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方面属于亚健康,可持续利用能力方面属于不健康状态,动态变化方面属于健康状态.以桂林、昆明作为参比地区进行了对比评价,得出3个喀斯特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排序为:桂林>昆明>毕节地区.通过此评价.明确了毕节地区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子,了解其与其它2个喀斯特地区的`健康差距,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作 者:曹欢 苏维词 CAO Huan SU Wei-ci 作者单位:曹欢,CAO Huan(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贵阳,550003)

苏维词,SU Wei-ci(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篇3

【关键词】恢复期;老年心力衰竭;综合护理;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13-02

心力衰竭是老年常见病症之一,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心力衰竭发病人数正逐渐上升,有报道指出,>65岁老年患者,患心衰的比例可达4%~6%[1],其中的合并症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生命健康。为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寻求心力衰竭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60例老年缓解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60例心力衰竭缓解期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62~78 岁,平均(66.1±4.1)岁,单纯左心衰竭24例,单纯右心衰竭16例,全心衰竭20例。心功能均在Ⅲ~Ⅳ级。除原发性心脏疾病外,多数患者伴有一种以上疾病,伴肾功能不全者9例,肝功能不全者5例,心源性腹水肿4例,脑血管疾病者6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疾病介绍、病情监测以及定期电话随访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①心功能分级护理:对于心功能II级以下(包含II级)患者,建议患者除了完成规定的治疗活动外,每日还应坚持10-15min的散步,时间最好为饭后或晨起后等,若病人行走不便则建议其在病床上完成适当的轻体力活动;心功能III级病人建议病人不开展活动,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心电监护;IV级心功能患者建议其应完全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姿势,取坐位或者半卧位,护理人员应按时巡视(15~30min/次),随时关注病情的变化,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发生褥疮,对于特殊病人可建议其床上排便。②安全、合理的用药:根据病情不同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措施,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的病人,用药前应该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脉搏情况,如果观察其心率突然加快或每分钟心率低于60次并伴有异常节律,则需马上停止用药,迅速上报至主管医生;用药前还应详细的询问病人是否伴有毒性反应现象,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视、腹泻及头痛等,确认无以上症状后方能用药;应用血管扩张剂可减轻心脏前负荷及降低后负荷,以改善心功能,减低氧耗,增加心搏量和心排出量,使用这类药物要注意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③心理护理:由于文化修养、性格及职业不同的患者,将表现出不一致的心理行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首先应该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及安全的医疗环境,采用亲切及热情的态度为病人服务,让他们能够全面的认知疾病、了解不良情绪给治疗和预后带来的不利影响等。尽量的集中检查与治疗两大内容,为患者提供熟练、轻巧的操作步骤,最大程度的排解病人的紧张,取得病人的配合和信任。④睡眠护理:一般来说,老年心衰病人入院后,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身患疾病,需频繁接受各项检查和治疗措施等,病人的心理便极易出现紧张、烦躁及恐惧等不良情绪[2],使患者无法入睡。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应该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及安全的医疗环境,根据病人具有不一致的心理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另外,还需为患者介绍各类治疗仪器的使用条件、功能特点及使用的必要性,为其排解心理顾虑,相关的医务工作者应全面的监测患者情况,取得患者的信任。当患者进行睡眠阶段时,需要最大程度的降低外界对患者的干扰,如应尽量减少或关闭治疗仪器的杂音,显示器屏幕应背对病人,将报警音降到最小值,根据病情的需要灵活的延长血压的测量时间间隔。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确定的评价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问卷,满分100分,统计80分以上患者记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应用(x±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t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老年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和护理后,全都好转出院;观察组护理前焦虑评分(55.2±5.7)分vs对照组(54.9±5.6)分,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41.2±4.7)分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1±5.3)分;护理满意度(86.7%)优于对照组满意度(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措施的及时有效是抢救老年性心力衰竭成功的关键,综合护理模式根据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更加有针对性,结合合理的用药指导,缓解由于长期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并从睡眠着手,有效保证患者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生活品质。结果显示,综合护理模式下,观察组焦虑心理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综合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能更好的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张莉, 刘骏, 江亚文. 127例高龄多病因心力衰竭病人的早期护理[J]. 护理研究, 2007, 21(30):2749-2750.

老年患者综合健康评估研究进展 篇4

近年来, 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开展健康管理研究是当前重要方向之一[2]。传统健康评估通过收集评估对象健康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判断, 多为主观判断, 缺乏量化指标。近年来国外推行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估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CGA) 模式, 从老年人的整体出发, 多维度、全面科学实施健康状况评估, 是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包括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三步曲, 其中健康评估尤为关键, 其综合躯体健康、精神健康、功能状态、社会适应能力、环境状况等方法, 客观、量化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 已成为当前老年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3,4,5]。国内CGA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数量、成果均很少, 因为存在国情不同, 完全按照其方法研究具有片面性和不足, 上海、北京等地曾在社区CGA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6,7], 但均不系统、尚不规范。因此, 开展个体化、科学化的CGA, 有利于提高对其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准确评价和追踪随访, 更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本文就CGA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 CGA的目的

运用CGA方法, 客观、量化、准确把握老年人个体健康损害程度和原因, 提高或恢复衰弱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 最大程度地保持生活自理, 提高其生活质量, 为完善防控新措施提供基础支持, 具体包括: (1) 早期发现老年人潜在的功能缺陷; (2) 明确老年患者医疗和护理需求; (3) 制定可行的防治策略; (4) 追踪、随访和评估防治效果, 调整防治计划和策略; (5) 为老年患者长期合理使用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2 CGA的内容

与传统的健康体检不同, CGA主要从疾病、体能、认知、心理和社会等多层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全面评估与老年人健康相关的所有问题, CGA不仅可以评估老年人个体在哪些方面有健康损害, 而且能客观评估其综合健康水平得分情况, 特别强调老年人功能状态、精神健康情况, 更注重评估健康现状。主要评估内容包括[8]: (1) 老年人整体疾病诊疗评估。CGA需要多学科集中协作, 通过采集完整的病史, 包括慢性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食物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健康习惯、详尽的用药史及症状系统回顾、社会经济情况, 对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做出全面诊断和治疗, 从传统的单一器官诊疗转向整体规范化处理, 确保诊疗尤其用药安全。 (2) 老年人常见症状评估。老年人常常存在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听力障碍、牙齿脱落、营养不良、疼痛、尿失禁、便秘等, 直接影响到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及早筛查和评估这些症状并及时干预, 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减轻家属负担, 减少医疗花费具有重要意义。 (3) 躯体功能评估。包括:①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通过评估日常生活能力, 及时发现其功能缺陷, 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护老年人正常生活。②跌倒风险评估:评估跌倒的诱发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衰弱, 神经、肌肉和关节疾病, 视力障碍, 认知功能异常;外在因素包括多重用药、照明、地面等环境因素等。 (4) 认知功能评估。重视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病因, 如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药物等, 及时发现诱因和干预, 可以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病情进展, 减少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 (5) 心理情绪评估。老年人因患多种慢性疾病、活动功能受限、兴趣爱好减少, 易患焦虑和抑郁。重视心理情绪评估, 注意心理疏导。另外, 充分告知老年人知情权和自主权, 也是老年人综合健康管理重要内容之一。 (6) 居家环境和经济状况评估。老年人生活环境和经济情况与其健康维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及时评估老年患者生存环境及经济负担状况, 有助于制定合理、可行的老年综合干预措施。 (7) 文化评估, 包括:价值观、信念和信仰等, 也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

3 CGA方法

3.1 评估方式

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估 (comprehensive functional assessment, CFA) 、老年人健康功能的多维评价 (multidimensional functional assessment, MFA) 等[9,10,11], 其内涵基本与CGA相同。在临床实践中实施CGA主要有2种方式: (1) 由多学科团队 (包括老年科医生、临床药师、语言治疗师、临床心理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及护士等) 在“一站式”门诊 (或称老年整合门诊) 、住院部或老年医院完成。 (2) 由老年科医生分步进行, 在初次就诊时先处理关键问题并给出重要的建议, 在随后的就诊中分次完善其他筛查评估, 必要时请专科的医生如骨科、内分泌科、康复理疗科等以会诊的形式参与评估和治疗干预, 也就是狭义的老年评估 (geriatric assessment) , 与前一种方法比较, 单次就诊的人员和耗时较为节省。需要强调的是, 健康老人、重病患者如严重痴呆、完全功能丧失、肿瘤晚期, 不适合做CGA, 因为不能从评估中获益。通常CGA评估主要包含5个维度14个方面的内容[12]。见表 1。

3.2 评估工具和方法

综合评估指标, 包括: (1) 综合患病状况 (the comprehensive illness condition, CIC) 评估:对老年患者所患各种疾病综合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患病数量、疾病严重程度、生理失能程度及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等, 具体采用老年疾病累计积分法 (cumulative illness rating scale-geriatric version, CIRS-G) 进行量化评价[13,14,15]。 (2) PADL和IADL评估:具体包括用餐、穿衣、上街购物、准备三餐等14项, 是评估老年患者基础生活情况的综合判断。 (3) 步态和平衡能力 (assessment of gait and balance, GB) :是对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综合评估。 (4) 认知能力 (cognitive assessment, CA) 和抑郁情绪 (depression assessment, DA) :是对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估。 (5) 睡眠质量 (sleep quality, SQ) :是对老年人睡眠问题综合评估。 (6) 社会支持 (social support, SS) :是对老年人个人感受到的情感或实际给予自己帮助的有关方面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评估。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篇5

健康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最先在美国提出的概念,意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1]。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慢性病人群数量的快速增长,老年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近年来在国内也有长足发展。国家还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老年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如2009年发布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提出要更加合理的运用国家卫生资源,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意识,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30%以上。2012年,老年人健康管理还被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截至2013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达88.8%。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以社区为实施平台,社区开展老年健康管理工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改善其健康状况、减少医疗支出以及实现卫生资源均等化至关重要,而科学合理地评价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是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的核心,一套科学、系统的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诊断和评价一个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意义重大[2]。因此,对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健康管理实施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老年管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如:文献[3]通过对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发现管理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生活满意度好于对照组;文献[4]以生活习惯改善率、糖尿病控制满意率、原发性高血压控制满意率及体重指标达标率来评估管理组老年健康管理效果;文献[5]从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对南京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从现有文献可知:①更多关注于管理结果类的指标,然而健康管理的有效性显现周期较长,因此需考虑对健康管理工作本身的衡量和评价;②评价指标数量众多、结构复杂。基于管理学中的“二八定律”,所有的评价要素中仅有20%的要素起决定性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通过集成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用于评价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的系统分析结构,并基于模糊DEMATEL(DecisionMakingTrialandEvaluation Laboratory,又称决策实验室与评价实验室法)方法确定关键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案例对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予以应用和分析。

1 系统分析结构

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是一项跨越多部门、服务全社会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管理过程。这个系统化过程不能直接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而是通过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因此,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统不仅需要考虑对管理工作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管理活动本身进行评价和衡量。基于此,本文所构建的社区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过程子系统和管理结果子系统,并且隶属于两个子系统的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影响关系。

①管理过程子系统。评价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过程是对社区是否实施了某项健康管理活动进行评价。老年健康管理是通过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旨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健康效果,从而增加医疗服务的效益。这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其有效性的显现周期较长。因此,对老年健康管理评价要注重过程,着重对健康管理过程本身的衡量和评价,如社区内部开展的疾病管理、健康教育与培训、心理干预、健康环境管理以及医疗与保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②管理结果子系统。对老年健康管理结果的评价就是对社区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虽然健康管理活动并不能直接为个人和社区创造效益,但是它对老年人健康意识的形成,健康状况的改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影响巨大。因此,从老年人健康结果反馈和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的角度对社区健康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将现有研究成果中的评价指标在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绘制如图1所示的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系统分析结构。

2 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指标分析模型

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影响关系。为了使老年健康管理工作开展得更为科学有效,首先要从众多的评价指标中识别出关键评价指标,然后基于评价结果对各指标设置权值。考虑到在复杂网络结构中,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等价于该指标连接其他指标而使其具有的显著性,因此我们基于DEMATEL方法对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关键评价指标予以识别。该方法是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统因素分析的方法,能通过分析系统中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矩阵计算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进而揭示出指标间的内在关联关系[6]。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DEMATEL方法以点估计值对影响程度进行标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能解决因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专家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7,8]。为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群组模糊DEMATEL方法对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指标进行识别。基于群组模糊的DEMATEL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9]:

步骤一:群组专家的选择。邀请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依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对系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判断。

步骤二:确定评价指标并构建模糊量表。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分析结构,评价指标记为F1,F2,…,F8。另外,为克服以点估计值直接表示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会存在专家主观判断的模糊性问题,本文采用Wang等[10]给出的语义变量和三角模糊数隶属度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专家打分的等级以三角模糊数(l,m,r)来表示,当语义判断程度为“很强”、“强”、“弱”、“较弱”、“没有”时,对应的三角模糊数分别为(0.7,0.9,1)、(0.5,0.7,0.9)、(0.3,0.5,0.7)、(0.1,0.3,0.5)、(0,0.1,0.3)。

步骤八:确定系统关键评价指标。利用中心度ri+ci对所有系统要素予以相对重要性排序,并根据实际环境需要和资源约束条件确定关键评价指标。另外,还可根据原因度ri-ci的数值分布探讨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当ri-ci>0,表示Fi为原因类要素,即Fi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大于其他要素对Fi的影响;若ri-ci<0,则表示Fi为结果类要素,即Fi对其他要素的影响小于其他要素对Fi的影响,此时在加强对Fi自身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影响Fi的要素予以适当管理。

步骤九: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由于DEMATEL方法的初始直接影响矩阵与AHP、ANP等传统权重确定方法中的重要性两两比较矩阵在本质上一致[14],因此可依据DEMATEL方法的计算结果求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ωi,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 实证案例分析

应用本文方法对成都市某社区健康管理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我们按照图1所示的系统分析结构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并选择老年健康管理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5名专家作为调研对象,调研过程中主要要求他们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图1中的系统评价指标都会对哪些其他指标有影响?问题2:在所有存在关联关系的指标之间,影响程度隶属于步骤二中语言变量的哪一类?将专家对老年健康管理评价的二级指标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的判断转化为三角模糊数,依据步骤三可得评价指标之间的直接影响模糊矩阵(见表1)。

依据表3中心度、原因度及权重值以及图2中反映的信息可知:①社区卫生服务水平(F8)、健康状况(F6)去模糊化后的中心度相对较大,依据管理学二八定律,这两项指标是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这也与健康管理以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推动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一致。因此,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要侧重对老年健康管理结果的衡量。②社区卫生服务水平(F8)、健康教育与培训(F3)、心理干预(F4)、健康环境管理(F2)、疾病管理(F1)的原因度值大于0,表明这些指标在老年健康管理评价体系中相比其他指标影响大也更为重要,是主动影响其他指标的指标,属于原因类要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具有最大的原因度,对其他各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这说明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依赖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和工作能力,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社区健康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扶持。此外,医疗与保险管理(F5)、健康知信行水平(F7)及健康状况(F6)的原因度小于0,表明这些指标更易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属于结果类要素。其中,健康状况具有最小的原因度,说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最大,故应从增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的方向对这一指标加强管理。③社区卫生服务水平(F8)的权重值最大,说明该指标的重要性最大。其次分别是健康状况(F6)、健康知信行水平(F7)、健康教育与培训(F3)、心理干预(F4)、健康环境管理(F2)、疾病管理(F1)、医疗与保险管理(F5),指标权重值的排序兼顾了主观和客观因素,对于相关部门评估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定量化的参考依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相关专家认为,上述分析方法和结论不仅为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指出了关键问题,而且还为如何开展老年健康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他们看来,以前对于社区老年健康管理的评价仅仅是从几个自认为重要的方面予以开展,但这几个方面却不能系统、深入地反映现实管理问题,而本文从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两个层面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而且还构建了科学可行的模糊DEMATEL方法对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关键评价指标进行辨识,并对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值,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 结论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而建立有效的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老年健康管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目前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为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老年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专家人员进行重点访谈的基础上,作者构建了社区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分析结构,并运用模糊DEMATEL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地定量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模糊DEMATEL方法用于对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的研究,得出了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关键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值,从而为开展有关于老年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进而为相关部门制定老年健康管理政策和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其一,本文构建的社区老年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及咨询部分专家学者的基础上提出的,会受到现有研究条件、专家知识水平及地域文化的限制,因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还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提出更符合现实需要的评价指标。其二,本文仅以中心度对关键性指标予以选择,在实际管理中,还可以依据原因度对如何进行关键性评价指标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摘要:为探寻行之有效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首先将社区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划分为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两个子系统,然后通过分析两个子系统中可能存在的要素构建社区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分析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DEMATEL方法构建了能够从具有复杂关联影响关系的诸多评价指标中识别出关键评价指标的决策模型,并依据该模型结果进一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案例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关键评价指标选择及权重值计算方法能够为指导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理论指导性及应用可行性。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科共收治65岁以上四肢骨折住院患者386例,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79例和观察组207例。对照组中男109例,女70例,年龄60~72岁,平均66.2岁;农村患者127例,城市患者52例;焦虑不安与恐惧者94例,孤独寂寞者36例,悲观失望者19例,其他心理问题者30例;观察组中男126例,女81例,年龄60~78岁,平均65.3岁;农村患者149例,城市患者58例;焦虑不安与恐惧者109例,孤独寂寞者43例, 悲观失望者23例,其他心理问题者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份、心理问题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人文关怀。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医院和科室的基本布局(如厕所、水房的位置、床头牌的内容、床头呼叫器的使用和医院食堂的位置等),了解掌握患者的需求,在不违反医疗原则和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 安排的病房尽量与病人的愿望相同或接近。对无家属陪护、行动又不方便的患者,护士要帮助其打饭、购买生活日用品和陪同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在病房内放置赏心悦目的花卉,开窗通风,保持病房整洁、优美,室内空气清新、适宜。通过这些措施,让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以此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消除医患之间的心理隔阂,为治疗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1.2.2健康教育。部分患者对自己病情严重程度心存疑虑,在出现与自己想象不符的事情发生时便怀疑医护人员的医疗和护理水平,可能由此产生恐惧心理,脾气暴躁、 性格固执、心存抱怨,抵制治疗。护士要主动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的技术水平,针对患者病情所要采取的相关治疗措施,采取的治疗方法效果如何,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做哪些方面的配合,在饮食、起居和活动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病人的积极配合对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意义等。通过护士较为系统的介绍,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较为客观、 准确的认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患有慢性疾病及退行性病变,生活常常不能完全自理,有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丧偶独居,部分患者其子女虽然在身边,但由于工作繁忙对老人照顾不周,种种原因使其产生孤独、寂寞和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有轻生的想法[2]。对此类患者,护士首先要保持与患者家人的联系沟通,鼓励患者家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陪护老人,多与老人交流。其次,护士要与患者勤沟通,多陪患者聊聊天、拉拉家常,及时掌握患者的需求,协助患者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再次,如患者无特殊要求,应尽量给老年患者安排多人房间,鼓励患者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病友间的交流互助, 克服其心理的孤独与寂寞,保持精神愉悦。

1.3评价标准

(1)由经过专门培训的4名主治医师和6名责任护士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进行评定统计。(2)采用黄桂玲[3]设计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责任护士负责发放、回收及统计,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及护理服务3大块共20项内容,每项满分为5分,≥90分为满意,<90分为不满意。(3)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过程中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者为依从,反之为不依从。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经整理核对后,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取95%可信区间,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不良情绪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其不良情绪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2.1±3.70)d,观察组为(13.7±2.54)d,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陆彩娥[4]等报道37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异常发生率为70.10%,周琦[5]观察390例骨折患者均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以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表明,骨科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并以焦虑不安与恐惧、孤独寂寞、悲观失望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质量[6,7]。引发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我们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后认为,引发老年骨折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主要有:(1)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更加关注,身体一有问题,便会焦虑不安,并常常将自身疾病的不良预期无限放大,引发心理恐惧和不安。 (2)骨科疾病常波及躯干、四肢等运动器官,患者的日常性活动因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骨折的康复治疗需时较长,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差,总担心会拖累了儿女,进而普遍出现明显的焦虑不安等[8]。(3)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整天忙于工作,陪护老人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住院的单调枯燥,家人的关爱交流不足,生活上的不便,增加和放大了老人的孤独感。病痛、生活不便和被忽视常常引发情绪上的不稳定,性格会变得暴躁、易怒,对治疗消极抵抗,甚至出现拒绝治疗,直接影响了老人骨折后的康复。王莉娜[9]等研究报道,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发现,良好的情绪是药物难以达到的最好的肌松剂,而91.8%的患者心理状态均获得改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方法和手段之一,可以使患者很快适应医院环境,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对患者的检验诊断和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排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防止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对患者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使之早康复、早出院[10]。医务人员不仅将治疗看成一种简单的医疗行为,而要将医病与医心紧密地结合,建立医患之间有效互动的机制体系,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理解,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准确把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解决其实际困难,采取体贴入微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治疗,对加快老年骨折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前,其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和不良情绪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敏[11,12]等的研究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各项治疗方案的实施和疾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应做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386例老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79例,观察组20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情况,并将患者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前,其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和不良情绪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离退休人员中糖尿病患者9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 (1997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 女43例, 年龄55~82岁, 平均年龄 (63±5.2) 岁, 病程4~22年。所有患者以前均未接受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康档案:

对接受干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登记,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病史、病程、症状、体征、治疗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和并发症等, 并测量血压、空腹血糖、尿糖、身高和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 。自行设计调查表, 调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及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生活方式, 干预1年后进行自身对照。

1.2.2 血糖、尿糖自我检测:

手把手教给老年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测血糖和尿糖方法, 讲明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教会有条件的患者或家属学会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 经常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血糖水平, 为调整药物剂量及饮食提供依据。

1.2.3 社区健康干预的内容和方法:

(1) 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制订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 采取定期讲座的形式,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强调饮食、运动、药物及心理健康对疾病的影响。 (2) 饮食干预: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可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 降低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和体重算出每日所需的热量数, 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安排每餐食谱, 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食物种类, 合理进行食物搭配, 自觉遵守治疗饮食的需求, 保证足够的热量和相对健康体重。 (3) 行为干预:劝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合理控制饮食, 适当运动锻炼。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视患者健康状况而定, 可根据个人的具体爱好和客观条件自选运动方式。运动可从小运动量、短时间开始, 循序渐进, 逐渐加大运动量, 可安排在餐后1.0~1.5 h运动, 这是降低血糖的最佳时间。 (4) 心理干预:有计划地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 鼓励、疏导病人,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必要时可让其家属参与干预。 (5) 药物治疗指导:当饮食和运动锻炼不能控制血糖时, 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记忆力差和认知分辨力差, 加之药物种类多, 我们要严格指导病人, 按医嘱服药。如磺脲类降糖药应在餐前30 min口服, 二甲双胍类应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等。教会患者及家属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并告知患者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 需终生进行降糖治疗,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4 定期电话跟踪和家庭随访:

每月1次电话咨询, 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期进行家庭随访, 了解患者饮食、运动及血糖控制情况,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 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血糖控制率的变化

通过我们对糖尿病患者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糖尿病知识干预后, 大多数患者能掌握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坚持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 合理用药, 有效地控制了血糖的变化, 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提高了生存质量 (表1) 。社区干预前后, 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2.2 健康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经统计学处理, 教育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 糖尿病还不能根治而只能控制。受经济条件、行动不便等原因影响, 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在社区或家庭治疗。据报道, 约有60.0%的糖尿病患者不了解糖尿病治疗措施及其预后, 血糖控制较差, 致使患者病后生理、心理和适应能力等受到影响[2]。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其独特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角色的改变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加之卫生保健知识缺乏, 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增加了血糖控制的难度, 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本组病例在干预前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血糖控制率均较低, 大多数病人对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糖尿病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 没有定期测量血糖、尿糖, 只凭感觉服药, 无症状时便停药。从表1、表2中可知, 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 各项指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说明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 有利于疾病控制。社区健康干预可作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健康教育将糖尿病相关知识传播给老年患者和家属, 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 提高了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 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但在实施社区健康教育过程中, 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系统地进行, 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目前, 由于我国的医院体制决定了医院没有太多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将工作延伸到社区, 因此, 建立完善的社区健康教育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瑞芹, 王晓宁.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4 (39) :303.

高校教师健康综合评价方法 篇8

1 研究内容

本课题提出一套针对大学教师保健对象的量化健康评分标准, 作为教师综合健康评估整体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用于教师日常健康评估及保健指导, 以期为教师的健康促进做出贡献。

本评分标准为健康评估提供逻辑算法, 实现对教师的健康评估的初步评价功能, 从客观的角度上, 利用健康检查数据进行工程学分析, 实现数据的再挖掘, 避免过多主观因素的干扰。

2 研究方法

教师综合健康评估方法由生理、心理两个维度组成, 生理部分以疾病累计评分法 (CRIS) 为基础, 心理部分采用客观量表。

CRIS最早由Linn及其同事于1968年设计, 后经Miller和Parmelee等人进行多次调整后, 形成专用于老年人的累计评分法 (MCIRS-G) [11,12,13]。CRIS将人体生理的所有病况及危险因素按生理系统分类, 由每个系统单独计分后进行加权求和。每个系统的问题严重程度分为5级, 0~4级从没有损害逐级加重至致命性损害。由于高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 重大疾病的发生较为罕见, 3和4级发生较少, 因而本方法仅在健康及亚健康层面内进行评价。将生理系统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两级, 并对分级含义作了调整, 0级为没有损害;1级为轻度亚健康, 生理参数部分异常, 影响生活质量;2级为轻微疾病, 达到疾病范畴, 没有生命危险;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为评分不及格。实现方法过程依次为评分项的分类、权重的制定、参数阈值的确定、专家咨询调整指标体系。

3 高校教师综合健康评估方法的构建

3.1 方法体系设计总原则及框架

本文涉及的评分指标体系总体上遵循以下准则: (1) 根据高校有限的医疗水平、人员配备以及资金条件, 简化评分生理参数。 (2) 借鉴参考国外成熟的研究成果, 遵循引进再创新的原则。 (3) 针对大学中青年教师健康的特点:多是隐性的健康威胁, 并不足以严重到威胁生命, 中青年教师身体经常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防”大于“治”。

指标要尽可能包含多维的健康参数, 考虑到中青年教师的健康状况特点, 而不必考虑国外老年人健康评价 (CGA) 所提倡的生活能力、社会健康等。总分采用百分制, 其中生理健康在整个方法体系中所占比重为80%, 精神健康所占比重为20%。

3.2 生理健康评价评分

根据分类准则, 进一步将生理健康评分划分为3级指标。把评分项目总体上分为6大项, 作为生理健康评分的一级指标, 在各一级指标下, 设置二级指标包括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五官功能、消化及泌尿功能、运动功能、内分泌功能。

据2010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城市地区10大主要死亡原因的相对比例见表1, 排除意外损伤以及重大疾病 (如肿瘤) 主要考虑慢性病, 排名前几位的依次为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应当受到重视, 故分别设置20%权重, 其余两项分别设置为10%, 作为粗略权重。后根据专家的问询意见, 作了相应调整, 最终的权重比例是20%∶18%∶9%∶20%∶11%∶22%。

在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 心血管功能包括血压、动脉硬化项;呼吸功能含肺脏1项;五官功能含口腔、眼、耳朵、鼻、喉5项;消化及泌尿功能含肝、胆、胰、脾、肾、肛肠5项;运动功能含体型、骨骼、脂肪3项;内分泌功能含血、尿、腺体3项。

二级指标进而分为三级指标, 权重确定见表2, 三级指标的最高分越高, 代表该指标重要程度越高;指标权重由指标最高分计算得出:

式中:Gi—三级指标的指标权重;Mi—三级指标最高分。

注:表中G1、G2、G3……Gn是由临床专家在Gi基础上进行修改得到。

对三级指标的评分方式分为2种, 其一是通过三级指标的参数高低直接在相应阈值内判定参数, 如表3所示.设表2中三级指标参数A按照临床分类, 其全集UA=A1∪A2∪A3∪…∪An, 三级指标参数的严重程度按照前文规定的症状严重程度划分, 可为0、1、2。设参数严重程度P1、P2…Pn的最大值为Pmax, 则参数区间健康得分计算为:

式中:Pi—参数严重程度;Vn—参数健康得分。再将V1、V2、V3……Vn求和得到该三级指标健康得分。

第2种情形是通过三级指标的不同症状进行评分, 如关节、脊柱, 对其评价并没有特定的参数, 而是对其不同病症进行评分, 如表4。

与第1种情形类似, 每个三级指标症状对应一个严重程度评分, 严重程度评分同样在0、1、2范围内。与第一种情形不同的是, 该方法的严重程度可累加, 通过设置三级指标的最高严重程度, 防止严重程度累加后超过合理范围。计算得到该三级指标健康程度评分为:

式中:M—三级指标最高严重程度;Qi、Qj……Qr—该检查者所具有的症状, Qi+Qj……Qr不大于M, 超出的情况取M。

至此一级指标、二级分类、三级指标进行分类并确定了指标得分和权重, 生理健康评价方法由此确定。利用评分方法, 整体的生理评分的评价过程表示见表5。

生理健康得分为:

式中:Xij—三级指标得分;Pij—三级指标权重;Ki—一级指标权重。

3.3 精神健康评估的评价方法

中青年人的精神问题多与紧张的工作压力有关, 表现为精神焦虑。焦虑障碍 (anxiety disorder) 分为广泛性焦虑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和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 PD) [14]。在大部分国家的精神疾患中发病率最高, 却常因不能被识别而得不到适当的诊断和治疗[15]。简短有效的筛查问卷可以帮助早期识别焦虑症状群, 并行进一步检查、诊断是否患有焦虑障碍。简易焦虑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7条目GAD量表 (GAD-7) 、2条目GAD量表 (GAD-2) 和患者健康问卷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 的焦虑量表是几个国际通用的量表。

对以上量表进行对比发现, HAD焦虑分量表的灵敏度明显较高, 适合早期筛查的需要, 但特异度却相较低。PHQ焦虑量表的特异度最高, 但其灵敏度也最低, 更适合于对疑有焦虑障碍患者的进一步检查。简易焦虑问卷的灵敏度仅次于HAD焦虑分量表, 且其问题回答较简单, 仅答“是”或“否”即可, 操作较简单, 在早期筛查中也有一定的优势。GAD-2在5个量表中条目最少, 仅2条, 且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居中, 与其他的量表相比, 在时间非常有限的筛查工作中应当会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其与GAD-7的各项指标均接近, 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 相信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较大的帮助。

根据以上陈述, HAD焦虑分量表由于不需要专业人员的主观评价, 同时适合早期筛查的需要, 因而选为本文中的精神量表。

4 研究展望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3—5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福州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择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单位, 在选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例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文献研究法: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期刊数据库、书籍、政府文件、政府网站和操作规范,了解高血压健康管理的评价指标,选择健康管理的实施方法。

1.2.2问卷调查法:采用入户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入选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患者对高血压自我健康管理的态度、健康行为改变、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和疾病负担情况等5项内容。

1.2.3数据分析:对已经在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老年人体检数据进行分析,筛选所需数据。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ISH推荐标准:收缩压≥140mm Hg(1 mm Hg=0.133 k Pa)和(或) 舒张压≥90 mm 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已低于上述标准者[5]。

1.3效度和信度控制

为了保证问卷的效度,在问卷初稿设计完成后,由专业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卷初稿进行两轮的修改和校正,确保问卷内容能够覆盖研究目的要求达到的内容。此外,调查者针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老年人进行详细说明讲解,从而保证问卷的信度。

1.4统计学分析

以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入选的200名老年人中,男性88人(44%),女性112人 (56%);年龄主要集中在60~80岁;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文化和高中/技校/中专为主;职业方面:包括各个领域从业人员;已婚人群占被调查者的绝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2管理前后调查对象健康行为改变情况

管理前后被调查的200名管理对象中,定期检测血压者分别为83人(41.5%)和90人(45.0%);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者分别为143人(71.5%)和129人(64.5%);合理安排膳食者分别为112人(56.0%)和113人(56.5%);吸烟者分别为24人 (12.0%)和17人(8.5%);饮酒者分别为25人(12.5%)和15人(7.5%);日常饮食含盐量多者分别为31人(15.5%)和17人(8.5%);每周都锻炼者分别为148人(74.0%)和144人 (72.0%);定期健康体检者分别为190人(95.0%)和197人 (98.5%),见表1。

经检验发现,患者在定期监测血压、饮酒和定期健康体检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说明健康管理对这3个方面的行为有影响;而在合理安排膳食、吸烟、日常饮食含盐情况和运动频率等方面基本没有变化(P>0.05),说明健康管理对这几个方面的行为无影响。

人(%)

2.3管理前后高血压控制情况

管理前,调查对象高血压控制91例,血压未控制101例,血压控制率为45.5%;管理后,调查对象高血压控制91例,血压未控制101例,血压控制率为61.0%。

2.4影响血压控制情况的因素分析

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涵盖了各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找出高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分别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3讨论

随着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高血压管理模式已扩展为门诊就诊随访、群组随访和上门随访等多样化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但如果仅靠医务人员开展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 由于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专业人员相对不足等原因,将难以长期坚持、广泛覆盖,而且存在一定的管理局限性, 需要探索一种适合本市实际情况的新管理模式。

根据2002年调查,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0%[6]。此次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自我管理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4%,说明社区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应继续推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在监测血压、饮酒情况和健康体检3个方面均有所改善(P<0.05);管理前后调查对象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45.5%和61.0%,说明健康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了个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转变。然而,个人生活方式受家庭、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仅依靠家庭实施干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都是夫妻俩同时患病,可见,与家庭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联。因此,在个人接受干预的同时,兼顾家庭、环境是必要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从娃娃抓起[7]。

上一篇:污水再生水下一篇:铁路企业内控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