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

2024-07-30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通用11篇)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 篇1

原始农业是野蛮时代人们生存的依托, 在人类与自然抗争的漫长历史中, 农业文明也在不断的发展。时光飞逝数千年, 人们对农业的认识, 又重新回到了心灵需求的原点, 于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应运而生。

农业观光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消遣性生态旅游活动, 利用规划地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建成各种活动场所, 如风景游览、水面垂钓、鲜果采摘、狩猎捕捞、农村风俗体验等活动来吸引游客, 带动城郊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地域气候的因素, 南北方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差别, 相对来说, 北方的农业观光园规划的限制因素较多, 规划难度也较大。北方季节因素对农业观光园的产品种类、规模、客流等有很大影响, 由于一年中寒冷月份居多, 导致农业观光的旺季时间较短, 如何开发更多的寒季项目来缩短淡季时间成为了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的重点和难点。现从多个方面, 分析总结北方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点。

1 明确农业观光园的性质定位

农业观光园一般分为资源型和客源型两种。资源型, 即规划区域具有丰富独特的观光旅游资源, 开发时应以维持原有自然现状为主, 尽量保持原貌, 适当规划游览设施等, 以便于游人游览观光。客源型又称市场型, 指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贫乏, 但区位条件好的大城市和口岸城市, 这些地区凭借其交通流量巨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发展旅游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

在北方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中, 首先要明确观光旅游区的性质定位, 确定其为资源型还是客源型, 或兼具两种类型的特点, 这样才能明确规划方向, 整合各种有利资源, 避免定位错位, 导致开发失败。

2 确立恰当的园区主题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地一般为具有一定资源优undefined势的客源型观光旅游区。客源型农业观光园需要运用景观生态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客源市场需求与引导做出科学的预测, 从而选择恰当的主题, 在主题创作中着重于提高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及文化品质, 而非一味追求高投入及相应的高消费。如何最大程度的挖掘规划区域的资源潜质, 并确立明确恰当的园区主题, 是其规划的重点。主题的确定应本着以下几个原则。

2.1 以农业生态旅游为基础

农业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与独特地域的农业特色、乡土民情和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陶冶游客情操、发展当地经济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主题的确定首先应体现其农业生态旅游的本质, 让游客们了解园区的观光性质, 因此主题的确定不能脱离这一基础。

2.2 充分体现园区观光特色

游客之所以会选择农业观光园出游, 主要目的是为了领略不同的风情、观赏特色的景观, 于乡野中体验田园生活, 感受农家文化, 以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 对于观光园区的规划必须根据当地的地方特点, 注重特异性, 突出旅游项目特色、旅游产品风格, 做到别具一格, 这样才能吸引游客观光游玩。如广州的杨桃公园, 公园内杨桃林连片, 环境清新幽雅, 游人可在园内采摘佳果、休闲垂钓、结伴烧烤, 品味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园区的宣传语“君若得宽余, 请到桃园游”也很有诗意。

2.3 简明扼要, 利于宣传

主题的确定还应简明扼要, 不应冗长繁琐, 简明的主题不仅方便记忆, 更利于园区的广告宣传。好的产品要有好的传媒宣传运作, 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游产品也是一样。所以农业观光园旅游主题宣传应该能够打动旅游者的心, 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 能够广泛迅速地加以传播, 容易取得好的广告效应。同时, 主题要具备凝练、生动和影响力的色彩, 其创意可以借鉴广告艺术, 用浓缩的语言、精辟的文字、绝妙的组合等形式构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农业观光园形象。

3针对北方季节特点开发寒季旅游项目

由于农作物生长的特性以及户外活动的季节局限性, 农业观光园的经营与游览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从而导致农业观光游览随季节的变化其内容也有所不同, 这样就使游客在不同的时段能够参与不同的游览活动。北方的农业观光市场通常开放季节短暂, 导致园区总体经济效益较低, 发展缓慢。在规划中, 应重点考虑利用北方寒季观光特点, 开发寒季旅游项目, 从而扩大园区全年经营时间,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 篇2

产业化现状与问题 20余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己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一体化服务为手段,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常规农业产业化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但生态农业产业化与通常所讲的农业产业化又有很大不同。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地晚于常规农业产业化,但在从中借鉴到许多宝贵经营之道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更加凸显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安全与产品安全。我国近年的绿色食品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世纪末有机食品商场也如火如茶,国家以及国内出台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逐渐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生态农业模式也不断向着提高产业化水平的方向发展,在我国主要农业区域己经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如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组织+ 农户”和“农工商一体化”等,西北地区的草地生态农牧业产业化模式,西南山地的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东北、华北平原的平原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等,这些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进步。然而,就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看,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前面的章节己经讨论了生态农业相关理论问题,表明生态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种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共同支撑,单一学科研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多种要素之间的祸合规律、生态农业结构优化、生态农业标准化、生态农业评价等领域,相关研究还相当薄弱。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由于农业污染不仅导致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污染,同时导致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等大范围环境问题,对农业自身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生态农业科技支撑还较为薄弱,还未形成体系,特别是产业化工程化配套体系远未形成,这极大地制约着产业化的进程。

观光农业规划初探 篇3

关键词:观光农业;规划;初探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08-1

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旅游产业,在我国经过2O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观光农业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与观光农业规划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国观光农业的现状,来探讨我国的观光农业规划。

1 观光农业与观光农业规划

1.1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主体、观光为目标、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型产业。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人们发现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独家的生活性功能。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够回归自然,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观光农业就是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特色,给有课提供可以观赏、垂钓、烧烤、狩猎、采果、制作标本等各项服务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1.2 农业观光规划

农业观光规划要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维护与美化区域农业和农村自然景观风貌为前提,要选取合适的地点,具体设计合适而有特色的项目,从而建立起一系列的观光农业景区。观光农业规划设计的内容基本上是参照旅游规划的内容而定的,并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身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开发方案,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有利于农业额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

2 对我国观光农业规划的探讨

2.1 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前提

回顾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明显不足,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肆意破坏。在开发观光农业时,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自然资源大量浪费,忽略乡土文化的挖掘,破坏了原有的宝贵的农业自然资源、特色,甚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和良性生态循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在旅游开发同时,如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旅游区建设的首要问题, 以持续发展为前提已成为世界观光农业发展的主流。根据我国观光农业的现状,现阶段我国观光农业在规划上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环境保护,以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和营造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成功的根本保障。

2.2 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条件

2.2.1 旅游资源 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观光农业区所在地区的综合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其开发类型和方向。一般而言,所有农业景观资源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都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进行观光旅游农业开发的地区,要根据其自身农业景观资源的构成及所辐射的旅游区域的旅游需求来综合考虑,从而进一步发展其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和农业景观资源作为该地区观光农业开发的主要旅游资源。

2.2.2 区位交通条件 对于观光农业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而言,它所依托的是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这种非稀缺的资源,因此,它所提供的服务所辐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决定我们在选择观光农业开发区域时要考虑其与周边市区的距离,尽量选在距离市区车程不远的城市近效区以及交通条件良好的地区。只有这样,观光农业才能够吸引足够的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观光、休闲以及娱乐。

2.3 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

針对目前观光农业规划理论方法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需要对观光农业规划理论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

在上图所设计的农业观光规划中,我们可以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核心、以景观生态学相关原理和物质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和观光农业规划程序,并采用复合系统纵横向分析法、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法、社会经济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来进行复合生态系统分析,同时,采用生态农业景观空间格局设计和生产农业产业网络模式设计来进行观光农业规划。

科学的、客观的生态农业规划与设计方案是低效益的传统农业向高效益的生态农业转化的关键,我们应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把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峰.观光农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1999,(12).

[2] 帅文波.区域生态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山东省胶南市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06).

[3] 郭春华.可持续观光农业规划探讨—以广州市郊满山农庄为例[D].北京: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06).

[4] 段佐亮.论区域性生态农业规划[J].天津:环境科学研究,1991,(06).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 篇4

(1) 规划结构。在规划设计农业观光园时, 可参照景观园林的空间布局手法。如可以挖湖堆山, 塑造丰富的小地形和水系;也可以利用场地周边的现状山体、河流等其他自然或人工的标志性景观来借景;还可以在园区内部营造控制性的景观建筑、透景线或者以岛屿分隔空间等来引导和控制游人的视线。 (2) 功能分区规划。可以把游览部分划分为:餐饮服务区、住宿休息区、游憩观赏区、农产品展示购物区、农业生产科普区。各个功能区的具体面积大小没有严格规定, 一般观赏区占50%~60%, 示范区15%~25%, 休闲区10%~15%, 产品区5%~10%。[2] (3) 水系规划。水系规划应利用场地现状的河湖等水体来进行, 既要从园区实际的蓄水、灌溉、雨洪管理等功能角度入手, 也要结合游憩项目的经营, 营造水景区、垂钓区等。水系规划还应起到分隔园内空间的作用。水系自身也要注重变化, 既有开敞的大湖面, 也要有蜿蜒连绵的小溪流。 (4) 交通体系规划。一般而言, 一级道路系统应该链接园区内主要区域和节点, 路宽约4~7m;二级道路系统则是连接一级道路系统和重要的服务设施及休息游憩场所, 路宽约2~4m;三级道路系统一般都是一些小路, 不能行车, 路宽约1~2m。

2 案例分析

(1) 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陵镇南大地村, 场地形状呈条形, 面积约7.9hm2。南侧地势平坦开阔, 北临白河, 自然环境优美, 著名景区清西陵位于场地东北方向。 (2) 项目定位。河北易县甘薯制品农业文化博览园以农校对接为切入点, 服务高校及易县为目的, 联系高校与农业生产为己任, 致力于以高校的科研、实践优势带动易县农业生产水平发展, 同时大力弘扬易县“千年古县”文化, 努力建设绿色易州、生态易州。 (3) 设计理念。主轴线采用“牌坊-水池-主体建筑”的做法, 形成一条有序列的传统轴线, 突出办公楼严肃的氛围。引白河水入园, 在园区内自由收放形成自然水系, 再由东北侧流出, 溪流、湿生植物、草花、群树围合出一片自然静谧的洞天福地, 更是闹中取静形成一处景色宜人的桃花岛。 (4) 功能分区。本项目根据功能分为五大区域:田园式工厂区、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合院宿舍区、展览场馆区。 (5) 景观结构分析。本项目的整体景观构架为“一环一带四点”。其中, “一环”为以一级环路为引导的环形景观序列;“一带”为沿场地东西向贯穿的景观带;“四节点”分别为田园式工厂区、办公区、休闲娱乐区和展览场馆区。 (6) 交通系统分析。本项目的道路交通系统共分为两级。一级道路为车行道, 由一环两线构成, 可便利到达园区各处, 宽5m。二级道路为小区域内部联通及与主路的沟通, 以步行为主, 同时允许少量车行, 宽3m。

3 分区设计

(1) 生产区。此区作为生产区域, 主要功能为甘薯的深加工和新品种的研发, 同时具有参观、体验的功能。面积为3.42hm2。首先, 沿场地长轴方向布置五间厂房, 总面积约10000m2。其次在该区域光照条件较好的南侧布置温室及试验田, 温室占地面积1000m2。 (2) 办公区。此区作为办公管理区域。入口广场则作为人流集散的主要场地, 且具有展示当地文化和特色农产品的功能。面积为9500m2。办公楼为中式的局部二层建筑, 主要用于园区管理办公等。 (3) 休闲娱乐区。此区作为休闲区域, 面积为1.04hm2。沿小溪布置, 形成良好的滨水景观序列, 同时场地有序地分布于宿舍区周边, 便于使用。餐饮楼设计有露天座位以及半室外中庭, 增加建筑与环境的穿插。 (4) 合院宿舍区。此区域面积为1.2hm2。宿舍区由12组北方四合院形式的建筑组成, 以组群形式排列。在设计中增加了大量滨水的建筑空间, 在该区域中央设计有一组廊架, 主要种植藤本农作物, 用于当地农业特色展示, 并形成良好的休息空间。 (5) 服务场馆区。该区域位于场地的东北部, 面积为1.1hm2, 设计流线型建筑———农业文化展览馆, 占地面积1800m2。展览馆外围考虑到室外展览的需求, 设计水景结合景墙形成较为开敞的空间, 以便节庆活动和室外展出的使用。

4 结语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 可以得出, 农业观光园不仅注重营造园区优美的景观环境, 也强调其本身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一个好的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需要融合景观、生产、旅游等多方面要素, 使园区具备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复合功能, 达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润江.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9

3观光农业设计规划方案 篇5

依托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青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在现有农场建设、农垦文化的基础上,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为载体,为游客以及周边城市居民提供度假、观光、休闲等功能,利用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先进技术,在进行农业先进科学设施和技术示范的同时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田园生活的需求。山水造地势

在农业园规划的平面图上,场地西北、东北两侧为两座人工堆积的假山,南侧是一条人工挖掘的狭长水面,用来改造场地地势平淡的局限,同时在两处小山上做好植被绿化,种植的果树成为农业园天然的防护林。外围设林带

外景观林带为农业园外围的复层式种植林带。外景观林带的功能是使内外能够有隔离,但隔而不断,通过疏密有致的种植,使农业园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人与外部其他区块仍然形成联系,体现“透而不漏,藏而不掩”的园林设计手法。外景观林带的设置自身也是一道亮丽的景观。主干道避线

考虑到游客的视觉景观效果和高压线安全距离,园内的主干道避开中轴线,进入农业园后就利用环形的交通广场对游客进行了合理的分流,同时将游客的视线进行引导,避开高压线。非农业用地沿主干道分布在整个园内,整个园区的重心还是在农业用地的部分。整个园区将形成果林环抱核心服务区域的绿地围合式生态格局。3.4.4景观化布点

区别于传统农业园的规则布局,该方案对园内道路、温室大棚、垃圾桶、路标、路灯等都充分的进行了景观化的处理,将体现田园文化内涵的元素注入景观点设计之中,实现景观点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形成内外环境的相互交融。让农业园内一条道路、一个温室大棚、一个垃圾桶、一个路标、一盏灯,都能够以自身就成为独特的风景线。园内局部分区内则仍采用规则式、符号式或自然式园景设计的布局手段,以体现观光农业的艺术灵动性和现代休闲文化的时尚性。大棚多功能

运用水培、沙培、砾培等不同方法,常年种植多种瓜果、花卉及蔬菜,尤其是经济附加值高的作物,充分的体现出高科技农业无污染、无公害、周期性短、反季节性种植等优点。这样使农业园里,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瓜果飘香。

不同功能区内温室大棚种植不同农作物,并设立不同的开放程度。在位于主干道外围设立专门的展示区,这些生产区能全面长期开放,设有观赏型农田、瓜果、花卉苗圃等。一些田园种植区中有些项目只能局部或定期开放,甚至全封闭生产,产品用于供应园内餐饮以及向游人出售。3.2功能分区

整个农业园分为六个区,分别为:入口服务区、农业展示区、田园种植区、滨水娱乐区、花卉展售区。3.3分区设计 入口服务区

农业园主入口位于园区东侧,主入口与宁安农场旅游第一期道路相连接,南侧设有停车场。在交通组织上,通过主入口处的环形交通广场对进入农业园的游客进行有效分流的同时,自然地将游客的视线引向两侧,形成高压通廊。

入口服务区的主要功能均集中在农业园东侧的主入口处。入口服务区是管理人员办公、生活的地方,是为生态农业园经营管理而设置的内部专用地区,此区内包括管理、经营、咨询、会议、停车场等,与园区外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以便于运输和消防。农业展示区

农业展示区展示的内容包括特色作物展示和农耕科普展示两部分。特色作物展示

特色作物展示区位于农业园内东北部主道路内侧为园区管理室和一栋灌溉控制室,主道路外侧是四块相邻的露天区,各个区之间由小路自然的分隔,主要用于各种特色农作物景观的展示。同时考虑使萝卜、青菜等农作物除了供人类食用的用途之外,成为园林造景材料,用来营造别有情趣的园林景观,给刚进入农业园的游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农耕科普展示

农耕科普展示区位于农业园南部,沿主路外侧分布,分为两处船型的不同主题的展厅。例如,重点介绍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及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图片的传统农业展览厅;近代、当代农业生产、生活用具的现代农业展览厅;播种机械、地膜覆盖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展览厅;农林生物工程、节水灌溉、无土栽培、信息网络等先进实用技术现场演示、图片讲解的农业现代技术展览厅以及农业标准化作业过程演示展览厅等,作为北大荒农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充分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也进一步说明科教兴农、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农耕科普展示区内四栋建筑为园区的灌溉控制室。作物直销区

农业园北侧主干道两侧的大棚作为作物的直销区。这些温室大棚是向游人开放的,是游人游览观赏的对象,内仅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物生产场地,安排专人讲解、示范,游人还可动手参加生产栽培、体验劳动的辛勤与丰收的喜悦,使游人走进自然、接触农业、认识作物,并获得相关的农业知识。与此同时,此区沿街大棚内的作物游客在此处即可以直接进行购买。作物直销区内的一栋建筑为灌溉控制室,两侧都做了大地艺术景观处理,种植了不同层次的植被,对刚刚进入景区的游客视线做了遮挡。田园种植区

农业园内二级道路围合而成的梯形区域为农业园的田园种植区,此区域内只能局部或定期开放,甚至全封闭生产,产品用于供应园内餐饮以及向游人出售,游客可到此区域内散步。田园种植区内部由小路进行了自然的分隔,每一条林荫路上炮仗花、金银花、紫藤、西蕃莲等不同的藤类植物爬的满架都是,形成自然的绿色生态廊道,芳香四溢,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滨水游乐区

为了满足游客休闲的需要,在园区南侧邻近水面的区域规划出休闲配套区。水面中间狭长,两端相对开阔,内容包括观赏、餐饮、垂钓、烧烤等。

园内东侧的开阔水面作为垂钓区,放养鱼类,供游人垂钓,并设有各种垂钓设施及休息场所;西侧的开阔水面作为观赏池(例如荷花池),可作为农业园东南侧入口处的景观节点;中部狭长的水面可做一些滨水活动,也可进行烧烤、野炊,空地上分布着一些景观式的大棚。滨水游乐区内四处建筑自西向东依次为一栋育秧室、一栋组织培养室和两栋灌溉控制室。花卉展售区

在农业园南侧、北侧两座假山之间的区域设立花卉展售区,农业园南侧为大型的连栋自控温室,采用先进的灌溉系统,主要种植优良的花卉品种,北侧中部园内道路外侧主要进行花卉以及盆景的展示和销售。东北侧假山旁边的两栋建筑分别是设施先进的育秧室和主要进行花种苗的组织培养室。蔬菜采摘区

蔬菜采摘区内,包括特种蔬菜的暖棚区、冷棚区和展示区内,以种植特菜和高科技示范为目的,通过立柱式栽培、墙体栽培、管道式栽培等多种栽培方式,采用岩棉、草炭等基质种植了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的多种名特优新品种蔬菜。如:七彩甜椒、樱桃番茄、观赏葫芦、观赏南瓜等特果特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餐桌上的佳品。果树采摘区

在果树采摘区内,有苹果、樱桃、李、桃、杏、银杏等。在果园的管理中,游客在缴纳了一定的费用后,可以实行果树认养,平时认养人也可在园内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带领小孩参与果树施肥、修剪、疏花、套袋等农技工作;也可对不认养果树的游客,出售采摘卡。瓜果采摘区 在瓜果采摘区内,游客还可以采摘各种新鲜的绿色无公害的水果。区别于果树采摘区,该区域内集中建设了一些连栋的温室,其内种植了各种引自多个国家的优秀品种的水果。例如,在绿色的草莓园里,种植着许多国家优秀的草莓品种。游客在2月至5月期间可以采摘鲜食草莓。绿色长廊区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 篇6

摘 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农业观光主题公园的发展现状,把环境建设同观光休闲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生态环境和农业观光园的综合效益探索一条可行途径。探讨了生态型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原则与具体的设计方法,使生态型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有章可循,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生态型;农业观光;规划设计

中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生态观光农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效益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它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了农业功能的多元化,提供给人们休闲观光、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的一种农业主题公园。生态观光农业建立在综合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上,不仅具有生态、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经济功能,使农业生产活动与旅游观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1 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园作为现代城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保护和利用农田景观、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措施;还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当今我国主流的观光农业园不仅范围愈加广泛、规模愈加成熟、类型愈加丰富,并且也正渐渐向生态效益靠近。虽然增加了生态效益的投入,但是当今我国很大数量上的观光农业园还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具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和生态技术在我国的观光农业园还没有得到切实应用,与世界通行的生态标准还是大不一样的。

2 生态型农业观光主题公园的规划原则

生态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动态规划和系统规划为基础,结合生态观光农业园生态农业系统的生产特色与结构,并从游客的心理需求、农业生产和地域资源三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使其不仅要具备科学性、艺术性与观赏娱乐性,而且能促使生态观光农业园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依存,以获得最佳的符合游客观光需求的规划及一种和谐的农业环境的规划。因此,必须以系统性的思维对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营造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良好的,兼备生产和观赏功能的农业园景观。

2.1 生态位原则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园区中的生态位特征,它主要体现在如何选择配置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选择各种适宜农业生产又兼顾观赏性的植物群落以及适宜人们亲近采摘富有四季变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形成园林式的整齐结构,保证园区农业景观的自然美、意境美、生态美,缓解都市生活的压力。

2.2 可持续性原则

科学合理的可持续设计旨在保护、开发、利用园内资源,是生态观光农业园健康发展重要的保障之一,它是对观光农业园的各系统的具体设计,是实现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设计的必要条件,它从生产、生态、娱乐、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调整观光农业园长久发展的规划设计方法。

2.3 特色鲜明原则

特色是观光农业园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国内愈是优秀的园区其资源特色也愈是明确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打造特色鲜明的观光农业园,可以考虑从园区的选址、园区所处的民风民俗及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等等方面为园区营造鲜明的个性。

3 生态型农业观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

完善生态型农业观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首先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了解该地农业系统的特色和民俗,再考虑不同类型游客的观光需求,为他们提供易观、易动、易感受的自然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的农业观光园。本文综合地從造景设施、观光体验设施、服务设施三方面入手分析生态型农业观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3.1 造景设施设计

自然景观规划包括:观赏植物景观、景观小品、水体景观等方面,经过规划增强农业设施的观赏艺术性,在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的生产的基础上打造园区的视觉美。

(1)农作物景观设计:农作物景观设计尽量减少人工造景设施,设计者可以通过在合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可以在远处整体性观赏具有统一的视觉效果和农民受益稳定的作物。

(2)观赏景观设计:在选择观赏景观物种时,须根据植物物质属性和季相变化达到的观赏效果进行具有空间开合变化的种植形式,可将观赏作物与农作物结合规划布局形式,比如用大面积的农作物达到“面”的形式,将特色观赏物种点缀在园区形成特色观赏“点”变幻无穷,再在沿路设置可随手采摘可近距离接触的物种,不仅使游客与自然更亲近也起到了生态型的“线”形道路引导作用。

(3)景观小品设计:参照我国古典园林景观小品设计方法,将景观小品与游客的观赏活动相联系,起到为园区增加细节美,为游客动线引导的作用。如设置水车、花廊(架)栈、观赏亭、汀步、观景窗等,丰富园区的景观层次和空间的引导及功能划分。

3.2 观光体验设施设计

观光体验设施是生态型农业观光园游客活动的重点区域,也是园区中游客、景区、景观节点最集中的区域。农业体验规划以传统农业设施为载体,通过让游客亲历农业劳作感受体验收获成就感,农业文明的技能魅力为主的活动,园区可设置如:蔬果采摘、动物养殖、儿童沙坑等。体验设施设计方法要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为老人、儿童及残疾人提供观光便利,通过将儿童活动区特殊化如地面铺装为柔软的沙地、草地并且远离湖塘和刺激性植物;对于老年人及部分残疾人,多设置休息或静态观赏区域,降低地面坡度和台阶高度。农业科普教育设施是向公众开展科技引导、试验示范、以点带面示范的区域,目的是体现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的功能,满足游客的科普需求和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

4 结语

生态型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是一种科学性、景观美学性、娱乐性的综合规划,其更符合游客观光需求的规划,旨在更好地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型观光农业系统中的生产率,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作用精神发光发热。在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中回报自然,在原生态基础上保存完好的景区景点,遵循自然法则,营造良好的、可持续的、兼备生产和观赏功能的农业园景观。

参考文献:

[1] 吴忆明,吕明伟.观光采摘园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郑灿平.生态观光农业中采摘园特色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 篇7

当今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经济迅速增长, 一方面, 人口的大量涌入形成的拥挤喧嚣的城市樊笼, 导致了环境恶化, 使得人们越来越怀念和向往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生态观光游也由此诞生, 但“上车睡觉, 下车拍照”等千篇一律的观光模式也逐渐使人感到无趣。随着旅游观光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家乐”式的旅游观光设计遍地开花, 但因许多方面设施简陋、品味不足, 难以满足人们内心的期望与需求;除此之外, “自驾游”、“背包客”等休闲方式的出现, 从某种程度上对于游客而言, 也实属无奈之举。上述看似种类繁多的观光内容给人提供了许多休闲的去处, 但能结合自然和现代管理及造园艺术的、理想的休闲生活场所却难以寻觅, 使得城市居民对“久在樊笼里, 适得返自然”的向往却无处可寻;由此说明新的生活理念与现实条件之间是存在着相当落差, 因此现代生态观光业也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交通的进一步便利, 多处在都市边缘地区的以生态农林为规划理念的休闲观光园设计应运而生, 这种未经现代工业开发的相对边远和静寂的地区, 可为现代都市的人们提供一处理想的休憩佳境。

1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概念设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 地域辽阔, 自然景观绮丽多姿。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鱼米之乡翠竹稻海、云贵高原层层叠叠的梯田、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等, 且各地都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和乡村民俗风情。因此,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农林生态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 就是利用农业生产与农业景观作为旅游资源, 为旅游者提供特色服务, 充分体验现代农业的新型旅游产业[2]。由此说明,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非常符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理念。

1.1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规划理念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是在有条件的特定区域中建设如生态农业生产、加工、交易、观光、休闲、娱乐、采摘、垂钓等, 以体验劳作、科技示范等为主要功能的果园、菜园、花园、动物养殖园[3]。由此, 笔者认为现代生态观光园是由以果园、菜园、花园等不同种类和不同主题为内容的。但是, 基于生态园建设的初衷, 林业、农业生产仍然是现代农业生态园的首要功能, 其它功能均是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该功能的前提下演化而出的。所以, 生态观光园的设计或规划可在不破坏其自然环境的同时, 稍作修葺, 并在交通、安全、卫生等方面完善其现代化的设施, 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农业生态园是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 是以生态农林生产为基础, 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4], 这与本文所阐述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概念是一致的。

1.2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设计特点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不同于普通“农家乐”的设计理念, 其是某个地区较大的一片区域, 如一个农场, 或一个景区, “大”带来下述不可忽视的特点, 需要在规划设计中予以充分重视。

1.2.1 园区服务内容的规划设计须“大而全”。

鉴于生态观光园是一个较大的区域, 一些远途而来的游客, 往往会驻留数日, 在园区规划设计时均需周到地予以考虑其衣、食、住、行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在生活方面, 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天气特点, 为游客准备防雨、防寒、防晒、防潮、甚至防过敏的药物及可能参与农活所需要的鞋衣、器具等; (2) 在饮食服务方面, 须准备具有地方特色的干净卫生的一日三餐;还可考虑野炊、露营等区域的配套设施;同时, 注意完善园区内的厕所及垃圾收集等公共卫生设施及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的公共安全设施; (3) 在住宿方面, 则需根据接待人数或人员组成等要求, 合理择址建设适当规模的酒店或旅馆设施。除需注重卫生、安全、舒适等要求之外, 新增的建筑须与景区景观特色相协调, 能在园区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区道路的规划设计须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理念, 可借助当地的传统工艺, 建造登山石阶踏道、竹木索桥、栏杆扶手等, 一方面节约开支、减少浪费, 另一方面, 还能体现和提升环境的人文水准。有条件的空间, 还可利用水系开通竹筏、木舟等水上游乐项目, 或利用草场开设富有特色的骑、乘等运动项目;此外, 现代化的兼有医疗、急救、防灾疏散等功能和网络、电话等通话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1.2.2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建立现代观光生态园的“大环境”。

农业生态园多出现在较为发达的城市或著名景区周边, 换言之, 它是在城市、景区等环境发展的带动下才能得以发展的。所以, 生态园建设必须借助当地周边环境的优势, 也就是说要与自然生态景观形成互补, 并保持和深化地域特色才会产生效益和旺盛的生命力。“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在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域, 要规划出便捷的出入口或道路并尽量接近公路、铁路客站、码头等交通节点, 以方便游客及车辆的往来;此外, “软环境”建设也不容忽视, 要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好客友善的民风以及保持良好的治安和声誉。古代曾有一则“酒肆猛狗”的故事, 讲的是一处香飘数里的酒家, 但因养有一条猛犬而使无人敢靠近, 致其门可罗雀。这则故事说明良好的服务设施、友善的民风及安全的治安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1.2.3 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和营造须有“大视野”。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是我国传统造园的重要思想之一, 其“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也是农业生态园中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法之一, 即“少而精”的理念, 一方面是原有的自然资源所保留下来的农林生产用地不容多占, 它扮演着景观的主角;另一方面, 应能借助田间、地头、山岭、溪畔等地形空间, 并通过巧妙地设计构思, 以“大视野, 小建筑”的设计理念, 即通过亭、榭、廊、道等元素的合理规划为游人舒适地游览提供便利, 而应避免喧宾夺主地强调建筑本身, 也就是说微观方面的“亭、台、楼、阁”等设计元素与宏观方面的景观主角只能相互映衬, 不能喧宾夺主。

在《园冶》一书中, “天然之趣、寂寂探春、涛声郁郁”等描述正是今天现代观光园林设计规划中所应该追求的自然最高境界。由此可见, 古人在对于观光园的设计早已给予了我们行动的纲领。这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对于当今景观设计的珍贵启迪。

1.2.4 生态观光园设计要做好艺术品味的“大文章”。

享誉古今的传统人文景观四大名楼的设计, 其建筑体量并不能与今天的“迪拜塔”或“鸟巢”相比, 却能让洞庭湖、滇池、武汉和南昌驰誉海内外, 这得益于《岳阳楼记》、《大观楼长联》、《黄鹤楼记》、《滕王阁序》等名篇佳句的广为传诵。所谓“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其优美的区区千字表述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和超凡的感悟。由此, 景区规划设计之美一方面在于鉴赏者的发现, 更在于设计师的发掘与提炼。虽然审美情趣各有不同, 但“真美”往往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此外, 《兰亭集序》中所述“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曲水流觞, 一觞一咏, ……”, 以其文华、书法驰名中外。这种人文佳境今许多地方纷纷地仿效, 就是利用“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的意境建成了多处“兰亭”, 这说明兰亭之意境之美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独特的人文艺术的魅力。由此, 今天的生态观光园虽仍以林业、农业生产为主, 同时兼有观光、休憩的功能, 但在意境之美的营造方面, 应借鉴当地不同的文化特色, 使其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 也具有更高的艺术品位, 做好艺术品位的“大文章”使人们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2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试例

本文拟借福建省云霄县下河乡万亩杨桃生态农林观光园规划预案为例尝试性地运用古人“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的设计思想, 按上述规划理念及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包括:区位资源分析、设计原则、设施建设与设计体会四部分内容。

2.1 区位与资源分析

云霄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滨临东山湾, 漳江入海口。交通便利, 有沈海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深厦高铁过境。交通便利是其区位优势;此外, 周边经济较发达的厦、深等城市家庭的“周末健康游”这一新生活的方式, 可形成长期稳定的客源, 而此地目前基本尚无可供客流游驻的接待设施。

下河乡位于云霄县西北部, 自然风景秀丽, 东依将军山旅游风景区, 西接乌山旅游风景区, 北源峰头水库, 南距漳江口红树林仅10分钟车程, 是在村民精心护育下形成的一处绝佳的自然生态景致, 它处于果林山花, 竹木青青, 青山翠谷之中, 碧水平阔。当地除了有中外驰名的云霄枇杷外, 更有青黄鲜润的万亩四季杨桃。此处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得天独厚的生态农林, 适合作为生态观光、旅游度假、游憩氧吧和亲近自然的生态观光园。在规划设计时应不同于各地喧闹的旅游开发的设计理念, 对其若稍作美化保护, 便可与游人共赏。

2.2 遵守保护性开发的设计原则

因林业、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生态园的首要功能, 其它功能均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该功能的前提下演化而出的。因此, 作为观光园和示范区, 其服务功能设计需周全考虑, 即要做到“大而全”, 即设计要严格地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节约等这种大范围的全方位的要求, 必要的管理、服务、引导、商务和旅游设施建设必须做到“少”、“快”、“好”、“省”。

“少”———首先是“少破坏”, 即严格杜绝破坏性旅游开发, 这需要摒弃急功近利、涸泽而渔的短视行为。在建设中注重“人与自然共生息”, 保护好珍贵的自然资源, 促进生态发展;其次是“少模仿”, 即要保持当地环境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就是要做到少“邯郸学步”、少照抄照搬和滥行于多处的“低档次赚小钱”的景点经营模式;严格遵守森林防火法规, 杜绝随手丢弃垃圾而造成的污染;再次是“少而精”, 即以精心经营货真价实的生态农林产品、农艺工艺品和特有的果蔬作为生态园区的特产商品供游客选购, 以减少“质次价廉的小商品污染”;最后是“少建筑”, 即除去要建的必要的绿色生态设施建筑外, 要减少私搭乱盖, 尽量保持清净的自然原貌, 减少因建筑拥挤而造成的视觉污染。

“快”———时间就是效益, 政府或旅游规划发展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快速介入, 实施前瞻性的管理和引导。目前有许多自然资源优越的景区存在着由于疏于管理而迅速被低水平野蛮开发所占据和破坏的现象。私搭乱盖、非法经营而造成的事故或隐患, 常是因为管理部门介入过慢, 实际的大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 其往往造成后期的再拆迁和再梳理的结果。因此, 未雨绸缪, 科学规划、高效管理是景区开发效益的重要保障。

“好”———所规划设计的游憩项目要品质好;高水平人性化管理服务好;游、留、住、行设施好;游客回味、赞誉、口碑好。

“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多研究、多运筹, 通过科学规划选准关键点, 以最小的投入, 取得最佳的长远效益。要做到重品质、重管理、少破坏、少建设的设计原则。

2.3 设施建设

根据“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的建设原则, 为园区景观锦上添花地建设以下必要的管理、服务、引导、商务和游憩设施, 以接纳未来客源, 并满足游客“吃、住、行”及游憩娱乐的需要。作以下建设规划:

生态观光园游憩信息、导引和服务中心———根据景区道路、游憩区域分布, 须建设一处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作为园区入口, 内容包括:入口及标志、停车场和游憩信息导引中心以及生态农林产品展示、交易、物流中心及生活卫生等设施。

美食品享中心———在霞河南岸与现有公路之间, 选择一处1000m2左右区域, 搭建美食棚, 供游客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享用各色当地美食及特产。

星果林间酒店———在现有公路与霞河南岸之间, 选择一处2000m2左右区域, 建设一座中型木结构别墅式酒店。其中客房50间, 作为酒店主楼, 含大堂、餐饮和会议功能。日后该主楼可在林间增加家庭套间、单体别墅、水上别墅等星罗棋布的卫星套房。作为绿色建筑, 富有生态休闲情调, 可体验健康生活的完善设施, 与景区风光自然融合, 体量适中, 锦上添花, 相得益彰, 从而形成新景点, 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的体验品鉴。

安全栈道和林间小道———在沿河道的两岸且汛期不会淹到的适宜位置, 设置便于步行游览和亲水游戏的安全栈道、栏杆、小桥和码头。风雨廊、亭、榭的材料采用:石、木、竹、草绳、红砖、青瓦, 条石、卵石等就地取材的天然材料。同时须注意换步景移, 不遮挡视野, 做到周边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的景观供游人徜徉。

林趣项目———溪畔、游泳、漂流、竹筏、果林、采摘、童趣、登山、农艺、静养、品茶、琴棋书画等活动项目力求营造一处返璞归真、自然天成、妙趣横生的绿色家园。这样的设计因称其为“家园”, 故要营造健康、安全、温馨的环境, 以吸引周末家庭度假、夏令营等适合普通家庭和孩童玩乐。另外, 设施的安全性和卫生管理也十分重要, 必须坚决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安全事故的危害远大于“酒肆猛狗”。

2.4 设计体会

总体而言, 林业、农业生态观光园, 其主业仍然是林业、农业生产。对于园区老百姓而言, 旅游收入仅是副业, 但保护、增加和提升原有资源价值才是基本原则。在发展中, 不排除副业的收入会超过主业的可能性, 但需权衡粮食和森林资源在国民生计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非货币价值, 因而必须首重保护生态环境。一些区域难免存在只顾眼前的急功近利的做法, 一谈“生态园区建设”, 就会错误的走进“工业产业园区”或者“风景旅游区”建设的老路, 把它当成工业建设, 重复上演工业污染, 破坏生态环境, “涸泽而渔”的惨剧。

生态观光园区的第一设计师是大自然, 第二设计师则是当地的农林生产和水土保持, 而在此基础上执笔的设计师往往不需要再对其浓墨重彩。他们的作用更像是位向导, 使用各种艺术语言与当地村民、游人、观光客和各地客商交流和分享这里丰富的自然之美。

3 结论

生态观光园作为新兴的农林旅游经济模式方兴未艾, 对其核心价值的理解与把握是园林设计的关键;保护、增加和提升原有资源价值是其基本原则。“虽由人作, 宛如天开”的艺术设计理念仍然可以为今天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设计带来启示与灵感。“美, 在于发现”, 对自然生态之美的发现与爱护是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指针, 也是生态观光园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摘要: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催生出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作为新兴产业, 其规划设计还没有可循的经典范式。本文尝试在景观设计中遵循传统造园的设计思想, 利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营造“宛若天开”的意境并与现代人互动的规划理念, 以营造出“适得返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绿色健康的理想园地;探索出一条结合自然和现代管理及造园艺术的理想的休闲生活场所的规划、设计思路及方法, 以期达到能适应当代人们生活方式之目的。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公元1631年, 明崇祯七年刊行。

[2]杨靖, 夏祖萍.生态观光农业内涵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07) :375-376

[3]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M].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079-2009.

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篇8

1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观光农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势头迅猛, 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观光农业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 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业单一经营方式, 向地要粮、要产量的传统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现代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还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就业,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 观光农业旅游还充分满足了城市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符合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但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 (1) 生态规划不合理。由于研究不深入, 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规划过程中, 缺乏与上层次的规划整合。多数生态设计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与农业景观的生态本质相结合。 (2) 建设规模小, 功能单一。当前, 我国多数观光农业旅游区规划设计中, 普遍存在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等问题, 而且在景观的表达上, 缺少创新性, 未能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文化底蕴不足。 (3) 农业生产服务于观光旅游, 生态规划中过于重视人工景观的营造, 农业的生产与景观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生态规划

2.1 选择合适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各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特征,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并增大科技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具有独特魅力、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模式。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模式的选择, 应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 充分发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景观特色及环境资源的巨大优势, 使之与游客心理、旅游强度、经营管理方式、市场需求动态、服务性质与规模等社会系统的功能相结合。同时, 还应在尊重自然、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 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资源开发规划, 形成地域色彩鲜明的观光生态农业系统。

2.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

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 不仅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娱乐, 而且包含了交通、金融、电信、医疗及房地产等行业和部门。因而在开发过程中, 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 对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 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确保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应从我国市场范围小、客源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 在具备便捷的交通和优越区位条件的情况下, 结合游客的心理距离进行空间定位, 充分满足人们周末、节假日“一日游”的需要。此外, 还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确保农业部门与旅游行业部门的相互沟通, 统一认识, 按照观光生态农业资源开发规划, 合理布设旅游景点, 逐步形成集自然特色和地方风情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资源网络格局。

2.3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经营, 主要是在不改变旅游地总体地域环境和田园氛围的前提下, 发挥当地农业产品多功能复合型特点,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以满足旅客需求。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充分体现在观光项目和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性上, 而且还充分体现出观光、示范、教育、娱乐、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旅客需要。因此, 生态规划过程中, 可在开发自然休闲、乡土文化、农事生产、乡村景观等传统乡村农业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化元素, 形成极大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 还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结合当地丰富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等,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 形成多个旅游景点观光链, 突出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最终发挥高效综合效益和持久效益。

3 结语

观光农业旅游的出现,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观光农业旅游区开发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在整合农业资源, 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 保护好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宁, 王莉, 韩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农业旅游发展——以唐山市农业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10)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规划设计初探 篇9

普洱市地理位置在热带北缘地带及南亚热带地区, 属于云南省的南部, 光照比较充足, 年平均气温在18度到20度, 降水量每年平均为1500mm, 森林覆盖率也比较高, 是祖国西南的“绿海明珠”, 山上云雾缭绕, 生长着大量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适合茶树生长, 普洱市境内有无量山、牛洛河等几个茶区, 面积将近4.5hm。对于普洱市来说, 还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的中心地区, 属于远近知名的“普洱茶都”, 加上普洱茶交易会以及普洱茶节这样的活动的开展, 周围交通状况的改善, 陆路昆 (明) 曼 (谷) 大通道贯通全境, 走高速约5小时到省城昆明, 2小时到全国知名旅游城市西双版纳。所以,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规划

2.1 农业观光茶园的定位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定位对于茶园以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假如茶园的定位过低, 就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各项资源的需求, 而定位比较高的话, 就会过分的追求奢华与气派, 从而产生资金的浪费, 也造成了设备的闲置, 结果就会得不偿失。这就需要根据普洱市的实际需求, 城市的发展状况, 重视营造观光茶园的乡土气息, 要强调茶园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要突出普洱茶的地方特色, 不能忽视民族茶文化特点, 要符合大众需求, 这样才能更好的凸显其经济效益。

2.2 农业观光茶园的特色

在各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 特色就成了其发展潜力的象征。在进行农业观光茶园规划的时候, 要与园区的实际结合在一起, 找出园区的突破口, 这样就能更好的突出其园区的特色, 让整个观光茶园的景观规划为旅游观光服务。对于农业观光茶园来说, 不但要具备茶叶的生产功能, 还要具备相应的艺术感染力, 茶园内的生产项目要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特点, 这样才能提高茶园的知名度, 具备强大的吸引力。

2.3 茶园生产内容丰富

农业观光茶园不但要具备相应的特点, 还要生产与加工的内容多样化, 方式也要多样化, 这样游客不但可以买到不同的茶叶的产品和茶具, 还能欣赏到与众不同的农业茶园风光, 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品茶各个民族的特色茶宴套餐。农业观光茶区可以定期具备一些茶文化讲座以及相应的交流会, 还可以举办品茶会等, 还要重视茶园景观的季节变化, 要重视植物造景功能, 做到随时有景色可观赏, 有茶可以品尝, 全年度的向游客开放。

2.4 产供销一体化

农业观光茶园用极具特色的茶叶生产内容以及比较好的生态环境来吸引游客的到来, 这样游客不但是茶园服务的对象, 也是茶园的消费对象。对于这些游客来说, 可以直接从茶园买进一些自己喜欢的茶叶、茶饼或者茶具等, 也可以自己亲手采摘、亲自加工一些茶产品带走, 让游客体会劳动的快乐, 还能进一步提高茶园的生产方面的效益,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2.5 重视茶文化科普教育和熏陶功能

农业观光茶园在满足了公众观光需求的同时, 还可以扩展其经营区域, 让一些青少年学习茶叶的科学技术知识, 认识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史, 也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在这些活动中, 主要的内容可以让他们去到茶园去采茶, 学习唱一些采茶的歌曲, 也可以自己亲手制作茶叶, 通过幻灯片等形式给他们讲解普洱茶叶的生产过程、加工过程, 还可以讲解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 青少年能够收到传统茶文化的熏陶, 把茶叶的生产和教育功能有机的结合, 提高其思想素质。

3 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设计

3.1 起景区

这是农业观光茶园的序景区, 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停车位和观光的通道。在植物的配置方面, 要以茶树为主, 积极营造出“茶”的氛围, 可以选择那些普洱特有的古茶树来当做行车道的景观树, 也可以作为停车场的遮阴树。其中交通岛中可以群植几棵大树, 这些树的胸径要大于15厘米, 也可以用茶圣的雕像作为整个交通岛的主景, 在周边用不同的茶苗做成相应的图案和色块, 这样就给人一种多层次、多树龄的景观效果, 也给人一种人工种植与自然生长结合的感觉。此外, 还可以搭配一些暖色调的植物, 比如红色、黄色等等, 这样能够提高视觉效果, 还能营造出非常热烈的气氛, 给游客美的心理感受。在起景区地面的的地面铺设上可以用石板石条, 这样就很好的突出了茶马古道的氛围。

3.2 茶品供销区

在这个区域设计的时候, 可以结合前区的园门设计, 或者可以在茶园区中进行设置, 这个区域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茶叶、茶饼、特色茶具等等。要求是具备民族特色, 还要具备茶庄特色, 在室内的装饰上要突出茶馆或者茶社等特色。

3.3 展览区

在观光茶园展览区设置的时候, 要很好的结合茶园前区的主要设置, 把这个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展区, 一部分是电教区。在展区可以展示茶业的种类、不同时期的制茶工具、关于茶的诗赋歌谣等等;在电教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游客展示茶叶的知识, 还可以给游客解说关于茶文化的发展等等。通过这个区域的设置, 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 让游客对普洱茶悠久的历史有个清晰的了解。

3.4 茶园区

这是整个农业观光茶园的一个主要景点, 占据的面积是所有区域中最大的部分, 属于生产区跟采摘区域的结合, 突出的是独特的茶园风光。具体来说, 可以根据实际状况, 建立相应的有机茶园区、古茶观光园等茶叶栽培的区域, 也可以在地面铺设石板石条, 形成特色。

3.5 加工区

这个区域是观光游览园区跟加工区结合的地方, 在这里除了进行茶叶的加工, 还可以为游客量身打造茶叶加工工序。游客可以对整个茶叶的加工工序进行参观, 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去感受茶叶从采摘到加工的具体过程, 从而加深对于茶叶的认识。在这个区域内还可以把茶叶加工成茶叶饼, 在上面印上自己的姓名或者生肖等等, 不但是旅游纪念品, 还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3.6 茶艺表演区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 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也形成了独特的茶艺。茶艺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也在进步, 饮茶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解渴的需求, 品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茶艺已不仅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文化, 一种修为, 体现的是和谐和优雅, 为茶文化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普洱市属于多民族地区, 各个民族在发展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惯, 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在去农业观光园区游览的时候, 通过茶艺表演区的设置, 可以学习各种茶的冲泡方式, 提高了旅游观光的质量。

3.7 餐饮住宿区

这个区域属于整个农业观光茶园的配套服务区域, 在设置的时候可以结合整个大的茶园进行设计, 但是也不能布满整个茶园, 在餐饮住宿区建设的时候, 不能大面积进行, 要小体量, 讲究的是自然分布, 要突出农家特色。在餐饮方面, 要以茶食为主, 比如茶叶蛋、茶叶炖猪心等等, 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住宿餐饮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都市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人们的环境意识一步步的增强, 农业观光园也开始集科技示范、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 结合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属于一种综合园区。在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规划设计的时候, 要对这个项目进行调研, 确定项目是可行的, 然后根据具体实际, 对普洱市农业观光茶园进行规划设计, 从而为公众提供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1]林杰, 严怀英.茶文化与品茶艺术[M].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邓大华.普洱农业观光茶园规划设计初探[J].广西热带农业, 2012 (10) .

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 篇10

1 我国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现状

1.1 观光农业领域相关研究和发展现状简评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型产业,也是一门与生态、农业、旅游、城规等学科相交叉的新型边缘学科。通过查阅国内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主要著作和期刊论文,发现有以下特点:从事观光农业研究的学者的学科背景呈多元化;研究内容多限在某一具体学科领域内,学科交叉研究相对缺乏;对个别园区案例的经验介绍较多,而对观光农业园区的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相对缺乏;对园区规划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园区自身,往往未能与城乡空间统筹发展的客观需要相结合。

包括观光农业园区在内的各级、各类农业园区规划可谓不计其数,现状存在的问题是规划编制单位和成果五花八门,学科壁垒的烙印非常明显,这对于园区未来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究其原因在于,农业园区规划国内目前尚无技术规范,农业园区规划本身具备综合型,更重要的是目前规划多缺乏科学的方法指导。

1.2 当前农业园区规划的几类思路和方法

当前国内农业园区规划中主要存在以下规划思路:一是以产业为核心的园区规划思路,偏重于产业规划(经济规划)方法;二是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园区规划思路,偏重于城市规划方法[2];还有学者提出将这两种规划思路融合起来,由此而形成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一种园区规划思路。上述农业园区规划思路的差异主要源于各自的规划核心思想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规划编制流程和内容。

2 观光农业的内涵、物质构成要素及当前一般农业园区规划的局限性

2.1 观光农业的内涵及地域特征

观光农业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是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和高效农业,具备农旅复合的产业属性;另一方面,由于观光农业园区大多位处大城市边缘区域,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同时又表现出城乡空间交错的地域特性。其两大特性之间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观光农业园区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园区类型[3]。

2.2 观光农业园区系统的物质构成要素

观光农业从萌芽发展到成熟阶段,涌现出观光农园、度假农场、家庭农园、教育农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多类型的组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开发形式[4]。虽然各类观光农业园区各具个性,功能定位与规划侧重相异,但是彼此也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观光农业园区与农村、城市,都属于人居环境的范畴,人类的各种活动聚集于此并占用相应的空间,形成园区各种类型的用地。著名的《雅典宪章》将人类的活动归纳为四种类型: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倡导以此对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根据各类用地之间的亲和与排斥关系进行分门别类的布局安排。由此不妨将观光农业园区系统的物质构成要素概括为以下三大类:一是生活类用地,包括村镇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等;二是生产类用地,包括蔬菜花卉园、景观防护林、水产养殖园、畜禽养殖园以及农产品加工配套的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5];三是道路交通用地,包括道路用地、广场用地及交通设施用地等。

上述三类用地分别对应了居住、工作和交通三大功能,而观光农园的游憩功能则可在这三大类用地中都有所体现,不必具体归入独立的一个用地类别。游客通过参观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乡村民居建筑,以及亲自动手采摘尝鲜、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这种体验乐趣的全过程就体现出园区的游憩功能[6]。

2.3 当前一般农业园区规划方法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业园区规划方法有以产业、土地利用以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的三类不同园区规划方法。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若以上述一般农业园区规划方法作指导势必有一定局限性。概括而言,当前我国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规划价值取向相对片面化,园区规划大多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是规划对象范畴相对孤立化,园区规划重视内部建设完善,而忽视与外部区域的联系与协调。三是规划操作过程相对静止化,园区规划重视体系内部的单向度的规划运作,忽视园区内部各阶段、自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

3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新方法的建构

3.1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新方法的核心

综上所述,规划工作必须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即用全面、联系和运动的观点来考察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系统工程。本文提出的观光农业园区规划新方法,其核心思想在于:园区规划必须具备复合化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对象范畴、互动化的操作过程。复合化的价值取向,即园区规划致力于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的对象范畴,即园区规划要促成自身与城市乃至区域空间结构的相互融合;互动化的操作过程,即园区规划内部各阶段之间以及它与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之间要实现反馈互动。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对比如图2所示。

3.2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新方法的编制内容

主要是围绕复合多元互动的核心思想精心组织四条规划主线:即园区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四者相互影响并交织成一套较为完备的规划体系,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园区规划实践的开展。

3.2.1 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层次规划及相关规划。园区所在区域的农业园区宏观布局规划成果,相邻地段的城市(镇)规划、区域规划等。还可收集当地农业发展的导向性政策以及相关研究成果。(2)当地农业现状(农业资源情况、生产力水平、主要产业等)。(3)当地旅游客源市场情况(包括游客停留时间、活动空间、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此部分内容也可以考虑归入旅游专项规划主线中。(4)各级农产品市场情况(包括地区、全国乃至相关的世界市场)。(5)园区所在地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质、气象、水文、地形地貌等以及环境状况)和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沿革、文化遗产)。(6)园区所在地的市政交通与社会公共设施配套情况。

3.2.2 定性与定位

根据基础资料分析来进行园区定性与定位工作,主要包括:园区性质与规模;园区主要功能与发展方向;园区的发展阶段及每阶段的发展目标。

3.2.3 发展战略(复合多元互动的园区规划目标)

在对园区自身的特点有了较为准确的评估之后,提出实现园区目标的战略方法,主要有:确定实现园区目标的可能途径;找出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制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运作模式。

3.2.4 园区产业规划主线

(1)园区项目规划是产业规划主线的开始。项目规划工作主要有:各级市场前景预测、关键技术选择、适用性评估、制定操作方案、投资及运行费用测算、收入规划及效益与风险评估。该主线还必须与另外三条规划主线相协调,即要与“旅游专项规划”、“确定规划指标”阶段以及与“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相配合。

(2)园区产业布局。对规划的园区项目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发挥最大效益。工作内容有: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效益评估、产业关联程度分析、功能分析。产业布局还对土地利用规划主线上各阶段内容产生影响,反过来也接受其信息反馈。

(3)园区运行模式。规划工作主要围绕组织与管理模式以及园区运行机制两大块展开,其中运行机制包括:资金筹措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经营机制、风险保障机制。

3.2.5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主线

(1)确定规划指标工作。此阶段是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主线的开始。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制定园区人口发展指标,需要结合旅游专项规划主线估算的旅游季节游客数量,确定园区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和规模;二是制定各项建设用地指标,根据“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阶段提供的园区土壤及环境污染情况分析来确定各类农产品产地的相关指标,作为制定园区用地指标的依据。

(2)园区空间布局。空间布局要结合园区产业布局的要求。主要内容有:确定园区功能分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安排接待服务设施;确定景观及经济轴线;划定产业带;划定核心区、示范区以及辐射区的范围;完成功能布局图。

(3)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具体包括:生产用地规划、生活用地规划、林地规划、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规划等,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最核心的工作一般体现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上。

(4)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对各类工程性基础设施作统筹安排,并就各专业协调中出现的问题对空间布局反馈修改意见。

3.2.6 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主线)

旨在通过环境治理与保护,以绿色生态的理念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主要包括:(1)园区及所处区域环境现状分析;(2)规划目标、治理期限以及范围;(3)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控制目标;(4)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5)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6)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资源化规划;(7)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8)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与管理对策。该规划主线与其他三条主线之间相互影响。

3.2.7 旅游专项规划(主线)

观光农业园区与一般农业园区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可供游客“观光”,旅游规划作为规划的重点内容必须成为贯穿园区规划的一条主线,这有别于前述农业园区的几种规划思路和方法。

编制旅游专项规划的技术路线一般为:(1)确立规划总体思路。(2)旅游发展基础条件调查分析,包括资源分析和市场分析两方面。此阶段可与园区规划的“基础资料分析”阶段同步进行,相互参照。(3)旅游规划依据,包括区域背景分析、政策依据和SWOT分析。区域背景分析强调要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来制定旅游规划;规划政策依据即制定规划要符合国家发展旅游业、农业的基本政策和法规要求,适应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最新趋势,并且与现有的上层次规划、相关规划紧密衔接;运用SWOT法对园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4)制定发展战略,包括定调子(确定主题形象)、定位子(市场定位)、定路子(产品与旅游线路策划)和定盘子(空间布局)。(5)旅游保障系统规划,包括管理、资本、营销、设施和环境等五方面[7]。编制旅游专项规划的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

3.2.8 规划成果

上述四条主线同时展开,相互联动的,最后汇成统一的园区规划成果体系,此时的规划成果在形式上包括:(1)研究报告(可选)、(2)文本、图集、(3)规划说明书和(4)基础资料汇编四大部分。

此外,新方法对规划对象范畴的界定不再局限于观光农业园区自身,而更加重视与园区外部区域的联系与协调,强化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互动衔接,从园区自身建设、城乡空间格局整合等方面对相关规划提出反馈意见,从而推动园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对象的范畴扩大后,最终广义上的规划成果范畴就不仅包括园区自身规划成果,还包括园区规划反馈给相关规划的相关成果。

3.3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新方法的编制流程

规划编制流程如图4所示。

4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指标评价体系

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不同层次的多种评价因素,往往只能根据经验来选择评价因素并确定其权重。结合本文所提出的园区规划新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指标评价体系尝试建立了多级综合评判数学模型,以使对园区规划的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其基本步骤如下:

4.1 因素集和评价集的确定

确定评价的因素集U=(价值取向,对象范畴,操作过程),设U1为价值取向,U2为对象范畴,U3为操作过程,亦即U=(U1,U2,U3),根据各自包含的要素将其分成3组:U1=(u11,u12,u13),U2=(u21,u22,u23),U3=(u31,u32,u33),使得U=Um∪Un,Um∩Un=∮(其中m、n为1至3的正整数,且m、n不相等)。称U={U1,U2,U3}为第一级因素集;称Ui={ui1,ui2,...uin}为第二级因素集。各因素所代表的含义见表1。

设评价集V={V1,V2,V3,V4},V1、V2、V3、V4分别代表很好、良好、较好、一般,即V={很好,良好,较好,一般};对第二级因素集Ui=(ui1,ui2,...,uin)中的n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评判,得到相应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i。

4.2 权重值的确定

因素集的各因素的权重与评价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不同的评价项目来说,各因素的权重也是不同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咨询表格,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对象进行咨询,在咨询表格中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确定各因素的具体权重值ai。本文根据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的特点和一般经验,对各权重值ai分别取一个参考值(表1)。

根据确定好的Ui中诸因素的权重Ai=(ai1,ai2,…,ain),对表1内的分值进行百分比处理后可得A=(0.50,0.30,0.20),A作为第一级评判集的权重。由此可得第二级评判集的三个彼此独立的权重A1、A2和A3。

4.3 专家评价和论证结果

邀请N位专家(例如N=10)分别从经济方面的促进程度、社会方面的促进程度、生态方面的促进程度等九个方面对某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进行评价。其中每一项的得票数用Rnm(Rnm∈Z)表示,n(1-9)

表示评价方面序号,m(1-4)表示等级序号(如很好、良好、较好、一般)。

对专家的评价结果进行计算处理,得到三个关于价值取向,对象范畴和操作过程的第二级多因素矩阵,如下所示:

同理可得R2,R3的矩阵。将专家的评价结果数据代入上面的算式中可得R1、R2、R3的数值。

由于B1=A1·R1,运用内积法M(∧,∨)得出B1的值,并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同理可得出B2、B3并进行归一化处理。B1、B2、B3共同组成矩阵R,下一步就是对B1、B2、B3进行综合评价,即:

B=A·R,得出最后的模糊综合评价值。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并结合B值,确定专家对该园区规划的评价属于哪个等级。例如为“良好”,可设V={90,80,70,60},根据公式D=B·VT则可得到该园区规划的得分。

5 结论

以上是在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复合多元互动的核心思想,将园区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产品环境保障规划和旅游专项规划等四条规划主线汇合成比较完整的观光农业园区规划体系,并由此提出园区规划指标评价体系。需指出的是,各地开展具体的规划项目中,应针对园区的个性特点、项目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对上述规划编制流程和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从而为园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的规划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笑明.西安市观光农业发展与布局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3:4-7.

[2]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1):53-56.

[3]陈征.现代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6:26-27.

[4]Kastenholz E,Davis D,Paul G.Segmenting tourism in rural areas:the case of north and central portugal[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9,37(4):353-363.

[5]谭纵波.城市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6-107.

[6]梁留科,吴次芳,曹新向,等.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64-68.

关于观光农业园林规划设计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农业园林,风景观光,规划设计,协调发展

1 前言

1.1 观光农业园林的产生背景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用于休闲娱乐的费用大大提高, 为休闲时间的旅游活动创造了条件。于是, 在这种大背景下, 观光农业园林应运而生。交通工具的改善对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 因为没有完善的交通条件, 将大大地妨碍与城市有相当距离的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

1.2 观光农业园林的类型

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迅速发展, 兴建于全国各地。现已建成的观光农业园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主要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农业公园、观光果园、休闲农场、观光茶园等。近年来观光农业园林发展趋势良好, 观光农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充实。

1.3 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必要性

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观光农业园林的支撑,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变化, 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入, 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春种秋收, 而是向生态、景观、健康、观光、休闲、教育、度假等方向转移。观光农业园林的出现, 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 同时也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观光农业原理是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 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 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 对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具有巨大作用, 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2 观光农业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可持续发展原则

农业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观光农业园林的建设和整个城乡发展的目标息息相关, 因而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具体实现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因地制宜原则、适度开发原则和长期与近期利益相结合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是指尽量减少人工建设, 充分利用原有资源, 重视山水地貌特征, 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这样既可节省大量投资, 又能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 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适度开发原则, 一方面要在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开发的程度与当地的社会经济要相适应;长期与近期利用相结合原则, 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 分期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明确, 谨防盲目冒进, 使园区发展稳定并持续。

2.2 景观设计原则

观光农业园林的规划设计要对景观设计进行规划, 从而创造高品质的园区环境, 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综合各方面考虑, 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地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生态美学原则和文化内涵原则。

地域性原则, 是指在园区规划设计上要坚持体现地域性, 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多样性原则, 是指园区的设置要经过全面考虑, 丰富其功能, 并使之与园区内的自然风景相整合;整体性原则, 是指园区内部的各种景观要素之间要互相协调, 设计上具有连贯性, 形式、材质等相互呼应, 形成一种整体风格;创新性原则, 是指在园区规划设计时要紧跟时代步伐, 时刻关注新技术、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技术, 不断完善园区的功能;生态美学原则, 是指, 园区应崇尚以生态美学作为审美取向, 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形成体现生态和谐园区景观;文化内涵原则, 是指要注重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 设计与乡土文化充分结合。

2.3 协调发展原则

观光农业园林是综合性产业, 它的发展有赖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配合, 因此各个系统要协调发展。首先, 城乡要协调发展, 在规划设计中, 要时刻考虑农村的利益, 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其次, 要以人为本, 深入分析客源市场, 仔细研究游客生理和心理需求,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 我国观光农业园林的发展

3.1 发展现状

我国的观光农园迅速发展是建立在国内外经验之上的, 普遍兴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其多样性是与各产生背景密切相关的。例如:农业科技示范园, 是结合科技与产业在农业方面的反映, 而观光果园则主要是满足了城市人口接近自然、体验农作的需要。至今, 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分布在多省的县区, 主要出现在东南部, 以经济发达省居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 我们去的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因尚处于起步阶段, 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等还不够成熟, 探索之路源远流长。

3.2 资源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 历史悠久, 对于发展观光农业园林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 分别阐述如下。

首先,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南北包括热带、寒带等六个气候带, 东西分湿润区、干旱区等四种水质区, 各种地形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种类齐全。多样的气候和地形, 非常有利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为不同种类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 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我国历史悠久, 蕴含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这无疑给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锦上添花。漫长的历史, 不同的地理位置环境、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就了现代中国的各具特色的传统习俗和农作文化, 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基础的园区必将给人以亲切、真实、淳朴的感受。最后, 市场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现代旅游已经日益转化为休闲旅游,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向往, 特别是对竞争压力日益增强的中国社会, 休闲旅游更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 因而我国的观光农业园林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3 发展意义

我国观光农业园林发展的意义的多方面的, 在美化、经济价值、教育、医疗、社会、土地综合利用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发展观光农业园林, 形成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增长点, 有利于实现农业的高效性, 带动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 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发展观光农业园林有利于解决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高与自身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观光农业园林的认识不断提高, 已经意识到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规划、建设和使用。园区既是城市居民释放压力、亲近自然的平台, 又是乡村居民的公园和增加收入的市场, 不仅是一种双赢的产业, 而且是连接城乡人民的重要纽带, 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喆.浅谈农业观光园中的园林设计[J].山西建筑, 2010.

上一篇:语法教学有效性下一篇:信息化道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