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旅游农业

2024-10-19

观光旅游农业(精选12篇)

观光旅游农业 篇1

旅游农业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农业进行了界定, 刘开榜 (1) (2006年) 指出:“旅游农业是依托已经形成的特色农业、优异环境、绝好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客源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 以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农业附加值的大幅度提高, 使农业和旅游业之间形成良性经济循环, 在农业和旅游业之间构建长效的联动机制, 获得旅游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民族地区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 开发民族地区旅游农业能够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途径。

一、民族地区旅游农业发展不足 (1) 统一规划不足, 特色不突出

少数民族地区对旅游农业的开发意识不强, 缺少政府对旅游开发的统一规划, 尤其是旅游农业的开发扶持力度较小, 造成了开发的盲目性致使旅游农业项目开发产品雷同;缺乏自身特色, 生态文化内涵不高, 软硬设施不配套, 档次低, 知名度不高, 没有吸引力。

(2) 开发方式单一, 经济效益低下

少数民族地区对旅游农业的科普教育不够, 大多数还处于“春天看花, 秋天收果”停留在传统的低层次的经营层面上, 旅客逗留时间短, 经济效益低下。旅游重游率不高。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的影响, 旅游农业时间具有季节性, 旺淡季的反差明显。农业产品活动内容单一, 游客参与性项目少, 大多以打牌、搓麻将等为主, 而一些农家乐经营者几乎不参与农业耕作, 经营用的蔬菜、肉食均从市场购买, 与农业劳作的完全脱节使得他们在旅游淡季无所适从, 惨淡经营。

(3) 农村风味不足, 开发缺乏组织

旅游农业的开发上, 城市化和人工痕迹明显, 失去了原真性, 农村风味不足, 旅游农业的本质就是依赖农业自然资源开发特色休闲旅游, 没有了特色, 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开发过程中, 除了部分企业集团外, 部分农民开发混乱, 多为点状布局, 随意开发, 缺乏大环境的协调性。

二、彩色农业内涵

美丽乡村田园风光是观光农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 以彩色田园作为观光农业的基础, 是今后观光农业发展的趋势。

(1) 彩色田园

彩色田园主要是相对于单色或色彩变化不丰富的乡村田园而言, 根据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果树等的叶、花、果的不同颜色和组合, 在四季呈现的不同形态来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休闲、体验等。

(2) 彩色农业

目前, 对彩色农业的定义还存在着争议。总结当前关于对彩色农业的理解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侧重于农业作物, 既种植业的“彩色”, 另一种是侧重于畜牧养殖业“彩色”。具体而言, 即彩色农业是指植物不仅有趋光性, 而且对光谱有选择性, 不同作物喜欢不同颜色的光, 人们命名为彩色农业。例如:在红光照射下, 水稻、小麦发育快, 成熟早, 产量高;辣椒生长快, 结果多;甜菜糖分和维生素含量高。用黄光照射芹菜, 叶大茎粗, 品质优良, 增产显著。另外一种是天然彩色农业产品的问世, 该概念的范围比前一种对彩色农业的理解更为广泛。天然的五彩棉花、五彩珍珠、绿壳、蓝壳鸡蛋等, 这些都将成为彩色观光农业吸引游客的旅游吸引物。

三、发展彩色田园生态观光的主要条件分析 (1) 具有良好的农业旅游资源条件

首先, 良好的农业旅游资源条件是激发旅游者兴趣并导致农业旅游活动最直接的因素, 是农业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另外, 具有优越的农业旅游资源作基础, 在发展彩色农业时, 就相应的减少了彩色观光农园的资金投入量, 也降低了市场风险。

其次, 在作为农业旅游目的地, 要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 其旅游项目与内容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同类旅游产品差异化竞争, 争取优势互补, 避免简单重复的建设和项目的雷同。

(2)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乡村农家旅游接待点不但要旅游设备齐全, 而且环境优美, 清洁卫生。前往农业观光旅游的多数游客旅游的目的主要是观赏、休闲、体验、度假等。所以为游客提供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 会给游客以美好的回忆。

(3) 区位条件

良好的农业旅游观光产品要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就必须将该旅游产品销售给旅游者。所以, 发展观光农业, 主要是依托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 挖掘巨大的城市居民消费空间是观光旅游产品成败的关键, 这也符合城市居民对农业旅游观光产品的购买习惯。

(4) 经济发展水平条件

由于观光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城市居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在2005年, 我国城镇人口约5.4亿, 占总人口41.8%。所以, 观光农业旅游的潜在消费市场巨大。建设彩色观光田园作为旅游目的地, 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条件, 这也是观光农业在我国首先兴起于发达沿海城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消费习惯也是在建设观光田园前期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因此, 在一些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 发展观光农业首先要做好客源市场的详细调查与反复论证, 做出事实求是的估计。

四、彩色观光农业促进产业联动与产业结构优化

彩色农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主要表现在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效应以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如农家乐在经营时, 经营者购买蔬菜的需要没有和科技示范园的供给相配套, 农户得不到优质的农产品供给给游客, 而园区亦不能实现就地销售产品。彩色观光农业主要是以风景如画的彩色田园为基础, 不断的优化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产业结构, 更是有效的推进了产业联动。主要表现在:将彩色农业资源优势变为资本优势, 实施彩色农业文化的产业发展。

(1) 第一产业

发展彩色观光农业也要有选择性, 应先发展观光农业的基本条件较好的作为试点。然后通过试点的示范、扩散效应, 来促进本区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根据旅游发展的需求, 优化配置农业生产品种, 红色的西红柿, 金黄的向日葵, 翠绿的黄瓜, 绿色的蔬菜, 五颜六色的花卉等, 组成了名副其实的彩色田园。虽然有很多观光农业区都包含有不同色彩的农作物, 但是在这些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以彩色田园作为旅游形象的确很少见。例如:以四川省成都双流县锦绣东山生态观光彩色农业作为旅游定位, 在其规划中的彩色田园, 分别取观光区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水果, 草莓、枇杷、梨果实的红、绿、黄三色为形象色彩。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 把推广农作物高、新、特品种作为与大市场接轨的首选。加大对农作物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的投入。例如正阳县的农民播种的红、白、黑三色花生, 黑、绿、蓝、紫、咖啡五色小麦, 不但吸引游客的眼球, 丰富了游客的农业知识;而且这些农作物所包含的特殊营养成分, 食之具有保健、疗养和预防疾病等功用让游客更感兴趣。同时观光农业区域也要积极配合发展蔬菜、食用菌类;反季节瓜果、花卉苗木等, 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通过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如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之上, 充分利用满足果树生长以外的空间、利用果树冬休时间, 在果园中合理地间套种中药材和其他水果, 不但可以提高土地土壤肥力, 改善小区环境, 还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起到生草覆盖的作用, 实现果、药的双丰收。值得注意的是套种要严格选择, 合理安排, 趋害求利, 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两败俱伤”。品种、配置、不能相互传播病虫害。如梨园中套种菊花、丹参;苹果树下间种郁金、菊花, 柚园中套种天麻等, 都是科学的套种方案。逐步实现种植、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 发展彩色农业, 精细农业, 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值。

(2) 第二产业

通过农业产业化良性循环的动力, 将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养殖业提供的优质原料, 进行深加工, 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值, 时也为旅游需求要素中的食、购提供丰富的产品。

大力发展无污染性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其一是利用水果种植业进行深加工, 积极适当的发展以果汁、果脯、蔬菜饮料、果酒等, 提过农业经济附加值, 开发花卉盆景、蔬菜盆景, 象草莓卖盆景, 果树盆景等, 既可观赏、也可以食用, 别有情趣;其二利用养殖业所产出的肉类加工, 肉类加工以猪肉、牛、羊、鸡、鸭、兔、鱼、贝等为主, 开发质量安全的绿色食品。通过对农产品的深加工, 实现了农业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积极转变, 增强了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多渠道发展。

(3)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主要表现在依靠优美的乡村田园氛围、特色鲜明的生态型农业种植、养殖物与美食吸引, 大力发展彩色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在发展彩色农业生态旅游时, 要对本区域内的观光农业资源进行适当整合, 如将彩色蔬菜观光园、果品观光园、牧业观光园、水产观光园、乡村俱乐部等联合营销, 延长游客逗留旅游目的地的时间。同时开发乡村多元美食, 搞好系列农产品的销售;积极促销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商品, 民间工艺品等。

观光农业的旅游住宿设施的建筑风格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信息, 绝不能城市化, 失去了“农”字的特色。充分利用农民新村的社区建设, 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接待区, 不断扩大旅游接待规模, 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收入。对有条件的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 要积极提升乡村夜景的吸引力, 丰富乡村的单调旅游夜生活;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彩色农业观光区内住宿。

总之, 根据本地的特点, 彩色观光农业也要按照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的思路,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吸引游客、以舒适的环境和方便的消费留住游人、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多次重游。

注解:

(1)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1]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2]邓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红岩新村为例[2]邓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红岩新村为例

[3][1]陈荣惠, 发展观光农业的有效途径[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3卷第1期, P55-56[3][1]陈荣惠, 发展观光农业的有效途径[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3卷第1期, P55-56

[4]张慧君, 浅谈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建设[J], 甘肃科技, 第22卷第12期, P207[4]张慧君, 浅谈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建设[J], 甘肃科技, 第22卷第12期, P207

[5]吕文西、窦长春, 观光农业的发展[J], 农业科学试验, 2006年7月P5[5]吕文西、窦长春, 观光农业的发展[J], 农业科学试验, 2006年7月P5

[6]成都市双流县锦绣东山总体规划.西南民族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2006年4月[6]成都市双流县锦绣东山总体规划.西南民族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2006年4月

[7]伍冠锁, 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08[7]伍冠锁, 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2008

观光旅游农业 篇2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了许多以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基地。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北京锦秀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河北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广州番禺区龙化农业大观园,四川成都郭县农家乐,福建武夷山观光茶园,江苏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据1997年初步统计,我国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各类开发项目投资累计30亿元以上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 的主题,“住农家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宣传活动,推动了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经营阶段, 2001年,国家旅游局就把发展观光农业工作列入当年工作要点之一,下发 《对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开发进行典型调研的通知》,并同山东省旅游局、青岛市旅游局共同组成调研小组,对青岛市进行了试点调研,形成《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草稿)》,确定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单位,并制订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

2002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工作” 的要点。2003年推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孙爱丽,2003)0 2004年的会议则提出“大力规范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创办农业旅游专业村、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户” 作为当年工作重点之一,并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第二次评选,又新增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

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近十余年来,一些致力于园林专业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的国内学者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相应进展,如刘滨谊教授建立的景观信息系统理论框架,赵涛初步设立的风景园林综合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等。再例如九寨沟率先实行我国景区数字化建设。早在2001年,九寨沟就为游人中心配备了智能化监控系统。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数字九寨沟”项目,作为申请国家“十五”重

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和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观光农业;旅游;思路

0前言

本文选用网页调研,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收到调查问卷989份,其中有效问卷978份。为了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到消费者的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费者的个人基本情况、休闲偏好、对观光农业活动内容的满意度等展开分析。问卷调查是在2014年9月于完成的。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1消费者的一般特征

据统计年龄在0-20岁所占的比例为24.2%,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人数占到了64.5%,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到了11.3%。女性占问卷人数的51.6%,男性占48.4%。月薪1000以下占到的比重为6.4%,月薪1000-3000占到了25.8%,月薪在3000-5000的比重达到了51.6%,月薪5000以上的占到了16.2%而且来旅游的人中有80%来自城市,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比重为80.6%,高中以下文化的为19.4%。而且大多数的人比较热爱户外运动,对旅游有浓厚兴趣。

1.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年龄及性别角度分析,年龄在20-40之间的人对观光农业旅游的评价表达意愿比较强烈,其他的人则更注重于旅游过程中所提供的带来的享受程度。其中女性对观光农业的要求比较高,也乐于表达自己意见,反之,男性都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职业角度分析,大部分的学生、公务员、企业工作者对于观光农业旅游的评价比较高。学历越高、收入越高者普遍对于观光农业旅游的评价较高。观光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具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公务员以及企业的工作者提供更准确的定位服务。

1.3参加观光农业活动的情况

观光农业在旅游行业中算是比较热门的,但是观光农业总体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只有少数的人对于观光农业具体地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一般人都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才得知观光农业方面的信息。通过调查也得知,大多数人愿意结伴而行,以小团队的形式参加。所以想要扩大观光农业的市场,还得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理解观光农业,知道观光农业的具体地点、具体的参观、游玩项目。

2结论

2.1地方政府的支援

观光农业旅游是新生事物。而且在湖南省发展的时期较晚,就目前而言,湖南省的观光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它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与倡导。政府必须完善有关于观光农业方面的法律而且政府还要带头投资该项目,然后拓宽投资的渠道,鼓励带动企业家来现场参观,解决最基本的资金需求。再而争取能够将这个第一产业带向第三产业,完成质的飞越。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2.2服务质量及项目内涵的提高

随着日趋增多的小型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竞争也就越发激烈。所以为了提高客户综合体验就必须牢牢抓住服务质量。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各个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努力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当地的农民的素质。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全方位的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其特色,例如,开慧镇浪漫温馨,从毛泽东与杨开慧家喻户晓纯洁的爱情故事,再到小镇270多对金婚夫妻的白头偕老,在这里传承着一种特有的“爱情文化”,演绎着一种不朽的“爱情传奇”。

2.3营销策略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别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蒸蒸日上的今天,项目在紧跟时代步伐在网络开展营销战,结合新媒体营销利用微信、百度推广等方式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并开展有效的网络宣传,结合线下传统的营销渠道增强项目影响力,打响项目品牌。

2.3.1 新媒体营销

①微信平台:微信用户目前已经超过7亿,作为一款具有社交性质的电商平台,微信在用户心中的地位不容小觑,项目在微信平台开通了公众号:小镇故事,介绍我们的产品以及开慧镇特色的文化。

②百度推广:通过百度平台将项目产品投放在各网站上,并利用百度的数据定位技术,将产品投放给更有可能选购本类别产品的用户。

③网店推广:在淘宝上开设网店,进行宣传。2.3.2 渠道建设

2.3.2.1线上渠道建设

①微信平台:继微信公众账号支付和扫码支付正式开放后,微信APP支付接口也宣布对外开放,这为商家提供了更便利的平台,消费者可以关注官方微信:小镇故事。

②淘宝商城:淘宝商城作为目前最大的电商平台,蕴含巨大的成交量,而物流是农产品电商的软肋,项目利用便捷的淘宝商城物流销售项目产品,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销售业绩。

2.3.2.2线下渠道建设

①经销商分销:项目首先立足湖南长沙市场,通过利用湖南五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有的资源即经销商和门店,将产品推向各个社区,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

②超市采购:本项目产品品质优,价格略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目前消费人群定在上班族等消费水平较高的人群,所以各大超市、商城是项目开展业务的大阵地,引进各大商城、超市采购项目产品。

③品牌店专卖:相比超市、经销商,品牌店的经验更加专业、更具特色,在项目发展后期将会在适当的时机打造项目自己的品牌店,全方位保障产品的安全,更全面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2.3.3 公共关系

通过社会各大媒体如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透过舆论将囍米和锦粟深入人心,与政府、工商等其他机关部门协商,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媒体宣传推广囍米和锦粟特色品牌,强调我项目产品在湖南特色米中的地位,更好地将项目产品打造成极具景观特色的绿色有机特产,在公众当中形成影响力,有效地提升项目影响力,抢占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林军波,于行,陈嘉尚.浙江温岭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 2013, (2):48-53.

观光旅游农业 篇4

1 原生态农业博览园

一方面博览园为全省乃至全国打造一个原生态农业的展示平台, 建设展示和宣传海南农业品种、产品、生产技术、特色资源和养殖、养生餐饮和庭院农业的平台, 带动发展特色、高效、无公害、高附加值的规模化农业, 带动龙门镇乃至全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博览园建设有火山、冷泉特色的农业生态养生度假中心, 建设具有休闲、观光、旅游和度假功能的“博览园”。

(1) 原生态农业品种展示园。展示旱作、水作和蔬菜优良品种, 占地约6.7 hm2。展示适应海南气候生长的粮食作物和蔬菜良种, 其中重点展示海南当地特色良种建立一个窗口, 充分展示海南热带气候赋予的热带粮食和蔬菜作物特色。海南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海南农业在国家层面担负着南繁育种和冬季瓜菜基地的双重任务, 尤其是南繁育种是国家农业中的重中之重, 优越的气候条件, 使海南成为品种选育和繁制种的胜地,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海南成熟的品种选育和繁制种体系, 是全国农业育种最集中、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地区[4]。广袤的育种市场需要品种展示、推销宣传和贸易洽谈的平台。

(2) 特色南药品种观光园。展示南药盆景和高效南药种植, 占地约4.02 hm2, 包括1.34 hm2高效南药种植区和2.68hm2盆景区。种植区主要展示有广阔市场前景, 适合在海南省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5], 根据喜阴、喜湿、喜光等生性的不同, 木本、藤本、草本等中药种植错落有致布局, 充分展示海南省作为南药生产基地的资源优势和种植潜力。盆景区展示用南药制作的盆景, 充分展示南药的艺术魅力和药用价值。包括艺术盆景和家庭盆景2类。南药的根、茎、叶、花、果实均可入药, 同时也是上好的盆景素材, 中药去病是大自然赋予的灵性, 多年野生中药尤其是镇山之宝, 是被人贡为避邪气生福瑞的吉祥之物。南药艺术盆景集聚外在艺术观赏价值和内在药用价值, 是盆景艺术和健康养生创意性的结合, 赋予传统南药以艺术价值。南药家庭盆景精致小巧便于携带和养护, 附带药用说明科学指导健康生活, 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药用保健为一体, 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是生活中既美观又实用的陈设。

(3) 农业生态养殖园。展示海南省特色养殖, 占地3 350m2, 分为渔业区 (1 340 m2) 和家禽区 (2 010 m2) , 展示环保循环养殖模式, 如罗非鱼、文昌鸡、嘉积鸭等。

(4) 标准化农业种植示范园。展示现代高效农业标准化种植设施和栽培技术, 占地6.7 hm2, 选择海南省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粮食作物、蔬菜、花卉和热带作物示范种植, 包括3个分区:大田区3.35 hm2 (包括大棚0.67 hm2) 、果树区2.68hm2、花卉区0.67 hm2。展示微滴灌覆膜、无害化防治病虫害、间套种、大棚栽培、嫁接改良、环割修枝、组培快繁等技术。

(5) 冷泉庭院农业长廊。展现庭院农业栽培和园艺设计, 占地1.34 hm2。

(6) 农业养生餐饮园。展示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海南特色药膳、保健餐饮等, 占地3 350 m2。

(7) 民间农业文化活动中心。农业培训和科技展示馆, 总建筑1 000 m2。重点对龙门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现代农业科技展示, 同时也是海南省农业展示平台。

(8) 园区接待服务区。承办博览园内的餐饮、住宿、商品买卖、招商、环境绿化、环保等业务。餐饮包括建设各类冷饮接待包括饮品吧、水吧、咖啡座、茶座等, 配套各类风味、特色小吃、烧烤、涮锅吧等。住宿包括独栋木楼和农家乐2种, 建设260套独栋木楼, 依景而建, 各不相同, 保持环境返璞归真的田园风格, 古色古香的木质感, 每套占地400 m2。农村养生度假区每户都有200 m2的住宿接待, 接待区统一对住宿进行管理和经营。各个功能区都可以针对该区产品进行贸易洽谈和商品买卖, 园内各个品种展示区和技术示范均可以公开对外招商, 吸引更丰富的内容参与。园内整体保持绿色原生态环境绿化格调, 具体因各区情况而定, 整体风格体现海南热带园林特色, 环境设计突出优美的田野风光, 突出火山冷泉的清新奇特, 营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氛围, 长廊、溪水、绿化布景, 营造原汁原味的田园氛围。园内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循环再利用环保处理, 可用来发电、发酵肥料、过滤再利用等。

2 新农村生态养生度假区

海南省向来是观光旅游胜地, 有着10余年发展旅游的经历,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着雄厚的基础。当下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 发展海南农业观光博览园, 发展休闲的观光农业, 有着海南丰富旅游资源的协同, 有着多年来旅游发展的实力、声誉和已成型的市场基础。要统一建设文明生态示范村, 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规划, 开展热带乡村游、农家乐、生态养生度假等, 补充和深化养生、休闲的度假旅游理念, 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 既改善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在龙门镇下属的98个自然村中, 项目第一期规划有火山冷泉分布的3个自然村, 涉及600户村民。一方面要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另一方面着眼养生旅游开发, 配套建设农村养生度假区的基础设施。总体包括村民房屋和庭院改造, 村庄道路、水电、网络、太阳能、沼气、环境改造、绿化美化等基础建设。村民住宅和庭院, 村庄建筑和整体绿化, 要符合景区总体养生度假中心建设的标准、风格和基调。

3 新农业辐射带动区

辐射带动全镇2 272 hm2耕地、3 358 hm2林地、1 145hm2坡地和1 127 hm2水旱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生产, 比如甜加糯水果玉米、富硒香稻、叶菜地瓜、甜丝爽滑的紫薯、皇帝椒、无刺青瓜、高甜哈密瓜等, 发展优质米、酸菜、萝卜干腌制、果蔬加工厂, 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崔薇.久温塘, 流放皇子的爱情冷泉[J].旅游, 2008 (12) :42-44.

[2]黄雨楼.定安, 快乐乡村的诱惑[J].旅游世界, 2011 (10) :132-134.

[3]黄平初.圈点海南[J].旅游世界, 2011 (9) :132.

[4]南繁育种为中国粮食生产建奇功[J].种业导刊, 2011 (6) :39.

农业观光体验旅游 篇5

乡上化原则—·方面要多形式推广地方文化和乡土树‘种及农作物,体现地域风情;另一方面,木着友善对待环境的设计思想,真正体现自然生态的理念。高效化原则—注重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将农业产展示与农业观光活动结合,充分发挥观光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以促进生态、社会、经济汽人效益的协同进步。

人性化原则—突出观光旅游过程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建立人与景点环境的互动空间,开设各种参与体验性活动项目。信息化原则—将先进农业信自、技术融入到设计语言,改变人们对农业传统落后的印象,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勺同时,带来新颖、高效、独特的观光旅游体验。武汉木兰庄园的规划布局按照以上的规划理念和原则展开,结合前期各项信息技术的分析图,通过产业、空间、生态三方面布局体现出规划的合理性、园区的经济性和对生态的保护。

根据地形地势分析分别分布无公害蔬菜板块、有机果林板块、花卉板块和l名优水产板块四人产业板块依据前期数字高程模型显小的基址现有地形分布情况,将园区划分.陵型的果林栽植区、平原型的农田片植区和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和配套设施区。生态布保留基址原有较好林木层、草地层及大面积的原有农田肌理。在西侧与外界主要交通干道相邻处设置生态防护绿化林带,对保留村庄马家庄的边界也以绿化分隔为主。

规划结构 园区规划结构为“一心一轴一带四片区”。一心:即农业信息技术示范中心,位于园区入口处,地势较平坦,交通便捷,依托主要功能建筑群,集研发、科普、示范、交流、餐饮、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一轴:南北向的贯穿轴向,是庄园内的农业产业布置轴。一带:沿农庄四周边缘的风景绿化林带,具有隔离边界、优化生态效益的功能。四片区指农贸商业活动区、接待中心区、度假别墅区和市民农园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规划考虑按照当地资源基础丰厚、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等条件,筛选一批优势产品,重点培育为特色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带有示范

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研究 篇6

摘 要:农业旅游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它既有农业本身运行的自然、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旅游发展的经济属性。农业旅游系统主要由供给子系统、需求子系统、通道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构成;人们的需求、农业发展、政府政策等是农业旅游系统运行和演化的动力;农业旅游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有完备的投入机制、转换机制、调控机制、产出机制及反馈机制。

关键词:农业旅游系统;系统动力要素;系统运行机制;系统演化;子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9)06-0092-07

The Study of the Operation of Agritourism System

FAN Chun

(Tourism School and Land Resources,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Agritourism system is a huge complex system and has both natural and social attribute of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attribu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gritourism system is composed of supply subsystem, demand subsystem, channel subsystem, control subsystem and ensuring subsystem, and human dem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governmental policy and so on are operational and evolution power of agritourism system.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agritourism system demands complete input mechanism, transforming mechanism, regulating mechanism, output mechanism and feedback mechanism.

Key words: agritourism system; dynamic power factor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system evolution; subsystem

引 言

农业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 已成为世界潮流。农业旅游源于欧洲的西班牙, 20 世纪60 年代初, 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 接待来自城市的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 被认为是农业旅游的起源。[1]我国的农业旅游实践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广东深圳出现,但正式的“农业旅游”官方名称则是出现在2001年。[2]

正当农业旅游实践活动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国内学者也开始进行相应的理论审视,他们的审视角度有从理论入手,[3-4]也有从实践进行;[7-10]有从国外借鉴,[11-12]也有国外和国内相结合进行。[13-14]成果虽然不少,但总体看呈现出“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很少。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如遥感、GIS等在该领域的应用目前还是空白。 基础理论研究的匮乏和过分强调案例研究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将会影响农业旅游研究的深入展开。为此,笔者运用系统学相关理论来剖析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状况及趋势,以期能为农业旅游发展在理论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加拿大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是其创立者。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系统的基本特征。本文将据此对农业旅游系统进行分析。

一、农业旅游系统概述

农业旅游系统是农业旅游经济运行过程中各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各要素结构及其变动以及整个农业旅游经济运行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趋势的复合体。

1.农业旅游系统构成要素

(1)供给要素。农业旅游供给要素指的是农业旅游产品的系统设计和开发。所谓农业旅游产品是指能满足农业旅游者体验需求的有形或无形载体,其构成主要包括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部分。

(2)需求要素。农业旅游需求要素是促使系统运行的外部拉力因子,它包含农业旅游需求者需求现状及未来变动规律,其中需求现状包括需求结构类型、消费水平、需求偏好等基本因子。

(3)通道要素。农业旅游通道要素是连通供需要素体系的中间桥梁,一般指游客的出行体系,包含交通线路和营销体系。农业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价值不可储存性等特点使通道要素在整个系统处于关键地位。

(4)环境要素。农业旅游系统是个开放系统,任何的环境变动都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影响农业旅游系统的环境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文、光照等)、经济因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等)、社会因素(旅游者价值观、家庭结构、职业、教育等)、技术因素(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

(5)控制要素。系统控制要素是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的中央枢纽因子。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农业旅游系统要受价值规律控制;同时,由于农业旅游的特殊性(农业基础上的增加旅游附加值,农业属性不能改变),其也要受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指的是政府对农业旅游的战略定位、布局等安排。

2.农业旅游系统结构

农业旅游系统是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复合系统,但又主要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旅游系统特征。根据旅游系统研究的一般理论,[15]笔者构建起农业旅游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要件(图1)。在此结构

中,需求子系统起到系统推力作用,供给子系统起到系统拉力作用,通道子系统起到桥梁和信息沟通功能,控制子系统起到调节和约束作用,环境子系统起到保障功能作用。五大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和维护农业旅游系统的整体演进。

二、农业旅游系统运行动力

1.需求动力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特定需求,需求的存在激发起人类探求自然与社会的欲望,欲望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良好的行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需求是具有一定层次性和一般性演化规律的,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只有在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情况下,才可能有自尊、归属、自我实现等高级的精神需求。而旅游需求恰恰是以精神需求为主的需求形态。这一点可以从人类旅游行为产生的条件得到印证。人类的旅游活动最早在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盛行。早期的旅游活动尽管规模小并具有较强的社会阶层限定性,现代意义的旅游活动尽管人数多且参与者阶层扩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属性:有较强经济实力和一定的余暇时间。即首先具备一定物质基础才可能产生旅游行为。旅游需求产生后,受外界环境变化,其也处在由低向高的逐级提升演化之中,如从一般性的浏览浅尝辄止到专题性的深度感悟,从团体性寻求生命共同保护前提下的旅游体验到个性化超生理旅游品尝等。农业旅游正是迎合如此变化的旅游需求而出现,其不同于一般性自然景观的动态参与性、与自身生活密切性、浓厚的怀旧性等都促使其成为满足新旅游需求的绝佳对象。

2.农业发展

如果说旅游需求的深度发展是促成农业旅游系统形成和演进的外生力量,那么农业生产的自身发展则是推动农业旅游系统演进的内生动因。当工业产业形态出现后,依靠科技水平推动和自身优势,其庞大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迅速确立起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农业生产虽然延续历史时间较长,但其依靠自然生物本身的再生产条件制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落后使农业产业地位迅速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的不可动摇性迫使农业必须进行改革,因而现代农业形态就应运而生。所谓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6]根据其含义中的“用现代产业提升农业”表述,现代农业包括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旅游类型(图2)。

3.政府政策等其他因素

农业对地区国民经济贡献率偏低和农业产业地位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动摇迫使政府出台推动农业发展的新政策。以我国为例,仅2008年发布的旨在推动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或规划就有46项。从2003年开始,党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发展有关。为配合推动“三农”问题改革,国家旅游局也开始了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工程、“华夏城乡游”主题旅游年活动、农业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等活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对现代农业发展也给予资金、技术、人力上的大力扶持。政府对农业及其旅游的政策扶持为农业旅游系统良性发展提供较大的外部推动,促进了农业旅游的较快发展。

三、农业旅游系统运行机制

系统运行机制是系统各要素在运行过程中,各环节内部以及各环节之间本质的内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的总和。[17]从系统论角度研究运行机制,就是一个不断投入各种要素、产出商品(包括知识)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需要有投入机制、转换机制、调控机制、产出机制和反馈机制等内容。

1.投入机制

农业旅游系统的投入按投入内容可以分为自然投入和非自然投入。自然投入主要是农业旅游景观靠自然界本身给予的能量、物质维系其生存的那部分投入,它具有波动性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非自然投入主要指农业旅游景观及其他要素通过人为的技术、政策等投入所带来的特征变化。它具有可控性、灵活性特征。当然,这两种投入机制实际上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即非自然投入可以影响自然投入进程,自然投入也制约非自然投入效果。农业旅游系统投入非自然投入要考虑投入时机、投入效果、投入类型差异等。

2.转换机制

自然和非自然投入的物质或能量进入系统后,依靠转换机制在系统内部进行流动并最后转换为农业旅游产品。外来物质或能量要素进入农业旅游系统后,首先在供给系统进行汇集,供给者根据农业旅游市场需求特征和宏观环境要求进行要素配置,将资金、技术和人才进行合理组合,并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管理体制来实现这种配置的最优化,最终提供给农业旅游市场合适的旅游产品。

3.调控机制

农业旅游系统调控过程按照调控主体可以分为自发调控和人为调控。自发调控就是农业旅游系统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供求关系进而达到系统运行平衡。其调控手段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人为调控是当市场调控失灵时,管理者或经营者通过人为控制系统能量或物质流动的速度、强度、方向,改变系统运行状态,从而使系统从持久的不平衡迅速合理地向平衡过渡,减少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不必要的损失。其调控手段是资金、政策、人力等。当然在进行系统调控时,都会有一个明显的系统运行危机指示器,即一定时期内系统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农业旅游供给者大幅减少,农业旅游产品质量显著下降。

4.产出机制

产出机制就是系统投入要素通过转换和调控机制作用最后提供给农业旅游市场的产品的过程。其产出过程包括产出前的市场调研决策、产出的产品结构类型及评估、产出产品质量监控等。产出前的市场调研是通过农业旅游市场调查确定系统最终需要产出的产品特征(价格、品质、独特卖点等)、产品类型及结构等;产出产品结构类型是指农业旅游系统产出产品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如何在有限的投入要素下,实现产出产品的效益最大化,它类似于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组合策略

5.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指农业旅游系统失去平衡后或出现漾动后,系统自动通过某种特定的符号来反映出这种状况,提示进行系统调节或干预的过程。农业旅游系统运行提示符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深层次作用符号,即价值规律作用;二是表象作用符号,即由价值规律或其他外界因素变化(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所导致的供求数量变化,即在短时期内农业旅游供给者大幅减少或增多,农业旅游需求者的大幅减少或增多。农业旅游系统反馈机制过程为:农业旅游产品恶性变化(自然灾害毁损、恶性社会事件)—需求减少—供给者利润下降—供给品数量减少—系统自发调控(外来力量调控)—恢复供给—需求增多—系统平衡。

总之,农业旅游系统运行,首先需要外界物质和能量等要素投入(自然的光照、水分和人工、政策、资金等),要素进入系统后通过转换机制(传导机制)和产出机制提供农业旅游产品,再通过反馈机制及时提供产品的供需平衡信息,当出现产品供需不协调时候,系统通过调控机制采用自动或人为的调节实现系统的平稳运行(图3)。

四、农业旅游系统演变趋势

对农业旅游系统的运行趋势研究比较复杂,主要是其受外部环境和系统自身要素的双重影响。笔者从农业旅游系统动力角度来剖析系统未来的可能变动趋势。

1.基于需求动力的农业旅游系统演化

农业旅游系统首先是个经济系统,所以需求是推动农业旅游系统演变的第一动力,而旅游者农业旅游需求的变动规律也将直接影响农业旅游系统的未来演进路径。根据需求变动的一般规律,可以大致归纳出农业旅游需求变动的一般特点:(1)从内容上看表现为普通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俗感知—农业教育—农情回归。在这里,农情回归更多是强调在农业旅游中实现了自我和环境的同一,并在同一中升华自我价值。(2)从参与方式看表现为团队式—家庭式—个体自由式。在此过程中,个体从农业旅游过程中由最初的陌生恐惧逐步转变为自由忘我意识,真正摆脱生理束缚而进入到心理的至高境界。(3)从与环境关系上看表现为下意识破坏环境—有意识保护—无意识融入环境。在此,下意识破坏环境是指旅游者由于受自私心理的本能作祟,对美好的农业景观从最初的感叹到下意识的采摘等破坏行为;有意识保护环境是指旅游者在多次的农业旅游体验中通过前一阶段试错行为反省进而内化为有意识的保护的过程;无意识融入环境是指农业旅游体验时,旅游者已经超脱于以前美好的农业景观要求,表现为 “漠视”景观本身特征,进而进入到超越景观境界的体验过程。[18]

受农业旅游需求动力变化的影响,农业旅游系统首先在供给要素上做出变革:一般性农田景观设计(伴随乡村旅游进行)—农事体验产品设计—农业教育型旅游产品(科普农园)—为旅游而旅游的农业公园—农俗型旅游产品—超脱型原真性产品,整个过程呈现螺旋式回环。其间,受市场竞争影响,农业旅游产品供给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其市场的覆盖群体越来越窄,对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耗费就越来越大;供给者成本增加,利润下降,部分实力弱的供给者被市场淘汰,系统实现自我调节。但由于农业用地的刚性特点,政府必然要实施宏观调控,这样,双调控又推动系统的相对平衡(图4)。

2.基于农业发展的农业旅游系统演化

农业旅游离不开农业生产基本功能。受农业在一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约束,为旅游目的而专设的农业公园将在建设用地等宏观调控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更多的农业旅游都是离不开农业生产背景的。而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科技水平、城市化、人们更高的农产品需求等外部条件影响也是处在发展变动之中的,因而分析农业生产变动规律为探寻农业旅游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生产主体、生产方式、生产对象三个核心内容,分析农业生产发展变革对旅游系统变动的影响也要从此三方面进行。(1)农业生产主体,即农业生产者。传统的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的市场化意识淡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式生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敏感性。因此,农业生产者的这一变化有可能推动农业旅游的更为广泛普及。(2)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传统农业生产基本具有靠天吃饭、畜力依靠、类型单一等特点;现代农业在生产类型上出现了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精确农业、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园等新的变化。[19](3)在农业生产对象上,传统农业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土地制度比较僵化;现代农业在土地制度上允许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土地制度的这一变革为农业旅游用地打开了方便之门。总之,现代农业生产的上述变革必然影响整个农业系统的变动,即农业旅游产品类型增多、供给者增多,导致竞争加剧、供求失衡、利润下降,进而使农业旅游系统失去平衡并演进。(图5)

3.基于政策等外部要素作用的农业旅游系统演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导致其必然要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较多的推动政策,譬如在资金筹集上专门设立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并且还有农业专项补贴等;在税收上,取消了存续上千年的农业税;在土地制度上,从实行承包制到土地流转制度;在农产品定价政策上,由统购统销到市场定价和统购统销结合;在农业发展生态环境政策上,从一味追求农业耕地面积增长、毁林开荒到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适度增加耕地面积及退耕还林保护农业生产环境。国家在农业生产上实施的政策变革为农业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旅游活动可以获得方便的资金来源;在税收上可以得到较优惠的减免;在定价上可以自由实行市场定价,同时国家还提供保护性价格;在土地制度上农业旅游用地可以方便获得;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也为农业旅游提供了直接的环境保障。总之,国家的农业推进政策为农业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了农业旅游系统中供给要素的变革,当然,也间接影响了供需平衡(图6)。

结 语

农业旅游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巨系统,它既有农业本身运行的自然、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旅游发展的经济属性。探究农业旅游系统运行特征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推动农业旅游的理论研究也会有一定帮助。オ

参考文献:

[1] 瞿兆赛,曹林奎.世界旅游农业发展概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5):469-470.

[2]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 旅游学刊. 2006,3(21):18-19.

[3] 王仰麟,陈传康.论景观生态学在观光农业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1998,53:21-27.

[4] 冯维波.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J].生态经济,2001(4):28-30.

[5] 张舒.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农业旅游共同参与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

[6] 陈琳.基于产业融合的农业旅游新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7] 卢亮,陶卓民. 观光农业空间布局研究[J].商业研究,2005(19):171-173.

[8] 白廷斌,骆静珊.城郊观光农业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呈贡县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2):47-53.

[9] 芮晔.南京农业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

[10] 颜亚玉.农业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其开发模式[J].农业经济,2008(1):25-26.

[11] 张莹,何佳梅.海内外农业旅游发展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51.

[12] 方志权,中外都市农业发展之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 2000(1):28-30.

[13] 方原.论我国旅游农业的发展前景[J].中国果菜, 2005(6):5-7.

[14] 刑慧斌.当前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02(4):56-60.

[15] 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J].旅游学刊,1998(1):21-25.

[16] 李海鸥.现代农业的含义是什么?[EB/OL].[2007-02-15].http://www.china.com.cn.

[17] 韩新明.旅游产业网络耦合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08,(9):68-70.

[18] 邹统钎,吴丽云.旅游体验的本质、类型与塑造原则[J].旅游科学,2003,(4): 7-10.

[19] 李东阳.21世纪农业发展七种类型[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1,(12):42-46.

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篇7

1 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观光农业起步较晚, 但发展势头迅猛, 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观光农业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全新尝试, 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农业单一经营方式, 向地要粮、要产量的传统经营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现代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而且还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就业,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 观光农业旅游还充分满足了城市人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 符合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但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 (1) 生态规划不合理。由于研究不深入, 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规划过程中, 缺乏与上层次的规划整合。多数生态设计只停留在表面, 没有与农业景观的生态本质相结合。 (2) 建设规模小, 功能单一。当前, 我国多数观光农业旅游区规划设计中, 普遍存在规模小、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等问题, 而且在景观的表达上, 缺少创新性, 未能与当地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文化底蕴不足。 (3) 农业生产服务于观光旅游, 生态规划中过于重视人工景观的营造, 农业的生产与景观性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生态规划

2.1 选择合适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各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特征, 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并增大科技投入力度, 大力发展具有独特魅力、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模式。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模式的选择, 应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 充分发挥农业生物资源、农业景观特色及环境资源的巨大优势, 使之与游客心理、旅游强度、经营管理方式、市场需求动态、服务性质与规模等社会系统的功能相结合。同时, 还应在尊重自然、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 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观光农业旅游生态资源开发规划, 形成地域色彩鲜明的观光生态农业系统。

2.2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

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发, 不仅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娱乐, 而且包含了交通、金融、电信、医疗及房地产等行业和部门。因而在开发过程中, 当地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 对观光农业旅游区的整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 并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管理, 确保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区生态规划, 应从我国市场范围小、客源不足等实际情况出发, 在具备便捷的交通和优越区位条件的情况下, 结合游客的心理距离进行空间定位, 充分满足人们周末、节假日“一日游”的需要。此外, 还需要建立长效沟通机制, 确保农业部门与旅游行业部门的相互沟通, 统一认识, 按照观光生态农业资源开发规划, 合理布设旅游景点, 逐步形成集自然特色和地方风情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资源网络格局。

2.3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经营, 主要是在不改变旅游地总体地域环境和田园氛围的前提下, 发挥当地农业产品多功能复合型特点,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以满足旅客需求。观光农业旅游区的复合化和特色经营, 充分体现在观光项目和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的多样性上, 而且还充分体现出观光、示范、教育、娱乐、度假、会议等多项功能,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旅游动机的旅客需要。因此, 生态规划过程中, 可在开发自然休闲、乡土文化、农事生产、乡村景观等传统乡村农业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化元素, 形成极大辐射力和吸引力。同时, 还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充分结合当地丰富景观资源、旅游资源等,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 形成多个旅游景点观光链, 突出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最终发挥高效综合效益和持久效益。

3 结语

观光农业旅游的出现,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满足了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观光农业旅游区开发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在整合农业资源, 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 保护好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宁, 王莉, 韩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农业旅游发展——以唐山市农业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10)

观光旅游农业 篇8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观光农业,成效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目前已成为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协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从事农村工作部门的责任。10多年来,扬州市农业开发通过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及园区建设,为全市发展观光农业、农村旅游,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扬州市从1991年开始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项资金9.47亿元,其中财政资金6.87亿元。通过各类项目实施,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了主导产业,推进了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300~500元。七年来,全市农业综合开发计改造中低产田61980hm2,建设重点示范基地30多个,建省级科技示范园3个,扶持40多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在项目区修建田间道路1204.22km,新建和改造中沟以上建筑物1837座,新建节水防渗渠道925.43km,推广低压管灌节水灌溉面积666.67hm2,同时配套田间建筑物3.9万座,田间植树273万株。各类项目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区的排灌能力,提高了抗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

2 组织制订观光农业规划

合理开发,规划先行。这是农业开发部门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那些区位条件好,综合发展潜力大,地方特色明显的项目区,扬州市十分重视规划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目的在于能够通过项目的实施,提升项目区形象,以适应观光农业发展的要求。全市先后组织制订了仪征登月湖区6666.67hm2综合开发规划和星河生态园规划、沿江农业综合开发三大产业10个666.67hm2基地建设规划、江都仙女镇666.67hm2花木园区建设规划、江都渌洋湖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核心园区总体规划、宝应水泗、望直港荷藕发展规划,等等。各项目规划在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理念,注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工程布局与自然生态相适应,将观光农业的发展内容较好地融入农业开发项目建设中。江都市农业开发局为了做好渌洋湖核心园区总体规划,花两年时间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委托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主持制订园区规划,形成了10多万字的图文并茂的规划材料。其中,包括总体规划、产业项目规划及分区规划,体现了观光旅游产业特色,并通过高层次专家鉴定,其成果为指导园区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3 开发观光农业亮点

随着农业开发项目的增多、资金的加大,做大了项目建设规模,做高了工程建设标准,做强了产业发展势头,为发展观光农业、农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10多年的农业开发,不但为观光农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而且启动了一批新的亮点。沿江地区在省级沿江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带动下,目前已经形成观光农业特色的有江都仙女镇万亩花木园区,其中龙川盆景园成为江苏省首批农村旅游景点,邗江头桥的666.67hm2银杏园、蒋王蔬菜园已经成为扬州不少学校的教学基地。里下河地区宝应水泗荷园发展水上荡舟,水上采摘,水上观光,门票年收入20多万元。高邮芦苇场、江都渌洋湖村的观光旅游正在兴起;仪征登月湖区利用农业开发规划成果兴建了14km环湖水泥路,建成了3333.33hm2经济林果,形成了茶叶、果品、林木、中药材、旅游五大产业,为引进浙江大侠谷公司发展登月湖旅游创造了条件,昔日的穷山恶水,如今是青山绿水。仪征星河生态园的66.67hm2芍药园,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江都昭关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333.33hm2,建成“一条十里小康路,六座党群民心桥”,项目区旧貌换新颜,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夸奖,促进了渌洋湖生态观光旅游规划的实施。这些项目区有的赋予了浓厚的大江风情,有的饱蕴着河湖春色美景,有的带有乡土气息特色,已形成了集观光、休闲、垂钓、餐饮采摘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

4 进一步推进观光农业发展的措施

4.1 强化意识

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合理发展;有利于美化农村环境,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发展观光农业、农村旅游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体现。发展观光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要把发展观光农业作为扶持产业发展、提升项目建设形象、扩大农业开发综合效益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来抓。从项目区规划设置上,从工程设计和选料上,从扶持重点企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布局上,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对观光农业的扶持力度,为全市农村旅游蓬勃发展推波助澜。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全市开发系统人员的积极性,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2 注重结合

在今后的农业开发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观光农业的扶持,把发展观光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做,做到四个结合:即把农田建筑物配套与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把农业开发项目工程设计要求与发展观光农业工程工艺造型结合起来,把丰富农业开发文化与营造发展观光农业氛围结合起来,把扶持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与打造观光农业特色结合起来,以此推动观光农业景区建设。

4.3 打造亮点

观光旅游农业 篇9

1 观光旅游农业以及观光农业园区分析

所谓观光旅游农业就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服务型农业形态。观光旅游农业是通过环境美学、景观学以及生态学等方式, 促使旅游和农业相互结合, 通过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景观吸引大量游客来购物、消费、观光等。不但增加了农业旅游、休闲方面的价值, 而且丰富了旅游内容。园区不但是农业件建设的载体, 而且推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通过旅游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式, 将自然资源和农业建设相互融合。在景观园区内具备双重产业以及功能, 游客在其中不但可以参与各种园区活动放松心情, 而且可以观赏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景观。在农业园区包括了养殖园区、种植园区以及综合类园区等。

2 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景观生态设计主要在保障自然资源的前提之下对自然景观进行设计。在景观生态设计当中重点考虑的对象是自然生态, 避免对自然资源毁坏以及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保障各种生物循环可以正常进行, 切实保障生态平衡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比如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当前现有资源进行利用。其中, 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存在差异性, 虽然都是对景观进行设计, 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师需要有更多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感, 在设计中尽量避免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合理使用。景观生态设计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设计中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生态的平衡。

3 现代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思想

现代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思想基本包括四种: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自然设计以及恢复性设计等。

3.1 自然设计

当前自然设计是和传统的规则设计的园林不同, 自然设计要求在城市当中制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做到和谐共处, 这也是自然景观设计中最为核心的思想。比如在城市当中建设中央公园, 不但充当净化城市空气的角色, 而且具有改善生态的功能。

3.2 乡土设计

乡土设计是对当地的材料以及乡土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利用, 从而根据当地环境的特点创造适合本地风格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乡土设计的理念就是通过本地的植物或者材料对景观园区加以设计, 不但可以节约一大笔的建设资金, 而且具有十分良好的保护生态作用。

3.3 保护性设计

保护性设计是要求在景观设计当中保护生态平衡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景观设计和生态景观设计不同, 景观设计需要以生态学为基础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保护设计需要设计符合自然以及强调景观自然设计和自然资源的和谐关系。

3.4 恢复性设计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得到广大居民的关注, 如何利用人们开发以及被污染的废地成为当前生态设计的重要方向。恢复设计就是通过应用多个学科技术对人类过分使用以及污染的区域进行重新恢复和建设的工作, 从而对其进行再次利用以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观光旅游农业园区生态设计的相关原则分析

4.1 保护生态原则

自然生态对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光旅游园区的生态设计应当保护生态以及自然资源。通过利用本地具有的地形、植物以及水系等规律实现自然生态保护。通过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对景观进行恢复和建设, 不但可以促使园区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且促使景观建设的成本缩小。

4.2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 如果生态系统当中的某个环节存在问题或者发挥不了作用, 其他的生物就会取代, 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好处, 保障生态环境可以稳定、健康发展, 生态环境当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以及食物链越复杂, 稳定性就越好。

4.3 5R原则

在生态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守5R原则, 第一, revalue。就是对场地进行再次评价, 设计之前就应当考虑当地景观建设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第二, renew。改造以及更显当地的景观, 可以通过对水系、地形或者耕地的适当改造促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三, reuse。再次利用资源。比如利用原有耕地或者园区的破旧废物等。第四, reuce。就是尽量减少资源浪费。比如可以通过园区地形组织排水而不需要额外的设置排水系统等。第五, recycle, 循环利用。对自然资源应当循环利用, 不但可以促使生态可持续发展而且节约园区施工成本。

5 旅游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设计

5.1 植物设计

首先, 应当严格控制入侵的物种, 避免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次, 应当采取乡土的树种, 由于乡土的植物能够时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并且也比较常见。相对其他外地的树种来讲乡土树种成活率高以及寿命长, 此外, 乡土的树种抗病能力相对比较强。再次, 种植适应性比较强的树种。由于观光旅游的农业园区生态环境比较恶劣, 需要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因此, 需要选择适应能力比较好的树种。此外, 应当充分利用野生的植物, 野生植物不但可以降低园区管理成本, 而且有助于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园区可持续发展。应当注意植物规划密度, 在园区应当注意植物之间合适的间距, 如果密度过大、竞争压力大, 将影响树木的生长。密度过小又难以发挥保护生态的功能。

5.2 地形设计

地形是观光农业园区的重要构成部分, 应当利用原有的地形, 对原有地形的运用不但可以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财力, 而且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促使原有地形的土壤以及植物不受到破坏。在设计的过程中, 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对地形进行调查, 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首先, 坡度设计。所谓坡度就是平面和坡面之间的角度, 在坡度设计的时候考虑施工以及生态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地面形式和自然环境和谐, 避免突兀感或者僵硬感。其次, 表土保护, 对于地形上的表土应当保护和利用, 避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尤其是土壤中的生物遭到破坏。地形设计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可以通过地形组织排水、组织交通以及通过地形营造园区的空间感。

5.3 道路设计

首先, 应当合理选择道路线路。在园区当中, 比如农林交接处的位置或部分生态敏感区, 这些敏感区也是自然景观比较好的区域。然而由于是敏感区, 需要保护其中的自然资源, 因此不能让游客过分靠近, 这就应当注意这些道路选择既不能在很远也不能过分靠近。其次, 设置生态廊道, 园区路径对于动物的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道路上的小动物很容易被其他天敌动物发现, 因此造成很多动物基本不过园路从而进入植物区域, 对植物造成一定影响。在设计的时候应当建立生态廊道给小动物使用。

5.4 水体设计

景观生态水体设计应当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结合本身园区的实际条件进行设计, 从而促使水体自我净化以及恢复的能力得到提升。首先, 应当注意避免水流死角从而影响水质。通过假山或者石头等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以及保持水流的活跃性。其次, 应当对园区的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保持水体观赏性。水体和地面的交接应当注意自然和谐。其次, 应用生态驳岸。通过生态驳岸对当地的水体进行净化以及保持水土。不仅如此, 而且可以促使景观效果更好以及对环境起到生态作用。生态驳岸包括石材、木材等多种材质, 在选择的时候应当结合园区经济实力等综合考虑。

6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探讨观光旅游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方式, 从道路、水体、植物、地形等方面进行论述。观光旅游不但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 而且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观光旅游农业园区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 从而提升农业旅游园区景观生态设计的水平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耿晓蕊.观光农业开发区的景观设计初探--以河北北戴河集发观光园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06) .

旅游观光农业科技发展研究与探讨 篇10

一、朝阳地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前景

朝阳地区经济欠发达, 农业观光旅游方兴未艾。只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了特色采摘, 2011年以前, 综合性的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尚属空白。朝阳地区乡村自然景观多样, 生态环境好,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地区差异显著, 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丰富, 开发潜力大。另外朝阳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 适合日光温室内作物生长, 为设施花卉、果蔬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保护地鲜切花色泽艳丽, 在市场上具一定的竞争力, 设施花卉已经成为朝阳地区抗旱避灾、高效农业的首选。朝阳的旅游观光农业开发应该依托天然实体资源和现有的保护地生产, 以花卉观赏与瓜果采摘为主体, 集观赏性、品尝性、体验性和娱乐性于一体, 既能展示设施农业的高新尖技术, 又能实现设施农业的延伸, 彰显了辽西地域色彩的观光农业, 提升了观光农业园的档次与内涵, 为辽西北地区观光农业开辟新的路径,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旅游观光农业在朝阳市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1. 千亩综合性观光园实现了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零的突破。

朝阳鑫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观光农业以朝阳市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 观光园选址在大凌河畔的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西街村, 毗邻燕山湖风景区, 重点实施了连栋日光温室设计研究及内部栽培作物技术研究。建成一座占地1000多亩, 集观光、采摘、娱乐为一体的辽西北第一家高科技现代农业观光园, 设计双折式大跨度智能化连栋日光温室4栋。智能连栋温室透光率达到80%以上, 比普通温室光照率提高20%以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双折式全自动智能化日光温室科技含量高, 设施配套。园区不但有花卉可以观赏, 果蔬可以采摘, 还配有餐饮区, 绿色农家饭庄, 老于茶庄, 传统工艺表演, 书画院, 蔬菜瓜果配送中心, 农家动物园, 停车场, 蓝色游泳池, 垂钓园, 荷花池, 农家院, 民俗村, 农家桃园、花卉种苗基地。园内引进“蝴蝶兰”、“荷兰百合”、“香水百合”等名贵花卉, 引进盆栽苹果、盆栽蜜桃、盆栽葡萄、盆栽山楂等100多种植物;大连樱桃、丹东奶油草莓、北京昌平苹果、海南椰子、云南香蕉、菠萝、四川园竹、紫荆花等100多种植物在园里开花结果。

2. 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成果显著。

在我市的凌源市东远农贸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地等进行花卉标准化栽培试验示范, 取得良好效果, 为观光农业提供技术保障。

(1) 花卉展示区新品种引种试种:通过调查不同品种花卉各项园艺性状, 如株高、花色、花径、抗病性等, 经过鉴定比较, 确定朝阳地区百合的主栽品种为西伯利亚、索蚌。引进OT系列百合、玫瑰、郁金香、康乃馨等新品种在朝阳地区推广。筛选出适宜朝阳地区栽培的百合品种有罗宾娜、曼尼萨、赞布拉星、能量等。可作为百合切花的辅助品种在朝阳地区推广。确定粉黛、紫罗兰、马斯特、火焰和红色佳人为康乃馨推广品种。

(2) 栽培模式改进:确定百合种球消毒药剂为多菌灵 (或福美双) +甲霜灵500倍液, 适宜栽培密度为每亩14000粒 (周径14-16厘米) , 平畦1、4、10漫灌+滴灌节水栽培技术。提出茎生根长出前土温保持在12-13℃, 茎生根长出后气温保持在16~25℃的控温标准, 制定百合光照管理标准。

三、农业科技在朝阳地区观光旅游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观光农业一般有5种类型, 即基地改建型、生态旅游型、农家乐型、休闲度假型、特色餐饮型。辽宁的旅游观光农业还处于从初级经营向成熟经营过渡的阶段, 其项目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设施不齐全等系列问题, 尤其是观光农业还没有成熟的集成技术可以借鉴。朝阳市的旅游观光农业已经摸索出以高科技智能为温室为载体, 致力于选育种苗组培快繁和工厂化生产及游客观光采摘, 创造性地将现代农业展示观赏与体验、建筑与科技、文化与游玩结合起来。

1. 科技创新点

(1) 根据朝阳地区的地理方位, 合理设计连栋温室, 依据旅游观光要求, 进行设施优化配置, 使之成为科学的综合技术系统。连栋温室举架高、配置科技含量高, 体现最佳性能, 实现地温、温度、光照、降雨等气象因素观察的自动化, 灌溉及田间管理自动化, 为温室内观光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空间。

(2) 温室内栽培作物技术研究, 实施工厂化规范育苗, 建立百合、玫瑰无病毒原种球 (苗) 繁育体系, 通过种苗种球脱毒与快繁, 实现了百合、玫瑰等花卉种苗 (球) 自给。

2. 主要科技研究内容

(1) 进行大跨度, 双折式, 大型连栋温室的大型智能温室设计研究。使之抗风载、抗雪载;透光率80%以上;内表面防结露处理;温室内土地利用率为80%以上。温室配置湿帘-风机强制通风降温系统、顶开窗自然通风系统、内保温遮荫系统、外遮阳系统、移动苗床系统。实现温、光、水、肥智能化监控, 为苗木组培快繁提供保障, 为温室内作物优化栽培提供支撑。

(2) 进行工厂化育苗和观光花卉、蔬菜、作物栽培模式创新的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推广东方百合种球繁育技术、东方百合鳞片全基质包埋技术、东方百合经花球留茬复壮、露地复壮技术、克服东方百合重茬障碍技术、东方百合切花栽培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东方百合栽培模式改进和球冷藏处理技术。

重点进行玫瑰组织培养材料的培养与移植、玫瑰组培苗的快速繁殖等关键技术研究。短时间生产出大量优质的玫瑰秧苗, 最大程度降低苗木成本。

进行百合、玫瑰、康乃馨等具有观赏性的新品种花卉引进鉴定, 筛选出适合温室与裸地栽培的花卉品种。

利用连栋温室的超大空间和资源配置, 进行叶菜类无土栽培、瓜类立体栽培、果蔬类生态栽培以及节水喷淋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展示景观植物和高新科技成果, 同时为观光园绿色餐厅提供绿色原材料。

四、发展科技型旅游观光农业的对策建议

1. 科技创新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

一是应确立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 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 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 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2. 注重品牌形象, 提升发展档次

发展观光农业园区更应该注重质量, 注重品位档次。要高起点规划, 要指导帮助经营业主创新建设思路, 按旅游项目相关标准规划设计, 突出主题特色, 完善园区功能, 提高园区档次, 避免出现低水平建设, 提升园区品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运用行政力量, 整合优势资源, 搭建平台, 将农业观光园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进行包装与市场化运作, 以提升其整体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 是完善科研设施, 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

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 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 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

4. 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 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篇11

统计数据显示,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人们会产生旅游需求;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会产生度假需求。汪黎明认为,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农学会副会长舒惠国认为,休闲农业是指在城郊和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和农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广义上看,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随着居民收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人文或自然景观旅游将逐步转变为以休闲农业为主题的生态旅游。

汪黎明说,我国农业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缺乏发展规划、配套服务落后等问题。但休闲农业产品开发的资源类型多,开发成本低。据专家统计,全国已有约800万农民因休闲农业致富。

观光旅游农业 篇12

(1)日本观光农业的概念

日本观光农业既是广义上的观光农业。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的联结在一起,把农村景观和农业体系作为舞台吸引游客从而获得更多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极具当地农业特色的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

(2)日本观光农业的类型

1.农林业公园型。把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作为观光的热点完整的展现在游客眼前。打造开放式果园、庄园,提供水果蔬菜的采摘、观赏,农业生产过程的展示,农业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服务。

2.饮食文化型。把当地极具特色的农产品或者制作方法作为卖点,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又传播了地区的历史。

乡村景观观赏与体验型。直接以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美景为主打,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玩赏,并通过居住在独具特色的民宿、旅馆中以体验当地的生活,融入其中。

(3)日本观光农业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经济迅速发展,在政府的开发与经营下,民间也投入了许多人力财力,高级度假村的开发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了。许多农民、个体经营者们在农闲阶段,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而进行开发与利用,建设了一系列围绕当地特色而精心设计的旅馆、酒店、商店、娱乐设施等,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访,获得了很大的效益。

第二阶段:1933年开始,日本的泡沫经济逐渐破灭。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等空前快速发展。随着泡沫经济动荡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旅游环境也随之恶化。面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的措施,既积极的推进了观光农业的发展,并重点关注一些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城郊地区的果园、种植园等采摘农业园区的发展。

第三阶段:日本观光农业的新时期。日本城市居民有了更多的假期与休息时间,对于休闲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农业的萎缩,日本农业、农民也需要增进与市民的交流,加大宣传农业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作用。城乡居民的这些需求,近一部促进了日本观光农业发展,并使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日本观光农业的经验

1.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为推进观光农业健康发展,应对日本农业出现的种种难题,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使农业向观光农业的方向有计划靠拢,取得经济等多方面的效益,政府积极承担了责任,给与了财政、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例如,组织开展了“交流往来的日本”、“都市-农山渔村共生对流活动”、“绿色旅游”等一系列活动。

另外,日本政府制定的科学合理的计划也在观光农业的发展上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举例说明,日本政府2000年制定了“第三次北海道长期综合发展战略”,建设更有特色更有活力的新农村,加速推进城乡间交流的密切化、长期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发展观光农业、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联结,实现农业多元化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与该计划相衔接的是,2001年日本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围绕观光农业的计划、法规。有了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效果极其明显,2006年日本北海道的观光农业总获利为244亿日元,较之往年有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在其带动下,本地的其他企业增收557亿日元,对本地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占总贡献份额的7.3%。

2.完善法规体系的保障

日本在观光农业旅游的相关问题上制定和实施了很多法律规定,例如,《旅行业法》、《森林法》、《海岸法》、《旅馆业法》、《岛屿振兴法》、《农山渔村余暇法》、《山村振兴法》、《景观法》、《温泉法》、《停车场所法》等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都是以《观光立国推进基本法》和《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为依托制定和实施的。这些法律条文涉及了观光农业旅游问题的各个方面,从审批程序到实行流程都完善到每个细节,实用性、操作性极强,保证了整个程序的顺利实行。将整个系统上升到法律层面,使观光农业旅游在法律的保障下和谐、有序、不受阻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合法、透明的管理渠道,健康有序的进行。

继1992年“绿色观光计划”和1994年的“促进农山渔村滞留型余暇活动的基础建设”的相继出台,2006年日本政府又对相关法规进行了重新修订,规定日本的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针对各景观良好的农村地区,开发建设观光旅游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例如,土地利用事项、农事作业体验的设施等。各地区要贯彻和实行这些法律法规,做好具体的推进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将相关工作及时提上日程。

3.科学的规划与引导

日本政府实施了科学的规划与引导,优化了产业结构,将农业生产、旅游业、服务业三者合而为一,相互调和。给农村、农民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扩大了农民就业,给农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成功的创设出一个新兴产业,促进了外部资金的流转,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关于观光农业旅游的规划还促进了城乡间的交流,将许多乡村民俗文化传播出去,增进了城乡感情和都市人们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了解,为农村经济与生活度注入了诸多活力。

科学的规划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等,还带来了生态效益,为了吸引游客与投资,在开发观光农业旅游的同时也对环境进行了改善与美化,对公共设施进行了完善,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三、日本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的启示

1.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是非常强大的,因而我国政府在观光农业旅游经济经济方面能发挥的扶持作用更大、更有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观光农业视为一个重点的新兴产业进行推进与发展,使其在本身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成为农业发展建设的一个强大助力。政府应及时的提供资金上、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提供从技术到人员配置各个方面的协助,为观光农业旅游创造一个绝佳的发展环境。

2.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观光农业作为一个前景宽广的新兴产业,涉及了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许多其他产业,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拥有一个良好有序的法律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应该规范从事相关产业的从业者的行事程序,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加以约束,加强审批和核查。对于开发观光农业的地区和管理者进行细致的核查和规范,并且制定安全方面的法规以对游客和从业者进行保护。

建设一个和谐的法律保障体系,使整个流程趋向规范化、合法化,对观光旅游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3.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既旅游业发展给生态带来的压力。

我们应该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问题,不仅不能带来生态上的负面影响,还要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为实现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我们在制定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的时候,要着重考虑是否会为生态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要在改善生态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摘要:日本的观光农业旅游起步虽不及欧美,却独辟蹊径,成果显著。其将旅游业巧妙的结合了各地的农业生产,以具有独特韵味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别具一格的特色服务,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观光旅游农业的概念、类型、阶段、成功经验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找出有益之启示。

上一篇:压电材料论文下一篇:改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