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精选12篇)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1
林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 而且, 林业不仅能支持各项基本建设, 而且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就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来说, 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匮乏, 林业发展也相对缓慢, 这与当前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但是, 现今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 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将生产力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坚实桥梁与基础, 其对于促进当前我国林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今, 我国林业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接近世界水平, 这不仅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 制定有利的措施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从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来说, 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 且木材种类繁多, 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 丰富的森林资源总量相较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来说, 人均占有的森林资源还是比较贫乏的。同时, 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支持能力弱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丰富, 但是用总量除以我国的13亿人口数量, 森林资源就相对不足了。同时, 当前我国森林中树木的质量也在下降, 其各项指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森林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还不足以支持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我国林业发展缓慢, 使得当前我国林业中人工林树种单一, 其稳定性较差, 这又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1.2 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从当前我国林业的管理体制来看, 不仅管理模式落后, 并且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 从而使得我国的林业企业经营能力不足, 发展缓慢。同时, 中国当前实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着林权不清的情况, 使得企业的经营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也就缺少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 制约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因素
尽管当前我国具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其对于我国林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我国当前的林业技术改革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制约着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2.1 林业技术改革的资金不足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来看, 科学技术水平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科技所带来的林业发展往往集中于当前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林业待发展地区, 由于林业技术改革资金的不足, 使得其自身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不能促进林业的进步与发展。
2.2 林业技术不具有创新力
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但是, 从客观方面来说, 在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方面, 我国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明显不足。当前我国的高水平林业技术, 大都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真正属于我国的林业技术还是比较少的。同时, 对于这些由国外引进的技术, 我国还存在着应用效率不高、缺乏整体认识的问题, 从而使得我国林业技术水平以及经济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3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力度
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林业技术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林业建设方面的工作人员, 其所拥有的知识体系比较陈旧, 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我国林业发展需要。因此, 对于这部分林业技术人员, 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 使他们能够提升理论知识,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承担起现今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林业技术工作, 从而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3.2 瞄准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林业经济的提升与促进。因此, 当前市场的林业需求对于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林业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林业技术改革、创新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投入会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也使得林业企业会得到有效的利润回报。因此,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市场需求的瞄准, 不仅能够获取有效资金的支持, 对于林业的稳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建设林业技术推广网站
林业技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我国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而对林业技术进行推广, 对于提高林农与林企的林业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其在推动林业技术快速传播的基础上,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符合当今林业发展需求的林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网络作为当今时代中传播速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传播途径之一, 对林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推动作用。因此, 建立林业技术的推广网站是现今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促进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方案。
4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4.1 林权改革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林权的改革, 传统的林权使得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不高, 从而影响了林业的总体发展。同时,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速度下, 提高林农收入, 保障林农生活水平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因此, 对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4.2 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林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与使用, 是促进当前林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 要使得林业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就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推广体系, 同时还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因为当前我国市场对树木的需求量较大, 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市场导向的推广体系使得林农、林企获取信息的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 这对于提高林农收入, 改善林农生活质量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4.3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无论林业如何发展, 低效的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 保证现代林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森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 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同时还要在森林利用中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4 加强林业的信息化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世界上多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其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推动作用。比如, 林业部门可以建立相关平台, 定期发布林业政务信息, 并提供林业问题的在线咨询服务。这样就能够提高林业部门与公众的互动性, 从而也提高了林业信息的流动效率。
林业的信息化发展对于我国林业保护也有着现实的意义。如今我国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的林业管理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 例如, 遥感卫星、互联网技术等来对林火进行监测、报警等, 从而为消防部门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 确保救援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最大限度地保护林业资源。
5 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 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 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较高, 但是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 限制了我国现代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因此,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必须注重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林业技术改革, 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恒刚.推进我国林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33) .
[2]何志辉.浅谈林业改革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2) .
[3]吴远志.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改革与发展[J].科教创新, 2011 (05) .
[4]蒲梅林.探讨林业技术创新中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 2013 (18) .
[5]郝彦惠.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现代园艺, 2013 (20) .
[6]刘艳春, 冯彦.林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49) .
[7]戴国辉, 李莉君, 邓应生.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思考[J].现代园艺, 2013 (16) .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2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衍生出的先进教学技术,对于我国的高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门课程,所以,要做好高校计算机教学,就必须要用好现代的教育技术。本文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教学当中的应用等问题。
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对于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是比较高的,同时,在课堂上,教师的地位是相对较高的,他们通过单纯的理论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学习效果相对较差,课堂环境也枯燥乏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后的相关实践也无法达到目的,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导致了计算机教学陷入了瓶颈。对于高校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教学的要求,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是与高校的教学目的相悖,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正在逐步的推开,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着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式进行,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有助于我国目前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是基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所以,和计算机教学是非常贴近的,故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現代教育技术当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也是目前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当中应用比较多的一项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视频、音频等形式,更好的将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彻底摆脱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课堂,使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系统性更强,更加有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当中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接下来的阶段当中,应当继续使用。
二、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从上文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对计算机教学模式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也将极大的推动教学的开展。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方法,使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教学方法丰富化、多样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一)给予多媒体技术充分的重视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要做好多媒体教学,首要一点就是要提高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只有学校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教师充分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才能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能。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多媒体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学校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多媒体教育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每个班级里都建设的多媒体设备,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还专门给计算机专业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推动力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的技术水平也在显著提高中,学校教师经过系统的培训,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二)开展给予互联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也给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新的力量,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多样化、无固定的教学地方,在互联网上所有知识都能够共享。由于互联网上有庞大的学习资源,学生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各种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资料,个性化的去自我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固定的教学课堂听老师讲课,这种新的互联网开放式教学可以不受地点的限制,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够完成计算机学习过程。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还具有非常高的便捷性。
(三)基于虚拟实验室的模拟式教学模式
虚拟实验室的教学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是通过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充分的结合,在网络上给学生创建了虚拟的实验室,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这种模拟实验能够将各种实验过程清晰的在学生面前展示,让以前抽象的教学内容现在能够清晰透彻的让学生去体会。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3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的出台,现代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战。结合《(2014-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高职教育在专业结构设置上,急需迅速调整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上,需要全面面临对接;在面向高职本科衔接上,需明确发展方向;在培养全新技能人才目标,要不断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在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方面,需要扩展培养范围,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不断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改革,就业
中国分类号:G718.5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的出台,现代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6月16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布了《(2014-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文件充分体现了《(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定位,尤其是明确了当今形势下现代高职教育的方向[1-2]。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需要改革,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职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定位逐渐清晰。当前形势下现代高职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专业结构设置上,急需调整以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在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上,全面面临对接;在面向高职本科衔接上,需明确发展方向;在培养全新技能人才目标,要不断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在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方面,需要扩展培养范围,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不断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高职教育改革背景
随着不断革新的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美、德、法、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都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已不断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以此巩固国际竞争中可持续的优势地位[2]。
目前在全国范围里,中等职业学校已超过15000所,招生规模达八百万人,在校生过两千万人,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占了高中阶段的一半,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截至到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达到1327所,已占到全国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2246所的五分之三,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更是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可见职业教育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国家的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速度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决策。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也不断创新,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率不断创新高。高等职业教育也逐渐发展为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从2012年起,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始试点高职本科专业,并取得很多宝贵的经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发展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由于区域差异,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教育发展不均匀,导致了大多数院校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数职业教育被动发展,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成了人们无奈的选择。高校扩张规模已确定,生源数量逐年下降。
二、高职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调研发现,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无不面临机遇和挑战。机遇是《(2014-
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如: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生源少、质量差;职业教育个层次之间面临着相互衔接的问题;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需要及标准变化的挑战;职业教育自身问题的困扰。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主要面临的挑战如下[4]:
(一)生源情况:传统生源随着高考生源逐年减少的趋势的影响下,以及本科、三本的大举扩招,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报考时依然迷茫,仍然对职业教育不够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有偏见。
(二)衔接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发展方向中,遇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高职教育与高职本科衔接,高职本科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衔接等问题。
(三)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市场不断变化,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职业教育需要预测市场对毕业生各方面素质需求的,有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在对口岗位上工作。另外,即使当时有较准确的市场需求预测,也不能确保毕业生一生中只从事本项工作。
(四)教育机构自身存在困难和问题:对高职教育来说,主要存在于办学资金不足、教学环境落后、师资质量不高且短缺、教学设备差以及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等。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政策也努力向职业教育倾斜,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以上这些问题在全国范围里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高职教育改革方向
现代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发展和生产服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对被教育者不断提供服务。从表1(我国现代教育体系量化目标)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目标中的重要位置和发展目标[2]。在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如图1)中可以看出,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是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教育模式[2]。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阶段的主要改革方向和任务是:结合就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层次,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结构,高职教育与其他各层次教育全面衔接,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
高职教育中,高职本科的建设是近期的一个目标,高职院校自身改革方面,需要提高自身办学条件,改善教学环境,增强师资力量,迅速转变,准确定位。尤其是扩招带来的教学资源不够,高职教育技能培养的小班化管理教学,精细化教学方面有待提高。
高职本科与专科需要过渡和衔接,高职本科与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教育衔接,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职本科专业,培养高职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并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渐增加培养职业本科层次人才的职能,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在招生方面,面对新的挑战,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单招、高考招录、中等职业毕业生再教育和企业职工再教育培训等充实高职教育的生源也。在体系上也不断转向面向更广大群体招生,真正转向和普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从深层次思考,尽快准确定位,抓住机遇进行多方位改革,使自身尽快走出困境。高等职业院校在整体上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下,在办好现有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自身现有条件,积极转变思维,准确定位,建设应用技术类型院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结语
当前形势下现代高职教育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急需在专业结构设置上调整,与各阶段职业教育上全面对接,在培养目标上不断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在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方面,需要扩展培养范围,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优势。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职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 2010-7-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北京: 2014-6-16
[3] 程宇宋美霖.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变化趋势及分类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63-66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4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效应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于目前的教育制度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等有重要影响。
1. 冲击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在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体育教育中, 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应用最大化地促进着体育教育的发展, 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习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指导, 学生也可以通过现代技术进行远程学习, 总之这些新的教学技术极大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高校的体育教育观念, 促进体育教育的改革。
2. 加快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变革。
体育教育内容的设定是在以参考体育教育目的以及体育所依托的形式等为依据进行的体育教育学习材料。它的内容是变动的,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而变化, 它是适应教育改革的, 而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方式, 它的很多新的内容必然会冲击与带动高校体育的教育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最后就会有新特点的高校教育特点方式出现。
3. 导致高校体育教育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多数受外界影响的因素比较多, 比如天气、硬件场所以及课时安排等, 这样就会导致体育教育的授课模式比较单一, 在有限的时间、场所内学生很难掌握体育教育的内涵,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也会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授课模式的变化, 同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在课余的时间也会学习体育内容, 增强他们的学习模式种类。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 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老师通过现代技术可以改变现在固定的、单一的授课模式, 使得课堂的形式与氛围更加活跃,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现代技术应用于体育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世界先进的比赛, 增强他们的实战感。比如篮球专业的学生通过电视直播可以清晰地观看NBA直播, 及时地了解现役球员的技术与比赛规则。再者体育教育在传授上还存在一些动作、技术上的难点, 而有的教师由于年龄等原因不能亲自给学生示范, 而通过现代技术可以于克服教师技能、动作难度等原因对示范动作效果的影响, 进而减轻教师的负担, 使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课件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 它的改革方向也要实现体育教育的现代化。体育教育现代化的目的就是实现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 促进他们思想观念的进步, 实现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 达到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3.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高校的体育教育要想实现全面的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人力资源制度, 加大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现代体育现代技术是实现体育人员培养与引进的关键手段。具体表现在: (1)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 由过去的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学习; (2) 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 促进他们教学能力的进步; (3) 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现代技术的应用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作为基础, 高校体育教育要实现技术教育, 就要提高老师的知识修养, 通过提高他们知识修养, 同时可以开阔他们的知识面, 使他们接触更多的知识。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
1. 硬件技术深化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物质保证。
任何形式的改革都需要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体育教育改革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需要多媒体、校园局域网、远程教育等模式为依托实现体育教育的互动教学。
2. 软件技术深化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
软件技术主要包括高校的现代技术发展水平,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 以及所使用的学习教科书等。它所阐述的主要是理念层面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的进步而发展的, 在有声技术设备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之后, 紧接着又出现了网络技术的应用, 尤其是网络课件的开发对于促进老师应用现代技术于体育教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课件的设定一定要按照促进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发展, 因此软件技术深化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
四、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1. 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由于他们还不能适应高校自主学习的氛围,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高校的体育教育相对比较轻松, 结果导致他们缺乏对体育教育的兴趣, 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接受直观的刺激, 在教学进程中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2. 加强被教育者主体性的成长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校体育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影响, 它不仅表现在教学的内容上还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依托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最科学的体育知识。
3. 促进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
高校的体育老师每年的教学任务非常重, 他们除了要教授体育专业的学生之外, 还要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 因此他们的学生非常多, 学生的体育成绩也需要体育老师进行登记, 而如果靠传统的手记形式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成绩都会记录, 而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工具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登记可以一目了然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类, 同时在体育比赛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表格工具, 这样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 只要通过计算机搜索就可以找出体育选手的信息, 这样有利于以后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也在不断更新,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现代教育技术要与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慢慢地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志江.浅析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关系[J].职业时空, 2008, (11) .
[2]卢鹏.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 2011, (7) 下.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5
教育部重点课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
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的函
2011/10/10 教仪所 “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处(部、站、中心、办),教研室,有关单位: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立项通知‛(教科规办函[2011]10号),由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申报的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已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CA110195。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所决定启动相应子课题的正式申报工作。现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见附件1,简称《子课题管理办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见附件2,简称《子课题申报指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见附件3,简称《子课题申报审批书》)印发给你们,希望有关单位支持此项科研工作,并组织动员有科研能力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和个人积极申报,共同努力,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课题申报时间:2011年10月9日~2012年1月9日
课题申报要求:凡欲申报子课题研究的单位或个人请认真阅读《子课题管理办法》和《子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认真填写《子课题管理办法》所附的《子课题申报审批书》。申报表格也可在网站( 传真:010-6251473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 邮编:100080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研究室
附件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管理办法
附件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申报审批书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改革实验教法适应现代教育 篇6
众所周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如何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以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这一方面跟大环境如教育政策及动向有关,另一方面跟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更主要的是和任课教师以及实验教师的积极进取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分不开。我们合肥十中实验室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讨与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经验也走过了不少的弯路,实验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8年,合肥十中实验室曾经试验过“实验教师上课堂”的教学模式。
试验之前,实验教师只是协助任课教师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剩下的工作完全由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许多任课教师由于任课班级较多,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教学往往就感到任务过重,力不从心。一些教师就干脆放弃了学生实验。既使是安排了实验课,由于仪器和药品是实验教师准备的,而实验教师在准备仪器和药品时可能会根据实验室的条件作一些改动,如果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缺乏沟通,上实验课的效果往往不见得好。试验之后,实验课由实验教师亲自上,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可将学生分组实验通知实验教师,然后实验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并认真备好实验课,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实验课的教学以及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这样做的优点是显然的,既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也使实验教师的工作系统化,专职化,有利于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实验课变成了单纯的实验课与平时的课堂教学有点脱节。
第二阶段,1998~2000年,合肥十中化学实验室曾经尝试过改学生分组实验为“单人单座”(当时十中的平行班级6至8个,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四十多人)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提高劳动技能素质是“学会生存”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单人单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肥十中当时有两个简陋的化学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经过协商,两个化学实验室同时开放,实行“单人单座”的尝试。由于过去学生分组实验一般都是2~3人一组进行实验,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经常是1个人,其他学生基本上则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于是课堂上吵吵嚷嚷、乱成一团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实行“单人单座”,每个实验室有24张实验桌,两个化学实验室同时开,基本上可容纳一个班的学生,2名实验教师协助任课老师来完成实验课的教学。那么是实行“两人一组”好呢,还是实行“单人单座”好呢?为此,实验室还在学生中做了一次调查,结果95%的学生都认为“单人单座”比较好。他们认为实行“单人单座”以后,每次实验课之前,迫使学生都要将实验内容看一遍,不然就没办法做实验。以前几人一组还有个依赖,实行“单人单座”后就指望不上别人了,而且每个人都在做实验,也没有人讲闲话了,课堂纪律大有转变。实践证明了实行“单人单座”优大于弊。首先,实行“单人单座”克服了学生的依赖思想,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实行“单人单座”有利于仪器和药品的管理。我们在每个实验桌上放上一个仪器、药品使用情况登记表,学生每次做实验前,都要认真清点仪器和药品,看是否有损坏或缺漏。填好登记表后才动手做实验。这样做加强了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使仪器损坏的现象大大减少。缺点也是有的,“单人单座”只适合条件较好的、学校规模较小的学校,当平行班级增多,班级人数也增多时就不太适合了。
第三阶段,2000~2012年,合肥十中新的科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的规模扩大了,平行班级由六至八个增加到十几个,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50人左右,化学实验室由原来的2个只增加到3个,而化学实验员却由2人减少到1人(不增反减,据说是受编制的影响)。实验的改革遇到了瓶颈,实验教学只能又回到传统的模式,两人一组,一个实验室28组,可以容纳50多个学生实验。问题暴露出来了,高一十几个平行班在一个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时间需要1个多星期,会造成教学进度不一致,如果有重课现象一个实验室就不够用了,必须调课这很麻烦。若同时开两个实验室分56组实验,对仅有的一个实验员来说工作量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完成。若高一和高二都有分组实验,问题就更大了。形成实验改革瓶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突破实验改革的瓶颈呢?
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加上教材的变动,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合肥十中从高一到高三全面推行了具有十中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所谓“高效课堂”对教师而言,就是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精讲精练,时间不超过25分钟,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要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课堂高效”。对学生而言,各年级各班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学习资料使用本校各科老师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和“固学案”。“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用于新课之前或课堂上各学习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当然也可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固学案”就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方案”也就是作业,课后学生独立完成。那么自然学科的理化生实验课又如何改革呢?为了配合“高效课堂”的教学,化学分组实验也按照各班的学习合作小组来摆放实验仪器和药品,这样改进有什么优点呢?一是实验分组和学习小组接轨,便于讨论交流,二是每个实验室只要准备十组仪器和药品,两个实验室可同时上课,既减轻了实验员的工作量,也能缓解平行班的重课现象,实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动手做实验的,有观察记录实验的,有的实验还可交换分工做好几遍。缺点就是当一两个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小组其他成员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做一些与实验不相干的事情。这种小组合作实验的模式,比较适合学校规模较大、平行班级较多的情况。
总之,只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合肥十中即将建成的新学校理化生实验课该如何改进,大家群策群力吧。
【本文系安徽省合肥市教学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7
一、先进的应用载体使汽车构造课程形象化
汽车功能模块和元件构造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其组合过程和关联程度又极其复杂, 特别是工作原理具有非常专业的基础理论, 甚至涉及一些枯燥的物理公式验证及推理, 如果单纯依靠课本实现融会贯通, 在理解度和掌握度上都有一定的困难。
在整体构造和模块组装的过程中, 可以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中的三维动画形式, 使原先静态的书本知识变成动态的模拟动画, 维度变革天地宽。如此一来, 不仅汽车的构造模块一目了然, 而且整体组装也一概知晓, 虚拟技术的实施犹如身处汽车生产流水线, 配上规范和语音提示和技术讲解, 使得课程活灵活现, 不再枯燥乏味。
二、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汽车构造课程高效化
就教学方式而言, 原有一本教案、一本教材的传统授课模式已然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所脱轨, 教师单纯的经验积累和口头授课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需求,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灵活教学势在必行。
在二维码迅速普及应用的今天, 汽车构造教学的课程也悄然向虚拟世界的二维码延伸, 学生可通过手机终端扫码App, 可实时阅读短小精悍的汽车构造课外知识, 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对相应的构造原理有所通透。再者, 此款二维码的应用功能还具备了汽车构造的游戏操作, 让学生在组装汽车的游戏中进一步对汽车的构造熟能生巧。在课余时间, 还可参加师生的线上互动活动, 通过定期举办线上的汽车构造知识竞赛等活动, 不仅推广了软件的应用程度,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一项现代教育应用手段。
三、激发学习兴趣使汽车构造课程生动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 汽车构造课程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阶段, 面对如此海量信息, 要实现融会贯通还需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一般课堂都设有实验操作课程, 虽然能够接触到汽车的构造和部分实物, 但仅仅能够满足课本对照的要求, 要进一步深化了解, 还需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与汽车生产或者维修企业达成协议, 建立学生实践基地, 在解决问题上下手, 真正在实际操作中对汽车构造特别是性能和功效有一个通透的认知。更重要的一方面, 在实践基地可以接触到课本以外的更多车型, 远远超出了固定车型解析的基本知识范畴, 学生还可在基本知识的掌握上, 对更多车辆型号和功能有更多的探究。在这样一个不断分析、不断提升的过程中, 增强学生对汽车的兴趣。
总而言之, 汽车构造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烘托下, 教学课程的形式、内容和效果已经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它将单一的知识点进一步丰富, 将单一的教材进一步改良, 将单一的教学进一步创新, 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信息手段的干预下, 寓教于乐、兴趣兴教、融入实践的方向性效果愈加明显, 而且在今后一个时期, 随着学生的学习观念的转变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模块还会紧随其步伐, 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作为教育的带头人, 应该与时俱进研究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本领, 在结合与应用上求提高, 在转型与发展上求进步, 以期达到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一个新高度, 开创一个新领域, 成就一个新成绩。
参考文献
[1]罗虹.汽车构造教学的基本要求[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7 (6) .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8
对电信行业而言,交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传统的步进制交换机,到纵横制交换机,直至程控交换机和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机都离不开交换的概念。[1]无论是从事通信技术的工作人员还是通信专业的学生,都迫切需要掌握和了解通信系统的交换技术及发展情况。[2]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通信和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随着3G时代的到来,本课程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在原有基本理论和内容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新技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改善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传授本门功课的关键。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提高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辅助在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多轮次授课经验,展开探索性研究。
1 把握知识结构,设计教学内容
知识结构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要。作为一名授业者更应具有对知识结构掌握的能力。所谓知识的结构,应具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指构成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指这些内容是按照怎样方式连接起来的,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因此授业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但要将关键的知识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传授,同时要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防止教课过程中的“填鸭”现象出现,应该帮助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
因此,结合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本课程主要以电路交换、数据窄带交换、数据宽带交换、软交换和光交换的技术发展为线索,重点教授程控交换技术、宽带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1]。在讲授每个章节的起始和收尾部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讲析清楚与前后章节的关系,即如何承接之前学过的内容,如何启发下面的内容。如以文献[1]的教课书为例:第一章节的最后部分介绍了多种交换技术,其中最经典和基础的是电路交换,因此第二个章节将介绍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具有长久占用电路、效率低的特点,因此引入电子式交换,讲述第三章节的程控交换技术,每个章节依次类推。
2 多种教学方式,“粉笔+CIA”
“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老师边讲边写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一起思考,并且进行思想的交互,老师可以容易的掌握课堂反映,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提问。这是一种言传身教式的教学模式。所谓CIA(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写CAI)的教学方式,是指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和处理媒介,辅助教师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4]CIA可以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抽象的理论,也可以直接播放相关的程控交换视频,做到课程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现代交换技术不是一门简单的数理公式堆砌或者理论介绍的课程,需要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讲到T和S接线器时,不能因为画图的繁琐一味采用CIA的方式。因为学生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也没有实际动手绘制,对接线器在不同工作方式(输入方式和输出方式)下的SM和CM存储器的容量和内容的掌握并不深刻,这一问题在学习T-S多级交换网络时,会更为突出的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在讲述单一T和S接线器时,利用粉笔让学生跟随教师一齐手绘接线器的工作情况,并适时改变工作方式,询问学生“如果改成另一种控制方式,接线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样呢?”,整个授课过程促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随后讲到多级T-S交换网络时,有了前面对T和S的扎实基础,可通过CIA的方式讲解多级接线。总之,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做到两种教学方式互为补充。
3 灵活的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训练
对课程的考核不仅仅是教师评定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尺码,同样是学生促使自己去积极主动梳理知识的过程。但考核方式不仅仅是一份期末试卷,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如通过布置小论文,刺激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整理和分析资料[3]。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电路交换技术与ATM交换技术的对比分析[5]为题的大作业,学生通过提交论文,实现将收集的资料加以消化,并对增加个人观点的论文给予高分鼓励;也可以结合C语言或Matlab等仿真工具,布置T-S-T或S-T-S网络的实现等设计类题目。使整个考核过程隐藏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平时成绩结合期末成绩打分的方式,也可以避免试卷的偏颇和学生考场发挥所导致的成绩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随堂训练的方式,将之前所讲授的知识贯穿起来进行命题。教师可以在讲授传统的T-S-T型交换网络后,启发学生自己做一道S-T-S型的交换网络。不但达到了课堂练习加深印象的作用,还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过程。因为T-S-T交换网络之后将要讲到的知识点就是S-T-S交换网络。
4 实验和社会实践并举
现代交换技术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除加强理论的教学外,应强调实验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在硬件实验环节上,利用某大学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试验箱,增设包括信令信号的产生,DTMF的接收检测等在内的2-3个实验。在软件实验环节上,可利用现有的通信系统类仿真软件,如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 EDA软件,或者直接利用常用工具软件Matlab等,进行仿真实验。软件类实验也可延伸至课程设计,甚至是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有关于现代交换技术的社会实践环节,尚未成为本门课程设置的必修环节。但对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应用性了解,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除在课堂授课外,更可以采取将工程师请进来,将学生领出去的方式,增加社会实践的环节。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明白理论,难动手”的尴尬局面。这同样也是本课程教学的重大改革。
5 结语
现代交换技术是一门综合通信、电子、网络等多门学科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时代的进步和授课的经验,不断改进、变化教学过程。本文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考核的方式和实验实践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改革的观点。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生形如“流水的兵”,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现代交换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的钻研探索,才能促进本门功课,乃至于相关教学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茅正冲,姚军.现代交换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穆维新,靳婷.现代通信交换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刘云,铁风莲.《程控交换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资讯,2008,(2):125-126.
[4]蒋晓改,袁军伟.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2009,(12):106-108.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9
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下半年始,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改项目研究, 有些高职院校的项目实施研究已进行了几年之久, 有些院校已经完成了特色专业的改革, 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 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 总体而言, 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袤。但是, 相当一部分院校还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 甚至使用中职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这几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改, 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改革上有了一定效果, 但距离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教育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目前,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 招生形势日益严峻。近些年, 我国本科教育不断普及和扩招, 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或扩建, 适龄入学学生数量的减少, 使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 生源质量降低, 每一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考试院划拨的招生数量, 有很多院校即便在最后的征集志愿环节也招不到几个生源。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与该校的生源紧密相关, 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 一些高职院校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关闭消失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毕业生的达标度和就业率, 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密不可分, 唯有紧贴时代形势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 狠抓学校的教学质量, 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 避免关门的命运。
(二) 校企合作的形势堪忧。个别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和开展力度不够, 缺乏相关体制机制的支撑, 导致企业无法走进院校, 学生无法走入企业。
(三) 经济体制的转型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使得默守成规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增减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严重滞后需求。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发展程度失衡, 很多院校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薄弱, 特别是某些从中职学校转型而来的高职院校, 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改中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1) 。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所需求人才的技术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着,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着眼于企业的需求开展教学, 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以保证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满足企业紧缺岗位的要求。实践证明, 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无法适应这种改变, 必须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适应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二) 高职的教改提倡优化课堂结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技能与知识, 在做中学, 享受学习的乐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推广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
(三)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将这些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取最新、最先进的海量学习资源, 是扩展眼界提高职业素养的一种崭新方式, 为毕业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职业基础。
(四)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具有教学资源多元化、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成效显著。
(五)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而且可以自我构建并学习知识,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促进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持续提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既可以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训进行有机结合, 又可以节约教学经费。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所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了高职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这一教学目的更好地实现。
三、高职院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 保障资金到位, 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顺利开展。
可以面向社会开设有偿的、具有职业技能特点的网络课程;高职院校的师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 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相应的专业开展各种有偿的技能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有偿开放使用学校的教学教育资源, 比如图书馆、机床、计算机机房等;将企业请进校园或者将学生送到企业, 为学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对用于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经费, 院校相关部门一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保证此项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 为经费的真正落实保驾护航。
(二) 加强并完备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1.科学地、系统地分配硬件、软件的投入, 把握好投资的比例, 保障整体效益的发挥。做好市场和专业发展趋势调研, 保证在硬件投入上立足实际并能满足将来规模扩展的需求, 软件方面应达到集成交互、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 院校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整体规划, 逐项进行, 避免经费重复投入。
2.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容忽视, 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换并整合。
(三) 拓展师资培训的途径,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 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现代教学技术类课程或者相关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完美融合需要高职教师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精通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 又能熟练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落实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刻不容缓。在培训中, 要求立足实际、明确培训目标, 不断对培训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不流于形式, 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还要落到实处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以考核促进运用和提高, 将现代教育技术当成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四)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有效运用保驾护航。
任何一种新教育理念在实施之初都不会太顺利, 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 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机制, 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考核, 在日渐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1.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 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明确中心职能。建立健全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体系, 解决以往职能不清的问题。建立高职院校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合理、快速持续发展的实施制度, 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有序管理。
2.以评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 要以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为考核标准, 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否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为标准, 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既是实现科学管校的目标, 又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合理有效运用的保障。唯有这样, 才能保证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改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其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囊括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相应调整和完善。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摘要: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几年的发展, 为国家各个领域培养了众多高级技能型人才。但随着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课程体系设置、师资情况、专业设置等问题的凸显, 有效有序地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 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 并且在改革中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 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作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并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S].2000.01.17.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135-150.
[3]陈阳, 陈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3, (2) :6-8.
[4]江海泉, 刘静.对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 2006, (3) :41-43.
[5]王文苏.校企联合办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02) :17-18.
[6]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06) :43-46.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10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 成人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 但是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而编写的教材较少,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缺少适合成人使用的配套教材。
我国成人教育多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 不符合成人高等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在校学习时间较短等方面的特点, 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 教材内容陈旧, 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现用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陈旧, 严重滞后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人教育的学员多是为了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而进行深造学习的。例如《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与当前社会密切相联系的实践性课程, 知识更新快, 企业新营销策略层出不穷, 教材如果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 就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降低学习者的兴趣, 将极大地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 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缺乏成人教育特色。
成人教育学员绝大多数来自生产、工作一线, 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但缺乏理论知识以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当前的成人教育教材主要以高等职业教育或统招本科的教材为主, 没有或较少针对一定工作实践的教材, 而相当多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只注重一般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这样, 不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 教材的编写者缺乏成人教学经验。
教材的编写者缺乏对于成人学习需求和特点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对编写成人高等教育教材还很陌生。因此, 一些已经出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用教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 还是编排的体例, 都与传统普通高校所用教材没有太大差异, 缺乏具有“成人、业余、自学特色”, 很难适应成人学习。教材编写队伍结构单一, 几乎全部来自于教师。而真正了解企业, 掌握生产技术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没有参与到教材编写的队伍之中, 从而使得企业间的技术封锁, 使新技术、新知识难以编入教材, 对旧知识的淘汰不及时。
二、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成人教育教材编写原则
根据国家中长期“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 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人教育是以满足成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为中心内容的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要求我们在教材编写时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特点, 教材编写方面选择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 可读性。
在教材内容的确定上, 坚持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叙述上以够用为度, 不苛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言文字的表述简练精确, 避免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 避免很强的理论术语, 或者难懂的文字词句, 教材的语言文字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二) 实用性。
教材的编写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外, 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重视知识的应用,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与学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相联系, 解决学生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专业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应当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同时必须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既“必需、够用”的理论内容, 又融入足够的实践内容。
(三) 自学性。
成人教育的学生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的, 平时工作繁忙, 在校学习期间面授时间短, 因此, 针对成人教育以自学为主, 面授为辅的特点, 明确每章的教学要求、学习重点和难点, 增加关键概念、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达到双效的学习效果。
(四) 时代性。
成人教育的学生多来自生产一线或直接从事某专业工作, 有一定的社会经验, 能接触到行业的新技术、方法和一些管理策略, 他们了解一些社会的最新事物, 但有些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 因此,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编写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重点突出现代新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三、成人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改革与建设策略
(一) 教学目标明确, 突出重点。
成人教育与全日制的专科与本科教育不同。成人教育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要符合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 保证教材内容适合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 在教材中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明确, 便于学生自学, 体现人性化的教学要求。
(二) 结合工作实际, 注重实践。
在教材编写中要强调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价值, 不同的学生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 因此, 统一规划, 按照课程的中心思想、理论和框架, 精心布局章节, 要求每章中都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通过生动的案例, 实际操作实训等方法将知识融入到操作中, 实现课程的学习目标。此外, 在教材中增加最新知识点和本章小结。最新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和前沿动态。“本章小结”则能够高度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 以便学生迅速找到知识点, 便于课下的自学。
(三) 语言简练, 图表得当。
为了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的内容要简练精确, 避免晦涩深奥的理论表述, 同时尽量用图表解答一些概括性问题, 图表要详略得当。
(四) 选用案例, 注重实用性。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案例选择要注重实用性。成人教育的对象是生产、工作一线, 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学生, 因此在教材中案例的选择, 要能够体现实际工作中的某些问题, 通过分析案例, 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知识,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知识面, 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起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五) 引进社会相关人员参与教材的建设。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对象决定了, 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编写要引进企业人员参与。这样有助于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使教材不至于落后于社会或者行业的发展。引进社会相关人员参与教材建设能够保证教材的与时俱进。
总之, 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必须关注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 使之能够顺应时代发展, 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而大大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文清.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程维, 邓诚.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现代学校教育危机与改革 篇11
在這個娛樂橫行的世代裏,“我是誰?我從何而來,將往哪裏去?我為何而活,又應如何生活?生命,究竟有何意義、價值和目的?”,這些問題令人大倒胃口。它們過於嚴肅,抽象無趣,缺乏效用,與我們的生活風格格格不入。或許,還鍥而不捨思考這些問題的,祇剩下宗教徒和哲學家了,而人們或多或少會覺得那些人玄妙難解,甚或沉悶乏味。
又或者,上面提到的問題,我們早有答案。是的,這年頭,什麼問題似乎都可以用數字化的方式去處理,用成本效益的框架去分析,於是,人的價值以財富的多寡來衡量,一項事情有否意義,取決於它是否賺錢,生活的目標,主要是找一份高薪厚職或高回報的生意,從無車到有車,從無樓到有樓到更大、更好的單位,就像社會有否發展繫於本地生產總值有否增長一般,提升競爭力,獲取更高回報,是這個年代對我們的核心教導。
我們的學校教育──無論是中小學教育,抑或是大學教育──備受這種教導的薰陶,產業化、功利化成為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學校因應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設計課程和教學大綱,用考分衡量學生的價值,向社會輸出合格產品。為爭奪日益稀缺的資源,擴大學校再生產的規模和能力,學校不斷督促教師和學生投入各類競賽,爭取佳績,努力提高論文、科研成果的數量,以增強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從而爭得名校、以至世界一流學府的頭銜,這樣便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在這個越發功利的時代裏,透過知識傳承和行為楷模,啓迪學生心靈,擴展彼等心智,培育彼等德行,成為教育不堪承受之重。漸漸地,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祇為進入一所好大學,獲得一份好工作,以保日後衣食無憂,優渥富裕。在有意無意之間,學校脫變成緊隨現代管理之道的工廠,重視投入產出的比例,學生多元發展,標榜的無非是產品的多功能而已,學校似乎不可能再是啓發學生尋問自我,探索生命意義和目的,滋養學生生命的地方。古典的教育理念,被遺忘在時代的角落裏。
既然學習主要是圍繞著大學的入學考試,最終緊扣於就業目標,那麼,如果眼前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學業優秀又無法保證將來回報優厚,學生無心向學,中途綴學,另謀生計,不過是按照時代的教導而為,或許有誤,卻非無理,我們又何必怪責他們目光短淺,不懂思考呢?既然學生自小就在爭強好勝、急功近利的環境中學習,被人以學業成績劃歸好壞,而教育的全部意義又幾乎在於為社會輸送專業人才,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人格與德行的培育,讓路予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灌輸和訓練,那麼,我們又何必慨嘆世風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呢?他們的情況,不正是我們教導的結果嗎?
如果我們有感這種情況乃現代學校教育的危機,而不是其希望之所在,那麼重新檢視主導著現代學校教育的意識形態,反思和改革學校教育的內容、方式與制度,便是當下刻不容緩的任務。誠然,透過學校教育及取得各類畢業證書,保障就業,獲取向上流動的機會,原是無可厚非,但是,教育理應有更為廣闊和多元的追求,把目光緊盯在就業市場,將會限縮教育的功用和作為,不利學生人格塑造及生命全面、健康的成長。事實上,即使是職業教育,也不一定祇有職業技能的教授,而無德行之教化。我們需要審視以工作和金錢主導的教育和學習觀念,是怎樣在暗處形塑和支配著教師和學生的言說、行為與心態,例如“書中自有黃金屋”、“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無法找到份好工作”等等,便是這些觀念主導下的表徵。香港中文大學賴品超教授在討論基督教神學和博雅教育(即自由之德/藝教育)理念的關係時曾指出,按照基督教人文主義的神學傳統,“教育應以培育人的成長為目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教書而是教人,是要使人的生命得到提升。自由之德/藝教育,不是要製造出一群祇知在自由市場中互相競爭廝殺、而不懂得服務社群的經濟動物;而是也要教人學習貧窮、謙卑、愛自由、愛善良、愛人類甚至愛眾生等美德,因為教育最終是為了和平而不是為戰爭”(氏著,《基督教神學與博雅教育的理念》,載於《傳承與轉化:基督教神學與諸文化傳統》,第44頁,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雖然賴教授在這裏乃是討論大學教育理念的問題,但這些理念,應該也為其他階段的學校教育所共享。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執持,可為教育改革提供方向和動力。
除了教育理念深受這個時代功利化思想的影響外,現代社會對知識、技術的龐大需求,也體現在各階段學校課程內容的提供和設計上。因知識、科技的迅猛發展,大學專業日益分化,學科內容不斷澎脹,漸形龐雜,整合知識的難度增大,跨學科探究越見困難,專業思維的訓練,有時卻限制了學生整體知識觀念的建立,學生因而可能無法整全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與此同時,部分大學教學內容下移至中學教育階段,且以自然科學為主,各種高深理論,諸如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等,逐漸佈滿中學教科書本。姑勿論這些知識對於促進學生生命成長,又或者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可有多大助益,實際上,這些知識對於學生日後就業處事能有多大幫助,亦成疑問。然而,教授和學習這些知識,卻不斷擠壓著師生時間,加重彼等負擔。生命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遲遲未能引入現時的課程體系,一方面肇因於現行教育過份側重知識傳習和大學升讀,導致價值教育備受人們忽視,另一方面則因現行教學內容已過於繁重,要在當中加入新的教學課程,無疑祇會加劇教師和學生的壓力。如何節減中小學課程和教學內容,騰出時間和機會,使教師可陪同學生探索和發展自己的所喜所長,瞭解、討論和思考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乃至生命的價值和追求,培育恰當的財富和消費觀念等,將是課程改革的重心之一,而設計具啓發性的價值教育課程,則是另一項重要的工作。
另外,前面提及現時中學教育的開展主要是圍繞著大學的入學考試,也就是說,在教學科目和內容上,學校和老師往往是因應大學的入學考試範圍而作出選擇的,學生升讀大學比率、考取知名大學數量,成為衡量學校好壞的重要指標。倘若大學入學制度未能得到適當改變,中學課程改革的深度和效果也將受到影響。這種情況可以部分地說明現代學校教育改革須通盤考慮整個教育過程,各階段學校教育須相互協調、配合革新,方能使改革達至最佳果效,孤立地改革某一階段的學校教育,將難以有效處理現代學校教育所面臨的危機和困難。
評價學生的方法也甚需革新。倘若教育的目標不僅在於傳授知識和輸出專才,而是還包括、甚或主要在於激發學生潛能和創意、培育學生德行和整全人格、建立學生的生命,那麼我們就應著力改變現時以學科學習成績評定學生去留好壞的單一評價方法,努力發展出一套更為全面的多元評價體系,使學生對待學習和知識的態度、課堂參與情形、學習改善狀況、特定領域表現、課外活動或社會活動的參與程度和成績、與他人相處情況及操行等各方面均可體現在有關評價之中。評價學生,不應只關注其學習結果,而應擴及至其整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無可否認,現代學校教育改革將會舉步為艱,這不單是因為我們還缺乏一套具體、有效、可行的方案推行改革,更是因為我們深陷在世界的結構和意識型態之中,資本的邏輯從各個方面左右著教育的內涵和發展方向,神聖及傳統觀念在現代社會的失落,也將使價值教育缺乏堅實基礎和推展動力,這一切都令人感到洩氣。但是,無論社會如何具有自行演化的內在邏輯和能力,如何有力地模塑人們的行為和思想,社會制度的構建和運作始終存在人的參與,這意味著人們的想法和行為也會影響著社會的面貌和前行方向,人的能動作用不容低估。如此而言,能否有效處理現代學校教育的問題,很大程度將取決於我們有多大決心,願意花多少時間和心力去思量有關問題及付諸行動。我們甚至可以期盼,學校教育的革新將能促使社會的更新變化,從而縮短我們進入新時代的時間。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 篇1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兴起的,是与国民经济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只有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才能真正落实“三个面向”的方针,才能初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现代教育技术,就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形势
1. 经济全球化导致人才结构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的产业结构要作相应的调整,从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也要做相应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从各方面统计数字看,中国的中等人才仍占大部分,发达国家也一样。
2. 知识社会引发的职业资格的变化。
我国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工业化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以职业岗位的分化和职业技能的相对稳定为前提,重视的是职业资格的获得,这种职业岗位能力本位和主导的思想,是基本适应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但是它在另一种形式上重复过去高等教育的缺陷:培养目标过于专业化,专业面狭窄,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信息化社会里,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在思想上、观念上、管理上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现在社会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1. 资源数字化。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和可交互表示,提供了可重用、可同用、可共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数字资源。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及和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发网上课程、网上教材,建立教师自己的教学网页,促进高等教育在教育教学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2. 通信网络化。
通过高速宽带的网络技术快速便捷传递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联系和沟通网络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教学、网上科研、网上服务,并且支持群组并行和协同科研、决策,很多代价高、危险性大或难以实物操作的高职实训和实习环节还可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和实习来实现。
3. 教学现代化。
网络教学可以实现线性与非线性、实时与非实时、协同与非协同、交互与非交互的分布式学习;人工智能将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交互自然化、繁杂任务条理化,从而把传统教学中的很多重复劳动和缺乏教育教学价值的劳动用现代化手段实现,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形象化、人本化地表示,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
4. 学习个性化。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各种封闭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可以自由地发展个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学习内容、课程资源、学习方式甚至学习时间和地点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进度,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实时或非实时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5. 办公自动化。
网络改变了传统办公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方式。办公业务在网上流转或自动完成,全面共享管理信息,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和终端智能化,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促进管理规范化、人性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6. 合作协同化。
网络环境可以为各类学习、教学和研究的群体提供同等的活动机会,并且支持其自主和个性化的创造活动。管理者、教学者、研究者和学习者可以基于网络和虚拟环境 (包括虚拟实验室) 进行协同学习和并行研究,使团队在解决复杂性、综合性的学习、学术或科研难题时发挥更大作用。
7. 决策科学化。
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科学化提供了详尽的数据和强有力的数字化分析工具,使统计分析、预测和优化优选方法等能够充分地运用到决策中,使决策者能从日常的数据中发现潜在知识和优选方法,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1. 加强硬件基础建设。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室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1)综合多媒体电教室。主要设备有: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一般用于教师以演示、讲授为主的教学课。(2)多媒体CAI网络教室。建有几十个学生计算机工作站 (终端) ,并配有耳机等,可进行语音教学、协作教学、学生个别化教学和多媒体远程教学。(3)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综合型电教设备。(4)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有线电视信号网、录像机、VCD、计算机等设备,主要适应教学中播放音像资料。
2. 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当前学校的硬件建设基本上已达到要求,具备了一定的硬件环境,但要切实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课件应用到教学中,这是当前学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开发多媒体课件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合理选择课程、确定开发对象。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选择那些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奏效的课程作为开发课题,对于那些市场上已经开发成功并推广的教学软件就不要再重复开发,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教育资源的浪费。(2)研究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在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制作设计脚本。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课件设计的蓝本,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对教学对象和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正确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选好课题后,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教学顺序和策略。脚本的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3)收集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脚本设计完成后,即要开始对课件中所用到的各种视听材料的收集,包括图形、图像、动画、文本、音乐和配音等。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多媒体素材光盘和取之不尽的网上素材等。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是根据脚本设计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4)修改调试运行、网上发布推广。课件制作完成后,要经过多次的调试、试用,不断的修改、完善。制作完善后的课件,鼓励教师在校园网或Internet上发布,这样既可丰富网上的教育资源,又可形成新的网络化教学数据库,使优秀的有限教育资源被更多的学习者所使用。
3. 加强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而对教师的培训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不但要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还要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培训可采取按不同的要求分层次的方式进行,首先要对学校领导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培训。学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通过培训,使他们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在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熟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等知识,还要能承担对其他教师的使用培训工作;再次,其他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学校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或专题培训,通过学习使他们基本掌握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样学校通过培养和训练,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队伍,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4.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的制高点,谁掌握了它,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优势地位”。在许多学校不少教师对此认识还不够,缺乏紧迫感,加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创作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而这正是目前许多学校教师所欠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初期制作、备课阶段的工作量比较大,使一些教师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诱惑力却望而却步,因此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须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如对参加视听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与制作的人员适量的计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在评定年度优秀教学成果奖和进行教学评估时,把教学中是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视为一个重要条件;定期举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评奖,对优秀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奖励,对于经过专家鉴定和权威部门认可的应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同等对待,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依据;对某些重要课题可以纳入科研计划申报,学校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投入等。这样可充分发挥全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阳, 陈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3, (2) .
[2]陈纯柱.信息化与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职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现代教育技术改革研究】推荐阅读:
现代教育改革方向09-20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10-08
后现代教育理论及英语教学改革论文09-09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的制定08-31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实验方案07-31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09-10
现代教育技术07-03
现代教育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