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

2024-09-23

体育学院(共11篇)

体育学院 篇1

1. 绪论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 由社交舞转化而来, 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 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目前体育舞蹈以专修课的形式进入高校,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为了自身的发展, 也为了满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于2005年开始开展体育舞蹈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创造了认识和学习体育舞蹈的机会。

希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 了解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基础上, 分析和把握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从而提出宿州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策略, 提高体育舞蹈学生的专业水平,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 为开展体育舞蹈, 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 推动宿州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更好地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论文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 以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修、普修学生为研究对相关, 来进一步研究影响体育舞蹈课程在体育学院的发展的因素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3.1.1 体育舞蹈教学课时数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47.8%的人对于专修体育舞蹈课的可是数不满意, 一般的占34.8%, 满意其课时数的只占17.4%。相对而言, 大部分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课时数还是不满意, 专修体育舞蹈教学课时数还不能满足专修学生的要求。对于掌握其动作也相对较难, 时数过少学生的技术动作也难以提高。经过访谈得知, 由于主修体育舞蹈的学生对其课时数不太满意, 老师在课后又给他们每周加了4个课时, 还有些学生通过别的途径学习体育舞蹈。对于普修专修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普修学生只要求会, 但对于专修学生学习体育舞蹈不仅要会更要精, 所以为了体育舞蹈专业有更强大的发展, 应加大课时数, 让专修学生成为专门精英人才。

3.1.2 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从05年的1位体育舞蹈老师发展到现在的4位老师, 2位男教师和2位女教师。男女搭配协调, 使用双人教学。

同时对宿州学院体育学院普修及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师资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可知学生对师资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还能满足我院学生的需要, 新老师占主要部分, 新老师有激情, 有利于教学, 教龄长的老师教学经验相对比较丰富, 可以做到一个互补的作用。

3.1.3 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分析

3.1.3. 1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内容分析

我院体育舞蹈理论的教学没有设置专门课时进行教学, 只是在体育舞蹈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理论的讲解, 没有理论课教材及专门性的理论课。对此我院普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可知有68%的学生对普修的教学内容不满意, 20%学生是持一般态度, 只有12%的学生满意, 可得知普修学生对其教学内容不太满意。可能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及没有理论课时教学有关因素导致。可知有60.9%的专修学生对其教学内容满意, 17.4%的人不满意, 相对而言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教学内容满意程度较高, 可能由于学习的内容较多, 每种舞种都有涉及到。而对于普修的内容涉及的不是很广泛, 只是初步的掌握。

3.1.3. 2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由于体育舞蹈自身风格比较强, 技术有一定的复杂性, 不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整个技术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调查可知我院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得到73.9%的人满意, 得知比较合理。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得知有:实质上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不是很多。

3.1.4 体育舞蹈教学考核方法分析

调查可知对于我院体育舞蹈课程考核的方法是30%的平时分, 70%的是技术考核分.没有理论及教学实习.由表10可知对于78%的普修学生觉得它的考核方法是合理的。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调查可知知, 60.87%的专修学生觉得不合理, 只有13.04%的专修学生觉得合理。虽然从普修到有专修是一种发展, 但是用同样的方法对专修体育舞蹈进行考核不尽局的合理, 但其考核方法却没有与时俱进, 得不到大多数专修学生的认可, 可适当加些理论知识考核及其他内容考核。

3.1.5 体育舞蹈课程场地设施情况

通过访谈, 自开设我院体育舞蹈课以来, 体育舞蹈教学场地没有太大变化, 由表12可知, 有78.26%的学生不满意, 只有4.35%的学生满意, 专修学生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室只是在图书馆及空旷的教室上课, 而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只能在空旷的教室进行教学, 我院现在已有专修、副选、普修、选修体育舞蹈课程, 在学习体育舞蹈学生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教学场地的紧缺。

3.2 宿州学院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程开设受阻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 对于体育舞蹈的受阻愿意好很多, 有良好的硬件设备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基础, 所以有78.05%的学生认为要完善体育场地及设施是必要的, 其次是70.7%的人数认为增加教学时数及内容是必要的, 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这是也是学好体育舞蹈技术的必要条件, 再次是学校的投资力度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也是必要的, 以及完善考核方法及参加比赛及其他也是要完善的, 才能得到全面的完善及提高。

3.3 对宿州学院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建设相关建议

3.3.1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明确课程目标

3.3.2 根据学生需求延长课时数, 完善教学内容

3.3.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3.3.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3.3.5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内容, 建立多元评价方法

3.3.6 加大重视程度, 加强和完善场馆建设

摘要:本文通过对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 全面分析影响体育舞蹈课程在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为体育舞蹈在我院体育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建设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建设

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78-01

独立学院即民办二级学院,不同于传统的公立高校的教学体系,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人才。所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一直是独立学院办学体系中比较基础的一门学科,并且随着近年来国民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因此,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了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由于独立学院是依托在母体学院之下的这种特殊的办学形式,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也不同于传统高等院校的情况,在数量、结构、学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目前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1、体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目前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师资队伍的数量不够,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独立学院是依托在母体高校下的办学形式,在教师资源方面也自然受到母体高校的限制,有的独立学院还会聘请退休的体育老师来重新教学,这些老师虽然在教学经验方面非常有优势,但是在年龄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却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独立学院的体育师资队伍组成很大一部分还是兼职教师,他们可能还承担着其他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些老师会存在一种临时性的心理,无法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体育教学上,更没有时间进行专业的科研活动,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的长久发展。

2、缺乏完善的激励体系

独立学院的很多体育教师都来自母体高校,所以关于这些老师的聘请以及奖励制度都是由母体学校来决定。而且,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状态不同于公立的高等院校,有市场化的倾向,所以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老师自然没有完善的激励体系。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体育老师在基本工资之外基本不会再得到额外的奖励,这样的情况严重打消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老师自然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另外,经过调查研究显示,研究生选择成为体育教师的比例明显低于本科生,这说明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无法吸引高学历的体育人才,这就导致了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可见,完善的激励体系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3、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和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学生数量增加了很多,但是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很多体育老师要超负荷工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时间要么用来上课,要么用来备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和开展科研活动,影响了老师在学术和专业知识上的进一步提高。最重要的是学校也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在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很少组织对教学有益的再培训内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虽然近几年独立学院进入了告诉发展的阶段,但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减少过,大家都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抱有迟疑的态度,而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建设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关的教师队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中类似体育这样基础学科的教学,应该选择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就是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应该从师资队伍的数量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着手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要增加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能完全依靠母体高校,还要另外聘请优秀的体育人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再培养,鼓励老师对进行学术和科研上的研究,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

2、建立科学的教师激励体系

在管理学中,马斯洛曾发表过著名的需求理论的观点,人的发展过程中是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的,既包括生理上的物质需求,又包括精神上的成就需求。所以,独立学院对于体育教师队伍也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体育老师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在物质方面,要给予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和母体高校教师一样的薪酬待遇和其他福利待遇,对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还可以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在精神方面,要充分认可体育老师的工作,在进修和岗位提拔时要给予体育教师平等的机会,以此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体育师资队伍构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教师,他们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很多学校也没有让有经验的教师来传授经验的机会,所以学校方面就要多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再培养,对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让年轻的体育老师能够在学校的培训和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快速的成长,成长为一支精力旺盛、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培养过程中,学校还能根据教师的表现情况对优秀的教师进行提拔。

参考文献:

[1] 江 凤.独立学院学习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分析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30:76-77.

[2] 吴凤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何小华.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210-211.

体育学院 篇3

1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是民办二级学院, 独立学院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虽然国家注重在教育资源上予以倾斜, 但独立学院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明显落后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对于独立学院的体育专业而言更是如此。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虽然经过了系统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但相比普通高等院校,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理论并不扎实,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职业能力也不高,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良性快速发展。为有效提升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就业岗位, 必须注重基于独立学院的特点, 努力提升和优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是一个特色化的体育独立学院, 在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 必须全面分析该校体育专业的教学特色, 基于此来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 在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中, 学生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基础, 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 只有最重要、最基础,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能力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体育科技学院学生的文理意识并没有其他院校那么明显, 在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结合体育科技学院的专业特色及学生的培养方向, 明确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 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薄弱, 在生源上基本是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淘汰”下来的, 这决定了体育学院在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中, 需要做好基础素质的培养, 需要提升基础能力的培养水平, 还需要不断融合基础能力的培养目标, 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创新能力”“完美人格”“竞争和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思辨能力”“国际竞争力”“创业能力”等构成。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中, 需要结合这些构成要素,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法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使得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更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 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中, 应该采取的方法如下。

2.1 全面优化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是学生各方面素质中最核心、最主要的素质, 更是体育专业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它是核心竞争力中最主要的能力。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基础素养等, 不断创新体育专业的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体育专业教学中融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 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社会需要的主流人才, 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 在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具有科学的创新意识, 必须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迎合社会的需求, 才能有效补充技术教学。体育技术学院在实践教学中, 技术教学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但传统的技术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技术教学中, 作为体育专业的教师, 应该运用发展的眼光, 着眼于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及就业方向, 不断结合新时代下体育专业的改革方向, 全面衡量学校现有的技术教学的弊端和优势, 加强课程整合, 有效拓展体育教学的覆盖面。在实践教学中, 要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断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来进行技术教学的改革。

2.2 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体育科技学院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技术课程是教学的主流, 通过技术课程的设计与优化,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战术动作, 使得学生得以扎实地掌握体育技术, 使得学生的体育技术得到提升。但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仅在于学生的技术水平, 更需要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共性规律, 从而引导学生以一反三, 不断扩展自己体育技能的覆盖面。鉴于此, 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善于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联系起来, 搭建二者之间的连贯性, 在分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植入理论内容, 不断升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认知, 帮助学生从普遍中找出共性, 从个性中找到规律。实践证明,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的挖掘能力和探索能力, 是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此外, 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不断完善学生的心智。体育科技学院的学生的文化素质低, 生源比较广泛, 如果不注重学生心智的培养, 如果不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那么学生在未来的求学或者就业的过程中, 很可能会滋生出其他的问题来,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3 紧跟国际形势和动态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有效提升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视野, 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 使得学生具有国际意识, 将自己本专业的学习会同至提升我国的体育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作为体育专业的教师, 应该在体育技术教学过程中, 引入国际思维, 将体育专业的国际动态、国际规则以及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综合性提升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水平, 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 遇到的竞争压力很大, 为了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具有专业的创业思维。一方面, 独立学院应该结合体育专业的特色开设创业课程, 引入体育经济学的相关课程, 使得学生从体育专业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应该开设丰富的创业设计大赛或者创业论坛, 突出体育专业的教学特色, 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创业观。此外, 在体育专业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 结语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以及体育专业的激烈竞争等都要求在独立学院的体育专业教学中, 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养成以及创业能力的塑造等来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就业。

摘要: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等长期以来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特别是在普通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的当前, 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 如果无法迎合社会的需求, 很容易遭到淘汰。鉴于此, 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中, 必须注重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就业竞争力,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桂楼.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 2011 (74) :204-205.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篇4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

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均为17周,每周3学时;学生达到大纲规定的出勤次数、通过体育素质考试标准及技术考试合格即可获得该学年体育学分。

2、体育保健班开设太极拳或瑜伽等健身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28学时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分别为13周,每周2学时;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均为17周,每周2学时;学生保持每学期无故旷课三次以下的出勤率并通过保健班相应的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3、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辅导锻炼,同时安排10%的理论知识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

(三)体育俱乐部管理及实施办法

1、一年级第—学期由学生所在院系按行政班(30人左右一个班)男女生分班上课,进行身体素质为主,男生武术,女生舞蹈为辅的教学形式;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全部由学生自由选项课。学生在此阶段必须选择一至二个以上不同项目,不同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学习和锻炼。

2、第二至第四学期,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各分三个教学单元(14:30—15:30,15:40—16:40,16:50—17:50注:夏时制顺延。),周五下午两个教学单元(14:30—15:30,15:40—16:40),每个单元均开设不同项目的俱乐部,学生根据每学期公体部公布的体育项目、时间、地点及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俱乐部,按照每学期平均每周参加两次俱乐部的学习和锻炼要求,共完成48学时的学习和锻炼;各单元的学习及锻炼指导由体育学院指定的负责人安排相关专业老师组织进行。

3、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4、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

5、学生在开学两周之内可以申请调转项目,经任课教师同意后可转入所选项目班 上课,学期中途不再办理转班手续。

(四)考核办法及组织

1、第一学期进行12分钟耐力素质测试及所学项目技术考试;耐力测试经体育学院与其他学院协商确定测试时间后在规定的统一时间里,由所有担任该学院体育教学教师及校医院相关同志共同完成测试工作;技术考试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评分。

2、俱乐部考试由该项目所有任课教师组织进行技术、专项素质及相应专项理论(作业或小论文)考试。

3、学生大学四年每一学年进行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4、体育保健班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所学教材的考试及评分,成绩评定在成绩后注明“保健”字样。5.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全部学分毕业时视为体育合格,否则不能毕业。同时,学生若未取得每学期规定的体育类课程学分,不具备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体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教务处从宏观上指导,体育学院负责体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各学院协调安排好体育教学时间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做好监管和协助工作。

(二)师资保障。体育学院应确保各项目均有充足的专业教师,确保改革成效。

(三)修订体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根据课程改革措施及要求,编制适合的教学大纲,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

(四)技术支持

教务处负责公共体育课选课工作。体育学院负责项目设置、班级划分等工作。

六、本方案自2012年9月开始实施。

注:本方案要涉及教学课时的增加: 以下以一个教学班为基数即(30人)

具体是:一学期教学内容变,学时不变。即13*2=26学时(教学班)二、三、四学期教学内容与学时数有变化。具体是: 以前的学时数为:18周*2学时*3学期=108学时(教学班)现在的学时数为:16周*3学时*3学期=144学时(教学班)总的情况是:

以前的总学时为:108+26=134学时(教学班)现在的学时数为:144+26=170学时(教学班)

体育学院 篇5

(一)招收对象

在体育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从事专业运动训练(包括中小学和大学)的运动训练人员,各级运动竞赛的管理人员、中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是体育硕士专业培养的群体。

(二)报名条件

2007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或2004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

(三)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招收办法

针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从2006年开始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实行单独招生,录取规模不超过本院当年招生名额的20%。

(四)报名时间及招生名额

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上、中旬。

招生名额:50人

(五)其他

1学制:一般为2年。

2学位: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3授课形式与时间:一般采取寒暑假或阶段性集中授课。

体育学院 篇6

一个优秀的高校首先要拥有优秀师资团队,其次是教师要具有科学研究能力,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校自身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体育科技学院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十多年发展过程中,体育科技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从而忽视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目前随着该校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和优化,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如今如何提高我校青年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已经成为该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维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文通过对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科学研究现状调查分析,总结该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弱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如何提升该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给出合理化建议。

1 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现状

1.1 体育科技学院教师结构

体育科技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组建了一支由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该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青年教师年龄界定为40岁及以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育科技学院共有教师152人,其中术科系教师102人,青年教师99人,占97%,其中6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4人为本科学历;学科系教师50人,青年教师47人,占94%,其中4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人为本科学历。

1.2 青年教师近3年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体育科技学院从近几年来看,教师科研水平逐步提高,近3年来自有教师学术期刊发表从过去的十几篇到2015年的近100篇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只有不到10篇;科研立项近40余项,少数优秀教师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但大部分为校级科研项目。近几年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情况有所提高,但总体体育类核心期刊和国家级科研项目还是少之又少,单就发表的论文和科研项目而论大多数教师仅仅是为了评审职称时的需要,这就说明目前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不足

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承担着校内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完成学院布置的其他工作,不仅如此部分教师还要担任毕业班论文指导工作,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的工作重心集中于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科研工作。因为青年教师的时间都用来完成学院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指导工作,加之教师精力有限,所以基本无暇顾及科研,更谈不上开展科研工作,对于开展科研就显得力不从心。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科研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而且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大部分处在考博或恋爱、结婚生子的奋斗阶段,需要分担时间照顾家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

1.4 青年教师科研水平薄弱,缺乏主动性

目前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共146人,科研能力也因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总体而言,学科系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较术科系教师整体略高,这也和教师知识结构和毕业院校有直接原因。术科系教师99人,其中只有12人为非体育院校毕业,87.9%的教师毕业于体育院校;学科系教师47人,只有14人毕业于体育院校,非体育类院校毕业占76.6%。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术科系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多数教师毕业于体育类院校,体育类院校更加侧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从而忽略了科研水平的培养与提升。

目前体育科技学院关于科研这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该校科研经费短缺,学术氛围薄弱,教师对科研不重视,同其他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少;(2)学院在薪酬和业务考核方面更加侧重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注于教学中,久而久之就对科研兴趣淡漠,甚至忽视,更谈不上拥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3)高校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观点普遍存在,与公办学校相比,该校这样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在申请省部级、国家级等课题上处于劣势,很多情况下,因为职称的限制,青年教师根本就没有申报资格,这样严重打击了青年教师继续进行科研的积极性,这样不利于该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2 提高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2.1 建立多元化教师科研能力培训体系

作为独立学院要充分认识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在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上一定要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最大范围地涉及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各个方面,要具有全面性;在培训方法上,要尽可能多样化,以激发不同类型教师的科研兴趣;在科研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有利于体育科技学院教学科研质量的整体提升;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学习求道,更新专业知识。青年教师一旦树立了即时更新体育信息、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意识,其视野不断得到扩大,就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寻求获取信息以及选择正确的科研思路,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而能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其次还要多看体育学科的核心期刊、体育学科的最新期刊及体育学科有权威性的专著、教材等,注意浏览国内优秀体育院校的期刊,这样有利于把握体育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最全面的体育研究信息,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多听一些论文答辩、专题讲座,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和借鉴,多与专家、教授、学者交谈,防止被传统观念和固定的模式所束缚。

2.2 积极组建校内各教研室间科研团队

在体育科技学院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科研水平不高,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突出,这就要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教师中的作用,在校内各教研室积极建立科研团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针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典型引路,以少数带动整体,引导群体参与的形式,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带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扩大青年教师科研的参与度,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通过经验介绍等形式促进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适当的奖励让一些青年教师在体育课题研究中获得利益,进而培养科研的兴趣,形成科研的动力,逐渐提高科研的质量,为体育科技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 优化教师学院结构,构建可持续性发展体系

改善招聘方法和途径,优化学院结构,全面提高体育科技学院自身教师的质量。避免过度依赖母体高校,防止学院学术上“近亲繁殖”,使学生们更多地从他们教师那里获得更能体现自身特点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式。从调查得知,该校青年教师有2/3毕业于体育类院校,这样就造成了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学科交叉程度不深、指导学科与基础学科的新知识引进滞后等弊病,限制了其自身的科研视角和科研方向。因此,应打破以往的用人模式,引进相关相近学科的专业人才,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学院教师结构,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体系,提升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2.4 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有效的奖励制度是培育青年教师不断持续参与科学研究的动力,科研管理工作者可以根据教师自身对利益追求的层次和内容的不同,制定出适合科学劳动者特点的奖励制度。主要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制定一些相对应的政策,使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在每个阶段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对科研的兴趣也能进一步强化,提升自身自信心。其次建议学校自身应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如在工资和奖励等收益分配上进一步向青年教师倾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用,使他们的积极性在每个阶段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后能继续保持并能够进一步强化,最终建立体育科技学院优秀的教师科研人才梯队。

3 结语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加强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这已经成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现在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科研能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体育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成绩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断加强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开创体育科技学院学科建设新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合理的教师知识结构,使青年教师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够轻松自如地掌握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建议该校青年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育科研活动,在体育科研活动中丰富理论知识,吸取前辈经验,搜集最新资料,开展学术研讨,结合自身与实际进行改正,不断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使学校青年教师更适合当前学校教育发展需要,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培养人才,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奠定扎实基础,为学校今后跻身全国知名独立学院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茂炳,玄黎娜.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6-48.

[2]汤娜,刘志杰.河北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9(8):108-111.

体育学院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研究对象为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在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对其发放问卷, 并对实习学校体育组教师发放问卷, 调查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43份, 回收140份, 回收率为98%, 其中有效问卷138份, 有效率99%。

2. 访问调查法

与学院专业任课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座谈, 本次走访15家实习学校, 访谈32位相关人员。

3. 数据统计法

把学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体能测试、每学年举办的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以及部分技能考核成绩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从数据上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对学生体能的调查研究

通过分析学生专业体能测试的成绩, 有55%的同学能一次性通过各项专业体能测试, 43%的同学需要通过一次或多次补考才能通过, 且通过成绩不高, 有2%的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测试。通过访谈获知, 教师们普遍认为当前学生在体能方面35%的学生较好, 45%的学生一般, 20%学生较差。

2. 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调查研究

通过访谈实习学校的体育组组长, 所有受访者均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 不仅要求个别项目突出, 还要对其他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最好能够熟练运用。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47%的学生通常只练习一个运动项目, 33%的学生练习过两个项目, 只有20%的同学会主动练习两个以上的项目, 而且学生对综合运动技能的提高不够重视, 通常更多地练习其喜欢的运动项目。可以看出目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较好, 但运动项目较为单一, 大部分学生主要以兴趣为主, 接触的运动项目不够丰富, 大多数选择传统项目, 选择小球和徒手类项目的较少。

3. 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调查研究

教学技能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技能通常包含课堂设计、讲解示范、组织观察、评价、课后辅导等等诸多方面。

(1) 讲解示范能力的调查。作为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首先应当具备讲解能力, 即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教学内容。其次应该具备动作示范能力, 即通过自身的示范,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模仿。另外, 通过学院师范生技能比赛的成绩来看, 学生的讲解示范部分的得分率普遍在55%以下, 仅有少部分在70%以上。因此,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讲解示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 课堂组织能力的调查。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课堂, 它需要教师不断调动队伍, 组织学生完成不同的活动和任务。在对学院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学校体育组组长的综合调查中, 2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较差, 69%认为一般, 3%认为比较满意。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与其未来就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有待通过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一步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整体情况较好, 但体能一般, 且讲解示范和课堂组织两大基本能力素质不容乐观, 有待进一步加强。

(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基础体育教育的质量, 因此, 应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4) 在学生专项技能培养方面, 应拓宽学生的选择面, 让学生在掌握传统项目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当前需要的各类项目, 以适应未来就业和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昂坤, 荆婧, 曾庆良, 梁濯清.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2) .

体育学院 篇8

1、年 龄情况

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 是指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

如表1所示, 体育学院专职教师中中青年比例较大, 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扩招后, 生源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必然要求引进体育教师, 而这些引进的体育教师大部分较年轻。与中、老年体育教师相比而言, 这样一支年轻化的体育师资队伍, 其优点是思想活跃, 敢想敢做,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能给体育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 年青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经验上, 还是在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社会阅历上都还有一定的欠缺。

2、学 历结构

教师的学历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同学历人数的比例称学历结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基础训练水平和发展的潜力。

如表2可以看到, 体育学院专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 其中本科学历仍占据较大的比例。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要求大学青年教师中应具有研究生的比例大于50%, 可见, 目前体育学院专职教师的学历结构与国家要求差距很大。

3、职 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内部各级职务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师群体素质状况的群体之一, 是反映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 高等学校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之比应与其承担的教学任务相适应。

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总数的的42.1%, 与国家职称结构的目标“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为30%-40%”较为符合。这表明体育学院院专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已经趋于合理。 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

4、学 缘结构

学缘结构是指高校体育教师最后学历来自本校和外校的比例关系, 即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合理的学缘结构应该是“远缘杂交”, 也就是说一所高校的教师应来自五湖四海, 而不应出自统一“源头”。表3调查数据显示, 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学院专职教师师资来源比较单一, 学缘结构不尽多样。但自2003年升本以来学院对新教师的人才引进非常重视, 学缘结构比较合理, 这样就避免出现“近亲繁殖”的弊端,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院的体育教学和学术交流, 从而避免了观念僵化等现象。

5、总 结

(1) 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专职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太合理 , 且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青年体育教师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是本科学历,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较少;专职教师在学缘结构上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但从2003年升本以来师资来源广泛, 专职教师的学缘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专职教师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优化, 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

(2) 红河学院体育学院应切实做好进人计划 , 把握好引进人才的学历关, 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实现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化, 同时对年龄进行控制, 改善不合理的年龄结构。在学缘结构上有待进一步优化, 建议在今后引进教师时在学缘因素方面严格把关, 形成“远缘杂交”多元化的良性结构, 使教师人才达到最优效果。

摘要: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就成了深化教育的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专职教师年龄情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发现目前体育学院专职教师存在的一些不足, 如年龄结构不合理, 学历层次偏低等,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为加强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专职教师的师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学院,专职教师,师资状况

参考文献

[1]赵彩虹, 林旭明.河南省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教育, 2010, (7) .

体育学院 篇9

关键词:体质,男大学生,生活方式,体育院校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2011 级30名男同学。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2.1.1 受试者3年大学生活前后身高、体重的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通过SPSS16.0 统计得出:受试者经过3年大学生活后身高没有明显变化,经t检验发现P>0.05 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通过SPSS16.0统计得出:受试者经过大学3年大学生活后体重平均增加4.45 kg,经过t检验发现,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2.1.2 受试者3年大学生活前后肺活量的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如表3。通过SPSS16.0统计得出:受试者经过大学3年生活后肺活量平均下降了355.00 m L,经过t检验发现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2.1.3 受试者3年大学生活前后台阶试验的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如表4。通过SPSS16.0统计得出:受试者经过3年大学生活后台阶指数平均下降了4.67,经过t检验发现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2.1.4 受试者3年大学生活前后握力的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如表5。通过SPSS16.0统计得出:受试者经过3年大学生活后握力平均下降了3.71 kg,经过t检验发现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2.1.5 受试者3年大学生活前后立定跳远的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如表6。通过SPSS16.0统计得出:受试者经过3年大学生活后立定跳远平均下降了14.40 cm,经过t检验发现P<0.01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2.2 分析

2.2.1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经过大学3年生活身高、体重变化的分析

通过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吉林省男大学生的身高平均值为174.49 cm,体重平均值为67.75 kg。由表1、表2看出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大一时身高、体重与2010年吉林省大学生平均水平相差无几,而大四时体重增加了4.45 kg,达到平均71.37 kg,超过2010 年吉林省男大学生平均体重3.62 kg。男大学生的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饭后小食品、酗酒、不参加体育锻炼、沉迷于电脑游戏都是引起体重增加的原因。

2.2.2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经过大学3年生活肺活量变化的分析

由表3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经过大学3年生活后肺活量平均下降了355.00 m L。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观念的转变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并不在意,吸烟酗酒以及在宿舍打游戏,锻炼除了运动课之外,没有其他的运动因此出现了肺活量下降的趋势。

2.2.3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经过大学3年生活后台阶试验变化的分析

台阶试验是评定心血管机能简单而易行的方法。由表4可知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经过大学3年生活后台阶指数平均下降了4.67,说明进入大学锻炼少。

2.2.4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经过大学3年生活后握力、立定跳远变化的分析

由表5、表6看出经过3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握力平均下降3.71 kg,立定跳远平均下降了14.4 cm。肌肉力量是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力量是人体活动的动力,是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与正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肌肉不断减少,会使人逐渐变得乏力和怕冷。肌肉流失了,能够储存的糖分也越来越少,如果这时不锻炼肌肉又不节制饮食,摄取过量的糖分,这些糖分因无足够的肌肉储存,会使血液里血糖的浓度飙升,继而诱发糖尿病,使患糖尿病的机会大增。当肌肉流失了,支撑身体重量的责任,便落到关节上,因而引致关节的损蚀和疼痛,常见的发病部位有颈椎、腰、背、膝盖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经过3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体重有明显的增加,有明显的向肥胖发展的趋势。

(2)经过3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肺活量有明显的下降,长期的吸烟、酗酒与不参加体育活动是导致学生们肺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经过3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台阶指数、握力、立定跳远有明显的下降。网络的普及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与电脑占据同学们的大部分休闲时间,使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学生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的不断下降。

(4)经过3年的大学校园生活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男生体质整体呈下降趋势。

3.2 建议

(1)不良饮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餐,少吃快餐和垃圾食品。养成健康饮食吃健康食品的好习惯。

(2)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产品已占据校园生活,建议同学们少玩手机,合理的运用电脑,不要沉迷于网络和虚拟游戏中,多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体育学院 篇10

关键词: 体育社团 成因 体育课程 作用

1.成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学生体育社团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政策因素占的比例最大,为50%,高职因素其次,为25%,学生心理需要也是体育社团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占总因素的20%,社会因素所占比例最低,为5%。

1.1政策因素

《高职纲要》对实施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作了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实施作了一系列规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鼓励广大学生走向体育场,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等。在外部诸多政策优势的前提下,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积极提高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度,努力为体育社团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条件,在充分考虑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或者共同意愿的基础上号召体育特长生、体育积极分子在现有体育社团的基础上组建定向越野、女子防身术、毽球等10个学生体育社团。

1.2高职因素

1.2.1高职院校时空条件的孕育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发展自身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他们的活动轨迹基本上是“五点一线”即教室—实验(实训)室—图书馆—餐厅—寝室,支配时间和交往空间紧密交叉。他们课程安排相对宽松,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有更多机会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因此,高职院校的时空条件有利于进行体育社团的组建。

1.2.2具备组团结社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素质都比高中阶段有所提高,具有较强的组团结社能力。加之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渴望展现自我、扩大交际,有利于社团的成立与发展壮大。

1.2.3高职院校场地设施

体育社团活动对场地设施有一定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具有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综合活动中心等体育活动场地,各项目活动场地齐全,器材设施条件相对较好,能够基本满足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需要。

1.3心理因素的催化

心理需要是学生体育社团形成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心理内部情况看,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高职院校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他们希望在日常学习之余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锻炼良好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形态,渴望展现自我,收获友谊,而体育社团就恰能给他们这样一个平台,帮助他们发展身心和健康成长。

1.4社会因素

学生体育社团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其产生与发展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水平和物质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开始重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社团等组织关注度加大,同时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对体育与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体育社团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对体育课程的作用

2.1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有组织、有计划、经常性地参加体育社团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以定向越野为例,作为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定向越野是利用详细精确的地图和指北针,按顺序抵达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检查点,以最短的时间到达所有检查点并完成相应任务者为胜的一项运动。活动之前的场地勘察,线路设计,检查点放置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完成,是一项有“预谋”、有“组织”的运动,个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其课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团群体的组织形式。

2.2是实现从体育课向终身体育锻炼过渡的手段

学生体育社团是体育课程学习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首先必须保证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连续性。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为一年半,108学时,从体育课程结束到学生毕业参加工作,期间有一年半的空白期,而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就成了填补这段空白期的有效体育组织手段。

2.3是学生课余体育竞赛的主要内容

体育项目的发展普遍面临普及率不够的问题,许多新兴项目不为人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现有学生体育社团20个,基本上能够保证每学期组织至少一次竞赛活动,这样就保证了学校范围内每周都有体育竞赛,社团的竞赛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体育竞赛的主要形式,组织实施效果十分显著,既大大减轻体育部门的工作压力,又有效提高校内各项竞赛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2.4锻炼了学生能力

学生体育社团是自发性的学生组织,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积极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同时参与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活动策划等工作。体育社团的组织工作分工明确,注重发挥不同学生的所长,学生的工作能力在不间断的具体事务的操作中得到锻炼,进而成长为体育活动之外的综合能力。

2.5繁荣校园体育文化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任务重,同时面临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学生需要正常途径的调节和释放。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中,他们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增强个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合理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并通过活动交往充分展现自己,收获友谊,从而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青联(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10.

[2]俞宏建.高校体育社团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

体育学院 篇11

1.1 规划范围及现状概况

天津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暨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位于天津市蓟县许家台乡小米庄南,用地东面隔一条已废弃的铁路与官许路相邻,南面以一条规划支路为界,西面和北面均是村庄和荒地。新校区总用地面积399 053 m2(599亩)。用地内有一定的起伏高差,整个地势东低西高,南低北高,最低点与最高点约有20 m的高差。用地内有一个因多年取土而形成的大坑,现有积水。其余用地多为农田、果林和荒地,有少量需要拆迁的农户。

1.2 项目分期及规模

教育园计划分三期建成。一期建成后,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即可全部迁往盘山脚下的美丽新校园。教育园共可容纳学生8 000人及教职员工800人。

教育园将设立涵盖音乐学、舞蹈学、影视学、运动学在内的10余个学科和近40个专业方面,基本囊括文化产业的相关领域。

2 项目理解

本项目设计应考虑校园文化与自然文化相融合的过程,把各种景观及文化融入到设计中是规划的一大特点。

2.1 校园文化

“国际文化产业教育园”是一个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特色休闲文化学园区,校园规划要体现“创意、休闲、运动、新潮”。

2.2 盘山风景区

盘山风景区,位于天津蓟县城区西北,为国家5A级景区。校园在景区的辐射范围内,其自然景观是校园规划的亮点(见图1)。

3 高校校园发展

中国古代太学、书院、国子监等学府多在京师府县。而私学则追求山林野趣,养性超脱,学府远离市井。20世纪初,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学校功能分区越来越明确,例如清华大学的规划是我国最早采用明确的功能分区规划方法的实例。在建筑形式上,采取了欧美新古典主义的造型,校园空间典雅,学术氛围浓厚。北京大学的规划借鉴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和建筑风格,把现代大学的功能要求与中国传统园林意境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21世纪,信息快速传播,高等教育规模也急速扩大,出现了高教园区与大学城,校园规划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同社会交往也更加密切,规划手法也更加地丰富。校园环境趋于自然,景色宜人。

4 规划布局

4.1 规划原则

本项目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环境,按照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要求,本着节约土地资源、节约建造成本、节约运行成本的精神,打造出富有浓厚文化氛围、体现艺术院校特点的新校园。

4.2 功能分区

整个校园分为5个基本功能区,即教学区、展示区、生活区、运动区和景观区。教学区集中了绝大部分教学建筑,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校级的公用建筑,包括大讲堂与综合教学楼;其他建筑属于各个下属学院的专用建筑,如艺术设计学院、国际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等等。展示区主要布置具有对外交流功能的建筑,如多功能体育馆、文化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等。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教工公寓和食堂等。运动区主要是一个400 m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篮球排球等场地。景观区以人工湖为主,人工湖将利用土坑改造而成。景观区内的主要建筑是图书馆。

4.3 交通组织

校园区内分3种主要交通:日常机动车道、非日常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日常机动车道可保证机动车方便地到达所有建筑;非日常机动车道主要供特殊情况下机动车使用,如搬家、消防、急救等。本项目通过精心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车对行人的干扰。另外通过将步行通道与景观相结合,创造一个以步行为主的、宜人的校园。校园的主要出入口将设在南面的规划路上,同时在这条路上还有两个次要出入口,一个是生活区的出入口,另一个是展示区的出入口。

4.4 景观系统

由土坑改造成的大湖将是校园内的景观中心(见图2),此外,校园内还将保留一些柿子树林,形成林地景观,这些自然景观将与校园内一系列的文化广场和景观大道有机结合,形成景点网络,充分体现校园文化与盘山风景区的融合。

4.5 分期建设

校园的一期建设将集中在校园南部,包括大讲堂、综合教学楼、舞蹈学院、设计学院、音乐学院、多功能体育馆、图书馆、体育场及看台、食堂、后勤楼、一栋学生宿舍和一栋教工宿舍。一期建设完成后,即可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校园。二期和三期建设将在外围进行,以减少施工带来的干扰。

4.6 防洪措施

本项目地处山区,用地范围内亦有起伏高差,因此,场地内外的防洪措施十分重要。用地内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规划方案考虑两个主要的排洪措施:1)利用人工湖接纳西边山地过来的洪水;2)在用地南面与规划道路之间设一排洪沟,疏导从西边坡地下来的洪水、接纳校园内的雨水以及人工湖内的溢流。

5建筑设计

根据运动艺术院校的特点,建筑单体可结合不同的建筑功能,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用材料与颜色进行统一。

建筑立面采用面砖与涂料,为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到自然景观中且同传统高等理工学校有区别,立面采用基地固有的砂土色面砖,适当融入白色涂料(见图3)。

建筑外形及内部空间应与校园文化相契合,力求体现“创意、休闲、运动、新潮”的规划精神。在建筑布局上内外分置,功能清晰,分区明确,功能性与景观性有机结合,空间形态上直线与曲线的对比,自然与规则的融合,形成丰富的景观视野,同时强调内部环境再生性,室内教学空间与室外绿化景观环境的交融,使现代、休闲、生态、高效的校园形象得以完美体现。

摘要:对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的周边环境、规划结构、立面造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环境对规划设计的影响,有效解决规划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校园的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等问题。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安徽广播电视台演播群下一篇:激发有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