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学生

2024-10-25

体育学院学生(共11篇)

体育学院学生 篇1

1前言

体育学院相较于非体育学院,注重的是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对各项体育项目的学习、锻炼及运用,非体育学院的学生体育活动较少,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研究。情绪主要是指人们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心理现象,其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相应的行为反应,如果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或者愿望时,则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否者相反。体育活动锻炼能够为学生带来愉悦、自信等情绪反应,使得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育学院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体育活动,大多数保持较好的情绪状态,而非体育学院的学生没有体育活动的学习、锻炼过程,相对而言,情绪状态及身体情况不如体育学院的学生。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

2.1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保持乐观心态

体育学院的学生经过长期的体育活动或其他多种方式会形成产生乐观的心态。长期的体育活动与锻炼对改善学生的焦虑、抑郁行为有着重要作用。学生的乐观情绪与焦虑、 抑郁有高度的负相关,学生面对许多困难或困惑难以处理时,常常会产生消极的心态,失去信心,情绪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建立在多维激活模式基础上的研究认为,体育活动与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乐观情绪,使学生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将心中的大量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乐观心态。

2.2体育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面对长时间不断的紧张学习、 生活,面临各种挑战与竞争,学生的情绪、心理会不断的变化,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低落、烦躁、 压抑等不良状态,造成身心疲劳和精神衰弱。适当的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可以使学生将不愉快的情绪,使长期积累的各种不良消极情绪通过体育活动发泄出来,体验适当体育运动宣泄之后的身心舒爽,使学生产生积极、自信的良好情绪状态, 保持愉悦、积极的良好心态,从而保证学生的生活、学习能够正常的进行。

2.3体育活动能够降低学生抑郁、焦虑的情绪

焦虑和抑郁是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两种不良的情绪,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都会产生这些不良情绪,其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许多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常常会因为工作、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不好事件得不到很好解决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近年来, 有关体育运动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考察发现,体育活动的锻炼不仅能够有效减轻人们焦虑和抑郁的现象,同时还能够使人们获得生理效果和心理效果,让人们体验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快。

2.4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情况下,体育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手段,体育教学中采用竞赛的办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在体育比赛中通过客服主观的困难和挑战,去和竞争对手进行挑战,争取比赛胜利的过程,是一种挑战自我及与比赛对手竞争的过程。竞争与合作是相互联系的,竞争离不开合作,体育运动比赛需要与人配合,也需要别人在一定程度上的帮忙。例如在拔河比赛中,一两个学生的力气是不够用的,需要团队共同的努力, 团结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目标。在篮球比赛中,需要所有队员合理的配合,不能只顾单打独斗,不讲究配合,否则很容易造成整队失败的不利状况。体育运动比赛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以更好的情绪状态面对社会。

3体育学院与非体育学院学生的运动情绪对比

3.1身心素养的差别

体育学院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体育教学形式,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培养体育实践能力,最终使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而非体育学院的教学是通过文化知识教学教育,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放在文化课程方面,对体育活动的学习、锻炼较少。相比之下,体育学院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体育学习、锻炼,多数较易形成良好的运动生活习惯,保持身心的舒畅,情绪自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良好的内定状态。而非体育学院的学生长时间面对的大多是教材上的文化知识,很少参与体育运动的学习、锻炼, 在身体素质上比体育学院的学生较差,身心素养没有体育学院的学生表现良好。

3.2兴趣与信心的差别

体育学院的学生通过运动形成良好的积极情绪,具有充分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精神。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觉和自信心,推进综合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大多数都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以及能力等情况选择的,所以学生一般都能过胜任体育锻炼的内容,这样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找到满足和安慰。而非体育学院的学生缺乏课外兴趣与热情,自我知觉能力与自信心较低,对体育运动存在着一定的抵触、甚至是惧怕心理。

3.3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别

体育学院的与非体育学院的学生的运动情绪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体育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是以体育运动为主要课程,非体育学院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体育运动,怕苦、怕累, 积极主动性较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趋向冷漠,尤其是学生长时间处于学校里,更是缺乏交流沟通。适当的进行体育活动学习、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大量的体育运动中与更多的人认识、来往,形成良好的交际沟通方式,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孤独感,达到良好的生活交往情绪状态。非体育学院的学生较少参与体育运动,不易形成积极、主动的交际心理,使得社会交往能力较差,生活交往情绪相对较低。

3.4学生的体育运动情绪

当人的情绪消极、任务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体育运动能够很好的消除身心疲劳。在体育学院与非体育学院各发放1000份问卷,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情绪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体育学院的学生的运动情绪与非体育学院的学生运动情绪相比,积极主动的占大多数,非体育学院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大多数存在消极情绪。

4结语

体育运动是调节身心的很好方式,能够对学生的生活、 学习等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情绪是不仅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身体的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非体育学院的学生应积极调整自身的体育运动情绪,以乐观、主动的心态面对体育运动, 以便于更好的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摘要:体育学院的学生与非体育学院的学生在运动、情绪心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就体育学院与非体育学院的运动情绪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解双方的情况及差别。

关键词:体育学院,非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情绪

体育学院学生 篇2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访谈等方法,以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帮助体育学院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学院;生活方式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数据统计法;

(4)访谈法。

2.研究对象

本文以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方式调查与分析

1.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性别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中男生有212人,占调查总数的57%;女生有160人,占调查总数的43%。

2.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是“体育教育”专业占调查总数的51%;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7%;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占调查总数的23%;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占调查总数的9%。

3.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规划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有未来就业规划的有167人;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没有未来就业规划的有205人。

4.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经调查发现,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以3~5次为主,参与时间为60~120分钟。

三、结论与建议

1.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中男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生。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所学专业以体育教育为主,专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

2.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多数体育学院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熟悉程度情况一般、缺少对未来就业的规划、存在着学业压力的问题。

3.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以3~5次为主,参与时间为60~120分钟。

体育学院学生 篇3

1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是民办二级学院, 独立学院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虽然国家注重在教育资源上予以倾斜, 但独立学院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等明显落后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对于独立学院的体育专业而言更是如此。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虽然经过了系统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但相比普通高等院校,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理论并不扎实,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职业能力也不高,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良性快速发展。为有效提升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就业岗位, 必须注重基于独立学院的特点, 努力提升和优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是一个特色化的体育独立学院, 在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 必须全面分析该校体育专业的教学特色, 基于此来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 在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中, 学生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基础, 并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 只有最重要、最基础,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能力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体育科技学院学生的文理意识并没有其他院校那么明显, 在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 需要充分结合体育科技学院的专业特色及学生的培养方向, 明确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 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薄弱, 在生源上基本是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淘汰”下来的, 这决定了体育学院在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中, 需要做好基础素质的培养, 需要提升基础能力的培养水平, 还需要不断融合基础能力的培养目标, 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创新能力”“完美人格”“竞争和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思辨能力”“国际竞争力”“创业能力”等构成。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中, 需要结合这些构成要素, 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法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使得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更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 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中, 应该采取的方法如下。

2.1 全面优化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是学生各方面素质中最核心、最主要的素质, 更是体育专业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关键。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它是核心竞争力中最主要的能力。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基础素养等, 不断创新体育专业的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改革, 强化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体育专业教学中融入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 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社会需要的主流人才, 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 在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具有科学的创新意识, 必须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迎合社会的需求, 才能有效补充技术教学。体育技术学院在实践教学中, 技术教学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但传统的技术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技术教学中, 作为体育专业的教师, 应该运用发展的眼光, 着眼于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及就业方向, 不断结合新时代下体育专业的改革方向, 全面衡量学校现有的技术教学的弊端和优势, 加强课程整合, 有效拓展体育教学的覆盖面。在实践教学中, 要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断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来进行技术教学的改革。

2.2 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体育科技学院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技术课程是教学的主流, 通过技术课程的设计与优化,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战术动作, 使得学生得以扎实地掌握体育技术, 使得学生的体育技术得到提升。但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仅在于学生的技术水平, 更需要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共性规律, 从而引导学生以一反三, 不断扩展自己体育技能的覆盖面。鉴于此, 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善于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联系起来, 搭建二者之间的连贯性, 在分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植入理论内容, 不断升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认知, 帮助学生从普遍中找出共性, 从个性中找到规律。实践证明,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的挖掘能力和探索能力, 是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此外, 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不断完善学生的心智。体育科技学院的学生的文化素质低, 生源比较广泛, 如果不注重学生心智的培养, 如果不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那么学生在未来的求学或者就业的过程中, 很可能会滋生出其他的问题来,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3 紧跟国际形势和动态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有效提升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视野, 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 使得学生具有国际意识, 将自己本专业的学习会同至提升我国的体育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作为体育专业的教师, 应该在体育技术教学过程中, 引入国际思维, 将体育专业的国际动态、国际规则以及国际上最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综合性提升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水平, 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 遇到的竞争压力很大, 为了帮助体育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具有专业的创业思维。一方面, 独立学院应该结合体育专业的特色开设创业课程, 引入体育经济学的相关课程, 使得学生从体育专业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另一方面, 独立学院应该开设丰富的创业设计大赛或者创业论坛, 突出体育专业的教学特色, 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创业观。此外, 在体育专业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 结语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以及体育专业的激烈竞争等都要求在独立学院的体育专业教学中, 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养成以及创业能力的塑造等来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就业。

摘要: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等长期以来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 特别是在普通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的当前, 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 如果无法迎合社会的需求, 很容易遭到淘汰。鉴于此, 在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培养中, 必须注重教学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专业,就业竞争力,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桂楼.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 2011 (74) :204-205.

体育学院学生 篇4

晨跑锻炼实施方案

为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水平,促进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经学校体委研究决定,自2015年10月起正式实行晨跑制度。经2015年10月8日至2015年12月16日为期10周的试运行,基本达到了开展晨跑锻炼制度的目的,在总结晨跑锻炼试运行阶段经验基础上,现推出2017-2018第一学期晨跑锻炼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1.晨跑锻炼工作在学校“体质健康测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2.在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党委等监督协助下,由体育学院大学体育部组织实施。

二、晨跑对象

湖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一、二年级全日制学生。

三、晨跑时间

2017年10月16日—12月22日,6:30-7:20(共50天)共10周。大一:周一、周三、周五 大二:周二、周四、周五

四、晨跑标准与考核

晨跑达标标准:晨跑起点至终点距离约1200M,男生在4-12分钟内跑完有效,女生在6-15分钟内跑完有效。

晨跑成绩考核: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大

一、大二学生均需达到有效锻炼次数10次。晨跑总次数纳入本学期体育课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计20分。

2.学校鼓励学生晨跑锻炼,本学期中超过规定晨跑次数每2次体育课总成绩加1分,累计不超过5分;凡达到7次计12分,8次16分,9次18分,10次20分;如达不到7次计0分。

3.如遇学校、学院统一安排的见习、实习等教学任务,凡在校住宿均需参加晨跑锻炼;校外住宿的见习、实习任务,持续时间在3周(不含)以上的超出日期按一周1次标准减少规定次数。

4.如因身体伤病等原因,持续时间3周(不含)以上不能参加晨跑的,凭医院证明,超出日期按一周1次标准减少规定次数。

成绩查询:晨跑统计工具为学校一卡通,学生锻炼时必须携带,如有遗失应尽快补办,补办后由各学院统一至体育学院更新卡号。晨跑数据在http://172.20.8.103上查询,帐号和密码统一为本人学号,每周六、周日学生可以查询本人晨跑锻炼次数。

五、保障机制

1.在校体委统一领导协调下,工作组负责学生晨跑的协调、组织工作;各有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积极宣传,责任到人,做好晨跑锻炼的具体工作;校体委委托体育学院大学体育部不定期向各二级学院反馈晨跑情况。

2.晨跑最终成绩计算入体育课程成绩评定。在晨跑过程中,将安排教师检查,若出现借助交通工具、代跑代刷等任何违规违纪现象。一经发现,将相关学生体育课平时成绩计0分,同时,将在相关学院进行通报批评。

3.晨跑锻炼按照学校教学日历进行,如遇不良天气,学生可自愿选择,学校仍安排教师及工作人员值班。

六、安全预案

1.学生应根据当日身体状况选择是否进行晨跑锻炼,如处于病后休养期、生理期等情况,请暂停晨跑锻炼。

2.参加晨跑锻炼的学生应注意安全,服从值班教师及工作人员指挥,穿运动鞋和运动服,跑步中靠右行进,晨跑锻炼前后不宜马上进食等。

3.在晨跑时间段(早上6:30—7:20)内,地下通道实行交通管制,不允许任何车辆通过。

4.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晨跑,规定时间外跑完的,不计入晨跑成绩。因伤或因病申请获批的体质免测和体育保健课学生,可以不参与本项锻炼活动。如有突发情况发生,可与值班教师联系,处理相关事宜。

附:跑动路线说明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

2016年9月10日

路线说明:

1、中、西校区学生在A点刷卡开始,跑向B点后刷卡结束;东校区学生在B点刷卡开始,跑向A点后刷卡结束。

体育学院学生 篇5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007-02

一、研究目的

体育消费是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竞赛,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1]随着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健身观念的建立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在人们的生活消费已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并有扩大的趋势。作为高校学生,他们是高校学生开发的主群体。体育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不可避免,并且高校学生的消费问题决不是一个孤立的消费问题,他是了解衡量和评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也是校园文化健康多彩的重要指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以下简称天河学院)大学生500名(男生280人,女生220人)

(二)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500名天河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80人,女生220人,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消费内容,是指人们在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的消费支出。[2]体育消费包括狭义的体育消费和广义的体育消费,狭义体育消费是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广义体育消费包括一切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及其家庭、社会的消费行为,是作为社会一般消费者及其家庭通过支出货币所得到的各种体育效用,即各种体育的使用价值。体育消费的增长促进了健身运动的顺利开展。体育消费包括实物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参与性体育消费。[2]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体育消费者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价格导向,这是纯价格驱动类型;第二种是价值导向,物有所值是满足这一导向的核心因素;第三种是生活方式导向;第四种是独特性导向,这一种主要是指奢侈品或设计师品牌。在这四种类型中,我认为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由于受高校体育锻炼环境的影响,其体育消费意识较普通居民要好。高校学生也相对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学校可以提供充足的服务,从而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

(三)天河学院部分大学校的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男学生的增进交往动机水平要明显高于女学生,而审美追求动机水平,女学生明显高于男学生。其原因是:一方面这跟男女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学生在需要与行为上的差异,而另一面反映更多的是男学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显示自已能力的一种手段,而女学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主要是为自已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

(四)体育消费形式。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我院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安排。量入而出,他们在选购体育商品时,比较注重商品的价廉物美。实物消费主要集中于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器材、体育培训、游泳、体育彩票等。

1.实物性体育消费

实物性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和体育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主要包括购买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运动饮料等。[3]从资料显示,实物性体育消费目前还是我院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这种价值取向基本上与我校的实际生活水平相符合。

实物性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物质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和过程。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居民实物性体育消费的比重比健身娱乐服务要低。但是学生们花钱方面大多没有计划性,自控能力弱,再加上受媒体宣传诱导,很可能出现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的情况。随着参与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体育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不光是服装鞋类这些,还有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球拍、球、护腕、护膝、运动包等等这些都是体育用品的部分。在学校中你可以看到参加运动的学生几乎都是穿运动服的,运动服装的设计就是为体育运动做准备,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运动能力。

2.参与性体育消费。

为参与体育活动而支出的费用为参与性体育消费。[3]大学生们为了身体健康、体态健美、娱乐休闲、促进体力和智力的协调发展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同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还将会产生扩散效应,即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参与性体育消费已成为其生活消费的重要方面,我院大学生有45%以上参加体育活动,在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中,主要体育活动篮球、足球、网球、排球,以及健身、体育舞蹈、武术、游泳等内容。

3.观赏性体育消费

观赏性体育消费,是指居民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门票支出的费用。[3]比如观看比赛,到休闲健身场馆的体育消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比以前有很大的改观,到现场去观看比赛或者通过电视录像、网络去观看比赛已经成为一部分人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调查结果表明,观赏性体育消费在我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比例相对较低,但从调查可以看到这一消费光明的前景,调查发现我院大学生对体育比赛现场消费有极大的热情,有47.51%的同学倾向于现场消费,现场消费能承受的门票价格主要集中在30元以下及30-60元两档,侧重于30元以下。可见观赏性体育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经济收入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态度,并能够逐步意识到体育消费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增进健康的本质功能,而且它还具备了娱乐休闲的功能,并接受了体育消费,将它纳为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男女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异程度较大。男性大学生在体育实物性消费水平与体育参与性消费水平上都比女性大学生高,且以体育实物性消费水平上的差异程度更大。这是由于一是女性大学生由于受生理上差异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使得她们对体育消费需求的程度不及男性高校学生强;二是不同性别大学生由于性格特征及生活审美情趣的不同和对体育消费观的认识不同,使得他们在体育消费时,所选择的主要内容也存在差异。消费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使得他们对参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体育消费的投入不同,也就使得大男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消费层面都高于女生。

3.体育消费将成为高校消费的主流。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体育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会逐渐变大。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数额的增加,结构的变化,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劳务性体育消费所占比重较低,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会逐步由物质产品的消费转向以发展和完善自我、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体育劳务消费上。

(二)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风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活是为走向社会作最后的准备,大学学习具有多样性,即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包括社会方式。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积极的价值观,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大学生发展的重要课题。而这一课题常常是需要自我感悟,在生活中自我学习的。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生理特点,开展适合大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同时高校应结合全民健身的运动理念,加强校园体育场馆、场地的建设和使用,为其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和消费环境,带动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邵淑月.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2:P65~67

[2]黄小波.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1997.1 P28~31

[3]刘玉.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市场周刊社,1990,5:P101~102

[4]崔俊臣.大学生体育运动[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体育学院学生 篇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研究对象为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在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对其发放问卷, 并对实习学校体育组教师发放问卷, 调查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43份, 回收140份, 回收率为98%, 其中有效问卷138份, 有效率99%。

2. 访问调查法

与学院专业任课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座谈, 本次走访15家实习学校, 访谈32位相关人员。

3. 数据统计法

把学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体能测试、每学年举办的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以及部分技能考核成绩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从数据上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对学生体能的调查研究

通过分析学生专业体能测试的成绩, 有55%的同学能一次性通过各项专业体能测试, 43%的同学需要通过一次或多次补考才能通过, 且通过成绩不高, 有2%的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完成测试。通过访谈获知, 教师们普遍认为当前学生在体能方面35%的学生较好, 45%的学生一般, 20%学生较差。

2. 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调查研究

通过访谈实习学校的体育组组长, 所有受访者均认为当前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 不仅要求个别项目突出, 还要对其他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最好能够熟练运用。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47%的学生通常只练习一个运动项目, 33%的学生练习过两个项目, 只有20%的同学会主动练习两个以上的项目, 而且学生对综合运动技能的提高不够重视, 通常更多地练习其喜欢的运动项目。可以看出目前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较好, 但运动项目较为单一, 大部分学生主要以兴趣为主, 接触的运动项目不够丰富, 大多数选择传统项目, 选择小球和徒手类项目的较少。

3. 对学生教学技能的调查研究

教学技能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学技能通常包含课堂设计、讲解示范、组织观察、评价、课后辅导等等诸多方面。

(1) 讲解示范能力的调查。作为未来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首先应当具备讲解能力, 即用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教学内容。其次应该具备动作示范能力, 即通过自身的示范, 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模仿。另外, 通过学院师范生技能比赛的成绩来看, 学生的讲解示范部分的得分率普遍在55%以下, 仅有少部分在70%以上。因此,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讲解示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 课堂组织能力的调查。体育课堂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目课堂, 它需要教师不断调动队伍, 组织学生完成不同的活动和任务。在对学院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学校体育组组长的综合调查中, 2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较差, 69%认为一般, 3%认为比较满意。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与其未来就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有待通过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一步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整体情况较好, 但体能一般, 且讲解示范和课堂组织两大基本能力素质不容乐观, 有待进一步加强。

(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基础体育教育的质量, 因此, 应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4) 在学生专项技能培养方面, 应拓宽学生的选择面, 让学生在掌握传统项目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当前需要的各类项目, 以适应未来就业和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昂坤, 荆婧, 曾庆良, 梁濯清.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2) .

体育学院学生 篇7

1.1、研究对象

以西安体育学院2011、2012级舞蹈学专业体育舞蹈方向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学生近一年专项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平均年龄为19.7岁。其中女生71人, 男生39人。向学生发放共110份问卷, 共回收110份问卷, 回收率为100%。

1.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文献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安体育学院10余名体育舞蹈、运动医学专家进行咨询, 设计调查表并进行效度检验。发放问卷110份, 回收11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率为98.18%。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的总体情况

在一年的专项训练中, 共有69人次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损伤发生率为63.89%, 低于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从不同性别分析, 男生 (损伤发生率为75.14%) 、女生 (损伤发生率为52.25%) 差别较大。体院学生大多没有比赛压力, 训练专业化程度也低于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 因此运动损伤发生几率较低, 但体育舞蹈表演中, 男、女技术动作差异较大, 这可能是造成男、女学生损伤发生率不同的原因之一。由此提示体育舞蹈专业男生更应注意运动损伤的发生。

2.2、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表1可见, 踝关节损伤在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中占首位, 占损伤总数的46.38%, 其次是膝部损伤, 占18.84%。由此可见, 体育舞蹈项目的损伤以腰部和下肢膝、踝的损伤多见。舞者在舞步的运行中的步伐、升降移动、屈伸以及方向转换, 其发力的根源在下肢和腰部, 故而造成损伤。由此提示我们,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更应该注意腰部核心稳定性训练。

2.3、体育舞蹈不同项目间运动损伤的比较

体育舞蹈主要分为摩登舞、拉丁舞两大项十支舞。由表2可见本研究中不同项目间运动损伤发生率不同, 其中主攻拉丁舞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为80%, 高于主攻摩登舞学生 (65.22%) 和十项全能学生 (56.16%) 。各个项目由于起源地域不同造成风格不同, 运动强度也不同, 比较而言相对于摩登舞, 拉丁舞选手运动强度更大。而十项全能涵盖拉丁舞和摩登舞的特点, 据此判断运动强度不同是造成不同项目运动损伤发生几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2.4、体育舞蹈不同项目间损伤发生部位的比较

由表3可见, 体育舞蹈各项目损伤发生部位一致, 但不同项目发生损伤部位发生率不同。主攻摩登舞学生的腰部 (80.22%) 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 显著高于主攻拉丁舞学生 (51.09%) 和十项全能学生 (60.14%) 。分析原因, 可能主要是摩登舞动作技术特点造成的, 摩登舞要求舞者保持优雅的姿态, 尤其女伴要求有两条弧线, 一条为躯干部向后仰, 另一条要求头到腰椎左倾的弧线, 舞者长期保持这一姿势容易导致腰肌劳损。

而拉丁舞膝部 (58.66%) 和踝部 (71.98%) 损伤发生率较高。拉丁舞种里的牛仔、桑巴、恰恰恰等舞种要求舞者下肢不停地转动同时伴随有重心的转移, 而踝、膝部正是完成类似动作的发力部位, 从而损伤发生率较高。拉丁舞要求舞者腰、背部肌肉放松, 腰、背部损伤发生率较低。

十项全能学生的运动损伤也多发在腰背部 (64.14%) 、膝部 (54.09%) 、踝部 (53.13%) , 但发生率相差不大。十项全能从技术动作上结合了拉丁舞和摩登舞的特点, 从运动损伤上看, 也兼有摩登舞和拉丁舞损伤的特点。和主攻摩登舞学生相似, 十项全能学生腰部损伤发生率较高, 而膝部运动损伤发生率和拉丁舞的损伤特点相近。

2.5、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由表4可见, 本研究中, 身体素质差列运动损伤致因的首位 (25.71%) 。体育舞蹈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项力量、速度、专项耐力等素质, 完成动作时才能反映出运动员支配肌肉用力的分寸感, 并将速度、耐力、力量等与细腻的肢体动作融为一体。由此表明, 体育舞蹈对肌肉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的要求较高, 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应该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舞伴之间配合不默契占到运动损伤原因的21.90%。体育舞蹈是两个人的舞蹈, 它要求舞伴之间配合默契, 但舞伴之间水平和能力以及表演力, 表现力和对音乐对舞蹈的理解上都还是存在差异的。而舞伴之间在完成诸如引带、发力等技术时, 亦或训练比赛中的舞伴之间的情绪影响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 舞伴间的配合、水平以及对舞蹈的领悟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舞蹈对人体的生理负荷比较大。充沛的体力是完成技术动作和参加比赛的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舞者除了要有娴熟的舞技和顽强的意志外,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 特别是耐力素质, 才能够争取比赛的最后胜利。可见, 而体力不佳是运动损伤的重要致因。过度疲劳在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致因中占到10.48%, 过度疲劳多于与学生身体状态不佳、过度大强度训练而休息不够有关。因此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应注意劳逸结合, 同时应该注重营养的补充, 在保证专项训练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 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

结合上述分析, 体育舞蹈项目不但对技术动作、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对舞蹈音乐的领会、舞伴间默契的配合都会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 因此, 在体育舞蹈训练、教学中更应注意科学化的原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体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一年的专项学习中, 损伤发生率为63.89%, 其中踝关节 (46.89%) 、膝关节 (18.84%) 、腰部 (14.49%) 损伤排在前三位;

(2) 体院体育舞蹈学生在体育舞蹈不同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一致, 但损伤发生率不同, 其中摩登舞腰部 (80.22%) 、拉丁舞踝关节 (71.96%) 损伤发生率较高, 十项全能三部位损伤发生率相差不大;

(3) 体院体育舞蹈学生运动损伤致因中, 身体素质差 (25.71%) 、舞伴配合不默契 (21.90%) 、体力不佳 (14.29%) 占到前三位。

3.2、建议

(1)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应加强腰部核心稳定性训练, 预防腰部损伤的发生;

(2) 主攻摩登舞学生应重视腰部损伤发生, 而主攻拉丁舞学生应重视膝、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

(3)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科学训练使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对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110名学生进行运动损伤调查, 旨在了解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率, 探讨发病原因, 探寻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舞蹈,运动损伤,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1]王春阳, 赵卉, 胡声宇.国际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9 (4) .

[2]吴桂涛.对体育舞蹈项目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及致因剖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3]张清澍, 等.体育舞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4]吴谋.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5]韦广忠, 梁宝君.体育舞蹈教学特点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8 (2) .

[6]张梅.运动处方对减少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 6 (4) .

体育学院学生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 (下简称“奥院”) 的“运动康复与健康”“新闻学”“社会体育”“英语”“数字媒体艺术”“表演 (影视艺术)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经济管理”8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大三3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其体育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和查阅大量与大学生体育消费相关的著作、论文等国内外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问卷, 并通过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对奥院8个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随机抽取20名学生 (其中男生10名, 女生10名) 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480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96%。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推动体育消费者去从事体育消费活动以满足对体育消费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或者说是体育消费者针对特定的消费目标而发出的一种内驱或冲动[2]。从表1可以看出, 48.23%的学生表示是自身专业的需要;46.14%的学生是为了塑身减肥;35.91%是出于对运动的喜爱;31.32%的学生是因为体育课程的要求;只有22.55%的学生是为了追求身体健康。研究表明, 绝大数学生主要的消费动机还是在自身专业的需求上。

男女生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区别很大。从表2可以看出, 55.98%的男生表示是出于对运动的喜爱, 而女生这项数据只有23.39%;19.02%的男生是因为体育课程的需要, 而女生这项数据达到38.98%;男生的增进同学友谊的动机明显高于女生, 男生23.91%, 女生只有8.47%;男生体育消费为了塑身减肥的有31.52%, 而女生为了塑身减肥的高达55.25%。由于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的特征不同, 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消费需要及行为上也有很大差异。以上数据表明, 男生体育消费主要用于加强专业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素质, 这与我校是一所具有体育特色的院校有很大的关系。而女生体育消费主要是出于对美的追求和课程需要, 和男生相比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2.2 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特征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各种体育资料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高校学生消费的具体内容, 也反映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层次[3]。从表3可以看出, 我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多元化, 其中实物消费最多, 如购买体育服装及配件 (65.76%) 和购买体育器材 (占27.77%) 等。因为这些消费项目不仅可以用于运动健身, 还可以兼具日常生活功能, 而且款式新颖, 线条流畅, 舒适耐用, 具有超强的现代感和个性感, 所以很受大学生消费者青睐。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参与健身 (28.81%) 、观看体育比赛 (13.78%) 、参加体育培训班 (10.86%) 、购买体育彩票 (7.72%) 等支出。

2.3 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

数据表明, 40.92%的学生会选择校园内收费场所, 34.45%的学生会选择社会上功能和设施一般的中等场所, 只有14.2%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在社会上功能和设施先进的高级场所 (见表4) 。

从表5可以看出, 51.98%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校园内体育收费场所的价位是10元以下, 29.23%的学生可以接受10-20元, 50元以上的只有2.09%的学生可以接受。

调查显示, 在学校提供的体育场馆设施和校外提供的场馆设施中, 77.45%的学生表示会选择校内场馆设施, 22.55%的学生会选择校外场馆设施。而学生选择校内或校外体育场馆的最主要原因 (表6) , 有42.17%的学生表示是市场距离;35.07%是配套设施;31.11%学生认为是价格水平。

2.4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项目

学生的体育消费项目分布情况, 直接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师资引入与培训。表7是对不同性别体育消费项目的调查, 结果显示:男生体育消费项目主要有篮球 (51.09%) 、羽毛球 (37.5%) 、足球 (25.54%) 、电子竞技 (23.91%) 、健身 (21.2%) 、游泳 (17.93%) 、田径 (16.85%) 。这表明, 男生比较喜欢刺激的、对抗性较强的集体运动项目。

女生体育消费项目则主要集中在:羽毛球 (57.29%) 、田径 (21.02%) 、篮球 (20.68%) 、游泳 (14.24%) 、徒步旅行 (12.2%) 、排球 (11.86%) 、健美操 (10.51%) 。与男生相比, 女生更倾向于自由洒脱, 有一定运动量, 对抗性相对弱的运动项目。

2.5 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高校学生购买体育实物消费和体育服务消费的总体消费数量[4]。调查显示, 66.6%的学生认为现阶段的自身体育消费水平适合自身的需要, 25.05%的学生认为不满足自身的需求, 8.35%的学生认为超过了自身的需求。47.39%的学生认为当前体育消费水平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消费水平, 维持即可;42.17%的学生认为当前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不适应社会的消费需求, 应大力扶持;也有10.44%学生认为当前体育消费水平过高, 超过当前的社会消费水平, 应适当抑制。现阶段, 有57.2%的学生觉得应该采取有效手段来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2.6 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数据表明, 45.72%的学生对体育消费会追求性价比和一定的品牌档次;43.84%的学生不会考虑档次平台, 满足体育需要就行;而一味追求高档、高价、高知名度的体育消费的学生只占10.44%。说明了奥院大部分的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理性态度, 以追求性价比和满足体育需求为总原则。

2.7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课业负担重, 课余杂事多, 无暇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氛围不浓;我院属民办机制, 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但当前质量较好的体育品牌产品 (如运动服饰、鞋袜、运动器材等) 价格太高, 社会上的一些健身场所和体育赛事门票费用也很高, 而在校学生尚缺乏经济独立性, 表示很难承受较高的体育消费;此外, 学校体育场地有限, 体育消费场所设施也不够完善, 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表9表明:57.62%的学生表示对体育消费的投入会适度增加, 只有5.85%的人表示会快速增长。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 南京体育学院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 独立性较差, 愿意“花钱买锻炼”的学生比例不大, 整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除了购买运动服饰和体育器材等实体性消费, 其他非实物型体育消费比较较小。针对这次调查结果, 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体育文化宣导,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在当前大力提倡教改的背景下, 体育教改也刻不容缓。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加强体育基础理论、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的操作, 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文化的兴趣, 而这些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与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的建立密切相关。

4.2 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开发体育特色消费项目

学生体育消费场所主要是在校园。调查中发现, 南京体育学院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相对比较理性, 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水平。但学生反映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匮乏, 健身房等体育消费场所设施也不够完善, 这些都是影响他们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 学校在保证学生基本运动场地设施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以及主要体育消费项目 (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健身等) , 有针对性地加强场地器材基础建设, 完善健身房等场所的设施设备和管理。另外, 还可以结合学院实际, 整合资源开发特色体育消费项目和服务, 收费水平以学生可以接受的中低水平为主。例如:运动推拿按摩;球类、游泳、跆拳道、健美操、体育舞蹈、保健按摩、急救等各种项目体育培训服务, 这些培训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体育消费, 而这些体育消费会进一步的带动和拓展, 形成一条长期的消费链。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 又可以提高学生健身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天朗, 徐琳.体育消费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23-28.

[2]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2) :10-12.

[3]崔兰英, 刘鸣鸣.湖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5) :46-49.

体育学院学生 篇9

2007年4月29日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制的战略举措[1]。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 是振新中华的主力军, 因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能够在增强学生体制的同时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 潜移默化的形成终身体育意识[2]。借此, 本文将对赤峰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情况做相关的调查与分析, 为赤峰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吸引赤峰学院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培育赤峰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来加强赤峰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赤峰学院在校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相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可知, 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总体上还是不太乐观, 有31.1%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从未听过, 但是, 仍然有68.9%的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还是了解的, 所以, 应加强对这部分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认识, 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使其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 进而推动大学生积极, 主动的参加阳光体育锻炼。通过男女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可知, 男女生之间的认识情况稍有差距, 有25.9%的女生从未听说过阳光体育运动, 相比之下男生则为5.2%, 低于女生。

2、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健身的态度

通过调查, 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大部分学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选择了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 男女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态度积极, 但是仍然有极小部分的学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持较冷淡的态度。所以应加强这部分学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的意识, 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 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及其效能和作用的感知认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真正意识到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练能为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活力。

3、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与频度

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持续时间不尽人意, 在30分钟以下的占到28.5%, 每次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时间在30-60分钟的占到47.9%, 而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在60分钟以上的只占到23.6%, 并且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持续时间上有明显差距, 男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持续时间长于女生, 运动量大于女生, 我们还发现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并不象其主观思想倾向性表现的那么强烈, 女生参与体育的实际情况与男生的差距甚大, 与其主观意愿也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持续时间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的人数较少, 应加强大学生进行科学阳光体育锻炼的教育, 使大学生每次参加阳光体育锻炼在时间上有所保证, 充分达到阳光体育锻炼的效果]。

4、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的消费及项目选择

男女生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时有明显的差异性, 女生选择的阳光体育锻炼项目依次为跑步、健美操、羽毛球、排球、跳绳这些项目, 男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是篮球、足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项目, 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都能认识到阳光体育锻炼的主要功能是强身健体,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大学生对体育健身消费已有所认识, “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正在悄然兴起, 但是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然不高,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低一方面可能与每月的生活费用不高、生活和学习的经济开支较大以及物价上涨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对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

5、影响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参加阳光体育锻炼的因素

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参加阳光体育锻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调查显示, 主要的响因素依次为缺少场地器材、缺少专业技能、课程较多、作业繁重、天气、平时上网耗时多因素等。

四、结论

1、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

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总体上还是不太乐观, 同时男生与女生在参与阳光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态度上存在差异。

2、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锻炼的频度与持续时间较低, 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与持续时间高于女生。

3、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

目基本上以球类为主的一些传统项目, 男生以篮球, 足球等运动量大的项目为主, 女生则偏爱小球、健美操等可以塑身的项目。

4、影响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参加阳

光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因为缺少场地器材、缺少专业技能、课程较多、作业繁重、天气、平时上网耗时多因素等, 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着差异。赤峰学院多数是露天体育场地, 由于缺少场地器材,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在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锻炼的兴趣。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 文献资料法, 对赤峰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 结果表明:赤峰学院非体育生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总体上还是不太乐观, 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锻炼能强身健体,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比较明确, 对参加阳光体育锻炼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希望通过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掌握运动技能, 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 同时男生与女生在参与阳光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态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赤峰学院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供参考。

关键词:非体育专业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7号。

[2]郭扶康.阳光体育.《让亿万学生沐浴体育阳光》.光明日报, 2007-04-26

体育学院学生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锻炼能力探讨

1. 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及“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已成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系统知识的形成。大学体育的目的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1]。体育课程作为独立学院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学生虽然入学文化基础比母体院校偏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但是他们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笔者从事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工作,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出发,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意见。

2. 阻碍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几点因素

体育课,不仅仅是体育老师制定教学计划,教授运动技能,而是要培养大学生锻炼能力,养成锻炼习惯,愿意参与锻炼行为,才是关键。在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体育课不受重视,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一直都十分单调和落后,在教学中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让学生缺少体育锻炼能力的养成,广大师生越来越认识到,以前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了。

2.1学生体质情况差

国家要求每年我院都要进行大学生体质测试。通过测试不难发现,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理想。还有一些学生在校期间经常生病、住院,除了先天身体素质不好之外,体质情况不太理想。

2.2体育锻炼知识缺乏

我国小学、中学和大学体育课缺乏体育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学生从中学到大学,体育课基本没有变化,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放鸭式”教学,就是拿一些器材玩。他们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也不知道体育涵盖多学科的知识。

2.3缺乏运动兴趣,自主锻炼少

从以往的教学中过于强调运动能力,对一些专业的技能很难掌握,尤其是女生,这些会大大降低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2.4锻炼习惯难坚持,缺乏持之以恒

由于大三大四学生的专业课占用时间较多,学习负担过重。此外,学校组织的学生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社团等难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锻炼习惯缺乏持之以恒。

3.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方法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手段。体育课教学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外,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的习惯。针对以上几点问题,从实际教学中进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从大一入手,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一年级新生的体育状况将影响其整个大学时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白健康身体是一切生活和工作的基础,明确健康第一的重要观念,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意识,其次,利用新生的自我行为能力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实践。再次,运用多媒体理论课教学和体育类讲座,把体育知识拓展开来,树立科学锻炼身体的健康观念。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锻炼,锻炼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益处,如何进行科学的锻炼、怎样纠正不良的锻炼习惯,怎样预防运动中的损伤,怎样培养竞赛与欣赏比赛的能力等。

3.2结合实际,更新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锻炼”

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革教学方法,摆脱以往教师为主导,传授运动技能的枯燥教学,改变“讲解—示范—练习”、“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注重运用更加适合现代体育课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更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2.1建立“体验—学习—评价”为一体的教学法

例如乒乓球的正手攻球技术,教师先让学生体验该项技术,安排正手攻球比赛,从动作中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钻研精神。通过比赛后,学生自评与教师指导总结,分析技术动作的原因、正手攻球的站位、挥拍、击球点和击球方法,制胜因素等,结合学生自我的感受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自己再练习,最后将学生学习的情况作总结,并提出反馈。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通过自我学习,加强对技能的掌握。

3.2.2自主学习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学生如何做好准备活动,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准备活动。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让学生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3.2.3游戏法

游戏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参与的兴趣。在游戏中将体育技能融入,改变传统的跑与跳训练,在游戏中进行巧妙设计,把教学内容穿插在游戏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喜欢上体育课,慢慢发现一些体育技能其实并不难掌握,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2.4竞赛法

比赛是检验体育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比赛获得愉悦的情感,更加可以促进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竞赛不单单局限于一些常规的体育类竞赛,鼓励学生自创简化的提高体育锻炼能力的比赛等。

3.3与专业课接轨,丰富课程内容

体育课与专业课接轨,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土木系学生,教师设计定向越野练习,通过建筑环境图,让学生识别目标位置,通过团队协作,找到每一个目标点。经管系学生,在游戏中做一元和五毛的游戏,锻炼反应和快速计算的能力。英语系的学生,可以鼓励采用英语式教学方法,贯穿于体育课程之中。体育课结合专业课,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3.4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简化运动规则,更换较难掌握的运动器材,降低难度,教学效果就会迥然不同。降低专业性强,较难参与的体育项目,不断研发新的参与性强的体育锻炼方式。例如排球比赛,可以运用软式排球或好控制的轻质球,进行比赛。如篮球教学中投篮比赛,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改变教学方式,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体育教师抓好学生体育教学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外,还应经常组织各系、年級、班及宿舍之间的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体育竞赛,多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结合现代的竞赛活动如象征性长跑、跳绳、健美操、登山、自行车越野、滑板、呼啦周、拔河等[2]。还可以举行校际间的体育友谊竞赛,观看体育表演、体育录像,开设体育类讲座,建立学校体育宣传栏,举办体育知识竟赛等。

4.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是独立学院体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对于高校体育的教学、训练、体育活动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尝试,努力探索。总之,独立学院应重视体育课对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影响,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参考文献:

[1]丛培林.浅谈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第12期,体育科技.

体育学院学生 篇1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太原工业学院学生2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10余篇。

1.2.2问卷调查法

以学生为个体独立进行,答完当场收回。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200份,有效问卷为154份,有效率为77%。

1.2.3数理统计法

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收回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课认知态度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很重要。体育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正确体育意识和良好锻炼态度,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只有认识到体育对自身健康的价值,才会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习惯,养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2.1.1对体育课认知态度

我校学生体育课参与意识非常强。有大半学生对我校现行体育课模式表示满意态度,持一般态度29%(表1)。这说明我校现行模式基本得到多数认同。5%的学生持不满意态度,表明我校现行体育课和环境还存在一些需改进空间。

通过调查,学生持不满意态度主要原因:(1)体育设施比例不完善,如乒羽的场地不太充足;(2)体育课缺乏社会性,无太多的趣味性;(3)选修内容少,学习时间短。

2.1.2对体育课考核认知态度

我校学生对目前考核存在一定焦虑和恐惧心理。调查显示,认为考核以动作技术为主占25%,身体素质11%,学习态度42%,个人出勤率15%,平时作业7%,其中学习态度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占较大比重,说明在考核办法上,应改变以动作技术、运动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适当提高学习态度、出勤率等比重。从而减轻学习心理负担,加强对体育和健康意识等的培养。

2.2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锻炼情况

2.2.1每周锻炼次数及每次锻炼时间

我校学生基本能自觉锻炼。只有19.4 %的学生每周次数为0(表3),17%的学生每次时间为0 (表4)。这些学生没有参加锻炼主要原因是自己学习任务过重,没有多余时间锻炼。

2.2.2体育锻炼成效

调查显示,多数通过活动,在身体素质,对社会、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适应力有明显提高。55%同学认为入学来通过锻炼,身体素质有提高,83%学生认为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2.2.3影响体育锻炼原因

调查中57%的学生认为体育场地、设施等环境是影响参与锻炼原因,43%学生认为体育氛围是影响锻炼原因。

2.3 太原工业学院学生对体育环境认知态度

2.3.1对体育环境认知态度

对学校总体体育氛围和环境,持满意态度学生有30.6%,不满意态度的15.4%。27%的学生对现有场地器材持满意态度,20%的学生持不满意态度。对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持满意态度学生有38%,持不满意态度19%(表5)。我校学生对现有体育氛围和环境不是很满意。其原因:(1)器材少且较陈旧;(2)热门项目运动场地太少。

2.3.2学生今后体育生活的打算

调查中,82%学生表示今后仍会坚持锻炼,说明我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所增强。18%学生不会参加锻炼,主要原因是无多余时间锻炼。问卷结果看,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进行课外锻炼的重要因素,体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才有助于自觉锻炼习惯养成,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学生对体育课考核制度存在一定焦虑和恐惧心理。学校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锻炼需求。学生已养成了锻炼习惯,并取得一定效果。学生对体育认知程度和参与意识较强。

3.2 建议

3.2.1加强对体育课考核办法改革

多年来,考试体制一直困惑着学生,考试形式标准几十年无变更,学生压力很大,考试只是手段,其可行性应让学生检验,通过调查,90%以上学生对现行考试制度、方式、内容、标准十分反感,笔者认为,教学指导思想在变,组织形式在创新,考试体制也应重新制定。考试宗旨是检验学生体育和运动能力的掌握及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测定,不应单一追求100 m、800 m、1000 m等速度如何,专项水平如何,且现行考试中,素质分占很大比重,有些体质差的同学一上体育课就怕不及格,产生自卑、轻视、厌倦、恐惧的心理负担。修订考试制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抑感,从而使课堂气氛焕然一新。

3.2.2增加体育资金投入,多组织活动

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状况,为学生创造良好条件,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外活动中。多组织各种项目的体育竞赛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3.2.3培养体育兴趣,注重学生体育专长发挥

上一篇:债务探析下一篇:优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