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练习

2024-10-26

诱导练习(共3篇)

诱导练习 篇1

由于体操动作大多有一定难度及危险性, 因而学生兴趣不高, 而且发生伤害事故后教师往往要承担一定责任, 所以, 很多体育教师在困难面前做出了远离和逃避体操教学的选择。其实, 如果教师能正确掌握和利用体操运动的内在规律, 深刻把握体操动作之间的联系性和迁移效应,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有效的诱导练习,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安全地学会体操动作是完全可能的, 学生也会在动作技能的不断积累和成功体验中逐渐产生对体操运动的兴趣。

一、设计诱导练习的原则与思路

根据诱导练习的目的和作用, 在设计体操动作的诱导练习时, 首先要考虑并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一是“简化”原则, 即诱导练习在动作的完整性、复杂性等方面要比所学正式动作简单, 只有简化, 才容易练习, 便于体会。否则, 就起不到诱导的作用。

二是“相似”原则, 即诱导练习与所学正式动作在方向、速度、力量、姿势等动作要素上要尽量相似, 力求达到最大的技能迁移效果。

设计要有一定的思路, 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除徒手体操外, 体操动作一般是由人体和器械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如人与双杠、人与跳箱、人与垫子等。这启发我们可以沿两条基本思路进行诱导练习的设计, 一是通过改变人体的某些特征与条件进行设计, 二是通过改变器械的某些特征与条件进行设计。改变人体或器械的特征与条件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基本思路, 如改变人体姿势、分解动作结构、调整器械特征、变换练习器械等。把人体和器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还可以引申出更为简便的设计途径, 即利用已经掌握的简单动作作为新学动作的诱导练习。以上每一个途径都可以引申出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 如表所示:

二、诱导练习的设计与应用举例

1. 改变身体姿势

改变身体姿势是应用较多的一种诱导练习的设计途径。一般说来, 由直腿变为屈腿、由并腿变为分腿等, 都能有效降低动作的难度, 使其易于完成。如学习直腿后滚翻时, 可利用分腿直腿后滚翻作为诱导练习;采用分腿姿势完成时,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练习者体前屈柔韧性的不足, 使动作变得较为容易;又如用屈腿腾越作为屈体腾越的诱导练习, 直腿变成屈腿, 动作难度降低, 有利于练习者较快掌握动作并过渡到屈体腾越。

2. 分解动作结构

分解动作结构最常用的方法一是进行先分解后完整的练习;二是把关键技术剥离出来, 单独进行练习。前者如支撑跳跃动作,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先进行上板踏跳、推手等动作的分解练习, 然后再进行完整腾跃动作的练习;后者如双杠挂臂屈伸上, 可把伸腿制动的动作剥离出来, 让学生躺在体操垫子单独练习, 体会伸腿制动的用力方法和要领, 待基本掌握后再上杠练习, 学习效果相对较好。

3. 调整练习器械的空间特征

调整练习器械的空间特征包括降低器械高度、提高起始位置、布置各种斜面等。如支撑跳跃时降低跳箱的高度可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技巧头手翻时让学生从高处向低处翻腾, 可使动作易于完成。布置各种斜面的应用范围很广, 例如, 将体操垫铺到踏跳板上, 让学生由高处向低处做各种滚翻, 将双杠调成斜面状, 让学生从高端向低端做各种下法练习等。

4. 变换练习器械

变换练习器械包括从一种器械转移到另一种器械上练习, 利用专门的练习器械和增设辅助物体等方法。如把跳箱的动作移到山羊上完成, 把双杠的前滚翻移到体操垫上练习等均属于转移练习器械。利用专门的器械包括利用倒立架、体操凳、体操棒等。如双手握体操棒做单杠支撑动作, 单腿摆越体操棒成骑撑, 这对体会单杠单腿摆越的动作要领效果很好。增设辅助物体较常使用的是橡皮筋, 如把橡皮筋系到双杠的一端, 作为杠面的延伸, 让学生做各种下法练习, 可有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提高动作质量。

5. 利用已掌握的简单动作作为新学动作的诱导练习

这要求体育教师了解动作技能的迁移规律, 对各种体操动作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的理解, 例如, 可以把分腿前滚翻作为双杠前滚翻的诱导练习;把技巧跪跳起作为跳箱跪撑向前跳下的诱导练习;把前滚翻直腿坐作为前滚翻直腿起的诱导练习等。

诱导练习 篇2

扣球技术是排球教学的一个难点, 而且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 更是排球比赛的主要得分手段。怎样使学生们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 是许多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排球扣球教学中的诱导性练习, 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为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尽快地掌握正确的扣球技术, 进而形成动力定型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方法和手段。诱导练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尽快地学会并掌握扣球的技术动作, 缩短动作的泛化过程。

一、几种常见的诱导性练习

1. 一步助跑起跳摸高练习, 目的:发展下肢力量和协调性, 体会助跑动作;2.徒手挥臂练习, 目的:体会击球前动作和击球时的用力顺序;3.4号位助跑起跳触3号位抛来的球练习, 目的:发展下肢力量和协调性, 提高判断能力;4.原地对网自抛自扣练习, 目的:体会用力顺序和手指、手腕对球的感觉;5.双人原地自抛自扣过网练习法, 目的:体会用力顺序和手型;6.双人原地自抛自扣地面反弹球练习, 目的:体会用力顺序、扣球手型和手指、手腕控制球的能力。为了检验以上几种诱导训练方法对扣球教学是否有促进作用, 笔者以下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实验法, 同时测定课结束时的球命中率, 定量地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1. 实验对象

在本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课中进行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分别在高二年级5班和6班抽取14名男生进行, 5班在学习技术前主要采用以上几种诱导练习, 称实验组 (甲组) 。6班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未采用诱导练习, 称对照组 (乙组) 两组由一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课, 教学时数和测验要求相同, 教学环境、天气、场地器材等条件基本一致。在教学前对甲、乙两组两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和扣球的原始成绩进行了测试对比, 进一步证实了两组有一定的可比性。 (测试情况见下表)

2. 实验时数

8学时, 共10次课 (包括测验) 。

3. 诱导练习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诱导练习法在教学过程中, 强调先分解教学法后完整教学, 通过相似动作找到完整技术动作的肌肉感觉, 通过几种诱导练习体会扣球的用力顺序, 以及手指、手腕对球的感觉、判断能力等, 然后上网进行扣球练习。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四大步骤进行教学:第一, 徒手挥臂练习;第二, 助跑起跳练习;第三, 助跑起跳与徒手挥臂的结合练习;第四, 上网进行扣球练习。

三、结果与说明

从扣球测验成绩看两种教法的不同效果, 见下表。

从表中看出:最高成绩、最低成绩、平均成绩, 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原始成绩3.14个球, 而对照组只高于原始成绩1.07个球。不论从两组间的进步幅度以及实验结果成绩相比较, 实验组都大大超过了对照组, 并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四、建议

诱导练习 篇3

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中, 教师为了解决学生出手角度过小或过大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诱导练习的方法, 但并不是所有的“诱导练习”都能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本文就针对2014年第9期的《双手前抛实心球的教学体会》 (简称原文1) 和后续的2015年第9期的《对实心球出手角度的思考》 (简称原文2) 两篇文章中提供的练习方法, 进行了理论查证与教学实践, 对此有不同的意见, 望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一、直腿坐着练习增加了练习难度, 这与诱导练习应提供相对简单、容易掌握的具体练习不符

原文1中, 让学生距篮筐中心垂直距离4m远的地方, 直腿坐着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并限定学生把实心球投进篮筐的练习。目的是纠正学生出手角度较小和增大腰腹的摆动幅度。李老师想法很好, 但是直腿坐着练习, 无法发挥下肢力量, 又因中小学生腰腹肌力量和手臂力量小以及协调性差等因素, 把篮球投到篮筐就比较难, 就更别说把篮球投进篮筐了, 对于改进学生的出手角度的问题作用不大, 学生的练习兴趣也随之大打折扣。笔者也尝试了几次, 投到目标比较难。因此, 此练习有一定难度, 也导致了出手角度不好控制, 诱导练习的目的难以体现。如果按照王老师的方法, 把投掷线与篮筐的中心线的距离调整到2.5m~3m, 虽然在理论上出手角度和目标距离都比较合理, 但是在动作方法上没有改变, 即直腿坐着头上前抛篮球, 还是有一定的练习难度, 在实践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初中教学中, 女生还是很难投到篮筐, 男生也只有一部分能投到篮筐。因为直腿坐着练习时, 学生为了增加上体的摆动幅度不得不上体后仰, 这势必造成了腹肌为了维持上体后仰而不后倒的紧张, 因此在抛篮球时, 学生还是感觉有劲使不上, 对于纠正出手角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就难以体现。

二、双手前抛实心球技术的重难点没有凸显, 这与诱导练习要根据运动技术的重难英点, 进行针对性地练习不符

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技术的重点是用力顺序和出手速度, 难点是最后用力与合理出手角度的结合。重难点往往也是学生易犯的错误动作。直腿坐着练习学生无法体会到蹬地和送髋的用力顺序以及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又因无腿部力量和充足的腰腹肌力量的支撑, 也导致了出手速度上大大降低, 这难以解决技术的重难点问题。

原文1中设置的投掷目标是有一定高度、固定的水平目标, 而不是有一定高度、固定的垂直目标, 一部分有能力投到目标的学生为了投进球, 虽然出手高度达到了, 可是出手的速度却降低了。因为有一定高度的、固定的水平目标, 多数情况下只有球在适宜的弧度和速度时才能投进。因而误导了学生只要投进球就好了, 关注更多的是是否进球, 而不是在最后用力时使躯干形成“满弓”的姿势和更快的出手速度, 从而影响了出手速度, 对于解决教学的难点有点儿牵强。

三、诱导性练习的教学建议

诱导性练习是指促进练习者迅速掌握动作和建立正确动力定型而采用的过渡性练习。初中生的身高、臂长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一个班级中, 身高有1.90m左右的, 也有1.6m左右的。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出手高度与学生的身高臂长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 在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有一定高度的、固定的垂直目标, 来解决学生出手角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由此提出以下建议:

1.在墙上2~3m不等高的地方画 (贴、挂等) “靶子”, 靶子的直径约45cm。根据学生的身高、臂长、投掷能力等差异进行分组, 让其站在距离墙3~5m处做双手头上前抛沙包的打“靶”游戏 (见图1)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用排球或足球等替代沙包, 一定要注意安全, 因为球快速反弹后有一定的危险。

2.在投掷线前1.5m上空, 设置一根由低到高 (2~3m) 的限制绳 (见图2) 。根据学生差异让其站位。通常情况下让身高矮的学生站在限制绳的低处, 反之则站在限制绳的高处, 进行完整的动作技术练习, 让实心球从绳子上且紧贴绳子快速“飞”过。

3.在一块篮球场地的两个篮球筐之间连接一绳, 在绳上等距离但不等高度的悬挂一些直径为45cm的呼啦圈 (见图3) 。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组, 分别站在距呼啦圈垂直距离1.5m处, 做头上前抛实心球练习, 使实心球快速穿过呼啦圈。

【诱导练习】推荐阅读:

诱导公式10-17

诱导增殖05-25

全麻诱导05-30

诱导作用05-31

教学诱导06-08

诱导技术06-28

分化诱导07-09

诱导发情07-10

诱导机制07-27

胶原诱导08-14

上一篇:重要目标下一篇:大型浮顶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