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吸入诱导

2024-09-29

七氟醚吸入诱导(精选8篇)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1

七氟醚是一种无色透明、芳香无刺激液体, 属于卤族吸入性麻醉药, 对呼吸道刺激小, 可松弛呼吸道平滑肌, 同时对细血管系统有较低的抑制效应, 在小儿麻醉诱导中运用广泛, 具有麻醉诱导期短、患者苏醒快、对各类组织无损伤性影响等特点[1]。我院通过研究分析在相同的气管插管条件下, 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腹部手术患儿循环、镇静深度的影响, 得出结论患儿循环、镇静深度与七氟醚剂量呈相关性抑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及附属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行择期腹部手术的住院患儿110例, 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55例。A组对照组中男性31例, 女性24例, 年龄在13~25个月, 平均年龄为 (16.4±4.8) 个月, 体质量在8.9~21.0kg, 平均体质量为 (10.3±5.8) kg。B组实验组中男性29例, 女性26例, 年龄在14~23个月, 平均年龄为 (17.2±5.7) 个月, 体质量在9.3~22.3kg, 平均体质量为 (13.7±6.3) k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呼吸道感染史、家族遗传病史、麻醉药过敏史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手术前均禁食6h, 运用七氟醚挥发器控制麻醉药吸入浓度, 对A组患儿吸入4%七氟醚诱导, 对B组患儿吸入6%七氟醚诱导, 同时应用麻醉气体监护仪观察吸入好、与呼出的七氟醚浓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min、诱导后3min、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即刻的MAP、HR、SpO2及脑电双频指数 (BIS) 的变化。手术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2]

睫毛反应作为意识是否存在的指征, 睫毛反射消失则提示患者失去意识, 即麻醉开始生效。一般情况下, 气管插管时间>500s提示存在插管障碍。患儿各时段MAP变化低于 (80.0±5.0) 为有效, HR变化低于 (200.0±10.0) 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B两组患儿睫毛反应消失时间及插管时间比较

表1结果显示, B组患儿睫毛反应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所需时间与A组患儿相比明显较短,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A、B两组患儿MAP、HR监测结果比较

表2结果显示, B组患儿MAP、HR在各时段数值较A组患儿明显偏低, 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P均<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七氟醚作为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儿童及婴幼儿的吸入性麻醉药,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芳香无刺激, 化学性质不稳定, 但麻醉效果好, 4%浓度下缓慢吸入即可诱导患者意识消失。七氟醚做麻醉用途时, 由于其对呼吸道刺激小, 可松弛呼吸道平滑肌, 同时七氟醚对心率的影响也不明显, 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七氟醚不会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或血压陡然下降, 对肌松药有较强的强化作用[3]。由于七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低, 在血液中溶解度小, 在血液中容量小, 肺泡气和肺泡血中及脑内的药物分压极易提高, 则麻醉诱导时间较短, 效果明显且迅速, 一般情况下患儿循环状态稳, 麻醉深浅程度易于操纵调控, 其药理反应一般不引起分泌物增多, 故不致呼吸道堵塞, 不会影响手术中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程度, 因而更适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诱导具有一定的方便性的同时, 由于麻醉给予是通过面罩吸入, 它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运用七氟醚吸入诱导的前提条件, 是不能使用肌松药, 即降低七氟醚对肌松药的高强化作用, 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使用肌松药的风险。肺部通气量、肺部血流量和心脏血液分流量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七氟醚吸入诱导的吸收速率有一定的影响[4]。本次研究表明, 应用七氟醚进行吸入诱导麻醉, 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波动, 患者各生命体征处在稳定状态, 大部分患儿可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操作, 且用时相对较短,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且通过不同剂量七氟醚给药实验可知, 七氟醚吸入诱导对患儿循环、镇静深度的影响与剂量呈相关性抑制, 即在4%浓度七氟醚基础上, 在一定范围内加大七氟醚吸入诱导的浓度, 可加快患儿在手术中的麻醉效应, 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插管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但诱导速度过快也不可取, 患儿易出现不易苏醒的现象, 有一定的副作用;4%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时间过长, 无法较好的抑制气管插管的刺激反应, 相较之下, 6%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在手术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岩, 王金兰, 赵国庆, 等.七氟醚和异丙酚麻醉对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 10 (10) :1156-1158.

[2]胡碌, 张建敏, 王芳.七氟醚诱导对患儿镇静和循环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10) :860-862.

[3]褚向平.瑞芬太尼复合匕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l0 (30) :7339-7340.

[4]祝秭, 张宏, 梁萍.等.七氟醚吸人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应用Ⅲ[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4) :291-293.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2

【摘要】目的 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组20例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进一步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费用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患儿全身麻醉中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效果显著,能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使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七氟醚麻醉;氯胺酮麻醉;患儿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66-01

七氟醚麻醉具有诱导速度快、恢复快以及易被患儿接受等优势[1]。为了进一步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本组抽取了我院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40例患儿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6.4±0.2)岁;体重9~24kg,平均体重(18.2±3.1)kg。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5mg/kg氯胺酮+0.02mg/kg阿托品行肌肉注射,待患者睫毛放射完全消除后送入手术室。观察组给予2~3毫升七氟醚往患儿面罩纱布滴入,进而把面罩往患儿口鼻部位扣紧,让患儿紧闭吸入;待患儿睫毛发射完全消除后送入手术室。之后,两组患儿均需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在气管插管过程中,使用适量的丙泊酚、芬太尼以及阿曲库铵。但手术缝皮完成之后,停止应用丙泊酚。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之后,将气管导管拔出,然后将患儿送回病房。

1.3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患儿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麻醉费用等[2]。(2)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手术过程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费用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手术过程各指标比较(X±s)

组别诱导时间 手术时间 苏醒时间 麻醉费用观察组(n=20)24.9±3.928.6±5.922.9±6.8 634.6±59.2对照组(n=20)35.3±9.231.6±5.8 *80.4±18.6 658.8±76.4t值8.912 1.2476.289 1.58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呕吐1例(5.00%)、躯体运动1例(5.00%)、分泌物增加1例(5.00%);对照组患儿中,呕吐5例(25.00%)、躯体运动6例(30.00%)、分泌物增加4例(20.00%)。由此表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麻醉方式顯得极为重要。本组研究重点提到了氯胺酮与七氟醚两类镇痛麻醉药物。其中,氯胺酮属于一类麻醉效果较强的镇痛麻醉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患儿手术期间无疼痛感,能够较快地发挥出镇痛的效果。同时,氯胺酮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存在成瘾性,使用时间过长会对患儿身心产生严重影响。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能够会发生分泌物增多以及血压上升等现象。七氟醚属于一类新型的吸入麻醉药,无刺激性气味,易被患儿接纳,并且具备较快的作用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还能够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症的发生。柏安平[3]等经研究表明,在患儿全身麻醉过程中应用七氟醚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无论在作用时间还是在术后清醒时间方面均快于氯胺酮;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另外,还有研究者[4]对两组使用氯胺酮与七氟醚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使用七氟醚患儿在HR、MAP及SpO2等指标比较方面均显著优于使用氯胺酮的患儿;由此表明,在患儿全身麻醉过程中,七氟醚麻醉诱导显著优于氯胺酮。

本组抽取了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例给予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组20例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费用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患儿全身麻醉中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效果显著,能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使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宏伟.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02(16):80-81.

[2] 黄凯.杜溢,王英伟.4%和8%七氟醚复合不同氧流量麻醉诱导在患儿气管插管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08(12):1149-1151.

[3] 柏安平.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4,07(12):103-108.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3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卤族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血气分配系数低(0.63),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容易被小儿接受。丙泊酚目前已广泛用于小儿门诊检查、有创操作以及小手术的麻醉诱导。文旨在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注:与T0比较,*组为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行择期短小手术患儿,男27例,女23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12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25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1mg/kg,入室前开放静脉通路。七氟醚组:采用半紧闭式呼吸回路,麻醉诱导前排空储气囊,然后把氧流量调整为6L/min,调整七氟醚挥发罐刻度6%,预充麻醉回路60s,同时指导患儿尽可能深呼吸,在一次最大的呼气之后,将面罩扣紧在患儿面部,令其深呼吸的同时给予辅助呼吸,当胸廓起伏明显减弱,改为控制呼吸。丙泊酚组:入室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注速3m L/10s。从吸入七氟醚或静脉注射丙泊酚开始,每5s测试1次睫毛反射,每5s以平头针测试疼痛反应,患儿疼痛反射消失后,以2%利多卡因行喉头、气管内喷雾,然后行气管内插管。诱导时SBP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低于80mm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0.1~0.2)mg/kg。HR慢于60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005~0.01mg/kg。

1.3 观察指标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从开始吸入七氟醚或静脉注射丙泊酚到行气管插管的时间);监测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3、5min(T3~T5),SBP、DBP、HR、Sp O2的变化,并观察有无体动、静脉注射疼痛、呛咳、屏气、喉痉挛、气管痉挛、躁动、呕吐和分泌物增多等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小儿性别、族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吸人七氟醚、静脉注射丙泊酚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分别为(39.2±2.9)、(35.2±1.6)s,t=8.97(P<0.05);痛反应消失时间分别为(62.4±5.6)、(59.2±2.7)s,t=10.24(P<0.05),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83.1±3.4)、(80.2±2.6)s,t=10.61(P<0.05)。

诱导后插管前两组SBP、DBP、HR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T2时丙泊酚组SBP、DBP升高较七氟醚组显著(P<0.05),两组心率均较诱导前升高,但只有丙泊酚组与插管前有统计学差别(P<0.05)。T3时丙泊酚组SBP、DBP恢复至插管前水平,七氟醚组则略高于诱导前水平。T4、T5丙泊酚组SBP、DBP低于诱导前,且两时间点血压值有差别(P<0.05);七氟醚组SBP、DBP与诱导前无统计学差别,且两时间点无差别。T3、T4、T5两组心率均与T0无统计学差别,且各时间点无差别(P>0.05)。诱导前后及插管前后两组SpO2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诱导中两组患者的Sp O2均未低于96%。诱导中丙泊酚组静脉注射疼痛者5例,七氟醚组0例,静脉注射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2例患者因SBP<80mmHg,静脉注射麻黄碱0.2 mg/kg后迅速纠正。体动、呛咳、呃逆、分泌物增多两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短小手术对麻醉的可控性要求较高,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诱导快、体内无蓄积、麻醉恢复较快,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但苏醒延迟仍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异丙酚注射过快易造成小儿呼吸暂停[1]。由于小儿的肺泡通气量及心排血量大于成人,组织血液循环丰富,且小儿的血/气/油分配系数低,吸入药物更易到达丰富的脑组织,故在小儿的临床麻醉实施中已经越来越多运用七氟醚吸入诱导[2]。有研究指出,七氟醚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增加正常心肌的能量储备,使心肌ATP水平升高,心肌缺血后Ca2+-ATP酶活性升高,显著延缓心肌ATP的耗竭。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影响小,有利于维持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稳定,对小儿麻醉诱导有防止反流误吸的作用[3,4,5]。本研究患儿均未发现呕吐、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表明,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都能实现快速诱导。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更短,但是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且无静脉注射疼痛发生。七氟醚吸入麻醉插管时血压有一过性升高,心率略有增快,但插管后迅速恢复至诱导前水平。

综上所述,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迅速,不良反应少,心血管稳定性好,呼吸抑制轻,是两种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参考文献

[1]Passot S,Servin F,Pascal J,et al.A comparison of target-and manually controlled infusion propofol and etomidate/desflurane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fracture surgery[J].Anesth Analg,2005,100(5):1338-1342.

[2]Simon L,Boucebci KJ,Orliaguet G,et al.A survey of practice of tracheal intubation without muscle relaxant in paediatric patients[J].Paediatr Anaesth,2002,12(1):36-42.

[3]Garcia C,Julier K,Bestmann L,et al.Preconditioning with sevoflurane decreases PECAM-1 expression and improves one-yearcardiovascular outcome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Br J Anaesth,2005,94(2):159-165.

[4]李恒,杨承祥,李卫东等.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心肌功能和代谢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1):97.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38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研究组组 (69例) 和参考组 (69例) , 研究组患儿男38例, 女31例, 年龄2个月~6岁, 平均年龄3.8岁, 患儿体质量12.3~72.6kg, 平均体质量35.2kg。参考组患儿男36例, 女33例, 年龄1.8个月~6岁, 平均年龄3.6岁, 患儿体质量13.5~70.3kg, 平均体质量35.8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无显著差异, P>0.05, 可进行比较。参与试验患儿均经过家属同意, 患儿无药物禁忌, 无血液系统疾病和心肾肝肺等疾病, 可参与试验。

1.2 方法

手术前8h, 患儿均禁食, 术前2h禁水。术前30min, 为患儿注射0.02mg/kg阿托品和0.2mg/kg地西泮, 术前对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等进行检测。研究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进行麻醉, 参考组患儿予以传统的氯胺酮进行麻醉。术中患儿出现麻醉减轻等症状时适当给予一定计量的氯胺酮实行麻醉。术中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等进行严密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术中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率、收缩压、呼吸和心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术后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患儿术中血氧饱和率、收缩压、呼吸和心率数值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参考组患儿麻醉后数值较麻醉前高, 且数值波动明显, 参考组研究组患儿术中血氧饱和率、呼吸和心率分值均优于参考组, 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 P<0.05, 具体见表1。

2.2研究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为 (45.3±12.3) min, 参考组患儿手术平均时间为 (46.8±13.8) min, 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平均苏醒时间 (6.8±1.2) min, 参考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为 (35.6±0.8) min, 两组差异显著, P<0.05,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术后出现1例喉痉挛, 2例呕吐, 参考组患儿术后出现5例后喉痉挛, 21例呕吐现象, 两组数据差异显著,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七氟醚作为新型的麻醉药剂, 对患儿全麻诱导优势明显, 目前以被广泛用于儿童临床医学中。七氟醚气味芳香, 对患儿心率、动脉压和脉搏等影响较小, 且对患儿气道基本无刺激, 药效也比恩氟醚、和异氟醚等效果更强。与传统的氯胺酮麻醉药剂相比, 进行七氟醚麻醉时, 患儿感受较弱, 比较平静, 血液动力学平稳, 能够有效的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患儿的心理影响等作用较小, 不会对患儿留下心理阴影。采用七氟醚麻醉, 患儿术后苏醒快。因为对患儿的呼吸道刺激较小, 患儿术后出现的呕吐恶心和喉痉挛等不良现象较小。然而过量的七氟醚麻醉使用会导致患儿出现全身痉挛等不良现象。因此, 医护人员在进行七氟醚麻醉时必须要个控制药量, 保证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本次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儿在进行七氟醚诱导麻醉后, 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平率等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异, 患儿生命各项基本数值较稳定。患儿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喉痉挛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参考组, 且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少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 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明显, 对患儿的健康影响较小, 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对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38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儿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研究组组 (69例) 和参考组 (69例) , 研究组换患儿给予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 同时采用罗哌卡因行臂丛阻滞并咪达唑仑进行复合臂丛阻滞麻醉, 参考组患儿采用传统的麻醉方式, 对两组患儿术中的血氧饱和率、收缩压、呼吸和心率, 以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苏醒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儿术中各项观察数值均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 且研究组患儿术中数据明显低于参考组, 两组差异显著, P<0.05, 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参考组, 研究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亦明显少于参考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上肢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方法安全有效且术后苏醒时间短。

关键词:七氟醚,诱导镇静,臂丛阻滞,小儿上肢

参考文献

[1]易治国.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求医问药, 2012, 10 (10) :497-498.

[2]赵柯敏.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 2010, 12 (9) :1273-1275.

[3]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4-45.

[4]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第1届全国纤维支气管镜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4, 17 (16) :326-328

[5]Zaffina S, Camisa V, Poscia A, 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sevoflurane in pediatric operating rooms:the multi-point sampling method for risk assessment[J].G Ital Med Lav Ergon, 2012, 34 (3Suppl) :266-268.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患儿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患儿年龄2~8岁, 平均年龄 (4.5±1.5) 岁;入选的研究对象在接受本研究治疗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将患儿分成研究组 (40例) 与对照组 (40例) ,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术前需要禁食4~6 h以及禁饮2 h。研究组患儿吸入6%七氟醚给予麻醉诱导, 对照组患儿静脉泵注2.0mg/ (kg·h) 的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此外, 在实施外科手术过程中, 对两组患儿均静脉泵注2.5 mg/ (kg·h) 的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后的心率 (HR) 、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的值, 同时记录麻醉诱导的时长t (给药到睫毛反射消失) ;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诱导前后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有所所下下降降, , 两两组组间间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麻醉诱导时间与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 (51.2±8.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 (78.4±9.7) min, 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有1例患儿发生呼吸抑制、1例出现躁动, 对照组则有11例发生呼吸抑制、9例患儿发生躁动,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七氟醚属于临床新兴起来的一种麻醉吸入药, 具有无色、呈芳香味、对气道无刺激性等特点[2,3]。丙泊酚属于一种较常见的静脉麻醉药, 具有脂溶性大以及维持时间较短的特点, 在临床上常常用于短小的手术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不过, 丙泊酚的镇痛作用与肌松作用比较弱, 在许多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4]。

本研究显示,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所下降,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的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大于研究组。研究提示, 七氟醚与丙泊酚两种麻醉药物对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一定的影响, 不过与丙泊酚比较, 七氟醚对患儿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同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七氟醚对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相对较稳定, 麻醉诱导也更平稳[5]。

本研究还表明, 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 (51.2±8.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 (78.4±9.7) min, 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运用七氟醚实施麻醉诱导的时间显著短于丙泊酚, 这可能跟七氟醚吸入给药方式有关;七氟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麻醉效果更安全。

在使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实践中, 我们发现应该严格控制七氟醚的吸入量, 因为浓度比较低的吸入是很难加深患儿麻醉, 而浓度比较高的吸入对患儿的呼吸与心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所以要结合患儿的病情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吸入浓度[6,7]。

总之, 将七氟醚运用在患儿全身诱导麻醉中可以平稳、快速诱导, 麻醉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低, 容易被小儿病人群体接受, 值得推广与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患儿80例, 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 研究组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 对照组使用丙泊酚麻醉诱导, 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比较, 两组患儿的HR、SBP、DBP值均有所下降,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儿诱导时间为 (51.2±8.5)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时间 (78.4±9.7) min, 两组诱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则有20例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将七氟醚运用在患儿全身诱导麻醉中可以平稳、快速诱导, 麻醉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低, 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七氟醚,全身麻醉,麻醉诱导

参考文献

[1]罗学宇.七氟醚麻醉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 10 (6) :81-83.

[2]张青枝, 冀相彬.单纯氯胺酮、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 2013, 53 (2) :69.

[3]孙捷豪, 韩宁, 吴秀英.七氟醚在儿科麻醉维持中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8 (11) :988-996.

[4]顾洪斌, 陈煜.全麻下儿童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463-4651.

[5]张福清, 陈国忠, 聂海贵, 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4) :334-335.

[6]贺建刚.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8) :1308.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资料, 均属于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Ⅰ~Ⅱ级;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1例。观察组患儿中, 男12例, 女9例;年龄1~6岁, 平均 (2.5±1.4) 岁;对照组患儿中, 男13例, 女8例;年龄1~6岁, 平均 (2.6±1.3) 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均禁食禁水6~8 h, 由1名家属陪同入室, 待麻醉起效患儿意识消失后家属离开。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给予2~3 ml七氟醚滴入面罩中小纱布, 扣于口鼻, 待睫毛反射消失入室。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为肌内注射5 mg/kg氯胺酮和0.02 mg/kg阿托品, 睫毛反射消失后入室。两组患儿均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血氧饱和度 (Sp O2) 、心电图等, 并给予2 mg/kg丙泊酚、2μg/kg芬太尼、0.5 mg/kg阿曲库铵气管插管, 每小时持续泵入5~8 mg/kg丙泊酚。待患儿手术结束停止泵入丙泊酚, 意识、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不同时点 (入室时、气管插管后、拔管后) MAP、HR、Sp O2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为 (18.5±1.3) s、苏醒时间为 (22.3±1.4) min,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358.7±72.6) s、 (78.6±24.1) 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 。

2.2 MAP、HR、SPO2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儿入室时MAP、HR、Sp 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1 mm Hg=0.133 k Pa

3 讨论

小儿全身麻醉因其认知能力、耐受力等较低, 从而增加了麻醉的困难性。临床麻醉中常用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诱导平稳迅速, 但建立静脉通道易增加小儿恐惧感, 发生应激反应[3,4]。吸入麻醉诱导应用较少, 且缺乏可靠有效的麻醉诱导药物。七氟醚是临床新型吸入麻醉药物, 气味芳香, 血气分配系数低, 吸收快, 恢复快;氯胺酮是临床颇有争议的麻醉药物, 在小儿麻醉诱导中优越性较高, 但成人麻醉不可取;且先肌内注射氯胺酮, 为基础麻醉, 再予以静脉穿刺, 保证静脉通路开放, 利于静脉给药[5]。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入室时MAP、HR、Sp 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迅速, 在较短时间内可促使患儿意识消失;且氯胺酮因是肌内注射, 起效慢于七氟醚呼吸给药。氯胺酮可促进儿茶酚胺释放, 七氟醚可轻度扩张血管和抑制心肌;但围术期患儿的心率宜慢不宜快。因此, 氯胺酮患儿围术期心率加快, 适当以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而七氟醚快速吸入, 亦发生呼吸抑制, 需在麻醉诱导时携带人工呼吸器, 以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起效快, 且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42例小儿全身麻醉患儿资料, 将患者完全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各21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醚麻醉, 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麻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患儿气管插管后、拔管后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起效快, 且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儿全身麻醉,七氟醚,氯胺酮

参考文献

[1]孙杰, 王忠云, 丁正年.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 24 (6) :468-470.

[2]张福清, 陈国忠, 聂海贵, 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4) :334-335.

[3]岳惠忠, 杨卫玉.七氟醚丙泊酚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 2013, 20 (10) :1111-1113.

[4]洪斌, 陈煜.全麻下儿童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6) :463-465.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7

关键词:七氟醚麻醉,儿科,氯胺酮

以往小儿短小手术常用氯胺酮肌内注射作为基础麻醉,但其注射痛明显,术后苏醒时间延长、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的术后康复。七氟醚是目前一种较为新型吸入麻醉药,与传统的氯胺酮诱导麻醉相比,具有用量少、起效快、苏醒快、呼吸道刺激性小、后遗症少等优点[1]。本研究中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并与传统的氯胺酮诱导麻醉的应用效果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

2010年1~10月于我院小儿外科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2例,术前由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与患儿家长沟通,根据家长的意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根据采取的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患儿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11岁,体质量13~35kg,平均(20.4±7.1)kg;扁桃体切除术12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9例,阑尾切除术18例,其它手术10例。氯胺酮组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12岁,体质量15~33kg,平均(19.8±7.6)kg;扁桃体切除术16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7例,阑尾切除术11例,其它手术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类型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禁食6h,禁饮4h,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mg/kg。七氟醚组以2~4L/min浓度吸入纯氧,七氟醚以2%每呼吸1~3次增加1%的吸入浓度至8%,针刺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监护仪,直接行气管插管,术中七氟醚的浓度维持在2%~3%。对照组:先开放静脉,然后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进行麻醉诱导,针刺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咪达唑仑1mg/kg,芬太尼3μg/kg,琥珀胆碱1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酌情调整,持续面罩供氧[2]。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

给予麻醉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睁眼或体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α=0.05。

2 结果

2.1参与者数量分析所有纳入观察的患儿,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其数据均纳入结果分析。

2.2两组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停药至清醒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七氟醚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稍多于氯胺酮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停药至清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氯胺酮是一种强效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起效快,静脉注射后1min、肌内注射后5min,血浆内药物浓度达峰值,阵痛效果好,苏醒迅速,对循环系统有交感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氯胺酮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在麻醉恢复期有幻觉、躁动不安、恶梦及谵语等精神症状,其次是在术中常有泪液、唾液分泌增多,血压、颅压及眼压升高;此外重复给药时,自我诱发的酶性诱导能使此药产生耐药性。

七氟醚是七氟异丙甲醚,是一种新型麻醉剂,其起效快、刺激性小、消除快、循环平稳、对心率影响不显著、麻醉深度易调控等优点,尤适用于小儿吸入诱导麻醉。七氟烷具有挥发性,极不溶于水,化学性质不稳定。七氟醚麻醉诱导深度易调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麻醉维持的过程中,可通过短时间加大麻醉剂量达到调节,麻醉维持浓度一般为2%~3%。本研究中在小儿手术中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并与氯胺酮诱导比较,其结果:七氟醚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稍多于氯胺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停药至清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证实七氟醚在小儿手术具有麻醉迅速、易调控、苏醒快、痛苦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宏.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10):1743-1744.

七氟醚吸入诱导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行短小手术ASAⅠ~Ⅱ级患儿80例, 排除明显先天性的心肺疾病, 同时排除咳嗽、哮喘以及发热症状的患儿。根据ASA麻醉分级分为Ⅰ~Ⅱ级, 其中男49例, 女31例, 年龄6~14岁, 平均7.5岁。80例患儿中行鞘膜积液手术10例, 阑尾炎手术13例, 腹股沟疝修补术32例, 肠套叠手术5例, 唇裂矫形术14例, 其他手术6例。

麻醉方法:80例患儿术前常规禁食8 h、禁饮4 h, 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监测, 如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 面罩下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 将七氟醚的吸入浓度逐步提升为8.0, 部分患儿给予辅助呼吸, 患儿睫毛反射消失, 瞳孔固定后行气管插管。保留患儿的自主呼吸, 适当辅助呼吸, 七氟醚吸入浓度维持1.0~3.0从而维持麻醉, 手术开始前, 静脉内单次给予芬太尼1~2mg/kg, 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在患儿手术结束后, 立即停止吸七氟醚, 并拔除气管导管, 等待患儿恢复了自主呼吸, 并且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对于患儿的心率 (HR) , 呼吸频率 (RR) 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 也应记录在给予麻醉后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以及停止给药至患儿清醒的时间。

结果

80例患儿麻醉诱导顺利, 诱导至插管时间3~5 min, 平均3.4 min;插管顺利进行。全部患儿监测血压在术中均有一定幅度的波动, 但均在安全范围之内。患儿术中Sp O2、BP、PCO2平稳, 均在正常范围, 麻醉结束至初醒时间3~18 min, 平均7.1 min。29例患儿需要间断给予辅助呼吸, 保持Sp O297%~99%, VT 7~10.5 m L/kg, PETCO230~56 mm Hg。80例患儿在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及拔除气管插管时均未出现心律失常、呕吐、喉痉挛、喉水肿等麻醉并发症出现。

讨论

小儿手术一般需要全身麻醉, 小儿麻醉的诱导以及术中气道的管理难度比较大[3,4]。传统采用氯胺酮麻醉, 造成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交感神经兴奋等不良反应[5];同时多需要合用咪唑安定维持麻醉, 会造成患儿呼吸抑制, 苏醒时间延长, 患儿腺体分泌增多, 增加喉痉挛或气管痉挛发生率。对于麻醉的诱导方式, 给予全身麻醉面罩作为麻醉的诱导, 具有诸多优点, 如无痛苦、无创伤、刺激性小等。

七氟醚化学名称是氟甲基-六氟-异丙基烷, 它应用于麻醉诱导, 通过七氟醚的麻醉诱导, 麻醉医生可以任意调节患者的麻醉深度。七氟醚经面罩吸入进行麻醉诱导, 诱导十分迅速, 患者苏醒过程迅速。七氟醚用于患儿的麻醉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 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 具有芳香的气味, 使患儿比较好接受, 从而使患儿麻醉诱导过程相对平稳, 同时较安全, 患儿很少会出现咳嗽、屏气以及喉痉挛等情况。大多数患儿均在1 min左右意识消失, 意识消失时间为短[6,7]。手术过程中, 医生可以通过七氟醚调控患儿的麻醉深度, 主要是通过观察患儿对麻醉的反应情况以及判断手术的刺激强度, 及时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 来达到控制麻醉深度的目的。七氟醚麻醉后的患儿苏醒更为彻底, 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也十分低[8]。总之, 七氟醚吸入麻醉, 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小, 安全性高, 患儿苏醒快,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Chandrasekhar M, Rekhadevi PV, Saisaja N.Evaluation of genetic damage in operating room personnel exposed to anaest hetic gases[J].Mutagenesis, 2006, 21 (4) :249-254.

[2]罗玉琳, 张青, 饶静玲.小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并发症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 18 (4) :224-225.

[3]李师阳, 姚伟瑜, 肖全胜, 等.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7, 27 (2) :186.

[4]孟庆贤.吸入七氟醚与静脉注射丙泊酚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5) :20-22.

[5]杨荣宽.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浅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8) :139-140.

[6]梁勇升, 唐培佳, 刘家朋, 等.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常规静脉麻醉在小儿全麻诱导中的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0 (5) :709-711.

[7]Guljhas N, Turkoz A, Durmus M, et al.Oral Clinidine P remedication does not reduce postoperative vomiting in children undergoing strabismus surgery[J].Acta Anaesthesiol Scond, 2003, 47 (1) :90-93.

上一篇:继电保护状态下一篇:简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