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阳性率(共6篇)
血清阳性率 篇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播疾病, 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病原体通过粘膜或有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后, 经淋巴系统及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各脏器, 产生复杂的症状与体征, 也可以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梅毒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性接触等传染, 患者的母亲也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梅毒螺旋体的抗原有3种: (1) 表面特异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凝集抗体及特异性制动抗体, TP-ELISA是针对此抗原的抗体; (2) 类属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补体结合抗体; (3) 复合抗原。梅毒螺旋体侵入机体组织后, 组织中的磷脂粘附在螺旋体表面形成复合抗原,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抗体, 称为反应素, TRUST是针对反应素设计的[1]。本研究对10 588例住院及门诊低危患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 (TP-ELISA) , 甲苯胺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两种方法进行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本
来源于2007—2008年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 于入院当天或第2天空腹采血, 2h分离血清, 门诊病人当天采血, 检测者年龄在1~86岁;民族有汉、回、东乡、土、撒拉、藏等。
1.2 试剂
TP-ELISA试剂 (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TRU-ST试剂 (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按说明书要求操作。
1.3 仪器
郑州安图Anthos 2010酶标仪, Anthos sulo洗板机。
2 结果
采用TP-ELISA法检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10 588例血清标本, 阳性192例, 阳性率为1.8%;其中汉族60例, 阳性率0.6%;少数民族132例, 阳性率1.2%。经TP-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TRUST法检测, 44例阳性, 阳性率为0.42%。统计表明, 少数民族梅毒血清试验阳性率高于汉族梅毒血清学阳性率。TP-ELISA和TRUST方法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TP-ELISA是一种基于基因工程的特异性检测技术, 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特异性抗体在梅毒的潜伏期 (约感染2周后) 即产生, 对梅毒的早期辅助诊断较好, TP-ELISA试剂成本低, 操作简单, 适合医院大量体检和检验科对梅毒感染的早期检查, TP-ELISA法检测的是患者IgM和IgG类的混合抗体, 梅毒治愈后IgG类抗体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甚至终身阳性。因此, TP-ELISA阳性只能说明正在感染或曾经感染过梅毒, 不能作为梅毒活动与否及疗效的指标。TRUST以牛心脂作抗原, 测定病人反应素常用方法有:RPR、USR, TRUST用在梅毒发病期特别是二期梅毒阳性率高, 对于一期和三期梅毒则有不同程度漏检, 另外此试验为非特异性试验, 但类抗原与其它非特异性抗体有交叉反应, 易受年龄、某些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 出现生物性假阳性, 故有一定假阳性率, 所以在梅毒诊断中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诊断。
摘要:目的:调查临夏地区不同民族梅毒血清学阳性率, 为预防和治疗梅毒提供依据。方法:用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 检测1058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标本, 阳性标本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复检。结果与结论:TP-ELISA检测住院及门诊患者10588例血清标本, 阳性192例, 阳性率为1.8%, 高于1.59%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汉族60例, 阳性率0.6%;少数民族132例, 阳性率1.2%, 少数民族明显高于汉族。采用TP-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TRUST法检测, 44例阳性, 阳性率为0.42%。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试验,TP-ELISA,TRUST
参考文献
[1]肖运本.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血清阳性率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标本采用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来我院就诊或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 分离血清待检。
1.2 检测方法
采用ELISA法, 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2结果与分析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的重要部分, 其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 HBeAg与病毒Dane颗粒、HBV DNA具有伴随关系, 因而HBeAg阳性通常是HBV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 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乙肝潜伏期乃至整个病程中, HBeAg均可检出。在大多数情况下, HBeAg仅见于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中, 单纯HBeAg阳性比较少见。笔者对21例HBeAg单纯阳性血清标本, 经生理盐水10倍稀释后, 重新测定HBeAg和HBsAg, 有11例标本又出现HBsAg阳性, 此现象可能是由于HBsAg浓度过高, 产生钩状效应 (Hook effect) 出现假阴性的原因[1] 。笔者又参照酸解离HBsAg免疫复合物法[2] 对其中余下的10例HBsAg阴性血清进行处理后检测, 结果5例又出现HBsAg阳性, 提示血清中确实存在着HBsAg, 其原因可能是Anti-HBs与血清中游离的HBsAg之间产生了免疫复合物, 抗体的数量恰好将抗原决定簇位点全部覆盖, 所以造成血清中既不能检出HBsAg也不能检出Anti-HBs, 出现了HBsAg的假阴性。经过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后, 仍有5例单纯HBeAg阳性, 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可能: 乙肝早期, HBsAg量少, 测不出, 而Anti-HBc尚未产生的缘故;HBsAg有不同的8个亚型和2个混合型, 不同厂家的试剂对HBsAg亚型的检出率不同;在同时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病例中, 可能有其他病毒抑制HBsAg的分泌。
3结论
ELISA法因其反应时间短, 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大部分中小型医院检验科所采用。在临床检测乙肝5项标志物的实验中, 我们建议对单纯HBeAg阳性的血清标本, 应将血清标本稀释或酸解离处理后重新检测HBsAg , 以防错检或漏检, 为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单桂秋, 李秋生, 肖韶英, 等.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2) :107-108.
血清阳性率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43例, 女13例;年龄15~70岁, 平均35岁。所有病例无其他继发性肾炎, 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肾组织HBV抗原阳性25例 (44.6%) , 其中男21例, 女4例, 平均年龄34岁;设为阳性组。肾组织HBV抗原阴性31例 (55.4%) , 其中男22例, 女9例, 平均年龄36岁;设为阴性组。本文中肾组织H B V抗原阳性指肾组织中乙肝表面抗原 (H B s A g) 、e抗原 (H B e A g) 、核心抗原 (H B c A g) 之一阳性。
1.2 两组疾病进程及肝肾功能情况 (表1)
由表1可见, 两组单纯血尿、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差别不明显,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两组病理类型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阳性组的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和IgA肾病为主, 阴性组的病理类型以IgA肾病为主。两组的IgA肾病构成比和膜性肾病构成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两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比较 (表3)
由表3可见, 阳性组肾组织中以C3沉积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IgM、IgG、I g A, 阴性组中以I g M沉积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C3、I g A。两组中以C3、I g G及C 1 q的沉积阳性率组间差别较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两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 (表4)
由表4可见, 阳性组血清H B e A g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而HBeAb阳性率则明显低于阴性组;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两组肾组织病变程度比较 (表5)
由表5可见, 阳性组的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程度均高于阴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 3.30、16.26, P<0.01) 。
1.7 阳性组H B s A g与H B c A g在肾组织不同部位的沉积情况 (表6)
阳性组25例肾组织中HBsAg全部阳性, H B c A g阳性16例 (6 4.0%) 。
由表6可见, HBsAg在肾小球沉积共22例 (88.0%, 22/25) , 在肾小管及间质沉积仅3例;而HBcAg在肾小管及间质沉积12例, 在肾小球沉积仅4例。两者主要沉积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69, P<0.01) 。
2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 乙肝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IgA肾病、膜增殖性肾炎, 与文献报道一致[1]。肾组织IgG、C3的沉积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 而阴性组的主要病理类型为IgA肾病。这说明, 同为血清HBV阳性的肾炎, 两者的发病机制是不同的。目前乙肝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有3种假说: (1) H B V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病; (2) H B V直接感染肾脏细胞致病; (3) H B V感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致病。根据本组免疫荧光结果推测, 免疫复合物沉积后补体的激活可能是乙肝肾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本组肾脏组织内存在H B c A g, 而通常H B c A g不存在于血液循环中, 提示H B V在肾脏组织内原位复制, 亦支持HBV直接感染肾脏细胞致病的假说。
在生化检查方面, 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 肝、肾功能的检查不能用于区分血清HBV阳性患者是否属于乙肝肾炎。我们同时发现, 阳性组血清HBe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 而H B e A b的阳性率却远低于阴性组患者。笔者推测, HBV活跃复制是导致乙肝肾炎的重要环节。
H B V感染与I g A肾病发病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论, 然而不少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Lai等发现在HBV流行率高的地区, I g A肾病的发病率也高, 而且H B V抗原血症发生率IgA肾病患者高于普通人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HBsAg的阳性率可高达40%, 且沉积部位与IgA一致。本组IgA肾病占了所有病理类型的46.4% (26/56) , 提示H B V感染可能与I g A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
卫建平等[2]发现, HBcAg在肾小管沉积的阳性率较肾小球更高, 表明病毒可以直接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而致病, 循环携带不是唯一途径, 本组结果支持这一观点。本组资料显示, 肾组织HBV阳性组在肾小管、间质病变方面均比阴性组严重。笔者分析, 这可能与H B c A g更易在肾小管间质沉积从而直接感染肾小管上皮细胞致病等有关。
已有研究证实[3], HBV感染参与了多种原发、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 如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 以及狼疮性肾炎等。因此, 临床上乙肝肾炎的诊断有一定困难。而且临床上, 并不是每个肾小球肾炎患者都进行肾活检并作肾组织的H B V检测, 尤其是外周血H B V阴性者。
参考文献
[1]汤颖, 钟一红, 丁小强.肾小球肾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07, 34 (6) :931-934.
[2]卫建平, 刘峰, 王晨, 等.血清乙型肝炎病毒阴性肾小球肾炎与乙型肝炎关系的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4, 4 (10) :755.
血清阳性率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血清标本
患者血清来自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输血、介入检查治疗及术前, 经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P-ELISA) 检测阳性老年患者血清, 年龄51~85岁, 其中51~60岁老年患者35例, 60~70岁老年患者28例, 71~85岁老年患者16例;男女性别大致相等, 分离血清当日检测。
1.2 方法
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P-ELISA) 检测待测血清, 阳性标本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 (TRUST) 和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 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TPPA) 检测。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P-ELISA) 采用ELISA法, Clinibio酶标仪, 试剂均由科华公司提供,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 (TRUST) 实验试剂购自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TPPA试剂购自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剂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均为国家批检合格试剂。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79例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P-ELISA) 检测阳性标本,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 (TRUST) 检测阳性79例。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 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TPPA) 检测, 阳性者74例 (表1) 。
3 讨论
梅毒血清学检查是目前很多医院检验科常规开展的项目。近年来, 由于在实施手术、腔镜检查、输血等治疗前均须做此项检测, 我们检测的这些老年患者的血样, 有的是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手术前对梅毒诊断不明确的, 有的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还有的是血液病、多次输血以及为性病门诊的患者, 绝大多数患者无梅毒的临床症状及感染史。出现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P-ELISA) 检测假阳性, 国内有关学者考虑有以下原因: (1) 这些老年患者所患的基础疾病可能使机体释放诱导产生抗类脂抗体和 (或) 抗T.pallidum抗体的交叉抗原; (2) 这些老年患者体内可能螺旋体共生, 诱导产生抗属、群或科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3,4]; (3) 目前TrAT试验所用的市售商品试剂盒中, 除FTA-ABS配吸收剂外, 其他TPPA、金标记多疫层析、ELISA等均未配置吸收稀释剂, 待测血清均未用吸收剂吸除与非梅毒螺旋体交叉反应的抗体。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体内可能有螺旋体共生, 诱导产生抗属、群或科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故TP-ELISA和TRUST检测全为阳性也就不难解释, 但绝大多数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的年轻患者, 有病史及相应的临床症状, 诊断是明确的。目前大多数医院所用的梅毒血清试验的试剂盒中都无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剂, 我们经过试验分析发现60~70岁年龄段的患者经过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后行TPPA的检测阳性比前两种方法少2例患者, 71~85岁年龄段少3例患者, 所以我们建议凡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梅毒阳性血清最好用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 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TPPA) 检测, 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并按照性病诊疗规范的要求, 动态观察, 不要过早的下结论, 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身心伤害, 也不应掉以轻心, 以免延误治疗。
摘要:目的 应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及试剂对老年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分析老年患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偏高的原因。方法 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P-ELISA) 检测待测血清, 阳性标本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 (TRUST) 和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 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TPPA) 检测。结果 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TP-ELISA) 方法初检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输血、介入检查治疗及术前老年患者血清, 共检测出79例阳性患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 (TRUST) 检测79例阳性血清, 共检测出79例阳性患者;用经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血清后, 进行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 (TPPA) 检测79例阳性血清, 共检测出76例阳性患者。结论 老年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可能使机体释放诱导产生交叉抗原;老年患者体内可能有螺旋体共生, 诱导产生交叉反应抗体;待检测血清须用梅毒Reiter株吸收剂稀释后再进行抗体实验。
关键词:梅毒,老年患者,梅毒Reiter株吸收剂
参考文献
[1]武建国.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 (4) :241-243.
[2]马蔡昀, 文怡, 曾慧敏, 等.6577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HBV、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2004, 22 (6) :478.
[3]肖波, 王志文.吉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 2005, 23 (6) :605.
血清阳性率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不同HBV标记物的体检人员共38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278例、女108例, 年龄21~60岁、平均 (41.3±15.2) 岁。
1.2 方法
检测受检人员Hbs Ag、Hbs Ab、Hbe Ag、HbeAb、Hbc Ab、Pres 1抗原、HBV-DNA水平。按规定流程采集血液标本, 并立即离心获得血清标本。血清标本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HBV-DNA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res 1抗原、乙肝5项。本研究所用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公司和上海阿尔法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以5×104copy/mol为临界值, HBV-DNA如果小于该值, 则认定为阴性, 相反认定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t方法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组内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进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M模式下HBV-DNA和Pres 1阳性结果比较Hbs Ag+、Hbe Ag-、Hbc Ab+模式组下的HBV-DNA、Pres 1阳性率分别为86.96% (60/69) 、94.20% (65、69) , 均高于其他模式组阳性率 (χ2=17.637、14.352, P<0.05) 。见表1。
2.2 HBV-DNA、Pres 1在各种Hbs Ag阳性模式下的关系
在Hbs Ag+、Hbe Ab+阳性模式、Hbs Ag+、Hbe Ag-、Hbc Ab+阳性模式、Hbs Ag+、Hbe Ab+、Hbc Ab+阳性模式下, HBV-DNA在Pres 1+中的阳性率均高于Pres 1-的阳性率 (χ2=3.980、5.113、18.256,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的主要传染病疾病, 被认为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的高发国家。据估计, 我国约有1.3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对我国居民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1]。强化乙型肝炎的检测, 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国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乙肝5项检查作为乙型肝炎传统的检测手段, 目前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并且在乙型肝炎检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是, 乙肝5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该法对灵敏度的要求高,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孙珍等[2]就指出, 如果HBV病毒处在低水平复制时, 乙肝5项并不能准确的检出乙型肝炎。他们认为传统的乙肝5项不能准确评估乙肝病毒活动状况和进展状况, 在某种程度上乙肝5项存在较大的运用缺陷。此外, 也有学者指出由于标记物窗口期表现、抗原抗体反应“后带”现象以及干预治疗会造成阴性检测结果[3]。随着现代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 除乙肝5项检查之外, 还可以运用其他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 (包括疑似患者) 进行进一步的判断, 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HBV-DNA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状况。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有大量的学者对HBV-DNA进行了研究。申焕君[3]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 分析了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从他们的结论来看, 证实了乙肝5项与HBV-DNA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V-DNA还可以反应患者HBV的复制情况, 提高乙肝5项的诊断正确率。李彩东等[4]也报道了相似的结论, 证实了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重要意义。但是HBV-DNA水平检测所采用的PCR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而且操作专业性相对较强, 目前还不存在大面积普及的价值。近年来, 关于乙型肝炎的研究不断丰富。乙肝表面Pres 1抗原在乙肝进展中的意义为学界所证实。崔春霞等认为Pres 1抗原与HBV入侵和复制关系密切, 可以作为反映HBV感染与复制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Pres 1抗原在乙肝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386例患者为对象, 探讨了Pre S1抗原与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的相关性。从HBV-M模式下HBV-DNA和Pres 1阳性结果比较来看, Hbs Ag+、Hbe Ag-、Hbc Ab+模式组下的HBV-DNA、Pres 1阳性率分别为86.96% (60/69) 、94.20% (65、69) , 均高于其他模式组阳性率 (χ2=17.637、14.352, P<0.05) 。本研究结论与崔中锋等[9]的结论一致。崔中锋等报道的Pres 1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4.0%和83.6%, 也是在各HBV-M模式组中最高。从HBV-DNA、Pres 1在各种Hbs Ag阳性模式下的关系来看, 在Hbs Ag+各阳性模式下, HBV-DNA在Pres 1+中的阳性率均高于Pres 1-的阳性率 (χ2=3.980、5.113、18.256, P<0.05) 。研究结论与依然与文献3的结论相符合。这提示了HBV-DNA和Pres 1的阳性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出现这一原因, 可能与Hbs Ag编码基因和Pres 1编码基因共同位于S区有关[6]。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传统乙肝5项检查可以较好的反映患者HBV感染后的免疫状态, 但是难以说明患者感染状态和病毒复制状况。HBV-DNA则可以较好的反映HBV感染与复制情况, 但是由于PCR法是成本和操作因素, 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具有推广的价值。Pres 1不仅可以较好的反映HBV感染和复制情况, 漏诊率和误诊率较低, 而且相比于HBV-DNA检查, 操作方法简单, 成本较低。在乙型肝炎检测中, 可以考虑乙肝5项配合Pres 1检测, 以更好的提升乙型肝炎检测准确率。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Pres 1和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86名接受乙肝5项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 测定乙肝5项 (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 、Pres 1抗原及HBV-DNA, 分析HBVDNA及Pres 1的阳性表达水平, 并分析HBV-DNA与Pres1抗原在各阳性模式组下的阳性表达相关性。结果:Hbs Ag+、Hbe Ag-、HbcAb+模式组下的HBV-DNA、Pres 1阳性率分别为86.96% (60/69) 、94.20% (65/69) , 均高于其他模式组 (χ2=17.637、14.352, P<0.05) 。在Hbs Ag+各阳性模式下 (HbsAg+、Hbe Ab+, HbsAg+、HbeAg-、HbcAb+, HbsAg+、HbeAb+、HbcAb+) , HBV-DNA在Pres 1+中的阳性率均高于Pres 1-的阳性率 (χ2=3.980、5.113、18.256, P<0.05) 。结论:Pres1抗原可以较好的反映HBV-DNA复制状况, 及时发现乙肝5项漏检, 在HBV检测中具有重要的运用意义。
关键词:HBV,乙肝5项,HBV-DNA,Pres 1抗原
参考文献
[1]崔春霞, 解希帝, 郑瑞芬.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 7 (4) :228-231.
[2]孙珍, 赵志军, 师志云, 等.宁夏地区乙肝病毒感染者HBV基因分型与临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 (1) :34-37.
[3]申焕君, 陈敬银, 张中伟, 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相关性分析[J].传染病信息, 2013, 26 (2) :111-114.
[4]李彩东, 吴斌段, 正军, 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 2 (5) :907-909.
[5]崔中锋, 王雪侠.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血清标本HBV-DNA的检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7 (6) :837-839.
血清阳性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6月-2014年6月237例男性血清As Ab阳性不育症患者, 年龄23~51岁, 平均 (28.87±5.68) 岁。其中继发性不育症33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 每组79例。三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测定抗精子抗体
所有患者在提取样本前应禁止性生活3~5 d, 通过手淫的方法使受检者射精, 将射出的精液收集于洁净的容器中, 将精液置于-40℃环境下冷冻, 离心后取精液经过加样、洗、再加样、再温育、再冲洗、封片的步骤, 最后将其制成玻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精浆抗体的情况。
1.3 治疗方法
A组:服用桃红四物汤颗粒剂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 配合小剂量强的松组;桃红四物汤颗粒剂1剂/d, 早晚各一次, 开水200 ml冲, 饭后温服, 强的松3 mg, 每日8∶00顿服, 每个月服20 d停10 d;B组:口服强的松10 mg, 每日8∶00顿服, 每个月服20 d停10 d;C组:单纯服用桃红四物汤颗粒剂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 组, 服用方法同A组。1个月为一疗程, 每月测血清As Ab, 3个月后总结分析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治疗1、2、3个月的抗体阴转率均高于B组、C组, 复发率均低于B组、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和表2。
例
3 讨论
男性免疫性不育是指以精子作为抗原, 在体内激发免疫反应所引起的不育症, 男方性功能及射精功能正常, 在至少一份精液样本中, >50%的活动精子被抗体包裹时, 可诊断为免疫性不育症[2]。不孕夫妇除存在抗精子免疫或抗透明带免疫外, 其他方面均正常[3]。据WHO统计, 体内存在As Ab可致不育, 占不育患者的20%~30%[4]。免疫系统过度的自我识别, 导致把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当作异己抗原进行识别, 产生免疫应答攻击它们, 造成组织结构破坏与功能障碍[5]。导致男性抗精子抗体阳性不育症起病隐袭, 不育时间长。
桃红四物汤这一方名始于见《医宗金鉴》。该方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 组方为:熟地黄15 g, 当归9 g, 白芍12 g, 川芎6 g, 桃仁12 g, 红花6 g, 方中熟地黄味甘微温质润, 善能补血滋阴为君药, 当归既能补血养肝, 又善行血通滞化瘀, 且与熟地黄配伍, 相须为用, 补血之力更强, 为臣药, 白芍益阴和营, 养血柔肝, 协调熟地黄以滋阴养血, 配以川芎辛散温通, 行气活血化瘀, 与当归想和增强活血行气化滞共为佐药, 方中熟地黄、白芍得川芎之助, 补血而不滞血, 加桃仁、红花偏重于活血化瘀, 诸药合用行气活血、补血养肝、益阴和营、扶正祛邪,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现代研究表明, 熟地黄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能使血中免疫球蛋白上升,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作用, 熟地黄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6]。当归则活血养血, 调补冲任, 熟地、当归含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调节, 可促进抗原、抗体的吸收和消除, 调节免疫功能。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7]。
近来不孕不育的免疫因素与治疗对策已成为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西医治疗男性血清As Ab阳性不育症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治疗上常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药物, 但其副作用较大, 容易复发。如长期服用强的松可导致免疫性不孕患者的免疫力下降, 体内内分泌失调, 也有可能引起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以及诱发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研究认为西医治疗男子免疫性不育症, 以免疫抑制剂为主, 不良反应较大, 对抗精子抗体的消除无特异性。祖国医学则按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辨证论治, 不仅患者乐于接受, 且临床疗效较好[8]。桃红四物汤颗粒剂配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男性血清As Ab阳性不育症转阴率高, 复发率低, 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桃红四物汤颗粒剂配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男性血清抗精子抗体 (As Ab) 阳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男性血清As Ab阳性患者237例, 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79例, 服用桃红四物汤颗粒剂配合小剂量强的松;B组79例, 口服强的松;C组79例, 单纯服用桃红四物汤颗粒剂。1个月为一疗程, 每月测血清As Ab, 3个月后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1、2、3个月的抗体阴转率均高于B组、C组, 复发率均低于B组、C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桃红四物汤颗粒剂配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男性血清As Ab阳性不育症患者效果满意, 减少了激素的使用量, 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红四物汤颗粒剂,小剂量强的松,抗精子抗体,不育症
参考文献
[1]邬元曦, 吴克明.免疫性不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2) :111-113.
[2]郭应禄.胡礼泉.男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03.
[3]刘卓, 周英惠.免疫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近况[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9 (1) :53-55.
[4]Dinitroma O K, Ka1aidzhiev S K, biakov L S, et al.Methods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sperm antibotlies associateted with immunologica11yreediated human inferti1ity[J].Akush Gineko1 (Sofiia) , 2002, 41 (3) :43.
[5]余传霖, 叶天星, 陆德源, 等.现代医学免疫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1299.
[6]王振卿.养肝滋肾、清热解毒法治疗免疫性不孕症48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 2003, 35 (8) :24.
[7]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