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分析论文

2024-09-22

阳性分析论文(共12篇)

阳性分析论文 篇1

艾滋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7-2001献血者查体要求的血液检查项目。艾滋病是能通过输血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同时也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 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由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病毒) 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 侵犯CD4淋巴细胞为主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病[1], 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血液是艾滋病病毒 (HIV) 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到目前为止经血液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约占其总感染总数的5%~10%[2], 而在我国因采血浆及输注血液制品而感染HIV者分别占9.7%和1.5%[3]。目前, 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 在工作中提高血液的检测技术, 采用更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及试剂, 降低试验中的假阳性率发生的同时防止漏检、漏报, 对节约血液资源, 提高质量和输血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本地血站2008年至2013年6年间无偿献血者的初筛阳性标本, 经本市疾控中心送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的阳性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人群:

符合《献血者健康体检要求》 (GB1846-2001) 的本地五区一市无偿献血者共145133人, 时间在2008年至2013年间, 无偿献血者人群包括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地方大学, 地方职业院校在校就读大学生、厂矿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职工及市场自由职业者等。

1.2 检测仪器试剂:

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 (ELISA) 抗-HIV试剂盒。生产商分别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厦门新创有限公司。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购买室内质控血清, 检测试剂及质控血清在生产厂家规定有效生产日期期内使用, 严格依照试剂厂家说明书操作。仪器设备: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 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由瑞士HAMILTON公司生产, 在年鉴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1.3 检测方法:

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012版) 》, 分别用不同厂家抗-HIV抗体试剂对血液标本进行初复检两遍检测, 两家试剂检测都呈反应性者或一家试剂呈反应性, 经双孔复检后都有反应性、或一呈反应性一无性反应性, 均送山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 (CDC) , 做确认试验。

2 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3。

3 讨论

艾滋病在全世界很多国家中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的出现, 给许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甚或已危及到整个民族的生存。1981年发生首例AIDS病例后, 逐渐明确HI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经血传播。中国CDC估计, 截止至2011年底, 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 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 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目前是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 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3.1由表1可以显示在2008、2009两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抗-HIV感染人数为0。确认抗-HIV阳性感染者7例分布时间在2010~2013这四年间, 6年间感染率为无偿献血者人群总数的0.0048% (4.8/10万) , 明显低于沈阳地区感染率 (8.99/10万) [4]和郑州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 (0.013%) [5], 显著低于全国报告的人群感染率0.060% (60/10万) [6]。有文献报道美国多个城市和西欧多国HIV在无偿献血者中的感染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7]。由艾滋病感染在本市处于较低感染水平, 其原因大概由于本地区属于三四线城市, 经济不发达, 外来流动人口少的原因。但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最近四年来, 每年都有1~2例抗-HIV阳性患者被确认。由此说明在普通人群中已有HIV的感染并有引发普通人群中扩散的可能性。

3.2调查发现, 由结果中发型7例确认抗HIV阳性者中有5例年龄在19~30岁, 占71.4% (5/7) , 处于这个年龄组的人群是人生的青年时期, 又是无偿献血招募的主要人群,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外部环境中不良商家通过网络, 影像等对色情的传播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使少部分人染上性乱, 吸毒等不良嗜好, 这部分人群在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属于高危人群, 容易引发HIV的感染。因此, 建议我们在做招募献血员工作时, 针对性地重点对这部分人群进行HIV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加强血站体检工作人员的征询能力和技巧显非常重要, 笔者建议要加强体检时的有效沟通[8], 学习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来提高高危行为告知率。同时在献血时宣传献血后回告和保密性弃血的作用, 用温馨提示卡等形式提高回告率[9], 建议指导有高危险行为的无偿献血者到疾控中心做专业的咨询检测, 既提高保输血安全系数又能预防艾滋病扩散感。

3.3在7例确认抗HIV感染者中结婚者2例, 占总人数28.6%。未结婚者5例, 占7总人数1.4%。未结婚婚5例中除1例为男同性恋传播, 其余为异性传播。由此可表明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的传播方式是以性传播为主。未婚者占71.4%, 比率较高是由于这部分人群于生理活跃期。部分青年人性没有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和安全性行为知识, 因此他们很容易成为HIV的易感人群。因此提倡政府有关部门及民间有关团体通过网络, 纸媒等相关渠道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性道德教育及性病、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 培养青年人洁身自好的性道德观, 在预防艾滋病感染和治疗的工作中意义重要。同时对安全输血也有着重要意义。

3.4在2008年至2013年6年初筛的共212份初筛阳性标本中只有7份被确认阳性, 假阳性率为96.7%, 与相关文献报道ELISA法普查正常人群初筛阳性结果的97%为假阳性的值接近[10]。影响ELISA试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试验标本的处理, 试剂厂家试剂质量、试验仪器的校准等因素有关, 又于标本内含有抗原性物质和人体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本身的干扰有关, 在初筛试验少部分呈假阳性, 因此须将血液标本转送相关实验室做进一步确证或补充试验进行排除。目前国产抗-HIV试剂盒厂家众多, 虽然都经过国家药监局批批检鉴定合格, 但是质量参差不齐。还有由于检测窗口期的问题, 以及部分免疫缺陷的晚期患者抗体水平较低时, 部分的试剂检测还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这说明采用更为先进的检测手段已非常必要, 逐步使用灵敏度更高的试验方法, 比如化学发光法和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但另一方面由于试剂的特异性, 灵敏度问题照成的一定量假阳性标本, 也对无偿献血者的回馈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表1在2011年的2709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初筛阳性102例, 通过确认仅有2例阳性。建议血站建立相对应科室对这部分无偿献血者进行通俗、科学的告知及解释服务, 避免对无偿献血者造成的心里伤害, 引发献血纠纷和社会负面影响。

3.5由本文数据显示, 目前HIV感染有在普通健康人群扩散 (“健康献血者”) 的特征, 这在招募合格无偿献血者的工作中增加了难度。因此要求血站工作人员增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 引导献血者认真诚实填写《健康咨询表》, 把不良动机献血者和高危献血者及时排除, 对艾滋病的筛查防治及安全输血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0.

[2]高峰.输血的病毒安全性[M]//卫生部医政司.血站血液检验质量安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2.

[3]季阳.输血相关HIV/AIDS[M]//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06.

[4]王芳, 栾燕, 刘显智.沈阳市近8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 (8) :1996-1998.

[5]刘英国.郑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2) :135-136.

[6]陈竺.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总数[J].中国医院院长, 2011, 24 (168) :16.

[7]温秀明.深圳市志愿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2, 25 (8) :770.

[8]余世维.沟通中的传言、肢体语言和讲话的态度[M]//余世维.有效沟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9]韩素英, 张燕林, 朱莉莉.10名献血者保密性弃血调查与安全输血[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1) :58-59.

[10]安永强.戴志澄谈艾滋病在中国[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 7 (5) :259-262.

阳性分析论文 篇2

为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杜绝传染病漏登、漏报和迟报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我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我中心《检查阳性结果反馈制度》如下:

1、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制

2、检验科医生对发现的传染病阳性结果,检出阳性结果当日须 反馈疫情管理人员,由疫情管理人员签字备查。

3、送检医生根据疫情管理人员的反馈,填写传染病报告单并上报医务科。

4、疫情管理人员根据阳性结果反馈情况,对没有报告的病例督促诊治医生填写报告卡,杜绝漏报。

5、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反馈工作进行检查。发现不反馈结果、登记项目不齐全、漏登等情况,将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进行处罚;违反法律法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阳性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 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临床特点;结核分枝杆菌;肺部感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94-01

肺结核指的是因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相关调查显示:结核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老年阳性肺结核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为分析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笔者对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我中心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16例,女性62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5±55)岁,病程在20天至25年之间,平均病程(128±65)年。经实验室检查,178例患者中初治者169例,复治者9例。所有患者中Ⅱ型患者57例,Ⅲ型患者82例,Ⅳ型患者39例。

12 病变类型 经X线检查后发现,浸润性肺结核97例,在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占5449%,纤维空洞性肺结核81例,在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占4551%。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5±32)年。

13 方法 169例初治者使用2H3R3Z3E3/4H3R3或FDC-2HRZE/4HR方案进行治疗,9例复治者采用2H3R3Z3E3S3/6H3R3E3或FDC-2HRZE+2S/6HR+6E方案进行治疗[2],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问题,为疗效评定提供依据。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规定的评定标准为依据进行治疗疗效的评定,治愈: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连续两次涂片阴性结果,其中一次在完成治疗时;失败: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治疗第5个月时痰涂片检查阳性的病人[3]。

2 结果

21 178例患者的疗效情况 初治者169例治愈153人(9053%),失败16例(其中非结核死亡8人)(947%),复治者9例治愈6例(6667%),失败3例(3333%)。

22 17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 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咯血以及呼吸困难,其中咳嗽占2865%,发热占2416%,咳痰占2191%,咯血占843%,呼吸困难占1685%,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是临床上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展较为缓慢,且传染性较强。由于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患病的几率也比较大。老年肺结核发病的机制为:①复发,老年期以前患结核病,治愈后到老年期再次复发;②老年期以前患结核病,并且一直没有治愈拖延到老年期;③老年期由于结核病菌的入侵而发病。伴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肝脏、消化道以及肾脏等解毒以及吸收功能等不断下降,导致药物容易在患者体内积蓄,加上合并其它基础病,导致老年肺结核的病情较为复杂,且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表现的多样性、隐匿性以及不典型性,因此,老年肺结核的防治难度比较大。

在治疗老年肺结核的过程中,要提高疗效,就要对老年肺结核的不典型性、复杂性、传染性以及隐匿性等临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医务人员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病情发展情况、患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的掌握,通过合理用药、督促患者合理服药、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家庭科学进行传染的预防以及指导患者按时复查及化疗等防治措施来提高防治质量[4]。此外,医务人员还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综合、全面的诊断,并加强对患者病史、其它基础疾病等的了解,慎重使用治疗药物,以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确保防治质量,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老年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且基础病较多,因而极易造成漏诊及误诊,根据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逸.10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28.

[2]张喜霞,吴琦,吴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56(1):45-46.

[3]章洧毓,陈祖琼,李琳琴,等.186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67-68..

[4]程文,何宏伟.结核菌阳性老年肺结核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8):1362-1363.

【摘 要】 目的:对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治者169例治愈153人,失败16例(其中非结核死亡8人),复治者9例治愈6例,失败3例;17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的占2865%,表现为咳痰的占2191%,表现为发热的占2416%,表现为呼吸困难的占1685,表现为咯血的占843%。结论: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差,加强对其临床特点的分析,并针对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防治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临床特点;结核分枝杆菌;肺部感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94-01

肺结核指的是因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相关调查显示:结核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老年阳性肺结核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为分析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笔者对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我中心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16例,女性62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5±55)岁,病程在20天至25年之间,平均病程(128±65)年。经实验室检查,178例患者中初治者169例,复治者9例。所有患者中Ⅱ型患者57例,Ⅲ型患者82例,Ⅳ型患者39例。

12 病变类型 经X线检查后发现,浸润性肺结核97例,在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占5449%,纤维空洞性肺结核81例,在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占4551%。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5±32)年。

13 方法 169例初治者使用2H3R3Z3E3/4H3R3或FDC-2HRZE/4HR方案进行治疗,9例复治者采用2H3R3Z3E3S3/6H3R3E3或FDC-2HRZE+2S/6HR+6E方案进行治疗[2],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问题,为疗效评定提供依据。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规定的评定标准为依据进行治疗疗效的评定,治愈: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连续两次涂片阴性结果,其中一次在完成治疗时;失败: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治疗第5个月时痰涂片检查阳性的病人[3]。

2 结果

21 178例患者的疗效情况 初治者169例治愈153人(9053%),失败16例(其中非结核死亡8人)(947%),复治者9例治愈6例(6667%),失败3例(3333%)。

22 17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 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咯血以及呼吸困难,其中咳嗽占2865%,发热占2416%,咳痰占2191%,咯血占843%,呼吸困难占1685%,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是临床上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展较为缓慢,且传染性较强。由于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患病的几率也比较大。老年肺结核发病的机制为:①复发,老年期以前患结核病,治愈后到老年期再次复发;②老年期以前患结核病,并且一直没有治愈拖延到老年期;③老年期由于结核病菌的入侵而发病。伴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肝脏、消化道以及肾脏等解毒以及吸收功能等不断下降,导致药物容易在患者体内积蓄,加上合并其它基础病,导致老年肺结核的病情较为复杂,且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表现的多样性、隐匿性以及不典型性,因此,老年肺结核的防治难度比较大。

在治疗老年肺结核的过程中,要提高疗效,就要对老年肺结核的不典型性、复杂性、传染性以及隐匿性等临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医务人员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病情发展情况、患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的掌握,通过合理用药、督促患者合理服药、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家庭科学进行传染的预防以及指导患者按时复查及化疗等防治措施来提高防治质量[4]。此外,医务人员还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综合、全面的诊断,并加强对患者病史、其它基础疾病等的了解,慎重使用治疗药物,以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确保防治质量,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老年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且基础病较多,因而极易造成漏诊及误诊,根据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逸.10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28.

[2]张喜霞,吴琦,吴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56(1):45-46.

[3]章洧毓,陈祖琼,李琳琴,等.186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67-68..

[4]程文,何宏伟.结核菌阳性老年肺结核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8):1362-1363.

【摘 要】 目的:对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治者169例治愈153人,失败16例(其中非结核死亡8人),复治者9例治愈6例,失败3例;17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的占2865%,表现为咳痰的占2191%,表现为发热的占2416%,表现为呼吸困难的占1685,表现为咯血的占843%。结论: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效果差,加强对其临床特点的分析,并针对其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防治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临床特点;结核分枝杆菌;肺部感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24-0094-01

肺结核指的是因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相关调查显示:结核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老年阳性肺结核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为分析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笔者对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我中心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16例,女性62例,年龄在60~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5±55)岁,病程在20天至25年之间,平均病程(128±65)年。经实验室检查,178例患者中初治者169例,复治者9例。所有患者中Ⅱ型患者57例,Ⅲ型患者82例,Ⅳ型患者39例。

12 病变类型 经X线检查后发现,浸润性肺结核97例,在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占5449%,纤维空洞性肺结核81例,在178例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患者中占4551%。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5±32)年。

13 方法 169例初治者使用2H3R3Z3E3/4H3R3或FDC-2HRZE/4HR方案进行治疗,9例复治者采用2H3R3Z3E3S3/6H3R3E3或FDC-2HRZE+2S/6HR+6E方案进行治疗[2],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监测,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处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问题,为疗效评定提供依据。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版)规定的评定标准为依据进行治疗疗效的评定,治愈: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连续两次涂片阴性结果,其中一次在完成治疗时;失败: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治疗第5个月时痰涂片检查阳性的病人[3]。

2 结果

21 178例患者的疗效情况 初治者169例治愈153人(9053%),失败16例(其中非结核死亡8人)(947%),复治者9例治愈6例(6667%),失败3例(3333%)。

22 17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 老年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咯血以及呼吸困难,其中咳嗽占2865%,发热占2416%,咳痰占2191%,咯血占843%,呼吸困难占1685%,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肺结核是临床上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展较为缓慢,且传染性较强。由于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患病的几率也比较大。老年肺结核发病的机制为:①复发,老年期以前患结核病,治愈后到老年期再次复发;②老年期以前患结核病,并且一直没有治愈拖延到老年期;③老年期由于结核病菌的入侵而发病。伴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肝脏、消化道以及肾脏等解毒以及吸收功能等不断下降,导致药物容易在患者体内积蓄,加上合并其它基础病,导致老年肺结核的病情较为复杂,且老年肺结核临床症状表现的多样性、隐匿性以及不典型性,因此,老年肺结核的防治难度比较大。

在治疗老年肺结核的过程中,要提高疗效,就要对老年肺结核的不典型性、复杂性、传染性以及隐匿性等临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医务人员加强对老年肺结核病情发展情况、患病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的掌握,通过合理用药、督促患者合理服药、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家庭科学进行传染的预防以及指导患者按时复查及化疗等防治措施来提高防治质量[4]。此外,医务人员还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综合、全面的诊断,并加强对患者病史、其它基础疾病等的了解,慎重使用治疗药物,以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确保防治质量,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老年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且基础病较多,因而极易造成漏诊及误诊,根据老年痰检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逸.104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5):28.

[2]张喜霞,吴琦,吴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早期诊断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56(1):45-46.

[3]章洧毓,陈祖琼,李琳琴,等.186例老年肺结核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67-68..

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情况调查分析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血站无偿献血标本28380份, 其中梅毒阳性121份, 阳性率0.42%。

1.2 剂TP-ELISA

均经批批检合格, 有效期内使用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1.3 仪器

Microlab STAR全自动加样仪, Microlab FAME全自动免疫分析仪[1]。

1.4 方法

TP-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 各试剂均按试剂操作说明书操作和判断结果。将献血者按性别、年龄、住址、献血次数的基本情况分类, 对上述分类与抽样总体梅毒阳性率0.42%比较。

1.5 统计方法

以计数资料χ2 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通过对2003~2005年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情况的统计:男女比例1.9:1, 男性比例相对较高;18~25年龄段为低频段, 26~35年龄段梅毒阳性呈递增趋势, 36~45 年龄段比例相对较高, 该年龄段献血员多数为固定献血员, 46~55年龄段梅毒阳性呈递减趋势; 市区县区比例1.7:1, 市区比例相对较高; 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者献血3次以上 者占梅毒阳性总数28%, 重复献血比例相对较高;工作人员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体检时应增加咨询内容, 或者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建立合格的固定献血员队伍, 将梅毒阳性者献血员永久淘汰, 以避免高危人群献血, 降低输血风险;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关键词:献血者,梅毒,ELISA

参考文献

子宫内膜息肉阳性是怎么回事 篇5

子宫内膜息肉阳性后,应该积极做治疗。目前,扩张宫颈,摘除息肉,继之搔刮整个宫腔,可将弥漫型小息肉刮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应定期随诊,注意复发及恶变,及时进行处理。后来有人采用宫腔镜下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小型息肉,获得成功。

如果是40岁以上的患者,若出血症状明显,上述治疗不能根除或经常复发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对身体危害很大,患有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可以出现以下表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出血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净。大型内膜息肉或突入宫颈管内的息肉,容易发生感染、坏死,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出现带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

子宫内膜息肉的危害不仅在于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还可能干扰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如果子宫内膜息肉合并感染,更会改变宫腔内的环境,不利于精子存活和受精卵着床。

阳性分析论文 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66-01

[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产生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及解决的办法。方法:对近二年来本室ELISA检测18234例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假阳性结果,对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行归类。结果:18234例标本中阳性结果1710例,阳性率9.37%;假阳性结果75例,假阳性发生率0.4%;产生假阳性的原因:黄疸10例,占13.3%;脂血5例占6.6%;溶血6例占8%;污染3例占4%;洗板因素14例,占18.7%;离心不好29例,占38.7%;弱阳性结果误判6例,占8%其它2例占2.7%。结论: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产生易出现假阳性,离心不好及洗板不彻底是产生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从标本准备、检测及判断结果,每一环节均可能发生假阳性,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质量,可有效预防假阳性结果的发生。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ELISA;假阳性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ELISA法,但由于标本、检测过程、实验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出现少量假阳性结果。本文对近二年来18234例标本中75例假阳性结果(阳性结果910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出现假阳性原因及解决办法。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为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本院18234例门诊、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清。

1.2材料:所用试剂为上海荣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

1.3仪器:wellscanMK3酶标仪labsystemsDragon型洗板机。

1.4检测方法:检测标本均按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判断方法:用酶标仪进行判断,并结合肉眼观察。假阳性结果的确认依据: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应用金标法或是同样的酶法复查,复查两次为阴性者确认为假阳性结果:一是与其它乙肝检测指标对比,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其它指标均为阴性者;二是同一批次检测中连续多份标本出现阳性者;三是临床病人信息反馈对阳性结果有争议者;四是肉眼判断为弱阳性结果者。

1.5统计学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x2检验和分析。

2结果

在18234例标本中,阳性结果1710例,阳性率9.37%;确认为假阳性结果者75例,发生率为0.4%。各种原因引起的假阳性结果,见表1。

3讨论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的感染指标之一,为体检的必检项目,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ELISA法由于灵敏、特异、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且无放射性污染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免疫技术。作为评价临床测定方法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断特异性(specificityofdiagnosis)指标,是将实际无病者正确的地判断为阴性(真阴性)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TP/TN+FP,其中TN为真阴性;FP为假阳性。与此相对应的是阳性预测值,(postivepredictivevalueppv),是指实验方法测得的阳性结果在真阳性的比率,计算公式为TP/TP+FP,测定方法中两个指标理想的值均应为100%[1]。要达到此标准,FP应当为0,即没有假阳性。各实验室为保证检测质量,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但在临床检测中,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造成假阳性的原因很多,常见有标本因素如污染、溶血、脂血、黄疸;操作不当如离心、洗板不彻底等;结果判断误差等。本组中,血清分离及洗板不彻底是引起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因素,标本污染[2]溶血、脂血[3]、弱阳性结果误判等也是常见原因。

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对弱阳性结果影响更为明显[4],主要是因为血红素基团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以辣根過氧化物酶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方法中,如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与加入的HRP底物反应而显色。离心不好引起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是[5]:(1)血清中的补体可与IgG的Fc段结合,可造成假阳性;(2)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酶结合物一起易粘附到ELISA检测板上不易洗掉,可造成假阳性;(3)血清中若有类风湿因子(RF),RF可与抗体结合,造成假阳性;(4)免疫球蛋白聚合物、免疫复合物易吸附于塑料表面,可造成非特异性吸附,导致假阳性。标本污染造成假阳性主要是因为细菌生长分泌的一些酶会对抗原抗体等蛋白产生分解作用,一些细菌的内源性酶会对固相酶作标记的测定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不同工作人员对弱阳性结果的判断不同也是引起假阳性的因素,有文献报道ELISA法检测HBsAg的弱阳性结果中,真弱阳性占5.45%;前带现象占62.82%;假阳性占32.72%。[6]

阳性分析论文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标本采用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来我院就诊或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 分离血清待检。

1.2 检测方法

采用ELISA法, 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2结果与分析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的重要部分, 其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 HBeAg与病毒Dane颗粒、HBV DNA具有伴随关系, 因而HBeAg阳性通常是HBV病毒复制活跃的标志, 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乙肝潜伏期乃至整个病程中, HBeAg均可检出。在大多数情况下, HBeAg仅见于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中, 单纯HBeAg阳性比较少见。笔者对21例HBeAg单纯阳性血清标本, 经生理盐水10倍稀释后, 重新测定HBeAg和HBsAg, 有11例标本又出现HBsAg阳性, 此现象可能是由于HBsAg浓度过高, 产生钩状效应 (Hook effect) 出现假阴性的原因[1] 。笔者又参照酸解离HBsAg免疫复合物法[2] 对其中余下的10例HBsAg阴性血清进行处理后检测, 结果5例又出现HBsAg阳性, 提示血清中确实存在着HBsAg, 其原因可能是Anti-HBs与血清中游离的HBsAg之间产生了免疫复合物, 抗体的数量恰好将抗原决定簇位点全部覆盖, 所以造成血清中既不能检出HBsAg也不能检出Anti-HBs, 出现了HBsAg的假阴性。经过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后, 仍有5例单纯HBeAg阳性, 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可能: 乙肝早期, HBsAg量少, 测不出, 而Anti-HBc尚未产生的缘故;HBsAg有不同的8个亚型和2个混合型, 不同厂家的试剂对HBsAg亚型的检出率不同;在同时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病例中, 可能有其他病毒抑制HBsAg的分泌。

3结论

ELISA法因其反应时间短, 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大部分中小型医院检验科所采用。在临床检测乙肝5项标志物的实验中, 我们建议对单纯HBeAg阳性的血清标本, 应将血清标本稀释或酸解离处理后重新检测HBsAg , 以防错检或漏检, 为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单桂秋, 李秋生, 肖韶英, 等.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2) :107-108.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产生原因分析 篇8

根据酒精阳性乳的酸度差异, 可将其分为高酸度酒精阳性乳和低酸度酒精阳性乳两种。高酸度酒精阳性乳是指酒精试验呈阳性并且酸度高于18°T的牛奶, 这种牛奶是发酵变质的牛奶, 也正是乳品企业通过酒精试验需要拒收的牛奶。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则是指新鲜牛奶酸度正常, 在11~18°T之间, 但酒精试验呈阳性。当奶牛发生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症时, 牛奶的酸度在正常酸度条件下, 牛奶在酒精的作用下也发生凝集, 其凝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酪蛋白胶体微粒的变性学说[4];二是由于牛奶中的二价阳离子 (主要是Ca2+、Mg2+) 与多价阴离子 (磷酸和柠檬酸) 的比例不当导致酪蛋白微胶粒的稳定性降低, 即离子平衡紊乱学说。因此单纯利用酒精试验的阳性反应结果来判定牛奶酸度过高并由此推断出牛奶不新鲜则不科学, 也给奶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1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发生规律

1.1 产犊胎次

1~6胎次均有发生, 但多集中于1~3胎次, 约占66%。说明胎次较低的奶牛所产牛奶酒精阳性出现概率较高。

1.2 泌乳时期

奶牛各个泌乳期均有发生。尤其是泌乳后期 (孙荣鑫, 2004) 奶牛所产牛乳对酒精稳定性较低, 易于发生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1.3 产乳量

低产奶牛和高产奶牛均有可能发生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1.4 季节变化

酒精阳性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但多发生于高温、高湿气候变化大的炎热夏季。

1.5 挤乳时间

每日早晚所挤取的乳汁均能检测到酒精阳性乳, 但叶平等 (2004) 观察到, 在夏季某些酒精阳性乳症患牛在16∶00~18∶00, 所挤取牛奶呈酒精阳性, 而6∶00~8∶00和21∶00~23∶00所挤取的牛奶呈酒精试验阴性。肖定汉 (1992) 试验报道酒精阳性乳的发生与高温天气的出现, 昼夜温差平均变化差在2℃以上等应激因素有关[5]。

2 疾病与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关系

王玉田等 (2004) 对120头发生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奶牛进行调查, 发现其中76%的奶牛白细胞超过50万个, 以上提示低酸度酒精阳性奶牛患有非特异性或慢性乳房炎[6]。但肖定汉等 (1989) 指出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和隐性乳房炎乳是两种不同的临床疾病[1], 邓茂先 (1996) 调查也显示低酸度酒精阳性乳与隐性乳房炎之间不存在相互诱导 (或继发) ;叶平 (2004) 调查亦发现隐性乳房炎与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两者独立发生, 但乳房炎能够影响牛奶的成分含量, 影响乳的质量, 能够使乳中SCC数目增加且SCC与牛奶营养成分也存在相关关系[7]。此外, 一些研究者认为奶牛酮病、生殖系统和胃肠疾病等易造成奶牛内分泌失调, 使乳腺细胞通透性降低和乳汁合成机能紊乱而引发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如孙兆兰 (1997) 发现, 奶牛胃肠障碍性疾病与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发生关系密切。但目前对于这些疾病引发乳腺组织分泌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确切致病机理尚未得到理论上的支持与揭示。

3 环境和饲养条件与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关系

3.1 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除遗传因素外, 还有饲养管理, 产乳期和季节等因素。一般来说, 春季发生较多, 到采食青草时自然治愈。开始舍饲的初冬, 气温剧烈变化, 或者在夏季盛暑期, 都易发生。卫生管理越差发生的情况越多。因此采用日光浴、放牧及改进换气设施等, 使环境条件得以改善, 可减少酒精阳性乳的发生。

3.2 不平衡日粮

喂给腐败饲料或者喂量不足, 养分 (TDN) 的过度或缺乏, 尤其是能量的不足和蛋白的过剩, 致使畜体在营养代谢中, 增加了肝功能的负担, 产生出有害物质———酮, 造成牛乳中“酮”的含量也随之升高。长期喂给单一饲料和过量喂给食盐, 发生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情况多。挤奶过度而热量供给不足时, 也容易产生耐热性低的酒精阳性乳。

3.3 矿物质的不足或过量

饲料中的钙过高, 使乳中钙离子增加, 酒精阳性反应也高。日粮中的钙过高, 使Ca和P比例失调, 牛易患软骨症, 而软骨症牛易出现酒精阳性乳。饲料中的Mg缺乏, K和Na过剩, 也容易引起机体代谢紊乱, 而发生酒精阳性乳。

3.4 饲料发霉变质

饲料发霉变质, 体内代谢平衡失调, 也是形成酒精阳性乳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中, 如果某种饲料严重的发霉变质, 甚至到了奶牛拒食的地步, 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饲料只是轻微的发霉, 甚至用肉眼观察不到, 尚不影响牛采食, 则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 往往就是酒精阳性乳发生的原因。

3.5 其他不良因素

其他各种不良因素作用于奶牛, 都可能成为酒精阳性乳的诱因。例如酷热、寒冷、气候的突然变化、过度疲劳、牛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刺激性气体, 均可能引起奶牛内分泌系统机能失调, 使乳腺组织分泌乳汁异常。高产奶牛受这些因素影响的机率更高。研究表明,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多发生在冷风过境或持续高温高湿的天气。

4 预防管理

迄今为止,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并没有特效方法进行治疗。因此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强调以预防为主。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除夏季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外, 也受饲料方面的影响, 只有合理调配日粮, 使乳中的酪蛋白结构稳定和Ca, P及乳PH值正常, 才可杜绝阳性乳的发生。改进饲养管理方法和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奶牛的刺激, 是防制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有效途径。一旦牛群中发生了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就要逐一的解决日粮营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得到合理的纠正, 也要经过3~5 d的时间, 尚能恢复正常。如果问题较严重, 时间可能更长一些。

4.1饲料日粮要相对稳定, 不要突然更换, 如必须更换时, 应逐步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供应日粮。精料特别是蛋白饲料喂量不应过高或不足。粗饲料要充足, 保证优质青贮和优质干草的采食量。

4.2加强饲料保管, 饲料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严禁饲喂发霉、变质、腐败饲料。重视矿物质供应, 注意日粮中Ca, P, Mg, Na的供应量和比例。

4.3 加强挤乳卫生和环境卫生, 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暑天做好防暑降温,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5 小结

综上所述, 牛群中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出现往往是由各种不良因素, 如饲养环境, 饲料喂养, 生理机能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此病应以预防和加强管理为主, 牛群中一旦有低酸度酒精阳性乳奶牛出现, 则管理人员就需要对饲料、饲养管理、牛舍环境等做全面的检查, 及早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防止更多的奶牛出现该病, 并对患牛予以积极治疗, 最大程度的减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肖定汉, 李兰华, 王翔.酒精阳性乳的产生原因与防制.中国兽医杂志, 1989 (03) :20-21.

[2]李连奇, 宋长范, 黄德才, 等.酒精阳性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黑龙江畜牧科技, 1996 (01) :28-29.

[3]刘景华, 李艳, 等.酒精阳性乳脂肪球不稳定机理的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3) :57-58.

[4]Greenberg R, Groves ML, Dower HJ.Human beta-casein Aminoacid sequence and identification sites.Jbiol Chem.1984, 259:5132-5138

[5]肖定汉, 李兰华, 王仁喜.酒精阳性乳的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2 (02) :13-14.

[6]王玉田, 徐亚芬.低酸度酒精阳性乳的防制.中国畜牧兽医, 2004 (11) :31-32.

肺结核菌阳性误差原因分析 篇9

1仪器及试剂 (用材) 不符合要求所致误差

使用了光学性能较差, 油镜分辨率低、推进器等机械不灵活的显微镜;使用过期变质的化学试剂, 或使用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 即未使用统一配制的染液;竹签不洁、霉变;玻片不洁、霉变、玻片有划痕、未用95%酒精擦拭有油脂, 染液流动, 使玻片上的染液难以脱去残渣, 干涸, 使镜检困难, 致使产生误差。

2标本混乱造成的误差

痰标本与患者姓名不相对应, 取痰、染色操作过程中出现交叉混乱, 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

3取痰标本和涂膜不当造成的误差

患者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取痰, 留取痰液不是肺部深处咳出的;检验者取痰标本时目视未进行有目的地选择, 涂片制作过程不正确, 涂膜太薄或太厚, 涂膜过大或过小, 边涂膜边加热, 含血痰标本涂膜时未避开血液而干扰镜检结果, 涂膜未经过自然干燥即固定或过度加热固定, 涂片加热不均造成菌体焦化或断片而造成假阴性, 这些都会影响查菌结果。

4染色与脱色造成的误差

苯酚复红染液未定期摇动和未经过滤、浓度过低、染色时染液未盖满整个痰膜、加热温度过低或过高至沸腾、加热时间过长或过短;染色时间长或短;未能用清洁水从玻片的一端轻缓冲去染液, 沥去剩余的水;涂膜局部脱色不完全, 使形态与之相似的杂菌误认为结核菌, 导致痰菌值增高或假阳性报告;盐酸酒精脱色不够导致复染蓝色背景偏红出现假阳性或盐酸酒精脱色过度导致复染蓝色背景太深掩盖了菌体, 而出现假阴性;亚甲蓝复染时间过长或过短, 都会影响查菌结果。

5镜检计数方法不当造成的误差

未按照目前普遍使用300个视野计数法, 即通常10mm×20mm的痰膜, 首先从左向右仔细观察相邻的每个视野;当玻片移动至痰膜一端时, 纵向下转换一个视野, 然后从右向左观察, 依此类推, 进行观察计数。加之涂片查菌方法较粗糙, 涂抹痰膜难以厚薄均匀、菌体在涂膜中又呈随机分布, 在客观上易造成误差。不能保证同一份结核菌阳性报告值初检者与复核者之间的符合性。

6结果报告的误差

未按规定查够视野, 或对涂片厚薄相间的区域选看不当, 菌体的形态未掌握, 经验不足者往往将复红残渣、破碎的红细胞边缘、玻片划痕以及其他抗酸菌误认为结核菌;镜检视野重叠或每个视野计数不全;阳性涂片的分级报告标准未掌握, 都人为地将结核菌值增高或降低。

7涂片脱油过久或保管不当造成的误差

如霉变、涂膜缺损、涂片退色, 复检时结核菌检出率降低或出现假阴性。

总之, 查菌过程中影响检出痰结核菌的因素很多, 为此, 必须重视检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人员素质提高、痰检专业技术培训及质量控制等工作, 实际操作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技术方法, 增强责任心, 认真执行操作规程[2];克服人为及技术误差, 尽可能提高查结核病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患者的发现, 为正确制定化疗方案、考核化疗效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 临床医生也要了解影响查菌结果的可能性因素, 对其客观分析, 合理利用, 并要随时考虑可能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以及痰结核菌值上下波动的问题, 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摘要:查结核菌是检查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今后制定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分析查菌时容易产生的人为及技术误差原因, 尽可能提高查结核菌阳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尽量避免对该病的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肺结核菌阳性,误差分析,查菌

参考文献

[1]齐小秋.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M].2002:3.

无偿献血检测ALT阳性结果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共检测103 759人,男66 394人,女37 365人。均为无偿献血者,大部分来自街头采血车,属于自然健康人群。检测ALT和其他卫生部要求检测的传染病项目。

1.2 方法

ALT为速率法检测,试剂来源于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广州标佳科技有限公司。cobas c 3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ysmex CHEMIX-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 结果

2007年共检测17 025人,ALT升高341人,阳性率2.0%。2008年共检测19 570人,ALT升高342人,阳性率1.7%。2009年共检测20 974人,ALT升高535人,阳性率2.6%。2010年共检测21 718人,ALT升高827人,阳性率3.8%。2011年共检测24 472人,ALT升高626人,阳性率2.6%。103 759人中,男66 394人,ALT升高2289人,阳性率3.4%,女37 365人,ALT升高382人,阳性率1.0%。103 759人中,18~30岁29 323人,ALT升高659人,阳性率2.2%,占阳性人数24.6%。30~40岁28 731人,ALT升高954人,阳性率3.3%,占阳性人数35.7%。40~50岁34 938人,ALT升高829人,阳性率2.4%,占阳性人数31.0%。50~55岁10 767人,ALT升高229人,阳性率2.1%,占阳性人数8.6%。

3 讨论

结果显示,103 759人中,由于ALT升高报废的血液为2671人,平均占总人数的2.6%。男性ALT增高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2.4倍。30~50岁是献血最佳年龄,是献血人数最多的年龄,也是ALT升高占比例最高年龄。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肝细胞内。肝功能检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转氨酶,通常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两项。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原浆的可溶部分,肝细胞发生炎症病变,引起细胞肿胀,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谷丙转氨酶释放于血液循环中,而使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的显著升高。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谷丙转氨酶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但作为非特异性指标,ALT的升高并不能完全标示肝脏可能受到了病毒感染。虽然ALT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功能的一项指标,但ALT的正常与否并不能代表肝功能的好坏,ALT的高低也不是肝功能状态成比例。ALT非常敏感,健康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查,其水平都可能产生波动。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近期吃油腻食物,服用药物以及其他生理变化,都可以使ALT暂时偏高。同时,血液样本的处理,保存,检测过程中的操作。质量控制等都可以影响其检测值。临床上要确定是不是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做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等全面分析[1]。引起ALT升高的常见原因有:(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囊炎等,特别是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等。(2)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等。(3)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2]。除肝脏外,体内的其他脏器组织如心、肾、肺、脑、睾丸、肌肉也都含有此酶,因此当心肌炎,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乙型脑炎,急性败血症,肠伤寒,流脑,疟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麻疹,血吸虫病,挤压综合症等,亦均可见血中ALT升高。除了以上病理状态外,有一些因素也可以引起ALT暂时性升高,如喝酒、劳累或熬夜、剧烈运动、近期吃过油腻食物、体型肥胖。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还有半夏、槟榔、青黛等中药都可以使ALT增高[3]。据有关资料报道,与饮酒、睡眠不足关系较大(占不合格原因的74.76%),并且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年龄中26~45岁较高,可能与此年龄阶段男性工作和应酬较多,饮食不规律及睡眠不足有关,与肝胆胃部疾病和服药因素有关的不合格率占20.01%[1,2]。当患肝胆或胃部疾病时,转氨酶分泌可增加,使得ALT升高,该因素是开展ALT检查的根本原因[4]。2671人均为采后血液标本,ALT升高献血对献血者本人的身体的健康有影响,同时造成了血液浪费。因此血站要加强献血前初筛ALT检测的管理,尽量减少不合格血液的采集,降低血液报废。笔者观察来我站献血的ALT升高者,多为一些饮酒和肥胖者。笔者认为,有些疾病的发病早期是无自觉症状的;男性外事活动较多,饮酒与肥胖者较多;而30岁以上不满50岁为人生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较重的年龄段,男性压力要比女性更大,这个年龄段也是献血年龄最佳年龄段。通过检测ALT阳性结果分析,建议每个人平时应多注意身体健康,尽量减轻工作压力,注意休息,少饮酒,加强体育锻炼,定期做健康体检[5]。

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检测ALT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对2007-2011年的无偿献血者, 103 759份标本进行ALT (谷丙转氨酶) 检测。结果:103 759份标本中ALT升高的2671人, 阳性率为2.6%。结论:通过检测结果的分析, 多种原因可引起ALT升高, 男性高于女性。加强ALT初筛管理, 降低血液报废。

关键词:无偿献血,检测ALT,升高原因

参考文献

[1]卢春柳, 邱昌文, 孙泽峰, 等.血站血液检查中ALT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6) :494-495.

[2]也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51.

[3]侯建华, 陈林琴.2005-2010年高邮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11) :927.

[4]靳十周, 吉素清, 段金娥.济源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血液初筛ALT异常的原因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11) :970-971.

阳性分析论文 篇11

关键词: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疾病

中图分类号:R4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43-01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的测定,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两者同时测定,可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LT)患者阳性率达到98%以上,对症用药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与FT3、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联合检测时,对甲状腺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就诊患者中的129例TGA和TMA阳性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来自2011年5月—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甲状腺疾病患者.均清晨空腹抽采静脉血3ml,室温放置30分钟左右,离心分离血清.

1.2 仪器和试剂:Bayer centaur XP免疫自动分析仪, 试剂原厂提供.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方法,免疫自动分析仪, 仪器自动测出结果.

2 结果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MA)的阳性率在Graves病患者显著升高,是自身免疫病因的佐证;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甲状腺上皮细胞产生并贮存在甲状腺滤泡中,TG是含糖蛋白。约80%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和约有60%的甲亢患者具有TG抗体;甲状腺氧化物酶(TMA)是运载新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存在于甲状腺上皮细胞浆和细胞上表达;正常人血清中TM抗体极微量,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亚急性甲状腺及原发性甲减患者,TM抗体均升高;临床上检测TGA、TMA浓度,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资料报道,80-90%的桥本氏甲状腺炎,TGA、TMA均为阳性[1]。

由表129例患者中可以发现TGA、TMA阳性合并FT3、FT4、TSH浓度正常者57例,占44.2%;此结果提示患者所患甲状腺疾病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与资料报道的80-90%[2]的桥本氏甲状腺炎TGA、TMA阳性偏低,可能是由于地理区域不同、环境因素影响结果所至。

从检测数据还可以发现TGA、TMA阳性,且合并FT3、FT4浓度增高者42例,占32.6%;此结果提示患者所患甲状腺疾病为甲亢或桥本氏甲亢。有文献报道甲亢患者中70%-85%是Graves病,其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3]

桥本氏甲状腺炎有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4] ,129例中TGA、TMA阳性合并FT4浓度降低及TSH浓度增高21例,约占16.3%;此结果表明患者所患甲状腺疾病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所引发的甲减,甲减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缺乏或激素作用发生抵抗,而表现出来的一组临床综合征[5]可借此与甲状腺粘液性水肿相区别。

桥本病即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它与Graves病一样,均属于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其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表中129例TGA、TMA合并阳性而FT3降低、FT4浓度正常者9例,约占6.9%这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糠尿病、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有关。

由此,根据对129例TGA、TMA阳性结果分析,且结合临床症状,对甲状腺炎和非甲状腺炎患者,应同时联合检测FT3、FT4、TSH浓度,有利于临床医生鉴别诊断疾病和指导用药,对病人愈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伯元 放射免疫分析在医学中的应用[M ] 1991.6北京第一版、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2]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396。

[3]白耀,甲状腺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4

[4]朱忠勇 实用医学检验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866。

[5]杨士军,谭维琴,刘满庆TGAb TPOAb,TRAb测定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4):321

蔬菜中甲胺磷检测假阳性现象分析 篇12

关键词:蔬菜,甲胺磷,假阳性,现象分析

蔬菜中残留甲胺磷已属于不正常的现象, 为了确保人们使用的蔬菜安全, 相关人员十分重视对蔬菜的农药的检测,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 甲胺磷在检测时, 往往会出现假阳性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下的出现, 相关人员应该对这一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而甲胺磷假阳性确证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气相色谱法, 第二种是适当的改善色谱条件;第三种是改变检测仪器等。

1 甲胺磷的危害性

甲胺磷是一种对人身体危害性非常大的药物成分, 早期因为研究技术不够发达, 所以经常将含有成分的药物应用在蔬菜中, 用来消灭病虫害, 但是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 甲胺磷的使用, 能够引起食物中毒, 对人的身体危害性非常大, 发现这一点之后, 国家已经明文禁止使用含有这种成分的药物, 而且也已经禁止生产这种药物, 但是尽管如此, 市场上, 依然会出现这种药物, 因此需要相关检测部门提高重视程度。这种药物的危害性非常大, 服用该药物之后, 人体的中枢以及神经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神经传导出现了问题, 致使人们无法正常的传导, 而出现了死亡的情况。如果在农药中残留这种药物, 其后果可想而知。为了能够有效的检测出这种药物, 相关人员通常会选择使用农药残留速测进行检查, 这种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毒理反应来进行检查, 当蔬菜中没有残留这种有害物质时, 其显色剂会显示正常的颜色, 当显色剂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阳性则说明蔬菜中残留着有害物质, 但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 利用这种检测方法, 来检测蔬菜中的残留药物时, 甲胺磷形成了假阳性的情况, 这严重误导了检测人员, 因此需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必要的分析。

2 甲胺磷假阳性确证方法

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 有很多种类型的蔬菜在检测时, 甲胺磷都呈现出假阳性的情况, 比如甘蓝、韭菜以及番茄等, 这种蔬菜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蔬菜, 因此对其检测的更需重视, 在实际检测中发现, 利用速测法以及检测仪来检测农药的残留物, 其抑制率都超过了50%, 但是利用仪器检测却没有出现超标的现象, 而形成了假阳性现象, 在蔬菜检测中, 如何来验证其检测的成果其假阳性呢?笔者总结如下:

首先, 选择效果更好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比如气相色谱法, 这种方法效能高, 而且灵敏度比较高, 再加之, 这种方法的选择性更佳, 在对蔬菜样品进行初步筛选时, 非常容易形成假阳性的情况;其次, 色谱柱条件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善, 比如对其升温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或者选择使用极性差异比较大的色谱柱, 也可以选择使用双柱, 这些方法在样品进行初步筛选时, 依然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最后, 检测仪器以及质谱等进行了适当的改变, 并且进行最终确认, 经过验证发现, 阳性比例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占初次筛选阳性比例9-42%, 而至所以要改变检测仪器, 主要是因为检测仪器的种类差异, 也会影响到蔬菜的干扰差异, 比如黄瓜的检测干扰性就比较小, 而韭菜的检测干扰性就比较大。

经过确证可以清楚看出, 甲胺磷最终阳性比例约占初筛阳性比例8.8%~41.2%, 就是说绝大部分样品甲胺磷残留量显假阳性。为此, 提醒广大从事农药残留检测的分析检验人员注意, 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甲胺磷超标时, 一定要考虑甲胺磷存在的假阳性现象, 要对样品进行最终确证, 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准确。

3 清洗蔬菜中甲胺磷的方法

除了采取不同的行政措施, 以防止受农药污染的蔬菜进入香港之外, 教育市民利用各种有效方法, 在进食前清除蔬菜上可能含有的甲胺磷, 亦是防止食物中毒的一种有效措施。这份研究报告评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 例如用清水冲洗蔬菜, 加入洁净剂清洗蔬菜, 沸水浸泡或炒煮。结果显示在室温下用水冲洗蔬菜, 藉以除去蔬菜上的甲胺磷, 过程缓慢, 将蔬菜在清水中冲洗1小时亦只能除去65%的甲胺磷, 纵使再继续冲洗过程, 情况亦不会有大改善。加入各种洁净剂, 包括洗洁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碳酸氢钠及醋于清水中, 亦对于清除蔬菜上的甲胺磷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比较各种处理方法, 以在沸水中浸泡最为有效, 在浸泡1分钟后, 蔬菜上残留的甲胺磷减少已超过九成。

其具体方法如下:流水冲洗:将每一个样本放在塑胶筛中在水笼头下用自来水冲洗10m in。用手将筛转动, 以确保自来水均匀地冲洗蔬菜。然后在室温下让蔬菜自行沥净表面的水份。多次水浸洗:每一个样本浸在4L自来水中, 每隔3~4m in用手摇动容器。15m in后, 样本放在塑胶筛中沥净表面水份。重复以上程序多次, 以研究重复浸洗的效果。长时间水浸洗:将样本浸在4L自来水中。每个样本所浸的时间不同, 同时用手每隔3~4m in摇动容器一次。样本在分析前先放在塑胶筛中沥净表面水份。洁净剂浸洗:程序与前文所述者相同。样本浸在已加进洁净剂的4L自来水中并且每隔3~4m in用手摇动容器。15m in后, 将样本放在塑胶筛中沥净表面水份。为清除残余的洁净剂将样本再浸在4L清水中15m in。分析前先将样本的表面水份沥净。所用的洁净剂及其浓度如下:高锰酸钾0.05%, 过氧化氢0.1%, 碳酸钠1%, 醋酸1%;洗洁精0.1%:使用两种含有不同表面活化剂的洗洁精, 其中一种是斧头牌液体洗洁精, 当中含有阳向离子表面活化剂;另一种是清亮液体洗洁精, 当中含有由粟米的天然糖份提炼的烷基甙 (alkylglycoside) 的表面活化剂。沸水浸泡:将样本放在4L的沸水中浸泡, 每个样本浸泡的时间不同, 在分析前将样本放在塑胶筛中沥净水份, 再测定渗入水中的甲胺磷水平, 以及加入碱 (1%碳酸氢钠) 的效果。炒煮蔬菜:将平底锅放在电炉上加热, 用10ml粟米油将样本炒煮30s, 然后加入10m l水, 再炒煮3min。

4 结论

综上所述, 可知对蔬菜中甲胺磷检测假阳性现象分析十分必要, 因为甲胺磷对人们的身体危害性非常大, 但是在检测中又非常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特征, 这会形成误导, 因此应该的选择一种更为合适的检测方法, 可以选择一种消除甲胺磷污染的方法, 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是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 禁止甲胺磷药物出现, 一旦发现要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桂芝, 秦铁牛.给菜农再打招呼:农药残留超标将失去市场[J].山西农业, 2002 (01) .

[2]张玲, 祁玉峰.控制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10) .

[3]彭丽.北京“两会”献计追堵农药残留[J].农药市场信息, 2002 (06) .

上一篇:电视民生新闻如何突围下一篇:常用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