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走技术

2024-10-26

竞走技术(共12篇)

竞走技术 篇1

1 前言

竞走比赛是田径比赛项目中唯一具有特殊要求的比赛项目, 而此项目又是我国田径项目的优势重点项目。特别是女子竞走近20多年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使竞走项目形成了我国田径的重点项目和奥运会夺取金牌的项目。伴随70年代女子竞走运动的兴起, 我国女选手在世界大赛上连连告捷。进入80年代, 在女运动员辉煌成绩的带动下, 我国男子竞走选手在世界大赛中也有了进步。与此同时, 高步频、小步幅的中国竞走技术特点也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关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搜集1995年竞走世界杯比赛男女竞走各项前8名的成绩及个别中、外优秀选手训练、比赛资料, 查阅论文10余篇、论著6部;将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对1991-1998年期间, 特别对此以1995年底竞走定义变化前后, 两阶段中、外竞走运动做比较性的分析, 最后提出发展思路。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走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发展进程

1981年国际田联将原规则只能限制屈腿部分的内容由“前腿着地时必须伸直”改为“在着地过程中腿必须伸直”这一变化与1981年以前的竞走技术相比, 允许落地时腿可存在微屈, 使向前的摆动腿的小腿在着地时可以不再强调需要伸直, 从而使小腿在着地时后群肌得到适当的放松, 1981年竞走技术特征表现为微屈腿着地技术, 高速走, 快节奏, 步幅较小。其技术的发展趋向于轻松、省力。1981年到1995年竞走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并形成了大步直腿走和高频小步走两种技术流派。我国选手一般采用高频小步走技术, 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随着该技术的完善逐渐被大多数欧美国家承认。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竞走世界杯云集了40多个国家的优秀选手, 在比赛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两种技术流派选手的区别。 (见表1) 为了更好地说明两种技术风格, 本文选择了1995年竞走世界杯前八名选手的技术作比较。

通过表中可以看出, 腾空时间和摆动腿着地瞬间的技术结构基本是合理的, 并且中外选手差距不明显。但是在中外选手脚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之间的距离差距比较明显, 在每步分腿角度中, 中国选手差距更加明显。

3.2 新规则对我国运动员的影响

竞走定义规定“前腿从着地瞬间至垂直阶段应该伸直”, 这样就有了一个直腿落地与用力的过程, 由于我国运动员步幅小, 小腿前摆不够, 脚落地距身体投影点太近, 这一过程很短暂, 甚至没有这个过程, 即落地时就已到了垂直阶段了, 因此裁判对我国运动员腾空或曲腿的判罚都是有道理的。也是因为步幅小, 脚后跟着地不明显, 加之我国运动员的步频, 常常会被裁判给予腾空警告和判罚

4. 结论与建议

定义的第1次变动可以说成由“直变为允许微弯曲”的变动, 为竞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 由此产生了轻松省力的现代竞走技术, 即高频快节奏的高速竞走技术。

建议在新定义的执行中, 教练员们要打破旧的传统观念, 适应新的规则是我国竞走界的当务之急。教练员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要认清什么是世界先进的技术潮流, 什么样的技术能够被裁判认可, 不能有侥幸度过比赛关的训练指导思想和方法, 要严格按照新定义、新规则的要求去研究和训练竞走的技术。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 对1995年竞走世界杯比赛中、外竞走运动员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竞走定义的修改对世界竞走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对中国高步频、小步幅的竞走技术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竞走,规则,技术

参考文献

[1]世界竞走运动 (1991~1998年) 发展的状况分析及展望赛庆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04) .

[2]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的相关技术特征与规律李建臣, 刘建国, 师端木, 李卫, 武恩钧.体育科学.

[3]中外优秀男子20公里竞走运动员竞走技术运动学特征的对比分析全胜.北京体育大学, 2008.

竞走技术 篇2

刁家乡赵集小学一年级 教师:陶瑞萍 【设计意图】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户外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具有较强的个性,缺少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在户外游戏中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感受游戏活动中的快乐因此设计了此项游戏活动。【活动目标】

1、训练学生下蹲走时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下蹲走的动作要领,锻炼学生的腿步和腰部力量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有趣的竞赛中发挥团结协作的能力。

3、使学生喜欢参加游戏活动,并从游戏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重点】使学生学会下蹲协调走

【难点】参赛学生动作协调一致,活动过程中不脱节 【活动准备】呼啦圈若干、小红旗、宽敞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活动场地,随音乐《健康歌》作热身运动 师幼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

情境创设:师说:森林里要举行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报名了,像小乌龟、小白兔、小松鼠 都报名参加了赛跑。还有一位小动物也想参加,可是-----因为,这位朋友的脚太多了,光穿鞋就穿了一大早晨,你们知道他是谁了吧?对,他就是:“小蜈蚣。”一大早蜈蚣妈妈就把小蜈蚣从床上拉了起来,叫他吃过早饭去参加比赛。说完妈妈便到屋后菜园种菜去了。可是过了好半天,忽然听见小白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赛快开始啦!你怎么还不去呀?”蜈蚣妈妈想:“这孩子跑到哪去了?怎么还没准备好,”她推开门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原来小蜈蚣正在忙着穿鞋呢。因为他的脚太多太多了,穿了好半天都还没穿完呢!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想不想去和蜈蚣一起去参加这场比赛,体验一下蜈蚣参加比赛的过程呢?

游戏规则:教师发出口令后,各组学生齐喊“一,二,一,二”,调节全组学生统一协调的走,喊“一”时,出左脚。喊“二”时,出右脚。如果出现断节,走在前面的学生须退回与后面的学生接上,才能继续走。到最后一名学生走到终点时,拿起红旗全组即可站起。以最先拿到红旗的队为胜利。

2、分组蜈蚣竞走 玩法一: 徒手式蜈蚣竞走:

把学生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学生蹲下,一个一个拉着前面学生的衣服,听着信号各组同时由起点出发,先到终点拿到小红旗者为胜。玩法二:

抱腰式蜈蚣竞走:把学生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学生蹲下,一个一个拉着前面学生的腰部,然后:“一二一二”,先到终点拿到小红旗者为胜。玩法三:

拉圈式蜈蚣竞走:把学生5—8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各组一路纵队,学生将呼啦圈套进身体蹲下,然后拉住前面学生套在身上的呼啦圈游戏必须由最后一名学生做到终点,拿起红旗者为胜。教师总结:提醒个别学生不规范动作,教师讲解并请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下蹲走得动作。之后学生分散的场地练习。教师及时辅导动作较差的学生。

浅析竞走技术的教学方法 篇3

【摘要】竞走技术的教学应主要围绕重点解决“走得快,省力而又不犯规”为目标,这既是竞走技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

【中图分类号】G821

竞走是一项动作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周期性运动,骨盆沿垂直轴前后转动及与此同时进行的下肢动作是竞走的主要技术。

一、建立现代竞走技术的概念

方法:

1、讲解竞走技术定义与结构和竞走与普通跑的区别。

2、讲解新老技术的主要特点和现代竞走技术的特点。

3、通过直观教学(电影、录像、图片、幻灯)和教师示范,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4、让学生模仿、体会试走,给学生粗略地提示一些要求,如前后摆腿其脚要距地面最低姿势摆动,前腿的脚一着地其膝就基本伸直,两脚几乎在同一直线上落地。以此姿势用最快速度走50-60米,使学生初步建立竞走的正确技术概念

二、学习快速低姿直摆前腿走

教学目的:

教学开始就要用快速低姿直摆前腿走,目的是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在快速节奏中后蹬,后摆与前摆腿都要取低姿势,即脚距地面很近,以防止高抬腿摆腿造成腾空犯规。

方法:

1、摆动腿的脚以距地面最低的姿势由后向前的快速摆。

要领:后蹬结束脚尖不再后举,脚与体后略呈内翻,脚尖略勾起,同时重心逐渐前移支撑腿进入后蹬,摆动腿大腿带小腿并同侧髋在微伸膝的形式下,以脚外侧距地面最低高度,似擦地非擦地的前摆姿势向走进方向的正中方向上摆动,以足跟外侧先着地再滚动到全脚。两腿交互快速迈步前进,每步确保后膝对正前腿窝,前脚跟对准后脚尖在接近一条直线上落地。

2、在低姿后摆与前摆基础上,前脚跟一着地其膝关节即基本伸直。

要领:前摆时确保摆动要低,并要迈出适宜的步长,做到既不伸也不缩使步长尽量加大。在此前提下足跟一着地其膝就基本伸直。

3、学习快速低姿微屈前摆腿与后磕足跟的伸膝摆动作。

①在控制适宜后蹬角的前提下,前腿以低姿微屈膝形式前摆。

要领:在高重心条件下后蹬脚在蹬离地面瞬时前摆,同时前摆腿带动小腿在同侧髋的推动下,小腿轻松地伸膝前摆。向前摆动既保持一定幅度又不要伸拉,伸直的膝关节既不紧张也不能出现反弓现象。

②后蹬结束同时微屈的前摆腿的足跟后磕着地,其膝基本伸直。

要领:后蹬脚蹬离的同时,微屈膝前摆腿以摆向前进方向正中线上空,其脚尖指向斜前方,当足跟着地前瞬时大腿有外旋,膝处于极度放松,造成放松的小腿在呈微背屈的脚在外旋腿带动下迅即足跟后磕着地,使膝关节基本呈伸直。

三、骨盆与下肢动作的协调配合

骨盆在竞走中不仅有助于增加步长和鲜明地展示垂直支撑,而且对于协调全身动作都是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

方法:

1、学习骨盆主要绕垂直轴进行前后转动的技术。

目的:体会后蹬顶送同侧髋,同时另一侧髋前移,使下肢处于游离放松状态的前摆,以增加步长和协调全身动作。

要领:当一腿处于垂直支撑和进入后蹬时顶送同侧髋向前,另一摆动腿在低姿前摆与同侧髋的推动下,其脚略呈内翻和背屈,以距地面最低的姿势向走进方向的中前方中线上迈出,既不伸大步,但又有适中步长的步子落地。此时落地腿前后膝重叠相对,则骨盆势必参与绕垂直轴转动的运动。

2、学习后腿蹬离的同时前腿后磕足跟伸膝与重心快速前移的体会。

目的:运用骨盆绕三轴运动的条件来协调两腿的蹬摆用力与重心快速前移的协调配合体会。

要领:当后脚尖蹬离地面前的瞬时,微屈膝的前腿在脚略呈內翻和足背微屈姿势,以距地面最低高度向后脚尖的正前方摆出,在膝踝比较放松的情况下,小腿突然与前摆中脚足跟外侧后磕着地,同时后脚跟蹬离地面。由后腿的后蹬和前腿与前摆中的突然脚跟的后磕,不仅是摆动腿膝关节基本伸直,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发生后腿蹬送推动重心前移,同时前腿前摆的用力之末的重力作用即变为摆动腿的回收后磕,使摆动突然终止,由此产生的杠杆作用促使人体重心的快速前移。

四、两腿蹬摆与全身协调快速配合

目的:使全身尤其是上下肢和骨盆做到快速、准确和协调、省力的配合。

方法:

1、原地反复做后脚蹬离同时前脚后磕,即基本伸直膝、骨盆与重心快速前移,肩带与骨盆交叉。

要领:后脚蹬离同时前腿及后磕伸膝着地,使重心得到迅速的前移,与此同时借后腿顶送同侧髋并使对侧髋前移,形成骨盆与肩带处于交叉,使上下肢协调对称的运动。

2、将上述练习形成动作意识,即以意识来控制动作。可将其练习简化为后腿一蹬随即前脚足跟即后磕,使略有前倾的上体与重心得到快速的前移。

为便于记忆可归纳简化为:蹬、磕、移。

要领:四肢的摆动要协调,动作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如一蹬离则前脚即后磕,其膝即基本伸直,此时重心也就快速前移到原来的摆动腿现变为支撑腿上来,动作快速交替进行,肩髋成交叉。

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特点 篇4

关键词:竞走,竞走技术

竞走项目是裁判主观性用肉眼判断技术规则的项目,技术是竞走的灵魂和生命。我国选手曾经一度采取固“小步幅、快频率”的技术特点在同国外选手“大步幅,频率稳,动作流畅”的技术表现面前,暴漏出较大的缺陷。这也是我国竞走运动员、教练员在技术上急需改正的地方。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好运北京”2008年国际竞走挑战赛男女2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件,以“竞走”“竞走技术”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网络数字资源搜索和整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竞走的文献资料,其中不乏专著、期刊、以及相关学位论文。阅读国内外目前有关竞走技术的理论知识和科研发展现状以及当前技术的热点问题,从而确定了论文的科研方向,为论文撰写学术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依据。

2. 实验法

在2008年举办的“好运北京”竞走挑战赛中采用高速摄像、平面摄像等运对运动员竞走技术进行分析

3. 数据统计发

对获得支撑阶段的距离、时间、速度、腿与轴距的角度、脚掌与地面夹角;后支撑阶段的距离、时间、速度、腿与轴距的角度、脚掌与地面夹角;腾空阶段的距离、时间、速度、腿与轴距的角度、脚掌与地面夹角等指标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分类,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腾空特点

我国优秀男女竞走运动员每一步的腾空时间、单步步频、支撑时间等特征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证明目前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都在利用合理的腾空时间,这说明在较短的合理的不被肉眼所见的腾空时间内,可以有效的增加步幅,并且在腾空时间内前摆动腿迅速前摆缩短了前支撑时间,有效的增加了步长。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我国竞走优秀男女运动员腾空时间是我国优秀金钩运动员腾空时间相差不大,处在犯规、判罚的下限。

(二)我国优秀进攻组运动员脚着地角度特点

足跟着地角度大,脚尖明显上勾是竞走技术动作的重要标志。着地脚仰角的大小取决于竞走运动员踝关节柔韧性、力量等因素,着地瞬间勾脚尖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以及比赛过程中的体能状态。

(三)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两腿间夹角特征

两脚间夹角与竞走运动员在竞走过程中沉髋幅度,膝关节屈伸程度、小腿前摆幅度,这些都是竞走运动员竞走技术外部特征重要原因,可见竞走运动员支撑阶段两脚的夹角与竞走速度密切相关。

现阶段我国国内一些竞走专业教练员认为我国竞走运动员步幅已经明显提高,已经同国外优秀选手接近。但根据科研检测数据结果来看,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步幅就现阶段还是客观存在的,相对于差距而言并没有实质性改观。

(四)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上存在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2008年“好运北京”国际竟走挑战赛男女20公里前八名运动员的速度、步幅和步频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在技术上和国外选手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被判罚的主要原因。我国竞走运动员长期采用“小步幅、快频率”尤其是高个子运动员没有发挥其腿长步幅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男子、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目前的技术存在相对小步长,较高频率的技术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竞走训练主要采用一字排开纵队走的训练队形,后面的运动员总是习惯性的套前面运动员的步幅,节奏。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高频率的技术。其次,在疲劳情况下运动员更是提高步频来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间久了,变形成了这样的技术现象。

三、结论

(一)目前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在比赛成绩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技术上因为采用“小步幅、高频率”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否在大赛上得到裁判员的认可,还需要在步长,动作结构,蹬地摆合等技术环节方面进行完善,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目前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在步频上明显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但在步长上明显低于国外运动员,在比赛中中外运动员并排进行行走,必然会引起裁判员的注意,因此在大赛上必须在技战术上加以揣摩。

参考文献

[1]陈亮,孙晋海.1990—2004年中外男子竞走项目发展态势及2008年成绩预测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14).

[2]张晖,陈波,刘勇.1990—2008年世界及中国竞走成绩发展态势及预测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3).

[3]赛庆彬,田中原,王加新.1991—1998年中外竞走运动发展的态势及其致因分析.山东体育科学,2000,22(4):(3).

[4]于奎龙.从2009年全国竞走大奖赛透视我国男子50km竞走项目的经济现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4).

运动会3000米竞走加油稿 篇5

过去的足迹不能证明今天的运行

运动员,从从容容,轻轻松松上路吧

只有自己把握主动

才能真正赢得挑战的胜利

处理掉路途中徒增负担的东西

轻轻松松上路吧

每个人都注视着你

★ 3000米运动会加油稿

★ 3000米运动会加油稿大全

★ 致女子3000米的加油稿

★ 3000米加油稿

★ 致运动会加油稿

★ 运动会加油稿致

★ 女子3000米加油稿大全

★ 3000米加油稿30字大全

★ 致四百米运动会加油稿

浅谈少儿竞走训练 篇6

一、精心选材,培养情趣

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可通过大浪淘沙式在3—9年级,也就是在8—14岁少年儿童中,利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选2—3个班,70--80人通过走400—800米比赛,选3—4个脚下利索、身体修长、干瘦有劲、耐力好,通过这样可选20--30人。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再逐一筛选,以心肺功能、血色素、肺活量、脉搏、最大耗氧量为依据。少儿竞走训练主要以培养情趣为主,最初让他们学企鹅走、模特走。使他们在快乐中接受竞走教学。

二、打好基础,细抓技术

业余体校的训练就是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通过各种各样的练习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水平,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要防止过早地抓专项成绩的有害方法。技术训练是竞走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先进的竞走技术不仅节省体力,而且是提高专项能力创造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经过几年的训练,我认为以下方法使初学竞走者容易接受竞走动作技术。

首先应明确技术动作概念,讲解竞走与普通走的主要区别,即摆动腿在着地瞬间至垂直部位,膝关节必须伸直;人体在行进中有无腾空则是竞走与跑的区别。竞走技术规则规定:一是不允许在走的过程中出现腾空现象,二是摆动腿在着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必须伸直,膝关节不得弯曲。再次在训练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手段。

1、直线竞走:可让队员在跑道内沿沿5公分宽的道沿上走直线,强调脚的落点必须落在直线上,掌握脚在摆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低摆技术。

2、大步直臂走:要求步幅大,肘关节伸直、有力,沿身体前后摆,每天下午走1500米—2000米,训练一周后,可进行带摆臂动作,体会手臂在肘部弯曲90度,沿身体的两侧做有力而放松的摆动。这样训练一周竞走动作初步形成,以后可安排小步走、足跟走、“8”字走、交叉竞走,“s”型走、上坡走和下坡走等多种专门练习手段。

竞走技术 篇7

关键词:20km竞走,运动技术,探究

竞技体育项目种类繁多, 20 km竞走竞技体育运动技术一般为:全程速度节奏以变换节奏为主, 但是途中变换节奏的距离、方式和速度存在差异性, 是一种在比赛中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运动员表现出的运动技术节奏与专项需要的匀速节奏不完全一致。竞走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计时类项目, 项目间本质特征的差异决定了竞技体育项目之间比赛运动技术的不同, 竞走运动竞赛距离长、参赛人数多、同道竞速、存在小组作战、容易技术犯规, 因此, 运动技术对于20 km竞走项目比赛成绩及结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1 运动技术的重要性

运动技术节奏是运动技术和参赛者运动技术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组织, 对于竞走运动员来说, “能力是基础, 技术是生命, 运动技术是获胜的保证。为此, 笔者对田径锦标赛和田径世界杯赛的冠军竞走运动技术训练结构与训练实施运动技术和参赛者运动技术能力的时、空特点进行研究, 以期加强竞走运动技术训练的针对性及目的性, 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好坏的一重要因素是其运动技术节奏是否合理, 它具有提升运动技术训练效率的作用。1 . 1 2 0 k m竞走运动员运动技术训练结构要素

为研究竞走运动技术训练结构要素组成, 根据国际田径联合会公布的新竞走定义, 本研究列出了关于竞走运动技术训练的内容要素, 对竞走技术进行标准理想化。根据竞走运动技术训练实践中需要训练的内容选项, 对技术的质量要求, 选项数量, 会导致“技术犯规”的问题, 按频数多少排出先后顺序;“技术犯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裁判员关于竞走技术标准取向及临场的主观判定, 教练员为加强训练运动员对技术犯规的规避, 按照各选项重要程度的高低, 对选项进行先后排序, 使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竞技实力。

1 . 2 竞走项目运动技术指导思想分析

竞走运动对人类的挑战, 除了耐力素质外, 还包括技术指导思想。运动技术训练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 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采用实战训练等方法进行强化。因为运动员们经常利用“干扰运动技术”诱使对手技术犯规, 运动技术指导思想在竞走运动技术训练中应作为训练内容安排, 尤其加强心急求快的运动员竞走运动技术训练的复杂性, 而不是使其在竞走运动技术训练中地位的边缘化。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 很容易“跑”起来的现象, 使比赛前功尽弃。

1 . 3 竞走项目运动技术观念分析

对竞走项目而言, 要求全程长时间保持运动技术观念, 但运动技术观念训练一般不作为比赛训练的首要任务, 一般与避免“技术犯规”一起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进行安排。运动技术观念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 没有 (人眼) 可见的腾空, 也包括竞走运动员关于运动技术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要求运动员运动技术知识结构、运动技术训练效果, 最优化发挥出竞技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比赛中运动技术的有效落实, 避免受对手干扰。正面、积极的运动技术观念的确立对运动员认同运动技术训练十分有利, 根据自己的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竞技状态, 提高运动技术训练效率和效果。

1 . 4 竞走项目运动技术形式分析

运动技术形式是运动技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 是运动技术和参赛者运动技术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时序性组织。竞走运动技术中的领先走、跟随走、变速走是运动技术和参赛者运动技术能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体现, 包含于运动技术知识之中, 是对运动技术持续性和广延性的反映。在运动技术训练的实践中, 运动技术形式在体力分配、层次布局、运动技术形式、运动技术配合等方面均有体现。

1 . 5 竞走项目运动技术知识分析

运动技术知识是“ 关于比赛运动技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 一般以组合、衔接、反复、对应等形式呈现, 是掌握和运用具体运动技术的基础。20 km竞走运动技术节奏主要体现在体能分配和层次布局两方面, 对竞走运动员来说, 匀速前进能量消耗经济, 效率最好, 但在训练实践中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与重视。从生理学和生物力学观点分析, 运动技术形式、运动技术意识、运动技术观念及运动技术指导思想的“浓缩”, 调控运动员的位置包括用力的大小, 时间间隔的长短, 动作幅度的大小和动作快慢等要素, 是赛中随机应变的前提和基础。竞赛过程中, 对速度的掌握与感知相对复杂, 其训练安排一般包括运动技术操练或比赛前的理论传授教导与操练或比赛中的实践历练。

2 运动技术训练结构的构建

运动员的运动技术重点是通过队员配合, 根据教练员对竞走运动技术训练要素的选择频率主动调整速度和位置变化, 结合各运动技术训练要素打扰对手的比赛节奏, 增强运动技术意识、运动技术知识, 最优化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创造好成绩为备战目标的训练, 有赖于运动技术节奏的完美设计, 把运动技术行动定为核心性训练内容。实现团队协作作战, 以夺取最好或更好名次为备战目标。

2 . 1 运动技术行动分析

运动技术行动指运动员通过交替型位置节奏, 为达到特定运动技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 分为“前后前”式和“后前后”式。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技术安排, 与运动员比赛中表现出的运动技术节奏不完全一致, 是运动技术实践的具体体现。依据项目和运动员供能特点, 运动技术行动一致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是实践中综合因素考虑后的节奏选择。由此可见, 竞走运动员运动技术节奏的理论假设与运动技术行动在竞走运动技术训练中的核心地位。一般而言, 符合竞走项目规律的运动技术节奏是匀速节奏, 但比赛目标不同, 位置节奏与运动技术行动也就不一样。

2 . 2 运动员运动技术训练实施

运动员将竞赛重点放在竞技水平上, 根据其运动技术训练要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用于反映运动员比赛中的名次先后特征。竞走运动技术训练应包括理论传授与实践操练两部分, 且比赛名次的意义远大于竞技水平的意义, 是对竞走运动技术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竞走运动员考虑个人竞技能力结构和特点, 在理论把握基础上的能力培养与提升。采用合适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提升运动员最大速度, 通过实践总结与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形式表达出来的竞走运动技术知识体系。

2 . 3 竞走运动技术方法手段

通过大赛形成个性化的竞速方式, 主要的方法有减难训练法、加难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及实战训练法, 并加强速度感知和速度节奏训练。这些训练法常在运动技术训练的初始阶段采用, 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通过缩短训练距离、降低训练速度提高运动员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提升赛场认知和调控能力, 以提高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也可以在较低或较高气温环境中进行训练, 增加运动员的速度与耐力能力。对不同性质大赛中的运动技术模式及比赛环境进行演练或适应, 训练运动员在竞走全过程中具有保持相对高的运动强度, 又要具有维持运动的平稳能力。

2 . 4 竞走运动技术战略模拟

以运动能力为基础, 创造好成绩为参赛目的, 进行竞走运动技术战略模拟。根据不同级别的比赛, 依据自身实力确定战略位置及战术安排, 对速度变化模式进行模拟。运动员保持部分体能, 使用速度变换战术, 争取最好或较好名次为目的, 对全程性的变速走进行模拟。在运动开始阶段, 对比赛环境进行模拟。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 在平常训练中加入恶劣环境或艰难条件进行的适应性训练和适应。避免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 导致的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通过模拟训练, 使运动员比赛中运动技术运用的能力和使用效果得到锻炼和提升。

3 结语

在重大比赛中训练中使用运动技术, 其目的就是以测试演练以检验其有效性。避免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 出现引起运动能力的降低的现象。竞走项目运动技术训练结构是20 km竞走运动员核心性训练要素, 是检验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总结、积累实战经验的基础上, 对实战训练法进行强化, 有助于运动员更深刻、更直接地理解运动技术。

参考文献

[1]翟波宇, 宋淑华, 刘坚, 等.“好运北京”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运动员运动技术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14 (4) :25-27.

[2]李东河, 李文学, 孙志佳.北京奥运会女子20km竞走优秀运动员比赛特征对比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 (1) :60-62.

竞走技术 篇8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前人竞走研究中的各类反映国内外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的数据进行整理,以我国部分优秀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首届国际竞走论坛材料等资料为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软件将诸多文献资料中的关于国内、外优秀竞走运动员技术数据(步长、步频、单步腾空时间、各关节角度和重心垂直位移等)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及单步腾空时间的分析

竞走的运动速度=步长×步频。步长与步频是决定竞走成绩的主要因素。步长与步频是矛盾的统一体,片面加大步长将会减慢步频,片面加快步频将会减小步长。

表1显示:我国7位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平均步长为109cm/步、步频3.74步/秒。与国外选手单步步长115~125cm/步、步频3.33步/秒[4]相比步长偏小,步频较快。但刘宏宇、王妍两名运动员的单步步长在115cm以上,已经达到世界优秀水平。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5],在步长方面,我国运动员在近十年也有所提高(见表2),我国个别优秀运动员在步长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2005年第10届全国运动会女子20km竞走前五名单步平均步长(107cm)比1995年世界杯竞走比赛女子前8名单步平均步长(112cm)还小,说明整体而言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在步长上和世界优秀运动员还有差距,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步幅偏小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所以,我国女子选手应该在继续保持步频优势的同时,继续提高步长水平。

国际田联竞走委员会仍然坚持用人眼来判罚竞走技术是否犯规,而人的肉眼视别率存在视差,这就是间接地允许了竞走时合理腾空现象的存在。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腾空时间在60ms之内是人眼所发现不到的,小于42ms为合理腾空时限、42-70ms为模糊时限、大于70ms为犯规腾空时限[6]。我国7位优秀女子选手的单步腾空时间平均为44.6ms(表1),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腾空时间整体上在判罚的模糊时限内,是合理的。而单纯地从腾空时限去控制犯规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技术规范化的训练。

(数据引自文献[1]、[2]、[3])

(数据引自文献[5]、[6])

2.2 竞走过程中运动员的几个关节角度对技术的影响分析

2.2.1 踝角、足触地角和踝关节蹬伸幅度对竞走技术动作的影响分析

踝角是脚尖至踝关节中心与踝关节中心至膝关节中心连线间的前夹角。踝角屈伸幅度越大,后蹬用力就越充分,能产生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推动人体向前运动。蹬伸幅度越大,蹬伸时间越短,用力效果越好[7]。从第17届世界杯竞走比赛技术调研报告中得知: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支撑腿踝角蹬伸的幅度在40°~45°[7]范围,从表3可以看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女子运动员存在蹬伸幅度偏小,蹬伸不充分,左右脚蹬伸不平衡等问题。

(表7根据文献[7]、[8]材料改编)

足触地角是指运动员足跟触地瞬间,脚掌面与地面间所构成的夹角。足触地角越大,足跟着地时就会使大腿和小腿的伸肌肌群伸展得越充分,这就越有利于膝关节在足跟触地瞬间伸直;着地角是支撑点与身体重心的连线与地面形成的后夹角。着地角较大可以产生较小的制动,使竞走时的速度损失率较小,但着地角过大就不仅会使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的距离过近,造成步长偏小,而且还使着地至垂直支撑阶段时间缩短,无法给裁判足够的观察膝关节伸直动作的时间,所以容易被判罚犯规;着地角较小有利于加大步长和延长直腿时间,但过小则会使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容易使运动员疲惫,同样得不偿失。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的足触地角为38°[4],适宜的着地角为70°[9]。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女子优秀运动员的和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相比,着地角、足触地角没有明显差异。

(数据引自文献[10])

2.2.2 膝角对竞走技术的影响分析

竞走的定义明确指出“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得弯曲)”[11]。我们主要研究摆动腿着地瞬时至身体垂直面时段的膝角和支撑腿离地时的膝角。前支撑阶段和垂直阶段膝角大于180°的时间至少为84ms,才能使人的眼睛清楚地觉察到着地瞬间至垂直支撑瞬间膝关节伸直的动作[4],才不容易被裁判员判罚屈腿犯规。支撑腿离地时的膝角反映了小腿的折叠程度,此时适宜的膝角有利于放松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股四头肌肉,有利于完成接下来进行的后摆动作。

表5显示: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支撑腿膝角着地时基本处于180°,垂直瞬间膝角大于或等于180°,着地瞬时至垂直瞬时膝关节是伸直的,符合竞走的定义。刘宏宇、王妍、王丽萍的膝角大于180°的时间都大于84ms,裁判员能够清楚地看清运动员膝关节的伸直技术,离地时支撑腿膝角都在150°以下。

2.2.3 躯干前倾角、后仰角及左、右偏角对竞走技术的影响分析

躯干是人的主体部位,竞走运动员竞走时的躯干前倾角、后仰角、及左、右倾角不仅会影响到竞走时的用力效果和技术外形,同时对裁判员判罚腾空技术犯规产生重要影响。依据第17届世界杯竞走技术调研报告的结果: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的躯干后仰角为1°~3°,躯干前倾角度为2°~5°。表6显示:我国4位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竞走时的躯干前倾角均值为3.2°,躯干后仰角均值为2.3°,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前倾角、后仰角相比无差异,在前俯后仰角的正常角度内。四名女子运动员的前倾后仰角相差不大,说明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躯干纵轴始终控制在垂直线前后。

(根据文献[12]、[13]材料改编)

躯干的左、右倾角过大会影响到身体的平衡,破坏向前用力的效果,消耗过多的体能。同时,由于身体左右晃动带动头部左右摇摆,造成头部上下起伏,容易被裁判员判罚腾空犯规。研究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王丽萍复步躯干最大左倾角为8°,躯干最大右倾角为9°[8],左右倾角过大;刘宏宇的躯干左、右倾角为11.6°和6.4°,王妍的躯干左右倾角为10.2°和8.3°[14],她们的左右偏角过大,且不平衡。李建臣、吴玲敏在“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后半程竞走技术的运动学研究”中也指出:我国运动员左偏角大于右偏角,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运动员存在左右脚蹬伸用力不平衡的状况;另一方面反映了运动员身体的左右晃动现象。

2.3 身体重心垂直位移与头顶垂直位移对竞走技术的影响分析

身体重心垂直位移是指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所出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身体重心和头顶起伏是反映竞走运动员动作的重要指标。第17届世界杯竞走赛调研报告显示: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身体重心最大垂直位移为3~5cm;裁判员观察不清的身体重心起伏的距离应在5cm以下[12],世界优秀运动员头顶垂直位移为4-6cm[4]。

表7显示:我国4名著名女子竞走运动员中的三名身体重心垂直位移大于5cm,刘虹的重心位移更是达到8.30cm,容易被裁判判罚腾空犯规。田中原等人在“对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竞走技术诊断及未来发展的探讨”中发现:

(根据文献[3]、[12]材料改编)

备战2000年奥运会期间,王妍的重心垂直位移为7.5cm,其头部垂直位移更为明显,为12.9cm。我国女子优秀运动员身体重心和头顶垂直位移过大,应该引起重视。

3 结论与建议

1. 我国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步幅偏小,但较快的步频是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优点。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保持步频优势的同时,继续加大步长。

2. 我国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膝关节是伸直的,符合竞走的定义,身体前倾后仰角和着地角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无差异。

3. 我国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竞走时踝关节蹬伸幅度偏小、蹬伸不充分,既影响竞走速度,又导致步长偏小,容易被判罚屈腿犯规。建议我国优秀竞走加强髋关节前送、踝关节蹬伸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训练。

4. 我国女子优秀竞走运动员竞走时蹬地不平衡,造成上体左右偏角过大、身体重心和头顶垂直位移过大,建议加强对“足踵领先触地、踝关节背屈”滚动式着地技术和支撑腿脚尖离地技术的训练。

竞走技术 篇9

杨明霞自幼生长在大山之中,读书之日起她都是跑步爬山去学校。往返的路程大约在10公里左右。山里自然形成的艰苦条件,使她的心肺功能与韧性得到了强有力的锻炼,这为她成为一名优秀的竞走运动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05年进入陕西省青少年体校开始竞走专项训练以来,教练员就针对她的自身特点,在训练中进行了严格、科学的组织和调控,训练重点放在提高全面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培养,运动成绩也跟随训练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一、现代竞走项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竞走是典型的耐力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竞速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其中包括男子20、50公里,女子20公里三个奥运会比赛项目。

我国青年和少年比赛与承认纪录项目见下表。

竞走技术是竞走运动员的生命线,抓好竞走技术的规范化是比赛成败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加强髋绕垂直轴转动的幅度,强调小腿前摆落地时足底与地面的合理角度,保持步频,增大步长,力求运动员的技术符合新技术定义和规则要求,让运动员时刻适应裁判员的判罚导向是现代竞走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的选材及要求

(一)现代优秀竞走运动员的模型特征

根据国内外优秀竞走运动员的资料表明,理想的竞走运动员特征可以归纳为身材中等、四肢匀称;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较强;慢肌纤维比例较大;髋的灵活性和力量突出,意志坚韧。竞走动作自然、协调、平稳和较快的节奏,主要表现在步幅大、步频高、骨盆沿人体三个轴转动,尤其是沿垂直轴转动幅度较大。优秀运动员的步长可以达到每步110~120厘米,步频可达到每分钟200步以上。

(二)对我省青少年竞走运动员选材的总体要求

从竞走运动员的专项特点出发,我省竞走运动员的选材标准主要以心肺机能测试、身体形态、运动素质水平、神经类型、意志品质和先天条件等方面的指标为依据;同时针对性地加强了从大山里选拔优秀竞走后备人才的力度。加强提高了青少年时期运动员的生物年龄检测标准,选材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三、对杨明霞专项技术的培养

竞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强的运动项目,运动员要在长时间高速度的比赛中掌握好正确的竞走技术,否则易将出现技术犯规而被取消比赛资格,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大量采用的训练方法如下:

(一)上肢技术练习

1. 原地负重摆臂:保持身体平衡,避免身体重心起伏过大。

2. 摆臂转髋模仿:体会上下肢与腰髋配合运动。

3. 拉橡皮筋摆臂:体会摆臂的发力点,增强摆臂的力量。

(二)转髋技术练习

1. 原地转髋交叉竞走:提高髋转动的幅度和力量。

2. 行进间转髋交叉竞走:提高髋转动的幅度和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3. 栏架髋绕环:发展髋关节的灵活性和骼腰肌力量。

4. 仰卧交叉摆腿送髋:提高髋转动的幅度和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

(三)下肢技术练习

1. 臂下垂大步竞走:体会竞走中以髋带腿的送髋动作。

2. 足跟直腿走:增加胫骨前肌力量。

3. 小步高频走:发展竞走高频率和膝关节快速伸直。

4. 绕8字走:提高髋关节转动幅度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5. 沿直线抱头走:提高竞走的直线型和腰髋转动幅度。

6.“s”形竞走:提高竞走的协调与平衡能力。

7. 弯道竞走:提高髋关节转动幅度和调整身体的倾斜角度。

8. 上下坡竞走:上坡走提高竞走的后蹬能力,下坡走发展竞走的动作速率。

9. 变频变速竞走:提高竞走速度与发展竞走的动作频率。

1 0.小步走:体会后蹬的迅速前摆,防止后翻。

(四)专项力量耐力练习

1. 仰卧摆腿练习(负重):发展竞走的动作速率和摆腿的力量耐力。

2. 俯卧摆腿练习:发展竞走的动作速率和腿后群肌的力量耐力。

3. 仰卧侧向摆腿练习:提高髋转动的灵活性和发展骼腰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的力量耐力。

4. 俯卧交叉摆腿练习:提高腰与髋的反向转动幅度和大腿后群肌的张力。

5. 前倾体重练习:发展竞走后蹬的力量耐力。

四、我国青少年竞走运动员训练的特征

(一)训练的指导思想

1. 竞走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均衡的规律来进行训练。其主要原因:一是表现在不同年龄段中,如身高、体重等增长的差异,二是表现在不同年龄段中,如“早熟型”和“晚熟型”等。一般来说,“早熟型”的运动员,其运动寿命较短,“晚熟型”不仅潜在力大,而且运动寿命较长,所以作为教练员一定要细心观察每一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

2. 根据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训练,影响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每个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遗传、营养、环境以及所接受各方面的教育等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在发展的身心素质、提高技战术水平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有以下几种情况: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同青少年有不同的发展状况水平;同一项目的青少年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同一项目的青少年思维能力差异很大,至于个性特征的个体差异就更大、更明显。所以在进行训练中,要正确判断和掌握青少年的发展水平及其个体差异,不失时机地因人而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使他们在各自水平的基础上获得较理想的发展和提高。

3. 循序渐进的训练规律,青少年由于他们正处在发育成长期,其认识能力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向前发展。同样是有“序”可循的。作为青少年体校的教练员,我们的训练任务就是“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正体现了有序可循。因此,在从事青少年的训练中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我们的训练工作中忽视了这条规律,不但不利于青少年获得系统的训练和技术,而且更有碍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强化有氧代谢训练,提高专项速度能力

竞走技术 篇10

竞走是田径比赛中具有特殊规则的比赛项目,也是我国在世界大赛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项目之一[1]。竞走是改变正常走路动作的一种快速走[2],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身体正常走路动作来使走路的速度达到最大化,其比赛的特点在于对技术的严格限制和特定的裁判规则[3]。竞走运动自产生和发展以来,伴随着运动技术的发展、运动成绩的提高,以及世界各国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付出的艰苦努力和精心钻研,竞走运动在规则的严谨、判罚的公正、技术的合理、识别的精细方面,一步步地向着更加科学、更加精尖的方向蓬勃的发展起来[4]。竞走是在普通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5]。前腿从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能弯曲),两者的动作结构相同,都是由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交替反复进行[6]。但竞走有它的特点,骨盆前后转动大,腰部有一定的扭动,两臂积极摆动,脚触地时腿充分伸直,步幅大,频率高,前进速度快。竞走单脚迈进分解过程如图1所示。

竞走有两个核心规则:竞走运动员使用与众不同的步法,看起来很特别,但这种步法是规则规定的。首先, 一个竞走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至少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其次,从前进脚落地的一刻起直到腿部达到垂直的姿势,腿部必须保持直线,膝盖不能弯曲[7]。有9名裁判分布在比赛线路上监督任何运动员的犯规动作。当裁判看到竞走运动员有犯规嫌疑时就警告他1次。警告一般是通过在道路两边向犯规者出示白色标志来表示的,此后裁判员会通知主裁判。

在平时训练、正式比赛中队员如果有犯规嫌疑就会被警告,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运动员如果满足竞走定义,有犯规嫌疑,就被裁判警告并罚下场,这样有时就会对有些运动员不公平。本设计主要针对双脚离地犯规进行检测,如果运动员双脚同时离地犯规红外线检测仪就能检测到,同时计数器计数1次,蜂鸣器也发出声音提示运动员犯规。

1设计思想

1.1双脚离地违规检测

本设计的基本思想是若运动员在比赛中双脚同时腾空,安装在竞走鞋掌上的红外线发射电路同时发出脉冲信号,信号就会被红外接收电路接收,计数电路计数1次,蜂鸣器也发出一声提示音。从而提醒队员犯规一次。双脚腾空检测设计思路图如图2所示。

1.2步频检测

运动员每走1步,都会发出1个红外脉冲,被计数电路接收,计数1次。让队员们在训练过程中,知道自己的最佳步长、步频,从而提高训练效率。步频检测设计思路图如图3所示。

2电路设计

2.1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线[8]属于不可见光,与一般的可见光线不一样, 其电磁波长在950 nm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遥控和传输设备上。其优点主要有:

(1)有较高的传播速度,不会产生,空间反射以及全折射等作用而出现的干扰;

(2)传播中不会产生畸变噪音;

(3)在高峰值功率情况下所需要的功率较小;

(4)采用一定的调制方法可以有高的抗干扰性;

(5)在仅有的一个载波频率的情况下,可以有高的稳定性。

电路中红外发光二极管,采用的是砷化钾红外发光二极管LD274[9],其属于光角发光二极管,光角是指其管芯制作 的发射锥 体(抛物面)的角度较 大 ,角度小于160°。其截止电压为4 V,导通电流为30 m A,t=10 μs内允许的冲击电流为2.5 A,损耗210 μW,损耗极小。 空气热阻 中为Rt=350 K/W。 阻挡层温 度为100 ℃ 。

考虑到竞走专用鞋的实际情况——轻便,这里用的红外发射电路,具有体积小,重量小,损耗少的优点。

由于在竞走过程中,两脚不能同时离地,主要辨别的是脚掌,所以发射电路的开关按钮装在鞋掌部分,发射电路的其他部分安装在鞋面上,当把开关DR按下, 作为能源的电容器C1将通过由发光二极管VD发射放电,形成由555[10]组成的时基电路和晶体管VT控制,其峰值电流可达1 A ,持续时间可有0.1 s。这个电路时间延迟只有0.5 ms,也就是说该电路有足够的时间判断出队员是否违规。图4是红外线发射电路。

2.2接收发声模块

采用的红外接收器具有很高的接收灵敏度,其接收红外线 波长近900 nm,超过人体 的热释红 外线的波 长。红外接收元件采用一种现在常用的一体化红外接收头(JST)来接收红外发射模块所发射的红外信号,一体化红外接收头(JST)在电视遥控器中应用最广泛,内置有前置放大、限幅放大、检波、稳压等电路,红外电路发射的信号,经过(JST)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再经R2, VD1的控制,通过555时基电路的调制,最后由555时基电路的3脚输出放大的脉冲信号经运算放大器VT2放大后,在CP输出并在蜂鸣器上发出声音。红外线接收和蜂鸣器电路如图5所示。

2.3计数显示模块

电路采用显示组件CL002(内部无计数器)和同步加计数器CC4518[11,12]组成,CC4518接成3位串行BCD码计数器 ,在脉冲信 号CP作用下进 行十进制 计数 。 CL002的I-IV显示对应的3位计数值。计数脉冲由555振荡器电路产生,经VT2放大,送入计数显示电路,记录并显示出来。十进制计数显示电路如图6所示。

3元器件的选择与安装

元器件的选择,关键是红外线发射、接收二极管的选择,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有窄角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光角红外线发射二极管之分,窄角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是指在制作工艺,管芯制作时,其反射锥体(抛物面)的角度较小,但其方向性较强,作用距离远,约遥控距离是15 m, 角度小于30°。光角发射二极管相对的发射锥体的角度就较大,由于竞走是一个运动过程,笔者采用的是一个光角发射二极管。砷化钾红外发光二极管LD274,发射范围大,发射强度大,作用范围8 m。红外线接收二极管采用的是一体化红外接收头(JST),这种接收头简单、 常见、功能强大,内置前置放大、限幅放大、检波、稳压等电路。

红外电路的安装:小型按钮开关DR安装在竞走鞋的鞋掌中,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安装在鞋头,红外接收模块的一体化接收头(JST)安装在鞋跟部位。计数显示电路安装在鞋的侧面。

4结语

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探析 篇11

关键词: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竞走

中图分类号:G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3-0068-05

竞走是我国的田径传统优势项目。在2005年全运会结束后,国家成立了竞走集训队,并召集全国竞走高级教练及相关专家研讨竞走训练。在围绕“技术与体能关系”议题中,观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主张“技术”为第一要素,认为体能再好,没有技术作保障,比赛中一旦得到三张红卡,一切将前功尽弃;二是主张“体能”为第一要素,认为竞走比赛时间长距离远,没有“体能”作保障,“技术”再全面与规范,如果不能超越对手,只是中看不中用;三是主张“技术”与“体能”齐头并进。持各种观点的教练团队都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过辉煌的成绩。然而,悉尼奥运会后,我国就无人问鼎世界三大赛冠军,并且竞走技术常不被国外裁判员看好,如在2003年巴黎田径世锦赛上,我国8名运动员参赛,得了21张红卡,5人被判罚,无缘前8名。2005年,随着朱红军、姜静等一批年轻选手的涌现,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被视作我国竞走复苏的起点,结果又以失败告终,运动员总结为“体力跟不上,走不动”。由此,针对技术问题,国家多次邀请国外专家来华指导。针对体能问题,提出了“高强度训练法”。然而,截至2008年世界杯赛,我国竞走运动员的世界排名已无缘前8名。这些事实对我国竞走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否跟上时代步伐提出疑问。

笔者作为国家田径管理中心特派跟队科研人员,将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和国家竞走集训队运动员的训练实际来探析高水平竞走运动训练理念。

1运动训练的实质

20世纪70年代前后诞生了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说、突变理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自组织理论,指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无限发展中,非平衡态是其整体演化特征,非线性作用是其基本作用方式,自组织是其内在发展机制。由此,人们从“多个质点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效应与结果,可以完全还原为每个质点孤立作用结果的简单相加”、“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与“质点问作用为线性,可绝对恢复、循环的”等思维方法中走出来。确立了系统科学与整体论的思想方法。

根据自组织理论,人体作为耗散结构的有机体,可通过所处环境的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造成系统内部相关要素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得以放大,从而在系统中引起与新的序参量相联系的、大范围系统参数的相关变化。在单向时间过程中,系统的大范围相关变化,造成系统被推离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在系统偏离原平衡态的实时条件下,系统自身依据各相关参量的初始水平,发生按照系统目标要求且基于涨落效应的自组织活动,使系统在新的序参量条件下实现相应的有序状态过程。

人体生命的存在形式是一种“有序状态”,是一种“组织模式”,是一个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大量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从人体运动的角度来看,运动能力的表达,是通过人体大量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相干效应,从而形成功能性自组织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这个有序状态存在内部矛盾,也存在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它能实现双重矛盾的统一。训练工作可以分析其矛盾,调动其积极因素,克服障碍,促使“现实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围绕“系统目标”,建立训练步骤,通过人体与环境的互动,设置与变换种种条件,有“指向”地激发“发展需求”,破坏原有的稳定态,促使新的有序状态的转化与重构,完成自组织过程。根据人体的生物适应性规律,给运动员一次负荷刺激,产生一次反应,发生一次自组织;给运动员多次重复负荷刺激,发生多次自组织,产生适应性。经过长时间朝着“目标状态”的多次自组织过程促使机体形成功能性稳定结构。这就是运动训练过程。因此,运动训练的实质是指在“目标系统”的导向下,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刺激)发生连续自组织的过程。

2竞走的本质要求竞技与竞速的高度统一

竞走的最新定义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前腿从脚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伸直(即膝关节不能弯曲)。属于单腿支撑与双腿支撑交替进行的周期性运动。在竞走比赛中,有专门的技术裁判进行技术监督和判罚,对技术犯规的运动员给予警告或出示红卡,对出现3张红卡的运动员取消其该场比赛资格。从比赛的结果来看,竞走的本质要求是比拚人体位移速度能力(简称竞速)。从其技术规定性来说,竞走的本质要求又是比拚技术的规范性与经济性(简称竞技)。因此,竞走的本质要求竞技与竞速的高度统一。

由运动训练学知识可知,步幅与步频是决定人体位移速度的关键性因素,是决定速度素质的两个子系统。由于竞走技术要求运动员行进中不能腾空,那么其步幅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盆的转动方式。骨盆正处于人体的中间部位,起到上连躯干下连两腿,能绕垂直轴、矢状轴、额状轴转动。骨盆绕垂直轴进行的转动更有利于扩大腿的摆动幅度,至于增加多少取决于整个髋关节的灵活程度(灵敏性与柔韧性)。关节灵活程度的改变,其指向是为竞走技术服务,是人体发挥快速行走技术的必要条件。由此说明,人体快速行走的速度素质和反映关节灵活程度的灵敏与柔韧素质是建立在竞走技术规定的基础之上的。它们存在于竞走技术形式之中。

人体骨骼肌力量的大小(俗称力量素质)是决定动作快慢的关键性因素。在竞走运动中,单腿支撑阶段动作完成的快慢,直接反映运动员的步频能力。竞走不同于跑,因为其单腿支撑阶段受“脚着地瞬间就必须直膝”的限制,所以,肌肉力量再大,违反这个规定的用力,将受到判罚。由于竞走比赛距离远,肌肉持续工作时间长,那么,下肢省力技术就至关重要了。在竞走的前支撑过程中,脚着地瞬间伸直膝关节,从用力时间上来看,一是前摆腿在未着地前伸膝肌适当用力,其膝即可伸直,二是前摆腿伸膝肌在脚落地时再用力,膝才伸直。前者用力时间长显然费力,后者用力时间短自然省力。所以,下肢省力技术的关键就是伸膝用力要晚,否则,在长距离、长时间的快速走中过早伸膝用力,不仅表现出其技术的不放松、不协调,更重要的是会导致疲劳的过早出现。由此说明,竞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也是建立在竞走技术规定基础之上的,存在于技术形式之中。

由运动生理学知识可知,人体循环、呼吸、神经、

物质与能量代谢等系统的功能共同致力于骨骼肌系统功能的表达。就竞走运动而言,它们共同致力于保证机体长时间工作能力(俗称耐力素质)的实现。为了研究的需要,对构成人体运动能力系统的相关要素进行概念的指认,例如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等,这些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综合起来表述为“体能”(即维持机体运动的基本能力)。但并不等于这些素质与器官、系统机能的简单相加,它们既非平衡态,也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而以一个整体存在于技术形式之中。

国家竞走集训队2005~2006年冬训期,科研人员参照教练员的意见把训练手段分为速度、耐力、力量、柔韧、课课练。并总结出:在以一天两练、每周2~3次身体素质训练课的小周期训练结构模式中,运动员实际完成142次训练课,累计训练手段118种;除准备活动一般身体练习外,最多一次课24种,最少6~8种。由此看出,冬训的最大特点是突出全面身体训练,训练模式趋向于把“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一并看作运动能力的内涵,把“身体素质”看作更具“本原性”,追求所谓的“体能储备”。如果人为地把体能细分为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相互独立的“功能物资”体系,认为运动能力依赖于这些“功能物资”的储备。那么,训练与比赛,就成了“储备”与“花销”的过程。其实,运动能力是内在于机体本身,而非机体所持有的物资,并不是机体局部机能的累加表达。全面化身体素质训练,大多是在“专项”所需的训练体系“外边”。借用热力学的“熵”概念,熵是混乱和无序的度量。熵值越大,混乱无序的程度越大。熵值越小,混乱无序的程度越小。从“外边”训练,使“熵值”增加,把“外边”训练误认为“内边”“负熵”源。就使“有序状态”的“可调性”被“胡乱”运用。使人体反复经历不同方向的来回折腾。“熵值”居高不下,人为地干扰与破坏运动能力的发展,甚至引起伤病。

从调整“有序状态”出发,训练措施具备正、负两种效应,即使是正效应的训练措施,也同时存在正、负两种不同的作用。所以,体能训练工作要追求到位,要符合项目本质要求,体能训练尽量“专项化”。“专项化”属宏观概念,其“外延”小,“内涵”大,在实践训练中,容易把训练导向专项训练的“外边”。对于高水平竞走运动员来说,技术已相对定型,所以,体能训练应贯彻“技术化”训练思路。

3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训练手段

我国遵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各运动项目的训练效果取得了质的飞跃,竞技体育开始超前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技体育趋向职业化,运动队管理模式和竞赛模式发生了变化。又重新确立了“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指出其核心思想为从“实战需要”出发。即想方设法纠正那些不难、不严、不结合“实战需要”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实战需要”是衡量训练效果的唯一标准。

没有负荷就不称其为训练,但什么样的负荷是项目所需要的负荷呢?就竞走运动而言,俄罗斯的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卡尤路在2003年对男子20km高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训练负荷相关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见表1。

相关系数的负值越大,运动成绩与其关联性越密切;相关系数的正值越大,运动成绩与其关联性越疏远。由表1可知,运动成绩与1km 4min 10s或更快速度的负相关水平最高(r=-0.7139;P≤0.01),这说明运动员具备这种速度能力保持的时间越长,他的成绩越理想(成绩值越小)。1km 4min 10s和更快些的强度相当于当时20km世界纪录(1h 17min 21s)平均强度层面,属于实战强度范畴。这反映了专项训练负荷尽可能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的特点。从运动成绩与1km 4min 36s~5min的强度的高度正相关关系来看,这类强度既没达到实战强度,又比最低训练强度高出甚多,属于“不上不下”训练负荷,对运动成绩的相关性不大。由此也反映专项训练负荷尽可能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的特点。表1中的运动成绩与比赛次数及比赛距离的相关性反映:年度竞走比赛并不是比赛次数越多越好;在比赛系列之中尽可能安排一定场次的短于专项距离的比赛。俄罗斯著名竞走教练安德列来华讲学时指出:“50km项目的运动员年均々项比赛约3次为宜;20km项目运动员专项比赛约6次为宜。安排适当场次的非专项距离比赛来检验训练效果”。因此,尽可能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训练,应贯彻“赛练结合,以赛促训”的训练思路。

贯彻“尽可能按实战强度设计训练”指导思想的典型范例主要有俄罗斯竞走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与比赛实践。他们通过对奥运会三大竞走项目进行奥运年竞技水平的预测,构建技、战术训练目标模型。如男子50km竞走技战术训练目标模型,见表2。

截至2008年5月世界杯竞走比赛。三大奥运竞走项目的世界纪录纷纷被俄罗斯运动员打破(摘自国际田联信息)。其中男子50km运动员尼泽格罗多夫以3h 34min 13s打破世界纪录,并超越了预测成绩(3h 35min)。比赛分段强度与预测模型的分段强度对照见表3。

结合表3可知,技、战术预测模型平均强度为1km 4min 18s,现实表现平均强度为1km 4min 17s,两者基本一致;1km强度呈交替变化,两者也基本一致。战术安排都是从第3个5km开始加速,呈小节奏速度变化完成全程。二者反映出强度、负荷节奏、加速时机的一致性。根据俄罗斯竞走队的成功案例,反映了高水平竞走训练通过构建技战术目标模型实施目标强度训练的可行性。预示突出实战强度训练是现代高水平竞走训练的发展趋势。

4构建个性化训练小周期负荷结构

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把训练安排与社会生活星期制结合起来,组织成若干个训练小周期。而当前大多数运动项目全年比赛多达几十场次。小周期地位不断突出。而大周期却势微了。如孙海平教练对刘翔训练的指导,巧妙地运用“小周期”训练安排,一年参加14次比赛,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运动成绩。再如,竞走冠军安德列在1991年1月开始备战8月份世界田径锦标赛,先后参加8次竞走比赛,6月份世界杯赛上打破50km竞走世界纪录,8月份取得该项目世锦赛冠军,其训练也是巧妙运用“小周期”训练模式。这些事实反映训练小周期结构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我国男子20km竞走队备战2006年竞走世界杯赛,以社会生活星期制安排训练小周期,按实战强度设计训练手段。完成20km以上训练课,韩玉成与崔志德平均每周1次;朱红军平均11d完成1次;吕荣华平均9d完成1次,并日,帏玉成的课强度比其他队员高出5%。4名运动员在完成短距离目标强度训练课中,韩玉成平均4d完成1次,其他3人在5d以上完成1次,在训练量上存在差异,韩玉成与朱红军体现在2km以上间歇走,另两人在2km以下的训练中比较突出。世界杯比赛中,只有韩玉成获得奖牌。由此看出,韩玉成适应“长短交替”的高强度训练负荷节奏,并且承受相近负荷的周期短于其他3人,全年保持这种小周期负荷结构的训练,参加6次国际大赛均保证了前3名。其他3人由于一些偶发影响因素,全年训练不够系统,比赛成绩平平。由此说明,按实战强度要求设计训练,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节奏呈明显个体差异,应该区别对待。

通过对女子20km竞走集训队刘虹与蒋秋艳2006年系统训练负荷分析得知,刘虹对“长短交替”的高强度训练负荷节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全年保证这个负荷结构进行训练,参加7场比赛,取得3次冠军,还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蒋秋艳进行“长短交替”高强度训练负荷节奏训练的同时表现出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冲击高难度训练欲望,多次连续多天的20km以上或隔天一次短距离冲击目标强度的训练,年度训练负荷结构没有表现明显的节奏规律,全年比赛没有发挥过自己应有的水平,教练员多次比赛后总结为“训练过头了”。

国家田径副总教练余维立在田径教练员学习班中提出“休息日按需分配”的观点。这反映训练小周期应根据比赛的需要和运动员个人承受负荷节奏的规律性来考虑。也就是说,训练小周期并不一定以生活星期制来安排训练。贯彻区别对待安排训练负荷的原则,其核心是重点落实个性化训练小周期负荷结构。

竞走运动 篇12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Race Walking is a progression of steps so taken that the walker makes contact with the ground,so that no visible (to human eye) loss of contact occurs.The advancing leg shall be straightened(i.e.not bent at the knee) from the moment of firs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ntil the vertical upright position.

一般特征

上一篇:集体效率下一篇:巨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