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体系(精选12篇)
非营利组织体系 篇1
根据社会结构理论, 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 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在社会经济领域, 组织形式主要就是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两种, 这两种组织由于其存在的根本性目的不一样, 因此其财务管理活动及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别, 本文拟就两者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组织目标不同
众所周知, 营利性组织最典型的就是企业, 而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 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营利。因此营利性组织的目标就包含三个:生存、发展、获利。首先, 企业必须生存, 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进一步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获利, 而企业最终只有获利才能体现其生存的价值, 这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非营利组织表现为各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 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发展及慈善救济等领域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日本学者川口清史认为: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通常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样一些组织。尽管这些组织提供有偿服务, 并收取合理的费用来弥补它们提供服务所消耗的成本, 以维持组织的生存, 但它们不是以盈利作为组织运营的最终目标。非营利组织即使有盈余也要回馈给其他有利于该组织宗旨完成的运作或组织的扩充, 而不会分配给组织的成员、管理人员, 或者进入任何一个私人的账户。非营利组织机构通常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合作团体、社区组织等。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不是营利, 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各种社会性的需要, 即完成某些社会使命。相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 非营利组织服务于社会大众, 而不是特定的个人或组织。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是在利用自身的资源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 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公益服务, 也就是完成某一社会使命。而企业服务的对象为其股东, 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力求给股东带来财富的最大增长。
二、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
与企业组织的营利目标相对应,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与获利紧密相连。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我们通常有几种具体的表述, 有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尽管表述不一样, 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都是以营利为其最终目的。由于股东出资创立了企业, 企业就必须为股东创造财富, 而利润则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越多说明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财富越多。因此利润指标成为衡量企业绩效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企业提供了量化分析的方法, 便于企业进行分权管理, 同时也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业绩的比较。同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企业必须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以吸引顾客的购买意愿, 尽可能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尽可能降低生产和服务的成本, 为投资者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因此, 顾客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也是其财富增加的源泉。由于有利润等量化的绩效指标, 便于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量化的考核进而将责任、权利落实到个人。同时, 所有者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机构实施对经营者的监督, 因此, 在营利性组织中, 其责、权、利相应明确。
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相对应,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描述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因此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 首先没有利润指标。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实现其社会使命而运作的, 因此, 对于为实现其社会使命所提供的服务, 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该收费水平与营利组织相比相当低, 有些甚至是免费的。非营利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也会产生收益, 以便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维持该组织的生存。但即使有收益, 也不能将收益分配给其创立人、会员、干部、董事或员工。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社会使命, 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因此在非营利组织管理中没有利润指标。其次, 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 顾客不是其主要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大多为外部的捐赠, 而这些捐赠者的主要目的不是期望获得同等或成比例的回报, 而是希望非营利组织为整个社会或特定团体提供更多的服务或商品。最后, 由于缺乏利润等具体的量化衡量指标体系, 使得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责、权、利不明确, 相应的非营利组织运营效率的衡量就成了一大难题。而且, 量化衡量指标的缺乏, 一方面不便于非营利组织的分权管理, 另一方面不便于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绩效的对比较。
三、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不同
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 其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根据资本金制度, 企业在创立时需要一定的自有资金, 以便其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在企业成立之初就要进行权益资金的筹集。而在其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 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负债或权益等形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企业的筹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 通过投资活动, 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 最终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增加。由于企业是由投资者出资建立的, 因此企业通过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 最终要对股东进行相应的投资回报, 即收益的分配。在这三种主要活动中, 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是由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所决定的。因为只有投资活动才能给企业带来财富的增加, 而投资需要资金的支持, 相应的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筹资活动。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为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的, 以及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上述财务特征, 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入与支出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民间捐赠、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民间捐赠大部分部分来自个人、基金会和企业的捐款, 这是非营利组织独特的收入来源, 也是其与公共部门及私人营利机构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服务收费是非营利组织获得资金的极其重要来源, 在发达国家, 会费、收费活动和商业经营所形成的收入在非营利机构总的资金来尖的比例达到一半以上, 它也是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最大部分。非营利组织尽管不以营利为目的, 但为了自身的生存与运作, 提供有偿的服务。除了民间捐赠和服务收费以外, 政府补贴也是该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一些欧洲发达国家, 非营利组织最大的一个资金来源就是政府补贴和拨款。政府除了给非营利组织以直接的资助外, 还通过所得税豁免、私人和企业非营利捐款的减税等对非营利组织提供间接资助。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非营利组织有能力完成其社会使命。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为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以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这里的支出与企业的投资不同, 投资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投资的最终目的必须从经济效益出发, 而非营利组织支出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 即是否能够满足某些社会使命。
四、组织的权益不同
对于企业而言, 股东出资创办了企业, 对于企业的资产, 股东拥有所有权。股东以其出资比例为限承担相应的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在企业破产清算时, 对于企业的破产财产, 股东拥有剩余财产的求偿权。
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 由于其所有权形式特殊, 资金来源大多为捐赠, 因此资金的提供者对于组织的财产并不享有所有权, 相应的就不存在可以明确界定并可以出售、转让、赎买的所有者权益。即使非营利组织解体, 资财提供者即捐赠者也没有分享一份剩余资产的权利。这是因为非营利组织的成员不是按照法律要求而组成的, 而是在自愿的基础上, 捐赠出一定的资金或财产给该组织。在成员将资金或财产捐赠出后, 捐赠者对该资产就失去了所有权, 该资产的所有权就归非营利组织所有。非营利组织成员不能对其捐赠出的资财的权益进行转让、出售, 但非营利组织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照资产提供者的要求来进行运作、管理和处置。但资财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者以此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 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即使有收益也是留归组织本身所有。因此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 资产的权益属于组织本身所有, 而不是归资产的提供者所有。
参考文献
[1]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陈晓春:市场经济与非营利组织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3]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非营利组织体系 篇2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ABC)。
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2.(C)也可称为民间性,这是非营利性组织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
A.正规性 B.非营利性 C.非政府性 D.自治性 3.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AC)。
A.自愿参与或退出 B.组织的所有收入都来自志愿性捐款 C.奉献工作 D.组织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
4.中国人民大学王名教授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组织分为(AD)。
A.公益型非营利组织 B.慈善基金组织 C.医疗保健组织 D.互益型非营利组织
5.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将非营利组织分为(ABCD)和事业单位。
A.社团法人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基金会 D.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
6.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依据(A)将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4个小类。
A.所属产业的不同 B.组织的利益关系和目标不同 C.从事活动的类型不同 D.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 7.在后来兴起的慈善事业中影响较大的有(BCD)。
A.教育事业 B.官办慈善事业 C.宗教慈善事业 D.民间慈善事业
8.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这一领域的基本特征是:(ABC)的讨论
A.自由的 B.理性的 C.批判性的 D.社会性 9.治理一般带有下列哪些特征(ABCD)。
A.治理不是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C.治理既与公共部门相关,也与私人部门相关; D.治理是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10.公共物品带有以下哪些明显的特点:(ABCD)。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C.生产公共产品的收益也具有非排他性 D.非营利性
11.非营利组织的具有哪些缺陷:(ABCD)
A.慈善不足。
B.非营利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 C.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D.非营利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12.所谓制度,是指人们承认、接受和愿意遵守的一套合法的规范和行为。它由哪些部分构成:(ABCD)
A.得到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 B.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 C.实施机制
D.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性和意识形态等 13.非市场的交易可以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发生:(AB)A.在没有市场的场合,以及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B.在没有政府的场合,以及在政府活动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C.在有市场的场合,以及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D.在有政府的场合,以及在政府活动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场合
14.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来的(ABCD)等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A.互相信任 B.团队精神 C.平等 D.参与 15.理性人假设认为影响个人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有哪些:(ABCD)。
A.预期收益 B.预期成本 C.内在规范 D.贴现率
1.最早的非宗教性质的操作类非营利组织则是1863年由亨利·杜南特在经历索佛利诺战役之后组建的(B)。
A.泛英反奴组织 B.国际红十字会
C.妇女国际非政府组织 D.反鸦片贸易的英欧协会 2.1998年,(A)被授予在联合国大会上享有除投票权以外的所有成员国资格的权力。A.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B.无国界医生 C.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D.国际红十字会
3.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主要类型是(ABC)。A.社会服务 B.卫生保健 C.教育事业 D.航天科技 4.非营利组织在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C)。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
5.澳大利亚的非营利组织其活动领域上大多数集中在(ABCD)等方面。A.教育 B.社会服务 C.科技 D.医疗保险 6.俄罗斯非营利组织主要类别有(ABCD)。
A.企业慈善机构 B.私人基金会 C.中介组织 D.社区组织
7.宋代在民间出现了各种互助性、慈善性的民间组织,其中包括(BC)。
A.大成教 B.义仓 C.义社 D.天地会
8.关于20世纪初到1949年阶段的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ABC)。
A.多数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 B.具备一定的自治特性和独立地位
C.包括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政治性组织、文艺性组织等 D.多数由官方组织发起
9.关于1949至1978年间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是(BCD)。
A.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B.1950年9月制定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C.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
D.“文革“期间的非营利组织发展陷入“瘫痪”状态 10.行业协会的职能包括(ABCD)。
A.行业自律 B.为企业服务
C.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D.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
11.社会公益领域中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BCD)。
A.商会 B.慈善组织 C.公益性基金会 D.志愿性服务组织 12.如果社会团体(ABCD),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活动范围进行活动
B.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 C.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D.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13.下列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的表述正确的是(C)。A.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均可享受免税优惠
B.基金会在金融机构的基金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可享受免税优惠 C.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经海关审查无讹,可以免税 D.在消费税方面,中国对非营利组织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
14.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B)内完成审查工作。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15.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主要包括(ABC)。
A.捐款者与公众的监督 B.媒体的监督 C.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的监督 D.政府监督
1、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CD)。
A.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 B.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C.战略实施又是战略评估的依据
D.战略评估为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种后续保障机制
2、识别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变量,并对它做出灵敏度分析,这些关键变量的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原定的战略就应当调整,并准备相应的替代方案,这体现了战略实施中的(D)。A.适度合理性原则B.统一领导原则C.统一指挥原则D.权变原则
3、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活动(BCD)。
A.管理与组织能力分析 B.利益相关者管理 C.组织职能结构管理 D.资源管理
4、战略评估的基本活动包括(ACD)。
A.审视战略基础 B.利益相关者管理 C.绩效评估 D.采取纠正措施
5、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 依法理财原则 B 勤俭节约原则 C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 D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6、经营收入是指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BCD)。
A 销售收入 B 经营服务收入 C 租赁收入 D 其他经营收入
7、非营利组织的专款收入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AB)。
A 要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B 要严格执行单独报账的原则 C 收支平衡的原则 D 分配原则
8、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主要包括:(ABCD)。
A事业支出 B经营支出
C上缴上级支出 D对附属单位补助以及基本建设支出等
9、非营利组织财政预算是对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预测。主要具有哪些功能(ABCD)。
A为组织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打下基础,便于内部沟通 B指明了未来筹资需求规模和时限 C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D预算是评估项目绩效的基础
10.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理事一般包括(ABCD)。
A社区居民代表 B 社会工作者 C出资人 D政治家 11.非营利组织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包括(ABCD)。
A利益伦理 B 权利伦理 C责任伦理 D德行伦理 12.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式包括(ABCD)。
A在职员工的组织内培训 B在职员工的外派培训 C新员工上岗培训 D员工终身教育
13.最为常用的和积极的非营利组织志愿管理模式是(ACD)。
A监督工作模式 B指令工作模式 C自主管理模式 D定期报告模式
14.当志愿者并无相关的工作经验,需要接受训练,他们对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时,采用(B)。
A监督工作模式 B指令工作模式 C自主管理模式 D定期报告模式
15.要使志愿者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需要志愿组织和管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志愿者,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在所有的需求中,得到(C)是极为重要的。
A自主性需求 B权力需求 C 认同需求 D兴趣需求
1.非营利组织项目选择,可分为几个阶段(ACD)。
A.项目的遴选阶段 B.项目的决策阶段 C.项目的设计阶段 D.项目的选择阶段 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包括(ABCD)。
A.机会研究 B.初步可行性研究 C.方案策划 D.详细可行性研究
3. 根据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特点,可以将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管理的程序总结为(ABC)部分。
A.项目启动和计划 B.项目执行 C.项目控制 D.项目评估
4.在项目计划制订过程中,一般应遵循(ABCD)原则。
A.目的性 B.系统性 C.效益性 D.动态性
5.非营利组织在项目选择阶段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C)。
A.项目的设计 B.项目的执行 C.项目的遴选 D.项目的选择
6.非营利组织营销具有与企业营销显著不同的特征,主要包括(ABCD)
A.目标的多重性 B.综合参与性 C.营销社会化 D.营销的伦理性
7.与针对服务对象和捐助对象的外部营销相比,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营销强调(BCD)。
A.差异性 B.慈善性 C.志愿性 D.公益性 8.(C)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每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成立都是由其开始的。
A.目标 B.战略 C.宗旨 D.策略
9.非营利组织该如何做好市场环境和组织条件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BCD)。
A.分析组织现有计划是否合理 B.重温组织的宗旨 C.分析组织面对的市场环境 D.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10.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就是要通过分析组织当前和今后的各种主要的内部条件,把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主要包括的内容是(ABC)
A 明确组织的目标 B 政策 C 明晰组织的资源 D制度 11.审计包括对公共部门(BCD)。
A.腐败的审计 B.财务与符合性审计,C.管理与经营审计 D.效果的审计 12.当前的非营利组织评估理论主要有(ABCD)
A.“三E理论” B.“三D理论” C.“顾客满意度理论” D.“APC评估理论” 13.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包括(ABCD)
A.指标比较法 B.德尔斐法 C.层次分析法 D.主成份分析法 14.快速农村评估法的主要做法是(ABCD)
A.采用多学科小组 B.三角信息
C.避免主观偏见 D.直接面向受益群体 15.与快速农村评估法相比,参与式评估法更强调(D)
A.决策者对信息的收集 B.为决策者收集信息 C.自上而下 D.参与过程本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非营利组织: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2.公民社会: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有价值或原则。3.治理:是各种公共或者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同事务的众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到协调并且联合起来共同采取行动。
1.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在中国香港又称为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市场而存在,因此也称作“第三部门”。
2.联合国咨商地位:是指具备出席和参加联合国下发机构会议的条件。
3.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体制。
1.SWOT分析法: 也称自我诊断或评估,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
2.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财政部门同非营利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非营利组织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所属非营利组织之间关于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领拨缴销的方法、形式以及责、权、得划分的基本组织制度。
3.志愿者:是指出于自由意志而非个人义务或法律责任,秉承以知识、体能、劳力、经验、技术、时间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各项辅助性报务的人员。
1.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是指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取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所获得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计划、控制项目的动作过程。2.非营利组织的“4P”核心:营销的核心是所谓的“4P”,即产品、价格、推广、渠道。对于非营利组织营销来说,同样遵从这样的核心。
3.评估:指对评估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和评价,或是对社会干预的效果进行考察和研究。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正规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3.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合法性、透明性、法治、责任性、回应、有效。4.简述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治理八原则理论。
分享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之边界界定清晰;使用、供给与当地具体情况相适应;集体选择安排;有效监督;违反规则的分级制裁;低成本的冲突协调机制;对组织权的认可;分权制组织。1.经社理事会通过的非营利组织的三类地位。(1)全面咨商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2)专门咨商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3)注册地位的中际非营利组织。
2.结合我国国情及现行法律法规体系,简述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目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类标准是大体参照我国现行法律体系而进行的分类,具体分为:(1)社会法人。我国目前的社团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济团体和政治团体。
(2)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我国主要指各种民办的医院、学校、剧团、养老院、研究所、图书馆、美术馆、宗教组织、其他社会服务和福利机构等。
(3)基金会。按照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这里的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条例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4)未登记或转登记社会团体。这类组织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于是采取多种变通的方式以便生存和活动。对于这类组织应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而不是加以取缔。
(5)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像学校和医院等部门。2.德国的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德国的非营利组织不仅范围广,而且类型很多,如果作简明扼要的分类,分为公益必和互益性两大类。(1)公益性组织涵盖了医疗、环保、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是德国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重要支柱,德国公益性组织的主体是社会福利服务,主要类型是社会服务、卫生保健和教育事业。在德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中,社会福利服务组织的就业份额是最大的,占德国所有非营利组织就业人数的4/5,其中教育领域占整个德国非营利组织就业人数的近12%。
(2)互益性组织以行业协会和商会最为突出,这类组织要经济协调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3.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有何缺陷?(1)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行“双重管理体制”,所谓双重管理体制,是指对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和业务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体制。
(2)双重管理加强了政府在登记管理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和限制,并通过分散责任回避了登记管理部分与百营利组织之间的直接冲突,使得非营利组织在通过登记注册成为合法组织之间,必须首先成为政府所属的一定职能机构所需要和能够控制的对象,并受其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成立。
4.如何进一步完善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1)提高国家税收立法的层级。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征税法律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制定,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法规、规章都不得与之相抵触。
(2)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地位。要在有关法律法规对非营利组织办公室的基础上,明确非营利组织简洁的纳税主体与优惠资格,对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规定申请减免税的条件、税种、幅度等具体内容。(3)突出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鼓励支持捐赠行为。1.简述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殊性。(1)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需要为目的。(2)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受环境条件约束。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法律规制等方面受到一定的约束度。(3)非营利组织战略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非营利组织带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非营利组织在战略制定时,战略管理者必须向众多所有者征询意见,并依据公众愿望和要求来提供服务,这也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
2.简述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明确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有助于非营利组织抓住机遇创造良好条件。(3)有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和规律化。(4)有助于加强非营利组织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提高组织工作成效。(5)有助于优化非营利组织的资源配置。(6)有助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如何做好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管理?
第一,要正确处理主营业务与附营业务的关系。第二,开展经营收入要履行报批手续,将非经营性资产转做经营性资产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第三,要禽营业执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非营利组织从事经营活动,由该单位申请登记,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领取营业执照,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第四、经营收入要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第五、要划清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的界线,事业单位和经营收入发球不同性质的收入,要注意划清它们之间的界限,以正确反映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成果。
4.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具有什么特点?(1)成员来源的广泛性。(2)成员目标追逐的非营利性。(3)成员关系的平等关系。1.非营利组织项目的评估原则。
(1)项目评估的客观、公正且科学性原则。(2)项目评估的可以比性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4)公开性和反馈必玎结合的原则。(5)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征主要包括哪些?(1)目标的多重性。(2)综合参与性。(3)营销社会化。(4)营销伦理性。3.简述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导向。(1)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理念。(2)增强经人为本的内部营销理论。(3)深化自强自立的竞争意识。4.试述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程序。
第一步,由非政府组织根据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进行自我评估。第二步,评估机构收到非政府组织自我评估材料后,由工作人员进行形式上的审核,检查自我评估的材料是否齐全,举证是否充分。如有不完整或不清楚的地方,由工作人员与被评估机构沟通、补充。最后,条件许可后,可以将非政府组织自我评估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挂在网上,接受公众监督。第三步,由相关利益群众和专家组成一个综合的评估小组。第四步,由综合评定小组对重要的、大型的非政府组织或有不良记录的非政府组织、有公众举报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现场检查,也可以进行随机抽查。第五步,将评估结果告知被评估机构,并专门渠道接受非政府组织的申诉。第六步,发布评估结果。
四、论述题(15分,从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互动。
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不明偶然的,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背景。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下列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市场经济的发民。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再改造行动推动了西方国家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过渡,也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和空间上的支持。
(3)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民社会的兴起是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
(4)历史渊源。非营利组织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这一渊源主要是指历史上致力于自由结社、慈善事业和社会优先的传统。
除经上因素以外,市场失效、政府失效等理论的完善也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国际上兴起的一些非营利组织还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影响。2.论述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一个地区公民社会的发展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当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2)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实际上是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的一种表达,它是非官方性、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使它成为一套归适合从下而上发展,构建发达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
(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核心部分,非营利组织的不断发展反映和表达公民社会意愿,培养了民间交流和自主管理的方法与技能,增强了社会成员的个人自我管理能力。
1.论述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原则
依法理财的原则。勤俭节约的原则。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兼顾的原则。2.试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模式。
(1)处方管理模式。(2)定期报告模式。(3)监督工作模式。(4)指令工作模式。
1.试论述主要国家(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共同特点。
非营利组织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非营利组织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发展规模存在巨大的差异。
(3)这些国家(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呈现出以福利服务占主导的特点。(4)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内的重要的就业渠道。(5)非营利组织的多数收入都来自公共部门和组织会费。2.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存在的问题有:①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健全。②管理体制不顺畅。③缺乏独立性。④资源缺乏。⑤监督体系不完善,公信力不足。
对策主要有:①完善非营利组织立法,提高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的法制化水平。②简化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程序。③完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监督机制。④调整税收制度,拓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渠道。⑤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发展与完善。
1.试述评估与监测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评估是一定时限内的工作;而监测是连续性的职能,它贯穿于计划、项目或政策过程的始终。第二,评估是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项目、计划或政策都需要进行评估;而监测活动原则上需要对所有的项目计划或政策执行。第三,监督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而评估可以针对一个或几个项目计划或政策进行。第四,监督只需要记录实际的数据,用于与计划数年对比;而评估不仅可以利用监测数据,通常也需要进行一些项目、计划或政策经个的数据对比。第五,监督通常通过定期的报告、报表、考察等方式,向项目、计划或政策的执行员了解投入、活动和产出情况而评估主要通过阶性的座谈、考察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服务对象了解工作的效果、效率、影响和持续性。2.非营利组织营销与企业营销相比,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优势?
困难:①与企业相比,有关非营利组织顾客的特性、行为、观点、态度等的研究资料非常缺乏;②非营利组织营销常常要求顾客作出不太愿意的事情,而企业营销仅要求顾客评估一件产品或服务;③非营利组织营销中应对的某些问题牵扯到特定的文化,道德等,不太容易得到广泛拥护。④通常,顾客配合非营利组织营销得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推动兴趣;⑤非营利事业的外部性比较大,要很多时候回报与付出有很大差距。
非营利组织筹资前景 篇3
1.技术领域,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媒体的利用障碍将会消除,会有更多小型慈善机构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筹资。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低廉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有利于激励和推动新兴慈善组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慈善机构加入在线筹资领域。
2.对监测及透明度需求的增加,必然推动公益机构保护组织(umbrella organizations)的成立。
随着草根组织的不断增加,为保证慈善机构的可靠性、证明其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公益机构保护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为保证慈善机构透明度及监测的顺利进行,所采取的措施将更具严格性和普遍性。
基于监测目的,所有具有公信力的慈善组织都将成立公益机构保护组织。权威公益机构保护组织将采取更具严格性兼标准化的措施来评估和报告慈善机构的资金运用情况。
4.公益机构保护组织将以捐赠代理人的身份,帮助捐赠人集合资源,做慈善决定。
由于所有的专业性慈善机构都将登记入册,并得到相应的证明,捐赠者在捐赠方面便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鉴于慈善机构所从事的事业、建立的人际关系、历史及效率评分标准是其项目单制定的根本,捐赠人恰好可依据项目单进行选择。
5.利用普通市民所纳税金来代替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直接支持。
政府在减少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直接支持的同时,也将消除慈善捐赠障碍以帮助慈善机构募集资金。政府将雇用慈善顾问,来为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慈善机构引入捐赠资金。
6.慈善领域领导层面临重组,权力将整合到专业的慈善顾问手中。
随着基层筹款组织的增加,非营利组织的执行管理人员将减少,而雇员数量将会增多。慈善顾问将以捐赠人、捐献者顾问、基金和慈善机构中间人的身份领导慈善领域。
7.慈善顾问和捐赠顾问在推动捐赠进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筹资顾问可以代表捐赠人和捐赠基金作出捐赠决定。届时,顾问将兼具高知名度和高收入,而且会十分抢手。
8.筹款机构的高需求,使得慈善领域专业化得到加强。
随着对慈善领域可靠性、公认性及第三方专家需求的增加,专业筹资人不仅需获得学位、证书,在某些情况下还需执业资格。
9.学术机构将与非营利组织合作,设立与其相关并具价值意义的发展学位。
高校将制定竞争性学位和证书计划以培育慈善领域专业人才,帮助参与人尽快进入领导职位。
10.社交网络和网际网路技术将以超乎想象的方式发生改变。
非营利组织体系 篇4
从世界范围来看,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来看,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非营利组织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公共物品、弥补政府缺陷、扩大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 与政府组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弊端, 导致公众对其公益性、独立性及其公共责任的缺失等方面存在较多质疑。而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则是解决组织信息透明度问题, 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机制主要解决组织在管理和运作中信息透明度和规范问题, 其信息披露内容一般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两方面。财务信息即会计信息, 是反映非营利组织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等通常能用货币量化的、在财务报表内作为正式项目反映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与组织运营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不能以财务信息反映的信息, 其更多的属于定性的或以实物、技术指标量化的内容。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基础为权责发生制, 并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方面, 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现金流量表等几个方面。伴随着越来越多非营利组织财务丑闻的揭露, 人们发现“经济人”趋利的本性并非因其是非营利组织就会减弱, 甚至由于缺少了相应的监管而使得这种个性更加显著。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也成为决定非营利组织能否健康有效运营、实现公共目标的关键。因此,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是推动非营利组织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非营利组织运行建立在科学规范、严格定量、实时可控的基础之上。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批露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 使其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已颁布实施或重新修订了与非营利组织有关的法规, 这些法规条例中涉及到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告, 并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年度财务报告的内容。但非营利组织在适用的会计制度上仍然比较混乱, 有些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有些采用《企业会计制度》, 有些采用国家颁布的针对特定行业的相关会计制度, 还有一些非营利组织根本没有正式的会计记录, 只是简单地记录业务收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所定义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仅仅是我国为数众多的非营利组织中的一部分, 大量无法人地位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处于无人监管或无规范可循的状态, 此外还有大量网上社团等新兴组织的出现, 也迫切需要相应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目前, 我国非营利组织一般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但仍有些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由于会计基础的不统一, 使得不同组织间的会计信息可对比性不强。加之不同法律法规有冲突, 导致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核算的依据、基础不同, 进而造成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因此目前非营利组织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统一, 其对外披露的信息标准和口径不一致, 信息使用者很难有效地使用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信息做出经济决策。
2、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和规则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框架, 仅由单一的会计制度对其财务报告进行规范。一般而言, 在采纳集中立法型管理体制的国家中, 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和相应的规则主要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性证券监督机构制订, 如美国、日本等;而在采纳自律性管理体制的国家中, 则其主要由自律性的证券业组织制订, 如英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主要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 同时为之提供编报指南, 其中美国在这一方面的规定最为详尽, 堪称典范, 除规范财务报表信息及非财务报表信息的内容与格式外, 还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信息披露的内容提供更为具体的编报指南。而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而言, 连基本的会计规范与审计规范都尚未健全, 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 会计信息披露规则更无从谈起。一些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行为没有进行原始记录和初始计量, 应当建账却没有建账或者科目混乱, 没有按照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编制报表和检验会计凭证, 随意性强, 导致信息使用者对不同的会计信息难以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与决策。
3、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规范, 质量不高
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很不全面, 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虽然在满足使用者需求方面具备一定的信息含量, 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并不充分。更多的能够直接反映非营利组织使用资源效率和效果的信息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获取。我国非营利组织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呈现,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现金流量表等, 但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最主要的关注者, 他们更偏好多样化、直观化和平民化的披露形式, 而不是仅以专业的、单一的财务报表形式展现。因此, 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单一, 内容不规范, 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完整性和多元化需求。
另外, 非营利组织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该充分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和特点, 以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可理解性、决策有用性和决策有效性的要求。良好的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有一套质量规范机制, 方能为使用者所需的会计信息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而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质量仍值得商榷。
4、信息披露对象侧重于政府管理部门, 对其它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重视不够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部门, 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它是不同于政府机构和企业的组织形式, 在依靠社会资源存在的同时需要自给自足。非营利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如果说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大力扶持而过多使用国家资源进行建设和发展是必要的话, 那么伴随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成熟和完善, 其脱离政府的控制是其发展的必然。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迟迟没有健全, 一定程度上成为非营利组织获得更广泛社会支持并取得良性发展的阻碍。
5、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必要的审计和监管
良好的审计规范和监管体系是对非营利组织公开披露会计信息的监督与保证, 能够在一定程度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真实性。目前, 我国并未对非营利组织规定严格的审计要求和其他监管措施, 尤其是针对向社会公众披露的信息而言。单纯的会计规范无法与其他法规形成良好的对会计信息的制约和互动作用, 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乏比较的审计规范和监管制度, 也使得部分非营利组织的违规成本降低, 因而极易产生一些不规范行为, 使其公信力大大降低。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批露体系的优化
1、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为其会计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从制度实践来看,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颁行并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披露管理的制度需求。立法机关应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设计, 以更加适应会计实践发展的制度诉求。加大对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不充分的处罚力度, 严重的甚至给予解散的惩罚措施等。强化外部监督,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建设。随着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和外部监督制度的完善, 从长远来看, 自愿性信息披露仍然是其首要选择。要求非营利组织主动进行信息披露, 同时加强披露信息的质量与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 目的仍是为了提高披露信息的质量和水平, 正确引导非营利组织自愿信息披露的意愿动机, 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完善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框架, 建立统一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规范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部门, 其本质特征决定了它是不同于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全新组织形式。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涵盖证券立法、会计规范和审计规范, 而政府会计改革也在加速进行, 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制订法规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政府会计信息进一步公开透明化。因此, 非营利组织可以借鉴企业和政府的财务会计制度, 建立起相对独立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实际上国家已经颁布并实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表明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一个特定分类已经为我国官方认可, 标志着国家在对建立独立于企业和政府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研究方面的重大进步和立场。为了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更好地规范和管理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基础应以权责发生制为主, 逐步建立统一的规则体系。
3、规范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提高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针对如何规范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部分学者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 包括:全面改革非营利组织披露的会计信息, 重新定义会计要素;在现有的财务报告基础上增加反映非财务信息的内容;利用现有报表数字通过建立模型来评价非营利组织的绩效, 力图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掘对信息使用者最有制度并能用的信息等等。笔者认为,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业绩情况、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三方面内容, 业绩可从社会业绩和经济业绩两方面考察;财务状况包括组织是否建立了完备的预算决算制度并能严格执行, 基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运营状况如何等;管理状况包括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人员分配以及总体的运营效率如何, 基金项目的落实情况, 组织的执行效率等。
在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规范机制中, 质量规范标准的确立是关键, 旨在为会计信息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提供指导。审计鉴证可以根据能够反映信息使用者要求的约束标准, 独立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查, 并促使非营利组织根据信息使用者的标准控制会计处理程序。政府部门的事后监管主要着眼于异常情况,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核查, 并对披露违规行为实施惩戒, 这种核查与惩戒有助于强化质量规范标准的贯彻实施和审计鉴证的有效性
4、实现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多样化, 构建完备的信息披露的管理信息系统, 满足信息需求者多元需求
在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 要以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现金流量表等形式为主, 兼采其他形式, 立体、全面和充分地披露会计信息。重视非营利组织委托人对信息的需求, 由受托人提供的信息要能满足物资提供者即委托人的决策需求。同时, 信息的披露要能帮助委托人了解所提供资金的用途和去向。另外, 建立相对独立的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管理系统, 为非营利组织透明度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载体主要为纸质的报告, 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很差, 因此, 有必要建立信息披露的专用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化披露体系, 要求所有信息披露义务人均通过该系统进行所有公开信息的披露。建立专门的数据库, 对相关者关注的各项信息收录专项数据库, 并将该数据库与信息披露专用系统相联接, 以便使用者查询。
5、加强对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
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特点, 造成了对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监管主体的缺失。真正关注于非营利组织运作效率的主体, 除了委托人以外, 就应该是政府部门。但是, 我国的现状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更多的是针对其行为, 而不是其财产利用情况, 这种对受托人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强制性监管很弱。与企业相比, 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不规范, 信息质量较低, 且所披露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没经过审计人员的严格审计。从提升非营利组织透明度的外部条件来看, 非营利组织在披露中能否做到透明, 关键在于有效的约束、监督和管理机制。作为制度和规则的建立和维护者, 政府可以通过法规、制度的制定、实施来影响与决定非营利组织的行为模式。基于我国国情, 在非营利组织相关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 政府应当设定严格的和可实施的惩罚机制, 严厉惩罚不透明的组织, 增加其违规成本, 从而促使他们提升组织自身的透明度。
摘要:信息披露体系是提高非营利组织信息透明度、增强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 我国非营利组织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障碍, 如信息披露体系不健全, 法律法规不完善, 披露的信息内容不规范、质量不高等, 这些都会制约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构建统一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框架和规则体系, 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 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 成为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和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公信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琳:试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系统[J].财经问题研究, 2002 (12) .
[2]陆建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问题[J].会计研究, 2004 (9) .
非营利组织复习材料 篇5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有非政府性。民间组织: 社会组织:
公民社会:从社会关系上指称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
2.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和互益性
3.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政府的本职区别分别是什么?
非营利性是与企业的根本区别,非政府性是与政府的根本区别。
4.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那些方面?为什么?
慈善救助、环境保护、公益服务、扶贫发展、权益保护、社区发展、行业协会
5.非营利组织为什么被称为第三部门?这种看法有什么缺点?
针对政府和市场而言的。但非营利组织整个体系仍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太分散。其所包含的社会资源的规模上、构成上还有能量上都远不及国家和市场的力量大,同时没有相对平等的关系。
6.分类
会员制组织:公益型组织(面等级公益型社会团体、一般公益型社会团体)互益型组织(互益型社会团体、经济团体、行业协会)
非会员制组织:基金型组织(慈善募款协会、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实体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
第二章:境外的非营利组织 1.术语
2.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
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早期,17实际开始出现的非盈利组织和资本注意的民主、资质、慈善等价值取向以及社会精神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现实,19实际以来非盈利组织的数量明显增多且影响增大,战后非营利组织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至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速,80年代蓬勃发展,在全球各国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非营利组织。
3.什么事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决策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与联合国体系有关,在经社理事会享有咨商地位,并通过会议机制等决策机制参与影响国际决策。
第三章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 1.术语: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双重管理:国家队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以及日常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
分级管理原则:对非营利组织按照其开展活动的范围和级别,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
非竞争性原则:为避免非营利组织之间展开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2.历史上的民间公益活动原型? 会党、朋党等社会民间组织
3.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有哪些? 教育、社会服务、卫生、农业、农村发展
4.双重管理的含义,管理体制的缺陷?
国家队非营利组织的登记注册以及日常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体制。加强了政府在登记管理方面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和限制,分散责任回避登记机关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直接冲突,使得非营利组织必须成为政府所属的一定职能机构所需要和能够控制的对象,极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和恐慌之,限制了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不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5.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社会资源不足,公益产权基础薄弱 双重管理机制,法律政策环境不利 专业能力缺乏,多元力量难以整合 社会监督乏力,市场机制挤压公益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决策 1.术语: 领导者:领导者是事实领导的人,或者说领导者是利用个影响力带领组织极其成员实现组织宗旨的人。宗旨:
权威:领导者的权威包括两个方面:职位权力、个人威望。权力基础:五类:惩罚权、奖赏权、合法权、模范权、专长权
决策:领导人的重要职能之一,指领导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两个以上的代替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的合理过程。其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定的目的、可选择的方案、决策的过程。治理:指的是非营利组织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按照效率、法治、责任的原则合作与互动的过程。
理事会: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和治理的住址结构和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有六大职能:决定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决定组织的计划于发展、预算和财务监督、筹款、招聘和解聘领导人、作为与社区狗沟通联系的桥梁。
秘书长:非营利组织的核心人物,行政主管和日常负责人。授权:即将权利授予下属。
领导效率:拜托过去着眼未来、按例外原则办事充分授权、着眼于全局不以压力作为工作次序的标准、提高会议效率。
2.非营利组织的领导有什么特点
兴趣、良好的沟通技巧、保持客观和超然。
3.实际工作中那种领导风格比较有效,各种风格额改善方法? 高组织与高体贴的四分图!
4.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治理和决策的区别?
指的是非营利组织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按照效率、法治、责任的原则合作与互动的过程。
决策是未达到组织目的,在不同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的合理过程。
5.理事会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为什么它是非营利治理的组织保证?
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和治理的住址结构和制度,通过选举产生。有六大职能:决定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决定组织的计划于发展、预算和财务监督、筹款、招聘和解聘领导人、作为与社区狗沟通联系的桥梁。
其核心的作用集中在扮演促成者、政治倡议者、缓冲者、价值护卫者。6.决策类型的分类:
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7.领导者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宗旨与决策、宗旨与具体目标、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8.领导人的用人原则:重视能力、按事选人、用人所长、用人不疑、合理授权、全力支持、关心下属。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 1.术语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 宗旨 任务 愿景 目标
组织诊断:将组织视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对组织整体极其各组成部分的目标、功能等进行系统分析。环境分析:趋势分析、将焦点放在组织的外部环境上,意把握各种主要外部因素的变化趋势。战略规划书:包括宗旨、简史、愿景、任务、中期目标、策略和行动方案。2.什么事战略管理?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管理?实行战略管理的好处是?
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活动和发展实行的总体性的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1.明确组织的宗旨;2.界定组织的任务;3.树立组织的愿景;4.明确组织发展的优先目标;5.分析和诊断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变化,把我各种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机会。关系到组织如何长期有效运作,运用得当可以整体提升员工的主动性和服务能力。
3.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包括哪些基本的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准备阶段:决定是否开始战略管理计划、成立战略管理委员会、聘请专家顾问、确定日程、召开战略规划动员会
分析阶段:组织诊断、环境分析
规划阶段:关于组织的宗旨、任务和愿景的讨论。关于组织发展的中期目标的讨论。关于组织策略与行动方案的讨论。关于环境变化的讨论。完成组织战略规划书 实施阶段
监督和评估阶段
4.如何把握非营利组织的战略会议的议程? 5.战略5p是:计划、模式、定位、观念、计谋
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 1.术语
人力资源管理:为了实现组织的宗旨,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获得人力资源,并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和开发,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从而有效的加以开发和利用以市值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有酬员工:
工作分析: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务的目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信息进行收集,以便对该职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任职者资格的过程。绩效评估:指收集、分析、评价、传递有关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授权 报酬
职务评价:根据各种工作中所包含的技能要求、努力程度要求、岗位职责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对组织中的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评估。奖金与福利 激励
培训:给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
管理人员开发:为适应未来工作队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以实现所选定的职业目标的过程。本质是将自我概念和外界环境的现实合为一体的过程。
2.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谁?为什么? 主要针对有酬员工以及志愿者展开。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
3.非营利组织是如何录用员工的? 四个环节: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录用。录用的程序:签订合同、上岗培训、试用期、正式任用
4.非营利组织授权
授权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机制,授权是对领导者的一种挑战,好的领导知道如何授权。授权的原则:让授权成为绩效评估的一部分;不要只授责任,却不授予权力;要允许出错,宽容公正;不允许越权报告,也不要越权承诺。
5.需要支付较高报酬么?
发展壮大,必须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较长时间的留住精英,必须保持良好的薪资水平。
6.职业生涯规划?
7.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计划、组织、知人善用、引导、控制
8.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非营利组织中的职位空缺现象常有,需要对人员做出规划;流动率的存在,必须经常录用新人;非营利组织的活动往往以项目的形式开展,临时性强,须提前规划;人力资源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9.绩效评估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
第八章
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管理 1.术语:
志愿者:义工、志工,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志愿精神: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和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和报酬的社会理念。
志愿服务: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分为非组织和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志愿活动
志愿管理者:志愿活动的管理中需要一些把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正式认同和非正式认同: 志愿部门:
地域生态货币:在一定时间和区域的范围内可以流通,主要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是志愿者为非盈利组织提供的志愿服务的计量单位。
2.如何理解志愿精神
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和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和报酬的社会理念。
3.你认为志愿者服务应该如何界定,为什么?
志愿活动不以谋取报酬为目的,同时志愿者所得远远低于其付出 志愿活动存在志愿性,受益对象是陌生人 正式和非正式的志愿活动。
4.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分为几种类型?志愿者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管理型志愿者、日常型志愿者、项目型志愿者 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5.志愿者管理的特点:
或者说志愿者的管理原则:十大
6.假如你要参加志愿服务,你希望得到什么?
7.谈谈你对计量志愿服务的看法?
对于志愿者提供的不已获得报酬目的的无偿或者抵偿的劳动和服务,很难用传统的货币工资来计量、评估和管理。但同时,志愿者所提供的志愿服务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测量和计量,那么相应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就无法更好的展开。
第九章
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管理 1.术语
项目管理:指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取资金、人力等资源,并优化配置所获得的资源,组织、计划、控制项目的运作过程,达到项目的既定目标。项目申请:包括设计项目、可行性论证、书写项目建议书等三部分。可行性论证:项目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做出深入论证、为决策提供依据。项目建议书:是直接向自住房提交的正式文件
项目计划:把项目的主要设想和战略落实为具体明确的行动,并确定各项活动所需的投入,以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职责。
项目管理机构:项目启动和制定项目计划以后,建立一个项目管理机构,以整合整个项目的活动,一般由项目经理担任机构的最高领导者,各个分活动负责人参与,作为整个项目实施、管理、和协调的部门。
项目运作管理:项目计划、组织实施、控制与管理 项目经理
项目评估: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标达成情况、执行过程、成效、项目管理能力所做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
2.如何看待非营利组织承接和组织宗旨不直接相关的项目?
一般都需要和宗旨紧密结合,但如果尚有余力,对于其他组织主动要求合作的项目,即使与宗旨无关,但如果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也可适当参与。
3.假如你要向社会科学基金申请一个关于“非营利组织管理学”教材编写项目,你将如何入手书写项目建议书?
4.项目评估有哪些要求?
公正性和独立性、可信性、实用性、透明性、反馈性。内容包括:评估提纲、评估内容。
第十章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 1.术语:
营销:对组织的受益群体及其需求进行分析,吧服务推向市场,目的是完成交易(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换取资源,或换取支持)策略性营销:积极的、有计划的营销管理 4P:营销的核心产品、价格、推广、场所 市场分析: 市场状态
受益者与竞争者 市场分区 目标市场 市场定位 营销组合
2.简要说明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内涵
3.为什么说非营利组织需要营销?
使用营销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已增加政治与社会的支持,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使用这些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产品。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1.分析确认公众需求,以此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并有意识地引导公众的健康需求。2.将自身的组织宗旨和信息传达给公众,提高公众形象,刺激公众回馈。3.根据营销决定组织目标,拓宽组织吸纳资源的途径,使完成任务更加顺利。4.引起公众注意,吸引非营利组织需要的各种关注、支持。5.增加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4.非营利组织营销与企业营销比有哪些困难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消费者的特性的已有的研究缺乏;行为往往取决于本性,改变很难;需要改变的问题不是每个消费者关心的;非营利组织常常要求消费者作出不太愿意做出的事情;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牵扯道德文化问题,不太容易得到拥护;消费者配合营销所得效果不明显;非营利事业外部性比较大;
5.市场环境分析有哪些主要内容:
一般环境(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组织发展的外部条件)、市场状态、受益者、竞争者、其他人群。
6.何为市场分区?如何进行市场分区?
研究市场,锁定想要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做好市场定位,从而创造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服务。先进行市场界定,在进行市场分区,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但要保持原则:互相排斥、毫无遗漏、可以衡量、可接近性、数量足够大、差异反应。
7.非营利营销的趋势?出现这些趋势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受到营利部门的竞争压力;消费者关注因素的多样化;消费者更重视服务的品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第十一章
1.术语:非营利组织的筹款管理
筹款:基于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向政府、企业、社会大众或者基金会等发动募集基金、物资或劳务的过程
捐款:无偿将自己的资源给予其他人。潜在捐赠者: 遗赠: 关联营销: 政府购买服务:
筹款评估:对筹款的得失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并适当激励。2.何谓非营利组织的筹款,非营利组织的筹款目的是什么? 3.非营利组织的筹款市场主要包括那些?各自特点?
个人市场、企业市场(减免税、社会责任、企业形象、销售增加、内部关系改善)基金会/国际资助组织、政府市场、联合劝募组织 4.如何开展面向个人的筹款,设想你如何做?
筹款的方式:动员组织资源、动员个人资源(私人请求、俱乐部、电话劝募、直接信函邮件、网上募款、电视、义演义卖、小型项目捐款、大型公益工程、一对一捐助活动、遗产捐赠、计划筹款(党团组织))
5.如何开展面向企业的捐款,企业需要什么作为回报,设计一些满足企业的要求 6.和企业合作有什么风险?企业需要承担什么风险?
第十二章 评估 1.术语:
评估:广义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的价值大小或高低进行评价、判断、预测的活动,是人们认识、把握事物或某些活动的价值的行为。狭义: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系统的、有目的的对实施过程中或已完成的项目、计划或政策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相关性、效果、效率、影响、和持续性进行判定和评价。
监测:监测室持续性的只能,指收集数据,了解工作是否按原计划进行,即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投入资源、开展活动、产出成果的过程。
诚信评估:对非营利组织的诚信进行评估。指标:治理结构、项目与活动与宗旨的一致性、相关的信息进行纰漏,财务透明。
使命与战略评估: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对于收益群体未满足的需求是否贴切。指标:需求评估指标、创新性评估、灵活性评估
绩效评估: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结果指标、效率指标、效果指标、服务质量指标
组织能力评估:共同的价值观、管理技能、组织结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领导的艺术、动员资源、公共关系。逻辑框架:
有无对比:前后对比:综合对比: 快速农村评估法: 参与式评估法:
2.什么是评估?有哪些类型?评估与监测的区别?
区别:评估师一定时限内的工作、检测室持续性的只能,贯穿计划始终 评估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而监测室对所有项目执行
监测只需要记录实际数据,并于计划数据对比,而评估还需要进行一些项目、计划或政策以外的数据对比。
监测对单个项目,而评估是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
监测通过报告、报表、考察等方式,向项目、计划或政策的执行人员了解投入、活动和产出情况,而评估师通过阶段性的座谈、考察或问卷形式向服务对象了解工作的效果、效率、影响和持续性。
3.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框架包括那些方面?为什么?各自的评估指标有哪些? 诚信评估指标、使命与战略评估的指标、项目绩效评估、组织能力评估 4.非营利组织的评估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应向非营利组织学习什么? 篇6
新千年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公司粉饰业绩,日本雪印食品公司骗取政府信用,以及中国上市公司中名目繁多的关联交易、“掏空”、高管集体腐败等案件相继曝光,一次次地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关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优秀的非营利组织却活跃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地发挥着作用。
失败必然有失败的原因,成功也必然有成功的道理。当将视角转向非营利组织时,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转型经济国家,非营利组织正在做着那些上市公司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一直以来经常提及却无法很好地做到的事情——治理的有效性。就某种意义而言,在公司治理至关重要的两个领域——董事会运作和高管人员激励,非营利组织是真正的先驱者,它们的实践和策略恰恰是上市公司需要学习的。
非营利组织及其特征
非营利组织系西方舶来语,其兴起与发展的理论蕴意是对“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应对。对于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连对其的称谓也不一致,如“慈善组织”、“免税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独立部门”、“志愿者组织”、“第三部门”以及“社区组织”等词汇层出不穷。即使在中国,也有“非赢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别称。
尽管对非营利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一个基本的共识是:非营利组织指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出资者无权分享组织剩余,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组织。与政府部门和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例如,各类慈善基金、美国的女童军、红十字会等。
董事忠诚最重要,独立董事并非越多越好:理事会的经验
在上市公司中,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对股东承担着信托托管责任,负责公司经理人员的选聘、监督与激励等工作。与此不同,虽然非营利组织治理也依赖于理事会(有的也称董事会)进行治理,但由于非营利组织不单纯地属于哪一个捐助或者出资者,所以在日常运行中,理事会和高管人员认识到自己不是“老板”,他们只是合作同事,工作目标相同,只是职责分工不同而已。
非营利组织的理事常常是该机构的直接捐助者,由于所捐助的领域大多是各位理事有着特殊感情或者给予深切关注的,所以非营利组织的理事对于该组织都具有较强的个人忠诚度。正如德鲁克所言:“只有对宗教或者教育有感情的人,才会参加教堂的委员会或学校的理事会”。
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董事或是股东本人,或是股东代表,抑或是与公司无关联的独立董事。当董事是股东本人时,由于是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因此他们具有有效行使职权的潜在动力。而当董事为股东代表时,极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损害股东的权益。作为与公司没有多大关联,只有在董事会召开时才出席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的忠诚更是无从谈起。也正是缘于此,独立董事才被冠以了“花瓶董事”、“稻草人”等称号。
特别是在中国,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考虑“人情”、“关系”等已然成为用人过程中的一种常态。独立董事虽然名义上独立,但很大一部分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或者董事和高管人员的“闺中密友”。试想,如此“独立”怎能发挥作用?不“狼狈为奸做杀手”已是中小股民的万幸。还有一部分是上市公司为“壮门面”所请的“知名人士”,这些人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比较繁忙,怎能期待他们去努力为公司着想。剩下的那一小撮要闹“独立”的独立董事,大都被公司“躲猫猫”而“自愿”辞职,伊利与天大天财独立董事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证。
基于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的经验,上市公司董事会不应过度追求结构与形式之美(如委员会类型、独立董事比例等),而更应该关注董事的忠诚,这种忠诚不是对个别股东,而是对整个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上市公司打造成为百年老店。当然,如何使董事忠诚,除了董事自律以及有形的“股票期权”、“董事培训”等诸多措施外,整个社会的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建设也必不可少。
高管人员激励:薪酬未必最重要
从非营利组织的整体演变来看,对高管人员的激励经历了一个从无薪酬到有薪酬的过程。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如今的有薪酬年代,非营利组织高管人员的薪酬与处于相似情况、履行类似职责、执行相似任务的公司中高管人员的薪酬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此同时,由于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难以界定,且存有“非分配盈余”的特点,因此,非营利组织高管人员的薪酬构成也有别于公司,如股票期权等所有权激励就不复存在。
按照传统的激励理论,非营利组织不应该取得较好的业绩,但实践中美国心脏协会、天主教教会等非营利组织的成功运营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非营利组织到底靠什么来激励他的高管人员?对此,德鲁克的经历或许能够带来某些启示。在德鲁克的授课对象中,有大部分都在非营利组织做志愿者,包括在某个教堂、母校的理事会、童子军、基督教青年会、社区福利基金或当地交响乐团。当德鲁克问这些人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工作时,得到了相似的回答:我的本职工作不富有挑战性,体会不到足够的成就感,没有足够的责任感,也没有一定的使命感,它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已。
可见,非营利组织的高管人员激励是以“自我实现人假设”为主要基础的,更多的是利他主义而不是金钱驱动,依靠的是目标管理以及工作内容等的激励。反观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激励计划无一不有,但是我们看到的景象却是:“和平时代”的高管人员在享受着“资源垄断”、“政府支持”等优待的同时,堂而皇之地凭借其“业绩”拿着天价年薪,美其名曰“按贡献取酬”。然而,当“金融风暴”来临之时,我们却发现这些平时备受优待的高管们的损失正在由政府来买单,美国与中国的上市公司概莫能外。
基于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在高管人员激励方面,不一定要以薪酬为主,而应该充分学习非营利组织的激励方式,这一方面有助于缩减薪酬的边际递减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缩小高管人员与员工收入的差距,体现“公平理论”所反映的内涵,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互借鉴很重要
浅析非营利组织精神 篇7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精神,公益精神
非营利组织已经开始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并成为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新动力。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积极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 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特点出发, 讨论非营利组织精神, 很有必要。
一、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 非营利组织的含义。
非营利组织 (简称NPO) 主要兴起于20世纪七十年代, 尤其在八九十年代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得到迅猛发展, 由于强调的角度和重点不同, 国际上对此有很多不同称谓, 如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 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 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迅速得到发展。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科学研究也开始兴起, 根据中国《非营利组织法的立法原则》, 我国法律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如下:“在特定的法律体系下, 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团体、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 而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使有赚取任何利润, 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但是, 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的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在此列。
(二)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非营利性。这是非营利组织最基本的特征, 指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 (2) 非政府性。非营利组织不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 与政府组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责任主体; (3) 自治性。非营利组织既不是国家政府的附庸, 也不是企业及市场的从属, 而是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独立社会组织机构,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 志愿性。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加入该组织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 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奉献意识, 自觉自愿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 (5)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工作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增进社会公益。
二、非营利组织精神的涵义及其特点
(一) 非营利组织文化。
非营利组织文化即第三部门文化, 是指第三部门所具有的思想意识、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 是第三部门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是推动其进步的力量之源。透过第三部门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特有属性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我们不难归纳出第三部门的文化内涵。第三部门文化既秉承传统, 又不断将传统文化升华, 主要包括:尚义轻利的价值观念、无私奉献的思想意识以及以人为本的运作理念, 等等。
(二) 非营利组织精神的涵义及其特点。
非营利组织精神是非营利组织意识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和概括。非营利组织精神是非营利组织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处于非营利组织文化的最高层次。因此, 非营利组织精神代表着非营利组织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它是非营利组织从事人员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非营利组织精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
非营利组织精神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是因为表现非营利组织精神的非营利组织名类繁多, 包括妇女组织、社区居民组织、环保组织及人权组织等等, 遍布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 非营利组织开展的活动一般都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而是平均每个的活动领域达4.15项之多, 少数非营利组织开展的活动更是多达十几个领域, 这就使得非营利组织精神具有多样性。此外, 非营利组织精神的表现方式也是多样的, 非营利组织或从事人员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的具体实践活动、工作作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等方式体现非营利组织精神。
2、进步性。
非营利组织精神代表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方向, 不屈从于大众文化的层次, 也摒弃了腐朽落后的文化, 是被精炼后的先进的非营利组织文化。因此, 非营利组织精神具有先进性, 是非营利组织文化的最高层次。从非营利组织的特性来看, 它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区域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体现了价值观上的先进性。
3、时代性。
非营利组织精神不是一种僵化的文化, 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不断创新的。不同的时代所表现出来的非营利组织精神也各不相同, 每个时代的非营利组织精神都是当时优秀的非营利组织文化成果的反映。
三、非营利组织精神的构成
(一) 无私奉献的公益精神。
管理大师杜鲁克提出非营利组织应以使命为先, 在其《非营利组织经营之道》一书中所言:非营利产品“是改善人类生活和生命品质的一种无形的东西———使人获得新知, 使空虚无主的人获得充实与自在, 使天真无邪的儿童长成有自尊、有自信的青年, 使有伤痛的患者获得痊愈……。”所以, 非政府组织的设立, 不是为了少数人或集团的利益, 而是为了社会发展、进步的使命, 为了营造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这种公益性价值取向内在的要求非政府组织承担其实践行为和倡导社会公益的责任, 把公共价值融入组织中来。
非政府组织是现代公益文化的有效传播者, 是现代公益精神的无形培育者, 是现代公益事业的身体力行者。它所倡导的伦理标准为社会公益文化的养成树立了目标, 即无私的奉献、道德承诺、公益使命优先、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包容社会的多元性并维护社会公平、对公众负责任、公开和诚实、慎用社会资源、服从法律。可以说, “一切由第三部门所代表并实施的公益事业, 都是对思想史上的人道主义的弘扬和升华, 都是对哲学史上的人本主义的普及和实践”。
(二) 不进行利润分配的非营利精神。
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精神就公开表明不为拥有者积累利润, 不以组织和活动作金钱交易, 不进行投资和利润分配。为此, 非营利组织的一切活动和设置都是为了追求非营利的公共目的, 若某个非营利组织以追求营利为主旨, 那就改变了其所属的范畴性质, 隶属于市场领域而被驱逐出非营利公共部门。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组织的服务就不能产生利润, 只是所产生的利润只能用于特定组织目标的实现, 而不能用于分配。按萨拉蒙的说法就是“不是为其拥有者积累利润, 非营利组织也许在一定的期限内积累一定利润, 但是这些利润必须返回团体使命所规定的工作中去, 而不是在组织缔造者中进行分配”。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精神, 显现了非营利组织道德属性, 使它从产生的那天起, 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尊重, 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志愿者, 最终推动着道德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三) 非强制性的志愿参与精神。
非营利组织不靠权力驱动, 也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它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是基于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之上的自觉自愿的奉献和付出。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为了共同的目的结合在一起的公民自愿性组织, 为公民提供了较宽松的活动空间, 并为公民满足多样性和多层次的愿望与实现自己的利益提供了机制和平台。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平等自愿地结合在一起, 按照民主、协商、对话等原则, 通过民主的、非强制性的方式开展活动。非营利组织的要害在于公民可以不依靠强制权力而存在于一个组织形态当中, 它与民主、自治的精神同在。非营利组织体系内部, 各非营利组织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是自主地去开展各种活动的, 而不是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非营利组织通过启发、教育和引导公民参与发展活动, 培育公民参与意识, 使广大公民拥有健康的政治心理, 在全社会形成较为一致的政治信仰、政治理想、共同的价值取向, 规范体系的行为准则及评价标准, 提高广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和能力, 促进政治意识文明的发育和成熟。
(四) 高度的服务合作精神。
与其使命相适应, 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方式以提供服务为主, 不仅重视城市地区, 更要关注农村地区。非营利组织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和儿童、老年人、妇女、残疾人、贫困人口以及其他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等, 同时还应有企业等经济社会组织等。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的领域主要有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扶贫活动以及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等。此外,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提高了人民的合作意识、培养人们之间的信任感、合作能力等等, 促进了社会资本的产生。所谓团队合作精神, 简单来说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非营利组织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 核心是协同合作, 形成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非营利组织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 相反, 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 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五) 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的社会活动, 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社会领域里, 同样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们去冒风险, 探索未知领域, 尝试新方法和新事物, 并以巨大的热忱投入所从事的事业, 引导和推动社会创新。非营利组织同样也要在活动中遵循效率原则。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不是利润取向, 但同企业一样, 必须进行成本核算, 追求在既定投入条件下的产出最大化。虽然非营利组织所动员的资源主要是来自捐赠、资助和志愿人员, 不必向企业那样对投入资源进行等值的补偿, 但是非营利组织必须要像企业那样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这些资源, 不仅要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要获得社会效益。这样, 非营利组织才能继续从各个方面获得资源, 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 因此具有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除了上述几项非营利组织精神外, 还包括民主精神、法治精神、自治精神等, 这些非营利组织精神对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 万智慧将其作用界定为以下几点:第一, 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第二,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三, 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第四, 增进社会容忍, 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第五,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文化的发展;第六, 作为我国民间社会的代表力量, 开展各种涉外活动。
我们要不断锤炼非营利组织文化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精神, 用非营利组织精神引导非营利组织走向文明、高雅、健康、和谐之路。
参考文献
[1]邓嘉燕, 洪瑾.论非营利组织的公益信息传播[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7.2.
[2]张志刚, 侯庆敏.第三部门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J].理论界, 2006.
[3]李亚平, 于海.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文选[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非营利组织产权问题 篇8
一、产权的概念解析
根据法律定义, 产权就是指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所赋予产权归属性和独立性。具有所有制的产权制度通过法律界定的权利起作用, 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和人们的行为, 维护商品经济健康并保证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具体来说, 对于法律范畴, 产权具有排他性, 即产权主体是明确的个人或组织, 不存在主体不清, 无法界定的情况;其次, 产权是规定人们行为相互关系的一种既定规则, 具有经济实体性, 并且是社会中的基础性原则性规则。产权是来源于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责任的规范, 都是在约束可能的行为中作出选择的权利。产权可以帮助人在交易实施之前形成合理的预判, 使得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外部社会人员实现内部和外部的激励。
二、非营利组织的产权制度及存在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并不是营利, 它通常是利用公共资源或公共资产解决私人和政府无法处理的社会事务, 政府通过非营利组织间接性对公共事业进行投资和监督。非营利组织所包含的领域十分广泛, 其中包括慈善事业、教育行业、学术领域、环境保护等等。它的运作并不是为了牟利, 这一点被视作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特性, 同时其调动社会资源, 提供社会公益服务, 协调社会矛盾, 宣传积极社会政策等。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产权问题, 首先, 我们了解下私有资产产权的界定。私有财产包括了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收入独享权和转让权。所谓的明晰产权, 就是要把这些权利落实到个人头上。私有资产的所有权明确在所有者头上, 具体到个体上;我们说非营利组织的产权不明晰, 就是指这些权利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个人, 形成了多人享有一权的现象。我国著名学者王名将非营利组织的资产界定为“公益或互益资产”, 其公益性表明, 资产属于整个社会, 不属于个人或其任何组织机构。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不存在一个完整产权的拥有者, 产权无法落实到个人,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营利组织的产权并没有明晰的归属界定。资产的使用控制权和剩余所有权分离, 非营利组织只是作为中介机构, 其控制权受到限制, 但受益权缺乏明确的主体, 不能明确针对某个个体、组织或群体。在非营利组织中, 资产是客体, 其主体是出资人、非营利组织本身和社会大众三方且分离, 分离的权利主体使得非营利组织的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明晰的私有产权, 也不同于所有权主体为国家的国有产权, 作为一种“公益产权”, 没有明确的权利主体, 存在于社会之中, 具有重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非营利组织产权主要涉及到出资方、非营利组织、社会大众。出资方可以是社会中的个人、组织或者国家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受赠方, 接收其捐赠资本, 作为管理者, 使其成为社会公共资产和服务;社会大众则作为受益人, 接受公共资产提供的服务享有部分使用权。但任何一方, 都不能对这部分非营利组织资产的产权完整拥有。但作为非营利组织产权, 当其资产所有权从投资者转移到非营利组织时, 所有权便脱离个体所有者, 转而成为社会资产的一部分, 产权被分离, 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部分属于非营利组织, 但其又无法完全拥有。而非营利组织作为受赠方接受私有资产的捐赠或政府拨款, 只是暂时代理这部分资产, 享有部分控制权、使用权, 但只能用于公益性目的的社会事务。而整个社会群体作为最终受益者也只能享有公共资产所带来服务的权利, 不能拥有和控制。所以无论是哪一方都无法成为公益资产的完全拥有者, 他们都只能享有部分权利, 最终资产的归属, 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人或组织。
在产权经济学里, 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明确的产权界限, 然而非营利组织产权无法像私有资产那样拥有明晰的所有权主体。在非营利组织中, 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 所有权无法界定, 剩余收益权虽是属于社会大众, 但也没有具体明确的主体享有, 管理者行为缺乏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失去积极性, 因此所有者就不会因获取更大剩余收益而受到激励, 在监督管理方面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与产权明晰的国企和私有企业相比, 其绩效水平就会相对较低。我国非营利组织产权出现所有权和使用权运行中的若干问题原因, 首先在于权利设定和划分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虽然无法明确确定其资产所有权和控制权, 但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明确非营利组织的资产代理权, 其次, 明晰化的产权界限必须有相关的制度规范来保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配。
三、非营利组织的产权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 对于不明晰的产权界定, 要从根本上入手, 即从制度上才能解决问题。首先对非营利组织的归属权进行明确的设定, 资产不是A的就是B的, 即使在产权分离时, 也要明确产权的归属权, 将分离开的产权明确归属到特定的主体上。其次, 对于资产的使用权和控制权仍需相关法律制度约束, 明确其权利主体, 对于无法明确归属权的, 更加要补充条例规范其主体使用权。对于非营利组织中员工对产权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受限而缺乏积极性时, 更要通过侵犯公益产权行为的相关法律制度来解决。
其次, 要增强非营利组织对社会资本的控制。虽然明晰的产权制度是组织运营的基础, 但是, 在非营利组织实现其公益性目的的同时, 对社会资本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资本是非营利组织的命脉, 通过控制管理社会资本可以消除对产权分配不明确所带来的问题。例如, 对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 以减少产权问题带来的损失。
最后, 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资产的监督管理, 不仅从非营利组织内部规范监管制度, 加强监管力度, 同时还要增强社会公众力量, 带动所有社会受益群体, 共同对公共资产进行监督, 形成多元化管理监督制度体系, 做到产权透明, 从监督体系中减少产权缺乏明晰所带来的弊端。
摘要:产权问题一直是各项经济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非营利组织的产权制度不同于政府组织或市场组织, 其性质导致其产权特殊性, 非营利组织出资人不拥有产权。提出的非营利产权即公益产权的明晰, 对公益产权的社会责任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需要政府立法部门、非营利组织自身共同努力。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产权,公益性,产权归属
参考文献
[1] .王名, 佟磊.清华NGO研究的观点与展望.中国行政管理, 2001 (10) .
[2] .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3] .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 2005.
[4] .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20l0.
[5] .胡建锋.略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产权制度的构建.湖北社会科学, 2011 (7) .
非营利组织的收支管理 篇9
非营利组织, 也称为非政府组织 (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简称NGO) , 是独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外, 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 主要以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形式向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不以营利为目的, 资产供应者不图回报, 其剩余资产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的单位。常见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组织、科技组织、文体组织、医疗卫生组织、照顾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团体、非企业单位、宗教组织、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二、非营利组织收入的管理
(一) 非营利组织收入的内容
非营利组织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这是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广泛, 按收入来源区分为非自创收入与自创收入。
1. 非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接受的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
这是非营利组织收入的重要来源。非自创收入的管理需要做好与政府合作、寻找企业合作伙伴、面向社会公众募捐。非营利组织的非自创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 (我国一部分非营利组织) 、社会公众的捐赠收入。捐赠收入有各种不同形式, 有现金捐赠、非现金捐赠、捐赠承诺、劳务捐赠等。有些捐赠可能设立条件, 按照捐赠收入是否设立条件, 捐赠又分为永久性限定捐赠收入、暂时性限定捐赠收入和非限定性捐赠收入等。
2. 自创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
扩大自创收入并加强其管理, 应当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方向。
非营利组织的自创收入主要包括业务收入、经营收入和投资收益。业务收入是指非营利组织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这是自创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 非营利组织收入的特点
1. 收入来源比较广泛, 包括自创收入和非自创收入。
有人认为非营利组织不应该有经营收入, 其资金应全部来自于外部援助, 尤其民间捐赠应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实, 这是社会观念对非营利组织的误解。实际上, 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非常广泛, 非营利组织收入有一部分是来源于接受民间捐赠和公共部门支持, 但其主要来源还是自创收入。在香港, 非营利组织收入中自己创收约占40%多。在经济发达的美国, 1995年民间捐赠 (包括个人、公司和基金) 也只占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12.9%, 而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自创服务收入, 服务收入约占收入的56.6%。
2. 非自创收入不纳税。
非自创收入一部分来自于政府补助, 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公众捐赠。这些收入将有利于非营利组织活动的开展, 替代政府无法进行专职或部分专职的公益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 各国政府对于这部分非营利组织取得的非自创收入是不征税或减免税赋的。
3. 政府资助或接受捐赠收入属于非偿还性资金。
非营利组织取得的各项收入, 是不需要偿还的, 甚至也没有相应的成本支出, 因而这些收入可以安排用于开展组织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而非营利组织取得的需要偿还的资金, 一般应该作为“负债”处理, 不能作为单位收入处理。
(三) 非营利组织收入的管理
1. 依法安排收入,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当前, 我国多数非营利组织靠政府完全资助或部分资助, 而这些单位的资金管理采取收支两条线模式。对于非营利组织取得的, 不论是预算内政府资助收入, 还是自创的预算外收入, 都必须统收统管, 上缴同级财政专户, 而支出则由同级财政监督, 按照预算内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 从财政专户中拨付。
2.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积极开拓财源、组织收入。
各非营利组织除了政府给予支持外, 还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 拓宽服务范围, 开拓财源, 组织自创收入,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 保证收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在非营利组织收入管理中, 要特别强调收入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将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所谓合法性, 就是要依法办事, 依法组织收入, 严格遵守国家收费政策和管理制度。所谓合理性, 就是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取之得当, 用之合理。
三、非营利组织支出的管理
(一) 非营利组织支出的内容
非营利组织支出是指非营利组织为组织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以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这里的支出与企业的投资不同, 投资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投资的管理必须从经济效益出发, 而非营利组织支出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管理, 应当按支出的用途分为项目及活动支出与行政支出分别进行管理。项目及活动支出是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支出。项目及活动支出的管理应当从社会效益出发, 通过规划与监督, 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行政支出是非营利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发生的支出。行政支出的管理应当厉行节约尽可能控制行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当然, 也并非行政支出所占的比重越低越好。
(二) 非营利组织支出的特点
1. 非营利组织支出注重社会效益, 营利组织核算注重利润。
如前所述, 任何一个组织开展活动都会有一定的行政开支, 并且非营利组织也应当注重自身的能力建设, 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只有非营利组织的能力得到提高, 资金才能被更为有效地使用。
2. 除了经营性支出外, 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一般不讲究投入与产出比较。
即非营利组织支出成本效益原则中的效益是社会效益而不完全是经济效益。比如, 慈善总会善款的拨付或支出, 大学支付学术资助费、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各种支出。
(三) 非营利组织支出的管理
1. 在财务活动中, 非营利组织, 尤其是政府资助的非营利组织应
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 办理各种拨款支出必须以预算为准;其他非营利组织在搞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内控目标的前提下, 经常核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保证本单位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
2. 完善财务预算编制责任制, 强化预算约束刚性, 实行支出的分类管理。
在不影响组织活动的前提下严格遵守支出计划, 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同时, 在支出管理中, 要精打细算, 厉行节约, 决不大手大脚地花钱。应教育本单位全体同仁尽最大努力采取措施, 挖掘财力, 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本单位有自创收入的非营利组织在进行支出核算过程中, 应该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篇10
1.1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我国会计界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关于资金及其等价物, 非营利组织接受各类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及民间捐赠等, 这些资金及其等价物都是不需要进行分红或者返还的。第二是用途与目的, 非营利组织主要提供商品或者某些劳务给社会公众, 不以营利或获取相关等价物为根本目的, 而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其基本宗旨。
1.2 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根据资金来源存在的相关差异, 我国非营利组织可以划分为公立与民间两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 其中主要活动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性拨款的称为公立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资财人提供的资源和其他投资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的种类用下表清晰的表示, 如表1。
1.3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职能
从非营利组织的基本定义和种类的划分中, 我们可以看到其基本属性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以外的第三部门, 为调节“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已经逐步成为了满足大众诉求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等手段, 直接或者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以达到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2 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2.1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量和报告, 以价值指标综合客观地反映业务活动过程, 从而为业务管理和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各类非营利组织业务资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 以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它是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信息, 也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公益性服务组织, 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社会效益, 根据资金来源等不同非营利组织又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同时也就决定了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这里我们简要地进行总结分析。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主体是其本身, 非营利组织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是预算会计的模式。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以同时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主要目标, 而民间非营利组织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 这些要素构成了其会计核算的基础。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因此设置了费用要素, 而没有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要素。
3 我国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非营利组织掀起的全球性经济构架改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 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登记注册数量显著增多, 业务活动日益活跃, 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并逐步获得社会和普通民众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同时, 近年来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民众不断涌现, 出现了诸如嫣然天使基金会、壹基金等较为有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 由此, 非营利组织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的黄金高峰期, 截至2015年底, 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66.1万个, 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32.9万个, 其中有4762个基金会和32.7万个社会团体。从这些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常迅速, 它们广泛活跃在科技文化、卫生养老、环保等领域, 已经占据中国社会组织的半壁江山, 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以上数据, 我们可以用图表清晰地展示出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增长和发展趋势, 如表2, 图1所示。
3.2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会计起步较早, 体系和内容比较健全和完善, 譬如美国已经形成一个严谨且规范的法规体系。我国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会计才逐渐成长壮大迎来发展的春天。
首先,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结构体系还不太严谨, 由于资金的来源多而散, 内部自律机制不健全, 一些非营利组织利用监管漏洞私分钱财。其次, 我国非营利组织表面上来源的渠道多, 但是获取资金的能力有限, 资金来源单一使得会计核算相对简单粗糙。最后, 我国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例如公立非营利组织采用的收付实现制, 不能真实反映出资产的价值, 可能造成收支不能配比的情况, 在目前预算模式下,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非营利组织预算的全面管理, 也不利于政府生成整体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李占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监管失效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7) :23-24.
[2]刁华清.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监管机制的改革方法[J].商业现代化, 2010 (8) :155.
[3]常莉, 何东平.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5) :113.
非营利组织研讨乡村阅读推广 篇11
经验与方法
健华社是美国华人捐助成立的基金会,基金会不大,但坚持的时间很长。自1989年开始已经20余年,在全国各地设立了127家乡村图书馆。基金会不设管理费,所有志愿者都是自愿无偿,这也注定不能经常出差巡视。如何保证基金所用正当?中国区总代表夏勇利用自己的民主党派身份,请各地民主党派代为监督。
广东在人们心目中是繁华富庶之地,但贫富分化现象也存在。温丽明毕业后,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憧憬来到梅州山区,却发现与原来想象的大不相同,月收入1000多元,许多老师都感到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受立人乡村图书馆的乡村图书馆启发,在本校建一座图书室。校长说,只要不花学校的钱,你们就去做吧。她们从学校老图书馆搬来800册旧书,取名“一盏灯”图书室。可是书太旧,学生不愿看。她与立人乡村图书馆的李英强联系,很快得到心平基金会捐助的1400余册新书。老师与学生自愿管理,聚起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芥菜种”小组是6位在校大学生从生活费中抽钱在汶川建的一个图书室。张侠说,她们愿意做最基层的事,不管多么边远的山村,愿意一点一点地做起来;不追求面积规模,只求做一个图书室就有一个图书室的效果。
“担当者行动”的官文宾说,在大学里经常讨论,对社会有许多抱怨,但反观自身,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于是他们提出一个口号:反求诸己,于2004年成立担当者行动。最开始做的是乡村基础教育调研和传统助学,随着国家对学生的两免一补,上不起学的人少了。后来他们又做乡村图书馆,但志愿者难找,还要发工资,而且图书馆开放也有问题。最后,他们定位于“班班有个图书角”,这种方式管理成本低,而且比较有效,孩子下课就可以看。目前,他们已经在77个班级建立了图书角。
立人乡村图书馆是2007年李英强联合几位青年同仁发起的,他们的口号是,到你的家乡去做一个乡村图书馆。他们是理念先行,立意高远,这不是文化下乡或扶贫项目,而是一个乡村教育项目。为此,立人选点的要求也比较高,3年一共才建了5个分馆,都是独立运作。除了提供图书,他们更看重阅读指导与开展各种活动。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图书馆,相当于一所大学。立人的目标,是将乡村图书馆建成当地的学习中心(教育基地)、文化中心(精神家园)与交流中心(公共平台),拓宽本地文化视野,更新本地精神生活。
真爱梦想基金会是由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发起的公益组织,定位于为乡村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梦想中心)。2009年已经设立100家,今年准备做到180家。梦想中心由教室改造,基金会提供标准化模板,学校自己装修。梦想中心的所有配备也是标准化的:面积约70-100平方米,图书3000册,8人一台电脑,55英寸电视,DVD一套,数码相机、MP3若干。为监督学校高效利用,他们在每间梦想中心装了一个网络摄像头。除了基础设备,他们还请各界精英设计了“梦想30课程”,在学校中推广互动式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每周一课。他们希望改善中国教育的公平状况,帮助偏远乡村的孩子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讲了许多新教育的理念,比如: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阅读不能改变人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的深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的物相,但可以改变人的气象。教育就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新教育运动就是要激扬理想,让师生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他说,新教育运动兴起时,城市获取信息更为便利和敏感,最早联系新教育,但他们的热情往往不能持久,爱跟新口号。后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知道了新教育,他们更为朴实,要么不做,一旦做了,就能够坚持下来。新教育的政策是,谁做得好,他们支持的力度越大。
奕阳教育机构的张守礼将乡村阅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经从原来的书本扶贫过渡到阅读推广,不只是看书识字,还有方法与内容。未来的趋势,必将是文化立人,参与乡村公共生活的重建,激活当地文化网络。
分享与合作
会上,大家分享了许多很好的经验,比如——
当地人参与
许多人认为,建立乡村图书馆,首先要建立与当地的关系,如果乡镇不接纳,就很难融入。除了基础设施与管理者需要当地配合,还要避免以外来文化面目出现,否则容易引起当地政府的不信任,觉得不是骗吃骗喝,就是别有用心。许多组织也表示,如果没有当地人参与,事情宁愿不做。
网络平台
多背一公斤是以公益旅行为切入点,号召人们在旅游的时候多背一公斤图书,送给乡村与山区的孩子们。他们用网络发动大家,降低了公共参与的成本。志愿者还会在网上发布各学校需要资助的信息,社会各界可以据此捐助。
老年人资源
武汉滋根的胡昌民说,我国有一大批离退休人员,没事情干,很失落,完全可以在公益活动中发挥余热。而且老人有人脉资源,容易打通当地机关,取得信任。他本人就是将退休的时候,弟弟的公益情结感染给他,现在觉得越做越有趣。
信息平台
哈哈姐开创的一公斤捐书网,是一个具有公益捐书、图书室借阅管理、阅读引导、反馈分享等功能的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受捐学校和学生可以自主管理,便捷借书;捐赠者捐书只需举手之劳;NGO能通过网络跟踪所建图书室的使用情况。这套软件提供NGO免费下载使用。他们的费用将从何来?哈哈姐说,一是个性化服务,二是向政府使用者收费。
公益中盘
众多的乡村图书馆的建立,必须涉及到图书的大量采购。采购的特点是品种多(涉及上千品种),副本量小(通常只有1-2本),多批次,多样化,存在着低成本和高品质的矛盾,而且储存、物流有困难。为此,他们准备成立一个公益中盘,搭建一个图书采购、配送、物流平台,由天下溪具体运作。在收费问题上,有人建议,可以收费或打折,有的可以免单,但价格要明示,并确保比正常商业采购成本更低,品质更高。
图书分享
皮卡书屋是群海龟妈妈建的书屋,它以美国社区图书馆为蓝本,为0-15岁小读者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中英文图书。可能由于定位较高,书屋利用率较低。馆长程欣到会上招商,问有没有周围的图书馆需要,她们愿意轮流分批提供给大家。
学习借鉴
交流产生新想法,立人就从中受益不少。立人设点要求比较严格,与北京的NGO交流后,他们受天下溪启发,建立起农村小图书站,一下就开了10个图书站。后来,又受滋根“爱的书库”启发,开发了立人高中版爱的书库。
互通有无
乐助会会长李锦文说,中国的NGO很多,很分散,现在的情况是,广东的基金会到湖南做公益,湖南的基金会到四川做公益,实际上浪费许多资源。他建议大家优化配置,“我们在西部有一些项目你们能不能代管,你们在广州的项目我也可以帮你们管。”还有人建议每个机构把自己专注或擅长的事情列出来,大家互相联络。
真爱梦想发起人吴冲说,规模化产生专业化需求。他们擅长筹款、网络发展和产品设计,愿意将图书采购、书刊募集、教练培训、图书管理系统、夏令营等活动进行服务外包,与专业的公益组织合作开展。
会上还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许多NGO组织缺钱缺人,一方面又有一些基金会认为不缺钱,只缺好项目。NGO的管理费,通常是捐助金额的5%-15%,但由于公益组织绝大多数很小,实际上管理费也很少,还有的根本没有管理费,比如湖北麦田、健华社,大家都是自愿做义工。同时真爱梦想、乐助会等基金会表示,并不缺钱,只缺好项目。西部阳光更是几次发言,有缺钱缺志愿者都可以向他们申请资助。
薛野说,与梁漱溟、宴阳初等乡村教育前辈相比,我们有可能超越我们的前辈,因为我们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企业家与基金会的参与),更多的方案(NGO组织很多,方式多样),更好的工具(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交流的成本)。
困难与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公益事业。陶安秭的家庭就是如此。为此,她已经换了三个笔名,并对家人说自己在大学教学,一周8节课,实际上一周只有2节课。她在做城市民工子弟的流动图书馆。
也有人提到,NGO志愿者救助别人,他们的困惑谁来分解?实际上他们也需要心理手册,进行情绪疏导。有的志愿者做公益不但自己深陷其中,甚至把家庭也几乎捐助到破产。
方洁在读大二时就开始做志愿者,毕业后工作了半年,觉得没有意义,于是辞职做起了公益事业。她所在的华夏志愿者服务社定位于向京郊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文艺演出。她发现受助的学校也是贫富不均,有的学校有许多志愿者,而较边远的学校无人去。还有的志愿者不小心伤害了孩子们的感情,有的学校甚至不愿再接纳志愿者。
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国内民间组织注册比较难,90%以上的NGO都没有注册。这种情况下,有时资金往来与信誉就容易产生问题,全靠个人信誉。还有的NGO注册为文化公司,作为企业而存在,但企业必须纳税,而NGO是公益,并没有具体经营,有的NGO就把账做得基本持平,以减少纳税。对此,许多当地政府也能理解,并默认这种做法。
此外,图书室的管理,图书的有效使用也是大家反映较多的。有的借阅率不高,有的借阅者把书拿回了家不归还,还有学校的积极性与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人员专业技能的缺乏,尤其是阅读老师的培训,也是普遍关心的问题。
浅谈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12
1.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会计, 我国又叫预算会计。就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类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会计类型。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 它与企业会计在会计基础理论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表达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由于其核算对象、任务、受托责任和业绩考核方面的特征, 使得非营利组织会计又有其特殊性。
2.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现状
在发达国家, 非营利组织会计起步较早、制度比较完善, 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体系, 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比较系统。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由于研究的时间尚短, 以致研究总体上还不是很深入全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上会计发展的趋势, 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各界要求非营利组织“自负盈亏”的呼声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经济效益指标对非营利组织将越来越重要。加上迫于市场经济的压力,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 非营利组织不得不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 与企业等盈利组织争夺市场业务。这就导致了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在部分业务上的争夺和交叉, 甚至出现了二者在业务上不再那么“泾渭分明”。同时, 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再加上, 非营利组织在业务上的拓展, 使得现行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很多新业务处理上都显得无所适从。现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分期假设不够合理
会计分期是指会计核算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 以便有效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比较会计信息。目前, 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了公历制会计年度, 但是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我国, 国有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国家财政拨款, 拨款的多少也得通过每年国家的预算来体现。每年三月份, 国家预算将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 然后再下发到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去执行预算。这样一来, 各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至少也是三月份了, 而公历制下的会计年度应该是从1月1日至12月31日, 结果将导致各非营利组织在第一个季度将无预算可执行。这将导致我国预算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同时影响到非营利组织会计分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业务发生时, 非营利组织不能有效地记录, 从而有碍于非盈利组织对运行绩效的正确判断以及自身的长远发展。
2.会计确认基础不完善
从我国现状来看, 非营利组织存在两种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国家拨款的资金收支活动采用了收付实现制, 非营利组织中的经营性活动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对于处理国家拨款资金这一块上, 收付实现制虽然能反映准确的现金流量信息且操作简单方便又易于理解, 但是它无法体现会计的配比性原则, 容易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不能反映出非营利组织隐形的资产和负债, 不能真实反映出会计主体拥有资源的实存量。导致提供出来的财务信息有限、相关性差, 同时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市场竞争更是弊大于利。长期以往, 将会使非盈利组织对自身经营绩效、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不能准确评价, 在市场竞争中趋于劣势, 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3.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 经费严重缺乏
当前, 我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处于一个特别的时期, 国内外对此争议颇多。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很大程度取决于各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非营利组织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 没有政府的强制性和课税权, 同时还没有完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也不能通过经营活动获得丰厚利润, 只能依靠社会捐助和政府拨款来开展活动。现阶段如果完全依靠非营利组织独立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必然使其发展过程延长, 甚至出现反复或者是中途夭折, 很大程度上都不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发展, 更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4.会计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体系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尚处于分离状态;非营利组织会计本就归属于企业会计体系, 但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却与企业会计制度联系不够紧密, 致使各会计主体间信息不能相互比对, 难以较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且近年来, 伴随着民办学校、医院甚至民办社团组织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更多的会计新问题层出不穷。对此,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统一其会计核算。比如一些民办学校和医院对新出现的问题甚至连执行哪些会计标准都不清楚, 而一些正在进行改制的国有事业单位里, 会计人员对诸如校友捐款、对外捐赠等新问题的会计处理也都是无从下手, 而按照原会计标准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又明显与事实不符。事实上, 事业单位与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事业和提供服务方面并无本质的区别。
三、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建议
1.会计分期可以采用跨年制
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会计分期假设的改革, 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 如美国、英国等采用的跨年制。例如:将每年的4月1日与来年的3月31日作为一个会计年度, 这样就可以保证与我国人大会议通过国家预算的时间相一致, 从而也确保了国家预算的刚性, 同时还有利于各非营利组织正确反映自身业务的发生。再比如, 国有非营利组织中的高等院校也可以根据其学年明显的特点, 采用跨年制, 即以学年度作为会计年度。这样不仅能真实反映出高校运作的特点, 而且还可以避免年终结束时反映的结余是虚的。因为学年刚刚过半, 资金还要用于下一学期的运作;收入反映也不真实, 因为学生上缴学费等在9月份开学时进行。如果采用了跨年制, 不仅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同时也可以与国际惯例更趋于一致, 有利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国际上的长远发展。
2.把权责发生制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核算基础
在非营利组织会计中, 对于国家拨款的资金收支活动也采用权责发生制。因为在权责发生制下, 各会计主体更关注各类交易和事项发生的实质, 不仅仅看现金的实收实付, 它更强调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同时还严格划分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这就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有积极的作用。
3.扩大自主权, 拓宽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渠道
非营利组织在保持其原有职能和业务的基础上, 国家应该扩大其自主权, 适当放手, 让其拓宽自身资金来源渠道, 切实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如非营利组织可以像企业那样, 开展部分营利性业务, 不仅解决了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为更好地开展非营利活动奠定资金基础, 更好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4.完善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体系
建立非营利组织法规体系, 完善非营利组织管理机制。综合《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比较《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 再根据会计准则制定详细统一的新《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让现行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 在横向上做到统一可比, 纵向上建立《会计法》统御下的新制度。
总之,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再加上市场化经济和会计国际化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改革变得势在必行。希望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丁玉芳, 邓小军.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2]李海波, 刘学华.新编预算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3]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非营利组织体系】推荐阅读:
非营利组织管理08-06
非营利组织免税09-28
非营利组织管理重点07-17
有关非营利组织论文08-03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危机10-11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07-02
非营利组织分析与研究08-08
郑大非营利组织管理作业09-12
非营利组织复习题10-08
关于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及管理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