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管道管理体会

2024-09-03

神经外科管道管理体会(通用3篇)

神经外科管道管理体会 篇1

管道安全的设置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大影响, 外科术后留置导管超过两根的患者大部分病情较严重, 病情变化较快, 临床上需要严密注意及监控患者各项体征的变化[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的应用,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4 月-2015 年4 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20 例, 均符合外科手术治疗的诊断标准[2], 对所有患者的取样进行病理学诊断。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试验组女31 例, 男29 例; 年龄21~75 岁, 平均年龄 (44.5±2.7) 岁;病程10~25 年, 平均病程 (12.1±1.3) 年;住院次数1~28 次, 平均 (3.5±2.8) 次。常规组女34 例, 男26例;年龄20~74 岁, 平均年龄 (45.5±1.6) 岁; 病程12 d~26 年, 平均病程 (13.1±1.2) 年;住院次数1~19 次, 平均 (7.5±1.8) 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过程, 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外科术治疗, 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 常规组给予常规管道管理:a.采用传统护理的方式对患者的身体做常规检查, 将各种导管进行固定, 保持引流的通畅;b.防止引流管的破坏, 定时更换无菌引流袋, 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 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与责任医师进行沟通并及时处理。 (2)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a.针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采取保护性措施, 设置专人看护, 观察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 控制约束带的松紧情况,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避免对患者产生伤害, 针对气管插管的患者, 可以选择黏性与韧性较好的胶布进行固定;b.医护人员应该耐心、主动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留置导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规定设置导管, 并设置防止导管脱落的警示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导管进行加强固定, 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使用镇定剂,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常识性信息的宣传。

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胃肠减压管、气管插管、静脉导管、腹腔引流管。

护理效果: (1) 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 (2) 一般: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3)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 术后引发严重并发症, 影响患者后期康复。总有效率= (有效例数+一般例数) /本组患者总例数。

患者家属总满意度: (1) 满意: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现象明显减少; (2) 一般: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相对减少; (3) 不满意: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满意度= (满意例数+一般例数) /本组患者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试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两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讨论

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采取悬挂的方式设置标识牌, 建立奖惩制度。记录导管非正常性拔出率, 针对留置胃管的患者, 向其详细解释导管拔出的危害, 定时查房, 询问患者的情况, 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辅导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3]。

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外科术治疗, 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常规组给予常规管道管理,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0.0%, 明显低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 明显高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95.0%, 明显高于常规组。与黄艳青等的研究结果一致[4]。综上所述, 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提高护理有效率, 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收治外科术后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管道管理,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 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有效率及患者家属总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20.0%, 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5.0% (P<0.05) 。试验组护理有效率95.0%,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0% (P<0.05) 。试验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95.0%,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0.0% (P<0.05) 。结论: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外科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提高护理有效率。

关键词:风险管理,外科术,管道管理,非计划性拔管

参考文献

[1]尤秀丽.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患者管道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 2010, 10 (249) :92-93.

[2]施华.风险管理在外科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45 (34) :529-530.

[3]郑金钗.风险管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 2012, 34 (5) :167-168.

[4]黄艳青.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79) :412-413.

神经外科管道管理体会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胸外科2015年1~6月期间60名术后带3条及3条以上管道的患者为对照组, 选取胸外科2015年7~12月期间60名术后带3条及3条以上管道的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男34例, 女26例;年龄 (53.21±6.70) 岁;行肺癌根治术23例, 食管癌根治术18例, 贲门癌根治术7例, 肺大泡修补术7例, 纵膈肿瘤摘除术5例;平均住院时间 (8.50±2.15) d;术后60例患者均置静脉管、吸氧管、心电监护仪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 18例患者留有胃管, 5例患者留有心包引流管和纵膈引流管。观察组男29例, 女31例;年龄 (54.10±7.32) 岁;行肺癌根治术26例, 食管癌根治术16例, 贲门癌根治术12例, 肺大泡修补术3例, 纵膈肿瘤摘除术3例;平均住院时间 (9.50士1.92) d;术后60例患者均置静脉管、吸氧管、心电监护仪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 16例患者留有胃管, 3例患者留有心包引流管和纵膈引流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①患者神智清楚, 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②患者及其家属的医从性较好;③患者没有其他重大疾病。排除标准:①患者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②患者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具体措施为保证引流管通畅, 准确并及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管道安全管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2.2.1强化管道安全护理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其管道安全护理意识, 增强其护理责任感。制定统一的管道护理流程, 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病房、交接班时都要严格按照流程, 重点观察管道引流出液体的量、颜色、性状等, 保证管道的有效性。如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1.2.2.2应用管道标识管道无标识或标识不清、不全, 导致治疗护理过程中影响医护人员及时观察和判断, 甚至发生连接错误[2]。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对护理人员起提醒、警示作用[2], 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分别用不同颜色的黏贴纸代表不同的管道, 纸上标注管道名称及置管时间。如静脉置管标识为红色, 各种外科引流管标识为蓝色, 吸氧管标识为白色, 胃管标识为绿色, 尿管标识为黄色等等。与各管道相连使用的输液管、微量泵延长管标识颜色为与其相连管道颜色一致。

1.2.2.3加强健康教育研究表明, 护患沟通不足, 导致患者及家属未重视管道护理, 引起管道扭曲、受压、非计划性拔管等[3]。因此, 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一天应告知患者及家属, 术后患者会需要哪些管道, 各种管道的作用, 管道不通将引起的后果等等,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配合, 引起患者及家属对管道的重视。患者术后再次强化管道护理, 教患者及家属变换体位时, 如何保护好管道。此外, 还要讲解各种管道的拔管时间, 插管处皮肤护理的注意事项等等。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管道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固定不当 (管道固定的部位及固定工具选择不当, 致使管道容易脱出) 、管道移位、非计划性拔管、管道受压及扭曲;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问卷包括5个部分, 20道题目, 每道题分为非常满意, 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4个选项, 分别记为5分, 4分, 3分, 0分, 总分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85~95分为满意, 75~85分为比较满意, 75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的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3.1管道安全护理减少了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胸外科患者留置管道繁杂, 不易识别, 且不同的管道均可用输液管、微量泵延长管连接使用极易混淆, 这些因素的存在, 大大提高了护理风险[4]。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采取管道安全护理措施, 如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应用管道标识, 强化健康教育等, 降低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表明, 管道安全护理措施减少了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与毕丽[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明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提高了护理人员管道护理的责任感, 有效减少了管道固定不当的发生率。通过应用管道标识, 大大方便了护理人员的观察及交接班, 降低了管道移位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意识到管道的重要性, 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及管道扭曲、受压的发生率。

3.2管道安全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保证[5]。本研究中管道安全护理措施减少了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提高了手术效果,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丁风, 伍爱群, 朱瑞文, 等.管道护理流程图在心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22) :2040.

[2]杨媛媛.安全警示标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8) :92.

[3]梁启坤.警示标识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9) :29-30.

[4]毕丽, 张丽萍, 林丹.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 (5) :363-365.

神经外科管道管理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共分为3个病区, 共有普通病床90张, 监护病床8张, 开颅手术每年大约1 500台。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留置脑室引流管50例, 胃管100例, 尿管1 400例, 气管切开套管35例, 血肿腔引流管300例, 腰大池引流管80例, 中心静脉导管95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5例。

2 方法

2.1 培训资料

本院外科结合管道护理质量标准, 由各科从香港学习回来的专科护士与专家一同研究制定并出版了《外科置管护理操作流程》, 内容包括留置各种管道的目的、适应证、操作流程图 (每个步骤配以图片) 和健康教育4个部分。根据不同管道固定的要求, 选择不同的固定材料及固定方法、技巧, 将先进的固定材料如:3M弹力加压固定胶带、思乐扣等和固定方法如高举平台法、无张力粘贴法、塑形等运用于管道固定中, 并根据不同的管道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识, 管道标识明确了管道名称及置管时间。力求达到全外科统一管道固定方法、统一标识, 使各个病区的管道固定达到安全、牢固、美观、舒适。

2.2 培训方法

外科先统一各专科护士的操作标准, 再由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让大家了解规范化管道固定的重要性, 讲解非计划性拔管的严重性, 并将管道固定流程图发至各护理单元,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种管道固定的标准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管道的固定方法, 并用相应的评分标准对护士进行考核。护士长与专科护士不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 调查质控执行的力度和困难, 对于固定不规范者迅速反馈纠正, 并将检查纳入护士交接班内容, 确保病区管道固定统一规范, 确保治疗护理安全。

3 结果

4 讨论

4.1 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重视环节质量, 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应为三级结构, 即要素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目前多数医院的评价指标偏重于要素质量和终末质量评价, 缺乏对环节质量的评价[2]。本标准注重过程质量控制, 管道连接、固定、观察、巡视、处置等各个环节要求明确, 重视质控过程的全面性、全过程性, 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护理服务质量, 使护理人员在具体问题上遵循各项标准, 主动地去控制护理效果。以前由于经验管理, 管道固定缺乏具体、统一的固定标准, 每个人的固定方法不同, 如胃管有的用绑带固定, 有的用胶布固定, 本科统一用3M加压固定胶带固定;如中心静脉导管有些护士不懂无张力粘贴法, 也没有对管道进行塑形, 导致病人薄膜周围皮肤出现小水疱, 引起病人不舒适。通过在管理过程中明确标识、统一标识、统一固定方法后, 规范了护理操作, 理顺了护士工作流程。由于管道固定标准牢固, 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

4.2 提高了护士对各种管道的认识及风险防范意识, 降低了护理风险

神经外科病人留置管道繁杂, 不易识别, 且不同的管道均有不同的作用, 引流管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关键性的作用。规范的固定方法、醒目的护理标识对护理人员起提醒、警示作用[3], 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4]。本科制定的《外科置管护理操作流程》中涵盖了各种管道的作用、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的内容, 为护士学习专科管道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由于结合了医院实际情况, 细化了检查标准, 将一些难把握的要求具体化, 如健康教育方面, 要求病人或家属能说出留置该管道需注意的重点内容, 在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的同时, 强调健康教育效果, 提高了健康教育达标率, 使病人真正从中受益。

4.3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神经外科抢救和治疗过程中, 适当及时地建立有关治疗管道, 并对这些治疗管道进行良好护理, 关系着抢救治疗的成败。管道护理是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管道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高低。神经外科病人病情随时变化, 护理工作量大。对于繁多且极为相似的管道, 进行规范、醒目的标识后使护士可以进行准确和针对性地查对, 克服了以往常常需要反复牵拉以正确辨别各种管道, 以及管道置管时间必须到病历中查找的问题, 从而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节省了劳动时间, 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避免了各种管道事故的发生[5]。而且固定牢固的管道不会发生意外脱管而加大护理工作量。

4.4 制定了管道护理质量标准, 发挥其对护理人员的强化激励作用

以前由于缺乏具体管道固定质量标准, 每次质量检查结果大同小异, 存在的问题重复出现, 护理质量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规范化管道固定标准的制订过程中, 多次征求临床一线护士的意见, 反复讨论、修改, 这一过程是对护理质量目标和要求的共同学习, 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质控意识提高了, 自觉地参与到质量改进工作中。

5 小结

实践证明, 规范化管道固定在神经外科病人的管道安全护理中是有效的, 在提高神经外科护士对管道较多病人管道护理的风险识别、降低管道护理的风险、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字语音技术下一篇:神经网络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