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趣于数学教学中

2024-06-21

融情趣于数学教学中(精选12篇)

融情趣于数学教学中 篇1

一、融情感于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当前广大中学生思想的主流发展呈现积极、健康的方向。但是在校园内还是会不时出现各种奇怪现象, 个别学生个性张扬, 敢于反对传统, 在学校叫老师绰号, 公开探讨老师的隐私, 敢跟老师叫板。也有的在课堂上老师说一句, 他还顶两句等。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未来, 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工作, 也是我们每一位科任教师共同的职责所在。于是,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专业素养, 抓住契机, 不断渗透情感教育。

二、情感培养的途径

1. 以境育情。

在体育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 有直观的现象可以把握, 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在编写教案时, 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 比较枯燥乏味, 可让学生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 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 以实际动作向解放军学习, 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 学生兴趣不浓, 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 (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 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 上面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 看谁能炸死鬼子兵, 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 促其加强臂力练习) , 学生们便兴趣盎然了, 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 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2. 以情育情。

用真情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生活中。首先,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 在体育教学中, 可以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 让学生据理力争,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启迪思路、发展思维。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 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更加热爱学习。其次, 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 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通过教师声音的强弱、快慢和声调的变化以及声情并茂, 以声传情、以情代声来描述、剖析事物的本质, 好像把一幅幅活生生的画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 还可以把动作要领编成押韵的口诀进行讲解。例如, “空中一个面, 地上一条线” (指侧手翻) ;“轻松快跑节奏强, 富有弹性步点准” (指跳高助跑) 等等。

这样通俗易懂地教学, 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为了他们花了不少心思, 动了不少脑筋, 他们就会更用心地投入学习, 同时也更懂得尊师重教。

3. 以需育情。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联系实际, 采取一些学生熟悉的、又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针对初中学生好动爱新鲜, 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 可以偶尔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 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 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 但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技术掌握和技能练习中真正获得快乐体验, 从而持之以恒, 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 将学生分成两组, 规定按顺序进行, 每个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得跑过去投篮, 看在10分钟内哪一小组投进的个数多。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得到锻炼。

4. 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体育教学中, 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以故事、演讲形式, 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 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外, 在球类、田径等教材中, 蕴涵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 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

融情感于体育教学中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肤浅的体会, 期待教育工作者能有更多的情感教育方法供大家交流、借鉴。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 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感培养,集体主义

融情趣于数学教学中 篇2

在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激情只会越来越淡,甚至会厌恶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在新课程中快乐地学习语文,那学生学习的激情是完全可以培养起来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马申斯基也曾说过:“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愿望。”长期的实践也证明:孩子有了乐趣,就会自觉地参加到语文教学中来。孩子有了乐趣,就会主动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发挥他们在新课程领域中的主体作用。那么,在今天语文教学的领域中,怎样才能“融快乐学习于语文教学中”呢?

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的教与学。

在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能像以前一样高高站在“三尺讲台”上,唯我独尊。师生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就会乐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怎样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呢?在实践中证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宽容。在语文教学生活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能没有宽容,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怎能找到快乐的源泉?一个人只有拥有一颗宽大的胸怀,才会拥有无数的快乐。其实善待学生正是善待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在原谅自己,要想享受快乐人生,就得多点爱心,多点宽容。“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要求教育学生从心里尊重、理解、宽容老师。

2、师生之间平等相待。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在今天的教学中,教师也有向学生求教、学习的时候。老师与学生虽是师徒关系,但同时也是朋友关系,因为教师与学生在新课程中都有得认真学习,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教师应积极争取时间参与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也和自己一样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学习生活,共同拼搏创新。

3、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要想让语文教学充满乐趣,那得用真情去感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须得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了感情,教师就可以更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大家有了彼此的信任与了解,教师与学生就像一家人一样,没有距离,到处充满温暖的阳光。在班上有一个孩子,他在语文课堂中,学习非常松懈。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用真情与他勾通、交流。由于平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老师再动情一问,他便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我找出原因,和他一齐共同解决问题。没过多久,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超过了班上的好多同学。他现在常说:是老师的深情让我再次把快乐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我感谢我的老师。

二、让学生快乐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在课堂。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变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只会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情况。我们就得想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而快乐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记得一位教师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他走上讲台就直接宣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然后组织学

生学习生字;读课文;分段;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一堂课,几乎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坐在教室里几乎什么也没学到,他们的思维完全被老师扼杀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让他们快乐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课时,我先结合文章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情景如下:在前一天,我看见一位家长不小心把烧热的火炉盖子放在他儿子的手上。你们猜一猜:他儿子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孩子们的学习激情来了,有的说:他会尖叫起来;有的说:他会跳起来;有的说:他会伤心地哭起来,有的甚至于加以动作说„„见孩子们说得差不多了,我说:孩子们,那才不足一秒钟,那就让他受不了。可今天我们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熊熊燃烧的火在他身上足足烧了半个多钟头,火才渐渐熄灭,他受得了吗?孩子们那一双双急切求知的眼神,那一张张可爱的脸,让我想到了:当今的语文的教学,只要给学生一个有效情景,就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的空间,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更好发展。

2、创设游戏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新课标”。根据获得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有效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让孩子们学有所得。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去创设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爱唱好动,根据这特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方式,挖掘教材的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读拼音、生字、词语、课文;组织学生课堂学习竞赛,如:“比一比”、“赛一赛”、“争红花”、“夺红旗”、“看谁的伙伴找得快”等方法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浓厚兴趣,积极态度。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听、看、想、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课堂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法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要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手、口、脑有效地利用起来,发展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议的目的。“一听”。让学生边听教师讲解边记重点,还要认真分析同学发言中存在的问题。“二看”。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观察的习惯。“三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脑思考。“四说”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够促进学生多想。“五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 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六写”。就是要养成学生的正确、规范的书写习惯,养成多写读书笔记、日记、习作。通过多写去积累生活,去增添语文的综合素养。

四、为学生营造成功与快乐的气氛。

在语文课堂及学习生活中,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快乐学习语文的气氛,为他们搭起成功的阶梯。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相信他们在新课程中只要拥有快乐,就会在快乐中愉快地学习,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得到质与量的飞跃。教师在课堂和课余生活中要适时创设使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有时机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梦想的追求。当发现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进步或者有一定亮点时,教师一定及时给予孩子们展示成功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成功的同时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总之,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孩子们是受益匪浅。

通讯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麻城乡高桥完小李毅 联系电话:座机:0830-6844810

手机:***

邮编:646418

融多媒体于识字教学中 篇3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生字时,教师常常用的是生字卡片,这样长期学习,学生会觉得单调无趣,索然无味,一双双眼睛失去智慧的光芒。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了能融文字、图片、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七”的教学目标是识字与写字,多数生字与动物的名称、动作有关,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动物园的情境,并将教材的内容融入这个情境。上课伊始,我用富有激情的语调告诉学生:“我们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动物园图,“动物园”三个大字掩映在绿树丛中,小鸟在枝头欢叫,鲜艳的花朵竞相开放,学生们眼睛顿时一亮,精神一振。我说:“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看,它们来了。”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等待着,我相机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动物,学生依次说出动物的名字,表示动作的词语,并齐读动物下方的拼音和词语。在这一情境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情绪高涨,识字效果良好。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学生们心中能不涌起保护动物的热情吗?

二、运用多媒体巧设动画,正确书写生字

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是重点。但传统的字词学习却是极为枯燥乏味的,训练效果也不佳。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生字,掌握字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师可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起来,记忆也更深刻。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求知欲就能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一般的生字,学生能自己析形索义,遇到难写、易错、不易理解的字,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正确书写。如教学“识字七”中的生字“鸡”时,教师可将图慢慢地演变成“鸡”字,并用鲜红的色彩突出“鸡”字上的点,然后讲解:“小鸡不能没有眼睛,没了眼睛可怎么生存呀?”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记得牢。对一些易写错的字,教师可采用闪动笔画或偏旁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运用多媒体突出识字的重点,突破难点

在生字字形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学生在写“枪”字时,经常把右边的“仓”写成“仑”,怎么办呢?我在课件上写了一个“枪”字,同时配上手枪的图形。我要求他们结合图文,一边观察,一边想办法写正确。有个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觉得‘枪’右下角的‘横折钩’和‘竖弯钩’组合在一起的样子,就像开枪时用手扣住的那个扣(扳机)。如果写成‘仑’,那么手指头就没法扣了。所以,写这个字时,只要想想怎么打枪,就不会错了。”听了他的话,其他学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望着“枪”字说:“像,真像!”我知道,这个识字难点被突破了。

四、开展小组合作,拓展识字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集中识字占了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非常适合学生在合作的情境中学习。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组合作,是拓展识字的一个好方法。如教学“捕、摇、擦、抄、摔、拨、拦”等字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的课件,拓展认识带提手旁的生字。课前我将收集到的大量带提手旁的生字、拼音、和生字有关的画面制作成网页,鼠标一点击某一幅用手表示动作的画面,图片就会单独出示并放大,相应的生字、生字的拼音也会出现在图中,小组里的学生有谁认识那一组画,谁就可以当小老师教本组的同学认读。这样设计照顾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学生掌握不同数量的词,既让学生学得快乐,记得轻松,又让学生体验到与伙伴合作的乐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小组合作,拓展识字,明显提高了识字效率。

融美育于小学体育教学中 篇4

一、教师要具有审美意识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 在敢于担当去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 自己就必须首先造就成一个人, 自己就必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作为体育课上美的向导, 自身的审美修养自然必不可少。一方面,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知识传授、动作练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 是思想沟通、美的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体育教师所释放出的“美”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春雨”一样, “润物细无声”, 使小学生在不经意间、在美的吸引与熏陶中欣然地迈进快乐的体育殿堂。那么, 该怎样恰到好处地去释放“美”呢?要把美育恰当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体育教师既要有较高的审美意识, 又要有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就很难把教材中美的东西挖掘出来, 引导学生欣赏;如果没有一定的再现美、创造美能力, 就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的美, 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体育教师要达到上述要求, 就必须既要加强文化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体育、美育理论水平, 又要加强业务学习。如, 认真钻研体育教材, 理清教材的逻辑关系, 尤其是要挖掘教材蕴藏的美等。以此提高自身的修养, 确立自己的审美意识。只有这样, 学生学习体育时才会感到优美、有趣, 学习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更佳。

二、教师要通过“美”的语言感召学生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美”, 能在很多方面反映出来, 如服饰之美、形体之美、动作之美、语言之美等, 而最富想象和感召力的当属老师的语言。体育教学中, 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能, 需要语言的沟通交流, 教师上课时如能用精炼、严谨、准确、深刻、传神、激励的优美语言加以陈述、鼓励, 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知识技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于喜欢鼓励的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譬如, 经过合理设计, 恰当使用有感染力和激励性的语言, 对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激发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 上跑步训练课, 小学生通常感觉枯燥乏味。然而, 在训练中教师如能恰当进行精当点评, 语言鼓励并与恰当的情景设置相结合, 学生就会感到特有趣味, 美在其中, 乐在其中。

三、教师要通过“美”的形态感染学生

小学生通常都具有“向师性”的心理, 他们对美的感受、体验, 有些是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获得的。体育教学的特点注定了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 教学中教师要率先示范, 要完美地展示肢体。流畅、漂亮、完美、诱人的动作演示, 执着、自信、豪爽的心理展示, 热爱、热情、果敢的状态显示, 无不时刻影响着小学生。教师就是小学生的标杆、偶像、灯塔。因此, 作为体育教师, 首先, 要有热爱体育、热爱学生的思想, 只有这样, 才可能拥有追求教学完美的高境界。其次, 教师要具有“美”的素养,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展现美的肢体。一方面,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另一方面, 教师还要能将美恰当地融入体育教学中去并通过自身展现给学生, 用实实在在“美”的师表形象去感染学生学好体育。

四、教师要通过“美”的环境陶冶学生

融英语语法教学于情景教学 篇5

高中英语教研组活动---杨芳老师的上海访学展示课

王秀英:杨芳老师的该堂课,采用了上海先进的教学理念—把英语语法教学融入情景教学之中。一首美丽动听的英语歌曲,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了虚拟语气的世界。通过买彩票中奖、高晓松醉酒受罚、孙杨违规驾驶受惩、张艺谋超生名誉受损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图片和电影《大话西游》的一段视频,结合情景设置的练习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虚拟语气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通过挑战自我环节—做高考试题,让教学和高考顺利接轨。该堂展示课,成功地引领我们走出了英语语法教学枯燥、乏味,老师讲得多、学生收获小的尴尬境地,让英语语法教学变得趣味十足,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杨老师的该堂展示课,让我真正意识到,只要我们抱着谦虚的态度,认真学习他人之长,我们就一定会有提高。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一定会提高自己。

王艺璇:杨芳老师

融现代生活化学知识于化学教学中 篇6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34-01

引言:化学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从重学术转向重普及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材,主张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我们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正文:为了融现代生活化学知识于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相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综合化。

一、化学教学中适当地把化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然在初中对化学知识已经有所接触,但还是会感到非常的陌生,也会感到一些好奇或者恐惧,担心自己能否学好这门课。这个时候,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诱导他们入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呢?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化学教材独有的特点:与工农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做到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二、在化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们能够从书本上更快、更多地学习到前人总结的经验,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强,与实际应用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着。如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缺乏引导学生到实践应用,那么最终势必出现高分低能的结果。因此平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现在的许多学校都开设了研究性课程,通过研究性课程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创新意识。如果我们能结合日常生活开展一些研究性课题,将会起到更显著的效果。

比如学生学了有机化学之后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组织了学生开展"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因为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生活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目前,我国地区污染程度相当于发达国家在50~60年代的污染最严重时期。到本世纪末,煤燃烧、机动车辆排放废气、乡镇工业的较快发展和农村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空气、水源与土壤的严重污染,导致在粮食、蔬菜等植物中残留,给人和牲畜造成潜在的危害。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当今环境问题,都源于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盲目地进行改造的结果。

中小学教育是环境教育的奠基工程。而在中学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需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让学生感到要学好化学知识,为保护人类环境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常产生有毒气体、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实验中设法把污染物处理掉,处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最终把这种行为内化为习惯,这对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影响。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古今中外化学家的故事,特别是选编一些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化学问题。在给学生许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潜移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品质、道德情操和审美意识,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和知、情、意比较完美的人。

融学生喜好于英语教学中 篇7

古今中外的教育先驱们都曾提出过顺应学生爱好或者兴趣的重要性。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先圣孔子在《论语·雍也》里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两千多年后,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 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 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整体, “学”与“乐”不可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津津有味地学习的东西, 能够很快地学会, 巩固地掌握”。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如果所教学的内容与学生们的喜好相关, 他们便能兴趣盎然地和老师形成互动, 当堂课的教学效果会特别好, 特别是对于那些英语在班上排中下层的同学效果更明显。

一、顺应学生喜好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 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顺应人的禀赋, 提升人的潜能, 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本, 最大限度地开掘、发展学生的潜能。学生的个性发展得越充分, 自信就越强, 其学习的信心也就越高, 自觉性也就越强, 也就越能充分激发出他的潜能。而人的禀赋以及潜能恰恰是和人的喜好相关联的, 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喜好越强, 那他在这一方面的禀赋就越高, 在这个相关领域发展的潜能往往就越大。兴趣和喜好往往能够让人提出很多问题, 也让人有热情去了解问题的答案, 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的问题越多, 就越有信心, 相应的在某一方面的兴趣就越大。学习时有了兴趣和喜好, 学生们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并激活脑细胞, 不容易疲倦, 而注意力越集中, 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所以,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 顺应学生的喜好就显得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要学好一门语言, 首先必须对它有一定的兴趣, 否则要学好则无从谈起。因此通过学生本身的喜好作为引子和催化剂, 使他们的禀赋和潜能得到激化。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喜好作充分的了解, 在备课时或者上课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与学生喜好相关的话题 (Topics) 或问题 (Q uestions) 或顺应他们的喜好设置一些情景。这一办法对于那些成绩一般, 兴趣平平的学生起的作用更大, 这些学生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参与渐渐地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具体教学时, 我们该如何去设置Topics或Q uestions呢?记得在上中职英语教学如何用英语发出邀请时, 笔者知道他们都喜欢周杰伦, 而且正好2010年9月份周杰伦要来南京奥体中心举办演唱会, 于是在设计对话时, 笔者用一张周杰伦的照片配上他的一曲“千里之外”引入话题:“H i, Class.I am very lucky today.O ne ofm y friends gave m e two tickets for Jay Chou's concert.W ould you like to com e with m e?Ifyou do a very good job today, I'llshare m y tickets with you.”同学们一听兴奋极了, 异口同声地回答:“R eally?O h, I'd like to.”就这样, 带着喜好和关心, 师生开始了积极活泼的互动。那一节课我们很轻松愉悦地学会了如何用英语发出邀约和应答。虽然下课时同学们知道这不是真的, 但他们仍然很开心。

二、顺应学生喜好老师也要与时俱进

现在的学生都有Q Q号, 很多都有M P4之类的东西, 有些同学在课堂上读课文或者对话时不好意思, 为了让他们大胆地张开口说英语, 笔者便想法子让他们晚上回家利用Q Q在线对话, 并用M P4把对话录音下来, 然后在课堂上放给全班听, 但笔者不说出对话的具体是哪个同学。听完后实时给予点评和表扬。那些成绩差的同学或者胆子小的同学发现自己读得也有声有调的高兴得不得了。慢慢的他们也喜欢用英语对话或者回答问题了。偶尔我还带上摄像机把同学们表演的小故事或者对话录下来, 然后插进课件中播放。同学们常常能从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笔者是一个不太爱动的女老师, 教龄已超过25年, 如果不是为了教学, 为了授课生动有趣, 能与同学们形成互动, 笔者一般不会去接触什么M P4之类的东西。为了了解同学们的爱好, 笔者让自己养成关注娱乐体育新闻的习惯。这些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时都给笔者带来了方便和成效。如在上中职英语教材第一册U nit7, sports时, 笔者把贝克汉姆、罗纳尔多、贝利、麦迪, 霍华德、姚明、李宗伟、郑洁、李娜、孙甜甜、申雪、赵宏博、刘子歌、郭晶晶、张怡宁、王皓等等体育明星的照片, 放在课件里让同学们说出他们所从事的运动名称。他们立刻说出:“H e is a footballplayer, H e is from England.I am fond of him very m uch, and I'm fond of playing football, too.”“H er diving is wonderful, and she often wins gold m edals”类似的表达不绝于耳, 他们的活跃劲头简直就好像是自己在参加运动一样。

在教授如何用英语描写人的肖像时, 笔者把同学们喜欢的演员赵薇、成龙、动漫人物神探柯南、蜡笔小新等作为他们描写的对象, 他们的反应相当热烈。“M iss Zhao's eyes are big and bright, She has long beautifulhair, she likes laughing, and she is very active...”“H e is very short, he looks justlike a child, butactually he is a m an.”继而, 他们又各自努力地用英语描述他们心中喜欢的明星或者时尚人物让大家猜, 如果同学们猜对了说明他们描述得准确。一人说不出来就两人或者几人合作, 享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三、顺应学生喜好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 年青教师比较受中学生喜爱, 其实这并非是由于单纯的年龄因素, 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青教师有很多喜好和同学们一样或者接近。近年来笔者发现, 即使自己年龄上已超过了孩子们父母亲的年龄, 但只要自己理解他们的喜好, 关注他们的喜好甚至跟他们有同样的喜好, 他们就会喜欢你, 愿意亲近你。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 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发展的人。这其实也是把情感态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动力, 从而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 顺应学生喜好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比如, 遇到孩子们喜欢的某个热点人物时, 笔者会说:“O h, whata handsom e fellow he is, I love him.”或者看到同学们桌子上放着一个好玩的小玩意时, 笔者会说:“W onderful!V ery nice.”简单的几个字不仅没有影响教学, 还和同学产生了情感共鸣。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 使他们产生内心的驱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时, 他便思维敏捷, 记忆良好, 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反之,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 对学习厌倦时, 他就会反应迟钝, 缺少灵感, 没有创造力。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要求教师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要注意情感因素的投入, 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 给予每个学生恰当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 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学生喜欢老师时, 他们便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在上中职教材U nit4 K eep healthy时, 笔者这样导入课文“Class, can you help m e?”“I'm putting on m y weightthese days, can you give m e som e advice?”同学们立刻很热情地回答:“Y ou'd better do m ore exercise, eat m ore vegetables and fruitinstead ofsweetfood.”还有的同学说:“I think you are notfatatall.”对话中笔者能感受同学们对自己的热情和积极态度。

四、顺应学生喜好, 贴近学生生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环境对语言获得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尤其在与人们语言交流中, 在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日常生活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 使语言技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语言交际。

网络交流现在成了同学们课余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也时常会把如下的一些网络用词用于例句或者对话中, 比如:山寨copycat, 团购group buying, 发烧友fancier, 限时抢购flash sale, 拼车car-pooling, 电脑游戏迷gam er, 驴友tour pal, 给力gelivable, 同学们学起来饶有兴致。此外, 时尚的触角已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顺应学生的喜好, 贴近学生的时尚。记得有一次在讲解keep sb from doing…时, 我把英文歌be m y lover中的一小段歌曲放给同学们听, 词曲是如此优美以至于同学们要求我一定要抽空把全首歌词的中英文都给他们看看。有些健康的时尚的东西会带给学生们愉悦的心情, 优雅与不凡的感受。这些会为我们的课堂添加一份较高的生活品位和个性。

摘要:本文通过从顺应学生喜好就是以人为本、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增进师生情感、贴近学生生活等几个方面, 系统地论述了如何融学生之喜好于英语教学中。

融情感教育于信技教学中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端正态度、渗透德育

信息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信息化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信息科技课程中德育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必须的教育部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知识和技能操作为主的课,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呢?德育教育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适得其反。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这与“亲其师而信其道”是同一个道理。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与爱交融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我的方法之一就是精选课例,潜移默化中渗透。我在flash动画制作的课程中,增加了一张节日贺卡的制作,让学生来制作一张感谢父母和老师的新年贺卡,在保证有基本的技术要求的同时,要求学生书写一段感谢养育和教育之恩的给父母和老师的话。再如,我见每年的毕业班都风行写毕业留言册,因此我建议并指导学生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做一个电子留念册。通过我们所学过的幻灯片的制作、声音、影像、图像软件的处理等,将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照片、声音、影像及祝福的话语等各种素材制作成电子留念册,永久保留。通过留念册制作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创建好网络健康教育平台,营造积极健康的上网观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我们知道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上网,对网络既感到陌生,又倍觉新奇,加之他们有对事物有先入为主和上网就是玩游戏的心理倾向,我便告诉他们这是一些值得信赖的网站,容量大,更新快,甚至还有一些益智小游戏,鼓励他们在这些网站内上网。让他们一开始就进入一个绿色的境地,并且借助网络信息量大的优势,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美好。这些绿色网站就会为学生形成高雅的网络情趣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温床。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另外,我们利用好校园网络平台上的班级论坛、学校留言簿、教师博客、学生博客、德育专栏等阵地,通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使之构筑起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和谐如一的完善人格。

三、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合作精神而难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因此,在开学初,教师应对所有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划分学习小组,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他们认同团体合作的优势,而且这样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消减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有利于在群体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分享团队合作的喜悦,健全学生的人格。

融情趣于数学教学中 篇9

1改变教学方法, 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根据新的教学思想, 把原有的教学方法作了相应改变, 授课主要以启发式为主,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主要注重引导提出问题, 而学生则要通过自学、讨论、动手做实验、实习等多种形式解决问题, 同时把从传统的着重记忆的考核转变为重分析、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从只考知识技能转变为既考知识技能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允许学生持不同意见, 向多元化发展, 允许学生向教师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挑战, 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 共同推进教育的改革。

2结合本专业特点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树立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 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热爱自己所学专业,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在学生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组织向先进人物学习, 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树立高度责任感。医学教育工作是以救死扶伤, 治病救人为宗旨的崇高事业。教育学生要具有高尚的医德, 教育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患者, 工作中不能有半点差错, 所以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专业技术, 只有在技术上精益求精, 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稳、准、快的工作作风, 才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 配合治疗, 加快疾病的愈合, 增强对医务人员信赖感。

3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传统护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多以临床护理为主, 服务对象也多以到医院就医的患者或产妇为主。由于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老化、健康观念的更新、家庭结构的改变、卫生部门除注重疾病治疗外, 更重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健康体能的提高, 将服务对象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人。因此, 作为大卫生体系中的一员护士, 护理工作不仅包括对个体的照顾, 同时也包括家庭和社区护理。护士应能完成不同领域的功能和责任, 充当不同角色, 这就对当代护士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在工作中我有意识地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引入护理实践中, 提高了广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及道德水准, 让他们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和语言, 精湛的业务技能为患者提供满意周到的护理服务, 履行护理人员救死扶伤, 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而工作的神圣职责。

总之那些条块的科技教育, 狭隘的专业教育都是有缺陷的, 不可能造就一个高素质的人, 只有对人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才能使一个人在教育中得到塑造。素质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其中学校、社会、个人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而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最重要的责任, 笔者应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多做贡献。

摘要:护理教学中应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融情趣于数学教学中 篇10

一、有机渗透,激发科学的探究精神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力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旋转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接着问: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的猜测各有各的道理,种种不同的猜想结果激发了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这时教师马上提问:圆锥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你能用什么方法自己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一问题的指出不在公式本身,而在于公式的思考方法上,能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而重视探索方法的思考正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的.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探究活动中验证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历了知识产生的曲折、艰苦的创新过程,经历了科学的探究活动,学生学到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了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教学“圆的周长”,由学生猜测圆的周长可能与直径有关,学生小组合作想办法量出自己身边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得到圆周率.在学生阅读史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周率,让学生明确:对古代人民来说,圆周率的计算是一件复杂繁重的工作.圆周率的理论研究和计算过程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数学水平和科技进步.几千年来,无数的著名科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如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立的圆周率计算新方法——“割圆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有意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众所周知,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随着数学的高度抽象,它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数学表现出了科学和技术的双重性.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意识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将科技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有利因素.

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图片向学生介绍古人的“逢十进一”、数的发展历史、数的原始表示法以及阿拉伯数字、自然数等知识.特别指出阿拉伯数字并不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不擅长交流的印度人发明的.学生了解这些数学历史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知识能力和意志品质方面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又如教学“年月日”时,结合教材补充介绍平年和闰年,阴历和阳历的有关知识.针对“为什么每4年有一个闰年”这个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看有关太阳、月亮和地球公转自转的动画演示.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也能从中学到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科技教育,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刻苦、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有度把握,强化科学思维方法

小学科技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学科教学,而数学学科则是开展科技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但切忌牵强附会,盲目堆砌,应恰如其分地把握精确.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当然不可能花大量时间进行专门的科技教育,而是在教学的内容上适度地强化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育.

例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网络课堂上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量,学生浏览我国每年交通事故统计表,2003年的“非典”感染人数统计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统计表,感受统计表中的数据所蕴含的无限思考,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并整理成统计表,使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建立联系,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0%.可让学生读读,说说,既巩固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也让学生意识到了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耕地面积极其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土地资源,节约粮食.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可利用这样的数据编成问题:(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2)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约跳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用这样的素材学习,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头脑,又提高了科学的思维广度,体会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紧迫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其实并不枯燥,它是生动的,彩色的,跳跃的.

融民族传统体育于现代体育教学中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 民族 体育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140-01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仍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一、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不可比拟的文化吸引力。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客观条件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传承的方式,许多运动项目极具美学意义和美的艺术创造。同时它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内容,皆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当地的民族习惯、生活方式、教育、人文环境等等情况,成为反映一个民族地区精神面貌必不可少的主题之一。民族传统体育体现了传统体育中的一些共同特征,即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等传统文化精神,可以从不同侧面较好地展现出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较好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由于我国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加之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基本特性,使其成为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在国家大力支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大众传媒的关注重点,其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娱乐性与文体交融的特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表现出神秘惊险、新颖高难、激烈刺激、热情奔放和身心合一、休闲娱乐等矛盾统一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又与现代社会心理需求相一致,其文化的优等性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对学生就更具有吸引力。

民族传统项目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据中国体育博物馆和国家体委文史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所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报告的资料显示,在我国流传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达977种(项),涵盖了力量、速度、技巧和智能等类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是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多重性和外延的宽泛性可以弥补竞技体育的局限性,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因此,“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校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以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场地器材简单。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还有一定的欠缺,很多学校还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许多的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为简单。适合在学校开展,能有效弥补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

二、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建议

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意识,是学校全面深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我们要摆脱长期受西方竞技体育模式的束缚,认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功能性、民族性、适用性,以及少数民族传统项目进入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民族体育意识的建立,引导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向全球体育文化,建立宏观的体育意识。有了正确、积极的体育意识,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就成为一种应尽的义务,成为人们必须履行的职责。

改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民族的国家,应当具有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体育课程应当具有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极具生命力,是可供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在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时,有的需要改造,不能拿来就用;有的则不需要改造。改造的目的是为了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改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

总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切实有效的运用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来,从而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融数学教学于生活 篇12

一、导入生活化,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 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 在教学立体几何“不共线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时, 我举了一个实例——门。先让学生观察门怎么样才能锁上, 门的两个活页看成两个点, 锁看成不共线的第三个点, 这样不共线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就把门锁住了。进一步引导学生, 门轴再加个活页能锁上吗?让学生体会这样共线的三个点 (三个活页) 就不能确定平面, 所以门自由开关。可见数学在日常生活方面是多么的重要!以此为出发点, 让学生列举此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进一步找到此公理在自行车、摩托车及其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类似的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例题生活化, 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 存在于现实, 并且应用与现实, 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 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 灵活处理教材。教会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例如:为了调查某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某种野生动物的数量, 调查人员某天逮住这种动物1200只, 作标记后放回, 经过一星期后, 又逮到这种动物1000只, 其中有作过标记的100只, 按概率的方法估算, 保护区内有这种动物多少只。

解:设保护区内共有这种动物x只, 每只动物被逮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那么第一次逮到的1200只占所有动物的比例为1200x;第二次逮到的1000只中, 有100只是第一次逮到的, 说明第一次逮到的占所有这种动物的比例为1001000=110。故110=1200x, 解得x=12000。按此方法估算, 保护区内约有此种动物12000只。

三、练习生活化, 做到学以致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 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以致用。因此, 每一次学完新课后, 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 让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验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 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例如:深夜, 一辆出租车被牵涉进一起交通事故, 该市有两家出租车公司——红色出租车公司和蓝色出租车公司, 其中, 蓝色出租车公司和红色出租车公司分别占整个城市出租车的85%和15%。据现场目击证人说, 事故现场的出租车是红色, 并对证人的辨别能力作了测试, 测得他辨认的正确率为80%, 于是警察就认定红色出租车具有较大的肇事嫌疑。请问警察的认定对红色出租车公平吗?试说明理由。

解析:设该城市有出租车1000辆, 那么依题意可得信息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当证人说出租车是红色时, 且它确实是红色的概率为1202900.41, 而它是蓝色的概率为1702900.59。在这种情况下, 以证人的证词作为推断的依据对红色出租车显然是不公平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数据整理中, 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同时, 班内汇报交流的过程, 也是数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中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 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 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 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 使学生学用结合。

例如:中国蓝球职业联赛某赛季总决赛的冠军在上海队与八一队之间角逐, 采用七局四胜制, 即若有一队先胜四场, 则此队获胜, 比赛就此结束。因两队实力相当, 每场比赛获胜的可能性相等。据以往资料统计, 第一场比赛组织者可获门票收入30万元, 以后每场比赛比上一场增加10万元, 当两队决出胜负后, 问: (1) 组织者此决赛中要获得门票收入180万元需进行多少场? (2) 组织者在决赛中要获得门票收入不少于330万元的概率为多少?

通过这些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 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在设计“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的实践活动时, 问卷的设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特别是对一些敏感性问题, 如学生在考试中有无作弊现象更要精心设计问卷, 设法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 使他们能够如实回答问题。

例如:学校在某次考试后为调查高二年级同学是否有作弊现象, 对随机选出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1:你的母亲阳历生日日期是不是奇数?

问题2:在这次考试中你是否作弊?

学校设计了一个随机化装置, 这是一个装有大小形状和质量完全一样的50个白球和50个红球的袋子。每个被调查者随机从袋中摸取1个球 (摸出的球再放回袋中) , 摸到白球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一个问题, 摸到红球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二个问题, 回答“是”的人往一个盒子中放一个小石子, 回答“否”的人什么也不要做。由于回答的答案只有“是”或者“否”, 而且回答哪个问题别人也不知道, 因此被调查者可以毫无顾忌地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

请问:如果在200人中, 共有58人回答“是”, 你能估计这次考试作弊人数的百分比吗?

解:由题意可知, 每个学生从口袋中摸出1个白球或红球的概率都是0.5, 即我们期望大约有100人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另100人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在摸出白球的情况下, 回答母亲阳历生日日期是奇数的概率是186/365≈0.51。因而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100人中, 大约有51人回答了“是”。所以我们能推出,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100人中, 大约有7人回答了“是”。即估计这次考试大约有7%的人有作弊行为。

通过课外活动, 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上一篇:许可证文件下一篇: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