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民谣及创作(共9篇)
校园民谣及创作 篇1
校园民谣的内涵及特征民谣是产生于民间, 或是在民间流传一种音乐形态, 也可以说它是一个调调。而校园民谣是产生于校园或者是在校园氛围当中流行的一种音乐的形态。校园民谣与其他民谣相比, 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作者多数是那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 他们对理想留有一份纯真的感觉, 因此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这种心态, 反映了自己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和对理想的追寻。既然被流行乐坛人士界定为“校园民谣”, 它与一般的流行歌曲比较必然有其鲜明的特征。
歌与谣最早的分称可以追根溯源到《诗经园有桃》:“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他们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 徒歌曰谣” (《毛诗故训传》) ;“有章曲曰歌, 无章曲曰谣” (《韩诗章曲》) 。具体来讲, 谣并不像歌那样子以旋律为主, 其本身是注重演唱本身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旋律在谣中往往退而求其次, 曲调不固定即便有也不求丰富多彩, 取吟咏的方式见常, 章句格式也比较自由, 节奏上一般比较紧促。
谣中旋律的地位有所降低, 彼消此涨, 谣中的歌词跃然成为了重头表现的部分以前很多的民谣多为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即兴而发, 歌词或许比较乡野而少文质。然而自从民谣的创作风格被校园内的莘莘学子吸纳之后, 他们在继承民谣固有的通俗平易、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的同时, 以自身的文化修养大大提高了民谣的思想文化内涵。他们中的很多人抱起了钢弦的木吉它, 在简单的几种和弦的伴奏下, 唱出了独具校园文化特质的词句。他们的歌曲最初只是在校园内部流传, 创作的时候也不为换钱取悦大多数人作打算, 所以很有个性色彩, 单纯而清新, 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如上世纪90年代初, 老狼、高晓松等人演绎的校园民谣, 就曾风行校园。听听这些歌, 或许真能听到当代大学校园正在发生的故事。代表作有:老狼的《同桌的你》、丁薇的《上班族》、李晓东的《冬季校园》、朴树的《白桦林》、罗大佑的《恋曲1990》等。
校园民谣有几位优秀的代表人物。其一是高晓松, 他的歌词里好像流淌着一条青春的河, 轻而易举地就能将人覆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就是一首非常好的毕业歌曲, 这首歌是高晓松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写的, 据说他在同学面前唱这首歌的时候, 大家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朋友, 可是这种能与你共同生活四、五年的朋友一生能有几个?高晓松是一个很擅长抓题材的人, 《同桌的你》写的是异性之间介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朦胧,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写的是同性之间的真挚友谊。沈庆的《青春》也是校园民谣的代表作品之一。当年黄小茂就是听到了这首歌曲才对校园里的歌曲感兴趣的, 那优美的歌词, 简单的旋律, 几乎就是青春最好的注脚。
校园民谣的创作。优美的校园民谣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歌词、旋律、创作模仿三方面。
1. 歌词
学生唱清纯的歌, 愤青唱极端的歌, 穷人唱大众的歌, 富人唱小资的歌。但是经常在我们身边会发生角色错位, 让人看着好笑。举个例子, 不少上了大学的懂点摇滚和音乐知识的都想搞乐队, 而且唱得都是愤青的歌。其实他们穿的好, 吃的好, 又不是没有女朋友, 生活的这么好干吗唱这么愤怒的歌。原因无非有两点, 一是想出风头, 赶时髦, 表明自己很先锋。二是因为他们平时就是喜欢听这样的音乐, 也希望可以做这样的音乐。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没达到愤怒的地步, 在这么安逸的情况下还唱这么痛苦的歌是不是有点勉为其难。要知道, 喜欢归喜欢, 但是创作音乐的时候还是要做回自己, 以自己经历和感性程度作为基础, 结合作曲技巧来创作。不要一味主观的追求某种风格, 忽视了自身的“阶级地位”。
2. 旋律
(1) 灵感作曲, 和许多文学、艺术创作一样, 需要灵感。大家知道它可遇不可求, 因此, 天才的诞生是珍贵的。许多大音乐家, 例如贝多芬, 总在床边预备好纸笔, 散步时也经常走走停停, 忙着将音符记下, 以免灵感一闪而逝。
(2) 动机 (m o t i v e) 动机就是想写歌的那个原因。比如偶然哼到一小段好的旋律, 爱不释手, 想把它扩充完整成为一首歌, 那么这段旋律就是动机。动机带有很大的感性成分, 是天赋、是感受也是运气, 但是同时也是建立在你的音乐内功基础上的。如果听得少、缺乏音乐修养, 那么这个动机的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时候, 评价某一首歌, 只要听听开头第一句就心中有数了,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动机的形式。中国人是典型的旋律主义者, 甚至更甚的歌词主义者。动机往往是随口哼到的一句旋律或者是歌词, 不是说这样不好, 只是形式太过于单一。写曲子的人很多也是这样, 动机当中是不考虑节奏的, 这就造成我们的音乐总是缺乏力度, 靡靡之音泛滥。
(3) 乐思乐思是什么?乐思是整个作品的思路和轮廓, 它以动机为最小单位, 在此基础上形成乐节 (通常包括两个机动) 、乐句 (通常包括两个乐节) 或乐段 (通常包括两个乐句) 。构成乐段的乐思, 构成音乐作品中的主题。
(4) 主题人们行为的动机是思想上的, 文学中主题是内容上的, 而音乐的动机和主题都是具体声音形象。不论主题的有复杂, 由乐句构成的乐段是主题的基本结构。有一种类型的作品虽然所占的比重非常非常小, 但所折射出来的思想内涵却是不容忽视的。它着力于对校园爱情本质上的探讨, 特别是对于这种爱情的最终结果进行了反思, 因为青涩, 校园爱情保持了纯净, 但同时无法持久。这就是使以沈庆为代表的一部分创作者以理性而现实的眼光揭去了校园爱情诗意的外像, 写下惨淡的结局启示听众。歌词、旋律比较含蓄而内敛, 批评的态度隐藏于中。主要作品有《青春》、《没有想法》、《最后》等, 其中《青春》创作于1992年, 曾被唱片公司所遗弃, 却因冷静的写实成为校园民谣描写社会生活的作品中的上品。与歌词相比, 歌曲旋律可以对应为:序言+“起、承、转、合”+结语。
3. 创作模仿
创作模仿, 例如beyond开始不会写谱, 但是他们肯定是从模仿开始的, 他们模仿什么?当然是模仿他们经常听到的那些音乐, 吸取那些音乐元素, 这不就是学习理论嘛。千万不要把理论书本化, 认为理论就是乐理, 就是在表现在文字上的。理论是表现在耳朵里的, 和灵感一样表现在骨子里面, 这样看来, 听着音乐CD也就是学习理论, 因为C D上很多类似的套路在创作中都会派上用场, 它不会限制风格, 只会帮助形成自己的风格, 因为所用的技巧是根据所听到的杂糅而成的。让我们在没有专业的配器和豪华的制作阵容, 只有简单的配乐、质朴的音色和纯净歌喉的情况下, “一个优美旋律、一段心情和一把吉他”来创作校园民谣。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洛秦.音乐的构成[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校园民谣及创作 篇2
明明才高八斗,偏偏无处展现;
明明实力爆棚,偏偏无人欣赏;
明明浑身都是艺术细胞,偏偏被人说成江郎才尽;
陕西蓝天民航技师学院抖音创作大赛劲爆来袭!让我们一起拿出手机,抖出“包袱”,记录校园生活,展现青春风采。不论是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木,还是你出奇的脑洞创作,带上你的抖音作品,不服来“抖”!
一、大赛主题:记录校园美好生活,展现学子青春风采。
二、参赛对象:大专、中专全体在校学生。
三、大赛时间:2019年10月24日—2019年11月15日。
四、承办部门:
1、由学生处和宣传处共同承办并组建赛事组委会。
2、学生处负责:通知并组织大(中)专校区各班积极参加此次比赛,并按各校区班级进行参赛作品收集汇总。
3、宣传处负责:对学生处收集汇总的各校区班级参赛作品进行整理,组织赛事评选团进行作品评选。
五、作品内容要求
1、拍摄内容须积极健康向上,爱国爱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有青春朝气,体现蓝航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3、内容完整充实,生动,突出重点,通俗易懂。
4、作品时长15秒至120秒,视频要求画面清晰稳定,声音清楚。
5、可模仿、原创、DIY各种创意。背景音乐和特效,风格不限。
6、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报送作品不得少于2个。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也可以是团队作品,每个作品的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7、建议主题(建议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①、弘扬校园文明,与文明同行,向一切不文明校园行为说不。
②、展示专业风采,与专业特点、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如礼仪、化妆、模特等。
③、展示学子才艺,音乐、舞蹈、体育等方面的才艺展示
④、展现课堂时光,如上课趣闻,师生友爱等。
⑤、展示寝室生活,能表现团结、活泼、阳光等面貌,如宿舍集体模仿秀、宿舍的趣味故事等。
⑥、展现校园环境,如校园文化,校园风景等。
8、拍摄仅限于大(中)专校园内,拍摄时不得破坏校区公共设施及物品,注意人身安全。
9、参赛作品要求未在任何平台发布,已发布的作品参赛无效。
六、推荐拍摄软件
1、VUE视频相机;
2、抖音;
3、快手;
4、爱剪辑手机版
七、作品提交方式
1、由各班级负责收集参赛作品,按各校区发送学生处汇总,进行初选、整理、审核后,于2019年11月11日前由各校区学生处统一发送邮箱:xxxxxxx,联系人:xxxxxxxx。
2、提交作品的同时,请同学在作品重命名注明班级+作者姓名(例如:个人作品标注19级铁中**班***;
集体作品标注19级铁中**班集体+1人姓名即可)。
八、评选规则及评分标准
入围赛:2019年11月11日—2019年11月13日,由赛事组委会初选前16名作品进行PK赛。
PK赛:2019年11月15日,入围的前16名作品由学院领导,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进行评选,评出最终获奖作品。
评分标准
内容完整
主题突出
创新创意
声音清楚
画面清晰
共10分
九、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一等奖1名奖励800元,二等奖2名奖励600元,三等奖3名奖励400元,入围奖10名各奖励100元。
十、其他事项
1、学院可以重复使用获奖作品进行宣传、出版和展览、展播,学院尊重和保留作者的署名权,不另付报酬。
2、学院对本次比赛拥有最终解释权。
校园歌曲创作漫谈(七) 篇3
音域和音区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也是歌曲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歌益必须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有关作品的音域和音区。因此音域音区的多层性也就成了校园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
1、根据各年龄段的音域来确定作品的音域
①童声期。少年儿童学生在变声之前,不分男女都叫童声,这种声音纯净、柔嫩稚气,近似女声,幼儿歌曲《快乐的小舞曲》(晓洪曲)就只用了五度(12356),孩子演唱时不费劲。6—7岁(小学一二年级)音域c’-c。(或大d。)八度左右,《上学歌》就只用了八度(12356i)。《粗心的小画家》《爷爷为我打月饼》等也在八度内,孩子均能自如地演唱。8—12岁(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一年级),音域扩宽为a—e2,可达十二度左右(常用音域仍为c’一d。)。这一时期少儿歌曲特别多,《队歌》音域b—d。。《我爱北京天安门》音域c’一d。。《中学时代》音域b—d。……这些优秀的校园歌益都注意了儿童的音域特点。定调合理,所以能长期在儿童学生中传唱。
②变声期,12—14、15岁(初中阶段)。这是音域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由于声带变化,儿童的声音变粗、变沙,变低沉,高音上不去。相对说女孩变声不很明显,时间不太长(几个月)。而男孩的声音变化大,时间长(一两年),音域渐渐比女孩低五至八度,这时给他们写的歌曲音域最好在八度以内,并在调高上留有余地。施光南作曲的《多么美》就只有八度:
该曲很适合变声期学生唱。为了拓宽音域,一些校园歌曲采用了齐唱加二部合唱的方式,齐唱部分音域不宽。合唱时分高低声部,男女声均可在适合的音域内,演唱不困难,并可以增强歌曲表现力,培养学生和声听觉,适应于变声期学生的需要。
⑧变声后期,十四、五岁——十七、八岁(初三至高中)。这一阶段的男女声的声音渐渐稳定,男声低八度,齐唱有混声效果。但与成人声音相比仍不成熟。根据音质音色音域的差别,男女声可分高低声部。(女高音音域cl_f2或g。),女低音g-d2,男高音c-f(或g。)男低音G-c(或d。)。1993年中国校园歌曲征集入选的高中生歌曲,如《国旗颂》、《为你十六岁祝福》等均是齐唱与混声合唱。《唱不完的欢乐歌》为女声领唱合唱,《高中生的夏天》则为男声合唱,这些歌曲都注意了各声部的音域,齐唱时音域不宽(7-2),高低各声部都能达到,合唱时音域则拉宽,发挥各声部的特点,学生均能达到。
④春声期,十八——十二、三岁(大学阶段)。其音域与其他成年人基本相同,声音稳定,表现力强。例如《大学生圆舞曲》是领唱与混声合唱,总音域c-g2,各声部都比较容易演唱。
2、以易于演唱的音区为主,难唱的音区为辅
在人声的音域里,又有高中低音区的划分,例如童声a_d1为低音区,e~_b2为中音区,c。fz为高音区,与春声期的人声音区划分大致接近(男声低八度)。一般来说校园歌曲都以易于演唱的中音区的音为主,以高音区和低音区的音为辅。如果总在高低两端打转,学生很难演唱,效果也不太好。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中音区的音(1=bE 1 2345)出现62次,而高音区的音(671)只出现14次,低音区的音(567)只出现10次。有些合唱歌曲为适应高潮的需要,高声部会较长时间在中高音区旋转,低声部会较长时间在中低音区旋转,如《大学生圆舞曲》的第二段(参见西师出版社《声乐曲选新编300首》)高声部高音区音(1=“B§jj÷)出现41次,中音区出现13次,低音部的音區也相对提高,这种进行是为了获得明亮饱满的和声色彩,与混声合唱音域相符合。但就是这种情况下最高音“6”也只出现两次,这种手法多出现在春声期的校园歌曲中。在儿童歌曲中极少运用。
浅谈校园微电影的剧本创作 篇4
关键词:微电影,校园生活,剧本创作
1 校园微电影的概念与艺术特点
微电影(Micro Movie),即微型电影,时长三五分钟到三五十分钟不等,具有故事性和可观赏性。微电影是网络时代的一种电影表现形式,是电影的微缩,与传统电影相比,在制作规模、投资、时长上都比较小,但制作精良。
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创作者资质参差不齐。校园微电影的创作者不都是来自电影、传媒专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业余爱好者,因此,创作者资质良莠不齐,差别比较大;二是校园微电影通常以叙事和模仿为主,大部分学生创作的微电影情节以叙述为主,或者用类似MV的手法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以叙事为主的校园微电影中,可以明显看到创作者对于经典电影结构、某些情节、拍摄风格的模仿;三是存在演员短板。校园微电影中基本是非职业演员,这与其发源于校园,业余爱好者居多不无关系,使校园微电影创作者必须要在演员之外的部分下功夫,如特效、拍摄技巧等,从而突出主题。四是选题范围小。校园微电影在题材选择上相对狭窄,多以校园爱情为主题,或者创作者又出于猎奇、投机心理,选择另类题材,这些题材超出创作者自身生活,这种现象的出现跟创作者自身对生活简单的理解不无关系。
2 校园微电影剧本创作要点
剧本是制作微电影的前提,没有剧本,摄制微电影便无从谈起。好的微电影离不开好的剧本,因此,好的剧本对微电影来说十分重要。为了使校园微电影内容得到更好的表达以及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应对校园微电影剧本进行谋划。微电影具有“微时长”“微制作”“微放映平台”“互动性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微电影剧本创作与传统电影、电视剧的剧本创作有所不同。在校园微电影剧本创作中,编剧者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2.1 明确主题,选好题材
主题思想是整个微电影的灵魂所在,没有思想的微电影,就跟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不能带给人们视觉和精神的享受。想要得到好的反响,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主题,并通过短短的几分钟将主题完整地体现出来。因此,只有对微电影进行合理地定位,围绕一个主题不断地努力,制作出效果理想的微电影。制作出的微电影能在观众看完之后,引发其深思,而不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拍摄任何一个对象,选材很重要。校园微电影内容要正面健康,不能庸俗、低俗,要表达真实的情感,有思想的深度,引人思考,传播社会正能量。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微电影要善于挖掘其中有意义的故事。记录学生的真实校园生活,主题鲜明,内容要有正面效应,反映学生的积极的思想,以小见大,从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各方面中让人感受其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同时,给其他学生带来启示,让他们产生情绪上共鸣,从而达到传递正能量的目的。例如,微电影《为你着迷》讲述了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色盲而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一位女孩通过不懈的努力,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找回自信,敞开心扉面对生活。该片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为你着迷》传播了大学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大学生的坚强、自信等,让观影者能更加了解校园里的人、事、物。再如,微电影《我的青春不言败》,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遭遇家庭变故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变得自闭、沉沦,同学和朋友们向其伸出援手,她找回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一方面告诉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挫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挺起腰板儿,感恩于自己所走过的路;另一方面,积极地传播着这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2.2 故事要有创意
有创意的故事能吸引受众观看,进而评论与转发。创意是微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由于校园微电影的特殊性,大部分以校园真实生活或周围环境为创作题材,以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为表现对象。因此,可对校园故事进行多角度的艺术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2.3 内容要新颖,故事要精炼
微电影必须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眼球,并使之有兴趣持续观看下去,这就要求微电影的表现内容既要贴近生活又要新鲜有趣,不能旧调重弹,缺乏新意。微电影,主要在于“微”字,因此,在微电影剧本编写的过程中,语言运用一定要精炼,除篇幅不能太长之外,多余的话语和句子,尽量不要出现。微电影的剧本不同于小说,不可能通过上千上万字来描述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成员等各方面内容,微电影整个剧本加起来才那么几千字,所以故事一定要浓缩、精炼,才能将整个故事表述完整。
2.4 剧情要矛盾凸显
微电影的时间非常有限,在短时间之内,将整个故事完整表达的同时,将剧情矛盾尖锐的凸显出来,才能快速吸引观众的眼球,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因此,微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一定要沿着“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模式来写,由于微电影时长有限,故事冲突要短平快,有些环节可略写或不写,着重于写矛盾冲突的高潮。例如微电影《一触即发》省去了情节的开端,直接进入高潮。
2.5 演员语言要口语化、生活化
微电影主要通过画面的叙事功能来表现内容,不像电视剧一样,可以通过剧中人物长时间的对话来表现内容。所以在写剧本时,要用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类的修饰语言。优秀的微电影剧本,往往都是少对白,强画面,这样可视性就越好,再加上演员间的对白口语化、生活化,就能接地气,深受观众喜爱。
2.6 人物言谈举止要富有个性
微电影中的主要人物虽然不多,但每一个人物的个性都值得编剧仔细研磨,思考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在微电影的人物性格表现上,也应该充分凸显90后特有的“个性”,以此来吸引受众。
2.7 编剧要有画面意识
写剧本不像写小说,小说的对象是读者,剧本的对象是编导、导演及演员,所以写剧本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实时联想到一幅画,将他们带到影像的世界里。剧本创作多用写实句子,多用动词叙述事件过程。肢体语言的内涵及表现力远比对白要强得多。微电影文案的写作,运用蒙太奇思维,用镜头进行叙事。语言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化为视觉形象。写剧本要注意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的发展。例如,“她长得像花儿一样漂亮,心地善良”,这些内容无法用镜头语言来表现。因此,编剧要有画面意识,要用画面思维来写作,时常想到自己写出的内容能否用于实际拍摄。
3 结语
微电影时长短,它不可能像传统电影或电视剧那样展现复杂的故事,因此,校园微电影剧本创作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在策划和拍摄校园微电影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更多的校园本身独有的一些特色和元素。
参考文献
[1]于欣彤.浅谈校园微电影的制作模式[J].戏剧之家,2014,(9).
校园诗歌创作大赛策划书 篇5
一、活动背景
为鼓励我校同学在文学方面,尤其是诗歌方面的创作热情,我们以山西农业大学校园文化月为契机,举办系列活动之诗歌创作大赛。希望所有热爱文学、热爱诗歌创作的同学都能够热情创作、积极投稿。
二、大赛主旨
1、弘扬中国传统诗文化,丰富现代诗歌写作;
2、推介高品质诗歌作品;
3、活跃校园诗歌创作,为校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4、挖掘有才华的校园诗歌写手、校园诗人,为诗歌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三、活动简介
1.活动主题:展现农大风采
2.活动时间:2011年11月中旬
3.活动对象:山西农业大学全体学生
4.主办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学生会办公室
四、活动说明
(一).活动形式:诗歌征稿
(二).活动具体内容
1.征稿阶段
以诗歌征稿的形式向学校全体学生征稿,以院为单位选送优秀作品参赛。
稿件要求:
(1)、思想健康,主题鲜明,感情真挚;
(2)、体裁限定为诗歌(包括现代诗、散文诗、古典诗词等诗歌体裁);
(3)、每个学院数量不低于50首,行数不限,书写工整,行列形式正确;
(4)、来稿必须使用正规A4打印稿纸;
(5)、为评选公正的需要,每位参赛选手的作品必须交打印版和电子版两种版本,打印版页眉处须注明作者的姓名、年级专业、联系方式,电子版也须注明。
注:投稿方式:
① 将作品交到山西农业大学学生会办公室
负责人联系方式:宋海洋:151354064
53② 电子版以E-mail方式发送到:sxndbgs@126.com
2.评奖阶段
我们将邀请学习部及文学社成员参与此次比赛评审。通过“校园诗歌创作大赛”评选出最优秀的十部作品并评其作者为“校园十佳诗人”,在谷园门口张贴公示,并且将优秀获奖作品在文学社期刊上刊登。最后由校学生会办公室择期公布评选结果并颁发获奖证书。
(三)、评比标准方案:
1、诗歌思想内容健康、立意新颖、文笔娴熟,思想深刻,语言意蕴丰富;
2、所有文章的评审工作将由评委会完成;
3、评比标准细则:参评诗歌行数不限制,要紧扣主题,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有哲理性。作品要求写出自己真实情感,能够引起共鸣,富有真正的诗意。
具体评分参照如下(百分制):
1)语言流畅10分
2)写作技巧10分
3)艺术手法10分
4)意象10分
5)主题10分
6)节奏明快10分
7)情感饱满10分
8)韵律优美10分
9)富有音乐感10分
10)整体感受及印象10分
(四)、活动奖项设置:
一等奖(13名)、二等奖(26名)、三等奖(50名)、优秀奖(100名)
山西农业大学学生会办公室
新形势下如何创作和推广校园歌曲 篇6
校园歌曲的鼎盛时期出现在80年代。经典歌曲:《乡间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让世界充满爱》、《一无所有》等等。这个时期的校园歌曲热最先是从台湾开始, 校园歌曲在台湾的这股热潮很快就推进到了祖国大陆, 影响之广泛已经波及到全球的华人。八十年代校园歌曲大多格调健康清新, 情感单纯而又充满童趣, 让校园内充满了欢快的气氛。90年代又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校园歌曲。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有《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青春》、《恋恋风尘》、《白衣飘飘的年代》、《老屋》等。1994年4月, 一盒叫做《校园民谣Ⅰ》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 销量空前火爆, 从这张专辑里人们也深刻记住了高晓松、老狼、沈庆、郁冬这些开创大陆校园民谣新高潮的人的名字。21世纪初, 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卢庚戌、李健, 怀揣对音乐的梦想, 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建筑设计师的工作, 组成了“水木年华”演唱组合, 并以一曲《一生有你》一炮走红。
但是随着老一辈校园歌曲作者的退隐, 却再也没有新一代的优秀青年来接过这面校园歌曲的大旗。只有水木年华、朴树等少数几个音乐人还在坚持着他们最初的梦想。当时的校园歌手之所以能被人接受是因为歌手们是唱自己的歌, 用自己的热情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 所以写出来的歌很能打动人, 也广为传唱。而现在的歌坛更加娱乐化, 商业化, 音乐已经逐渐成为有利可图的产业。也有一些有理想的歌手, 他们也想去用自己的热情去写优秀的校园歌曲, 但苦于没有足够的条件, 最后他们不得不投靠经纪公司, 在利益的驱使下, 于是他们也逐渐与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这就是校园歌曲如今的现状, 人们口中所唱出的旋律依然还是八九十年代的老歌, 校园歌曲仿佛就定格在了那个阶段。
事实上, 现在还是有真正的爱好者痴情不改, 他们用文字把自己当年的感受记载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延续着校园民谣当年的辉煌。在很多的论坛上都可以看到这些校园歌曲的坚持者在继续着音乐的创作, 坚守着这一片这地。一些地方的电台也会刻意的留下一块版块来做《校园歌曲》的栏目, 虽然播放的多为老歌, 但在无形中却对新一代的青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使他们坚定不移的继续走在校园民谣的旗帜下。歌手赵节在接受清华大学广播台“纯真年代”访谈时候, 对今后的校园民谣表示了很大的乐观:现在的校园音乐可能从音乐性上更丰富了, 但是其实表达的内涵和原来还是一样的, 而且我一直认为只要有学校, 就有校园歌曲的存在, 因为作为学生, 他需要有蓝天, 需要有草地, 需要有激情的同桌, 需要“谁在上铺的兄弟”。
所以要想使校园歌曲走得更远, 就一定要大力推广宣传校园歌曲;创作优秀的校园歌曲作品。但在目前阶段, 校园歌曲的推广却举步维艰, 又很大的局限性。首先, 随着老一辈校园歌曲创作者的隐退, 校园歌曲的创作工作受到了很大限制。现在校园歌曲的优秀作品已经越来越少, 没有了好的作品使得校园歌曲的前进动力严重不足, 在推广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其次, 由于现在播放的校园歌曲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歌, 而如今的青少年追求刺激, 速度, 他们沉迷于外来的新的音乐形式, 那些久远的旋律彷佛已经不适应如今的青少年, 校园歌曲亟待创新, 这是校园歌曲推广的关键所在。再次, 由于商业化的操作, 校园歌曲已经不单纯的是一门音乐形式, 他已经成为了商家眼中的商机, 唯有突破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才能使校园歌曲再次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才能再次创造辉煌。
所以我认为要想使校园歌曲再创辉煌应该从创新、交流、推广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努力:
首先为什么现在的校园歌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主要是因为校园歌曲的创作形式还停留在几十年前, 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人的口味。这就要求校园歌曲应从形式上, 风格等各方面进行创新, 这是校园歌曲生存发展的根本。创新不是一味的追求与众不同, 是要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变化, 使之符合时代的发展。虽然道路是曲折的, 但经过加工的校园歌曲会更有生命力。
其次, 校园间的文化交流对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音乐既然创作于并流行于校园, 学校便成了校园歌曲传播的平台。可以通过学校间的演出交流将大批优秀的创作型人才和好的作品带给广大的学生。因为同处于一个时代, 这样的歌曲在校园里能产生共鸣, 从而使校园歌曲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通过校园间的文艺演出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更重要的是使那些埋没在校园里的创作歌曲的人才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将被得到认可, 提高了他们创作校园歌曲的兴趣, 也将使校园歌曲得以推广。同时网络交流也是校园歌曲推广的重要手段。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这里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同时也为校园歌曲的交流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网络的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 对校园音乐的发展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歌曲创作者可以将自己写的歌曲上传到网络上, 与网络上同样喜欢校园歌曲的人一同分享, 共同感受校园歌曲的魅力所在。
另外, 还要与唱片公司或文化公司结合进行推广。水木年华的走红说明了一点, 要想尽快的被人接受单靠实力是不行的, 一定要靠文化公司的这个强有力的后盾的支持。虽然文化公司是以获取利益为目标的, 但是缺少了文化公司的宣传与包装, 校园歌曲就会埋没在茫茫的商海之中, 失去了竞争能力。现在我们都在讲“双赢”, 为什么我们不与文化公司强强联合, 既把校园歌曲推广开来又得到了不菲的利益, 这样的合作有谁会去拒绝呢?通过与文化公司的结合, 不仅可以使校园歌曲得到推广, 歌曲创作者还可以得到利益。有了成功的例子, 势必会有更多的人去追随他们的脚步, 慢慢的投身于校园歌曲的创作当中, 无形之中使校园歌曲被人们所追随。所以说文化公司是校园歌曲推广的强力后盾。
校园民谣及创作 篇7
一、依托校园环境进行风景写生创作的优势
进行风景写生, 首先要选择适合写生创作的环境。我们知道,适合风景写生的环境很多,例如,神秘的本溪水洞、美丽的西湖风光、辽阔的蒙古草原、诡异的桂林山水等,可是这些地方路途遥远, 对于我们高中的常规教学来说,可望而不可及。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环境, 既能锻炼高中生的绘画水平,又能方便教学呢? 那就是依托校园环境进行风景写生。
美丽的校园有高高的楼房、有精致的假山怪石、有美丽的草地、有色彩缤纷的鲜花,还有生动的雕塑、青翠的绿树,校园的一草一木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是我们精心雕琢的地方。所以,为了给学生的写生带来方便,为了提高学生风景写生能力,提高绘画水平,我们应该重视依托校园环境进行风景写生创作。
二、认真做好风景写生艺术实践教学的指导
美丽的校园既伴随学生的成长,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对校园风景进行描绘时,一定会用尽心思,尽心尽力。而作为指导教师,在学生的写生训练中一定要注意适当地引导与指导,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在风景写生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截取美丽景物中最理想的部分,才能确定写生的画面。所以,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性地进行观察,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构图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学校环境仔细观察后, 就已基本找到了自己所描绘的对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所学的构图方法把所选物象在画纸上进行构图排列。例如,众多的教学楼、繁多的树木, 要在画面上进行合理组织安排,使他们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再如,什么样的景物采用三角形,什么样的景物采用s形,这些都是需要合理安排的。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 根据自己的风格,力求在构图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效提升自身的构图能力。
3.色彩的选择归纳
写生与色彩关系密切, 无论是对水彩、水粉还是对油画进行写生,都离不开以色造型。依托校园环境进行写生时,学生面对美丽的校园风景,校园中的各种物象色彩极其丰富,例如,春天时,柳叶嫩绿;夏天时,荷叶碧绿、鲜花五颜六色;秋天时,满树的金黄,而即使在同一季节, 物象的景色也不尽相同。所以, 学生在对其景物进行描绘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对其色彩进行选择归纳,在取景构图时要尽量把色彩美的物象取在画面里,同时要去揣摩、领悟自己选取的景物色彩,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 根据自己对画面色调的追求,把色彩进行冷暖对比、组合搭配,进行主观意识的色彩归纳。学生对色彩的选择归纳提高了自己理解和掌握色彩 的能力,进而使自己的写生作品与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
4.写生风景的提炼
依托校园环境进行写生时, 学生要面对校园中众多的景物, 如教学楼、小河、假山、雕塑、树木等,面对众多的校园风景,怎样把它们有序地落实到画面中呢? 这就涉及到了对校园风景进行提炼。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校园风景,对校园风景进行合理选择、适当取舍,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提炼意境和主题。要指导学生确定景物的大体走向,然后再对其景物进行适当归类,并根据画面的需求加以分析和把握。
5.技法上的指导
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绘画技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水彩写生过程中,学生在画水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天上的云彩、霞光,以及周围的景色都可以在水中倒映出来,从而使水色产生的色调变化。所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色彩融合的方法表现水的真实特点;在画水中倒影时指导学生运用湿画法,使颜色自然交接融合, 体现倒影的效果;在画树的时候, 指导学生观察树的品种, 形体特征和结构特点,根据树的长势和枝叶疏密、长短的状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先画出其基本形状和结构特征,再根据枝叶的长势画出疏密结合的特点;在画天空时,引导学生注意用色和笔法上的变化,避免画面的单调与呆板。
校园民谣及创作 篇8
1 我国校园环境的发展与模式
1.1 我国校园的发展
回顾我国的大学发展史, 大致可以分成3个历史时期, 分别是解放前、解放后初期、改革开放至今。
1.1.1 我国近代大学校园建筑
在我国解放前夕, 全国已经拥有200余所大学。在大学校园规划方面, 出现了2种风格迥异的规划形势。一种是参照当时国外的规划风格和校园环境。另一种是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造型和整体环境格局。
1.1.2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建设全面向苏联学习, 这一时期我国校园大多模仿莫斯科大学, 校园整体呈雄伟大气之势, 重视校园周边的围合, 比较封闭, 具有较强的整体感。但是新建校园多以莫斯科大学为蓝本, 几乎千篇一律, 校园建设大多粗糙简陋。
1.1.3 改革开放至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 迎来了新的时代。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业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校园环境与校园规划的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校园建设逐渐开始向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方面发展, 重视空间尺度和学生对环境的感受。但是这一时期, 校园规划的层次往往过于均质, 对学生多方面需求考虑不足。
现阶段我国校园环境向绿色生态化、地域人文化、复合研究化的方向发展, 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逐渐被使用, 全国的大学城不断涌现。几所大学汇聚成的大学城, 初步实现了具有文化特色, 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这些校园周边可以不设墙体围合, 不限制来往, 交流性更强。但是时下因为大学建设规模大, 周期短, 容易造成新的千篇一律。
1.2 校园模式的比较
1.2.1 向心式
以中心位置几个建筑为中心, 形成一个核心, 既承载主要功能, 同时也解决交通压力。规划重点突出、方向明确、向心性强、功能分区清晰明了。但是形式感过强, 无论对建筑功能还有形式都限制过多, 用地不规则导致出现斜向建筑, 影响使用功能。
1.2.2 行列式
以模数化设计, 建筑排列整齐, 功能通用合理。规划布局逻辑性强、秩序井然、现代感强, 对校园的功能分区和预留用地都影响最小, 空间与景观结合紧密。
但是行列式布局略显呆板, 整体化有余, 灵动不足。雷同的空间易导致人们审美的疲劳, 不利于唤起情绪。
1.2.3 自由式
布局汲取前面两者的优点, 兼具向心式的标新立异和行列式的整体大气, 同时避免了向心式的形式限制和行列式的死板呆滞。规划充分考虑校园风貌, 风格迥异, 规整庄重, 气度非凡, 模拟园林, 流觞曲水, 错落有致。前后界限, 相互呼应, 体现着别具一格的规划理念。
2 现代校园环境与规划设计
在新时期, 有限的建筑用地、较高的容积率和短暂的建设周期情况下, 对校园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条件,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如何以理性的逻辑、丰富的秩序, 体现学院的特色与神韵, 塑造一个舒适、人性、高雅的校园环境。
我们在校园规划设计上, 应该遵循“与自然生态共生、与城市发展结合、与学校文脉相承、与校园生活互动”的精神。在校园大规模建设和快速设计的背景下, 校园环境承载了校园生活和文化的内涵, 应重点思考如何塑造有个性、有质量的校园环境。
2.1 总体设计理念
大学各个单元功能上都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在校园规划、建筑设计上反应出各个功能单元的区别, 多样化的单元组团有机排列, 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和谐的校园环境, 同时, 不拘一格的校园环境也反映出大学的生机。此外, 为了促进校园的发展, 我们要挖掘校园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校园的中心轴线位置, 通过对建筑与景观合理的规划, 有机的结合, 勾画出具有大学象征意义的空间。如图1所示,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校区方案规划一中, 在学院的中轴线上巧妙利用水体形成“共享桥梁”的空间意象, 作为交通学院的象征, 既突出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同时共享桥梁又可以将城市景观及文化引入校园, 使校园与城市结合更紧密。
在校园规划中, 设计校园与校园外部, 校区与校区之间相互联系的步行系统, 形成校园与城市、大学城内不同学校的自由穿行, 相互融入的空间体系。这样的空间容易成为学生聚集的场所, 方便交流。比如黑龙江大学连接B区与C区的地下通道, 已经成为学生们交流、娱乐、汇聚的场所, 通道两侧的宣传板向人们展示着黑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 如图2、图3所示。
建立道路景观空间轴线, 将景观节点融入道路系统可以使局部环境生动有趣, 同时道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结构, 联系校园各个区域, 对展示校园开方性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华南理工大学道路系统延续历史轴线, 打造绿色轴线, 考虑发展轴线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如图4所示。
大学内部建筑及学院大门融合校园文化的要素, 既能符合校园的现代性又能体现大学校园的个性。如图5所示, 大连民族学院大门的设计方案之一, 两个六边形实体框架结成一体, 寓意五十六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 墙面雕刻民族文化浮雕体现民族大学特色, 门洞形式构成大屋顶的剪影, 表现校园整体建筑风格。
2.2 功能分区
针对校园的功能分区来说, 采用环境适应性设计理念对校园建筑和空间进行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当从空间形态与校园景观的联系、校园外部空间与建筑群体的形态设计的关系、校园交流空间以及道路系统等进行整体考虑, 优化配置。另外, 我们还要结合校园所处地理环境、气候类型及历史脉络, 考虑校园整体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 建立起具有空间秩序、识别性强的整体校园。
如图6所示, 在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校区规划的方案1中, 新校区由生活活动区、核心建筑区、教学实训区等部分组成。核心建筑区由教学主楼、行政楼、活动中心、图书馆、活动广场组成, 按专业形成3个不同的教学实训区, 每个教学实训区相对独立, 自成系统, 又相互联系。文体活动区布置于生活区的两侧。
如图7所示, 在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校区规划的方案2中, 校园由文体活动区、核心景观区、教学区、生活区、实训区、产业园区6个部分组成。教学区由教学主楼、校前广场组成, 位于基地南侧, 便于由城市道路直接进入学校。文体活动区与核心景观区、生活区共同形成了活动广场, 在东西向由“步行长廊”连通, 在南北方向, 分为3个层次, 沿交通道路布置教学区、实训区和产业园区, 位于校园内部的是核心景观区 (图书馆区) 和文体活动区, 在最北侧布置生活区。
两者比较而言, 笔者认为, 方案1规划更为合理, 主题更为明确, 更能体现交通学院的文化特色。核心建筑更为集中, 与周围联系紧密, 强化了各部分的沟通交流。将教学、实训及产业园按专业区分, 各自形成独立系统, 既不相互影响, 又不切断联系。
2.3 交通组织
交通系统对于联系学生活动、体会校园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交通系统与环境元素联系的紧密程度是决定一个校园形象的因素之一。以环境适应性为依据, 在校园道路系统设计中, 环境元素例如水系、绿化、活动广场等沿流线展开, 与步行系统巧妙结合, 步行系统应该优先考虑, 其次考虑车行系统。不同区域之间要有适度的交叉和穿越, 相互之间产生联系, 提供给学生感知校园的基础条件。
大连交通大学二期规划方案中, 我们要了解校园内不同时段的人车流量, 抓住师生出行 (以步行为主) 的特征, 明晰基地地形对于校园道路的作用, 才能打造多样化高品质的景观交通体系。在道路系统设计中, 环状主干道, 两侧结合景观的要求, 形成一系列广场, 与道路空间交织缠绕, 丰富沿路景观使之成为校园主要的景观大道。路网结构强化各组团之间, 组团与中心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特别是学生公寓区、公共教学单元之间的交通联系, 方便学生自由选课。步行空间与绿带相结合, 与一期联系的地下通道和步道成为整个校区的主要步行线路骨架强化其轴向特征, 塑造优美宜人的步行环境, 如图8、图9所示。
3 校园环境设计中的“绿色艺术”
对于一个全新的校园, 对于学校独特人文精神的塑造是其规划设计的灵魂之所在。笔者认为, 新时代绿色宜人的校园环境是大学校园高雅品质的突出体现。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统、景观轴线与城市空间相结合, 将校园融入到城市中去。
景观设计中, 创建一条贯穿校园的生态绿化带作为主要脉络是必要的, 建筑流畅地分布于其两侧, 同时巧妙地将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渗透到各建筑组团中。为了创造更为宜人的小尺度空间, 建筑的形式与景观高度融合, 随着环境自然的发生变化, 通过架空、悬挑等方式形成更为开放、自由的外部环境。沿车行和步行空间结合架空层创造联系与交融的空间。
现代设计中提出了立体绿化的概念———起伏的绿坡、架空的环廊、立体的人行桥与环境中的下沉广场、绿化带等, 结合产生了不同的空间层次, 形成了步移景异、动静交替的优雅环境。设计中, 水系的引入为校园整体环境注入了灵动与活力, 水体的不同形态也为师生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环境因素将成为校园规划中的重点。校园适应环境, 环境衬托校园, 我们要在规划设计中贯穿这一理念, 使大学校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孙朋, 梅洪元.高校校园的体验式设计创作[J].低温建筑技术, 2007, (6) :19-20.
[2]张静, 周雪峰.探索校园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0, (2) :174-176.
[3]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J].城市规划, 2002, (5) :29-32.
[4]张军, 孙尧.生态人文理念主导下的高校校园规划[J].华中建筑, 2011, (9) :60-64.
校园民谣及创作 篇9
校园网络新闻特点
校园网新闻编辑工作隶属党委宣传部, 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校园网主页新闻的采编工作。与传统媒体相比, 虽然校园网新闻编辑工作的把关性质、职业道德和创新原则依然如故, 但是它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有的特点:
快捷迅速, 不受版面时间限制。网络不像报纸有固定的刊期和版面, 也不存在广播电视不易保留的弱点, 网络新闻的内容可以在几小时内甚至随着事件的发展随时更新;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网页上保存几天甚至更久, 并且这个过程要求迅速、高效, 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新闻资讯以最快的速度报告给受众。
大容量图片。图片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 使人一目了然。网络受众一般具有重图片、轻文字、重直观、轻抽象的具象性思维方式, 较大的文本块使在荧屏上阅读变得困难, 网络凭借其海量优势, 可以在专题中组织大量的图片。网络新闻中标题和图片最吸引人的眼球, 文字内容相比之下就要退而求其次。而且, 图片不受版面限制, 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可修改。网络新闻可以随时进入编辑后台修改, 不像传统媒体, 一旦刊出, 就“覆水难收”。但同时网络安全也是一大威胁。
内容简明, 注重实效。网络传媒的空前繁荣使得传播空间日益向公众化演变, 受众呈现非群体化特征, 选择性增强, 个人趣味凸显, 千篇一律、冗长乏味的新闻报道再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波恩特新闻学院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眼球跟踪技术和录像设备对网民的新闻阅读行为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 “网络新闻读者的阅读很肤浅, 只是在特定的选题下, 才会深入阅读;网络新闻读者平均每次上网的时间仅为34分钟;79%的读者阅读新闻是浮光掠影的”。 (1) 这就要求新闻写作要简洁明快, 通俗易懂。
校园新闻编辑工作的再创作活动
未经编辑加工处理的新闻稿件只能是原材料或半成品, 只有经过编辑精心整理加工后的稿件才能成为新闻产品进入传播领域。编辑工作繁杂而琐碎, 每一篇报道都或多或少地凝结着编辑的心血。网络新闻编辑不能做单纯的“搬运工”、“粘贴匠”, 不能做进行简单操作的“理货员”, 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对来稿进行选择和加工, 及时发现稿件的问题 (这里主要指的还不是一般的疏漏) , 使稿件的内容得到升华、形式得到完善, 而这后一项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再创作”。当然, 这种“再创作”是有限度的, 不能随意添加, 更不能改变事实。
编辑对稿件的加工主要包括对新闻事实的核实、订正;对思想政治上的差错的校正;对文字的修改和对辞章的修饰等。值得注意的是, 传统媒体的编辑一般分工都很细, 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组版编辑、音像编辑等。网络传播是多种传播手段的结合, 网络编辑不但需要具备驾驭文字的能力, 而且还需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这就对网络编辑的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编辑对各类新闻作品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好政治关。编辑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非常重要, 不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而且真实、可信, 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可读性。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严格的选稿标题, 以正面传播为主, 一切不利于学校的细枝末节或不成熟的经验做法都要尽可能避免。如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某系稿件报道引用某负责人的话“有工作就是好工作”, “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 这类容易引起争议的言论如果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无疑会产生负面影响。
把好标题关。做标题是新闻业的一门艺术, 西方新闻界认为, 制作标题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工作, 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并需要大胆的创新精神, 做一个好标题无异于完成一件艺术品。 (2) 网络的新闻阅读是一种快餐式阅读。很多人只是通过扫描标题来获得一些基本印象。因此在网络新闻中, 标题具有特别显著的导读效用。网络新闻标题不同于报纸新闻标题, 报纸新闻标题在形式上有引题、主题、副题、摘要题、大标题等区别, 而且标题都以大字号放在版面最显眼的位置。在网络新闻的主页面中, 标题与内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 网络新闻媒体主要通过标题列表展示新闻, 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特殊要求:选择最重要、最具体的事实和观点入题。多用概括性的语言制作标题, 删除不太重要的新闻要素使标题简明扼要。因此, 一般性新闻的标题, 首先应该更多地是以提示新闻事实为主, 而不要故弄玄虚。其次, 虚实结合, 让网络新闻标题亮起来。有时一行标题难免有“生硬”的可能, 如果新闻事实“太硬”, 标题的吸引力可能不大, 这就需要做个虚实结合的标题。这样的一行标题同样能有报纸多行标题的韵味。
把好文字关。编辑拿到的稿件质量往往良莠不齐, 有的条理清楚, 语句通顺, 有的漏洞百出, 惨不忍睹, 新闻文体不规范, 语法不通, 逻辑混乱, 错别字连篇, 如何让这些稿件“起死回生”, 编辑的再创作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好文字关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消灭错别字, 这是最基本的环节, 如集思广益 (义) 、再接再厉 (励) 等容易用错的字, 有时意思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如在某篇稿件中就曾有“放 (防) 火宣传”, 一份关于老干部稿件中有“完 (万) 事如意”等错误出现;第二是疏通文字、修订标点, 很多稿件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有时会引起歧义;用词不当现象也较普遍, 如“参加活动的同学矗立在广场”、“此次作业评比活动意义重大”同级之间用“听取”了汇报等;第三是新闻文体不规范, 体例杂糅, 由于不熟悉新闻写作方法, 有的将文件、感谢信、工作汇报等题材混用, 如“希望各部门……”“相信一定取得成果”, 或将所做的工作逐条以工作汇报的形式出现;第四, 补充背景资料, 有的稿件喜欢穿靴戴帽, 满篇都是官话、套话, 编辑能用的素材有时只有整篇稿件的一半都不到, 需要花大力气充实稿件内容。现举一例:
金钱面前互谅互让显大爱
———外语系学生奖、助学金风尚点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金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元素。为了金钱有不少人失去了人性的真、善、美。更有甚者不惜走上一条不归路。面对金钱有一部分人心潮澎湃;然而, 还有一部分人面对金钱则一笑而过。展示出他们的爱人之心和可爱的一面。突出他们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他人的高尚品质。
……面对大额的助学金, 外语系同学都能正确对待, 显得格外的大方与慷慨。尤其值得大家学习的有×××、×××等同学。当他们被告知班上有一部分同学将接受国家助学金助学时, 他们主动提出放弃此次申请的机会。他们说:“我们家并不怎么富有, 但我们知道, 我们班有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的同学, 我们希望我们的放弃能够使他们暂时的困难得以缓解”。多么使人感动的一句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话。此等奉献不正是他们人生真正奉献价值的体现吗?他们的精神难到不值得我们大家倡导和学习吗?
同学们, 朋友们!就让我们共同携手, 从现在做起, 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吧!共同构建我们美好的大家庭, 做一个心中有他人、集体、国家的人吧!共同构建美好的明天。
原文更像一篇表扬信, 新闻文体不规范, 标题模糊空泛, 行文生硬不当, 编辑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修改标题, 通过补充背景资料, 用对比来反衬出报道重点。
外语系学生“礼让”助学金
……今年, 国家助学金的资金之雄厚, 规模之大, 为史上之最。然而玉中有瑕, 随着国家助学金的实施, 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拉选票“抢”助学金者有之, 向老师讲得“声泪俱下”者有之, 争得面红耳赤者有之, 开具虚假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者有之, 私刻公章, 冒领助学金者有之, 为了争这个钱而闹矛盾, 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与信任荡然无存。
面对大额的助学金, 外语系的同学却都能正确对待, 尤其是×××、×××等同学, 当他们被告知班上有一部分同学将接受国家助学金助学时, 他们主动提出放弃此次申请的机会。他们说:“我们家并不怎么富有, 但我们知道, 我们班有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的同学, 我们希望我们的放弃能够使他们暂时的困难得以缓解。”一句普通的话让大家看到了他们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他人的高尚品质。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像他们一样, 那么, 评定国家助学金中所发生的种种怪现象还会存在吗?
把好图片关。编辑收到的图片往往大小尺寸不一, 光线、取景都有瑕疵, 需采取缩放、剪裁、亮度调整等手段进行编辑。同时, 照片的排列次序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编排。
利用网络优势, 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无处不在, 网络天地更是大有可为。如可以将各类大型展览缩微到网页中, 以图片为主, 配上前言和说明文字, 进行网络展播。如我院曾尝试将职工书画摄影展作品一一翻拍成照片进行网络展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策划新闻。校园新闻中一般是消息占统治地位, 这其中会议报道又占半壁江山。特写、侧记、通讯等深度报道成了稀缺品种。因此, 策划有观点、有特点和有影响的报道, 增加校园新闻的可读性显得尤为重要, 如我们曾根据我院冯庭文老师获首届“金紫荆奖”中国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优活动“金紫荆银奖”这一消息引申出一篇题为《此生怀抱翰墨知》的人物报道, 从而延伸和扩展了新闻的价值。
除对单篇稿件进行“加工和强化”外, 在加工稿件时, 还可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比如, 为了深化新闻稿件的主题, 在文前或文中加插“编者按”的形式, 不仅使稿件中潜在的东西被点破了, 增加了吸引力、感染力, 起到了一种导读作用, 而且基本上保留了作者的原稿风格。如我院孙健同学作为志愿者在暑期走进北川, 亲历、见证了震后的灾区, 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编辑在文章前配发了编者按, 师生普遍反映非常感人, 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又如, 同一事件, 同时有几家单位报送新闻, 这就需要将几篇稿件进行糅合, 取长补短, 优化组合, 形成一篇更全面的报道。
按稿件的重要性进行分类。有的校园网分好几个栏目, 如新闻主页、专题报道、系部动态、校园生活、团学工作等, 要求编辑按稿件的重要性和内容进行分类, 哪些稿件需要重点突出, 需要编辑要有敏锐的新闻洞察能力和全局意识, 这一点恰似报纸的版面编辑。
总之, 校园新闻编辑工作量大, 有时一天有十几条稿件需要处理, 而新闻又有很强的时效性, 编辑全天候要尽心尽力“为他人作嫁衣裳”, 而工作性质又如同足球场上的守门员, 扑住99个“点球”是应该的, 一旦漏掉一个就麻烦了, 甚至是“大麻烦”, (3) 因此需要编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的观念, 始终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更新思维方式和报道观念, 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业务和本领, 提高快速处理新闻业务的能力;与此同时, 还必须继承和发扬编辑工作的优良传统,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开拓意识, 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为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来, 以实现校园网络新闻传播的良性循环。 (项目基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基金项目, 基金号:j09-01)
参考文献
①李希光:《新闻学核心》,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版。
②方洁:《如何借鉴西方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 《新闻与写作》, 2009 (4) , 第100页。
【校园民谣及创作】推荐阅读:
校园民谣:同桌的你歌词10-02
幼儿民谣12-05
校园微电影创作论文08-22
民谣歌歌词:三个月亮11-06
民谣音乐会策划案06-14
中师美术创作与校园文化论文10-14
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11-10
校园网安全及维护05-13
校园文化结构及建设08-31
校园环境建设及美化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