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

2024-07-07

德育小(精选10篇)

德育小 篇1

对学生的生活道德教育, 我没有什么高深的论调, 只是想撷取一些琐碎的事情, 来谈一谈我对生活德育教育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生活德育不容忽视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出了很多年, 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也常常把此挂在嘴边, 但是因为各门学科的成绩考核, 以及中考升学所带来的压力, 致使我们在平日里不自觉地就把教学精力偏向于文化知识方面的传授, 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生活道德教育。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也往往变成了成绩作为衡量的最主要标准。周而复始, 致使成绩好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各个教师的宠儿, 捧在手中, 含在嘴里;而成绩差的学生, 往往成了奚落的对象, 教师之间相互抱怨的话题。长此以往, 在环境的熏陶下, 成绩好的就愈发地优秀, 而成绩差的则是越来越离谱, 其实这已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 也就更突出地暴露出了我们教育方向和教育体制上的种种问题。

只要我们大家都仔细地观察和留意一下学生, 你就会发现很多让人吃惊的问题:打架骂仗、抽烟喝酒、比吃比穿、不思进取、玩物丧志、不讲卫生、浪费成风、道德败坏、没有明确的人生观等等。这些现象存在于成绩差的学生中, 同样存在于成绩好的学生中, 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 作为班主任, 有时候静下心想想, 我很惊心与震撼, 并强烈地意识到,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诚然,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但学生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生活。我们传授学生文化知识, 让他们积累着“才”富, 但“有才无德非君子”啊!我们不能让人才留有道德上的缺失。更何况, 结合农村中学的现状与实际, 更多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所处的社会环境、教学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 整体素质比起城市学生来说是有所欠缺的。在升学时, 我们没能力把他们送入高一级的学校去深造, 但我们绝对有责任把一群道德高尚的孩子输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二、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要给人阳光, 你心中必须有太阳。”这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爱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 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塔, 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 往往注重在教学工作中一种平等的心态, 授之以爱心, 以激励、鼓舞和感化学生。人常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教师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自己塑造成“神”, 这个“神”我想应该指的是广大学生及家长、社会的普遍舆论对我们的信任、信赖、支持与尊重!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当我们付出真情的时候, 孩子们会敏感地感觉得到, 会由衷地信赖我们, 进而由“亲其师”而“信其道”, 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三、尊重学生

受到来自于别人的尊重, 根据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来说, 是解决温饱和最基本的安全生存条件外的最基本一条, 哪怕我们认为只是孩子的初中学生, 他们同样有着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世界相对的单纯, 脆弱, 我们要放下身段, 以孩子的眼光, 踏入孩子的心灵世界, 放弃我们的漠视和讥讽, 换之以理解和尊重, 鼓励和安慰, 用一种温和而尊重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孩子会拒绝这样的教师。

刚开学时候, 我们班有个叫王聪的学生, 烟瘾特重, 而且肆无忌惮地不怕老师发现, 我当面批评过他, 但不起效果, 让我很苦恼。我并不想放弃, 后来我听男教师介绍说早上容易患烟瘾, 针对这种情况, 早操后, 我放了块巧克力在王聪的文具盒里, 并附一纸条“王聪, 老师希望你可以去品尝到糖的滋味”, 每天如此。其实在第二天我就发现他上课的时候老实了很多, 一个星期后, 他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 谢谢你的宽容、理解和尊重, 我已经决心不再抽烟了, 我想还是糖的味道更好一点”。现在的他与开学的时候截然不同, 为此, 欣喜的家长特地到学校来感谢我, 从这件事我也深刻地知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尊重显得很重要。

四、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严于律己, 目必须要宽容待人。对于前面提到的种种不良现象, 在农村中学的确存在, 而且具有一定的“保有量”。是简单的暴风骤雨, 穷追猛打, 还是和风细雨般的言传身教, 这涉及一个教师自身的胸襟和修养问题, 同时更是涉及对教育工作的真正理解和热爱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雨果说,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教师会因为宽容而更具威信, 反之, 平庸的教师也不会因为粗暴而平添威严。

生活看似琐碎, 细节繁多, 但每一个细节中都蕴含丰富的内涵, 教师的自身定位, 决定着我们也总是在繁琐中创造希望。我们劳作着, 但我们也快乐着, 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春蚕, 注定要吐出那亮丽的蚕丝;我们是红烛, 注定要闪耀出那灿烂的光芒。

德育小 篇2

朱君慧

小杰同学是一个散漫、脾气倔强的男生,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大难题。该生学生成绩较差,由于基础欠缺,所以不管什么文化课他都不肯学、不愿学,上课时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常有学生向我告状他又欺负了某某。我觉得无法逃避,只有正视现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于是,我找他多次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每次谈话,他表态很好,但在行动上却没有一点儿进步,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真是 “不可雕的朽木”。但我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把他管好还会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心想:非把你转化过来不可。

有一次我上课,身为他们班主任,学生一般不敢睡觉不看黑板,他却旁若无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成何体统,当时我心里非常气愤,但怕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所以我就没在班上批评他,直到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里来,虽然心中充满怒火,但我还是没有严厉批评他,因为我了解到像他这一类的学生脾气比较倔强,说得过重反而适得其反。我问他今天是否身体不舒服还是其他原因要这样做,并谈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与人应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态度不是很强硬,在以后的上课中慢慢改正了不良行为。

对学生渗透德育小策略等 篇3

一、善于结合,于知识传授中渗透德育。如,我在教授10以内数字比较大小一课。在运用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0~9十个数字各自意义,并在确立大小多少概念的基础上,适时引入了《0与9的争吵》这则童话,讲述0与9比大小,9自高自大,而0通过与1合作而大于9的小故事,使初入校园的小学生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并教导他们“做人要谦虚,做事要团结”,为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勇于拓展,于课外历练中渗透德育。如,在美术教学中讲授《可爱的蚯蚓》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不知蚯蚓为何物,便决定带学生去挖蚯蚓,进行一节生动的实践课。有的孩子挖到了,却不知是不是;有的知道是,却没有胆量拿起来;还有的根本不会用工具,不知道怎么挖。一节课,我教孩子真正认识了蚯蚓,更教他们要重视实践、要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基础上(知道蚯蚓不会咬人、无毒等)敢于冒险、要热爱劳动。

三、精于引导,于班队活动中渗透德育。我重点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各种“争章夺星”教育活动。多年来,先后组织了“我心中的祖国”“我为神七骄傲”等主题演讲活动;“我和乌鸦比感恩”“我是社会小主人”“假如我是校长”等征文比赛;“我爱我的家乡”“我们的节日”等绘画书法展览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不断对学生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品质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我还把一些班队活动课交给学生自主安排设计,从课堂设计到课堂组织,从活动主持到纪律维持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让他们在亲历亲为中感受老师的辛苦,感受遵规守纪对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林甸县实验小学 吴艳芳)

关注和教育留守学生“四法”

1.情境感染法。自卑的留守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和“文饰性”,认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不愿主动与人交流、诉说心中的苦闷,所以我们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情感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没有歧视、没有怨恨,充满平等和友爱的环境。

2.榜样示范法。青少年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J生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虽饱尝家庭的不幸,但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3.自我欣赏法。班主任应帮助他们欣赏自我。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如在球类、棋类、歌咏比赛中,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委以重任法。心理自卑的留守学生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总是渴望受到尊重。班主任可以“委以重任”,发挥他们的才能,如担任科代表、主持文体活动或管理班内其他事务等,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其找回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还有助于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班级工作和学习中,消除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湖北省十堰市谭家湾镇十方院村小学 陈龙才)

立体“优”读,亲近经典

1.课内和课外整合。学生语言的生成一方面来自于朗读和背诵,另一方面来自于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细细欣赏语言,咀嚼语言,玩味语言的妙处,学习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批注阅读,个性阅读。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聆听人类生动、富有变化的语言。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指导学生划一划精彩段落,写一写阅读感悟,抄一抄优美词句。学生在与大量的语言材料接触中学习鲜活、灵动的语言,在潜心阅读中丰富内化语言。

2.推荐和自主整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指导学生分年段、分层次由浅入深阅读。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必读5本经典书籍,选读10本其他书籍。增加趣味,增加阅读的数量,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系列中外名著的推荐,学生阅读水平在提高,词汇在丰富,阅读能力在螺旋上升。除了推荐的阅读书籍,还需要学生自主地潜心阅读。灵活多变的课外书籍个性迥异,风格独特,或幽默,或灵动,或深沉,或内敛。要指导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自主阅读,快乐阅读。

3.专题和拓展整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好一本书,还要读好系列书,这样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会有更深的感悟。如有的学生对电影《哈利·波特》感兴趣,可适时向学生推荐《哈利·波特》系列书。读完系列书后,作者那充满奇特想象、善于变化夸张的语言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学完了《恐龙》一课,学生对恐龙的兴趣还很浓厚,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书籍,再让学生当解说员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恐龙。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学用了语言,一举两得。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孙洪伟)

让学生互批作文,作文不再难

一、激发兴趣,引导互改。教师可引导学生互改作文,让学生来当老师,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批改前,制定一个基本的评改标准:照写作提纲,立足全篇,从审题、选材、确定中心到组织材料,看看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命题是否妥当等。通过反复训练,教学生互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使学生有规可循。初次修改,要求学生先从语言修改人手,着重考虑词语是否用得准确,结构是否合理,句与句是否通顺等。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批改,并写出批语。

二、区别要求。分类互改。教师可按学生习作水平分为三类,然后把三类不同类别的习作互调互改。让一类学生(上等水平)改二类学生(中等水平)的作文,二类学生改三类学生(下等水平)的作文,三类学生改一类学生的作文,并提出不同的批改要求。一类学生可了解水平较差的作文的不足之处引以为戒。二类学生可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对写作文充满信心,也能通过一类学生的批语,找出自己的不足。三类学生能够逐步向二类学生靠近,更能在批改一类学生的作文时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创作佳作的强烈愿望。如此,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有效的。

三、让学生“改”中学“写、读、思”。学生批改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被改作文进行反复阅读,这一过程涉及到了习作的中心、结构、顺序、方法、语言等多方面的信息。学生通过别人习作的阅读分析,把信息提炼出来。这一信息的提炼过程,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过程。同时,学生互改作文,找错选优,对同学文章的修改,也是他们对自身的一次洗礼,能找出差距,也可以发现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

(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小学 陆秀敏)

指导学生造句出新三小招

第一,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尽量别出心裁。我平时要求学生:其他同学已造过的句子我不造,要别出心裁地造别人没造过的句子。例如:用“做客”造句,刚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我和妈妈去外婆家做客。”有少数学生写出更为具体的句子。我启发学生:“这个同学哪里写得好?他在造句时增加了什么内容?试一斌,你能不能也加一些内容?”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造的句子就会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思路就会开阔起来。“阿姨,你愿意到我家做客吗?”“做客一定要讲礼貌,不能随便翻人家的东西。”“小鸟在枝头叫着,好像在欢迎朋友们来做客。”

第二,在感情色彩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有些词既可以是褒义词,又可以是贬义词,对于这类词,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从感情色彩上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骄傲”这个词,学生更熟练运用它的贬义,对它的褒义很少用到。我举例:“中国的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我们是不是感到很……?”学生马上领悟过来,纷纷发言:“经过我的努力,这次语文测验我考了98分,妈妈夸我真棒,还说我是她的骄傲。”“今天我为自己是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我骄傲。”

第三,在句式上,要求学生一词造多句。同一个词,可以造陈述句,也可以造反问句,可以造比喻句,也可以造拟人句,甚至夸张句。例如“敬佩”这个词,有学生说:“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真让我敬佩。”我给予肯定后提示他们能不能换一种句式。于是就有了“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怎能不让我敬佩呢?”“老师上课精彩,知识渊博,我不得不敬佩他。”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王桂芹 丁维升)

科学提问,提高阅读训练效率

1.提问要有启发性。初学课文,提问要有概括性;讲析课文,提问要有研究性;提炼中心,提问要有深刻性。例如,学习《西湖》,通过初读课文,提出问题:课文写了西湖的景色有哪些特点?这样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讲读西湖的水的特点时,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使学生掌握“比较、特点、感受”结构形式,再让学生运用此方法自学第三节。在学习全文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这样陶醉于西湖的美景之中?以此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中心。

2.提问要精练。要“问”出知识内涵,要“问”出知识本质,要“问”出学生的技能培养。如教《桂花雨》时,学生自学“摇桂花”部分,提出问题:为什么摇桂花对作者是件大事?作者是怎样摇桂花的?这样的问题既扣住了课文的内容,又挖出内涵。

3.提问要有度。坡度,是指提出的问题难易恰当,既合学生的“胃口”,又能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扩大阅读训练面。广度,是指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度,是指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刻性,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段,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德育小案例——胡亮那小子 篇4

首先, 我当然是“暗地”调查了, 搞清楚他的近况, 打电话给家长了解他在家的学习情况, 没想到, 那几天, 刚好他爷爷去世, 父母为了料理爷爷后事已经回湖南老家一个星期了, 当时, 觉得可能是这个事情对他有些打击, 才使整个人看起来精神萎靡, 于是在私底下安慰了好几回, 和他一起回忆爷爷在世时的美好时光, 一两天时间, 看起来有些好转, 但接下来的情况并不太妙, 上课仿佛没有任何力气, 上课盯着黑板的眼神如“死鱼”一般, 好几科老师甚至反映上课直接睡觉, 叫都叫不醒。见事态如此严重, 先请他妈到学校和诸位老师了解胡亮近来的学习情况。了解到胡亮对父母及其不尊重, 我分析他对父母不尊重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由父母的职业给他带来的错觉有关 (他爸爸是回收废品的) , 对他的这种态度, 我觉得很不可容忍, 于是先把他叫过来批评教育了一番, 给他讲天气寒冷时, 他爸爸如何接送他的辛劳以及在这个城市赚钱供他读书的生存压力, 听后幸好也有所思, 态度收敛了很多, 觉得这个学生很要面子, 也不想在同学面前丢他的脸, 于是很多的工作都是在放学后, 私底下和他商量要求他一点一点改进。

好景不长, 一天早上, 正出家门等着电梯, 接到他爸爸的一个电话, 说胡亮昨晚趁父母睡熟后, 溜出去了, 直到早上五点才回来, 刚好被抓个正着, 逼问之下原是溜出去上网了, 现在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恍惚, 没有状态要求请假一天在家休息。当时, 听到这个消息, 心中燃起大火, 仿佛气不打一处来, 感觉连日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了, 然后赶紧想办法怎样才能及时挽救。

那天, 他来上学后, 见我一天没找他, 放学后, 竟主动到办公室找我, 跟我说:“老师, 对不起。”不想对他太过热情, 仿佛觉得老师对他的劳动都是白搭的, 于是写了个纸条递给他:“机灵敏捷一度, 误入网吧深处, 沉醉不知归路, 课上支撑不住, 欺骗父母无数, 金钱有出无入, 试问胡亮大兄, 日后是否有路?”看完后, 他仿佛也若有所思, 然后我问他为什么要偷溜出去上网?他说他也不知道, 好像整个人就控制不住似的。后来针对他的情况, 让他给自己制定一系列确实有效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措施, 如果做不到, 就要惩罚, 为了防止他放学后又跑到网吧去, 我叫他妈妈到校门口接他回家。有几次扑了空, 发现是胡亮“网瘾”又上来了。与他妈妈交谈后让我心里的凉意变成了寒意, 因为他妈妈根本是无言以对, 对孩子的表现非常的无奈, 面对家长的态度, 我的心情格外沉重。难道就这样, 让一颗刚出土芽的嫩苗自生自灭吗?他需要的是阳光雨露的滋润, 家长及老师的呵护, 同学们的关心、爱护。

针对他的情况, 我觉得应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他。于是在班会课上, 我把他的现象做了个别说明, 还要求任何人不得慷慨给钱让胡亮去自毁前途, 也许我的言辞切切, 眼神殷切, 仿佛他们都读懂了老师的言下之意, 大家都极力配合, 甚至对他的不良行为大胆批评, 他也很快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为了防止他放学后不小心又溜到网吧, 我们各科老师统一思想, 都极力想在期末考试前对他进行辅导。于是, 在一两个星期里, 各科老师天天轮流战, 他心里想必也是感受到了老师们对他的关爱, 因此也自己提出要求, 每次补习完后, 一定要让父母来接, 免得自己控制不住又犯错误。

经过大家的努力, 他上课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下课后又能自如地谈笑风生了。这次期末考试在年级还进步了32名, 我感到很欣慰。他进步了。在评选优秀学生时, 他还很主动地申请评选特长生, 希望自己的幽默感能得到大家认可, 所以很希望老师能够给他颁发一张表演特长的奖状。他有如此积极的向心力, 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德育小故事 篇5

------益都师范附小六年级九班陈浩东

指导教师:张宝玲

我热爱我的祖国,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你问我为什么,下面我来和您一起分享一段关于我和国旗的小故事。

记得我刚刚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跟随爸爸妈妈去北京,早上天还没亮就被爸爸从温暖的被窝里拽了出来,我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问:“爸爸,这么早我们要去哪里?”“臭小子,快起来,爸爸带你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爸爸说道。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天才微微泛白,等太阳懒洋洋的从东边升起的时候,才看到解放军叔叔迎着第一道曙光,整齐的走出了天安门。随着响起了国歌,我看到爸爸整理了一下服装,身体挺直,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从他的脸上流露出坚定和自豪表情。我不懂,也不明白……

直到六年级,我有幸被选为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刚开始我不懂国旗是什么,更不懂它象征的意义。直到一次,听了一位国旗护卫队的解放军叔叔讲:国旗是我们的名字,我们遍布华夏大地鲜红的旗面里,融入了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和生命,五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是我们的徽章,五星红旗是中国人的象征。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它生根发芽,和我一同成长。

每当月亮悄悄爬上枝头,映入窗棂边,月光之下那广阔大地,经过月色的洗礼显得无比晶莹,微风吹过,夹着淡淡的泥土味,似有似无,沁人心脾,想着我们憩息的国土,浸润了先辈的心血与汗水,想着那浓浓的爱国情感和为了守卫国家视死如归的民族之魂……

魂牵梦萦多少次梦里神游,和守卫边疆的哨兵、守卫海岛的勇士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安定的生活而坚守岗位,为这面旗帜奉献青春和力量。

德育小 篇6

一、以网络活动为展台,拓展阳光德育深度

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其正面教育功能,学校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引导他们正确上网。首先,把学生网络活动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网上栏目,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同时聘请有关专家为家长开设讲座,指导家长正确看待网络并引导孩子文明上网;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上网行为;班会课上请校长做有关网络道德的主题报告;国旗下讲话由学生发出文明上网倡议;组织开展“网络利弊观”等主题辩论赛。活动的开展推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健康网络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升华了心灵,陶冶了情操。

二、以网络书香为平台,提升阳光德育高度

为引领师生走进书海,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和需要,学校以“发展网络特色,打造书香校园”为重点,大力开发阅读资源,在“阳光小北部落”网站设立了书香校园专题网页,营造出浓郁的读书氛围,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利用网站,学校丰富网络资源,搭建独特的阅读平台;展示阅读成果,激发无限的阅读潜力;共享主题活动,提升综合人文素养;走进亲子共读,构建立体的阅读系统,让师生共享读书快乐。

三、以个性博客为舞台,彰显阳光德育亮度

学校每个班级建立了班级主页,展示本班德育做法、经验等,宣传班级特色,既丰富了网站内容,又促进了交流学习。部分学生还开设个人博客,写学习、情感、成長收获与体会。而教师博客更架起了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发挥了独特的教育功能,广受欢迎。学校校园网主页则定期遴选相应信息和优秀博客文章,扩大交流,以增进学习,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网上道德建设的各项活动。

德育小 篇7

一、校园小农场的目标设定

学校的德育工作确立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学生的目标,力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编织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我们以校园小农场为德育活动平台,对其德育功能进行开发与研究,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合作、感恩、责任等意识的重要性,完善学生个体生命品质,提高其学习生活质量。

二、校园小农场的德育功能开发与实践运作

1. 校园小农场的德育功能开发

校园小农场是指在校园内部建立起来的能够供学生活动的农场,它是在学生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从选择种植方式、确定作物种类到收获后的烹饪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自主选择从自身兴趣着手,保证了学生参与小农场建设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小农场以传统的土壤栽培为主,辅助以水培等方式,在教室空闲位置和室外走廊里设置的花盆、土壤条带等空间展开,种子等物质材料由负责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

校园小农场的德育功能开发着重在于小农场的德育个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的开发。小农场德育个体功能重点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小农场德育社会功能重点开发学校与社区、家庭共同开展德育活动,实现学校德育开发的共建效应;小农场德育生态功能重点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环保精神。小农场德育功能的开发过程以年级组、班级、学生社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各种种植活动,创新年级组和班级的群体教育活动设计,让学生增强参与和体验,以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活动。

2. 校园小农场的实践运作

首先,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起“社团、年级、班级”,即“点一链一面”三个层面的小农场德育工作机制,整体推进研究和实践。

点:

成立“开心小农场”社团,由一部分动手能力强、富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组成,负责校园农场的日常维护和创新栽培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自我教育能力。与校园开心小农场建设相配套成立的社团是研究和实践重点探索的活动形式。社团包括:有机栽培社、水培社、营养社、DIY社、小记者团。

链:

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写“开心小农场”校本教材及相关课程。年级组以五年级和七年级作为试点。与传统的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的德育活动不同,在校园小农场建设的年级组中开展的德育活动,学生是德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活动环境和帮助。

面:

以班级为单位,以小农场为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班级之间的活动在主题上各有特色,并形成系列化的活动方式。班级层面上的德育活动将提升学生生命品质落到实处,是年级组德育活动的有效补充。

其次,在校园小农场种植的不同阶段,学校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活动。

以“我播种我体验我快乐”为题的播种仪式,让学生体会播种的快乐心情;以“我播种我体验我感悟”为题的小农场挂牌仪式鼓励学生们设计属于自己的小农场logo,并与全校同学分享种植心得;以“我播种我体验我收获”为题的收获仪式展现学生五彩缤纷的种植生活。学校层面上的展示能够让全校同学参与到小农场的活动中,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德育功能。与此同时,借助学校信息技术特色,利用网络开展校园小农场的相关活动。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种植资料,在微博平台上分享种植的经验、心得和感悟等。在收获仪式上开展“微博小达人”的评选,产生当季微博达人。网络小农场活动的开展为深入挖掘德育功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三,为使这项活动能形成长远效应,我们还开发了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分别是适用于社团活动的《开心小农场学习记录册》和适用于班级层面的《育人与育苗——学生体验学习活动手册》。

《开心小农场学习记录册》是与校园小农场有关的社团学习和活动记录手册。一方面,该记录册先教会学生部分植物的种植常识,另一方面又设计了一些板块,让学生探索植物的奥秘,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小农场活动中动手发现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该记录册设置了用于自评的“自我评估”板块、用于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估的“能力评估”板块和用于学生互评的“伙伴评估”板块。多主体评价更能从综合的视角客观评判学生在小农场活动中的效果,促进其进步。《育人与育苗——学生体验学习活动手册》侧重于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抒发由此带来的体验与感悟。教材分两大板块共六个部分。第一大板块包括“种棵绿豆宝宝”和“绿豆的成长”两部分,重点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和学生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小故事;第二大板块包括“学会感恩”、“善于合作”、“勇担责任”和“直面挫折”四个部分,重点挖掘学生在种植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悟。

我们认为校本教材开发既要与校园小农场的德育个体功能开发相结合,注重启发学生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学生心声的表达,发现学生内心认识的变化、情感和态度的转变等,又要与传统班级德育形式相结合,注重过程的记录。如有的学生在教材的观察日记中详细记录一棵小苗的成长过程,并记录对种植过程的感悟,有的树苗茁壮成长,有的则枯萎了,无论结果如何,学生都能从这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收获成长。校本课程开发还要与校园小农场的德育社会功能相结合,为家长、社区、校外其他主体的参与提供条件,设立“家长感悟”栏目,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一件事,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是重大的,还有小伙伴们对学生活动的看法和感悟,这些使学校德育能在更科学有效的层面上开展。

三、校园小农场的实施成效

1.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通过校园小农场的种植活动,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一些孩子,在家里惟我独尊,不懂感恩,与他人相处时不懂谦让,这些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头痛的问题。

“开心小农场”种植过程中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小组合作完成种子的播种,并记录发芽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惊讶地发现每个学生在种植过程中,不但产生了有关生物科技方面的疑问和思考,而且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例如:自己育苗很用心,想到了父母养育自己十几年如一日该是如何的辛苦和不易,想到了要报答父母对自己的爱,爱自己的父母。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例如:有的学生自豪地称自己正在当农民,想起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联想到今后要爱惜粮食;有的学生通过小组种植活动,学会了和他人沟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并且学会承担责任等等。

开心农场的农产品主要采用自营自销的销售模式。经过一学期的种植、管理,农田中的蔬菜、创意作品喜获丰收。在“农场主”的组织筹划下,丰收日义卖活动擂起了战鼓!小菜农们摆好了摊位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一晒出。“绿色蔬菜,不洒农药,用手捉虫!”、“水灵灵的番茄哟,尝一尝!”等叫卖声此起彼伏。两个小时的义卖活动中,有的农产品成了同学的“囊中物”,有的得到了部分家长的青睐,蔬菜更多的卖到了学校食堂,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分享的美食。而这些劳动成果所获得的报酬则成了开心小农场的爱心基金,用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开心农场为学生们提供了“小菜农”、“小记者”等不同的角色体验,使他们在承担具体角色身份的过程中清楚地感知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与应遵守的规范,从角色交往活动中体验履行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快乐及不当行为带来的不悦,促使其将道德的知与行密切结合,从而逐步地内化为自身良好的品德素养。

开心小农场的体验活动使我校德育工作将“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一德育原理较好地贯彻落实。从而实现“实践育人”、“润物细无声”。

2. 引发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

在带领学生开展校园小农场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开始关注“育人”与“育苗”的关系,尝试着“寓育人于育苗之中”。

在学校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还远远不能达到“我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的自觉育德境界,自觉育德的意识和能力差强人意。而在小农场的创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种植,一起体验,很多教师从被动参加到自觉主动参与,教育观念转变明显,顺应当前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育人和养花本质是一样的,要遵照他成长的规律去培育他,积极主动地去关心、爱护他,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教师在反思中写道:作为教师,应该像育苗一样,要有走进学生内心的本领,用心去倾听学生心灵深处本质的需求,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给学生一颗自信的种子,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3. 拓宽学校德育实践的思路

德育小 篇8

王××,男,11岁,身体魁梧,性格暴烈。开学第一周同学之间完全陌生,互相不知道姓名等信息,各方面表现正常。第二周的星期二晚上下自习后他因为同寝室同学一个善意的提醒就大发雷霆,仇视所有人(包括他的父母),经过生活指导老师的耐心教育,他又恢复了正常,我也以为新生,也许是在家当小皇帝惯了偶尔发脾气正常,所以就没有放在心上。过了几个星期后,他又表现不好了,周末回家作业经常不做,问他说:作业不想做;在学校谁也不能惹他,否则会发脾气难以消停。于是我跟他父母通电话反映情况,希望家长配合教育。如此又过了几周,他不仅故伎重演,还变本加厉,班级内同学都不敢提醒他了,同桌也不愿意与他坐一起了,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太可怕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在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那么恨自己的父母及亲人。我要争取家长配合教育。

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父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因为孩子从小脾气就大,家长又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早期对他没有加强教育,到了学龄阶段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遇到问题就实行棍棒教育,由于家长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管理,爷爷奶奶管不住他,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他就越来越暴力了,十岁那年还因为他母亲教育了他,他竟然出手打了他母亲。

为了帮助他改变自我,我经常找他单独谈话,鼓励他,从正面引导他,提醒他。有一次,他因为旧疾复发,我亲自带他去三甲医院检查诊断,后来又从生活上关心他,渐渐地也许是他那不羁的性情受到了感动,偶尔能交作业了。他有时犯了班规班纪我也不是像对其他学生那样严厉批评,我尽量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感化他。现在他上课专心听讲,交作业的次数多了一些,但是我知道他那暴力的性格绝对没有彻底改变。本学期结束了我不知道下学期他会变成什么样?他还会冥顽不化吗?可有一点我很清楚,无论再暴力的学生只要我们多加关爱,多加尊重,长期下去他会有所改变的。如果这个学生下学期还能来上学,我会再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和他谈谈心,能及时知道他的心里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尽其所能解开他心中的郁结。再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以便他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刘××,男,6岁,身材矮小、不善言谈、喜欢独处。记得每次在课上观察刘××的时候,他总是自己一个人摇着小脑袋,东瞅瞅、西看看,本来我也就以为这无非就是性格活泼,爱玩爱闹而已,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震惊了我。

有一次放学回家,当我骑着脚踏车,路过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发现刘××也在等红绿灯,小脑袋不停地看着过往的车辆,可是他接下来的举动,现在想起来还有一丝后怕,他突然走出斑马线,径直走向马路,旁边的轿车疯狂地摁着喇叭,他只是默默回了下头,我马上从脚踏车上跳下来,把他抱回斑马线,我马上跟他的父母进行了电话联系,让他的父母来接他,在那个夜晚我跟刘××的父母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谈话。

通过他父母的描述,刘××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同,哺乳期中,刘××竟然不会吃奶,别的孩子能说话的时候,他却迟迟不会发音,长大一点的时候,叔叔阿姨给他买的玩具他总是自己把它排成一排,帮他收拾之后,他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晚上看电视总是一会打开,一会关掉,尤其是大小便的训练,到了四岁才完成。刘××对某些特别声音表现出一种恐惧感,比如吸尘器、理发电动推剪、引擎启动声等等,刘××的父母文化水平并不高,认为无非就是孩子发育晚而已,也就没放在心上。

经过他父母的描述,我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建议他的父母带刘××去医院检查一下,周末刘××的父母带着刘××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确诊为自闭症,这个结果对于刘××一家来说,如晴天霹雳,刘××的父母带着他去参加复建治疗班,帮助刘××进行语言和肌肉训练,我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查阅,建议控制刘××的饮食习惯,刘××对面筋特别过敏,所以我建议刘××吃饭的时候,所有含面粉的食物都不能吃,洋葱、辣椒等调味品也不能吃,多让他吃青菜等有机蔬菜。

在学校中,我尽量使课堂充满欢乐的氛围,音乐是有效的疗伤药剂,时刻关注刘××的举动,下课的时候经常跟他聊聊天,让他保持愉悦的心情;课堂上经常举办一些才艺表演,鼓励刘××上台表演,提升他的自信心,经常跟他的父母进行沟通,掌握刘××的治疗进展。

德育小 篇9

上学期, 有几位学生做了一件好事, 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习惯性地用“奖星星”来肯定他们的成绩。这时, 其中的一位学生在得到两颗星星后禁不住大叫起来:“今天又赚了两毛钱啦!”听到叫声, 我顿有所思:为何不将星星激励的功能充分发挥, 使它与学生理财意识培养相结合呢?思考指导着我的行动, 我开始了尝试与探索。

一、建立“班级文明小银行”

要想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我的第一想法是要建立“班级文明小银行”, 以银行收支的模式来激励和评价每一位学生。于是, 我告知学生这套全新的评价方式, 他们兴趣高涨, 响应积极。为充分发挥学生当家做主的意识, 我先让学生主动报名竞选“行长”、“副行长”和“会计”等岗位。经过竞选演讲、民主投票产生了“班级文明小银行”管理人员:行长1名, 副行长2名, 会计5名。“小银行”日常运作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 “会计”轮流上班, 根据每个人的表现, 每天发放或扣发“工资”, 行长和副行长负责监督和反馈同学的意见。每周召开一次银行管理员会议, 总结一周以来同学们的“收支”情况。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储蓄账户, 即“文明小银行储蓄存折”。存折的外观整体色调为橘红色, 象征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存折封面主图案为三个带汉字“文”字意象的红、黄、蓝小人形象, 象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携手共育文明少年, 共创文明和谐社会;存折封底印有“储蓄文明, 四好少年”的口号;存折内页除有相关记录栏目和放“星币”小袋子外, 还附有“某某班级文明行为储蓄价值说明”。这个存折上存的不是金钱, 而是同学们平时的文明礼仪行为。每天表现好的学生们都可以从班里的“小会计”处领取当天“工资” (星币) , 然后存放到自己的账户里。“储户”对小会计的工作不满意可向行长或副行长反映, 如出现多次不满意的, 经“银行董事会” (班主任、正副行长组成) 讨论后可以撤掉“会计”, 重新改选。

二、完善“收支”制度

为了突出理财意识培养, 在“班级银行”中设定了不同面额的“钞票”, 将原先使用的“星星”改名为“星币”, 规定10个“星币”换1枚“金币”。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涉及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进行归类、划分, 将学生的行规教育与星币奖励和扣除相结合, 整理出“文明储蓄行为”10项 (学生在校内外所做的好事等同于一项文明行为) , “不文明扣款行为”10项。经班委讨论后, 初步确定奖罚细则:比如每天交齐作业奖励1星币, 认真完成值日并得满分的奖励1星币, 迟到一次扣1星币等等, 并在班务栏进行公示, 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自由地提出合理建议, 纪律委员做好记录, 第二周召开班级委和小组长会议时再次商讨确定。这些制度的确定, 使班级中每位学生体会到做好事和取得好成绩就是赚“星币”, 做错事就是在消费“星币”。

在奖励方式上可以灵活运用, 比如在全体学生同心协力完成某样任务后奖励大大提高, 让他们知道团结的好处。惩罚条件方面, 如出现不良行为时依学生自身对事件的评价自愿扣发“工资”等;同时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存在恶意“拖欠”行为的, 加大收取“利息”, 严重的列入“黑名单”, 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建立个人“财富”的量化和激励措施

根据班级文明小银行的“行规”, 每月可组织一次“财富比拼”活动, 看谁的文明行为“存得多”, 谁因不文明行为的“支出多”, 对于每周、每月文明储蓄存款数额在班级排名前10名的“储户”将在班级内进行表彰, 对于学期存款数额在年级排名前10名的“储户”可报大队部在全校进行表彰, 授予“校级优秀储户”称号。同时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的比较, 显示每个小组成员一个月来的“劳动成果”, 以激励他们取得更佳的表现。为了激发“银行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于“班级文明小银行”里运作规范、记录认真的工作人员, 还可以评选“优秀行长”、“优秀会计”等, 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实行“班级文明小银行”以来, 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 每天都会因为要赚一笔“财富”而养成积极的、良好的行为, 每次的“财富”得失和反思都让他们学会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句话, “班级文明小银行”使全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文明礼仪教育中变被动为主动, 开始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逐步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不断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德育小 篇10

明确的理念——“小事”莫小看

一是理论学习中学会看重“小事情”。学校德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这就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个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 特别是那些经常被人忽略、不易引起人们注重的细微之处。为牢固树立德育无小事的理念, 该校一方面利用专家讲座、德育讲坛、网络德育论坛、读书会等形式, 让广大教师走进精细化管理, 了解、理解德育精细化的内涵、本质等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德育无小事”大讨论、主题案例研究、自我反思等活动, 组织教师对校园里的小事件、小事情进行解剖式反思, 排查德育管理上粗放、盲目的现象, 改变对精细化管理的错误认识。

二是德育实践中注重体验“小事情”。如果不把德育观念内化为德育行为, 观念的更新就毫无价值可谈。为此, 该校十分注重在德育实践中引领教师内化德育精细化理念。如燃放爆竹是寒假里许多小学生的最爱, 为抓好寒假安全教育, 该校针对这样的小事在假前开设了“爆竹课”, 围绕学生观看、燃放时的安全问题, 设定不同的防范内容, 并以此为契机, 积极渗透假期期间交通、用水、用电和用气等安全教育内容。这样小小的“安全铃”, 不仅防患于未然, 也让广大家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再如有人见“凶学生”犯错不敢大胆管教, 担心给自己找麻烦, 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只要发现就要及时进行纠正。

三是德育反馈中倡导反思“小事情”。德育工作是育人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要把每项德育工作精细化, 必须让所有的育人者共同参与, 特别是让每一件德育小事都可以得到及时反馈, 德育精细化才能收到实效。为此, 该校一改过去“家丑不可外扬”的封闭管理做法, 主动向全校2500多名学生的家长提出请求, 家校共写“网上德育反馈日记”, 公开“反馈日记”电子信箱和热线号码, 每一位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都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德育亮点、不足以及自己的看法, 随时反馈到“德育日记”, 及时警示、纠正一些不规范的德育行为, 也有力地促进了育人者德育反思习惯的养成, 在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每一个人都必须求精、求细、求和谐, 并使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始终, 一点一滴都不可以有任何疏漏。点点滴滴求和谐, 细微之处见管理, 这正是该校实施德育精细化的初衷。

规范的行为——“小事”须做实

优化机制, 再小的事也有章可循。为实现德育机制的科学化、可操作化、层级化、民主化、灵活化, 该校严格依照上级管理规范, 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 修订完善了各种德育管理制度, “细”、“全”到事事有章可循、不留空白, 汇编成册下发给教师。

细化行为, 再小的细节也有章可查。该校为落实各种制度, 每天都有行政值勤检查、行政蹲点检查, 重点是德育常规工作检查, 如班主任到岗、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眼保健操、广播操等情况。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实施量化管理, 规范校园里的每一种德育行为。

控制弹性, 再小的失误也照章惩罚。精细化管理不仅要关注管理细节, 重视“小事”, 更要把“小事”做精做好。如对班会活动这一常规性工作, 该校每周都查, 不仅要查是否正常活动, 还要检查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班队活动需求。各项工作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办法, 时时检查。检查内容、情况都作认真记载, 检查结果视情况作个别反馈或在周会上反馈, 并纳入月考核。

精致的环节——“琐事”须做细

“死盯小节”。该校以“小”为切入口, 以“实”为落脚点, 抓好每一个德育小节, 把琐事做细、做透。每一项德育活动计划的制定, 不仅要恰如其分地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 还要各部门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详尽可行的措施, 并要排好各自的日程表, 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具体承办人和督办人, 每周一次小结, 使德育过程真正精细化。不论是校园内开展的“弯弯腰”活动、“不给他人添麻烦”以及各种争章活动, 还是“校长助理”、“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等实践活动, 责任部门都要在每日自我反馈的基础上, 每周向班主任反馈一次, 确实保证让学生参与到德育管理的每一个小环节, 进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狠抓环节”。该校非常注重抓好每项德育活动的不同环节。为风筝系上“安全结”是该校每年春天都要开展的专题教育活动, 为真正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该校一是狠抓“讲”的环节, 邀请精于风筝制作的老辅导员、教师、学生家长给学生讲做风筝的相关知识, 讲安全放风筝的必要性;二是狠抓“放”的环节, 强调放时天气、场地及伙伴的要求;三是狠抓“避”的环节, 理性辨别各种不安全因素, 哪些必须远离, 哪些必须注意。

“紧握细节”。许多细节更多表现在别人不容易看到或根本看不到的地方, 管理中容易忽视, 是整体德育链条中的弱环, 该校却对这些细节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尽可能延伸管理的触角, 避免影响管理的整体效果。如“特殊学生教育”就是这样做的。为把“温馨”送到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心上, 建立了特殊学生档案, 便于实施跟踪教育;成立了帮教小组, 既多给这些孩子关心爱护, 又多做家长的工作, 用各种方式填补失去的那份爱;开展“撑起法律的保护伞”主题教育活动, 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近几年, 该校的“特殊学生帮教工程”成效明显, 父母离异学生孙华丽被评为“齐鲁小名士”“枣庄市十佳少年”, 丁晓雯同学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四届少代会, 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上一篇:压缩机的故障原因下一篇:节能意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