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

2024-09-28

会计制度设计(精选12篇)

会计制度设计 篇1

1 形势迫使企业加强内部会计制度设计

经济体制不断改革, 市场氛围也在不断改变, 对于会计职业的要求也是不断翻新的。向着更加正规的方向发展, 力求与整个大行业能够接轨, 并走出中国本土的气质和风貌。这些年会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政策的努力和行业自身的改变需求。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业务的处理方面有着长足进步。但是应该看到缺点也是随处可见的, 尤其是利用职务之便, 或者受到强权的压制, 对于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够, 投机取巧, 私设自己的金库。为了严肃社会管理秩序, 加快正规化运行的脚步, 曾经颁布《会计法》, 虽然这项法律在短时间内为改善会计行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促进了会计行业发展, 但是长期来看, 规范毕竟是根据一时之情况所做出, 不能持续有效, 总有落后的一天, 会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在这个情况下, 必须从制度本身入手, 从内部改变运行体系来增强外部的活力。因此要大力合理规划会计内部设计的方案。

在这一段之所以关注会计行业的真实性问题不是说以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从前计划经济体制下, 环境相对单纯, 各方利益的冲突不算明显, 对问题惩处的力度也比较到位, 因此程度并不算突出。但是在这种体制下的会计职业缺乏能动性, 以政策为先导, 缺乏真实的参考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仅仅是听命的态度要严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所以并不是最好的状态。与此相比较下的市场环境, 对于会计职业以及其他职位的要求都相对宽松, 限制减少, 这有利有弊, 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能动性增强, 另一方面对其工作的质量有了进一步详细的规定和高水平的要求。但是对于单项工作中对投入方向的研究可以不深入。对于内部会计运行机制要求灵活和生动, 因为机制的运行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如技术的不断翻新, 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 作业流程更加省时省力, 硬性的规定僵硬死板, 针对部分时段, 部分地点和部分人员有效, 但长期来看并不实用, 而需要从思想和内涵方面将从业人员的悟性下手, 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急性的更改。这不但对于新的企业至关重要, 更对老的企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是不得不注意的一个重要点, 通过各单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点, 共同进步, 适应市场发展新方向。

2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要具有合规性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准则, 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企业会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应采用的程序和方法, 应提供的数据资料以及会计管理应达到的要求所作的明确规定。一般包括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计, 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的设计,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 成本制度的设计以及会计报告的设计等内容。从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含义不难看出,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首先要合规。1985年1月21日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诞生, 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为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所谓合规性首先要符合会计法律即《会计法》, 因为它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 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 是制定其他法规的依据, 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其次要符合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尤其要符合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再次要符合会计规章, 它是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如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合规性要求会计制度设计必须符合该体系并把它们贯彻到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中。例如根据国家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结算制度》, 企业就应制定有关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和核算的规定, 以充分体现有效利用资金, 堵塞贪污盗窃和违纪使用现金的漏洞。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一条主要途径, 它的颁布实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自觉行为, 它虽不属于法律范畴, 但它具有法规效力。例如随着我国个体工商业的发展, 财政部印发《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 (试行) 》, 要求个体工商户按规定必须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办理个体户的财务工作, 有条件的应当聘请有关社会中介机构代理记帐。根据这一规定个体企业就应进行会计人员和机构的设计。另外该制度还增设了“税后列支费用”科目, 迫使企业将业主个人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项支出剔除在帐外, 用个体户帐内款项为业主个人或其家庭代为支付的款项, 视作业主提款, 通过“业主投资”科目核算, 这正是依据的会计主体假设。

3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过程应当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

会计内部管理并不是死板无半点灵活性。但是要遵守企业所划定的规章制度, 并要不违反国家规定的现行条例。在此基础之上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假如存货的计价形式通常在12个月之内要求保持不变, 实际上如果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则要参考另外一项规范, 对外报告新的计价形式, 一定要公开。又如, 企业团体应建立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 对于凭证通过相连号码, 形式各异, 不缺不漏的形式, 在流通方面也应有理有序, 每一步都须合理, 便捷。其它, 对于管理部门的权力应有所控制, 一些重要的动款事项非管理部门绝对不能动用。将管理与执行方面必须分开。避免监守自盗, 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一旦出现问题, 及时汇报。对于私自隐瞒和不经规定流程就擅自行动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4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将经营范围和生产水平逐步增大, 对于信息要保质保量, 为每一个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一句, 这是会计制度实行的重要目的是相近甚至说统一的。会计人员要从自身的形象开始, 维护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更要加强整个规范的执行力度, 这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财政部新近出台的各类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无疑是一个良好的举措。这个措施的实施, 将会使会计人员及时认识到环境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 并有能力实行改革, 从而使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在新形势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寥洪.新编会计制度设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0.

[2]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J].会计研究, 1999, (4) .

会计制度设计 篇2

1.会计工作最高层次的法规是(

C )

A.企业会计准则

B.统一会计制度

C.会计法

D.注册会计师法

2.工业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必须有(D

)

A.“原材料”

B.“材料采购”

C.“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

D.“原材料”、“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

3.将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标准是(

A

)

A.按会计凭证的填制程序和用途

B.按经济业务内容

C.按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

D.按会计凭证的格式

4.资产负债表的设计原理是( B

)

A.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5. 下列货币资金监控与核算办法设计的特点中, 能给货币资金监控与核算办法创造一个有利条件的是 (

D

)

A.实施范围大

B.信息需求快

C.计量单位单一

D.检查监督及时

6.订货控制制度中,核心点是(

A )

A.对购货询价、签订合同的控制和订单的控制

B.保证所购货物符合预定的品名、数量和质量标准

C.明确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D.采购人员不得负责付款审批

7.企业销货业务涉及的基本凭证主要有(

A )

A.发货单和送款回单

B.收货单和运单

C.购货发票和收款凭证

D.发货单和销货日报表

8.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企业规模较小,在成本管理中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时,一般 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B )

A.品种法

B.分步法

C.定额比例法

D.分批法

9.我国会计管理体制实行的原则是(

C

)

A.科学性和简易性相结合

B.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C.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0.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设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时间范围时,一般是( B

)

A.投入使用的当月开始计提,退出使用的当月停止计提

B.投入使用的下月开始计提,退出使用的下月停止计提

C.投入使用的当日开始计提,退出使用的当日停止计提

D.投入使用的下月开始计提,退出使用的当月停止计提

二、多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多选题(

1.配备会计人员实行回避原则是指( ABD )

A.出纳与记账的职务不能兼容

B.财物保管与记账的职务不能兼容

C.企业负责人的亲属不宜在本企业担任会计人员

D.企业会计人员的亲属不宜在本企业担任会计人员

2.现金流量表的正表部分的设计可分为( ABCD

)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D.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3.在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中,会计部门的职责是(

ABCD

)

A.编制收款日报表

B.将款项存入银行

C. 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回单和会计记录

D. 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4.存货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中,需要进行职务分离的是(

ABCD

)

A.存货采购与存货验收

B.采购与收款

C.审核付款与付款

D.登记应付账款和付款

5.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来看,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具有的明显特征是(

BC

)

A.盈利性较强

B.风险性较大

C.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大

D.资金耗费缓慢

判断题( 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在利润分配表中,“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等于本期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入。( T

)

2.永续盘存制可以用会计账簿监督存货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了会计在保护财产安全方面的作用。实地盘存制 同样也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T )

3.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的职责,也是一份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因此会计工作任务应当全部由会计人员承担。 ( F )

4.在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仓库和财会部门分别设置材料明细分类账。仓库按材料的品种和规格设置一套 只有数量的材料明细分类账,而财会部门按材料的品种和规格设置只登记金额的材料明细账。( T )

5.企业单位设置“备用金”账户进行定额备用金核算时,备用金使用部门领用时记入借方,收回时记入贷方。本账户的余额表示备用金的余额。平时备用金使用部门报账时,通过本账户核算。(F )

四、问答题(共 50 分) 问答题(

1.会计机构和财务机构分设与合设各有哪些优缺点?确定分设还是合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0 分)

2.简述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设计的原则?(10 分)

3.简述会计会计账簿设计的意义和设计原则?(10 分)

4.会计报表基本内容的设计包括哪些? (6 分)

5.汇总过账的账务处理处理程序可以设计哪几种,各自有哪些优缺点?(14 分)

五、综合设计题(共 15 分) 综合设计题(

请为某企业使用“坏账准备”科目编写使用说明,具体包括:

(1)该科目核算内容

(2)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3)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账务处理

(4)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

会计制度设计 篇3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和作用

将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用文字或流程图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并付诸实施,连续执行,即制度化,这就是所指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种类、方式是由内部控制决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它包含作为双向传导系统的整个组织,并为适应特定组织的需要而独特地加以设计的。也就是说,每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满足该单位的组织、业务和管理目标的需要而设计的,它应当包括与保护资产安全、确保各种信息资料可靠、有利于领导决策、促进贯彻管理方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关的内部管理控制。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单位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使之都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预期目标进行,以保证完成计划任务,提高经营效率。最直接的目标是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具体地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保证单位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能按其计划目标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二)保证国家的财经政策、法令制度得到贯彻执行,以便及时发现、查明和处理问题。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了各部门遵纪守法的责任制度,还有遵纪守法的检查制度。

(三)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业务资料真实可靠。通过授权控制,对经营单位的业务处理是否合理,凭证是否有效,记录是否完整、正确,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可进行必要的稽核检查。

(四)堵塞漏洞,保证财产安全完整,防止或减少损失浪费,防止和查明贪污盗窃行为。因为已有不相容职务分离和职务轮换制、定期盘点制以及加强保管,限制擅自接触等制度予以保证。

(五)保证各种核算质量,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各种核算通过有关人员的处理、复核和核对以及检查,可以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同时,信息的采用还要经过筛选和加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信息交流的数量、质量和频率”。

(六)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使各种工作符合程 序化、规范化的要求,以避免混乱现象。

(七)有利于提高人员素质。制度的制约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增强责任心,不断提高办事能力。

只有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才能够健全企业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自我控制、自我协调的能力,才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财政部依照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岗位责任原则、协调配合原则、系统网络原则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等政策法规 。按照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来分,内控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其中销售与收款是企业实现利润、货币化企业价值的重要环节,只有企业实现了商品到资金的转化,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实现企业股东的最终目的——获得经济利益。在此,本文就销售环节的内控制度进行分析。

二、销售过程的内控制度

销售在企业业务处理中所占的比重是十分巨大的,在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处理销售业务通常需要许多凭证和会计记录,同时其业务活动也十分繁多。参照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等政策法规,企业销售过程的内控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必须要明确实施销售过程内控制度的目的,也就是说要达到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建立正确、严谨的内控制度。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最终目的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销售过程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控制度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从上述总体目标的同时还需对其做出细化,即实现销售收入的真实合理性、产品的完全完整性、销售折扣的适度性、销售和退回的合理正确性、货款的及时足额收回。

(二)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具体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内控制度。在这里笔者把销售的内控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1. 事前控制

这是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内控的关键点主要有:

(1)适当的职务分离。适当的职务分离有助于形成内部牵制,防止各种有意或无意错误的发生。在此,企业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企业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分别设立;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的分离;从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人员进行岗位轮换,销售岗位与接触销售现款的岗位相分离,享有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的批准的岗位与票据管理岗位相分离。

(2)销售预算管理。良好的销售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的销售费用规划妥当,既不会使企业由于经费不足而无法对客户信用状况、产品适销状态等销售环境作充分的调查而影响生产销售;也不会使销售经费使用无度,造成浪费,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3)充分的客户信用资料。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销售方式已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企业的主要销售方式,而由此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回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正确严格的授权审批。销售内部控制从以下三个关键点上审批程序:一是在销货发生之前赊销经过正当审批;二是非正当审批货物不得发出;三是价格,包括原价、运费、折扣等,必须经过审批。通过这三个关键点,可以很容易地测试出审批方面内部控制的效果。

在销售的事前控制环节中,职务分离、处理订单和信息批准是关键。由独立于销售部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赊销业务严格把关,形成内部牵制,可防止销售部门片面追求销售业绩而忽视经济利益的回流;而对于信用管理部门的内部牵制则可由销售部门、会计部门及企业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内部检查完成。企业事先制定的授权审批制度,应同时传送给销售部门、会计部门等相关部门。这样,销售人员就可以根据授权审批制度在提交赊销申请前就先自行审查,否决掉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赊销客户。这种方式既可以节约工作成本,又可以使销售部门要求主管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那些符合审批条件而信用管理部门不予审批的单位进行进一步审议;而会计部门在开具销售发票时也可以据此审核信用管理部门核准的赊销申请单是否合乎规定。

2.事中控制

从签销售合同至货款收回之前这段时间相应的控制措施称为事中控制。这个阶段的控制工作仍主要由以上三个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会计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完成。具体的内控关键点有:

(1)监督销售合同的签署。批准销售部门的赊销申请后,信用管理部门应派出专人汇同销售人员与客户签署销售合同。合同中需详细注明产品的销售价格、信用政策、还款方式、还款期限等;也可由信用管理部门向合同管理部门详细列明上述信用条件,并要求其将这些信用条件在合同中注明,最后由合同管理部门会同销售人员签署赊销合同。签署合同时,应尽量争取采用票据信用方式,如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以求更加安全可靠。

(2)充分的凭证和记录。每个公司交易、处理和记录等制度都各有其特点,因此,也许很难评价其各项手续的设计是否足以使控制发挥最大作用,然而,只有具备充分的记账手续,才可能实现其他各项控制目标。如.凭证的预先编号。对凭证预先编号,旨在防止销售商品以后忘记向顾客开出账单或登记入账,也防止重复开出账单或重复记账。当然,如果对凭证的编号不做清点,预先编号就无多大意义。

(3)客户信用资料的动态收集。信用管理部门应对赊销客户的资料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关注对方的相关信息。一旦赊销客户经营状况等出现异常并有可能危及到本企业账款的顺利回收时,信用管理部门应及时书面告知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负责督促相关销售人员催收账款(会计部门督促可以保证“政令统一”,防止“多头命令”造成销售人员无所适从,部门之间拖沓扯皮)。在事中控制中,信用管理部门还应该根据会计部门提供的财务分析数据,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相应调整原先的信用政策,调减或调增信用额度,以适应企业现实发展的需要。

(4)每月寄出对账单。由不负责现金出纳和销货及应收账款记账的人员每月向顾客寄发对账单,能促使顾客在发现余额不正确后及时做出说明,因而是一项有用的控制。对客户提出的异议要及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调整;根据信用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督促相关销售人员提前催收账款,避免发生坏账损失。会计部门还应对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应收账款等实时或定期进行分析,为信用管理部门制定新的赊销政策提供依据。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包括赊销合同到期时款项的收回控制以及款项到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收回而形成坏账损失的处理。其内控制度的关键点包括:

(1)款项的催收。赊销合同到期时,会计部门应书面通知相关销售人员进行款项催收。对于顺利收回的款项应及时入账;对于逾期未收回的款项,会计部门应及时报告给企业有关部门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如果确认为坏账损失,应做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在账面上核销该笔应收账款。但信用管理部门和相关销售人员还应继续关注赊销客户的情况,一旦发现其财务状况好转,有了还款可能性,应及时通知会计部门并加以催收;会计部门也应对已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并加强监督,如仍旧定期寄送函证,以防止相关人员私自收回坏账并据为己有。

(2)事后归责。坏账产生后,相关机构应该及时查找出坏账产生的原因,明确相关责任人及部门,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如果是由于对方经营状况恶化等造成坏账,而这种变化又在事先可以预测出,则应追究信用管理部门的责任;如果信用管理部门已将该情况书面告知了会计部门,而会计部门却没有及时督促相关人员加以催收,则应追究会计部门的责任;如果会计人员已履行了督收职责,而销售人员却未能全力催收造成坏账,则应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如果早在销售形成之前,信用部门就已调查出该企业不符合本企业的销售条件,但却未对赊销申请提出否定意见,这种情况造成的坏账则应追究信用部门的责任;如果信用部门已在赊销申请上提出反对意见,而最后该申请却被批准,最终造成坏账,此时我们应就该追究相关决策人的责任。审查机构除了根据公司制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应在绩效考核部门备案,以备年终综合考核员工业绩,实现奖惩分明,真正做到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从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3)积累经验调整政策。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账款回收情况相应调整原先的信用政策,对逾期不归还账款的赊销客户应调减或取消它的信用额度。

在该事后控制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收账款的催收与收回,同时这个关键点也可以说是赊销实现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三、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将相关履行职责的记录完整化,在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发挥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测试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遵循性、科学性,进而评价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查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真实地存在于管理系统中,是否完全并认真得到遵守。

(二)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发挥应有的制约与控制作用,是否取得应有的管理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内部控制的检查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早提醒经营管理者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起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三)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出独立的专门人员对销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加以纠正、完善。

(四)公司治理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的有效途径,而公司治理过程在履行其职能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道德文化建设。因此,现代公司应积极创立企业文化,构筑公司道德氛围。

内部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控制,提出相应审计建议,促使被审计人遵纪守法,遵守职业规范和社会公德;(2)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测评工作协助管理层建立起一整套企业道德规范;(3)定期评价公司良好道德文化建设的效果。

会计制度设计 篇4

一、高校内部会计报表的设计原则

高校内部会计报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相关性原则。 内部报表提供的信息应尽可能满足高校内部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为有关各方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2.重要性原则。 内部报表应反映高校经济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信息, 而不是面面俱到。 可根据会计信息的性质及其对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报表的重点。 3.简明性原则。内部报表中涉及的财务指标及指标间的关系应简明、通俗易懂,不应过于复杂而不利于决策者理解和使用。 4.灵活性原则。 内部报表的种类、格式、内容、编制时间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高校经济业务的变化而灵活的进行调整, 以便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相关、可靠的信息。

二、高校内部会计报表体系的构成

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而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报表除了这三张报表外, 可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而编制收入明细表、事业支出明细表、贷款支出明细表、银行贷款表、国库指标汇总表、 收费情况表、 基本建设收支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表等。所以说高校内部会计报表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部门可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及管理者的需求而不断地调整报表内容, 也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多少及重要性原则而编制月报、季报、年报。

三、如何设计高校内部会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参照国际通用做法,取消了原制度资产负债表中所包括的收入、支出类动态要素的指标,采用“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编制基础,以便更好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所以,高校在编制内部资产负债表时,其编制基础、格式、内容、指标等也应与对外报送的资产负债表保持一致。

(二)收入支出表。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事业支出”科目具体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 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 个一级会计科目, 分别进行核算和反映。与此相对应,收入支出表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高校内部收入支出表可参考表1 进行编制。

(三)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每年年末进行编制,反映高校某一会计年度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 高校内部编制的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也应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编制,一般无特殊性。

(四)收入明细表。 收入明细表每月进行编制, 主要按照高校收入的来源进行设计,如表2 所示。

(五)事业支出明细表。 事业支出明细表可以清晰地反映高校每月的支出情况, 便于管理者了解学校办学经费的支出结构, 把握办学资金的投入重点和学校事业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如表3 所示。

与表3 格式、内容相同,教育事业支出明细表、科研事业支出明细表、行政管理支出明细表、 后勤保障支出明细表和离退休支出明细表也可以根据需要每月进行编制。 这五张明细表的支出合计数应等于事业支出明细表的合计数。

(六)预算执行情况表。 通过每月或每季度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 可以使管理者及时掌握各项目的执行进度,分析资金的使用效率,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算执行情况表可分为校级预算执行情况表、 院级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项目执行情况表等。此表横向各行依次列示具体项目名称及所属部门,纵向各栏分别列示项目代码、期初余额、本年预算数、暂付款、本月支出数、累计支出数、当前余额。

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报表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校财务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同时也需要高校的领导者积极参与其中, 只有这样, 才能使高校内部会计报表体系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张文娟.对高校内部会计报表体系设计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1,(1).

[3]徐君平,伊斌.高校内部财务报表设计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06,(24).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篇5

会计制度设计

管理学院会计系

一、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设置目的《会计制度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专业的本科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会计制度设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会计制度是会计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健全,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会计制度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各企业在遵循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自行设计本单位的具体会计制度,使其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向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经营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有利于发现、纠正和防止错弊,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利于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是:自学应考者应在了解《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时,结合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岗位分工,对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核算规程进行设计。培养自学应考者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学成后能够依据国家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设计适合本企业的需要的会计制度。

(1)学习《会计制度设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会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断更新、充实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会计制度设计》,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改革与发展变化情况。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政府很多新的政策、法规层出不穷,这都要求我们要坚持用与时俱进的方法去学习和运用。

三.课程教学方式

《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深入课程,直接影响到学生会计理论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基础的牢固程度。因此,本课程除了采用最基本的如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外,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案例教学法、等其她教学方法。

二、投资筹资业务会计制度的设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学习,了解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概念、特点;熟悉筹资业务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掌握筹资业务内部会计控制设计要点、筹资业务会计核算。

(2)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1合规性原则2.真实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内部控制原则6.效益型原则7.适应性原则

(3)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1.准备阶段2.设计阶段3.试行修正阶段4.定稿颁布阶段

(4)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法

1.实地调查方法2.分析研究方法

二 投资筹资业务会计处理程序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投资可以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按投资对象可分为证券和其他投资两大类。投资风险与投资回报是投资理财两大基本问题。通过投资业务进销存财务会计处理程序设计,有利于控制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资产安全;同时,有利于提高投资回报,讲求投资效益。投资业务进销存财务会计处理程序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投资业务凭证的设计;投资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三 投资业务内部控制设计

1.建立投资业务审核制度。

企业应根据投资分析报告编制投资计划,详细说明准备投资的对象、投资理由、投资种类、投资数量、期限以及投资组合方案。投资计划必须经过审批后方可执行。所有的投资决策应以书而的形式予以记录,并编号控制,以便日后备查、2.建立投资业务人员职务分离制度。

投资业务职务分离具体包括:投资业务的编制人员与投资的审批人员分离,以保证审批人员客观地分析投资的可行性;投资业务的操作人员与会计人员分离,以保证业务运行和会计记录的相互核对与控制;有价证券的报保管人员与会计记账人员分离,以保证会计账簿对有价证券的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参与投资交易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投资红利和利息的经办人与会计核算分离,以保证红利、利息所获现金的全款入账。

3.建立有价证券实物的保管控制制度。

企业投资购入的股票、债券或是核准后且已印好的,但尚未发行的公司债券、股票一般应委托独立的金融机构代为保管。特殊情况下若需企业自行保管,应确保安全和严格的内控措施。

4.建立进销存财务会计记录控制制度。

投资业务的进销存财务会计处理应对每一种证券设立明细账加以反映,每月应编制证券投资、盈亏报表。投资业务所收到的利息、股利应及时入账。财务分析制度

由负责投资的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证券市场的行情等进行分析,并据此编制财务分析报告,递交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或董事会。当企业自己不能进行财务分析时或者自己进行分析部经济是应聘请证券分析专家,市场分析家进行分析,以便进掌握投资的运行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规避投资风险。

四、投资业务凭证的设计

投资业务凭证设计,其目的在于详细记录与反映投资业务,提供相关信息,确保有价证券的安全。

对于股票投资,应设计“股票投资登记簿”,具体反映:①股票发行公司及种类;②买入时间、股数、价格、成本;③卖出日期、股数、价格、收入;④买卖损益;⑤余额的股数、市价、成本等。对于债券投资,应设计“债券投资登记簿”,具体反映:①发行公司及投资种类;②发行日期、面值、发行价、到期日期;③买入日期、数量、市价、金额;④卖出日期、数量、市价、金额;⑤损益;⑥应收利息日、利息收吃日、利息现金收入、溢(折)价摊销以及实际利息收入等。

此外,对于投资业务较少、投资种类也较为单一,而且投资交易不活跃的企业,可以只设计“证券投资汇总表”,反映证券项目(号码)、名称、数量、市场价值、收益率、股利等内容,提供一段期间汇总的交易清单及实物留存清单。投资业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证券购入程序设计和证券出售程序设计。

五 证券购入设计

证券购入一般程序是:①企业投资部门编制“股票(债券)投资计划建议书”,经批准后,据此编制“证券购入通知单”一式两联,一联留存,一联交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审批后转交出纳;②出纳部门根据收到的“证券购人通知单”开出支票,经审核盖章并登记支票登记簿后交证券公司;③收到证券公司的有价证券后,出纳部门根据证券、支票副本及证券购入通知单编制付款凭证,并据

以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④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收到付款凭证及有关单据,登记证券投资登记簿及有关明细账。

证券出售业务处理一般程序是:①投资部门根据证券市场价格及本单位投资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证券出售申请;②出售申请经投资决策部门(人)审核批准后,编制证券出售通知单,交证券经纪人办理出售手续;③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收到证券公司交来的证券出售单据以及通过银行转来的收账通知,核对证券出售申请及证券出售通知单后进行明细核算

六 筹资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职务分离控制制度

分析确定公司在短期和长期内所需要的资金数量;编制各种筹资计划,审批确定某种筹资方式;办理债券和股票的发行登记和注册手续,编制各种借款合同;委托各种债券发行代理机构发行证券或股票;保管未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及重新收回的股票;定期计算和支付利息;确定支付股利;会计记录;需要在职务上进行分离的有:

投资计划编制人与审批人分离;投资业务处理人员与进销存财务会计记录人员分离;债券保管人员与进销存财务会计记录人员分离;投资交易人员与有价债券盘点人员分离决策过程审批控制制度

董事会在事先批准授权一名负责筹资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对他所负责的责任予以明确。财务经理适当时候编制筹资计划,筹资计划必须经过董事会的审批。对外发行证券的签发控制制度

已经董事会审批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在正式发行前,必须经过董事会指定的高级职员签署,而且签署的形式往往采取会签,即必须有两个以上的高级职员共同签发。证券发行业务的控制制度

企业通常委托有一定地位的银行、投资信托公司、证券交易商来代理发行债券。发行公司有关债券的账户记录,可以通过这些机构的业务记录得到客观公正的证实,从而加强了债券发行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以伪造的会计记录来掩盖不当行为的事件减少。筹资凭证的记录与保管控制制度

企业直接吸收投资形成的权益性筹资或向商业银行借款形成负债性筹资,企业在正常的会计记录之外,通常要设立“股本明细表”、“股东名册”、“长期借款明细表”、“定期借款明细表”由专人登记。、筹资业务凭证的设计

筹资业务凭证的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股本明细表,反映股票种类、摘要、侮股而值、股数(核定数、未发行数、已发行数)、实收股本金额等。设计“股东名册”,反映股东类别、账户的姓名、登记日期、持有股数、注销日期等。设计“应付债券明细表”,反映债券名称、受托人、发行日期、付息日期、利率、金额(发行总额、已还数额、期末数额、未摊销溢(折)价、账而价值)、偿还办法、担保情形等。此外,对于借款业务较多的企业,还应设计“短期借款明细表”和“长期借款明细表”,具体反映每笔借款的债权人、借款金额、期限、利率、融资限度、抵押或担保等状况。.应加强利息、股利的支付控制。利息、股利的支付,必须经过三步程序:掌管利息、股利支出的人员负责计算;其他人员复核;负责人审批核准。

六 筹资业务进销存财务会计处理程序设计的意义和内容

筹资业务即筹措资金的业务活动,我国企业可以采用多种筹资渠道,如发行股票、债券和各种借款。任何一个企业组建成立,首先必须筹措资金。筹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始,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也将不断地筹资和运用资金,筹资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理财活动。筹资业务进销存财务会计处理程序设计,其目的既要有利于全而、系统、正确核算筹资活动,又要有效监督、控制筹资活动;既要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又要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八 筹资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

(1)筹资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包括:股票发行业务程序、股利分配业务程序、债券发行业务程序和银行借款业务程序的设计。

股票发行业务程序设计一般是:①企业证券部门根据审批意见在核定的股份总额范围内授权委托证券公司销售股票并签订承销协议一式两份,一份自留,一份交证券公司保存;②证券公司销售股票结束后将股东交款单及股东名册送交企业证券部门;③企业证券部门审核后登记股东名册,并将股东交款单送交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④出纳部门收到证券公司转交的交款清单和银行收款通知时,经审核编制收款凭证并登一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将收款凭证和有关单据送交企业证券部门;⑤证券部门据以在股东名册上登记收到股款日期,并将收款凭证和有关单据转送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做账务处理。

(2)股利分配业务处理程序设计一般是:①企业证券部门根据通过的股利分配方案进行分配,登记股利分配簿并编制股利分配清单一式三份,一份自留,两份送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②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对股利分配清单复核后,登记应付股利明细账,清单一份自留,一份送出纳部门;③出纳部门收到审核过的股利分配清单后,签发支票连同清单送证券公司委托发放股利,并按支票副本编制付款凭证,据以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付款凭证和支票副本送回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④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复核登记应付股利明细账,并通知证券部门在股利备查簿中登一记股利支付日期,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定期进行账账核对。

(3)债券发行业务程序一般是:①企业申请发行债券得到批准后,委托证券公司发行,并签订承销协议一式两份;②证券公司受托发行结束后,将交款清单送交企业证券部门,据以填列应付债券明细表,并将交款清单送交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③出纳部门收到证券公司转来的交款清单和银行收款通知时,经审核后编制收款凭证,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然后将收款凭证和有关单据,交予证券部门:④证券部门在应付债券明细表中登记发行日期,并将收款凭证和有关单证转送进销存财务会计部门,进行相关进销存财务会计核算。

会计制度设计 篇6

摘要当前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过于注重事中与事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事前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价值链分析,偏向单一成本控制。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計主要包括:会计体系的设计;企业责任会计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会计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企业中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煤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前,煤矿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建设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这就需要其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发展力度,促进成本会计制度建设的良好发展。

一、当前煤矿企业成本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不完善

传统的成本会计只是对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从而确定成本的构成与结果。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迅速,经济发展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要求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企业的成本会计还包括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等环节,这些环节是构成成本的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这些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将日益加大。但现存的成本会计制度中关于预算、计划、决策、分析等部分的相关方面没有建立有关的制度进行保障实施,这种制度上的漏洞直接造成了成本会计发展的落后,导致其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

(二)过于注重事中与事后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事前的成本管理

这种现象在很多的煤矿企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事前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成本影响不是非常明显,这就导致了企业的不重视。而事前的成本控制是煤矿企业整个成本控制中起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企业成本控制发展中的重要潜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性的科技产品与技术不断的得到推广语应用,这种高科技的产品或技术对于煤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创新的科技就需要进行前期的研制与开发,因此,事前的成本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会日益重要。一项新的技术或许会引起煤矿企业的革命,和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由此可见,对于煤矿企业的事前成本控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忽视了价值链分析,偏向单一成本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合作的日益分化,煤矿企业的成本中产品的成本不仅仅包含产品本身的生产成本,还包括整个产品的采购、运输等等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产品的价值链。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时,只有将整个成本价值链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才能建立客观的成本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仅仅是按照某一单一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没有将这些单一的因素进行系统的整合与联系,没有站在系统的角度审视问题,这大大降低了成本控制的效果,使成本控制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二、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会计制度设计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会计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是会计制度发挥应有作用的基础,科学的设计会计制度对于煤矿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会计体系的设计

会计体系的设计时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主要包括组织设计、内容体系设计与核算体系的设计等等。会计体系设计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首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其中会计组织设计主要指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分配,这是会计进行正常运行的基础,优化的组织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用最少的机构与人员实现最佳的效果是会计组织设计追求的根本。会计的内容体系的设计是会计核算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会计内容反映了会计活动的范围,是成本控制实施的具体落实。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煤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的原则、各个环节与内容,是会计制度走向正规的具体约束与控制。分工合理是设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遵守的原则,只有分工合理才能会计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为会计制度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其次,会计工作中还应贯彻内部牵制原则,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财产的经管人员要独立开来,避免会计人员既管账又管物,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再次,要完善会计的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的会计活动接受全体员工与社会的监督。只有会计接受广泛的监督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进行。

(三)企业责任会计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社会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责任。企业会计社会责任的设计就构成了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领域。作为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系统总的责任进行科学的分解,按权责关系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单位,通过对各责任单位的控制和考核来达到企业总体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170-171.

[2]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焦跃华.现代成本控制战略思想研究.财会月刊.2000(14).

《会计制度设计》自考应试指南 篇7

1《会计制度设计》的学科框架及重点难点分析

《会计制度设计》是会计法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本教材涉及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各个方面,知识范围广泛,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从总体框架上看,本教材可分四大方面内容:

1.1 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教材的第一章论述了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阐述了会计制度设计的任务、设计要求、设计依据和设计程序等内容。该部分应重点掌握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该部分的难点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

1.2 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方法

教材的第二、四章及十二章系统论述了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制度总则设计、会计科目设计、会计核算形式设计、会计凭证设计、会计账簿设计和会计报表设计。该部分的重点是掌握各种设计的原则、内容、作用、步骤及方法。难点是:总则的主要内容;会计科目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设计方法;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流程、比较与选择;会计报表设计原理和结构要求,会计报表的指标分类及排列顺序。

1.3 会计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的设计

教材的第三章详细论述了不同类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的设计原则、要点及其岗位职责的设计。要求区分不同类型企业会计组织机构设计的特点。

1.4 会计事项的监控与核算办法

教材的第五至十一章重点阐述了货币资金、存货、投资业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筹资、成本核算、销售和收款等会计业务事项设计的意义和目的、设计的特点、监控与核算方法的设计。该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考试考核的重点内容,该部分的每一项内容均可以用简答题或综合设计题的形式考核考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具体有:

2 灵活运用学习方法,巧妙记忆知识点

《会计制度设计》中基本理论知识较多,各种制度的设计方法复杂,意思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多,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

2.1 比较记忆法

《会计制度设计》中相关联且易混淆的知识特别多,考试中又常常考核这些知识点,考生要想区分记忆这些相似知识点,必须下一翻工夫,我建议考生在系统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相关联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对比记忆。

2.1.1 各类“设计目的或设计目标”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并需掌握的“设计的目的或设计目标”的有十处:货币资金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存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进货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标;销货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标;储存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标;产品生产成本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投资业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固定资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无形资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责任会计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仔细研究上述知识点,你会发现这些“目的”中都有“落实责任”、“保证财产安全”、“提供信息”等相类似的内容,这些内容要单独记忆公共使用,不同的“目的”要结合相应业务的特点特殊记忆,如,存货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只需特殊记忆“控制存货的流动性”和“加强存货资金周转,考核存货的经济效益”即可。再如,产品生产成本控制与核算办法设计目的只需特殊记忆“提供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即可。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各类“设计原则”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并需要掌握的“设计原则”也有十处:会计机构设计原则;会计制度设计原则;会计科目设计原则;会计核算形式设计原则;会计凭证设计原则;会计账簿设计原则;会计报表设计原则;内部报表设计原则;责任会计设计原则;责任中心设置原则。要想记忆这些设计原则的详细要点,必须先了解它们在会计核算中各自的现实作用,联系现实作用记忆这些原则,会更容易区分这些设计原则的不同。如会计机构设计是保证会计制度在组织上的落实,各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会计机构设计要有不同的模式。因此,会计机构的设计原则是:要与企业业务类型和规模相适应;内部分工要明确具体;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1.3 各类“意义”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意义”的有二十多处,如此之多的内容,不需要考生全部掌握,考生应根据大纲的具体要求,有重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忆。考生应重点记忆如下几个意义:会计制度的意义;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会计核算形式设计的意义;会计凭证设计的意义;会计账簿设计的意义。

2.1.4 各类“作用”的记忆

教材中涉及并需要掌握的“作用”有七处,考生必须认真领会教材内容后识记这些作用:会计制度的作用;会计制度设计程序的作用;总则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会计科目设计的作用;会计科目编号的作用;会计报表设计的作用等。

2.1.5 各类“特点、特征”的记忆

教材中需识记:会计制度的特点;会计制度总则的特点;内部报表的特点;货币资金的特点;货币资金监控与核算方法设计的特点;存货的特点;存货监控与核算方法设计的特点;进货业务的特点;销货业务的特点;储存业务的特点;投资业务的特点;固定资产的特征;固定资产投资的特征;无形资产的特征。考生应结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知识记忆这些特点、特征。如无形资产的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在多个会计期间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能够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与财务会计中无形资产的特征完全一致,考生应联系财务会计知识进行记忆。

2.2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将知识点提炼出关键字或词,再根据谐音编成容易记忆的词、句或小故事来记忆知识。如会计制度的特点是“目的性、合理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强制性”,我们可以概括为“木盒系在石墙上”即“目、合、系、实、强”的谐音。可以用此法记忆的知识有:会计制度设计原则可以概括为“合协稳统,实效制简”(即合法性、协调性、统一性、实用性、效益性、制约性、稳定性和简明性);会计总则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适灵针统”(即适应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统一性);责任会计设计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主可激反重”(即目标一致原则、责任主体原则、可控性原则、激励原则、反馈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

2.3 简化记忆法

简化记忆法在系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简化成数字和词记忆知识点。如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意义有四条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适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适应建设会计制度、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我们可以记忆为“适应四方面需要”。采用这种记忆方式的还有:会计制度的作用是“五个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是“三个保证,一个保护”;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五个相适应”;会计核算形式的设计原则是“三个相结合”等。

2.4 图表记忆法

图表记忆法是将知识点复杂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使用大括号、流程图、表格等方式列示出来,全面反映知识的全貌,既形象直观,又便于记忆。如原始凭证的种类、记账凭证的种类、账簿的种类、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日记账设计的种类、会计报表的种类可用大括号的形式列示详细的分类项目;提货制、送货制的采购业务流程、销售业务流程,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的控制程序,会计核算形式的程序等可用流程图的形式显示;会计核算形式、商品的核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等可用表格的形式比较记忆。

3 了解试题类型,自如应对考试

《会计制度设计》的考核内容紧扣考试大纲,知识面广,重点突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设计题分值较大,下面就考试题型分别说明如下: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该题型考核内容覆盖面广,几乎涉及到教材所有的章节,多为较细致的知识点。近几年此题型考核的内容越来越注重财经法规及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主要考核考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的辨析能力。例如: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的行为准则,它的内容属于()A、会计法律B、会计行政法规C、会计规章制度D、会计职业道德(答案为C,2014年10月考题)。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构成情况的掌握。

(2)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此题考核内容为知识要点较多的内容。要求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综合性、贯穿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的识记和领会能力,同时也考查其知识的应用能力。虽然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均来自课本,但由于答案往往是多项并列内容,很容易漏选或错选,所以考生在这一大题中失分较多。这要求考生要深入细致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答题时要注意知识融会贯通与理解。

(3)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此题主要考核考生对《会计制度设计》中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要求概念表述清晰、准确、完整。本题对考生技能要求较低,只要平时复习认真,考试时应尽量少失分。

(4)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考核内容为教材中大的知识点,可为一段或几段内容。考查的内容全部出自教材,每章都可以出题,问题可大可小,涉及会计制度设计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考生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答案有多个要点时,必须按教材中原文的要点答题,不用长篇论述;二是答案要点只有二至三个,则答题是必须将各个要点展开,尽可能按教材原文回答全面。例如:简述货币资金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2014年4月考题)。此题答案只需按教材答要点即可,而不需解释。再如:简述无形资产购入业务流程及其控制要点。(2014年4月考题)。此题没有明确的要点,需要自己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答案。

浅谈浙江民企的会计制度设计 篇8

浙江的民营企业多为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员工少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受到其规模的制约, 他们通常采用的是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 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管理的跨度小, 管理成本较低。浙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因为其数量众多而在浙江整体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信息时代的到来, 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也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生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每个企业都有科技创新的能力, 拥有一批专业知识的人才, 这也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 我们前面提到由于中小型的民营企业所具备的人员较少, 而且容易发生岗位设置混乱、分工不明确的现象, 从而降低企业的运作效率, 阻碍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来说, 我们依据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需要, 建立和设计起一套设行之有效的会计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小型民营企业有着其特殊的方面, 他们一般大都为个人企业或家族企业, 因而先前我们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没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 原先的这种略带倾向性的想法也会对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使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 让其的管理职能的发挥也有所制约。先前我们一般都认为依据企业的规模, 大型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调控计划需要进行比较完善的策划,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这一点显得无关紧要。这些企业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组织结构十分简单, 进行内部控制的难度较大。而且由于中小型企业大都是采用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 管理的跨度小, 属于企业最高层直接管理, 因而进行内部控制也显得无关紧要。正是由于这些错误的认识, 使得许多中小型企业历来对会计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计量和成本计算制度很不完善, 而且执行的效率极低。另外许多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企业的会计制度比较混乱, 财务报告不够清晰, 导致许多会计信息失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 如何加强和完善浙江民营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是我们今后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民营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

在认识和了解了浙江民营经济的会计制度的现状后, 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就是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的会计审计体制。而且, 会计制度的设计前提和基础是必须符合浙江民营企业的特点, 会计制度设计和今后的运作都要以能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为前提。究其原则,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 会计制度的设置要适应民营企业自身特点。会计制度的设置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还应该适应浙江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 这样才会使会计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现实的操作意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企业在市场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它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调整也有很大的自主权, 这几点我们在设置会计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可以在不违背国家有关的财务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对会计制度做出合理的设置,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保障体系。

其次, 会计制度设计要以明确财务责任为前提。在一个企业中, 财务活动几乎涉及到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方面, 财务工作组织得是否合理、财务关系处理得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民营企业中也是一样。所以, 在对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时必须做到财务人员的权责落实, 在将会计核算的任务交给财务人员时, 还要确保其相应的管理权限, 赋予一定的利益保障, 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

再次, 要坚持多种控制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 每个企业都获得了灵活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的开放性为每个企业都创造了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 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变成了一种微观管理, 使宏观与微观有效结合, 是民营企业在制定会计制度时的一个重要原则。企业在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对于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配合, 发挥出综合效用。因此, 我们在对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时不仅要有原则性, 而且还要有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具体环境的变动灵活性。

最后, 要讲求效益优先。企业的任何制度的推出都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保证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样, 对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同样也是效益优先。会计制度的有效运作是为了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 我们要以讲求会计运行质量和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为前提, 建立的会计制度要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要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与产生的效益进行精确计算, 以建立最好的工作计划。

三、民营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依据浙江民营企业的特点, 对其会计制度的设计也具有不同的内容:

首先, 必须包括会计的基础结构。其中有分工设置、人员配备、原则方法以及数据统计等相关内容。同时在依据企业自身水平的基础上, 建立会计电算化。

其次, 必须包括相应的财务制度。其中包括会计责任、财务报单、资金流动等;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与企业发生的相关财务活动的配合协调等。

再次, 要包括与会计信息有关的相关工作的规定。其中有会计凭证、书面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等相关内容。

最后, 要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内容。其中包括现金流通、资产统计、产生成本和实现效益的规划等规定。

在会计制度设置的主要内容中, 会计工作的机构设置和会计的权责分配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内容。

四、结束语

浙江经济是以民营经济为主要的经济成分,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浙江经济发展的全局, 所以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搞好民营经济, 搞活民营经济将是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搞好民营经济, 就必须十分重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改革, 建立起一套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体制。相信, 以浙江良好的整体经济环境为依托, 如果浙江的民营企业能够有效地整顿会计秩序、规范会计的行业制度, 将会推动浙江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从浙江民营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论述浙江民营企业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相关问题。

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的制度设计 篇9

1.1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的主体:

我国的中小企业一般是合伙企业、股份制的企业或者合作制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都拥有。而大型的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开的。一些小企业没有法人, 是无限责任制的公司, 这种企业在遭遇到经济问题和纠纷的时候往往将自身情况与企业结合在一起, 把公事变成了家务事, 暴露出了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的弊病。

1.2 中小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

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机构缺乏一个制度和标准。机构设置简陋, 职业范围划分不清楚, 没有明确会计的管理制度。有的甚至没有会计机构, 也没有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 企业的财务状况由非专业人员兼顾, 或者是企业主所包揽。

1.3 会计管理:

中小企业几乎不会自己去制定会计制度, 一般就是原搬大企业的会计制度, 制度只是挂着墙上的摆设, 很少有人去认真规范要求自己, 会计只是听企业主、老公的吩咐做事, 会计制度形同虚设。企业主或者老板也没有认识到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1.4 会计科目和会计工作的报表:

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少注重会计科目的统一与合理性, 科目设计简单, 但是会计科目在企业主的利益中有特殊对待。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也是制作简单, 种类不齐全, 确实应有的会计项目, 只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而交的差事。会计的报表信息数据失真情况普遍。

2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点

2.1 会计组织机构系统的设计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验管理特点, 企业的会计制度也要于此保持一致。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讲, 规模小, 员工少, 业务量也少。这个时候的会计核算制度只能是集中核算, 是企业的一个会计部门进行核算。员工少所以会计部门的的人员也是精简的, 只需要两到三人即可。如果企业的规模还是小可以将会计机构设置在企业的领导班子里, 只需安排一个人做财务的负责任就行。一般的中小企业设置三个岗位在会计机构上就行。第一是主要负责会计制度的编制, 会计凭证的审核, 登记企业的账目和集中成本核素的总账会计, 总账会计直接听命于企业主或者老板;第二是相对于登记账目人员的出纳员, 是负责企业日常收支, 缴纳各种税金, 申报和流水账的, 核算备用金;第三个是有着督查意义的明细账会计, 负责中小企业的明细账的登记, 审核企业的会计工作。

2.2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

2.2.1 中小企业的会计科目是建立分类明确账目, 合理核算并编制报表的重要依据。

相对于大企业来讲, 业务量的少可以将会计的科目设置简单一些。视不同情况而定。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应该有这个大类中的一个。

a.资产类:现金, 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存货, 待摊费用,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b.负债类: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其他应付款, 应付工资, 应交税金, 预提费用, 长期借款;

c.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本年利润;

d.成本类:主营业务成本;

e.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收入, 投资收益, 主营业务支出, 其他支出, 所得税。

2.2.2 会计报表选择与设计:

目前, 由于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同时由于小企业所有全与经营权密切相关,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相对较少, 主要是税务部门及债权人。因此, 小企业会计报表的选择与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设计一套只提供最基本会计信息的简略会计报表, 应允许小企业按简略的形式编制与提供资产负债和损益表;

b.允许小企业不必编制和提供现金流量表;

c.小企业由于业务规模比较小, 社会影响范围也较小, 其报表附注内容应较为简略不必单独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利润分配表, 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 有关这些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用附表或附注的形式说明。

2.2.3 会计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设计方面包括:货币资金控制, 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 销售与收款会计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等。以下就是对这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2.2.3. 1 货币资金控制是中小企业会计控制的要点。

中小企业应运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授权批准的方法, 对货币资金收入, 保管, 支出等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作出严格的规范。一个有效的货币资金控制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

a.一般现金收入应采用连续编号的“现金收据”进行控制, 收据由收款员, 出纳员, 负责人共同签章, 存根妥善保管。每天收入的款项, 应全部存入银行, “送款单”要及时交会计人员审核, 并据以记账。

b.支出款项除零星小额外, 一般都应用银行支票支付。严禁签发无记名, 空白支票, 签发支票的图章必须由相关责任人分别保管, 不得由出纳员一人包办。一切支付款项, 应采取“付款单”控制。

c.支付工资须编制工资表, 经负责人审核后才能发放, 发放时应由领款人签章。

d.出纳员的工作要与登记分类账的工作分开, 尤其是出纳员不得接近客户明细账, 以防挪用, 侵占公款。

2.2.3. 2 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

由于企业采购过程中经常存在回扣现象而导致企业资金流失或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等问题, 因此,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对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 具体的控制内容包括:

2.2.3. 3 销售与收款会计控制

中小企业在销售与收款会计控制中, 应关注定价原则, 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的制订, 明确销售机构和销售人员的职责权限, 加强合同订立, 货物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 防范销售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2.2.3. 4 实物资产会计控制

尽管中小企业的实物资产并不庞大, 但是对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动, 保管, 维护和记录, 还是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资产的取得, 保管, 领用, 发出, 盘点, 处理等环节找出关键控制点, 采用授权批准, 会计记录与实物保管相互分离和制约, 非实物保管人员无权领发货物等一系列控制方法, 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 偷拿, 毁损和流失。

2.2.3. 5 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中校企业对外举债给企业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2.3. 6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 就是向企业内部管理层, 各级部门主管, 其他相关人员, 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 (人员) 提供信息的系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 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

3 结论

我国的中小企业若能够完善的建立会计制度并且认真施行的一定能够避免很多经济问题的纠纷, 做到企业信息有据可依, 企业财务详细明了, 通过对会计制度的探索与实施, 能够很有力的推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技术进步。

摘要:中小企业会计的制度设计的优劣决定了企业会计工作的优劣甚至决定了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和生存下去的重要问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 不能完全按照我国大型企业的会计制度来实行。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企业长久发展的会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企业会计的核算制度、企业会计的部门构成、会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是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必要的内容。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应从实际出发, 不要过多的考虑大企业的制度, 应避繁从简满足企业的需求就是适合中小企业发展和成本效益最高的制度。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云.小企业会计监管研究[J].特区经济, 2006, 12.

[2]杨静.新时期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系统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06.

[3]李国田.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N].光明日报, 2004.

[4]刘丽.关于中小企业利用会计服务的思考[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8, 6.

[5]张荣武, 伍中信.产权保护:现代会计、财务与审计的共同使命[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 6.

[6]杨永淼;中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业产业组织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6.

[7]吴洪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5.

会计制度设计 篇10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已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依据高校特点,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科目设置、支出结构、报表组成形式、虚提折旧、基建账套合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建立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系统, 将高校的全部资源及对外责任义务、全部财务收支活动纳入核算范围, 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取消借入款项新增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充分体现了高校债务风险意识的提高及有效控制举债规模。事业支出的进一步细分, 对于核算高等学校办学成本、资金运营绩效考核提供了更加合理的信息平台。改革举措将促使高校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 对于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管理水平、强化高校资金的科学化管理、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但是, 因制度设计本身过于理想化, 以致在实际操作中, 对一些经济事务的账务处理不能够真实、合理反映高校的资金运营及财务状况。本文立足于《制度》运用实践者的视角对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设计缺失及解决设想作初步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虚提折旧概念的提出, 从制度上真实反映了高校资产的消耗水平, 有利于加强资产精细化管理, 为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信息支持。但是, 在制度出台的同时, 固定资产目录尚未出台,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折旧计提办法还未作统一规定, 使得各高校无所适从, 无法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账务处理落到实处, 如果高校各自制定自己的折旧计提年限, 结果将是高校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 无形资产成本构成不完整。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 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等费用确定成本, 确定的成本中没有包括自行开发过程中支出耗费, 不能够体现无形资产真实成本。

(三) 基建账套与财务账套合并的账务处理过于繁琐, 不利于高等学校实际操作。制度规定:高等学校执行新《制度》后, 应当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 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对基建相关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基建账数据定期与财务大账并账的基本原理是:将本期基建账中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划分类别, 对每类经济业务或事项所涉及的基建账相关科目的本期发生额进行分析, 据此按照新《制度》规定在“大账”中进行账务处理。基建账数据并入“大账”的主要账务处理, 并依此为根据在《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列举事例予以说明。事例显示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基建账套和财务大账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财务大账支付工程款须到月底根据基建汇总再作账务处理, 结果是财务大账记账不及时, 也不能满足目前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中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要求。二是叙述繁琐, 不利于执行者操作等。

(四) 固定资产部分业务处理规定不合理。制度规定:购入固定资产扣留质保金的, 应当在取得固定资产时, 依据是否全额开具发票, 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

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且授权支付的高校为例:购入不许要安装的教学设备价值15万, 质保金5%, 质保金在设备验收合格后1年内付清, 按制度规定账务处理如下:

1、取得全额发票, 并支付设备款:

支付质保金时:

2、取得发票金额不包括质保金, 并支付设备款:

支付质保金时:

以上账务处理规定存在以下不慎妥当之处:

1、“其他应付款”科目运用不妥, 应使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高校因购买材料、物质等而应付的偿还期限在1年内的款项。同理, 如果偿还期在1年以上的款项, 应使用“长期应付款”科目核算。

2、取得发票不包括质保金的处理方式将虚增高校的净资产, 同时报表将显示负债率的降低, 不利于正确估计财务风险。

二、解决思路

(一) 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高校固定资产目录、计提折旧等相关规定, 使得高校固定资产建账、明细核算、计提年限标准统一, 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高等学校进行全校范围的清产核资, 摸清家底, 统一国资、财务固定资产明细核算类型, 为计提折旧搭建可行性基础操作平台。对标准以下需核销的固定资产应严格报备、审批手续,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 允许高校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费用资本化, 完善无形资产计价成本核算。依托高校资金项目管理核算,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按照谨慎性原则, 在未形成无形资产之前, 据实列支, 在申请专利权时, 如果能够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支出信息, 经财务专家评估确认, 通过会计程序将其确认为项目形成的资产, 作为无形资产价值的一部分记入无形资产成本, 真实、完整、合理地完善无形资产成本的核算。

(三) 基建账套与财务大账合并, 考虑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简便易行的财务并账处理思路是基建账套科目余额每月增量部分与财务大账合并。现以一般高等学校常规基建业务为例:

一是年初并账采取表1列示进行并账。 (表1)

二是当年业务处理原则

1、动用基建账套银行存款支付基建款项, 会计分录如下:

基建账套:

2、支付基建工程款, 并形成基建拨款, 会计分录如下:

基建账套:

同时, 财务账套:

三是月末依据基建账套会计科目余额表本月增量, 与财务大账并账。 (表2) 其中, 基建拨款分解原则:1、交付使用资产增量部分与财务大账非流动基金固定资产合并;2、基建账套在建工程增量部分与财务大账在建工程和非流动基金在建工程合并;3、基建拨款剩余部分区分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依次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

(四) 购置固定资产扣除质保金的业务处理, 不再区分是否取得全额发票。当取得固定资产并验收合格付款时, 依据构成固定资产成本作如下会计分录, 通过以下账务处理可解决虚增净资产和正确反映高校资产负债率。

设备验收合格支付设备款时:

支付质保金时:

参考文献

[1]姜彤彤, 武德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探析[J].财务与金融, 2010.5.

会计制度设计 篇11

关键词:完善;会计委派制度;会计信息质量

1.前言

会计委派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和管理,进而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是现如今我国的会计委派制度并不完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何有效完善会计委派制度,进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成为相关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主要内容。

2.会计委派制度现存问题

2.1 缺乏法律规定保证

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完善的法律对会计委派制度进行统一规定,会计委派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委派会计的直接领导者是委派单位和受派单位两方面,相关的工作也需要这两方面的共同支持。但是因为委派单位与受派单位存在对立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难度[1]。尤其是委派会计进驻受派单位的情况,受派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由于缺乏相应知识,不能充分认识到委派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配合,导致了委派会计在进行工作时无法深入其中,最终无法完成委派工作。

2.2 会计委派体制不全

虽然我国的一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应内部会计控制,但是大多都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建立的。许多企业近几年都采用了计算机来进行会计账务的处理,但是整体看来整个处理过程仍缺乏科学连贯性,无法发挥会计控制的应有作用。虽然高科技的引入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如果使用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控制措施,反而会降低会计控制的效果。另外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习惯于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缺少防范机制,增加了企业的内部成本。

2.3 会计人员权限不清

被委派的单位之间由于存在很大的差别,运用统一的规范到所有的企业中是不现实的,委派会计应当拥有多大的权利,被委派单位负责人员与委派会计间的关系等问题,不同的企业都是有许多差别的。首先表现在执行难度上,在实际的执行监督过程中,负责人比较开明的企业中,执行难度就比较小[2]。不然就算委派会计明确了具体权限,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很有可能流于形式。

2.4 人员素质有待题高

委派会计人员在会计委派制度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各项素质要求都应该很高,但是我国现在的委派会计人员素质并不令人满意。现在的会计委派人员虽然也都是经过挑选才走上工作岗位,但是实际水平却相差很大,而且几乎没有能够全面精通的工作人员。其次,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不尽如人意。有相当一部分委派会计人员受到了人情因素的影响,对于违规现象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第三,由于委派会计管理体制问题,委派会计人员出现与主管部门脱钩现象,从而缺少相应的业务培训,导致业务素质停滞不前。

3.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具体措施

3.1 制定相关法规制度

会计委派制度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缺乏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保证,因此政府应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如会计委派制度的形式、对象、范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会计委派人员的权限、职责等也应当有明确的说明,使整个会计委派制度都有法可依,有序进行。还应当完善现存的各项会计委派制度,包括委派会计的任用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定期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如委派会计任免制度,就是要明确委派会计的任职条件及任免权限等,委派会计应当定期轮换,普通会计人员也应当定期轮岗,委派部门要实行严格的轮岗管理。

3.2 健全会计委派体制

健全会计委派体制是完善会计委派制度的重要方式。企业会计人员应当通过互相监督来严格约束自己,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会计委派人员应当及时了解会计法的有关消息和相关规定,准确判断企业业务的性质,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同时,企业内部还可以建立检查小组,对企业会计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于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监督方法应当及时淘汰,会计监督人员也应当多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监督人员还应当重点监管原始凭证和财务信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3 明确会计人员权限

完善会计委派制度,还应当明确会计人员权限和职责,确保被委派单位进行自主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委派会计的职能。遵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充分明确其权限职能后,还应当对企业财政收支进行审核,审批方式从传统的领导先审核后报账的方式变为会计人员先审核再由领导报账的方式。对重大事项应当进行及时汇报,包括重大经营决策和经济合同等,从而及时了解下属单位的财务状况,确保单位的正常运作。委派会计对于被委派单位遇到重大事项时,应当积极以书面形式向单位汇报,并及时执行派出单位的处理意见。从制度上对委派会计的职责进行明确,也就明确了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有利于更大程度地发挥出委派制度的作用。

3.4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应当注意的重要方面。首先,对委派会计进行定时的培训和教育,保证整个委派会计队伍的高素质。委派会计每年应当接受至少两期一周的业务知识、思想政治和各项能力的培训,由会计主管机构组织进行,以提高委派会计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应当将委派会计的工资和被委派单位的综合效益相联系,对于委派会计的升职问题也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表现良好的或做出一定贡献的委派会计,应当拥有优先晋升机会,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委派会计的工作热情,积极完成相应工作。

4.结语

会计委派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部分,政府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应当充分认识到会计委派制度的重要性,明确会计委派制度的现存不足并且进行相应改善,确保会计委派制度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作者单位:临海巿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史凯丽.浅议会计委派制[J].中国外资,2012,13(6):130-131.

会计制度设计 篇12

一、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会计制度设计上, 应以国家颁布的各项财经法规为依据;对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基本程序的设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有关信息生成和披露的规定;贯彻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时还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和成本效益性原则。即遵守制度取得的收益大于不遵守制度取得的收益, 或者遵守制度遭受的损失小于不遵守制度遭受的损失, 在这样的前提下, 遵守制度成为会计人员的唯一选择, 从而保证会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二、大学生会计职业判断的培养途径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以会计法律、准则、制度等法律法规为标准, 利用其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对所从事主体的各种会计事项的处理原则、程序及采用的方法, 作出符合规范要求的判断与选择, 使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与要求。从其定义看出, 良好职业判断的形成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训练和一定过程的积累。

1.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驿站, 学生步入社会后, 所面对的是具体的企业, 由于这些企业处于不确定的经济事项状态中, 就会导致直接记录经济运行状态的会计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而新会计准则以原则导向为主, 加之会计制度和准则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 因此, 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 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处理。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首先要向学生灌输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 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诊断分析, 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2.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与否, 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会计人员本身的专业知识及其职业经验。由于现代经济业务日趋复杂化, 相应地会计的处理也越来越复杂, 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就不能熟练掌握会计的专业技能, 就不可能在复杂与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中, 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因此学生必须重视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理论是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制度设计, 增强判断能力的基石。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的观念从单纯的财务核算工作提升到企业整体运作上去。

3.实践教学是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一种阶梯

会计职业判断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 其判断方法在会计职业判断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方法包括:直觉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概率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 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作出判断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而实践教学就是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 在对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进行判断、分析, 以达到遵循合法、协作与均衡的原则, 从而提高灵活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

4.恪守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底线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保证。会计职业判断直接影响会计主体的利益,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种会计事项, 使其产生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会计主体各相关利益者的要求, 因此, 职业道德教育应渗透于能力培养过程之中。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 是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职业判断能力的良好基础。

三、会计制度设计课程设计的步骤

高校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 结合会计制度设计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我们试图构建一种多维教学模式, 即以课堂案例化讲授为主、实践模拟为辅及与本科毕业实践相对接的不间断教学模式。力争在多种教学手段的支持下, 在连续的教学活动中, 完成对学习者学习的引导、指导、辅导和学习效果评价, 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1.课堂教学案例化

目前的会计制度设计内容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企业会计组织体系的设计; (2) 会计科目体系的设计; (3) 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载体的设计; (4) 账务处理程序的设计。要使学生达到对企业个性化的设计, 需要对教学内容案例化, 案例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在案例化的教学中, 教师是总编导, 为了达到教学的效果, 教师选择案例是否科学、有效就变得非常关键。因此, 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 利用多种信息资源, 通过不断的积累、整合和精选, 选择适宜的教学案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弥补了实践工作经验的不足, 提高其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比如, 在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设计问题上, 我们启发学生分析选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不同, 进而分析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一系列结论。像类似这样的内容, 在会计制度设计中, 涉及会计职业判断的地方数不胜数。在案例化的教学中, 让学生对将来所面对的经济事项增加认知能力, 教师在案例总结时也要注重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实践模拟形式多样化

广泛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掌握, 会计制度设计愈接近实战, 对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就愈加有成效。实践模拟形式多样化是指学生可以除了在课堂感受以外, 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以外去亲历亲为。比如在课堂的教学案例后, 我们让学生自由结组设计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的会计制度, 去关注某个具体的企业动向, 按照教学案例的模式形成自己的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环节, 在学生进行设计的时候就会发现, 尽管我们遵循统一的会计制度, 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由于行业、规模、所有制形式的不同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分析和设计就更多的要求学生进行职业判断。教师在对学生设计的会计制度点评中重点关注学生应怎样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企业具体采用的方法。

另外, 很多高校都出台一系列鼓励学生参加的各种有益课外活动的措施。比如, 对于高年级创业大赛等, 学生组成创业团队, 老师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以模拟的形式, “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指导过程中, 学生也会发现这和在考试时看到题目提示自己要按一定的方法和比率计算是不一样的, 而是自己动手根据职业判断确定应采用的方法进行业务处理。通过不断地训练和积累, 使职业判断能力得以形成并不断提高。

3.毕业实践是和社会的无缝对接

学生进入毕业实习阶段, 这是学生参与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一步。但是每年很多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时感觉很茫然。我们力图通过前面两种模式的实践形式, 使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要求协调起来,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真实的实践中, 使学生迅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角色。

尽管会计实习受到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限制, 以及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性、会计工作的严谨性、阶段性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由于课堂案例教学和其他模拟实践的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企业业务流程整体认知, 学生的毕业实践如何和某个单一部门或某项具体业务相衔接就会变得比较容易。从而实现了和社会的对接。

参考文献

[1]王福英, 岳玉珠, 郝菊.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5) 下.

[2]佟丽娟.会计职业判断的程序及方法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3) .

[3]夏博辉, 论会计职业判断[J].会计研究, 2003, (4) .

[4]陈宏, 马蓉.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 .

上一篇:政府会计委派制下一篇:智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