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策略(共10篇)
切实策略 篇1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一直以来区域活动已经在幼儿园得以普遍开展, 然而认真观察一下, 由于环境的限制以及教师观念、组织活动能力诸多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存在着内容过于单一、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不高、教师对幼儿控制过严、有的区域活动纯粹成了摆设等问题。如何才能使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体现出来, 真正实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 通过自身的探索与多层次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获得有益的发展, 这是我园本学期园本教研的内容之一。
一、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
我们对常态下的区域活动进行检查, 发现区域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为幼儿人数多, 教室空间小, 有的班级没有真正地开展区域活动;有的只把区域角当成摆设;有的活动形式单一, 不适合那个年龄层次的幼儿;有的对幼儿管理得太死, 幼儿的自主性根本没有发挥……那怎样才能克服困难, 切实开展区域活动呢?我们召开教师会议, 各位教师对自己班的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 并且查找区域活动难以开展的深层次原因。大家各抒己见, 在讨论中也形成了共识:只要用心去做, 在现有条件中开展区域活动是可能的。为此, 我们把区域活动的研究作为本学期园本教研内容, 并决定向片内同行开放区域活动, 以此推动区域活动规范、有质量地开展。
二、理论学习, 更新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 理论学习能使教师的新旧观念发生冲突, 能刺激教师对不同理论进行对比与反思, 从而较快地吸收新信息, 实现观念的转变。 (1) 学习《区域活动设计》, 明确区域活动的任务、特点、原则, 帮助老师弄清楚什么是区角活动, 其任务、特点是什么, 让教师明确区角活动有别于集中活动, 是以幼儿的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为主的活动。 (2) 学习《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等文章, 指导老师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 使教师明确区域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以材料为依托, 区角材料的投放应注意安全性、操作性、层次性、适宜性等。了解区角环境创设的原则应是:开放性、合理性、科学性等。 (3) 学习《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让教师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老师应是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 而不是灌输者、说教者。 (4) 学习《区域活动讲评的性质与类型》让教师明确,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集体讲评,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个人讲评。
三、观摩研讨, 逐步完善
1. 组织教师到苏州新苏师范附小幼儿园学习, 感受
别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布置和区域活动的氛围, 分享学习的感受, 根据情况制定本班区角活动的内容, 并上报园办审核把关。
2. 进行区角的环境布置, 根据确定的内容首次投放材料。
我们组织了第一次观摩, 重点检查各班是否为幼儿的活动做好了准备:材料是否充足, 是不是具有安全性, 并就环境布置提出了要求。把区域活动列入了一日活动之中, 活动时间加强督促、检查。
3. 组织活动, 再次观摩。
要求两个校区的老师相互观摩彼此的区域活动教学, 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每个教师以自己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 观摩后进行第二次研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我看这个好。着重从自己的收获, 自己得到的启发来介绍别的班级区域活动比较好的地方。第二个环节———我来挑骨头。从别的班区域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材料的投放是否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区域数量的适宜性, 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如何有效利用空间等方面提出不足。第三个环节:我为同伴支个招。设想要是让你来你怎么做, 提出调整意见。第四个环节:我的困惑。对开展区域活动你有哪些困惑的地方?引导教师发现问题, 共同探讨, 切实地解决域活动中一些困惑。通过反复研究反思, 教师们真正成长起来。
4. 不断调整, 逐步完善。
各班老师以“旁人”的眼光来审查自己的区域教育实践, 从同行教师的发言中吸取精华, 不断调整。这期间园级班子经常深入区域活动现场, 及时与班级老师沟通, 老师们从区域的创设、环境的布置、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活动情况, 以及如何与主题活动整合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尝试, 使每个区域的内容和提供的材料多元化, 并根据主题活动或领域活动的内容调整区域。不断的强化, 教师领悟到区域活动的指导要领: (1) 提供多元的活动材料, 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 (2) 两位老师要有明确分工:当班教师负责指导新增重点区域, 关注新增的材料孩子是否感兴趣、难易程度, 孩子是否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 配班教师则负责指导其他区域, 两位教师互相配合, 使每一位进“区”学习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
四、精彩纷呈, 师幼受益
通过半学期的区域活动的园本教研, 现在老师们组织区域活动越来越得心应手, 各班的区域活动实现了大的跨越, 依据教师特长创设了除超市、医院、菜场等外, 每个班都有本班特色的活动。如大一班的钓鱼活动, 幼儿在另一个区域动手制作鱼和钓竿, 再到另一个区域垂钓, 大家至始至终非常感兴趣;大二班的手工编织也很有创意, 材料的提供具有层次性, 满足了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有简单的编辫子的各色毛线;有想编出什么动植就编什么动植物的包装盒挖成的模板;有编围脖用的鞋盒、洗衣粉桶制作的墙垛。中一班的探索区很吸引人, 有瓶盖找妈妈, 有利用大大小小的鞋盒搬过来搬过去的游戏, 看似简单, 其实不然, 极具挑战性。
摘要: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本学期我们把探索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 切实开展区域活动作为园本教研的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理论学习, 更新观念;观摩研讨, 逐步完善;精彩纷呈, 师幼受益。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切实策略 篇2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点是肯定的,也是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的。只有这样,才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具等,设计好符合学情的教学流程。
2.在教学中要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有关的英语活动过程。
3.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与同学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与讨论,特别是教师绝不要用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标准去支配或评判学生,放开学生的英语思维。
4.要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加强个性化教学、实施分类继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助合作中学习。
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兴趣为支点
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事情的动力,对于正在进行英语学习的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对英语学习活动有了兴趣,就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其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只是学生的英语入门,所以,我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特别是良好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教师的培养。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根据课文教学的需要在课前进行唱英语歌曲,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来提升学生的情趣,让他们以饱满的、喜悦的心境和情绪参与到学习中;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动漫图片、肢体语言、简笔画或现代教育技术等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也可以利用英语游戏活动;……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点达到高潮。比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第一板块“Story time”的导入活动时,我们可以利用歌曲热身。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四年级上册Unit 4 的歌曲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一方面可以复习情态动词can的用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三、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以交际为目的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最终的宗旨就是运用与交际。所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务实做好学生的英语交际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1.教师应认真的研析现行使用的译林版英语教科书中提供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英语情境对话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熟读时注意到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情。再要求他们牢记相关的语句,强化他们的常用口语的练习。如:Hello! Glad to meet you! Thank you! You?蒺re welcome! See you! So long! 等等。最后给学生创新以及活用英语语言的机会。实践也证明:在英语教学中,单纯的或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跟读、去效仿或机械重复的进行英语学习是没有用的,会减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布设英语学习的情境,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拓宽交际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并培养他们的能力。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的第一板块“Story time”的巩固活动环节中“创造情境,创编对话”。我给学生提供若干主题,如My day,My weekend,My birthday,After school等,让学生选择并展开四人小组活动,运用句型First/Next/Then/Finally……进行描述。
2.教师应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等,提升交际的准确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渗透一些文化知识,这样就能把语言的教学融合于跨文化的交际环境当中,有效的实现学生得体的交际。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时,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介绍一下为什么美国人叫警察为“cop”?还可以给学生介绍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别。像裤子:trousers(BrE)/pants(AmE)等等。
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2011版最新完善的英语新课标中鲜明的要求教师创造性的设计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并有效的组织他们参与,使他们逐步学会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事实上,只有将英语与学生的生活拉近了,它才真实,它才能统整多重的内容和技能,才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方法来应用英语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英语知识学习的意义。如,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展,设计交际任务,将课内的模拟情境安放到课外的实际体验之中,这样就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顺利的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现实的生活。
切实策略 篇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多种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由此可见, 课程不只是知识的载体, 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程突出了“以生为本, 注重素质教育;尊重个体差异, 强调自主、合作学习;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重视情感因素”的教育理念。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先进教学理论指导是搞好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好几年了, 但甘肃省在2009年秋季才全面推行使用新课程, 许多老师对其了解并不深入, 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 在高中阶段, 虽然阅读教学一直备受教师的重视, 但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 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继续探讨和研究。据笔者观察和了解,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
很多老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 以词汇、语法为主线, 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隔断了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不利于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构思能力。
2.“舍弃”词汇教学, “淡化”语法教学
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 有些教师矫枉过正, 忽视词汇教学, 或不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 致使学生只要碰到不认识的生词就束手无策, 对一些复杂长难句理解不准确, 严重地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及其对阅读材料全面、正确的理解, 弱化了语言课程的点滴积累作用。
3、采用纯粹阅读教学模式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即便不同程度采用一些启发方式, 也是教师设计提问, 学生被动回答, 没有在英语情景下的自然而然的课堂生成性问题, 或者教师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 造成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以及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4、缺乏对阅读策略的研究指导
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研究指导, 阅读知识贫乏, 指导不得法, 致使学生在阅读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 阻碍他们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 只知道无限制的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不知道对阅读材料的精选, 起不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5、实行单一的阅读教学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局限于阅读本身, 阅读方法呆板单一, 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课堂唯一目的,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空间和学生思维空间, 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笔者以新课程为背景, 以图式理论为指导, 根据多年高中英语教学的成功实践, 现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整理如下。
1、采用“交互式”的整体阅读教学
我们了解到, 阅读时被激活和调用的非直观信息中, 阅读者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 从语篇到语句, 从梗概大意到细微末节, 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凸现整体阅读效果。
(1) 加强语篇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题材广泛, 为英语阅读提供了广阔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 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 避免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新课程中人物传记体文章分布较广。如, 在学习Nelson Mandela这篇人物传记文章时, 教师在阅读前可引导学生根据标题, 结合已有的语文知识, 通过讨论明确传记体文章的结构特征—以时间顺序为轴心, 边叙边议 (以叙为主, 议为辅) , 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后人对他们的评价等, 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按照人物—时间和事件的关系—成就—评价这条主线来理解课文。这样做,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周密的逻辑能力和布局谋篇的构思能力。
(2) 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如果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往往会造成一些困难。新世纪教材涉及到了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 激活他们的文化图式。如在上新课程英语Bookl?Unit4"Holidays and Festivals”时?教师可采用和学生一起从网上查找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观看有关这方面的DVD、听相关的英文歌曲、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等多种形式以导人文化。此外, 在科学使用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文化知识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 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文化图式, 以达到语言习得理论中的“移情”境界, 以增加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深度, 在语言学习活动中感悟体验英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3) 重视语言知识
阅读者的语言知识是辨认视觉信号输人的基本手段, 因此,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在词汇教学方面, 教师可利用图片、实物、动作、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感性的呈现生词, 或运用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单词。同时, 教师还应训练学生根据构词法、上下文情景等线索猜词的能力。此外, 新教材词汇量大,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处理生词, 这样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而对于那些将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汇, 应在阅读前就加以介绍;对于那些能通过线索进行猜测的词汇, 则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处理;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的词汇课后还需加以巩固;对于因行文的需要而出现的词汇不要求学生去死背。对于语法点的讲解要讲究艺术, 使语法教学情境化,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 运用规律。此外, 新教材中语法教学内容分散, 知识点细小, 虽易于学生一时掌握, 但“前学后忘”现象时常发生,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现象进行比较和归纳, 以利于语法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阅读策略是指对学习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的策略。Mackey (1979) 曾列出扫读、预测、猜词、利用语篇标志等19种阅读技巧和策略。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有关的阅读策略, 而且应该进行有意识的策略训练。比如, 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限时阅读, 重点训练skimming和scanning, 或让学生列出自己在阅读中所用过的阅读策略, 或相互之间交流各自使用策略的情况
3、构建“教师启动, 学生主动, 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
这个新模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及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过程。可把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在读前活动中, 教师可通过标题导人、视听导人、背景介绍、设置悬念、联旧引新等灵活有趣的形式, 启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参与。在阅读中教师应从语篇角度出发, 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把阅读分为skimming, scanning, closereading三个步骤。根据阅读的三个层次科学地设计问题, 即主旨大意类、细枝末节类和判断评价类, 采用以学生自学为基础、学生讨论为主体、教师适时启发与引导的形式, 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将阅读视为单一的教学活动, 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续写课文、改写课文、角色扮演、话题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英语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比刻板地直接进行德育更为真实有效。新教材中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和情感教育, 如“The Olympic Games”、“Wildlife protection”等。这些课文内容新颖, 既激起学生的兴趣, 又激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问题, 是一个值得大家在教学中继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对这个问题处理是否恰当到位, 既关系到阅读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又关系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英语语感、构建英语阅读情景、教师学科视域等多方面的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不断探讨、不断完善。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以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根据作者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 针对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一些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篇4
“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法治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里程碑。建立健全民主法制,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营,维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立法是法治的源头,是执法的前提,离开立法就无从谈执法,也就没有法律的规范作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仅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做到“法莫如显”也必不可少。提高法规草案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地方立法中亟待着重加强的一项工作。总结以往立法实践,笔者认为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科学编制立法计划
把握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从立法实践看,既要了解存在的社会问题,还要总结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才能蕴育出运用立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同时,还必须对社会发展趋势有透彻的了解,掌握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分析这一规律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从而使立法计划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掌握现行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情况。关键在于分析现行法律制度及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掌握现行法律制度对解决社会问题所起的作用,并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要重点把握现行法律制度解决了哪些社会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是什么,如何弥补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然后,从调节社会关系出发,争取用最低的成本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在此基础上安排立法项目,制定立法计划。
充分反映社会各方面对立法工作的要求。立法计划要符合客观实际,就应当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扬民主,保证立法计划的科学性、民主性。现在的立法计划项目主要是由政、法院、检察院、社会团体、立法机关机构、部门提出来的。因此,虽然大部分的立法项目能够很好契合实际需要,但仍有不少项目部门痕迹较重——忽视或者延误了一些亟待立项的法规,而将一些可放缓项目摆在了首位。在编制立法计划时,要特别重视人民性问题,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就掌握了社会运行的脉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就掌握了解决社会问题的钥匙。
立法机关应做到工作前置
不适当地强调地方和部门利益是现在法规草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多数法规案是由部门起草的,难免带有部门利益痕迹。因此,立法机关必须做到工作前置,在法规案起草时就提前介入。
立法机关的工作前置,对行政机关起草法规草案而言,是参与,而不是代办;是介入,而不是包办。立法机关可以在立法调研、意见征求、论证、协调、法规草案最后定稿等阶段参与工作,既可以参与全部工作,也可以参与部分阶段工作。立法机关提前介入:一是有助于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施行情况。二是有助于了解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及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三是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法规草案。立法机关以一个处于超脱地位、专门从事立法工作的机构,参与法规草案起草时,能够从全局考虑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为保证法规草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运用立法技术的准确性,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四是有助于协调各方面工作,更好地调整社会关系。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点上定准则,盲目制定评判标准,后果不堪设想;不敢制定评判标准,立法就没有效益。因此,法规草案起草过程中必须对一些矛盾进行协调,在各种意见和矛盾中间寻求平衡。立法机关提前介入后,可以尽可能帮助各部门化解矛盾,协调关系,避免将矛盾带进法规草案中去,为立法机关的审议创造良好的条件。
严把法规草案审议入口关
政府部门向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法规草案,一般由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但由于主任会议需要研究的问题众多,不能对政府提请审议的法规草案进行全面的实质性审查,因此,这些法规案一般都能被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也就是说,政府提出的法规草案,不管是否成熟,进入立法机关审议程序都是比较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提高法规草案质量,严把法规草案审议程序入口关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强化常委会工作机构审查法规草案工作的力度,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更为全面的、符合实际的审查意见,为主任会议提供法规草案进入审议程序的科学依据。常委会工作机构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审查工作:
一是加强对法规草案的必要性审查。根据立法法第64条的规定,地方立法可以作出规定的事项有: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权之外,中央尚未立法的事项。由此可见,地方立法可以作出规定的事项是比较多的。有关工作机构对法规草案进行审查时,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合理配置立法资源。
二是加强对法规案的可行性审查。这就要求做到坚持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的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凡是有关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的,改革的基本经验比较成熟的,要及时立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改革目标比较明确,但还不具备实施整套法规规范的,为了推进改革,便于时机成熟时全面用法规规范,可以先制定暂行或试行办法;立法基本条件尚不具备,现实生活中又迫切需要有章可循的,可以要求政府先制定规章,经过实践,总结经验,再研究起草法规。
三是加强对法规草案合法性审查。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坚持法制的统一。在法规调整问题上,要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根据立法权限立法,防止超越职权立法。地方立法从性质上讲,是对国家立法的补充,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不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凡是法律、行政法规已作明确规定的,地方立法就不要再作重复规定,更不能作出不同的规定。尤其一些部门比较热衷的行政处罚规定,要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的原则把握,决不能以任何理由作出变通规定。
四是加强对法规案的适当性审查。适当性审查在实践中是较难把握的,这包括法规草案的规定在整个法律、法规体系中是否适当;法规案的内容、形式和结构、立法的时机是否适当等等。这就要求审查者具有较全面的法律知识和较广泛的社会实践知识,运用科学的立法技术衡量法规,审查法的形式是否符合内在要求,法的内容是否符合实践要求,法的规范是否符合逻辑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制定出高质量的法规。
切实策略 篇5
我们认为, 作为区域课题研究指导者与管理者, 区县教科研部门必须做出基于教科研资源差异的整体而长远的规划———对于课题研究而言, 就是实行统筹兼顾、区别对待的差异管理。具体地讲, 可以采取“梯次规划, 分层管理”策略。所谓“梯次规划, 分层管理”, 就是面对在科研基础、科研力量、科研能力、科研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的基层学校, 区县教科研部门进行三个梯次的规划 (“三级”规划) 、两个层次的管理 (“两层”管理) 。
所谓“三级”规划, 是指在组织基层学校申报县、市、省三级课题时, 区县级教科研部门除了对所申报课题的选题价值和课题论证的充分程度进行严格的评估外, 还应对课题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审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对课题申报者进行必要的原则性“限制”:区县级课题面向具有科研热情和基本条件, 但缺乏规范开展课题研究经历和研究经验的学校和教师;承担区县级课题并按期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居区县级先进以上 (领先或先进) 水平的学校或教师, 才有资格申报市级课题;同样, 申报省级课题的学校和教师, 必须是曾经按期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居市级先进以上 (领先或先进) 水平的市级课题承担者。对于课题申报者, 应从科研意愿、自身能力、物质条件、研究基础 (已有的课题研究经历、经验、成效) 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客观考量。如果课题申报者不具备与申报课题研究相对应的保障因素———尤其是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 即便申报的课题再具价值, 原则上也不能进入“三级课题”的立项或推荐申报范围, 但可鼓励作为下一级课题进行尝试性研究。
所谓“两层”管理, 就是以“有无课题研究经历或课题研究经验”为区分依据, 对“三级课题”实施分层指导和管理———对于承担区县级课题的学校和教师进行“零起点”指导和管理, 对于承担省市级课题的学校和教师进行“非零起点”指导和管理。譬如, 区县级课题的选题要小而具体;研究范围要窄一些, 研究内容力求单一;提倡采用易于把握实施的单一方法, 如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周期一般为一至两个学年。而省市级课题在选题上则要具有现实性、普遍性、前瞻性;研究范围可稍宽泛, 研究内容一般要进行分解和细化, 即可分解成若干子课题或细化为若干方面;综合运用一些易于把握实施的科研方法, 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自然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周期一般规划为三至五年。另外, 在一些文本要件的撰写标准上也应体现差异性, 比如, 区县级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只要阐明“为什么研究”“具体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三项基本内容即可;而省市级课题研究方案则应全面地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起点、研究的主要依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预期成果及形式、研究的组织保障。同样, 课题研究报告也应提出差异性标准和要求。
“梯次规划, 分层管理”课题管理策略的提出, 既有基于不同发展类型学校教科研工作内在情境的“切实性”, 更有促进不同发展类型学校教科研工作实现差异迈进的“指向性”。换句话说, 我们可以对区县级、省市级课题及其承担者可以做出如下定位:
区县级课题研究以丰富科研体验、培育科研情感为指向, 强调问题解决。对于区县级课题承担者而言, 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也就是说, 区县级课题承担学校可以在区县级教科研部门的引领指导下, 不断增强科研信心、锻炼科研队伍、积蓄科研经验, 感受科研的效力和自身的能量。
省市级课题研究以创建科研风格、培植科研特色为指向, 强调自主创新。对于省市级课题承担者而言, 有利于在综合、熟练地运用科研方法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不断优化科研素质、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高研究的专业程度和研究效度, 并在深化科研体验的同时, 获得科研创新的幸福感。也就是说, 省市级课题承担学校可以在各级教科研部门和区域内外的教育专家的引领指导下, 学会高点定位、规范发展, 并形成教科研的核心团队, 不断提升科研实力和科研品质, 实现自我超越。
其实, 从区域教育科研工作发展的角度讲, “梯次规划, 分层管理”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课题管理策略。其现实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科研导引。也就是说, “梯次规划, 分层管理”的课题管理策略, 将有利于建树扎实严谨的教育科研风气, 营造务实求真的教育科研氛围, 一定程度地抑制某些基层学校“意愿和激情有余, 而实力和资源欠缺, 或者过程虚和成效低”的非理智性的教科研“躁动”, 引导基层学校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真实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篇6
为政之道, 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 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 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着力扩大就业创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 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 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 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 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 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 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 (摘自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题目为编者所加。)
改进上课切实提高教学成效 篇7
那么如何改进上课,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如何改进上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改进上课,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素养的整体提升,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呢?
一项关于对中小学教师上课的调研表明,当前,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的直接教学。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的还在于提高教师直接教学的有效性。直接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认为在认识上要重视两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即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二是过程维度,即如何保证教学各个步骤的成效。综合起来看,就是要在行动上把握好教学的基本环节,做到时间效益和过程效益的有机结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的专家认为,改进上课的宗旨是为把课上成适应并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好课,其标志是要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其实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许多教学要素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改进上课也需要有系统的思路和各个环节的整合。但就各个环节或相关要素来说,还是必须从重视有效导入、创设教学情境、讲究教学策略、巧用问题启发、有效利用技术等细节抓起。
也就是说,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关注怎样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等。教师要重视接受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平衡兼顾,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状况,适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实施教学,创设适合学生进行操作、探究、质疑、交流的课堂环境和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学习经历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指出,学校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校各项工作均是围绕教学开展的。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和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掌控着学校全部教育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进上课、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要抓好校长这个因素,要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合理调整药价切实关爱民生 篇8
关爱民生是时代的主旋律。“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整套明确的思路:“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眼于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二五”规划为医药领域的改革提出了总的要求,确定了改革方向。
合理调整药价是关爱民生的体现,也是医药改革的应有之意。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人民群众普通反映的突出问题,关爱民生就要从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入手,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到2011年,中国医药市场价格秩序要逐步好转,药品价格趋于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到2020年,医药价格能够客观及时反映生产服务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这次主要针对单独定价的高价药,尤其是外资原研药品的价格调整,是国家一系列政策中的一环,说明国家在医药价格调整上又迈出实实在在的一步。
我们广大医药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一系列医药价格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切实把这一民生政策落到实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本期点睛: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BAV)为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据国外报道,CBAV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本研究收集安贞医院心外科连续收住的经外科治疗的CBAV患者共114例,回顾性分析CBAV的患病特点、外科治疗及并发症情况。参见“二叶性主动脉瓣畸形外科治疗114例分析”。P2025
为发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最好的疗效,尽量避免激素长期使用带来的副作用,本文作者结合指南,探讨性提出静脉-口服-吸入序贯糖皮质激素在AE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参见“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在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P2070
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来探讨谷氨酸与大鼠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的关系。由本实验推测,在三叉初级传入纤维中,谷氨酸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谷氨酸受体而直接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导致中枢敏化,从而导致大鼠三叉神经支配区面部和口腔疼痛。参见“三叉神经痛大鼠延髓内谷氨酸的变化”。P2113
本文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对36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并与11份骨髓间充质进行对比,探索脐血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培养条件,并对其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等进行观察,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实验提供依据。参见“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P2124
老年高干病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既是临床科室又是保健的单位。病人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致使老年高干病房低年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承受着很大压力。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干病房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相关因素的调查,旨在探讨如何帮助她们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环境,缓解压力,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参见“老年高干病房低年资护士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P2193
本期重点基金论文:
“不同疗程含铋四联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P2019
“不同年龄患者全麻后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研究”。P2021
“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62例误诊分析”。P2023
“中药保留灌肠加理疗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研究”。P2062
“妇卫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P2068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相关性研究”。P2111
“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患者对蟑螂变应原的反应性研究”。P2120
“正交试验法优化中药复方喷膜剂的提取工艺”。P2184
“β-榄香烯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P2186
“脑卒中康复教学的困惑和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研发应用”。P2191
“糖尿病中医综合疗法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P2192
“基层医务人员徒手心肺复苏培训效果研究”。P2196
热议三大切实问题 篇9
权益保障
中国音协副主席王世光就尽快落实著作权法重要条款、广播电视使用作品要付费提出了提案:“广播、电视使用作者作品后应该给作者付费。无论从《著作权法》还是国际惯例来讲都是毫无疑问的,但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能尽快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付费标准和实施办法。从某种角度上讲,创新要以知识产权为依托,尽快落实著作权法,对创新意义重大。落实《著作权法》不仅是文艺界的事,还涉及专利保护、版权保护、商标保护等多个领域,对正在兴起的自由职业者的创新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吴雁泽发起,李双江、李谷一、克里木、滕矢初等41名委员联合提出:要求立法保护表演者的权益。这份提案指出,只有作者的劳动而没有表演者的诠释即二度创作,音乐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完整的。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收取“二次使用费”的问题,这符合国际惯例。为表演者收取二次使用费,应由相应的表演者集体管理组织或表演者和录音制作者集体管理组织来完成,建议成立相应的音乐者表演保护权益中心。
责任意识
虽然代表们的视角不同、关注的问题也各有侧重,但“文艺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却是许多音乐界代表共同谈到的话题。
金铁霖认为,歌者维护艺术的纯洁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他的提案仍旧是希望能最大程度杜绝假唱现象。他痛心地指出,很多歌手在音乐学院刚毕业的时候,唱得很好,但现在唱功却明显下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经常假唱。假唱对歌手来讲是一种不能提高、而只能后退的一种办法。培养一个学生非常不容易,一分一秒地去培养他们唱得好;可工作后他又只能假唱,这样只会越唱越下降,这对观众来讲也是不负责任。”他还指出,假唱也使得乐坛难以注入新鲜血液。“有的人年纪很大了、唱不动了,可还放录音去唱。这样的话,舞台永远不会给有前途的年轻人一个展示的机会。”
谭利华和滕矢初则把目光分别放到了“努力建好城市交响乐团”和“构建和谐文化,为经济落后地区提供更多音乐物质资源”上。
重视人才
在叶小纲看来,避免艺术人才的浪费是一种责任。他认为“创意产业大致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等13个行业。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艺术门类侧重于精神产品创造,如艺术设计、音乐制作、演出经纪等。这些公司的生产资料主要就是人的脑力劳动,图书资料、电脑网络等只起辅助作用。低门槛、宽口径,放宽文化创意产业(艺术门类)公司的登记地点等硬性注册条件,尊重精神产品的自身规律有利于解决当前教育中就学与就业的矛盾。”
切实加强教师良好人格教育 篇10
从教师的重要社会角色和职责要求来看, 教师应当在其特殊的岗位上塑造自己的良好人格, 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良好人格, 是在理性认知人格优化价值取向中所形成的、受到社会认可和赞赏的品格取向, 是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健康发展的行为范式。教师良好人格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具有榜样示范作用, 同时也对社会其他群体良好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具有导向引领作用。因此, 健全教师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通过一定的调查发现, 目前从整体上看, 教师队伍的人格素质状态总体良好。但是, 有的教师在人格认知和行为中也存在一定缺陷, 其突出表现为:一是有的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岗位, 缺乏高尚职业认同感。教师能否表现出良好的教师人格,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在调查中发现, 目前教师对于自己岗位的认可与热爱, 总体上是好的。但是, 仍然有少部分教师不是真正认可或者不够热爱自己的职业。二是有的教师缺乏诚信, 没有信用和信誉。诚信, 是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更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良好人格。在调查中发现, 教师中大部分是讲诚信的。但是, 仍有少部分教师在为人处事中没有做到诚实守信。三是有的教师缺乏公正, 不能客观公正看待学生。教师应当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是做教师的起码要求。如果教师对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不能同施爱心, 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 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教师能公正看待学生。但是, 仍有少部分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有失公正。四是有的教师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 忽视素质教育。现代教育发展表明, 教师的任务已不单纯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科研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教师不赞同只要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但是, 仍有少部分教师就是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五是有的教师还存在着其他不良弱点。在调查中发现, 有的教师科研浮躁虚假, 有的教师讨厌学生、经常责骂学生, 有的教师性格孤僻、脾气暴躁。一些教师所存在的这些不良弱点, 与其人格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如果这些弱点不能及时纠正, 那么, 必然会发展成为教师人格中的突出缺陷问题, 影响教师人格状态的优劣评价程度。
唯物辩证法认为, 任何现象和结果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为什么有的教师在人格认知和行为方面存在缺陷呢?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学校内部和教师自身的问题, 也有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造成教师良好人格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如下方面:一是对教师人格教育的认识观念模糊, 其突出表现是“对教师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把教师人格教育摆在应有高度, 没有形成教师人格优化培育的相关制度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二是对教师人格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其突出表现是“没有科学把握教师人格教育对象的特点, 目标不明、理路不清, 在教育方案中对教师人格优化培育定位不准, 选择的培育项目、制定的措施、采取的途径与教师成长成才特点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对教师人格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其突出表现是“教师人格教育的内容空洞、方式陈旧、形式呆板, 抽象说教过多, 教师人格教育缺乏感召力、说服力和亲和力”。当然, 社会环境中所出现的“价值观念冲突、道德评判碰撞、利益矛盾纠结、人际关系复杂”等情状, 也对教师人格塑造形成巨大冲击, 带来严峻挑战。因此, 切实加强教师良好人格教育, 刻不容缓, 势在必行。
一、加强教师良好人格教育必须深刻认知教师良好人格的丰厚内涵
从教师的特殊身份和职业属性来看, 健全教师人格应集中凝聚为“求真、厚德、博学、尚美、笃行、拓新”的品格取向, 主要表现在“传承真理之执着、无私育爱之深情、学渊善教之才干、明礼诚信之楷模、洁好豁达之风度、锐意创新之胆魄”的行为范式和魅力彰显。“传承真理之执着”体现了教师坚持真理、弘扬真理的坚毅求真意志;“无私育爱之深情”体现了教师关爱学生、倾情学生的奉献大爱之心;“学渊善教之才干”体现了教师学识渊博、教学艺高的职业特殊要求;“明礼诚信之楷模”体现了教师讲究礼仪、诚实可信的公德优异水准;“洁好豁达之风度”体现了教师洁身自好、宽容豁达的美好形象气质;“锐意创新之胆魄”体现了教师解放思想、冲破禁锢的勇于创新精神。从教师良好人格的丰厚内涵可见, 健全教师人格并非一般人格标准和素质要求, 而是较高层次的人格准则和素质体现, 是作为社会优秀群体的人格定位和素质彰显。因此, 教师良好人格具有社会先进性、职业特质性和优化示范性。
二、加强教师良好人格教育必须深刻把握教师良好人格的特殊价值
首先, 教师良好人格是促进教师形成良好教学科研风尚的重要基础。以健全教师人格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自觉表现出良好的教学科研风尚, 坚决反对教学随便应付、科研弄虚作假的拙劣行为。其次, 教师良好人格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学风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教师通过其健全人格所体现的优秀素质, 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所表现的良好风尚, 影响和感染学生, 成为学生的学习楷模, 对于促进学生形成其良好学风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师具有良好的教风, 学生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风。“教风不正学风邪”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其三, 教师良好人格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由于教师职业是社会中一种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的职业, 因而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 教师的言行既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也是社会其他群体效仿的榜样之一。因此, 教师通过其健全人格所体现的优秀素质, 在社会活动中所展示的良好言行, 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一种巨大推动力量。
三、加强教师良好人格教育必须有力增强教师良好人格的主体意识
首先, 应当引导教师强化健全人格的认同感, 增强追求良好人格的自觉性。人格不仅是为人的基本品格和行为范式, 而且更是人的主体意识的集中表现和升华。因此, 教师具有健全人格的主体意识, 才会产生健全人格的自觉行为。其次, 应当帮助教师树立健全人格的价值观, 增强提高素质能力的使命感。要切合教师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学习状态、身心状态等特点, 关注教师的价值取向、成就动机、奋斗目标与其人格相关的主体性特征, 引导教师在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提升人生追求境界过程中塑造良好人格。其三, 应当激发教师健全人格的内在动力, 增强教师维护职业荣誉的责任感。虽然教师职业本身可以给教师带来某种荣誉光环, 但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良好人格力量。因此, 引导教师强化积极而自觉的主体意识, 充分激发健全人格的内在动力, 才能使教师从内心深处生发其追求、展示良好人格的美好愿景。
四、加强教师良好人格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
首先, 应当从师资队伍发展战略认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把人格教育纳入学校师资管理建设体系。健全教师人格是对其认知和行为的调整、改造和升华, 形成良好人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范式。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范式并不是随意产生, 必须经过良好人格教育才能确立。因此, 必须在师资队伍管理建设体系中把教师人格教育摆在重要地位。其次, 应当构建教师人格教育推进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要改变教师人格教育只是政工部门工作的错误观念, 形成全校各个部门都重视教师人格教育的共识, 并通过构建相互协调、相互督促的推进机制, 形成上下结合、内外互动的工作合力。其三, 应当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教师人格状态考评体系。要从教学科研的责任态度、行为方式、结果影响等方面, 建立健全教师工作的规范制度, 并从学生评价、学校考核、社会反映、自我测评、UPI人格专项测评等指标, 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师人格考评体系, 通过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科学考评促进教师积极健全人格。
五、加强教师良好人格教育需要社会为教师人格塑造营造良好环境
应当通过报纸杂志、影视作品、互联网络、宣传窗栏以及微博、飞信、博客等多种舆论渠道, 以正确舆论为导向, 传播教师良好人格信息, 强化教师良好人格意识, 树立教师良好人格典型, 大力营造教师良好人格教育的社会氛围。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使教师职业成为世人仰慕、从教者愿意为之奉献的职业, 增强教师人格塑造的社会动力。此外, 社会各界要保持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与沟通, 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科研机构、民间团体、社区乡镇等要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开辟通畅的教师行为社会反映渠道, 积极构建教师行为的社会监督机制, 规范教师的社会活动, 谴责教师的不良行为, 促使教师以良好人格体现自身美好形象, 赢得社会公众对教师人格塑造的认同和赞誉。
【切实策略】推荐阅读:
切实问题01-19
切实提高08-24
切实加强综合监管11-16
切实做好移民工作06-15
切实提高履职能力07-24
切实选好人用好人08-20
思想汇报(实例,切实)01-01
抓落实切实履行职能01-06
切实推进三网融合07-22
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