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护理教学设计(共9篇)
伤口护理教学设计 篇1
1教学内容分析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研究外科领域对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外科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对外科患者的整体护理, 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
本课内容为第十章“伤口护理”, 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了解换药护理概述;熟悉换药室的设备和管理;熟悉对伤口的评估;熟悉换药的有关原则;熟练掌握换药的步骤和方法;掌握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
本课内容介绍的是外科术后患者均需要的针对切口的护理, 也是每名合格的护士应掌握的基本外科护理技能, 是外科护理学, 尤其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是换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是外科护士的基本功, 每名学生都应完全掌握;难点是对不同伤口的处理, 需要学生在对伤口观察评估的基础上, 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判断, 进而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 对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课时是4学时, 其中理论学习1学时, 实训3学时, 分为两次课。第一次课内容为换药室的设备和管理、伤口评估;第二次课内容为换药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了解伤口护理的目的和要求;熟悉换药室的环境布置与管理 (常用药品) ;熟悉对伤口的评估。 (2) 技能目标:熟悉清创室的环境布置与管理。 (3)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 注意培养和强化无菌观念, 将爱伤观念渗透在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第二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熟悉换药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换药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对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训操作练习, 熟练掌握对伤口的换药准备、操作及换药后护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在护理过程中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减轻患者的痛苦, 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
3学情分析
(1) 从初中阶段进入我校的学生, 年龄较小, 心智普遍不太成熟, 学习的主动性还有一定的欠缺。 (2) 医学基础课的学习已经结束, 学生虽然已经可以运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来解决专业课的相关问题, 但是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知识衔接还有一定的问题, 举一反三、应变能力不强。 (3) 本届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错, 若给予适当的督促和指导, 学生能顺利甚至比较出色地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 (4) 有些学生下了很大的功夫, 但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以最后能理解的内容深浅也不一样。 (5) 有些学生纯粹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学习时不用心, 考试前“抱佛脚”。 (6) 大多数学生操作能力较强, 并渴望得到鼓励和表扬。
通过以上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应较为顺利, 特别是换药的操作方法, 应能较好地掌握, 主要难点集中在利用所学知识对伤口进行评估判断、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上。为使每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知识, 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带动后进学生, 增加操作动手机会, 通过课堂评分、考核、加分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过程及评价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 实训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临床护理的情境模拟教学和采用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同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次课: (1) 回顾已学的外科手术室护理原则, 让学生复习外科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是让学生注意无菌原则。 (2)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换药室护士李琦的事迹, 激发学生对换药室工作的兴趣, 然后通过展示1例手术后患者的病例, 请学生回答术后护理最应关注的问题, 引出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 (3)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换药?学生回答, 汇总出换药的作用和目的。 (4) 观看由多媒体视频和PPT资料展示的换药室设备和环境, 结合书本知识, 参观实训中心换药室, 向学生解说实物, 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5) 返回课堂, 提出重点, 进行讲授。 (6) 自主学习, 分组讨论。利用已学的外科手术室知识, 讨论换药室应如何管理、如何体现对患者的关心爱护。汇总意见, 由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评价、打分, 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7) 病例展示, 引入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几个不同的手术病例, 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些伤口有何不同, 引入伤口评估内容。 (8) 讲授伤口评估的几个方面: (1) 缝合伤口; (2) 浅表肉芽伤口; (3) 脓腔伤口。均从正常和异常两方面进行对比, 可请学生列表比较。 (9) 协作学习, 进行病例分析。结合以上病例, 分配问题至各小组, 分组讨论愈合记录、拆线时间等。由代表发言, 教师评价、打分。这部分较简单, 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10) 布置作业:结合病例预习换药的原则和方法, 分组讨论本组伤口应如何处理, 形成报告或PPT。
第二次课: (1) 提问、回顾上次课所学内容, 注重复习伤口评估。 (2)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再次展示前次课术后病例, 导入新的内容:换药的原则和方法。 (3) 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结合前次课所分配任务进行小组报告, 展示复习和预习成果, 教师总结, 小组互评, 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4) 观看多媒体视频和PPT资料。教师解说, 系统展示伤口换药的原则和方法, 尤其侧重于无菌原则和爱伤观念等细节。 (5) 教师示教操作程序。 (6) 教师展示不同伤口的处理方案, 结合学生的分组报告进行小结。以上几项时间不宜过长, 控制在20分钟内, 以免学生疲劳。 (7) 分组练习, 分工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所分配病例进行换药操作练习, 并在操作中研究讨论如何体现无菌原则和爱伤观念, 教师从旁指导、纠错、答疑。时间不宜过长, 注意维持秩序。 (8) 展示成果及评价。学生按小组配合演练: (1) 对伤口进行评估; (2) 伤口药物的选择; (3) 伤口换药的次数; (4) 换药操作过程; (5) 回答换药室如何管理。 (9) 布置作业:各小组结合以往所学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内容, 针对病例的伤口类型书写术后伤口护理计划, 形成报告。
5教学效果评价
伤口评估、药物选择、换药次数、操作过程和换药室管理这5项内容由组长安排分配, 每人负责一项, 结果由教师评价, 小组互评打分, 每项分数为20分, 满分为100分, 5项分数合计后进行排名。
6教学反思
在本课内容的教学中, 通过模拟情境、分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法, 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 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后进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学习兴趣。另外, 通过任务驱动, 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课堂发言和最后的教学评价结果来看, 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熟练掌握了换药步骤和方法, 对不同伤口的处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效果不错。
(1) 问题: (1) 从基础知识来看, 学生掌握不错, 但在结合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上, 学生之间存在差距, 对于较灵活的问题, 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存在不足。 (2) 在教学评价中, 考评内容不够细化,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实临床意义。
(2) 分析与措施: (1) 分组的教学方式虽然充分培养了学生作为医务人员的团队意识, 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学习水平的差异, 学生往往会避开自己的弱项而选择强项,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此方面的改变, 注重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引导, 可以考虑由组长配合,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 类似换药这样临床实用技能的学习, 可以向医院相关科室借鉴, 引用有关的面试、出科考试等实践技能考核标准, 丰富考核手段和内容。
关键词:伤口护理,教学设计,教学效果
伤口护理教学设计 篇2
【摘 要】目的:为了深入探讨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24人,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124例病患中有15例病患出现伤口感染,占总数的12.1%,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年龄偏高、耐药菌株感染、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深浅及大小等。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高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这样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患痛苦。
【关键词】外科手术;伤口感染;诱发因素;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22-02
由于外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天接待的病患都是危重、急诊病患,而且手术种类繁多,存在较多的安全护理隐患,因此外科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每年都呈上涨趋势[1]。外科手术中的病患因麻醉与手术创伤后,极易受到病菌侵袭,出现伤口感染,这不仅会延长病患的住院时间,同时还会为病患的身体以及心理带来痛苦。有资料显示,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耐药细菌在院内传播、经验使用抗生素、医疗环境污染、病患自身免疫力下降、多次侵入性医疗操作等。引发伤口感染不仅对术后恢复造成影响,而且还使病患的经济负担加重。文章对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并出现伤口感染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总结出诱发伤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124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42人;年龄最小23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为(44.8±2.7)岁;发生伤口感染的病患15人,占总数的12.1%,其中男性9人,女性6人;年龄最小37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为(57.4±3.9)岁。本次研究中,有11例感染病患的年龄超过60岁,占总数的73.3%,其中有3人为急症手术,占27.3%,有5人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占45.5%,3人为恶性肿瘤,占27.3%。有4例感染病患为慢性病,占总数的26.7%,其中有2人高血压、1人冠心病、1人糖尿病,手术前为这4例病患提供营养支持,没有使用抗生素治疗。本次研究的伤口感染病患均符合2001年颁布的《手术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2 研究方法
住院期间,对病患的基本资料、诊疗记录展开回顾分析,统计学分析伤口感染的病患基本资料,包括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原菌等。为伤口感染病患提供护理干预,以便降低感染发生率,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护理措施主要有:氧疗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手术护理等[3]。其中,日常护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伤口处理、指标观察、饮食护理等。手术护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伤口感染病患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用均值±号表示,用X2检验计数资料,将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的检测标准。结果
2.1 伤口感染的检测结果
为病患提供抗生素药敏检测试验,通过对病患伤口感染细菌进行培养,本次研究的病患中有12例病患检验结果为阳性,占总数的80%,其中4株革兰阳性菌,8株革兰阴性菌。
2.2 引发伤口感染的因素
124例病患中有15例病患出现伤口感染,占总数的12.1%,导致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年龄偏高、耐药菌株感染、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伤口深浅及大小等。讨论
3.1 术前准备
临床护理服务人员按照手术方式在手术前一天为病患清理皮肤,并更换衣物,手术前1小时对病患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检查手术区域内的皮肤是否完好无损,将手术区内皮肤的毛发剔除干净,但注意不能破坏皮肤,手术前为病患提供抗生素[4]。手术前12小时严禁病患食用任何食物,防止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引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现象。手术前2到3小时将使用手术进行肠道治疗病患的肠道清理干净,同时为病患提供口服抑菌药物,防止肠道中的细菌对腹腔造成污染。手术前为胃肠道手术治疗的病患做好留置胃管工作,如有需要可以对病患的胃部进行清洗,防止胃内残留物诱发伤口感染。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让病患保证足够的睡眠,如有需要可以为病患提供镇定剂或安眠药。保持手术室内空气的流通,要经常对手术器材消毒。手术前病患一定要戒酒、戒烟,适应在床上解决大小便的问题,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对病患的身体状况密切观察,注意潜在危险因素,手术前让病患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医生,以便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心理护理
手术前病患及其家属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些忧虑和担心,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在手术前安抚病患及其家属的情绪,并向他们详细讲述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目的,向病患讲解各种手术方式与护理方式有可能带来的不适,并想病患讲述成功案例,帮助病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调整好病患的心态,使病患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能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5]。
3.3 健康教育
向病患宣传健康教育,能帮助病患有效地预防疾病、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帮助病患术后快速康复,同时还能让病患了解术前准备工作的目的、病患积极配合手术的重要性、术后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健康教育能使病患掌握减轻痛苦的方法,让病患了解术后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同时还能让病患知晓预防感染的方法,这对防止术后感染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3.4 体位选择
因手术方式与麻醉方法的不同,导致病患手术过程中的体位不同。病患在手术后麻醉尚未清醒阶段时,应让病患仰卧,头向一侧倾斜,可以有效避免胃内容物倒吸进入气管或产生吸入性肺炎而引发的窒息[6]。病患在手术麻醉6小时后清醒,可以让病患半坐卧或半卧,这样有助于腹腔中残留的血液排除,并能使病患的呼吸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还能有效减轻伤口痛感。对于进行胸部与肺部手术的病患,应有目的的训练病患咳嗽与咳痰的方法,并训练病患做深呼吸活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术后产生肺部感染或肺不张等病症,保持病患呼吸道顺畅,防止术后产生并发症。
3.5 导管护理
在手术后,医护人员通常会为病患留置各种导管。留置引流管可以帮助病患将腹腔及胸腔中残留的液体导出,避免伤口感染。注意观察与记录手术后从引流管中到处的液体颜色、质量及性质,严密观察病患的病情变化,一定要确保引流管顺畅[7]。留置胃肠引流管可以帮助病患将胃肠中的气体与内容物吸出,能有效舒缓腹部胀痛情况,帮助伤口愈合,具有防止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效果。手术后2到3天胃肠蠕动逐渐恢复正常,腹腔正常排气后可以将引流管拔出。
3.6 术后护理
手术后观察病患的各项生命指征,包括:心跳、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等,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状况,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定期为病患换药,查看敷料是否溢出,伤口是否感染,引流管是否顺畅,并对引流液的颜色、质量详细记录。根据病患病症的实际情况,为病患合理安排饮食,手术后应先为病患提供流食,然后是半流食,逐渐过渡,主要向病患提供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严禁病患食用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3.7 活动指导
有研究数据显示,倘若病患手术后没有出现其他禁忌症,应让病患尽早下床活动,这样能促进病患血液流动,提高肺活量,有助于胃肠蠕动[8]。临床护理人员应鼓励病患逐渐增加运动量,并指导病患如何活动。病患应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量力而行,不能做剧烈运动,而且活动不易过量,避免伤口撕裂引发伤口感染。
3.8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导致术后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患的敷料渗血情况或引流液的颜色来判断出血量的多少,倘若出血量较少,可以用更换敷料、使用止血剂、按压包扎等方法帮助病患止血;倘若出血量加大,病患身体不能适应,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查明原因。止血时一定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病患的伤口不被感染,根据病患的病症合理选用抗生素,确保伤口处的敷料干燥。当病患的伤口被迫撕裂时,应让病患立即进入手术室重新包扎。尽量鼓励病患在术后8小时内排尿,可以使用导尿法,一定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防止尿道感染。手术后让病患尽早进行关节活动,在护士和家属的搀扶下多下床活动,防止产生静脉血栓。手术后要经常帮助病患清洁皮肤,避免发生褥疮。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重视导致外科伤口感染的各种因素,提高伤口感染的临床护理,这样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患痛苦。
参考文献:
小伤口的家居护理 篇3
壮壮妈妈去美国后的第三天傍晚,我去等校车接嘉嘉放学。校车到达小区停稳后,孩子们一个个欢快地跳下校车踏板,唯独壮壮一拐一拐地慢慢挪下校车。我见了奇怪,马上转头问壮壮爸爸:“壮壮的腿受伤了吗?”他说:“三天前,她妈妈前脚刚走,我就带他下楼玩滑板车,一不留神他从滑板车上摔了下来,膝盖着地磕在水泥地上,蹭掉了一大块皮,我当时用面巾纸按压了五分钟左右才止住血,之后用一瓶纯净水冲洗了伤口。幸好当时萌萌姥姥也在楼下,她拿了一瓶碘酒帮壮壮消毒伤口,应该结痂了。”我知道萌萌姥姥是小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喜欢做好事,但听壮壮爸爸说拿碘酒给壮壮的伤口消毒,我还是不自觉地抖了一下,这和往伤口上撒盐的感觉差不多,替壮壮当时忍受的疼痛发抖。
我仔细观察壮壮的走路姿势,感觉不像没事儿,就把壮壮叫过来,挽起长裤查看他的伤口。膝盖处擦伤了一大片,多数地方都已结了硬痂,唯独伤口中间部位不仅没结痂,还化脓了,并且红肿着,而且这个位置刚好是他的长裤不断摩擦的部位。我对壮壮爸爸说:“孩子刚磕伤的时候,你用面巾纸按压止血、用纯净水冲洗伤口都做得非常好,但不应该用碘酒消毒,也不应该为了遮挡伤口给孩子穿这么长的裤子,而且这裤子的材质还这么硬。你看,萌萌姥姥的碘酒刺激伤口给孩子造成了第二次伤害,你给穿的长裤子摩擦伤口伴随着捂出来的汗液给孩子造成了第三次伤害,现在这个部位感染化脓了,需要药物处理一下。”壮壮爸爸也蹲下来查看伤口,这才注意到化脓的部位,马上问我怎么办?我说:“我先带着壮壮和嘉嘉一起玩,你去旁边药店买瓶碘伏棉签,再买支红霉素眼药膏和一包无菌纱布,我帮你处理一下伤口。”他和壮壮交代了一声和嘉嘉好好玩就去买药了。
30分钟过后,我觉得他应该回来的时候接到了他的电话,问我要买的药叫什么名字,他到了药店就把药名忘了。我马上把药名发微信给他,他回复我说药店没有红霉素眼药膏,只有红霉素软膏,问是否可以,我回复可以。
他把药买回来后,我教他用纯净水把化脓的部位进行了彻底冲洗,之后用碘伏棉签消毒了伤口部位及周边皮肤,随后在伤口部位涂上红霉素软膏,告诉他红霉素软膏不仅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同时也有利于伤口部位保持滋润,利于伤口的愈合。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了伤口并进行了包扎,嘱咐他给壮壮穿短裤,暴露伤口部位,别再捂着了,最后交代他按这样的方法一天两次给壮壮换药。
三天后他告诉我伤口愈合结痂,我指导他不用再包扎伤口了。一周后再次见到壮壮时,他的伤口痂皮已经开始脱落,伤口就这样慢慢长好了。
下列情況要去医院,不适合居家护理:
1.皮下组织暴露,伤口可能需要缝合
2.伤口处有污垢冲洗不净,或者有玻璃等异物需要取出
3.动物咬伤,可能需要及时打狂犬疫苗
肿瘤伤口的护理 篇4
1 肿瘤伤口的特征
具有侵蚀性;与正常组织很难区分;生长速度快;在体表形成隆起包块和皮肤溃疡,常伴有感染、恶臭、易出血;肿瘤手术后残留恶性肿瘤细胞的进一步生长导致组织一场增生、溃破、感染;在手术切口部位,肿瘤的复发或扩散可发展为一个不愈合的外科手术伤口;易出血易感染、渗出多,有特殊的臭味。
2 肿瘤伤口的处理难点
有肿瘤细胞生长,处理时须特别保护周围组织,防止扩散和种植;伤口血管受到肿瘤细胞侵蚀,易出血难以控制,侵蚀动脉可出现致命性出血;多重感染难以控制,引发多器官功能失调或衰竭;渗液和恶臭难以控制;受放化疗影响伤口难愈;常有营养不良影响伤口生长及愈合;心理问题影响伤口生长及愈合;使用抗癌药物影响愈合;局部因素复杂影响愈合。
3 肿瘤伤口的护理
癌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特别是见到真菌样或溃疡性皮肤损害时更加可怕,必须有效护理伤口,频繁更换伤口敷料或不能有效处理过度的渗液和气味,均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头颈部肿瘤伤口更难处理。
3.1 舒适护理
肿瘤常会引起疼痛,可能由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或更换敷料引起。必须明确疼痛的原因,评估疼痛的程度,报告医生,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可用恰当的药物处理。与敷料更换相关的疼痛必须尽可能降低,必要时更换敷料期间使用止痛剂,动作要轻,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当敷料与伤口粘连时先用盐水湿润或浸泡,待软化后再去除敷料,切忌用力撕揭敷料,否则会引起疼痛加重,还会增加出血的危险。
3.2 出血
恶性肿瘤侵犯毛细血管或大静脉破裂所致的出血对患者是可怕的,可能会威胁生命,保护脆弱周围组织的脆弱血管是很重要的,肿瘤伤口的手术和化学清创受到质疑。痂能保护痂下组织结构,如果去除会增加出血的潜在危险。
护理上如果有出血出现,需要评估出血的来源、出血量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少量出血可以采取压迫止血和局部止血措施,可用止血材料和止血粉,止血时会引起暂时的不舒适,在那些有潜在出血危险的伤口患者中,最好建议患者及家属备一块深色的毛巾手绢,必要时吸收出血用。必须使用不粘伤口的保护性敷料,还应建议患者减少摩擦脆弱区域的组织,穿宽松的棉质内衣。对出血量较大的伤口应请外科医生查明原因,并按医嘱局部或全身使用止血药。
3.3 感染
肿瘤伤口由于组织失去活性或腐烂极易感染,然而所有伤口都有细菌定植,一般不提倡全身使用抗生素,除非出现临床感染的症状:红、肿、热、痛、渗液增加、气味增加。感染的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身体不适。
护理上:全身使用抗生素需要根据伤口培养的结果切要有医嘱,伤口局部应小心去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温和清洗,使用抗感染敷料有助于控制感染。
3.4 气味
气味难闻或恶臭是肿瘤伤口最令人烦恼的并发症,刺激嗅觉,导致恶心,患者及家属也难以接受,可能导致社交孤独感。气味可来自伤口感染、坏死组织或肠道相通的瘘管形成有关,产生恶臭的细菌常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护理:去除坏死组织可能有助于减轻恶臭,但清创必须非常小心,坚硬的痂有助于包裹住气味不扩散,但会阻碍伤口的愈合。对有可能愈合的伤口应对坏死组织小心清创,敷料选择可使用气味控制剂,局部、全身和在环境中使用,伤口引流和使用造口袋可以引流渗液和隔离气味,使用空气清新剂可改善空气气味。
3.5 渗液
肿瘤伤口血管丰富、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和伤口坏死组织成为细菌过度繁殖的培养基,感染或炎症反应会产生过多的渗液,渗液增加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应激反应,容易出现疲乏。
难愈性伤口163例的临床护理 篇5
关键词:伤口,难愈性,换药,护理
目前, 通常将伤口按其颜色由重到轻分为黑色期、黄色期、红色期和粉红色期[1]。科学规范的伤口换药是保证伤口能按期愈合的前提和基础, 但对于一些经久不愈的伤口如难愈性伤口, 常规护理换药方法往往效果不太理想, 而不同时期的伤口其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有所不同[2]。近年来笔者根据创伤湿润疗法理论, 对163例难愈性黑色伤口进行了科学规范的分期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我院门诊外科换药室于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门诊患者, 共163例, 男61例, 女102例, 年龄分布9岁~73岁, 平均年龄 (43.09±12.65) 岁。其中车祸擦挂伤所致44例、烧烫伤3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26例、下肢静脉曲张所致20例、腋臭等术后伤口12例、跌挫伤10例、电击伤9例、化学伤4例、其他2例;伤口最大面积为13 cm×15 cm, 最小为2 cm×3 cm。就诊时所有患者均在其他医院或诊所多次治疗而长期不愈, 其伤口因缺乏血液供应呈黑褐色, 渗出液少甚至无, 结痂或软或硬。
2 伤口各期的护理
2.1 黑色期的护理
此期伤口护理的目标是使伤口颜色尽快由黑色转变为黄色。护理方法: (1) 用碘伏将伤口及周围3 cm范围内反复彻底消毒, 为防止有毛发者粘连撕扯毛发引起疼痛, 应将伤口外周的毛发剃刮干净。 (2) 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莫匹罗星软膏软膏 (商品名:百多邦, 国药准字H10930064,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用温水温热软化后均匀涂抹在黑色伤口及其周围1 cm~2 cm, 厚度以1 cm为宜, 剪取大小合适的无菌敷贴覆盖伤口, 其中活动部位须绷带包扎固定。由于敷贴能保持抗菌消炎止痛软膏的湿度, 从而增强其清创效果。 (3) 24 h后取下敷贴, 此时可见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痂皮以及坏死腐烂的组织溶于软膏中随敷贴脱落。若伤口宽大深而溶痂不彻底者可结合外科清创术, 以便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改善伤口局部微循环, 从而使伤口能获得更多的血液供应而加速向下一期转化[3]。 (4) 伤口分泌物须做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2.2 黄色期的护理
此期伤口护理的目标是继续清除局部的脓性分泌液和 (或) 腐烂组织, 同时选取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控制并预防伤口感染, 以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护理方法: (1) 首先用双氧水洗净残留软膏和脓性分泌物,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最后以碘伏由伤口中心至外缘依次消毒。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相应的抗菌药物行伤口治疗和护理, 无菌伤口则可常规使用呋喃西林溶液护理。 (3) 伤口外敷无菌敷贴, 每日更换1次, 5 d~7 d后视伤口渗出情况调整更换频率, 直到伤口感染得到控制为止。此期护理操作时应注意, 双氧水消毒清洗后须先用生理盐水冲洗, 再用碘伏消毒, 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4]。若发生纱布粘住伤口, 可先用生理盐水浸润, 再缓慢轻柔取下, 尽可能避免伤及新生细嫩的肉芽组织, 减轻患者更换敷料时的疼痛反应。此外, 护理过程中还应细致观察伤口分泌物的气味、性质以及量的多少, 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和敷料更换频率[4]。
2.3 红色期和粉红色期的护理
此期伤口护理的目标是保持伤口清洁湿润, 加速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促进皮肤上皮化进程。护理方法: (1) 先行伤口碘伏消毒, 再以无菌干棉球擦干擦净伤口, 将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 (商品名:贝复新, 国药准字S20040001, 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适量涂于创面后用无菌敷贴覆盖包扎, 视伤口情况每隔1 d~3 d更换1次。 (2) 创面上皮化后则消毒后直接敷贴无菌纱布, 至粉红色期者可嘱患者自行在家更换。此期伤口护理的要点是仔细观察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 有无异常增生、肉芽水肿或高低不平等[5]。
2.4 伤口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1) 换药室要保持整齐清洁, 定期消毒, 防止发生医院感染。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保持衣帽整洁, 每处理完1例患者应按六步法洗手。 (3) 换下的医用垃圾应专门放置并交医院统一处理, 以防医院患者交叉感染或污染环境。 (4) 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耐心交代换药注意事项, 换药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3 结果
经过前述方法的耐心、细致和科学规范的伤口护理, 163例难以愈合的黑色伤口均获痊愈, 其中时间最短者仅7 d, 最长者1个半月, 护患双方均感满意。
4 体会
伤口愈合的前提是确保伤口组织的清洁, 因此难愈性黑色伤口临床护理的第一步是彻底清除坏死腐烂组织[6]。以往多采用的是外科清创术, 但因其有一定的损伤性, 且需要多次进行, 不仅影响了伤口的愈合进程, 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近年来笔者采用抗菌消炎软膏对难以愈合的伤口首先进行浸润清创, 一方面可保持创面湿润进而软化伤口坏死腐烂的组织并促进其自身溶解;另一方面还因其内聚性能优越, 吸附坏死组织的力量强, 对正常皮肤组织无副作用且不浸渍, 能加速伤口的愈合进程。从而使得这种清创术表现为无痛苦, 操作简单, 价格低廉, 容易被广大患者尤其是怕痛的小儿患者接受[7]。
临床护理中仔细了解病史有助于对伤口的综合情况进行正确判断, 从而可决定最优的换药护理方法。此外, 经久不愈的感染伤口对多数抗生素耐药, 因此取伤口分泌物做药敏试验尤为重要, 这样可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药物进行伤口创面护理, 以便及时控制伤口感染, 提供良好条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8]。本组163例患者中有112例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后依据药敏试验有选择性地用药, 结果无1例患者发生发继发性伤口感染。
在伤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创面进入红色期和或粉红色期时, 可配合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 因其有较好的促进表皮细胞生长作用, 可加速伤口肉芽组织生长并上皮化, 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9]。实践表明, 与传统护理换药方法相比,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疗效更优, 伤口愈合更快, 可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值得在难愈性伤口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汶霞, 谭惠仪, 叶雪梅, 等.实施专科护理会诊对术后慢性伤口愈合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 11 (3) :14-15.
[2]刘春娟, 钱丽蓉, 文曰, 等.湿性愈合模式在P-J综合征外科术后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5) :1379-1381.
[3]卢圣爱, 李华, 赵文兴.标准化伤口处理流程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0) :203-204.
[4]林桂兰.普外科伤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1) :226-227.
[5]郭柳波.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1) :77-79.
[6]吴玉, 吴彩玉, 叶国辉, 等.1例外伤性难愈性伤口患者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9) :1397-1398.
[7]姜丽英, 孙剑梅, 盛丽琴, 等.急性伤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10) :50-52.
[8]马静, 母晓凤, 刁勇.伤口清洗循证护理相关技术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9) :56-59.
浅析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换药护理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从该院门诊这30例糖尿病患者来选为资料对象。 在这3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患者16例,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为58.7岁。 女患者14位,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为59.45岁 。 选取的这30例糖尿病患者完全是参照我国糖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来选取的。 在这16例男患者中, 其中大面积烧伤患者3例, 手术伤口感染患者8例,皮肤外伤感染5例。 14例女患者中,大面积烧伤患者2例,皮肤外伤感染7例,小面积烫伤患者3例,足部溃疡患者2例。
1.2护理方法
1.2.1患者评定针对这些护理患者来讲 ,事先要明确的了解他们伤口换药的病史,然后在对这些患者的伤口情况进行仔细、认真的检查,通过肉眼对伤口的情况有个大概的细致分析,然后准确地判断伤口渗出物的颜色、气味等,在对其进行下一步的换药护理方案。
1.2.2护理方案制定对门诊糖尿病患者伤口换药的护理方案。
1.2.3心理护理大家都知道 , 糖尿病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注射胰岛素或是吃药治疗, 心里的恐惧感本身就比较脆弱, 他们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都经常缺少自信心,经常忧郁对生活失去了向往。 因此,对于糖尿病伤口换药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尤其是对于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中, 他们对于伤口换药来讲根本就不配合工作, 有的患者还没等到换药就吓的浑身哆嗦,小腿不听使唤,更不按照医护人员对它们的饮食要求来做,经常饮食不规范,更不遵守饮食来治疗,对自己的伤口不够重视,甚至不及时换药。 所以针对这些糖尿病伤口换药患者来说,我们的护理人员要事先知道, 这些患者的伤口是因为什么原因出现的, 然后要心平气和的安慰他们,要满脸微笑并诚恳的方式和他们讲, 告诉他们不要拒绝对伤口换药, 同时还要嘱咐这些患者要及时的并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 及可能的帮助这些糖尿病伤口换药患者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心理,让它们时刻的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各种疾病,告诉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十分重要, 不论是什么疾病只要精神状态好就没有克服不了的。 通过卫生部有关资料显示, 对疾病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也就是说,完善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伤口换药患者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1.2.4参照患者评定对潜在疾病患者的护理对于这类患者要行定期的对身体各项指标进行检查, 要做到保持身体所需要的各类营养样物质均衡。 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同时还要按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进行,控制好自己的血糖,避免出现呼吸,脉博, 血压,晕厥,发热等现象发生。 若是遇到伤口感染的患者,就要对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1.2.5根据患者评定对原发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对于这类患者,当它们自身血糖指标超出规定范围的时候,要及时的服用降糖药, 严重的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确保患者的血糖值符合标准。 例如:空腹的情况下血糖值要达到7.0 mmol/L以下, 餐后的血糖值要低于10.0 mmol/L左右。 另外 ,针对这类患者 ,在进食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谨记少食含糖量高的水果,三餐分配均匀, 这样不仅有利于营养吸收,更有助于胰岛素的释放。
1.2.6饮食的护理糖尿病伤口换药的患者一定要禁止喝酒,多吃一些粗米杂粮,例如:大米、面条、绿豆等;少吃一些含脂肪、胆固醇高的食物。 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等。 适当的多吃一些蔬菜,防止便秘。 对于抵抗力低的患者,除了适当的食用营养疗法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高的食物,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增加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
1.2.7伤口愈合后的护理当伤口愈合稳定后 , 病人仍要小心, 防止愈合后的皮肤一旦因为护理不当会再次受到伤害。 首先,要清创,去除黑色的死皮组织,再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当清晰伤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伤口上新生长出来的皮肤, 按照伤口边缘向外擦的顺序来进行擦,这样可以减少伤口细菌的侵袭。 然后采用清创胶敷在伤口上,在敷上敷料。 这样可以保护伤口。 除了定时换药之外,还要保持伤口清洁干净。 另一方面,对于糖尿病患者伤口一直愈合不好的, 要天天坚持清创和换药之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计量,因为此药物可以促进皮肤肉芽的快速增长, 还可采用庆大霉素湿敷的护理方法来尽量降低皮肤感染。
2结果
以上30例患者资料中,糖尿病伤口患者几乎没有产生并发症的发生。 只有1例患者受到轻微感染,其它29例患者并无受到感染 ,基本痊愈 。 总之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伤口换药良好的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降低伤口感染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助于门诊治疗效果。
3结论
对于糖尿病伤口愈合的患者来讲, 在短时间之内伤口得到愈合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 期间,需要借助护理人员的帮助。 护理人员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让其患者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伤口得到完好愈合。 那么,根据以上的资料分析可知,对于糖尿病伤口换药患者,我们首先要了解伤口换药的病史, 当今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不分年龄的大小和性别, 所以采取伤口换药之后的护理措施也是不同的。 通过该研究分析,可见在这30例患者资料中,除了采用基本的护理理论知识外,还采用了患者评定、 对糖尿病伤口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潜在疾病的护理和原发性疾病患者的护理之外, 同时还分析了对其患者的饮食护理以及伤口愈合后的护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另外,要了解糖尿病伤口患者的病情,然后为患者选用良好的护理方式, 同时还要对患者的伤口选用适当的敷料,来促进伤口的愈合效率,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率。
但在换药过程中,需注意下述事项:1在使用清创胶时,尽量避免接触到正常的皮肤。 同时也尽量接触到再生能力较差的肌腱组织及新鲜肉芽组织。 2以生理盐水清洗时使用注射器由中心环形向外进行冲洗,将伤口的残留物清洗干净[3]。 注意用力均匀 ,不要对新生的肉芽组织造成损伤。 生理盐水温度控制在37 ℃左右适宜,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在以过氧化氢进行创面清洗时,需注意浓度适宜,避免对创口造成过大的刺激。 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 在这30例糖尿病伤口愈合患者中, 良好的换药护理方式对促进糖尿病伤口患者愈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起到、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减少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伤口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出院的慢性伤口未愈合病人27例,男12例,女15 例;年龄23岁~90岁;其中3期、4期压疮5例,术后脂肪液化5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糖尿病足8例,咽瘘2例,药物渗漏致局部组织坏死1例,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坏死1例;出院时伤口均未愈合。
1.2 方法
1.2.1 人员组成
我院现有获得国际造口治疗师协会认可的造口治疗师2名,由造口治疗师负责全院大部分的压疮等慢性伤口处理。由于采用先进的湿性愈合换药方法,效果优于传统换药,得到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的认可。
1.2.2 换药方法
自1962年Winter提出湿性愈合理论,近50年来湿性愈合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蒋琪霞等[5]总结其核心是应用“湿性愈合环境理论”指导实践中使用各种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软化、溶解、清除和营造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即适度湿润、微酸(接近于皮肤pH值)、低氧或无氧及接近体温的伤口温度。我们按照湿性愈合理论的原则选择活性敷料为病人换药。
1.2.3 延续护理的实施
住院期间,造口治疗师与慢性伤口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准备出院时经管医生提前通知造口治疗师,由造口治疗师对病人做出院指导。部分病人依赖造口治疗师换药,希望出院后仍由熟悉病人情况的造口治疗师换药,利于伤口处理方法的前后一致。然而我们并无人力上门为病人换药,所以在出院时就与病人预约时间由造口治疗师在我院造口伤口门诊为病人换药。但是慢性伤口病人,尤其是压疮病人多数卧床行动不便,有的病人家住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不能按时到医院换药。对于行动不便或路途遥远的病人要求他们1周~2周到医院复查1次,或由家属带伤口照片到医院复诊,造口治疗师根据伤口评估情况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采取口头交代、书面材料、电话指导等多种形式提供,病人可以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按照造口师的方案换药,甚至由家属换药。病人住院期间建立的“慢性伤口评估及处理记录单”出院后可继续使用,将病人的伤口评估、清洗方法、选用的敷料、健康教育等情况详细记录,留取资料,便于查阅。
2 结果
24例病人经造口治疗师指导换药2周~11周后伤口愈合,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长期服用激素,伤口未愈合,2例病人伤口缩小、变浅后失访,未跟踪到最后的结果。
3 讨论
3.1 出院延续护理的优点
出院延续护理可以实地考察,避免盲目性[6]。而社区护理的不完善及医院护理人员不足,限制了护理人员亲自上门家访指导[7]。我们也面临病人需求与人员不足的矛盾。采取病人间断来医院复查或由家属带照片到医院复诊的方式,基本解决了人员不足的矛盾,提高了病人的遵医性,不仅使病人的伤口得到很好的治疗,也给病人提供康复和治疗的心理支持,提高医院的病床周转率,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照片拍摄失真
家属并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对于拍摄照片的要求缺乏了解,往往由于拍摄角度、光线等问题导致照片失真,或者每次拍摄时相机距伤口的距离不同,导致照片所反映的伤口大小前后不一致。
3.2.2 病人来院不便
在急性期治疗出院后,大多数病人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来延续治疗和获取相关的康复信息,健康需求有时难以得到及时满足[8]。慢性伤口病人普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相当数量的病人行动不便,甚至瘫痪在床,有的病人家住偏远山区距我院几百公里,交通不便。但目前我们省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造口治疗师,1周~2周来医院复查1次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极大的困难。
3.2.3 技术问题
造口治疗师制订出换药方法后交由家属带病人找就近医院处理,但病人所就诊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并未掌握湿性愈合的理念和方法,在使用敷料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无法判断、处理。尤其是有的病人由家属处理伤口还存在物品消毒不合格的问题。
3.3 思考
发达国家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已成为普遍手段,利用方便经济的通讯工具延伸护理服务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节省了人力资源[9]。使用网络远程会诊,可以减少病人及家属路途的奔波,造口治疗师可以以网络为平台与当地医护人员交流,随时反馈病人的情况和治疗结果,适时调整换药的方法,选用合适的敷料。
由于照片反映的伤口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有的病人确实需要造口治疗师实际评估、观察伤口情况,而病人行动不方便,可以由造口治疗师到病人所在地的医疗机构会诊。这样既可以让造口师查看伤口并指导换药,又减少了对病人的搬动及路途的艰辛,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解决病人及家属的实际困难。
通过发放资料、组织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湿性愈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更好地配合造口师开展出院慢性伤口病人的延续护理,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综上所述,对出院的慢性伤口病人实施延续护理,确实解决了病人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更多、更好的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方便病人,使延续护理服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247.
[2]雷丁,陶白江,李桂水,等.烧伤科慢性伤口的治疗[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7,2(3):179-180.
[3]蔡新中,蔡新民,张美娟,等.最新伤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
[4]张清,魏力,韩洪秋,等.造口伤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80.
[5]蒋琪霞,李晓华.湿性愈合理念及方法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10A):2635.
[6]刘晓琴,赵新莲,蔡国梅,等.出院延续护理服务对腹膜透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10-712.
[7]崔玉洁,樊桂莲,段玉莲,等.电话回访在髋关节置换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49-50.
[8]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31-434.
伤口护理教学设计 篇8
1临床资料
2004年5月-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24例毒蛇咬伤患者, 原因为露宿、户外玩耍或田间劳动时被咬伤。其中男21例, 女3例, 年龄6~65岁, 经过及时救治、精心护理,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2临床分型及症状
毒蛇咬伤部位以下肢居多, 血液毒表现为以局部症状为主, 伤口渗液、渗血、剧烈疼痛, 患肢肿胀, 毒素吸收后, 则出现血尿, 蛋白尿、少尿、尿闭、呕血、便血等全身出血症状;神经毒伤后患者出现软弱、疲乏、视力模糊、四肢麻木、感觉迟钝, 胸闷、气促、嗜睡、昏迷等, 而伤口疼痛不明显, 肿胀较轻;混合毒主要表现为伤口疼痛、患肢肿胀、视力模糊、头晕、眼花、胸闷、呼吸困难等。
3护理
3.1 心理护理
毒蛇咬伤后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及担心预后, 往往精神紧张、恐惧不安, 此时应该安慰患者、耐心解释治疗方法及过程, 介绍本病的特点,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使其保持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伤口护理
患者应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 患肢下垂, 避免抬高, 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和扩散。在伤口近心端, 距离伤口5~10cm处缚扎止血带, 阻断患肢血液静脉回流, 并每隔30min放松止血带1次, 观察患肢供血情况:动脉的搏动、肢端皮肤颜色、皮温及末梢神经感觉, 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尽量挤出毒液, 减少毒液吸收。以牙痕为中心, 把伤口皮肤“+”字或“米”字形切开, 切断淋巴管阻止毒液上升, 若留有毒牙, 必须拔出。患肢行切开引流后, 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预防继发感染, 患肢下垂或平放制动, 以保证含有毒素的淋巴液充分引流, 要详细记录切口引流量及性质。早期应用普鲁卡因溶液+地塞米松局部环封, 对抑制毒液的扩散, 减少疼痛, 消炎退肿, 减少过敏反应有良好的功效。给予局部降温, 可减少蛇毒吸收和降低蛇毒的活性。全身使用抗生素, 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感染。每天用生理盐水擦拭伤口2~3次。给予口服季德胜蛇药, 每次10片, 每6小时1次。经静脉快速大量输液或用20%甘露醇等药物利尿、促使血内蛇毒加速排泄, 缓解中毒症状。
3.3 密切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给予心电监护48h, 血、尿、粪便常规及肾功能, 前3d每天检查1次,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做好记录。 (1) 当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少尿、无尿则提示肾功能受损甚至肾功能衰竭。 (2) 出现疲乏、胸闷、视力模糊、吞咽困难、四肢麻木、感觉迟钝等及时反映, 以便及时得到治疗。 (3) 毒素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 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并鼓励患者咯痰,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困难的患者, 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护士定时协助其翻身, 拍背, 以促进气管内分泌物排出, 必要时吸痰。 (4) 通过营养支持,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高热护理等, 改善全身中毒症状, 预防并发症。
4体会
毒蛇咬伤的患者, 病情凶急, 病死率高, 因此, 一旦被毒蛇咬伤, 立即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大量补液、使用利尿药等, 使毒液排出体外, 提高治愈率, 减少病死率或致残率。毒蛇咬伤患者, 由于角色的改变, 伤口疼痛, 会令患者变得精神惶恐不安, 护士应给予精神安慰, 提供热情、周到的微笑服务, 满足患者的要求, 耐心指导毒蛇咬伤的防治知识, 使患者较快适应病室环境, 让患者用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护理, 使所有的毒蛇咬伤患者都能得到全力救治、早日康复。
小儿犬伤的伤口处理与护理体会 篇9
关键词:小儿,狂犬病暴露,护理,处置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传染病。本文主要讨论小儿犬伤的伤口处理与护理体会。
资料与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4月收治婴幼儿狂犬病暴露者2 068例,男1 654例,女414例,男女比例4:1,年龄≤6岁,中位年龄3.8岁;犬伤1 345例,猫伤620例,鼠83例,其他动物伤20例,Ⅰ级暴露0,Ⅱ级暴露703例,Ⅲ级暴露1 365例。
护理措施:①伤口处理:伤口的及时正确处理是有效控制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小儿狂犬病暴露后就诊时,伤口处理至关重要,咬伤多处者,各处伤口同时消毒冲洗。操作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轻柔熟练操作,伤口处理要彻底、必要时扩创。伤口处理后,在不影响美容、功能的情况下,伤口一般不作包扎缝合,不涂软膏,不用粉剂等。以利于伤口排毒。为了顺利完成伤口处理,医护人员要对其家属做好认真、细致的解释工作,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操作时可分散儿童注意力,以缓解因疼痛而引起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选择性地应用沟通、鼓励等方法,安抚好患儿,才能很好完成伤口处理。②心理护理:a.认知护理:本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婴幼儿,为了使婴幼儿配合伤口处理,为有效进行免疫接种赢得时间,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其亲属讲解狂犬病暴露后相关的知识及预防的重要性,让患儿家属理解狂犬病暴露后的防治目的和意义。被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及消毒处理,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即使已过一段时间也不可忽视伤口处理,其目的在于尽快消除或减少由疯动物咬伤所带入的病毒。医护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狂犬病的防治知识,让他们了解狂犬病只能防不能治,安慰和鼓励患儿及家属,同时主动向家属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便家属能正确认识及理解,以积极的态度配合防治。预防狂犬病最可行的措施就是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及全程按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同时及时进行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b.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狂犬病暴露后的患儿就诊时,由于遭受到惊吓,被犬、猫等动物抓、咬的恐惧心理尚未平静,伤口部位疼痛的刺激,加之害怕打针,患儿的不配合,给伤口处理、接种疫苗等措施的实行增加了难度,通过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如:轻抚患儿头部或者轻握双手,感情要真诚,使患儿平静,提高在治疗中的配合度,这就要求护士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患儿接触,用文雅的举止,取得其信任。医护人员亲切和蔼的言行可稳定患儿的情绪,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能使患儿很好配合治疗。转移注意力:医护人员在为患儿进行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时,为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与患儿谈些其感兴趣的事情,以便使患儿因疼痛造成的紧张、恐惧心理得到缓解。d.狂犬病免疫注射:护理人员在对伤口进行有效处置后,所有犬伤儿童均应尽早注射人用狂犬病毒疫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疫苗注射我中心采用的是4针注射法:7d,14d。当天左右三角肌下缘各注射1针,第7天和第14天各注射1针。并尽可能在当天于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剩下的行肌内注射。并确保患儿全程接种疫苗,防止出现中断接种疫苗的现象。e.饮食护理:接种疫苗期间患儿要注意饮食要求。免疫接种过程中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咖啡和浓茶等,未断奶的婴儿,乳母应遵循以上饮食禁忌,告诫好动的儿童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健康教育:①千诉患儿及家属按时接种疫苗对机体产生免疫应答非常关键,只有按时接种,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告知接种疫苗后轻微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低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建议多喝水,2~3d后症状会自行缓解消失。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禁用皮质激素类药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②儿童喜欢玩猫狗,与它们接触的机会较多,躲避和抵抗疯狗的能力最弱,被抓、咬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又缺乏狂犬病的防治知识,往往认为不要紧也不告诉家长,更谈不上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了。针对这些我们要教育儿童或家长不要同猫狗睡,不要随意招惹野猫野狗以及宠物狗、宠物猫之类的温血动物。不要让狗、猫的舌头舔到伤口或者黏膜,凡是被犬的唾液污染的衣物及时更换消毒,告诉他们被抓、咬伤后造成的严重危害及接种狂犬病疫苗的重要性。不要存侥幸心理,以免酿成悲剧。本组鼠伤,多数是在夜间患儿入睡后被咬,考虑与患儿进食后未及时清理残留食物和溢奶有关,提醒家长注意婴幼儿的清洁卫生。
结果
本组研究对2 068例患儿进行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全程的注射疫苗及护理处置、健教宣教,经随访,到目前为止无一例狂犬病发生
讨论
婴幼儿狂犬病暴露有其特点:婴幼儿个头小,自卫能力差,动物攻击时,容易伤及头面部和上半身。有资料表明,头面部和上半身暴露,发生狂犬病的风险明显提高[1]新生儿、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狂犬病暴露后,狂犬病的发生率比成人要高,且婴幼儿被动物咬伤后致残率高,当狂犬迎面扑来时,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如咬伤眼部可致盲,咬掉鼻子、耳朵者可毁容,也有咬掉手指者,咬掉阴茎及睾丸者。由于婴幼儿特殊的生理特点,伤后不能告知监护人,年龄稍大的会诉说,但由于担心家长责备不敢告知监护人,也拖延了处置时间。在伤口处理过程中,皮肤黏膜稚嫩,且在陌生环境下,婴幼儿恐惧及伤口疼痛,特别是头面部伤口清洗消毒难度更大。婴幼儿对于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会产生心神不安,配合度差。鉴于上述特点,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在陌生环境下,婴幼儿最信任的人是监护人,故首先取得监护人的配合。对监护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让监护人充分认识到伤口处理的重要性,主动引导婴幼儿配合伤口处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增加肢体语言沟通可使患儿在治疗中的配合度提高[2]。头面部和上半身暴露风险大及婴幼儿免疫功能未成熟,应对伤口加强冲洗,尽可能减少病毒停留,降低风险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是预防狂犬病最后一道防线,更重要的是预防狂犬病暴露。本组资料中,鼠伤83例,老鼠多在夜间活动,被咬伤考虑与食物残留和溢奶及环境卫生因素有关,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家长或监护人对狂犬病的认识,提示家长做好清洁卫生,夜间注意对婴幼儿防护
本组资料中,犬伤占绝大部分,家长应加强对婴幼儿防护,切断儿童与犬接触的途径,医护人员要对家属及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属及儿童的狂犬病知识,以及被犬咬伤后的紧急处理和预防措施。避免拖延了处置时间,暴露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接受规范的疫苗接种是免疫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3]。
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暴露后人群狂犬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加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接种的依从性[4]。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几乎达100%,目前医学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暴露后伤口的正确处理和规范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本文通过对2 068例犬伤儿童伤口的正确处理及规范的疫苗接种,目前尚没发现免疫失败病例、冯发翠通过调查中认为,防治狂犬病发生的关键是对所有被温血动物咬伤的患儿都要及时就诊,进行伤口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4]。
张秀英通过对狂犬病暴露患者及家属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稳定患儿情绪,使患儿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避免心理应激反应的产生[5]。积极配合进行疫苗接种,注射免疫球蛋白,以达到良好的狂犬病预防效果。
新生儿、婴幼儿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必须及时规范地处理伤口,并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时正确的伤口冲洗、消毒处理,有效地保证患儿全程规范接种疫苗,从而提高免疫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09:168.
[2]李云.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2):365.
[3]冯发翠.犬咬伤儿童伤口处理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801-1802.
[4]孙冬,张梅光.健康教育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接种人群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