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伤口治疗

2024-10-14

负压伤口治疗(精选4篇)

负压伤口治疗 篇1

负压伤口技术的全称为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 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负压治疗伤口的技术, 通过利用智能化的负压吸引仪器, 在连接管和填充敷料的作用下, 在伤口的周围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1], 间歇或是持续的对患者的伤口处产生负压, 从而增加伤患处的血液循环, 减少组织水肿情况, 减少伤处感染, 促进伤口的愈合。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6—9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负压伤口技术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应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60例,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选入标准:患者均患有慢性伤口, 符合临川的诊断标准。创伤性伤口诊断标准:患者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造成皮肤的完整性受损, 严重伴有功能失调情况, 慢性全层伤口诊断标准:伤口累及至皮肤全层或是皮下组织, 由于内外的因素导致伤口迟迟不能愈合, 事假达到1个月以上可以诊断为慢性伤口。患者中外伤性伤口42例, 手术伤口11例, 压疮性伤口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14例, 患者的年龄在25~50岁之间,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15例, 患者的年龄在23~55岁之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基线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处理治疗, 对伤口进行包扎, 定期的更换敷料, 并且急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伤口技术治疗[2], 方法如下:采用智能化负压治疗仪进行治疗, 准备伤口的处理用品和材料, 连接管道、吸引管和储液瓶等, 评估伤口的面积和渗透压, 对伤口进行清洗和机械清创, 将伤口处的腐肉和组织碎片清理干净, 擦干伤处周围的皮肤并涂上一层皮肤保护膜, 防止正常皮肤受到渗液的刺激。接通电源, 根据伤口的长度确定吸引管的长度, 用生理盐水纱布对引流管进行包裹, 覆盖2层为宜, 将仪器的管道与吸引管相连接, 将吸引压力调整在-125 mm Hg作用, 询问患者的反映, 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 以患者舒适为宜, 每次治疗时间为2h, 连续治疗20 d。

1.3 治疗效果判定

观察患者的伤处恢复情况[3], 若患者的伤口完全愈合并且没有治疗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判定为治疗显著, 患者的伤处愈合较好, 并发症出现的少判定为治疗有效, 若患者的伤处没有较好的恢复或是病情加重判定为治疗无效, 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要采用其他方式治疗, 从而保证患者的病情恢复。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看,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从渗透PH值和温度上看, 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 详细的数据见表1和表2。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 χ2=4.36, P<0.05。

3 讨论

慢性伤口指的是患者的伤口迟迟没有愈合, 或是出现感染等情况影响伤口的愈合, 对于患者正常的生活影响很大, 在临床的治疗中, 负压伤口技术的应用使得慢性伤口得到了很好的治疗[4]。

临床研究发现, 伤口愈合的最佳温度为28~32℃之间, 在进行伤口的清洗时, 虽然会降低伤口感染的情况, 但是会降低伤处的温度, 往往要3 d才能恢复回最佳的温度, 采用红外线照射或是红光照射都能够提升伤口处的温度, 促进伤口的愈合[5]。从该研究发现, 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温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负压技术能够提升伤口处的温度[6], 帮助伤口的愈合。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渗透PH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负压技术可以减少伤口的血压, 促进血液的循环, 使得伤口更好的恢复[7]。PH降低, 使得病菌无存活, 并且临床研究发现, 弱酸性的环能够促进组织的增殖, 使得伤口愈合的更快。在临床的研究中, 蒋琪霞等[8]的研究发现, 在慢性伤口的治疗中采用负压伤口技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与该研究的研究结果相同, 说明该研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在该研究对于慢性伤口的治疗中, 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伤口技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处理,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从渗透PH值和温度上看, 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因此采用负压伤口技术治疗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的伤口温度得到提升, 伤口愈合快, 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应用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3年6—9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60例,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从渗透PH值和温度上看, 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负压伤口治疗基线技术来处理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伤口愈合的快, 不良反应出现的少, 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负压伤口技术,慢性伤口,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蒋琪霞, 刘云, 王桂玲.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8B) :29-31.

[2]蒋琪霞, 胡素琴, 彭青, 等.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流程设计[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 :1-3, 31.

[3]蒋琪霞, 李晓华, 胡素琴, 等.负压闭合技术在处理慢性伤口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 22 (12) :1303-1306.

[4]钱晓玲, 杨雪梅, 张选奋, 等.负压伤口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 2012, 31 (11) :839-842.

[5]解怡洁.含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评价[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6]李娟, 程秀红, 潘锁花, 等.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3) :38-40.

[7]蒋琪霞, 刘云, 徐薇, 等.负压伤口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7, 20 (6) :656-659.

[8]蒋琪霞, 李晓华, 彭青, 等.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53例慢性伤口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4) :293-296.

负压伤口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自2012年9月一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伤口负压治疗的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负压伤口治疗的一致性指南中通过的标准[3],属于常见伤口类型,是急性及慢性全层伤口,面积超过4 cm2,体积超过8cm3,未伴有伤口床坏死或感染,无手术指征。排除疑似恶性肿瘤伤口患者,排除血管及器官暴露伤口,排除对敷料过敏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8.6±2.3)岁;致伤原因:糖尿足溃疡5例,压疮11例,外伤13例,术后裂开1例;合并糖尿病4例,肾病3例,血管疾病5例。B组男22例,女8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9.1±2.1)岁;致伤原因:糖尿足溃疡4例,压疮10例,外伤14例,术后裂开2例;合并糖尿病5例,肾病2例,血管疾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泡沫敷料,B组则采用纱布作为填充敷料。采用智能负压治疗仪进行负压伤口治疗。首先作伤口评估、清洁、清创操作,采用自黏性透明贴膜封闭伤口,设定-125 mmHg间断及压力吸引模式,吸引5 min,停止2 min,1次/d,持续治疗4 h,累积治疗2~3周。

1.3 监测方法与指标

定位患者伤口床,使用无菌剪刀取细小肉芽组织,甲醛固定后送检。将分布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4+作为新血管形成的监测指标,同时将PCNA作为反馈细胞增殖活性的有效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3周后监测CD34+与PCNA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CD34+改变及PCNA判定标准

①CD34+。显微镜下未见血管内皮细胞,则为阴性“-”;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在1%~25%之间,则为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在26%~50%之间则为“2+”;血管内皮细胞在51%~75%之间,则为“3+”。该组将CD34+“一”表示为1,CD34+“+”表示为2,“2+”表示为3,“3+”表示为4。②PCNA。将显微镜下1000个细胞中未见血管内皮细胞核抗原表达表示为PNCA阴性“一”,表示为1;阳性表达在1%~25%为PNCA阳性,表示为“+”,记为2;阳性表达在26%~50%间记为“2+”,表示为3;51%~75%之间记为“3+”,表示为4;超过75%记为“4+”,表示为514]。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作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患者CD34+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对比

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后,两组患者CD34+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提示两种不同的填充敷料对患者伤口组织血管化形成的影响相当。

2.2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患者PCNA对比

两组患者伤口负压治疗不同时间段PCN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提示采用两种不同敷料对伤口组织增殖程度作用类似。

3 讨论

早期有大量关于伤口填充负压治疗的研究文献表示,将医用纱布作为其填充敷料,可明显降低患者伤口细菌感染量,同时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且具备取材简单,价格低廉等优势,目前已成负压伤口治疗的常见方案[5]。但最近几年来,有研究资料表示,将开放式分子结构的泡沫作为负压治疗的填充敷料,可缩小伤口,缩短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提高生长因子水平,其作用效果优于纱布[6]。

有国外研究者表示,在负压治疗中,使用医用纱布填充伤口,可影响细胞的活性,阻碍其增殖,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采用泡沫敷料则无此种不良反应[7]。也有研究者将猪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分别用纱布与泡沫作为负压治疗填充材料,结果提示,泡沫敷料组有肉芽组织长入敷料的现象,在更换敷料时可能引起二次损伤。而纱布组则无此表现,因而认为两种敷料在负压治疗中各有其利弊[8]。但整理得出,更多研究认为两者均可促进血管化,提升组织增殖活性,因此认为两种敷料均可作为负压治疗的填充材料[9]。在该组研究中,A组患者应用泡沫敷料,B组采用纱布敷料,结果提示在负压填充治疗后,两组患者CD34+与PC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因此,认为泡沫与纱布敷料对伤口组织血管化形成及组织增殖活性的影响类似。同时是还需注意,在负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伤口床施加-125 mmHg压力,可能对伤口组织造成机械性牵拉影响,使原本处于闭合状态的毛细血管床打开,降低微血管后负荷,增加血流速度,改善血供及组织供氧状态,进而增强组织增殖活性。提示采用负压填充治疗可促进伤口组织血管化的形成,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在慢性伤口患者的负压填充治疗中,无论采用纱布或泡沫作为填充敷料,均不会对伤口组织血管化及组织增殖活性造成影响。同时采取负压填充治疗可促进患者伤口组织血管化的形成,提升细胞增殖活性,促进伤口愈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琪霞,刘玉秀,印洪林,等.负压伤口治疗中2种填充敷料对伤口血管化和组织增殖活性的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2):175-179.

[2]杨帆,胡耑,白祥军,等.负压创面治疗对兔创面氧分压变化和血管化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2,50(7):650-654.

[3]蒋琪霞,朱礼霞.负压伤口治疗中两种填充敷料的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2):152-155.

[4]蒋琪霞,李晓华,彭青,等.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53例慢性伤口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293-296.

[5]周业平.负压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现状[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4):253-254.

[6]蒋琪霞,朱礼霞,李晓华,等.泡沫与纱布填充敷料在负压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4,29(6):16-18.

[7]蒋琪霞,朱礼霞,李晓华,等.负压伤口治疗时两种填充敷料对伤口床温度和渗液酸碱度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3-6,18.

[8]胡恺轩,章宏伟周芳,等.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4):253-257.

负压伤口治疗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2例, 其中男8例, 女4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5岁。所有患者应用了钛合金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9例行全椎板切除并椎间植骨融合术, 3例开窗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为多节段椎间植骨融合, 4例为单节段椎间融合术。糖尿病患者6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7 d出现部分伤口红肿及疼痛, 而且疼痛呈进行性加重。8例患者伤口裂开, 有脓性液体流出。伤口两侧压痛明显, 椎旁肌肉紧张。其中1例伴下肢放射痛。所有患者体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实验室检查: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与比例增高, 白细胞核左移, 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升高。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行病灶清除术, 然后在伤口内放置负压吸引装置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 10例1周后取出VSD装置时直接闭合伤口;2例放置VSD后1周发现伤口内仍然有少许分泌物, 更换VSD后1周闭合伤口;所有患者留置伤口灌洗管道, 对引流量多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

2 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VSD负压吸引装置后, 直到伤口闭合平均清创手术次数为1.16 (1~2) 次, 伤口闭合时间平均8.17 d。经一次放置VSD装置伤口闭合时间为7 d。所有患者对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治疗期间均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伤口闭合后14 d拆除缝线。经随访8~12个月, 所有患伤口未再出现红肿、渗出、窦道及其他不适。

3 讨论

3.1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3.1.1 术前危险因素

有关研究[1,2]发现高龄 (年龄>60岁) 、糖尿病、高血糖、营养不良、肥胖及ASA评分≥3分与术后感染直接相关。本研究中, 糖尿病患者为6例, 占病例数的50%, 充分说明糖尿病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 建议术前尽量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

3.1.2 术中危险因素

术中切口污染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其污染源为患者携带的细菌、手术室的环境、参观人员和手术人员, 术中过多软组织剥离及电刀的使用造成肌肉软组织缺血坏死, 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未严格无菌操作。本组3例为新开展手术, 参观人员多。5例手术时间超过4 h, 有8例为多节段融合, 其相应的手术时间、出血及暴露范围也较单节段手术者为重。PULLTER等[3]指出手术时减少暴露及软组织切除可以降低深部感染的发生率。

3.1.3 术后危险因素

术后引流管不通畅, 伤口内积血, 伤口渗血浸湿敷料而未及时更换, 伤口感染早期未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3.2 诊断

全身表现为毒血症状, 如畏寒、发热、头痛、烦躁及食欲下降等。局部表现为术后3~7 d出现伤口疼痛渐进加重, 伤口压痛及叩击痛明显, 8例患者出现部分伤口的红、肿、热、痛, 3例患者伤口创缘和缝合针孔有渗出。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性加重是感染的重要征象。实验室检查: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增高,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与比例增高, 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升高;所有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阳性。因此, 术后应检测患者体温及观察伤口局部情况。

3.3 治疗

感染一旦诊断明确, 传统上采用在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基础上行清创冲洗术, 即一系列手术清创及冲洗治疗直到伤口能够闭合, 必要时需取出内固定。这种成功的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清创才能得到能够闭合的清洁伤口。

国外一些学者[4,5,6]认为脊柱术后感染成功治疗的关键是感染开始的时间。单独应用抗生素可治愈脊柱术后切口深部感染, 且内固定的取出不是必要条件, 但长期应用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及新的耐药菌株出现等。本组病例中, 均未行内固定物取出。

近来发展的治疗手段为在病灶清除术上辅助使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治疗, 负压吸引装置将医用海绵置于伤口深部, 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以吸引渗出液及脓液,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细菌负载,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一些国外学者[7,8,9]对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患者行负压装置治疗, 所有患者耐受负压良好, 无不良反应, 效果良好。PIOUMIS等[10]回顾性分析73例脊柱感染患者进行负压治疗的效果, 发现负压应用后平均经历1.4次手术治疗, 伤口闭合时间平均7 d, 2例患者取出了内固定装置才得以治愈;因此他认为负压装置治疗脊柱术后感染有效。JONES等[11]使用负压装置治疗的16例患者中, 3例患者失访, 剩余的13例患者随访90 d, 有2例患者有负压装置相关的出血, 2例患者感染持续存在并进行再手术, 1例患者因为肉芽组织过多而需要植皮;因此他认为负压装置的并发症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VSD材料是一种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 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VSD技术是利用VSD材料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 外用生物半透膜密封, 然后接负压。其原理主要是依靠负压充分引流炎性渗液, 降低组织充盈度、血管后负荷、组织间压, 改善毛细血管循环及血流状况, 提高局部循环的含氧量, 此外负压产生的拔升作用可刺激肉芽组织增生[12]。BANWELL等[13]认为高负压封闭可以持续引流创面的渗出液、坏死组织和细菌等, 使传统的点状吸引变为面状吸引, 使被引流区内达到“零积聚”, 创面能很快获得清洁的环境, 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使患者的手术次数及住院时间明显下降。该院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中, 引入了VSD装置, 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充分证明了负压装置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性。但由于例数较少, 缺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VSD装置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探索。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采用病灶清创缝合及负压吸引装置 (VSD) 。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伤口均愈合, 未再出现红肿、渗出、窦道及其他不适。随访812个月, 平均 (10±2) 个月, 未见复发。结论 病灶清创缝合及负压吸引装置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行之有效。

负压伤口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0 月-2015 年9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难愈合性伤口患者, 均为慢性开放性全层伤口, 其中溃疡性伤口患者28 例, 愈合不良型伤口患者19 例, 外伤性伤口13 例。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 每组为30 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17 例, 女13 例, 年龄22~61 岁, 平均 (41.5±2.2) 岁。 常规组患者中, 男18 例, 女12 例, 年龄21~63 岁, 平均 (42.1±2.1) 岁。两组患者中均无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无精神障碍疾病患者,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不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且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研究目的和方法, 患者同意参与临床研究, 并已在具有法律效力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采用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对常规组实施治疗, 将患者伤口坏死组织和异物彻底清除, 敞开死腔, 将医用海绵修剪成与患者创面相同的形状, 置于敞开的死腔中, 将多孔引流管带有侧孔的一端插入海绵中, 确保海绵与伤口创面完全接触, 若患者的创面面积较大, 可将两块或多块医用海绵拼接起来, 并将医用海绵边缘与患者的创面边缘皮肤进行缝合固定, 避免医用海绵位移。每根引流管周围的海绵厚度不宜超过2 cm, 确保4~5 cm宽的医用海绵中至少有一个引流孔, 确保正常后, 使用半透明密封贴膜封闭医用海绵覆盖着的整个创面, 并使用薄膜包绕引流管, 多余的薄膜贴成系膜状, 目的是放置引流管松动和漏气, 然后连接各种管道, 调节压力, 观察负压和吸引效能, 如果引流管较多, 临床医师可以使用三通管将多跟引流管串联成一个负压引流装置, 每间隔48~72 h更换一次敷料, 若肉眼可见患者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 可随即植皮缝合患者创面, 若无新鲜肉芽生长则继续进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

1.2.2研究组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 干细胞移植前给予患者皮下注射300 g粒细胞刺激因子 (G-CSF) , 每天注射1次, 注射3~4 d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 当患者的白细胞升高至30 g/L时, 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外周血中的干细胞进行移植。在严格的无菌条件小进行干细胞移植, 移植时, 对患者伤口创面进行网状格注射, 每个网格的面积为1 cm2, 每个网格点注射0.5~1 m L, 必要时间隔3 d在重复注射1次, 注射完成后暴露局部创面, 使创面保持干燥, 创面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同时配合烤灯局部照射。干细胞移植1、2周时检测患者创面组织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率。

1.3细胞因子表达率检测方法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率使用贝克曼Cyto FLEX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试剂盒为仪器原装试剂盒。检测结果由2名专业医师共同统计,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4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项: (1)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2) 肉芽组织生长时间, 即从开始治疗至伤口长出肉芽组织的时间; (3) 换药次数, 即从开始治疗至创面完全愈合过程中的总换药次数; (4) 治疗1、2 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达率; (5) 治疗1、2 周时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率; (6) 治疗周期。

1.5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周期结束后根据伤口创面愈合率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伤口创面愈合率= (治疗前伤口创面面积- 治疗后伤口创面面积) / 治疗前伤口创面面积 ×100%。治愈:伤口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伤口创面愈合超过70%;有效:伤口创面愈合30%~69%;无效:伤口创面愈合率小于30% 或未创面面积进一步扩大。治疗总有效=治愈+ 显效+ 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全部采用SPSS 16.0 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换药次数、治疗周期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早于常规组, 换药次数少于常规组, 治疗周期短于常规组,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常规组为80.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率比较检测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1、2 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率均高于常规组 (P<0.05) , 见表3。

3 讨论

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是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伤口创面处理方法, 其作用原理主要可以总结为3 点: (1) 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将患者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清除; (2) 通过辅助封闭作用, 为患者创面组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避免外界因素对患者创面组织的生长产生影响或造成污染; (3) 持续负压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创面组织局部微循环, 消除患者创面周围组织水肿, 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5,6,7,8]。国外研究学者Samedanifard等[9]经临床研究发现, 持续负压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组织的问压力, 刺激组织进行自我修复的启动信号, 继而能够提高患者机体中纤溶蛋白酶及其他有益酶的分泌水平, 增强组织胶原蛋白生长生长能力, 同时, 还可使原癌基因c-f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等表达下降, 对胶原蛋白降解产生抑制作用, 从而加快患者创面组织快速愈合。陶菊等[10]在对“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在难愈性伤口中的疗效观察”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 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与常规换药治疗比较, 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 有效减少换药次数, 缩短患者病程。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在难愈合性伤口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伴随着世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近年来不断有外国医学文献[11] 报道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由于我国关于该方面的临床研究较少, 因此本院对该课题开展了临床研究。本院开展上述技术已有5 年, 开展该技术前两年时, 本院共成功治愈了150 余人次, 其中第2 年收治患者的数量约为第1 年的2 倍, 获得的经济效益显著, 目前已成为本院普外科主要业务增长点之一。干细胞是人类机体中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 在临床上有“万用细胞”的美称[12]。多数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在尚未完全明确患者疾病的发病机制前, 也可以进行干细胞移植, 应用安全性高。夏雄超等[13]在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上肢毁损伤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 对重度压疮患者实施干细胞移植, 可有效提高压疮创面有益细胞因子的表达率, 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生长。Di Novi等[14]的临床研究发现, 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同时, 进行干细胞移植, 可促进患者创面组织肉芽快速生长, 有效缩短患者换药次数, 减轻患者机体痛苦。Zhang等[15]的临床研究, 采集患者创面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 患者创面组织损伤区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的表达明显下降, 增殖速度较为缓慢, 而给予患者负压封闭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后, 再次采集患者创面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 患者创面组织损伤区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的表达量明显上升, 与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因此推测患者创面组织中各种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升高可促进创面修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周和治疗2 周时, 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达率分别为 (62.9±3.6) % 和 (84.1±5.8) %,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率分别为 (71.1±9.5) % 和 (91.1±5.9) %, 与常规组患者的 (50.5±3.2) %、 (71.9±5.3) %、 (61.2±8.3) % 和 (80.2±7.6) %,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患者, 换药次数较常规组患者少, 治疗周期较常规组患者短。该研究结果与夏雄超等[13]的临床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此外, 本院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0.0%。

综合分析上述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和本院本次研究所得结果, 笔者认为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疗效确切, 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还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首选方法, 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难愈合性伤口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30例, 常规组采用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换药次数及治疗周期。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1、2周时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率均高于常规组, 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早于常规组, 治疗周期短于常规组, 换药次数少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愈合性伤口, 疗效显著, 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 减轻患者机体痛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各大医疗单位开展应用。

上一篇:权限管理方案下一篇:证券侵权民事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