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

2024-06-27

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精选6篇)

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 篇1

有机水稻是指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禁用转基因的水稻, 除草、防病虫等技术环节采用手工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兴宁市以粮食生产为主,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境内工厂少, 农业生产未遭受“三废”污染, 有着进行有机稻生产的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 特别是地处深山区的罗浮镇大信村、水口镇宋声村, 其远离城市、森林茂密、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暖夏凉、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非常适宜发展有机稻生产。兴宁市利用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 从2008年有机稻种植面积30 hm2扩大至2010年的60 hm2。兴宁“围龙香”有机大米产品直销深圳、东莞, 产品供不应求,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兴宁市有机稻种植经济效益

兴宁市有机稻生产由兴宁市惠福有机稻种植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并收购、加工、销售, 打造“围龙香”有机大米品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试种常规优质稻品种梅优6号, 种植面积为30 hm2, 该品种具有谷粒细长、米粒香软、适口、生长稳健、茎秆粗壮, 有一定的抗倒性及抗病性, 平均产量为4 500 kg/hm2、产值为13 500元/hm2, 扣除成本3 000元/hm2, 纯收入为10 500元/hm2, 比种植普通水稻收入增加3 000元/hm2。由于栽培技术不断规范, 兴宁市2008年后逐年扩大有机稻的种植规模, 产量和效益大大提高, 至2010年有机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到600 hm2。产量平均达到5 250 kg/hm2, 产值为21 000元/hm2, 扣除成本6 000元/hm2后, 纯收入达15 000元/hm2。农户按照有机稻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生产出来的稻谷由惠福有机稻种植发展有限公司高价收购, 通过精加工、包装后销售, 其打造的“围龙香”牌有机大米产品经合法检测机构检验, 在深圳、东莞以单价15元/kg销售, 产品供不应求, 市场前景广阔。

2 有机稻规范化栽培技术

2.1 基地与品种选择

有机稻生产基地要求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好、远离工厂、居民生活区及污染源, 利用无污染的山泉水进行灌溉, 并与常规水稻生产田之间有较宽的隔离带。水稻品种选用适宜于兴宁市种植优质常规稻品种梅优6号, 该品种具有农艺性状好、抗性强、米质优、饭味香的特点, 适宜于兴宁市的罗浮和水口镇深山区单季水稻区种植。播种前先晒种1~2 d, 然后用1%石灰水浸种2~3 d, 以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 再催芽待播。

2.2 适时育苗移栽

兴宁地区单季种植播种期为5月6—8日, 秧田应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基肥, 用种量为45~60 kg/hm2。待谷芽露白后即播种, 播后轻压种, 并撒施草木灰。秧苗在1叶1针时, 施好断乳肥, 用腐熟的人粪尿水肥22.5 t/hm2淋施, 以促进秧苗分蘖。5月结合土地耕翻施加2次基肥后即可移栽, 移栽规格按16 cm×20 cm进行插植, 抛足30万~33万蔸/hm2, 抛足基本苗120万根/hm2。

2.3 肥水运筹

施足基肥, 第1次施用腐熟有机农家肥30 t/hm2;第2次整地耙田时施用腐熟的饼肥750 kg/hm2。根据土壤肥力、植株长势等情况追施有机肥料, 在移植后2~3 d和幼穗分化期以及孕穗期, 分别施入有机生物肥料2 250、1 500、750 kg/hm2, 以保证水稻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水分管理以浅为主, 够苗露晒田, 以水调肥, 以气养根, 以根保叶, 以叶促大穗。浅水分蘖, 控制禾苗暴生暴长, 以控制无效分蘖, 使叶片挺直, 促进根系生长;通过科学用水, 促进水稻早分蘖, 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灌浆期干湿交替。早封行, 改善田间小气候, 实现丰产。

2.4 病虫害防治

有机水稻病虫害包括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稻纵卷叶螟[1,2]。防治上, 一是选择抗稻瘟地优良品种, 于拌田期间打捞纹枯病菌核, 以清除菌源;二是利用黑灯光进行诱蛾, 在成虫的盛发期利用成虫的趋光性, 用黑光灯对蛾进行诱杀, 1盏黑光灯可控制4 hm2水稻面积, 每天清理1次灯箱, 可控制大部分成虫;三是用Bt制剂对稻纵卷叶虫进行防治;四是通过养鸭对稻飞虱的发生和为害进行控制, 在稻飞虱迁飞降落时, 开始放养鸭群, 稻田放养50只/hm2, 连续放养7 d以上, 在除去稻飞虱的同时还可灭草。

2.5 适时收获

有机稻成熟后应及时收割, 在水稻完熟期92%谷粒变黄时进行。收割前淘汰田间倒伏和感病虫害的植株[3,4], 以防混入霉变或虫咬的稻谷。收割时采用人工收割, 用竹板拍打脱粒、晾晒, 晾晒时要防止其他杂谷混入。

参考文献

[1]邓伟珍, 李琼, 李宏文.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1) :184.

[2]有机稻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9 (2) :13.

[3]周袭虎.有机稻规范化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2) :92-93.

[4]张巧珍.有机稻米的生产技术及存在的问题[J].新疆农业科技, 2008 (3) :14.

池州市贵池区有机稻生产关键技术 篇2

经过3年多的发展, 贵池区有机稻生产日趋成熟,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人工、材料成本过高, 影响了生产效益, 也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贵池区山区稻瘟病特别是后期的穗颈瘟和谷粒瘟近年来有偏重发生趋势, 且一旦发生, 受药剂使用限制, 防治效果不理想;由于基地目前规模还不是很大, 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市场的知晓度、知名度不够, 造成市场销售不畅。因此, 下一步基地将重点围绕如何更加规范、科学地进行农事操作, 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 进一步筛选米质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的有机稻新品种, 同时扩大宣传, 增加里石牌有机大米的市场知名度。

1 精选品种

有机稻品种的选择, 既要注重品种优质化, 又要考虑栽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 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经过2012—2013年2年的品种筛选试验, 确定了几个当家品种, 如玉针香、常优5号等。

2 石灰水浸种

浸种前必须晒种1~2 d, 以增强发芽势。用1%石灰水浸种3 d, 浸种用的石灰水必须用生石灰对成, 且石灰水水面要高出种面15 cm, 浸种时不要搅动石灰水水面, 保持厌氧环境, 可以有效防治苗瘟、恶苗病及烂种烂秧苗期病虫害[1]。

3 肥水管理

在肥水管理上, 增施饼肥绿肥, 科学管水。有机稻谷生产是一种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 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实现良性循环, 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2]。因此, 作物秸秆、沼渣沼液、豆科作物、绿肥、菜籽饼等有机生物肥料是有机田块土壤肥力培肥的主要来源。通过连续3年的饼肥对有机稻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定点) 试验, 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 确定以下施肥方案:一是基肥。用腐熟的菜籽饼1 500 kg/hm2于栽前施入土壤中, 同时在当年有机稻收割后种植紫云英、油菜等绿肥, 第2年4月翻耕沤熟,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追肥。有机稻在生长过程中, 因不施化肥, 往往分蘖不足, 叶色偏淡。因此, 在移栽后7 d需追施腐熟的菜籽饼750 kg/hm2作分蘖肥, 搁田前期再追施腐熟的菜籽饼750 kg/hm2, 保住已有分蘖, 提高分蘖成穗率。三是叶面喷施穗肥。在孕穗期和始穗期分别喷施酵素菌液肥2 250 m L/hm2, 提高结实率, 增加粒重。水层管理, 采用“两浅”“两深”“一间歇”的节水灌溉法。插秧至返青结束, 浅灌3~5 cm, 插后灌水时间保持花达水0.5 d再灌水。有效分蘖期, 浅水促蘖, 浅灌3~5 cm。有效分蘖期末, 灌10~15 cm深水控蘖。拔节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深水5~10 cm灌溉。灌浆蜡熟期, 间歇灌水, 蜡熟末期撤水[3]。切记不能断水过早, 影响成米的品相。

4 稻田养鸭

采用健康栽培、稻田养鸭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由于有机稻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有毒有害农药, 因此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栽插密度、科学的水浆管理来减少郁蔽, 增强通风透光, 健壮植株, 增强有机稻对病虫害的抗性;另一方面, 利用稻鸭共育技术来捕食田间杂草与害虫,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和色板诱杀田间害虫。有机稻种植由于肥力水平的限制, 分蘖能力不强, 因此既要保证大田足够的基本苗, 密度又不能过大, 否则会造成田间郁蔽, 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机率。通常采用株行距为13.3 cm×23.3 cm或10.0 cm×26.7 cm, 密度33.0万~37.5万穴/hm2, 每穴栽插3~4株, 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 (常规品种) 。有机稻生产过程中的稻鸭共育技术, 能有效地控制大田的病虫草害发生, 每1.00~1.33 hm2用围网分割成1个小区, 每小区投放15只鸭, 鸭品种要选择那些活动能力强、抗病性强的新品种。它们能有效地捕食田间害虫及杂草, 而且由于长期在田间活动, 能促进有机稻植株的健壮, 防止后期的倒伏, 同时鸭粪能培肥土壤。频振式杀虫灯和色板能有效地诱杀螟虫、飞虱类害虫。通过这些综合防治措施, 有机稻田的病虫草害基本上能控制在防治指标以内[4]。

参考文献

[1]关术平, 周世兴, 王海英.水稻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4) :113-114.

[2]张栩, 薛应征, 王书玉, 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4 (9) :15-16.

[3]王开斌, 汪先霞, 詹杨.豫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10 (12) :18-19.

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 篇3

研究示范点选在乌扬、迎仙、黄陵村, 以迎仙村作为推广基点。该区域属浅丘河谷地带, 年平均气温16.5~18.7℃, 春早、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但冷渍下湿田面积相对较大, 稻田复种指数一般为一、二熟制, 稻田利用率低, 并且结构单一, 粮食比例过大, 产量较低。如果调整粮经比例, 利用城郊优势, 扩大蔬菜面积, 增产潜力较大。

1“菜—稻—菜”高效模式技术措施

1.1 选用品种, 适时早播

“菜—稻—菜”早春播种西葫芦, 于1月10—1月20日肥球双膜育苗, 3月1—3月10日双膜覆盖定植, 4月20—5月20日收获。水稻选用早中熟中稻组合如K优88、Q优1号等, 于3月5—3月15日地膜覆盖播种旱育秧, 5月20—5月25日移栽, 8月15—8月20日收获。秋菜选用品质好, 商品性好的乌米四季豆 (地方良种) , 于8月25—8月30日播种, 10—12月收获。

1.2 排水晾田, 及时翻耕

要求杂交中稻灌浆成熟期排水晾田, 水稻收后及时翻耕, 开好“三沟”, 欠细整平, 保证整田质量。

1.3 施足底肥, 合理密植

底肥每季667 m2用人畜粪水20~30担, 复合肥50 kg, 全面施肥。西葫芦采用行窝距0.6 m×0.6 m定植, 栽后淋根水, 以利成活;水稻采用 (0.4±0.2) m×0.15 m的宽窄行栽植, 保证基本苗12万以上;秋四季豆采用行窝距0.7 m×0.4 m窝播, 每窝两株, 并且稻草覆盖, 降温保湿, 有利于及早出苗和前期生长。

1.4 加强田间管理

西葫芦平均气温稳定20℃以上时, 揭取天膜, 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结合用0.5%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 幼瓜商品性较好时及时上市。水稻采用常规栽培管理。秋四季豆出苗后及时引苗上栈, 注意防治斑潜蝇和豆荚螟, 鲜豆荚商品性最佳时及时上市。

春秋两季蔬菜品种, 连续种植3年后要进行更换。如:春季可种地膜洋芋、空心菜、早熟甜糯玉米等, 秋季种秋洋芋、秋黄瓜等。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通过8年来的示范应用, 根据6个点3.99 hm2面积调查, 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对照1.02 hm2。“菜—稻—菜”栽培模式纯收益2357.98元/667 m2, 比对照291.3元增加2066.68元, 是对照的7.09倍 (表1) 。

8年来, 全街道办每年推广“菜—稻—菜”栽培技术模式面积77.07 hm2, 纯收益2066.68元/667 m2, 增加总收入238.9万元。“菜—稻—菜”高效栽培模式显著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值得在城郊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大力推广。

2.2 社会效益

“菜—稻—菜”高效栽培模式, 不仅能增产增收, 而且能增加城市淡季蔬菜供应, 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2.3 生态效益

每年覆盖的稻草和西葫芦植株翻入田中, 减少过去在野外焚烧对空气的污染, 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

3 增产机理

(1) 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该地春早、夏热、无霜期长。根据作物生物学特性, 把西葫芦和四季豆的扬花期安排在20~25℃, 相对湿度70%左右的春秋季, 能显著提高结实率, 因而提高产量, 同时应严格把握好各茬作物的播种期。

(2) 秋四季豆结合稻草覆盖, 出苗期能降低土壤温度2.0~3.6℃, 有利于出苗和前期生长。每年覆盖的稻草和西葫芦植株在下茬整田时翻入田中,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据测定, 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14.6%, 同时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有利于作物生长。

(3) 早春西葫芦用双膜覆盖, 秋四季豆稻草覆盖, 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减少杂草危害。且改善了农田小气候。通过多点调查, “菜—稻—菜”模式比其他露地蔬菜杂草数少87.5% (表2) 。

4 结语

通过8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还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改善生态环境。此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并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值得在城郊或交通便利的地区推广。

摘要:系统地介绍了“菜—稻—菜”一年三熟制高效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增产原理。该技术通过8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菜—稻—菜”高效栽培模式不但能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 篇4

在种植有机特色水稻时, 应该选择无污染且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 在种植前, 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水进行研究和分析, 确保其满足种植要求, 选用米质优、抗性好、适宜该地种植的品种来实施种植。还应加强有机特色水稻种植的管理, 综合防治各种病虫草害。下面基于参与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红米、黑米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项目”3a来的种植经验, 就有机特色稻种植技术进行详细地阐述。

1 品种、种植地的选择和培肥

所选用的有机特色稻品种应为米质优良且抗病性、抗倒性较强的稻种。红米稻有:冬粘、湘晚籼12、资丰红米;黑米稻有:乌贡、金穗黑糯、黑香稻1号, 秧田选择, 必须要选择便于发苗、地势高且干燥、便于排灌、土质肥沃以及盐碱相对较轻的地块来作为秧田地, 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增施农肥措施来完成秧田地土壤的培肥工作, 从而使该土壤有利于特色水稻的发苗和生长。种植地选择:紫鹊界秦人梯田地处新化县水车镇, 平均海拔600m以上, 境内无三污;光照长, 天然的自然灌溉条件, 且水质相当好, 可以直接饮用;土质好, 有机质含量丰富, 重金属含量在有机稻生产许可范围内, 有天然隔离带和缓冲区, 形成独有贡米的生长环境, 是生产有机稻的理想基地。

培肥方式主要如下:农肥捣碎, 使其充分腐熟, 接着再将其均匀撒施于床土表面, 并用耙子将其挠入大约3cm的土层内, 反复将其挠匀, 其中每一床撒施150~250kg的细碎且充分腐熟的农肥。

2 所选种子的处理

2.1 发芽试验

在播种之前应该实施3次试验, 可通过多点随机取样的方式来实施该项工作, 从而确保样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在试验中要求种子的发芽势必须要超过85%, 且发芽率应可达到95%。

2.2 晒种

在浸种之前, 应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刻, 在背风向阳的干燥位置把种子摊铺6~7cm厚, 进行2~3d的晒种, 在晒种时, 每一天应该进行相应的翻动, 翻动的次数为5~6次, 所有种子必须要经过筛选、风选以及精选, 将受到损伤的种子与秕谷剔除, 做好去杂和去籽工作。

2.3 盐洗

在完成晒种工作后, 在50kg的水中速撒入大约12.5kg的食盐, 使其充分溶解, 形成为浓盐水。把种子倒入至盐水以后, 应及时进行搅拌, 将秕粒漂净, 接着捞出沉于水下的这些饱满种子, 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以免种子受到盐水的侵害。要注意的是, 为使选种质量不受到影响, 在实施盐洗工作时, 应该随时用鸡蛋来实施盐水浓度的测定, 并且持续进行浓盐水的补充。待该项工作完成后, 用1%的石灰水来进行浸种处理, 以免种子带菌。在催芽过程中, 其水温应该控制在30~32℃, 通过24~30h后, 其催芽率能够达到95%。

3 播种与秧田管理

播种时间最好选择天气晴朗时来实施播种工作, 为避免营养土落干而导致“秃疮”缺苗问题发生, 在旱作床面实施播种之前, 应事先进行过水浸床, 用水浇足且浇透盘土以及床底土, 在确保床面不过水的同时, 还要确保床面水分的均匀与饱和。此外, 覆土的厚度应在0.8~1.0cm, 在覆土以后, 盘土的总厚度应该为2.5~3.0cm, 不可过薄或者过厚。

为使床内温度得到提高, 在播种以后, 应及时将步道沟、排水沟以及床头沟清理干净, 将坝埝修好, 并将田间的积水排净。定期进行双幅薄膜开闭口的检查, 查看其结合的严密性和床边薄膜的压实性。在70%苗床秧苗立针的时候, 应立即灌水, 在过完水以后应及时将秧田内的积水排净。适温炼苗, 炼苗温度条件如下:一叶一心期, 温度应控制在28~32℃;二叶一心期, 其温度应控制在24~28℃;三叶期, 其温度应控制在20~24℃。如秧苗产生杂草, 应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来实施拔草工作。

4 整地插秧

4.1 整地

因梯田不适宜机械操作, 又都是浸冬田, 所以全部人工挖田, 水坝埝应牢固, 且光滑不会漏水, 搞好田埂, 保证春季不崩溃, 土壤结构表现为上糊下松且有水有汽的状态, 同时每丘田要挖平, 保证水的畅通, 田间水层应控制于3~4cm。

4.2 插秧

按照品种自身的特性, 结合土壤自身实际的肥力来明确插秧密度, 在原则上通常以24×17cm为主, 且每穴插4~6根秧苗, 每667m2基本苗5万~6万苗, 在此建议因是梯田透气性与光照度都较强, 可以适当密植。

5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治

5.1 田间管理

土壤培肥, 可采取秸秆还田方式, 即秋季收割时把稻草充分地切碎, 并均匀撒于水田里, 接着再利用相应的工具把稻草深埋至田里, 若施加的为农家肥, 则应把其充分腐熟后再撒于田间。

本田除草, 即在泡田时, 通过大水漫灌将杂草漂除, 要注意的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 应加强观察, 及时将要发芽的这些杂草及时拔除。

5.2 病虫害的防治

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 篇5

1 稻茬麦少免耕的主要作用

(1) 确保适时播种。长江中下游的稻麦两熟地区, 在水稻收获、小麦播种期间, 常遇到秋旱或连阴雨天气, 往往不能及时播种[1]。采用少、免耕技术, 可以解决播种偏晚的问题。

(2) 保证播种质量。采用少、免耕技术, 可有效克服因稻田土壤质地黏重、不易耕整细碎、麦种分布不均、深浅不一出现的重籽、深籽、露籽和缺苗断垄现象。

(3) 改善土壤环境。少、免耕的麦种落在养分较丰富的土壤表层, 加之稻茬麦田土层墒情好, 有利于播种全苗、早苗。

2 稻茬麦少、免耕存在的问题

(1) 田间杂草基数大。少、免耕播种, 不乱土层, 因而在土壤表层保留了较多的杂草种子。

(2) 后期易脱肥早衰。少、免耕种麦表层土有机质和全氮富集, 但表层土以下较深的土壤中养分呈明显下降趋势, 因而在肥力较高的田块易出现群体偏大, 导致麦田中期荫蔽, 后期倒伏早衰现象。

3 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

3.1 播种方法

(1) 少、免耕机条播。水稻收获较早, 腾茬及时, 土壤墒情较佳, 土质为砂土至壤土, 适宜耕种, 采用机条播精细播种, 可一次完成碎土、覆土、灭茬、浅旋、开槽、镇压等多项作业且可根据需要调节播种行距、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其优点: (1) 抢墒播种, 一播全苗。 (2) 落籽均匀, 出苗整齐。 (3) 播种速度快。条播机种麦的技术要点: (1) 播前准备。前茬收割时留茬越低越好, 最好不要超过3 cm。田面要平整, 及时施好基肥。 (2) 适苗扩行。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 应调整排种孔装置, 改每幅6行为5行, 行距25~30 cm。具体的播种密度、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因品种而异。

(2) 少、免耕机撒播。水稻收获较迟, 腾茬较迟, 土壤含水量较高的田块, 宜采用机撒播[2]。其优点: (1) 对腾茬时间、土壤墒情、秸秆还田的要求不严。 (2) 播种效率高, 能够降低能耗。机撒播麦的技术要点: (1) 填平田中低洼处, 保持田块平整。 (2) 挖好墒沟, 利于田间积水排出。

(3) 弥雾机喷籽套播。稻田套播小麦, 是水稻收获偏迟地区争取稻茬麦适期播种的一项简便、省工、高效技术。其优点: (1) 争取季节, 提前播种出苗。 (2) 干旱年份能全苗, 多雨水年份可避免烂种。 (3) 通过水稻机收并配套稻草粉碎留田, 有利于秸秆还田。其缺点:如水稻生长繁茂, 麦种落籽不易均匀;倒伏田块难以操作, 麦种易露籽;在水稻荫蔽条件下出苗, 瘦弱, 易窜苗, 冬前长势差, 抗寒力弱。套播麦技术要点: (1) 要选择适宜的品种, 播前进行药剂拌 (浸) 种。 (2) 科学确定播种期和播量。在小麦适期早播的基础上, 以稻麦共生期7~10 d为佳, 以使水稻收获期与小麦齐苗期 (1叶1心) 基本一致[3]。套播麦早播早发, 但在水稻收获时常常造成损伤, 因此播种量应适当加大。 (3) 套肥套药争全苗。在水稻收获前, 稻前分别套施配方肥、尿素225、150 kg/hm2, 确保“胎里富”;播前1~2 d或播种时用除草剂拌尿素或湿细土在稻叶无露水时均匀撒施。 (4) 及时覆盖促壮苗。一般宜在收稻后齐苗期进行有机肥覆盖, 有条件的地方, 用土杂肥22.5~30.0t/hm2或稻草2 250 kg/hm2覆盖。 (5) 科学施肥防早衰。及早追施壮蘖肥, 补施平衡 (接力) 肥捉黄塘, 重施拔节孕穗肥。

3.2 沟系配套, 加强覆盖

为排水降渍, 防止麦后田间积水, 影响麦种发芽发苗, 及时进行机械开沟, 使内外三沟配套。经常疏通排水系统, 保持土壤适墒和良好的通气性, 防止和减轻涝灾与渍灾。同时增加覆盖, 以减少露籽, 防冻保苗, 还可以减少杂草萌发基数, 减轻杂草危害。

3.3 合理使用肥料

(1) 施足基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对于强、中筋小麦, 基肥施用50%磷、钾肥, 弱筋小麦基肥施用70%磷、钾肥, 其他肥料作为返青拔节肥以复合肥等形式施用。

(2) 早施壮蘖肥。基肥不足的麦田和基本苗不足的田块, 应在三叶期前后施用壮蘖肥, 以促使麦苗早分蘖, 早发根。

(3) 适时施好拔节孕穗肥。不同品种的小麦, 拔节孕穗肥施用时间不同, 中、强筋小麦在麦苗倒3叶与倒1叶施用, 弱筋小麦在倒3叶初施用。

3.4 病虫草害防治

为科学防治病虫草害, 在冬前科学选择药剂防除播种前后的杂草, 同时加强田间病虫害的调查、测报及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宋长佳.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09 (9) :103.

[2]李建军, 杜绍印, 邓世民, 等.稻茬麦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0 (10) :46-47.

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 篇6

1 技术创新

1.1 改普通晚稻品种为优质晚稻品种

宁远县烤烟7月上中旬基本收获完毕,晚稻栽插时间可较早进行,因此品种可选择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优质稻品种。笔者通过品比试验和农民生产调查,筛选出了天优华占、深优9586等主导品种,以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为重点,依托好放心米业有限公司、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取订单生产的方式,统一供种、连片种植,确保一片一种,3年累计推广优质稻良种10个,共计1 552 t,推广面积6.87万hm2,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100%。

1.2 改单一耕作为水旱轮作

宁远县烤烟种植面积大,历史久,烤烟连作严重,土传病害逐渐加重,烟草花叶病、青枯病和烟蚜等病虫害和烟株缺素(如镁、钙)的发生和危害较为频繁[2],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及品质,个别严重的地区甚至发展到不能种烟的地步[3]。同时,单一烤烟连作土壤钾等营养元素急剧减少,导致土壤肥力退化,而烟稻轮作正好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水稻需氮、硅素较多,磷、钾素相对较少,而烟草则对钾素需求较多,可以互相调节营养需求。

1.3 改烟杆拔除为烟杆还田

烟杆还田施用腐杆剂可加快烟杆腐化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了土壤通透性,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4],同时杀死或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减轻烤烟、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对提高烤烟、水稻产量、品质作用十分显著。2012年起,宁远县全面推广烟杆还田、施用腐杆剂技术,即烤烟采收后,撒施腐杆剂30 kg/hm2+尿素45 kg/hm2,立即进行旋耕,将烟杆粉碎成10~15 cm的碎杆,纵横旋耕2次,翻耕深度15 cm左右,将烟杆全部压入泥中,达到灭茬,粉碎烟杆,同时加快烟杆腐烂分解。3年来,烟杆还田覆盖率90%以上,施用腐杆剂率50%以上,烟田有机质增加了3 g/kg,碱解氮增加15 mg/kg,有效磷增加4 mg/kg,速效钾增加7 mg/kg,土壤容重减少了0.1 g/cm3,孔隙度增加6 mg/kg,平均产量增加600 kg/hm2以上,累计帮烟农处理烟杆超过13万t,增产晚稻超过1万t。

1.4 改分散育秧为集中育秧

为解决农民不愿育秧和无劳力、无技术育秧等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种粮大户、育插秧专业户、合作社、村组为主体,在烟稻轮作区、万亩示范区整建制推广集中育秧。3年共完成集中育秧超过2万hm2,核心区集中育秧覆盖率100%,辐射区达到70%以上。培育发展了15个育秧合作社、49户专业户、155个6.67 hm2以上种粮大户,平均节约人工3个/hm2,节约育秧成本450元/hm2以上,节约插田费750元/hm2以上,节约农药、化肥300元/hm2,节本增效1 500元/hm2以上,为农民节支增收逾2 500万元。

1.5 改常规播插为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烟稻轮作水稻的播种期,具体应综合考虑烤烟终采期、水稻品种特性、安全齐穗季节等因素。根据宁远县烟稻轮作生产特点,笔者大力推广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所有烟田晚稻在6月底前播种,7月底前栽插完毕,同时,在示范区推广“增加半斤种,增产一担谷”行动,解决因密度偏稀、基本苗不足问题,从增加栽植株数、有效穗数入手,提高晚稻产量。通过调查总结,在示范区大力推广常规稻用种量52.5~60.0 kg/hm2,杂交稻用种量22.5~30.0 kg/hm2,种植密度17 cm×22 cm,栽插27万穴/hm2。

1.6 改按经验施肥为科学配方施肥

通过测土配方和测苗定氮,以土壤养分构成和晚稻需肥规律为基础,以晚稻产量目标为指标,根据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目标的需肥规律,及时印发了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户购买配方肥或按配方施肥,实现由过去的滥施、偏施、过量施肥向现在的科学平衡施肥转变。通过N、P、K“3414”试验[5],总结出了适合宁远县“烟稻轮作”区优质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施用氮肥(纯量)138.15 kg/hm2、磷肥(纯量)64.2 kg/hm2、钾肥(纯量)104.4 kg/hm2。氮肥作分蘖肥施70%,作穗肥施30%;磷肥全部作分蘖肥施用;钾肥作分蘖肥施30%,作穗肥施70%。2012—2014年,项目区累计减少化肥用量245 t(纯量),节约成本1 262万元。

1.7 改常规病虫防控为绿色防控

烟稻水旱轮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有效地阻断了烟草青枯病、花叶病等土传病害,并大大减轻烟草赤星病等病害的危害,而烤烟秸秆中的烟碱[6]对水稻病虫害又有很好的抑制作用[7]。宁远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同时采取生物防控技术、太阳能频振式灭虫灯诱杀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杀稻螟技术和稻鸭共生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安装太阳杀虫灯、性引诱剂、稻田养鸭等,在全县烟稻轮作基地构建了完整的绿色生态闭环链。2012—2014年,全县共签订绿色防控合同逾4万份,服务面积1.23万hm2,实现项目核心区覆盖率100%,辐射区覆盖率60%以上。

1.8 改人工为主生产为耕、种、收、烘全程机械化

针对宁远县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这个薄弱环节,笔者重点推广关键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联合了金秋、向荣等10多个农机合作社,在项目区实行代插、代耕、代防、代收、代烘服务。2012—2014年核心区机械化率平均达到85.4%,辐射区达到50%,年节约成本1 287元/hm2,3年共为示范区农民节本增效2 256万元。

2 机制创新

2.1 创办互联网+产业园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创建互联网+放心粮食产业园,全面提升宁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每个放心粮食产业园生产基地安装监控设备,并上传到网上,让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设备随时随地进入农产品生产溯源平台,24 h监控粮食生产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从种植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这一创新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市领导先后参观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吸引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等20多家媒体播报。

2.2 办示范样板

2012—2014年宁远县以《国家农业部粮油万亩高产创建》为依托,积极开展整“万、千、百”高产示范,3年共创建万亩示范片8个,千亩示范片18个,百亩示范点300个,示范推广1.75万hm2,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优质稻9.53万hm2,为市场增加了1.47万t优质稻供给。经有关专家测产验收,2012年宁远县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5 901.5 kg/hm2,千亩示范片平均产量7 176.0 kg/hm2,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7 200 kg/hm2;2013年万亩片平均产量7 354.5 kg/hm2,千亩示范片平均产量7 569.0 kg/hm2,百亩片平均产量7 650.0 kg/hm2;2014年万亩片平均产量7 758.0 kg/hm2,千亩示平均产量7 996.5kg/hm2,百亩片平均产量8 250.0 kg/hm2,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 创新科技普及模式

利用粮油高产创建和省科普专项资金,在项目区将“请进来”和“走下去”相结合,实施科技普及全覆盖。一是举办专项技术培训。通过请专家讲课等,大力普及新技术。二是现场指导。技术员和工作队员直接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帮助农户答疑解惑。三是培养科技示范户。每个村选择培养1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户以上农户。四是创办科技示范点,开发关键共性技术。3年建立示范点326个,培养科技创新人才288人,开办培训班180期,培训13 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

2.4 走规模经营之路

现代粮食产业必须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宁远县把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平台,逐步推进粮食生产由传统家庭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全县48%以上的土地实现了流转,共流转耕地1.72万hm2,发展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35家、家庭农场179个、专业大户3 613户。

2.5 走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之路

为解决宁远县传统种植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等问题,成立了县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片服务点,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管技术、统防统治、统一订单化生产,为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插、代管、代收、代烘、代销等服务。成立了技术服务队10个,物质服务队14个,机耕队12个,机防队20个,仅2014年就完成了订单生产面积6 333.33 hm2,集中育秧8 000 hm2,测土配方5.67万hm2,统防统治2.05万hm2,机耕4.23万hm2、机插1.35万hm2、机收3.44万hm2,机烘逾1万t。

3 结语

“烟稻轮作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集成推广了“八改”“五统一”先进技术措施,解决了宁远县烤烟连作,优质稻绿色、安全、高效生产问题;实现了烤烟、优质稻双双增产、增收,提质、增效,打造出了“九疑金叶”“九疑金稻”品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县、乡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次数,减轻了环境污染。3年合计推广1.75万hm2,烟稻2季总产值达14.12亿元。与项目区前3年比,加权平均烤烟增产234 kg/hm2、优质稻增产837 kg/hm2,新增产值26 604元/hm2(优质稻8 052元/hm2),新增纯收入24 904.5元/hm2(优质稻8 200.5元/hm2);新增总产量1.88万t(优质稻1.47万t),新增总产值4.66亿元(优质稻1.41亿元),新增纯收益4.37亿元(优质稻1.44亿元),人均年增收2 000元以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项目获得了2015年湖南省丰收成果三等奖。

但由于资金和条件所限,对气候条件的影响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对示范区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病虫防控没有绝对的标准和不可预见性,统防统治有一定风险。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机耕道落后,田小坡陡且不规整),给机械化耕、种、收带来很大困难。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和品质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已由“吃得饱”到“吃得好”,最终到“吃得放心”。因此,通过烟稻轮作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走出了一条晚稻生产产业化、生态化和高效安全绿色发展之路,解决了该县烤烟连作,晚稻生态、优质、安全的问题。总结了该技术的技术创新及机制创新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烟稻轮作,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斌,王军,乔永信.陕南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病规律研究初报[J].陕西农业科学,2005(1):6-8.

[2]陈彦春,李致新,胡军,等.烟草重茬地土壤植烟障碍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5-17.

[3]王瑞新.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张中德,贺荣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晚稻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260-263.

[5]胡斌,王春艳,李灿,等.宁远县烟—稻轮作区优质晚稻3414肥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15(8):60-62.

[6]吴福芳,沈晓宝,谭兰兰,等.烟草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展望[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4):49-55.

上一篇:音乐的形成下一篇:美军军事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