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军事文化传播

2024-06-27

美军军事文化传播(共4篇)

美军军事文化传播 篇1

早在20世纪40年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在美国陆军中以电影实验法验证了传播的劝服效果, 而被霍夫兰当作实验影片的《我们为何而战》, 似乎让美国军方有了醍醐灌顶之感, 也开启了好莱坞与美军军事文化传播的不解之缘。

长期以来, 美军注重发挥电影媒介的传播特性, 通过好莱坞电影, 传播美军军事文化, 既塑造美军的“硬形象”又实现了“软杀伤”, 在美军高调重返亚太的今天, 这尤其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美军军事文化传播青睐的好莱坞影片载体

(1) 科幻题材大片。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丑闻不断, 引发美军形象危机的时候, 美军军方把文化传播的载体投向科幻片, 通过魔幻般的画面切换和定位模糊的对手, 展示美军的战争能力。在《变形金刚》《洛杉矶之战》等披着科幻外衣的军事大片中, 美军反复强调了自己关于正义、团队、勇敢、强大的传统精神, 营造出美军“世界拯救者”的形象。

(2) 现实英雄主义大片。在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不仅导演了“拯救女兵林奇”的“新闻大片”, 成功展现了“英雄救美”, 还推动了好莱坞对这一题材的关注, 于是, 电影《拯救女兵林奇》随后出炉, 为了配合这部影片外景拍摄, 美国国防部不仅担任技术顾问, 同时提供军机、坦克、装甲运兵车、军服等, 以协助重现林奇在战场上的遭遇。

(3) 展现美军装备的大片。在《变形金刚》第二部中, 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和核潜艇遭到重创, 最后由“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上的电磁炮解决掉了反派巨型组合机器人“大力神”, 这无异于是在告诉人们, 美军耗巨资研发的电磁炮可发挥关键作用, 也展示美军的“技术优势”。

二、美军军事文化与好莱坞影片“联姻”的思考

(1) 充分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 实施“软杀伤”。美军通过好莱坞影片有口皆碑的影响力和无孔不入的渗透力, 让美军的文化软实力充分呈现在受众面前, 使之成为可触及和感知的现实力量, 从而达到传播目的。实际上, 长久以来, 美军将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传媒载体, 作为自己对外展示实力、宣传其价值观、实施文化渗透和心战的工具和平台, 通过“胡萝卜” (资金援助) 和“大棒” (审查制度) 两手, 积极拓展强化对外宣传的管道和力度, 以文化的“软实力”实现其军事“硬实力”难以达到的战略目的。

(2) 注意展示美军的硬实力。美军“主演”的好莱坞战争片十分贴近实战, 外界完全可以通过看电影来了解这部世界上最强大的“战争机器”。《黑鹰坠落》真实地再现了美军空地配合抓捕恐怖分子头目的作战战术。无论“黑鹰”部队与地面悍马车队之间的配合, 还是遭到围攻的美军士兵呼叫轻型武装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援, 都是美军空地联合作战理念的直接体现。

(3) 注意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比起新闻的零碎, 经典影片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刻和持久。1986年全美票房冠军《壮志凌云》就是影响深远的美军电影公关典范。该片讲述了一名飞行精英的成长故事, 美军海军尽其所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片长近两个小时, 飞行员驾驶米格、F-14等代表当时国际一流水准的战斗机急驰蓝天的镜头足足占了一个半小时。影片公映长达18年, 魅力仍丝毫未减。

三、对中国军事文化影视传播的借鉴和思考

(1) 上升到战略层面, 做好顶层设计。目前, 美军与好莱坞的合作早已经机制化。美国国防部公共事务部长助理办公室下专门设有一名娱乐媒体特别助理, 具体负责协调军方与影视机构拍摄电影、电视节目、纪录片、音乐录影带、商业广告、光碟游戏以及其他视听产品的相关事宜。此外, 美军的各军种也都在好莱坞大本营洛杉矶设有专门的办公室处理协助拍摄事务。因此, 我们可以考虑把要把军事文化传播纳入国家文化建设和传播的整体战略之中, 从全局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宏观指导和统筹安排。从具体上看, 可以考虑做好横向和纵向的设计,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军地一体、多方联动的军事文化传播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 注意和名导演、名演员合作, 提升号召力。实际上, 在美国, 军事题材影片不仅是天然的主流影片, 更是天然的主流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壮志凌云》《珍珠港》《父辈的旗帜》等等, 无一不是美国的主流大片、商业大片。而且, 好莱坞所有一线的名导演和明星大腕中, 几乎找不到没有塑造过军人形象的。中国军事影片在与名导演合作上, 冯小刚拍摄的《集结号》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影片不仅当年拿下了2亿多票房, 而且与过去的战争题材影片相比, 这部影片看上去不再像是战无不胜的政治片, 而是好莱坞式的战争片。《集结号》上映后, 不少媒体给予了充分肯定, 用“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艺术构思、现代的电影语言”等美誉加以形容, 称赞它“宣扬了主旋律”, “开创了军事题材电影的先河”。

(3) 善用中国元素。好莱坞大片《2012》中, 就用一系列的中国元素, 吸引了受众:一名拿着喇叭的解放军, 用标准的华语说, 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一群坐飞机逃难的美国人迫降在中国雪山, 求助无望时, 解放军从天而降施救……当美国临时决策人看到海啸将至, 拒绝让更多人进入方舟时, 中国是首批决定打开船闸的国家……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 在当前“西强我弱”的舆论态势中, 必须把准角色定位, 以本土化的民族话语体系传播先进军事文化, 尤其要运用受众看得懂、感兴趣、有共鸣的“中国元素”, 实现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梁波.全球化时代军事文化安全与文化传播探析[J].军事记者, 2011 (09) .

[2]余远来.加强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政工学刊, 2012 (05) .

[3]詹庆生.好莱坞影视与美军软实力传播[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4]魏东旭.好莱坞大片打响美军“全球宣传战”[J].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 篇2

一、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定义

美军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称为“联合职业军事教育”(Joint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2006年2月1日颁布的《美国法典》第10编第107章第2151节,对“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定义是:“包括各军种军官在为增进对联合事务,特别是所涵盖的相关事务的深入理解而设定的特定环境中所接受的严格而全面的教育与考试。联合事务所涵盖的相关事务至少包括以下各项:(1)国家军事战略;(2)战争各个级别的联合计划;(3)联合作战原则;(4)联合指挥与控制;(5)联合部队与联合要求的发展。”[1]

根据美军的正式官方定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根据联合作战的需要,构建与教授联合作战知识体系,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各军种人才联合作战素质的军事院校教育活动。

二、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领导与组织

(一)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领导体制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由国防部长(Seeccre tary Of Defense,SOD)通过负责人事与战备的副部长(Deputy Seccretary Of Defense (Personnel and Rediness),DSD)和参联会主席(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CJCS)实施统一领导。负责人事与战备的副部长负责监督制定与审查全军统一的军事教育训练政策和指导方针。参联会主席是国防部长有关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问题的首席顾问,负责就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大政方针、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规程等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就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重大动向,定期向国防部长汇报。

联合参谋部负责协调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事宜。联合参谋部主任(Director of the Joint Staff,DJS)担任军事教育协调委员会(Military Education Co ordination Conference,MECC)的主席,通过下设的人力人事局(J-l Manpower and Personnel Directorate’Joint Staff)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并对各有关院校的教学规模和人员构成进行协调;通过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Depsartment of Operational Plans and Joint Force Development)掌握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与联合训练的配合情况,协调联合教学、联合演习以及联合作战理论之间的关系;通过联合参谋部主任办公厅(Director of the Joint Staff Office)掌握将官的联合教育情况。办公厅负责军事教育的副主任(Deputy Director,Joint Staff,for Military Education,DDJS-ME)具体落实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协调工作,定期审查联合教学大纲与课程,并提出修改建议。此外,他还担任军事教育协调委员会的秘书,对各战区级司令部司令、国防部作战支援局(CombatSupportAgency)局长、各军种参谋长以及联合军事教育界负责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协调。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具体组织实施由国防大学和各军种院校分别负责。

(二)承担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院校

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具体实施依托现有军事院校体系,主要在国防大学所属各学院以及各军种中级和高级职业教育院校进行。

国防大学所属各学院包括:国家军事学院(National War College,NWC)(华盛顿特区);武装部队工业学院(Industrial College of the Armed Forces,ICAF)(华盛顿特区);联合部队参谋学院(Joint Forces Staff College,JFSC)(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兵营)。

军种高级院校包括:陆军军事学院(US Army War College,USAWC)(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兵营);海军军事学院(Navy War College NWC)(罗得岛纽波特);空军军事学院(Air War College,AWC)(阿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空军基地);海军陆战队军事学院(Marine Corps War College,MCWAR)(弗吉尼亚州匡蒂克)。

军种中级院校包括: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ACGSC)(堪萨斯州利文沃斯堡);海军指挥与参谋学院(College of Naval Command and Staff,CNCS)(罗得岛纽波特);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Air 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ACSC)(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海军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Marine Corps 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MCCSC)(弗吉尼亚州匡蒂克)。

三、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军现已建成比较完善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为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提供了组织机制保障。

根据参联会颁发的文件,各军种相关院校和武装部队参谋学院于1990~1991学年开始实施两个阶段的联合军事教育计划。1998年,美国参联会主席颁发《参联会主席第1800.01号指令:军官职业军事教育政策》,将联合军官教育由两个阶段扩展为全程教育,共分为5级,即任命前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初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中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高级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将级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2004年8月,参联会主席又颁布新的《军官职业军事教育政策》,保留了原来的5个教育级别,但将其改名为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二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单独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将级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2]

(一)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主要进行“联合事务”(Joint Affairs)的基础性、介绍性教育,分为任命前和初级两个层次。承担这一阶段教学的院校主要是各军种的军官学校、候补军官学校、后备军官训练团、各军种初级或高级兵种学校等。

任命前教育是对拟担任军官职务的学员就“联合事务”进行的教学活动。

初级教育的对象是少尉至上尉军官,主要为联合部队司令部和联合特遣部队培养具有联合作战素质的军种军官。

(二)第一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这一阶段的教育包括军种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两个层次,培训对象是少校、中校或上校军官。

军种中级培训的对象是少校军官,强调从参加联合作战的军种部队的角度教授联合作战行动,主要目的是增强学员对联合部队中军种部队战役战术运用的理解。承担这一阶段教学的院校有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海军指挥与参谋学院、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和海军研究生院等军种中级指挥院校。

军种高级培训的对象是中校、上校军官,主要教授国家军事战略、战区战略和战略规划制定程序;要求学员站在联合作战司令部、联合参谋部和国防部的高度,来考虑如何使用国家军事力量施行国家军事战略;强调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和联合思维能力,使学员树立“联合观念”。承担这一阶段教学的院校主要有陆军军事学院、空军军事学院、海军军事学院、陆战队军事学院等军种高级指挥院校,以及国防大学的国家军事学院、武装部队工业学院和联合部队参谋学院的联合与联军作战系。

(三)第二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这一阶段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第一阶段联合军事教育的继续,主要由联合部队参谋学院的联合与联军作战系实施,培训对象是在军种中级和高级培训中有望选任为“联合专业军官”的校级军官。2006年2月1日颁布的《美国法典》第10编第107章2155节明确了对第二阶段教学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拓展联合作战的专业知识和观念,提高联合作战技能,课程计划的构成必须能够保证培训学员为在多军种联合机构的职务上有效工作做好充分准备;使学员能够将第一阶段学习的联合事务基本知识提高到在联合领域有效工作所必需的专家水平。[3]

(四)单独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这一阶段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将在国家高层军政部门、国外有关机构工作的上校和文职官员,或准备提升为将军的上校军官。该阶段的培训与教学都在国家军事学院、武装部队工业学院和联合部队参谋学院的联合与联军作战系进行。

国家军事学院的教学重点是国家安全战略,目的是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及制定和执行国家安全战略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和平时期、危机时期或战争中,在一个统一的战略计划框架内,综合运用所有国家力量实现国家目标。

武装部队工业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员在执行国家安全战略过程中筹措、使用和管理国家战略资源和联合后勤资源的能力。

联合部队参谋学院联合与联军作战系的教学任务是,对经过挑选的、精通军种业务的校级军官学员进行研究生教育,培养他们制定、执行与管理联合战役计划的能力,教授其参谋业务知识。学员毕业后,大多分配到联合参谋部和联合作战司令部担任高级参谋工作。

(五)将级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将级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对高级军官(包括上校和将级军官)就“高层联合事务、跨部门和多国联合事务”进行的培训,主要由“拱顶石”(Capstone)课程、将级军官联合作战课程和“塔尖”(Apex)课程完成。这种培训着眼于最高层次的战略问题,目的是提高学员综合运用各种国家力量达成国家安全目标的能力。

“拱顶石”课程由国防大学承办,为期6周,每期学员约40名,培训对象是拟晋升准将的上校军官。其主要目标是使学员掌握联合条令阐述的联合作战基本原则,综合运用国家力量诸要素实现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目标途径与方法,联合行动、跨机构行动和多国行动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作用。

将级军官联合作战课程是国防部高级军官的继续教育课程,由4个军种的4所高级指挥院校承办,为期2周,每半年举办1期,每期学员18名,都是各军种的少将军官;目标是培养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军种部队司令和联合特遣部队司令的合格接班人。

“塔尖”课程也由国防大学承办,培训对象是准备担任联合或联军部队司令的将级军官,目的是使学员认清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国家安全政策与目标,加强将这些政策与目标融人联合战役计划的能力,掌握先进的作战指挥艺术和直觉决策能力。

结语

1.美军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由国防大学所属各学院以及各军种中级和高级职业教育院校进行。

2.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分为5个级别: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一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第二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单独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和将级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

(1)预备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拟担任军官职务的学员和少尉至上尉军官,主要进行“联合事务”的基础性、介绍性教育,培养具有联合作战素质的军种军官。

(2)第一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包括军种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两个层次,培训对象是少校、中校或上校军官。其主要目的是增强学员对联合部队中军种部队战役战术运用的理解。军种高级培训的对象是中校、上校军官,目的是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和联合思维能力,使学员树立“联合观念”。

(3)第二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是第一阶段联合军事教育的继续,培训对象是在军种中级和高级培训中发现的有望选任为“联合专业军官”的校级军官。其目的是使学员能够将第一阶段学习的联合事务基本知识提高到在联合领域有效工作所必须的专家水平;为在多军种联合机构的职务上有效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4)单独阶段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将在国家高层军政部门、国外有关机构工作的上校和文职官员,或准备提升为将军的上校军官。其目的是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及制定和执行国家安全战略的能力;在执行国家安全战略过程中筹措、使用和管理国家战略资源和联合后勤资源的能力;制定、执行与管理联合战役计划的能力。

(5)将级军官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培训对象是高级军官(包括上校和将级军官),主要包括“拱顶石”课程、将级军官联合作战课程和“塔尖”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学员综合运用各种国家力量达成国家安全目标的能力。

美国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1986年国会通过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86)。这部重要的法律反映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军事变革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也随之调整,以适应战争形态由传统军兵种协同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根本改变。军事教育必须能够培养出适应联合作战的新型军事人才。联合职业军事教育的宗旨就是使学习者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建立起联合作战的概念,形成联合作战的思维方式,在掌握军种作战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联合作战的知识和技能。联合职业军事教育强调培养学习者指挥跨兵种、跨军种、跨政府部门和跨国家作战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具备了解和处理超出军事之外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事务的知识和能力。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调整,现行的美国联合职业军事教育体系比较完善,比较合理,能够实现基本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United States Code[EB/OL],Title 10 - Armed Forces, Subtitle A-General Military Law,PartⅢ- Training and Education,Chapter 107 -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Sec.2151.Definitions.From the U.S.Code Online via GPO Access,wais.access.gpo.gov.http://www.law.cornell.du/uscode /html/uscodelO/usc_sup_01_10_10_A_20_I.html, 2011-09-08.

[2]Joint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EB/OL].http://en. wikipedia.org/wiki/Joint_Professional_Military_Education, 2011-09-08.

美军军事文化传播 篇3

美国是公认的报纸大国, 也是世界上报业最发达的国家, 直接影响着国际舆论走向。正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我们要在立足我军新闻宣传工作本土特色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借鉴美军公共事务报刊工作的成功经验, 有助于通过报道拉近与军内外受众的距离, 提高我军内外媒体涉军新闻报道水平, 加强军事新闻报道传播能力的建设,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军事宣传报道, 塑造良好的军队形象, 运用舆论武器增强军事“软实力”。

根据美军联合出版物JP1-02《国防部军事及相关术语词典》中的定义, 公共事务是指向国防部外部和内部公众进行的公共信息、指挥信息 (或称内部信息) 和社区关系活动。它是一种旨在满足美国民众和军队自身信息需求的活动, 并以此创造条件, 引导民众和军队树立并保持对军队及其和平、冲突、战争各个时期军事准备的信心。通俗来说, 美军的公共事务工作基本可以等同为我军的军事宣传工作。它不仅需要充当指挥人员的工作、生活多重顾问, 还要通过建立并加强军队士气为军事斗争做铺垫, 在提高公众对军队信任的基础上获取最大限度的舆论支持, 最终实现美军在全球范围的威慑和影响。

启示之一:严格审批保方向

作为美国军方报纸, 尽管《星条旗报》 (Stars and Strips) 在其网站上宣称自己“在众多军队出版物中独树一帜, 是一份言论自由的报纸, 不受任何控制和审查”, 但从它的题材选择和报道风格上仍能看出, 其选择性和倾向性十分明显。

虽然美国防部始终希望《星条旗报》能以一种“非官方”的身份走近美国军人, 但其作为一种军方的报纸, 又必须向公众传达高层的声音, 维护军方的利益。尽管其新闻从业者希望能把《星条旗报》办成一张真正的新闻报纸, 但往往因为政治方向、资金缺口等多种原因难以如愿。

目前, 可统计的美军定期出刊的军种部以下以基地为发行范围的报纸200余种, 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民营企业报纸。这种以商业承包的形式, 按商业化运营完成美军内部信息传播任务, 看似充满商业气息、不受新闻管制的传播方式, 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的。根据美军有关方面的规定, 创办新杂志要经负责发行的国防部机构批准。服务于各军种的杂志应当依据各军种的程度进行审批。此外, 美军对报刊出版物内部信息传播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 通过这些民营企业报纸, 我们也看到了在内部信息传播上, 美军报刊力求经济有效、远离国家政治、模糊官方身份的努力。

反观我军报刊工作, 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的《解放军报》一直是明确地以党在军队的喉舌身份存在的。在总政治部的直接领导下, 《解放军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创新成果, 宣传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虽然两军的报刊工作一个试图划清界限、标榜新闻自由, 一个旗帜鲜明、强调听党指挥, 但不可否认, 究其本质都是为了抢占军事传播的舆论制高点, 振奋军心士气, 向公众塑造正面的军队形象。

因此, 无论外界评价如何, 我军新闻宣传工作要继续坚持党性原则, 始终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手中, 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管理和主导宣传思想工作。

启示之二:潜移默化渗理念

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为首的美国主流媒体借助自己的语言优势, 依仗美国的军事“硬实力”, 不仅从容地建构自我, 而且表达一个又一个他者。这种建立在语言和实力的不平等基础上的话语表达, 表现了其意识形态渗透的操控本质。针对一个弱势群体, 使用贬损、污蔑性字眼会使得有偏见的观点继续滋长, 而运用正面、优美的词语则有助于强化优势群体的立场。

由于正面政治教育因宣教性强、不受欢迎, 美军不使用“政治思想工作”这一概念。美军公共关系报刊工作, 借助其所谓的“信息传播”使军人潜移默化地接受组织价值观、政治影响和思想教育。以传播军队信息为口号的公共事务凭借“信息”载体和符号的宽泛性而带有“大政工”的意味。

尽管每年有大量的商业报刊获准在军事基地发行, 美国公共事务仍然不会轻视军队内部报刊这种最为传统的纸质传媒。能让分布范围广泛、得到充分授权的分支组织机构得以协调一致的操作性最强的传播渠道莫过于此。当然, 以民营概念运营的美军基地报纸还有美军自办报纸并不具备的优势。与国防部报纸相比, 民营企业报纸更易于为美军及其家属接受, 能够有效增强内部信息传播的接受性。

因此, 我军新闻宣传工作也可以通过与地方媒体的合作, 适时转换词式, 反映自身观点和立场。在军事新闻的报道中我军内外媒体应当根据现实利益需求, 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预先主动设置议程, 为自身行动造势, 从而间接影响舆论, 甚至左右人们的观点和思想, 将符合我方利益的意识形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读者的思想。

启示之三:人本精神调众口

美军认为公共事务内部信息实现传播目标的最有效方式就是为军队人员的种种努力与牺牲给予精神动力, 满足他们作为社会人、组织人的信息需求, 向他们提供与个人专业和职业发展休戚相关的信息, 鼓励他们接纳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美军第一大报《星条旗报》 (Stars and Stripes) 的下属发行刊物就是这种服务意识的典型体现。除了为海外驻军提供国内、国际和所驻国 (地区) 新闻、体育赛事和评论栏目外, 星条旗报社每周都出版有以下增刊:全面报道重大体育赛事的《比赛间休》 (Timeout) ;刊载全球履行文章, 介绍驻地热门旅游景点的《星条旗旅行》 (Stripes Travel) ;介绍食谱和家装等现代生活信息的《腔调》 (Accent) ;报道本土和海外电影、电视流行排行和娱乐界新闻《电视周报》 (TV Week) ;重点解析最新商业新闻、股市行情和共有基金报价的《帮您理财》 (Your Money) ;专门提供儿童信息与教育服务的《迷你报》 (Mini Pages) 。

相比之下, 《解放军报》及各军区军兵种报纸在信息提供的全面性上就有所欠缺, 即使是《解放军报》, 所设置的非军事类版面 (如时事新闻、体育新闻) 也不多, 各军区军兵种报纸则更少。军营生活本就相对枯燥, 官兵接触的圈子很小, 信息相对闭塞, 适当地满足他们作为社会人、组织人的信息需求, 并不会影响其安心服役。相反, 笔者认为通过向官兵提供与个人发展休戚相关的信息, 更能激发他们在部队的作为热情, 更好地投身军队建设。

此外, 传播学中的分众理论在美军公共关系报刊工作中也有体现。根据目标受众全面地设置传播内容, 就是其报刊工作显示出的一种传播优势。以美军海军媒体中心 (Naval Media Center) 为例, 该中心既办有海军新闻总汇性质的《海军报刊亭》 (Navy Newsstand) , 又有反应普通舰员风貌的《全体船员》画报 (All Hands Magazine) ;既有受众指向明确、硬新闻居多的《海军、海军陆战队新闻》 (Navy Marine Corps News) , 也有亲近生活、软新闻占主导的《海军一天》 (Any Day in the Navy) ;既有《舰长工具箱》 (Captain’s Call Kit) , 又有《“直达水兵”新闻》 (DTS News) 。

在分众传播这一点上, 我国军事新闻工作也有涉及。解放军报社除出版《解放军报》以外, 还出版发行《解放军画报》、《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环球军事》、《军事记者》等子报子刊。但与解放军报社相比, 各军兵种报社的子报子刊种类相对缺乏, 受众尤其是基层官兵, 在面对报刊时因为选择较少而不能充满获得精神满足。这一方面的问题, 多是受人力、经费等方面因素的限制, 想要得到改善也绝非短期之功。但是, 笔者认为, 我军媒体及其相关政治机部门应当从美军公共关系报刊工作力调众口、分众传播的行为充分认识到, 要把官兵的需要放在心上, 树立服务官兵的意识, 通过自身工作为官兵谋利益、谋发展。

摘要:软实力强大的美军在多年的公共事务报刊工作中, 已经取得了众多经验。有针对性地借鉴其成功经验, 严格审批报刊机构, 保证宣传方向的正确性, 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受众渗透理念, 通过分众传播的手段体现我国军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本精神, 将有助于我国军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展开, 从而更好地运用舆论武器, 塑造我军良好的军队形象。

关键词:美军,公共事务报刊工作,军事新闻宣传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第2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金苗.美军公共事务传播研究[M].解放军出版社, 2009.

美军军事文化传播 篇4

RFID,全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且操作快捷方便。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交通运输方面用于集装箱与包裹管理、高速收费;在农牧渔业用于羊群、鱼类、水果等的管理以及宠物、野生动物跟踪;在制造业用于零部件和库存的可视化管理;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图书与文档管理、门禁管理、定位与物体跟踪、环境感知和支票防伪等多种应用领域。

在军事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最近几年使实际应用变得可行,这主要源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成熟。RFID的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军事物流领域,它无须人工干预,操作快捷方便,可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无论军用物资处于采购、运输、仓储、使用、维修的任何环节,各级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掌握其信息和状态。此外,它可以极快的速度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采集和交换数据;具有智能读写及加密通信的能力,世界唯一性密码,极强的信息保密性,这对于军事物流要求准确、快速、安全、可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是我军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1 RFID在美国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

RFID技术源于美国,美军是RFID技术最大的军队用户,也是RFID技术的重要的推动者之一。早在二战期间,就用于飞机的敌我识别,在最近几年的局部战争中,成功地应用于美军后勤的物流管理。1992年4月,美国国防部针对美军海湾战争中军事物流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全资产可视计划(TAV)”,而RFID的应用是实现该计划的先决条件。无论是在物资定购中、运输途中,还是在某个仓库存储中,通过该系统,各级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掌握物流所有信息。RFID接收发送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检查站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节点上。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传送给后勤调度管理中心,同时存入中心信息数据库。2006年,美国国防部要求其主要供应商在2005年前所有交付的货物都必须有RFID标签。美军在伊拉克能够获得军事上的胜利,得力于美军的“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在该系统中采用RFID技术,使数万部队的输送、数亿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流动得以顺利进行,因为时间紧迫、路线遥远而复杂,军事物流系统必须快速、准确、安全,以保障伊拉克战争的胜利。

1.1 美军发展RFID技术的目的

美军重视发展RFID技术的本质目标与发展其他军用高科技一样,都是贯彻其一贯的技术不断创新的传统,以此保持与其他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从而形成军事力量上的优势。国防部一份备忘录揭示了美军全力推广RFID测试与应用的目的:形成美军的RFID标准,力争影响世界RFID标准的制定。2000年,美国国防部就参与创建了Auto-ID Center(EPC global的前身),与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研究制定RFID的EPC(电子产品代码)标准。从目前美军大力支持的EPC global标准的影响力看,美军达到了其预期的战略目标,全球RFID标准基本上是按照美军预想的方向发展,EPC C1G2空中接口标准近日被纳入ISO180006C。

美军国防部长办公室指出其应用RFID主要的目标:(1)通过全自动的可视化和管理,实现“可知”后勤;(2)确保部队战备与作战的可持续性;(3)提高部队用户在国防部供应链可靠性;(4)通过改善运输和接收子过程,提高收集与运输的效率;(5)提高产品的全寿命管理;(6)使用成熟的和新兴的供应链技术优化国防部供应链在运与资产可视化的效果;(7)使有适应性能力的供应链具有感知和反应能力;(8)使用RFID推动准确、解放双手的数据采集,支持综合国防部供应链中的商业流程,作为一整套自动识别技术。

1.2 RFID标签的具体应用

RFID系统一般由标签、阅读器和中间件组成。中间件把阅读器从标签上读取的信息转换为可用的系统数据。标签中包含芯片和天线。美军在用的RFID标签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被动式三种。

(1)主动式标签内含锂电,体积较大,价格约100~300美元/枚,有效工作距离60米以上,标签内能存储大量信息,包括单品详细信息和批次货物详细信息:前者包括国家仓储号、重量、体积、价格、国防部标示号、危险品标示号等;后者包括货物申请书编号、起运时间、要求到达时间、装运地、目的地、总重、总价、总体积、发货人编码、承运人编码、运输优先等级等。这些数据格式符合美国国防部《射频标签数据格式规范v2.0》要求,读取后被传送到地区在途货物可视服务器并同步至全球运输网络和其他全资产可视系统。自1994年开始,美军就已经使用SAVI提供的主动式标签,该标签唤醒频率为123KHz,数据传送频率为433.92Mhz。基于其性能与价格考虑,美军主要把主动式标签应用在2040英尺集装箱、463L航空托盘和部分贵重装备上(如直升机),以实现运输途中的全程可视化。

(2)被动式标签价格相对便宜,有报告称目前已低于5美分/枚。美国国防部批准的被动式RFID使用频率为860-960Mhz,最小读取距离为3米,数据格式符合EPC-64(只读/读写)、EPC-96(只读读写)、DOD-64或DOD-96要求。被动式标签安装在货柜、托盘和单品上。美国国防部要求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所有国防部的供应商向军队供应物资时,所有类型的物资上都必须在运输集装箱、托盘化装载单元、单品包装盒和UID单品上粘贴被动式标签。美国国防部专门颁布了《美国国防部被动式RFID信息指南》来规定具体的被动式标签使用方法、标签类型与尺寸、数据构建、标签安置要求。

(3)半被动式标签实质与被动式标签类似,它与被动式标签区别在于被动式标签从阅读器的无线电信号中接收能量进行工作,而半被动式标签内置电池支持标签电路工作,这使得半被动式标签有效工作距离更远,从工作原理和应用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归类到被动式标签中去。目前尚未见具体报道指出该类型标签具体应用范围。

2 美军推广RFID应用面临的问题

2.1 RFID技术不断发展

RFID应用到物流领域,不论对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都是相对较新的话题,由此带来的技术与应用的相对不成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规范的应用。与其他新兴技术大规模推广会面临的问题类似,美军全面推进RFID的应用在RFID技术层面会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旧有RFID设备淘汰过快造成的浪费。以EPC UHF GEN2标准为例。该标准是EPC global于2004年12月发布的,但直到2005年5月该标准才在RFID设备和标签中得到使用。2005年8月,EPC global对G2标准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更新,并提交给ISO。而美国国防部在《被动式RFID信息指南》中要求自2005年1月始,一类(小包装作战口粮)、二类(服装、个人装备、工具)、六类(个人用品)、九类物资(武器系统维修部件与零件)在运往宾夕法尼亚州Susquehanna国防配送仓库和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国防配送仓库时,在单品、托盘化运输单元的件包装和托盘化运输单元上粘贴RFID标签,美国国防部内部部分官员都对此产生质疑:目前所用的标签和读写器使用的技术并不完善,这些标签和设备不得不在短期内被替换或升级,以满足G2标准和标签格式,这会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2)工业生产能力滞后。美国国家审计署在2005年5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国防部对被动式RFID标签和设备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可能最终超过供给能力,而且生产过程中30%的损坏率将可能加剧被动式RFID的短缺。在美国国防部大力推进RFID应用的同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也在大张旗鼓地进行着类似的计划,这有可能会导致RFID阅读器和标签暂时性短缺。

(3)操作人员的培训滞后。与任何新技术的系统一样,终端用户必须加以培训以认识并使用RFID。这种培训在军队战时处理库存资产时显得尤为重要。美军各军种在RFID应用培训上仍然存在着问题:空军已经在开展试点的部分地区提供了RFID的培训,但还没有将这种培训纳入空军的训练课程;陆军训练课程已经提供了主动式RFID使用的训练,但还未将被动式RFID的使用培训提上议事日程;陆军预备役也未能把被动式RFID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2.2 被动式RFID技术尚不成熟

(1)系统集成问题。系统集成能使成员之间的自动信息系统协调一致,一起工作,主动和被动系统结合更为便利。而且,必须建立协作的通用系统和标准。目前美军国防后勤局(DLA)和各军种进行着各自为政的将被动式RFID融入现有业务流程的计划,这必然导致美军各军种之间的协作困难,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2)被动式RFID读取率的问题。美国国防部和部分企业读取率试验结果表明:放在独立的箱子和托盘上的被动式RFID标签读取准确率大约是90%左右,这样的准确率显然不能满足军事物资管理的需求。10%的标签未能正确读取,是因为标签放置的位置和标签自身质量。美海军的试验表明,标签贴在金属上、包装内含有液体或标签贴在高密度物资上,会导致读取数据错误。2004年10月,美海军海洋终端组织的试验表明,在满载的托盘上单品标签的读取率为85%。据2005年2月10日美空军出版的一个简报上称,空军在试验过程中曾经出现过32%~65%的读取率。企业在应用RFID时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沃尔玛称,2005年1月18日,满载的托盘上单品标签读取率是66%,读取满载托盘上所有包装标签仍然是最大的挑战。美国国家审计署2005年5月的报告中指出,30%的被动式RFID标签在生产过程中,芯片粘贴到天线上被损坏,另有10%~15%的标签在打印过程中损坏。

(3)频率问题。美军部署是全球性的,而在美国本土外,获取频率使用许可是美军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目前在频率划分上还没有一个全球同一的频段供RFID使用。根据国际无线电管理规则,特殊频率的使用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许可。在美国本土被许可的915MHz频率在部分亚洲国家是划分给GSM手机基站使用的,申请在这些国家使用该频率显然十分困难。

2.3 RFID投资回报尚不明确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案例来证明RFID具有可观的投资回报率,而将RFID应用到军事物流领域中,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投资:(1)采购RFID相关硬件、软件;(2)操作人员的培训;(3)RFID与现有信息系统整合需要的费用。实际上,整合的费用是RFID应用耗费最大的一块。考虑到推行RFID伴随的耗费与利益,美国国家审计署在编号GAO-05-551的报告中就提出质疑:由RFID技术带来的可视化程度的提高与推行这项技术所需的耗费相比,是否值得?美军内部不同部门对RFID的ROI进行着独立的分析,而他们各自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例如,美海军分析中心在2004年6月发布的RFID耗费与利益研究,其结论是目前尚不是全面推广RFID应用的时机,最好等被动式RFID技术更加成熟再进行。而美军国防后勤局在2005年1月25日发布的一个报告称,一个国防部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有理由相信在整个国防部范围推行被动式RFID的投资将在短期内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从长远看,经济上的预期回报将非常可观”。

3 美军现行RFID应用战略的缺陷

3.1 缺乏明确的远期目标

美国国防部没有定义明确的预期结果,如与自动信息系统的集成,也没有订立每年RFID发展与应用的目标。国防部长办公室和各军兵种的目标和目的也未能协调一致。美军运输司令部甚至对被动式RFID推行未列出任何目的或目标。

3.2 缺乏对关键战略举措的描述

有效的管理实践要求对用以支持目标和目的专门的行动进行描述。目前美军RFID实施计划未提及的:(1)如何获得必要的工作技能;(2)考虑人力资源难题;(3)鉴别主要的资产资源(例如,阅读器、写入器等RFID专用设备);(4)确定主要的技术资源;(5)获取所需信息的资源。这些专门行动的实施对于评估组织的构想、任务、目标和目的的达成非常重要,而且能为可能需要的对纠正的行动的监控提供基础。

3.3 缺少RFID推广行动的评估指标

成功的组织有用于评估计划中专门行动的工作指标。国防部长办公室的政策中没有工作指标来评估为被动式RFID推行所采取的专门行动。陆军和海军的推行计划中包含了一套基本的指标。陆军:(1)在运可视性质的提升;(2)标签读取率的提高;(3)通过RFID技术降低库存。但这些计划不包括过渡的步骤或采用这些指标的详细细节,或进一步定义陆军和海军必须完成的目标以获取胜利。DLA、美国运输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在它们的被动式RFID推行计划中都没有工作指标。

3.4 没有达成最终目标的全面的时间表和关键点

领导型组织将全面时间表和关键点结合在一起以达成最终目标,监控计划的进程。在被动式RFID方面,美陆军、海军、国防部办公室、国防后勤局都有短期的计划,但这些计划仅仅是基于支持国防部办公室指南的两年期的计划。有效的项目管理则应该建立跨度为5年的时间表和关键点。美海军陆战队和美国运输司令部在他们推行计划中没有列出被动式RFID的时间表和关键点。

3.5 在供应链中推行被动式RFID所需总资源的界定和年度费用估算

优秀的管理实践提倡所需总资源的界定和年度费用估算。美国国防部办公室及各军兵种建立了资源和年度消耗预测的框架;然而,所需总资源(包括年度费用估算)在国防部办公室的计划中没有,在其他军事伙伴的计划中有。缺乏细节化的资源计划,国防部及各军兵种无法确定它们在被动式RFID上的投资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也无法确定推行被动式RFID是否能为他们的投资提供可观的回报。

4 对我军军事物流领域应用RFID技术的启示

当前我军正在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作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部分,军事物流也正向准确、快速的方向转变。由此可见,我军对于发展RFID技术同样存在客观需求。在我军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努力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总结外军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无疑是一条较好的发展道路。

4.1 军地结合,推动我军RFID发展

RFID的发展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完全由军队独完成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即便是实力雄厚的美军,在RFID的发展过程中也大量利用地方资源,如采用Savi科技公司先进技术、聘请IBM公司为其部署RFID的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等。法军则采取了外包策略,将用于救生装备管理的RFID系统完全交由地方公司建设。我军军费规模远远不及外军,建设信息化军队的任务又十分繁重,更应当积极利用地方资源。但是当前我国RFID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加上射频标签的价格目前远远高于条码标签价格,造成内需不旺,如果完全依靠地方市场的力量,则国内RFID的发展必将落后于国际水平。而如果完全由军队承担技术研发与生产工作,一方面军队自身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受生产规模限制而使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我军在技术研发上应该走军民合作的道路,选择地方实力雄厚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共同进行RFID的技术开发,突破相关技术瓶颈。

4.2 建立我军RFID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真正实现全面信息化的前提,是实现军事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建立军民一体化物流系统,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RFID技术标准不统一,使用不同标准的产品就不能通用,采用不同标准的系统之间的物资就无法识别,RFID技术的优越性也就成了空谈,这将严重制约军事物流保障平台的形成和军民物流一体化的实现。

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RFID产品(包括各个频段)的国际标准。世界各国都从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出发来制定标准,已形成了日本的UID和美国的EPC两大标准组织互不兼容的对抗局面,而我国也开始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对于我军军事物流建设而言,目前在RFID技术标准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成立全军RFID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符合我军实际的军事物流RFID技术标准,从全局的高度,实现整个军事物流供应链的标准统一,确保RFID建设的顺利展开。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成熟,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变得可行,并且成为我国军工物流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美军军事物流领域中RFID技术的应用,总结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对RFID技术在我国军工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军事物流,RFID,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赵宏涛.论RFID在军事物流领域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5,28(9):44-46.

[2]建新.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金卡工程,2006(10):56-57.

[3]郭星香,魏延鹏.RFID技术——军事物流的一次革命[J].科技信息,2010(15):31-38.

上一篇: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下一篇:CBE教学理念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