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共12篇)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 篇1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化的重要途径, 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化程度。在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逐步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化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化也成为化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有效化,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续, 化学知识是建立在初中化学知识基础上的。所以良好扎实的初中化学知识是学好高中阶段化学的保障。新课标也明确了化学教学的任务, 即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但是目前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依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存在着许多问题, 要想实现新课标中化学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就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 转变教育理念,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现行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的课堂教学单一枯燥
目前大多高中的化学教学课堂都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教师依然是注重课堂授课, 而且是将知识集中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课堂氛围就会比较沉闷, 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被授者,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的集中式授课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学生对化学系统知识的学习, 但是新课标要求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因此, 教师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长此以往的话, 学生很有可能对化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对化学课堂排斥和抵触。化学知识本来就理论性很强, 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也较高, 如果学生有了抵触情绪, 那课堂教学的开展必定不顺利。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变得遥不可及。另外, 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多提问学生, 就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 这样教师可以使教学有重点。如果教师注重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之间就可以互相学习, 共同探讨和进步。这种注重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了教师的讲授, 使得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实现的机会。
(二) 化学课业重, 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
传统的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角色, 大多现在的化学教学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这就使得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论系统性比较强, 所以课堂教授的知识会很多, 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课后会安排与课堂知识相关的作业。这样导致学生课堂上是跟着老师学, 课堂下还是要服从教师的安排。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愿望, 这与新课标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 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教师在安排课下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有重点, 要讲究精而有质, 使学生从大量的课堂知识和课下作业中解放出来, 进而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三) 化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虽然在初中阶段就有化学课程, 但是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不尽相同的。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本堂课化学知识的教授, 不注重其中隐含的旧知识的复习和过渡, 一味地认为以前学过的知识大家都应该是清楚的, 其实不然, 从学生不同的表情中教师就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对过渡知识有疑问。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中过渡知识的复习, 这样使学生既回顾和温习了以前的化学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接受打好基础, 还能使新的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四) 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现在的传统教学体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课堂教学采用一刀切, 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使用一贯的课堂授课模式, 自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差, 所以教学理念有待改进。
二、课堂教学有效化的方法
(一)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要认识到单一的传统教学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适应新课标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师生互动, 学生之间互动的时间, 使教师的教学更有侧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 减少学生的课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减少学生的课堂和课下作业, 并且对作业的布置要精简而且合理, 既注重化学知识的考察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课业减少的情况下, 学生自己的时间会多起来,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学生只有对化学产生兴趣, 才会自主地学习化学。
(三) 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 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 教师都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在学习方面, 教师要针对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的接受能力, 从而给予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教师能使课堂教学更有侧重性, 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四)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不管是在性格、生活环境, 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不尽相同, 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尤其在学习方面, 对能力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更有重点, 教学活动才能开展得更顺利。
高中化学课程是高中教育的重点课程,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应当引起重视。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 化学教师一定要认清现状,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 篇2
[摘要]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强调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化学教研的重点,也成为了化学教学目标中的一大难点。那么,在应试教育依旧成为主流的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有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化学核心素养呢?我结合我多年一线教学的经验,从宏微辨识、平衡思想及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化学这一学科更是如此,单纯地掌握化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化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事半功倍、举一反三,并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有效地知识迁移、灵活应用。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微辨识、平衡思想、模型推理意识、实验探究能力及科学精神五个维度的素养,本文选取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探究,具体如下。
一、促进知识迁移,启发宏微辨识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看似零散琐碎,但用一定的逻辑思维结合巧妙识记,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类表征、信息整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对比分析、分类表征,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培养学生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形态、变化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微观结构决定宏观形态、微观变化决定宏观现象的宏微结合的意识;使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视角,懂得从原子结构层面分析物质形态及宏观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宏微辨识的化学核心素养。例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这一课时,学生应学习C60、石墨、金刚石三种不同类型的碳单质。我先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其微观结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并能准确辨识两种晶体;然后多媒体播放金刚石与石墨的物质形态、硬度、熔沸点等物理性质对比,加深学生对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性质的理解与印象;通过原子键与分子键的概念再次引入石墨与金刚石的性质对比分析,使学生形成宏微结合意识;最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回忆我们学过的晶体,进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分类,整合知识与自主巩固。如此一来,通过促进学生化学知识迁移,启发学生进行宏微辨识。
二、渗透变化观念,深化平衡思想
我们常说,化学就是一门研究变化的学科。通过化学反应的学习,渗透变化观念,深化平衡思想,正确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学生形成一般性及概括性的知识,促进高中化学知识正向迁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对立统一,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形成的动态平衡;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新物质的生成原理,正确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启发学生自主归纳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类型与反应条件,认识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与内在逻辑;通过反应条件、能量转化、实验操作、动态平衡、实际应用等方面学习化学反应,促进学生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观念与思想。例如教学《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课时,首先通过“水是否导电?”这一问题进行新课导入,然后演示实验证明“纯水不导电”,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H2OH++OH-,再分别加入HCl、NaOH、CO2、NH4Cl等物质,通过小灯泡及电流表的变化,判断水溶液的导电性,并结合已经学过的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引导学生归纳“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的方法”及“抑制水的电离平衡的方法”,最后通过水的离子积的概念渗透动态平衡思想,促进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充分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动态平衡的本质。
三、引入实验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特质,它强调通过问题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解释结论、交流评价、质疑创新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并通过自主实践探究,掌握化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化学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化学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已经学到的化学原理及化学知识,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规范实验操作,从“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验操作技能。比如在讲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在导入环节,我提出问题“课本中提到湿润的氯气可以漂白有色布条,那么干燥的氯气可以漂白物质吗?”导入氯气的漂白性;然后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就这个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由教师引导进行结果讨论,分析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的原理。这样一来,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综上所述,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需贯彻真正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通过信息整合、分类表征、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宏微辨识的化学思想并提高其学习能力;通过渗透化学变化观念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变化本质,归纳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从而深化学生的化学平衡思想,提高化学学习效率;通过引入探究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现象描述、数据处理等化学探究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化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化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强.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7(5).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 篇3
1.任务分析理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将任务分析理论融入到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它与任务项目教学法具有相似性,需要教师通过引入一个项目任务,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项目,在完成任务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任务分析理论的方式也是教师引入任务,并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当学习“甲烷及其化学性质”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将“甲烷可以安静地燃烧、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会出现淡蓝色的火焰、甲烷会和石灰水发生反应,让石灰水变成浑浊的气体,还会产生热量”等性质直接讲述,学生或许会记住,但是这种记忆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一种死记硬背,当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学习了很多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之后,学生就需要记住大量的各种物质的性质,就会很容易记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化合物的各种性质,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构建任务,让学生猜想甲烷是否容易燃烧、是否会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等,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思考,还动手做实验,因此,任务分析理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任务分析理论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并且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接受的知识都是现成的,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有知识的学习都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提升。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分析理论,需要学生自己对教师提出的任务项目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测定实验”中,化学反应热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个的任务项目,让学生从实验的目的、方法和原理等方面去分析项目任务。当学生在实验前将实验的目的和器材、原理等都熟悉掌握,就可以更加明确实验的步骤,最终完成整个项目。
3.任务分析理论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是一门科学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素养,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任务分析理论融入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对各项学习任务进行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项目的同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当面对这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要将项目任务完成,就必须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化学教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进行实验来探究实验结果,为了保证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学生每一步的实验环节都应该规范,一旦出现不规范的操作,便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当学生完成实验之后,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出现问题,为了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学生需要重新进行实验,此时学生就需要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重新对实验过程进行温习,发现问题出现在哪一个环节,然后进行纠正,重新实验,从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任务分析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将其运用到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手脑并用,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篇4
新课程倡导下的高中化学学习, 不仅是为分数、为高考而学习, 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技能以及提高科学素养而学习。那么, 如何做呢?
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在进行“AIC13”溶液实验的时候, 教师可提问在实验的过程中将AICL3滴入Na OH溶液和将Na OH溶液滴入AI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一般情况下, 学生往往会按常规的思维进行考虑, 但实际上这个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 所以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时, 教师就要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 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看待和思考这些问题, 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进而保障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其次, 注重细节, 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众所周知, 实验性的教学对化学课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策划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以此来更 好地提高 学生的创 新思维能力。例如, 在讲授“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时, 一般教师都会向学生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 但是在讲授过程中, 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听明白其中的关系, 操作时极易出现将阴阳极接反的错误情况。这时, 教师要让做错的学生将反接的现象详细地记录下来, 并且把这些错误的现象当做提醒自己不再犯类似错误的学习案例。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详细讲述它们之间 的理论依 据 ; 实验中一 旦反接, 铁丝作为阳极会迅速腐蚀, U形管出现浅绿色的絮状物, 这种将错就错, 以事实说明铁丝接电源负极而受到保护的结果, 同样能加深学生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理解, 从确保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认知和理解。
二、信息化教学策略
为了顺应新形势的发展, 多媒体渐渐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同时也能够使化学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学习, 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例如 , 在检验乙 醇 ( C2H6O ) 与钠 (Na) 的反应时, 在实验中需要点燃, 但是运用传统的实验演示方法, 产生的火苗比较小且现象不突出, 并不利于学生的观察。为了突出燃烧现象,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操作, 这样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乙醇 (C2H6O) 与钠 (Na) 反应时产生的燃烧,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同时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三、引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能借助一定物质媒介, 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因为创设一个好的化学情境, 能够让学生的思考循着教师设计的方向一步步走向深入, 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的科学殿堂, 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发展与促进。
首先, 在化学教学中, 化学教师要善问、会问,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多问。这就需要创设一个较好的问题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 在讲解“氯气”一文时, 教师可以通过自来水中的刺激性气味引入, 向学生讲解这种刺激性气味其实就是氯气, 是用于自来水杀毒的。接着, 教师可再又问学生;为什么氯气明明是有毒的, 却可以用来净化自来水呢?通过创设这样问题情境,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 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 创设探讨的问题情境,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比如, 在讲授“亚铁化合物与三价铁的化合物相互转变”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削了皮的苹果。由于苹果皮已经被削掉了一段时间, 它的表面变成了铁锈色,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为什么苹果皮会变色呢?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的设置, 学生很快进入了思考状态,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 我们必须要接受这项挑战, 完成这项挑战, 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地总结新的教学方法, 同时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有效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还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化化学教学。本文中笔者将对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杜惠蓉.论新课程条件下的有效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2]杨莉娟.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对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现象的剖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6) .
[3]王延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 (4) .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 篇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为适应这一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必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而且也符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简单谈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课前组织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案例的内容及形式
现行的地理教材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案例进行以下分类:依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类;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材料和地理图象;依据情境的不同,可分为语言情境案例和实际情境案例;依据案例用法的不同,可分为讲解式和讨论式。
2、课前准备
主要包括学生的准备和老师的准备两方面: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搜集材料、整理案例并分析其在案例教学中应承担的角色即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老师的准备应从内容的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着手,其中教学的组织最重要,如学生任务、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目前地理教学中的案例以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师的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下面以“全球变暖”为例,对其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案例:“图瓦卢,搬国奇观全球拭目”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其面积只有26平方千米,总人口1.1万人。人们将这个国家的九个环状珊瑚小岛称为太平洋上的“九颗闪亮明珠”。然而,在2001年初,有关专家指出:在过去十年中,海水已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如果情况没有改变,到2010年,全球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至80厘米,图瓦卢的九个小岛也将在50年内全部浸入海中,“闪亮的明珠”将永远消失在世界地图上。2001年11月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到邻国新西兰。
1.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前,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其主要目的是: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尽快对案例产生兴趣。在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标题 “图瓦卢,搬国奇观全球拭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②让学生做好相关的理论准备,因为如果学生对有关的理论缺乏了解,就难以在教学中开展有价值的、高水平的讨论。
2.呈现案例,师生共同确定研究的主题。
教师在呈现案例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其中所涉及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学会“发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师生进行商讨,确定案例中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如在该案例中,就确定以下3个需要共同研究的主题:
①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②近年来海平面的上升为什么会出现加快的情况?
③ 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海平面不断上升的问题? 3.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创设和谐氛围,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大胆进行思考并积极参加小组的讨论。尤其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相互间的协作与交流。如对问题①②,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经过思考,得出“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是地球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结论;而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启发、讨论,则能进一步指出“近年人类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氯氟烃等)造成的温室效应是地球海平面上升的根本原因”,并且注意到“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也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案例的探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意见。如对问题③,学生就提出以下的建议:工业生产尽量采用干净能源、对各国温室气体实行限制排放、大规模植树造林等。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首先应充分肯定,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保持其继续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然后,要与学生一起探讨各方案的可行性,从中选取最有效、最迫切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4.案例的拓展与升华。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完成以上3个问题的讨论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全球变暖,对我国会产生哪些影响;发达国家们又是如何对待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在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中,可能还会含有哪些成分,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但要运用到地理方面的知识,还会涉及到生物、化学、政治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对它们的思考,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习惯,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5.教师的小结与点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作出评价,以便今后能更好地进行案例探讨;另一方面,教师也有必要对案例进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原理、规律,使学生对该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如对该案例,教师可作简要归纳。
四、案例教学的效果
1、案例教学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用于何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而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增长实际操作的才干。
2、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案例教学多采用生活中的事例,经过编写形成的案例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紧密相连,或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而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认真参与案例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
4、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五、案例教学的局限
1、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它常常要求教师必须经过良好的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师的培训上,它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2、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比较困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教学薄弱点;化学实验;科学技术
当前,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取得飞速发展,在给传统化学课堂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而这也正是这几年高中化学课改革的一个动向。高中的化学课旨在通过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内容的传授以对现实生活当中问题予以解决,从而寻找人类和化学间相互关系。但伴随时代不断变迁,化学教改工作飞速向前发展,把化学课教改执行下去这已是所有相关教育人士的当务之急。凭借对高中化学课薄弱点的研究,寻找出相应对策。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点
1.采取不科学的教学手段
高中化学旨在对知识予以讲授,而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必备技能。如今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缺少针对性教学目的,对所授课程不能够做到掌握有度,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前化学教师在结合多媒体传授知识过程中,略显死板机械,虽说对相关技术能够做到灵活应用,讲解知识看似行云流水,但学生从中获益却并不多。该教学模式更侧重于表面功夫,易流于形式;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展开教学时不能有效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技术,使用教学设施显得陈旧老化,不利于教学改善,同时也难以达到新教改的要求。
2.教师对偶然事件应对能力不足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偶然事件指的是同教学规划缺少关联,使原课堂秩序被打破,让人感到猝不及防的一类事件。一般情况下偶然事件会伴随不定性、突发性与创新性等特征。新课标指导下化学教学应将学生视作主体,所以,我们不可能有效规避所有偶然事件。为此,要求教师应该积极灵活,对任何偶发事件都能做到沉着应对、临危不乱,最终在学生参与下将事情妥善处理。要知道,偶然事件处理结果,同一位教师职业素质及其专业能力是存在很大关系的。
3.填鸭式教学现象严重
拿人教版教材为例,这些化学教材都是集化学界众多学者智慧结晶的,是几经编撰和修整的,在国际上都是占据领先地位的,但又由于传统思想左右,人们更加重视应试教育,而高中化学也开始转向单一目标。在课堂上教师更侧重机械教学,却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索空间,导致化学课显得陈旧死板,反复机械,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策
1.对传统教学思想与方式予以改变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负责知识与技能传递,或者强行给学生灌输。伴随新时期的到来,这种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应当尽早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也已势在必行。而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实施,是必须要建立在教师观念转变基础上的,因而化学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知识技能,不要再机械式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领学生去探求化学知识奥秘,从实验中获得真知,最终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习得知识。教师应调动学生主体性,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另外,应该灵活结合先进科学技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学生更乐于动手实践,所以,教师就要尽可能简化课件内容,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其中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大幅提升学习质量的效果。
2.对偶发事件应科学合理处理
教师应建立在对偶然事件出现时间、构成影响及事件本质等充分了解基础之上对偶然事件应灵活应对。当偶然事件出现,教师应采用幽默语言将危机化解于无形,然后引领学生着重关注课堂内容。这方面就要求教师职业素养和应变能力等都比较强。对不同形式偶发事件,需要灵活选择处理办法。而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可结合话语、注视或动作等对课堂气氛进行烘托。教师应快速分析出现的问题,对课堂教学大方向予以把控,对学生适当引导,让实验整体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
综上所述,新课标指导下对高中化学老师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他们对当前化学课薄弱点务必有清晰认识,同时能采取行而有效的教学。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对当前教学模式加以改进,最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谈如何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J].学周刊,2011(2):38-39.
[2]陈赛清,陈良壁.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调查与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184-188.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篇7
一、发挥实验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实验中存在各种各样新奇的化学现象,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未知现象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愿望,同时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学生在“化学能和电能”这一章节的时候,需要学习电能和化学之间的转换关系,这就涉及到原电池的原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先演示“西瓜原电池”(用到的实验材料有铜片、导线、锌片、音乐卡以及西瓜等)这一实验,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心中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神奇的构造,为什么它能使音乐卡发出声音.在学生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趋势下,进一步引导学生:音乐卡发出声音肯定有电流通过,这电流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时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迫切的想知道这电流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从而就顺利的进入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通过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索真知的欲望,在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电池的理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二、化学实验帮助化学教学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将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课本知识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理解化学课本中化学概念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教师在进行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可以自己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并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这样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物质分类”中的丁达尔效应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并将它们放置在黑暗处,并用激光照射,从与光线垂直的地方观察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学生在看盛有Fe(OH)3胶体烧杯的时候,发现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则没有.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使学生更加的容易理解:这条通道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形成的,从而使学生对丁达尔效应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说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是一场精彩的舞台剧,那么学生自己主导的实验教学则给了学生一个道具的舞台.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加强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做“乙醛滴定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同时进行加热”的实验的时候,一般情况应该先出现橘黄色,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是有些学生却出现了深棕色甚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现象,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乙醛滴加量不足,或乙醛不均匀,或加热温度高造成以前挥发,或温度过高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在分析了这几种原因的同时,不仅学生对实验有了更具体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
四、带着问题观察化学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的现象.所以,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问题或现象,从而更好的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了解关于问题的内容,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映像.
例如,镁条在燃烧的时候,如果没有目的的观察,一般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会注意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学生在忽略了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又如,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来观察化学实验:(1)铁丝在燃烧的时候有没有火焰出现;(2)生成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怎么样;(3)铁丝在燃烧的时候为什么要弄成螺旋状;(4)集气瓶底放一些水或沙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实验,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同时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对于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者沙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总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在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候,要让学生在实际实验中了解实验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能怎么做”,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对“为什么这么做”展开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文兴,胡志刚.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相机诱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
[2]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10(3).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 篇8
一、自主合作模式的重要作用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其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来说,其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往往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当今时代不断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说将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符合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中,以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动为教学重点,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丰富获得知识的渠道,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只有通过这样内在与外在对于学生的了解,才能使教师更好的引领学生找到更适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
二、高中化学合作教学的教学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必须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手段,除此之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对于高中化学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起到了促进学生相互间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的作用,有益于实现合作教学模式.
2. 可行性原则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起到这两方面的双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合作教学.
三、高中化学合作教学的教学要点
1. 编制合作学习小组
在进行高中化学的合作教学中,保证高中化学合作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合理编制合作学习小组.在编制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以5~6人为一组,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以及学习能力这些方面都考虑在内,使得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能力互补,相互促进.另外,还需要考虑各个小组的平均水平,不能使得小组之间的平均水平相差太大,要能够保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共同进步.
2. 合作教学的问题与时间控制
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问题和控制与分配时间,尤其是在化学实验课中,要针对教材的内容,针对实验器材,要有效的控制和规划合作教学中的探究问题与时间,在进行合作教学时,教师担任的是总指挥的角色,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究融合起来,在保证学生学习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例如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主的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就是指探究实验与演示实验等[1].所以说在利用现有的化学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要完成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这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1. 导学案的预设
自主合作学习并不是指绝对的自由学习,在完成学习活动时也是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的.教师要首先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身体的发展规律,根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在设置教学提纲时要从知识、能力、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面着手,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自主合作学习.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对教材进行研究,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之后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或者是记下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以化学反应与速率的学习为例,在完成导学案的设计时可以通过情景创设,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实验与生活中化学反应的速率是不同的,并给予判别的依据.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尝试和体验如何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2. 合作互动交流
在教学活动中,互动很难完成,而合作则是人们改造的方式,学生之间是存在客观的差异的,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并不重视这些差异,学困生因此而产生.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可使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与互补学习,在进行合作教学模式时,合作小组的组长集合本小组人员,讨论在课堂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合作与学习的模式,完成合作教学模式的第一步[2].在掌握知识时要通过互动交流,来进行实验环境的创造,并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来进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获取成果.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应该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掌握,聆听学生的看法,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探讨、阅读和讨论的整个过程.之后还要进行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使学生积极交流[3].
3. 结果探究与点评结合
在小组内部研究与探讨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相互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小组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质疑进行讨论,以此完成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必要模式是探究,以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堂测验和总结
可以通过习题的方式进行课堂测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测验的目标就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缺陷并进行研究[4].
5. 有效的课外延伸
通过在课堂的教学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获得学习化学知识的不同体验与经历,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完成合作学习的探究实验.
综上所述,通过合作教学的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要勇于实践,要大胆创新,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自主探究,使得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很显然,要做到这一要求有些教师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了高中化学合作学习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分析
参考文献
[1]龙宪广.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75-176.
[2]周锋.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112-113.
[3]陈迪.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3(7):154.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篇9
一、高中化学中生活化教学意义
高中化学根植于人们生活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从人体的新陈代谢,到自然的变化规律,这些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都伴随着复杂的化学变化,其背后的化学原理,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生活化教学就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去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用化学思维模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
1. 提高学生化学运用能力。
因为化学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有许多化学反应我们都看得见摸得着。高中化学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实践,例如“将鸡蛋泡在醋里蛋壳消失”,使化学原理更直观和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化学实际运用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由于高中课程繁多,学生学习任务重,而化学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的难度更高,当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难以理解的时候,通常采用逃避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长期以往,导致学生对化学丧失自信心,同时失去学习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结合了高中化学的抽象性与生活化的特点,将复杂的原理透过常见的生活现象展现,将化学简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性。
二、高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1. 生活现象引入课堂。
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多采用板书的形式,所有化学现象、化学公式等皆采用文字表现,使化学哲学化,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生动化,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学生触手可及的化学现象,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化学原理时,教师可以利用“苹果削皮后放置一段时间就变黄了”这一生活现象,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化学教材深入研究,从教材中寻找与生活相关的生活素材,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持续发展。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和家长更注重的是应试教育,教师过于片面强调分数,在化学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上高中化学知识点较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大部分取决于该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讲述化学知识点时,将生活中的例子带入到教学内容中,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例如,当学生在学习Ca(OH)2+CO2=Ca CO3↓+H2O这条化学方程式时,可以采用“向澄清石灰水吹口气”此类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化学的趣味性。
3. 加强化学在生活中的体验。
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停留在课堂上、试卷里,而是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导或组织学生联系生活,探讨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碳酸钙与醋酸的反应后,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存在此类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用醋清除茶壶里的污垢”此类化学实践,或适当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化学实验活动,以达到锻炼学生化学思维,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 实验工具生活化。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作用在于检验真理,协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学校对化学实验器材及材料实行统一、严格的管理、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很少,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需求可替代的实验器材,比如说用矿泉水瓶充当集气瓶、吸管充当导管等。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材料,加强实践,譬如将生活中的铁钉,放入食用的白醋中,观察实验反应。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工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另一方面增强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化学与生活完美结合,通过生活现象展现化学原理,很大程度降低了化学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生活化教学实现了高中化学生活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化学的应用能力。由此可见,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且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篇10
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有效课堂教学, 在保证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并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 使学生在知识、综合能力方面等得到相应的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使学生在课堂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因此, 教师需具备制定不同教学策略的能力, 需有一切以学生发展为重的教学思想.
二、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首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学习方式得以改变.比如, 在以往教学中, 教师将教学内容讲的很详细、很深刻, 但是仍然有学生无法集中状态听讲或听不懂, 最终教师还要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去给没有听懂的学生补课.其实, 教师可大大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设计几个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思考、讨论和探究, 学生就会充分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讨论中, 教师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给予自己的建议,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 将成果反馈给教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也会更加强烈.
2.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保证高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非常重要.首先, 教师要详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比如, 性格、学习能力等, 结合这些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其次, 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 不吝啬表扬, 对于表现平常的学生, 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再次, 教师要以情动人, 在上课的时候, 自己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将教学当做是一种享受的真诚, 这样间接引导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另外, 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教者, 还要做理解学生的朋友.
3. 丰富教学形式
目前,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教师可加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形式, 将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提高教学效率.比如, 教师在讲授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时候, 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宜进行的错误操作, 让学生了解到错误操作将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也可运用多媒体模拟肉眼无法看到的化学分子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过程,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分子分解和重新组合的过程, 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总之,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形式, 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 但是也应注意多媒体的运用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突出重点, 不能流于形式.
4. 注重情景创设
通过问题情景创设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 教师要注重情景创设, 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将情景创设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 主动探索问题;高中化学中, 实验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 利用实验将日常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化学现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这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使学生在探索现象发生原因的时候加深对现象本质的了解, 也可让学生自己实验, 比如, 纯碱是否有碱性, 学生通过p H试纸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 那么, 教师可提出“Na2CO3在溶液中的变化是怎样的”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思考;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直观性的图标或模型将一些化学信息呈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的表述会更加清晰明了, 比如, 在学习化学元素的时候, 教师可将每个化学元素通过图表呈现出来,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找出各元素之间的规律.
总之, 有效课堂教学能够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必须保证有效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艺术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使其更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实施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并将各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为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化提供保障.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 我国的教育改革逐渐深化, 并不断得到发展, 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主要对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光林.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12 (49) :26.
[2]王继明.浅谈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神州, 2013, 56 (6) :209.
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应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77-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台,我国高中教育教学俨然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就从事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教师而言,如何适应课程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出新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值得考虑的一大问题。反思性教学理论目前在我国个别省份里已经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成果。
一、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和特征
反思性教学旨在帮助教师摆脱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思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性教学是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开展的,它的本质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反思性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一)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解决教学问题。反思性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围绕教师而推出的教学理论,其目的在于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并根据整个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以及自我的反思去及时查出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及时的反思并且解决问题,从而不仅不影响教学效果,反而推动教学的进程,提升教学质量。
(二)反思性教学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向导。任何教学活动都有其一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前提和基础,所有的教学活动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师采用反思性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展开反思,目的就在于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及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学与学习的有机结合。教学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检讨、反思,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教学与学习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法。
二、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利用各种反思手段对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全面反思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包括对高中化学教学理念的反思,还包括对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反思等。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理念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在高中的化学教学当中,根据新改革的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从以往的注重单一的传授简单化学基本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过度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关心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种教学理念将会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学习水平。所以,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适当的对教学理念进行反思,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将腐朽、落后的教学理念应用在其中,一旦发现及时制止该理念的运行,并且立即纠正,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情况下跟学生承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征得学生的原谅,一旦学生与教师交心,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容易展开,教学效果自然而然也会往上提。
(二)教学目标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目标设置需合理化,避免过高或过低,一旦教学目标过高,不仅容易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还会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从而使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积极性都受挫。反之亦然,教学目标过低,不仅学生感受不到成就感,而且会使学生进步缓慢甚至退步,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是对高中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及与预期要达到的效果的说明,它是一切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先导,因此不容忽视。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要着重对教学没目标进行反思,只有教学目标设置的恰当合理,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相对更加轻松的学习,除此之外,高中化学新课程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对化学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有利于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内容的反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并不等于化学教材的内容,因此在反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高中化学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是以教学目标为参照的,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避免二者不一从而导致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紊乱的情况发生。第二,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及结构进行反思,保证化学知识的条理化,避免整体教学内容杂乱无序和零散,将所有教学内容整理汇总并归类,理清化学知识的脉络,构建起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
(四)教学方法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最需要反思的就是教学方法。具体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首先,反思是否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高中化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课堂基本化学知识的传授,实验教学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化学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才能使学生真正的领悟,因此,在反思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是否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次,是否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控制选择教学方法以及控制教学进度。教学最失败的就是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以学生为先,所以,在进行反思时,要着重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整个教学进度是否能被学生所接受,并且能跟上。同时,对于个别化学基础较差、不能完全跟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总而言之,教学方法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特征以及教学效率等因素,做到灵活组合与简捷高效。
结束语
高中化学反思性教学方法绝对是教育教学的一大跨越性进步,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是,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也不能盲目无序的进行,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四个方向着手,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及其它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工作,以实现良好的化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书花.高中化学反思教学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2):229-229.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 篇1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并实施多年,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地不断推进, 才得以逐渐引入到我国高中化学一线教学中。构建主义理论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外及课堂内因素的相互影响,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创造性。课堂外的因素一般指:家庭因素、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成长度、社会教育等。[1]课堂内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氛围、教学模式、学习兴趣、交流主动性等。[2]建构主义教学法旨在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并能以理想的层面为目标, 逐步构建高效的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及案例分析
1.重视学生认知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从独特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对知识认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这也就明确要求要重视学生知识发生的过程, 尊重学生自身实际, 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 进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们知道一般高中生尚未成年, 心智发育尚未绝对成熟。[3]他们对外界活动的认知及学习方式不同于成人, 而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 要发挥教学的最大效果, 教与学的有力配合才是关键。因此,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生特点因材施教。
例如, 学习高中化学 (新人教版)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课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节时,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发生过程, 运用由浅及深的教学模式, 先让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重温化学能及热能的概念, 对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和化学反应的速率及限度进行熟悉, 然后逐渐引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尊重学生的自身认识发展特点与学生自我的学习适应原则, 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合而造成的学习心理压力大, 甚至厌学。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主义的高中化学教学就要突出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主义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体本身为教学主体,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适当引导、不断完善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例如, 学习“水果电池原理”时, 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水果电池, 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这样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高中化学课堂学习不再遥远。
3.重视学生信息反馈
构建主义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旨在强调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进行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信息, 同时,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 并针对性地做出调整, 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处理, 从而改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例如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课时, 教师讲授完毕后, 可以设置生活上的小常识, 测验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或者通过试卷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 不要局限于考察做题能力, 要多涉及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的考察, 以此及时地进行信息反馈、收集、处理, 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 从而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素质教学。[4]
三、总结
建构主义教学法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一切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须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育的目的, 认真分配学生及自身在教学中的职能和角色。所以, 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教学, 凸显了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质。
参考文献
[1]樊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学习, 2010 (12) .
[2][3]张惠萍.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0 (45) .
【高中化学网络教学分析】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教学分析论文10-28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11-29
范例教学高中化学教学07-20
示范高中化学教学06-19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06-20
高中化学概念教学07-08
高中化学教学机智08-25
高中化学教学策略10-31
高中化学习题教学11-15
高中化学教学语言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