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精选7篇)
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 篇1
网络在成为新时期新闻传播重要载体的同时, 还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如何确保网络新闻传播发挥正能量作用, 成为维护网络新闻传播, 实现有序发展的重要路径。下面重点探讨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思路。
一、完善网络新闻传播的相关法律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进一步普及, 政府对网络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升, 确立了“促进发展、积极支持、宏观导向和归口管理”的重要方针, 并且授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归口管理的重要管理机构。相继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的规定》以及《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 这些法律的进一步实施, 构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法制管理框架。但是, 这些法规在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方面还较少, 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关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制定有关互联网方面的相关法律, 进一步规范网民的网络行为, 强化网络法律意识及责任, 采用法律的形式对网络信息加以控制, 禁止传播不实的新闻, 履行法律的规定。
二、强化网络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我国各级网络信息主管机构依法负责对实施的互联网信息
服务加以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网络新闻传播进行必要的监控。工商、行政、教育、出版、安全以及管理等相关主管部门, 在其主管范围内根据网络新闻传播方面的法律, 对互联网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并需要做好出版选题的备案工作, 报相关管理机构备案, 没有经过备案的不准出版。
三、推进网络新闻传播主体道德建设进程
当前, 在采用行政、法律以及科技等手段对网络新闻传播开展监控的情况下,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本身的自律作用。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 新闻传播主体进一步多元化, 导致法律监管进一步削弱, 这是当前网络新闻传播主体道德建设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挑战, 所以网络新闻传播主体道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适用于普通新闻传播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适用于网络新闻工作人员, 与此同时, 还需要结合网络新闻传播的具体特点, 对网络新闻工作人员的角色加以定位, 在倡导网络新闻自由传播的空间内, 网络新闻工作者应从职业特点出发, 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 采用严肃认真的态度, 坚守新闻理念, 开展新闻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网络传播新闻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1. 进一步完善网络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
首先, 网络媒体需要充分依靠传统媒体进一步丰富网络新闻资源, 并对当前已经掌握的新闻资源加以重组, 面对不同的新闻素材时, 采用新的视角, 开展深度报道, 突出网络新闻的原创性。其次, 科学处置好真假之间的关系。网络新闻传播受到人们的质疑,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此在进行网络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传播者需要严格遵守新闻审核程序, 不能只是为了追寻点击率就去玩弄文字, 导致受众理解上出现歧义, 客观上导致出现假新闻。最后, 在进行网络新闻编辑的过程中, 需要借鉴传统媒体的经验, 改变网络新闻传播中主要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情况, 同时进行背景分析, 深入挖掘新闻的深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是, 对报纸上进行了深度报道的有关理念进行全面整合之后移植到网络上;二是, 网络新闻的传播人员需要充分结合网络媒体本身的特点, 进一步加强网络新闻资料的储备工作, 创建强大的数据库, 有效发挥网络自身的超级链接作用, 让网络新闻的深度有所提升。
2. 进一步完善网络传播新闻的基本形式
除了保证内容客观、真实以及传播的时效性之外, 还需要在形式方面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审美需要。受众在阅读时, 有追求美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编辑采用对比法对图像与文字进行科学编排, 既做到多种元素的有机统一, 又要符合视觉上的审美需要, 让网络新闻阅读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同时, 还需要根据变化来处理好统一与变化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提升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覆盖率。
摘要:网络新闻传播是全新的新闻形态, 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但是网络新闻传播在具有便捷、存储信息量大等优势的同时, 也存在虚假新闻、侵犯个人隐私以及网络语言媚俗化倾向等弊病。因此, 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路径, 对提升网络新闻传播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念秋.网络新闻产生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07 (01)
[2]张永霞.网络新闻的特点及对编辑的要求[J].新闻爱好者.2010 (16)
[3]李建军, 吕涛.浅谈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1 (04)
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 篇2
2007年4月29日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它是依据于2004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道中青少年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比例迅速上升等现象而采取的措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阳光体育活动”可以调动学校、学生、家长等的积极性,重视学校体育,促进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1世纪的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网络化,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在传统传播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人们利用之后,网络媒体横空出世,以崭新的媒体形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被称为和报纸、广播、电视并列的“第四媒体”或“新媒体”。它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体一样包括以下五个传播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以下就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网络媒体的传播。
2 由传播主体角度看
我国的网络媒体包括新闻单位的网络媒体和非新闻单位的网络媒体。其中新闻单位的网络媒体延续着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主体由新闻单位人员组成,具有规范性,它在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中更有可信度,占据着优势地位。例如中央电视台网站对于“阳光体育活动”启动情况的报道,就具有权威性;相比之下,非新闻单位的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则凸显出自由化、开放性、平民化,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主体,信息传播自主化,这是网络媒体区别于其他大众传媒的特点。网络的多终端的特点决定了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文字、图片、摄影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发布、传播、评价等,也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对网络信息进行专门化的服务,使传播的信息更张显个性张扬、特色鲜明。例如在搜索“‘阳光体育活动’百度知道”之后就可以看到每个网民都可以提出问题,而接下来打开这个网页的人都可以对问题进行回答或者是给与评价,没有任何身份限制,发布信息的人也可以针对回答的问题再进行提问,更加的人性化。
但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可信度降低。没有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意识,没有了传统媒体的采写,编辑等过程,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没有相应法规的限制,传播的内容充斥着垃圾新闻、虚假新闻等,例如有些人为了达到轰动效果,对“阳光体育活动”的概念、某地区的开展情况等进行胡编滥造。
3 从传播内容分析
网络传播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信息海量。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新闻传播的涉及面比较广,并且打破地域限制,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可以超越信息传播空间的限制;网络媒体依托着电子数据库的存在,对信息有保存的功能,信息传播也就不受时间的限制;另外,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都是信息源”也使网络信息随时更新,数量海量。 至截稿之日,在搜索引擎百度上搜索“阳光体育运动”,找到相关网页约1970000篇,在Google上搜索相关网页约有4760000篇, 其内容涉及到各网站关于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启动的报道;各地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情况,如“郑州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举行”“黑龙江省‘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各地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像“北京大学学生踊跃投身阳光体育”“上海‘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国各地的的仪式、口号、方案、标语及总结;其他与阳光体育活动相关的内容等。这些都可以说明网络媒体对新闻的传播在内容上是十分丰富的,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不可比拟的。
但是,随着内容丰富而来的是内容的重复性,如在Google上搜索关于“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的报道就有34500篇,大部分是从一个角度进行报道,有的甚至是抄袭,内容完全相同。另外,有些个人或集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率,依附“阳光体育活动”的名字来定义自己的网页,这就会出现标题和内容不相符的现象,这就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对受众来说也带来了视觉疲劳。作为大众媒体的网络媒体在对新闻进行报道的时候还需要体现出其社会责任感,这是媒体应尽的义务。不能仅仅局限于给所有人提供一个传播的平台,还应该对其进行责任、义务等公共意识的管理等。最后,网络媒体传播的语言也很不规范,表现出随意性等特点。
4 从传播对象分析
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或者是网络媒体,受众都处于传播的最后一个环节,各种媒体的目标都是致力于向受众传播准确有效的信息。网络媒体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受众表现出了广泛性,自主性等特点。网络传播发展的技术特点,突破了信息传播空间上的限制,在任何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实现信息的到达,这就带来了广泛的网络媒体受众。例如,媒体从开始运营到拥有5000万用户,报纸用了近1000年,广播用了38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互联网仅用了4年,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网络传媒受众的发展速度。网络媒体的受众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打破了由“传播者到受众”的传统传播模式;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地和传播者进行信息交流,进行面对面的传播,更方便快捷的进行反馈。例如,在山东省上网就可以看到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观看关于“阳光体育活动”的报道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观看“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案、计划、总结等各方面的信息,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和信息的传播者进行交流,进行评价等。
网络媒体的受众具有广泛性,并且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成熟而飞速扩大,但是其新闻却没有固定的受众人群,相比于经济类报纸对应的关注经济的人群,网络传媒的信息传播缺少针对性,仅做到内容的空而大,受众在接收新闻时表现出了随意性,另外,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缺少规范性以及不可信性,还要求受众在接收新闻的时候需要进行判断,这给一些把握能力差的受众带来难度,容易造成误导。
5 从传播媒介看
传统媒体中,报纸是通过纸质的媒体进行图片和文字的传播,广播是通过声音传播信息,电视是结合了声音和画面进行生动的报道。网络媒体则是结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的保存、发送、传播。把其他传播媒体的各种传播方式兼容并包,丰富了自己的新闻传播手段。对传播主体来说有了更多的信息表达方式,对传播对象来说有了更自由的获取信息的选择,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由传播内容看可以更真实全面地进行报道,传播的效果更为明确,更好的实现。另外,网络媒体是在用超文本的新的传播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它是以节点为单位组织信息,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方式,网络媒体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网状结构,在浏览新闻的时候不必只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更自由地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
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突出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迅速的特点。另外,网络媒体的新闻稿件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看到或听到信息。相比之下,其他传统媒体的新闻就要经历一个新闻制作、销售或者时间的限制,在传播的信息的速度上不能和网络媒体同步。例如在对“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进行报道的时候,网络媒体对它进行了同步直播,并在同时对这件事进行个角度的报道等,这是其他媒体做不到的。
但是,在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的同时带来的就是新闻报道粗糙,不够严谨。具体表现在内容的不谨慎,捕风捉影、以偏概全或者是直接抄袭别人的内容,编辑上言辞缺少考虑,错别字很多,有的是传播者闭门造车创作的,缺少真实性。同时,目前网络媒体普遍存在带宽窄、访问速度慢、系统支持能力有限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媒体传播速度,也就影响了人们的快速阅读。
6 由传播效果分析
人们所进行的一切传播活动无一例外的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产生一定的效果。而传播学研究其根本也是为了使传播活动达到好的效果,尽量避免传播活动产生的负效果。
网络媒体的传播效果包括首先是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果。互动性是网络媒体相对于其他传播媒体的优势所在,是指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网络媒体与其他传播媒体之间的信息的互动,通过传播主体与受众的互动可以在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的同时,调动二者的积极性参与讨论、评价等。例如各种网络论坛的兴起。网络媒体与其它媒体的互动则是近些年兴起的新形式,这种形式可以结合两者或者多者媒体的优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例如电视节目直播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投票。其次是网络信息获取的人性化。因为网络信息的可以跨越时间、空间以及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的特点,网络信息是十分丰富的,也就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在传统媒体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的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网络媒体中就相当便捷,输入关键字就可以轻松的获取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不用被动的接受大量不必要的信息。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查阅资料的时间,使信息的获得更加便捷,更加的人性化。例如在报纸中寻找关于“阳光体育活动”的信息,你需要知道关于这类内容的报道发表于什么时间、什么类的报纸上、处在什么版面上等,还要付出大量的工作量,但是在网络上你就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阳光体育活动”,就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由此可见网络媒体的信息获取十分的人性化。
最后,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丰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既可以是新闻各角度的分析,也可以是各时期同类事件的比较,既可以是中文的报道也可以是外语的介绍,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内的受众全面地了解信息,也可以是对国外的同类语言或不同语种的人了解我国的新闻内容,达到一个宣传的目的。例如网络媒体对于“阳光体育活动”的报道就可以促使各学校加强学生体育的开展,了解其它地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说可以调动锻炼的积极性,学习好的方法为自己所用,从而达到最终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7 结论
1.传统传播媒介与网络传媒的优势互补
要加强传统传播媒介与网络媒介的结合,发挥二者的长处,尽量避免二者的弊端。由于各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效果的不同,在进行大众传播的时候就要优势互补,例如网络媒体在诸多优势的同时,它的带宽窄,打开网页速度慢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这一点就可以通过其它媒体优势来弥补,在网络上看“阳光体育活动”的直播速度很慢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视看直播或者通过广播关注直播的情况。对于这个活动的情况介绍也可以通过报纸的深度报道来了解。另外,多种媒体的结合可以刺激受众的多种感官,满足因为单一媒体而产生的疲劳感,加深印象,使人形成接受外部信息的多渠道的接受和反应机制,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值。
2.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传媒发展
互联网是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网络作为媒体的存在更是近些年才形成的,针对网络传媒的法规很少,但是互联网的一些问题则是在网络媒体中凸现出来,例如欺骗性质的新闻存在,这就亟待规范网络传播的法规的出台。完善网络立法是体现我国法制社会的一个形式,是实现依法治国,规范网络行为,促进我国网络传媒发展的重要举措。法规的制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在促进网络发展的前提下,对阻碍网络发展的因素进行打击,使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其他大众传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我国大众传媒市场的发展。
摘要:自“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都对其进行了报道,尤其是网络媒体对于它的报道更体现了全面性、连续性等特点。本文结合“阳光体育活动”的启动、开展情况,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效果等传播要素出发,结合网络媒体的优势和弊端,对其新闻传播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活动,网络媒体,新闻
参考文献
[1]刘连喜.新媒体论——CCTV.com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
[2]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3]罗以澄,张金海,单波.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04-315.
[4]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活动[EB/OL].www.sports.cn/zhuanti/2008young/.2007.
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 篇3
一、网络新闻传播
(一) 网络新闻传播基本特点
快捷性。针对网络媒体发布信息时程序简单而且没有门槛, 任何网友都可以及时发布信息并且迅速上传网络, 相比于原有的新闻传播方式缺乏审核流程, 可以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停滞, 极大地加快了信息流通速度。
反馈性。相比于原有的交流方式, 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反馈显得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网络凭借其自身年轻化的特点, 一度成为网络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常用的反馈方式, 从而使得信息发布者及时地接受人们的喜好, 进而使得网络传媒更加适应人们的生活规律与喜好。
主动性。相比于其他信息传媒单向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方式更加强调信息流动的互动性。网络传播正在慢慢的淡化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 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受众成了信息的参与者。这样使得原先人们的被动接受机制土崩瓦解, 渐渐被更具有互动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所代替。
全球性。原先由于地区阻碍造成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停滞性, 有很多消息和新闻难以传达, 使得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失去了原本信息应该具有的作用性。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得信息传达速度越来越快, 信息传递变得触手可及, 一方面加快了各区域间的联系, 而另一方面, 也加速了各地区的贸易合作。
直接性。早知道一般新闻的出现都需要层层审核以及修改, 到了大众的眼前是不断被修饰后的新闻。网络传播的出现可以使得新闻更加接近事物原本的发展规律, 不至于因为有多层的审核而失掉了原本的事件本身, 更加接近当事人所面对的情况, 因而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 网络传播的积极意义
网络新闻的出现加强了各地区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推动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 进而加快了各地区的友好贸易往来。与此同时, 也在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民主政治透明化的进程, 推动了廉政的发展。因为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 作为其依托的媒介, 电子商务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飞速发展快速崛起, 而这些也反过来加速了网络新闻的传播, 两者共同促进, 也使得网络传播与新型产业都迅速地凸显出来。此外, 由于人们可以借助于媒体广泛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实现了真正的个人言论自由, 这样广大的网友可以更加享有自身的话语权, 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
二、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现象
随着网络新闻的不断深入加强, 网络传媒方式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积极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作为网络新闻传媒的弊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网络中存在有大量的虚假不良信息, 盗版侵权现象层出不穷, 甚至有人公开发表不良的政治导向。所以找到网络新闻失范的原因对于解决我们国家目前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的问题显得越发重要。
(一) 信息传播多元化
原有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地位在以网络新闻传播为重要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夹击下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也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媒体一统的局面, 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格局就此形成。非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网站和个体一方面增加了中文媒体的新闻总量与内容, 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大量不良的信息和淫秽的思想充斥了网络平台。近些年来, 网络平台管理严重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网络缺乏具体的管理机制, 在整改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 这正是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
(二) 网民个人身份了隐匿
网络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 使得网民由原来的消息接收者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广大的网民不仅可以对信息进行选择接受, 也可以作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将信息扩大化。 这样一方面来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网民自由的言论表达, 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许多的网络隐患。每个人的身份的隐藏性给了网络新闻平台以巨大的安全隐患, 无论是谁都可以通过一大群虚拟的数字来远离生活的标准, 远离生活的约束, 进行自我的包装进而发表言论, 虚拟化过于严重使得广大网友的新闻传播缺乏起码的保证, 造成了新闻道德失范。而这种现象也正是目前很多地方网络失范的重要原因。
(三) 法律法规不能适应网络
每个具体的行业都需要相对应的规则。网络不同于现实社会那般各种行为都有与之对应的行为准则, 网络中很多事情是难以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管理法则去处理的。在网络传媒中涉及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地通过操作摸索才能够探讨出真正适合于网络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而在目前的形势看来, 我们的法律法规还不足以去应对新兴的网络新闻传播, 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不断存在的问题难以用法律制度来处理, 使得网络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的管理
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 有很多失范的情形,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的整体环境。所以, 网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络新闻的规范以及安全性。所以, 面对网络管理中的失范行为我们要努力加以解决。
(一) 加强网络部门管理, 实现联合管理机制
我国现如今所建立的网络管理单位针对现有的网络新闻传播运行机制, 必须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选择和任命, 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信息传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真正做到解决并遏制网络中虚假色情信息的传播。完善的网络管理在网络新闻传播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管理人员的选择之所以严格, 是因为网络的管理机构集中体现着网络新闻传播的运行方式以及运行趋向。绝对不能在网络新闻管理人员的选择上放任自流, 必须确保管理人员在网络新闻传播管理上的专业性。
网络新闻传播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所以, 管理人员应该与各个部门协调合作, 合理调派人力资源, 对项目进行宏观把控, 最终实现网络新闻传播更加有效进行, 网络管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网络信息的发展达到各个部门的规范和标准。网络新闻传播效率想得到高速发展, 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努力, 作为网络新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整体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便成为了首要任务。所以我们要加强多部门的配合管理。
(二) 实施实名认证管理, 加大约束管理机制
在现有的信息传播管理机制下, 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日渐不能满足随时都在发展变化中的网络环境, 一个崭新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对于日后的网络新闻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新闻管理涉及的领域和人员很多, 网络新闻传播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大。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要不断地加大约束机制, 一方面实现实名认证机制, 促进网友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有效地解决当前网络新闻管理中出现的言论失范问题, 避免出现恶性的传播不良信息甚至是淫秽信息, 让广大的网友意识到网络发言也要对自己负责。相信有了实名认证的出现会极大地减少网络犯罪行为的比率。而与此同时, 要加强对于网络失范行为的管理, 加强其责任监管力度, 加大惩处力度, 切实做好对于网络失范犯罪情况的处罚。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 只有其自身加强管理才能推进网络环境的更加和谐统一。
(三) 提高对网络管理的重视, 严防不当言论出现
目前, 我国的网络新闻管理还处于起始阶段, 很多人缺乏对网络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不少人认为网络就是为了给所有人以言论自由的平台, 过于谨慎的态度会打击网友的信心。对网络管理认识的误区, 使得大部分的机构对网络管理采取放养制度, 管理难以进行革新, 网络新闻传播走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提高网络传播安全意识, 关注信息传播导向显得尤为必要。我们要强化网络管理人员对于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只有加强了他们的自我认识才能促进网络管理的健康向上发展。关于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导向问题, 我们也要加强对于网络中不断改变的价值导向, 对于可能出现的不正当言论要及时引导, 避免其大范围的传播, 对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要知道网络上随时出现的问题导向很有可能会误导大多数网民, 进而出现违法犯罪现象。提高对网络管理的重视, 严防不当言论出现, 对于目前我们的网络管理很有必要。
小结
随着网络新闻传播的日渐广泛, 也因为自身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多、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多的特点成为了四大传播方式之一。虽然我国的传播事业在新媒体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网络新闻的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比如网络技术的操作与经营管理经验的落伍, 使得大量的不良信息泛滥, 不断地蚕食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此, 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新闻管理, 提高部门重视程度, 健全责任负责制度, 实现网络实名机制, 提高网络传播安全意识, 关注信息传播导向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付诸于行动, 才能让网络新闻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使得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与自我表达的地方, 从而更好地促进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跃捷, 辛欣.网络新闻传播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
[2]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杨保军.论网络新闻真实的特征[J].现代视听, 2007 (11)
[4]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 篇4
关键词:互动性,低俗化,法律干涉,道德建设,未来主流媒体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这个第四大媒体的出现, 新闻又有了另外一个传播的媒介。介于它本身所具有的许多传播优势及互动的新闻传播方式, 使人们有了很大的自主传播新闻的空间, 而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相关问题。
2 网络传播新闻的自由问题的现状和问题
海量信息、瞬时信息、及时传播、互动参与是网络的显著特征之一。据最新调查显示, 29%的网民每周至少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3~4次, 10多年来, 中国互联网取得了飞速发展, 当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亿多。网络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也日益提升。网络传播突破了原有新闻传播的局限性, 没有了空间、时间的界限, 而且有互动性很强, 在2005年两会期间,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讲道:"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 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 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 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而一些随意转载、恶意捏造的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 网络上的假新闻违背了新闻以真实性为第一属性的原则。诸如一些知名的各大网站也有恶俗化倾向, 为了吸引网民眼球, 增加点击率, 使网络新闻变质, 变得俗不可耐。网络传播如果将网络空间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网络传播新闻将更好的发挥其职能。
3 未来网络传播新闻的管理和展望
面对互联网对互联网上真正的新闻自由的实现任重道远, 它既需要我们的职权部门把好关, 做好外部工作, 同时需要每一个互联网用户加强道德自律, 共同建设互联网上的道德文化。职能部门要净化网络空间, 采取强制力量新闻的真实性, 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监控, 对于一些造成负面影响很大的虚假新闻要予以追究法律责任, 更需要在互联网方面的法律加以健全, 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网民的道德建设, 共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而共建和谐的网络空间更是这样, 道德在介于法律和媒体之间起了很大作用, 采用法律手段强制性的会扼杀人们对网络空间的亲近, 只有逐步提纲网民的道德水平, 法律手段进行参与震慑。网络是一个自由酣畅的空间, 很多网民就是因为享受这样的自由空间才跻身网络。未来网络传播新闻日益成熟, 他将真正发挥“第四媒体”的作用, 而且互动性和参与性更是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 网络有很强的舆论干涉性, 网民有很强的“草根性”和匿名性, 对与大众的观念起到一个整合的作用, 从而削弱非主流声音, 一个事件的发生, 如果单凭传统的媒体传播新闻, 是达到了传播新闻的目的, 而群众的声音很难很快的反馈回来, 因为没有这样的反馈空间, 而在网络中传播新闻, 第一时间就会有人将自己的看法反馈, 未来人们会更好的运用网络空间发表自己的看法, 做到人人都是人大代表。对于新颁布的条文条款, 政府的职能部门也能第一时间得到群众百姓的声音, 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 总结
网络传播中新闻有他的自由性, 加强管理建设, 将其引领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未来, 网络定会将以主流媒体的角色进入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正容.传播学总论[J].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 4.
[2]匡文波.论新闻传播学[J].国际新闻界, 2001, 2.
[3]童兵.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J].新闻记者, 2001, 7.
[4]陈力丹.不成熟的网络传播[J].新闻记者, 2001, 7.
[5]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4.
网络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博弈 篇5
网络媒介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 它与传统新闻传播有着相同的部分, 也有着更多的不同地方。具体说, 网络媒介有如下特征。
1) 数字化。随着互联网的发达, 网络媒介成了数字化媒体。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传播内容的文字、图像和声音。这样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信息不仅在内容上, 而且在形式上获得了同一性。网络媒介的数字化不仅便于复制和传送, 而且还可以达到不同形式信息的转换。
2) 全球性。网络媒介不存在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的专利, 不受任何人控制。而传统的新闻传播是由报社、电台和广播单位控制了发表的内容和发表的范围。与传统新闻传播不同的是, 网络媒介具有全球化特征, 全球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阅读信息的权力。网络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的束缚, 网络媒介的受众遍及全世界。它的这个特征, 有利于地方性媒体与全国性媒体、弱势媒体与强势媒体的竞争, 甚至个人网站也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网民关注的对象。
3) 由于传统新闻受版面、时间的束缚, 信息内容有限, 而网络媒体则不同, 它具有信息丰富多样性与无限性的特征, 它不受版面、时间的束缚, 网络媒介贮存和发布的信息容量大, 范围广, 人们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海量”。
4) 可存储, 易复制。网络媒介发布的新闻内容可以复制, 可以存储。它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全球各地, 人们也可以将基内容复制下来。所以说, 在网络媒介传播时, 时空障碍完全消失。
5) 易检索。网络媒介可以将无限丰富的信息进行贮存和发布。同时, 读者能够很方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在网络上随时可以查得一些有用信息, 为工作和生活服务。
6) 迅捷性。网络媒介传播速度快捷, 信息来源广泛, 制作发布信息简便。特别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和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方面, 互联网媒体的“刷新”更换功能比传播媒体的“滚动播出”更胜一筹。所以说, 网络媒介传播新闻的时效性特高。
7) 多元性。互联网属于公共资源, 传播的信息内容不属于某一家新闻传播机构所独有, 政府、企业、事业网站乃至个人网站都有能力发布新闻。
8) 自由性。网络媒介一旦发布了新闻, 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上网阅读, 灵活机动地接受信息, 消化信息。
2 网络媒介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挑战
网络媒介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格局, 消除了人们受时间、地点阅读新闻的约束。网络媒介的出现, 给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新挑战。
1) 网络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格局。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 个人也可以进入新闻传播者的行列, , 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进来, 采编新闻、发布新闻。
2) 网络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采、编、播新闻信息的原有观念, 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比如, 记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寻找新闻线索, 进行电子采访, 采撷重要新闻, 而发表于网络媒介上, 既省时又省力。
3) 网络媒介对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方式产生冲击。比如, 受网络媒介的影响, 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有所下降。大家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信息, 减少了买报纸、按时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麻烦。而且, 信息的受众可以与传媒之间进行双向交流。
4) 网络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原有记者编辑的基本要求。网络媒介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记者除了具备传统媒体所必需的新闻从业技能外,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能力, 熟练掌握英语, 能够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获得信息。
尽管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因为网络传播的出现而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但谁也无法准确预料哪种媒体的后劲更足。因此, 现代媒体人必须以定量研究为基础, 以定性研究为纲目, 从最新的实践发展入手, 寻找到一条有机整合媒介传播的新方法。
3 传统新闻传播应对网络媒介的对策建议
网络媒介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之间的竞争在持续, 在发展, 这种竞争或许还会更激烈, 更加广泛。传统的大众媒介应该积极研究新的对策, 应对网络媒介的挑战, 在竞争中寻求发展之路, 在创新中发展传统新闻传播渠道。
1) 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延伸新闻话题。在媒体传播理论中, 受众的反馈理论对形成媒体的传播效果产生重要意义。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网络媒体的互动性, 并成为其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最大特征。而在媒体的互动性之外, 新闻传播信息话题的延伸性对形成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产生了重要价值。2011年底, 方舟子将打假矛头对准韩寒, 对韩寒的部分作品持质疑态度, 这在网络上掀起种种热议, 韩方论战成为网民讨论的话题, 网民利用微博、博客以及论坛等形式, 各抒己见, 由此也延伸出了对韩寒作品的挑错, 以及韩寒一些列反击行为的讨论等, 方舟子打假斗士的头衔不断收。
2) 注重信息传播的独家性。媒介市场竞争的直接表现之一体现在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独家性上, 通过独家新闻的发布才能形成媒体对受众的吸引力。利用这个平台, 网民可以随时发布自己身边的新闻信息, 在新闻时效性上远超传统媒体, 例如2011年发生的7.23动车事件, 网友苗苗最先发布动车追尾事件, 微博发出后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 同时在对事件的处理和善后上, 网民也是通过网络媒体关注事件的最近进展。这些在网络微博中最先发布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信息的形式, 构成了网络媒体强大的独家新闻传播特征, 也是网络媒体优于传统媒体获取独家新闻信息的直接表现。
3) 打造强势传媒集团, 走跨媒体之路。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网络媒介也要看到自身的劣势, 由于其发布新闻的随意性, 可信度在受众中有所降低。传统媒介既要看到自身的不足, 也要看到网络媒介的优势, 要通过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媒体收购、媒体合并等方式, 组建大型传媒集团。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达到互补的效果。
总之, 信息网络时代, 既是网络传播大行其道、彰显魅力的时代, 也是信息传播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 传统媒介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发扬优点, 优化缺点, 积极与网络媒介联合, 共同开发两者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的新模式、新方法。传统新闻传播要迅速搭上“信息网络直通车”, 驶上“信息高速公路”, 把自己做强做大。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网络传播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 对传统的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且深刻的挑战和影响。网络传播媒介虽然具有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 而且这些特点是传统媒介所不及的。但是, 网络传播的出现并不会使传统新闻传播媒介退出历史舞台, 反而会促使传统传媒在面临网络传播挑战的压力下, 向更高层次发展。本论文从分析网络媒介的特征入手, 分析了网络媒介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挑战, 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媒介,传统新闻传播,挑战,应对建议
参考文献
[1]潘祥辉.论中国媒介传统对媒介制度变迁的隐性规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0 (1) .
[2]史军.浅议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J].学习月刊, 2006 (12) .
[3]牛建丽.论网络媒体相对传统媒体的优势[OL].人民网, 2010-11-25.
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文化研究 篇6
为能从构建新闻文化的视野下, 更加清晰地剖析网络新闻传播的文化要素, 本文试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窥探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方面, 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看。相较于传统媒体, 网络是一种偏向于个体化、个性化的传播媒介。参与到网络新闻传播进程中的行为主体既包含网络媒体组织, 也包含大量的个人。有学者将网络称之为“个体意见的聚集地”, 由此体现个人在参与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广泛性和自主性。由于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性平台和意见表达渠道, 个人可以成为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导者, 借助网络来完成信息传递。网络新闻传播的行为主体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 由于网络这一新兴媒介提供了个性化的信息和意见交流空间, 使得更多的行为主体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 充当着“受众”、“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因此, 这些身份多元的行为主体在构筑网络新闻文化时, 自然会使之附带上个性化的标签。网络新闻传播参与个体的多元化特征, 让更多的个体或者组织成为新闻文化构成过程中的组成分子, 而个体或者组织的行为意识也将渗透到新闻文化中, 令其展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行为个体在参与信息传播中可以隐匿自身的真实信息, 再加上网络传播的把关制度尚不完善, 这些因素都使得网络传播行为个体并不会完全遵守传统新闻媒体的客观性、真实性等新闻要素, 而仅凭个人意识去传递各种需要辨别的信息。网络新闻传播在行为主体方面的复杂性, 使得整体的网络新闻文化呈现出一种精华与糟粕并存的处境。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文化的渗透和引导, 无疑值得引起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另一方面, 从行为方式的角度来看。如今网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 借助不断跃进的网络技术力量和人才供给力量, 网络媒体在资源信息整合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当然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的行为方式上面也具有新的特点。比如网络媒体可以与受众展开实时互动, 或者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留言等为一体的信息传播格局。除去网络媒体组织之外, 网民也是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在传播网络新闻和建设网络新闻文化时, 也会有着自身的行为方式特点。BBS论坛、博客、微博等等这些信息传递渠道, 都为网络个体传播信息的行为给予了技术保障。而网络所具备的密集人际链条以及“滚雪球”式的信息传达方式, 可以使得消息源急速“放大”, 个人的信息传播行为可以在网络媒体上获得广泛传播的机遇。网络新闻传播的新型新闻传播模式, 使得新闻文化具有了一种“速成性”、“多元性”的特点。一方面, 新闻文化如同速食食品一般, 成为受众的一次性新闻消费品。文化的内涵往往被置于“眼球效应”之下, 信息的深度往往不再受到足够多的重视;另一方面, 网络新闻传播的大量交杂信息, 又使得网络空间可以涵盖大众文化的多元性表征, 一些原本难以受到关注的信息或者文化, 都可以在此谋求到一席之地。网络新闻传播对于新闻文化的深刻影响, 由此可见一斑。
由上可见, 网络新闻传播在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的特征, 会对新闻文化产生显性的作用。但是, 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文化之间的关系, 并非是单一线性的, 而是交互式的一种相互关系。也就是说, 新闻文化也在影响着网络新闻传播的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 使之遵循着新闻事业的某种既定模式。包括网络媒介在内的大众媒介正在合力塑造着新闻文化, 与此同时, 新闻文化的理念也在不断作用于媒体运作体系中, 使得网络新闻传播在新闻文化的熏陶下进行良性运转。
总之, 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文化之间的交互关系, 正好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印证。我们应正视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文化的交互性, 以便保障两者的共同健康发展。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 在构建新闻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以网络新闻传播模式为研究视点, 着力于探究网络新闻传播具备何种新闻文化构建要素, 以及对新闻文化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力。此外, 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文化之间存在着交互关系, 是新时代媒介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新闻文化,构建,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晓冰.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1)
[2]李厚仁金绮.网络信息传播特点浅析[J].活力.2009 (13)
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 篇7
然而网络新闻传播环境大大降低了发布、传播信息的门槛。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型系统, 它的“网状”结构使个人只需具备一台可上网的电脑, 就能很容易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传播活动。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网络传播的及时迅速和双向互动等都使用户拥有极大的主动权, 而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记者、编辑设置好的内容。
因此, 在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研究中, 出现了各种看法和意见, 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不再存在或不再需要“把关人”。因为网络的海量性降低了“把关”的必要性, 网络的即时性又降低了“把关”的可行性, “把关人”似乎不可能也不需要再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新闻传播中, 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仍然存在, 但地位和作用大为削弱, 而网民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把关人, 即受众为自己把关。
还有一种得到认同比较多的观点是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形式更加多样化, 作用更加重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 目前常见的把关人有政府、网站决策者、经营者, 网络新闻编辑、网络论坛管理员、版主、主持人, 还包括“意见领袖”和每个网民。而网络上信息数量巨大而质量相对低下, 缺乏深刻性、权威性和可信性的现实, 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需要“把关人”来为自己指引和处理信息, 网络“把关人”的作用更加重要。
以上几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其相同的地方在于都认为甚至强调网络传播环境给新闻的把关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这固然是事实, 然而笔者认为, 目前网络新闻最应该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 恰恰是因太过强调这种把关难度而导致了“把关人”, 尤其是网络新闻编辑自己放松了对新闻“把关”的要求。网络新闻出现的种种弊端, 不能不说与此有着很大的关系。
网络编辑是网络新闻传播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把关人”
从网络新闻传播机构来看。无论是从覆盖范围还是从传播效果上考虑, 当前国内从事网络新闻传播的主要还是如下两种媒体:一种是传统媒体上网, 如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 由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等;一种是近几年兴起的商业网站, 如新浪网和搜狐网等。前一种网站的新闻内容基本上来自传统媒体, 由网络新闻编辑对传统媒体的新闻进行一定的修改加工后发布到网站上。而根据我国的有关政策, 后一种商业网站目前还没有单独采集新闻的权力, 它们的信息来源一般是对间接信息的转载和加工, 主要有三个新闻来源:一是转载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 二是编译来自外国新闻网站的新闻, 三是从网民的帖子中寻找和发现新闻。无论哪一种来源, 都需要网络新闻编辑对信息进行选取和加工。由于受众对这些有较好声誉和影响力的网络媒体认同度较高, 这两种媒体成为他们选择新闻的最主要来源, 于是这些媒体的网络新闻编辑自然就成为网络新闻到受众之间最直接、最重要的把关人。
从网络新闻传播“把关”的特点看。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难度加大而把关程序减少, 传统媒体的新闻一般有记者、编辑、责编、总编的多层把关, 而网络新闻由于网络即时性的特点一般只有网络编辑进行单层把关, 他们要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判断和挑选好的新闻, 随时随地进行跟进和关注, 用最快的速度把信息发布和传播出去, 这就更加凸显了网络新闻编辑把关的直接性和重要性。
网络新闻编辑在“把关”上出现的问题
网络新闻编辑在“把关”中过分注重满足受众的阅读喜好而导致新闻低俗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表明, 受众的本我是趋向“享乐”与“刺激”的, 他们喜好“新奇”、“娱乐”的传播内容。网络新闻编辑意识到网络传媒要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注意受众的这一内在需求, 通过满足网民的阅读喜好来获得支持。但是, 在具体操作中, 往往过分迎合网民的这种心理而使新闻低俗化。
前面说过当前国内从事网络新闻传播的媒体主要是传统媒体上网的网站和商业网站, 前一种网站在建立初期只是传统媒介内容的电子化, 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并借鉴了商业网站的一些做法, 新闻慢慢出现了适应网络传播的变化, 网络新闻编辑会注意使网上登载的新闻比传统媒体的更“软”, 更具趣味性和通俗性, 其中不排除有的新闻有“庸俗化”嫌疑。而商业网站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 一开始便以受众喜好作为新闻的把关标准, 追求点击率的结果导致了新闻的煽情化、媚俗化倾向严重, 更为严重的是黄色内容充斥网络媒体。
网络新闻编辑在“把关”中忽视新闻的真实性而导致假新闻的泛滥。虽然假新闻并不是由网络传播造成的, 但网络这种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 对于假新闻的泛滥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监管难, 令假新闻滋生蔓延。考察网络上的假新闻, 我们可以发现除去某些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蓄意造假之外, 大部分都是在满足受众非理性的猎奇心理。网络新闻编辑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客观上信息的海量和迅速无法很好地考察每一条新闻的真实性, 但另一方面也常常是因为主观上在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
另外还有一种“部分虚假”的新闻, 主要表现为标题虚张声势、容易产生歧义、玩弄文字, 或是拼凑图片、张冠李戴, 与新闻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并无多大关系。这些做法目前在网络新闻中很常见, 甚至成为提高点击率的有力途径, 但它们在客观上造成了新闻部分的虚假, 严格来说也是“假新闻”。很多时候网络新闻编辑不但没有在“把关”中防止这种情况出现, 自己反倒成为制造者和推波助澜者。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网络新闻编辑的“把关”受到经济因素的强烈诱惑。北美批判传播学学者发现了“文化商品”和“阅听人商品”:在后工业社会的条件下, 阅听人实际已成为一种商品, 大众媒介其实就是这种商品的生产者 (卖方) , 而广告商则是买主。对于网络新闻来讲, 目前受众还很少能接受付费形式, 因此网站在新闻选择上往往偏好那些能获得更多的“眼球”的信息, 引起网民的注意, 然后再将这些网民的注意力“打包”卖给广告商获取利润。正是出于经济效益的渴求, 网络新闻编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自己的新闻能让受众产生“阅听”愿望, 而受众的喜好往往是不够理性不够严肃的, 这就导致网络新闻编辑在“把关”中有意无意地放宽了手中的标准。
网络新闻编辑的“把关”缺少规范性。目前我国的新闻网站从业人员相对较少, 还没有形成像传统媒体那样规范的组织, 把关人的环境相对宽松。相比传统媒体较完善的约束机制而言, 政府对网络的管理也相对宽松, 网络传媒本身缺乏强有力的职业自律, 受众对网络新闻也普遍采取较为宽泛的标准和尺度, 表现出比对传统媒体更大的宽容, 这些都造成了网络新闻编辑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 在心理上就放松了对“把关”的要求。一项对“互联网与传统媒介信息可信度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信源正是受到来自职业的与社会的双重压力才得以向社会提供精确的、不带有偏见的信息, 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则很少受到这些标准和压力的限制。 (1)
网络新闻编辑自身的“把关”素质不高。一般说来, 传统大众媒体的新闻编辑普遍都接受过良好的职业教育, 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把关的质量, 而网络媒体是一种非常依赖技术的新兴媒体, 网络编辑需要掌握比较复杂的技术, 如发布文字、图片、影音等内容, 制作网页, 操作专业系统等, 而我国的新闻教育还远未跟得上实际的需要, 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往往由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员转行而来, 这就为他们的“把关”素质埋下了隐患。
综上所述, 虽然网络传播环境对传统的新闻“把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但是网络新闻编辑如果能够具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和职业水平, 能够处理好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新闻质量与受众喜好之间的关系, 是可以改善目前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很多问题的, 这一点希望引起网络新闻编辑、相关研究者和教育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张海鹰、腾谦:《网络传播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匡文波:《网络传播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刘茜:《网络也需“把关人”》, 《中国记者》, 2000 (12) 。
【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推荐阅读:
网络新闻文化传播管理09-09
网络新闻传播05-24
网络新闻传播分析05-31
新闻传媒网络传播09-28
网络新闻传播主体12-02
网络新闻的传播力09-20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路径09-27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点11-24
网络传播的新闻伦理12-17
网络时代电视新闻传播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