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

2024-10-22

金融学基础(共12篇)

金融学基础 篇1

摘要:《金融学基础》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在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大环境下, 学习金融、学习投资理财是必须的。传统的金融学教学过于呆板、过于理论化, 使学生不能产生学习兴趣, 进而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如何提高金融学课堂教学的成效性, 是摆在众多金融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此前提下, 阐述了《金融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表明了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最后对《金融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达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了该门课程后, 能学以致用。

关键词:金融学,计算机网络,实践,改革方向

《金融学基础》作为金融学科的基础和核心课程, 在世界经济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现实背景下, 研究货币、信用、银行以及相关问题。系统阐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及其运行规律, 客观介绍了世界上金融学基础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际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有大量的关于现实存在的经济、政治、人文、地理甚至自然等等事件的发生与金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需要学生在懂得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加以分析消化,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实际运用这些金融知识。所以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剖析书本, 更要理论联系实践, 改革金融学的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

一、《金融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更新较慢, 内容枯燥, 与实际情况有差距。

目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浪潮还没有结束, 局部战争、美国信用评级下降等因素, 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经济衰退。在我国金融业日益融入国际环境、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深刻领悟现代金融的内涵、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自觉加强金融监管, 从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对金融理论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再教学过程中不断添加新的元素。而我们实际教学用的金融学教材普遍存在更新过慢, 内容过于陈旧等问题。教材中有很多金融理论完全是西方国家的金融理论, 和我们的国情不符。造成的现状是学生觉得学的都是老古董, 枯燥乏味, 与现实情况有差距。存在“学不学都是一样”的思想, 不利于国家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配套教学设施跟不上, 影响学生学习和理解所学内容。

《金融学基础》该门课程不仅涉及到大量的案例, 也涉及大量的操作, 学生如果仅仅通过教材想要真正理解金融的理论及运作, 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即使考试考的好的同学, 也仅仅是记住知识, 而不是理解知道。要理解概念和理论, 必须研读大量案例, 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实事;还必须借助于现在的科技手段——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每天发生的新闻, 关注世界动态, 通过计算机网络虚拟平台, 来模拟股票操作, 模拟外汇操作。这样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也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一定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学校配备计算机网络, 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上网操作的平台。

3、教学方法以老师讲课为主,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金融学基础的理论部分以老师讲授是肯定的, 但金融的大部分理论需要学生联系实际去理解, 要不然就是空中楼阁。比如讲到外汇市场是比较特殊的市场, 一天24小时, 分分秒秒在交易的, 而且外汇交易的活跃期分几个阶段, 有的甚至在深夜。如果老师光说这样, 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 没有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上网查地图、配上世界时间, 再让他们看外汇交易, 他们会发现世界真的很奇妙, “世界经济一体化”并不是一句空话, 任何国家发生的事件对世界经济都存在一定影响, 而且影响非常迅速, 这也方便他们深刻理解金融尤其是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是经济的先行器。也便于启发他们思考, 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实践环节难度较大, 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轿弱。

首先, 实践环节在时间的安排上和学校安排的正常教学时间有很多冲突。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和股票市场的交易时间不同步, 而且要观察学生的实践需要一个连续性, 这个连续性目前学校也不具备, 因为学生的课程安排是很紧凑的, 不可能单学一门金融学。

其次, 金融学比较特殊。要实践的话, 一类是要了解银行体制, 最好是进银行实习。但现在的银行不可能一次容纳那么多学生, 是不现实的;二是股票外汇市场实际操作, 这需要有实际的资金支持, 而作为学生来讲, 没有工作, 何谈资金, 所以只能模拟操作, 但模拟不等于实际, 他们还是有一定差距。

最后, 即使实践了, 但效果较难评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学生分析金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二、《金融学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中国的国情需要学校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中国的GDP在不断增长,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我国的银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极其缺乏, 有很多高素质人才是从国外引进的。迫切需要高校培养适合适合时代发展的金融人才。如果在金融基础学科——金融学基础上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何谈金融风险、金融工程这类艰涩难懂的内容呢?

2、现实的需要也要求金融学课堂改革, 突出金融学的实用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的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水涨船高。从现实的需要来讲, 人们需要知道我手中的钱通过怎样的投资渠道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不单单是存在银行。如果投资其他的理财品种收益是多少?而承担的风险有多大?单靠课堂上讲的金融理论和现实脱节较大, 没有太多指导性, 因此迫切需要改革金融学的教学, 突出金融学的实用性。

三、对《金融学基础》课堂改革方向的几点建议

1、尽量选择切合实际的教材。

金融学基础的教材品种繁多, 要求高职高专类学校尽量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层次选择教材。选择的方向力求结构新颖, 内容务实创新, 能准确体现现代金融的内涵, 反映我国最新的金融发展的动向。每章都应有本章的学习目标和相应的案例、阅读材料, 有课堂实训, 能增强学生对金融基础理论的领悟;每章都应设置课后小结、思考题和案例分析,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金融理论有更深的理解。

2、逐步改善单一的课堂教学, 引入多元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埋头记笔记, 没有太多时间思考问题, 引入计算机网络后, 丰富了教学内容, 一些较难理解的艰涩的概念都能通过网络展开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金融软件, 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学生想要了解每天都发生了哪些事件, 而哪些事件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这迫使他们行动起来, 关心国际新闻, 也关注国家大事, 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

3、通过模拟操作量化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

金融学的所学知识有一部分可以通过金融的模拟操作来实现, 如模拟股票操作、模拟外汇操作、模拟期货操作等等, 这些模拟操作会在他们的平台上每天都更新新闻, 模拟一个操作环境, 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环境中的新闻找到操作的切入点, 进行操作。学校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操作模拟盘, 通过亏损或盈利的多少来量化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结

《金融学基础》作为专业课,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不是让学生记得金融理论, 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了金融理论之后, 能运用于实践, 取得好的成果。俗话说“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在学校,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学过程才能较好的指导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 金融学基础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需要不断摸索, 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刘旭东:《金融学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6。

[2]丁述军:《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证券期货》, 2011 (07) 。

[3]房燕:《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 《中外教育研究》, 2009 (3) 。

[4]陈雨露:《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问题》, 《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报告》, 2008.2。

金融学基础 篇2

班别:姓名:学号: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段。

2、纸币属于货币演变过程中的货币

3、通货膨胀会导致商品价格。

4、通货膨胀下的货币,使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5、一个国家在某时期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100亿元,而实际发行的纸币量是100亿元。这是纸币的贬值率为。

6、信用是指以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7、股票一经发行,持有者即为发行股票公司的。

8、中央银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利息率(较高/较低)。

9、利率的计算方法分为单利法和。

10、资本市场是指投资期限在一年的资金借贷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件衣服标价100元。此时货币执行那种货币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价值储藏

2、中国古代使用的银票,属于()

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

3、人民币现金属于()

A实物货币B金属货币C代用货币D信用货币

4、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A特殊商品B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C普通商品D特殊商品

5、()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6()基金是指资本来源于国内,并投资于国外市场的投资基金 A国际基金B国内基金C国家基金 D区域基金

7、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利率的高低与利润的多少成()的。A正比B反比C不确定D无关

8、通货膨胀中,货币的购买力会()

A不确定B不变C提升D下降

9、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国家为稳定物价,政府可以()A不发行国债B提高利率C多发行货币D停止银行信贷

10、代理买卖股票属于()的业务。

A保险公司B银行C证券公司D交易所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货币的职能包括()

A价值尺度B世界货币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2、金本位制包括()

A金币本位制B银币本位制C金块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

3、世界货币包括()

A人民币B美元 C英镑D泰铢

4、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A、货币发行过量B、货币发行过少C、利率上

涨D、利率下跌

5、通货紧缩会导致()

A物价上涨B物价下跌C纸币贬值D纸币升值

6、利率按是否带有优惠性质划分为()

A一般利率B优惠利率C公定利率D统一利率

7、决定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周期B、通货膨胀C货币政策D汇率政策

8、以下哪些机构属于金融机构?()

A、银行B财务公司C当铺D房地产企业

9、以下哪些市场属于资本市场()

A证券回购市场B股票市场C黄金市场D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10、以下哪几个银行属于商业银行.()

A中国开发银行B广东发展银行C工商银行D中国银行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属性。()

2、河里面的水是商品。()

3、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的所有者在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后,如果不再购买别的商

品,而是将货币保存起来,这体现的是货币的价值储藏职能。()

4、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纸币贬值率越低,物价上涨率也就越低。

()

5、通货紧缩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次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6、股票型基金指基金所持有的股票份额必须占总资金的90%以上。

()

7、中国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货币的发行

机构。()

8、同业拆借市场属于资本市场。()

9、中央银行的产生比商业银行早。()

10、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证券公司。()

五、计算题(1、2题6分,3题3分,共15分)

1、银行吸收一笔存款10000元,并存在银行2年,请问到期后银行一共需要支

付给储户多少钱?(银行存款使用单利法计算,年利率为2.5%)

2、银行把这10000元放贷出去,借给资金需求者,放贷2年,请问到期后一共需要还多少钱给银行?(银行贷款使用复利计算法,贷款年利率为5.56%)

3.计算银行在这笔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过程中赚了多少钱?

六、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2、资本市场分为哪几个市场?

3、我国的金融机构有哪些?(同一性质的金融机构重复不得分,最少写出5种)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个人的,对企业的,对国家的)

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经济基础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历程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三农”问题,具体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问题。而这一切,又与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因此,要想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的研究,以更好的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一、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衡量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主要从三个指标进行衡量,分别是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功能发挥情况。其中,金融规模指标主要指的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总增长量,用来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衡量,进而对农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农村金融结构指标主要指的是对农村金融结构总量,包括农村合作信用社、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金融结构等,对此进行衡量能够对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阶段进行有效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对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农村金融功能发挥情况指标,主要指的是对农村现存金融结构功能性的发挥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在此过程中,专业人员会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对农村金融结构功能性的发挥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并有针对性做出最终评价,对该指标进行衡量,有助于对农村金融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促使农村金融能够呈现出良性的发展趋势,进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二、农村经济基础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1.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较为重要影响。因此,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起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以此来不断增强农村经济部分的综合实力,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结构的完善,实现农村金融发展的持续提升。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成熟发展经验都证明,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率。通常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越强,其发展就越能够得到保障;而反之,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比较低,难以满足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很容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结构崩溃的现象。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就有明显体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农村金融发展情况就比较乐观,能够更好的满足农村金融发展需求;而在我国西北一带,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所以农村金融发展也得不到保障,其发展情况一直不是很理想,“三农”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2.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即使在城市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情况也是金融最为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其主要原因因为产业结构其实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有完善和优化的产物。产业结构不仅决定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未来发展的高度。因此,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对农村金融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调整引起足够重视,以此来确保农村经济能够获得良好发展。为此,首先,在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农村金融结构绩效的方式来扩大农村金融资产的总量,并不断促进农村金融结构的完善,使其金融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对农村金融发展引起足够重视,提供施行区域发展政策和拉动经济投资的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结构的完善和规模的扩张,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农村经济发展前景

农村经济发展前景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取决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通常情况下,农村经济发展活跃程度越高,就说明农民经济还有充余的发展活力,就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如果农村占据着天然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地理优势,就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发展机会,就能够有效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因此,在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为农村金融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首先,应该设法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加强科普宣传和投资引资等方式来为农民描绘一个大好的发展蓝图,提高了发展动力,进而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其次,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自然资源以及地理优势的了解,有针对性选择代表性产业的发展,以打造地方品牌的方式来拉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通过以上方法,就能够有效提升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三、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在加强城镇化建设之后,我国便高度重视起了“三农”问题。当前,我国正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完善农村金融结构以及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式来加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薛永刚.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2013.

金融学基础 篇4

一、教学内容选取

并非所有的课程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来进行, 在内容的选择上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可行性。对任何情景模拟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处于第一位的, 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其可操作性, 即情景模拟能否在现有的软硬件设施下进行, 能否通过模拟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是否易于进行评价和分析。

情节性。情景模拟是理论知识的情节化演绎, 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 要求学生设计出逼真的场景, 其中有人物、有情节, 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情节和角色的基础上, 各自选择合适的角色来进行模拟演练。

价值性。情境模拟应该选择对于课程来说比较重要, 然而又不是太好理解, 容易产生歧义的教学内容来加以进行, 即需要具有做情境模拟的价值。如果课程内容本身很容易理解, 如货币的产生这一章节, 即使具备软硬件的教学可行性, 也可以进行较好的情节模拟设计, 但笔者认为还是没有必要花时间组织情景模拟的教学。

此外, 情景模拟教学法由于工作量较大, 需要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进行准备, 也需要占用较多的上课时间进行展示, 所以, 安排次数不宜过多。基于以上各方面的考虑,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选择了三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情景模拟的教学, 分别是信用形式、银行承兑汇票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

二、教学实施过程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实施见表1所示。

1. 布置作业

情景模拟通常事先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相关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可以放在模拟前也可以在模拟后, 视具体内容而异。比如, 在布置“信用形式”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这两个情景模拟作业时, 事先并不进行理论讲授, 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学, 然后自导自演;在布置“银行承兑汇票”这一作业时, 由于该部分内容有很多专业术语, 相对较为抽象, 所以事先在课堂上做过流程分析与注意事项讲解, 继而要求学生进行情景模拟, 以进一步巩固该部分内容。

2. 学生分组

情景模拟采用小组形式进行, 必然涉及到分组问题。考虑到对学生组织、配合能力的锻炼, 本课程分组采用了多样性分组策略, 每组6-7人, 有时按学号前后顺序分组, 有时按学号随机抽取分组、有时则按寝室来进行分组, 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机会与更多的同学搭配组合。同时, 为了有效避免少数同学“搭便车”的行为, 要求每人在情景模拟当中至少扮演一个角色, 有情节、有对话。如果准备的情景模拟角色较多, 则一位同学也可身兼数职, 但要求能让别人清晰分辨, 不影响情景模拟的效果。

3. 课堂展示

各组学生在课外做了精心准备之后, 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正式的情景模拟展示。情景模拟过程中要求学生脱稿进行, 为了提升效果, 可采用一些辅助道具 (如在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银行柜员”或是“信贷客户经理”等角色名称, 并贴在衣服的醒目位置) , 也可在组内专门设一名同学作为表演的旁白等。尚未轮到展示的各组同学要求认真观看, 做好记录, 如果发现展示过程中有错误, 可以在该组展示结束之后举手提问, 展示组当中的任一同学均可作答, 如果答不出来, 该组会被酌情扣分, 提问的同学则会有平时成绩的加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课堂展示包括学生提问及老师总结点评在内总共是两节课的有限时间, 而情景模拟过程中往往气氛热烈, 也很容易造成主题偏离、课堂进度过慢等现象。所以, 除了事先规定各组的用时之外, 还必须发挥老师的作用, 对整个过程进行很好地把握, 出现偏题现象时及时引导其回到主题。

4. 总结评论

学生课堂展示之后, 老师须进行必要的点评与总结。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金融理论知识的错误, 或是由于没有实践经验而出现对金融实际操作的误解。如在演示“国家信用”时, 某组有同学模拟了一位财政局的职员向某企业负责人推销国债的场景, 甚至还有到人民银行找大堂经理的环节, 又如在演示“银行承兑汇票”时, 有同学模拟向银行柜员填写承兑申请书并马上得到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 也有模拟向柜员申请承兑汇票贴现并马上得到贴现金额的, 这些都是与金融部门实际操作明显不符。如果观看组的学生没提出质疑的话, 老师会在展示组表演结束时随即指出并加以更正。在所有各组都展示结束后, 除了对情景模拟的现象表现情况进行点评外, 还应该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汇总, 尤其是如信用形式及人民币升值问题等在情景模拟之前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 更是需要做理论的归纳, 这种归纳总结可以由老师来做, 也可以要求学生上讲台阐述。

三、考核

对各组同学情景模拟情况的考核作为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中的一项内容, 由学生打分与老师打分共同组成。学生打分由各组分别完成, 主要考察学生在情景模拟编排与演练中的参与程度。每一次布置情景模拟的作业时即下发《情景模拟学生组内评价表》 (见表2) , 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并在进行课堂展示前交回。老师打分则根据该组在课堂上的展示情况来确定, 综合考虑情景模拟是否符合作业要求、展示过程中有无差错、展示的效果是否理想等各个方面, 给出百分数的成绩 (90-100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60以下不及格) 。最终该次情景模拟的分数=学生打分×老师打分。比如某位同学的学生组内打分为1.1分, 该组老师打分为80分, 则该同学此次情景模拟的作业分为1.1×80=88分。如果该组另一名同学的学生组内打分为0.9分, 则该同学此次作业分为0.9×80=72分。

摘要:情景模拟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 而且能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结合高职“金融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对情景模拟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实施的过程及如何进行考核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做了检验。

关键词:高职,金融学基础,情景模拟

参考文献

[1]吴伟萍.高职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 2013, (10) .

金融学基础 篇5

金融期权基础知识-金融期权名词解释

什么是金融期权

金融期权(financialoption)是以期权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指以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为标的物的期权交易。具体地说,其购买者在向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后,就获得了能在规定期限内以某一特定价格向出售者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商品或金融期货合约的权利。金融期权是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协议价格StrikingPrice)或执行价格(ExercisePrice)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潜含金融资产UnderlyingFinancialAssets,或标的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形成发展

18世纪,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股价飞涨,股票期权市场也有了发展。南海“气泡”破灭后,股票期权曾一度因被视为投机、腐败、欺诈的象征而被禁止交易长达100多年。早期的期权合约于18世纪90年代引入美国,当时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成立。

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成立,开始了买权交易,标志着期权合约标准化、期权交易规范化。70年代中期,美洲交易所(AMEX)、费城股票交易所(PHLX)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等相继引入期权交易,使期权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977年,卖权交易开始了。与此同时,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开始了非股票期权交易的探索。

1982年,芝加哥货币交易所(CME)开始进行S&P500期权交易,它标志着股票指数期权的诞生。同年,由芝加哥期权交易所首次引入美国国库券期权交易,成为利率期权交易的开端。同在1982年,外汇期权也产生了,它首次出现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交易所(ME)。该年12月,费城股票交易所也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外汇期货期权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IMM)登台上演。随后,期货期权迅速扩展到欧洲美元存款、90天短期及长期国库券、国内存款证等债务凭证期货,以及黄金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上面,几乎所有的期货都有相应的期权交易。

此外,在80年代金融创新浪潮中还涌现出一支新军“新型期权”(exoticoptions),它的出现格外引人注目。“新型”之意是指这一类期权不同于以往,它的结构很“奇特“,有的期权上加期权,有的则在到期日、协定价格、买入卖出等方面含特殊规定。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定价困难,市场需求开始减少。90年代以来,这一势头已大为减弱。90年代,金融期权的发展出现了另一种趋势,即期权与其他金融工具的复合物越来越多,如与公司债券、抵押担保债券等进行“杂交”,与各类权益凭证复合,以及与保险产品相结合等,形成了一大类新的金融期权产品。

种类

场内交易的金融期权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利率期权和外汇期权。股票期权与股票期货分类相似,主要包括股票期权和股指期权。股票期权是在单个股票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选择权,股指期权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股指期货衍生出来的股指期货期权,例如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日经225指数期权,是从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日经225指数期货衍生出来的;另一种是从股票指数衍生出来的现货期权,例如大阪证券交易所日经225指数期权,是日经225指数衍生出来的。两种股指期权的执行结果是不一样的,前者执行得到的是一张期货合约,而后者则进行现金差价结算。

特征

与金融期货相比,金融期权的主要特征在于它仅仅是买卖双方权利的交换。期权的买方在支付了期权费后,就获得了期权合约所赋予的权利,即在期权合约规定的时间内,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但并没有必须履行该期权合约的义务。期权的买方可以选择行使他所拥有的权利;期权的卖方在收取期权费后就承担着在规定时间内履行该期权合约的义务。即当期权的买方选择行使权利时,卖方必须无条件的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而没有选择的权利。

功能

金融期权与金融期货有着相似的功能。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金融期权是金融期货功能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与金融期货相同的套期保值和发现价格的功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工具。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与其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价格发现

价格发现功能是指在一个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市场中,通过集中竞价形成期权价格的功能。

盈利

期权的盈利主要是期权的协定价和市价的不一致而带来的收益。这种独特的盈利功能是吸引众多投资者的一大原因。

投机

浅谈金融基础人才的培养与输送 篇6

民族高校金融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基本为考研、就业、出国三类,就业的学生多数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作,而且大部分回到生源地金融系统工作,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民族高校是民族地区金融人才培养的摇篮。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对经济学院近三年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研,从考研、就业、出国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勾勒出民族高校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1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有101人,其中攻读硕士学位20人,4人出国留学,77人选择就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6.23%。就业学生中,22人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占就业人数的28.57%,其中18人进入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3人进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广州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1人进保险公司。

2012屆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有91人,其中28人攻读硕士学位,11人出国留学,53人选择就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8.24%。就业学生中,15人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占就业人数的28.30%,其中6人进入国有商业银行,7人进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吉林银行、承德银行),1人进入保险公司,1人进入会计事务所。

2013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有102人,其中攻读硕士学位20人,20人出国留学,62人选择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0.78%。就业学生中,21人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占就业人数的33.87%,其中6人进入国有商业银行,8人进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贵州银行、平安银行),1人进农村信用社,5人进证券公司。

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中央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保持在20%以上,选择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越来越多,近三分之一的就业学生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在就业学生中,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减少,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录取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可见,民族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更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是民族地区金融行业的新生力量。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实施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岗位需求减少,民族高校金融专业学生面临严峻挑战。首先,金融人才需求标准高。尽管企业吸纳能力减弱,但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标准越来越高。金融业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四有”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有多种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金融专业本科生学历层次低,实践经验少,在校期间很少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假期实习的学生仅为22%,在金融行业实习的学生比例为11%。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缺位。民族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刚刚起步,专业性和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严重不足。另外,部分学生就业观念陈旧。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多数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学生毕业以后不愿到西部民族地区工作,保守的就业观念使他们失去了行业发展的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高校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首先,金融行业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不仅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而且改革步伐加快,金融体系逐步完善,岗位需求有所增加。其次,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将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再次,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民族地区资金需求总量增加,金融需求呈现多样化,现有农村金融人才层次偏低,需要更多的金融专业人才加入到农村金融队伍中来。

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民族高校肩负着培养民族地区金融人才的重任,要加强教学改革,建立金融实习基地,开展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的基本途径,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首先,开展市场调研。要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研与走访,了解民族地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金融人才培养工作。其次,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就业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和研究,及时反馈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人才培养意见,了解毕业生的想法和建议,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再次,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位,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使教学内容符合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民族地区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课程设置应加强多学科的综合性,既让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会计、法律、统计等各类专业基础知识,也让学生学习人文、社会和道德修养方面的知识,此外还扩充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鼓励教师开设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对金融院校毕业生竞争力的调查显示,高达43%的学生认为经历较多的实习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民族高校应利用广泛的校友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在民族地区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建立实习基地,通过有组织的实习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学生通过参与金融机构运营,可以了解行业发展,培养专业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积累实践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要贯穿大学教育始终,从新生入学开始递进安排职业发展教育,全程对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首先,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观教育。新生入校以后处于心理断乳期,学校要利用这个转折点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树立职业意识。通过专业介绍会、专题讲座、新老生交流会等形式介绍金融专业概况、课程设置和就业走向,使学生掌握专业情况,认识专业特点,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其次,对大二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与创业指导为主,帮助学生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激发专业热情,提升学习兴趣。再次,对大三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学生的专业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后,对大四学生提供就业技巧培训。大四上学期集中进行模拟面试、职场礼仪培训、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简历制作等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民族高校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民族地区的使命。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民族地区虽然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但个人发展机会更多,金融专业毕业生要主动投身到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中去,不能局限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还要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发挥专业特长,不能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不仅要注重专业学习,还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成为学有专长、术有专攻、体魄健全、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学校要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和寒暑假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金融基础性改革的现状 篇7

一、金融基础性改革的新进展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1. 逐步放开金融机构利率管制

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只有存款利率上限仍存在。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上海自贸区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2014年6月,试点推广至上海全境。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结合基准利率的调整,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2倍,同时简化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扩大了利率市场化定价的空间。2015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在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上调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从基准利率的1.2倍上调到1.3倍。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利率市场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2. 建立并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2013年9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继10家银行成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后,基础成员数量不断扩充,这为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的运行打下基础。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从整体上看,自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有明显增强。2013年以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兑外币直接交易十分活跃,整体上降低了汇兑成本,提高了价格透明度,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了外汇市场发展,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样,这也是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意义重大。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两次搁置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该进程近期明显加快。

一是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试点推广到全国,有200多家跨国公司集中管理外汇资金,这大大降低了其运营成本。

二是2014年在年初试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上,在全国16个地区开展外商意愿结汇试点。

三是稳步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

四是大幅削减行政审批项目,资本项目下行政许可项目减少近七成,并初步建立了以登记管理为核心的外汇管理构架。

五是在上海、青岛等部分地区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DQLP)试点,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此外,2014年4月10日,有关部门宣布开展沪港通试点。沪港通有利于促进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2014年5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风险审慎管理细则(试行)》发布。分账核算业务相关细则为上海自贸区投融资创新业务搭建了技术和管理平台,既有利于促进投融资便利化,又有助于有效防范风险。

(四)货币政策调控不断完善

1.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

2013年初,为了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的期限为3个月,以1-3个月操作为主,借贷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该措施有效地完善了对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渠道,促进了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2.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中期借贷便利

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的中期借贷便利能够既满足稳定当前利率的要求又不至于直接向市场投放高能货币。从总体上看,常备和中期借贷便利较好地补充了基础货币,保证了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为中国人民银行使用货币政策手段增加了新的货币工具。

3. 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抵押补充贷款

201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新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同时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其目的就是以调整再贷款分类有效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4. 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

为了保障央行债券安全,解决中小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不足的情况,增加市场流动性,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山东和广东两地开展了信贷资产质押和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评级试点,并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纳入抵押品范围,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

(五)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建立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的通知》,在这些地区全面建立了服务联动协调机制。同时加大对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对棚户区改造、铁路、水利等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

(六)金融体系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1. 存款保险制度取得实质性突破,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开始设立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施行。在逐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银行对内开放和设立民营银行的改革逐步扩大。2015年4月,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已全部获准筹建。此外,为了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深化农信社产权改革,2014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引导其对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

2. 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改革提速

2015年4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改革方案得到正式批准。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首次将国家开发银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允许其完全以市场化运作来配合国家战略,可参与开发性项目建设。

3. 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为了配合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需要,2014年9月《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发布,最大限度简化行政许可程序,强化审慎监管要求,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2015年1月,《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降低了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机构、办理业务的门槛,减少了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是银行业对外开放加快步伐的一个重大突破。此外,2014年12月,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明确了广东率先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与港澳两地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

(七)金融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1. 优先股试点顺利开展

2014年3月,《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公布,三类上市公司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非上市公司可以非公开发行优先股。

2. 上市公司监督管理不断完善

为了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降低并购重组的成本,证监会一直致力于《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制定,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并购重组等四方面内容,目前已完成起草。

3. 沪港通正式启动

2014年4月,证监会正式批准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2014年11月《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发布,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4. 规范债券交易行为,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2014年11月,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交易平台正式上线交易,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完善多层次债券资本市场为核心。

5. 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于2014年10月正式公布,要求落实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明确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完善其监管制度和相关措施,努力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6. 外汇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

2014年取消了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差价浮动区间的限制,是人民币汇率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举措。

7. 黄金市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

为了规范黄金租借市场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2014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租借业务总协议》发布,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业务板块,彻底改变黄金市场缺乏定价权的旧况。

(八)保险业改革和制度建设扎实推进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深化保险业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是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继续推进费率市场化进程。

二是成立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协会致力于发挥市场和监管部门的纽带作用,加强彼此沟通协调,同时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业务创新,推动保险资产管理业健康发展。

三是建立并完善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保险公司履行义务,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资产进行分类,形成多层次比例监管框架,目的是强化保险公司防范风险能力,将防范化解风险放在监管工作的突出位置。

五是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要强化保险公司主体责任,加强信息披露,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提高消费者的保险知识和风险意识等。

二、金融基础性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虽然金融基础性改革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仍存在不少困难

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及企业等微观主体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有待增强,金融市场及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利率传导和调控机制也需继续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一些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等配套改革措施仍未到位;民营银行的设立还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阻碍了民营银行的快速成长。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不确定性增加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逐步恢复,随着市场对美联储升息预期的波动,资本跨境流动不确定性增加,必然对外汇供求和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不足,汇率灵活性不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波幅,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减弱等。

(三)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比较低

存款保险制度刚刚开始建立,激励相容的存款保险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民营银行还很少,不足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虽然在过去多年改革中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问题重重。国开行面临资金来源、资本充足压力等问题,需加快推进改革,但目前开发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机构性质尚不清楚。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面临业务分类模糊、资本严重不足、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缺乏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动用较多的财务资源,并对现行体制做出一些调整,因而阻力较大。

(四)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较快,对商业银行监管提出了新挑战

金融学基础 篇8

从我国金融行业目前报文系统的建设现状看, 大多数中小银行仍然没有专门的报文系统, 对业务报文的处理仍然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的处理模式。如采用SWIFT的PC Connect或WorkStation、CNAPS前置MBFE等。这都使得银行业务的处理效率低下, 耗费大量人力, 无力支撑业务的大量开展。

另有部分大中型银行虽然已经建立了针对某一标准的报文系统———例如针对SWIFT MT标准的报文系统, 但这些系统或者不提供报文的路由与分拣功能;或者是独立的系统, 难以与银行内的业务处理系统集成, 无法支持业务的直通处理。更重要的是, 这些系统一般都仅支持一种报文标准, 无法满足银行加入多个清算体系的需求, 不利于金融产品功能的延伸, 造成资源的重复投入, 对系统维护和业务管理也带来不便。下面, 本文就如何建设金融报文网关系统提几点建议。

一、建设目标

鉴于银行目前的业务背景, 可以看出金融报文网关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将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动态的支持多个报文标准

系统需要支持多个报文标准, 并且支持的报文标准必须是可动态增加的。一方面随着银行业务开展的需要不断增加业界已公布的报文标准, 或者因为替换银行原报文系统时, 需要增加原报文系统处理的报文标准;另一方面,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 可能会出现新的报文标准, 系统必须能够在不影响已有报文标准的使用上, 增加对新报文标准的支持。

2、动态的支持报文标准升级

SWIFT的MT和MX标准几乎每年都会进行升级, 国内支付清算的报文标准也会有升级的需要, 这就要求报文系统必须能实现报文标准的动态升级。一方面必须紧随各标准制定组织的步伐, 在尽量避免系统改动的前提下, 实现报文标准的参数化升级;另一方面, 在某个标准进行升级时, 不影响到系统中其他报文标准的正常使用。

3、强大的应用整合能力

报文系统必须具备与银行行内业务系统快速集成的能力, 只有实现了与行内业务系统的集成, 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报文系统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持, 同时减少银行的人力投入和管理成本。具体要求体现在:一方面必须对业务系统屏蔽报文标准, 同时实现报文内容与业务数据间的自动转换, 支持实现业务的直通式处理;另一方面, 支持银行内各业务系统的不同通讯协议和连接方式, 减少行内业务系统的改造。

二、设计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 要求尽可能的实现业务处理与报文处理的分离, 报文处理系统将作为处理网关, 统一向业务系统提供报文接入、报文标准升级、报文标准解析、报文标准转换等服务, 业务应用系统仅需关注客户的业务需求, 从而提高业务的应变速度, 降低整体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标, 金融报文网关的核心设计必须是提供一个弹性的规则库, 该规则库包含组织关系、权限管理、报文格式标准、格式检验标准、路由策略、接口参数等, 使得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 动态的修改系统配置, 实现“应需而变”。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 系统支持多个报文标准,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标准, 并可支持标准的动态增加;第二, 报文标准以参数配置的形式保存及升级, 实现标准的互不干扰、动态化、非程序化更新;第三, 提供多种接入方式, 向外系统屏蔽复杂的报文标准, 以业务数据的形式实现与外部系统无缝集成;第四, 参数化的业务流程控制和路由分发, 可以按照用户需求灵活配置;第五, 严密而丰富的用户角色及其业务权限管理机制;第六, 提供增值的可定制的报文监测预警能力, 如OFAC、黑名单检测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金融报文网关的建设将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将为银行带来以下价值。

1、整合现有业务系统的报文需求

金融报文网关实现报文的统一转换及接入, 向各业务系统屏蔽复杂的报文标准;同时提供灵活的系统接口, 实现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无缝链接, 从而帮助用户降低开发难度及成本。

2、提供集中的报文处理平台

金融报文网关是一个大集中的报文处理平台, 在用户权限控制下, 提供完整的报文收发、路由、编辑、查询、打印等功能。在该集中处理平台上, 各操作用户通过行内网络, 在同一系统内完成各自权限范围内的操作。

3、为用户带来丰润的经济效益

金融报文网关作为一个大集中的系统, 降低了系统部署及后续维护的成本;集中、直通的业务处理降低了资金的在途占用, 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 为银行带来更高的资金利用率及更大的业务收益。

四、典型应用

基于金融报文网关的设计思路, 东南融通公司研发了金融报文交换系统E@ble Switchman。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利用东南融通的E@ble Switchman陆续完成了新一代报文系统的建设, 在系统中包含了CFXPS报文标准、SWIFT的MT报文标准等, 并计划在将来增加SWIFT的MX报文标准。这些系统的上线, 使银行能够集中管理进出全行的所有报文, 为银行内部的业务系统建设 (如整体清算) 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S.W.I.F.T.SCRL:SWIFTStandards MT November2008[Z].2007.

[2]S.W.I.F.T.SCRL:SWIFTNet Exception and Investigations1.1[Z].2006.

[3]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大额支付系统与商业银行接口方案v2.3[Z].2006

[4]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与直接参与机构业务系统接口规范[Z].2008.

金融学基础 篇9

产品定义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期限按照项目总投资规模和财政资金到位计划

合理确定, 一般不超过20年 (含) 。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一、在贷款用途上, 主要投向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农村水、电、路、气、医疗和教育等公益性项目;

二、在资本金要求上, 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

本金制度的通知》 (国发【1996年】35号) 中关于“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精神, 对资本金未做强制要求;

功能和特色

三、在贷款期限上, 根据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财政投资特点, 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最长不超过20年。

上述特征, 符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行的一般规律,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一、客户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二、银行进行调查、审查和审批;

三、签订借款合同;

办理流程四、办理抵制押登记等手续;

五、贷款一次性发放或根据合同约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分次发放;

六、借款人按约定还款方式偿还贷款本息;

七、办理结清贷款手续。

金融学基础 篇10

关键词:信用担保,中小企业,金融信用

世界各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已具有较长历史且发挥重要作用, 在增强中小企业金融信用基础、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级别、促进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各国由于各自经济发展情况和目标不同, 在信用担保运作方式和增强中小企业金融信用基础路径上各具特色。

一、日本:信用保证与信用保险相结合

1. 信用保证制度

日本信用保证以所有中小企业为基本服务对象, 日本《中小企业法》认为需要“培养、发展多样的、有活力的独立中小企业者”, 也就是援助有发展前途的、努力奋斗的中小企业。日本信用保证业务的运作过程可以归纳如下: (1) 信用保证申请, 即提出贷款申请后, 金融机构对其进行初审, 将意向发放贷款的企业推荐给信用保证协会, 并提出信用保证申请; (2) 信用调查, 即信用保证协会对申请贷款企业进行资信调查; (3) 保证承诺, 即根据信用调查结果如果信用保证协会同意提供信用保证, 向金融机构发出《信用保证书》, 金融机构据此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信用保证协会同时与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签订《信用保险协议》并交纳保险费, 特殊情况如果这个保证属于制度保证 (政策性担保) , 协会还要同地方政府签订《损失补助协议》; (4) 代位补偿, 即如被保证的中小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 金融机构向信用保证协会发出《事故报告书》, 信用保证协会在90天内对企业进行经营诊断, 并同企业及金融机构一同商讨, 是否延长贷款期限, 如三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金融机构向信用保证协会发出《代偿通知书》, 协会在30天内向金融机构代位补偿, 之后协会将补偿情况通报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 其按《信用保险协议》向信用保证协会支付保险金; (5) 代位求偿, 即信用保证协会向金融机构代偿债务后, 自动取得原属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地位, 获得代位求偿权, 协会帮助债务人制定重振计划, 商定回收办法。

2. 信用保险制度

为了信用保证制度发挥正常作用, 日本在1958年依据《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 由政府拨资本金, 成立了不以盈利为目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保险公库设在东京, 没有分支机构, 与日本各地52家信用保证协会发生业务关系;1999年成立负责全国中小企业政策综合实施的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 除了对中小企业实施援助外还经营信用保险业务。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与信用保证协会之间根据保险种类不同, 缔结不同的保险协议, 当中小企业融资获得信用保证协会保证, 会自动受到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的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分为一般保险和特殊保险两类, 特殊保险主要是对灾害、矿业、破产企业、微小企业 (店铺) 、传统攻艺等的保险, 随着2001年《中小企业信用保险法》的部分修正, 特设应收债权担保保证保险制度, 也就是为使中小企业资金灵活运用, 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品不限定于物的担保, 而以中小企业所拥有之应收债权作为担保品, 当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 由信用保证协会提供保证。

二、美国:信用保证发挥政府直接管理效用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正常作用的要点主要有四个方面:担保业务操作以银行为中心、完整的分散和规避风险机制、信用担保和咨询服务相配、发挥金融市场金融创新作用。

首先, 担保业务操作以银行为中心。银行向SBA申请成为协作银行, SBA批准申请并给予授信额度;银行在授信额度内自主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是否向SBA申请担保;银行发放担保贷款后将收取的担保费上缴SBA;担保的债务到期, 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清偿时, 协作银行向SBA申请补偿;SBA对申请进行审查后按规定比例补偿, 取得向企业追索所欠全部债务的权利。

其次, 完整的分散和规避风险机制。美国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规避和分散风险机制, 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发生, 其主要做法:规定担保比例分散风险, 担保机构不是进行全额担保, 而是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 在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分散风险;对企业实行风险约束, 美国的信贷保证计划要求主要股东和经理人员提供个人财产抵押, 以增加业主和管理者的责任;制度透明、管理规范, 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每年都要向国会提交有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国会听证会, 审查计划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

第三, 信用担保和咨询服务相配合。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仅可以提供信用担保业务, 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经营咨询服务。小企业局在美国有2000多个分支机构, 与近千个研究中心有业务联系, 有1万多名退休经理、会计、法律等专业人才, 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诸如小企业规划、账目管理、现金流量分析、贷款以及制定预算等服务;还通过商会、学校、贸易协会等向小企业提供技术、营销及决策等管理方面的培训, 开办讲座和讨论会, 并配合发行各种出版物。

第四, 发挥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金融等金融创新作用。通过SBA信用担保, 资金匮乏的小企业可以与庞大的金融市场联系起来, 利用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功能为企业融资服务。从1985年以来,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担保贷款中每年都有1/3到1/2被证券化, 目前证券化资产总额已超过20亿美元;此外一些商用设备、商业抵押品和其它可抵押品抵押担保的贷款证券化也可以进行。

三、德国:以担保银行为核心的市场化作用机制

德国最初在行会建议的基础上建立担保银行, 发展至每个州至少有一家担保银行,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担保体系,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德国担保银行发挥三大功效:一是成为商业银行的合作伙伴, 扩展其业务范围, 并部分承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二是担保银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有很高的运营效率;三是担保银行为那些达不到商业银行信用要求又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帮助其获得发展资金。德国《信贷机构条例》 (Credit Institutions Act) 规定提供担保是银行的业务, 因此担保银行虽然不吸收存款、也不贷款, 但仍然被称作银行, 只不过是专业银行。德国担保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工商协会、商业银行及国家、州政府发行公债筹集, 股权人有银行、协会和私人自由体, 业务有严格限制, 只允许做贷款担保业务;其职能是为不能提供足够贷款抵押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解决融资问题, 担保重点是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对合理化投资的担保。从本质上讲, 担保银行是国家促进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工具, 受国家政策支持, 但独立化市场运作。

参考巴塞尔协议II的要求, 德国担保银行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基本一致, 对企业风险全面而又清醒的认识, 重点在于考察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状况, 主要因素有:财务因素、硬性质化因素、软性质化因素、警报即客户历史信用记录及抵押物情况;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不仅决定了客户是否能够得到担保支持, 而且也决定了客户取得担保的费率。在管理上, 担保银行最高机构是每年举行的公司股东大会, 讨论决定公司章程、年度结算报告以及最终审计报告, 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 (董事会) ;设立贷款部受理新业务;监督部通过审阅年度财务报告、走访, 对已进行担保的企业进行监督;法律事务部主要负责跟踪追缴已兑付但因故应当追回的担保金。

四、信用担保增加中小企业金融信用基础的总结

中小企业的发展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通过信用担保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基础, 是政府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国外实践经验来看, 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首先, 信用担保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一般而言, 发达国家财力雄厚,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一般由政府全额拨款, 而发展中国家担保资金来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金融机构和社会团体等也参与出资。其次, 政府除对担保机构严格监管。政府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具有明确的分工, 一种方式是政府机构直接办理担保业务, 如美国作为联邦政府机构的小企业管理局直接负责执行和管理小企业的担保贷款计划, 另一种是政府出资建立独立的法人机构, 如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政府通过立法规范担保业务, 采取市场化运作, 干预担保业务的具体开展。第三, 政府对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担保的最终风险一般由政府建立补偿机制来承担, 在全国设立一级担保机构, 通过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政府通过财政按照一定的标准直接补偿。

为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有效功能, 建立分散和规避风险的机制必不可少, 这是信用担保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级别的基石与保障。一般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实行全额担保, 而是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承担一定比例的担保额度, 其余由银行承担, 在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分散风险, 建立银保共担风险的机, 比如美国的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的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贷款的75-80%、德国担保银行与承贷商业银行承担的贷款风险比例为80%。

参考文献

[1]王传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05

[2]梅强, 马国建, 杜建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路径演化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 2009.06

[3]王传东, 王家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 2005.9

金融学基础 篇11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基础设施融资工具创新

一、对一般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释

1.信息不对称的内涵。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借贷双方互不了解,尤其是资金提供者对资金筹集者的信用及其欲投资项目并不十分了解,资金筹集者对自身信用及其欲投资项目比资金提供者,即投资者掌握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发生在两个阶段:一是融资协议签定前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二是融资协议签定后可能出现道德风险。融资中的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把资金提供给要求贷款最积极而信贷风险也最大的资金筹集者;融资中的道德风险是指资金筹集者取得资金后去从事资金提供者最不愿看到的、最易造成信贷风险的事情,比如资金筹集者将借来用于筹建复印部的钱用于赌博等。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要发展,就需要有一个使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尤其是生产性资金需求者实现资金融通的有效机制,这个机制便是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其包括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尤其是金融市场对资金融通的引导作用对经济发展、经济效率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的改进都有无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市场有效引导资金融通的前提是信息对称,如果信息不对称积累到一定程度,资金提供者将再也不愿将赢余资金提供给资金筹集者,那么这个经济社会就会出现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必将造成经济的萎缩和萧条。

2.信息不对称的解决策略。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思路有两个,一是尽可能使资金筹集者公布更多的信息,二是给一旦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资金提供者以补偿。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有:

(1)信息的私人生产和销售,即由私人机构搜集和发布资金筹集者的有关信息。这一方法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这一方法没有普遍适应性。

(2)政府加强管理,即由政府通过法令的形式要求资金筹集者提供一定的信息。

(3)发挥银行的信息资源优势,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

(4)以抵押或担保的形式提供资金,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时给资金提供者造成的损失。

二、基础设施融资工具创新构想

针对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的思路往往是通过努力使信息更加对称。然而,通过对一个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及其相关投资环境深入了解来决定是否投资,是一个相当费时费力的过程。而且信息具有层次性,越是深层的信息,获得信息的单位成本就越大。搜寻信息的成本和难度都会随着信息搜寻工作的深入迅速增大,最终当搜寻成本大于投资所得利润时,搜寻信息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更重要的是,在资本市场中,普通的投资者不会费力去寻求完全的信息,而会选择相对成熟的企业债券。

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工具创新的思路就是要避开致力于使信息更加对称的套路,而从当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后果发生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出发,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困境,从而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

进一步说,融资工具的创新就是要保证,尽管市场中存在不对称的信息,人们仍然愿意投资于基础设施证券。那就是在金融工具上嵌入保护性措施,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一旦出现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问题,由筹资人负责赔偿投资者的本金及利息,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这样一来,就可解除投资者的顾虑,而且避免了信息搜寻工作带来的资源耗费,大大缩减了交易所需要的准备时间,使得基础设施证券筹资更加快捷畅通。类似的保护性措施已经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被应用于公司债券的发行中。

以下基础设施金融工具的创新,就是基于以上分析,同时借鉴公司债券和股票创新而设计的。

1.有保护的可提前退还债券。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过程中,某些事件,如战争、政府政策的制定或改变、税法变更、汇率波动等,都可能导致基础设施项目未来现金流的不利变化,使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价值下降,从而给债券持有者带来损失。因此设计一个保护性的可提前退还债券,在上述不利事件发生时,债券持有者有权要求发行人或者保证人退还债券的主要金额以及附加的利息。事实上,這种债券的持有者不但购买了债券本身,还购买了债券的看跌期权。与普通看跌期权不同的是,这种有保护的可提前退还债券期权的执行是由外部事件(即上述的政策的改变、税法的更改和汇率波动等)所触发的,而普通的看跌期权则是在未来某一时间由债券持有者自行决定的。对持有者而言,由于这种提前兑换的期权增加了债券的价值,因此附有保护性可提前退还条款的债券的收益率比没有提前退还条款的债券收益率低。

对于基础设施而言,这种保护性的条款可以由政府来实现,因为政策变更、税法更改等都是由政府决定的。通过在这些不利事件发生时,退还债券本金和利息的保护措施,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这样普通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投资时就减少了逆向选择的顾忌,因为即便出现逆向选择收益也能得到保障。通过保护性措施,减少了交易前的选择时间和搜寻信息的成本,交易过程更加简化。避免了投资者由于繁杂的信息搜寻过程、高额的信息搜寻成本以及逆向选择之后的损失而导致的不投资。通过这样的保护,可以使基础设施项目债券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2.可转换含看涨期权的债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有权在将来某些事件发生时,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股票。这些事件是预先约定的,比如有利政策的制定、税法的有利更改、汇率朝有利的方向变动,或者能源价格下跌等等,能够显著的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价值的特殊事件。一般来说,这类债券同时是可赎回的(callable),即项目经济价值上升时,发行者有权赎回债券。一旦被要求赎回时,持有者有权转换他们的债券成为股票。当基础设施投入运营后的收益由于特殊事件的发生达到或者高于人们的期望时,对于发行者而言可以提前付清欠款而要求赎回债券。债券持有人为了分享更多的利益,可以把债券转换为股票。原本的负债就可以转换为公司的权益资本。这种可转换措施是针对牛市债券设计的。

3.可退还项目股票。20世纪世纪80年代末,可退还股票的金融创新就出现在公司股票的发行中。可退还股票的购买者有权在发行后的若干年内以预先规定的价格退还股票。此类可将普通股退还给发行者的金融创新可以用来减少首次公开发行时,股价的低估问题和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其他问题。由于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特别是国外的投资者不能肯定东道国政府是否会对该基础设施项目持支持的态度,因此由于信息不足造成的对政府的不信任也许会导致股价低估甚至无人购买股票。国外的私人投资者需要政府对其将来的收入做出保证。

所以,一旦这种可将股票退还现金的承诺由主办政府来承担,股价下跌所带来的风险就可以被这种可退还的允诺所规避。简单的说,这是一种由主办方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的一个可退还的保证。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吸引原本顾虑无法收回投资成本而不愿投资的潜在的私人投资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附在股票上的可退还性还可以增加股票的价值。

4.附有或有价值权的股票。投资者的心态往往是惧怕股价下跌的风险,又渴望股价上涨的利润。为此,可以在基础设施项目的股票上嵌入一个或有价值权(CVRs,Contingent Value Rights),使得该工具的上升空间不受限制,但是下跌的风险却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附有或有价值权的股票是对同一标的股票的两种期权的投资组合,从本质上来分析,它是附有差价期权的股票,即持有者事实上持有一个股票头寸和两个相同类型期权头寸。由于发行者自身对项目的回报持乐观的态度,因此出售给投资者的应该是附有熊市差价期权的股票。

三、结语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城市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传统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所能提供的资金与基础设施飞速发展所需资金形成巨大的资金供应缺口。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尝试财政拨款之外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论文通过对中国基础设施融资现状的分析,认为,中国基础设施融资必须更多依靠资本市场的发展,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基础设施融资工具,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私人资金。资本市场融资最大的障碍是信息不对称问题。论文借鉴公司债券和股票创新而提出基础设施创新融资工具,这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的新思路:即将基础设施建设推向资本市场,由资本市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并由资本市场影响基础设施的价值,从而提高其效率。当然,这强烈依赖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发展。

金融学基础 篇12

一、职业

从社会学角度界定职业的概念:中国学者程社明认为,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 利用专门知识、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 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作”。[1]中国学者陈婴婴则将职业界定为:“个人进入社会的物质生产或非物质生产过程后获得的一种社会地位, 个人通过这一社会位置加入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体系, 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学词典》中, 职业则被定义为“在存在社会分工的社会中, 人为了作为独立的社会单位存在, 谋求自己生计的维持, 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实现而进行的持续的人类活动的方式”。这些界定强调了职业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维持个体生命与生活的功能, 突出了活动与报酬的交互性。

在心理学方面, 20世纪中期, 职业发展心理学家如Peterson和Sampson认为职业生涯决策是一个不仅包括职业选择, 而且涉及对执行完成选择所需的行为做出承诺的过程。随着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家把职业定义为“跨越个人一生的相关工作经历模式”, 是“一个人的工作经历进展过程”[2]。归纳起来讲, 职业涉及三个基本内容。首先, 职业是一个行为过程;其次, 这个行为过程与个人从事的工作有关;再次, 个体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综合起来理解, 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就是个体从事金融相关工作, 实现个体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历程。

二、职业生涯

几十年来,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职业生涯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 (Greenhouse) 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3]美国职业问题专家萨拍 (Donald E.Super) 给出了“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的定义 (1957年) , 之后他又进一步指出:“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 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 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之后, 一连串有酬或无酬的职位的综合, 甚至包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1976年) 。”[4]

施恩 (Edgar H.Schein) 则将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是指经历一种职业的过程, 包括招聘、培训、晋升、解雇、退休等各个阶段。内职业生涯则更多地注重于所取得的成功或满足主观感情, 以及工作任务与家庭义务、个人消闲等其他需求的平衡, 也就是内心的自我实现感。[5]

专家程社明认为职业生涯就是指“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 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 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1]

中国学者吴国存将职业生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 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狭义的职业生涯则是指从职业学习开始, 踏入社会、从事工作直到职业劳动的最后结束、离开工作岗位为止的这段人生职业工作历程。[6]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职业生涯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核心就是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并且认为职业生涯具有两重性, 即个体性和组织性。

综合起来理解, 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生涯是金融系统一线员工个体在从事的金融专业领域内的获得职业能力、培养职业兴趣、职业选择、就职, 到最后退出职业劳动的完整职业发展过程。

三、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planning) , 不同国家的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很明显,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职业生涯所做的设计。这一概念是由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最先提出的, 他指出:“职业生涯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眼前的制约因素, 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7]换句话说, 就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发展所作的策划和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Planning) 又叫职业生涯设计, 在布里奇特A.赖特 (Bright A.wright) 撰著的《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组织职业生涯规划, 另一方面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罗双平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 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 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 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 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 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8]林清文认为:“所谓的生涯规划即指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 对个人各种特质, 以及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生涯探索, 掌握环境资源, 以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 并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时机时, 针对各种生涯资料和机会进行生涯评估, 以形成生涯选择或生涯决定;进而以择其所爱、爱其所择的心情进行生涯选择, 承负生涯角色, 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9]张秋山认为:“职业生涯规划, 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结合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制约因素和眼前的机遇, 为自己确定职业目标, 选择职业道路, 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 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对行动的时间、行动的目标等作出合理的安排。”[10]

除了上面从个体角度的定义外, 也有一些学者从组织角度作了研究。戴良铁和刘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企业与员工共同制定、基于个人和企业组织方面需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11]胡振豪认为:“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 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 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 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 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养的行动计划, 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做出合理地安排。”[12]

总的看来, 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是金融系统一线人员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个人职业发展可得到的机会与组织或部门现实岗位需求三者有机结合的设计过程。

四、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路径

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路径是组织为本单位员工设计的在自我认识基础上获得个人职业发展的成长通道和管理方案。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路径是在帮助员工了解自我的同时让组织掌握一线员工的职业需求, 从而从组织和部门的角度为一线员工提供和创造发展的条件, 满足一线员工的需要。同时, 组织和管理者也可通过合理的引导, 使一线员工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计划与组织或一线员工岗位的需要结合起来, 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良好的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路径设计不仅能激发一线员工的工作热情, 开发一线员工的工作潜能, 而且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一线员工人才, 提高金融系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成功

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成功的意义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从个人角度看, 职业成功可以有客观的指标, 如个人地位、个人收入等, 主观的评价指标一般与个人成就感和价值观直接关联。从社会学角度看, 成功始终与个人、专业和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 与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相关。Derr (1986) 提出的五项职业成功标准是进步 (专业水平和组织层级提高) 、安全 (在组织中有稳定地位) 、激励 (受到工作性质和内容的激励) 、自由 (工作自权, 建立自己的工作环境) 、平衡 (获得非工作利益的平等和高价值) [2]。目前普遍接受的职业成功标准是:提高 (等级层次、专业水平和能力、声望、地位自主权、自我控制) 、学习 (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生理和生存需求 (赚钱和购买力、就业技能) 和心理 (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 [2]。

摘要: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金融系统的组织、部门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个人通过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活动, 实现一线员工个人、组织发展目标的动态过程。本文旨在根据当前金融系统人事改革和金融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梳理前期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基础之上, 构建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主要概念, 为金融系统一线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主要概念、理论和原则, 为进一步梳理、发展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理论作好铺垫。

关键词:金融系统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概念构建

参考文献

[1]程社明.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 2003, (02) :37.

[2]耶胡迪·巴鲁著.陈涛, 孙涛译.职业生涯管理教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3]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4]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生出版社, 2003.

[5]吴海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探析——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个案研究[D].2006.

[6]吴国存等.组织职业生涯开发理论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2, (3) :30-35.

[7]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8]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9.

[9]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10]张秋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用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11]戴良铁, 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简析[J].中国劳动, 2001, (8) :28.

上一篇:医学生逃课现状下一篇:城市排水防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