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精选11篇)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1
那是1984年的盛夏, 一个身着白衫彩裙, 长长的发辫斜搭过肩头的年轻女孩来到了这里, 那就是我, 那年我21岁, 带着青春的热情与梦幻, 走进了充满着稚语童音的职场——幼儿园。
幼儿园, 21年来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它的实际意义, 因为父母两地分居, 自己从小就被寄养在祖父母和亲戚家里, 直到上高中才来北京和父母团聚;而高中毕业四年, 参加了四次高考, 也没想到报考与幼儿有关的专业, 且直到考广播学院时, 在考前一个月才分清文理而弃理从文, 才开始学习文科知识, 所以在广播学院广播专业的初试、复试、专业考试三试合格之后的文化课考试时, 见到史地的试卷, 自己眼前一黑败下阵来, 那年广院招生30名广播专业的学生, 3000人报名, 通过三试的人只剩下40名, 而我在这40名之中与我喜爱的广播专业擦肩而过。
高考失利后, 在“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鼓励下, 我督促自己不要忘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因为无论自己将来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文化知识将会是一块奠定自己立身于社会的基石;所以, 在我选择职业的时候就以与文化知识贴得是否较近为标准, 而在“八大员”中选择了幼儿园里的保育员, 这才真正体验到了幼儿园的生活。
当我第一天到幼儿园报到时, 一幅美好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一位怀抱手风琴的老师弹奏出悦耳的琴声, 孩子们边歌边舞, 手拉着手围绕着老师兴高采烈地踏着老师琴声的节奏唱着跳着, 不亦乐乎……;我立即想到, 我自己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来面对这样一群如小精灵一般的孩子们。我懂什么, 我会什么, 我有什么样的资格来做孩子们的老师呢?
于是, 带着这样的自问我出发了, 踏上了一条当时还鲜有人走的道路——边工作边求学, 使自己从一个幼儿教育的外行,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逐渐了解了有关孩子的生理、心理及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理论, 使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孩子, 怎样与孩子交流与沟通, 如何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 怎样努力做到“遇物则诲, 择机而教”。
20几年的幼教工作经历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切的体会, 那就是:爱是教育的基石, 我爱每一个孩子。就像一位教育家所说:“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 她总是在创造奇迹, 创造新的人, 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 班上有一位智弱的儿童, 大班的年龄却仍会拉尿在床上, 我爱清洁, 但我更理解这样的孩子, 因为正常的智力水平是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 如果儿童有智能障碍, 就会出现种种适应不良现象。这样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充分重视和细心爱护的话, 其本身的病情就会加重。遇到这样的儿童, 我的心会比他们更痛苦, 我更加责备自己为什麽不具备把他们从痛苦之中拯救出来的能力, 而只能用我才疏学浅的微弱之力换来他们一时的笑脸。
这更激励了自己不倦的求学精神, 边师于书本, 边师于同行, 边师于实践。在书本中我学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埃里克·H·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8阶段理论”中, 我认识到, 我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 这8个阶段不仅与我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 更与我从事的这项工作密切相关, 因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 0—7岁的孩子要经历三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即:0—2岁的“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2—4岁的“自主性对羞却或疑虑阶段”;4—7岁的“主动性对内疚阶段”。而0—7岁的年龄也正是我们学前教育所关注的年龄段。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自己能够掌控的成长阶段就是第七和第八阶段:25—50岁的“繁殖感对停滞感”和50岁以后的“自我完善对失望的阶段”。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兴趣取向和选择社会价值取向, 以使自己获得体验着关怀实现的繁殖感和体验着智慧实现的自我完善。而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而言, 个人的成长与幼儿的成长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年龄幼小的孩子, 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有赖于我们成人为他们构建的环境。正如我的一位同行在一首诗里所描写的那样:“孩子是一条河, 我们在不断变幻的色彩里泊出希望的涟漪——”。
是的, 那是一群不肯离开家长的怀抱走进集体生活的孩子们, 我会一一地去拥抱他们、安慰他们、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用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因人而异细心抚平幼儿的情绪, 打消幼儿的分离焦虑及不安全感, 很快, 一群流泪的孩子就会成为我的笑眯眯的宝贝, 如童话中的小矮人般追随在我的身边, 他们一个个天真可爱、摇摇摆摆的身姿融入我的心田。他, 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3岁了, 很少说话, 从不主动和身边的同伴及成人交流。他对新的环境没有任何特殊关注, 只对机械物品或能够摆动的物品有兴趣, 他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我把他视为一个小小“科学家”, 主动呼唤他的名字, 留意观察他的举动, 在确定没有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 任由他的探究随处而至, 以便找到和他交流与沟通的契机, 并通过自己掌握的相关“游戏疗法”知识给予他适宜的引导。他, 一个有着突出特点的孩子, 4岁了, 却不知自己叫什么名字, 不会用他这个年龄通识的方式与同伴及成人交流, 但却知道14+14=28, 歌曲、音乐过耳能详, 行为极具个性。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 我为他制定出家园共育的方案, 并和家长达成共识。她, 一个特殊的孩子, 5岁了, 走起路来时常会自己绊倒自己, 眼神木讷, 口齿含混, 我便从体育锻炼入手, 针对她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康复方案, 并引导家长配合,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竭尽全力。
在这个幼儿园里, 一位身着工作服, 一头短发中不经意间露出几根白发的, 精神抖擞不让青年的中年教师, 就是我, 是由那个21岁的女孩儿历经24年的打磨后而成的今日的我, 一个能够承担着园内早教工作与英语教学工作于一身的如今的我。当我用中英文对照着给亲子班的孩子们讲故事时, 家长们信任的目光和孩子们渴望的的眼神给予我鼓舞和激励;当我熟练地使用着电脑, 使用着电脑中的英语课件为英语班的孩子们备课和教学时, 我感到自己又年轻了许多。
今天, 幼儿教师已是我从事多年的职业, 而使自己成为这一职业的专业化教师, 却是我多年来努力的终极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使我理解到, 职业的专业化就是指一门职业需要特殊的知识、技能, 需要经过系统学习和锻炼才能胜任。我们幼儿教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主要包括:观察和把握幼儿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制定和实施针对性教育方案的知识与能力、为幼儿奉献爱心的情感与意志。
今天的思考使我意识到, 我的成长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着成长中的磕碰、眼泪与欢笑, 我与幼儿共舞蹈。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2
幼儿园教师培训感悟
幼儿园“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学员感悟
冯老师
这两天通过张春光导师的“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的培训,我得到不仅仅是对工作的认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我在培训中看到比我更优秀更努力的人,也看到比我更彷徨更无助的人,更目睹比我更虚伪胆怯的人„这些种种让我明白大家都不是孤单的,在这里总能看到与自己相似的人,总能从相似的人身上看到他们的抉择和决心!所以我说,这是一次身心合一的培训,需要体力也需要心智!张春光导师说,不要做潜水艇,其实他在鼓励大家打败内心深处在隐隐作祟的自尊心!鼓励大家勇敢的面对自己,勇敢的用真实的自己直视这个社会!其实走上台去说点什么并不难,难的是说出自己真心想说的,说出自己不敢说的!所以老师一直强调“实话实说”,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3
《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资料》是由《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研究》课题组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幼教专家、园长和一线精英教师,从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精心收集、整理、编写而成的。它内容实用、条理清晰,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应知部分,下册为应会部分。应知部分包括幼教政策法规、专业理论、安全和卫生保健、家园共育、河南人爱河南五个部分;应会部分包括体育、音乐、舞蹈、美术、语言、计算、科学小常识等内容。其中,音乐、舞蹈、体育方面,还精心制作了四张教学光盘,随书附赠。
这样的内容构成,不仅适用于最基层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高一级的乡镇、县(区)幼儿教师培训也可以使用。今年培训可以使用,明年、后年培训也可以使用。同时,幼儿园老师用来自学也很合适。
广播站:
《教师书屋》栏目,为您介绍有关儿童及其成长,有关教师生活、教师整体发展的优秀文学、艺术、科学、文化和教育出版物。同时,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秀读物,我们也希望能够推荐给广大教师,并通过教师推荐给孩子们。各位老师,您最近正在读什么书?正在给孩子们推荐什么书?您认为特别值得推荐的书,都可以联系我们,向我们推荐。同时,也欢迎出版社的朋友们,将你们出版的适合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图书推荐给我们。
电子信箱:524247395@QQ.com。联系电话:0371-66315837。
(《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资料》,贺昌明/主编,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有效培训课题组/组编,海燕出版社出版)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研究 篇4
一、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公办幼儿教师认为合适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按程度列为脱产学习、假期培训、送教下乡联谊‘结对子’、函授、双休班、自学, 并有高层次的研讨班要求。送教下乡、手拉手的形式, 与城市优秀幼儿园联谊结对子, 在公办幼儿教师眼中也占有比较明显的位置, 是他们拓宽视野, 展开园际交流愿望的表达。民办幼儿教师更实际倾向于首选双休班和假期培训班, 然后是研讨班 (也表达出强烈的提高专业素质的意愿) 和其他形式。代课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重在业余时间培训。公办幼儿教师选择脱产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突出, 显示了强化提高专业素质的热情, 比例高于民办幼儿教师3倍、代课教师5倍。脱产学习和研讨班形式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位置值反差虽大, 却都是结合自身实际、专注于专业素质提高的实效选择。”这是教育相对发达的武汉市农村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渴望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这种情况中, 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对短期培训的渴望。
在不发达地区, 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更令人担心。曹小瑾在2007年对广西横县等地的421名乡村幼儿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着明显的‘四缺’:其一, 学习进修缺时间, 约有26%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 而乡村幼儿园一般都是规模小、教师少、假期短或无假期。教师即使是参加函授进修, 每年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 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学习。其二, 在职培训缺经费。由于缺乏财政支持, 加上乡村幼儿教师收入低, 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其三, 参与培训缺动力。由于农村家长缺乏幼教知识, 观念陈旧, 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管好’‘吃饱’的低水平, 教育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到位, 乡村幼儿教师也只有安于现状。其四, 培训制度缺保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 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 在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 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培训的情况下, 要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去参加长期的脱产培训, 无异于“釜底抽薪”, 严重一点可以称作“缘木求鱼”。此, 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要抓住他们自身的特点, 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 有利于保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提高。
二、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教育边缘化和缺乏监管的情况, 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知, 要求各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发展规划, 组织专项评估, 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统筹监管, 确保教师培养质量。这些有力的措施中摆在前列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的短期培训, 其必要性如下:
(一) 短期培训适应大规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迫切需要, 有空间有对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这是从学前教育重要性来谈的,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 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 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需要大规模教育培养农村幼儿教师,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第一要义。但是从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看, 有以下几种情况:参加市一级和以上级别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十分有限, 如武汉市2008年对农村幼儿首届免费培训只有200人, 这只占农村幼儿教师的极少数;一部分县市有自己单独的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 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和应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更何况直接和农村幼儿教师联系十分密切的乡镇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新《纲要》颁布之后, 农村幼儿教师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迫切需求, 为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 短期培训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
据估算, 全国农村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需要专业培训。同时, 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 还要补充大量的新的合格师资。采取正规学校的传统培养方式, 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 寻找不同于在院校培训模式, 结合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 适应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 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认真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 探索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显得十分重要。而短期培训具有时间短、形式活、针对性强的特点。所谓短期培训的时间短可以数天, 而且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拆, 这完全符合农村的作息时间, 错开农忙与农闲, 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将零碎的业余时间或者整块的时间灵活使用, 便于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所谓形式活指短期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 可以是脱产培训, 也可以是业余培训, 既可以在校内举办, 也可以在校外举办等, 这完全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地点, 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所谓针对性强指短期培训不求内容完整、全面, 而是农村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注重实效。
(三)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其一是时间短, 效率高, 教学内容精简、实用, 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为主, 教学过程紧凑, 更能适应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 实用强;其二是重理论, 专业性强。行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 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突破, 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主要模式
所谓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 是指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幼教理念”为目的的时间为6个月之内的培训。根据培训目标、项目的不同, 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增强教师参训的主体意识, 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应该说, 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 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依据不同的教育理论, 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但都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为前提。目前,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立体开放式的幼教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和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共同承担“河北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这种模式把培训一支热爱幼教事业, 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 具有必要技能技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具有“短平快”、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该模式强调培训时间“全天候”、培训地点“全方位”、培训类型“多层次”、培训内容“多样化”和培训方法“多重化”。
(二) 自我教学模式
“自我教学”模式是为了把“发展学员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的短期培训的目标同时落到实处, 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法。“自我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主线, 以教师为指导, 由学员自己来讲授培训教材的短期培训形式。这种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 具体步骤包括:“自学培训教材, 提出问题”“集体备课, 思考问题”“自我授课, 解答问题”和“分析归纳, 总结问题”四个阶段, 希望达到:“促进学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促进学员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之目的。
(三) 多向性案例分析培训模式
短期培训不是专门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 而是根据学员的需要解决学员存在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其教学、科研的水平。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 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 (成功的或失败的) , 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 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学员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种模式派生出许多新的模式, 如:仿真性情景模拟, 等等。
(四) 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先抽暑假或寒假等相对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 在事先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的基础上, 系统传授或讲解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知识, 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 让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改变、教学方法上有提升、教学能力上有发展。跟踪培训是在参加培训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消化吸收集中培训时所获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跟踪考察, 听取参训老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真正形成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良性循环, 真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的效果非常显著。
(五) 园本培训
随着新《纲要》在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普及, 新《纲要》所洋溢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精神逐渐受到重视, 有些农村幼儿园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开始思索如何改变教师被动等待、被动接受的状态, 使教师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专业成长的主人, 开始挖掘内部潜力,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这就是园本培训的最初萌芽的动机, 如园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教改革新理念、新观点, 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原则
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中, 教学目的上“实用”、课程设置上“巧用”、教学形式上“活用”、教学内容上“实在”、培训阵地上的“前移”成为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目的要突出一个“用”字。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首先必须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求, 并通过培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很快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充分利用, 既能满足教学急需, 又能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如对教具的制作是农村幼儿教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因为玩具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承担者, 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的时候, 必须从农村已有的条件出发 (如利用农村的自然材料) , 强调教具制作的可动手性和操作性, 如用丝瓜瓤做梅花鹿, 用狗尾草穗编织动物的造型等。
课程设置要突出一个“巧”字。由于农村幼儿教师一般是“双肩挑”:一头“挑”着家庭和农田, 一头“挑”着幼儿园, 因此身份首先是姓“农”, 然后才是姓“师”, 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 因此, 对他们进行培训时, 课程设置尽可能“巧”, 将新《纲要》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培训的内容中, 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 如农村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选取、农村幼教活动指导、农村幼儿游戏等, 在最短的时间里交给学员最多的东西。
教学内容要突出一个“实”字。教学内容设置上的“实”字就是根据农村幼儿教师岗位特点和自身水平而设立, 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 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 (如音乐、舞蹈、美工) 的训练,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教学形式要突出一个“活”字。德国的职业教育先进性是举世公认的, 其教学形式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既有古板的近乎严厉的课堂教学, 又有激烈争论的“讨论式教学”, 教学场地也不固定, 有时在教室、有时在草坪、有时在喧杂的实习车间。争论中学员间无保留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永远正确的“讲演者”, 而是在“模特”“参谋”, 询问者”“仲裁者”“鉴赏者”等不同身份间相互转换。这给我们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如课堂完全可以改变原来教师“一言堂”的习惯, 采用座谈、讨论、模拟教学、专题讲座、观摩参观、实践活动、录音录像等形式, 从中发现问题, 集思广益, 共同解决, 从而活跃教学气氛,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训阵地要突出一个“移”字。培训阵地的“移”字指培训阵地“前移”或者“下移”, 就是培训机构要进驻幼儿园, 进驻幼儿园课堂、进驻田间地头。如送教下乡、送教上门就是培训阵地下移的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送教下乡应该“送”原汁原味的东西, 而不是经过事先好好排演过的东西。
参考文献
[1]赵意焕, 焦宝聪.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可行做法之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6, (9) .
幼儿教师感悟随笔 篇5
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历程。”“教师的一言一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深知关注细节的重要性,时常要求自己做每件事情都不要忽略细节。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求孩子做到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关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自身行为的小细节:见面有礼貌的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这些细节的坚持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细节的关注体现一个人的责任心。
在与孩子交往中也要注意细节:听孩子讲话时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这样一个细节让孩子觉得老师就像朋友一样,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善于运用眼神,细小的动作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刚入小班时,有一个孩子分离焦虑特别严重,当别的孩子已参与到活动中来,他却还哇哇大哭,有一次离园,我亲亲地吻了一下他的脸颊并与他约定明天不哭了。第二天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开开心心的来到了幼儿园……家长说,你昨天亲了他,他开心地向家人宣布:“老师喜欢我,老师亲我了。”轻轻的一个吻换来了孩子顺利摆脱分离焦虑,真后悔为什么不早点亲亲他呢。在我们大人看来只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了,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成长中无法逾越的坎坎坷坷。
再如,每天的离园活动,家长总是询问孩子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我想如果都以“很好”来回答,家长会认为老师可能没有关注到我孩子的表现。因此每天我都会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今天吃了几碗饭;在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区域活动中操作了什么材料;心情如何;遇到特殊的事情,我会用笔把它们记下来……然后在离园的时候,一一反馈。来不及反馈的,在班级QQ群里反应。家长们听老师说得那么细,都开心地露出笑脸,“老师观察得真细啊,交到你们责任心强的老师手里,我们放心。”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7
一、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背景
1.当今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追求健康的、真实的、全面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明确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即教师必须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近几年来,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我国学龄儿童的减少,小学教师富余现象日益凸显,竞争日益激烈,而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存在普遍缺乏的状况。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教育经验、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把握,均为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经过培训,小学教师能够较好地适应新的岗位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当前幼儿园教师紧缺的现状。
3.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1]5号),各省教育厅和财政厅都在积极组织和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面临着种种不适应和困惑,因此结合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需求、热点和难点问题,遵循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提升幼教的专业精神,更新幼教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促进转岗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为目标的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便应运而生。
二、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根据白银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白银市教师教育中心自2012年秋季开始对白银市各县区农村中小学合校并点后及大中专院校刚毕业非学前教育专业拟从事学前教育的58名转岗教师进行了两期50天的培训。培训后期,我们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实物收集、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总结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具有以下特点:
1.培训对象。(1)来源主要为调转和并校分流,并且各基层小学教师居多。(2)平均年龄比较年轻,40岁以下的教师占整体转岗教师的90%以上,但是从班级氛围来看,突出的年龄特点是沉稳,好静,不够活泼。(3)学历状况较好但专业化程度不够。转岗教师各专业种类多,包括普师、音、体、美等8个专业。98%以上的教师均为中师或大专以上学历,但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仅占到3——4%。(4)存在偏见,职业任同感较低。多数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就是教孩子唱歌、跳舞、讲故事,只要看住孩子不磕不碰、高高兴兴就行了”,或者存在“不喜欢、不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或好赖干到退休”的想法。(5)“教育教学教研工作”问题突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教学主要倾向于识字、算术等小学低年级学科知识。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了解,幼儿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远未纳入教育目标。(6)大部分转岗教师希望参加岗位实习和专业培训,并且再培训愿望强烈。(7)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当中近10%是以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为目的,亦或是评职称的需要,再者是迫于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来参加培训,但是培训结束后并不是转岗进入幼儿园工作。
2.培训内容与形式。结合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需求、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村转岗教师的培训开展的主要理论课程有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考察与实践、学前教育研究、各学科活动设计、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同时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学的薄弱环节还重点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课程。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形式突出了开放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采取形式有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实地考察与观摩反思等,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与感悟,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专题报告与合作研讨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分组讨论、对话交流等活动,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作用。
3.培训效果。在培训即将结束的时候,以班主任发放问卷及培训学员座谈会的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维度涉及对课程的设置及活动安排是否合理、对授课教师的水平是否满意、对生活学习的环境是否满意、对培训班管理规范的满意度以及学员对培训的整体满意度。
三、关于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对策與建议
1.把好“转岗”关。针对转岗教师“沉稳、好静、不够活泼”、专业化程度不够、职业认同感低的特点,不难发现,在教师“小转幼”的过程中,存在简单化操作和“甩包袱”的现象。笔者以为,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应严把三关,即:限年龄、限学科、限比例,选择合适的中小学教师转岗。[2]
2.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培训中应采取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倡导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使学员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在培训内容的设计方面,做好前期的培训调研工作,要契合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情况,遵循缺什么补什么、不会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来整合资源,做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真正地让参训教师通过培训在知识成长和专业领域受用。
3.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学前教师培训”专家库。培训单位要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建设,聘请知名度高、有学前教育专业影响力的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要加强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充分利用“国培计划”资源库,有效开发适用性强的新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和利用,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要精心遴选并切实加强优质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参训教师培训实践环节。
4.建立“学前教师”培训基地。[3]培训基地的建立,不仅给参训学员提供了接触实践观摩学习的机会,也为我们自身教师提供了接触一线的机会,扩大了我们的培训和发展资源。要充分利用基地学校课堂和师资,突出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培训效果。这样做还有利于促进学员与基地学校名师、学员所在校与基地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如“结对子”“手拉手”,从而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
[2]刘明远.别让转岗教师成为幼儿园“鸡肋”[N].中国教育报,2011-10-28.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7
为科学而全面地总结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并有效实施, 规范培训,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我们对“国培计划 (2012) ”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期探索符合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一、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国培计划 (2012) ”云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 (云南丽江培训点) 的72名学员进行调查。在初步编制、统计分析、修订问卷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问卷, 最后实施测试。问卷以直接发放的形式, 发放问卷72份, 回收72份, 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二、数据结果及分析
1. 幼儿园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国培计划 (2012) ”云南丽江培训点的幼儿园转岗教师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参与“国培计划 (2012) ”云南丽江培训点的幼儿园转岗教师, 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全为女性学员。共涉及8个民族, 汉族、普米族、纳西族、彝族居前四位, 占培训总人数的86.2%, 符合云南省滇西北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民族多样性的特点。参训学员中, 21~40岁的教师占90.3%。可以看出在农村幼儿园, 中青年教师是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主要力量。教龄在6~15年的教师占所调查人数的63.9%, 这个时期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稳定成熟的时期, 具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36.1%的教师教龄在1~5年, 正处于新手入职期, 是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也是培训的最佳时期。大多数教师的职称都在小教一级和小教二级, 这两个级别的教师占了66.6%, 反映出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普遍较低。90.3%以上的教师学历都在专科及其以上, 其中本科占23.6%, 但还有一部分幼儿转岗教师的学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 (试行)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农村幼儿园工作实际, 主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建构相应的培训内容模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 培训课程以培训模块为形式, 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例如, 专业理念与师德课程模块的专题主要由《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中的专业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儿童观与教师观和《幼儿园教育真义的多元观照:生命·生活·活动·经验》五个专题构成。培训一共设计了十二个模块。学员倾向前三位的是幼儿保健和急救护理、幼儿园管理及班级管理、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总共占了35.2% (见表2) 。
3. 培训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实现“四个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学员比较热衷于示范公开课观摩, 其次为跟岗实践, 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与专家互动等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见表3) 。
4. 培训专家
培训专家团队由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幼儿园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组成, 为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及课程资源。根据培训学员对专家培训团队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 可以看出学员满意度非常高 (见表4) 。当然, 在培训的个性化服务和培训反馈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三、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1. 培训理念
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受训者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 是培训的基本理念。因此, 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理念, 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培训, 还要关注其自身的学习理念、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 构建以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为核心、学员为本、自我教育为目标的培训理念。
2. 培训目标设置
培训目标设置应遵循培训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和已有的认知结构, 以及面向农村未来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具体如下:
(1) 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专业性, 激发热爱幼儿教育的动机, 养成高度的责任感。
(2) 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共性与差异,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3) 熟悉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逐步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
(4) 具有较强的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评价能力。
(5) 掌握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
(6) 能创设幼儿园环境, 会制作、使用幼儿玩教具, 能够设计与组织游戏。
3. 培训需求判断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其需求。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培训需求的层次, 既有幼儿园集体层面的, 也有幼儿教师个体层面的;二是培训需求的内容, 主要是幼儿方面的理念、知识、技能方面;三是培训需求的阶段, 即培训要解决农村转岗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念缺陷、知识匮乏、技能短板等现有问题, 还要解决他们面向未来幼儿教育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困境。
4. 培训团队组建
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等学校学科专家为主, 专、兼职结合。在实践中, 幼儿园骨干教师以程序性知识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技能等为主, 高等学校学科专家以陈述性、理论性知识等为主。培训专家库的建设要考虑学历、职称、知识能力结构等因素, 构建一个合理的专家库, 是培训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 高效的专家团队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
5. 培训内容筛选
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纲领性文件要求, 又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及其培训对象的需求、特点, 还要结合培训专家的学科专长。农村幼儿转岗教师培训的内容, 必须考虑“农村”和“转岗”两个关键因素, 突出从中小学教育向幼儿园教育的转换, 符合农村幼儿园教育实际, “去难取易”, 清楚明了, 才能“训”之能用。
6. 培训形式
理念、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 主要采用大班集中讲授、互动讨论等形式, 这需要打破培训者高唱“独角戏”, 从而走向“互动”的培训形式, 分享培训的话语平台, 最终实现以受训者为本的培训。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与优秀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合作, 采用以跟岗实践为主的形式, 让受训者在观察中学习、体验中感悟、践行中掌握和反思中升华, 从而实现“做中训”“训中做”, “做”“训”完美结合, 最终获得相应技能。
7. 培训考核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8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来自洛阳和平顶山的幼儿园教师。通过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个人特长等问题, 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从而达到培训效果最优化, 课程定制化的目的。同时对幼师类师范生的培养计划进行调整, 使之更适合将来的工作岗位。
本次调查所涉及内容的指标体系如下:
二、主要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 回收48份, 回收率96%。
(一) 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1. 学前专业教师多, 学历层次较高
本次参与调研的教师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占总人数的86.5%, 专业为小学教育的占8.8%, 专业为艺术类的占4.4%。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占57.8%, 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占35.6%。
2. 教龄较长, 但有不少新入职教师
教龄在5年以上的占37.7%, 教龄为2-5年的占33.3%, 教龄为2年以下的占28.9%。
3. 教师岗位多, 行管岗位少, 且大部分未平职称
职称为小教高级的2人, 占总人数的4.4%, 小教一级的占11.1%, 中教职称的1.4%, 未评职称的占75.5%。职务为教师的34人, 占总人数的75.5%, 园长或副园长占15.5%, 教研组长和主任占8.8%。
4. 乡镇与民办园教师占大多数
单位所在地在市区的为16人, 占总人数的35.6%, 县区的占17.8%, 乡镇的占33.3%, 村一级的占13.3%。单位性质为公办的为16人, 占总人数的35.6%, 民办性质的占64.4%。
(二) 已参加培训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发现, 有不少重复培训的现象, 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培训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
从来没参加过国培项目的有17人, 占总人数的37.8%, 参加过国家级短期培训的占28.9%, 参加过国培长期置换研修培训的1人。从来没参加过心里拓展活动的为24人, 占总人数的53.3%, 偶尔参加过的占37.8%, 经常参加的占8.8%。
(三)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1. 对教学方法、技能的需求高, 对教科研和信息技术的需求低
2. 对专家讲座的需求高, 对听评课研讨的需求低
3.
对技能技巧的需求调查中, 选择舞蹈、弹唱、美术的较多。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本次参加调研教师情况概述
本次参加调研的教师学历以大专为主, 具备初步的理论层次和高度, 可以进行教研类的课程。但又由于存在不少新入职教师, 通过后期面谈发现还有入职一周就来培训的, 因此基础理论类课程又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数据显示, 大多数教师为教师岗位, 个别为行管岗位, 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选择与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 穿插进管理和政策类课程。
(二)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
1. 教学方法与技能比重大, 教研类课程比重少
农村幼儿园教师最迫切掌握的是幼儿园教学方法及技能技巧, 因此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应融入大量现场观摩课及名园观摩课程。同时梳理幼儿园管理和学前教育体系的理论, 并尽量为她们搭建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降低她们学习的难度。
另外, 老师们对教科研和信息技术的需求较薄弱。反映出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对这两块内容的忽视。因此在课程设置时, 可以加入教科研的基础内容, 并落地于幼儿园课题的申报、设置、展开以及结项。其实教师们不是对信息技术类的内容不感兴趣, 而是不知道幼儿园教师应该掌握哪些信息技术。因此根据这一情况, 可以为农村需参训教师挑选了一线教学最实用的ppt制作, photoshop图片处理以及微信的注册与维护方法, 使他们能够了解真正在幼儿园可“用”的信息技术有哪些以及他们的具体使用方法。
2. 专家讲座结合一线实践, 培训形式落地各园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 农村幼儿园教师最愿参加的培训形式是专家讲座, 因此应以专家讲座为主, 并穿插进去教师现场做课、研课的内容。同时根据农村教师对名师带教和名园观摩兴趣度较高的调查, 着重选择了一批名园进行参观和观摩, 这样既有了理论的高度, 又与农村教师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会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9
学习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 近30年来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然而现有研究对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似乎关注不够。在建构主义视角下, 学习不再是对知识的被动加工, 知识也不再是脱离情景的绝对真理。所有学习都是学习主体在与具体情境的复杂互动中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环境的创设成为与知识建构紧密相连的教育要素。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年幼儿童所处的微观环境对于其学习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幼儿园班级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微观系统, 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幼儿的在园学习发展水平。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教师, 因此教师如何理解学习环境成为制约班级学习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备受关注, 农村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创设作为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也当予以关注。因此, 调查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所面临的困难, 反思农村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相应的支持策略, 对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 以前来参加成都大学2014年“国培计划”的四川各地农村地区的160名幼儿教师作为样本。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搜集资料。其中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分为两大模块, 即受访者基本信息, 以及幼儿园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等核心问题。发放问卷16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5份。在结束问卷调查以后, 针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主要对问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追问和澄清。在征求被研究者同意的情况下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
三、结果分析
(一) 幼儿园教师心目中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
受访的幼儿园教师都高度重视班级学习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 并且对于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有着较为一致的看法。归结起来, 大多是从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两个维度加以描述。
1.物质条件:宽敞、丰富。在受访教师用以描述理想班级学习环境的话语中,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宽敞、明亮的教室” (58%) , 其次是“丰富的材料” (32%) , 只有约10%的受访者强调了材料对儿童的“适宜性”。
绝大部分教师在提到班级学习环境时, 会感叹自己所在班级的教室过于狭小, 班上的活动区角划分不明显, 幼儿可以活动的空间较少。在开展集体活动、区角活动时会显得特别拥挤, 影响活动质量。甚至有的教师表示“班上根本不能开展需要动一动的集体活动”。可以认为, 教师在憧憬理想状态的时候之所以那么看重“宽敞”, 乃是对现实的一种回应。此外, 受访教师强调材料的丰富性也具有现实根源。一些教师表示, “班上供幼儿玩耍的玩具很少, 幼儿会因为玩具发生争吵。同时幼儿平时可以玩的材料种类也很少, 好多都是类似雪花片的拼插玩具, 幼儿的选项比较少。”因此, 教师们希望班级能够拥有丰富的材料。
2.心理氛围:平等、互动。值得肯定的是, 受访教师除了关注物质环境创设, 对于班级的心理氛围也较为关注。用以描述理想的班级学习环境的话语中, 与心理氛围密切相关的高频词语是“平等的师幼关系” (48%) , 以及“良好的师幼互动” (35%) 。
强调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具有高度合理性。学习理论表明, 儿童的学习必须以积极正向的情绪状态为基础, 而师幼关系和师幼互动往往是决定儿童在班级中情绪状态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包容、接纳、尊重, 以及基于这样情感基础上的有效互动, 是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幼儿园教师班级学习环境创设面临的问题
1.被动应对, 压力巨大。有不少受访教师抱怨环境创设的“工作量大, 任务多, 工作压力大”。某教师表示, “有时候一周之内幼儿园就有两三场接待参观, 要更换环创, 要准备赛课, 还有平时的常规教学, 这些都需要教师们花时间和精力准备, 甚至还要牺牲休息时间。”更有教师直言不讳“, 有些时候我们都感觉环创不是为了孩子的学习, 而是为了做给来参观的人看的。”
学习环境创设本是为了支持和引导儿童的有效学习, 然而当环境创设异化为取悦成人, 并简单化为要求幼儿园教师不断地往墙上贴贴画画, 教师的质疑和抱怨就难以避免了。这一问题与教师能力不足结合起来, 极易造成环境创设与儿童学习活动的割裂。访谈中, 有教师坦承在创设班级学习环境时大都是借鉴网上的资料, 主要是为了装饰、完成任务。这样的环境很难结合班上幼儿的特点, 自然也难以有效发挥教育作用。
2.资金不足, 资源匮乏。幼儿园资金不足和资源匮乏也制约了教师的班级环境创设质量。有教师表示, “园长要求我们要把班上的环创做好, 但又不给我们充足的资金购买材料。这样的情况我们真的很难做好”。另有教师谈到, 班上或许图书的数量是达标的, 但图书的内容却未必适合幼儿, “有的班级夸张到把‘故事会’这类图书都放在阅读区角了”。
资金不足和材料较少是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幼儿园的普遍问题。这固然有投入不足的因素, 但是教师对环境创设理解的狭隘, 对资源获取能力的不足, 对生活化材料的利用不够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3.理解狭隘, 方法不当。尽管在谈理想的时候, 大部分教师对于班级学习环境有一定的合理认识, 但在实际创设环境的过程中, 一些偏颇的理解和不当的方法还是暴露了出来, 阻碍了班级学习环境创设水平的提升。
最常见的理解上的偏颇是过分重视环境的视觉美感而忽略了交互性。很多教师一提到环境创设联想到的工作就是往墙上粘贴或者绘制图案, 想到如何让教室看上去很漂亮。因此, 不少教师表示, “我自己美术不好, 尤其不擅长手工制作, 所以搞环创很困难”。在这样的理解下, 学习环境创设变成了绘画和手工制作, 最终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儿童的学习成长。第二种偏颇是重结果、轻过程。有教师表示:“很多时候班上的学习环境创设是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的, 但经常有家长质疑为什么没有自己家小孩的作品, 他孩子的作品那么差, 怎么挂得出来嘛。”环境创设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创设环境的同时儿童也在与环境互动中不断学习成长。因此, 儿童的参与, 时间流程的安排也应当是环境创设需要考虑的因素。
四、对策建议
1.澄清对学习环境的理解。很多学者对学习环境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解。如Wilson认为, 学习环境是这样一个场所, 学习者在这里相互合作, 相互支持, 并且使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相互支持, 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 以达到学习目标。[1]何克抗、李文光认为,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 (即信息) 、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 (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 、学习空间 (比如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 等, 而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人际交往。[2]奥利弗和汉纳芬 (Oliver & Hannafin) 认为学习环境由四个部分构成:情境、资源、工具、支架。[3]乔纳森 (Jonathan) 则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归纳为六大要素: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社会背景支持。[4]是否能够有效地增进和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 应当是班级学习环境创设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幼儿园班级学习环境创设必须回归到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上来, 通过分析儿童的学习方式进而寻找环境创设的方式。
2.充分拓展和利用本土资源。现实中, 有很多本土资源都可以供班级学习环境创设之用。教师的首要工作不是去制作材料, 而是善于发现、搜集、整理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以适当的方式投放在班级当中。例如, 河道里的石头, 家乡盛产的竹子, 丰收后的玉米棒子, 院子里银杏树的叶子, 贝壳、松球、种子、花朵等, 都可以化作班级的学习材料。
3.重视时间和情绪两大要素。过于频繁的活动转换会降低材料的有效利用。儿童的创造性的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是在持续性的活动当中才能被培养起来。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日常活动安排时尽量给孩子留出大段的足够的探究和操作材料的时间。此外, 无论学习环境怎么创设, 都必须以维护儿童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为基本要求。即便材料再丰富, 儿童感受不到包容、归属、悦纳、鼓励、尊重, 有效的学习活动也就难以发生。
4.加强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班级环境的质量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环境创设理念和能力。因此, 在职前和职后教育当中, 都应当特别重视对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培养。尤其需要注意引导教师走出“手工制作式”环境创设的误区, 以儿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为基础, 从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以及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思考班级学习环境的创设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廖诗艳.学习环境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肇庆学院学报, 2007, (1) .
[2]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87.
关于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修养的建议 篇10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
由于绝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的, 他们虽然具备幼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但有些弱点不容忽视, 即知识结构单一, 文化功底薄弱, 语言表达能力差, 给孩子上课用词不规范, 逻辑性差等等。
2. 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1) 学历结构不合理
尽管学历不一定与才能、学识成正比, 但总的来说, 高学历的总体能力、学识层次更能够让社会认同。
(2) 年龄结构不合理, 中年骨干教师缺乏
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表现为青年教师比例很高, 40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也不少, 但中年骨干教师较少。年轻教师虽具潜力和活力, 但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老资历的教师虽责任心强, 但知识老化、方法陈旧、强调经验、开拓精神不强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3) 性别结构不合理
由于男教师的缺乏, “女性化”迹象已在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幼儿园出现。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勇气、胆量的教育活动不是被忽视就是无法开展, 而这是男教师的优势所在。幼儿园缺少男教师, 孩子就如同在单亲家庭长大的一样, 性格可能产生缺陷。
3. 重显性技能技巧, 轻隐性技能技巧, 技能技巧与实际应用脱节
技能技巧在幼儿园的师资培训中分量较重, 长期以来, 在各类教师教育能手教学比武等评比中, 都将技能技巧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然而, 现行的技能技巧培训使得教师们虽有了一定的技能技巧, 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教师们既与相关的艺术类、专业性院校水平相距甚远, 又偏离了幼儿的教育实际。
4. 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
(1) 各类待遇低
付出与回报成正比才能让人产生一种被认可感, 但在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出现付出与回报的不成正比的现象。尽管教师的工资待遇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其他职业相比还是偏低的。
(2) 社会认可度差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 不同于中小学教育, 没有像中考、高考那种可以评价的有效手段, 因而也就不容易被社会、家长所认可。幼儿教育在教学形式上也不同于中小学教育, 有它自身的独特性。根据《纲要》要求,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学习方式, 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中, 如果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 就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情绪。
(3) 社会期望过高, 家长要求过度
家长们在对幼儿教育抱有强烈期待的同时, 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一旦幼儿教师没有满足这种要求的时候, 家长和教师之间就难免产生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矛盾和摩擦。长此以往, 也容易诱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思考与对策
1. 注重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 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 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在科技发展快、观念更新快、信息增加快、生活节奏快、环境变化快的竞争社会中, 更要加强自身的身心修养, 提高情绪调节自控能力和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 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注重教师的形象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还要着眼于教师的形象建设, 着眼于教师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因为只有教师具备良好形象, 才能支撑起幼儿园的整体形象, 才能形成全体幼儿的良好形象。
(1) 应明确教师形象塑造的内容体系
(1) 礼仪形象。包括面部表情、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场合下的态度及运作表现。 (2) 仪表形象。包括教师在工作期间的着装打扮、装饰打扮, 如服饰、鞋装、发型。 (3) 语言形象。包括语速、语调、普通话及文明语言的使用。
(2) 应制订教师形象塑造的制度体系
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 需要以一系列制度作为保障。诺贝尔摇篮幼稚园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关这方面的规章制度, 如《幼儿园教师教养手册》《幼稚园教育者誓词》《教师仪表》《容止格言》《教师基本行为规范》《教师天条》等。这些规定对教师的外部形象、行为举止都有明确要求。
(3) 应构建教师形象塑造的培训体系
教师良好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经长期的严格培训才能实现。培训要有明确的课程内容、教材、方式方法, 还要在时间和制度上给予保证。
3. 制订统一的幼儿教师薪酬制度
幼儿园教师待遇多样化、差异化, 使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 待遇低的问题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也就缺乏自我提高的主动性。教师素质偏低是制约幼儿教育、保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建议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 篇11
一、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第一次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 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既然是专业人员, 就应享有专业自主权。
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指幼儿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内, 根据专业知能, 在遵循社会规范、教育规律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水平的基础上, 自由地做出判断与决定, 选择教育行为, 不受外界干扰, 并为这种行为承担责任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了教师的六项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一般认为, 除了第四项获取工资报酬外, 其余均是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内容。有研究者指出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三个方面:“与教育活动有关的教育事务之选择决定权;校务发展与规划的参与决策权;教师的专业成长权。”[1]恩格尔也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师专业自主:专业人员自主和专业团体自主。专业人员自主是教师自我层面的专业自主, 即教师在教室中应享有较多的自主空间及较大的管理权, 他们在处理班级事务、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等方面享有较强的自主权。专业团体自主是指教师专业发展不受外行评价和控制, 让教师组织独立决定其专业事务。[2]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现状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落实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在法理、学理上已无疑义。“权利有三种类型, 分别是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 三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通过法的创制使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 通过法律的贯彻实施又进一步转化为实有权利。”但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从法理、学理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的过程中, 情况不容乐观。广东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单声调”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当前, 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仍然属于典型的“泰勒模式”, 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这一模式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环环相扣, 并且每一环都紧扣着预设的目标, 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直接挂钩。泰勒模式关注的是教学任务完成了多少, 幼儿学会了多少知识。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设计主体看似是教师, 实际上, 幼儿教师只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接受者与消费者, 被动地照搬活动设计模式, 俨然是一个技术执行者的角色, 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少之又少。
据了解, 幼儿教师用书是由当地教育部门或幼儿园指定的, 教学用书是由专家或学者设计的, 幼儿教师的任务是落实“教科书”上的内容。幼儿教师只是课程实施的机械执行者, 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模仿者, 而非自主性实践者。
(二) 园长监督下的教学
是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材进行教学是农村幼儿园园长监督的重要内容, 听课、评课是园长监督教学的主要途径。不可否认的是, 听课和评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 听课、评课目的是监督、约束和规范教师的教学, 看教师有没有按照计划、有没有按照教学用书来走, 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也意味着课程教学计划是由园长包办制定的, 园长赋权后, 教师执行, 教师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去做, 只要按照园长的要求来做就行了。同时, 通过听课、评课等“规训”技术, 教师的不足和缺陷会暴露出来, 然后园长站在权威者的角度对其进行评判, 要求教师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管理把控制和效率作为唯一的目标追求, 严重忽视了教师个人的存在, 限制着教师专业自主的空间。
(三) 多方牵制下的教育内容
在幼儿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 似乎每个人都是“专家”。教育主管部门持续制定、更新着教学规章和教学计划, 以引导教师的教学;家长对于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也有着自己的期望;幼儿教师作为政府和社会的代言人, 需要传播特定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期望。
据调研了解, 教育内容的选择受家长的影响比较大, 这点在民办幼儿园体现尤为明显。经常有家长在接幼儿离园时询问教师:“今天教了什么?”市场机制引入幼儿园后, 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消费者, 家长作为消费者的第一委托方, 有为幼儿选择幼儿园的权力和自由, 家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幼儿园。受家长欢迎的幼儿园, 将会幸存下来;而不受家长欢迎的幼儿园, 将会难以为继。一些幼儿园, 为了利润, 违反教育部门的规定, 一味迎合家长的需要, 选择符合家长期望的教学内容。还有研究表明, “在教材选择上, 49.6%的幼儿园教材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 29.6%的幼儿园教材由园长自定, 即是幼儿教师在教材选择上的意见是缺乏的。”[3]
(四) 教育改革的“消费者”
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行政主导型的, 往往都是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以外部控制的方式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幼儿园教师成为了学前教育改革的“消费者”, 被动地执行学前教育改革方案。幼儿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改革和发展的主体, 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幼儿教师的真正参与, 任何改革都无法取得成功。然而, “众多的学校改革措施是将着力点放在教育体制层面, 而没有深入到课程层面的教与学, 是一种将教师排除在外的改革形态。”[4]另外, “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改革关注的不是一线教师的生存状态, 而是教育改革的社会效果。”[5]换言之, 在幼儿教育改革中, 教师是“不自觉”的存在者, 是仅仅沦为上级指令、课程教学方案的被动执行者, 是见“物”不见“人”的。
教育改革成了产品, 社会效果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复杂的教学活动俨然成了简单的技术操作活动, 导致“经验消解理性, 重复消解创新, 重压消解激情, 从众消解个性”。[6]在这种文化机制下, 幼儿教师缺乏教学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很难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 幼儿园管理中的“无声人”
农村幼儿教师在幼儿管理中鲜有话语权, 在民办园尤其明显。研究表明, 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建设、教学安排等管理中没有发言权。[7]根据访谈, 幼儿教师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阻碍了其参与幼儿园的管理:首先, 幼儿教学和保教任务繁重, 缺乏参与的时间;其次, 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 主权意识薄弱;再次, 不少幼儿教师强调即使参与, 也很难对幼儿园的决策和管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于园长, 这也间接导致教师缺乏参与的热情。确实, “在中国学校的民主管理实践中, 尚缺乏充分的参与型和应有的平等意识”[8], 这里就不难理解一些教师的担忧了。一言以蔽之, 在当前农村幼儿园管理中, 更多采用的是形式的民主, 而非实质的民主。
(六) 专业成长受限
在职培训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据访谈得知, 广东省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少, 接受培训的教师人数少, 培训时间少, 往往只是极个别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才有机会参加培训, 大部分的农村幼儿教师很难有机会参加培训, 因而直接降低了教师接触前沿学前教育理念的机会, 这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
教师个体知识观念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和更新, 这给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带来不利影响。
三、深层次根源剖析
专业自主不是一项可由教师个体单独完成的事物[9], 教师的教学能否自主,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掣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必须对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合理地剖析, 进而寻求恰当的解决策略。
(一) 对农村幼儿教师的错误假设, 认为教师是被动的存在
从对园长的访谈得知, 假若不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 那么教师很难按质按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其实, 这种观念下的管理设定了一种虚妄的想法, 那就是:教师没有成熟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能力不够, 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如果让教师自己去做, 教学会走向歧路, 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幼儿听从园长的指挥。我们不相信教师是主动的, 不相信教师是有能力的, 教师因而成为被“规训”的客体, 成为“一种完全服从一种统一的话语或者统一的生活样式的工具”[10], 最终达到“规范化”。
(二) 科层化的幼儿园管理体制
韦伯认为, 科层制是合理化的、现代化的化身, 条例、规范、章程的设立意味着组织将以最大的效率完成预定的结果。组织管理的科层化模式特点是等级化的命令链、人员的专门化分工、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条例以及最重要的控制。[11]依据韦伯的说法, 相比其他组织管理模式, 科层制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农村幼儿园, 科层制管理的影子显露无疑, 组织结构的顶层是园长, 最下层是教师, 而最高权力掌握在组织结构的顶端———园长手中。这样, 幼儿园的管理控制中出现了两个“幽灵”, “一种是植根于正规集权化的古典科层传统, 而另一种是以教师的非正式的特权和专业主义为基础”。[12]然而, “教育的科层体制愈来愈试图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行政和集权式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的任务也变得‘理性化’了。结果是, 作为专业教育者的教师变得越来越丧失了技巧, 因为课程变得越来越规定化和受集权式的控制”。[13]幼儿教师的专业活动在各种制度框架下进行, 如教师守则、个体职能、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听课记录等, 这些硬性规定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教师的专业自主空间被大幅窄化。同时, 教师也“越来越丧失了对学校和课程应该为之服务的学生的教育经历这个问题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的反思能力”。[14]
科层化管理模式似乎忽略了重要的一点, “实践活动所涉及的乃是一些个别的和独特的情境, 而这些情境永不确切重复, 对它们也不可能完全加以确定, 而且一切活动常是变化不定的”。[15]所以, 教学实践并不是有形的、直观的工作, 它面对的始终是变动不居的教学环境, 教学的根本问题不是理论的或技术的问题, 而是实践的问题, 它要求灵活性。幼儿也不是空空的容器, 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个性。种种“不确定性”似乎都在呼吁把专业自主权还给幼儿教师。
(三) 幼儿教育市场化
在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和社会对幼儿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 幼儿教育市场化已被动成为当前幼教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16]在我国, 市场提供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供给方式。[17]幼儿教育市场化,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幼儿入园难的问题, 扩大了家长的选择权, 同时也丰富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形式。
幼儿教育市场化, 顾名思义, 就是让市场和资本在幼儿园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市场的本质是逐利的。不是所有民办幼儿园举办者都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有着深刻的体认。“大多举办者注重经济利益, 唯利是图”[18], 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 幼儿园表现出明显的“短视”行为, 在办园宗旨和办园方向上片面迎合家长、社会的需求, 选择符合家长期望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而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则被排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四)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专业自主意识不强
据调研所知, 广东省农村幼儿教师第一学历在高中以下 (包括高中) 的占到67.3%, 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仅占1.6%, 其中无教师资格证的占50.2%。总而言之, 广东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换言之,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师专业自主的基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使其不能很好地行使教师专业自主权。“一般而言, 越专业化的团体, 越有能力自主。一旦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高了, 自主必然会往健康的方向发展。”[19]
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不强, 也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的重要因素。专业自主意识较强的教师会把专业自主权作为积极的目标追求。在我国, “教师专业发展长期以来往往重视的是经验层面的传承, 教师常常习惯于循规蹈矩的套路或既定的模式, 而忽略了专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20]在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下, 教师迷恋于对确定性的追求, 往往缺乏自我思考、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意识, 导致自身的创造性被压抑和埋没, 最终丧失专业自主的意识和能力。
(五) 农村幼儿园师幼比例低, 教育教学工作繁忙
根据调研, 被调研农村地区的师幼比例为1∶19.9, 很难达到“两教一保”。据反映, 由于教师配备不够, 教师经常一个人包班, 全天带班, 工作任务重;据幼儿教师反映, 幼儿园工作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 中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工作时间长, 工作量大, 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这些现实层面的因素, 使得幼儿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 同时这也限制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理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六) 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很不完善
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受到侵蚀,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很不完善, 甚至还没有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都把幼儿教师当作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第一, 这些法律和文件权威不足, 效力不够;第二, 系统性不足, 并且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第三, 并没有言明专业自主权受到侵犯后该怎么办, 保障举措不足;第四, 执法不严, 落实不到位。种种原因, 导致法律文件规定的权利并不能真正转化成幼儿教师在现实中真实享有的权利。更严重的是, 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得不到依法保障和依法维护。
四、结语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感悟】推荐阅读:
农村幼儿转岗教师07-18
农村幼儿英语教师06-07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总结08-21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10-18
农村幼儿教师环境创设08-12
农村幼儿教师信息素养09-28
2022年第二期省农村幼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仪式讲话08-11
农村新教师教学感悟08-25
农村幼儿师资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