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

2024-05-19

法医学(精选12篇)

法医学 篇1

1 典型病例

方某, 男, 62岁。因打架造成右胸部第3、4根肋骨骨折, 面部、胸部外伤2h。查体:神志清, 左侧面部稍肿, 可见齿痕处0.5cm伤口, 出血已止, 口唇无紫绀, 胸廓对称, 右胸3~6肋区压痛, 胸廓挤压征 (-) , 无骨擦感, 心肺腹 (-) , 胸部X片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 予以清洁伤口、TAT注射、抗感染、活血止痛等对症处理。初步诊断:右胸部软组织挫伤, 左面部皮肤挫裂伤。查体:BP140/90mm Hg, 神清, 精神可, 两肺呼吸音粗, 无啰音, HR70次/min, 律齐, 无病理性杂音, 其余 (-) , 胸部X片示右侧约第3、4肋骨前端骨折, 右侧少许胸膜增厚, 予以请骨科会诊。初步诊断:右侧胸痛待查, 肋骨骨折。骨科会诊记录:5天前有外伤史, 胸部X片示右侧第3、4肋骨骨折, 予以收入住院 (患者拒绝) 、肋骨固定带外用、接骨续筋、止痛等处理。复诊诉疼痛感无明显缓解, 遂收入住院:被打伤致胸部受伤疼痛8天。查体:神清, 颈无抵抗, 胸廓无明显畸形, 挤压征 (+) , 右胸前上部压痛, 双肺呼吸音粗, 未及啰音, 心率齐, 腹部平软, 全腹无压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无畸形, 活动正常, NS (-) , 予以胸壁固定、预防感染、促进骨折愈合、止血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出院诊断:右胸部第3、4肋骨骨折。

1.2 法医学检验

(1) 神清, 精神好, 步行入室, 查体合作, 对答切题。 (2) 头面部未检见明显异常。 (3) 胸廓外形未见明显异常, 胸廓挤压征 (+) , 其余 (-) 。 (4) 阅读2013年3医院胸片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 2013年3月25日县城某医院胸部X片示右侧约第3、4肋骨前端骨折, 右侧少许胸膜增厚, 4月1日胸部CT右侧第3、4肋骨骨折。

2 讨论

肋骨骨折在胸部伤中约占61%~90%。肋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检查。按压胸骨或肋骨的非骨折部位 (胸廓挤压试验) 而出现骨折处疼痛 (间接压痛) , 或直接按压肋骨骨折处出现直接压痛阳性或可同时听到骨擦音、手感觉到骨摩擦感和肋骨异常动度, 有诊断价值。X线胸片可显示肋骨骨折, 但对于肋软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无错位、或肋骨中段骨折在胸片上因两侧的肋骨相互重叠处, 均不易发现, 应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以免漏诊。故笔者借助本案对此类案件进行探讨。

2.1 影像资料结果认定不一致

被鉴定人2013年3月19日晚在当地医院就诊时病历记载右胸3~6肋区压痛, 胸部X线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 但2013年3月25日在县城某医院胸部CT平扫示右侧约第3、4肋骨前端骨折, 4月1日胸部CT右侧第3、4肋骨骨折, 考虑系被鉴定人受伤当天肋骨骨折骨折无错位, 在胸片上因两侧的肋骨相互重叠处, 故受伤当天在胸部X片上难于发现, 被鉴定人咳嗽、喷嚏、劳作等, 胸部肌肉突然强力收缩、牵拉下引起骨折断端分离、错位等。

2.2 是否有再次外伤史的认定

鉴于被告对被鉴定人受伤后是否有再次外伤史发生, 笔者与派出所民警进行走访被鉴定人邻居及周边群众 (避开法定需要回避人员) 进行取证核实, 排除被鉴定人有再次外伤史, 另被鉴定人有于受伤后次日前往派出所向民警反映胸痛加剧等情况, 且有相关笔录记载。

2.3影像学资料的同一性认定

对于本例影像学资料同一性认定, 笔者认为有以下依据: (1) 具有明确的外伤史; (2) 具有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 (3) 具有不同个体间的相对稳定性; (4) 该认定指标的易于反应性。本案例中被鉴定人、被告人均承认有明确的外伤史及作用部位, 结合被鉴定人个体胸部影像学中差异性、稳定性 (肋间隙、肺纹理等) 可作为同一认定的指标。综上所述, 可分析认定被鉴定人就诊两家医院的影响片属于同一人 (即被鉴定人方某某) 。

本文分析提示, 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中, 肋骨骨折较多见, 法医鉴定人员在接受该类案件时, 应注意根据上述评定依据收集与损伤有关的病历记载, 辅助检查 (X片、CT片等) 结果及案件调查走访情况, 通过认真比对, 综合评定损伤程度, 从而维护法医学鉴定的公正性。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肋骨骨折,同一性

法医学 篇2

法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科,是运用医学、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进行研究并解决法律上有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医学。它的任务:一是为侦查、审判案件提供法医学鉴定,协助司法机关审判,加强国家法制建设,二是处理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起医疗监督作用,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我们通过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中可以得知,法医学对于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本学期我们法学专业开设了法医学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真实地、详细地了解了法医学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的作用。侦破案件作为法医学的任务之一,在实践中法医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之能,经验之举,全力去发掘证据,找出犯罪嫌疑人,使得他伏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应该是法医学鉴定,法医学鉴定是通过活体或尸体以及来自人体的各种生物性物证、如血液、精液、毛发和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法医学检查,对案情性质、案件情况和被告是否犯罪,特别是对死伤的原因和时间、作案手段及过程等,作出科学的鉴定。从而,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及时准确地揭露犯罪活动,打击犯罪分子。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办案,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谁绳”,因此对犯罪的立案,需要有充分的事实和证据作为依据,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鉴定人可以做为证人出庭作证。这些都充分的证明了法医学在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环节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法医学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结合案例进行简要阐述:

一、法医学在现场勘察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刑诉法》第 126条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侦查。”在这个法条中明确了法医在侦查作用中的合法性。法医在侦查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及时确定以下几方面:①案件发生时间;②案件发生地点;③案件涉及人物;④案件作案方式;⑤案件性质。

法医学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①推测损伤、死亡时间:确认死亡时间是法医学尸体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凶杀案或死亡情况经过不明的案件,侦查工作要求检查人员尽可能准确地推测死亡时间。②确定案件发生地点:发现尸体的地点很大程度上并非是案发的地点。按照常理来说,案发的地点会保留更多的案件证据,给警方迅速侦查破案提供了条件。

③辨别死者身份:在法医学实践中,需要验明正身的情况是相当多的,如遇见身份不明的活体、尸体、尸骨时,便要辨明该人是谁。这种辨明身份和验明正身的工作,即个人识别。例如对交通事故的遇难者、江河湖海的浮尸等,除按常规检查以鉴定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等外,必须进行个人识别。④推敲凶手杀人方式:通过对尸体体伤的检验,能够得出凶手所使用的凶器种类以及作用部位。⑤确定案件性质:有时候,仅仅通过法医的鉴定就能决定一个案件的性质。例如,法医通过对一名上吊死者的鉴定,能够判断出此人是自杀还是被他人杀害后伪装成自杀。从而影响案件性质以及公安机关的后续行动。

二、法医学在破案中的作用——应用法医学手段侦破案件举例

例1:某年春节前夕,某市连续发生数起男子深夜入室强奸的案件。为此,该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小组,侦察人员虽布下了天罗地网,但罪犯狡猾多变,未能捕获。一次,在作案现场发现了微量“五色纤维”,经化验后,在破案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经侦察抓住了罪犯,起初罪犯拒不认罪,经法医化验精斑的报告证实,罪犯低头认罪,受到法律严惩。

例2:美国某地,有位久病的丈夫死后,经过医生检查,开了死亡证明书。举行了宗教仪式的葬礼,尸体已火化,但是联邦调查局接受了死者亲属对死因的怀疑起诉,于是着手清查。在骨灰无法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情况下,他们采用了“中子活化分析”的新方法,使骨灰接受中子轰击从而产生相应的辐射,由此发现死者生前曾长期受到微量砒霜毒害。在证据面前,死者的妻子不得不承认长时期地在丈夫的咖啡中下毒,待他变得衰弱时将他闷死。

可见,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法医学作为侦查破案中的中坚力量,也在不断进步,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从理论到实践,有很多实际案例都充分证明了法医学在刑事诉讼中的王牌作用,给公、检、法三机关有效执行各自任务提供了保障。

三、法医学鉴定书在刑事诉讼各阶段的作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第145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146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可见,刑诉法的修改将以前的鉴定结论给为鉴定意见(在这里不讨论修改的意义),无论怎样称呼,写出鉴定结论或者称为鉴定意见的文章就是鉴定书。法医学鉴定书是法医工作者对亲临现场检验或者将司法机关娇艳的案件材料(人或物)进行检验鉴定后,根据检验、鉴定的经过和结果所写成的书面报告。法医学鉴定书能反应案情检查对象、鉴定事由、科学的检查经过与检查结果的说明等等。它不仅是法

律规定的证据之一,更是一种科学的证据。它在刑事诉讼中的价值是为侦查、起诉和审判提供科学的鉴定证据。

在侦查阶段,公安侦查机关的法医学鉴定为谋杀案件揭露犯罪,为凶杀案件提供鉴定证据,为死因不明者澄清事实,为活体进行损伤鉴定并提供侦察破案线索;在起诉阶段,检察机关的法医鉴定书为批捕、起诉案件认定证据,为自诉案件提供证据,为公诉案件出庭作证,为医疗纠纷、控告申诉案件区别性质。例如,开庭审理时,检察机关的法医宣读法医学鉴定书,协助法庭查清事实,正确认定案件性质,这是对公诉案件的出庭作证。在案件性质区分中,对于控告申诉中涉及人身伤亡等间题,需要检查机关的法医运用医学理论和技术查明死因,澄清事实与性质,及时解决矛盾,防止矛盾的激化和转化,相对减少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做到不枉不纵。另外,检察机关的法医还应该参与各级医疗事故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等项工作,明确事故原因,分清责任,为诉讼提供科学证据。在诉讼阶段,为活体的损伤程度做出正确盘对,对医疗事故鉴定提供控告证据,对所交物证进行复核鉴定,鉴定人出庭鉴定等等。

法医学鉴定书作为一种书面文件,是法医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在侦查、起诉和审判各个不同阶段都作为一种证据,使得这三个阶段的工作能顺序下去,最终完成,因此,法医学鉴定书在侦查、起诉和审荆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耍的。

四、法医学鉴定对查明损害事实有重要意义

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是构成人身损害赔偿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损害事实成立的情况下,才能确定赔偿的范围。然而,纠纷过后,双方当事人对损害事实往往各执一词,一些审判人员简单地以医院病历记载和发票得出致伤结论,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例:文某诉卢某人身损害赔偿一案。文在诉状中称:自己被卢用斧头击伤了头部,造成“脑挫伤”。治疗四个月,花医药费700余元。要求卢赔偿。一审法院根据文提供的医院病历及发票,判决被告卢赔偿原告文450元。卢不服判决,以自己在纠纷中没有打文且其根本没伤为由,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对文的病历记载、CT片、X片进行法医学审查,走访了初诊医生,并请有关专家会诊,发现文病历所记载的“脑挫伤”,除主观症状外,无任何客观阳性体征,目击双方纠纷的证人除与文有利害关系的外,无人证实文被致伤这一事实。且文四个多月的治疗中有治疗窦性心律不齐、上呼吸道感染的记载。据此,法医作出了文某的“脑挫伤”诊断不成立的结论。二审法院根据法医学鉴定,作出了撤销原判,驳回原告文某口和公请求的公正判决。此案如果没有法医学鉴定作为科学依据,错案的发生将不可避免。

法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医学, 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的医学问题。从法医学的社会需

求及其功能角度, 法医的日常工作性质是研究和解决司法实践中人身伤害案件的有关生物学和医学证据的检验和鉴定问题, 最终以鉴定报告形式提供鉴定意见,作为一类法律证据,为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证据;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如果你想发现关于犯人的蛛丝马迹,那么请先准备好足够的法医学常识,然后进行谨慎细致的观察,固定原始记录,将证据本身的特征,周边关系,发现的时间地点,用各种方法予以固定和记录。对证据进行识别,鉴定以后提供案发时间,这对认定作案人是有关键性的作用的。当鉴定人在分析了各种情况之后,先后找出这些证据的逻辑关系,提供案件发生前后经过的资料。这些都可以预防犯罪,并且保证受害者的权益。

法医学 篇3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医学科普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好的科普,不再仅仅是单方面将医学知识传递给受众,更强调大众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医务人员在撰写科普作品时,首先要考虑受众的需求、文化层次与理解能力,回应受众的反馈,而这恰恰是公众理解医学的核心。信息时代的便利为医学科普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应用微博、微信、APP等工具,科普作者可以与读者建立起稳固的双向联系。作者每发表一篇医学科普作品,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受众的反馈,并从中获得新的写作素材。

让大众理解医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解医学常识、技术和经验,更应该让其理解医学的精神、实质,以及医学的局限性。不理解医学的精神与实质,就谈不上尊重医学和尊重医生;不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就无法理解治疗愿景与实际疗效之间的落差,从而埋下医患冲突的隐患。

在这方面,施一公院士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身为国际顶尖的结构生物学家,他的学术成就令人瞩目,但他在一次科学论坛上的发言,却以《生命科学的认知极限》为题。他从人类饱受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折磨开始,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医学来接受生命挑战。一代代科学家穷尽心血的探索,并不能保证研究的尽善尽美。医学科学的进步总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在某些领域甚至长期迟滞不前。比如神经退行性疾病,世界上有4700万人饱受它的困扰,但我们至今不知道其病因,更谈不上根治。由此出发,他谈到了生命之谜与人类认知的局限。在他看来,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世界仍然像“盲人摸象”,不知道摸的是象的后背、尾巴,还是耳朵,这就是认知的局限,我同意他的看法。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医学研究就是在认知局限的藩篱下,人类对生命之谜的不懈追问与探索。这是医学的无奈之处,也是它充满魅力的所在。

彭义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科学科普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临床医学生专业培养和管理工作,在医院综合管理、文化建设,以及医学科普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法医学考试成绩分析与评价 篇4

1 研究对象

测试对象为2005级临床医学系323名学生,共11个班,分成4个大班上课。采用王保捷主编的第4版《法医学》教材,由4位高年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考试时间为120min,闭卷考试,考场纪律严明,无违反考场纪律现象。试卷评判主要由授课教师负责,力求评判公正、客观,避免无关因素干扰。试卷成绩为统计分析依据。

2 试题组成及学生得分情况

各任课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出题,由2名教师负责命题过程及筛选组织试题。试题覆盖法医学教材各部分知识。整张试卷由6部分组成: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每一大题的编排顺序均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编排可以稳定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沉着答题。试卷考试题组成及其学生得分情况见表1。

3 考试质量分析

3.1 学生成绩频数分布

从统计的成绩来看,此次考试成绩总体比较好,参加考试的人数为323人,只有1名学生不及格,最低分为55分,最高分为95.5分,相差40.5分,平均分数为84.31分,标准差为9.42,考试成绩主要集中在77-87分之间,经正态性检验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学生成绩频数分布见表2。

3.2 试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

试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主要指标[1,2]。其中难度可以衡量考试难易程度,通常用全体考生作出正确回答的百分比表示。由于本次考试考生众多,我们采用“两端法”计算,即把323份试卷按高分到低分排列,从高、低两段各取27%的试卷,分别求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难度,二者除以2为总体难度。区分度是试卷对考生成绩优良的鉴别程度,即区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的能力,常采用“两端法”计算,等于高分组和低分组的难度之差。信度即考试的可靠性,指考试结果的稳定程度。本次试题难度、信度和区分度分别为0.79、0.69和0.27。

4 讨论

本次试题基本涵盖法医学教材的所有内容,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极少部分试题为非授课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掌握。试题既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又关注学生法医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法医学知识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法医学知识的灵活性、多样性,综合分析题注重考查法医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共43道,学生必须在2h内完成,试题份量较充足,要求学生对法医学比较熟悉并具有一定分析应用能力。从考试情况看,全部学生按时交卷,没有学生因为时间不够而影响考试成绩,说明试题量与时间安排比较合理。在试题层次方面,包括记忆、理解和综合分析应用等,能较准确反映学生全面掌握和分析应用法医学知识的能力。

这次考试成绩总体良好,考试平均成绩为84.31分,考试成绩主要集中在77-87分之间,分数近似正态分布。一般认为,设计合理的试卷成绩分布应当呈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而不应当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3]。但是,这也要具体分析,成绩分布模型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学生群体的大小和抽样误差;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习认真刻苦和教师的积极施教;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这次试题难度为0.79,属中等难度,这也使学生成绩稍微偏向高分段,分数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试题区分度0.27,属中度,一般认为区分度大于0.35的试题较好,在0.15~0.35之间的试题属中等,小于0.15的试题较差。试题信度0.63,也属于中等。通常0.8<信度≤0.9信度好;0.6<信度≤0.8,一般;信度≤0.4,较差。期望以后通过加大题库量以减少抽样误差,完善标准化考试以减少测验误差,以及加强评分的客观性等手段提高试题信度。本次试题指导思想明确,设计较合理,符合教学大纲精神,是一套较优秀的测试题。

通过对试卷综合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记忆、理解类考题,答对率高,而对实际分析应用类试题,答对率较低。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仍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对教材认真研究分析,知识联系面窄,未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良好习惯。另外,学生对选择题的某些干扰因素不能正确识别,错选答案,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一问题。这种现象提醒我们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调整教学形式。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翟建才[4]归纳美国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Small group discucsion),讲课或课堂讨论(Lecture or seminor),实验室学习(Laboratory),案例讨论(Case studies),电脑教学(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独立学习(Independentstudy),这些方法应用频率均在85%以上。教师应该主动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实际案例讲解分析,避免说教式和照本宣科式的被动灌输教学。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法医学基础知识,注重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不仅能衡量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范围和程度,也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考试成绩分析,还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因此,认真分析总结,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次试卷中有1道综合分析题,涉及法医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很多学生答错,而且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都答错。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因为教学中没有参加实际尸体解剖及案发现场,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答题时候不能排除干扰因素,正确答题;或者由于安排的课时少,教师在授课时过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讲透这部分知识,导致学生未能正确理解和吸收。试卷分析也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方法,为有效提高命题的质量提供依据,帮助教师剔除陈旧和无用试题,避免试题出现偏题或怪题,使题库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田考聪,彭斌.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统计中的几个参数及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2]刘新平,刘存侠.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76.

[3]张国才.学生学习成绩负偏态分布的合理性[J].江苏高教,2002(2):59-61.

法医学试题 篇5

(特别提醒: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共15分)

1.尸斑

2.尸体现象 3.猝死 4.鉴定 5.缢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最常见的生物性检材()

A 血痕

B 精斑

C 唾液

D 毛发

E 尿液 2.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荷兰

D 芬兰

E 葡萄牙 3.法医学鉴定的原则除外()

A依法鉴定的原则

B鉴定的客观性原则 C鉴定的时限原则

D鉴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E鉴定的保密原则

4.损伤程度评定的依据不包括()

A 原发性损伤

B 继发性损伤

C 损伤引起的后遗症

D.与损伤有直接联系的并发症

E 损伤后出现的功能障碍 5.法医学属于()

A 应用医学

B 临床医学

C 基础医学

D 生物学

E 人类学 6.《洗冤集录》的作者是()

A张举

B林几

C宋慈

D包拯

E扁鹊 7.脑死亡是指()

A全脑功能的消失

B大脑功能消失

C 小脑功能消失

D 间脑功能消失

E 脑干功能消失

8.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尸体尸斑是()

A 紫色

B鲜红色

C 灰褐色

D樱红色

E 紫红色

9.晚期尸体现象应除外()

A 皮革性样变

B 尸绿

C 巨人观

D 泥炭鞣尸

E尸蜡 10.尸斑一般出现在()

A 尸体未受压的下垂部位

B尸体的上部未受压的部位

C 尸体受压的部位

D 尸体的四肢末端

E 尸体的头面部 11.尸检的目的除外()

A 判断是否患有精神病

B 判断致死方式

C 推断死亡时间

D 推定致伤物

E 个人识别和医疗事故鉴定 12.尸斑呈鲜红色考虑致死原因()

A 酒精中毒

B 有机磷中毒

C 氰化物中毒

D 缢死

E 青壮年猝死综合症

13.精斑检验的方法除外()

A 紫外线照射

B 磷酸苯二钠实验

C 苦味酸结晶实验

D 环状沉淀反应检测P30抗原

E 孔雀绿实验 14.判断死亡方式属于()

A法医病理学

B物证学

C毒理学

D临床法医学

E司法精神病学 15.典型枪弹创射出口形态学特点()

A 射出口一般大于射入口

B 射入口一般大于射出口

C 射出口等同于射入口

D 射出口皮肤为圆形缺损

E 创口皮肤多为内翻

16.下列不属于冻死尸体征象的是()

A 苦笑面容

B 反常脱衣

C 维什涅夫斯基斑

D 尸斑呈鲜红色,出现早

E 全身皮肤苍白或粉红 17.“竹打中空”常见于()

A 徒手伤

B 咬伤

C 棍棒伤

D 砖石伤

E 砍伤

18.一般最长的毛发是()

A 头发

B 阴毛

C 腋毛

D 眉毛

E 体毛 19.只见于他杀的机械性窒息()

A 缢死

B 勒死

C 扼死

D 哽死

E 淹死 20.机械性窒息尸体征象除外()

A 颜面肿胀、发绀

B 玫瑰齿

C 尸斑暗紫红色

D 尸冷缓慢

E 维湿涅夫斯基斑 21.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A 冠心病

B 高血压

C 原发性心肌病

D 主动脉夹层

E 马凡氏综合征 22.通常不能引起猝死的是()

A Brugada综合征

B马凡氏综合征

C右心室心肌病

D大叶性肺炎

E 扩张型心肌病 23.保存型尸体现象除外()

A 木乃伊

B 尸蜡

C 尸绿

D 软尸

E 浸软 24.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应除外()

A 深度昏迷

B 脑反射消失

C 无自主呼吸

D 大脑电沉默

E 用1%荧光素钠点眼,结膜当即黄染

25.横断面呈不规则三角形的毛发是()

A 头发

B 胡须

C 腋毛

D 眉毛

E 体毛 26.联苯胺实验用于()

A 血痕检验

B 精斑检验

C 唾液检验

D 毛发检验

E 尿液检验

27.锐器伤的形态特征不包括()

A 开放性伤口

B 创口哆开

C 创缘光滑

D 创壁间有组织间桥

E 常伤及深部组织和器官 28.移尸处称为()

A第一现场

B第二现场

C原始现场

D伪装现场

E勘验现场

29.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 擦伤能指示作用方向

B 擦伤能推断致伤物性状 C 擦伤能判断损伤经过时间

D 擦伤提示案情性质 E 擦伤能指示受伤部位

30.电击死的机制应除外()

A 室颤

B 脑干呼吸中枢麻痹

C 呼吸肌强直性痉挛

D 并发脂肪栓塞

E 心肌梗死

31.压迫或翻转尸体口鼻出现蕈形泡沫,死因是()

A 勒死

B 缢死

C 掐死

D 溺死

E 烧死

32.以下体表特征哪项符合窒息死亡()

A 口唇苍白

B 尸斑呈鲜红色

C 颜面肿胀苍白

D 眼结膜下点状出血

E 口鼻处有蕈形泡沫

33.Tardieu氏斑常见于()

A 缢死尸体

B 烧死尸体

C 电击死尸体

D 脑外伤死亡

E 青壮年猝死综合症。

34.强奸案中()常见于内衣、外阴、大腿间和床上等处

A 血痕

B 阴毛

C 唾液

D 凶器

E 尿液 35.当前法医学领域最为广泛应用的遗传标记系统为()

A STR

B VNTR

C SNP

D HLA

E MN血型系统 36.在下述的mtDNA特点中,除外()

A 呈母系遗传

B 呈父系遗传

C 为环状DNA

D Anderson序列

E 对骨、牙和毛干检测成功率高 37.下列不属于猝死特点的是()

A 突然发生

B 意料不到

C 自然死亡

D 既往貌似健康

E 车祸 38.下列不属于电击伤外部征象的是()

A 电流斑

B皮肤金属化

C 电烧伤

D 电击纹

E 骨珍珠 39.压迫尸斑颜色不消退,说明死后经过多少小时()

A 1小时

B 4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E 72小时

40.有一溺水而死的女尸,其手上紧捻着一只门槛很难让其松开手指,这种现

象在法医学中称为()A尸体痉挛

B.尸体僵硬

C.尸冷

D.尸干

E.尸斑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法医学鉴定的原则包括()A 依法鉴定的原则

B 鉴定的客观性原则

C 鉴定的独立性原则 D 鉴定的时限原则保密原则

E 民主集中制原则 2.尸检的目的包括()

A 确定死亡机制

B判断致死方式

C 推断死亡时间 D 推定致伤物

E 个人识别和医疗事故鉴定

3.生物性检材包括()

A 人体组织

B 人体液

C 人体液

D 人分泌物

E 动物排泄物 4.强奸案件中阴道内不能检出精子的情况有()

A 加害人精神紧张未射精

B 检验技术有误

C 加害人已做绝育手术

D 加害人使用避孕工具

E 受害人服用避孕药

5.下列属于生前烧死的是()

A 睫毛症候

B热呼吸道综合征

C 休克肺

D 大气道内可见烟灰

E 深部大血管可查出致死量一氧化碳

6.精斑检验的程序包括()

A 鲁米诺实验

B 磷酸苯二钠实验

C P30沉淀反应

D 中和实验

E 肉眼观

7.精神异常所致伤害案的一般特征包括()

A 作案目的与动机短浅

B 缺乏作案预谋和计划

C 基本上单独作案

D 缺乏保护性

E 作案手段残忍,如挖眼、肢解尸体等

8.下列属于早期尸体现象的是()

A 肌肉松弛

B 尸斑

C尸僵

D 尸绿

E 角膜浑浊 9.根据致伤物种类,机械性损伤可分为()

A 钝器伤

B 锐器伤

C 肢体躯干断离

D 火器伤

E 棍棒伤 10.关于线粒体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于毛干无毛囊的毛发检材

B 可用于陈旧骨的检验

C 可用于陈旧牙齿的检验

D 又称Anderson序列或剑桥序列 E 可用于严重腐败残骸的检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CO中毒机制及尸检所见? 2.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3.简述人毛与动物毛在显微镜下的鉴别。

六、案例分析题(10分)

1995年3月的一个晚上,从某市银行一位男职员郭某客厅中传出一位女子哭泣声。邻居撬开房门后发现郭某躺在地面血泊中,屋内还有一陌生女子,遂向公安机关报案。法医等刑侦人员赶到现场时,该陌生女子已逃离现场。现场勘验:郭某已死亡,其颈前有一长达28cm的锐器切割创口,颈部肌肉、大血管、气管、食管均破裂。客厅摆设零乱,遍地血迹,客厅通向厨房的拉门为铝合金框,高1.9米,宽1.5米,其左扇门玻璃大部分碎裂断落,仅余下20cm不规则碎片,玻璃决大部分落在厨房内一侧,并留有大量喷溅流柱状血迹。一个铝制面盆在该碎玻璃片的上面。

典型性窒息死亡法医学分析1例 篇6

一、案例资料

1.案情介绍

李某,男,48岁,某年5月4日被家属发现吊死在自己家卫生间内,身体被五花大绑。家属怀疑死者被人谋杀,遂报警。

2.现场勘查

现场位于我市中心某小区某单元2楼东户,南北阳台窗户均安装防盗护栏,护栏完好,未发现破损和攀爬痕迹。入户防盗门关闭,未上保险,未反锁,门缘、把手及锁芯均完好,未发现破损及撬压痕迹。客厅灯、主卧室灯、卫生间浴霸均开启,主卧窗帘闭合。主卧内电脑开启,显示器画面正在播放淫秽视频,播放器处于暂停状态。电脑桌上有一烟灰缸,烟灰缸内有烟蒂3枚。客厅、主卧室、次卧室物品摆放整齐,未发现翻动、打斗痕迹。尸体位于卫生间拐角,洗漱台上除常用洗漱用品外,另有一避孕套外包装戴和一铁链。地面有一“飞机杯”,尸体旁有一仿女性生殖器情趣用品。

3.尸体检验

死者位于卫生间拐角处,身体侧躺倚靠在墙上,右侧向上,左侧着地。右脚踝系一背包带双活套,双股绳向上走形,绕过横行暖气管,向下一端游离,一端环绕颈部于右颈部打结。右下肢和头部由于重力作用,暖气管的两侧背包带紧绷,使右下肢和头部均悬吊,未着地。尸斑暗红色,位于尸体左侧,未受压处,尸僵缓解。死者戴一眼镜,颜面青紫,右侧球结膜有小片状出血斑,鼻腔口腔有血性液体流出,舌尖外露,抵于齿列外。颈部环绕一圈背包带,从颈前部和项部两侧走行,绳结结于右颈部,有提空现象。颈项部、胸腹部、背部、会阴部绑一直径1cm灰蓝相间的尼龙绳,捆绑结构对称,形式特殊,两绳端于前腹部打结。阴茎、阴囊肿胀淤血,阴茎套一避孕套,有疑似精液存留。右下肢肿胀淤血,形成腐败静脉网。双脚穿黑色女式秀花布鞋。双臂自然下垂,双手青紫,指甲紫绀。余未见明显异常。

4.分析意见

提取室内遗留烟蒂、避孕套内精液、死者身上滴落血迹,均检出为死者本人。提取死者心血送毒化检验,排除常见毒物中毒死亡。经尸体检验,结合现场勘查及调查情況,分析死者系性窒息死亡。

5.检案经过

经调查,死者李某生前为我市一国企工程师,有较高学历,性格内向,人际关系简单,生活圈单一。家属证实其有性变态倾向,夫妻生活不和谐。时值五一假期,家人亲戚一起出去旅游,曾邀请他同去,死者拒绝,称要在家休息。经调查走访、现场勘查及尸体检验,办案人员未发现有财杀、情杀、仇杀等他杀证据和自杀动机,最终认定死者为性窒息意外死亡。

二、性窒息作用原理及死亡特点

机体在窒息过程中,缺氧、碱中毒可以产生神经兴奋和性快感,同时阴部充血有助于阴茎勃起,在缺氧状态下可增强自慰的性快感。大脑在缺氧状态下,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增加,当事人会产生错觉、幻觉和谵妄等症状,此时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性增强,外界的性刺激在大脑中的反应能被不同程度放大,并由此获得超乎寻常的性快感,甚至达到性高潮。

性窒息是性心理和性行为变态者独自在极为隐蔽的场所用某种或非常奇异的窒息方式,引起一定程度的缺氧以刺激其性欲,增强其性快感而进行的一种性行为活动。常由于所用的措施失误或过度,意外地导致窒息性死亡[1]。该案为典型的性窒息死亡案例,具备性窒息死亡的大部分特点。①多系男性,有性变态史;②大多具有一定文化,性格内向,不善交往;③场所一般较隐蔽,如窗帘紧闭,浴室角落等;四现场常发现淫秽物品、情趣性用品等;⑤死者常裸体或半裸,异性装扮,如穿高跟鞋、戴胸罩;⑥采取的缢吊、捆绑等方式奇异特殊,但自己可独立完成。

三、讨论

性窒息死亡者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自杀或者他杀,若死者是在自己家中,家属发现后往往会加以掩盖,移去现场情趣性用品、异物或淫秽物品,给现场勘查带来一定困难。法医检案要注意区分性窒息死亡与自杀和他杀的本质区别。当事人主观上只是借此获得性快感,而非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性窒息的死亡方式为意外死亡。性窒息者大多选择套头、绳索勒颈或缢颈的方法,或者数种方法并用,以达到窒息的效果。但出于安全考虑,当事人往往留有解脱措施,绳结不会打死,绳索不会绷紧,以便达到性快感后能够及时解脱,终止窒息。而自杀者往往采用足以致命的窒息措施,绝不会给自己留有余地。现场特点和死者的奇异装扮同自杀者的心态和行为亦不相符。检案时必须提高责任心,按命案勘查规范进行细致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掌握性窒息死亡案例的特点,与他杀伪装现场和自杀身亡相鉴别。

参考文献:

法医学 篇7

法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实验教学在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法医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接的实验技能, 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最终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符合21世纪时代需要的法医学人才。

一、法医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 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 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 而导师数量远不及研究生增长的速度, 从而出现了一名导师带教多名研究生的现象。由于导师时间、精力有限, 对带教的研究生往往不能进行个别化指导。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 在实验教学上通常采用与本科阶段实验教学类似的模式。先由实验教师讲授与本次实验内容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操作步骤, 教师示范操作或组织学生观看与实验内容有关的实验录像, 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这种由教师主控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化的趋势,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以讲授、灌输、演示为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学习, 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机械性地参与实验, 对于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进行认真思考、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导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2. 实验内容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 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目前的法医学实验主要以参观大体标本、观察病理切片、进行血痕检验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 实验内容多是为了验证法医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然而法医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 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能够准确、客观地提出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和处理解决问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3. 较为重视医学实验, 忽视社会实践环节[3]。

医学院校的法医学实验教学通常是在实验室里进行, 以医学实验为主, 较少组织学生参与法学社会实践。法医学是沟通法学与医学两个学科的桥梁学科, 学生不仅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实验技能, 还要有通过医学现象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参与法学社会实践, 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 并通过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法医学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

1. 更新教育观念, 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 由教师控制信息传递的教学理念, 将注入式教学逐步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注重师生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更多担当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遇到问题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解决的办法,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查阅资料, 通过学生们自己思考、观察、比较、分析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4]。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和热情,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 组建教学团队。

首先选拔一名法医学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 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 然后整合整合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生物化学、物理学等学科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来开展教学, 教学团队组建方式也可采取校内跨学科教师联合、校内与校外教师联合、国内与国外教师联合等, 团队一定要注重老中青教师结合,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集多位教师集体智慧, 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凝聚力强的教师梯队。改变以往由一名教师讲授全部章节的传统, 实现由教学团队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养[5]。

3. 开展CBL、PBL等实验教学法。

开展案例式教学 (C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PBL教学法) 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在法医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实验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典型案例, 并提出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们在上课前搜集, 查阅资料, 预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 并在小组内就问题展开讨论。上课时, 由学生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问题的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 小组内可以就分析中的错误和疑点展开讨论, 然后教师将各方观点进行汇总, 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6]。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原理和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观察实验标本、切片, 完成实验任务操作时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带着问题和思考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对该案例和本次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这种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进行指导的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使法医学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尸体解剖, 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在观察掌握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和损伤病变时的病理形态结构的基础上, 直接参与尸体解剖, 找到并认真仔细观察损伤和病变部位, 判断可能的死亡原因,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形态病理学实验、物证检验、毒物分析、动物实验等实验项目中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 如让学生参与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 学会对病理组织的取材、固定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石蜡切片和染色的方法[7], 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为今后参与科研和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拓展校外社会实践, 早期接触案件[8]。

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法医学是沟通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 法医学的研究, 其根本基于司法鉴定实践,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法医学知识和技能最终是为了运用到司法鉴定实践中, 为案件服务的。除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外, 还要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到司法鉴定实践活动中, 深入到司法部门或者民间的法医鉴定中心、政法院校的模拟法庭, 接触真实、典型案例, 与法医鉴定专家现场沟通交流, 实地观摩尸体解剖、物证检验、活体损伤检验等真实鉴定活动, 学习鉴定报告的制作、书写, 熟悉法医工作的程序和过程, 增强对所学专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将所学医学理论和法学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分析判断案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益鹄.法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周鑫.法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规划和教学模式思考[J].科教文汇, 2012, (07) :137, 148.

[3]郭娟宁.新形势下法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3) :467-468.

[4]Zhang Lixia, Gu Yun, Cai Heng.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flicting betwee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aking Test of Postgraduate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J].重庆医学, 2014, 43 (25) :3393-3396.

[5]倪艳波, 张立霞, 金昌洙.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电子版) , 2014, 4 (1) :54-57.

[6]张妍霞, 张立霞, 倪艳波, 栾希英.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电子版) , 2013, 3 (4) :10-12.

[7]孟晓萍.法医病理学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2, 14 (5) :353-355.

法医学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8

1 法医学实习教学的现状

国内大多高校法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是“4+1”模式, 即前四年理论课与临床专业相同, 第五学年拿出半年进行法医学理论教学, 另半年进行法医学实习。这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简单, 但暴露出以下问题:

1.1 临床技能不足 法医学生临床技能差, 临床知识缺乏, 在进行法医学鉴定时显得临床技能不足, 影响专业实习效果。

1.2 实习教学质量不易控制 实习生到实习单位后, 由实习单位依据条件参照实习大纲, 安排学生实习, 校方基本处于“不管状态”, 大纲和要求流于形式, 教学内容和效果不同实习单位差异甚大, 实习过程中很难体现学校与实习单位互动效果, 实习教学内容及质量难以把握。

1.3 实习时间不能保证 法医学实习时间多是3~4个月, 安排在第九或第十学期进行, 与考研和就业相冲突, 学生或忙于准备考研或忙于就业联系, 安安心心进行实习的时间难以保证。

1.4 实习教学流于形式 “4+1”法医学教育模式是&quot;灌输式&quot;的课堂讲授, 理论教学占据了大部分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分量不足, 加之就业的影响, 实习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1.5 实习教学投入不足 实习教学投入不足体现在人力、财力和基地建设上。人力投入不足表现在将学生送到实习单位, 实习教学大撒手, 实习教学检查流于形式, 甚至形式也不做。学校限于财力对实习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2 法医学实习教学改革的路径

2.1 建立实习教学保障机制

实习作为法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的渠道, 其价值是无可取代的。由于种种原因法医学专业实习存在一些问题, 给实习教学的安排和运行带来困难。如:经费困难、管理困难和实习时间不能保证等。针对以上问题, 采取措施建立实习教学保障机制, 确保实习教学正常进行。具体讲就是做到五个保障:实习内容保障、实习时间保障、实习经费保障、实习基地保障、实习管理保障。

2.1.1 内容保障。

重视临床实习, 法医学专业临床实习时间安排和内容上区别于临床专业, 应有选择地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的内容。我们设定临床实习16周, 在第八学期中期进行, 内容偏重外科性质学科 (外科、耳鼻喉、妇科等) , 内科、儿科和影像学也安排有一定的时间, 实习医院要求二级甲等以上。法医学实习16周, 在第十学期进行, 在第九学期结束即安排学生进入实习, 内容以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和法医毒物化学为主, 另外根据实习单位情况可安排其他实习内容, 如射击、驾驶等。

2.1.2 时间保障。

在考研、就业对实习时间和效果造成影响的现实情况下, 为了保障法医学专业实践教学, 在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上突破传统的&quot;4+1&quot;教学模式, 打破假期和非假期的界限, 打破实践教学课内课外的界限。具体做法是:将部分法医学课程设置在第四学期, 如法医学概论、法律与法医学等, 提前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在当地公安局见习或携带由学院设计的专题进行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作为社会实践作业回校上交。利用鉴定中心的条件, 安排150学时涉及专业各主干课程的见习学时, 将平时接收的典型案子作为教学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见习。课外见习学时要求在第八、第九两个学期必须完成。由于前期安排一定的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内容, 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避免了学法医的学生在大四之前不知什么是法医的专业盲目性, 又为后期专业教学打下了感性基础,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也弥补了考研、就业对后期专业实习的影响。

2.1.3 经费保障。

由于学校扩招、新校区建设等原因, 实习教学的经费不足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为了减少经费不足对实习教学的影响, 一方面促使学校增加拨款, 支持实习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同时, 争取公安局对实习教学的支持, 免费提供住宿或免收实习费, 有条件的单位还对实习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法医学院也从司法鉴定服务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实习教学, 弥补经费不足。通过多方面努力, 确保实习教学正常运行。

2.1.4 实习基地保障。

法医学实习离不开公安部门的支持, 必须有成熟的实习教学基地。根据学校扩招后法医学专业学生人数增加和省外学生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 为了保障实习教学, 学院在对公安局考察的基础上, 选择法医技术力量强, 设备及工作条件好的市级以上公安局, 在省内外设立了20个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 分布于北京、南京、湖北及河南省的部分市级公安局和社会鉴定机构, 聘任兼职教师99人, 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5人 (56%) ,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44人 (44%) 。实习教学基地都拥有先进的检案设备和仪器, 在当地案件的法医鉴定具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和威信, 有部分法医在当地是享有盛名的专家。在实习基地选择上, 我们有意识开拓省外实习教学基地, 加强与省外法医学鉴定机构的了解和联系, 使专业教学更为开放, 促使法医学教育面向全国发展自己。由于有了这些稳定、高水平的实习教学基地, 在扩招的形势下保证了实习教学顺利进行, 保证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1.5 管理保障。

为了加强实习教学管理, 我们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实习生安排上, 首先满足实习基地的教学需要, 按照生源所在地进行安置, 一个单位一般安排2至4人。其次考虑学生要求, 鼓励自我联系。在实习中加强过程管理:有专门领导负责实习教学工作管理, 经常与实习基地和学生保持联系, 了解情况, 解决问题。对每一个实习生均指定有校内指导老师, 负责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和论文写作指导。并在实习中期由学院领导带队, 分头下到各实习单位检查实习教学, 对学生检案技能、鉴定报告文书书写等内容进行考核, 成绩作为实习总成绩一部分计入实习成绩。另外委托实习单位派专人对学生进行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和学院的规章制度, 增加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约束力。

2.2 加强鉴定中心建设,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院于2002年在河南省司法厅注册了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 面向省内外开展司法鉴定工作, 年平均各类检案量1 000余例, 在中原地区和周边省份拥有良好的社会影响。通过大量的检案实践, 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之余参加法医鉴定活动, 提高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将实践中遇到的大量活的&quot;实例&quot;带到课堂, 既提高了课堂讲授效果, 又以见习的形式加强了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法医学专业教师走进课堂, 是教师, 走向社会, 又是一名优秀法医。构建了一支既精通理论的教师又有丰富鉴定经验的法医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 构建学校 (院) 与公安部门合作机制

加强法医学实习教学, 必须加强学校 (院) 与公安部门的合作, 鼓励与公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 构建学院与公安部门的合作机制, 以实习教学强化这种联系, 在教学、科研、检案、技术培训等方面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互惠共赢。我们建立了与公安部门经常性的沟通的形式和机制, 如以学术交流会的形式与公安部门的法医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编写出版专业著作;科研协作;为基层法医提供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定期举办实习教学交流会;每年都请公安局的优秀法医来校对本科生进行专题讲座, 并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等, 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利用技术和学术优势在科研、人员培训等方面给公安部门提供帮助。

2.4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

在实习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多去现场, 通过现场勘验、现场检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大量接触实际案例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的鉴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分析真实案件中熟悉法医检案过程, 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检案实践, 使所学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保障实习教学效果, 选择的实习单位一般都是市级以上公安局, 条件好, 案件多, 技术和能力强。要求实习单位结合典型案例定期对实习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讲座。学院也鼓励教师编写案例教学课件用于实践教学。近年来, 我们制作了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物证学、刑事技术等方面的案例课件, 用于案例教学。

2.5 建立法医学实习教学评估体系

为了动态了解和把握实习教学的状况, 我们设计了反映实习基地和法医学实习教学状况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由实习基地基本条件、实习教学的形式与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实习基地的评价及反映、实习教学管理等五方面组成。学院实习教学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实习评估, 统计各类表格内容的数据, 审阅实习教学计划书、实习总结;参与实习教学的中期检查;召开实习教学座谈会;查阅实习成绩、学生书写的鉴定报告和论文等, 作出评估结论。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学院, 供学院组织实习教学参考。

3 法医学实习改革的效果与意义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9

1 目前法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科目及时间设置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法医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 国内大多数高校法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是“4+1”模式, 即前4年理论课程与临床专业相同, 第5学年用0.5年进行法医学理论教学, 另0.5年进行法医学实习。这种教学安排重理论、轻实践。在5年的本科学习过程中, 前4年以学习临床医学知识为主, 不管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医学均要学习, 一名法医学本科生在学习法医专业之前, 要学习近40门课程, 甚至达到50多门。5年时间要完成这么多科目的学习, 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法医专业的学生在大五如此紧张的学习安排之下, 还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考研究生和公务员时间上的冲突, 因此不能很好地掌握法医专业课内容, 甚至实习时间也不能保障。

1.2 教材的编写及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法医学的发展也不例外, 然后, 在我国法医学高等教育中, 教材的编写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速度, 往往是一些新技术已经被成功地运用于法医学检验鉴定, 但教材上还没有相关内容, 而一些已经被证明是错误观点的内容, 却一直停留在教材上。

1.3 教学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

法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法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法医学专业人才, 在实践中解决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往往专注于科研而忽视了教授学生在法医检案工作中具体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由于法医专业的特殊性, 学校实验室只能完成部分实验内容, 学生无法深入现场进行实践活动, 不能系统地实践理论, 因此实践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事实上, 在实际检案工作中, 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一直是法医学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很多院校的法医学专业成立时间不长, 因此这些学校大多没有自己的司法鉴定中心, 学生和教师几乎没有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部分实习教学流于形式, 单凭教师讲授理论, 学生没有亲身体验的机会, 很难理解案例, 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 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能理论应用于实践,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度, 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后一年学习其中有3个月左右的时间用于临案实习, 这是本科教育中仅有的接触案件并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然而由于这一时间均安排在毕业前夕, 很多学生这一时段的重心均放在了找工作上, 实习的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即使人在实习单位, 心思也都放在找工作上了, 常常导致这唯一的实践机会也被浪费掉。

1.4 实习教学的艰难施行

法医学的教学基地有别于临床教学基地, 全部都是市级以上的公安局。高校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协作较少, 开展实习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困难;实习教学的经费不足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般法医学的教学实习基地分布较广, 距离高校都比较远, 交流沟通也不方便。

2 法医教学改革的途径及实践

2.1 适当调整教学科目、内容和时间

法学专业的法医学教学内容应该以基础、实用为主, 教学内容应重点介绍与法律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一些法医学常识及相关的法医学知识, 使学生初步掌握法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应重点介绍在法律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解决法医学相关问题。既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又重视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 培养学生如何审查、鉴别、运用鉴定结论应成为法学院校法医学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主导思想。时间上应尽量合理安排, 避免与各种考试、就业的冲突。尽量将授课内容与学科当时的发展程度联系起来, 要求法医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把重要的知识点讲明、讲透, 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 查阅相关文献及近期的相关报道, 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的最新进展。把这些最新的知识带到课堂上,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教学的时效性, 使学生既掌握了有实用性的知识以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 又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3,4]。

2.2 抓好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中的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从形式上采取集中和分散、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原则, 经费筹措上采用学校、个人、社会、实习单位共同分担的原则, 时间安排采取统一性和机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使实践教学形成一种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系统格局, 从而保证实习的组织和效果的最高统一[5]。

2.3 构建学校与公安部门合作的机制

加强法医学实习教学, 必须加强学校与公安部门的合作, 鼓励与公安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 构建合作机制, 以实习教学强化这种联系。在教学、科研、检案、技术培训等方面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惠共赢。公安部门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学校也可以利用技术和学术优势在科研、人员培训等方面给公安部门提供帮助。

2.4 成立鉴定中心

为了解决师生的实践问题, 也为了法医学的长足发展, 应该积极创建学校自己的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 可以服务社会、丰富教学、促进科研。通过检案实践, 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之余参加法医鉴定活动, 提高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将实践中遇到的大量活的实例带到课堂, 既提高了课堂讲授效果, 又以见习的形式加强了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

法医学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易于理解和掌握。应增加学生实践、贴近法律实际的机会, 深入教学改革, 不断创新, 使法医学教学在培养高质量、合格的法律应用人才中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康颐.现代法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3-6.

[2]乔敏, 孙宝志, 于晓松.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6) :58-70.

[3]郭亚东, 蔡继峰, 张琳, 等.法医学在八年制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10 (5) :549-551.

[4]陈新山, 朱少华, 邓伟年, 等.PBL教学法在法医病理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1, 26 (6) :509-510.

毛发分析的临床及法医学应用研究 篇10

1 毛发分析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 令人兴奋的毛发分析应用是临床研究, 毛发分析能作为血、尿分析的补充, 能提供个体长期的药物使用信息。

1.1 在戒毒治疗及高危人群中的使用

在戒毒治疗和维持过程中, 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使用的监控能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鉴于个体药物使用情况的信息不准确, 尿和头发的生物学检测能提供重要的信息。[1]在海洛因的维持治疗计划中, 毛发分析是重要工具, 能鉴别海洛因的摄取到底是药用剂量还是违法滥用。与单纯的治疗用药不同, 违法海洛因制备包含可待因和乙酰辅酶, 后者常作为违法海洛因制品摄取的明确标记物[2]。目前德国就利用毛发试验来评估海洛因维持治疗与美沙酮替代治疗相比, 可卡因滥用是否有减少。

1.2 可作为临床诊断工具

以尿为基础的毒物筛选过程限于短期回顾的药物检测。研究发现, 药用制剂接触或特别药物的非预期使用, 会引起临床 (中毒) 症状, 而毛发试验常被用于给法庭提供证据。如对严重痤疮、或滥用ecstasy后诊断为中毒性肝炎的人, 可以鉴别是否有氯喹接触、长期服用β-阻滞剂或有阿米庚酸滥用。尤其是代用物致Munchausen综合征, 毛发试验是有效鉴定不同药物中毒的方法[3]。

1.3 用于诊断妊娠期药物接触

妊娠期使用药物会使胎儿易感, 必须在出生后立即进行鉴定, 以便适当的干预和追踪。宫内药物接触能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及出生后的生活。吸毒母亲的新生儿常遭受新生期戒断综合征的痛苦, 需要立即、加强的替代治疗。毛发分析结果能证实胎儿药物接触和加强观测诊断[4]。

1.4 患者用药的顺应性研究

在药物治疗期间, 治疗药物检测 (TDM) 除以临床观察为基础外, 同样依赖血、尿的检测结果。近年, 毛发分析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TDM, 以获得关于个体药物使用的长期信息及患者使用的顺应性研究。下一步要研究证实毛发作为生物样本在TDM方面的可能性, 及各种药物的毛发浓度、血液水平、药物剂量、疗效间潜在的关联。最近Beumer等研究报道了, 头发在TDM方面, 有作为生物样本的可能性, 至少与用药顺应性有关, 可作为药物浓度的长期记录[5]。但并非所有药物的血浆和头发含量呈正相关, 因此标明TDM的所有药物的头发浓度、血液水平和临床疗效间的关联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2 毛发分析的法医学领域应用新进展

2.1 头发中羧基四氢大麻酚 (THC-COOH) 的测定

大麻素类的毛发分析一直是法医毒理学的挑战。常规分析主要关注对影响精神行为的化合物Δ9-四氢大麻酚 (THC) 的测定。对照分析常延伸至大麻酚酸 (CBN) 和大麻二酚 (CBD) 。然而头发中这些物质可能源自环境接触, 要防止由于被动接触大麻烟雾所致的假阳性, 只有进行其代谢产物的检测。THC的主要代谢产物是11-去甲-Δ9-四氢大麻酚-9-羧酸 (THC-COOH) , 由于这种酸性代谢产物与头发基质结合率低下, 导致其头发中浓度极低。因此T H C-C O O H的敏感性检测是一个尖端的分离测定, 要借助G C-M S/M S, G C-M S-N C I或是在G C-M S-N C I之前进行深度提纯[6]。分析技术的发展常会引发毛发分析领域的新发现, 然而新方法的发展是否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增强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2.2 药物促使犯罪的毛发检测

近年来关于药物促使的性侵犯 (DFSA) 及抢劫者药物使用的报道明显增加。尤其是DFSA案例中, 由于实际侵犯与警方介入之间常有长时间的延迟, 因此血、尿分析的应用明显受限。为了扩大检测窗, 毛发分析被证明是适合的[7]。在DFSA及抢劫案中, 可通过毛发分析检测到相关药品如地西泮 (地西泮、溴基安定、氯硝西泮、氟硝西泮、甲唑安定) 、安眠药 (唑吡酮、唑吡坦) 、镇静药 (神经松弛剂, 一些组胺H1拮抗剂) 、麻醉剂 (γ-羟丁酸或GHB、氯胺酮) , 此外还有药物滥用 (如大麻或兴奋剂) , 类似丁丙诺啡叔丁啡的替代品, 或更多的酒精。毛发试验中利用新的高效精密分析程序能增强敏感性, 甚至部分药用制剂的单纯药物接触也可检测到。

2.3 稀少、新药的毛发分析

色谱分析的发展使得毛发中稀少药物的检测敏感度增加, 不易逃过法医学检验。这些少见的药物多为γ-羟丁酸 (GHB) 、卡法根素、卡西酮、氯胺酮和大量的医疗用药如苯 (并) 二氮卓类、抗抑郁药、安定药、抗癫痫药、镇静药、安眠药、麻醉药、心血管用药、抗生素、化疗药及其他, 在最近Pragst的文章中有概述[8]。

2.4 对映性选择毛发试验程序

毛发样本的对映性选择检测过程主要针对美沙酮及其代谢产物、安非他命类、去氧麻黄碱、合成苯异丙胺, 随着新的对映性选择程序的发展, 头发样本中特定分析物的对映性选择测定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如鉴别阳性案例药物的可能来源[9~10]。

3 结语

毛发分析通常能给常规的血液、尿液分析提供补充, 能扩大药物检测窗, 分段检测还可区分长期治疗用药和单纯摄入的不同。在毛发样本的药物检测过程中, 质量控制是重要问题。虽然目前, 对于怎样解释毛发分析的结果有争议, 尤其是关于头发中药物结合及残留机制, 外源性污染、美发剂的影响、动态分析技术、能否测定低剂量化合物如THC-COOH、芬太尼、地西泮等方面, 但对毛发样本中稀少或是先前检测不到的物质的确定是巨大的研究领域, 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 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大为增强, 毛发分析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临床毒理学及工作场所的药物检测。最新研究表明毛发分析在临床应用方面可辅助临床诊断, 用于患者用药顺应性研究等;法医学方面主要关注:THC-COOH在毛发样本中的确定, 药物导致犯罪的毛发检测, 对映性选择毛发试验程序等。

关键词:毛发分析,应用研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Musshoff F, Driever F, Lachenmeier K, et al.Results of hair analyses for drugs of abuse and comparison with self-reports and urine tests[J].Forensic Sci.Int, 2006, 156:118~123.

[2]Musshoff F, Lachenmeier K, Wollersen H, et al.Opiate concentrations in hair from subjects in a controlled heroin-maintenance program and from opiate-associated fatalities[J].J.Anal.Toxicol, 2005, 29:345~352.

[3]Bartsch C, Risse M, Schutz H, et al.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MSBP) :an extreme form of child abuse with a special forensicchallenge[J].Forensic Sci.Int, 2003, 137:147~151.

[4]Vinner E, Vignau J, Thibaul D, et al.Neonatal hair analysis contribution to establishing a gestational drug exposure profile and predicting a withdrawal syndrome[J].Ther.Drug Monit, 2003, 25:421~432.

[5]Beumer JH, Bosman IJ, Maes RA.Hair as a biological specimen for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J].Int.J.Clin.Pract, 2001, 55:353~357.

[6]Marsili R, Martello S, Felli M, et al.Hair testing for delta9-THCCOOH by 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n 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 mode[J].Rapid Commun.Mass Spectrom, 2005, 19:1566~1568.

[7]Kintz P, Villain M, Ludes B.Testing for the undetectable in drugfacilitated sexual assault using hair analyzed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s evidence[J].Ther.Drug Monit, 2004, 26:211~214.

[8]Pragst F.Medikamente In:Madea B and Musshoff F, Editors, Haaranalytik-Technik und Interpretation in Medizin und Recht[M].Deutscher Arzteverlag, Cologne, 2004:215~261.

[9]Kelly T, Doble P, Dawson M.Chiral analysis of methadone and its major metabolites (EDDP and EMDP)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J].J.Chromatogr.B Analyt.Technol.Biomed.Life Sci, 2005, 814:315~323.

法医学 篇11

【关键词】 保外就医;鉴定;法医

【中图分类号】 R-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88-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见,保外就医是我国监外执行的一种方式,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还有严重疾病需要就医,在有担保人的前提下,在监管场所之外进行治疗并接受监督考查的一种执行方式。保外就医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能使保外就医的人员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刑罚的正确实施,损害了法律的尊严,致使罪犯逃避了应有的惩罚。因此, 对于保外就医的鉴定审批必须十分严格准确。

1保外就医中存在的问题

1.1保外就医审批不严,造成了保外就医的滥用

因为我国的法律对保外就医的规定不甚严密,在1996《刑事诉讼法》实施前一直是遵照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几部门1990年颁布的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规定办理的,因规定权威性不强,各地都相应制定了这方面的细则,操作不是很规范,各地在尺度的掌握方面差异很大,漏洞很多。虽然存在着一套严密的审批程序,但很多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做到。有些单位擅自降低保外就医标准,对一些不符合保外就医标准的罪犯适用了保外就医,出现一些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外出打工经商,看不出有什么严重疾病;有些单位甚至对自伤自残的罪犯也保外就医;这些都造成了保外就医的滥用。

1.2在落实对保外就医犯的监督管理上,存在不负责任现象

一则监管机关和基层公安机关联系不够,监管机关在办理了保外就医手续后,把人保外后,没能及时送达法律文书,使保外就医的人员脱管失控;二则有些公安机关对保外就医人员的监管考查不严,定期的谈话和走访不够,甚至引起保外就医人员逃脱现象。

1.3个别人徇私舞弊,致使有些罪犯利用保外就医逍遥法外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有些犯罪分子企图钻法律的空子, 利用病残取保逃避法律制裁,用行贿、拉关系的手段拉拢有关人员违法办理保外就医,以保代放。

1.4操作程序不甚合法

《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对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罪犯,实行定期保外就医制度。依据罪犯病情,可以一次批准决定保外就医时间半年至一年。期满前,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派干警实地考查或者发函调查。需要继续保外就医的,办理延长保外就医期限手续,每次可延长半年至一年。但在现实操作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合规定的做法,如“一保到底”(在刑期之内,保外就医时间上没有限制),拖办、漏办续保手续等。

2加强保外就医的执法力度

2.1进一步完善保外就医的立法

首先,应明确规定批准保外就医机关应将批准决定送达检察机关的日期,以防止扯皮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保证人制度,明确保证人的权力和义务,规定对保证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其加强对被保人的监督管理。再次,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保外就医是一项严肃的法制工作,政策性很强,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尊严,影响到刑罚能否正确实施、能否完成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艰巨任务,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稳定社会治安的高度,加强对保外就医工作的支持。有关干警也应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严肃法纪,严格执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对保外就医工作的监督管理。

2.2严格把关,两种罪犯不宜暂予监外执行

一是改造表现和身体状况虽然符合保外就医条件,但罪犯及其家庭经济困难无力保障其就医的;二是无法落实监外执行担保人或其不能履行担保职责的。

2.3增强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堵塞漏洞

罪犯保外就医是一项综合性的执法活动,涉及公、检、法、司各部门。因此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也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审批机关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检察机关对于审批部门作出的保外就医决定,应当及时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防止保外就医罪犯脱管,审批机关应加强与执行机关的工作联系,保外就医罪犯应由所在监狱或看守所干警押往其住地,并将档案及相关法律文书交给当地派出所。派出所应定期进行检查,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保外条件消失的,应及时收监。

3加强法医在保外就医病残鉴定中的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违反法定条例办理保外就医的案件中,与罪犯的病残鉴定直接有关的(如不符合保外就医病残范围规定)占76.9%,与鉴定相关的(如保外就医期限超过法定时间)占17.3%,合计占到94.2%;在违反法定程序办理保外就医的案件中,与鉴定直接相关的(如决定保外就医的医学证明文件不符合法律规定)占44.7%;在保外就医罪犯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鉴定直接相关的(如保外就医期限届满未办理续保手续)占54.3%,与鉴定相关的(如保外就医条件消失应收监而未收监)占15.8%,合计占到70.1%。这些情况说明,罪犯保外就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多与医学鉴定有关。

对医学鉴定的审查是司法机关对保外就医执法监督的核心。而司法机关的法医作为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参与并主导对罪犯的医学鉴定的审查, 有利于对保外就医的全程监督并提高监督效果, 对于提高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法律规定对于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但是有些罪犯为了逃避法律惩罚,自伤自残,企图以此获得保外就医。而医院仅对罪犯的病(伤)情和程度进行鉴定,并不对罪犯是否自伤、自残做出鉴别。非法医办案人员在对医学鉴定的审查中,也只能对罪犯的伤情是否由自伤、自残形成进行案情调查,无法从损伤特征上对其是否属于自伤、自残做出判断。而判断、鉴别是否属于自伤、自残恰恰属于法医的技术专业内容和业务范围,在这方面的执法鉴定工作中,法医就具有专业技能的优势。

法医学专业作为医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一般是设在医科院校的本科院系。法医学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医学专业基础, 为此法医学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前4年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在第5个学年才安排法医专业课,学习并实践与刑侦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法医人才既有全面的临床医学知识,又有与司法鉴定程序相关的专门技能,这在司法鉴定及保外就医鉴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此相应,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百五十条也对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起诉案件中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证据材料需要进行审查时规定,可以送交检察技术人员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审查。为此,建议将法医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医学鉴定的审查纳入执法工作程序,规定审查流程和时限,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司法检察机关在保外就医中的法律监督职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庄洪胜.罪犯保外就医的鉴定[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内侧楔骨骨折法医学鉴定1例 篇12

简要案情:岳某, 男, 29岁, 1月28日与他人发生纠纷, 相互扭打, 期间突感右足疼痛不适, 于当天入院检查, X线检查未见异常征象 (图一) 。予以纱布包扎固定。随后来我处进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 法医检验:被鉴定人被人搀扶进入, 右足纱布固定, 拆除纱布后右足肿胀、压痛明显, 活动受限。法医建议进行CT检查。被鉴定人于2月6日进行CT检验, CT片示右足内侧楔骨骨折 (图二) 。予以石膏固定。后于2月13日再次来我处进行伤情鉴定。

二、讨论

楔骨属于足部骨骼, 一足有3块楔骨, 均呈楔形, 位于足中部, 介于足舟骨与跖骨之间, 横向排列, 由内向外依次为第1、2、3楔骨, 即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本案中伤者骨折部位即内侧楔骨。临床上, 中足部从结构上可分为内、中、外三个柱, 内侧柱由第一跖骨与内侧跗骨构成, 中柱由第二、三跖骨与中外跗骨构成, 外侧柱由第四、五跖骨与骰骨构成。3块楔骨及其周围结构之间有大量的韧带连接。楔骨既参与形成足横弓, 又参与支撑足内侧纵弓, 在力的传导中起关键作用, 是中足重要的骨性结构, 也是维持足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楔骨损伤非常少见, 多合并有关节损伤即Lisfranc关节损伤, 其中内侧楔骨骨折相对较中间楔骨及外侧楔骨骨折多见。

单纯楔骨损伤常由于来自骨长轴方向的间接作用力所致, 且常伴有扭转暴力。本案中伤者描述右足无直接外力作用, 致伤经过为扭打过程中所致, 符合成伤机制。有学者根据骨折部位把楔骨骨折的分为关节外骨折、部分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内骨折。关节外骨折可分为撕脱性骨折、冠状面骨折和粉碎性骨折;部分关节内骨折可分为矢状面骨折和水平面骨折;关节内骨折为累及双关节的骨折。后部分学者又提出一种中足损伤分型:Ⅰ型为撕脱骨折, 多为局部骨皮质撕脱骨折, 多位于韧带附着处;Ⅱ型为劈裂骨折;Ⅲ型为单关节的压缩性骨折;Ⅳ为双关节面的压缩性骨折。本案例中, CT片可以看出, 伤者骨折类型为单纯内侧楔骨骨折, 属于矢状面骨折, 为Ⅱ型劈裂骨折, 未见明显脱位。

楔骨骨折的诊断依据主要为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诊断。临床症状有伤足疼痛、压痛、肿胀明显, 活动受限。X线片对楔骨骨折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可以发现较严重骨折及脱位, 拍片时需采取负重位, 或将前足固定于内翻位和外翻位后摄片, 这样有助于发现骨折线, 但对于细微较轻微的骨折诊断意义有限。而CT及三维重建对微小损伤或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更加有效。本案中案发当天X线检查未见异常征象, 9天后CT检查发现内侧楔骨骨折。法医临床鉴定中单纯楔骨损伤较少见, 但极易漏诊, 尤其是只有X线检查的情况下。因此应根据伤者临床症状及成伤机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CT检查, 从而确定是否为楔骨骨折, 以减少漏诊发生。

摘要:单纯楔骨骨折在法医临床学上比较少见, 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为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诊断, 成伤机制也比较复杂, 所以只通过X线检查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漏诊。本文试通过一例楔骨骨折案例分析对临床诊断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外伤性楔骨骨折,成伤机制,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兵, 俞光荣.足横弓的维持及生物力学[J].医用生物力学, 2009, 02:152-156.

[2]于涛, 俞光荣.单纯楔骨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 04:351-353.

[3]Zwipp H, Baumgart F, Cronier P, et al.Integral classification of injuries (ICI) to the bones, joints, and ligaments-application to injuries of the foot.Injury, 2004, 35 Suppl 2:SB3-9.

[4]Court-Brown CM, Zinna S, Ekrol I.Classific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mid-foot fractures.Foot, 2006, 16 (3) :138-141.

上一篇:现代英语教学下一篇:空间构成基础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