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层次模型

2024-10-25

安全层次模型(精选12篇)

安全层次模型 篇1

前言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时一样的。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 准则层和方案层。目标层就是所要解决的问题, 准则层是在解决的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一些条件和限制等, 方案层是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

1 模型构造

1.1 画出层次结构图

由假设可得图1:

1.2 构造成对比较阵

1.2.1 构造准则层的成对比较阵

在准则层中, 花费和效益对于企业来说, 所占的影响是不同的, 企业主要关注的是效益。因此, 对于企业来说, 效益的影响要明显大于花费, 这里我们将其影响假定为7, 表示前者的影响明显强于后者。于是, 我们可以得出准则层对于目标层影响力的量化表:

则其成对比较阵为:

其中, aij表示第i行因素对于第j列的影响。由A可求出其最大特征值λ=2, 对应的特征向量为ω= (0.125, 0.875) T, 这个便是其权向量。

1.2.2 构造方案层的成对比较阵

(1) 对于三个方案 (预防性成本、检鉴性成本和整改性成本) 相对于花费来说, 有如下关系:整改性成本>预防性成本>检鉴性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花费是越少越好,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案相对于花费来说, 彼此的影响的量化表:

因此可得出其成对比较阵:

进而可用和法求得其特征值λ1≈3.007, 对应的特征向量:ω1= (0.2431, 0.6687, 0.0882) T, 下面对这个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这里一致性指标由随机一致性指标RI数值表可得, RI=0.58, 所以因此, 所选成对比较阵B1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以内, 其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2) 同样可以得出三个方案相对于效益的成对比较阵:

进而可得:λ2≈3.0183, ω2= (0.2064, 0.0789, 2.1714) T, 这里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表示矩阵B2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以内, 其特征向量可作为权向量。

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出下表:

1.2.3 计算组合权向量

由1和2得出的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向量和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向量可以求出各方案对目标层的组合权向量。

方案一 (预防性成本) :0.2431×0.1250+0.2064×0.8750≈0.2110;

方案二 (检鉴性成本) :0.6687×0.1250+0.0789×0.8750≈0.1526;

方案三 (整改性成本) :0.0882×0.1250+0.7146×0.8750≈0.6363;

所以, 组合权向量为φ= (0.2110, 0.1526, 0.6363) T意味着方案三在总的权重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绝对优势。

2 结束语

由计算可知:在生产中, 加大针对整改性成本的投入是相当重要的,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只需要进行整改性投入, 结果只是代表了在保证了预防性成本和检鉴性成本投入合理的情况下, 适当加大对于整改性的投入, 对于发现的人员、设备和制度等各方面不合理的情况, 一定要不遗余力的进行整改, 这对于减少事故损失是相当有效的。

摘要:众所周知,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要防止事故、促进生产就必须注意安全, 因此将安全成本纳入企业资金预算必不可少。对于安全成本, 我们知道分为四种:预防性成本, 检鉴性成本, 整改性成本和损失性成本, 对于各类型的安全成本投入也就构成了安全成本预算。对于如何进行安全投入, 在不减少生产安全的情况下, 尽可能的节约资金, “将钱花到刀刃上”, 成了各个企业进行资金预算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仅用层次分析法来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安全成本,层次分析,层次模型

安全层次模型 篇2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李玉秀 戴成秋 [摘 要]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以所在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大学生综 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测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见解。[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测量;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1)05-0077-03 当今社会,就业结构总在不断的调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能力强的大学生成为了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在于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并通过模型的评价结果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个人成长。高等教育最终是要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因而,我们的素质评估体系应当与社会人才评估相接轨。笔者利用自己长期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对优秀的毕业生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在积极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2],构建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1、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全局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要能系统的产生一个人才评估报告[3]。(2)导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是能让大学生 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激励他们加强自己某些薄弱的素质。(3)易于实施性原则:检验评价指标体系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是否易于实施,操作繁琐、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终将会淘汰。(4)真实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真实,测试数据、项目等都必须能真实有效。2、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本文考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就业,是由胜任就业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组成。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筛选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并应用主成份分析法将各项素质归类分层。最后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以下是最终建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递级层次结构图,见图1。[作者简介]李玉秀,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戴成秋,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421002)。[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学院科研资助项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思 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人际交往素质个人特质素质 身体素质 公平正直心理健康外语 实践创新能力人际关系处理 领导能力 自信心 认真严谨演绎思维 灵活性 毅力 身体健康程度 热爱生活专业知识 2011年6月 文史博览(理论)CultureAndHistoryVision(Theory)Jun.2011 77(下转第84页)3、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判断矩阵是以上一层某一要素作为评价目标,通过对本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矩阵元素。3.1建立判断矩阵 评价体系的第一层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人际交往素质、个人特质素质及身体素质进行两两比较。设这五个素质分别为A1、A2、A3、A4、A5,则建立的判断矩阵如下(Aij表示Ai与Aj相比对上一层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对重要性): 判断的度量是表示要素Ai对Aj的相对重要的数量尺度,即Aij的数量形式。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建立判断尺度定义如表2所示: 表2的量化值是Ai/Aj的值,如果计算Aj比Ai的重要程度,则可由公式:Aji=Aj/Ai=1/Aij计算而得。依据判断的度量方法,向有责任心的辅导员、优秀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人事负责人发放问卷调研他们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人际交往素质、个人特质素质及身体素质这五个因素进行的两两比较的结果,建立数值判断矩阵A,如下所示。3.3各层素质权重的计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理论,我们可以选择和法、根法、特征根法和对数最小二乘等方法来确定权重,相应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其中比较好的方法是和法和根法。本文选用和法,和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Wi= n j=1 ΣA ij n k=1Σnj=1 ΣA kj 由公式可计算出A1、A2、A3、A4、A5这五个素质的权重。具体如表3所示: 应用同样的方法,最后为了便于测试和统计,稍作修正得到的测评层各素质的最后权重分别如下:公平正直(0.09)、热爱生活(0.1)、心理健康(0.1)、专业知识(0.05)、外语(0.04)、实践创新能力(0.05)、人际关系处理(0.05)、领导能力(0.04)、自信心(0.1)、认真严谨(0.07)、演绎思维(0.04)、灵活性(0.03)、毅力(0.05)、身体健康程度(0.19)。4、大学生综合素质测量方法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各素质的权重出来以后,就可以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测量了,这14项素质的测量主要分三种情况来考虑:身体健康程度主要由体能测试和医院体检来决定;专业知识、外语、实践创新能力、演绎思维可由专业试卷、操作、交流等来测试;而其余素质主要属于心理测量范畴,需要应用心理测量技术,比如说投射技术、自陈量表、评定量表等。为保证测量数据的质量,还应做到:(1)专业试卷的制卷要做到全面、客观,专业操作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的各个过程及结果。英语交流要做到即兴,实现常态化交流及考核,这样才能得出有效度、可信度较高的数据。(2)如采用投射技术,由于测试没有客观的打分标准,因此要求测试者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一般由专门的心理测量专家来承担。(3)如采用自陈量表方式,必须保证测试问卷的质量。在问卷测试前,要对评测问卷项目进行调研及试测,并进行可信度和效度检查。(4)如采用评定量表方式,由于是多人 A1A2A3A4A5 表1判断矩阵模型 大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 A14A24A34A44A54 A11A21A31A41A51 A13A23A33A43A53 A15A25A35A45A55 A12A22A32A42A52 A1A2A3A4A5表2判断尺度定义 Ai与Aj同等重要Ai比Aj稍微重要Ai比Aj较强重要Ai比Aj强烈重要Ai比Aj极端重要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135792,4,6,8因素比因素量化值1 2312 1/2121/21/21/31/211/31/2123121/22 2 1/2 ΣΣΣΣΣΣΣΣΣΣΣΣ Σ ΣΣΣΣΣΣΣΣΣΣΣ 1 A1A2A3A4A5 WA1=9/(9+4.5+2.67+9+6)WA2=4.5/(9+4.5+2.67+9+6)WA3=2.67/(9+4.5+2.67+9+6)WA1=9/(9+4.5+2.67+9+6)WA1=6/(9+4.5+2.67+9+6)0.2890.1440.0860.2890.192 因素计算机过程 结果表3五个素质的权重 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78!!!!!!!!!!!!!!!!!!!!!!!!参与评价,可能会评价人对受测人了解不够、评价人情绪波动或评价人脱离评价标准等等情况,难免出现评价误差。对此,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数据,再进行加权综合平均。5、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计算出的大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权重,采用百分制的给分形式,则可以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用上述的综合素质测量方法,则可以获得被测实体的各项素质数据,统计各项数据的和则可以求的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并可给出其得分较低的素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进,努力完善自己。[参考文献] [1]李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2]王莲芬,徐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毛军权.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6)(责任编辑:潇红)想象与联想,与每个运动项目所蕴涵的空白对话,达成一种融合。其中以学生与运动技能的对话为核心和主体,教师以自己与运动技能的对话为前提,引导学生获得每项运动技能所蕴含意义的同时,达成学生的自我理解与建构。3.2.4教学模式要走向师生互动 生命化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的做法,使教学走向师生互动、交流。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活动,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才能彼此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体育教学才能得以有效进行;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交流多,能够针对性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即教学时可对症下药,使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学生掌握了相同的教学内容,使原本素质较差的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生命化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被动式教学为主要式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权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不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规范学生;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时刻关心学生的需要,给学生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学会运用批判的思维,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课堂上对学生要既有鼓励又有安慰、帮助,增强学生的运动成就感,提高学生主动锻炼的自信心;再次数加强合作教育,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帮助、评价合作,创设富有生气的协同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共振、教学相长,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7]。4.结论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观,积极构建和谐、愉快的人际氛围。充分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动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自由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光把世界和自身照亮应当是教育最真切的意义和使命。[参考文献] [1]张美云.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4):13-16. [2]虎技能.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初探[J].甘肃科技,2007.23(2):242-244. [3]马卫平.体育与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90. [4]徐敏杰.浅谈构建生命体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处教育.理论2007.3:117-118. [5]章舒岑.浅析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新途径[J].科教论丛,2009,5:287. [6]鲁红.生命化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6):82-83. [7]卢建明、谢萍萍,陈久.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10.32(2):121-124.(责任编辑:潇红)

安全层次模型 篇3

关键词:绩效评价;隶属函数;指标体系

目前,移动公司对其营业厅营业员的绩效评价很简单,单独的由每个月的新业务量来评判员工的绩效,这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每个营业厅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因此其营业情况也不同,所以应对每个营业厅的营业员分别进行绩效评价。并且,只用新业务量来评价员工的工作,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新业务率=新业务/总业务量,如果一个员工的总业务量小,那么他的新业务率就会高,这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今,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所以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也应该是绩效评价的标准之一。因此,本文对营业厅员工绩效进行建模,并评价其工作绩效。

一、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绩效考核是指在某一个时间区间的期初确定考核指标、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到了期末的时候就依据这些确定的指标、目标和标准对员工的实际绩效表现来进行评价的过程。可见,绩效考核指标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基本要素,制定准确、合理的指标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基础。

(一)员工绩效指标体系

首先,营业厅是其客户办理业务的主要渠道,营业员办理业务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这个员工的工作量。但是,员工每天在营业厅只是被动的接受客户前来办理业务,只用业务量考核营业员的工作,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业员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向客户介绍、推销新业务。当然,营业员并不能仅仅在数量上求多,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营业厅作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场所,营业员的服务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同时,出勤率、专业知识反映了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团结协作的能力、学习能力反映了员工的素质,也都是衡量营业员绩效不可缺少的因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确定9个指标,并且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类。营业厅员工的一个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主要由能力和行为两个指标组成。其中,能力指标包括员工的业务量、新业务、出勤率、工作质量(投诉)、专业知识(考核),行为指标包括员工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团结协作、学习能力。行为指标评价难度较大,主观性因素比较多,很难保证公平性,但有时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将产出指标和行为指标结合起来用效果最好。

(二)指标的衡量

能力指标中,二级指标观察数据可以直接得到。业务量是营业员当月办理业务的数量;新业务是指营业员主动向客户介绍推荐,客户同意办理的业务数量;出勤率等于该员工当月实际出勤的天数/应该出勤的天数;工作质量则用员工受到的顾客关于当月的投诉数来衡量;专业知识用平时公司组织的业务知识考核分数来衡量。

行为指标都是定性指标,没有具体的数据资料,其二级指标观察数据可以通过员工的领导、同事、顾客对员工打分获得。服务态度可从营业员是否微笑服务,对待顾客是否诚恳、有耐心、文明用语等方面来判断;工作效率可看员工有无在工作期间聊天、做工作以外的事情;团结协作能力指员工能否在工作中讲求团队精神;学习能力是指营业员在学习新业务知识时的能力。在此采取十分制,共分为5个大类:3分,较差;5分,一般;7分,较好;9分,很好。打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员工进行打分。

二、员工绩效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建立隶属函数

为求模糊矩阵R,就要根据待评员工的指标数据,对每一个评价指标ui(i=1,2,…,9),分别构造出它隶属于v1(优)、v2(良)、v3(中)、v4(及格)、v5(不及格)的隶属函数v1i、v2i、v3i、v4i、v5i。9个指标——业务量u1、新业务u2、出勤率u3、工作质量(投诉)u4、专业知识(考核)u5、服务态度u6、工作效率u7、团结协作u8、学习能力u9,它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如业务量u1、新业务u2、出勤率u3、专业知识(考核)u5、服务态度u6、工作效率u7、团结协作u8、学习能力u9;另一类是逆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如工作质量(投诉)u4。

设ci为指标ui的最小值,di为指标ui的最大值。

1、正指标隶属函数的构建。把指标ui的观察值从小到大平均分为三类:

L1=Z11,…,Zln,,L2=Z21,…,Z2m,L3=Z31,…,Z3P

求三个类的平均值:

令x1i=ci,x2i=ζ1,x3i=ζ2,x4i=ζ3,x5i=di,把[x1i,x5i]区间划分为五个等级,以最能表示某及特性的点的隶属度为1,而边界交点概念最模糊,隶属度为0.5。构造指标的五个等级隶属函数如下:

2、逆指标隶属函数的构建。方法与正指标完全相同。确定x1i,x2i,x3i,x4i,x5i,把[x1i,x15]区间划分为五个等级,以最能表示某及特性的点的隶属度为1,而边界交点概念最模糊,隶属度为0.5。构造指标的五个等级隶属函数如下:

(二)建立综合评价矩阵R

根据以上的隶属度函数,可得第i个员工的隶属度矩阵R(i)。

由B=AoR(i),既可得第i个员工的综合评价B(i)。再把其归一化,从而对各个员工进行绩效评价与比较。

三、应用举例

(一)权重的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我们设计了员工绩效权重打分表,并请专家进行打分,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为A0=(0.7,0.3),二级指标的权重为A1=(0.2,0.3,0.1,0.3,0.1)和A2=(0.6,0.2,0.1,0.1),所以各指标的综合权重为:A=(0.14,0.21,0.07,0.21,0.07,0.18,0.06,0.03,0.03)。

(二)隶属函数的计算

南京某移动公司营业厅有员工6人,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某月的能力指标观察数据如表1:

由于行为指标不能直接得到观察数据,因此设计了一个调查打分表,由此营业厅的直接领导根据这6名员工平时的表现,对其四个行为指标进行打分(采取10分制,精度0.1),得到如下的打分表,如表2所示。

把表1数据代入隶属函数中,可得其隶属度矩阵R(i)(i=1,……,6)。

再由B=AoR(i),并分别把它们归一化,得B=(b1、b2、b3、b4、b5),即:

(三)员工综合绩效评价的结果

令v1(优)、v2(良)、v3(中)、v4(及格)、v5(不及格)的分数分别为95、85、75、65、55,于是用pi=95b1+85b2+75b3+65b4+55b5,即可求出第i个人的综合得分。

p1=78.21235,p2=76.0681,p3=70.61255,p4=88.0049,p5=70.2675,p6=73.0388。

综上可得,丁的绩效最好,其次为甲、乙、己、丙,最差的是戊。因此,公司可根据该评价结果,对此营业厅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罚。

四、结束语

绩效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它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告诉员工了企业最重视的价值和希望达到的目标,为员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有助于员工通过对比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的差距进行自我学习。实行绩效评价,使员工明确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的差距所在,为员工提高绩效指明了方向。员工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由绩效评价所记录,会提高员工对达成目标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励员工不断改善绩效。同时,可将绩效评价与员工的奖酬制度联系起来的,员工会有持续的动力去追求更好的绩效。而奖酬制度如何能够更好的反应员工的绩效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应用绩效评价方法的企业应当认识到绩效指标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威力在于能够不断强化它认同的行为。设计良好的绩效指标,能够激励和强化员工的“好行为”,得到期望的效果;设计不良的绩效指标,也会不断强化和鼓励员工的“坏行为”,破坏企业的价值.如何构造一种客观的、不易操纵的绩效指标是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少梅.层次分析法在员工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7).

2、王清.绩效考评打造销售“铁军”[J].工厂管理,2003(4).

3、周齐武,邓峰,马如雪.经济附加值绩效评价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潜在价值[J].南开管理评价,2004(1).

4、张帆,王秉文,戴志诚.模糊综合评判在企业员工测评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4(4).

5、孙新波,于春梅,孙培山,吕计红.知识型企业知识员工的模糊综合评价[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6).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

安全层次模型 篇4

关键词:交通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层次分析法,不安全因素,风险评估

0 引言

道路风险评估已逐步被引入相关部门的交通安全管理之中,它是风险管理方法在交通安全中的最新应用。据统计[1]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受伤者多达5000万人,而我国每天因道路交通事故伤亡的人数接近300人,因此有必要全面、细致地分析道路交通所面临的风险,通过对道路交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提出详细的预防措施,并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使人们面临的道路交通风险降到最低。

1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

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率先开展了道路安全评估工作,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国外研究表明,道路安全评估可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降低交通事故数量及其严重度,有效提升公路安全水平。在我国,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道路安全评估在公路建设中已有运用。道路安全评估[2]是由公正独立、有资质的人员对涉及使用者的道路项目(已建或将建)进行的正式审查,以确定对道路使用者任何潜在的不安全特性或构成威胁的运营安排。它的目的就是保证现已运营或将建设的道路项目都能为使用者提供最高实用标准的交通安全服务。

1.1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通常由风险评估小组开展,其过程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确定组长。组长应熟知交通安全、交通工程、道路设计、道路维护、交通运营及管理、交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丰富的驾驶经验、熟悉运输业务流程、能发现道路安全问题。组长管理评估过程、鼓励评估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确保评估过程及结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选拔小组成员。小组成员(2~5人)一般应熟悉运输业务流程和了解道路安全风险之所在。道路风险评估的效果取决于小组成员的经验,以及能否抛开成见、积极参与。

收集道路安全风险因素。安排现场实际查看,收集道路旅程基本路线图、道路状况、周边环境信息、车辆状况和驾驶员培训记录。

进行小组风险评估。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评估风险程度,制定控制措施。

形成风险评估结论。

1.2 可能造成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因素

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估结论能否达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道路事故的目的,取决于众多不安全因素[3,4],如人、车、路、环境、管理等的影响。

①人的不安全因素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就必须抓住对人的教育和管理。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的人、行人等,他们各自可能存在如下不安全因素:

机动车驾驶人员: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等。

行人: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中间隔离带;横穿和斜穿路口、机动车道等,其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为不遵守交通规则。

乘车人:违章穿行行车道、违章拦车扒车、违章跳车、违章跨越隔离栏等。

骑自行车的人: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猛拐;对来往车辆观察不够;自行车制动系统失灵或根本没有;骑车技术不熟练,青少年骑车追逐嬉戏等。

②车辆的不安全因素

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

机动车保有量增加速度已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得本来不宽裕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使交通事故绝对数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急剧上升。

由于监管不力,一些不符合标准、已近报废的车辆仍在行驶。

③路的不安全因素

非法占用挖掘道路、路面光滑、路面损坏、路肩松软、急弯陡坡等。

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

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

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流不均衡,个别道路交通负荷度过大,交通安全性差。

④管理因素

机动车管理不严格,表现在对车辆检验、牌照管理、车辆报废制度执行不严。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及其再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不完善。

交通管理人员素质、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知识型、综合型的管理人员。

对现有危险路段鉴别和改造重视不够,交通事故的防治措施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

⑤交通法规因素

道路交通规则的意义在于秩序化交通,减少因无序交通而产生的交通堵塞,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让每一个交通者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交通目的。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刚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被广大老百姓完全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各种交通隐患得以上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5,6]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该方法自1982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内,如能源系统分析、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科研评价等,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2.1 层次分析法的相关定义

定义1判断矩阵分析法是把m个评价因素排成一个m阶判断矩阵,请专家通过对因素两两比较,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矩阵中元素值的大小。各因素判断值的确定方法如表1所示。

定义2对给定的某个实际问题设X={x1,x2,…,xn}是全部因素的集,可请专家按表所列各项的意义,对全部因素作两两之间的对比,填写矩阵A=(aij)m×n,其中aij=f(xi,xj),并称A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①若aij>1,则对总目标而言,因素xi比因素xj重要;若aij<1,因素xj比因素xi重要;若aij=1,因素xi与因素xj同等重要。

aij=1aij0xiaij=1aij(i,j=1,2,,n),称为正互反性。

aij=aikakj(i,j,k=1,2,…n)称为一致性(满意性)。

在实际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总目标所涉及的诸因素各自所占的权重(比例)是客观存在的,使用判断矩阵对其进行描述,是层次分析法建议使用的一种“认识”方法。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认识不可能是绝对可靠的,要全面衡量这种方法的可靠程度也很困难,但是可以要求判断矩阵没有明显的“矛盾”,即出现不一致问题。

定义3设A=(aij)m×nn阶判断矩阵,如对于任意i,j,k都有aij=aikakj,则称A是一致性判断矩阵(具有满意性)。

2.2 层次权重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建立层次结构图,即把问题包含的因素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法层。建立结构图时,把目标层列在最高层,把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约束条件、评价准则或策略列在中间层,把为实现总目标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列在最低层,凡上下层次因素之间有关系的因素用直线相连接,无关联的因素之间不划线。如图1所示。

构造判断矩阵。如果下一层次中的某些元素与上一层次中的某个元素有关联,则在客观上下一层次中的这些元素在上一层次那个元素中均占有一定的权重,判断矩阵是通过各评价因素的两两比较确定的。各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关系用表1表示。

检验判断矩阵的相容性。即将判断矩阵B划为0-1矩阵B′。方法为:将B中大于等于1的数在B′中用1表示,B中小于1的数用0表示,只要满足B′·B′⊆B′即认为判断矩阵B有满意的一致性(相容性好)。如果B的相容性好,则使用下面公式:

wi=j-1nbijn(1)

求权重向量近似值。其中bijB中相应元素。归一化后的权重向量W为:

W=(w1i=1nwi,w2i=1nwi,,wni=1nwi)(2)

进行层次单排序。利用归一化的估计权重向量公式(2),对与上一层中某元素有关联的本层次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排序。

进行系统总排序。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单排序的结果,写出单排序矩阵C˜。因此,方法层C中各元素对目标层A的总排序权值为W=B˜C˜其中B˜为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单排序值的模糊矩阵,C˜C层次中的各个元素对B层次中相关元素的单排序值的模糊矩阵。

3 层次分析法在道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3.1 建立模型

本文以兰州市七里河区铁道宾馆附近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把该区域可能发生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的结果作为目标层(A层),而将该区域遭受交通事故后的损失作为准则层(B层),区域内面临的安全隐患作为方法层(C层)。该区域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驾驶员违章行驶、监管“真空”、行人不遵守交规、高峰时段、事故多发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的缺失等。

上述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危害用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交通监管形象损害三方面来度量,可以得到区域道路安全风险分析的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3.2 构造各层判断矩阵,评估风险

构造目标层—准则层A-B的判断矩阵:本文中将人身伤亡B1,财产损失B2和监管形象损害B3的重要性定为:人身伤亡>监管形象损害>财产损失。

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分别对图1中所列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打分,用层次分析法运算公式求得方法层中元素C1,C2,C3,C4,C5,C6对目标层A的总排序权值为0.29,0.38,0.32,0.15,0.09,0.21。通过计算的相应权重,可以发现对该区域道路安全风险造成危害的因素依次为:驾驶员违章行驶、监管“真空”、行人不遵守交规、高峰时段、事故多发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的缺失。因此根据评估结论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3.3 道路交通安全的控制措施

①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与约束。

借助速度摄像仪和雷达测速器手段,制定和实行速度限制;对酒驾司机实行更为严厉的处罚;避免疲劳驾驶;禁止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持移动电话。

②提高车辆安全性。

严厉禁止报废车、自行改装车参与运营;严厉禁止车辆超载超限运营。

③提高道路(环境)的安全性。

道路的设计应考虑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骑自行车者的安全,比如,设置减速振动带、有单独分开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道路两侧没有树木、大木块、钢制和水泥杆柱;在人多地段设置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

④关注弱势群体。

倡导老人、儿童过交叉路口时佩戴安全帽,同时给予优先通行等安全保证措施。小汽车内设儿童固定座椅,其作用和安全带一样。

⑤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交通安全讲座,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防止驾驶员,行人、骑自行车人、乘客的不安全行为。

4 结束语

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兰州某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了多种不安全因素下占主导地位的安全隐患,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分析过程直观清晰。但是该模型也有不足之处,即风险分析模型需要依赖于经验丰富的专家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原始数据,另外评估过程中的主观性对评估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今后还要对算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刘运通.论道路交通安全的宏观评价[J].中国公路学报,1995,8:158.

[2]王琰,郭忠印.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47-51

[3]李耀南.基于区间值的模糊评判在道路交通评价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0,11(6):67-70.

[4]许洪国,刘兆惠,王超,等.基于模糊统计的山区公路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0(10):116-119.

[5]张跃,邹寿平,宿芬.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安全层次模型 篇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模型优势分析

摘要:针对现阶段建设行业中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并行的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工程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模型,并通过模糊评判获得了建设监理和项目管理二者单独使用以及组合应用的风险综合分数.结果表明,在现阶段,采用建设监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是最优选择. 作者: 贾宏[1]周波[2]刘广兵[3] Author: JIA Hong[1]ZHOU Bo[2]LIU Guangbing[3]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期 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年,卷(期): ,44(1) 分类号: F426.9 关键词: 建设监理 项目管理 优势分析 机标分类号: X82 N94 机标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风险模型优势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项目管理建设监理实施阶段风险分析模型最优选择组合应用模糊评判建设行业综合现状使用结合工程分数并行 基金项目:

安全层次模型 篇6

摘 要: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评估指标和指标权重两个维度构建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模型,评估指标的确定主要采用德尔菲问卷专家调查、通过Likert 五点量表法对其适合程度进行选择,评估指标的权重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Expert Choice软件处理而确定的,该模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指标;指标权重;评估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培训学用转化是指将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在受训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中加以保存,当受训者遇到与学习环境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的问题和情景时,能够将这些知识、技能、行为与态度等进行调整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使企业从员工的工作改善中获得益处,使培训真正创造价值、提高工作绩效。学用转化的实质是“学以致用、学以致变”。

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是培训评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通过建立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模型、确立评估标准、采用某些评估方法、通过可靠的数据来源获取评估所需数据资料来了解受训学员学用转化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是证明培训效果落地、体现培训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学用转化效果评估中,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关键。模型构建恰当与否,对于评估工作的成败有着极大的影响。经过研究,笔者认为该模型主要由评估指标和指标权重两部分构成。

一、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指标确定

进行评估指标筛选时,要遵循客观、可操作、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独立性等原则。

(一)初始评估指标设计

在大量阅读、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在专业技术培训部内部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集各位项目负责人对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指标的意见和想法,然后结合多年专业技术培训的实践,预设初步的评估指标。为进一步完善预设指标,项目组先后对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油田专业技术领域的培训专家、油田企业的高级技术专家进行访谈,旨在了解三方专家所关注的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指标,以便完善预设指标。最终提炼出初步的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指标,包括2个一级指标(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问题解决、知识分享、技术攻关、提交建议、落实建议、论文专著、职务晋升、职称晋升、业绩考评、其它奖励、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绩效改进)。

(二)最终评估指标确定

对14项初始评估指标是否真正为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所关注以及这些指标的适合程度如何,我们采用半开放式的德尔菲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专家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二部分为封闭式,第三部分是开放式。第一部分是被测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职位等。第二部分采用了 Likert 五点量表法,分别对评估指标的适合程度进行选择,从“1”到“5”分别表示“不适合”到“非常适合”。为避免专家对指标项内涵产生误解,每个指标都配有指标说明。专家只需按项目勾选恰当的适切度值(1、2、3、4、5)即可。第三部分为评估指标设置的其他意见和建议。评估指标适切度统计结果见表1。

从 13 位专家对 14个二级指标的适切度评分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除了“职务提升、职称晋升”这两个指标均值小于3.5(分别为3.23和3.21)外,其余指标的适切度均值均大于4,说明所有专家认为这些评估指标在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中都是比较适合的。

经过对第三部分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和筛选,最后采纳的意见或建议如下:一是根据指标选取的独立性原则,“绩效改进”“业绩考评”“其他奖励”都是衡量因学用转化效果取得的业绩,指标有些重复,所以合并修改为“业绩表现”;二是“提交建议”和“落实建议”合并为合理化建议;三是“职务提升”“职称晋升”与学用转化效果的关系不太密切,予以删除;四是“团队协作”属于工作能力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工作能力”中。将修改后的评估指标再次征询专家意见并得到肯定,最终确定的评估见表2。

二、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权重是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衡量各指标重要程度的评价指数,也是量化评估的关键。确定权重的目的是使我们建立的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如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专家排序法、层次分析法等。由于专家咨询法和专家排序法的主观因素影响太大,所以本文借鉴AHP提供的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的方法,并使用Expert Choice 软件进行处理,计算权重,从而构建完整的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 H 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按照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成判断矩阵,根据矩阵特征向量及最大特征根的求解结果,最终得出低层因素相对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值。其中,AHP独有的一致性检验能够避免专家在确定权重过程中思维的一致性无法保证的问题,从而使得分配的结果更加合理。

(一)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AHP法的权重确定方法,采用Saaty开发的成熟的问卷结构和9点量表法,设计模型中的一级准则层与二级准则层各指标重要性的两两比较调查问卷。

指标重要性的比较涉及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问题。在本问卷中对于该转化问题的解释是,以“A指标VS B指标”为例,“9:1”“7:1”“5:1”“3:1”“1:1”分别表示A指标的重要性“绝对强”“明显强”“强”“稍强”“等同”于B 指标,反之亦然。

(二)问卷发放

本阶段的问卷调查对象由对专业技术培训有深刻认识和体会的专家构成,共发放问卷18份,填写人员包括:专业技术培训领域的专家、项目负责人8人、总部职能部门和直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5人、专业技术领域专家5人。18份问卷均符合填写要求。

(三)数据分析

在使用Expert Choice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发现有4份问卷的一致性比率大于0.1,未达到AHP的要求,故将其删除,故有效问卷为14份。

根据14位专家给定的判断矩阵,运用几何平均法将专家意见综合平均,即得到最终的指标判断矩阵,然后应用Eepert Choice软件进行分析,即得到各级准则层的权重分布最终结果。

一级准则的两两对比矩阵和权重分布见图1和图2。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级准则层中定量指标所占比重较大,约77.7%。定量指标层两两对比矩阵及指标权重分布见图3和4图。

定量指标层中,问题解决、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等三个指标比重较大,合占82.8%。软件分析定性指标层的两两对比矩阵及指标权重分布见图5和6。

定性指标层中,能力提升指标所占比重较大,约71.8%。

三、构建评估模型

根据软件计算结果,构建出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的完整模型,具体如表3所示。

至此,在确定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指标和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我们的评估模型正式建成。

除了需要建立评估模型之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标准。依据此评估模型、按照评估标准、借助有效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可靠的数据获取渠道收集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料,就可以进行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学用转化效果评估工作,用量化数据证明培训对受训学员实际工作的促进作用,真正把培训效果评估做到实处。

本项研究是针对油田板块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学用转化效果评估领域进行的一次尝试和探索,评估工作复杂,难以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诸如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样本范围与数量问题、评估指标不够细化等,都需要我们在后续研究工作中进一步细化考虑、加以完善,力求使学用转化效果评估更全面、结果更准确。

参考文献

[1]周涛,宋亚男译.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周涛,宋亚男译.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实践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奚卫华,林祝君等译.如何做好培训评估-柯式四级评估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张少林,李元明,李洁译.如何评估培训效果-追踪六个关键因素的实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D.L.Kirkpatrick.NewMcGraw-Hill《Evaluation in the AST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1996.

[6]Burke M.J.A cumul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agerial training[J].Day R.R.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6.

[7]孔令启等.四层次培训评估实施中的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8).

[8]初娜.高星级酒店管理类培训效果评估的模型构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安全层次模型 篇7

近年来供应链风险增加的五个主要原因:过多地注重效率而不是效益;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使得供应链更长和更复杂, 一个国家供应的中断可以迅速扩展到全球的供应链;工厂的集中化和配送的集中化;外包的增加;供应基地减少。将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便可以看出, 供应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正在显著增加。

研究表明, 未能有效管理供应链安全将对组织的整体性能带来严重破坏。供应链安全的缺乏会引起组织的股价急剧下降, 且股价的恢复是缓慢的, 此外, 它还会引起组织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冲突。另外, 供应链安全的缺乏带来的更严重的后果, 例如, 财政损失, 产品质量下降, 财产和设备的损失, 组织在顾客、供应商以及更广大的公众心目中名誉的损失以及延迟交货等。

供应链安全管理策略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 给人类带来灾难, 也给世界经济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反恐怖活动和对恐怖组织的防范, 各国海关, 特别是美国海关以及边境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货物及其交通运输工具须接受详细检查, 对领空及飞行器严格检查与监控。有些区域上空禁止飞行器飞行。在这种背景下, 为了配合美国海关的运作, 确保货物及其交通工具安全和准时抵达, C—T PAT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集装箱安全计划 (CSI) 等供应链安全管理策略应运而生, 其目的是提高供应链及边境安全。本文将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供应链安全管理策略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航空运输安全法:增加检查和100%的货物筛选。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安全码 (ISPS) :识别和评估主要的威胁, 并确定运输公司和港口设施的最低安全需求。集装箱安全计划 (CSI) :允许检查的标杆法和不断改进, 以及集装箱货物的通关流程。海关贸易伙伴反恐计划 (C-T P AT) :识别较低或较高风险货物的最低安全要求指南。提前舱单规则 (AM R) :舱单在货柜装船前24小时必须提交给美国海关。优质企业 (AE O) :相当于美国C-T P AT的欧洲举措, 用于决定最低安全要求和检查风险货物。风险管理周期:对风险管理活动中的供应链、物流和运输情况的说明, 且应当考虑到敌意威胁。管理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员工来处理安全问题。避险策略:旨在平衡供应链中利润和损失的策略。柔性策略:增加供应链中的冗余和降低中断的影响 (比如, 双库存和双工厂) 。风险分担与合同:通过在供应链成员间引入风险共担与合同的合作和外包。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原则: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周期、定义、衡量、分析、改善和控制, 根据这一原则, 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质量。知识和流程备份:必须备份存储的日期和主要的过程。责任转移:将责任和复杂的操作转移到后端供应链。增加安全库存:增加安全库存水平, 以更好地处理因运输延迟引起的交货的不确定性。替换:准备替代产品的组成部分, 即使是那些有较低的质量和更高成本的产品。业务分权:它有可能率先在供应链中的其他节点操作。增加企业间的合作:更好的合作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和平复不良时间。商品信息的保护:保护要运输的商品的信息, 其目的是:增强运输文件的安全性, 例如:在运输工具上的提单;避免在包装或拖车上有明显标记, 把商品所有者的名字标记在拖车上可以推销公司, 但另一方面也让小偷有机会知道货物的价值。监控库存水平:产品库存水平的意外变动可能是盗窃活动的信号。管理承运人和司机:装载/卸载之前, 在设施处对承运人和司机的身份加以识别。检查人员必须检查提货凭证、密封的 (或未密封的) 车。防止延迟交货:对延迟装运和异常路径保持警惕性。定期检查报警设备:控制和检查所安装的报警系统能否正常使用。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行驶:为降低被袭击的风险, 最基本的是避免经过那些货物经常被罪犯袭击的区域。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停车:在高风险区域停车比在该区域行驶更危险。避免中途停车:通过对司机进行合理的路程安排减少在途停留时间, 而这是卡车易遭受犯罪袭击的时间。检查货物:检查货物并将其与文件相匹配。异常报告:这些货物异常包括货物过剩、算却或损坏, 主管人员必须立即上报。员工终止程序:当雇佣关系终止的时候必须有具体的程序:返回IDs, 门卡、钥匙等。周界报警:报警系统能够检测出设施的外部和内部的侵入活动, 用于周界的检测装置以周边微波 (多普勒效应) 、光电转换器件、电场和红外为基础。照明:照明是指能够照亮潜在目标的周围区域。一个有益的经验是, 既要照亮潜在入侵者的位置, 又要能阻碍他们的视线。高价值存储区域:高价值的存储区域就是用于储存那些价值很高的商品。仅有有限的雇员能够访问这一区域。车辆保护系统:远程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远程固定道路交通工具。锁好车辆:加锁以阻止侵入运输工具。关闭加油盖:关闭加油盖以防止汽车燃料被盗。跟踪交通工具:使用远程信息处理系统来监控交通工具的性能。追踪集装箱/拖车:使用远程信息处理系统来监控集装箱/拖车。锁定并密封机械:使用设备来加固集装箱或检测干扰或入侵。电子印章系统 (SR N) :基于短距离网络使用电子设备来检测小偷破坏或入侵集装箱或货物。电子印章系统 (L R N) :基于短距离网络使用电子设备来检测小偷破坏或入侵集装箱或货物。V H F追踪:使用基于无线电频率为基础的系统来找到并追回被盗货物

Urciuoli的供应链安全管理模型

迄今为止, 物流和供应链方面的文献对理解供应链安全的最佳实践帮助甚微。从业者对供应链安全更感兴趣, 但仍然存在许多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本文借鉴了W andel的多层次物流框架模型和U rciuoli的供应链安全管理模型, 试图将目前在行业内采用的供应链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归类。W andel等认为一个运输系统由六层组成:第一层代表供应链中的决策者;第二层代表信息流和IT基础设施;运输基本设施是第三层;第四层是交通运输工具, 第五层是单位负荷/包装层;第六层是商品/物料/产品流。

Urciuoli指出可以把收集到的所有安全措施分为三个安全措施领域, 即:政府措施、管理策略、操作性安全规则和技术系统。基于Wandel等物流的多层框架模型, Urciuoli建立了一个成熟的多层框架 (图1) 。

基于Urciuoli的供应链安全管理模型, 本文根据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具体对上述多层框架模型中所保护的层次或涉及操作的层次把所有收集到的安全措施加以分类, 此外, 根据这些措施的预防、检测和恢复功能将其再次分类。

物联网层次管理模型研究 篇8

目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近几年,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在我国,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涨,据有关报道称90%以上的省份都把物联网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尽管物联网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各地也纷纷出现了物联网在各个领域成功应用的实例,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目前对于物联网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技术层面上。这些技术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联网的感知功能,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物联网发展的整体实力还有待提升,“感知中国”、“感知世界”的目标必然要建立在标准的体系中才可以现实。

本文将针对物联网发展各自为政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层次设计模型HM-IOT(Hierarchical Model of IOT)。该模型的设计致力于构建统一的物联网体系,有利于提升物联网的整体技术集成能力和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的发展,对早日实现物联网互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层次模型

2.1 层次结构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是对构成物联网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所要实现的功能的定义和描述,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像今天互联网一样比较成熟的管理机制,进而实现不同物联网体系结构的互联,如图1所示。如果把物联网的硬件和软件称为实体,其复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要着手进行统一的标准设计及管理,分层无疑是解决这个复杂问题的好办法。将物联网的实体划分为不同功能的若干层次,每一层都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而将如何实现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来实现访问。通信双方的相同层次称为同层实体,在同层实体之间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通信,这个规则称为物联网协议。N层协议就是指整个物联网同层进程之间通信规则的整体。这种层次结构的优点是:便于抽象、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便于模块化和分工开发、与实现无关。

2.2 分层结构的数据传输

如图2所示,源节点第5层运行某应用程序产生了消息M,并交给第4层进行传输,第4层在消息前面加上了一个报头(H4)以识别该消息,并把结构递交给第3层。第3层决定使用哪一条线路,并把消息传递给第2层,第2层也在前面加上了自己的报头,将结果交给第1层进行实际传送。而在接收端恰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接收节点每向上传递一层,就会去掉该层的报头,不会将该层的报头传递给上一层。这个层次的概念与互联网的层次结构概念基本一致,报头传递的是同层的协议信息,是对本层如何处理信息的约定,对其他层次毫无意义,对N层而言,N+1层的报头与信息相似。

3. HM-IOT设计

3.1 分层设计原则

每一个物联子网向物联网管理机构申请和注册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当然不同功能的子网提供的功能和访问方式都是不同的,各子网内部的信息交换需要中间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同样,子网与子网间的信息交换也需要中间件服务来进行统一调度。本文是在分析各子网不同体系结构的前提下,对整个物联网实现互联而提出的层次划分的设想,该层次的划分主要基于以下原则:首先,要考虑到物联网的不同功能进行抽象分层,每一层应该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其次,在进行分层时还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层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如果分层太少,那每一层必然具有的功能就越多,实现起来会非常困难,如果分层太多,使问题变得杂化,又失去了分层的意义;第三,每一层功能的选择尽量基于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技术进行划分,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进行设计。

3.2 HM-IOT各层次功能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考虑,本文将物联网划分为5个层次,如图3所示:

(1)网络接入层。该层位于物联网层次结构的第一层也就是最底层,主要提供一些技术及其标准使得在物联网内的物体能够被自动识别,因此与通常意义上讲的互联网的物理层在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等方面也有本质的区别,与介质的物理构成及几何尺寸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称作网络接入层更加贴切。在物联网中该层支持的主要技术为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在网络接入层物体利用RFID的唯一标识性连入物联网,并通过与上一层的接口传输给上一层。

(2)无线传感层。该层位于HM-IOT层次结构的第二层,主要的功能有两个:一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二是要进行数据的融合和路由的选择,对从各个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然后转发路由到网关节点。在该层中将会用到的技术为传感网技术,传感网技术是传感器、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其智能处理技术的结合。由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地检测、感知和采集节点部署区中的对象和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因此这种无线传感网技术可以用来满足物联网的互联要求。

(3)传输层。该层位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三层,主要是对无线传感层的补充。该层可以完成多路复用或者分流的功能,比如将发往同一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复用到同一个无线连接上,或者当某一传感器节点建立了多个无线连接时实现并行传送数据。

(4)表示层。该层位于HM-IOT层次模型的第四层,负责定义信息的表示方法,并向上一层即第三层提供一系列的数据转换,确保在用户层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的一致性,另外还有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功能。

(5)用户层。即HM-IOT层次模型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用户通过无线数据终端提出请求进行发送并获得请求结果。

3.3 HM-IOT模型评价

该模型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首先HM-IOT模型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了该层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调用下一层的服务,协议则涉及到如何实现该层的服务,这样的设计给各个物联子网的接入提供了很大的开放性。其次,因为各层之间的独立性很强,采用的协议也没有限制,只要保证能够向上一层提供相同的服务即可,因此并不影响各个子网的自我设计模式,具备了很大的可操作性。由此可见,HM-IOT模型的层次结构将实现物联网中复杂的实体结构转变成为单一的逻辑结构,大大简化了物联网互联的设计方法,只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遵循一定的协议即可完成物联网的互联操作。

4.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目前物联网各自为政的发展现状,要实现互联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异构数据的集成。本文针对物联网内部复杂的实体构成,提出了分层结构的设计理念,设计了HM-IOT模型,并对模型中各层次的具体功能以及所依托的主要技术进行了介绍,证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一模型有利于提升物联网的整体技术集成能力,有利于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的发展,模型中的各层协议及其技术标准将是下一步物联网发展的核心研究内容。

摘要:针对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为政的现状,提出了一个能够实现物联网互联的层次结构模型HM-IOT,用来解决异构物联网之间的互联问题。这一模型有利于提升物联网的技术集成能力和推动物联网标准化的发展,对早日实现物联网互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异构,层次管理模型,HM-IOT,互联

参考文献

[1]季福坤,计算机网络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王若梦,刘云,张振江.基于事件驱动SOA的物联网管理平台研究[J].电信科学,2010,(11):80-84.

[3]王尧,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J].软件导刊,2010,(10):147-148.

[4]刘志峰,张宏海,王建华.基于RFID技术的EPC全球网络的构建[J].计算机应用,2005,(12):14-19.

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分析 篇9

1 组织层次分析

将现有电厂的许多职能部门合并, 从而使部门简化、人员精干、效率提高、管理科学化的目标。这种新的组织结构包括管理多元化和设岗复合型两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第一层次:决策层。该层包括厂部一个部门, 由总经理和三总师组成。

第二层次:管理层。该层为综合性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专业性的发电设备运行技术管理、发电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燃料现场管理等。

第三层次:执行层。各级岗位均应复合型设置。运行人员要三专业或四专业合一;检修人员要多工种、会管理合一, 重视培养和使用复合型的员工, 以适应现代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2 结构层次分析

2.1 第一层:直接控制层

这是指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直接控制, 是其他三层的基础。

2.2 第二层:厂级监控层 (SIS)

这是指厂级监控系统 (SIS) 和煤质在线监测、智能化煤场、优化燃烧、故障诊断等各种机组性能优化的高级应用软件, 也是管理和控制之间联系的桥梁。厂级监控系统 (SIS) 具备以下功能:

2.2.1 过程监视和管理

通过采集电厂各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机组DCS, 水系统控制网络系统, 凝结水精处理控制系统, 灰系统控制网络系统, 电气网络监控系统 (NCS) , 电网远程发送单元 (RTU) 等的实时生产数据, 对各生产流程进行统一的监视和查询。

2.2.2 负荷分配和优化调度

根据远方AGC指令和其它生产调度指令结合本厂主、辅系统和设备运行情况, 按照各机组运行煤耗特性以及约束条件, 以全厂最小供电成本为目标, 进行最优化的负荷分配。

2.2.3 厂级经济信息和成本核算

通过数据采集和其它的管理成本相加最后形成发电成本, 用于电价计算, 送入竞价上网报价系统。

2.2.4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监视主、辅设备运行参数, 指导运行人员进行运行调整和处理。

2.2.5 机组设备寿命计算和分析

以SIS系统数据库评估机组关键部件的寿命损耗及剩余寿命。提供主要设备寿命计算和分析功能的软件利用该软件对重要部件或设备的寿命进行计算、分析和预测。

2.2.6 设备状态 (泄漏、磨损等) 检测和计算

通过对机组主要设备和部件, 在使用中的金属材料老化状态进行检测与监督, 预测部件的老化程度和老化速度、部件使用寿命和失效时间及失效后所产生的风险大小, 提供监督和综合的分析及建议。

2.2.7 锅炉燃烧优化

利用锅炉燃烧优化模块, 提高锅炉燃烧的经济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在锅炉建模的基础之上, 利用先进的优化方法对不同负荷 (连续负荷) 下锅炉的操作变量与运行工况进行优化。

2.2.8 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常规设备的性能试验按照电厂惯例, 并根据锅炉、汽轮机相关的ASME标准、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或规程进行。试验完毕后自动生成性能试验报告并存储, 以便运行和管理人员随时查看报告。

2.2.9 仿真培训系统

通过建模工具 (例如MATLAB等) 建立电厂主辅设备数学模型, 从SIS数据库中仿真所需的边界条件和性能曲线, 仿真预演电厂在设想工况下的运行情况。

2.3 第三、四层:生产管理层 (MIS) 和经营决策层

这两个层在数据和展现上密不可分, 多数情况下是由一套MIS实现的, 也可以视为一个层次。

生产管理层以电厂资源计划、安全、经济运行管理为重点, 以设备检修为基础, 以完成发电量为目标, 以企业资产管理为主线。进而优化电厂的机组性能指标, 整合生产计划和策略, 为协调发电企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信息;实现电厂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优化电厂的生产计划和策略, 协调各个部门的运转。该层是数字化电厂管理的基石, 同时为SIS层提供控制指导信息。

经营决策层以综合计划管理为主线、以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为核心, 以物资管理、燃料管理为基础, 以人事管理以及OA等系统为辅助手段, 提高实时成本计算速度, 满足商业化运营管理需求。该层是数字化电厂的系统入口和决策枢纽。

电厂MIS系统, 包含基建MIS与生产MIS, 是对电厂从基建到生产运行的全过程管理。除了对内部的工作过程及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外, 还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电厂生产经营过程的合作伙伴, 如供应商、电网、大客户等的资源和能力集成起来, 充分调动电厂所有可利用的资源。

电厂MIS产品实现对电厂内外部资源的统一管理, 从功能上应分为基建、生产、经营、办公自动化四个板块, 共20多个业务功能模块。基建板块包括工程、计划、财务、安全、人力资源、设备等功能模块, 大部分模块在总体设计时应与生产时的应用一并考虑。生产板块包括运行、检修、设备、安监、技监、全面质量、环保等业务功能模块;经营板块包括计划、物资、燃料、商业化运营、全面预算、多经、项目、合同、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功能模块;办公自动化板块包括文档、党群、保卫消防、OA、综合查询与辅助决策等业务功能模块, 各模块之间应做到数据依存度大、模块依存度小。

在实现技术上, 应采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EAI”的开发技术, 确定不同应用系统组合的接口标准, 建立针对于发电厂业务应用的自己的EAI标准。在系统中应将成熟的C/S体系结构与先进的B/S体系结构相结合, 综合应用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

2.4 支持系统一:数据库支持系统

以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为基础的面向数据主题的电厂数据仓库构成了数字化电厂的数据库支持系统和技术支撑平台, 电厂数据仓库以对电厂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提炼、集成, 为电厂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2.5 支持系统二: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

以ATM和千兆以太网为代表的先进组网技术, 结合系统-网络-终端三级安全策略、目录管理统一认证等先进技术, 构成了数字化电厂的计算机网络支持系统。不同的层需要不同的网络拓扑, 下面给出厂级监控层和生产管理层的网络拓扑模型。

3 国内数字化电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的设计模式与数字化设计的要求相差很远

由于设计院的设计机制没有针对数字化电厂的特点进行提升和变革;加之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还局限于传统电厂的设计, 没有深入理解数字化电厂的特点, 造成数字化电厂设计的目的仅仅是数据共享和实时可查。由于采用的应用软件平台不同, 缺乏规范统一性, 使大量的有用信息无法真正共享, 造成资源浪费。

3.2 软件不能合理利用盲目引进造成浪费

近几年随着国外设备的引进, 有些电厂就像引进设备那样来引进软件, 没有对整个电厂的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 使数据传递不畅, 结果使引进的软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没有系统规划, 还造成了许多软件功能的重复, 引起数据冗余, 造成浪费。

3.3 企业技术人员缺乏

国内的不少企业已经引入了国外先进的软件, 但是技术人员缺乏, 不能使软件功能最为有效的发挥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4 其他问题

在现在的数字化电厂中, 还普遍存在系统目标不明确, 系统规划不合理, 以及设计阶段缺少统一的编码等问题。

摘要:介绍了数字化电厂基本模型, 对组织构成和信息系统结构模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提出了一个具有四个层次, 两个支持系统的数字化电厂层次结构模型, 并重点介绍了厂级监控层 (SIS) 和生产管理层 (MIS) 。最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数字化电厂存在的一些问题, 数据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数字化,电厂,模型,层次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培华.数字化电厂设计与分析[J].中国电力2007, 12.

[2]林双奇.论现代电厂信息化[J].福建电力与电工, 2003, 6.

基于购车决策的层次分析模型研究 篇10

1 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购车决策

1.1 建立层次结构

根据消费者考虑平时家用代步、节假日野外自驾游的特点, 对四款17万元落地的传祺GS5 2.0L自动两驱周年增值版、别克昂克拉1.4T自动两驱都市领先版、铃木锋驭1.6LCVT四区尊贵型以及长安CS75 1.8T自动尊贵型四款SUV的价格、安全、配置、油耗、保养、动力、空间7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分析, 建立层次结构, 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目标层。此处为“汽车选择A”。

第二层:准则层。包括价格B1、安全B2、配置B3、油耗B4、后期保养B5、动力B6、空间等因素B7。

第三层:方案层。以四款17万元落地的SUV车型为可供选择的方案, 即传祺GD5 2.0L自动两驱周年增值版C1、别克昂克拉1.4T自动两驱都市领先版C2、铃木锋驭1.6LCVT四区尊贵型C3以及长安CS75 1.8T自动尊贵型C4。

1.2 构造判断矩阵

1.2.1 判断矩阵的标度定义

1.2.2 四款SUV车型数据搜集

从专业汽车网站搜集数据, 并对通过数据比较、专业人员访谈后整理各因素优势得数据如表2所示。

1.2.3 构造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

根据购车需求对准则层中的7个准则关于目标层的重要性进行比较, 并对购车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比较标度,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这里元素相对权重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可知, 成对比较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1.2.4 构造方案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

根据购车时各因素优势及购车需求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可知, 所构造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2 运用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构成决策

在进行综合评价时, 利用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权向量构成的矩阵及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 构造方案层中四个备选方案在目标层中所占的比重, 模型如下:

得到方案C4的得分为0.4905, 高于C1, C2及C3, 从层次分析模型可知, 最佳购车选择应为C4即长安CS75。

3 结论

层次分析法属于运筹学理论, 本质上属于一种决策方法, 主要针对影响决策制定的因素多且不能定量确定的问题, 即在评价对象属性多样化、结构复杂, 不能完全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情况下, 层次分析法为此类问题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建模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模型为科学、理性的为购车用户提供了“最满意的决策”或“最优”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安全层次模型 篇11

多层次管理功能应包含全球管理员、群组管理员、最低过滤级别、群组、子群组、检测范围、特别帐户、同步集中控制管理等方面。其中,全球管理员(GIobal Administrator)是一个拥有所有过滤设备绝对控制权的帐户。全球管理员能够根据公司安全策略,在Web内容安全过滤设备上建立不同的群组,并且再为每个群组建立一个小组。全球管理员能够无限制地控制所有Web内容安全过滤设备的功能。

群组管理员由全球管理员建立。在全球管理员授权修改的安全策略范围内,群组管理员帐户可以针对群组的需求修改适合的安全策略。群组管理员所修改的安全策略仅能影响到这个帐户所管理的群组。每一个群组,可以只设立一个小组管理员帐户。

最低过滤级别(Minimum Filtering Level(MFL))是由全球管理员制订的过滤级别。最低过滤级别是全公司无论哪一个群组都必须一致执行的最低标准策略。例如,当公司制订最低限度的安全策略标准是过滤色情与信息安全威胁相关类别,群组管理员就不能够从该群组的过滤器设备中取消任何与色情和信息安全威胁类别相关的安全策略,仅能针对其它类别制订适合的安全策略。当公司要全面实行安全使用策略的同时,又希望给予各群组某种程度的修改权限时,MFL就非常有用。下游的群组管理员可以增加最低过滤级别的类别,但是无法清除由全球管理员制订的最低过滤级别。

群组的定义是由全球管理员设定的一群使用者。例如:全球管理员可以设定子网络10.10.10.0/24为一个群组。全球管理员或群组管理员均可以建立一个子群组。子群组用于更进一步描述小组的成员。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如果子群组以子网10.10.10.0/24制订为一个群组,在这个群组下可以再创造子群组,例如10.10.10.0/25和10.10.10.129/25。全球管理员可以确切判断某一个IP地址是来自哪一个网域。

特别帐户是一个用户名/密码,由全球管理员或群组管理员创建。其目的是要允许某帐户可以不受安全使用策略的限制,造访任何网站。全球管理员可以选择允许特别帐户绕过最低过滤级别,也可以选择特别帐户仅受最低过滤级别限制。特别帐户可以分配给任何使用者。

当公司配置多台过滤设备时,可允许过滤设备之间建立主从关系,同步集中控制管理所有过滤设备。当主要的过滤设备有任何改变时,附属机上也会体现出来。这项功能在多台过滤设备环境下非常有帮助,管理员可以免除手动一一变更设定的做法。

增强层次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篇12

经典卷积神经网络 (CNN) 并没有很好的对视皮层中视觉信息的层次性处理过程进行模拟, 本文结合生物视觉特点, 构建具有分层感知不变性特征和具有学习、识别能力的计算模型, 提出AH-CNN算法, 在同样目标条件下进行分类识别, 并与其他识别模型进行比较。

2 基于随机策略的池化层

本文基于随机池化策略构建随机池化层, 替代传统池化层, 在保留最大池化优势的基础上添加随机特性, 可以更好地防止模型训练时出现过拟合.其公式如下:

其中pi为多项式分布位置采样概率, ai为i位置的激活值, Rj是特征映射图第j个池化区域。随机池化介于最大值池化和均值池化之间, 相当于在池化区域上进行不同的形变再进行最大池化操作, 在平均意义上, 同均值池化类似;在局部区域中, 服从最大池化策略。

3 基于侧抑制机制的归一化层

侧抑制机制是普遍存在于视觉系统多层次中的一种神经交互作用, 这种机制在参与初级视觉感知的同时还参与类似注意机制的高层作用。本文将引入模拟侧抑制机制的局部响应值归一化层 (LRN) , 并部署于每个随机池化层之后, 通过对输入特征数据的局部归一化操作将局部化的输入分散到更大范围的输出神经元中, 抑制激励量并调整感知信息编码, 以此将映射特征显著化, 提高CNN模型泛化能力。其公式如下:

其中aix, y为点 (x, y) 处的神经元活跃程度, 为归一化活性, a为每个神经元的激活值, b为归一化权重生成的新的激活值, n为求和覆盖的相邻的位于相同空间位置的核映射数量, N是该层中的核总数。常数k, n, α和β为需要在验证集上选择最优值的超参数。

4 基于视觉神经层次结构的AH-CNN模型

基于上述随机池化层和LRN层的构建, 本文结合CNN的层次结构, 仿照基于视觉信息处理系统的三级分析模型, 提出基于视觉神经层次结构的AH-CNN模型。该模型采用卷积层、随机池化层和LRN层交替组成视觉神经系统的初、中级层次结构, 并采用全连接层和分类器模拟视觉神经系统的高级层次结构对目标图像进行决策识别。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深度学习开发框架Caffe, 并选择Caltech-101数据集进行训练和测试, 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证明AH-CNN模型能够有效的提高图像目标识别的准确度, 对比经典CNN, 在准确率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Y.Le Cun, B.Boser, J, “Backpropagation applied to handwritten zip code recognition, ”Neural computation, 1989.

[2]J.Deng, W.Dong, R.Socher, L.-J.Li, K.Li, and L.Fei Fei, “Imagenet:A large-scale hierarchical image database, ”in CVPR, 2009.

上一篇: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下一篇:现代煤矿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