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2024-10-25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共12篇)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篇1

0前言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这无疑对我国的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由于我国政府对旅游行业的大力扶持,使得旅游行业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文化产业,而且已经逐渐地转变成经济潜力巨大的支柱性产业。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传统的物质需求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且人类的经济行为已经由谋生阶段转变成为精神追求,进一步转化成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由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程度高度发达,人类对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无污染地区已经逐渐的减少。人们对于喧闹的城市、污浊的空气以及恶劣的水质无法忍受,而且对于人体健康也会产生巨大的威胁,人类回归自然的需求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我国现在正处于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生活频率不断加快,对于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就迫使人们正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很多人都会在周末的时候离开城市,暂时的忘掉工作和烦恼,进入到自然的怀抱,彻底地放松自己,进一步调节自身的身心健康情况。

1 度假酒店的理论概述

1.1 度假酒店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度假酒店又可以称为度假村,主要是用于提供度假旅游市场服务的专业化酒店。度假酒店除了需要具有传统酒店的基本属性与服务之外,还必须要针对当地的度假旅游特点以及度假者的假期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以说,度假酒店能够因为不同的地域、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特点。度假酒店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但是大部分的专业人士认为度假酒店应该是度假者对于度假地点最直接的观察与体验。度假酒店主要的功能在于依托并且利用当地的自然或者人文条件来创造出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休息与放松的场所,既能够为度假者提供多种多样的特色服务,又能够使度假者获得丰富多彩的综合性体验。

度假酒店可以按照服务质量等方面来划分星级;根据经营方式可以分为连锁度假酒店、独立度假酒店或分时度假酒店等;如果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划分分为城市度假酒店、乡村度假酒店等;如果按照酒店特色划分,则分为海滨度假酒店、温泉度假酒店、滑雪度假酒店以及主题度假酒店;如果按照度假旅游的目的或者意图,又能够将度假酒店划分为自然风景度假酒店、文化观光度假酒店、生态度假酒店等。

1.2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主要特征

1.2.1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布局特征

度假酒店的布局特征主要表现在远离或者围绕城市周边的分布特征。因为人们在短期休假的过程中不适于长途旅行,所以选择围绕城市周围的度假酒店就能够更好地为城市人群提供休闲放松的居住环境,而且也能够保证人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来远离城市的繁忙工作、高度压力等烦恼,并且进一步融入到大自然的身边享受生活。

一般的度假酒店都能够提供完善而且独立的生活配套设备,很多度假酒店为了满足游客高品质的生活习惯与品位,不断优化提升本酒店的相关生活配套服务,进一步使游客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体验,通过与游客日常生活相接触的人文服务,而且与度假酒店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匹配的设施之外,很多地度假酒店也就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来吸引游客,从而满足不同游客之间的相关需求。尤其是度假酒店的环境与氛围比普通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安全、周到。这样的设计更加容易获得城市游客的青睐。

在度假酒店享受到服务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综合性的娱乐设施,进一步丰富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可以说,度假酒店不仅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而且还能够保证游客全身心的愉悦感受。很多不同的度假酒店具备不同的休闲娱乐服务。比如有的城市度假酒店能够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游乐休闲设施,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些设施的使用效率。如果说城市度假酒店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现代化、综合化的服务,那么乡村度假酒店就更加重视人们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体验。乡村度假酒店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自然的娱乐活动,例如钓鱼、采摘、露天烧烤等自然活动。如果有需要的话,乡村度假酒店也能够将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相互融合,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游生活。

1.2.2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景观在风景旅游度假酒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方面,人们生活的环境很难体验到依山傍水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拥挤的城市进一步增添了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向往。所以度假旅游酒店能够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接近山水的机会,这样的良好契机使游客对于河流湖泊、山川峻岭、大海沙滩等自然环境更加地充满期待。所以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的度假酒店就显得更加具有吸引力,而且自然风景也不再只是一种背景来陪衬,反而成为度假酒店吸引游客的必胜法宝,更是度假酒店设计所遵循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针对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设计通常情况下是按照参观建筑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的,也就是说由景观设计师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然后建筑师再按照设计进行实施。通过这样先后顺序的统一规划,能够进一步体现出自然环境在度假酒店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度假酒店必须能够满足人们室内室外的各项活动,如室外野炊、篝火晚会等大型活动,所以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更加苛刻。

由于自然环境非常容易受到季节条件的影响,度假酒店的设计要遵循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很多的旅游度假酒店的最佳度假时间都是气候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最完美的时候,所以很多度假酒店即便是全年开放也还有淡季与旺季。另外,由于自然条件的多变能够使得度假酒店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很多的度假酒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小区。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各项配套的设计都保持着完整与独立的性质,也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不断地减少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对于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先天不足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后期人工环境进行补充与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强人们对于度假酒店自然环境的依赖。

1.2.3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经营管理的多元化特征

风景旅游度假区度假酒店应满足游客多方位的需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休息、观光、会议、商贸、休闲、娱乐等活动特征,服务的对象应该包括各个年龄段、各类人群、各类社团、各种兴趣活动组织等度假者。通过对于风景旅游度假区酒店经营管理多元化的实现,能够保证居住、商务、活动、绿化、交通等众多功能分区,实现多种需求集中于一体的度假酒店,这样也能够进一步体现出度假酒店的综合性与多样性的特点。

度假酒店每天都会接待大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游客,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度假酒店作为多元文化综合体的地位,通过这些不同文化特质的相互融合,再加上度假酒店所在地区的民俗风情等方面主题元素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形成度假酒店不同的特色活动与特色文化。度假酒店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而形成众多的类型,与其不同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经营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度假酒店的经营方式,可以说进一步增强了酒店管理的特色。

2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地域性特征因素

2.1 场景因素

所谓的场景因素就是在自然界中人们对于各种无限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建筑师在自然环境中的探索与发现能够进一步总结出建筑艺术的规律。通过漫长的发展时期,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能够看出建筑发展是于大自然变化发展结果分不开的。可以说,建筑师一定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进一步研究自然、顺应自然,还要能够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符合的建筑。对于自然的素材一定要进行恰当地选择与加工,建筑师既要尊重自然,又应该创造自然,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对自然加以改造与利用。通过标志性的外观造型、富丽堂皇的装饰、雄伟壮观的入口都能够给人极具震撼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形成标志性的建筑特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设计风格之外,还需要具有时尚、前卫、潮流、个性等方面的建筑设计,从而凸显出酒店的特色。可以说,无论是餐饮娱乐还是客房设施都是与地理位置和客户类型息息相关的。这样的规划能够进一步满足度假酒店的发展需求,也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投资者与设计师对于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与利用。通过这样恰当的规划与利用,能够使得度假酒店成为自然环境的载体,使得游客更加直观地领略到自然环境的无穷魅力。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度假酒店来讲,地域性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必须要符合所处的自然环境,进一步营造出“场景感”。

2.2 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够不断发展的重要构成条件。可以说,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地区环境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等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所包含的各种人文条件都能够产生紧密的联系,包括社会、经济、人文、信息等构成条件。社会文化因素能够不通过物质,能无形地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或者人与人之间关于思维意识、活动认知等方面的深层机构都能够具有严格的指导作用。文化因素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既包括地域环境特征又包括人文环境特征。所以文化因素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中,即地段层面、地区层面以及地上层面。通过这三个层面能够进一步表达建筑地区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能够体现出城市肌理的相互融合的特点。尤其是在地段层面中能够对空间的形式塑造与表达进行一定的合理化设计,从而促进对于场地层面上人行为特征的文化分析,进一步集成并且发扬人文传统文化,从而维持并且弘扬地区鲜明的文化特色与独特的个性。

2.3 技术因素

风景旅游度假区的建筑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能否充分展现出当地的地域性以及人文性的特点,能够显示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建筑手法等条件。可以说,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为了达到不同建设的目的,也能够表现出地区特征有所区别的地域性。关于建筑技术地域性特征的表达,主要的技术因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建筑的技术特征是通过文化实现的有力工具,也能够通过现代技术来表达地域性和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地方文化相结合的有效融合。能够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样既能够延续传统文化,又能够增强现代建筑创作的目的。其次,地形与气候是影响风景旅游度假区的地域性特征和根本,也是原生建筑不断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受到地形、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形与气候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体现出人文环境的必然发展方向。最后,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着对某一地区的特别偏爱,原因在于,地方材料能够保证民间材料与地方材料之间相得益彰,也更能够体会到地区环境的归属感与满足感。通过自然环境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情感需求,因此,地域环境的建筑材料能够保证现代建造方式更加明显地体现出传统地域文化特征。

3 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设计途径

3.1 与风景旅游区水体的统一

所谓的与风景旅游区水体相统一的原则就是在陆域和水域相连接的地方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对滨水区的河流、湖泊、海洋等地区或者临近的地方。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对于风景旅游区水体统一的设计途径就是根据当地水体的环境特征进行的针对性设计,并且以水环境作为主要特点来打造的休闲旅游主题度假酒店。

3.2 与风景旅游区山体的融合

所谓的与风景旅游区山体的融合,就是根据山地所特有的区域特征来进行建筑设计,包括起伏不平的高地、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以及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而且还包括历史悠久的人文条件、浓郁的文化条件。通过对于这些条件进行详细分析,能够进一步把握当地的地域特征,从而以山地作为卖点来进行设计,进一步达到度假酒店与山地资源相统一的原则。

4 结论

风景旅游度假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时刻满足大众多样化的要求,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才能够不断地与其他类型的建筑进行融合,进一步保证当地度假酒店的功能不断地完善。可以说,风景旅游度假酒店的设计形式能够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发展以及目标顾客群体,通过针对不同游客所制定的丰富的差异化服务,能够保证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实现与满足。通过本文介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风景旅游区度假酒店的设计与发展,为我国旅游事业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邹瑚莹.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的经济与环境《山海关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思考[J].建筑学报,1996,42(9):26-32.

[2]人民网旅游新闻专题一第二届中国国际休闲度假大会,论坛精粹[EB/OL].http://travel.People.eom.Cn/GB/41636/41637/5//27/50047/3502544.html.

[3]苏勤.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唐俊昆.现代疗养旅游与度假村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吴晓梅.度假酒店迈向高水准[N].中国旅游报,2004-10-26.

[6]弗雷德.劳森.酒店与度假村[M].王小兰,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篇2

课程类型:全日制本科

课程名称:风景旅游区规划概论 课程代码:1312055 任课教师:潘华

浅析连城冠豸山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李晟烨

1013121016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

2010级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

2014年

5月 11 日 浅析连城冠豸山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根据对连城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开发情况进行浅析,通过对连城冠豸山旅游风景区的各种发展优势以及风景区发展所存在的劣势进行分析,最后对旅游风景区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Liancheng County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rough the Liancheng GuanZhai mountain scenic area of the various advantages and scenic area development weaknesses were analyze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cenic spot.关键词:旅游 发展 优势 劣势

Key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目录

引言

发展优势.........................................................................................................................3 区位优势................................................................................................................................3 交通优势................................................................................................................................3 旅游资源优势........................................................................................................................3 发展劣势.........................................................................................................................5 冠豸山风景区自身限制........................................................................................................5 整个县城旅游资源的缺陷....................................................................................................5 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5 发展建议.........................................................................................................................5 风景区自身发展建议............................................................................................................7 整个县城旅游资源发展建议................................................................................................7 主要参考文献和和网址...................................................................................................8

1.引言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资源。旅游资源是 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连城县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其有着独特风景的自然景观——自然旅游,有着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古色旅游,有着完好的革命旧址--红色旅游,有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观--绿色旅游,还有其它特色旅游、客家民俗和特色小吃等资源。通过对连城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现有开发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如何更好的利用旅游资源发展连城旅游业。

一.连城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013年,连城县全县接待游客398万人次,同比增长31.6%,实现旅游总收入19.18亿元,比增35.5%

2014年,连城县旅游产业逆势增长,全县接待游客499.5万人次,比增25.5%,旅游收入24.3亿元,比增26.7%。

2015年,连城县围绕打造中国旅游强县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坚持把旅游作为县域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进行培育壮大,并取得可喜成绩,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全县接待人数571.9万人次,比增14.5%,旅游总收入27.1亿元,比增15.6%。冠豸山景区接待人数111.8万人次,比增8.5%,旅游总收入4835.6元,比增9.8%。培田古村落接待人数9.8万人次,比增69%,旅游总收入237万元,比增41%。

近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其中,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莆田市仙游县、三明市泰宁县、泉州市永春县、漳州市东山县、南平市武夷山市、龙岩市永定区、龙岩市连城县、宁德市屏南县等9个区县进入名单。

二.旅游业发展优势

1.区位现状

连城县,简称“莲”,别名莲城,地处福建西部山区武夷山脉南段,地处于闽、粤、赣三省的结合点,县境东邻永安、龙岩,南界上杭,西接长汀,北倚清流。素有北夷南豸的美称。连城县是革命老区和客家文化名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既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连片发展重点区域,又是内地连接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区位分析 2.交通现状

一直以来,连城地处闽西腹地,山高路隘,交通不便。新中国成立之初,很长一段时间连城运输主要靠盘山公路和水路。改革开放后,连城交通虽然得到较大改善,但只有等级较低的国省道与外联通。交通的限制,让连城发展发展举步维艰,是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和经济欠发达县。随着机场、赣龙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建成,一跃成为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纵深连片发展重点区域,闽赣边的重要交通枢纽,为连城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连城交通乘势而上,着力织密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推进连城县“一个机场、两

交通分析 条国道、三条铁路、四条高速、300公里县道”的交通主干路网形成,使连城交通成为海西运输大通道重要节点、龙岩西北门户枢纽、连城发展新引擎。3.旅游资源优势

连城县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世界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有风景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不仅有工艺精湛的古代建筑,还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不仅有纯正朴实的民俗风情,还有丰盛可口的美食佳肴。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一是有冠豸山、竹安寨、云霄岩、旗石寨、石门湖、九龙湖等6处丹霞地貌景观;二是有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内莒溪红豆杉群、赖源廖天山草场、曲溪杉木王等多处生物景观;三是有赖源溶洞群、莒溪狗子脑、北团石琳山、姑田三龙井、新泉白仙岩、朋口八仙岩及文亨、新泉温泉等10多处其它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景源评价图 在历史文化方面有培田古村落、四堡古书坊、芷溪古宗祠等3处古建筑群;在古桥方面有莲峰文川桥、罗坊云龙桥、莒溪永隆桥、四堡玉砂桥等4处保存完整的古桥梁;有姑田紫阳书院、四堡鳌峰书院、冠豸山景区内雁门书院等8处古书院;连城是重要的红色革命老区,有新泉红军前委机关旧址望云草室、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张家祠、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张氏家庙、官庄农民调查会旧址愧山公祠等10多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摩崖石刻、亭台楼阁和新泉中华山、曲溪童观寺等几十处人文景观。

特色民俗旅游资源

连城是典型的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名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例如有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北团游大粽、新泉犁春牛 等民俗活动;有十番音乐、连城武术、木偶书法等文艺表演;有服饰、婚嫁、诞辰、建房等客家习俗。

美食文化资源

饮食文化是精品,体现连城旅游的时尚性。连城被誉为 “中国客家美食名城”,涮九品、焖狗肉、新泉豆腐、鱼片汤、兜汤等闻名遐尔。连城有很多菜都被列入中国名菜及福建名菜,这些菜不但味美,而且很多是药、膳兼济;除此之外,连城还有数不清的特产小吃点心更是让人赞不绝口。总之,在连城,相关美食 没有游客吃不到的客家美食,只有游客想不到的美食。现在,社会上盛行的都是保健、养生的饮食,而传承了千百年的连城美食正是这一需求的完美体现。所以,我们可以加大对美食发源地的宣传、美食品种及其形态的开发,让“食文化”元素在连城旅游业大放异彩。

重要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方式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给连城冠豸山旅游风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同样存在自身的劣势和来着其他方面的挑战。

二.旅游业发展劣势

从营销理论看,旅游开发成功与否,同工业、房地产等开发一样的道理,关键是产品与市场。旅游开发成功的理由各有不同,但失败的理由无非是要么产品不行,要么产品脱离市场,要么市场开拓不行。

作为一个连城人通过对连城的各种情况了解,冠豸山风景区及整个龙岩地区的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1.冠豸山风景区自身限制 如何用最小的投入,如何提升景区的经营收入是关键问题之一。自从1994年冠豸山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龙岩市政府派出的冠豸山风景区管委会已经投入数千万元资金用于景区建设。2005年,福建恒宝集团又花巨资从政府手中拍得景区40年经营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原有设施产权问题、产品局限、市场开拓等,土地利用现状图 景区效益一直不理想,这给当地政府和投资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如何对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地处龙岩市连城县的五大景区(獬豸冠、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云霄岩),进行产品策划和创意设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键问题之二。由于九龙湖、竹安寨跟獬豸冠和石门湖之间存在旅游资源的高度同质化,因此,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针对市场实际需求,进行富有创新意识的景区产品策划,就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交通分析

冠豸山号称“客家神山”,但却没有任何具有说服力的景点、建筑和仪式。冠豸山的所谓“豸文化”,除了山的形状类似古代的獬豸冠之外,并无任何历史文化的遗存。冠豸山上书院众多,多达十多处。但是,规模大多很小,知名书院不多,而且里面存在复杂的产权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

2.整个县城旅游资源的缺陷

连城县旅游资源从分布情况看,存在“分布散、规模小、无成熟旅游线路”的特点;从保护情况看,尚未形成长远的规划与设想,部分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力度不大,难免失去开发价值;从开发情况看,存在投入资金缺乏,规划开发难的问题。

由于旅游总体规划滞后,影响景点的开发,例如培田古村落景区,由于保护规划和新村规划的滞后,造成21户村民在保护区内违章建设,影响了景区古色韵味;四堡古书坊景区同样也由于保护规划和新村规划的滞后,保护区内违章建设屡禁不止,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为今后开发古书坊建筑群旅游区增加了成本,加大了难度。

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影响文物的保护,四堡古书坊、芷溪古宗祠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因资金缺口大,部分古书坊、古宗祠、古民居出现墙体风化、墙块脱落、墙体倾斜,梁柱、屋角板有的已被虫蛀腐坏成为危房,古雕版和古书籍等文物外流严重。

行业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人才的培养,导游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的旅游知识缺乏,有的对连城县县情和民俗风情不甚了解,不能很好地把连城和景区的情况介绍给游客,加上待遇方面的原因,优秀人才外流形象依然存在。

各种民俗文化不能很好的发展,当地的客家民俗文化比如提线木偶书法、“走古事”、“游大龙”、游大粽、烧炮、连城拳等,大多集中于每年的正月,难以成为长期吸引外地游客的固定表演节目。而连城虽然被评为中国美食之乡,连城的白鹜鸭(黑嘴黑脚白羽毛)等也颇有特色,但是由于客家风味比较中性,原材料原汁原味,反过来也就相对缺乏其他菜系比如川菜那样的鲜明个性。

整个连城县旅游资源丰富,比如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被誉为“北回归荒漠带 上的绿洲和基因库”;宣和培田古村落建筑群是明清时期南方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四堡是明清时期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溶洞奇观龙宫洞,但是这些资源在地理分布方面过于分散,交通条件一般,很不利于旅游线路组合。

3.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

周边市场同质化景区众多,产品竞争异常激烈。冠豸山所依托的龙岩市,城市规模较小,旅游区位较弱。而且,冠豸山风景区的丹霞地貌在本区域并无市场稀缺性,福建本省有武夷山和大金湖,临近省份有江西龙虎山和广东丹霞山,而且,无论品牌优势还是资源禀赋,这些景区均远远超过冠豸山。面对区域市场的不利竞争态势,景区如何在产品服务和营销策划方面跟上述景区形成市场区隔,就是一个难以解决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发展建议

1.风景区自身发展建议

由单一的自然山水型风景区向主题型风景区转变。丰富观光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扩大其知名度,树立口碑,塑造冠豸山品牌,与周边的同类景区形成区隔,逐步由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迈进,全国性品牌的塑造意味着市场规模大幅的增大。以阳朔的世外桃源为例,通过家喻户晓的世外桃源主题的包装和打造,普通的溶洞、地下河资源转变为主题型风景区,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连城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但是采取什么样的主题能使冠豸山的丹山碧水产生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下一步的文化疏理和挖掘至关重要。

由满足单一化的产品需求向多元化的产品需求转变。中国的旅游产品开发已经从观光产品时代进入休闲度假产品时代,不同细分市场的游客选择产品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比如文化、历史、信仰、自然、休闲、度假、购物、探亲、寻根等。九龙湖、竹安寨跟獬豸冠和石门湖之间存在资源的高度同质化,如何开发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产品是产品规划的方向。

由单一门票收入向多元化收入转变。如果仅仅靠门票提高经营收入,无非是通过增加游客人数或提高门票价格,对于冠豸山这样风景区来说大幅度地增加游客数量有一定的难度。要从“门票经济”中走出来,努力完善配套服务项目,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餐饮、娱乐、活动和购物等提高游客的人均消费,创造条件把游客留下来住宿,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整个县城旅游资源发展建议

随着全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发展连城县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围绕“建设中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以冠豸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抓手,牢固树立“大产业、大文化、大服务、大市场、大环境”的大旅游理念,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继续做大宣传,加强引导,让全民参与到旅游发展的事业中来,将政府的行政性行为转换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到“全民做旅游,全民促旅游,全民益旅游”。

多年来,连城县旅游业特别是乡镇旅游业“量小财紧民未富”的窘境一直未能有大突破,丰富的资源也只为能明显带动经济发展。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其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借助于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旅游产业开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变单一政府投入型向政府投入与民间、社会投入并举型转变,要特别重视社会资金的吸收利用。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市场的服务功能。硬件方面,一要严格按照景区总规和“申遗”保护规划,完善标准化交通标识,加快“两个中心”规划建设。对来莲旅游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开通连城县通往各景区的旅游专车。二是加快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改造升级,提升景区档次。做好冠豸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和培田古村落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等品牌工程。加快各个项目的推进步伐,逐步使连城县由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旅游方向转型,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连城县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得到完善,但“路程长、游程短”的矛盾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鉴此,点珠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游格局已成为实现连城旅游再度腾飞的必然选择。要精心设计旅游线路。要在加快旅游开发建设的同时,谋求与周边县市的联手,优势互补,利益双赢,共同打造规模型发展的旅游经济圈。冠豸山风景名胜区要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覆盖面,相关乡镇的景区也要借助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向外发展;同时,认真设置境内旅游线路。

完善管理、优化服务,是发展旅游业的“生命线”和“保障线”。坚持把“以游客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按照从高、从严、从优、从细的要求,以游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要坚持把培育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工作,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杜绝“纸上谈兵”、“只承诺不兑现” 的不良现象。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做到诚信经营、游客至上,树立连城旅游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生态旅游正成为一种时尚。连城县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块“天然去雕饰”的瑰宝,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生态旅游的载体,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因此发展生态旅游,保护是关键。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保持旅游景观、景点的自然形态和野趣。

让客家文化显出来。旅游活动即是一项文化活动。文化是旅游的血液和灵魂,打好旅游“文化牌”是增强景区磁力的关键。连城属客家县,客家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韵味,“客家牌”不仅是连城县积淀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品味的主招牌,更是推进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和窗口。目前客家美食、客家古建筑、客家民俗活动是连城县客家文化三大亮点。必须做好对客家美食的开发、对客家古建筑的保护及对客家民俗活动的整合弘扬。

城市景观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连城县县城总体规划》已把连城县县城性质定为风景旅游县城。为此,城市建设工作要时刻牢记旅游这个概念,认真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 关系。

四.主要参考资料和和网址

[1] 傅生生,李文芳《连城文化旅游发展定位与整体提升探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冠豸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年》 [3]《连城县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2007-2030)》 [4] 《连城县城总体规划(2007-2030)》

[5] 浅谈连城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引自龙岩市统计局网站http://lytjj.longyan.gov.cn/tjzt/ztzl/tjxs/kycg/201111/t20111108_199305.htm

[6]冠豸山风景区规划前期的分析 中合谊华新浪博客

红色旅游:风景背后有风光 篇3

1987年,第一家“毛家饭店”在毛泽东故居对面开门迎客,饭店的主人是曾经和毛泽东合过一张影的韶山媳妇汤瑞仁。如今,80多岁的汤瑞仁,是擁有200多家品牌连锁店的董事长。她偶然发现的商机,也被无数韶山人开发、利用、发展和壮大。韶山人自己开的数以百计的饭店、宾馆、旅游纪念品店和旅行社,每天都在忙碌地迎接四海宾客。数据显示,近年来到韶山的游客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2010年接待游客将近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7亿元。

而远在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这个原本偏僻的小山村,因为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中心而成为重要的红色圣地,每年来旅游参观的人也同样络绎不绝,在“五四”和“七一”这样的特殊日子,载满游客的大巴常常将当地的路堵得水泄不通。数据显示,游客的数量逐年呈跳跃式增长,2006年,64万人次,2010年,300多万人次,2011年预计将突破400万人次。

事实上,不仅仅是湖南的韶山和河北的西柏坡,陕西的延安,江西的井冈山、瑞金,重庆的红岩,贵州的遵义、甘肃的会宁……这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历史价值的地方,都因为与红色历史和红色资源的种种联系,正在旅游市场上炙手可热。

旅游究竟什么时候被加上了红色的标签,我们已经无法确切考证,可以看见的是,景区、旅行社、消费者联手撬动的红色旅游市场正方兴未艾。

旅游市场的“红色”效应

在2011年6月举行的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报告证明了红色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报告指出,2004年至2010年的6年间,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4.3亿人次,年均增长20.4%,已占到国内旅游人数的五分之一。2010年,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1.2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71.1万人。

向上追溯,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下发,是全国红色旅游大幕的开启。按照《纲要》对红色旅游的解释,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在这份规划纲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全国的红色旅游区按照集中资源、主题呈现的方式被分为12大红色旅游区,其中,妇孺皆知的延安、西柏坡、井冈山、遵义等地均分列其中。12大旅游区在纲要中被冠以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如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等等。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在纲要的鼓舞下,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红色旅游,近年投资数百亿元资助红色景区,使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数百个景点面貌不断改善,吸引越来越多群众走向红色旅游行列。在现实的表现上,红色旅游呈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被有意作为一种政治秀来使用,一种是被作为一种消费符号来使用。

“六七月份,我们与井冈山合作的酒店已经全部客满,如果再接团的话,只能让客户自行解决住宿问题了。”刚刚从井冈山带团回来的导游周宇说。事实上,他知道,如果旅行社都订不到房间,客户解决住宿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条他往返无数次的旅游线路,旅游人数正在高速增长。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1年5月份,井冈山景区接待游客80.99万人次,门票收入2905.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35%和137.84%;而江西省的另一个著名红色景区庐山景区也接待游客48.39万人次,门票收入4655.2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0.98%和75%。2011年,“七一”和建党“九十周年”这两个特殊日子的结合,无疑又让这条线路显现出火爆的态势。

在红色旅游的消费群体中,中小学生、企事业团体和离退休干部是主要对象。老中青三代的消费对象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消费需求,这也对红色旅游提出了富有挑战的要求。

向“红色”要效益

对景区而言,原有的红色资源正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滚滚金元,无论是对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还是对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呈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对革命老区品牌的再次提升,更表现为经济效益的大幅增加,并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甘肃会宁为例,这个因为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此胜利会师而出名的西北小城,有着20多处战斗遗址、1000多件革命文物。随着红色旅游知名度的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加。仅2011年1至5月份,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

正因为如此,在精神的号召和市场的推动双重作用下,曾经贫穷、闭塞、被人遗忘的革命老区逐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积极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推出特色品牌。如湖南长沙和湘潭打“领袖牌”,重庆积极打造“红岩联线”,江西瑞金推出“红都之旅”,陕西主打“红色之旅在延安”等。

游故里、看展览、拜陵园、听讲座是传统的红色旅游项目,全国的红色旅游线路尽管地点不同、人物有异,但是几乎全都有这些必备项目。久而久之,对游客来讲,也逐渐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兴趣大减,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此,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小乔深有体会,每年单位安排的旅游都要和红色沾点边,前年是西柏坡,去年是遵义,据说今年是南昌,由于每次都是差不多的内容,她显得兴味索然。如果按照传统景区的模式,对红色历程以纯粹的纪念场所、参观说教的形式定位,不可能取得广阔的市场,表现在产业内,红色旅游无法与产业内的其他旅游产品构成体系,不能形成特色的反应和体验。

正是看到红色旅游资源很有说头,很有看头,没有玩头的普遍现状,红色旅游景区在依托传统的历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上,不少地方还结合自身特点,打起了影视外景地经济的算盘,希望通过参与性的、互动性的延伸项目带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占地1129亩,总投资达2.6亿元的沂蒙影视城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这里是著名的红嫂之乡,也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电视剧《沂蒙》中于宝珍的原型王换于都是马牧池人,她们的故居也都在这里。正是看到这些资源的价值,影视城里剧组来往不断。目前,这里已经先后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沂蒙》、《反抗之真心英雄》、《地道英雄》、《娘》、《平原枪声》,电影《沂蒙六姐妹》、《斗牛》、《诱杀》等十余部影视片。

而在其他的红色景区,影视城建设也接二连三。

2008年11月30日,“中国瑞金红色影视基地”在瑞金沙洲坝革命旧居旧址内挂牌成立。

2010年,广安市广安区成功引进总投资20亿元红色影视文化城项目。

2011年4月,湖南韶山红色文化影视拍摄基地完成初步规划。

2011年的5月10日,“新四军红色影视基地”在安徽马鞍山市濮塘风景区也正式揭牌。

一部影视剧的拍摄,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以一个普通大小的剧组为例,一个剧组差不多100多人,每人每天起码要花费60元,三个月就是近60万元。这还不包括大项支出,譬如宾馆和场地的租用费、道具的费用、交通费、群众演员和场工的费用等等,综合计算,外景地带来的剧组经济也不可小视。

而时下在旅游时候比较火爆的大型实景演出也在红色旅游中有所尝试,这些动用大量物力和人力的大型演出耗资不菲,资金来源既有政府支持和投资的,如井冈山市投资了《井冈山》,也有作为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进行招标引进的,如浙江民营企业家诸显益投资的《延安保卫战》。这些演出突出了实景性和现场感,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因而比较受欢迎,特别吸引青年游客。

风光背后的隐忧

韶山的毛主席像章,张家界的帅斗,遵义的辣椒,西柏坡的毛主席铜像,瑞金的拥军三宝(斗笠、布鞋、红薯)……作为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收入来源——旅游纪念品让红色景区收获不少。但是,和一般的旅游市场一样,红色旅游纪念品仍然存在着开发不足的现象。从国际水平来看,一般纪念品收入会占整个旅游行业收入比例的标准是30%,少数旅游贸易发达的地区如香港可达到60%,而在中国大陆仅占大约20%。

整体来看,我国各红色旅游景点纪念品眼花缭乱、但大同小异,真正能反映各地特色、体现红色旅游特色、具有地方标志性艺术的旅游纪念品却极少。能够展现地域特色,具有收藏效果的纪念品更是不多,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不高。此外,.红色旅游纪念品市场无序竞争,缺乏规范的现状也导致了管理的困难。

在红色旅游表面红红火火的背后,隐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规划 篇4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由于区位独特,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发展机遇与压力。城市不断扩张,一些近郊风景旅游区已经与城市连为一体,在功能承载与空间布局上面临城市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自然观光,而对文化旅游及休闲体验类的旅游产品有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以重庆北郊茶山竹海旅游区总体规划为例,探讨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如何利用自身区位和资源,借助区域力量,实现城市与景区双赢的局面,为类似地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1 现状解读

永川区位于重庆西部,介于重庆和成都两大城市之间,东距市区63 km,西离成都276 km。随着成渝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永川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打开。2009年,永川提出全面塑造“茶竹之城、休闲之都”,建设重庆休闲旅游高地、成渝经济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成立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和管委会,同年对《茶山竹海总体规划(2007~2020)》进行修编。

茶山竹海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北郊,原名箕山,号称“天下第一隐山”。茶山竹海交通便捷,距成渝高速路永川出入口3 km,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城际铁路穿境而过。景区南缘已经与城区连为一体,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空间格局。茶山竹海有2万亩连片茶园与5万亩浩瀚竹林,占地100 km2,森林覆盖率高达97%,2003年申报为国家森林公园,与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并称蜀汉四景。茶山竹海现存历史遗迹29处,以道观寺庙为主。

茶山竹海的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所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限于观光,缺少体验类产品,其本身所蕴含的茶竹文化、隐士文化等资源尚未挖掘,旅游项目不多,配套设施不全,标准不高。

2 分析与定位

2.1 功能分析

1)茶山竹海处在成渝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上,融入区域旅游体系,发挥区域联动优势,提升茶竹文化影响力。成渝经济圈是西部产业最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茶山竹海应立足茶竹资源、挖掘隐士文化,借助区域内成熟的景区,融入区域旅游体系,提升自身影响力。

2)茶山竹海位于重庆市郊,具备发展近郊休闲旅游业的条件。重庆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高端商务商贸产业近年发展快速,国内外商贸往来日趋频繁,世界知名度大幅提升。根据发达国家休闲度假发展与总体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规律判断,重庆及周边旅游需求正处于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的阶段,对高端商务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大幅提高。茶山竹海应依托重庆发展近郊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并配合重庆高端商务市场的逐渐成熟发展商务会议度假游。

3)茶山竹海位于永川主城区,已经与城市连为一体,将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2008年,永川区实现生产总值2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3 153美元,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服务性消费支出逐年上升。茶山竹海在空间上已经与永川城区连为一体,作为城市之肺,不仅在生态调节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还将接受城市功能的外溢,发挥重要的城市休闲、旅游、商务会议、科教、健身、疗养度假等综合功能。

2.2 定位

基于茶山竹海的区位特征、旅游资源特质和区域发展要求,景区未来发展需要在原有生态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补充和提升商务会议、休闲度假、隐士修行等功能。

充分发挥景区位于永川主城区和成渝经济走廊中心地的区位优势,以茶竹共生的生态景观为核心资源,以茶禅文化、竹隐文化为核心主题,以商务旅游、会议会展为核心驱动力,将茶山竹海建设成集观光游览、养生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高端居住、创意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城市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 发展策略及规划

3.1 空间策略及布局结构

空间布局主要处理两方面的关系:1)旅游区与主城区的联系;2)旅游区内部结构的规划。结合居民点调整规划,将集中型居民点与旅游服务区等城市功能设在旅游区南缘,与主城区相接,成为复合型地区;内部根据不同景区景观特征,结合功能设置、旅游产品、旅游设施的安排,在空间上形成“三区、双心一核、两轴”的布局结构。

三区:将景区按动静程度、参与人群等特征划分为三区:茶竹休闲体验区、茶竹复合生态旅游区、茶竹商务会议度假区。

双心一核:双心为前山国际茶竹文化体验中心和后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一核为中山景区核心旅游资源,包括金盆湖、十面埋伏、茶竹天街和薄刀岭。

两轴:西侧小安溪田园景观带与东侧九龙河农业景观带将三区有机串联。

3.2 社会经济策略及引导规划

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必须妥善安置旅游区的当地居民,计划旅游区未来的产业发展。

规划将居民生产生活系统在空间上划分为搬迁型居民点、控制型居民点、集中型居民点、居民主要生产区四种类型。搬迁型居民点主要针对目前在核心景区内的居民,结合外围集聚型居民点的建设,有计划地进行部分外迁;控制性居民点主要针对核心景区外围的自然村社,以控制规模、居住环境改造为主;集中型居民点以接纳核心景区外迁居民和外来产业人口为主,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经济方面的引导强调对本地资源的开发,发展旅游业—农业—工副业的复合型经济结构,鼓励第三产业、控制第一产业、适度发展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主要以茶竹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着重发展和旅游业相关的观光农业如花果、药材等;第二产业以手工加工业为主,形成茶、竹创意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展示基地;第三产业主要发展以商务会议、度假休闲、修身养生为主的服务业,形成相互衔接的产业链。

3.3 交通发展策略及规划

规划依据旅游客源市场及发展定位的研究,在对外交通上,强化与成渝城际铁路站、永川火车站等区域交通枢纽的联系与换乘,增强与区域著名景区的联系,便于吸引成熟景区的客源;同时加强与城市道路的联系和公交换乘,便于未来景区南部复合地区的建设。

相对于外部交通保证旅游者“进来”,内部交通则要满足旅游者在各个景点之间“散开”,便于游客在各个景点和旅游节点之间顺畅实现空间转移。规划构筑立体化游览交通系统,开辟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游步道系统,形成环状支线的干道网络,为游客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游览体验。

3.4 开发策略及运营规划

保守人士一般认为风景旅游区应该更多地强调保护。问题是保护的经费,单纯依靠门票收入很难承担起保护和维护的成本,而且缺少开发项目的支持,过度地依靠观光也难以持续吸引到更多人群。不可否认,现实中,过度地、无序地开发确实毁坏了很多优质景观资源,很多开发商借旅游体验项目的开发大行房地产项目。既然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开发,那么在规划中就应该提前将开发可能纳入规划,便于后期规划管理者合理引导。

规划提出:1)环境先行——生态增值。对景区现有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实施绿化修复,并完善森林休闲娱乐区、森林登山探险区等景区的建设,提升周边地产开发的土地价值;2)循序渐进——兑现价值。将开发难度较小、盈利性较高的功能区作为先行开发,确保开发的进度和充足的现金流;3)由远及近——稳健推进。根据距离主城远近,优先开发区位相对成熟的区域,而将区位相对较远的区域留在中后期开发;4)有机组合——功能平衡。旅游体验、度假地产等功能互为补充,各期均能形成独立的功能组团,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4 结语

作为城市近郊的风景旅游区,规划中要考虑到很多动态的因素,如: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变化、房地产业的发展等等。这些因素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影响旅游区景观资源的负面作用,如何处理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景区居民点的关系,以及景区环境保护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关系等,是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规划的重点。

对城市近郊旅游区的发展规划,要多尝试、多探索,要突破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多从实际角度出发,探索合情合理、动态弹性的规划,既要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规范,也要从市场的角度给予灵活,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综合出发,获取动态的平衡。

摘要:通过对重庆永川茶山竹海的实证研究,提出空间策略、社会经济策略、交通策略、开发策略四大策略,探讨了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类似地区的旅游开发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策略,定位

参考文献

[1]刘德谦.旅游规划需要新理念——旅游规划三议[J].旅游学刊,2003,18(5):41-46.

[2]刘小钊,袁锦富.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J].规划师,2004(10):49-52.

[3]程芳欣,田涛.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环境整治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6):41-46.

大京风景旅游区策划书1 篇5

初夏时节,大家对外出活动,有着无限的遐想,为了提高部门成员的凝聚力,增强部门之间的了解程度,提高身体素质,株洲职业技术学校院学生会学习部,体育部,监委会将开展“相聚大京,畅谈未来”为活动主题的大京之旅。

活动目的:提高部门成员的凝聚力,加深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友谊,加强身体锻炼 活动对象:院学生会学习部,体育部,监委会三个部门的全体成员 活动地点:大京风景旅游区

活动时间:2010-5-9(本周星期日)

一、活动具体流程

1,8:30到一教大厅集合2,8:50准时出发

3,9:30由部门全体去超市购买所需品

4,11:30到达大京,开始清点人数

5,11:35开始在开展部门交流会、大京四处游玩,6,12:30吃中餐

二、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为部门集体活动,希望各位能够准时参加,如果有特殊情况,请请假

2、请大家服从安排,集体行动

3、如果当天下雨,再另行通知

4、请大家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三、活动经费

1,部门总资金:300元

2,购买所需:210元

3,车费自备,其余活动费用自备

4,最后祝大家玩得开心

株洲职业技术学校

获政策支撑 旅游股风景更好 篇6

有业内人士指出,旅游业今年仍有望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且预期在扩大内需背景下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政策利好,旅游板块成长性特征将日益强化。随着大盘向上趋势愈发明确,目前重点个股稳健配置的时机已然来临。中国国旅、峨眉山A、丽江旅游、中青旅等个股值得关注。

政策带来实质性利好

据悉,本次《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第一、把金融对旅游业的支持提高到为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现代服务的政治高度;第二、发挥金融行业的资源和管理优势,为旅游行业从信贷到扩宽融资渠道提供政策支持;第三、为方便旅游者消费、保障旅游者的保险等权益提供政策性保障;第四、加强行业管理、支持国内旅游企业“走出去”,为旅游行业实现战略转型以及企业国际扩张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第五、加强政策协调落实和监测评估,确保政策执行落到实处。

对于《意见》的出台,业界认为对旅游行业发展构成利好。通过再次明确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将加快旅游行业发展和转型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必将推动整个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此外,金融部门把支持和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提高到作为其落实服务、支持和推进旅游业科技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政治高度,将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重要金融支持和保障,利好整个行业。

受此政策利好带动,近期旅游股走势较为欣慰:九龙山(600555)周K线连续收红,股价沿均线稳步向上;中青旅(600138)经过反弹,股价距离前期新高仅一步之遥。峨眉山(000888)前期显示出良好的抗跌性,目前仍有反弹空间。

事实上,旅游板块在今年1月份的整体表现要明显落后于大盘。据有关统计显示,1月份A股平均涨幅为2.93%,而餐饮旅游板块却下跌了3.6%。不过从2月份的前12个交易日来看,该板块表现已开始有所起色,整体涨幅达6.65%,处于各板块中游水平,同期A股的平均涨幅为3.93%。

利好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在《意见》发布后,仍有券商预期未来还将有多项旅游板块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东方证券表示,未来旅游资源丰富、商业模式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旅游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政策倾向和资金支持,具备可复制性的企业将借此机遇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而作为上市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再融资或者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而这一预期无疑会支撑旅游股在未来走强。特别是随着前期市场的调整,板块估值水平已回落至历史波动区间的低位,板块已具有一定的估值安全边际,尤其是部分2012年增长明确且存在股价催化剂的重点公司,已体现出合理成本战略性配置的有利时机。海通证券给予旅游行业“增持”评级,对三特索道、峨眉山A、ST张家界等公司重点推荐。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篇7

1997年,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等联合制定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明确提出将社区居民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对象, 并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或缺的长效机制, 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因素以及当地原住居民的需求, 通过双方资源整合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的空间扩展以及城市更新的不断进行, 城中村改造越发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但针对风景旅游区中的城中村, 尤其是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的研究少之又少。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整治要兼顾对风景旅游区环境的保护, 因此不能走城市核心区中城中村通过高强度开发来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老路, 又不能像新农村建设一样仅仅是对农民生活环境的提升。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的整治必须结合风景旅游区自身的主题, 围绕该主题展开产业布局, 进而实现环境品质的提升。

二、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的相关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城中村的定义相对较多, 文章中“城中村”特指在城市快速扩展中被纳入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的城中村, 如西安曲江旅游休闲区、成都三圣花乡旅游区中的城中村。

目前对城中村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城市一般地区的普适研究, 其研究结论也多集中在当前城中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上, 从政策和开发模式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而涉及空间与产业结合方面的研究较少, 结论基本上都支持在满足政府、开发商和原住民利益基础上对城中村土地的高强度开发。显然, 这种开发模式和空间效果不符合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发展对环境品质的要求。针对风景旅游区中村庄开发的研究, 肖和平、张灿等于2010年发表了《村庄与风景旅游区协调发展的规划对策探讨》一文, 该文提出了风景旅游区周边村庄开发的目标与实施策略, 但对在环境整治中要怎样实现由产业到空间的对接基本上没有论述, 而这一方面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在社会方面存在着社会管理体制滞后、人的身心健康较差、事故隐患多等问题, 在经济方面存在着经济管理模式落后、思想观念滞后、非农化的“驻村经济”就业不充分等问题, 在物质空间方面存在着私搭乱建严重、基础设施薄弱、脏乱差堵严重等问题。另外由于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特殊的区位条件, 城中村居民既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公共服务, 又能够依托风景旅游区开发的基础设施。因而对村民自身而言, 大多不愿意被“城市化”。针对上述复杂的矛盾, 笔者认为作为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的城中村, 整治的核心已经不再是常规意义的街景改造等纯空间设计的问题, 而更多的是基于旅游区的特点、城中村的资源禀赋, 从村落整体上进行产业策划, 明确村落发展目标及主要街道、空间节点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核心项目及活动, 进而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将这些项目及活动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中, 并强调实施中的社区共建。让村落融入风景旅游区中的同时, 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真正实现政府、开发商、原住民及风景旅游区管理部门的多赢。

三、西安市三兆村发展现状评析

(一) 三兆村概况

三兆村位于西安曲江旅游休闲度假区内, 汉杜陵北侧 (见图1) , 共有村民5082人, 总面积6.3km2, 其中宅基地用地约0.6km2。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花灯、铜器制作与民间社火文化影响深远。

(二) 三兆村空间整治拟解决的问题

1. 三兆村环境混乱, 多为二、三层砖木结构, 建筑风格无序, 与汉风特色相差甚远, 改造中要着重提升古镇风貌, 促进古镇旅游开发。

2. 三兆村目前已没有汉代建筑实物遗存, 对汉代建筑的研究大部分依托于考古出土的汉代明器上刻录的古建筑形制, 因此需要认真研究提炼, 用现代材料和手法再现传统风貌。

3. 三兆村是汉宣帝的守陵村, 花灯文化、社火文化和守陵文化底蕴深厚, 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有利于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进而进行项目建设。

4. 三兆村目前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和部分三产, 就业困难。可通过环境整治、旅游产品打造, 解决区域内大部分人就业。

(三) 三兆村SWOT分析

1. 比较优势 (S)

三兆村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区内优美的自然环境、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优质的果木品种, 如加以合理的整治和利用, 将会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兆村丰富的汉文化隐藏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使汉风古镇的再塑造成为可能;三兆村是陕西十大“民俗工艺旗帜村”之一、全国闻名的花灯之乡, 传统的社火文化节也已成为古镇宣传的名片。

2. 发展制约 (W)

三兆村位于正在规划建设的AAAA级上林苑风景区内, 作为西安市的绿肺和生态廊道, 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古镇的发展受到诸多的限制。区内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道路等级较低, 缺乏必要的停车设施, 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三兆村人口素质偏低, 其管理水平制约了发展;花灯制造和农家乐处于各自独立经营状态, 缺乏规范化开发与管理, 不利于今后发展竞争力的提升。

3. 发展机遇 (O)

西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为人们出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国家持续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政策背景下, 三兆村空间整治的实施将更容易获得政策支持;上林苑景区的建设, 为古镇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目前西安周边农家乐旅游几乎为清一色的提供绿色餐饮、家庭旅馆、休闲垂钓、观光采摘等服务, 随着游客“新鲜期”的结束, 他们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新的诉求。

4. 面临挑战 (T)

由于区位的特殊性, 三兆村既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又需与周边协调开发, 还要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更需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需兼顾汉风风貌的保护与维持;现状建筑风格凌乱, 对形成统一的风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游客喜好的变化, 造成旅游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村内花灯产业和农家乐正处于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重塑古镇风貌的同时, 促进产业生态化、产业规模化、产业品牌化的发展是保证古镇持续活力的战略重点。

(四) 三兆村发展构思

口号:工艺花灯之乡, 汉代风情故里。

功能定位:工艺花灯产、展、研基地, AAAA级景区综合配套服务基地, 汉代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西安近郊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风貌定位:汉镇、汉街、汉舍、汉风、汉俗、汉装。

四、村落发展总体构思

(一) 功能结构

一核、一环、三轴、五区、多节点。一环:集康体健身、文化展示、休闲为一体的健身通廊, 现代版城墙;三轴:风味小吃街、花灯文化街、古玩字画街;五区:五个功能各异的文化休闲农庄;多节点:汉风新韵广场 (西入口) 、守陵者诗韵广场、灯品荟萃广场、垄头闲语广场等 (见图2) 。

(二) 项目整体构成

结合周边自然环境、交通区位及上位规划要求, 考虑三条古街及村落结构, 将三条古街分别定位为风味小吃街、花灯文化街与古玩字画街。外围建设健康通廊 (城墙) , 在城墙与三条街之间分别规划农家美食、民俗庄园区、农业科技展示区、农业体验区、农庄种植采摘区。

风味小吃街考虑到人流和空间环境特点, 分别定位为汉代名小吃区、手工艺品专卖店和风情酒吧区。汉代名小吃区主要为特色名小吃店, 包括酥油饼、荞麦饸烙、腊汁肉等全国特色名小吃;西安食品手工工艺展示作坊和DIY自制体验店, 如豆腐坊、腊肉制作工艺展示、自制荞面水晶饼等;手工艺品专卖店, 如灯笼制品、铁艺制品、剪纸艺术等。风情酒吧段主要为现代休闲服务商业, 引进酒吧、星巴克等知名现代餐饮企业等 (见图3) 。

花灯文化街包括中国传统灯艺文化展示及乡土民俗文化展示两部分。中国传统灯艺文化展示主要包括花灯DIY店、灯艺文化展示院落与展示廊、特色花灯销售店等。乡土民俗文化展示通过建立相应的文化主题广场, 定期组织赛灯会、灯谜会、灯艺展、灯文化论坛等民俗文化活动, 以远近闻名的三兆村传统社火文化节为支撑点, 通过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吸引游客 (见图4) 。

字画古玩街主要展示汉代文化艺术与现代民间艺术。汉代文化艺术展示包括古代字画及古玩经营店, 借古都西安之品牌, 聚天下古玩之精粹, 让游人在上林苑享尽皇家风情的同时, 还能淘一把“古宝”;我国汉代文化展示廊, 以长街的形式来组织小型街头绿地等景观节点, 以雕塑、铺装等多种形式重点展示汉代书画艺术。现代民间艺术展示包括民间工艺品经营店, 吸取各地民间工艺品, 以稀、精、奇、美特点而著称;民间艺术文化展示廊, 民间艺人亲临展廊, 通过艺人现场临摹、写生、赐字、题诗、刻章、起名等活动, 实现与游客的互动 (见图5) 。

农家乐分为农业科技展示、农事体验区, 通过“亲情林”、“友情林”、农业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等体验性产品的设立, 以出租、出售、代管等方式, 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教育。同时举办农庄种植采摘游:利用低效益的农田和闲置的农庄, 进行季节性水果蔬菜采摘游和农庄休闲度假游。

健康通廊 (城墙) 是一座现代版城墙, 集康体健身、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城墙联系八个空间节点, 遵循概念规划功能分区对三兆村空间边界划定, 形成外围交通环;时光城墙为村子外围的一圈虚拟城墙, 横向分别穿越城墙片段、农田、果园、广场、街道, 丰富空间, 激活历史。

(三) 活动组织

充分考虑活动组织的时间连贯性、活动本身的最佳时段性以及整体组织的衔接性与均衡性, 综合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游客构成, 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营造持续的旅游气氛, 不断地制造市场兴奋点, 增强市场吸引力。如一月延续汉代以来传统的庙会节, 二月针对春节花灯销售的灯火节、社火节, 三月体验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农耕节等。

五、主要街道立面整治及重点节点空间设计

(一) 主要街道立面整治

三兆村主要街道的建筑立面整治中, 整体上提取屋檐、斗拱、瓦当、门、窗、柱式等汉代建筑元素并以现代材料和建造手法来表现;根据不同建筑的公共性和层数特点, 形成以歇山顶为主要特征的整体建筑形式。局部建筑构件中, 门窗花纹采用汉代风格的斜方格形式, 窗户采用土黄色, 柱子采用青灰色。

结合不同街道的性质, 采用不同的空间表现手法。风味小吃街中, 汉代名小吃区的餐饮服务空间以汉风为主, 沿街商业与农家乐模块为仿汉建筑, 综合性集市采用仿汉建筑与局部现代建筑结合形式, 酒吧街段重点以汉风符号构筑“成长版”汉风建筑。花灯文化街以各家大门口悬挂灯笼, 营造火红的气氛为特征, 针对其集花灯产、展、研、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功能特征, 形成汉风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空间变化丰富的建筑群。字画街由于临街店面不多, 建筑侧面面对街道, 独门独院, 围墙较多, 处理手法上把围墙挑檐处理, 斗拱分割, 墙面用书画装饰, 柱式上刻书法对联, 表现文人气质与庄园情结。

(二) 重点公共空间设计

城墙空间设计遵循总体策划中对三兆村空间边界划定的构思, 形成外围交通环, 道路两侧局部及四个入口设置城墙片断;时光城墙结合不同空间节点的功能, 表现出从古到今建筑材质从土—石—砖—钢—玻璃等历史的演绎 (见图6) 。

汉风新韵广场 (西入口) 毗邻交通要道雁翔路, 为三兆村的门户空间, 以吸引人流、展示汉代文化与花灯文化为主 (见图7、图8) 。

花灯荟萃广场 (北入口) 毗邻北侧皇家狩猎场和已建成的唐苑园林, 为展示与商务休闲空间, 表现三兆工艺花灯传承华夏文化, 容纳中华灯艺各派系, 空间上以林带双阙为主要表现手法 (见图9、图10) 。

垄头闲语广场 (东入口) 紧邻自然村落和风情酒吧区, 为休闲、健身、展示空间, 表现村落的千年落寞、农耕文化的垄头话长;空间上以村口铭阙为主要表现手法 (见图11) 。

守陵者诗韵广场 (南入口) 紧邻杜陵和外围农田, 为展示、教育、纪念空间, 旨在传承文人墨客情怀;以2000年前守陵人的迁徙图为底, 打造汉乐府诗林广场, 并以雕塑示意 (见图12) 。

钟楼广场 (古镇中心) 位于风味小吃街与花灯文化街交接处, 为商业、休闲娱乐、展示空间, 通过模拟城镇空间、参照汉代城市建筑构筑在土质高台上, 在高台上兴建三个高塔 (最高为27m) , 共同组成钟楼, 北侧兴建步行街道, 使古镇中心空间更加丰富 (见图13—15) 。

六、结语

文章分析了当前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环境整治的研究现状, 认为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整治不能延续城市型城中村环境整治的老路, 而必须与风景旅游区主题定位及城中村的资源禀赋相结合, 通过产业策划指导空间品质的营造, 实现具有浓郁风景旅游区旅游特色的旅游小镇这一目标, 并以西安市三兆村为例作以例证。文章是对解决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特色空间营造的初步探索, 而对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实现从村落到特色旅游小镇的城市经营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环境整治既要考虑对风景旅游区环境的保护, 又要照顾到原住民就业的需求, 不能够延续城市中城中村环境整治的老路。风景旅游区中城中村整治可结合风景旅游区主题定位及城中村的资源禀赋, 通过产业策划指导空间品质的营造, 打造具有浓郁风景旅游区旅游主题特色的旅游小镇。文章以西安市曲江新区三兆村为例, 加以例证。

参考文献

[1]肖和平, 张灿, 等.村庄与风景旅游区协调发展的规划对策探讨[J].科协论坛, 2010 (7) :137.

[2]洪春林."城中村"整治方案的探索[J].硅谷, 2008 (11) :183.

[3]张启波."城中村"问题及对策之我见[J].长江建设, 2003 (3) :42.

[4]王瑛.对改善梅州市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建议[J].科技资讯, 2008 (13) :176.

[5]吴英杰, 罗皓."城中村"改造:寻求城市发展与经济利益的协调[J].乡镇经济, 2004 (7) :33-35.

[6]顾爱怡, 沈健.城市近郊区建设和规划实例探讨[J].商业时代, 2007 (27) :103-104.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篇8

人类正进入大休闲时代。著名休闲研究专家杰弗瑞·戈比说:“从根本上说,休闲是对生命意义的快乐的探索。”世界休闲组织原秘书长杰拉德·凯尼恩说:“休闲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良好状态,是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的圣贤们对“休闲”也有过精辟的阐释,“休”:倚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闲”: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休闲,正成为越来越强大的生产力。纵观全球,休闲产业将取代传统的主导产业和现代的信息产业等,跃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位置。

大规模高水平的休闲地产的开发,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地方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城市对外展示形象、交际接待、吸引投资的最佳平台;休闲地产的发展是休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趋势。

1 背景

嵖岈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南临驻马店市,距华中重镇———武汉市300 km,北靠漯河市,距中原枢纽———郑州市200 km。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纵贯遂平县境,距景区仅25 km。

嵖岈山风景区面积148 km2,可游览面积52 km2,海拔786 m。嵖岈山风景区辖嵖岈山主景区、凤鸣谷景区、龙天沟景区、红石崖景区和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旧址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首批文明景区、十佳山水景区和河南最美的地方之一,同时也是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的主要外景拍摄基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和“东方第一社”之美誉(见图1)。

嵖岈山主景区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又名玲珑山、石猴仙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南山、北山、花果山、六峰山砥足而立,秀蜜湖、琵琶湖、百花湖、天磨湖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奇特秀丽的风光画卷。景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枚不胜举,有九大奇观、九大名峰、九大名洞、九大名棚、九大奇石,各类景点200多处,著名景点60多处,具有“奇、险、奥、幽”四大特点,享有“华夏盆景”“中州独秀”“江北石林”“伏牛奇观”之美誉(见图2)。

在嵖岈山主景区外,还有林海碧涛、鸟语花香的凤鸣谷森林公园;峡深壁陡、丹霞遍布的红石崖景区;瀑布飞泻、野趣浓郁的龙天沟景区;碧波荡漾、鸟翔鱼跃的狮象湖水上乐园及保护完好、资料翔实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陈列馆与嵖岈山相得益彰,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2 基地

项目地块位于嵖岈山风景区内,景区南门的北侧,紧临南大门,东侧为007县道,西临主景区。基地总用地面积107 799.58 m2,可建设用地面积81 790.4 m2。地势西高东低,北侧高差起伏较大,南侧地势平坦。北侧的秀蜜湖和从山上流下的河水环绕在基地周边。西侧的主峰犹如一个小盆景,映衬着基地(见图3)。

3 设计理念

本设计意将项目打造成为独特的全国性休闲产业———嵖岈山旅游休闲度假村。形成以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涵盖居住、餐饮、SPA、保健、购物、休闲、疗养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景区资源,以完善的旅游度假系统吸引并留住人群,结合酒店管理和度假区返租的管理模式,提升片区影响力和人气。

建筑与自然充分和谐,小隐于野。建筑依山临水而建,意欲打造顶级生态旅游度假场所。

4 规划结构

本项目为整个度假区的一期,主要包括休闲商业街、酒店和度假屋。基于用地现状,充分重视和利用现有地形及环境,规划设计力求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分为四个区,其中A区为休闲型度假区,提供短期高品质的高端服务;B区,C区为养生型度假区,主要为以长期疗养为主的养生度假人群服务;D区为风情商业街及精品酒店区,为景区散客及团体游客提供精致的住宿服务,风情商业街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同时为体现当地的文化风情提供展示的场所。每个区之间以水相连,通过各区的特色环境,打造不同形态的建筑空间环境,创造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主题的复合型旅游度假区(见图4)。

5 交通规划

A,B,C度假区的交通组织:A区休闲度假区采用人车分流,禁止车辆进入,仅适用电瓶车将客人送抵房间门口;B区,C区车流可以直接进入度假区内,每个度假屋都设计了停车位,方便游客和居住人的使用。

D区风情商业街的服务对象为度假区居住的人员以及景区旅客及周边居住人员,交通主要为步行。外来车辆集中停放在景区外的公共停车场;酒店前广场设置了部分地面停车位。

度假区内应急消防车道结合平时车道或步行道设计,考虑与景观的融合,各区皆形成环道或者有回车场地供消防车到达,满足消防要求。

6 竖向设计

本地块依据场地标高和与周围地形之间的关系,场地竖向设计的原则,主要是尽量减少对现有山体的开挖,同时,合理的解决高差,满足使用功能。整体场地现状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度假屋总平面规划尽量平行于等高线设置,道路高差变化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建筑与道路之间高差结合场地控制在舒适的高差范围,使居住者方便易到达度假屋室内。

7 建筑风格

该项目旨在打造成为独特的全国性休闲度假场所,因此在适度优化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建设度假、商业及休闲养生的生活体验空间,打造全新的休闲旅游的典范。

地块及周边环境资源条件良好,规划景区定位为中高端山地休闲度假区。注重整体的品质感和舒适感的营造。结合山地地形地貌有机布局,营造舒适性高、品质感强的中高端旅游度假胜地。

建筑风格:养生度假区建筑为美式草原的建筑风格,打造平稳、大气而又具自然山水古朴天成特性的整体形象,同时充分体现休闲度假建筑的感觉。这种风格与嵖岈山一带山水的自然形态形成完美的呼应;休闲度假区的建筑风格在养生型度假区的设计上加以提炼,通过建筑元素的提炼,建筑材料和颜色的不同处理,使之更具有现代感和度假感;风情商业街及精品酒店,除了采用简约精炼的建筑设计处理手法外,从材料、色彩、细部等方面上力求与度假区相呼应,与自然相互融合(见图5,图6)。

8 景观设计

以打造和大环境相互融合的高品质环境为目标。自然山体、水体、绿化、景观的贯通,通过景观形成优美又宁静的山水度假胜地,为旅游的人们提供休闲度假的养生新体验。

景观设计的亮点:

1)规划区域内大面积的水域成为景观的重点及亮点,沿湖形成线性的休闲步道,成为滨水休闲带;

2)自然山体绿化延伸到区内,形成与水景相映的自然景观体系;

3)度假区内形成不同大小的景观中心,通过道路、水体、绿化、景观贯通一体;

4)商业区不同的空间节点形成景观节点,形成由山门广场至酒店的景观轴线。

9 可持续性发展

建筑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今和未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重点,人的活动必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设计中必然要考虑的,首先设计上采用可接受的一部分可再生能源和一些节能技术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降低自身的能源消耗;其次是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1)建筑单体节能。

通过对建筑单体的围护结构材料,外墙饰面的使用,达到建筑保温隔热节能标准。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节约传统能源。

2)优化场地布局。

合理考虑建筑布局,充分结合场地地形条件,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3)自然通风采光。

不仅减少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而且可以提高室内的环境舒适度。

4)铺装和生态停车场。

减少硬质铺地对地球水循环的影响,使人工环境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1 0 结语

我国现今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度假旅游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旅游产业之一,并且其比重在不断上升,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加,旅游地产的规划设计值得设计师不断去探索。本文通过嵖岈山风景度假区规划设计的思考,对目前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胜地的设计提出了探索的新思路。

摘要:以自然的生态原则为出发点,结合嵖岈山风景区优美的地理环境优势,打造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度假胜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为人们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方式,使“旅游”和“休闲”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生活的融合体。

关键词:休闲产业,生态旅游,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华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嵖岈山风景旅游区规划建筑方案报建文本[Z].2013.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篇9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舒颖.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中国现状:旅游地产风景独好 篇10

茅台22亿元进军旅游地产

现在这个时代真是丰富多彩。

8月13日, 茅台集团的度假村项目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据悉,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2亿元, 占地300余亩, 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这也是茅台在贵阳做产业地产项目之后的又一动作。

资料显示, 2012年8月份, 茅台集团以9.4亿元竞得三亚市海棠湾C6片区D-3-6地块, 成交楼面价为11965元/平方米。虽然看上去茅台集团竞得的海南旅游地产项目体量不大, 但对外行来说, 做旅游地产还是面临较多挑战。

对此, 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 近年来海南的三亚在国内和世界上的知名度日益提高, 对于茅台来说, 选择三亚向世界展示其文化是理所当然。这或许是茅台在三亚做旅游地产的目的所在。

当国有企业掀起“混改”浪潮之际, 白酒龙头企业贵州茅台的母公司茅台集团也于日前开启了多元化之路, 成立建设投资基金公司, 斥巨资投资健康产业, 还进军旅游地产领域……在业内人士看来, 茅台集团多元化发展的背后与其“千亿元”目标分不开, 而其涉足旅游地产项目与卖酒的结合, 更是引发了业内的关注。白酒专家铁犁表示, 茅台搞旅游地产就是开发房地产项目, 跟酒没有多大关系, 也不会对酒的销售有多大帮助, 仅是多元化探索, 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不过, 茅台多元化发展的眼光比较精准, 直接瞄准的是旅游行业。记者采访时发现, 目前旅游地产俨然已经成为转型的“样板间”。此前, 较早涉足旅游地产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 万达未来将加大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投资, 以储存未来十年的竞争优势, 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收入比重将降到50%以下, 彻底实现转型。

从“配角”到“主角”转身

据有关研究指出, 我国目前每年约有3000万人次的外出旅游, 旅游业消费更在日益增长, 其中, 度假型置业需要以每年24%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 在我国对房地产保持高压调控政策背景下, 房地产行业正在重新洗牌, 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为目的的一系列政策逐渐出台, 整个地产行业正在寻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而作为旅游业与地产业的结合体——旅游地产, 凭借强大的经济杠杆效应与政策向性优势已经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

在多地举行的房交会上, 旅游地产异军突起, 从“配角”成为了“主角”, 集体“抢客”, 俨然成了“香饽饽”, 使得旅游地产成为媒体及人们议论的热点。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海南、广东、深圳、四川等地已开发的旅游房地产项目已达到上百个, 以“高尔夫、山地、滑雪、冲浪、野外运动”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住宅、别墅、酒店就已近100家。其投资商除了国外和港台颇具实力的大公司外, 还包括内地首创、海航、中信、中旅等大型企业, 同时也包括天鸿集团、万通集团等一大批房地产投资商、开发商。

可以说, 近几年中国旅游地产发展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蹿升。仿佛一夜间, 在旷野辽原, 在乡野田间, 在山峦沟壑, 在峡谷山涧, 在雪山苍穹, 在海天一线, 在花园甬道, 在泉水林边, 在灯红酒绿, 在十里长街……都留下了旅游地产的足迹。

旅游地产的出现是市场必然的选择, 也是相互促进的良性结构。《2013-2017年中国旅游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在中国, 旅游地产市场基本呈现“一级城市靠地产, 二、三级城市靠资源”的泾渭分明的发展态势。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级城市的旅游房地产基本上走“地产”路线, 以人造景区、景点来配套于住宅、酒店、社区等的开发;而二、三级城市的旅游房地产则主要走“旅游”路线, 依托区域的高等级旅游资源进行项目配置。

就目前而言, 中国旅游地产多侧重于度假旅游, 或强调以旅游发展为主体, 以地产为延伸;或强调发挥地产主体功能的同时赋予其旅游功能, 从而扩展地产行业的内容, 吸引更多的消费客体。同时, 由于我国地理、经济发展特性, 形成了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景观资源丰富等特点, 旅游地产业率先在这一区域落足, 而中、西部旅游地产不仅仅在数量上较少, 且多集中在城市的附近相邻郊区。

不过, 对于进入旅游地产的许多房企而言, 由于企业开发旅游地产是迫于生存压力, 他们热衷的是“地产”, 而非“旅游”。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企业拿地成本低得难以想象。而开发商更关注以开发旅游的名义而带来土地增值, 实现周边商业地产和住宅的高回报, 因此, 从短期内来看, 势必会出现旅游和地产脱节的现象。从中长期来看, 对于开发旅游地产的企业来讲, 由于开发能力、运营能力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差异, 仅仅做“地产”的这类企业也势必会被洗牌或淘汰, 企业的转型之路自然也就到此为止。

旅游与地产是一种新的互惠关系

旅游地产是房地产开发中的对于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应用的最卓有成效的一种模式。旅游与地产的结合不但是互补关系更是一种互惠关系。旅游带动了地产项目的人气, 促进了地产项目的价值上升;地产项目弥补了旅游的资金缺口、实现了短期盈利同时又借助了旅游的自然资源。

在中国, 旅游地产一直是较热的话题。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在我国已遍地开花, 受到各界各行的关注;另一方面, 房地产业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 两者结合形成的新型业态。一般旅游项目的投资收益期都超过15年, 但可持续回报时间可以达到50年以上。而旅游地产2到3年就全部收回投资, 且可获取150%到400%的盈利, 可谓暴利项目。但旅游地产以低成本为基础, 关键问题是必须有人气。没人去的地方什么房子也很难。旅游地产的价值与旅客流量正相关, 与客源地的交通正相关, 和周边风景价值正相关。当前的旅游投资商是以旅游地产投资的收益来补充旅游投资的长期性;而另一面, 旅游的人气效应又有力的构成了旅游地产的价值, 形成可持续升值效应。而从投资的层面来说, 因为旅游地产的操作倚重于经营, 投资周期长而被称为难度最高的房地产开发形态。需要操作团队具有极高的专业性, 并保有较大的资金储备或完备的再融资渠道。

旅游地产的产生是长期持续回报与快速回报, 持续现金流与短期销售了结, 低成本土地与高成本配套等相互联结的合理趋势。实际上, 低成本的土地是与高门槛的旅游开发相结合的, 这里面讨巧的机会并不多。把人气搞上去, 就需要进行基础设施、景点、游乐、娱乐、景观、接待等等的开发, 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 旅游与地产之间互补互助关系非常重要。

调控持续、需求外溢旅游地产持续走强

2014年的中国楼市, 虽然调控政策力度有所减弱, 但市场反弹情况有些缓慢。国家和地产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成为助力旅游地产的有力保障, 也为旅游地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态势:

消费需求方面, 国民已把休闲度假当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度假旅游市场在经历了从疗养康复到疗养游乐再到养老度假三个阶段后, 已经由一种概念上升到寻求产品与项目的支撑。

政策管理方面, 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期化已成为一个趋势。房地产行业改变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 以土地为王、资金为王的时代将逐渐转变成为专业为王的时代。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新型的旅游地产带来发展机会。

投资需求方面, 对于投资需求来说, 由于国内投资渠道过少、其他投资产品的风险也较高, 这使得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不受限购影响的旅游地产。对于改善需求客户来说, 景观优美、环境静谧的旅游地产满足了其对生活的改善、养生的需求, 且又兼具价值投资。

发展方向方面, 旅游地产文化化与主题化;健康依然是主旋律, 度假产品多样化;环城市度假设施更加适应家庭式短期度假需求;创新化和多样化成为发展方向。

运营管理方面, 旅游地产开发商将更加关注营利模式、融资模式、组织管理、消费驱动、主题定位、规划设计、营销传播、售后服务。

经营方式方面, 旅游地产机遇与风险并存, 企业的专业运营是项目成功关键, 并将呈现经营长期化、合作多元化、运营组合化、服务精细化的特征。

鉴于旅游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情况, 以及相关产业对基本性地产建设、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正面推动效应, 将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预期, 旅游地产的发展空间广阔, 特别是在“生态文明”与“中国梦”的建设目标下, 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并将持续走强。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知名案例

1、主题公园+地产

首先, 华侨城, 比如深圳欢乐谷、北京欢乐谷、成都欢乐谷等。

其次, 有宋城股份开发的杭州宋城, 广州长隆集团开发的长隆乐园, 大连海昌开发的水公园等。

2、旅游商业地产

比较著名的有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杭州清河坊、北京前门等旅游休闲商业街区。

3、旅游度假区住宅项目

在这种模式中, 最常见的是“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别墅”, 比如昆明的春城高尔夫、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等;也有的直接就是风景区周边的纯住宅的, 安徽黄山、海南三亚等都有案例。

4、大型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包括公园、地产、球场、酒店、商业等)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篇11

休闲旅游模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的游客,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广大游客,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个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的休闲、体验和度假活动渐成新宠。农村地区集聚了我国约70%的旅游资源,农村有着优美的田园风光、恬淡的生活环境,是延展旅游业、发展休闲产业的主要地区。

记者从农业部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伴随游客的需求变化,乡村旅游近几年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吃、玩、钓”等传统方式向科普、教育、养生等内容拓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已发展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多层次、多方位,结合森林、温泉、滑雪等资源的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旅游新业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多样,比如观光采摘型的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科普示范型的上海鲜花港、生态参与型的阳朔乡村游、低碳体验型的北京留民营村、民族节庆型的广州从化李花节、农家休闲型的重庆农家乐等,都已经创出了乡村旅游的品牌。

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乡村旅游让农民看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把田园风光、农事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种庄稼”与“种风景”的完美结合。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产业和收入来源。

据农业部统计,乡村旅游每直接安排1个劳动力就业,就可带动交通、商贸、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增加5个就业机会。比如湖南省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民就业24.2万人,以此推算,可间接带动120万农民就地就业,乡村旅游使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四川省郫县农科村年接待中外游客已突破100万人次,村里农民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面旗帜。

在提高收入的同时,乡村旅游还使农民的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升了居住在乡村的人们的幸福指数。比如江西省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让常见的农作物油菜花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大美景,该县也由农业县成功转型为旅游县,并获得了“中国最美的乡村”称号。浙江省安吉县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经营农家乐,避免了家庭成员因长期分离而造成的情感问题,提升了农民的家庭幸福感和稳定感。

投资经营趋向多元化

乡村旅游贯穿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是目前我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型业态。农业部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秀忠介绍说,乡村旅游的经营规模正在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从农民自发建设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经营主体已从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形成了多元投资结构。例如在福建全省乡村旅游企业中,民营和外资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0%。

业内专家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由于受到现有土地流转制度的限制与农户自身资金的限制,起点低、规模小、分布广,因此必须走集约化道路。黄山“徽州农舍”是一种全新理念的乡村农家乐经营模式,目前已入驻徽州区坤沙村、长潭村等地,由旅行社投资经营,与市场直接对接,并由村委会组建的乡村旅游协会实施日常管理,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营销管理、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收费结算,充分调动了农户、企业、村集体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这种乡村旅游经营模式,有利于农家乐塑造品牌、抱团开拓市场,对喜爱自驾车、自助游等出行方式的游客很有吸引力。(来源:人民网)

相关链接:

《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

一、示范基地创建工程

为了进一步调动地方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将持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标准、优化环境、规范引导,逐步使休闲农业由单一休闲服务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延伸,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产业完备、功能齐全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全国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15年全国建成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二、知名品牌创建工程

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人文等内部要素,接待能力、就业人数、休闲收入、游客感受等外部因素,统筹设计评价指标,分类开展以全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推介、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领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提高全国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到2015年,全国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乡村和星级休闲农业点。

三、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围绕休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休闲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全国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咨询、营销推介、物流交易、虚拟展示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支撑体系,为休闲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借鉴相关行业管理经验,遵循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规范休闲农业设施建设和服务。加强休闲农业设计研究体系建设,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一批休闲农业设计研究中心。

四、从业人员培训工程

将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纳入国家财政支持范畴,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组织专家精心编撰培训教材,确保培训质量。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在培训人员方面的优势,加大远程培训,显著提升信息化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15年,使全国从事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参加过专门培训。

五、乡土文化挖掘工程

乡土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灵魂。针对目前休闲农业区域同构和产品同质问题,“十二五”期间,要加大乡土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挖掘力度,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乡土文化艺术园创建活动。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乡土民俗文化区,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休闲农业场所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明晰的路标指示和完备的停车场。参照相关规范标准,改善住宿、餐饮、娱乐、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服务设施,使休闲场所的卫生条件达到公共卫生标准,实现垃圾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加强休闲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设,在动植物新品种引进、现代种养技术示范、设施农业生产设备、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为拓展农业功能创造条件,使消费者“乘兴而来、放心休闲、满意而归”。(来源:农业部网站)

自然风景旅游区论文 篇12

梁子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绝佳的自然生态和破碎性的湖岸线及湖汊、港湾众多而闻名,湖岸线长达636公里,这些特征在全世界湖泊都极为罕见,景源资源条件十分优越。在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上,来自各国的湖泊保护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梁子湖流域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武汉城市圈、湖北省、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珍贵湖泊湿地资源。

保护第一,合理利用

岁月沧桑,梁子湖今天依然碧波荡漾,可谓万幸。

上世纪80年代,梁子湖一度岌岌可危。无节制的捕鱼、炸鱼、毒鱼活动泛滥一时,湖中鱼虾螺蚌和水生植物遭受毁灭性破坏。

幸运的是,1984年湖北省政府重新明确省梁子湖管理局管理职责。经管理局强力执法,竭泽而渔的捕鱼乱象得到遏止。此后20多年,增殖放流、灌江纳苗、实行休渔,渔业资源基本保持了平衡。

1986年开始,梁子湖出现围网养殖,最高峰时超过四分之一水域。中后期,养殖户投放饵料和药物,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趋势。

幸运的是,2006年3月开始,省政府对梁子湖展开5次大拆围,大部分围网被拆除。

1998年,长江遭遇100年不遇特大洪灾,大量浑浊江水涌入梁子湖,终日不见阳光的水草成片死亡,覆盖率骤减50%。

幸运的是,武汉大学生科院教授、梁子湖国家野外观测站站长于丹,次年开始实施梁子湖水生植被生态恢复工程,大面积人工种植水草。经各方多年努力,梁子湖重现“水下森林”。

2007年,因春旱连夏旱,加之灌溉之需,梁子湖水位线降至17米以下,远低于湖泊生态需水量,大片湖底出露,水生植物危在旦夕。

梁子湖沿岸没有大的城市,主业是农业。2000年后,梁子湖周边出现加速发展工业态势,工业污染风雨欲来。

幸运的是,2007年7月,省委专题研究梁子湖生态保护,确定梁子湖“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基本方针。

此后,流域内小造纸、小酿造、小化工、小苎麻等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停取缔。几年里,流域内200多个建设项目,被环保部门拒批。

由于历史原因,围湖造田,江湖分家,导致梁子湖水域分割,面积萎缩,湖泊纳污和调蓄能力下降,湖泊功能不断衰减。生物多样性逐年递减,鱼类已由半世纪前的94种,降至52种。

幸运的是,作为水质成功恢复的代表性湖泊,2008年,梁子湖与代表黄河流域富营养化湖泊转好的乌梁素海、代表高山深水湖泊的抚仙湖一起作为“新三湖”,纳入国家重点湖泊水库生态安全调查及评估专项,要被大力整治,担当起示范全国的重任。

同时,梁子湖作为武汉市后备饮用水水源地,武汉城市圈生态屏障,湖北省提出了将梁子湖建成湖泊休养生息的国家级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试验区、湖泊保护政策及管理模式先行区等规划,梁子湖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大力整治之后,武汉大学梁子湖国家野外观测站数据表明:梁子湖80%以上的水域被水草覆盖,去年50%以上水域全年保持一类(可直接饮用)。今年4月,超过70%水域达到一类,创20年来最好水质。

生态旅游、休闲度假

2007年,武汉市江夏梁子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经武汉市编委批准成立。风景区托管沿湖周边8个行政村,面积40平方公里。八村(岛)范围内共有69个村民小组,1535户,人口6210人;在册面积11796亩(其中水田7077亩,旱地4719亩),山林16949亩,水面(塘及湖汊渔池)5805亩,荒山荒滩7704亩。

梁子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对该湖的发展提出的总体功能定位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定位于生态旅游,是基于梁子湖绝佳的自然生态而提出的。梁子湖湖泊周边植被完好,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气候温润,湖光山色,亮丽迷人,是都市里的世外桃源,又是一处极具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湖泊型生态旅游区。定位于休闲度假,是基于梁子湖独特的地理环境而提出的。梁子湖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湖,周边大中城市的存在不仅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的保障,而且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客源。

几年下来,经过大力建设,如今,梁子湖风景区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备。全长24公里梁子湖大道已全面刷黑,20分钟车程可以到达市区鲁巷;园区道路已完成路基工程。争取国家投资490万元的大屋陈至北咀10KV风景区供电专线去年完工;设计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一期工程2万吨)主管网已供水,内部支网已规划;已建成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各一座;北咀码头在原基础上也在去年进一步修建成旅游码头;江夏“一日三景”(龙泉山——梁子湖风景区——中山舰)游已正式开通,龙湾度假村建成并可日接待游客500人次;直达市区旅游公交专线也在2010年国庆节开通。

上一篇: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下一篇:安全层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