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项学生

2024-10-23

舞蹈专项学生(共5篇)

舞蹈专项学生 篇1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泊来品,作为一门高校必修课程,在1997年才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试运行;虽然才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体育舞蹈课程机制已经日趋成熟并已基本普及到全国高等本科院校普修课程中。然而对于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如何学好体育舞蹈,如何培养自身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做到教育人才的对接,则摆到了重要课题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对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大四实习生以及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与体育舞蹈发展现状水平及教学能力的相关文献资料36篇,作为相应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征集对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为100%;同时就部分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校内或校外所教授的学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4份,其中摒弃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共有5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

1.2.3 专家访谈法

走访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的专家及授课教师,了解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现状,并详细谈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习学生的教学能力。

1.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已获得的资料分析、归纳和总结,运用SPSS1210、加权积分法和帕雷托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舞蹈教学能力概述

体育舞蹈教学能力,是指教学工作者有效地实施体育舞蹈的教学及其活动的一种本领;体育舞蹈整个教学过程都反映着对教学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中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教学能力,是指在校学习体育舞蹈课程期间,学生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即学生能运用合理、科学的手段实现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并达到预定教学效果的能力。体育舞蹈教学能力是比体育舞蹈动作的单纯掌握更深层次的一种技能。研究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教学能力,能全面体现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反映学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质量,这是深入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升入发展体育舞蹈,为后续的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对接做好准备的需要。

2.2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有关体育舞蹈教学能力问题的研究,既涉及到理论知识和教育方式的突破,又涉及到与实践的规范结合和创新探索,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密切联系的教育问题。在全国高校的体育院系中,体育舞蹈是教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国际间不同国家的舞蹈,融入了各个国家的民族特色且又被中国市场所亟需,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呈现欣欣向荣之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综合学习成效令人堪忧;绝大多数学生只停留于自己学会的基础上,对于从一个被授课者转型为授课者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即学生只注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这种教学能力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对体育舞蹈文化背景的传播不足、教学过程中讲解的不精准、教学实施后的评价能力不完善等三大块。

2.2.1 对体育舞蹈文化背景的传播不足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校内或校外所教授的学员中,有超过88.7%的学员不了解体育舞蹈分别源自于哪个国家,其中还有19%的学员甚至不知道体育舞蹈的舞种划分,绝大多数仅仅局限于对体育舞蹈中拉丁舞的了解,并且也不全面,而对国际标准摩登舞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拉丁舞本身热情奔放、节奏明快而使得社会认知度更普及,但是必须认识到的是,作为一个体育舞蹈的教学工作者,就要意识到其文化背景的讲解传播及普及也应该是教学中的一部分。

2.2.2 教学过程中讲解的不精准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所学动作的完成情况。动作的讲解包括基本步的讲解、花样步伐的讲解、成套动作的讲解,不同的动作结构应当有不同的讲解方法;例如基本步主要采取完整教学法,花样步伐主要采用分解教学法,成套动作的讲解则要运用分段教学的方法。同时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所面临的是各个年龄层面的学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到不到年龄阶段的语音理解能力,动作接受程度等;例如在教授儿童就应多采取示范教学法,用简单通俗的关键字词去强调重点,而不能过于理论化,在对待成人学员就应当多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完成动作,同时还是考虑到年龄越往上的学员其接受能力就越慢,所以要给尽量多的时间去加强练习。

被调查的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大都因为第一次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无法很好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在语音的组织及单个动作的讲解中也不够详细精准,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2.2.3 教学实施后的评价能力不完善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对教学能力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的一种能力运用,忽略了教学实施后的评价能力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没有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力,对学员的课堂掌握程度没有一个系统的反馈。特别是对学习成效慢的学员,则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的结果,即使是熟练掌握动作的学员也容易在一段时间后遗忘动作,这就需要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教学实施后的评价能力的提高。并且因其教学场所的自由性,教学工作的不固定性使得部分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出现不负责任的现象。

3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研究和探讨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在辨证的整体观的指导下,分析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有关教育评价和教学改革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在体育舞蹈的教育过程中,体育舞蹈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学技术,并潜移默化如何去教技术。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教学能力主要是通过学历教育和教育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如何提高专项学生的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将从这两点出发,整理出相关途径和方法以作参考。

3.1 培养职业认同感

调查发现,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并不是都愿意从事体育舞蹈教师职业的,这是一个出发点的问题,因此要在源头树立对自身的认识和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目前就业压力大,但是体育舞蹈有着良好的就业形势,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情况,有利于坚定专业思想;同时要对体育舞蹈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自我理解。

3.2 对专业技术的学习

任何一场完美的表演必定是由扎实的基本功所铸就的,要想提高教学能力,就必须先完善自身的专业技术。在学历教育中,教师则要起到引导作用,突出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相对于单纯的接受性学习, 专项学生要学会找方法,寻突破。比如相互间的合作学习,舞伴和舞伴之间、男伴和女伴之间通过练舞、探讨技术动作,能主动地发挥其创造思维并整合交融进行学习, 其学习效果已不是单纯停留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而是上升了一个层次,将其达到纯熟的境界。

3.3 对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的思维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对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直观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专业、准确地表述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准确、有条理、组织有序,在教学反馈中及时主动并作出调整;同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并延伸,这对培养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教学能力作用更大更直接。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舞蹈作为唯一一种必须男女搭档而成的舞蹈,特别强调体育舞蹈教师的领舞伴舞能力。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分析和讲解示范舞蹈动作,同时指出领舞和伴舞要领。更重要的是, 体育舞蹈教师应有意识的同时教授专项学生男步与女步,混合交叉学习,这样才能使专项学生更好的领悟动作,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至于出现男生只会男步,女生只跳女步的尴尬。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能给学生领舞的同时,也能给学生伴舞,使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3.4 在实践中增强教学能力

可在年级内选派代表相互到其他班级进行公开课堂的模拟实习,通过教育全过程的指导和演习,让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感受到体育舞蹈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可在寒暑假中自主选择去基地实习,增强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参加赛事,加强学习。近年来,我国相继承办了一系列较为大型的国际性体育舞蹈赛事,赛事后,国内外世界冠军和优秀选手都会设立专门的课堂,为广大体育舞蹈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作为体育舞蹈的专项学生,要把握住这些机会,这不仅有利于自身技术的提高,也有助于加强自我的教学能力。

摘要: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仅局限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教学方面,还处于初级甚至是陌生的状态。鉴于这些学生很大部分将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工作,文章将根据调查现状分析来探讨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胡喜华.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2),65-67.

[2]答英娟,张婷.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6.

[3]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凯.体育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9):390-392.

[5]张学研,陈瑛.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结构与评价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8):40-42.

舞蹈专项学生 篇2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舞蹈中心教学成绩显著,培训质量专业特征明显,教学风格严谨规范,培训人数每期超过2000多人次,品牌课程正在做大做强。2010成立了“陈晓燕舞蹈工作室”、“二泉映月”少儿舞蹈团。本着“立足少儿,面向老年,兼顾成年”的宗旨,2012年又成立了“二泉映月”成人舞蹈团,完善的教学管理深受社会各界热爱舞蹈人士的欢迎。

对学生创造舞蹈和创意舞蹈教学的构想

陈晓燕 周爱华

随着对艺术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在周末少年宫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在舞蹈、美术、书法、器乐等艺术活动中快乐的身影和不断提高的艺术能力,这是令人惊喜的进步。但是,出于多种原因,到目前为止,舞蹈似乎更多地只是作为音乐活动的隶属,在舞蹈教学中,以学生模仿教师编排的内容为主,且程式化动作多;教师对学生的自由舞蹈表现缺乏关注等现象。学生的舞蹈似乎越来越偏离学生本真的状态,学生的舞蹈能力发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与培养。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发展水平和表现特点了解很少。而这正是限制教师有效促进学生舞蹈能力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的自由舞蹈表现是教师了解学生舞蹈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自由舞蹈表现特点进行研究,为教师进行学生舞蹈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铺垫和实施基础。

本研究是基于学生舞蹈教育方法理论普遍缺乏客观依据、教师对学生舞蹈发展水平和表现特点了解甚少等严峻客观事实而进行的基础研究尝试。目的在于描述8-10岁学生自由舞蹈表现的特点,使广大学生教育者尤其是学生舞蹈教育者有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者在进行8-10岁学生自由舞蹈表现特点的基本描述与概括后,也将以此为据,试图探讨适合的学生舞蹈教育方法。

第一部分 创造性舞蹈教学的优势

8-10岁学生自由舞蹈表现的潜能和少年宫舞蹈教学现存的若干问题。对照学生舞蹈教育的目的,说明创造性舞蹈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并且,阐述创造性舞蹈教育在促进学生舞蹈潜能发挥和解决少年宫舞蹈教学现存问题上的可能性。

一、学生舞蹈教育的目的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的艺术教育,尤其要注意保护其艺术天性,保持其艺术兴趣,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充分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教育,通过这样的艺术教育,既顺应了学生的艺术天性,帮助学生巩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发展了学生真正的艺术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自信心、创造性、动手能力、心理健康、社会性等各方面品质的发展。舞蹈教育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舞蹈基础知识技能,培养舞蹈兴趣,更加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创造。

二、创造性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学生的舞蹈教育理念

创造性舞蹈的独到之处,在于学生能自由而无负担地使用他们自己的肢体来表达他们的感受,是联系他们内在与外在的桥梁。经由這样的学习,学生探索到包括身体、精神、想象等领域的内涵,使他们更了解自己,也充满了自信。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学生中心的舞蹈教育观,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及其天性,它让学生学会以自己的肢体表达思想、发泄感情以及对事物的感受,体会并了解舞动肢体是一种多么舒畅、奇妙的展现。

(二)思考重于技巧、过程重于成果

在创造性舞蹈教学中,从头到尾所展现的动作,应是由学生想出来的动作。教师从引起动机开始,即以引导语与学生沟通,给予修正、指点,整理出学生自己想做、想跳的动作。因此,这是一种非常注重学生思考、创造过程本身的舞蹈教学,它并不一味追求舞蹈表演的结果或效果。它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是学习如何把想跳的动作先用脑筋想出来。

(三)重视四种元素的应用

舞蹈动作来源有意象和元素两大种类。舞蹈元素包括身体元素、空间元素、时间元素与力量元素。创造性舞蹈重在挖掘各种元素,发展肢体动作及千变万化的动态。从而激发学生从自然运动开始探索各种身体动作的可能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动作。这种以元素探索出发的动作创编,不会在评价上出现性别偏向。相反,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不同能力学生各自创编动作的特征,也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扩展舞蹈语言。

(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完整的审美教育应该包括“想、做、看、评”四种能力培养。但是在学生舞蹈教育中,往往忽略了“评价”这一环节。创造性舞蹈教学强调对“观众群”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相互观赏、讲评、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他人的长处加以学习吸收,发现他人的不足给予改进意见。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舞蹈表现能力的进步。

以上总结的四个创造性舞蹈教学的特点表明,创造性舞蹈教学尊重学生的艺术天性,利于发挥学生舞蹈的潜能(特别是舞蹈创编的潜能);心理氛围也比较轻松和谐。

三、创造性舞蹈教学的功能

第一,创造性舞蹈教学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在创造性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语言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与评价,这种语言应是具有启发性的、暗示性的和开放性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学生和学生之间也需要用语言进行讨论、合作沟通;在欣赏与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还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不都是语言的发展吗?

nlc202309040109

第二,创造性舞蹈教学和逻辑—数学发展的关系。

在创造性舞蹈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几何形状及其变形出现在舞蹈的线路、轨迹上或者舞蹈画面的构图上等。另外,在舞蹈活动中,可以以自然中的图形、几何图形,甚至某些数学中的概念(如“对称”)作为主题让学生用身体进行表现,这样,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够得到刺激和发展。

第三,创造性舞蹈教学和音乐发展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极为密切,正如人们常说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流动的音乐”。舞蹈必须与它的音乐相契合,才能具有表现力。也就是说,在舞蹈活动中,学生需要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意境才能把握舞蹈的表现。学生听到音乐,常常会自发地舞动起来,这是学生对音乐的直接理解与反应。因此,在创造性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能够有所相应的提高。

第四,创造性舞蹈教学和身体运动发展的关系。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自然与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密不可分。舞蹈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弹跳力、肌肉力量与控制、灵活性、平衡感和协调能力等得到综合的锻炼与发展。创造性舞蹈教学更加注重身体动作可能性的发掘,因此更能促进身体运动的发展。

第五,创造性舞蹈教学和空间智能发展的关系。

舞蹈同样是一种空间艺术。只有当学生具备相应的空间感应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的时候,他们的舞蹈才会有呈现出空间层次的美感。在创造性舞蹈教学中,特别重视舞蹈四大元素的開发利用,空间元素就是其中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身体的高低变换、平面移动、线条走动等锻炼其空间智能。

第六,创造性舞蹈教学和人际关系发展的关系。

在舞蹈的创意、编排、表现和评价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同伴、老师进行沟通。无论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还是与同伴协调合作,共同分享,都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与品质。在创造性舞蹈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即是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七,创造性舞蹈教学和自我认识发展的关系。

创造性舞蹈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积极探索周围的事物,他们能够自我发现、自我适应,并且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这些恰恰都是完成自我人格所必须经历的东西。这就是创造性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进步的原因所在了。

第二部分 学生创意舞蹈教学

创造性舞蹈教学与当下少年宫舞蹈教学的融合,创造性舞蹈教学具有发挥学生舞蹈潜能(尤其是舞蹈创作潜能),促进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利于学生个性有社会性发展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创造性舞蹈教学取代现有的少年宫舞蹈教学方式。事实上,现有的少年宫舞蹈教学也有其良好的作用与价值,而创造性舞蹈教学的适用年龄跨度很大,从幼儿(一般5岁起)到老年人都可以,如何取长补短,开拓一条适合少年宫舞蹈教学之路。研究者认为,可以借鉴创造性舞蹈教学的“创意”,结合少年宫舞蹈教学,发展一种新型的学生舞蹈教学方式——学生创意舞蹈教学。

一、学生创意舞蹈教学的特点

我国的学生舞蹈教学,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固定舞蹈(通常指芭蕾舞、民间舞或现代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要教学方式,是目前少年宫舞蹈教学的主流。这样的学生舞蹈教学固然有其自身的作用,特别是在系统学习舞蹈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距离充分发挥学生舞蹈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仍有一段距离。因为在这样的舞蹈教学中,学生相对缺乏自己探索、发明的经验,缺乏自己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缺乏独立性与自信心。

鉴于此,少年宫舞蹈教学中,必须添加一个重要因素——创意。惟有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有思考力地学习、探索、尝试,逐步习惯自己去发明创造,自然形成创造能力。具有创意的小舞者,哪怕将来不从事舞蹈专业,也定是具有良好鉴赏力与审美趣味的舞蹈观众,他们同样可以为促进舞蹈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力是任何领域人才的必备品质,这样的人才当然是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栋梁。创造性舞蹈教学,恰恰具有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创造舞蹈动作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增强独立性与自信心的优势。因此,有效借鉴创造性舞蹈教学的“创意”,可以改善少年宫舞蹈教学的不足。

学生创意舞蹈教学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说,它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造性学习为主的舞蹈教学方式。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它是由教师发挥创造能力,参与创编教材与教案的舞蹈教学方式。

二、学生创意舞蹈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双线索的主题设计

舞蹈语言的千变万化主要来源于舞蹈基本元素的变化、组合。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充分挖掘各个要素的舞蹈动作和动态变化,从而达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丰富的舞蹈语言的目的。但是,这种以舞蹈元素探索为主体的课程,只有舞蹈元素的逻辑体系。

一方面,它以学科技术本位为课程组织原则;另一方面,它与学生生活、情感等联系不够紧密。这些与学生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不相符的。

因此,借鉴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可以为学生创意舞蹈教学设计人文、学科双线索的主题。人文、学科双线索的主题设计中,学科线索相对来说比较明确,就是舞蹈的四大元素,这是暗线索。关键在于确定人文主题这一明线索。人文主题应与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兴趣紧密结合,同时必须利于舞蹈元素的探索。更进一步来说,最好能够渗透其它艺术学科,甚至艺术以外的其它领域学科,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最终目的。鉴于此,学生创意舞蹈教学的主题设计,可以首先置于少年宫整体课程的大范围考虑。目前,许多少年宫都采用考级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择由教师和学生互动创编小舞蹈。这样,既能丰富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对于该主题有更全面或更深入的了解,又能让学生探索相关的舞蹈元素,创造自己的舞蹈动作,在舞蹈能力上有所提升与进步。

nlc202309040109

举例来说,如“观察无锡特色的动物”这一创意舞蹈活动主题。这个活动可以达到多重目标。首先,对于整个目标来说,它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的,培养观察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会帮助学生总结这些动物的不同特征,并将它们分类。其次,对于学生舞蹈能力发展的目标来说,它旨在让学生学习以舞蹈元素“步伐”来表达动物的动态,并以力量的轻重来分辨动物的某一些特征,表现良好的模仿动作。在“主题探索”环节中,教师会以语言提示引导学生表现某些动物的形象与动态,使学生运用身体模仿动物形象特征,运用速度快慢、力量轻重变化的步伐表现动物走路的形态等。再次,对于学生个性及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来说,则利于学生体会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培养合作、协调的态度等。在“创作活动”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两人合作表现某种动物的形象与动态。这个环节,不仅拓宽了学生表现动物的思路,更提供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协商的机会。

(二)主要教学步骤

关于教学步骤,在上文所举“无锡特色的动物”一例中,己经涉及了一部分。现在,仍以这个活动为例,将学生创意舞蹈教学的主要教学步骤作个整体介绍。

1.引起动机或导入阶段

引起动机或导入阶段,通常以讨论的方式展开,如“无锡特色的动物”活动中,和学生讨论这些动物的形象,从而将它们分为“水里的动物”、“天上的动物”、“陆地上的动物”和“两栖动物”。这个活动,一方面帮助或促进学生学会简单的动物分类,一方面引起学生对动物话题的兴趣,利于下面探索活动的进行。

2.“暖身”活动阶段

“暖身”活动,老师当然,暖身活动最好与主题活动相关。在“无锡特色的动物”活动中,就可以利用各种动物的动作模仿将身体各部位活动开来。如,集体学着白鱼走做下肢运动;分组扮白鱼和太湖水,用鱼儿在湖里跳跃的情节动作活动全身;扮演白鹭在芦苇丛中悠闲自在地散步、飞翔等等。这样的暖身运动既做了热身,又进入了动物模拟的情境,利于探索活动的延续展开。

3.主题探索阶段

主题探索活动,是整个活动的主体部分之一,学生开始探索舞蹈元素,发展自己的动作。它通常包括集体中的个人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索两种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以及安排活动比重。“無锡特色的动物”活动,在主题探索阶段的内容安排较多,所以主要集中在集体中的个人探索,小组合作主要放在下一个阶段即创作活动阶段进行。探索活动中,先由教师选择一种动物,和学生一起模拟其形态,逐渐将重点移至“步伐”上。接着,请学生边走边“变化”出各种动物,表现不同动物的步伐形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选择几种不同走法进行集中练习,体会速度、力量的不同与变化,学习运用速度、力量配合形状表现动物形态。这个主题探索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作用,如请学生根据音乐的速度、力量变化,想象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等。

4.创作活动阶段

创作活动,是整个活动的又一主体部分,是在探索基础上的创造。它通常也包括个人创作和小组合作创作两种形式。“无锡特色的动物”这一活动,由于主题探索阶段以个人探索为主,所以在创作活动阶段,重点安排合作创作。例如,请两名学生合作扮演一种动物,并且要配合着走起来。这个活动,要求学生考虑两人合作的创意,既要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方法,又要学习相互合作与协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能力。

5.表演与评价阶段

舞蹈是一种表演性活动,因此,“表演”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个环节以小组轮流表演为佳。因为,轮流表演能够给予学生表演与欣赏两个不同的机会。对于表演者,他们可以积累表演的经验,享受表演的乐趣。对于欣赏者,他们可以通过欣赏与评价他人的表演,学习当一名观众,当一名会评价、会吸收的舞蹈欣赏者。为此,不能忽视同伴评价的过程。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的一组表演并说明原因,就是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当然,教师在其中应有适当的引导与帮助。

以上几个阶段是学生创意舞蹈教学的主要步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结

本研究采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建构了学生自由舞蹈表现基本类型、一般特点、创作过程、影响因素等扎根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构想了学生舞蹈创意教学,为解决当下少年宫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建议。这些结论可以为舞蹈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舞蹈心理学、舞蹈教育学的发展,贡献了一点绵薄之力。

舞蹈专项学生 篇3

1.1、研究对象

以西安体育学院2011、2012级舞蹈学专业体育舞蹈方向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学生近一年专项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学生平均年龄为19.7岁。其中女生71人, 男生39人。向学生发放共110份问卷, 共回收110份问卷, 回收率为100%。

1.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文献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安体育学院10余名体育舞蹈、运动医学专家进行咨询, 设计调查表并进行效度检验。发放问卷110份, 回收11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率为98.18%。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的总体情况

在一年的专项训练中, 共有69人次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损伤发生率为63.89%, 低于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从不同性别分析, 男生 (损伤发生率为75.14%) 、女生 (损伤发生率为52.25%) 差别较大。体院学生大多没有比赛压力, 训练专业化程度也低于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 因此运动损伤发生几率较低, 但体育舞蹈表演中, 男、女技术动作差异较大, 这可能是造成男、女学生损伤发生率不同的原因之一。由此提示体育舞蹈专业男生更应注意运动损伤的发生。

2.2、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表1可见, 踝关节损伤在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中占首位, 占损伤总数的46.38%, 其次是膝部损伤, 占18.84%。由此可见, 体育舞蹈项目的损伤以腰部和下肢膝、踝的损伤多见。舞者在舞步的运行中的步伐、升降移动、屈伸以及方向转换, 其发力的根源在下肢和腰部, 故而造成损伤。由此提示我们,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更应该注意腰部核心稳定性训练。

2.3、体育舞蹈不同项目间运动损伤的比较

体育舞蹈主要分为摩登舞、拉丁舞两大项十支舞。由表2可见本研究中不同项目间运动损伤发生率不同, 其中主攻拉丁舞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为80%, 高于主攻摩登舞学生 (65.22%) 和十项全能学生 (56.16%) 。各个项目由于起源地域不同造成风格不同, 运动强度也不同, 比较而言相对于摩登舞, 拉丁舞选手运动强度更大。而十项全能涵盖拉丁舞和摩登舞的特点, 据此判断运动强度不同是造成不同项目运动损伤发生几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2.4、体育舞蹈不同项目间损伤发生部位的比较

由表3可见, 体育舞蹈各项目损伤发生部位一致, 但不同项目发生损伤部位发生率不同。主攻摩登舞学生的腰部 (80.22%) 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 显著高于主攻拉丁舞学生 (51.09%) 和十项全能学生 (60.14%) 。分析原因, 可能主要是摩登舞动作技术特点造成的, 摩登舞要求舞者保持优雅的姿态, 尤其女伴要求有两条弧线, 一条为躯干部向后仰, 另一条要求头到腰椎左倾的弧线, 舞者长期保持这一姿势容易导致腰肌劳损。

而拉丁舞膝部 (58.66%) 和踝部 (71.98%) 损伤发生率较高。拉丁舞种里的牛仔、桑巴、恰恰恰等舞种要求舞者下肢不停地转动同时伴随有重心的转移, 而踝、膝部正是完成类似动作的发力部位, 从而损伤发生率较高。拉丁舞要求舞者腰、背部肌肉放松, 腰、背部损伤发生率较低。

十项全能学生的运动损伤也多发在腰背部 (64.14%) 、膝部 (54.09%) 、踝部 (53.13%) , 但发生率相差不大。十项全能从技术动作上结合了拉丁舞和摩登舞的特点, 从运动损伤上看, 也兼有摩登舞和拉丁舞损伤的特点。和主攻摩登舞学生相似, 十项全能学生腰部损伤发生率较高, 而膝部运动损伤发生率和拉丁舞的损伤特点相近。

2.5、体育舞蹈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由表4可见, 本研究中, 身体素质差列运动损伤致因的首位 (25.71%) 。体育舞蹈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项力量、速度、专项耐力等素质, 完成动作时才能反映出运动员支配肌肉用力的分寸感, 并将速度、耐力、力量等与细腻的肢体动作融为一体。由此表明, 体育舞蹈对肌肉力量等身体素质指标的要求较高, 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应该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舞伴之间配合不默契占到运动损伤原因的21.90%。体育舞蹈是两个人的舞蹈, 它要求舞伴之间配合默契, 但舞伴之间水平和能力以及表演力, 表现力和对音乐对舞蹈的理解上都还是存在差异的。而舞伴之间在完成诸如引带、发力等技术时, 亦或训练比赛中的舞伴之间的情绪影响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 舞伴间的配合、水平以及对舞蹈的领悟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舞蹈对人体的生理负荷比较大。充沛的体力是完成技术动作和参加比赛的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舞者除了要有娴熟的舞技和顽强的意志外, 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 特别是耐力素质, 才能够争取比赛的最后胜利。可见, 而体力不佳是运动损伤的重要致因。过度疲劳在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致因中占到10.48%, 过度疲劳多于与学生身体状态不佳、过度大强度训练而休息不够有关。因此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应注意劳逸结合, 同时应该注重营养的补充, 在保证专项训练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 预防过度疲劳的发生。

结合上述分析, 体育舞蹈项目不但对技术动作、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对舞蹈音乐的领会、舞伴间默契的配合都会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 因此, 在体育舞蹈训练、教学中更应注意科学化的原则,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体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一年的专项学习中, 损伤发生率为63.89%, 其中踝关节 (46.89%) 、膝关节 (18.84%) 、腰部 (14.49%) 损伤排在前三位;

(2) 体院体育舞蹈学生在体育舞蹈不同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一致, 但损伤发生率不同, 其中摩登舞腰部 (80.22%) 、拉丁舞踝关节 (71.96%) 损伤发生率较高, 十项全能三部位损伤发生率相差不大;

(3) 体院体育舞蹈学生运动损伤致因中, 身体素质差 (25.71%) 、舞伴配合不默契 (21.90%) 、体力不佳 (14.29%) 占到前三位。

3.2、建议

(1)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应加强腰部核心稳定性训练, 预防腰部损伤的发生;

(2) 主攻摩登舞学生应重视腰部损伤发生, 而主攻拉丁舞学生应重视膝、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

(3) 体育舞蹈专项学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科学训练使身体素质、心理状态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对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110名学生进行运动损伤调查, 旨在了解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率, 探讨发病原因, 探寻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育舞蹈,运动损伤,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1]王春阳, 赵卉, 胡声宇.国际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9 (4) .

[2]吴桂涛.对体育舞蹈项目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及致因剖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3]张清澍, 等.体育舞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7.

[4]吴谋.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5]韦广忠, 梁宝君.体育舞蹈教学特点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8 (2) .

[6]张梅.运动处方对减少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 6 (4) .

浅谈体育舞蹈专项力量素质培养 篇4

体育舞蹈是一项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技巧性的竞技运动项目。男女运动员以闲熟精湛的技艺, 高度协调的默契配合, 运用各种“动”、“静”动作的交相辉映赋予了体育舞蹈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力与美”的项目特征。如何使节奏多变、动作结构多样的成套动作完成得流畅、稳定、幅度大、动作美, 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专项力量是专项速度的基础, 因此专项力量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修学生为对象, 调查的对象分别为西安体院艺术系07级 (共18人) 、艺术系08级 (共15人) 、运动系08级 (共22人) 、体育系08级 (共17人) 。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为本文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实地调查与访问法

针对本文的研究在西安体育学院对07、08级体育舞蹈专修学生 (共74人) 进行体育舞蹈课堂实地考察和交流, 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训练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舞蹈专项力量训练的基本概念

专项力量是指掌握专项技术、提高专项速度与专项能力所需要的力量。由于体育舞蹈动作结构的不同和完成形式的差异, 所需肌肉力量也不尽相同。比如:由于不同节奏、不同速度和不同韵律的变化, 形成了不同的舞步, 使动作具有转折性、对比性、爆发性及整体性, 其动作用力也随之不同, 快速的旋转动作或快节奏富于跳跃性的舞步, 需要肌肉连续快速收缩的力量等。专项力量包括速度力量、专项耐力、肌肉连续快速收缩的能力等。

2.2 专项力量素质的目的与任务

2.2.1 提高运动员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

通过形式类同的专项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完成各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动作时, 对抗肌群相对紧张相对平衡的基本用力方法及肌肉紧张与松弛的对比感觉;同时也能把握好同类动作在不同状态下用力的轻重、大小的感受, 因而提高了肌肉的收缩与松弛的应变能力。使之成为易于转化为完成动作的能力储备, 加速掌握技术动作的进程。

2.2.2 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技巧

通过专项力量训练, 提高下肢的力量的弹力 (弹性力量) 。由于腿部力量及各关节弹力的提高, 保证了舞步的流畅运行、重心转移的平稳、旋转快速而准确、升降技巧圆润和谐, 使动作完成得更加优美流畅。

2.3 体育舞蹈专项力量素质遵循的基本原则

2.3.1 基本技术训练与素质训练相结合

专项力量最好是通过体育舞蹈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而获得。通过专门训练提高肌肉相应的专项工作能力与专门的能量储备, 从而提高专项能力。

2.3.2 注意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为了防止小伤的出现, 在训练中特别注意加强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其训练内容主要是增强各关节的肌肉力量, 比如踝关节的各种屈伸的练习等。

2.3.3 严格执行动作规范

专项力量训练中的任何练习都要求姿态正确、动作规范。另外动作要完成得轻松自如, 以保证运动员在优美动作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发挥肌肉力量。

2.4 体育舞蹈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在体育舞蹈专项力量培养训练中, 遵循和选择体育舞蹈所特有的力量训练原则和方法, 不仅可以避免肌肉粗壮、隆起, 反而可以使臀、腰、腹部肌肉得到强化, 形成强有力的肌肉夹板, 使腰部及躯干成异常挺拔的姿态。腿部肌肉力量的增强, 对于掌握体育舞蹈技巧、提高运动成绩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采用以下辅助力量练习是直接有效的发展体育舞蹈腿部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如表1所示:采用专门力量训练方法前, 在一堂专修课中学生对于力量素质训练的时间很少, 方法单一。

2.4.1 静力性 (等长力) 练习

主要发展身体动作处于静止时, 参与动作的某部位肌肉的力量。如:通过练习摩登舞的握持动作, 可增强手臂与肩带的控制力量。

2.4.2 动力性 (等张力) 练习

主要发展使身体产生位移的动力性力量, 其练习方法是通过连续完成某一系列动作的重复练习, 来增强有关肌肉群的力量。

2.4.3 力量耐力练习

(1) 阻力跑、负重弓箭步走、半蹲走。目的:发展下肢支撑力量耐力和蹲伸爆发力, 要求:尽量保持屈膝状态进行练习, 行走距离60m。 (2) 马步站桩。目的:发展下肢静态支撑能力。要求:马步站桩静止状态3~5min为一组, 练习组数根据能力而定。

2.4.4 速度力量训练

(1) 徒手或负重的跨步跳、单腿跳和连续青蛙跳。目的:提高下肢动作速度和爆发力, 提高伸髋的速度及爆发力, 增强踝关节集群力量和步长。 (2) 深跳、直膝深跳、跳栏架。目的:提高下肢和踝关节动作速度, 反应力量和紧张度。要求:用下肢力量和踝关节力量快速完成动作, 尽量缩短与地面接触时间。

如表2所示, 采用力量素质训练后, 对于力量专门练习的时间加长, 根据不同的动作要求对力量的训练方法有所不同。

如表3所示, 通过比较, 参加专门力量素质训练的学生用大量的时间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完成动作的程度比没参加训练的同学完成的程度好的百分比要多的多。由此看出加强力量专项训练对提高学生动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无论体育舞蹈运动员还是一般爱好者, 要想做出流畅自如的体育舞蹈动作, 必须经过科学有效的培养, 储备足够专项力量素质和体力, 才能逐渐提高体育舞蹈动作质量和运动水平体育舞蹈专项力量素质能保障体育舞蹈者有足够的力量技巧性地控制肢体, 使之与音乐节拍吻合, 将肢体与音乐发挥极致, 才能有视觉上的快慢清晰差异感, 展现出轻盈流畅, 奔放飘逸的舞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大多数专修学生对体育舞蹈专项素质力量要求及其重要性的理解不够全面而导致对力量素质练习缺乏。

3.1.2 在体育舞蹈专项训练中对力量素质的训练不够重视, 主要体现在力量素质训练的时间不够充分, 方法和内容不太得当。

3.2 建议

3.2.1 应该更加重视舞蹈选手的专项力量训练, 掌握正确有效的训练方法。

3.2.2 需要认真总结过去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经验教训, 不断地认识该项目的运动规律, 创新训练方法, 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狄名.试侃舞蹈力学常识IEBzoLI[OL].http://www.daneeI0ver.llet.

[2]姚同宏.浅谈摩登舞中的力学机制[J].舞蹈, 2003 (1) 28-29.

舞蹈专项学生 篇5

关键词:体育舞蹈,专项柔韧,协调性,训练

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 体育舞蹈爱好者人数不断上升, 据官方2010年不完全统计, 人数已超过三千万以上, 成为我国非奥运会项目中最受群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 体育舞蹈被列为了正式比赛项目, 掀起了一次全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的高潮, 为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时, 我国与国外的体育舞蹈交流活动更加频繁, 各种国际比赛场次也越来越多, 体育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从近些年世界体育舞蹈大赛的成绩中可以看出, 我国选手与高水平国家的选手在青少年组所表现出的体育舞蹈水平差距很小, 但到了成年组, 其表现出来的水平差距很大。[2]造成其结果的原因很多, 本文就运动员身体的柔韧与协调性做为研究重点, 来推进和提高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 不断加强和完善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训练的实践和研究工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体育舞蹈专项柔韧与协调性的训练内容及方法手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和收集以“体育舞蹈”、“柔韧”、“协调性”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资料, 在广泛阅读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依据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专项特征, 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重点查阅和分析, 并分类整理与综合, 为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训练内容的提炼与分析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国内外体育舞蹈选手和教练在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训练方面涉及的问题进行访谈;并访问体能训练专家在指标筛选过程中应注意的指导方法和原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系统分析法揭示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训练的结构要素, 以及影响体育舞蹈选手柔韧与协调性水平的因素;运用归纳法探讨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训练内容的组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专项柔韧

柔韧是指人的各个部位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肌肉与韧带的伸展能力[3]。这种能力有人体关节活动的灵活性、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协调性所决定。将柔韧一般分为动态柔韧性和静态柔韧。体育舞蹈是以动态表现为主, 以静态表现为辅, 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力量性。

体育舞蹈不仅包含一般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关节动作, 而且集合了舞蹈所需要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动作, 对选手的柔韧性要求比其他一般运动项目高。如果选手的柔韧素质较高, 各个关节的灵活性较大, 那么可以更好的发挥选手的身体速度、协调性和力量, 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 提高选手的综合竞技能力。所以, 较高的柔韧素质是体育舞蹈选手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 也是选手进行高质量动作训练的条件, 更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在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中, 许多教练员、专家对选手的柔韧素质训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总结出了许多针对肩、腰、膝、踝的灵活性进行训练的方法和技巧。随着体育舞蹈向着更高方向的发展, 需要体育舞蹈选手在高韧性的前提下, 表现出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力量, 这也对体育舞蹈选手的训练和比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展柔韧性的方法与手段:放松性练习一般按照12%-15%的比例递增练习;重复弹性动作;被动地保持最大幅度动作;主动地保持最大幅度动作;逐渐增大幅度的摆动。

在第一个训练周期, 柔韧性练习要循序渐进, 每隔一天训练一次, 以便身体各部位都能适应训练。以后则需要每天进行训练, 以免柔韧性反弹或不能得以更好的进展。

在正式进行柔韧性训练前, 先要有充分的热身性准备活动, 预防身体损伤;训练的最后还应安排恢复性练习。

3.2 专项协调性

在现代体育理论中, 协调能力理论的讨论, 属于最复杂、最难以明晰的范畴。其实, 这一概念最早的定义是非常简单的“协调性”一词。早在拉丁语起源时就定义为:和谐、配合之意, 词意至今未改变。然而, 协调能力的形式及合理性在“科学与理论”中并没有达成一致, 直至今日。有些国外的运动训练学专家在其科研理论中, 通常将协调能力划分为6种形式: (1) 对动作的动力性和“空间———时间”参数的判断与调节的能力; (2) 保持身体姿势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3) 节奏感能力; (4) 空间定向的能力; (5) 放松的能力; (6) 动作配合的能力。还有一些专家认为, 除以上6种形式外还有4种能力。 (1) 变换动作的能力; (2) 连接动作的能力; (3) 对变化的情况和不习惯动作及姿势的适应能力; (4) 对动作反应时间的控制能力。在体育舞蹈运动中, 常采用协调性和灵活性以及相适应的概念。

协调能力是指在完成动作时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选手全身各部位肌肉进行的有机配合, 包括有主动肌与协同肌交替协调的收缩与拉伸[4]。体育舞蹈运动的协调是指选手在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完美配合下完成复杂多变的高难度技术来展示舞蹈套路的运动能力。

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复杂多变, 同时又是双人配合完成套路动作。当今的体育舞蹈正朝着快节奏、强旋转、动作密度及数量急剧增加的方向发展, 这对体育舞蹈选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专项协调性的手段有:肌肉放松练习;快速反应练习;身体各部位间协调动作练习;按时间、空间和肌肉用力的变换参数再现动作的准确性练习;技巧动作练习;非常规动作灵活性比赛。还有反向完成动作练习;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和节奏练习;采用不习惯组合动作练习;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柔韧性练习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和完成高难度动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选手的高柔韧素质使关节的灵活性较大, 可以更好的发挥选手的身体速度、协调性和力量, 可以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 提高选手的综合竞技能力。

4.1.2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协调性决定着高质量的完成动作和运动水平的发挥。针对提高专项协调性的训练, 要加强选手对于体育舞蹈动作及技能的储备, 对体育舞蹈运动员提高协调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4.2 建议

4.2.1 柔韧与协调性的训练尽量结合体育舞蹈具体的舞蹈动作, 不只是单一的拉柔韧与协调性训练, 要融入到平时的训练动作中。

4.2.2 在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实践中,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的含义, 重新认识本项目特点对柔韧与协调性的突出要求, 在全新的科学观念下展开柔韧与协调性训练。广泛应用多学科知识和科学仪器设备加强对体育舞蹈柔韧与协调性的监测。

参考文献

[1]George D ctl, Sports Speed, Hunman Kinetics, 2007:25-26[J].

[2]何忠.论体育舞蹈选手的体能特征及其训练[J].襄樊学院学报, 2007.2.43页.

上一篇:内固定器械下一篇:不平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