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活圈

2024-06-07

体育生活圈(精选12篇)

体育生活圈 篇1

作为一种具有辐射性、感染性与带动性的城市体育氛围, 城市体育生活圈既是一种不断拓展的人际圈、体育硬件圈、体育软件圈与体育交流提升圈。他们对体育的发展, 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指导作用与支持作用。

1 城市体育生活圈的打造对体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体育生活圈这种基础作用, 既有物质性的, 也有精神的, 有兴趣性、特长展示性与快乐共享性的积极意义, 其对城市体育发展与创建健康城市, 具有典型性的支撑作用。

1.1 集聚体育教育与组织人才

尽管是体育生活圈, 会因为项目的多样化, 活动开展的灵活化, 参加人群的自由化, 以爱好等吸引力, 招引着更多的体育教育与指导人才的参与。此类人才主要两类:各种项目教育人才。作为一种社会性的体育氛围, 会集聚着各种项目的教育人才, 既包括现代体育项目的教育人才, 如城市学校内的体育教师、体育特长人员以及各种专业机构的体育人才。由于生活圈的社会性, 因而各项目体育人才的积聚都以一种自觉性、公益性而集中起来, 并会按照自己的专业性或爱好来开展各自的工作。各种活动组织人才。无论城市各个公共场地的广场舞, 还是公园里的各种传统与群众自创的健身项目, 都有着哪些具有公益心且热爱体育的社会各界人才, 他们可能来自于各个行业, 也可能是久病成医的患者。这两类人才的存在与作用发挥, 让城市体育生活圈内的各种软硬件都发挥了他们应有的功能。

1.2 激发群众体育热情

由于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 公共场地的开放, 各种人才作用的积极发挥, 群众体育热情随着他们兴趣的培养与提升、身体机能的不断优化, 而与日俱增的上升。这种热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体育运动热情。即群众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热情, 在特定的时段与地段, 他们无论是参加什么项目、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运动, 他们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参与, 如长期地坚持、精神的高涨、社会氛围的和谐等。体育形式学习与创新热情。在各种人才积极地行动起来的时候, 群众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 开展各种项目的学习与体育方式创新。如上述现代体育项目的各种细节性创新, 例如针对篮球运球的花样运用, 网球精准击点练习, 乒乓球的娱乐性打法等, 以及其他的如针对腰椎突出症的倒退走路法等。只要他们自己认为适合的, 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健身需要, 根据各类体育人才的教育与指导, 以及自己自学所掌握的知识, 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能最大化地满足周围群众的健身需要。

1.3 培养群众体育兴趣

城市中的各个行业与职业的人, 都有着对健康的强烈需求, 或许是真正地喜爱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也可能因为自己身体情况, 而被迫的强制自己参加, 只有培养他们发自内心的兴趣, 才能引领他们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 或积极地根据需要开展兴趣学习。在这种圈子内, 一般以两种方式来加强群众体育兴趣培养:群众体育带动性培养。在城市体育活动中, 由于群众的自觉性与热情较高, 他们会积极地到各种场地从事体育锻炼。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治疗功能、健身健美功能与愉悦身心功能的体育形式, 会吸引与熏陶更多的群众, 让他们从身边或常见的榜样中, 逐渐地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社会宣传教育性培养。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公益组织的宣传教育, 如医院、社区、学校与其他社团组织等, 他们本着社会公益的目的开展各种宣传教育;社会体育机构的宣传教育, 如各种健身企业等, 他们为了宣传自己的业务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政府部门的公益宣传教育, 主要是为了普及某种知识与树立体育意识。通过这种立体的宣传教育氛围, 结合群众体育活动的现实感染, 逐渐地把兴趣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体育行动。

2 城市体育生活圈的打造路径

作为一种生活, 虽然需要群众发挥自觉性, 也需要政府与其他的社会力量。因而, 这种圈子的打造, 需要政府与社会群众的共同努力, 既有体制性的努力, 也有社会认识与热情的主动提高。

2.1 打造城市体育硬件环境

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场地规划与建设。城市从城市功能完善性出发, 立足整个城市加以科学的规划, 如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划分, 划片性的因地制宜开展城市体育场地建设, 或开展各种场地的多功能规划。如各种立交桥下的公共场地、公园场地、社区健身广场与就近性开放学校操场等, 让这些场地都发挥他们在体育方面的功能。或开展广场舞与健身操的训练, 或开展各种特色项目的运动。设施建设。即根据场地的情况, 把各种健身设施建设配备完成, 如平衡滚筒、三位蹬力器、立式腰背按摩器、下腰训练器与天梯等, 这些公共性室外器材的配备与投入, 尽管在人均水平上难以满足群众需要, 却能因为时间的充足性, 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要。另外, 由于一些城市的专业体育场、学校专业化的操场, 如篮球场地、乒乓球场地、网球场地与足球场地等的开放, 为城市体育的专业化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2.2 打造城市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文化氛围, 作为一种软件性的精神性环境, 需要在充分发挥各种硬件功能的基础上, 在各种体育教育与组织人才的才华发挥的前提下, 创设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与激发创造性的氛围。实践中主要从两种路径展开:依托硬件的体育文化宣传知识的普及。如各种墙体、宣传栏的体育图画的张贴等, 让群众根据相关体育图片的介绍, 积极地开展行动。动态的多种媒体的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此类有报纸、网络、电视与其他的媒体等, 他们以各种方式, 如健身企业的广告、运动服装的广告、群众健身的公益宣传与健康知识的教育等。通过上述两种形式, 对群众形成了耳濡目染的立体体育教育, 无论群众是在生活中, 还是在其他的活动中, 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接受到相关的教育。尤其是各类赛事的举办, 群众会在爱国热情与体育兴趣的引导下, 在观看赛事的同时, 学习到各种技能, 把群众引领向更加积极地精神高地。

结语

城市体育生活圈, 随着群众对健康的重视, 其圈子也逐渐地扩大化, 既有组织性的扩大, 也有单人性的独具特色的体育方式加入与发展;既有专业化的健身企业发展, 也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发掘新的体育资源、构建多样化的资源开发模式, 在多管齐下的积极主动的社会氛围中, 不仅培育了人们的体育意识, 也启蒙了各类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建容.沈阳城市体育生活圈“点轴圈”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2]申亮, 岳利民, 肖焕禹.城市体育的新范式:都市体育圈——都市体育圈的发展规划及其空间布局模式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 :93-97.

[3]李建国, 卢耿华.都市体育生活圈建设研究[J].体育科研.2004 (1) :6-7.

[4]孟祥波.苏州市城市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举措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 (12) :120-121.

体育生活圈 篇2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1!2!3!4!……”每节课都是这么无聊!我在心中咕噜着,慢跑后,我们开始做热身运动,“侯奕天!”“在!”“今天你领操!”“加油!”朱翀在后排轻声说了一句,“完了!”我轻声对自己说,我走到队伍的前面,清了清嗓子开始领操,但眼睛还是不停的在观察欧阳老师的位置,生怕他暗中给我一下……终于做完了,我飞快的跑回队伍,欧阳老师开始点评:“叫得不错,也没有漏掉哪一节,声音响,不错!”我突然如释重负,“可是,”欧阳老师补充道,“领操之前没有整队!所以不给加分。”“啊?我的天呢!”我轻声说道。

“今天,我们来练习传球,每班传100个,不许落地,落地重来!”我们便开始无聊的传球练习,你传给我,我再传给他,突然弱小的夏一把球传到了地上,正好让欧阳老师看见,“这个就无(不)算,真似(是)巧(朽)木不可雕也!重来!”他用着那不标准的普通话(方言少许加发音不准)指挥着我们,我们谁也不敢吱声,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夏一,再传100个……

爱体育 爱生活 爱宇舶 篇3

大家可以看到宇舶表同众多体育项目有密切联系,比如篮球、足球和赛车,包括成为F1的官方手表以及大量的参与法拉利的赛事。宇舶表之所以会选择同体育做更多样的联系,是因为体育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一方面身体得到了舒适和放松,心理上也可以暂时忘记尘世间烦恼的事情。在教育方面,体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每个人和体育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我们的品牌和体育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品牌就和众多的群体连接在一起,不管这个群体是年轻人还是年长的人,有钱人还是没钱人。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手表非常适合在众多体育赛事场合佩戴,一般人运动时佩戴手表会担心表盘有划痕,但因为宇舶表的表面是由陶瓷制作,这种材质防划、防过敏,安全又稳定,所以在佩戴的时候完全不必有被划伤的担心,也因此我们能成为各项体育赛事的好伙伴。

《氏族》:我们看到宇舶表最近的市场活动很多,在销量方面也有很大的增长,目前的零售门店数量能否满足这么大量的需求?路易·比弗:

现在这些渠道还是不能够满足需求,现在我们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不是很大,仅仅只有6%而已,所以我们还是处于提升和开发渠道的过程当中。2012年宇舶表将会增加10个新的门店或经销点,这样可以使我们的销售份额上涨到18%。这两年我们同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商量出多种合作形式,像宇舶表专柜或者是专卖店的形式。我们从去年4月份以来确实做了大量的市场活动,基本上每两周一次。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发现以前大家其实都不知道宇舶表这样一个品牌的存在,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对宇舶表有一定的认知。这是一个品牌赢得市场的前提。

《氏族》:在提高认知度以后,宇舶下一步的市场计划是什么?路易·比弗:

现在宇舶需要更进一步地让大家了解到我们这个手表品牌到底在做什么,我们是怎样制表的,这是我们在2012年的工作重点。这需要举办很多的活动,比如我们要让更多的客户熟悉我们的店面,更多接触我们的零售渠道,更多了解我们的品牌。我们会邀请客户到我们的工厂去看一下,看看宇舶表的技师到底是怎样完成这样极为复杂的机芯制造,让他大家了解宇舶表的碳纤维怎样被做成表壳以及表盘、表圈,2012年我们将采取更本质的策略,不会有很多大的市场活动,但是会有很多实际的内容。

《氏族》:您的父亲对宇舶表的发展功不可没,您从他那里学到了什么?路易·比弗:

我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很多,我们每个人都是父亲和母亲的结晶,他们的DNA造就了你的性格,而每个人的DNA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亲教给我很多东西,比如为人处事、如何待人接物,比如对人对事要谦逊、公平,所以我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教育,更包括如何做人。

《氏族》:宇舶表接下来有没有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的计划?路易·比弗:

当然,但我们需要逐渐将这个市场打开,包括北京、上海和大连,大连虽然是二线城市,但我们在大连有一个非常可信的合作伙伴,他们是中国第一个来投资我们这个品牌的。要知道,当你新进入一个市场时,经销商会担心这种投资没有短期回报,所以他们更愿意与那些已经打开了自己知名度的品牌进行合作。我们在美国、欧洲、拉美、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都已经取得了成功,我们相信我们也会在中国内地取得成功。今天中国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希望变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这是他们选择宇舶表的原因,因为宇舶表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谈体育与生活 篇4

一、体育应该融入生活

(一) 生活离不开体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追求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计划经济年代, 人们为生活而奔波, 为吃饱饭而努力, 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身体锻炼, 更谈不上有终身锻炼的意识。社会进步了, 国家富强了, 国家号召全民注重身体锻炼, 人们的锻炼意识也随之增强, 工作之余, 打牌的人减少了, 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也减少了, 体育运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初步形成了“运动时尚”的观念。因为体育运动, 不再只是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了。它还能给人们带来娱乐, 改善人际关系, 缓解工作压力, 调节思想情绪, 从而更好地有充足的精力, 做好我们各自的工作。由此可见, 生活是离不开的“体育”的, 而“体育”也有如春天的鲜花, 它应该开遍人们的生活乐园,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 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日常留心观察和调查记录, 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后, 认为目前影响体育生活化的发展, 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制约:经济、教育体制和工作领域。在经济方面,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国家拨给地方用来改善城市环境的经费并不多 (对于乡村, 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走进一般的乡村, 是很少见到有体育设施的。笔者曾为此走访过一些乡村。这无需作细致的调查, 只需目击即可。) 因此, 提供居民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和健康设备也就不多。健身锻炼, 显然是需要一定的消费的。比如, 购买一套羽毛球拍, 这算是最简易的体育工具, 是需要花钱的。至于打乒乓球来说, 需要购置乒乓球桌、乒乓球网、乒乓球, 那就更需要一定的经费了。这样一来, 如果个人收入不高, 去健身锻炼自然就会有所考虑。还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我国的中学生, 不论是城市的中学生, 还是乡镇的中学生, 他们的学习压力, 都是一样的大, 每天课程都是排得很满很满的, 一天的学习就够辛苦了, 根本没有精力去健身, 即使是月假, 第一个想法也是想好好睡一觉。有些男生特别是喜欢打球的, 也很少有时间去球场挥撒汗水, 偶尔玩玩, 如果让老师看到, 不但不会鼓励去打球, 相反却会是迎来好一顿“特殊教育”。非人的升学考试过去后, 此时有时间了, 等待成绩的忐忑, 也难以有运动的激情。至于对在工作领域方面的人来说, 其工作压力之大, 那就更不用说了, 没有时间也没有余力来进行体育运动。这也是我们亲眼所见的现实状况。

由此, 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从体育的重要性而言, 我们的生活, 的确不能离开体育。体育也的确应该广泛进入千家万户, 广泛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二是从体育实施的难度来说, 要想让体育真正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让每一位国民, 都来参加体育锻炼, 提高体质, 获得体育锻炼的愉悦, 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他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努力。有鉴于此, 全国开展体育运动, 足够可以引起国人对它的重视。

二、体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一) 不同年龄段的体育运动方式

年龄段不同, 体育运动形式也有所差异。对于儿童来说, 儿童是正处于学习的年龄段, 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好奇, 有着旺盛的求知欲, 运动形式应该是充满童趣的。在学校, 可以举行趣味运动会, 通过游戏的过程, 让大人意识到体育运动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并对运动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而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运动游戏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沟通。趣味运动会所需要的一些器材, 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巧妙地制成, 在这些器械的制作过程中可让孩子们参与, 集思广益, 贡献精妙的想法, 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当自己的想法变成实物, 会让孩子们有种满足感和认同感, 并在之后的娱乐中珍惜这些器械, 可以减小维修费用。在居民生活区, 进行健身常识宣传、运动教学, 为人们运动提供正确的运动指导。体育活动一般是以群体运动为主的, 共同的爱好, 可以拉近邻里关系, 广交朋友, 愉悦身心, 经常运动还需要毅力的, 大家相约锻炼, 可以使锻炼得以长期坚持。

(二) 体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长期适量体育活动后, 不仅对体质有所改善, 而且其心理素质也会逐步有所加强。在体质方面, 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骨骼、肌肉的生长,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还能降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老年疾病的患病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也有所提高, 能对错综复杂的环境迅速做出反应。在心理方面, 体育锻炼能调节人体紧张情绪, 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 恢复体力和精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能使机体的疲劳得到快速恢复, 使人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还能使人陶冶情操, 保持健康的心态, 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 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由于设置的体育项目, 多为集体项目并且有些属竞赛活动, 在此过程中尤其对青少年而言, 会让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 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 使身心得以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社会越进步, 生活越富裕, 人们对体育越重视。体育运动有益身心的健康, 能增强人们的体质,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体育运动能提高运动技术, 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体育运动能改善人际关系, 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体育运动能提升人们的思想, 陶冶人们的情操。生活离不开体育, 体育让生活充满活力, 充满色彩。因此, 工作学习之余, 让我们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用健康的身体去努力工作, 创造事业的辉煌, 与此同时, 更能享受幸福的生活, 享受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摘要:鉴于当前社会随着改革的深入, 同时也给人们的身体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身体缺乏锻炼, 体质普遍偏低, 进而出现各种年龄段特征疾病, 遂提出将体育融入生活即体育生活化的理念。体育生活化, 并非要求人人锻炼成运动员般过硬的体魄和技术, 而是希望人们将体育融入生活, 把体育运动当作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全民开展经常性体育运动, 才能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1]。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渴求越来越高, 因而体育生活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体育,全民,生活,健康

参考文献

[1]郭兴.把体育运动融入日常生活[N].东营日报, 2012-08-17.

中考体育与生活作文 篇5

曾子墨

“双满”真好!“双满”就像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又甜又香。

早先,我的跳绳是不合格的,我的跑步是不达标的。刻苦的训练,让我从不合格、不达标变成了优秀,感谢我自己的努力付出!

我的体育中考成绩,一分钟跳绳193个,800米跑步3分21秒,都远远超出达标成绩,我骄傲!我自豪!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我一分钟跳绳再怎么跳也就150多个,老师给我们讲跳绳的要领,我呢,就深刻领会,勤学苦练。进步当然很明显,由150多个到176个,由176个到186个。训练中,我最好的成绩是186个,已超出满分10个。这一次,我竟然跳出了一分钟193个的好成绩,破了自己的最高纪录,真让人惊讶。

惠州奥林匹克体育馆,好大,那跑道好长。到我们上道了,医生却还没有来,我们只好等。看到偌大的体育场,等着等着竟紧张起来。不过还好,我安慰自己,不就是跑步嘛,使劲跑就是,没什么好紧张的。

发令枪一响,我们箭一般冲了出去,体力好的在前面带队,我紧跟其后。有了一分钟跳绳出色发挥的经验,此刻心里已有一个必胜的信念。奥林匹克体育馆是标准的400米跑道,如果四下看,心里可能就没个边,我执着于脚下,只管向前跑,别无它念。

不是很累,很快就到了终点。当裁判员报出我的成绩:“3分21秒!”我笑了,这也是我跑步最好的成绩。我终于知道,只要我愿意,就能出成绩!

体育中考“双满”,无疑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原以为,像我这种成绩的学生,要在8万多考生中脱颖而出,PK掉过半的考生,难度肯定不小。体育中考满分,在文化学习上再加把劲,考个市直普高,是我的奋斗目标。

体育生活圈 篇6

【关键词】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影响

1.高校体育社团概念的外延。逻辑学认为任何一个被定义项都有其外延,根据体育社团的定义,可以得知高校体育社团的外延即存在体育团体组织这个大系统中,其子系统的内部包含所有体育社团组织的分类结构,就是现实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于我国高等学校中,由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从事或开展各种运动项目实践活动的体育团体组织。如学生中的以健美操、足球、篮球、棋牌、跆拳道、体育舞蹈、登山、轮滑、定向越野等等各种运动项目命名的体育协会、俱乐部以及他们的联合组织。

2.体育生活化的解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生活化进行了解释。最先研究体育生活化的学者韩丹认为:其含义包括三种意思:一是把体育渗透、加入到人们的生活程序中,二是体育溶进各种生活方式成为必要成分,三是溶进人的生命活动全过程的每一项活动中。对于体育生活化的包含内容来说,研究我国体育生活化趋势梁利民博士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锻炼习惯(2)锻炼氛围(3)社会思潮(4)价值观念(5)人格特征(6)行为规范意识(7)体育生活消费

3.高校体育社团影响体育生活化环境的构建,为大学生塑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据文献分析,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究其原因多是源于对某一特定体育项目的兴趣与爱好。因此,加入社团后的学生在体育项目的学习活动的参加多是积极地,主动地。高校体育社团因其活动的特殊性,所有社团成员会在固定的锻炼场地定期进行活动,成员一旦进入特定的体育社团环境,就会进一步加深其体育项目的取向,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将某一运动项目固定化到日常生活当中。在体育社团的特定练习环境中其羊群效应同样存在,社团成员之间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长时间稳定的练习,很容易在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上产生共鸣现象。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4.高校体育社团影响大学生的交往和沟通方式,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起到了情感上的推动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情:“社会个体都有来自对团体的认同与归属地需要”、“除了来自家庭这个团体的认同与归属外,还需要来自团体的认同与归属。”参与高校体育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他们在东通的社团活动中,与所有志同道合的社团成员一起参与锻炼,大家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在技术上进行切磋,在生活上进行帮助,将体育社团作为一个桥梁,将体育活动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纽带,在社团互动中假声彼此交流沟通的同时,也将体育锻炼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好的一部分。由此可见:高校体育社团满足了大学生体育的生活发展需要以及感情需要,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提供了情感需求。

5.高校体育社团影响大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大学生认同体育生活化提供了理念上的推动作用。在体育生活化的内涵上,体育生活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评价维度。价值观念的形成、生活理念的生成都与所接受的环境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高校体育社团作为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校团体,每个社团都有自己明确的规章制度、纪律观念及管理模式。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时,社团负责人对体育文化的传输;日常锻炼时,同学们对体育健身功能的见证;社团组织竞赛活动时,同学们对体育竞赛精神的领悟等等,都为大学生体育学习,体育文化的摄入、终生体育观念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作用,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起到理念上的推动作用。

6.高校体育社团影响大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起到了行动上的推动作用。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大学生业余生活中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时所选择的强度。分析认为体育社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团体,在学生选择加入时具有自主性与自愿性,参与社团后要服从社团纪律,加之社团活动具有开展活动的连续性、活动组织具有趣味性等特点,这些形成了促使学生持之以恒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外驱动力,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提供了行动上的推动作用。

7.高校体育社团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体育生活化观念融入大学生物质生活。体育生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日常生活消费方式的体育化。调查发现加入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不再是将衣、食、住、行作为人生的主要追求。在1978年出版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指出:“体育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大学作为学校和社会接轨的桥梁,提早要、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对进入社会后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根据参与社团学生和未参与社团成员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二者在体育消费上存在差异。而在“是否愿意把钱用在体育消费上。”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而在参与社团成员问卷中,我们也发现参与社团后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较之未参与社团之前有明显的提高。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提供了经济上的动力作用。

【参考文献】

[1]韩丹.论体育生活化【J】.福建体育科技,1991.10

[2]卜苏利.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1

[3]王爽.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3.1

体育生活圈 篇7

一、创设生活情景,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促使其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陶行知体育思想与其生活教育理论始终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就始终把体育运动贯穿于生活教育的整个过程。每天早上学生起床后, 先通习拳术, 然后根据各人的体质和兴趣, 分别练习刀、枪、剑、棍、跑步、徒手体操等活动, 并经常举办学校运动会, 进行跑山、举石担、玩石锁、跳远、跳绳、掷球、提水竞走、30米赛跑等各项运动, 这些体育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了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精神。但我们不难发现,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以竞技体育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 使得教师几乎每堂课都在向学生讲解示范、传授动作技能技术, 学生被动接受, 毫无快乐可言, 这实际上是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导致他们对体育课深感厌倦。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所限, 他们喜欢的体育往往不是要为了掌握某种技术, 而是因为对生活中某种运动项目的兴趣, 为了和同伴“玩”。

小学体育课很多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环境, 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并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如教学《投掷垒球》时, 我们根据学生平时生活中喜欢玩丢沙包的特点, 尝试把垒球换成了沙包进行教学,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和学生一起设计了丢沙包、游戏沙包投准比赛、沙包投远比赛等游戏, 教师抓住时机提醒并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投掷技术。这样在师生共同营造的“玩”的氛围中, 学生玩得开心, 不知不觉也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同样是投掷轻物, 但把垒球换成了沙包,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再有, 教学水平———教《跳跃》时, 我们设计了模仿小青蛙跳荷叶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 引导他们对跳跃产生兴趣, 并开动脑筋思考怎样跳得远。再如, 发展水平———学生的运动综合能力和培养其团结合作精神的主题教学, 我们创设了快乐的动物运动会的情景。在音乐伴奏下, 戴着动物头饰的学生兴高采烈参加了袋鼠跳、小马跑、青蛙跳、猴子接力跑等项目的比赛, 学生们对此乐此不疲, 完全陶醉在比赛之中……

把体育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运用形象化、儿童化教学, 可以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可以培养发展他们的多种能力。这样, 体育课给学生的感觉也不再是一门枯燥的“运动训练课”, 而是能够享受快乐的一门课程。

二、联系生活实践, 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 意志品质、自信心、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往往会得到提高, 而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陶行知先生注重体育的自强教育, 他把学生现在的体育学习与学生将来的生存、创业、竞争、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充分联系起来, 明确在体育中注重自强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状: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绝大多数都很娇贵, 稍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往往不知所措, 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对他们进行自强教育。

传统的体育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运动能力, 而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往往忽视, 而大多数的体育项目只能在“社会”环境即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无论是个人运动项目还是集体运动项目, 学生在学习中都需要合作。我们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注意了营造民主、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 下意识地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如在小篮球教学中, 我们改变了以往学生个体练习的方法, 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探讨篮球传接球、运球、投篮等方法, 也许学生没有专业运动员的动作那么好, 但他们在练习和探索中所得到的体验和快乐却是别人得不到的。教师可以及时辅导学生, 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而同时, 他们和别的小组比赛时将是一整体, 他们为了比赛的胜利, 为了集体的荣誉, 从课的开始到小组比赛的结束, 他们都是积极的、主动的、和谐的、合作的。再有, 在平时, 我们开展了班校级拔河比赛、接力比赛、运动会、广播操比赛, 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合理竞争、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这些运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合作交往能力, 提高了他们自信、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 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能力也能迁移到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延伸课外生活,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促使其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陶行知在《教师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己的方法, 启发的方法, 手脑并用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的教育以克服片面的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他的这些可贵的思想和主张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十分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指出:“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现代体育教育理论认为:“从活动场所来讲, 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学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体育课程应是学校体育活动场所与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的结合产物;从参与者来讲, 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 体育课程需要学校及其他人员、家长、社区健身指导员的共同参与。”综上观点, 我们认为体育课程应该包括学校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活动, 应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促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余暇时间来参与体育活动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我们尝试了一些做法:

1.积极开发学校体育校本课程, 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2.成立班级俱乐部或代表队, 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课或课余时间开展比赛或锻炼。

3.成立学校乡村少年宫、表演队、兴趣小组、业余训练代表队, 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组织学生参加家庭、社区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源于生活, 体育也应回归生活。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联系生活来为学生创设学习和锻炼的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和运动兴趣, 引导他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真正享受运动的快乐;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从而达到体育为健康、体育为生活的目标。这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教育的本质———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他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闸述了生活教育的真谛。

摘要:“新课程标准如同一股春风, 给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这样来评价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新课程这一领域而言, 我想,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我们怎样让学生摆脱以往竞技体育的禁锢, 怎样让学生真正喜欢体育, 从而得到真正的快乐?为此, 我们提出了“生活化体育”的理念:在设计体育教材教法时要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要贴近实际生活,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体育生活圈 篇8

1 外部因素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1.1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制约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首先, 学校有自己的场地和体育设施, 学生的平均体育场地较少, 现有的场馆设施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社会场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地位, 学生的经济能力不能承受体育场馆的高额收费。[1]其次, 社会认为体育专业学生是专业的人, 在锻炼的时候不需要其他人指导, 但是体育专业的划分比较细化, 很多学生仅仅掌握自己本专项的技巧, 对其他运动技巧掌握不足。人们忽视了对他们的指导导致体育专业学生不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导致他们锻炼的自信下降。最后, 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喜静”是大学生的性格, 在锻炼行为上表现为极大的惰性, 缺乏强健肢体的活动欲望。

1.2 教育因素

随着学校的扩招, 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体育专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体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的技能知识如球类运动、田径、民族传统项目等基础课外, 增加了健康、安全、娱乐、运动训练等其他领域的内容。此外体育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体育专业教育逐步由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2]面对众多的课程加之体育专业学生在中学基础较差, 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都感觉到有不同程度的压力。

毕业论文是衡量和评估体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 [3]毕业论文是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学位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学习能力, 将大学学习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技术综合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但是由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以技术为主导的学习环境中, 课程设置以动作技能为主, 语言功底欠缺、分析、综合、思维、创造等综合能力水平偏低, 运用计算机处理数理统计的能力薄弱。此外, 大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在大学的第四学期。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 这个时期正值学生在联系找工作或者是备考研究生的最后时刻, 这让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环节中不能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另外, 当前高校扩招, 体育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中国的体育专业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 毕业的学生不断的增加, 一个老师所指导的学生越来越多, 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在诸因素的影响下, 让学生对毕业论文产生了较大的恐惧和压力。

2 内部因素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在社会功利主义大背景下, 大学生具有浓重的功利主义倾向, 漠视了体育生活对自身的发展功能, 只重外在功利, 不重内在价值, 在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方面无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诱发因素, 真正决定事物变化的是事物自身的因素。作为体育生活方式的主体, 体育专业大学生本身也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2.1 个人因素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 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体育活动兴趣是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巨大动力是在体育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 西方各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迅速传播进来, 造成国内多种价值观并存。大学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 在大众媒介 (网络、广播、书籍、电视等) 的影响下, 大学生对这些新兴事物常常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追求潮流、时尚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流。这样的社会环境, 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闲暇时间内的活动往往选择上网, 泡吧的所谓的“时尚”消费。体育专业大学生花费在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多余其他时间, 长时间的上网势必造成学生对网络的依赖, 学生沾染上“网瘾”。这样让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交往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前升学压力下, 部分学生为了能考取大学, 读上好点的大学而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来读体育专业有关系。

唯物论认为, 物质决定精神, 精神是对物质的反映。在物质和精神之间, 物质对精神具有某种决定性的意义和价值。对大学生来讲, 他们生活的物质经济条件以及可以享有的经济条件等就预示着他的生活状态。那么经济条件不同的个体,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决定了他们能够享受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因此, 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主要因素之一是经济因素。当个人的经济条件有限时, 学生的购买能力较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体育消费的需求较小;当个人的经济条件有所提高, 同样体育消费的需求也会有所提高。由于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源不同, 很多学生来自农村, 如果可以在体育锻炼场地、器材等方面给与体育专业大学生适当的援助, 指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身意识, 将更加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建立健康、科学、合理的体育生活方式。

此外, 个人基础薄弱、自己的个性与能力、时间、运动自信、运动技能和健康程度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了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其中运动技能因素能成为影响因素之一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专业的学生因为技能原因不参与体育生活是让人费解的, 也为我们当前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2 体育价值观

在传统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下,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为:意识的滞后性、行为的非科学性、不良生活方式的顽劣性。这一切直接影响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4]。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两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 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不仅仅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的情况下, 才被认为是完全健康的人。[5]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存在了误区, 在专业课程上, 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很多课程里面都涉及了“健康”的基本理念。但是部分学生还对“健康”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没有疾病即是健康”。这种不完全的认识成为影响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全面健康观的人, 时常关注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与不关心自己健康的人在参与体育锻炼中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留心自己健康的人更主动的人参与体育活动, 这种主动性产生于自身内部。它能促使人在意识中自觉的参加体育运动, 通过在运动中得到良好的体验, 进而加强这种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如此周而复始, 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将能真正的成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动机是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它由特定需要引起的, 以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 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原始动力。[6]在某种特殊需要的基础上, 对生活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需求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形成。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志向是建立在对某项活动的热情之中的, 只有对活动持饱满的情绪, 才能坚持参与。只有充分把握学生的参与生活方式的不同的动机, 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 才能让体育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 主要的动因排列如下:满足个人爱好, 追求时尚, 结交朋友, 娱乐身心等等。不同的动因产生于自身的不同需要, 各种需要可以促使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从而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邱远.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体育干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1) :86.

[2]黄晓灵, 黄菁.美国高校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227) :33~3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苗治文.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8) :47~49.

[5]胡晓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生活圈 篇9

1 目前我国体育生活化教学概述

1.1 体育生活化教学具体内涵

所谓体育生活化教学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系统化教学,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通过还原教学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式教学的魅力,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体育生活化与高校体育教学二者有机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实际体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1.2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原则

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教学任务,这种模式的弊端就在于过分地强调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从而降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体育生活化教学则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更侧重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1]。(2)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体育实践。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3)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地位,而体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恰恰突破了这一瓶颈,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目前体育生活化视野下对高校体育进行改革的重要作用

体育生活化视野下对高校体育进行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技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高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和问题意识,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从而真正热爱体育。我国高校《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提出:“要将高校体育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此方法提高高校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方法以及自然规律[2]。”高校还在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生活实例,与每一课的讲解相对应,与高校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趋势。

3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3.1 高校体育教学设计缺乏兴趣感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现在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自身为主体,教学设计缺乏兴趣感,忽视学生的个性和要求,这会导致体育教学出现散漫、放羊的情形。例如:在学习高校足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和对抗,然后解散。教师作为决定者,忽视了学生的想法,解散后学生大多三五成群地玩耍,并没有达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规定,因此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训练十分简单,导致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低下[3]

3.2 高校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较低

很多高校体育教师过于重视室外活动,而忽略了室内文化课的学习;还有些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较低,会出现随意停课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对课堂设计不合理、不科学,这会直接导致学生不愿参与其中,丧失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严重的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4 体育生活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改革的有效策略

4.1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户外活动,这就为学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生学习足球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的所有同学根据自身能力和要求分为若干个小组,组成不同的“球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还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足球规则。又如:在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这一课程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环境优美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边玩边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呼吸,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对身体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适当地减少其运动量,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好,且对体育活动热爱的学生,教师应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其运用量,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水平。

4.2 利用兴趣教学法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的兴趣教学法不但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兴趣,同时也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训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实际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体育技能。例如:在学习篮球的时候,高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要求和性格特点,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篮球小组,然让后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拥有自身的角色,进行合作和对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广播体操的时候,中学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己选择学习不同类型的广播体操类型。由此可见兴趣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这种游戏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体育项目具有积极意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属于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体育生活化视野下对高校体育进行改革,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总之,体育生活化视野下对高校体育改革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立新,肖剑.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状况与“体育生活化”可行性的再研究[J].体育科研,2014,27(4):4-7.

[2]沈钟.我国群众体育生活化的现状与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12,30(6):24.

体育生活圈 篇10

1、大众传播概述

大众传播指的是以各种技术以及机构为媒介, 向受众传播信息、知识、思想、见解、娱乐、广告的过程。这里的传播媒介指的是用来进行信息传播的载体, 它将受众与信息发布者紧密结合起来。在本文研究当中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网络、电视以及广播等电子媒介, 还包括书籍、期刊、报纸等印刷媒介。

2、大众传播特点及功能

2.1、大众传播的特点

(1) 具有广泛、数量众多而又复杂的受众。大众传媒的覆盖面比较广泛, 可以覆盖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断年龄段的人群, 甚至还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人群。受众数量多, 具有不能够控制的规模数量; (2) 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比较连续而且信息的传播是公开透明的。不仅可以通过印刷媒介还可以通过电子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 当信息数量比较大的时候, 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进行快速的信息传播。尤其通过电子媒介, 更加能够及时详细的了解各种各样的超越时空的信息, 甚至可以在信息发出乃至时间发生时, 受众就能够接收到; (3) 机械媒介是大众传播的媒介。利用机械媒介, 信息传播者就能够远距离或者是长时间, 连续不断的进行信息的复制以及传播。这些机械媒介被分为电视、网络等的电子媒介和报纸、书籍等的印刷媒介。

2.2、大众传播的功能

(1) 传播信息。将大量的及时的信息连续不断地传播给受众; (2) 教育大众。人们接受新的信息以及知识主要通过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 也就是正规的学校教育;另一种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来获得知识。通过大众传媒不仅能够传播文化知识以及科学技术, 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完整的保存下来; (3) 引导舆论。社会公众对待共同关注问题的意见、态度以及信念的结合就是舆论; (4) 提供娱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将大众传媒作为主要的娱乐方式。人们通过电视、杂志、网络以及报纸等获得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使自己放松, 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

3、体育信息的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3.1、增加了大学生体育资源获取途径

体育资源可以以文字、视频、图像等不同方式经过大众传媒传播了观众, 这能够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大众传媒, 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及时的体育赛事的比赛信息, 了解各种各样的比赛规则以及体育明星, 还能够很好的掌握各种各样的比赛技能以及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尤其是大众传媒当中的网络, 这是大学生获得体育资源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因为在当前网络是非常便利的并且含有巨大的体育资源, 此外, 网络还能够实时更新各种各样的体育信息。大众传媒为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以及娱乐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

3.2、丰富了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大学体育生活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课外体育生活, 这直接影响着大学体育生活的多样性。很多研究都发现:大学生获得体育信息的主要原因就是进行课外体育的娱乐以及休闲,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教育大纲没有紧随体育的发展, 体育教学大纲大多数是隔着一段时间进行更新, 这也就使得大学的体育教学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尤其是那些更新发展比较快的体育运动项目, 比如健美操、瑜伽等; (2) 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 但是有的大学生期望能够对某个项目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这时教学大纲就不能够满足这些学生的要求。大众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体育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借助于大众媒体了解及时的体育信息以及报道, 还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更加深入详细的体育规则技能。尤其是以网络为媒介的大众传媒, 网络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教学视频、比赛画面, 这能够满足不同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要求, 丰富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3.3、促使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多元化发展

体育行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不仅社会及文化的发展影响着体育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的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能够在空间以及时间上改变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然而, 大众传媒的发展, 使得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接受了多元化的体育信息与思想, 还使自己融入到多变的社会环境当中。这就使得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在以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多元化体育行为, 比如体育保健行为、体育休闲行为等, 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生活。

3.4、提升了大学生体育组织多样化形式

大众传媒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式。经过调查发现, 很多大学生都利用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来进行体育活动。依据大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及行为可以将体育活动分为以运动技术为主的体育活动和以文化交流为主的体育活动。大学生在以体育技术为主的体育活动当中, 主要涉及到的是比较新兴项目, 在以文化交流为主的体育活动, 主要是充分的挖掘大学生在体育领域方面的各种知识。总而言之, 大众传媒能够实现大学生之间在体育活动与组织上的交流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使体育组织方面变得更加快捷、便利。

4、抑制信息大众传播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不良影响的有效策略

4.1、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约束体制

建立健全制度约束, 以制度的方式对大学生日常接触大众传媒来进行约束, 这能够帮助学生以健康、文明的方式来进行体育生活, 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公寓是大学生比较聚集的场所, 大学生经常在公寓当中从事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以及电子竞技游戏, 所以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强制措施比如拉闸限电来约束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由于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 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行的,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这就需要在现实社会以及网络虚拟社会当中, 建立完善的管理法规。

4.2、大众传媒应该发挥积极的教育宣传功能

从当前我们国家的大众媒体在体育宣传方面发挥的作用来看, 大众传媒不能够很好的将一些比较新的体育项目、体育训练方式、新战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快速恢复体能以及调节心理状态等新的理论及时的传播给大学生,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的。此外, 大众媒体在宣传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的时候, 只是大体介绍了这些体育项目, 对于其具体的运动方式没有详细的进行介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使得大众传媒在体育生活当中的运动不具有很好的专业型。虽然说, 有的体育项目没有太多人关注, 但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才需要加大对这些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大众媒体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以及娱乐的功能, 还担负着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大众传媒不仅要大力宣传大学生感兴趣以及需要的体育信息, 还要宣传大学生想要知道的体育项目及信息。

4.3、发挥高校网络平台体育信息互动优势

大众传媒是一个将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紧密结合起来的信息传播的平台, 尤其是网络能够帮助高校师生进行及时的交流, 这有利于大学生学习体育。聊天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尤其是当前网络当中的群聊功能, 能够使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克服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 还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此外, 微博、微信等也能够为大学生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每个人可以在自己的交流平台上发表一些自己对于某些体育问题的看法、遇到的体育锻炼当中的困难, 这样同学之间就能够相互交流、相互评论。这种互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很好的融入到体育学习当中, 也能够促使班集体生活更加和谐。

4.4、实施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活动

为了能够保证当前的大学生具有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就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来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审美观和道德观, 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师观。此外, 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 还要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式, 使体育教育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能够促使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得到良好的效果, 不仅要注重外部教育还要注重自我教育, 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比赛、参观、访问等来教育引导大学生。此外, 还要将社会教育引入到大学生体育教育当中, 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得社会上的支持, 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生活。

5、结语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大学校园当中的普及, 大众传播以及成为大学生进行体育生活的主要方式。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 还能够对自身的体育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学生逐渐认识并且接受大众传媒, 这也就使得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帮助大学生在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文川.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3) .

[2]杨韵.全媒体时代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03) .

[3]王振亮.网络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实证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13, (05) .

让体育成为孩子生活的乐趣 篇11

我们的体育活动真正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体育习惯,让体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脱离的现象。学生的体育环境除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之外,家庭体育、社会体育被忽略了。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教学误区,导致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下降的趋势。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小学生时期是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除了要抓好孩子在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外,对家庭、社会体育也应给以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校体育的成果,还能使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从中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一、学校体育活动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大多采用你教我学、我说你听、我做你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严重阻碍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体育新课程要求的指导思想相矛盾,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厌学体育。这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先行设计。比如:每次观看体育比赛时能让众多体育爱好者欣喜若狂,彻夜不眠。喜欢篮球,喜欢它在竞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腾飞、旋转、冲撞、追逐,这些动作技巧总能让人在紧张之余感受到生命的智慧与柔韧。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他都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了。那么,我们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使之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们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二、家庭体育活动

人的本性是爱动,一般来说人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并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家庭是其成员生活方式的主要载体,是社会构成中最基本的细胞,是现代社会人们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单位。家庭体育的教育功能表现为长辈对未成年后代身体锻炼的引导、熏陶、影响、矫正以及传授一般的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技术、技能和体育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活动的习惯;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姿态,正确掌握基本活动技能,为青少年的身心协调发展打好基础。

学生的家庭体育活动,是学生在家庭中,在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指导、参与下,开展的有益于身心的体育活动。家庭成员间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最为密切而持久。这种家庭的温馨气氛是带孩子活动的极好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只为孩子提供活动器材,不重视参与,而许多学生在没有运动的氛围中,他也没有活动的欲望。因此,就出现许多家长所说的孩子一回到家就围着电视机,让孩子出去他也不出去。其实孩子都是好动、好玩的,父母要以游戏者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并且积极参加。在游戏中,家长以角色的身份去引导和启发孩子怎么做,不能按成人的思维去规定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三、社会体育活动

加强对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使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学生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健身习惯,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逐步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班级、假日小队等组织的影响,加强学生闲暇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并通过体育活动或班队活动等形式,开展一些专题性的辅导,提高学生自我组织活动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包括游泳、棋类、武术、跆拳道等在内的培训班。节假日开放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学校落实值班教师,建立学生组织,进行管理和服务。如举行春季踏青、远足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如爬山、郊游、游泳等。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我们要以“强健孩子的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每位学生做到每日活动1小时,掌握日常锻炼的运动技术技能,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校园体育生活中的“三个坚持” 篇12

一、坚持长跑锻炼

每天坚持长跑锻炼是我的校园体育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这个习惯的养成却要得益于一次最差的教学示范。那是一节支撑跳跃单元学习横箱箱上屈腿腾跃动作的课堂, 在第一次示范时, 由于助跑速度慢且撑手力量不够没能跳起来;第二次示范, 身体直接蹲在了跳箱上, 我自嘲地说:“老师老了!”第三次示范, 我“警告”自己必须成功, 学生们喊着:“老师, 加油!”最终, 我踉跄地过去了, 可还没有来得急缓冲就落地了, 墩得内脏都疼, 这是我17年体育教学生涯中做得最差的一次示范。

课下, 望着操场, 我陷入了沉思:不到40岁的自己难道真的老了吗?我不能原谅自己那次“失败”的示范。事实上, 由于长期不坚持锻炼, 我的体重已“悄然”增加了10公斤。突然间, 我醒悟过来:“说自己老了, 只是给懒惰找了一个借口而已!”为了在体育课上不留下遗憾, 我开始坚持锻炼。

在跑步的开始阶段, 200米跑道, 我只跑了不到5圈就开始气喘吁吁, 感觉呼吸困难, 那时候真的不想再跑下去了, 可耳畔却似乎又听到了学生们的加油声, 为了孩子们那期盼的眼神, 为了那一刻精彩的展示, 我对自己说:“keep moving, I can play!”我一边跑, 一边做着思想斗争, 但每次坚持之后我都感到无比快乐。

坚持锻炼了2个月后, 我的体重减掉了5公斤, 体能也增强了, 体育课上我轻松、漂亮的示范, 总是能引来学生们的掌声与喝彩声, 而这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我开始变得更加自信。如今, 我的体重已恢复到标准体重, 体能也提高了很多, 每天的3000米长跑成为了我的校园体育生活的最爱, 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

二、坚持学习专业期刊

每天坚持学习专业期刊, 有助于自己不断丰富、更新教育教学思想, 有助于永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如《中国学校体育》, 其“一线话题”栏目就是我的最爱, 每次拿到杂志我都几乎是每篇必读, “点子下载”、“点点新意”中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指导着我的教学实践, 丰富了我的课堂教学。“教育策略”充分体现了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智慧, 其中的“高招儿”就是我日常教学中的“妙计”;“教师心声”是一线体育教师倾吐心声的家园, 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感动着我, 他们对待事业执著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激励着我, 教学中的小细节与大智慧的融合深深地感染着我、启迪着我。不断地学习, 使我的课堂教学逐渐地有了改观, 课上有了灵动的教学智慧,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和谐, 教学互动更加积极高效, 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相长。

正是学习, 让我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正是学习, 让我荣获了哈尔滨市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的一等奖;正是学习, 让我变得自信, 懂得坚持

三、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 及时准确地捕捉、记录教学上的灵感、生成难题及不足, 哪怕是一个小的亮点, 一句鼓励所带来激励作用, 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示意所产生的奇效, 课堂突发事件的解决等。同时, 我力求反思做到深刻, 不流于形式。在撰写反思的过程中, 针对教学上的难点与不足, 我经常利用网络向教研员和《中国学校体育》读者群中的教师学习, 与他们探讨, 不停地寻找着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方法。这种坚持, 不仅提高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 而且还为科研积累了第一手真实的材料, 为写作提供了原生态的素材。

基层体育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发表文章不是梦, 什么时候我也能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自己写的文章呢?这种想法一直在我的心里萌动着, 从2007年开始, 我就试着将自己的教学反思与感悟整理出来向《中国学校体育》投稿, 一次次的退稿并没有使我气馁, 我坚信只要坚持了, 就会有收获!退稿后我汲取编辑反馈的意见, 反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 找差距, 总结不足, 就这样写写改改、改改写写, 一直坚持了三年, 目前已有四篇文章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中。对此, 我更加坚信, 只要坚持学习, 就会使梦想插上羽翼。

上一篇:信息可视化技术下一篇: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