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复发

2024-07-22

脑梗死复发(共9篇)

脑梗死复发 篇1

脑梗死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 是临床常见病, 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初次发病高, 对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脑梗死的治愈存活率明显提高, 控制相关因素对该病的预防复发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住院经CT扫描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316例, 其中复发者76例, 占24%, 现对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其因素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做好预防,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52例, 女性24例, 年龄50~83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头颅CT并结合既往史作出诊断, 其中脑血栓形成38例, 腔隙性梗死22例, 脑栓塞16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1例, 糖尿病史23例,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8例,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8例, 冠心病合并房颤5例, 高脂血症41例, TIA史9例, 吸烟史34例, 饮酒史43例, 复发一次46例, 复发二次20例, 复发三次11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为急性起病, 头痛头晕38例, 呕吐26例, 一侧肢体无力43例, 抽搐21例, 混合性失语16例, 偏盲6例, 嗜睡13例, 昏迷30例, 一侧中枢性面舌瘫51例, 偏身感染障碍57例。

1.3 治疗

本组病例采用降纤酶, 灯盏花素, 脑复康等治疗。对血压过高者积极控制血压, 脑梗死面积较大者早期使用甘油果糖, 20%甘露醇静滴, 以消除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并辅以肠溶阿司匹林, 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性治疗。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按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标准评定。

2.2 结果本组76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基本痊愈14例, 显著进步29例, 进步21例, 无变化3例, 恶化2例, 死亡7例。

3 讨论

3.1 主要复发危险因素

(1)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的脑卒中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 口服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可减少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高血压患者自动调节的上下限均会上移。其结果对高血压的耐受增强, 对低血压的耐受减低, 最后导致脑血管壁结构改变, 平日未正规服用降压药, 导致血压波动幅度过大, 这比高血压本身危害更大。 (2) 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其原因是糖尿病可引起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和局灶性增厚, 局部血管闭塞, 这是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因素。 (3) 心脏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危险因素, 病变的心脏瓣膜、室壁或心房有血栓形成和血栓样物质沉积。严重心律失常或失代偿, 影响心脏排出量, 引起脑灌注障碍。 (4) 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脑循环障碍, 其中最重要的是风湿性心病和冠心病。 (5) 高血脂症,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吸烟, 嗜酒等也是比较重要的复发危险因素。

3.2 防治

脑梗死一旦复发其治愈率相当低, 重点即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可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明显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下降55%, 脑卒中下降75%。复发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 要特别重视复发超早期和急性期的处理措施, 尽早恢复梗死缺血区 (半暗带) 的血液供应, 改善微循环, 消除脑水肿, 阻断梗死的病理过程, 加强缺血脑细胞的保护治疗, 依不同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 目前多主张服用阿司匹林, 对首发和复发可作为预防治疗, 以小剂量为宜, 一般50~100mg/d。可减少病死率和复发率, 故建议在无特殊禁忌症情况下终身服用是有益的。对于有复发先兆的患者, 应采取静脉用药治疗, 治疗时应注意对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越多, 其复发的危险性越高, 复发次数越多, 预后越差, 其根本在于控制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规律的生活。因此, 加强脑梗死复发的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岚, 武绍远, 丁里.2型糖尿病对复发性脑梗死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1) :26.

[2]高国栋, 徐书雯, 莫建伟.老年脑梗死并发假性球麻痹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 (19) :2156.

脑梗死复发 篇2

护士长(护师):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又可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各种栓子(血流中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脑血栓是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官腔狭窄形成血栓。为了指导检查责任护士整体护理落实情况,提升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质量,现对24床郭成熙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查房,下面请责任护士杨琴汇报病史。

张曦(护师):患者郭成,男性,87岁,系“(代)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失语30年,加重伴饮水呛咳1周”入院,患者30年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外院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脑梗死”予以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治疗,仍遗留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平时口服“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左旋氨氯地平”,多次症状再发加重入住我科。1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进食呛咳,饮水时症状更明显,急来我院,门诊查头颅CT提示: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近2周时有咳嗽、咳痰,痰难咳出,无畏寒、发热,时有气喘。近1周无呕吐、意识障碍,一直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能进食糊状食物,睡眠尚可。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高血压病30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血压控制尚可。慢性支气管炎40年,每年冬春季均有发作。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6.3℃,P:68次/分,R:20次/分,BP:156/72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运动性失语,呼吸尚平稳,营养中等,轮椅推入病房,骶尾部可见1cm×1cm大小Ⅱ期压疮,其上无渗出。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诊断:1.脑梗死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高血压病(很高危)4.褥疮(Ⅱ期压疮)5.食管肿瘤?患者高齡,既往有高血压和脑卒中病史多年,长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目前脑梗死再发,同时存在气管感染和吞咽困难,住院期间随时可能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发生痰窒息、恶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甚至猝死等潜在风险,患者不能正常进食,也可能营养不良导致全身衰竭,压疮恶化,预后较差。生化

(一)示:ALB 33.1g/L,A/G 1,PA 72mg/L,CRP2 13.96mg/L,HCY 18.16u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五项、凝血四项各项指标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Ⅱ、V4-V6导联T波变化 肿瘤十二项示:CA125:80.18U/ml,CA199:128.42U/ml,CA242:90.42RU/L。CT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壁增厚。

护士长(护师):通过责任护士介绍,大家对该患者病情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张曦(护师):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营养失调;与患者不能进食,机体需要,疾病消耗有关 措施:

1..静脉补充营养,如: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 2.提供肠内营养。

3.监测生化指标中白球蛋白比例,水电解质平衡、血脂、血糖等情况。

预期目标:病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二、低效性呼吸形态:与肺通气/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1,评估患者呼吸形态紊乱的程度。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缺氧的状态。3,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4.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拍背。

预期目标;恢复正常的呼吸形态。

三、窒息的危险与清理呼吸道低效有关,分泌物增加有关

1.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温度保持在18~22度,湿度在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2.给予患者抬高床头30℃,有利于改善呼吸;

3.评估痰液黏稠度、量、及性质,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吸痰; 4.按时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5.必要时使用振动排痰机; 6.遵医嘱合理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预期目标;呼吸平稳,呼吸道通畅无明显的痰鸣音

二、躯体移动障碍:与脑血栓损伤神经引起偏瘫有关

措施:

1、病人应采取平卧位,以便较多的血液供应脑部,禁用冰袋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加重病情。

2、置患肢功能位,指导早期康复锻炼。帮助患者进行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锻炼。

3、保持患者的舒适体位。

4、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运动障碍患者要防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床边加护栏,加强陪护宣教。

预期目标: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增强

三、吞咽困难

措施:

1、指导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2、球麻痹患者常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应给与糊状流质及半流质饮饮食,小口慢慢喂入。

3、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呛咳明显、面色发绀情况,严防窒息,如有异常,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4、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四、语言沟通障碍

措施:

1、借助非语言沟通方式与病人取得交流,满足患者需要,如手势、表情、点头、摇头等。

2、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可从简单发音开始,鼓励病人开口说话,尤其是对于不完全失语患者。

3、对于混合性失语患者,注意训练患者语言理解能力。

五、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措施:

1、讲解活动的重要性,演示指导患者家属对受累关节进行按摩机主动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2、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置患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足外旋,可与软枕垫起或穿中立鞋。

4、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关节受凉,适当锻炼,防止关节畸形或关节挛缩。

六、预感性悲哀

措施:

1、重视病人的反应,提供良好环境,组织病人家属学习疾病知识或开座谈会,已达到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也可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

2、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开导病人,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嘱家属给予患者物质及精神上的鼓励,亲友的关心会使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七、活动无耐力

措施:

1、评估和记录病人对活动量的耐受水平。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锻炼时出现不适症状,应适当限制活动量。

3、指导患者使用辅助设施,如床栏、轮椅、扶手、拐杖等。

八、知识缺乏

措施:因为患者的年龄的,痴呆貌,给与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时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及老年性脏器功能衰退等,2、球麻痹患者防窒息,暂禁食。

3、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4、教会病人家属自测血压。

5、保持心情舒畅,勿激动。

九、有受伤的危险

措施:

1、正确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

2、衣物应宽松合身,鞋子应防滑,地面保持干燥,加床栏。

3、活动宜慢,幅度宜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十、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措施:

1、保持床单位清洁无皱,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3、向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告知更换体味的重要意义。

4、使用充气床垫。

5、加强肠内外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6、加强生活护理。预期目标:皮肤完整无破损无压疮发生

十一、便秘: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肠蠕动减慢有关

1、观察肠蠕动、排气、腹胀及上次排便的时间

2、给予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素的流质饮食

3、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

4、遵医嘱应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及开塞露灌肠 预期目标:病人至少2-3天排出大便一次

十一、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心衰的诱发因素:排便用力、饱餐、感染、情绪激动等及预防措施。

2、控制输液速度。

3、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紫绀等症状。

4、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左心衰表现。

护士长(护师):我们听了责任护士介绍,对病人的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去病房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格检查。

护士长(护师):“阿姨,郭老最近好吗?”“还可以,就是不能吃饭不能吞咽,痰又多,又不能讲话。“哦”今天我们要对郭老所患疾病的护理情况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希望得到您们家属的配合。(患者家属表示同意)

护士长(护师):郭老的生命体征平稳,症状较前改善,该病人的护理问题很多,责任护士都能一一阐述清楚,护理措施得当。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需要综合分析,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护理,才能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该患者球麻痹常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容易造成食物反流呛咳窒息。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护理呢?下面请谢瑜(主管护师)来谈一谈。

王成(主管护师):脑梗死为缺血性疾病,脑出血为出血性疾病,脑梗死合并脑出血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1)做好急性期的基础护理,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度以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做好口腔护理。(2)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两个相对立的疾病,病程会延迟很多,做好解释工作,树立患者和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3)脑梗塞合并脑出血在治疗上就只能是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能量合剂增强机体抵抗力来促进疾病恢复,而不是采用止血或抗凝治疗,故而疾病的康复与病人的意志力有很大关系,(4)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护士长(护师):进行性延髓(球)麻痹是延髓和桥脑颅神经运动核的变性疾病,为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类型,呈进行性吞咽、构音困难及面肌和咀嚼肌的无力。侯玉兰说说球麻痹的主要表现和护理

地利(护师): 主要表现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咀嚼无力,舌肌萎缩明显伴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

护理:晚期患者吞咽无力,讲话费力,甚至呼吸困难,应予鼻饲以保证营养,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借助器械以维持呼吸功能。护士长(护师):因为患者时有咯血,谁说一下咯血和呕血的鉴别

张曦(护师):

1、概念: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者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

血 呕

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肿瘤、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血色 反应 黑便 鲜红 碱性 呕出,可为喷射状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酸性

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护理: 每日2次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部分患者还可用凝血酶雾化吸入以助止血 或静脉使用止血药物。护士长(护师):针对这位患者还有谁要补充的

张曦(主管护师):我来说一下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搬动病人,减少肺活动度。取患侧卧位,可减少患侧活动度,既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的通气功能。

2、专人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舒适,擦净血迹。及时清理病人咯出得血块,避免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加重病情。

3、在床边准备吸引器,鼓励病人将气管中的痰液和血液咳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饮食指导: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晓云(护士):我有一点疑虑,听说脑血栓病人可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具体有哪些作用呢?请哪位老师给予指导。晓云(护士):高压氧舱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1)提高血氧供应,促进侧枝循环。(2)在高压氧舱状态下,正常脑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液供应。(3)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强,能量产生增多,为神经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李容(护士):我来补充一点,患者的护理问题还存在,腹胀、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观察胃肠功能,关注腹胀及排泄情况

措施:1.脐周按摩。2.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四磨汤。3.必要时行胃肠减压,观察胃液的量色,每次鼻饲前注意观察胃

内潴留情况,>150ml暂停鼻饲,通知医生处理。4 开塞露纳肛,灌肠。预期目标:胃肠功能正常

护士长(护师):恢复期的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功能障碍,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功能锻炼?

张曦(护师):(1)急性期,预防关节挛缩变,及废用性肌萎缩,保持各关节功能位,如肩关节、肘关节、手指各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旋、环绕等动作,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或骨折,经常翻身改变体位,进行床上被动运动,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移行运动。(2)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运动练习,指导患者站立练习,如教病人收腹挺胸、指导患者行走练习,如上下楼梯、重心转移练习。

浅论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篇3

【关键词】复发性;脑梗死;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5-021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动脉逐渐硬化,并且复发性脑卒中事件存在着性别间的差异,动脉顺应性进一步降低。一般来说,复发性脑卒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每增加10岁,风险增加1倍,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较多有关。另外,经相关资料显示,女性患者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是防止复发性脑卒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压是中国人脑血管病最根本的危险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糖尿病,其高血糖可使脑内无氧酵解增加,再有就是合并高血脂的脑卒中患者容易复发脑卒,低密度脂蛋白也会导致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严重心律失常或失代偿会引起的脑灌注障碍,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肤氨酸水平升高会导致脑卒。凝血、抗凝失衡及活性降低和(或)抗凝水平升高都会导致脑卒。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的复发性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生率也比较普遍,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尿蛋白也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睡眠呼吸障碍显著增加脑梗死的危险,当然,心理、精神因素也是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舒张压与脑卒中有明确的线性相关,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这些患者中,舒张压水平越高,脑梗死复发危险越大,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它自身的特征会加重和促进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它所引起的相关反应会导致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收缩压升高,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呈平行关系,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脑动脉硬化及狭窄的可能性越小,严重心律失常或失代偿引起脑灌注障碍。纤维蛋白原是形成血栓的重要物质,再次脑梗死患者血浆升高反映了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

控制高血压对初发脑梗死很重要,积极有效控制血糖,可有效防治脑梗死复发。低密度脂蛋白是目前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通过体育锻炼、少量饮酒、戒烟,脂蛋白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中重要作用,服用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提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有助于尽早干预,避免再发脑梗死。2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和复发率较高的疾病,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目标为: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血压长期控制在140/90InlnHg以下,应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卒中及冠心病的发作,心源性血栓患者,可使用华法林,有重度颈动脉狭窄者,者应考虑支架置入术。通过运动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减慢脉率,调整饮食结构,多食蔬菜、鱼类和牛奶,减少血小板凝聚及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大量饮酒或酗酒,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至关重要。

复发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差,致残率高,充分认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在得到临床医师极大重视的情况下,医师要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普及教育,治疗原发病可使脑血管病复发率下降,充分利用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应制定规范、有效的危险因素控制方法,建立起有效的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体系,以达到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目的。3研究对象、方法及结果

选取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400例,病例符合关于脑血管病制定的诊断标准,确定其危险因素,糖尿病:既往确诊现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高血压:既往确诊且目前正服用降压药;高脂血症:采用一般标准;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以及永久性房颤;记录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病前有吸烟史和饮酒史,体重指数28kg/m2,:指每天活动1一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为正常,根据病理学特征,斑块超声分四型: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溃疡斑。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病史中曾出现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失语、忽视、运动功能受损症状,颈动脉听诊有杂音,颅脑CT或MRI检查有大脑皮质或小脑损害,彩色超声波等相关仪器检查颅内或颅外动脉及其分支狭窄程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上,都对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有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梗死的症状,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梗死的表现。

将全部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及复发组,将复发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研究因素包括一般项目、辅助检查项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复发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年齡、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肤氨酸之间,经相关计算可知,研究中的复发组较初发组明显增高。而年龄、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以及同型半胧氨酸在复发性脑梗塞多因素非条件中,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复发型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比较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各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梗死复发的非常独立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也有很强的致脑血管疾病作用:患者发生房颤时,心房失去收缩能力,衰老对心血管系统的累积效应增加,血浆Hcy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于以上各个因素,应该及时采取药物及手术治;脑梗死复发的其他非独立危险因素有:吸烟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比例高,糖尿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饮酒等都不是独立危险因素,要采取引导或教育的措施,如教育患者必须严格戒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也就是说,积极预防、治疗有关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阻止血栓的形成,有利于降低脑梗死复发,改善病人预后。参考文献

[1]汪听,林豪杰.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Continuingmediealeducation,2005.9.

[2]廖志红,孟栋栋,翁建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新建议.实用医学杂志,2004,20.

[3]谭燕,刘鸣.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

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366例,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证实。366例患者中, 年龄最大88岁, 最小44岁, 平均65.5岁;男233例, 女133例, 男女比例为1.75∶1;高血压病296例, 糖尿病113例, 冠心病142例, 吸烟117例, 饮酒77例。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 如性别、年龄、既往史 (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疾病) 、吸烟史、饮酒史等。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24个月。以脑梗死复发作为终点事件, 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1.3 排除标准

近期 (6个月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合并周围血管性疾病、大动脉炎、血液病、出血性疾病、脑静脉血栓患者、脑血管畸形和血管炎者, 患过结核、肿瘤、甲状腺疾病、免疫性疾病, 或者患有严重心、肺、胃肠道、肝、肾等疾患者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者;合并严重感染或半年内有风湿、创伤等炎症性疾病或大手术史的患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病史的患者。脑梗死复发标准 (参考Sacco等[3]标准制定) :患者在原有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好转或消失后, 再次出现同侧或对侧新的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或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出现新的脑梗死类型;CT或MR检查发现新的病灶 (同侧或对侧) ;其他部位的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找出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

2 结 果

366例脑梗死患者中共有89例复发, 其中男56例, 女33例, 男女比例为1.70∶1, 脑梗死复发率为24.32%。用Backward:LR向后逐步法分别剔除与疾病联系小 (P<0.05) 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年龄、高血压病被剔除, 未进入回归方程。性别、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性别的OR值为2.077, 冠心病的OR值为1.806, 糖尿病的OR值为10.328, 吸烟的OR值为26.139, OR值均大于1, 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饮酒的OR值为0.118, 小于1, 为保护性因素。详见表1。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受行为、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脑梗死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近10多年来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复发性脑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25%, 脑梗死年复发率为27%, 小于45岁者脑梗死的发病率为9.77%[4], 比其他国家有年轻化趋势。

有关脑梗死复发率的报道不一, 国外有报道脑梗死后1年~2年脑梗死的复发率为14%~17%[5], 国内有报道脑梗死的复发率为20%[6]。本研究对366例脑梗死患者随访6个月~24个月, 其中89例复发, 复发率为24.32%, 高于国内外的报道。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 无论是发病率、患病率或者死亡率, 男性均高于女性, 一般为1.3~1.7∶1[7]。本研究366例脑梗死患者中男性233例 (63.66%) , 女性133例 (36.34%) , 男女比例为1.75∶1, 略高于文献报道的结论。89例复发的患者中, 男性56例, 女性33例, 男女比例为1.70∶1, 与文献报道结论一致。研究认为脑卒中复发以男性多见。但国外有研究指出性别对脑卒中复发影响不大, 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发现男性与脑梗死复发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而年龄与脑梗死的复发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不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 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是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与脑梗死复发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高血压病不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不同, 可能与研究样本量少有关。而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脑梗死的复发风险是无糖尿病病史患者的10.328倍 (P=0.000, OR=10.328) , 表明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史影响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显示既往有冠心病的患者142例 (38.80%) ,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与脑梗死的复发有统计学意义 (P=0.059, OR=1.806) , 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国内外有许多研究认为吸烟、饮酒对脑梗死的复发影响大。本研究366例患者中, 吸烟者117例 (31.97%) , 饮酒者77例 (21.04%) ,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影响脑梗死的复发 (P=0.000, OR=26.139) , 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饮酒与脑梗死复发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OR=0.118) , 为保护性因素, 适度饮酒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本研究显示性别、冠心病、糖尿病、吸烟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适度饮酒为保护性因素。研究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复发, 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366例, 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24个月, 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吸烟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适度饮酒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男性、糖尿病、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适度饮酒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58.

[2]张茁.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 8 (3) :145.

[3]Sacco RL, Foulkes MA, Mohr JP, et al.Determinants of early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The stroke data bank[J].Stroke, 1989 (20) :983.

[4]高天理, 张茁.卒中的预防重于治疗[J].北京医学, 2005, 27 (11) :674.

[5]Sacco RL, Wolf PA, Kannel WB, et al.Survival and recurrence fol-lowing stroke:The Framingham study[J].Stroke, 1982 (13) :290-295.

[6]易兴阳, 潘光强, 余昌明, 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 35 (1) :68-70.

复发性脑梗死75例临床分析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57例、女18例, 年龄44~78岁, 平均62岁。对照组为75例同期首发脑梗死患者, 男39例、女36例, 年龄45~79岁, 平均63岁。

1.2 分析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职业、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史、心脏病史、纤维蛋白水平、胆固醇、家族史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所有患者均按常规进行血糖、胆固醇、凝血因子、血液流变学、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头颅CT等检查。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结果

复发组中男:女之比为3.17:1, 对照组为1.08:1, 两组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 (P<0.05) 。两组年龄分布、平均年龄、职业分布、饮食习惯、嗜烟、酗酒、体育锻炼、家庭史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复发组中高血压63例、高胆固醇血症39例、高血糖38例、高纤维蛋白44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35例;对照组中高血压27例、高胆固醇血症13例、高血糖11例、高纤维蛋白23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10例。两组同因素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类比较严重的疾病, 由于血管的急性闭塞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 并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常留下严重的后遗症[1]。为了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笔者对7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 (复发组) 与7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复发组中男:女之比为3.17:1, 对照组为1.08:1,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0.05) , 提示复发性脑梗死中男性比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复发组中高血压63例、高胆固醇血症39例、高血糖38例、高纤维蛋白44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35例;对照组中高血压27例、高胆固醇血症13例、高血糖11例、高纤维蛋白23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10例。两组同因素比较, 有显著差异 (P<0.05) 。提示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纤维蛋白、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等是主要危险因素。笔者还发现, 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 同时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其复发次数更多, 复发间期更短, 致残程度及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更高, 说明两因素可能存在叠加作用。临床实践表明,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 对预防“二次损伤”, 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康复治疗显明优于单纯传统的药物治疗[2]。同时, 应重视预防性治疗措施, 使血压、血糖、血脂、心律失常等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并相对稳定, 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

总之,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分析, 笔者认为: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纤维蛋白水平、颈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形成等是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关键在于预防上[3], 只有避免各种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原发病, 才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7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 (复发组) 与75例首发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在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职业、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史、心脏病史、纤维蛋白水平、胆固醇、家族史, 复发次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发组中男:女之比为3.17:1, 对照组为1.08:1, 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 (P<0.05) 。两组年龄分布、平均年龄、职业分布、饮食习惯、嗜烟、酗酒、体育锻炼、家庭史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复发组中高血压63例、高胆固醇血症39例、高血糖38例、高纤维蛋白44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35例;对照组中高血压27例、高胆固醇血症13例、高血糖11例、高纤维蛋白23例、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10例。两组同因素比较, 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纤维蛋白水平、颈动脉狭窄及粥样斑块形成等是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 只有避免各种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原发病, 才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建英, 李京.大面积脑梗死45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5) :6211-6212.

[2]杨明秀, 陈红, 邱小鹰, 等.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医学综述, 2008, 14 (1) :301-302.

脑梗死复发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收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的初犯脑梗塞患者118例, 男67例, 女51例, 年龄范围为52~74岁, 平均年龄为 (63±9.7) 岁。随访1~2年后, 再次发生脑梗塞的有45例, 无复发的有73例, 按照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经过头颅CT、MRI的证实, 排除了心源性、肿瘤引起的栓塞。

1.2 方法

采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的颈动脉, 一般患者取平卧位, 探头在颈部下颌角后下方, 沿着胸锁乳突肌向前移动, 取最清晰的画面, 扫描范围包括:颈动脉膨大部位、左右颈总动脉、左右颈外动脉。观察血管的走形、血管内腔的直径、管壁的厚度、腔内有狭窄等。

1.3 判断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探测到颈动脉内膜光滑通畅者为正常, 内膜中层厚度>1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 内膜中层厚度>1.2mm者为有粥样斑块。根据斑块的软硬度分为软斑和硬斑。软斑超声显示为回声低或为混合型回声, 不伴有声影, 并且血管腔内有斑块突出;硬斑:超声回声明显增强, 并且有声影伴随。根据官腔堵塞狭窄的程度可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血管闭塞;轻度堵塞指的是狭窄<50%, 超声显示血管直径相对减小, 血流稍有影响;中度狭窄指的是狭窄50%~79%之间, 超声显示管径减少, 血流出现病理性涡流, 血流速度加快;重度狭窄指的是狭窄>80%, 超声可明显看出涡流的出现, 并且远端出现湍流混杂信号, 血流速度急速;血管闭塞B超显示未见血流信号。

1.4 统计方法

率的检验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狭窄的程度显示:无狭窄18例, 轻度狭窄53例, 中度狭窄32例, 重度狭窄15, 无血管闭塞者;狭窄程度不同对应的复发例数:3例, 12例, 19例, 11例, 复发率为16.7%, 22.6%, 59.4%, 73.3%。无狭窄、轻度狭窄的复发例数分别和中度、重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 (P<0.05) ;无狭窄复发例数和轻度狭窄之间无差别, 中度和重度之间也无差别。无斑块为18例, 硬斑块63例, 软斑块37例, 复发的例数为3例, 17例, 25例, 复发率为16.7%, 27%, 67%。软斑块发生脑梗塞的复发率最高, 和无斑块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目前脑梗塞疾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明显的增加, 发病的原因有心源性疾病脱落的血栓栓塞引起、肿瘤脱落的瘤栓引起或为动脉粥样硬化脱落的栓子等[2]。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梗塞[3]。发病机制为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先累积内膜, 逐步形成斑块, 堵塞血管, 造成血流的急速, 压力过大和斑块不稳定容易让斑块破裂, 破裂后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 引起血小板堆积, 即形成血栓;血栓的脱落随着血流, 在血管颈小的地方停留, 常见的为脑血管, 这样便形成了血管栓塞狭窄, 引起边缘地带缺血[4]。本临床试验对初治脑梗塞的118例患者随访1~2年, 并对复发的45例患者的颈动脉情况进行研究, 无狭窄和中度、重度狭窄分别计较均有统计学差别 (P<0.05) , 轻度狭窄和中度、重度狭窄分别计较也均有统计学差别 (P<0.05) ;但是中度和重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别、无狭窄和轻度狭窄无统计学差别;并且软性斑块的复发率最高, 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 (P<0.05) 。说明脑梗塞复发的原因和颈动脉斑块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斑块堵塞管壁50%以上即容易诱发脑梗塞的复发, 并且软性斑块比硬性斑块更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 造成脑梗塞的复发。

综上所述, 可知中度、重度颈动脉硬化以及是软性斑块的患者, 复发脑梗塞的概率最高, 需要早期防护。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和脑梗死再次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入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医院神经内科的初犯脑梗塞的患者, 出院后随访1~2年, 再次复发脑梗塞的45例为实验组, 无复发的73例为对照组, 研究两组患者之间颈动脉硬化的差别。结果 根据狭窄的程度显示:无狭窄18, 轻度狭窄53, 中度狭窄32, 重度狭窄15;脑梗塞复发率为16.7%, 22.6%, 59.4%, 73.3%。无狭窄、轻度狭窄分别和中度、重度狭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 (P<0.05) ;无斑块18例, 硬斑块63例, 软斑块37例, 复发率为16.7%, 27%, 67%。软斑块发生脑梗塞的复发率最高, 和无斑块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别 (P<0.05) 。结论 中度、重度颈动脉硬化以及是软性斑块的患者, 复发脑梗塞的几率最高, 需要早期防护。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关系

参考文献

[1]卓健, 方向, 陆晓培, 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 21 (3) :275

[2]谭咸友.复发性与初发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9) :121-122.

[3]孙旭文, 张艳祥, 张秀珍.260例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 21 (1) :65-66

脑梗死复发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照本研究标准, 提取2011 年1 月~2011 年12 月在常德市多中心脑卒中登记数据库5 338 例脑卒中患者中的RCI老年患者128 例为RCI组, 男78例, 女50 例, 平均年龄 (71±5.8) 岁, 并且有完整的病史、临床资料 (包括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彩超、头颅CT或MRI等物理检查资料) , RCI的诊断标准[2]:1为首次卒中后, 原有症状痊愈或有好转后再次出现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体征或原有症状加重, 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有新的责任病灶或原有病灶扩大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初发症状、体征加重, 距第1 次脑梗死时间1 个月以上, 排除进展性脑卒中。同时提取同期FCI老年患者196 例为FCI组, 男108 例, 女88 例, 平均年龄 (69±3.7) 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如肿瘤、外伤等所致的运动、感觉或大脑高级神经功能障碍者;2病历资料不完善 (影响因素缺失≥2 个) , 无法进行影响因素及病因分析者。

1.2 影响因素的确定

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住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服药依从性、吸烟饮酒及首次卒中后康复治疗情况;完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 (TCD) 及血管影像学 (CTA、MRA、DSA) 等检查。影响因素的定义采用国际常用的诊断标准:高血压为卒中前有明确高血压史或至少2 次测量血压>140/90 mm Hg;糖尿病为卒中前确诊糖尿病, 空腹血糖>7.8 mmol/L或正在使用降糖药物;心房纤颤为心脏体征和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高脂血症为血胆固醇>6.5 mmol/L或有高胆固醇血症病史,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3.2 mmol/L;吸烟或曾经吸烟为吸烟1 年以上, 吸烟量>5 支/d。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 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0.0μmol/L;脑动脉狭窄为TCD、颈部血管彩超、CTA、MRA、DSA提示颅内血管或颈动脉狭窄;世界卫生组织以体质量指数 (BMI, 定义为体质量 (kg) /身高2m2) 来界定肥胖, 本研究以BMI≥28 为肥胖[3]。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组间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RCI组与FCI组危险因素分析

RCI组与FCI组脑卒中影响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两组影响因素HHCY和脑动脉狭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 见表1。

2.2 RCI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肥胖、HHCY、脑动脉狭窄、服药依从性、卒中后康复、卒中后抑郁等为老年RCI影响因素;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则不是老年RCI影响因素, 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二级预防如控制降压、调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可以有效地减少血管事件的复发。但临床仍有部分老年患者再次脑梗死, 且复发脑梗死的致残率、致死率均高于首次发病者;国外报道脑梗死后10 年累计复发率高达40%[2]。常德市多中心脑卒中登记数据库5 338 例脑卒中患者中, 反复 (≥2 次) 脑梗死老年患者1 744 例 (32.67%) ;有关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国内外均有研究, 但结果不一致,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脑梗死的复发主要与其影响因素没能有效控制有关, 影响因素有服药依从性差、戒烟时间短、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认识不够等[4];也有学者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具有极大的相关性[5]。国外部分研究认为脑梗死的复发与脑血管狭窄、不良生活起居习惯等有关[6,7]。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复发影响因素研究少, 在本研究中, RCI组与FCI组脑梗死影响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两组影响因素HHCY和脑动脉狭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这提示在常德地区内HHCY和脑动脉狭窄与老年脑梗死的复发有关系。

本研究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肥胖、HHCY、脑动脉狭窄、服药依从性、卒中后康复以及卒中后抑郁等为RCI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等已被公认的脑梗死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器官功能损害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能通过短期的治疗而得到逆转, 进一步说明脑梗死的一级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在RCI影响因素中, 服药依从性、卒中后康复、卒中后抑郁包含其中, 这与最近的国外相关研究一致[8]。因此, 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随访、康复、心理咨询等显得特别重要。曾有研究认为由于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限制了部分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而导致用药依从性差, 易引起脑梗死复发, 但本研究表明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则不是RCI影响因素。这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认为应积极进行脑梗死的筛查, 对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一级预防, 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也应注重对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因素进行干预, 以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0-36.[1]RAO ML.Chines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ure Manual[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ress, 2007:30-36.Chinese

[2]TAKAHASHI Y, NISHIDA Y, NAKAYAMA T, et al.Comparative effect of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versus aspirin alone on laboratory parameters: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J].Cardiovasc Diabetol, 2013, 12 (1) :87-89.

[3]金昕晔, 邹大进.国内外肥胖症相关指南评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 (10) :757-760.[3]JIN XY, ZOU DJ.Guidelines related to obesity in china and abroad[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2012, 32 (10) :757-760.Chinese

[4]卢莘生, 钟剑萍.94例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 4 (10) :1040-1041.[4]LU XS, ZHONG JP.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in 94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Chin J Neurol, 2005, 4 (10) :1040-1041.Chinese

[5]张媚, 叶笃筠.复发性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 (1) :83-85.[5]ZHANG M, YE DJ.Comparis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plaques of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first stroke[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Jan, 2007, 17 (1) :83-85.Chinese

[6]MYNAREK M, BETTONI C, BRINKMANN F, et al.Normalized transcranial doppler velocities, stroke prevention and improved pulmonary function afte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ickle cell anemia[J].Klin Padiatr, 2013, 225 (3) :127-132.

[7]AW D, SHARMA JC.Antiplatelets in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should clopidogrel be the first choice[J].Postgrad Med J, 2012, 88 (1035) :34-37.

脑梗死复发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系2015年6月—2016年1月首次发病48h内入住我院的脑梗死病人5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2],排除肝肾疾病、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无其他代谢性疾病,发病前2周内未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和其他抗凝药物。复发性脑梗死组为因再次发生脑梗死在48h内入住我院病人50例。复发定义: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初发症状、体征加重,且排除进展性卒中;上述情况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近1周内使用氯吡格雷、除阿司匹林以外的传统非甾体抗血小板药、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药物;心源性脑栓塞病人;有家族或个人出血疾病史;血小板计数>450×109/L或<100×109/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近期行较大外科手术或有严重外伤者。正常对照组为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排除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者,与脑梗死组的性别、年龄匹配。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血小板聚集率应用美国Helena公司生产的PACKS-4型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试剂选用美国Helena Lab Corp公司产品。入院后用药前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查,并常规行血、尿、粪常规以及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

1.3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3.8%枸橼酸钠抗凝,采血动作迅速,并及时将血与抗凝剂混匀,废弃溶血及乳糜血的样本。于取血后3h内离心,以1 000r/min(离心半径12 mm)离心5min,分离出富血小板血清,再以3 000r/min(离心半径12mm)离心10min分离出贫血小板血清,分别以ADP(20μmol/L),AA(5mg/mL)为诱导剂采用比浊法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检验。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

初发期、复发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健康人。复发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初发组。详见表2。

%

2.2 复发组、初发组危险因素的比较

复发脑梗死组和初发脑梗死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吸烟、酗酒,入院时血糖、血脂、神经功能缺损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详见表2。

例(%)

3 讨论

国外报道称脑梗死的年复发率为14%~17%,复发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分析发现,脑梗死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率显著高于初发组(P<0.05),与文献报道基本相同。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持续高血压引起血流动力学高切应力,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于内皮下,促进脂质斑块形成[3],使原有的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加重原有的管腔狭窄或产生不稳定斑块,引起血小板凝集性增高,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本研究表明,复发性脑梗死伴有高血压病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不仅是首次发病危险因素,亦是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糖尿病导致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长期糖尿病病人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使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糖尿病时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血液黏稠度增高,变形能力减弱,以上因素促使糖尿病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斑块和血栓的形成,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发展[4]。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或血小板相互间的聚集机能增强,纤维蛋白原增高,凝血因子Ⅰ、Ⅴ、Ⅶ增加,这些血液成分的改变促使脑梗死的形成[5]。本研究表明,复发性脑梗死伴有糖尿病病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不仅是首次发病危险因素,亦是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复发性脑梗死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6],是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等传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外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性疾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通过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异常,刺激机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加速血栓形成[7];同型半胱氨酸引发脑梗死通过对血小板和血管壁两方面的影响而致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复发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初发病人,表明复发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处于较高的活化状态,而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脑梗死发生时血管内皮损伤,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向内皮下黏附,诱使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表面表达明显增加,促使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意味着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伴有血管内受损或血流缓慢。则称为血栓前状态,它易导致血栓栓塞形成,或加重栓塞的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引起一系列的疾病,研究表明,复发性脑梗死病人存在较多危险因素,这些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基础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而这些因素均能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脑梗死发生。

本研究显示,所有脑梗死病人有明显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倾向,而复发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初发病人,可能的原因是其中部分病人未正规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有病人可能存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以及多数危险因素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变,能敏感地发现血栓前状态,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药物治疗与预防效果的一项主要观察指标,血小板聚集试验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方法,是反映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一个指标[8],为脑梗死病人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监测数据,因此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既要积极的抗血小板聚集。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初发与复发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及其与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初发脑梗死病人及50例复发脑梗死病人,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水平,比较初发与复发脑梗死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病人较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增高,复发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率较初发脑梗死病人显著增高,复发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率高于初发组。结论 血小板聚集率对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血小板聚集率

参考文献

[1]Boysen G,Brander C,Bristensen H.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recurrent stroke[J].Stroke,2003,34:1258-126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季燕,王建平,宋玉丽,等.高血压、细胞因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73-74.

[4]张竹琴,张淑朵.脑梗死患者血糖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4,6(3):41.

[5]吕晓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小板参数变化[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6(4):264-266.

[6]Howard JV,Sides GE,Newman CG.Changes in plasma homocysteine in the acut ephase after stroke[J].Stroke,2002,33(2):473-478.

[7]田辉.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抵抗素和瘦素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3B):514.

脑梗死复发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脑梗死患者108 例,均为我院2010 年1 月— 2015 年1 月收治脑梗死病例。其中,复发性脑梗死患者55 例,年龄42 ~ 76 岁,平均年龄(56.4±10.9)岁;初发性脑梗死患者53 例,年龄40 ~ 75 岁,平均年龄(56.2±11.1)岁。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临床诊断参考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脑梗死相关临床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初次脑梗死发病后1 个月以上再次加重;或出现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体征;或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存在新病灶。

1.3 排除标准

年龄≥ 80 岁;心源性脑栓塞者;出血性脑血管病者;脑卒中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4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SYSTEM FIVE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为10MHz。检查时患者取头后仰卧位,颈后垫薄枕,嘱患者头偏向对侧,超声探头沿着颈动脉走向,从下至上进行连续纵、横切面扫查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总动脉分叉处(Carotid bifurcation,BIF)以及颈内动脉起始段(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观察血管形态、结构、管腔内有无粥样斑块形成以及斑块发生部位,测量动脉壁厚度,并将探头旋转90°左横切扫查。观察管腔内血流空间分布及方位、管壁细微硬化斑、溃疡壁龛以及低回声斑块或血栓, 确定狭窄或阻塞部位。

1.5 观察指标

1)颈动脉粥样斑块数目:斑块为超声检查下能够见到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厚度≥ 1.3mm ;2)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部位以及形态:硬斑、软斑以及溃疡斑;3)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将患者同侧颈动脉各个孤立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相加为该侧颈动脉斑块积分,每例双侧动脉斑块积分之和为斑块总积分;4)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管腔内膜交界面至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垂直距离。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数目比较

复发组74.55%(41/55)存在颈动脉斑块,共有斑块52 个;初发组56.60%(30/53)存在颈动脉斑块,共有斑块35 个,差异有显著性(χ2=3.858,P < 0.05)。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部位比较

复发组患者左侧及右侧BIF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2.69%、36.54%,初发组患者左侧及右侧BIF斑块发生率分别为14.29%、17.14%,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态比较

复发组患者软斑以及溃疡斑发生率分别为36.54%、51.92%,初发组患者软斑以及溃疡斑发生率分别为17.14%、28.57%,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比较

复发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为(1.91±0.73)分,初发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为(1.42±0.57)分,差异有显著性(t=3.342,P < 0.05)。

2.5 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比较

复发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分叉部IMT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3。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为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病理学基础[2]。脑部血液70% ~ 80% 是由颈内动脉供应,其余由椎动脉供应[3,4]。有研究表明,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超过75% 存在颅外颈动脉疾病[5]。研究已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存在明显正相关[6]。

关于脑梗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文献颇多[7,8,9,10]。本研究着重分析复发性脑梗死彩超表现,研究对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对比发现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并且复发组很多患者不只存在1 个斑块。从斑块形态上来看,复发组软斑以及溃疡斑明显高于初发组,而初发组以硬斑多见。软斑及溃疡斑中含有较多脂质,在受到动脉壁应力以及高速血流冲击后容易发生破裂。脂质与胶质能够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动脉内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脑梗死[11]。有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左侧[12]。本研究发现左侧和右侧BIF是粥样硬化发生斑块集中部位。原因主要是BIF管腔血流较为缓慢,容易产生湍流,而脂质更易发生沉积,因此属于斑块好发部位。对比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能够发现复发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以及颈动脉分叉部IMT均明显高于初发组(P< 0.05)。该结果表明,颈动脉IMT能够作为预测复发性脑梗死一个重要指标,对于颈动脉IMT明显上升患者,应警惕脑梗死复发[13,14,15]。

上一篇:外墙渗水下一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