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综合)诊断法

2024-07-18

M(综合)诊断法(通用7篇)

M(综合)诊断法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99TcmO4-唾液腺显像对诊断继发干燥综合征(SSS)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中28例继发干燥综合征(A组),22例未继发者(B组))及10例健康者(C组)对照行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获得腮腺与颌下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及功能参数:第15min摄锝率(UI15min)、排泄分数(EF)。结果 A、B组双侧腮腺及颌下腺UI15min、E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双侧腮腺及颌下腺UI15min、右侧腮腺E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E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对评估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唾液腺功能及判断是否合并继发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放射性核素显像

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后者指发生于另一类诊断明确的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r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等并存的干燥综合征[1]。约1/3以上的SLE及RA患者可继发干燥综合征,但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2],故需借助相关检查确诊。迄今为止有关SSS99TcmO4-唾液腺显像报道较少。本研究对SSS患者行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分析其摄取与分泌功能特点,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结缔组织病患者50例: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0名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例多发性肌炎、6例重叠综合征;其中继发干燥综合征者28例(A组),未继发干燥综合征者22例(B组)。继发干燥综合征者符合2002年SS国际分类标准[3]并经唇腺活检证实,男3例,女26例,年龄14~68岁,平均(43.03±13.08)岁,病程3个月~20年;未继发干燥综合征者男5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43.45±12.58)岁,病程2个月~10年。10例健康者(C组),男1例,女9例,年龄29~60,平均年龄(43.8±12.5)岁,均无口眼干燥症状及结缔组织病史。3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显像方法

采用GE公司Millenium umTMVG8型(Hawkeye)双探头SPECT仪;显像剂为高锝酸盐(99TcmO4-),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提供,放化纯度>95%;采用肘静脉“弹丸式”注射370MBq显像剂后立即以1帧/min头颈部动态采集;探头视野包括双侧腮腺、颌下腺和双侧甲状腺,矩阵64×64,放大倍数2.5;图像采集至15 min时,嘱患者舌下含服维生素C 0.1g;图像共采集30min。

1.3 功能参数

依据参考文献[4,5],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分别勾画双侧腮腺、颌下腺、右侧额颞部(腮腺本底)与甲状腺ROI,获得腮腺与颌下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time-activity curve,TAC)与功能参数,第15min摄锝率(UI15min,Uptake Index in fifteen minutes)=(腮腺或颌下腺计数率-本底)/本底,反映唾液腺摄取与浓聚99TcmO4-的能力。排泄分数(EF:Excretion Fraction)(%)=(给酸前腮腺或颌下腺最高计数率-给酸后腮腺或颌下腺最低计数率)/(给酸前腮腺或颌下腺最高计数率-本底)×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样本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置信区间取双侧;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 AR-SSS患者唾液腺TAC特点

正常对照组C组中TAC呈横“S”型与文献一致[4,5],可简单分为三期:(1)摄取期:给予维生素C前曲线逐渐升高;(2)排泄期:15min给予维生素C后曲线急剧下降,一般在给予维生素C 3~6min内曲线降至最低点;(3)再摄取期:曲线降至最低点后逐渐缓慢升高,但其斜率低于摄取期。A组患者,74.0%腮腺(左侧22例、右侧21例),80.8%颌下腺(左侧23例、右侧24例)TAC异常;B组患者,34.1%腮腺(左侧8例、右侧7例),38.6%颌下腺(左侧9例、右侧8例)TAC异常。

2.2 TAC唾液腺功能参数间的关系

A、B组双侧腮腺及颌下腺UI15min、E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双侧腮腺及颌下腺UI15min、右侧腮腺EF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E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和表2。

3 讨论

常用于诊断干燥综合征的唾液腺检查分组织学检查和临床试验检查,组织学检查即唇腺活检,临床试验检查即:唾液腺核素扫描、腮腺造影、唾液腺分泌流量。目前临床诊断干燥综合征主要依赖于唇腺活检,但唇腺活检为有创;腮腺造影可显示腮腺形态,间接估计腮腺功能,但当患者腮腺处于急性炎症期时,可能会因造影剂渗入周围组织导致患者激烈疼痛[6];唾液腺分泌流量的测定敏感性欠佳;99TcmO4-唾液腺显像是一种安全无创、简单易行评估唾液腺功能的检查方法,可直观评价唾液腺功能,又用于进行唾液腺疾病的疗效预测[7]。目前已被美国-欧洲用药小组采纳作为诊断干燥综合征标准。99TcmO4-经静脉注射后随血流到达唾液腺,被腺体小叶导管细胞摄取并聚集于腺体内,研究表明唾液腺小叶内的导管上皮细胞摄取和分泌99TcmO4-离子的功能与Cl-相似,通过基底膜上的Na+/K+/Cl-共同转运体实现[8]。腮腺导管细胞摄取和分泌99TcmO4-的多少、快慢与腺体功能密切相关,从而利用99TcmO4-对SS唾液腺体的形态及摄取、分泌功能进行评估。

注:*A组与B组组比较,P<0.05,#B组与C组组比较P<0.05

注:*A组与B组组比较,P<0.05,#B组与C组组比较P<0.05

SSS组患者(A组)99TcmO4-唾液腺显像可见74.0%腮腺、80.8%颌下腺TAC异常,结缔组织病未继发干燥综合征组(B组)34.1%腮腺、38.6%颌下腺TAC异常,对应摄取99TcmO4-能力、分泌能力降低;两组定量参数比较,双侧腮腺(表1)及颌下腺(表2)UI15min及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该两组结缔组织病患者中继发干燥综合征者摄取及分泌功能低于未继发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9]。有报道约一半SS患者唾液腺导管细胞被破坏,残存的腺泡也会失去神经支配而功能受损[2],病理状态下腺体导管细胞摄取、排泄显像剂功能受损,影像和曲线失去正常表现,对应定量指标降低。

表1中,B、C组对照比较见右侧腮腺EF值无统计学差异,而左侧腮腺EF值有统计学差异,双侧腮腺功能受损不平行,可能表明SSS患者唾液腺功能损害程度存在非对称性。Adams等曾报道SS患者双侧腮腺早期功能的不对称性,认为可能与双侧腺体炎症过程的不平行有关[10]。表2中双侧颌下腺UI15min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双侧颌下腺E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提示SSS患者的排泄功能受损重于摄取功能,这在Loutfi等人的研究曾报道在SS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指标中,排泄功能异常是最早观察到的也是最常见的[11]。

综上所述,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可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腮腺的功能,其摄取及分泌功能定量指标为诊断结缔组织病患者是否继发干燥综合征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M(综合)诊断法 篇2

1 M102-M电机保护器的主要功能

1.1 热过载保护

是通过对电机热容量的跟踪计算来保护电机免于因过热而缩短寿命或损坏。热过载保护具有热记忆功能, 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机过热状态下重复起动。M102-M装置模拟了电机在各种运行状态下的热状态, 以便最大限度地使用电机, 又能保证电机的安全。

1.2 堵转保护

是防止电机驱动设备出现严重运转堵塞或因为电机超负荷运行而发热损坏电机。根据最大线电流和额定电流的比值判断是否起动堵转保护。当电流值大于脱扣值并持续一定时间 (即脱扣延时设定时间) , 保护执行脱扣。当堵转保护功能开启后, 堵转保护将在每次电动机起动完成后自动开启。

1.3 断相保护

根据最小线电流和最大线电流的比值判断是否起动断相保护功能。当最小线电流和最大线电流的比值达到告警值, M102-M将发出断相告警信息, 当最小线电流和最大线电流的比值达到脱扣值后, 保护进入脱扣延时;如果在延时到达后仍未恢复, 保护动作使电机脱扣, 同时发出断脱扣信息, 操作面板上显示“断相脱扣”。

1.4 接地故障保护

是通过外接的零序互感器的测量来避免电机运行于接地故障情况。以零序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起动接地故障保护功能。

1.5 欠电压保护

根据最小线电压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起动欠电压保护功能。同时应设定其他参数, 如告警值, 脱扣值, 脱扣延时时间等。当最小线电压达到告警值时, M102-M发出“欠压告警”的警告并上送总线, 当最小线电压达到脱扣限值, 持续一定时间后 (小于脱扣延时时间) 电压又恢复到告警值以下, 电机则继续运行。而当脱扣延时时间结束, 电压仍未恢复脱扣值以下, M102-M将执行脱扣命令并发出“欠压脱扣”信息。

1.6 防爆电机Eexe热过载保护 (tE时间保护)

Eexe保护考虑了电机堵转电流与标准电流之比及相应环境等级允许的电机最高温度。这些数据由电机制造商提供, 可直接在装置上设置, 不需要计算。

1.7 电动机再起动保护

当电压突然消失或降低后, 根据电压恢复时的不同情况, 装置可以让电机以不同的方式再起动, 自动重起动可以有效保护电压瞬时降落对电机造成的干扰,

1.8 启动时间过长保护

在设定的启动时间内, 电动机没有完成启动, 保护跳闸。

设定范围:允许起动时间Ts 1~99s。

2 M102-M电机保护器的特点

(1) 各种保护功能已内置在装置中, 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2) 通过设置软件可轻松选择所需的保护功能。

(3) 可根据保护功能的特点设置为报警并延时脱扣, 只报警不脱扣或直接进入延时脱扣保护。

(4) 通过对保护脱扣复位模式的预先设置, 用户可选择故障保护脱扣的复位方式不同的保护功能具有的复位方式不一样具有自动复位、远程复位、本地复位、本地及远程复位。

3 M102-M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运行二部所有低压电动机保护装置都采用ABB生产的M102-M综合保护器。M102-M为电机提供的完备保护, 避免了因电机过载, 堵转, 接地故障, 断相等可能故障导致的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运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它对电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运行状况的详细信息进行采集跟踪, 通过对故障报警、保护动作 (保护脱扣) 以及动作延时时间的设定来实现及时准确的保护, 保证生产的安全, 同时经通讯可以对马达运行状况的详细信息在上位机上进行实时监测并经计算机数据处理提供管理信息。在设备可能产生重大的故障前越限报警可及时提醒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避免了不必要的停机而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运行的有效性。

2009年4月, 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建成投产, 我单位负责运行二部的维保任务, 在工作中发现低压电机综合保护装置测量电压采样点存在缺陷:电机综合保护装置测量电压采自断路器下侧 (负载侧) , 当配出回路短路或接地故障引致断路器脱扣并在M102-M的面板上显示为under-voltage trip (欠电压脱扣) 令值班人员误判为失电压保护。于是提出整改建议。

缺陷分析:由于M102-M低压电机综合保护装置, 测量电压取自开关下侧 (负载侧) , 当电机短路或接地故障保护致断路器脱扣, 综合保护装置则记录欠电压脱扣保护, 如果测量电压在断路器上侧 (电源侧) 则不会记录失电压脱扣保护, 而正常记录短路脱扣保护或接地故障保护脱扣。

整改措施:针对此缺陷, 提出整改意见, 并经得批准后进行了整改, 将电机综合保护装置M102-M电压采样点由开关下侧 (负载侧) 改为从开关上侧 (电源侧) 接线, 整改后试验, 电机过流保护开关脱扣保护, 综保显示过载脱扣, 接地故障保护开关脱扣综保显示接地故障脱扣, 不再显示失电压脱扣, 只有当母线电压达到脱扣限值, 持续一定时间后执行脱扣命令并发出“欠压脱扣”信息才显示失电脱扣, 试验证明此整改是有效的, 后经使用也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是可行的。

4 结语

这次整改成本低, 而且简单易操作, 经过这次经历, 使我们明白, 先进的设备与现场设计安装是否合理规范很重要, 直接影响到用户使用质量, 特别是对于用电要求较高的炼油化工企业, 对已经在运行的电气设备, 其设计是否符合现场生产工艺要求, 其结构是否合理, 要敢于提出疑问, 遇到有问题的要提出自己的整改建议, 这对企业来说, 只有经过不断的改造和完善, 才能在安全、节能、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M(综合)诊断法 篇3

现在我国自产的轿车所使用的自动变速器已达到几十种, 而国内正在使用的自动变速器则已达到几百种之多。自动变速器集液压、机械、电子为一体, 种类繁多, 结构复杂, 车型不同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也不同, 而且差异很大, 装配上的难度也非常高, 因此维修难度和故障诊断高居汽车维修总成本之首。

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针对大众公司生产的01M/01N型自动变速器不能倒挡的故障现象及原因进行排除思路分析。

1.自动变速器定义

自动变速器是指能够根据发动机工况及汽车运行速度换挡和自动选档的变速器;由行星齿轮变速机构、液力变矩器、滤油装置、电子控制系统和冷却、液压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一般由P档 (停车档) 、R档 (倒车档) 、N档 (空档) 、D (行车档) 这几个档位组成。

2.自动变速器的特点

1、优点

(1) 操纵简便、省力

(2) 改善车辆通过性

(3) 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4) 提高动力性和适应性

(5) 减少空气污染

2、缺点

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高

3.认识大众公司的01M/01N自动变速器

01M和01N型自动变速器是德国大众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 该公司生产的01M型自动变速器可用于进口帕萨特B4轿车、宝来与捷达, 01N自动变速器可用于帕萨特B5轿车和桑塔纳。01N自动变速器是纵置安装的, 而01M自动变速器是横置安装, 这两种型号的自动变速器传递动力路线是相同。

01M/01N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目前采用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 这是一种双级复合、双排单式行星齿轮机构, 该机构前排为单级, 后排为双级, 前后排一起使用一个行星架和内齿圈。在行星架上面, 内行星轮是短行的星轮, 与长行星轮和后排小太阳轮同时啮合;外行星轮为长行的星轮, 与前排的太阳轮啮合。在行星轮变速机构当中, 两个太阳轮独立的运行, 小太阳轮与短行星轮啮合, 同时短行星轮又与长行星轮的小端啮合, 长行星轮小端和齿圈啮合。齿圈输出动力, 通过对大小太阳轮及行星架不同的驱动、制动组合, 实现4个进档和1个倒档。

4.无倒挡的诊断与故障排除方法

1、现象:无倒挡

2、原因:

(1) 变速杆调整不当

(2) 倒挡油路泄漏

(3) 驱动倒挡工作的离合器、制动器严重打滑

3、故障原因分析

(1) 检查变速杆位置及变速杆与手动阀相连接的各部位是否松脱。连接部位有松脱时, 重新安装。变速杆位置调整不当时, 按规定重新调整。

(2) 检验倒挡主油路油压。如果油压过低说明倒挡油路严重泄漏, 应拆检自动变速器阀体, 更换倒挡油路上各处密封圈和密封环。

(3) 检查与倒挡离合器、制动器相关连的控制电磁阀的工作情况及导线连接情况。对于01N自动变速器, 重点检查换挡平顺阀、 (调节多片离合器和制动器主油路油压) 电磁阀的工作情况及导线连接情况。

(4) 如果倒挡油路油压正常, 应拆检变得变速器, 更换损坏的摩擦片 (或制动带) 。

5.案例

自动变速器是没有倒挡的, 而其它的档位正常。

一、车型

捷达都市先锋轿车, 装用AHP型的发动机, 装用01M型四挡电控液压自动变速器, 可以行驶里程数为72000 KM。

二、故障的现象

驾驶员自述, 开车时会一不小心将变速器的油底壳给碰坏。当时液体从油底壳的损坏处流出, 到修理厂修补好变速器的油底壳损坏处, 再次加入自动变速器油, 然后进行试车, 发现没有倒挡, 但是其它挡位均一切正常。

三、故障排除与诊断

首先试车上路, 先将变速杆放在前进档, 各前进档工作均很好。将变速杆放在倒挡位置, 即R挡, 踩下加速的踏板, 车辆不能够倒退, 显然是没有倒挡的原因。

根据01M型自动变速器倒挡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车无法倒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倒挡的离合器发生故障, 导致大太阳轮不能够正常工作。

2、电磁阀故障或者它所控制的油路被堵塞。

3、制动器损坏, 致使行星齿轮支架无法被固定, 该部件一直处于旋转的工作状态, 大太阳轮的旋转转动力无法传到齿圈。

4、相关油路被堵塞。

根据以上所分析故障的原因, 我们先进行分解自动变速器, 拆卸自动变速器的油泵, 取出并分解倒挡离合器, 检测倒挡离合器外片和内片有无受热发生变形。检测后发现外、内片均已因高温而发生较大的形变, 并且有退火现象和焦糊味。检测离合器弹簧及活塞, 发现弹簧及活塞支承板在离合器壳内不能够自由的转动, 都有受热膨胀发生变形的可能, 说明离合器已经彻底的损坏, 应该更换。

然后拆检倒挡制动器, 拆卸倒挡离合器和大太阳轮, 拆卸密封圈和滑阀箱, 取出倒挡的制动器。检测制动器的外片和内片的工作状态, 发现基本正常。检测活塞, 发现倒挡活塞裙部没有断裂泄油处, 其它的零部件位置装配都正确, 没有发生松脱、错位和变形的现象, 确定倒挡制动器并没有损坏, 无需更换。

在最后我们检测滑阀箱内的电磁阀, 没有发现故障。清洗有关油路, 确定没有被堵塞的现象。

更换倒挡离合器, 重新组装自动变速器, 加注自动变速器机油。

安装完成后试车上路, 发现倒挡已经工作正常, 故障被排除。

解释:倒挡离合器损坏, 导致大太阳轮不工作, 变速器内动力传递至此中断, 因此该车出现无倒挡故障。

6.结论

自动变速器其故障诊断与维修难度高居汽车的各大总成之首。此文只是提到大众汽车的01M/01N自动变速器不能的倒挡故障而已, 此文希望能为同行对于自动变速器不能倒挡的故障提供思路。

摘要:自动变速器 (AT) 所采用的行星齿轮机构的形式决定了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 有什么样的行星齿轮机构, 就有相应的换挡执行元件对行星齿轮机构各构件进行约束。本文是以大众01M/01N自动变速器为例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无法倒挡故障的原因分析与排除。

M(综合)诊断法 篇4

旗山煤矿-220主排水泵房, 共有四台200D43*7水泵, 扬程258米, 流量288m3/h, 匹配电机440KW, 排水管径273mm, 长度230米, 由-220水平直接排至地面。-420主排水泵房, 共有三台200D43*6水泵, 扬程258米, 流量288m3/h, 匹配电机360KW, 排水管径273mm, 长度210米, 由-420水平排至-220水平, 再由-220m水平泵房排至地面, -420m水平排水实行二级排水。为这两个水平服务的立井绞车有两部:地面至-220水平的南副井绞车、-220至-420水平的暗立井提升绞车, 整个系统建于20世纪70年代。

2 -420泵房排水改造方案

2.1 -220至-420排水系统优化、-420m排水实现直排

根据矿井-420m及-220m水平实测涌水量数据, -220水平正常无涌水, 钻孔出水量正常25m3/h、最大水量40m3/h;-420水平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80m3/h, 两水平水量不大。排水系统优化采取取消-220m水平排水系统, 并对-220m水平钻孔水源进行封堵措施, 渗漏水自然沿暗立井下流到-420水平, 对-420m水平排水系统进行优化, 矿井涌水由-420m水平直排地面。考虑两个水平正常涌水量85m3/h、最大涌水量120m3/h。-420m水平泵房排水设备重新选型, 两趟排水管路经-420m水平井底车场沿南主井排至地面与原地面两趟排水管沟通。原-220泵房供地面用钻孔水, 改为地面打水源井供水, 钻孔封堵, -220m泵房拆除, 水仓封闭。

2.2 淘汰回收老系统

鉴于-220m水平钻孔封堵, 水仓封闭, 泵房拆除, 不再排水, 南副井、暗立井两部绞车已无实际用途, 其绞车及井筒提升装备拆除, 井筒管路拆除, 设备回收, 两个井筒作为矿井安全出口只保留人行爬梯。

2.3 -420泵房排水设备电控改造实现自动化排水

2.3.1 -420m泵房电控系统

旗山煤矿-420m泵房现设计有3台PJ150×8水泵, 水泵转速1485r/min, 扬程516m, 流量300m3/h, 匹配电机710Kw (高压6kv) , 排水管径250mm, 长度800m, 由-420m水平直接排至地面。水泵起动方式电抗器起动, 采用就地控制方式, 有真空泵、电动闸阀对引水设施及排水设施控制, 设计拟实现自动化控制。

2.3.2 -420m泵房自动化排水控制系统方案

(1) -420m水平泵房排水设备自动化系统组成。

(1) -420m水平水泵自动化监控系统主要由水泵PLC控制系统, 水位检测控制系统及泵房水仓视频监控系统等组成, 监控装置包括PLC隔爆控制箱、就地控制箱、交换机、摄像头、显示器、水位计和地面上位工控机等部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 自动化控制及视频监控关键控制设备功能。

(a) 工控机。主要负责自动控制系统的管理、操作和模拟显示设备状态的图形显示, 获得实时参数, 完成动态监视、报警、记录分析、生成报表、曲线等。编程控制 (PLC) 完成水泵的起动运行的逻辑控制及保护功能。

(b) 就地控制箱。面板主要完成对整个系统3种工作模式的控制转换和数据显示。

(c) 水位计。及时获得水位信号, 水位信号能随时显示水位高度, 并传输信号到现场PLC, 作为开泵信号。

(d) 显示器、摄像头。监视水泵运行情况及水位情况便于远程监视及监控。

(e) 交换机。作为远程信号传输及光电信号转换。

监控系统对3台主排水泵及其附属的设备、实施自动控制及运行参数自动检测, 动态显示, 并将数据上传至地面, 进行实时监测。

系统组成如图所示:

系统采用两套水位传感器获得水位信号, 水位信号能随时显示水位高度, 并传输信号到现场PLC, 作为开泵信号。利用靶式流量计及真空度信号作为水泵引水信号 (水泵真空度信号) , 开启水泵。开启水泵后, 自动打开电动闸板阀进行排水。期间实时数据检测:排水出口压力、水流量大小、吸水管真空度、电机电流、供电电压、水仓水位、电机轴承及绕组温度、闸阀开关参数等。系统原理框图见图2。

(2) 自动化系统监控装置控制环节。

自动化监控系统装置的控制过程环节有六个:即排真空环节、闸阀操纵环节、水位自动监控环节、参数传示环节、故障保护环节和电动机的自动控制环节。监控装置控制环节框图见图3。

(1) 排真空环节。水泵只有在其叶轮完全淹没于水中的情况下, 泵体内部才能造成必要的真空度实现正常排水。如果真空度不够, 泵内有空气存在, 将会造成水泵不上水和转动部件烧坏等故障。因此, 启动前的排真空是水泵工作的重要操作项目之一。本系统采用真空泵及射流泵抽真空。由高精度真空传感器监测真空度, 靶式流量计作为监测真空度的重要参数之一, 排水压力作为水泵正常排水依据。

(2) 闸阀操纵环节。为了减小启动功率, 满足水泵操作规程规定, 采用关闭出水闸阀启动, 而当水泵停车时, 为了避免水锤事故, 必须先关闭闸阀, 缓慢减小流速, 最后停车。电动机开停信号, 具有电动阀门开停信号, 电动阀门关到位、开到位信号。

(3) 水位自动监控环节。任务是根据水位的高低自动准确发出开、停水泵命令。水位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配合电动机的自动控制环节显现自动控制。

(4) 参数传示环节。在操作台的模拟屏上可模拟显示水仓水位、水泵流量、水泵压力及电动机、电磁阀和电动阀的各种工作状态。所有的检测参数及工作状态均可由井下PLC通过传输网络传送给地面计算机, 由计算机分析处理, 在显示器上模拟显示, 并做出曲线、报表, 以利于地面管理人员作出正确判断, 向井下发出控制命令。

(5) 故障保护环节。因水泵电机容量大耗电量高, 对排水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对电动机故障, 采用PLC监视水泵电机欠流、过流及微机综保双重保护、还具有启动反馈失败等故障, 电动闸阀故障等。运行前, 对系统各个监测点提前监控, 发现不正常时发出报警并提示。

(6) 电动机的自动控制环节。该环节是排水设备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中心环节。它由PLC、中间继电器、接触器等组成, 以上几个环节最终都要与本环节配合, 根据水位情况自动开停水泵及控制闸阀。为了防止因备用泵长期不用而使电机受潮或有其它故障而未被发现, 当紧急情况需要投入而不能投入以至影响矿井安全, 本环节按“轮换工作制”来控制, 以达到有故障早发现、早处理, 以免影响矿井安全。

(3) 水泵自动控制功能实现。

水泵运行依靠设置在吸水井内的水位计结合其它参数合理调度水泵运行。运行策略采取轮换开启, 分别充当“运行水泵”及“备用水泵”。泵房水位设下限水位、低水位、正常水位、高水位、上限水位。当水位高于正常水位时, 应能自动开启水泵, 打开电动瓦笼进行排水。水位低于下限水位时, 应能自动停止水泵。水位高于高水位时, 应能自动开启水泵、投入另一台水泵。水位高于上限水位时, 应能自动开启水泵、投入另一台水泵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当水位不在高位而出在用电低谷时间内, 将自动起动运行水泵;当达到低位或不再高位而处在用电高峰时间内时自动停泵。当水位达到上限水位时, 自动起动“运行水泵”及“备用水泵”, 直到水位低于高位时停止备用水泵只运行“运行水泵”。系统具有电机过载、欠压、超温等保护功能, 当出现上述状况或电机出现故障, 系统自动停止该水泵的工作, 同时启用备用水泵。

(4) 系统控制方式。

(1) 系统自动控制方式。主要根据工况设定及时间、水位、矿井用电负荷等参数, 自动开启、停止水泵的运转, 对运行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并能实现泵阀的联锁控制。

(2) 就地集中控制方式。此方式下操作人员就地在操作箱上实现一键控制, 水泵安程序自动完成起停全过程, 劳动强度降低提高操作可靠性。

(3) 就地手动控制方方式。此方式操作人员就地在开关柜上人工手动控制设备。此方式主要用于检修, 当打到当把操作台上的按钮打到检修位置, 系统可以解除闭锁, 对设备进修检修调试。本系统手动控制具有优先控制权, 保证了即使系统出现故障, 也可以在手动控制下实现水泵的正常工作。

3 效益分析

旗山煤矿-220至-420m水平排水系统直排及综合自动化改造从2008年4月份立项到2009年4月份完成。目前已运行8个月, 取得较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3.1 安全效益分析

南副井、暗立井绞车均属于国家安全监察局明文规定淘汰设备, 安全隐患大可靠性低, 经过优化拆除, 减少隐患源, 节省设备改造费用, 提高系统安全可靠系数。

水泵自动化PLC监控系统能自动完成起动过程;在起动完成后和水泵停止前正确完成闸板阀的开启、关闭和保护功能。实现一键控制, 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发生设备故障, 在电机正常运行后实时检测系统状态及完成故障保护工作, 配合视频监控系统将为矿井管理水平, 减少设备损坏、减少设备事故率, 提高设备运行安全, 提供支撑。

3.2 经济效益分析

(1) 实现远程监控和泵房无人值守, 减人提效。

-420m泵房直排优化后, 拆去-220m绞车房、暗立井绞车房及-220m泵房, 可节省工作岗位共16人, 16人×2500元=40000元/月=40000元/月×12月/年=48万元/年。

系统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系统效率的提高, 实现每台水泵运行效率分析, 实现预测检修;减少设备的损坏。

(2) 节省设备维护量及改造费用。

南副井、暗立井绞车均属于国家淘汰设备, 如继续运行, 需对设备进行优化改造, 费用巨大。

(1) 南副井、暗立井优化费用:主轴装置优化:110万元/套×2=220万元;电控系统优化:70万元/套×2=140万元。

(2) 南副井、暗立副井井筒装备:管路, 罐笼, 钢丝绳, 钢丝绳罐道, 木罐道, 井筒罐道梁等设备共需200万元。

(3) 节省-220m泵房4台水泵的维修费用:约10万元/年, 设备优化及维修费用:220+140+200+20=570万元。

(3) 状态监测维修。

M(综合)诊断法 篇5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文病例为2000年5月-2010年11月在我院及广州市儿童医院拟诊断为下消化道出血患儿94例, 均有血便史。年龄1+月~14岁, 平均年龄4.5岁。男75例, 女19例。病程30d~2年。

1.2 方法

1.2.1 仪器。

TOSHIBA公司产GCA-7100A双探头SPECT, 配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准直器。

1.2.2 放射性药物。99m

TcO4-淋洗液和亚锡焦磷酸钠冻干品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广州医用同位素所提供。

1.2.3 显像方法。

检查前患儿禁食、水4h以上, 停用一切能减低胃黏膜摄取的药物, 必要时应催眠和制动。显像剂量分两个档次, 2岁以下给予3mCi, 2岁以上给予5mCi。静注99mTcO4-后立即以30s/帧的速度连续采集30min, 矩阵64×64, 放大倍数1.5倍, 显像体位为仰卧位, 采集范围包括心脏、腹腔和膀胱。99mTc-RBC显像采用99cmT- RBC体内红细胞标记法。2岁及以下给予8mCi, 2岁以上给予15mCi。静注用生理盐水溶解亚锡焦磷酸钠冻干品15min后, 再静注 TcmO4进行体内标记, 以 2s/ 帧的速度动态连续采集 30min, 仰卧位显像, 采集范围包括全腹部, 如30min内阴性, 则每隔30min采集1帧静态直至6h, 必要时行 24h显像。

1.2.4 诊断标准。

图像分析由2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同时阅片, 99mTcO4-显像, 阳性标准为在3帧以上的图像腹部出现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核素异常浓聚灶, 与胃同时或稍延迟显影, 其放射性强度与胃影基本一致且大小、形态、位置相对固定不变。99mTc-RBC显像, 正常情况下, 可见心、肝、脾、肾、膀胱及腹部大血管显影, 肠道基本不显影。腹部出现异常局限性的放射性浓聚灶, 其放射性强度、形态及位置随时间延长呈现动态变化, 提示存在活动性出血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提示检查时未出血或出血极少而未能被发现。

2结果

94例患儿中99mTcO4-显像阳性者32例, 其中29例腹部为圆形放射性核素浓聚灶, 以右下腹多见。2例腹部为近似圆形浓聚影, 位置在脐周附近。1例腹部为不规则浓聚影, 位置在脐周偏下方。32例显像阳性者手术病理证实31例内存在异位胃黏膜, 其中临床最终诊断29例为Meckel憩室, 2例为小肠重复畸形, 1例为空肠黏膜下血管畸形。99mTcO4-显像阴性者再进行99mTc-RBC显像, 阳性者28例, 经手术及胃、肠镜证实胃溃疡或肠息肉18例, 空肠黏膜下血管畸形5例, 其余为阴性病例。

3讨论

临床对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常常有困难, 有些病例甚至手术时仍不能确诊, 造成术后再出血, 明确出血部位对于成功手术治疗十分重要。目前用于诊断的方法主要有X线胃肠造影、纤维内镜、肠系膜血管造影术 (DSA) , X线胃肠造影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及血管病变者诊断阳性率不高, 气钡双重造影的诊断率约为25%~60%[1,2]。纤维内镜检查具有直观性强、病因诊断的同时可进行治疗, 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但也不能不加选择地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肠镜检查, 一是增加患者的费用和不必要的痛苦, 是一种侵入性检查, 在出血量大时, 大量血液影响视野, 不易观察出血部位;二是出血间歇期内镜检查难以发现不明显的血管性病变[3]。DSA对出血部位的发现率高, 约50%~72%, 在出血量为0.5ml/min时就可做出诊断, 但DSA亦是一种有创检查, 在患者病情严重时不能耐受, 缺点是不易反复检查, 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对造影剂过敏者不宜使用[4]。99mTcO4-显像可以弥补上述检查的不足, 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检查速度快且易于重复、准确率较高的定位手段[5], 但99mTcO4-显像阴性, 表明患者无异位胃黏膜存在, 不能完全排除消化道出血, 加上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样, 既有全身因素也有局部因素, 其中异位胃黏膜只是小儿消化道出血的首位因素, 据文献报道80%的Meckel憩室有异位胃黏膜覆盖, 25%小肠重复畸形中合并有异位胃黏膜;胃黏膜分泌的胃酸可在局部形成溃疡, 导致反复出血, Meckel憩室的出血率可高达60%[1,2]。单纯99mTcO4-显像诊断消化道出血给临床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有一定的局限性。据文献报道当Meckel憩室表面无或有少量的异位胃黏膜时, 可造成显像结果的假阴性[3,4]。另外使用了抑制胃黏膜摄取的药物 (如:水合氯醛) 和局限性肠激惹导致99mTcO4-从憩室快速清除也可造成假阴性[5]。为了提高阳性率, 对于显像阴性者, 可以运用99mTc-RBC显像对99mTcO4-显像阴性者进行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 来提高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

99mTc-RBC是核素下消化道出血显像常用的显像剂, 锝 (99mTc) 标记的自身RBC可较长时间存留于血循环中, 便于连续动态、多次检查, 不受患者年龄、病情及出血部位的限制, 可用于急性大出血和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位[5]。其定位原理是当下消化道有出血病灶时, 99mTc-RBC 静脉注射后, 从血管破损部位不断流出并进入肠道, 肠道内就出现异常局限性放射性浓集影。国外学者报道消化道的出血率在0.05~0.1ml/min时, 99mTc-RBC 显像就能检测到, 其定位诊断率30%~80%, 阳性率75%~97%[6]。国内报道99mTc-RBC 诊断Meckel憩室的出血率可高达60%, 其显像灵敏度是DSA检查的10倍, 原因主要是它可以同时显示动脉和静脉的出血, 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显像, 而DSA检查只能显示动脉出血, 并且不能进行长时间连续显像[7]。在临床实践中, 99mTc-RBC显像阳性率差异较大, 从34.0%~96.3%不等[8], 阳性率差异主要与许多患者检查时出血已经停止或处于出血间隙期有关, 因此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际应用核素显像时, 应特别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在患者未施行止血治疗前的出血期进行检查将明显提高阳性率, 缩短检查时间[9]。本文运用99mTcO4-联合99mTc-RBC显像明显提高了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正确率, 特别对99mTcO4-显像阴性病例, 筛除了大部分没有异位胃黏膜存在而又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弥补了单纯99mTcO4-显像的不足, 提高了鉴别诊断的价值, 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不足之处是99mTc-RBC标记率偏低和仪器分辨率限制, 具体标记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白萱.核医学在小儿消化系统的应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1994, 18 (6) :272-274.

[2]张文远, 韩盛玺, 文锦.成人小肠憩室慢性出血误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 2 (1) :33-35.

[3]徐白萱, 田嘉禾, 傅存, 等.放射性核素诊断儿童Meckel憩室〔J〕.中华核医学杂志, 1993, 13 (4) :230-231.

[4]李林, 邓候富, 林丽.高锝酸盐 (99mTcO4-) 腹部显像在Meckel’s憩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9, 20 (3) :143-144.

[5]Mettler FA, Guiberteau MJ.Essentials of nuclear medicinei m-aging〔M〕.Third Edition.W B Saunders Company, USA, 1991:195-196.

[6]Olds GD, Cooper GS, Chak A, et al.The yield of bleeding scansin acut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J〕.J Clin Gastro-enterol, 2005, 39 (4) :273-277.

[7]郑向红, 雷雅梅, 王社教, 等.99mTc-RBC显像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 (10) :938-940.

[8]席红卫, 郭雪松, 张旭辉.99mTc腹部扫描检测小儿下消化道出血〔J〕.山西妇幼卫生, 2002, 13 (1) :29-30.

M(综合)诊断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16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人, 其中男126例, 女34例;年龄42岁~71岁 (52.4岁±7.6岁) ;临床诊断心肌梗死48例, 其中前壁心肌梗死26例, 下壁心肌梗死12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10例;心绞痛64例, 其他非冠心病48例。冠状动脉造影与SPECT均在住院14 d内完成。

1.2 仪器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术诊断仪由美国GE公司生产, Infinia vc Hawkeye Ⅱ SPECT-PET/CT 型, 配以低能高分辨准直器。99m Tc-MIBI放化纯度大于95%, 采集矩阵64×64。DSA系美国GE公司生产 Advantax—CLV/DXL大型数字减影X线机, 电影采集12.5帧/秒。

1.3 方法

用Judkin's法对病人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多体位投照左、右冠状动脉,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至少一支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管径狭窄≥50%, 采用Bruce方法行次极量踏车试验, 达运动负荷终点时由静脉注射740 MBq99mTc-MIBI, 并继续运动1 min, 1 h后行心肌断层显像, 间隔48 h后行静息心肌显像。运动负荷终点为:①达最大心率的85%;②血压下降;③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④心电监测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 mV, 若原有 ST段下移, 则在此基础上再下移0.1 mV以上。

1.4 图像分析

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在不知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下共同判定。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左室垂直长轴、水平长轴和短轴三方位图像。将左心室分为9个节段:心尖部、前壁、前壁基底段、前侧壁、后侧壁、前间壁、后间壁、下壁和后壁。显像异常为在两个不同的方位出现连续两个层面以上在同一部位放射性减低或缺损, 判断标准:①心肌缺血, 即运动负荷时显像异常, 静息显像放射性有完全性再分布;②心肌梗死, 即运动负荷时显像异常, 静息显像时放射性无任何再分布;③心肌梗死伴缺血, 即运动负荷时显像异常, 静息显像放射性部分恢复正常。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8例, 单支血管病变48例, 双支病变32例, 三支病变32例。病变血管腔狭窄50%~75%84支, 狭窄76%~90%74支, 狭窄>90% 52支。

2.2 SPECT结果

SPECT与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见表1。 SPECT诊断冠心病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病人的敏感性分别为83.3% (40/48) 、93.8% (30/32) 和100.0% (32/32) , 对管径狭窄50%~75%、76%~90%和>90%的检出率分别为71.4% (60/84) 、86.5% (64/74) 和96.0% (48/50) , 结果详见表2。就检测应变血管支数而言, SPECT对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3.3% (40/48) 、73.3% (22/30) 和58.8% (20/34) , 对单个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见表3。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心导管直接了解冠状血管树的解剖情况, 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是诊断和研究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可靠信息。心肌灌注断层后显像可了解运动负荷及药物介入时心肌细胞的灌注状态, 提供了心肌灌注和存活方面的信息。本资料结果表明, 运动负荷99mTc-MIBI 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1.1%, 特异性为87.5%, 与文献报道相似[1,2,3]。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运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随病人冠状动脉支数的增加而增高, 病变血管狭窄越严重, 被检出率较高。检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敏感性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下降。分析原因可能为在多支血管病变中, 血管狭窄的程度不同, 当达运动终点时, 心肌耗氧量增加, 在管腔狭窄较严重的血管血流明显减少, 诱发相应的心肌缺血, 病人出现心绞痛症状或心电图相对应导联出现缺血壁ST段T波改变而终止试验, 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异常, 该支血管被检出, 而管腔狭窄相对较轻的其他血管在此终点时, 血流无明显下降, 相应心肌血供无明显减少, SPECT显示相应心肌灌注无变化, 因此该支病变较轻的血管则不能被检出[4]。

本研究中112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SPECT阳性102例, 造成10例假阴性的原因为:①冠状动脉临界或接近临界病变 (狭窄50%~60%) , 此负荷状态下冠状动脉自身调节尚不受影响, 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减少, 病人无心绞痛症状, 心肌灌注显像无可逆性缺损出现。②丰富的侧支循环, 1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回旋支冠状动脉远端发生70%狭窄, 但由于左前降支到回旋支建立了丰富的侧支循环, 心肌灌注显像未出现可逆性缺损。Brown等[5]随访了234例心肌显像正常者的预后。其中50例显像前作了冠状动脉造影, 47例被证实冠状动脉管腔有≥50%的狭窄, 在 (6~16) 个月的随访中无一例出现心脏事件, 但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显像无可逆性缺损, 表明冠状动脉代偿能力较好, 这是导致假阴性的原因。SPECT心肌显像6例假阳性缺血病人, 2例为高血压病, 运动显像显示下壁、后壁稀疏, 静息显像正常。1例为肥厚性心肌病, 3例诊断为X综合征, SPECT示前壁可逆性缺损, 提示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异常。Legrand等[6]研究表明, 胸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的异常确实反映了心肌血流或灌注的异常。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病变, 但心肌灌注显像示可逆性缺损, 提示心肌灌注的相对不足。因此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弥补了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 更能反映出心肌细胞的病理生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刘秀杰, 史蓉芳, 刘蕴忠, 等.100例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J].中国循环杂志, 1992, 7:411-413.

[2]KLocke FJ, Baircl MG, Lorell BH, et al.ACC/AHA/ASN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radionuclidei maging: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 2003, 42:1318-1333.

[3]Herman SD, Labresh KA, Santos-Ocampo CD.Comparison of dobu-tamine and exercise using99mTc-sestamibi i 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J Cardiol, 1994, 73:164-169.

[4]马寄晓, 刘秀杰.实用核医学[M].第2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2:198-202.

[5]Brown KA, Altland E, Rowen M, et al.Progrostic value of normal99mTc-sestamibicardiac i maging[J].J Nucl Med, 1994, 35:554-557.

M(综合)诊断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本院2007年住院及门诊的81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患者,其中男40例,女41例,年龄17~81岁,平均(58.0±12.8)岁。其中肺癌23例,前列腺癌6例,乳腺癌15例,肝癌、直肠癌、甲状腺癌、食道癌、宫颈癌各2例,其他肿瘤15例,以上诊断均经临床确诊,余12例为不明原因骨痛者。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2.1 采用GE公司Hawkeye Infinia SPECT/CT系统,配低能通用准直器,SPECT和CT共用同一机架、检查床和图像处理工作站,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先后完成SPECT和CT的断层采集,并进行图像融合处理。

1.2.2 所有患者经肘静脉注射99mTc-MDP 740 MBq(20 mci),3 h后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床速10~15 cm/min,采集完成后,进行同机局部断层骨显像。选定需局部骨断层范围,每个体位采集范围为40 cm。首先行核医学的断层显像,采集完成后,探头自动复位进行X线透射扫描,检查床均根据选定范围进行自动定位。然后使用安装于Hawkeye Infinia图像处理工作站的GE Xeleris系统进行SPECT与CT图像重建,其矩阵、像素和有效帧数均相同。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后,可获得冠矢状位、水平位及三维图像的透射断层、发射断层及SPECT/CT融合图像。

1.2.3 图像分析 由3名核医学和1名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两种方法显像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比较,结果相符即定为“符合”,性质待定或与最终诊断不相符均判为“不符合”。

2 结果

81例全身平面骨显像可见251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其中27处病灶诊断为良性骨病变,其余224处均达到常规核医学骨转移阳性病灶诊断标准。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发现243处放射性浓聚灶,分别位于颅骨14处,肋骨52处,胸骨3处,脊柱114处,骨盆骨35处,肩胛骨、锁骨及四肢骨共25处,其中201处诊断为骨转移病灶。与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平面骨显像224处骨转移病灶中有10处放射性污染及12处骨外软组织显影造成的假阳性病灶;14处为良性病变;187处存在骨质破坏,为肿瘤骨转移病灶;1处性质待定,后经螺旋CT及随访诊断为椎体血管瘤;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新检出骨转移病灶14处。经临床随访、螺旋CT、MRI及病检结果,81例患者最后诊断为骨转移者55例(201灶),其余26例(42灶)为良性骨病变。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及全身平面骨显像的诊断符合率见表1。可见图像融合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病灶虽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16.5%,37/224),且由于膀胱、污染等因素易造成漏诊(7.0%,14/201)。

%

3 讨论

全身平面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及优势已被医学界公认,但由于其病变定位欠精确,对某些良性骨病尤其是椎体病变(比如椎体骨质增生)与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较困难,曾经采用一些特殊检查体位以期提高其诊断准确性,但效果却不理想[3]。也有学者将CT及SPECT的图像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异机图像融合,但由于不是同机采集,病灶定位仍不够准确[4]。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系统的应用,将骨显像的特异性与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性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极大的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一般认为,对于骨骼病变的性质,其与病灶部位、形态有关[5]。当病变累及椎体附件(如椎弓根或椎板),常考虑肿瘤骨转移;若病变只累及椎关节突、棘突或椎体皮质,呈“唇样”放射性浓聚,则考虑为良性病变。常规全身骨显像对椎体阳性病灶并不能定位、鉴别,而SPECT/CT骨显像对常见的易与骨转移相混淆的良性病变,如退行性变、骨质增生等,有较好的鉴别能力。本研究发现,位于骨盆的骶骨、坐骨、耻骨及骶髂关节等处病灶,常因骨结构重叠或膀胱内尿液放射性影响,以及尿液污染衣物、皮肤等,容易造成全身骨显像漏诊、误诊,而SPECT/CT融合显像有助于对上述放射性分布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病变的位置、性质、数量,可消除干扰,有效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SPECT/CT骨显像,通过一次检查可同时获得功能与解剖断层影像,提高了对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如骨显像病灶呈放射性浓聚,CT影像无异常,多考虑肿瘤骨转移;而CT影像异常,骨显像正常者,则可考虑为良性病变[6]。且同机CT有时能够分辨骨显像病灶骨破坏的性质,即区分骨转移为成骨型、溶骨型或混合型,对未明确原发灶的骨转移,有助于寻找原发肿瘤以及指导治疗决策[7]。

本研究中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系统中的CT分辨率低,与螺旋CT相比其影像质量、解剖结构的细节显示仍较差,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诊断依然存在困难。然而,其足以对骨显像阳性病灶准确定位,在骨转移肿瘤的临床诊断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于平面骨显像可疑的患者以及一些可疑的骨病变部位使用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更先进的SPECT/CT显像仪应用于临床,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将有更广泛地发展空间。

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同机图像融合,所有患者结果均通过CT、MRI和病理检查、随访等方式确诊。将平面显像和SPECT/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81例患者骨转移55例,201处骨转移灶;良性骨病变26例,42处病灶。全身骨显像及同机图像融合对骨转移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3%、100%,对良性骨病变病例的符合率分别为61.5%、96.2%。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排除了SPECT平面显像中的10处放射性污染及12处骨外软组织显影造成的假阳性病灶以及14处良性骨病变,另外,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新诊断出肿瘤骨转移病灶51处。同机图像融合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平面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可对肿瘤骨转移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并同时提供功能与解剖断层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平面骨显像中一些可疑的患者,尤其是可疑的骨病变部位均应使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关键词:全身骨平面显像,SPECT/CT,图像融合,骨转移瘤

参考文献

[1]马寄晓.提高骨显像质量及扩展其适应证[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2):69.

[2]朱明,屈婉莹,赵洪山,等.全身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0,20(1):20.

[3]屈婉莹.转移性骨肿瘤的骨显像类型和鉴别诊断[J].实用核医学,2001,11(2):2.

[4]Resnick D.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vertebral column[J].Radiology,1985,156(1):3-14.

[5]朱广文,张延军.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5,25(6):335.

[6]李伟,屈婉莹,李威,等.SPECT/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6):343-345.

上一篇:液相氧化法下一篇:故事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