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信息学习技术

2024-05-15

语言信息学习技术(共12篇)

语言信息学习技术 篇1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关注幼儿注意力,失去了孩子注意力的语言学习,无疑会以低效甚至无效收场。因此,笔者认为:在语言学习中融进信息技术元素,对有效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大有帮助。如何将信息技术融进语言学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案例一:《年的来历》教学场景描述。

教师引导:“孩子们,还记得过年的事情吗?”教师一边介绍春节,一边运用课件展示扬州人过春节的画面:放鞭炮、吃饺子、写春联、贴春联、舞龙、挂红灯笼、跟长辈要压岁钱、玩游乐场等。随着课件画面的展示,孩子们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教师抓住机会,向幼儿提出主题“愉快的春节”,要求幼儿说说自己家里春节是怎么过的。孩子们积极举手……

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疑惑明明是很简单的语言表达,为什么孩子们就难开口呢?笔者认为:孩子的语言表达,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背景,教师须要引导幼儿在一个相对宽松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表达。因为,匹配的语言环境能给幼儿积极的心理暗示。因此,环境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有了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幼儿有了语言表达的情境,就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尽管孩子在春节期间活动丰富多彩,但是时过境迁,孩子对春节的记忆模糊。因此,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就着幼儿记忆,展示春节的画面,以勾起幼儿的经验。这样一来,气氛活跃了,春节期间的画面就像过电影一样在幼儿脑海里出现了,孩子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家过春节的热闹场面,环境给了幼儿语言学习一个有力的支撑。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语言学习兴趣

案例二:《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学场景描述。

教师在刚上课时,运用课件出示一只大老虎的图片,这只大老虎牙齿没了,嘴也瘪进去了。课件一展示,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了。这时候,教师提问:“孩子们,这大老虎怎么啦?”有的说:“老虎老了,牙齿掉了。”有的说:“老虎摔了一个大跟头,牙齿掉了。”有的说:“老虎牙齿有病了,牙齿掉了!”……于是,教师继续进行课件展示,孩子们很快就进入语言学习状态……

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总是在关注自己的预设的完美,有意无意地失却了孩子们的兴趣元素。笔者认为:当孩子的所有感官都指向于学习对象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在这一教学场景中,教师充分关注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比较弱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充分运用教学课件,有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因为,课件中生动的画面、丰富艳丽的色彩、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有趣的形象等,更容易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语言学习难点

案例三:《秋天的雨》教学场景描述。

在大班《秋天的雨》语言学习过程中,为了降低孩子语言学习的难度,教师制作了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形象生动的精彩画面:银杏树下金黄一片,枫树叶变得火红火红的,菊花一朵比一朵更美丽,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像蝴蝶一样落在地上,农民伯伯忙着收稻子……以此作为引导幼儿感受诗歌意境的背景,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训练……

思考:

对于教学散文诗《秋天的雨》来说,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并使诗歌的形象美、动态美走进幼儿眼中,走进幼儿心里,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但是,孩子们的阅历很浅,对于秋天概念还是很模糊,仅仅知道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所以,秋天无法在孩子眼前形成丰满的形象。这对幼儿进行语言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难度。因此,引导幼儿突破语言学习的难点,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考虑到幼儿对秋天缺乏深刻的感性认识,事实上也很难寻到与散文诗所描绘的相匹配的实景画面,孩子很难感受诗歌的意境。作者采用课件的形式,将秋天特有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给孩子展示。这样一来,声音、色彩、图像以及文字被课件整合在一起,孩子眼前就会有一个感染力极强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全身心地欣赏秋的意境,自然而然地走进散文诗的意境,理解感悟了诗歌,语言训练的难点就突破了。

当然,幼儿的语言学习有了信息技术元素的融合,还能够有效拓展幼儿语言训练的思路,积累语言学习的经验,开辟语言学习的途径,创新语言训练的方法。让我们不断优化语言学习的质态,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让幼儿的语言学习来一次美丽转身。

语言信息学习技术 篇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规范化

为更好的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我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地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经验。

一.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教育的客观发展必然趋势是日趋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信息化。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交通和信息的挑战、劳动和就业的挑战无不在21世纪的教育中充分表现出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发展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教育的现代技术手段视为参与21世纪竞争的基础条件。因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则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手段的竞争!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已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普及普通话的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反过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将有力地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二.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的强大功能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服务。

学校网站设有“语言文字专栏”,介绍普通话规范知识,汉字规范知识,供师生学习。发布学校创建示范校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要求和安排,宣传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等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通过这一栏目,师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及时查阅国家语言文字相关的方针政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模拟练习、语言文字知识、测试达标情况等信息,了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举措,为进一步开拓语言文字组织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

三.充分利用广播、幻灯、录音等多媒体资源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优化语言文字规范化训练环境。

1.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内容。

2.学校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

3.微机课教师上课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语文教师进行字音教学要求尽量使用多媒体。制做课件,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等进行字音教学。课文朗诵尽量使用教学录音。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诵示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1.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对网络、广播、电视、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使用的不规范语言和不规范汉字进行挑错。

2.利用录像课对师生的语言和文字使用的规范程度进行比较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师生,以便加以纠正、改进。

3.提供影像情境,老师为学生设计影视方面的场景,让学生开展配音、影视评说、话剧表演等口语实践,让他们多种才艺得到展示,同时又普及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

4.开展拼音和五笔字型输入法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师生文字录入技术,又可使师生掌握语言文字拼音规范和笔画规范。

尽管我们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解决。

1.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有关理论问题,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片空白,今后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这方面的探导。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3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语言艺术

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出色的语言艺术对学生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注意以下语言艺术技巧。

一、语言要准确规范

语言的准确规范是一切科学的共同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科学,是21世纪人类信息革命的重要推手,其对语言更是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学科规律和特点,反复锤炼语言,做到科学规范、干净利索和言之有序。

1、规范用语,说话到位。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计算机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而计算机的有关概念、专用名词等具有严格的科学内涵和使用要求,一定要规范用语,准确表达,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否则会让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例如,教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表达:“我们将鼠标停在Word工具栏上的图标上,就可以看到相应的提示……”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鼠标怎么会跑到电脑里去了呢?而图标与按钮也有着明显区别,图标通常用来表示文件或文件夹,按钮一般用来表示命令,因此,工具栏只能是由一个个“按钮”组成,而不是由“图标”组成。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字斟句酌、雕章琢句,做到用语准确、规范到位,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干净利索,抓住重点。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明确,没有针对性,学生就可能给出各种与主题不相符的答案,导致课堂时间的大量浪费。例如,在教学“用WORD制作名片”时,如果老师问:“同学们,初次见面的人会用什么方法介绍自己呢?”学生的思维就会天马行空——有的说要礼貌地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有的说要从握手问好开始,有的干脆说用英文介绍——这时教师想把学生的思维再拉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就难了。而如果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直接展示一张名片,问:“同学们,认识吗?”“有什么用?”然后直接引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WORD工具给自己制作一张名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课堂重点,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知识,常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进行适当的比喻、恰当的点拨,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突破难点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比如,在Windows软件中都遵循“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这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忘记先选定这一步骤,而导致操作失败。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这样讲解:“想要计算机执行任务,你要先对它发号施令,可它没有耳朵,听不到你的命令。想要跟它顺利进行沟通,让它听从你的指挥,你就要准确地告诉它你想对哪个“对象”进行操作。”此时,教师选定一段文字,在屏幕前用手指戳戳这段文字,夸张地对着计算机说:“喂,帮我移动此段文字吧。”学生听到这里会哈哈大笑,同时也明白了选定操作对象的重要性,并把“先选定,后操作”的意识深刻地印入脑海,并融入到实际操作中。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往往不在于教师讲解了多少,而是在于如何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感觉不到这个知识点的生硬和难度,他们也就能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2、用形象的语言增进理解。例如在教学“回收站”一课时,教师可以拿起一张废纸把它郑重其事地扔进了废纸篓,再转向学生,微笑着问:“同学们,废纸不要了,我们可以把它扔进废纸篓,那计算机中的文件不要了,该扔哪里去呢?”这时,就引出了回收站,然后继续问:“当我突然发现那张纸还有用,我可以马上去捡回来,但扔进回收站的文件还能够捡回来吗?”接下去教师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文件和快捷方式的删除和恢复操作。”通过废纸篓和回收站的类比,可以使得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易于掌握。

三、信息技术语言要机智灵活,具有启发性

机智灵活的课堂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在思考中享受到思维的乐趣,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运用灵活机智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多几分灵气,多一些创造,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例如在教学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时,在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后,马上有学生抱怨:“我才不申请呢,上次在家里使用电子邮箱时,电脑还中毒了呢!”教师随即问:

“你怎么知道是中毒了呢?”学生来劲了:“圣诞节时,我打开了一封圣诞快乐的邮件,电脑马上自动关机了,而且之后电脑就没法启动了。”在他讲述完后,教师问全体学生:“你们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这节还就是要去申请一个电子邮箱,看看会不会中毒。”芷顺利申请了邮箱之后,同学们纷纷笑担心电脑中毒是“杞人忧天”,教师却表扬了那位同学,感谢他的及时提醒,适时向其他司学介绍了安全上网的知识和电脑病毒的危害。

作为一名渴望高效课堂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把握好课程的“本质”与“内涵”,还要十分关注自己的语言艺术。这是一种教学态度,更是一种业务素养。应该说,对于塑造一堂好课而言,无论是内在的科学知识还是外在的语言表达,无论是宏观的知识框架还是微观的概念术语,无论是显性的知识传递还是隐性的智慧启迪,没有一样是可以忽视的。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篇4

“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实质上指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学会写作。但读和写是不可割裂的教学内容, 读是手段、是过程, 写是目的、是归宿。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感悟到作品的表达技巧, 作品的文化内涵, 才能够解决写什么, 怎么写的问题。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学会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指的是: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与联想, 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语言来表文达意。语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内涵, 而且不同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既要让学生理解语言写了什么, 更要品味内容背后的“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内容”, 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崔峦老师说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1.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言

“得言”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 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 内化积累语言, 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 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

我们可以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按点设计引导学生得言。互动反馈系统EZclick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的全员参与, 每个学生人手一机, 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例如,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过程中, 当学生在理解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时, 教师出示小鱼的话:“小鱼姐姐, 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但这句话该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感情呢?我设计了如表1的按点, 引导学生品味。

选择后, 教师请选择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明原因,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理解, 同时指导了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

当学生学习过第三自然段之后, 了解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借到了没有?在此基础上, 教师设计了如表2的按点, 帮助学生体会这个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这个按点的设计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在此环节让学生感悟了本段的写作顺序, 为四、五自然段的自主学习做了准备, 在本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 教师安排了仿照课文续编故事的语言实践, 也是在此按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 此按点的设计成功地引导学生感悟表达顺序, 达到了得言的目的。

在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同时, 我们还巧妙地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 引题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呢?选项:1.着急地求;2.礼貌地求。 (说说选择的原因) 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写法。

例如, 《回乡偶书》一诗教学中, 教师就在学完古诗之后,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回乡偶书》中的“回”与古诗结尾处的“来”, 构成了作者心中是主, 而儿童眼中是客的强烈反差对比, 诗中这样的反差对比的词语很多, 找一找都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学生读诗寻找的过程中, 教师将形成反差的词从诗中拖拽出来:回——来;少小——老大;离——回;无改——衰。将这些词语在整首诗的旁边单独排列, 方便学生观察, 对学生形成更为强烈的冲击, 让学生感悟到正是使用了如此多的对比, 作者的情感才得以充分表达。

2.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意

“得意”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表达的情感, 领悟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在“得意”中享受文本的情感滋养、人文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同样通过互动反馈系统按点的设计引导学生得意。例如, 在教学《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过程中, 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 然后抓住本诗的诗眼“客”设计了连续的按点。在按点的选择中, 让孩子理解虽是同一个“客”, 对于贺知章和孩子们有着不同的意义, 体会到作者离家时间之久, 使得家乡的孩子们都已经不认识他了, 而这对于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冲击。

这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 既不能用喜又不能单纯用悲来形容, 那是一种叶落归根的激动, 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 此时作者的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而这种复杂的情感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呢?教师设计了一个按点, 达到了效果。

按后教师让学生续写, 学生通过想象, 根据自己的选择写出了作者不同的感受。教师指名让学生汇报, 再根据汇报内容指导朗读高兴或伤感之情。应该说这个按点不但让学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而且巧妙地把读和写融合在了一起。

3.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法

“得法”指的是通过课堂的语文实践活动, 使学生掌握识字、写字、理解词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的方法。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把《拐杖》这篇课文与学过的其他写让座的文章比较异同, 其中设计的按点就具有这样的多重性 (如表3) 。

结果有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a;2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b;4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c;25%的学生选择了答案d。选择正确答案的学生仅占全班人数的45%, 说明学生对文章命题的知识缺乏了解, 同时平时缺少这方面的练习。根据学生的情况, 教师随即和学生一起讨论起来: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赞扬了小姑娘的什么品质?

讨论中, 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文章的线索, 本课是以文章的线索为题, 如果以主要人物为题可以命题为“一位小姑娘”;以事件为题可以命题为“让座”;以文章中心为题可以命题为“关爱”。

再如, 《回乡偶书》教学中, 教师在学习之初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了自学提示, 在授课即将结束的时候,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再一次出示自学提示, 然后让学生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和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会运用语言

就像劳动技能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形成一样, 言语能力也只有在言语实践中运用才能成熟。正如吕叔湘先生指出的:“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 也要让学生试着模仿实践。

例如, 在《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中, 学习到小壁虎最终也没有借到尾巴时, 教师让学生想象小壁虎爬回家后会怎样和妈妈说呢。学生展开想象, 热情很高, 但是表达得没有条理, 这时候教师就利用电子白板出示如表4的训练:

语言信息学习技术 篇5

【摘要】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教师只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而轻视了学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是记忆、思维、阅读等能力的一种运用,一种外显,一种表现。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中术语很多,如果不注重术语的学习,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表达障碍。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又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又可能会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所以笔者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抓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同年级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现状的改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术语;合作学习

1.健康的交际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我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您刚才选择这块文字(应表达成:文本),按什么键变大的?(其本意指:用什么快捷键使字体变大)”等,学生的表达给人这样一种感觉:叙述者语言表达不规范,听者不舒服,有些学生的表达甚至需要重复一下操作才能明白其要表达的内容。有时,我们看到这样一幕:让学生演示一个操作过程,学生都会很积极,但如果让他边做边说时,就变得迟钝很多。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呢?首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教科书中的术语都不统一,如:“选项卡”和“标签”、“下拉框”和“下拉列表框”表达的是一个内容。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中要用到正确的术语,否则会出现指代不名的情况。第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存在这样一个思想空白:只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运用规范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规范语言表能力几乎仍是零。由此,常会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中因表达不清而造成不愉快、烦躁等情绪。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无论表达得好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表达不了时,要用和谐的口气指明每个操作步骤中涉及的术语,让学生边复述边记下。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要辅助完成整个表达过程。如果学生的表达很标准,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信息技术语言表达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教师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现在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本身就不是很规范,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要求,学生要了解信息技术中的术语,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要规范,如果老师本身对信息技术的.术语了解不全面,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性,如果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用不规范的语言来进行教学,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会不自觉的把老师不规范的语言记在心里,再用同样的表达方式跟同学交流,甚至会跟本不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想,首先要端正思想、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下拉框”、“列表框”、“占位符”、“文本框”等在何种情况下表达,如何强调术语表达?第二,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正确的信息技术语言、规范的语言表达教材上都有说明,做到在课堂上心中有数。第三,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时,也要用正确的术语、规范的语言来表达。只有将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交流养成一种习惯,才能营造好的、规范的语言表达环境。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用正确的信息技术语言进行教学,让信息技术语言的概念深入到学生中,并不是一、二节课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实验,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在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制定这样的方式和策略:

3.1规范语言提出问题。“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一个活动,是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表现,在信息的教学中,“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提出自已有困难的操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很多种情况,学生因为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遇到困难时也不想向老师提出。所以老师要经常鼓励、点拔和指出学生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规范提出问题。

3.2规范语言评价。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操作、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学生在评价另一个学生的操作时,用语不规范,例如:学生评价另一个学生的操作:“用鼠标点击图片,然后点击一角上的点向外拖动就把图片放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指出:“点击图片”最好用“选定图片”,“一角上的点”是“控制点”。这样学生在以后就会注意了。在课堂上经常这样点拔,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3.3合作学习中,加强学生间信息技术语言规范的表达能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多地开展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分配这样一个角色:角色要求合作过程中,要每一个成员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进行交流、表达,因此要分配一个表达规范的成员做记录,及时提出不规范表达。有了这样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就会养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很多计算机教学资料术语表达不统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对各种信息技术教科书进行统一,由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经过这几年的教材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教材正逐渐标准化、完善化。

我们更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能力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2.《语言表达能力大纲》()

3.《GBT17532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教学语言 篇6

关键词:权威;激励;语言艺术化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多地强调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课堂评价语言常见的问题

以往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后来学了一下评价语言也只是平淡、含糊不清,或者一节课都是很好、非常好、棒极了,大家表扬他。或者整节课都是学生齐呼:“棒、棒,你真棒”,伴随着一片整齐的掌声课堂表面非常热闹,教师对学生表现无奈。这样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形成产生负面影响,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策略

由原先的教师权威性评价转变为学生自主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甚至家长评价相结合,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多用引导使学生从不懂到不完全懂到全懂。少批评或不批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结果。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简单而言,教师的指导性点评:重赏识,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员。

中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或者说明还没准确到位,也不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入评价,仅仅只是简单地评价这个幻灯片动画效果不太好!这个超链接觉得还可以的!至于不好在什么地方,好看在哪儿,学生往往说明得不具体,更不用说条理了,通过一个学年的训练,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

在学生作完自己作品的阐述评价后,我往往会请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进行评价,并要求不光提出缺点,更要提出值得自己学习改进的地方。这提高了学生的倾听意识,也促进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同学,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学生互评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使评价更趋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搜索文件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其他同伴的作品有这样的评价:这个同学使用搜关键字的方法能快速找到想要的文件,但对文件名字多相同的情况下好像结果会很多相似的,如果增加格式,分类效果会更好。

三、几点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通过对各年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现状,问卷显示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匮乏。要么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一种偏向,对学生一味表扬。其实,激励不等于表扬,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恰当的批评也是激励。

1.提升语言素养和学科素养,注重精彩的预设,关注美丽的

生成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充分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状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预设。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很有道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的教师所做的课时计划,就是对课堂应当发生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最大的预见。认真设计提问,尽量减少问题数量,努力提高问题质量。只有注重预设,关注生成,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

2.学会安静,注意倾听

教师一定要学会安静;只有教师学会了安静,才会注意去倾听。有时,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评价。评价是师生互动,评价是一种平等对话,只有听清了学生的表述,老师才可能有恰当的评价。现实课堂中,老师的话太多,活动量太大,激情四射,成为舞台明星,像花蝴蝶一样穿梭于学生之间,不注意学生的观点,生拉硬套,按自己的一厢情愿进行着程序化的教学,错过了许多最好的教育契机。

3.丰富和创新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

千篇一律的评价语对天真烂漫的学生来说犹如嚼蜡。评价语应不拘形式,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评价。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谁也不喜欢课堂死水般的枯燥,学生向往的是师生和谐共处、充满情趣的美好的境界。学生不仅希望在课堂中学习,还希望在课堂中享受。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幽默。机智是幽默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捕捉一闪而过的快乐,更要善于将快乐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苗逢春.信息技术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应用.评价与实践,

2004(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民安中学)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 篇7

目前,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在幼儿园里已经很普遍,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但是,幼儿园教学千变万化,适合幼儿教学的专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还不多,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于多媒体工具,经历选题、策划、构思、制作等环节,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实现方式通过计算机加以描述。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实施和制作是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笔、纸进行的新的备课方式,它在情感和感官上对幼儿认知起到了强化作用,这种作用是传统备课方式所不能体现的,因而必然对幼儿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优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电教媒体能够展开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换的画面,生动直观地将信息再现于幼儿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作运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见,培养兴趣要靠多媒体手段去创造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识信息。例如,散文《微笑》的电脑动画中,通过荧屏呈现给幼儿整个散文的背景,森林里小动物们的景象,各种小动物依次出场。幼儿被这生动、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引起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灵活的操作,使作品生动形象,加深幼儿的理解记忆

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开始,文学作品所描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幼儿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的灵活操作,利用硬件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理解、学习的目的。例如,散文《微笑》中,为了让幼儿重点了解微笑是最好的礼物这一情节,了解动物心理活动特点,我采用点切画面和定格的方法,将散文发展情节凸现重点,加深了幼儿对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了解,使幼儿对作品中的含义有了清晰而概括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学习的目的。

拓展想象空间,丰富幼儿词汇

多媒体随意地放大、缩小、定格、移动画面,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了想象力,拓展了思维空间。在《微笑》中,当蜗牛想办法时采用了定格,此时让幼儿展开联想,蜗牛会送什么礼物?幼儿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许多方法,似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散文情节中。

借助多媒体手段以景激情的优势,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

电教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能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例如,散文《秋天》描述了秋天的美丽景象,教师运用多媒体模拟出一片片的枫树林:枫叶似火,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果园红一片,绿一片,随着音乐、飘摇而落的树叶似蝶飞舞,此时,一朵朵菊花争相绽放……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多美呀,当幼儿被引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时,美好的情感也被激发出来。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言课程整合 篇8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启发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主要表现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上。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制作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件, 并且用不经意的方式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发出疑问,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解呢?然后再用一些引导性的课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并对问题产生自己的见解。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只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 不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发散和拓展。学生只知道书本上提供的内容, 对相关知识并不了解, 对语文的学习过于狭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老师在讲解某篇课文时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例如, 在讲解《桥》这篇课文时, 可以给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桥的图片, 展示它们的结构和材料。通过这些桥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可以促进师生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 帮助学生学习。在课下, 老师可以运用QQ、微信等软件, 与学生保持联系。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来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不同需求, 并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对老师教学语文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都有促进作用。

语言信息学习技术 篇9

人的语言活动是一种行为, 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人凭借语言进行思维, 相互交流思想。人的语言代表思想, 语言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一般显示其思维水平。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 语言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 它能影响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时期的语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因为语言能力是幼儿入小学以后学文字、书面语言的基础。课程的发展是爱到学科发展和社会状况影响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所以,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在于走向信息教育。

一、多媒体课件渲染氛围,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做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主要在已有课程 (或其他学科) 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 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 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 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 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 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 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幼儿语言的发展现今越来越现代化, 时代在变迁, 信息化时代到来, 多媒体技术更加应用到了教育中来, 孩子们上课时的幻灯播放, 故事中的录音等等一系列的多媒体影响幼儿语言发展。

对幼儿来说, 教育信息不在单单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自说自演, 幼儿在逐渐脱离对教师的依赖。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 甚至最主要的信息源, 各类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校园网、互联网, 可以让儿童从中获得更佳更丰富的语言信息, 促使儿童学习语言方式的根本变化。

记得笔者在刚刚入园的时候, 做了一堂语言课, 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幅背景图, 几张可以活动的贴绒学具, 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 他们好像总是打不起精神, 不管笔者怎么用语调的抑扬顿挫赖激起他们的兴趣, 到最后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 下课后问孩子们, 你们喜欢这张图吗?并指着大幅背景图对他们说, 孩子们好像并不是很喜欢, 但是还是说了喜欢, 而且在整堂课中幼儿回答问题也并不是很积极, 虽然很认真再听。

后来做完课以后, 有一次笔者带领我班幼儿在班中看动画片, 当动画片演完后给幼儿提出问题, 发现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动画片完了而感到失落, 反而当提问到某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会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 在回家的路上, 笔者一直在想如果将这种多媒体式的教学放在课堂上, 孩子会不会更加感兴趣呢?

在这次的做课中, 还是做了一堂语言课, 而这次不同的是在讲故事中的情景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在孩子面前, 整个故事将用PPT来演绎, 孩子们想看动画片一样入神, 当提问时, 发现孩子的回答很踊跃, 并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下课后孩子们还在纷纷讨论课中的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做了些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等等, 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方式加载到课程当中。

二、多媒体课件能够营造动态情境, 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从前孩子们接触的都是静物, 很乏味, 看久了毫无新鲜感可言, 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学习语言的兴趣也随之而递减,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信息呈现形式和内容组织方式更为多元, 从而为儿童学习语言创造一个多通道、多元交互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结合在一起的, 多媒体信息语言的刺激下, 除了接受来自视觉通道的信息外, 还可以同时感受大量由听觉通道呈现的语言信息, 如图画、实物、音乐、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 通过接触这些动态信息, 孩子变得还说了, 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 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幼儿参与语言活动, 使他们的语言向着强势发展, 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媒体具有多项性, 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参与性、多样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鲜明, 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当儿童面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真实鲜活的语言刺激材料时, 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诱发了学习的内在动机。孩子很喜欢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分享, 这样无形中又大大提升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提出语言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是: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乐于与人交流,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觉得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等。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语言教育可根据《学习》课程中的主题内容, 选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 把声音、图像、剪贴画等链接到演示文稿中, 让儿童接受视、听、说多感官的刺激, 使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

教师的语言教育可以将单一口头传授的教学模式, 变化为“演示型教学模式、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教学模式”三种交叉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会单单只是在说教, 而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PPT、在网络上设置自己的博客, 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困难, 这样对教师来说既方便又快捷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的语言教育可以打破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时空, 将幼儿的学习延伸到了家庭, 通过班级博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在做什么, 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变化, 使家长成为幼儿的校外教师, 幼儿园课改的生力军。

在一段时间内, 我们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语言教育, 已经基本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动画故事。教师有时借助于动画故事里不同人物生动风趣的语言, 让小朋友看得出神, 听得津津有味。师生在媒体课件的作用下有效互动, 提高教学效果。有时将下载的或自己制作的语言课件, 通过网络形式让小朋友利用共享资源, 点击某些主题, 在相应的故事情节的语言感受过程中自主学习。

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会孩子普通话

幼儿语言, 主要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习惯而得的。在某种意义上, 父母的语言是丰富幼儿语言的源泉。家长发什么音, 怎样讲话, 幼儿也就发什么音, 怎样讲话。父母应该学会正确使用语言和学讲普通话。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需要提高家庭语言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我园教师都具备普通话证书, 从教师这里我们要保证教给孩子标准的普通话, 在我们做得PPT中也会加上一些录音设置, 让孩子可以更为准确的听音、读音。

语言信息学习技术 篇10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语言首先有其严谨科学的自身特色, 也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要求, 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关注自身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却忽略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养, 殊不知课堂语言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信息学科质量。精心设计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学语言, 能把模糊的事理讲清楚,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讲生动, 能使“安静”的信息技术课堂同样变得生机勃勃、情景交融。

一、讲析言之有物, 求简求趣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讲析有的是讲解知识概念, 如“什么是信息”“图标前的+代表什么意思”;有的是讲解操作技法“怎样复制文件”“怎样下载网页”;有的是讲解知识背景, 如“计算机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操作能力的建构更需要时间的保证, 讲解一旦过长过繁, 学生的注意力即容易分散。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尽量不讲或者少讲, 这就更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 提炼教学语言, 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切中肯綮。

二、提问言之有意, 有的放矢

问题设计是十分复杂的教学规划过程, 设计问题时, 我们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1.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 围绕教学目的, 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 切忌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2.问题要提得具体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因为问题不具体、不明确, 模棱两可, 会使学生抓不住实质, 甚至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3.问题难易要适度, 不能有失偏颇。问题提得过浅, 不能促使学生思考, 反而使他们兴趣降低。

案例片段一:教学《下载文字》

知识点:保存网页的全部文字

1. 激发需求

(1) 我们看了那么多节日的图片, 肯定觉得很熟悉很亲切, 可是同学们, 你们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多少呢?考考同学们, 你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什么时候吗?学生自由答。

(2) 打开收藏夹里的网页“春节”找一找。集体回答。

(3) 春节有许多的传统习俗, 老师给你们的网页里就有许多资料, 不过课上时间有限不能全部看完, 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2. 自主探索

(1) 学生自学书本知识, 练习操作保存网页全部文字。

(2) 学生演示, 并归纳要点, 教师板书。

知识点:保存网页的部分文字

(1) 我们平时使用较多的是下载部分文字, 一起来探讨一下, 该怎么操作?

(2) 学生集体讨论, 教师补充说明并板书。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课堂提问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其效果也是各有千秋。在此案例中, 在导入部分, 教师采取让学生自由回答的形式来激活课堂气氛。学习保存网页全部文字时由于知识点相对简单, 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给予充分的时间思考然后请学生演示并归纳要点;学习保存部分文字知识点相对较难, 让学生集体讨论后教师补充说明。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安排恰当而有效的提问方式。

教师要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 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可以是教师问学生, 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 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再由自己设法解决。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 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 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会用信息技术思维和用信息技术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转变为“会学”信息技术。

三、过渡言之有术, 浑然天成

导入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成功的导入, 就像是一块磁铁,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 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注重情境的创设, 课堂的导入, 却忽视了课中的过渡。

案例片段二:教学《下载文字》

情境创设:师生谈话:同学们, 你们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呢?老师下载了许多关于节日的图片。学生自主浏览, 并说出有哪些节日。

导入:这些图片都是老师要用的素材。可是在使用之前我们还得把这些文件整理一下。在电脑里的D盘里有春节、中秋、端午、元宵文件夹, 我们怎么把文档里的图片保存到D盘呢?

(学习知识点:复制文件)

过渡一:我们利用复制文件、文件夹整理了我们的图片。想一下, 复制文件的步骤可以分为哪几步?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通过复制可以把文件整理得更为清楚。现在老师想看哪个节日就一目了然了。你们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多少呢?春节有许多的传统习俗, 老师给你们的网页里就有许多资料, 不过课堂上时间有限不能全部看完, 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学习知识点:下载文字)

过渡二:除了春节, 其他节日也有着多彩的民俗特色。不过老师还没来得及找, 有没有同学能帮老师搜索一下?

(学习知识点:搜索网页)

过渡三:春节有那么多习俗, 同学们把资料下载到电脑里就可以随时去查阅, 相当于建立了你的私人图书馆, 而我们下载的时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除了春节, 其他节日也有着多彩的民俗特色。

(开展活动)

如果说导入如同乐章的序曲, 那么过渡即是乐曲篇章之间的“过门曲”, 是一节课中知识点之间的“筋络血脉”。过渡若不自然, 乐曲就不完整, 血脉就不通畅;反之, 好的过渡能让学生既整理前面所学的知识, 又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 更可以清晰地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点, 整节课的知识架构浑然天成、自得一体。

四、点评言之有味, 启迪智慧

新课标下的信息课堂评价都是多元化的, 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反馈用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不但能肯定学生的学习还有着情感激励、调控课堂的作用。评价不能一味简单地用“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不能为表扬而表扬, 而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诚恳地评价。

案例片段三:

教学《设置动画效果》

学生合作完成自定义动画后, 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问:好不好?学生齐答:好!

“好在哪?”

学生或回答“漂亮”, 或回答“有意义”。

教师点拨:“你能从今天学习的设置动画的角度来点评吗?”

学生即从本课内容开始点评。

案例片段四:

教学《美化文章》

展示环节,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理念, 其余学生欣赏并点评。

生:我觉得他的色彩非常好, 但是字太花了。

师:“那你建议他怎样修改呢?”

教师不但利用评价肯定学生的作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提升了评价的深度, 再次反馈了课堂中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回答, 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活动的信息并进行迅速、深入的加工、重组、提炼, 或聚沙成塔、或沙中拣金、或炼铁为钢, 借此推进和调控学生的课中活动, 这也就是课堂点评的功用之所在。

五、总结言之有力, 余音绕梁

结课, 是课堂教学进程发展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 结课的方式运用得好, 不仅可以归结全篇, 深化题旨, 而且可以巧布悬念, 使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收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

课堂总结可以归纳整理本课的知识点, 例如教学《下载文字》后, 学习了《下载图片》后, 今天继续学习了《下载文字》。 (出示课题) 。在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过程中, 学会了搜索网页和下载文字到复制文件, 这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搜索、下载、分类整理信息的过程。同学们下课以后可以新建文件夹, 继续探索其他的节日或知识, 并且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充分发挥电脑以及因特网的优势。

语言信息学习技术 篇11

一、激情诱趣、调动感官,改变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以其具有的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形象生动的特点真正吸引住幼儿,把他们带进一个趣味的语言世界,使之兴致勃勃而深入持久地参与表达。

(一)创设情境,变单一为全面

以往在进行诗歌欣赏时,我们只为幼儿提供录音,配上图片,倾听、理解与朗诵。现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图、文、声、像、动画等信息让幼儿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依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适度适时地设置教学情景,提供思维发展的阶梯。如在欣赏散文诗《红气球》时,我们运用课件,将散文诗的意境与角色的形象巧妙地融于一体,幼儿立即被屏幕上的声画效果所吸引,对太阳发出万道金光,照得花儿绽放笑脸、照得草儿挂满珍珠进行鲜明直观的感知,兴趣盎然,形象到位。

(二)捕捉瞬间,变复杂为简单

开展绘本活动,我们同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多媒体课件灵活、形象、多变的优势,帮助我们设置问题,取代了抽象繁复的语言表述。如《小黑捉迷臧》是个富有趣味的绘本,我们利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清晰地将操作流程步步展现,孩子们投入地跟着操作。无须我们在一旁讲解,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的特殊效能。

(三)人机互动,变被动为主动

电子白板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运用存贮与资源调动,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幼儿可以在白板上拖动,快捷交互,人机对话,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如:技术活动《小动物找工作》,重点是学习“因为……所以……”的句式,幼儿操作的练习,采用人机交互的游戏形式学会句式,画面上出现四种小动物和四种工作,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匹配,并说出原因,当匹配成功时,利用音效得到小动物的赞扬,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使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成功。

二、手脑并用、个性学习,激发积极情感

信息技术具有音、形、色俱全的特点,体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功能,符合幼儿好奇、爱说、求趣的特点,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激活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延伸教学内容,释放幼儿个性

我们优选儿童文学作品,制作了形象直观、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游戏软件。如“小鱼的幼儿园”,幼儿根据画面内容,按自己的意愿,随意点击,自由组合,边点边说:荷花阿姨哄着鱼宝宝,鱼儿跟着一起玩,有的摇头,有的摇尾巴,有的摇头,有的转圈,有的吹泡泡,有的摇尾巴,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四散分开……满足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

(二)共享网络资源,激发表达愿望

在开展讲述活动“动物之最”时,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网络自由地搜寻各种资料,在一系列的搜索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愿望,幼儿自主登录相关网站,寻找“动物之最”的图片资料,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下载图片保存,最后打印出来布置了“动物之最”的图片展,许多幼儿都前来参观,还有小小讲解员现场解说,大家互动交流、小组讨论,使得讲述更具开阔感和纵深感。

(三)激活阅读游戏,彰显快乐情感

在阅读区,我们还提供了ipad电子图书,幼儿可以打开不同的课件,欣赏各类童话故事。幼儿沉浸在童话般的世界里,敏感纯真的心灵被深深感染,模仿表演的欲望被激发起来。如幼儿在熟悉了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把课件调为无声,自己来当配音小演员,模仿课件里的声音、语气,结合画面,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个哀婉动听的故事。再如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课件集背景画面、人物形象、动态变化于一体,深深吸引幼儿,他们通过讨论协商,分配角色,演起了童话情景剧。能透过作品感受到世界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多彩,会尝试运用作品中美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三、结语

总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以全方位的立体功能,优化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激活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增强识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净化心灵,完善气质。我们只要坚持“实践—认识—反思—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就能让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的园地里开花结果。

信息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发展综述 篇12

科技的迅猛发展, 使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外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进行大量的、多元化、全方位的语言训练活动, 才能达到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目的。这些语言训练活动需要一个内容丰富、时空灵活、 操作方便、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外语学习环境, 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要实现这一点很难。为此, 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 各种技术有效地运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 建立一个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以 “自主, 探究, 合作”作为教学和学习的模式, 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理论依据

2.1 教育学理 论 ———建构主义 学 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 教师的核心作用是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教师的每个教学决策都应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实践出发, 结果是达到新经验的建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 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设计的理论基础。

2.2 语言学理论———认知教学法

认知教学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现规则和创造性运用规则的过程。 强调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使学习者运用有限的规则创造出交际中所需要的句子; 强调语言学习就是掌握规则, 而不是掌握某一种具体的句型; 强调听说读写并重, 全面发展;允许学习者犯语言错误; 广泛采用视听教具和其他媒介创造情景来进行交际性的操练;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主, 以发挥和调动学习者的能力为主。认知教学法从语言习得的角度探讨语言教学, 促进了语言教学的深化。它主要的贡献在于重视学习者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运用能力。

2.3 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

首先, 从心理学遗忘规律原则来看, 利用计算机来存储教学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心理学遗忘的角度来看, 只有20%看见的事情能够被人类所记住, 但对于那些可以看到、听到, 甚至直接动手参与的事情人们可以 记住75% 以上。因为电脑可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个感觉器官, 所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切实有效。其次, 介于电脑的互动性和娱乐功能, 将电脑运用于大学英语学习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

另外, 社会学认为在外语教学中,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习和思想交流的场所, 教学是他们之间的意义谈判,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及双向交流的过程, 外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概念的形成基础是有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师生互动不仅是指 师生在语言上的对答, 更是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融。这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

3 各种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今, 大多数人认为, 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 可是计算机不过是用于辅助外语教学的一系列技术手段中最常见的一种。不同时期的外语教学, 技术都在教学中得到了不同的应用, 并有力地推动了外语教育的不断地发展。以下是各种语言学习技术在外语教学发展中的应用。

3.1 语言实验室 (Language Lab)

因着录音机的使用, 听和说方式随之产生, 各地学校相继设置了语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的构建是以当时流行的学习心理学理论 (James Milton 2010) 为基础 , 它创造的是一个语言学习环境。它能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外语 交谈的机会, 有利于学习者纠正发音和语言流利程度的提高。但语言实验室也显现出诸多不足, 如教学建立在重复、填充和转换练习的基础上 , 不涉及有意义的交流, 只是无数次的跟录音带的重听和复读, 学习者无法和录音带进行真正的交流。然而, 大多数的外语在使用时却是自由组织的, 并不是程式化的语言。因此, 语言实验室只流行一时, 随着新技术的更替渐渐淡出外语教学。

3.2 录 像 和 数 字 视 频 光 盘 (Video and CD-DV)

录像带和光盘等这些最简单的技术产品, 最初并不是专门用于语言学习的, 但它们对语言教学的好处随处可见。当时几乎每一个外语学习者的家里或学校都会有录像和光盘播放器。 然而, 录像在语言学习方面用起来十分麻烦, 比如, 要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的静止画面, 以便能够阅读字幕, 要倒回到某一个适合位置十分困难。但是, 向学习者提供目的语国家的新闻和时事, 是教授语言文化内容的重要部分, 录像在这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仍将发挥这种作用 (James Milton 2010) 。而数字视频光盘, 这种技术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语言选择和字幕选择, 便于练习听力和阅读。

3.3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CALL)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 而在语言教学上则 称为计算 机辅助语 言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CALL) 。它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 现在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来学习语言, 教师通过计算机、英语教学软件和各种音、视频设备来呈现教学信息, 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计算机辅助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们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张增良2009) 。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CALL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 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 集文字、视频、图像、声音于一体 , 来满足外语教学的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 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激发学习者兴 趣,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中国的CALL研究近年来已有较大发展, 一些工作已接近国际水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是中国研制CALL系统最早的单位之一, 其主要成果是作为英语教师和研究者助手的智能软件ETRA系统 , 作为德语教师和研究者智能助手的GERTRA系统 , 以及与计算机图像、文字同步的语音产生系统。上 海交通大学是建立大型语料库,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在操练和测试方面, 广州外国语学院则主要从事测试研究等。

3.4 多媒 体网 络技 术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媒体系统, 集网络、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因为这些多种复合功能都要依赖于计算机来实现, 因此又成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如图2所示。多媒体技术由三个要素即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集成化处理、人机互动 构成 (韩晓宝2010)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的教学因为其生动、直观、新颖、容量大、信息多、效率高等优越性, 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不再枯燥, 使单一的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这样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外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方式: ①网络技术为师生的同步、异步交流提供支持, 如目前各高校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系统, 文字或人机对话对学生英语语言思维与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②优秀的教育软件和 网络学习平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如当前国家精品课程共享服 务信息平 台http://www.jing- pinke.com/, 以及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在线课程。③丰富的网络环境极大地 扩充了学生学习材料的范围, 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提供了资源。如时下最热门的英语作文批改网http:// www.pigai.org/, 它不仅使教师从繁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 而且对学生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极大地帮助 , 同时成绩的取得也更为客观,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3.5 超文本 (Hypertext) 、超媒体技术 (Hypermedia)

超文本是一种用超链接的方法把各种空间信息组织在一起网络文本。超文本一般是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在, 其文字包含一个链接从当前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或文件的链接, 允许直接读取超级链接指向的位置。在本质上, 符合人的思维总是由此及彼地扩展关联的习惯, 更具人性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超文本是传统语言系统, 是读写媒介的延伸。扩大文本和语境之间的关系, 建立有机的信息空间。改变外语教育的方向是由语言教学来改变话语的传统知识的传授,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元素和它们是如何组织并构建话语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 话语关联重组, 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 打破知识线性存取的束缚, 获得学校的自由或有计划的学习内容。根据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内容需要访问从不同角度多层次的学习者, 都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超媒体是超文本和多媒体在信息浏览环境下的结果。它是超文本的一种延伸, 除了有超文本的所有功能, 能够处理多媒体和流媒体信息。超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 术。它源于20世纪末, 是指超文本方式加以组织和处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如今超文本节点管理 下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文字, 还包括文本、数据、视频、图像以及声音等多种数据, 所以就产生了超媒体的概念。超媒体外语教学是指外语教师充分利用超文本和多媒体的一些特征而进行的 外语课程教学活动。

3.6 云计算技术 (Cloud-Computing)

云计算是以虚拟化和网络技术为基础, 将用户所需的各种资源以服务形式通过互联网或专属网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新的信息技术 (李芃芃2011) 。云计算技术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领域最具创造性的技术。 在云计算环境中, 用户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 如计算资源、软件、媒体资源等都处于“云端”, 而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终端配以网络连接即可享受丰富的信息服务, 如图3所示。

目前, 在我国教学设施和资源, 分散和零散在各个学校的, 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不能充分反映这些资源的优势。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支撑平台把 原来分散的资源整合, 使优势和特色的教学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得到共享和传播, 从而削弱由于地理环境、学校的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等带来的教学水平的差异。 同时, 这种教学资源云释放模式打破了一些大学资源垄断的局面, 大大提高了网络资源的效率, 使更多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资源共享效益。此外, 教学支撑环境基于云计算的是一个真正有着深度信息化、开放化的教学环境, 打破了以往信息技术对外语教学的技术壁垒, 使外语教学大部分的参与者使用该平台和新技术迅速创造新的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果。从教师和学生的具体应用的角度来看, 云计算平台是以合理的方式把丰富的教学资源整合后, 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和个人的选择需求, 并实时提供反馈信息用于系统的改进。而且教学全过程都会客观记录下来作为教师 教学工作总结的参考数据。整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不断地选择并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而老师则可以完全专注于教学的核心工作, 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评估学生、引导学生、从而全面的实施个性化的外语教学。

4 技 术 对 外 语 教学的影响与应注 意的问题

近年来, 由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越来越认识到大量真实语言输入的重要性。各 种在互联网背景下流行的媒体教学的普及, 应该更充分地利用技术来营造语言习得环境, 其主要优势在于:

4.1 基于信息 技 术的外语教学可以 集文字、图像、动画于一身, 图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像力。并且, 网络资源能够多次使用、重复练习, 有反复修改的机会并及时获得反馈, 可以不受时间、过程的限制, 反复操作。

4.2网络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库, 使外语学习具有丰富性和即时性,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轻松的、更具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 同时, 它更利于交流, 便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及网络论坛的等形式, 为研究性 学习创造 条件 (MichaelThomas & Hayo Reinders 2010) 。

4.3 便于教师发布或共享教学资 源, 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教学成果, 把握最前沿的学术动态。这种“教”与“学”的反拔作用对于高校的教学与科科研是积极的。

4.4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过程性记忆, 以及充分运用现代数据分析技术, 进行完备的教学效能评估。同时, 也为未来外语网考 (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及未来大学外语教学资源向社会开放提供了可能。

不可否认,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在传递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面有着生动、直观、新颖、容量大、 信息多、效率高等优点, 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然而, 技术在辅助教学的同时, 也产生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 网络及各种媒体使得教学的信息量过大, 容易让学习者抓不住重点, 无法及时准确地更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另外, 课件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也容易造成无效信息泛滥, 甚至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以至于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 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 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于教师而言, 在进行多种互动交流方式时, 教师应该引导论坛交流, 并保证交流的主题和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 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其次, 教师除了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这样才能了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特点及实施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和网络,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协助能力、创新能力, 挖掘出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自觉的、高效的、自主的完成学习任务 (Warschauer, M., & Meskill, C 2000) 。

对于英语学科而言, 它是一门以交流为基础的语言学科, 学生的听、说、读、写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因此, 绝不能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习惯。

5 结束

技术的不断地更新发展, 为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外语教学的固有特性, 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 基于外语教学生态化的理论角度来看, 我们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 课堂教学具有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即相互交流。要成功实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外语教学, 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以及教学设备, 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地发展, 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 我们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必然会有一个量的变化和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Warschauer, M., &Meskill, C.2000.Techn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 J.Rosenthal (Ed.) , Handbook of undergraduate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C] (pp.303-318) .Mahwah,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2]Michael Thomas&Hayo Reinders.2010.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M] (pp.17-19) .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3]James Milton.徐品香译.语言、技术和学习综述[J].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J].远程教育杂志, 2010, (6) :55-63.

[4]张增良.信息技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9) :70-72.

[5]韩晓宝.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新西部 (下半月) , 2010, (4) :160-161.

上一篇: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下一篇:甘蔗基因克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