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精选11篇)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1
摘要:针对如何对建筑院校大中专学生进行道德礼仪教育这一课题展开探讨,从道德礼仪的内涵、重要性、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达到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礼仪的目的。
关键词:大中专学生,道德礼仪教育,途径
1 道德礼仪的内涵
我国是著名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重视道德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远在西周时期,礼仪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即是当时的教育规范。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伦理学家孔子更是把“礼”奉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不仅劝说当政者“为国以礼”,而且把“礼”作为教育学生的最重要内容,当作君子修身、养性、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老师——荀况,同样非常重视礼仪在维护社会秩序、教化百姓方面的重大作用,他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治之始也”(《荀子 王制》)。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他指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所以,在古代中国,礼仪是“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左传·隐公十五年》)的根本。
当今社会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国力所包含的内容已是非常广泛,但道德礼仪仍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加强进行两个文明建设,这其中文明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我们建筑行业的大中专院校也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 加强大中专学生道德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体现。
礼仪教育是大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礼仪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对学生来讲,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通过学生的仪态、语言、动作和活动表现出来。礼仪规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正是我们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的优势。如果我们善于利用这种约束性、操作性强的优势,通过礼仪教育,加强对学生行为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加强思想修养,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使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抓手和有效载体。
2)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是当代大中专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当代大中专学生,基本都是80后、90后,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由于从小生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呵护下,受娇惯比较多,也容易任性。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交往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离开家庭的孤独和苦闷,宣泄学习压力、青春期的烦闷、压抑,减少寂寞和空虚等。这些都十分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所以,加强大中专学生礼仪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中专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3)加强礼仪教育,是当代大中专学生成才、成功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各行业领域的交往日益广泛,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礼尚往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礼仪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乃至事业成功的桥梁和纽带。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都在注重礼仪方面的考察。从应聘者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到待人接物,还经常会在不经意处设置礼仪的道具考题,考核学生的行为礼仪修养。比如金利来公司的曾宪梓先生在招聘员工时,就设置了一个看考生能否将放在门口地上的扫帚捡起来放好的考题。所以,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使学生们多掌握一些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中专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帮助毕业生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早日取得成功。
4)加强当代大中专学生道德礼仪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当代大中专学生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后备人才,他们的思想修养、文明素质教育程度和精神面貌,不仅关系到个人形象,还会影响到所在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通过加强道德礼仪教育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还可以通过校舍、家庭、交往等渠道进而引领全社会的公民,也就是蝴蝶效应,提高全社会人们的文明意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3 加强当代大中专学生道德礼仪教育的途径
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不会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靠一日之功,而是要靠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精心教育才能逐渐地形成。所以,对当代大中专学生进行道德礼仪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原动力。
加强大学生道德礼仪教育,首先必须要调动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内因和外因,而其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决定因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只有先教育学生充分认识道德礼仪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才会使道德礼仪深植内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优良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学生道德礼仪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个人的原动力,需要学生个人的自律精神。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道德礼仪规范作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
2)重视学校教育的推动力。
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家长、学校基本是从小学开始就把考分当成第一要务,而道德礼仪教育则一直是处于初等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区;到了大中专院校,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也是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基本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导致学生从小学进入校门,到大中专学毕业步入社会整个过程中礼仪教育的缺失。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潮的冲击,使当代年轻人在追求新潮和个性的过程中,把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当作了“新潮”“潇洒”,比如衣冠不整、装扮奇异、口出秽语、随地吐痰……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也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大中专学校必须把道德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专门开设《学生道德礼仪修养》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通过道德礼仪这个“尺度”,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矫正粗俗、丑陋行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形象、优雅的气质和大方的风度。
3)积极营构良好的环境感染力。
加强道德礼仪教育还必须发挥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作用。课余时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风采”“文明新语脱口秀”等活动,增强学生学习道德礼仪的兴趣;通过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消除不文明行为的消极影响,进而进一步弘扬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还可以通过校园的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历代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道德文明建设。同时,还可以运用校园网络,通过网络信息的广泛性、时效性和快速性,使得网络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大的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大中专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中专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在家庭教育和初等教育对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前提下,高校作为每个年青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加油站,必须加强大中专学生的礼仪教育,用礼仪规范塑造大中专学生的自我形象,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提高大中专学生综合素质,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月兰.机关文明礼仪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2
鲁公发[2007]289号
各市公安局、发改委、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省属各大中专院校、技工院校:
随着我国粮油供应、教育、人事、劳动用工等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现行的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民办高、中等学校,下同)录取新生户口迁移办法势在必行。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适应加强社会行政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经研究决定,自2008年起我省普通大中专院校录取本省新生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自2008年起我省普通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本省生源的各级各类新生,入学时一律不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大中专院校凭新生居民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办理新生入学手续。
二、大中专院校所在地公安机关凭当年的《山东省教育事业计划》和学校出具的录取新生花名册、新生居民身份证,为录取学生办理暂住登记,不办理暂住证。
三、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本省新生,毕业后落实接收单位需迁移户口的,凭毕业证、报到证和接收单位出具的报到证明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使用户口准迁证。
四、我省生源学生考入外省大中专院校以及外省生源学生考入我省大中专院校,仍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主题词:户政管理大中专院校迁移手续通知
山东省公安厅
山东省发改委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人事厅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专图书馆 发展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作为数字化信息革命的产物,颠覆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远程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坐在家里就可以浏览网上更多的图书。同时,我们也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来弥补中专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利用网络技术对图书馆进行深化改革,将传统的图书馆进一步升级。
一、中专院校图书馆的现状
1.服务方式单一,管理手段落后
一直以来,人们都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为了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馆内工作人员需时常对图书进行编目、整理、采购、归类等,这些基本的日常工作大多琐碎、繁杂而且工作量很大,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质量。
2.内部设施落后,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不高
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社会加大了对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视,但是信息化技术在中专院校的图书馆并没有被广泛使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有专职部门对全馆的网络系统进行维护和应用开发。但是大多数中专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学历都较低,有些甚至不具备专业资格,馆内人员长期紧缺,无法胜任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
3.经费短缺,馆藏资源匮乏
高等院校的扩招对中专院校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中专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数量以及质量的降低使中专院校陷入了困境,中专院校图书馆也很难获得发展。近年来,飞速上涨的书价使本就经费紧张的中专院校图书馆更加举步维艰。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中专图书馆发展策略
1.健全体制,校领导加强对图书馆的指导
由于看书的学生少,校领导认为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大,所以并不重视图书馆的管理以及新技术的引用。只有通过对图书馆自身的评估,强化校领导对图书馆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领导对图书馆的错误看法,从而推进图书馆的发展与改革,有效解决图书馆存在的各种问题。要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办法,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业务考核,采取岗位责任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2.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
图书馆可以通过编写信息快报、开辟信息发布栏等方式将新技术、新知识传达给师生。同时,图书馆应开展专题文献信息服务,这类信息一般针对性强、系统性强、主题鲜明,具备检索和服务功能,开展专题文献信息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要求。
3.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变化,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信息服务从传统模式向网络式、开放式转变。中专院校的图书馆要引入适合本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大力开发网上资源,同时也可将优秀毕业生的论文和教师的科研成果等文献数字化,逐步实现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和联机检索,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建。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优秀的电子出版物、教学软件,配备相应的电子阅读设备,购买知网等数据库,方便学生查找文献。自助借还书机这种智能化设备可以有效缓解读者借书、还书时排队的现象,延长借阅时间。利用自助还书机,读者可以充分了解图书的归还过程,随时检查账户信息,查阅已借图书,完成各种服务项目。自助借还书机还可以将图书管理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有效改善图书馆人员紧缺的现状,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购买相应数量的自助借还书机。
4.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
为了使馆内工作人员胜任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将防范网络病毒、应用网络检索信息、发送接收邮件、安装软件等基本技能传授给工作人员。此外,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不同领域的学术讲座,让工作人员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了解先进的科技文化,开阔视野。
总之,数字化、信息化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专院校的图书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现阶段,我国中专院校的图书馆还存在很多不足,图书馆要想快速、科学地发展,就必须依托信息化技术,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4
1 河北省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目前, 河北省大专中院校的许多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大多数没有从根本上就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体育教师继续学习主要形式:一是在职研究生班、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学习;二是针对专科学历层次教师群体主要通过函授教育来取得本科学历。河北省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体育教师掌握的基本上是以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与体育相关的知识为主, 而其他的基础科学知识掌握较少。就整体的师资力量而言, 还很薄弱, 主要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河北省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具有的体育教材、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明显老化, 甚至落后十年。要在体育教学和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河北省大中专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非常迫切需要。
2 河北省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的特点是竞争, 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其最终体现的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人才关键在教育, 而教育的根本在教师。所以“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师在教育的发展、知识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2.2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类的知识在激增, 知识更新也在加快。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教育科学知识的更新, 还要能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去。为此, 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终身学习理念,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发展自我, 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和满足学生需要。
2.3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为主, 多半只是讲技术, 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个性。高校体育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学生自信、活泼、主动地发展;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等等。
2.4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不断渗透到体育学科中去, 因此当前许多新的理念、技术也都带有很明显的现代科学的特征, 在此影响下, 也产生了很多新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新颖的模式、内容以及测试、评价的方法等。因此,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和国际接轨,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也是体育教师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
3 河北省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3.1 健全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河北省体育主管部门加大了资金投入, 设立专门体育在职培训工作的机构,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做到与晋升职称和工资挂钩, 通过激励机制调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使教师继续教育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3.2 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人的观念、、经费、时间等, 同时也受到法制法规的制约。因此, 要确保高校教师既有意愿接受继续教育, 又有能力履行继续教育的义务并享受继续教育的权利, 就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或者有权威性且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性的文件。保证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有秩序, 法制化。
3.3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 要深刻领悟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吸取新知识和创新教学方法, 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为应对学校教育改革和体育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型的体育教师队伍。应该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并加强评估的方式, 正确引导高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 防止教师过分追求学历而忽视非学历的培训。
3.4 完善师资培训和科研激励机制
体育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 离不开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的带动。大中专院校聘请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任教, 通过激励机制, 才能够促进日常的工作、科研的发展, 才能够使本校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鼓励其积极地通过多种方式接受继续教育, 并且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业务交流, 多参加高水平的非学历的培训班。
3.5 采取多种教育模式, 优化学历结构
体育教师通过脱产参加学位进修班的学习, 业余或函授的学习, 短期培训等等多种教育模式, 并且根据要求拿到学位课程学分, 通过考试, 论文答辩通过, 拿到相应的学位。体育教师也可以通过个人、单位组织对体育教材教法进修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3.6 建立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不能完全等同于体育教育本科或者研究生的课程内容。要符合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和原则,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不仅仅包含体育学科、教育教学、与体育教师职业有关的知识, 应紧密与社科类学科相联系, 重视体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
3.7 加强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价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应当遵循综合性、针对性和简易性的原则, 构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 以达到对培训机构、教师和学校三方面的合理评价。培训机构的评价应包括:日常管理、培训方式、培训计划、培训日标、培训内容、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龚正伟, 李丽英.中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历史、挑战与未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 (3) :77—81.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5
关键词:中专数学 技工院校 教学方法
从新课标理念在技工院校中专数学中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技工院校中专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进行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改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入手来表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一、合作中分层分类教学
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归根到底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在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技能以及促进学生素质是技工院校教学重点所在,为此,技工院校中专教学中更要采用分层分类教学法。
要顺利实施分层分类教学,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来组织教学。老师可以先摸清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方式,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组。小组学习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还可以在合作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小组学习方式也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比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可以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分配到不同小组内进行学习,然后每个小组将所学内容用画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各个小组学习结果汇总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分层分类教学的中心理念就是老师能够对学生执行“因材施教”,在摸清学生实际情况后,将学生分成一组、二组与三组,每组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各不相同,不同小组之间可以升级,这对于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极大的作用。比如,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将问题划分为较易、容易与较难三种类别,然后把问题分配给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后,分别派代表说明本小组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比如在概率学习中,假如红球、篮球和黄球的个数分别是3个、2个和1个,把它们放在一不透明的箱子内,现随机拿出一个球,可以分别设计三个问题:一共有几种抽法问题,红球被抽取的概率有多少,红球、蓝球和黄球各被抽取的概率为多少?
二、实用性教学
数学课程逻辑性比较强,知识环环相扣,学生学习困难比较大,建议利用“实用性”特征来组织教学,也就是说,老师组织教学时应该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可以指导现实生活。
1.联系现实生活
古希腊一个伟大的数学家说过,数学的魅力在于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学习数学时感觉“难”,是因为他们把数学作为被动学习任务。老师化解数学“难”的问题,应该尽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即数学的“实用性”,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肯学”和“乐学”。比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举例:某个人想把它这个月的工资4000元存到银行里存储五年,请问五年后,这个人连本带利共能取得多少钱?学生可以应用等比数列相关知识求和算出结果。从这个例子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能够用来指导我们的投资理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还能培养学生投资理财的意识。
2.联系专业,强化数学的综合应用
在技工院校中,中专生是以专业划分来组织教学的。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范围以及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机械机电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画图能力。因此,老师应该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就能引导学生主动学好数学,从而提高数学学习以及专业成绩。比如数学课程中学习二进制转换能够为计算机专业课程创造条件,而画图能力的提高可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学好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安排数学竞赛
技工院校中专专业开设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适当安排数学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一部分学生树立学精的态度。数学竞赛的不断开展,能够提高其他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竞赛可以采用班级竞赛或者学校竞赛的方式,竞赛的题目可以从课文的例题以及课外练习改编而来。
四、小结
技工院校中专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主动创新,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所任教的班级中,进而找到最适合所任教的班级的教学方法。数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始终不能脱离学生的数学基础状况、学生的培养目标等。
参考文献:
[1]侯曙明,黄海波.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1(11).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6
英语是从小学就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大多职业院校中专段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至初中数年的学习后,已经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新鲜感,多次考试失败的经历,使他们对学习英语感到十分厌恶,许多学生就此完全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基本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然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怎样才能激发职业院校中专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真挚的师爱之情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是否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中专段学生中,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大。如果教师对这些学生采取冷漠态度,他们就会自暴自弃,更谈不上对学习有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研究学生心理,从关心他们着手,经常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具体困难。让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既是一位可敬的师长,又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尽快把英语学习搞上去。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另外,教师平时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别对待。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对于后进生,简单的问题要尽量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能回答更难的问题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在教学中,当发现部分学生确实有困难,难以继续时,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查漏补缺,甚至是“开小灶”,让他们在老师的耐心帮助下,充满信心,一步步地赶上。对个别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也不能轻视,对待这部分学生,在授课时可以加大难度,也可以在练习或检测中增加信息量,让他们不断受到新的信息刺激。
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英语学习情境
中国学生学英语最不利的条件是缺少使用英语交际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调动作用,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趣味横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视、听等多种感官同时运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此外,可以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在班内组织英文朗读、演讲比赛、英语对话表演比赛、讲英文故事比赛、观看有中文字幕的原声英文电影等。
总之就是要充分运用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尽可能多地创设英语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英语语言知识。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英文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原本枯燥乏味的语言训练,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从而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帮助学生减少学习英语的障碍,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其学习兴趣,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语与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给中国学生学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学会地道的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多读、多听、多模仿来培养英语语感,另一方面要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把握英语与汉语的区别,然后再通过反复练习,加深理解,掌握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以往的学习成功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激起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功与否并无绝对标准,好的考试成绩,正确地回答了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圆满完成了练习,等等,这些点滴微小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成功引起的满足和兴奋可以让学生产生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一次成功的体验又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也为英语教学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职业院校的中专段学生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比较强。因此,把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课堂上有时把男生和女生分成两组,进行男女生对抗赛,有时把学生分成两组,或几个学生一组,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学中穿插英文单词拼写比赛、课文朗读、复述比赛、对话表演、讲故事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根据比赛结果,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课堂上开展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我通过这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7
门户网站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巨大成功,20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大中专院校纷纷建立门户网站。但各个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中的标准不一、管理系统林立成为校园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 校园门户网站概述
校园门户网站建设在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提出,刚开始是从企业门户网站建设的形式以一种称之为“college.com”的企业电子商务模式被提出来的。这种模式一开始便以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形式向高校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群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受到广泛欢迎,并且这种模式在高校内部管理效率、内外服务潜力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也为高校管理者所青睐。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门户网站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内一些大中专院校已经开始或已经建立门户网站,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校园门户网站还有很大的差距。
2 校园门户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标准不统一
各大中专院校在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采取自身开发、购买、定制等多种形式建立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采用了不同的信息标准。
2.2 资源缺乏整合
很多大中专院校建设校园门户网站往往忽视对教学、科研、政务应用系统资源的整合,导致校园门户网站仅仅能够提供指南类简单服务或成为新闻的发布平台。表面上看这些校园网站内容非常丰富,但往往涉及到实质性的业务时,并不能真正起到“一站式”窗口的作用。很多院校在门户网站建设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校内业务管理上,而忽视了对外交流渠道的拓展,使门户网站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
2.3 网站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校园网站的日常管理与维护没有建立合理到位的制度规范作为保障,特别是网站各栏目信息的更新工作不能落实到专人负贵。很多大学网站的维护工作完全是在应付。
3 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原则
3.1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的问题是校园门户网站平台建设的瓶颈,是最为重要也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平台所有程序及接口具有统一的标准,使程序和系统具备优异的可移植、可转接性,能达到整合与共享的目的。2002年发布实施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便是我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标准规范,其内容涵盖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必须严格使用和遵循这一标准,为平台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前提保障。
3.2 实用性原则
校园门户网站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提供一个高效、便捷、公开、透明的管理平台,平台的实用性是平台设计与建设价值的最根本的体现。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实用性摆在重要的位置,可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可工作。同时还要求体现工作人员角色分工,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低。网站使用成本低,界面友好,能进行可视化编辑,操作简单方便,可提高管理效率和改善管理形象。
3.3 安全性原则
校园门户是一个标准开放的网络平台,在网上进行各种管理、服务和教学活动,随时可能面对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袭,因此,确保网上信息流通的系统安全十分重要。平台设计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上的安全保障。应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采用网络监控的技术如电子开关技术、软硬件结合的身份认证以及加密技术等,以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问题,防止信息泄密和病毒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另一方面是系统的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等的保障。制订相应的I D文件管理、用户密码管理、管理员职责等安全制度,为平台的使用提供安全环境。另外,在应用需求变化时,能便捷地加以调整。系统易于扩充升级,既能满足当前业务的需求,又能为今后的扩充留有充足的空间。
4. 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4.1 管理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
校园门户网站集成分为网络集成和信息系统集成两个部分。网络集成属于硬件层面,包括校园网络干线、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设施的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及设备选型等。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在统一的信息标准之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诸如校园内部主页、电子图书馆系统、校园IC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统、教学管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种现有业务集成使不同部门之间可进行协同办公,实现外部公众与校务之间真正的互动。
4.2 网络资源共享
校园门户网站建设的根本任务首先是整合现有各部门、各教学实体的资源为重点,将校园门户网站和学校内各教学实体、各部门网站纳入一个体系,进行统筹考虑。各教学实体、各部门网站的建设以服务本部门职能为主,同时要考虑校园门户网站和其他学院、部门网站的资源共享需求,考虑制定校园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使得校园门户和各学院、部门网站内容在一个统一的“规则”下发展,而不是“无序”发展,由此形成多级互动、主辅协同的开放式校园管理平台。
4.3 网站持续稳定的发展
校园门户网站的系统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应包括能接纳已有的系统和在今后系统软硬件扩展时能有效地保护已有的投资,特别是在应用需求变化时,有一个较好的应用平台,能便捷地加以调整。系统易于扩充升级,既能满足当前业务的需求,又能为今后的扩充留有充足的空间。当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保持网站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5 结束语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主体之一的大中专院校是一个面向社会竞争性地提供知识产品、教育培训和科技服务的社会组织,对资源的获得主要取决于资源拥有者的理性决策,就是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具有的实力。为适应这些变革趋势,我国的各类大中专院校建立的校园门户网站应该成为多元文化的开放系统,成为公众学习化的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刘波.大学门户网站建设的理念分析[J].科技创业,2007,(05):182-183.
[2]姜东琪,宋巍.独立网站的建设与辅助平台作用的发挥[J].编辑学报,2008,(02):79-80.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8
关键词:中等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补充、拓展与延伸,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有效途径。目前,对“中等院校外体育活动”的研究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内容是关于对体育教育的新要求。(2)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调查,主要观点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应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3)体育消费情况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结构和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中专体育是中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为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朝着更加开放和前沿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了解中等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武汉市交通学校、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武汉市建设学校、武汉市财贸学校、武汉市财政学校、武汉市旅游学校6所中专院校二年级学生,男女生各18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Internet查阅了2000~2013年国内外期刊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相关的文献。对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相关的重要文献进行进一步整理、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2.2 问卷调查法
围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有关问题,初步拟定调查问卷的框架和内容,问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现阶段中专院校的已经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学生对这些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参与情况,然后在实地进行问卷发放和回收,其中向老师发放了效度检验问卷8份,回收8份,回收率为100%。老师对问卷的总体效度评价达到了8.85分(10分制),通过教师对问卷的评价结果可知,该问卷的效度达到了发放要求。然后根据老师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分别制成正式调查问卷,距离第一次问卷发放两周后对调查问卷的信度进行再次检测。经过统计学相关系数分析两次重测数据,计算出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R=0.86(P<0.05),这一结果也达到了研究所要求的信度标准,表明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可信的。共计发放学生问卷360份,回收355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并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 . 1学生参与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分析
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一般由学校相关部门在总结过去学期或学年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报学校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的举办频率大都以学年和学期为单位。
由表1可以看出:在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好高,尤其是早操的参加人数,占调查人数的94.4%,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是有组织有管理的,因此,体育场地器材的的使用不受限制。参加体育节与体育竞赛的学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0.8%和31.4%,因此在这两方面还需要加强,完善全校性活动的不足。
3 . 2学生参加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分析
团体性课外体育活动包括班级活动、体育社团、小团体活动。班级活动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由班级体育委员负责组织,其他班干部协助配合;体育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所选择的体育学习、锻炼的场所,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式、方法,在最优的组合、专门的教师指导下,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身心等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形成一个学生愿学、乐学、肯练的身体素质锻炼团体组织;小团体活动是一自愿组成的团体,各个成员有相同或相似的体育爱好或者特长,小团体的成员组成也比较自由, 不同班级不同年级都可以组成一个小团体。
由表2可以看出,在团体性课外活动中,参与人数相对较多的是班级活动和小团体活动,分别占调查总体的77.5%和73.1%,分析原因是开展班级活动拥有充足的人员基础,每一个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则可以让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同时,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小团体活动也不缺同学的参加,同时对资金的要求也不高,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各个成员都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则可以让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场地器材,使活动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相对参加人数较少的是体育社团,占调查总数的55.2%,分析原因可能是学校内的场地器材不能充分的开放,如跆拳道协会的场地,不能满足活动组织的要求,影响社团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各个学生的经济水平条件不同,因此,可能使某些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面临经济压力。
3.3 个人锻炼组织形式现状分析
个人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由表3可以看出,个人锻炼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每周坚持个人锻炼的人数仅仅为11人,占调查总数的3.1%,相对应的几乎不进行个人锻炼的人数达到了321人,占调查总数的89.2%,分析其原因,在个人锻炼过程中这种组织形式单调不合理,由于是个人锻炼的原因,比较自由的安排时间,学生在自由度较大的组织形式下,对能否长期坚持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缺少有丰富经验和稳定的体育指导者,也会导致个人锻炼不能持续进行。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目前中等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各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不够均衡,尤其是在全校性课外体育活动中,虽然总体上参与率是各类课外体育活动中最高的,但参与体育节(周)和体育竞赛的人次明显要比参加早操的人次少很多;个人锻炼在中等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情况相当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学校体育的整体性发展,不容忽视;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之后可以看出,女生在团体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要比男生更加积极。
4.2 建议
4.2.1 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在不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情况下,按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对场地与器材进行合理安排体育器材的设置,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创造体育锻炼氛围。
4.2.2 科学分配体育资金投入
对与体育社团这种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是学校可以增加一些经费投入,寻求社会赞助同时要求参与社团的学生缴纳一些会费。领导成员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资金管理系统。对于比较贵重的器材与设备,要督促学生应该爱惜,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增加体育器材的循环利用。
4.2.3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
将各个班级的体育骨干集中,请有丰富体育经验的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培训。培养专门的组织和指导人员,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社团内有经验丰富的体育指导者,能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4.2.4 严格遵守《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要求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9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爱心
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境界, 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 是与学生相处时的一座桥梁, 也是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在中专院校班主任工作中, 面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优异、家庭条件不优越的状况, 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这种班主任的爱心成为良性师生关系中的坚厚基石。
首先, 面对成绩不优异的后进生应当着重关注。有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 如家庭中父母离异, 父母分别又再次重组家庭, 致使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学习没有被监护人做到固定的照顾和管理, 久之, 学生思想发生偏差, 不爱学习, 不思进取, 甚至养成了对学校撒谎或经常逃课的恶习。对于这样的学生, 班主任应该侧重给与更多的关爱, 与之成为真诚相待的朋友, 经常沟通交流。可以安排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同学与他结成一帮一的互助小组, 监督他按时出勤, 按时完成作业, 并向老师随时告知一天的去向。还应该发掘他的特长天赋, 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的方面, 如对于有美术天赋的学生, 可以尽量安排他协助完成班级各种板报设计和宣传活动的制作, 让他不断的在活动中取得成绩, 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其次, 是面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加以关爱。班主任可以响应国家号召, 例如农村与县镇非农户籍学生的免学费政策和父母享有低保证、贫困证、残疾证的学生的采取助学金政策等, 积极的为这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争取贷款和助学金, 缓解他们经济方面的压力, 稳定他们的在校学习生活。再者是提倡班级创造有爱的和谐气氛。班级不仅仅是一个集体, 还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不但应该自己去关爱, 还应该提倡班级的每一个人去关爱, 这个年龄的学生感情细腻、敏锐、丰富, 既渴望别人可以对自己重视关爱, 又对爱有着强烈的感受力, 对所接受到的感情会产生很重要的心理呼应。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开门锁———细心
想要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就要求班主任在履行班级常规工作的同时, 时刻洞察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 这时细心便成为了一把开门锁。班主任老师需要细心的去观察留意每一位学生, 了解他们各自的情感和生活需要, 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兴趣, 帮助其个性得到最好的发展。
首先, 是细心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从每个人入校时, 就请学生填写情况说明, 每周要求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和班主任进行“信件交流”, 班主任每周去宿舍了解学生表现和他们存在的困难, 放假前掌握学生的回家情况, 回家后要求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学生的安全, 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其次, 是细心与学生进行沟通。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具有自立能力差, 心理承受能力弱, 抗挫能力不强的特点。因此班主任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 了解他们的思想波动原由, 随时发现状况随时走近学生, 与之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交流, 将所有问题都扼杀在萌芽状态, 防患于未然。再者是细心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舞台。班主任要利用校内、校外提供的平台, 鼓励学生施展他们的个性能力,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在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运动会、技能月表演和其它演出时, 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 学生在组织、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收获, 班主任在幕后细心观察鼓励, 发掘长处进行表扬,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们的个性又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的精神, 强化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三、新型教师关系背后的支柱———耐心
培根曾经对耐心有这样的注解“无论任何一个人, 失去了耐心就会失去灵魂。”古语也曾云“教也者, 长善而就其失才也。”由此可见, 耐心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其身后起到支柱作用。
首先, 是要耐心解答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可以因为自身主观认为是小事情就存有任何怠慢, 不可以三言两语敷衍了事, 应该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大小都以学生的主观情绪为出发点, 在最有效的时间内耐心给予解答, 及时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困惑, 铲除思想上的障碍, 将问题都扼杀在萌芽之中。遇到自己也无法解决的状况, 班主任应该及时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请教, 尽量让学生感到满意。其次, 是耐心开导学生的所犯的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时, 不要只是批评和惩罚, 要多给他们改过的机会, 要耐心的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犯错的原因, 让学生从根本意识上改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例如, 经常会有学生出现一段时间内不完成学习工作, 在校学习出现课堂散漫、成绩下降, 在校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中发生无缘无故发脾气、打架甚至违反了学校纪律情况。这种情况下, 班主任老师要先积极联系到学生的家长进行简单的沟通咨询, 了解孩子最近家庭生活状况, 往往会发现家庭近期或多或少的是发生了一些变故, 如父母疾病或工作繁重等原因造成孩子自身情绪的恐慌, 生活上负担的加重, 甚至是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没有监护人照顾, 影响到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班主任老师耐心了解情况之后, 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想好应对方法, 积极开导学生解开思想负担。例如, 面对父母有生病状况的学生, 班主任可以带领班委会同学, 代表全班同学前去探望, 让家长放心孩子, 让学生感受集体温暖不要觉得内心孤单。在班级用这件事情教育大家, 在同学出现困难时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 对同学关心帮助。再者, 要耐心地去感化问题学生和调皮学生。由于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天生调皮, 个性化过分突出, 这时更需要班主任拿出自己的耐心, 以自己的真诚感化对方。班主任要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和塑造每一位学生的美好心灵, 使他们在学校中不仅学到文化知识, 更学会怎样做人处事。学生敬其师, 而信其道, 这也是作为班主任老师的人格魅力。
摘要:德育教育是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中专院校亦是如此, 因此在中专院校中, 班主任工作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班主任老师应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独有的特点, 掌握学生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针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 发挥自身的工作能力加以爱心、细心和耐心, 积极与学生交心, 成为思想上的朋友, 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 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10
【关键词】拓展训练 团队课程
Abstract: Experience-based training is one kind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methods. The features of experience-based training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how to deploy team course of experience-based training i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experience-based training, teamcourse
一、团队拓展训练课程定义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或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水上课程包括:游泳、跳水、扎筏、划艇等;野外课程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草地、木台、障碍墙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学校体育课中开展的团队拓展训练课程可以定义为:在场地内开展,课前根据课程目的来设计运动项目,以团队协作和对抗为方式,以增强团队意识和个人团队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课程。
二、团队拓展训练课程的特点
1、团队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设计具有易操作性和安全性
团队拓展训练课程中的每个项目如同一个小游戏,体育教师很容易掌握项目的布置、要点和规则,能顺利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只要依照训练规则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动作,不会有激烈动作和危险动作发生;对抗性体现在团队合作和个人创作性中,并且受到老师的严格监护,在人员安全和事故安全控制方面有较大保障。
2、团队拓展训练课程项目的设计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拓展训练项目看似游戏活动,其实是为达到某些预期的结果而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悟道理。同时,拓展训练项目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从A点到B点”这个游戏从A点到B点要求走出层出不穷、五花八門的走路方式,两个团队走出完全不重复的样式多者获胜。相当考验学生的合作精神、肢体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体能、思维和协作,调动各种因素取得胜利。
3、团队拓展训练课程的显著特点有:
1) 综合活动性。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2) 集体合作性。项目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生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在团队活动中,集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凝聚力和团结协作;学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学会怎样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团队主义、相互帮扶精神,达到集体活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3) 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4) 自我教育。教员只是在课前把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也不参与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讨论中自我教育。
三、拓展训练场地团队课程的设计实施方法和要点
1、拓展训练场地团队课程通常有以下两个阶段:课前方案设计和课程场地实施。
1)课前方案设计阶段。
针对授课对象的需求、人数、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教学目标、场地设施来选择设计相应训练项目和课程方案。依据“培、训结合,以训为主”的理念,以“团队成长”作为问题切入点,借助体验式训练形式,形成定制式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方案。
2)课程场地实施阶段。
课程场地实施一般分为三个环节:
⑴团队破冰和建立。在课程开始时,团队破冰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建立团队,以便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⑵团队项目指导和竞赛。团队项目以改善受训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指导团队完成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让团队开展彼此竞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
⑶课后回顾分享和总结。回顾将引导学生自发分享,帮助学生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使学生能将训练的收获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以实现整体课程目标。
2、拓展训练场地团队课程实施的要点有:
1)重视课前方案设计。一般的拓展训练往往过多关注于场地实施后一阶段,而忽略了课前设计阶段。而课前对学生需求、学生状况的了解是做好课前方案设计的重点。只有做好了课前需求调研,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程实施方案,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2)重视学生分享。只有转换教学思路,从压制形、灌输形转为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积极讨论的情况下,不只是身体得到锻炼,更重要是品格、思维方式、团队意识得到提升与洗练,才可以获得学生的真正认可,给予学生实际的帮助。
四、大中专院校开展团队拓展训练的实施建议
团队拓展训练引入学校体育课还处在一种尝试阶段。学生团队拓展训练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其开展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作为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必修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先考虑将团队拓展作为选修课进行试点教学,等时机成熟之后再进行全校推广;通过分阶段的进行,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这种体验式的教学中受益。此外,根据学校具体的设施和师资力量,还可以组建校内的拓展训练俱乐部,或者是和几所学校联合起来成立训练中心,还可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开展。经费来源也可以采用申请划拨或者自筹的形式。
五、结语
通过优秀的拓展训练团队课程,参训者在如下方面将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团队拓展训练进入学校体育课程是对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延续,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较好补充。它不仅进一步开发了体育课程资源,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功能,而且对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大中专院校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引起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快完善团队拓展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团队拓展师资培训的力度。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张亚琪;关于将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课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3]张吾龙;周惠娟;拓展训练教学对提高普通高校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 篇11
关键词:合唱与指挥,肢体语言,多项思维
一、考试是对人才选拔和学业考核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对人才的选拔和加官进爵都有着森严的制度, [察举]就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考查形式, 由候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张衡传》:“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科举]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考试制度。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考试制度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责·推敲》“岛 (指贾岛) 初赴举京师”, 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 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由此看来, 考试是对选拔人才和加官进爵的重视手段之一, 今天的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要深知责任的重大。
二、合唱与指挥的关系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常有指挥, 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的普及性强、覆盖面广、实用性强。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 对培养人的团队意识和对人的统筹兼顾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人声也是最能触动人内心那根弦, 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 最直接的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和的情感共鸣。
指挥是一个合唱队和一个乐团的灵魂、是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是一个艺术设计师、是情感的引导者。合唱队则是一面镜子, 折射着指挥的艺术修养和作品本身的艺术高度及创新精神。指挥的作用是挖掘作品每一细节的含义用极其丰富的肢体、表情语言通过合唱队和乐队的演唱或演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一个好的指挥一定会唱歌, 但一个好的歌者不一定会指挥。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并存,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大中专师范院校的合唱与指挥的教学现状
现在很多大中专师范院校都是把合唱与指挥综合成一门课在上, 但很多老师忽略了它们的个性, 虽然是一门课, 却是两门学问。很多老师只注重合唱的练习, 忽略了指挥的训练;很多老师只注重指挥的练习, 却忽略了合唱的训练, 这都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光说不练假把式, 光练不说傻把式, 又练又说真把式。”指挥课才是最好印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这句话。2012年我去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了短期的合唱指挥学习, 我观摩的班级是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和合唱指挥主修生的课堂, 他们主要学习的主要是西洋作品, 如《奥赛之死》《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等, 一个学生拿着指挥棒站在指挥台指挥由老师双钢弹奏的多声部合唱作品, 其他的学生先以观众的身份坐在下面欣赏然后轮流上台指挥。对于这些指挥专业的学生确实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 但是对于我们大中专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 这样的方式适合吗?盲目的效仿必将走向深渊。
四、大中专师范院校合唱与指挥考试方案的具体落实
1. 考前心理准备
胆怯是人内心一种内心活动、一种场独性的反应, 现在很多大学生由于实践的机会不多, 而考前心理紧张。那么, 又怎样克服上台的紧张呢?充分的准备是完成考试的重要前提, 除了好好休息之外, 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准备。要达到一种最佳的考试状态, 首先要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保持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下的放松。放松是一种相对的, 人不能完全的放松, 完全的放松就不可能支撑着人的行走和意识。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维也纳合唱团主席:杰拉尔德·维尔特教学论讲到, 放松必须是指全身心放松, 就像做体育热身运动一样, 包括人的每一块肌肉、每一块细胞都要得到放松, 在这样的状态下唱歌时, 声音就非常的松弛, 并且游刃有余, 可以达到理想的高度。
2. 曲目的准备
教师在布置曲目时一定要选择符合教育现状的、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好听的、有意义的曲目, 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熟能生巧”这句话每个学生都应铭记在心。把音乐记在脑海里, 把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都装在心里, 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自如地表达, 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合唱歌曲来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 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进行曲风格的《游击队歌》、抒情行的《我的祖国》、四三拍的《大海故乡》和欢快的儿歌《踏雪寻梅》等。
3. 考试方法
在我国的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平等因数, 如:环境不平等、条件不平等、教师对待学生不平等等。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也应该人人平等。正视学生的每次训练, 不放过任何一个落后的学生。本考试方案完全贯彻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平等性,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做到人人都是主人翁的原则。具体方案如下: (1) 分组:把每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作品要求进行分组。 (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分别对应2人、3人、4人) 为了达到一种良好的和声效果, 每一组必须按照男高、男低、女高、女低进行组合。若有伴奏的合唱曲目必须是正谱钢琴伴奏,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以添加一些色彩乐器和口技, 需指定数名学生提前练习。让每一学生的声音得到展示, 让每一个学生的技能得到体现。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合协助能力。 (2) 场地:为了保证考试的质量和良好的音响效果, 需要选择安静的空间, 有钢琴的小音乐厅或排练厅即可。 (3) 具体操作流程:我们以《游击队歌》为例, 这首歌曲是一首带钢琴伴奏的四声部混声合唱, 那么每组考试的人员就应该是6位, (一位钢琴伴奏A、一位指挥B和四位合唱队员C、D、E、F) , 考试时钢琴伴奏A一直要弹五次, B、C、D、E、F循环指挥、循环演唱每一个声部。如B同学要考试指挥、演唱男高、女高、男低和女低声部。低音声部的同学在演唱高声部时, 为了保护嗓子和声音的质量, 可以低八度演唱。
这样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相同的机会, 不同的锻炼。同时掌握了两项技能、四个声部的演唱及总谱识读得能力, 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多项思维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让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体现, 让声音得到了碰撞, 让艺术产生了火花,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中专院校的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中专院校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教育论文09-07
农业中专院校08-31
中专院校数学教学05-31
大中专院校学生06-13
中专院校计算机机房09-03
直辖市毕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本市就业05-30
大中专院校学生军训活动策划方案及流程09-03
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非转农申请审批07-05
中专生的素质教育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