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资(精选11篇)
财政投资 篇1
一、河北省政府投资的现状
目前, 河北省政府投资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投资高峰期, 主要表现在:
(一) 各级政府民生工程投入大幅增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中国连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规模以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 逐步加大了对农林水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节能减排、疾病防控、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 地方政府也相应大量增加了各项配套资金。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例, 2011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38.5万套, 筹集落实省以上补助资金100.3亿元, 是2010年的5倍。
(二)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政府投资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十一五”期间, 河北狠抓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 城镇化率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城镇化进程中, 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的供给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据统计, 2009年河北省完成道路交通、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资2 500亿元, 比2008年增长56%, 2010年完成的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前七年的投资总和。“十二五”期间, 河北省将继续实施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 城市化率将由2010年的44.5%提高到54%, 需求的拉动, 使各级政府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将继续处于历史高峰期。
(三) 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刺激地方政府投资爆发性增长
目前,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上述规划和战略的实施主体虽然是市场主体, 但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主要靠地方政府承担。
政府投资的集中式爆发推动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但也存在政府投资总额超越财政承受能力、债务积累大幅增加、财政风险加大等问题, 如何对政府投资实施有效管理已成为摆在河北各级政府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同时, 也为各级财政部门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服务经济强省建设的积极作用, 认真谋划政府投资监管中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和定位成为摆在各级财政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财政投资评审在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和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 河北省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利用投资评审手段, 对加强政府投资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一是扩大评审范围, 努力实现政府投资全覆盖评审。一些市县将评审范围扩展到所有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项目和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或部门, 有的甚至扩大到了全部上级投资项目以及通过BT等现代融资方式建设的项目, 避免了政府监管职能缺位、空位。二是前移评审关口, 努力实现政府投资全过程评审。将评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算评审、标底评审、变更评审, 着力强化项目建设资金的事前、事中控制, 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控制模式。三是把握关键节点, 努力实现政府投资全方位评审。市县都结合本地实际, 在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的结合点上找准突破口, 围绕“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拆迁、先评审后招标采购、先评审后变更签证、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移交资产、先评审后评价”, 有选择地确定财政投资评审介入方式, 将评审工作落实到政府投资管理的各个关键控制环节, 实现政府投资全方位评审。四是建立标准体系, 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标准化控制。一些市评审中心通过网上、电话、产地和实地等各种询价方法, 建立了材料价格信息系统, 实时跟踪材料价格市场变化情况, 达到“合理、低价”、动态管理、动态监控的目的。还有一些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投资标准化体系, 涵盖了建筑、市政、园林、安装等专业, 在预算项目库和投资决策中对项目造价进行控制。
经过多年的努力, 财政部门利用投资评审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和控制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节约了大量政府投资。2010年、2011年, 全省投资评审总额均超过了千亿元, 分别为1 084亿元和1 135.96亿元, 审减额分别达到了137亿元和271.82亿元。投资评审节支增效作用十分显著。二是对政府投资实施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对预算、结算、决算等政府投资的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评审, 对工程招投标的标的和变更等与投资相关的重点环节实施重点监控, 对工程合同实施服务性审查, 使纳入评审范围的项目投资规模更加科学合理,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在许多市县已经成为政府投资管理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财政部门在政府宏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三是投资评审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当前县区级投资管理机制与政府投资爆发性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明显, 许多县区把财政投资评审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工具, 实施了全方位管理服务。财政评审在政府投资管理中的及时跟进和补位, 加强财政部门作用的同时,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财政投资评审服务政府投资决策、服务财政中心工作、服务部门项目管理的“三服务”功能。
目前, 全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虽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但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伴随政府投资的爆发性增长, 财政部门相应的管理机制建设落后, 很多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处于“缺位”和“空位”状态, 即使评审工作搞得好的地方, 针对政府投资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健全, 少数地方也出现了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的苗头倾向。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 评审工作搞得好的市评审总量是评审工作起步晚、进展慢的市评审总量的七八倍, 差距很大。机构和人员建设跟不上政府投资规模的增长, 如石家庄市评审中心人员达到77人, 而许多市县区评审中心只有几个人, 全省还有近30%的县区没有评审机构。三是评审职能拓展还有很大空间。
三、加强财政评审, 促进政府投资监管的政策建议
在河北省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投资爆发性增长时期, 财政部门应有效利用财政投资评审手段, 使投资评审节减政府投资、控制债务规模、服务项目管理的功能发挥出来, 通过对政府投资实施有效监管, 使财政部门在政府管理体系中承担起出资人的监管职责, 建立政府投资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 服务预算管理, 深化评审机制改革
1. 围绕预算执行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评审、变更审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行工程量
清单、招标控制价和项目变更的评审, 资金拨付实行先评审、后拨款, 实时监管项目投资变动情况。对建设项目因变更申请财政追加投资的项目, 先进行评审、后安排投资。
2. 因地制宜地进行决 (结) 算评审。
结合当地实际, 在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的结合点上找准突破口, 围绕“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拆迁、先评审后招标采购、先评审后变更签证、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移交资产、先评审后评价”, 有选择地确定财政投资评审介入方式, 将评审工作落实到政府投资管理的各个关键控制环节。
3. 利用财政投资评审手段为政府投资管理提供服务。
政府投资管理薄弱的地方,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可以通过招标文件审查、合同审查、对重点项目派驻管理人员、参与重大工程技术管理过程, 实施现场监管等方式, 为政府投资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 改进评审方式, 提高监管水平
1. 尽快建立价格管理体系。
建筑材料、人工工时市场化管理逐步深入, 根据财力水平, 按照分档管理控制的要求, 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均衡项目间价格管理, 对建筑材料、人工工时实施动态管理, 进而实现价格信息共享。
2. 逐步建立计划评审机制。
政府投资评审和重要的项目评审, 要建立应急评审通道, 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对于一般性项目评审, 在内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 编列年度评审计划, 分期分批开展评审。
(三) 结合财政管理需要积极创新评审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把工程技术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结合起来, 具备“真、准、细”的项目投资管理功能, 对于健全财政管理职能, 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作用。当前, 财政投资评审主要在本级政府投资领域发挥作用, 财政评审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今后应积极创新评审职能。
1. 强化专项核查工作。
专项核查是财政投资评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专项核查, 可以为财政部门确定政府投资的投向、投量提供科学依据, 增强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的监管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将专项核查作为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和控制的常态化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专项核查工作机制, 明确业务处室和评审中心职责, 规范专项核查的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流程, 增强财政投资评审服务经济发展、强化财政管理的能力。
2. 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化建设。
经过多年实践, 财政部门已制定了完善的人员、公用经费标准, 而基建项目投资支出缺乏相关标准, 不利于政府投资的有效监管。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加快推动政府投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 利用财政评审技术优势, 将评审积累的经验数据, 经过科学分析, 转化成政府投资的控制标准, 科学合理快速确定项目的投资额, 切实扭转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行其是的局面。
财政投资 篇2
上半年,评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织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财政的中心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把关,规范评审,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强化服务意识,构建科学的财政评审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中心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半年来,评审中心在项目多,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加班加点,扎实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政府投资项目预结算评审各项工作任务,为政府节约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履行职责,严格评审,努力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财政资金
近几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不断加大,基建投资项目日益增多,我市今年的财政性投资项目较为突出,代表性的重大项目有“校安工程”、“瑞金一中新校区”、“两房工程”、“水库水利建设”项目、工业园建设项目等。半年来,我们共组织工程预结算评审项目347项,评审金额44784.64万元,审定金额36975.5万元,审减金额7809.14万元,审减率17.4%。其中预算送审项目177项,送审金额30856.98万元,审定金额26022.39万元,审减金额4834.57万元;结算送审项目170项,送审金额13927.66万元,审定金额10953.11万元,审减金额2974.55万元。为市财政直接节约支出7809.17万元,使财政性投资资金发生了最大效益,节支增效成绩显著。
(二)、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升评审工作质量和水平
评审中心成立时间不长,其前身为社会中介性质的事务所,人员大部分是社会聘用人员,制度上很不规范,很难管理。改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后,所有工程项目预结算都需我们评审,一下子把评审中心推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非常敏感,倍受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一方面要履行职责,严把评审关口,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核减施工方的钱引起的矛盾、争执、非议和告状;一方面要承受项目繁多、人手少、任务急的压力,另一方又要顶住各种指责和流言蜚语的压力,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有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才能应付如此复杂的评审局面。
1、加强内部监督,强化复核功能 新年伊始,评审中心就进行了内部改革,把原中心复核人员调至基建科,由基建科负责对评审中心进行复核工作,防止了在同一科室碍于情面,复核力度不大,走过场的行为,明确了各自职责。工程项目的评审经过评审中心初审后由基建科独立复核,进行查错补漏,出具复核报告反馈给评审中心作为出具报告依据,防止了评审人员权力过大,营私舞弊,实行人情评审、关系评审和吃拿卡要行为的发生。
2、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考核机制
评审中心人员特殊,既有正式人员,又有临时聘用人员,既有专业人员又有非专业人员,每个评审人员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要管好用好他们绝非易事。首先,我们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各项基础性工作,让他们有章可循。一是对评审资料的接收、查验实行一次性书面告知,让建设单位和施工方明白、理解,既不多跑冤枉路,又能按我们的要求规范送审,减少怨言和不满。二是严格评审程序和内容,规定每个评审项目都必须做到资料完备、手续齐全、程序完整、评审结论证据充分。即每个项目都有立项批文,都有招投标文件和其他相关手续,确保评审合法。每个评审都必须经过现场踏看,评审初稿,复核报告,对数记录,反馈意见单,审减、审增原因分析,确保程序完整。三是针对外界评论“评审先砍一刀,然后再加”的问题,追根溯源,查找原因,找出评审易引起外界曲解的做法,即评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不强,有依赖领导或通过会审解决难题的心理,遇到不好认定的项目,不能独立地运用职业判断处理认定,而是先把整个项目金额扣下来,而后通过对数了解,调查求证,会审确定后再把此项目金额加回去,造成评审初稿与终稿数字有较大变化,给外界误会,曲解了这种程序和做法,认为这其中有名堂,找了谁送了谁才慢慢增加,给评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对症下药,一是规定评审人员必须要独立处理问题,遇到评审项目中较难认定或有争议的工程量和价格、取费等不能先不算归零,而应该先自我调查了解取证,结合职业判断进行合理认定,该算的应算,该减的减,做到“不唯增、不唯减、只唯实”,确保评审公平、公正。二是完善了评审初稿和终稿的格式和内容,增加了“核增(减)子目清单和原因分析,使评审结果明明白白,证据充分,让施工方心中有数,心服口服。三是统一了评审口径和标准,针对评审随意性大,标准不
一、就低不就高的问题,我们统一了评审口径,有定额严格按定额执行,无定额再参照市场价调查确定,改变了以往市场和定额取低的做法,让施工方有合理的正当利润。四是对暂时不能认定或争议较大的项目,应向施工方解释清楚,防止不必要的猜疑。其次,健全了考核制度。针对以往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重新修订了《瑞金市财政评审中心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和《瑞金市财政评审中心评审费支付办法》两项目标管理制度。新的考核制度在考核重点和考核内容上有很大改变。一是由核减率改为准确率作为考核依据。以前我们只注重核减率的考核,导致评审人员一味地核减,只会做减法,合理不合理也减,导致对方意见很大,矛盾很深,负面影响大。二是把廉洁评审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明确了评审人员严禁向服务对象索、拿、卡、要、收受钱财,一经发现立即开除,并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三是提高了评审聘用人员平时的工资待遇,由原来的每月550元提高到每月900元,解决了工作累待遇少的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因待遇低而收受服务对象钱财的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了对外宣传,改善评审外部环境
财政评审工作直接涉及个人、单位的利益,工作阻力较大,社会矛盾较多,外界的各种议论也较多,尤其在这样一个不太规范的建设市场中,基建科、评审中心为了捍卫国家经济利益,防止财政资金流失,断了一些投机分子的财路,一些部门和个人不能正确理解,视我们为敌,在社会上制造各种非议,干扰影响我们的工作。对此,我们也非常重视外界的评论,一方面从内部寻找原因,加强管理;另一方面为了澄清事实,不被片面舆论误导,积极加大宣传,公开办事程序,主动接受外界监督,着力营造一个良好地外部环境。一是精心筹备了全市政府投资造价管理工作会议。通过会议这个平台,向大家宣传基建投资评审政策,介绍政府性投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政府投资工程造价虚高的原因,提出下步加强造价管理的意见。应该讲,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市领导对政府投资工程造价工作地进一步重视,加深了各单位对造价管理工作的认识,起到了比较好地宣传教育意义,为下一步基建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召开了基建投资评审造价管理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了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意见,会同发改委、审计局、监察局等六部门联合制订了《关于贯彻瑞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财政性投资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对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问题作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三是编印了《造价管理工作手册》,把有关造价管理制度文件汇集到了工作手册中,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派发,加强了基建评审政策的宣传。
二、存在问题
1、评审项目较多,任务繁重,评审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急,资料又不齐全,评审人员从上到下忙于日常事务,评审往往顾此失彼,虽加班加点也很难保证评审限时办结,导致抓评审质量和管理的时间不多,影响了评审质量和效果,给外界造成了不良影响。
2、我市工程建设领域不规范,勘探设计不到位,存在乱设计、高估冒算,乱签证、随意变更增加工程造价现象,有些单位和部门责任心不强,随意签字认可,验收马虎了事,工程量、价虚高,给评审工作带来很大难处和很大的工作量,评审经常要否定签证、否定验收,推倒重来,重新调查了解,重新组价,把评审推到了相关方的对立面,矛盾很深,争执很大,使评审工作处于风口浪尖,非议很多。
3、一些建设单位对基建法规、政策、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建设程序执行不到位,送审的工程预结算资料不规范、不齐全,内容不真实,配合评审的力度不够,给评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影响了评审进度和效率。
4、评审处于“建设单位点菜,财政买单”的局面,对一些建设单位乱“点菜”超标准“请客”行为,财政秋后算帐很难奏效。特别是一些勘探、设计和监理单位不负责任,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部分与施工方站在同一战线,一起站在评审的对立面,一些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乱设计,乱签证等现象很少被查处,评审的外部环境非常不利,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信任,评审工作将压力重重,很难有效开展,改变被动局面。
5、评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中、高级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没有,基本上是初级专业人员,资历较浅,经验不足,没有一个能独挡一面,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疑难杂症的专业人才。
三、工作建议
1、加强汇报,取得各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和信任。评审中心处于风口浪尖矛盾焦点,一直非议不少,压力巨大,需要各级领导了解评审工作的难处和存在问题,取得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充分信任才能有效开展工作。
2、加强宣传和部门协调,为评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改变工作意识,财政评审不仅是事后的结算工作,更重要的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严把设计预算审核,控制签证量、严格做好验收环节,工作重心应由“事后监督”改为“事前监督”,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遏制基建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堵塞基建存在的漏洞,从而从根本上控制建设项目中高估冒算和三超现象,遏制建设单位随意增加工作量、乱签证、乱验收的现象,从而也减轻财政结算审核工作的矛盾和负担。
4、增加评审人员,引进中高级人才,积极培养现有人员,提升评审人员整体素质。
5、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对一些单位和人员弄虚作假,高估冒算、乱设计、乱签证的相关责任人提请相关部门严肃处理,改变我市建设领域较乱的现状,让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层层把关,减少评审压力和争议。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全面清理中心内部各项制度,清理评审积压项目,逐步解决积压,健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绩效考评等内部管理制度,使中心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2、抓紧完善和强化评审业务规范。规范评审业务运行的管理制度,逐步统一规范评审要求和评审标准,加强评审业务制度的严格执行,通过完善评审工作底稿,定期公布项目评审报告,定期业务交流等方式,逐步实现中心各项评审业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进一步梳理中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中心工作和促进中心事业发展的建议,研究中心评审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4、试行部分工程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审办法,解决评审人手少、压力大、时间紧、任务急的问题。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是廉政建设,积极开展评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评审人员的廉洁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杜绝“吃、拿、卡、要”行为,树立好评审人员的良好形象。
天使投资为何需要财政补偿 篇3
根据上海市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A公司最多可以获得4200万元的补偿。也难怪连互联网大佬周鸿祎都发微博调侃,“大家也别炒股了,都去做天使投资更安全一些。”
不是说天使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吗?为何有如此优厚的“兜底”政策?其他各国有相应的补偿措施吗?针对以上问题,《经济》记者咨询了有关专家对该政策进行解读。
政策详细解读
该《办法》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在2015年末制定,于2016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具体规定如下:“对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60%给予补偿。对投资机构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30%给予补偿。每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单个投资机构每年度获得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600万元。”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符合补偿标准?具体该如何操作?
洪泰智能硬件孵化器创始人乔会君向记者介绍,首先,《办法》中规定补偿企业应属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种子期企业意味着公司成立时间不得超过3年、职工人数不超过50人,且资产总额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初创期企业则是指职工人数不超过200人,且资产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获得补偿的投资机构,还必须是2015年1月1日后投资于本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乔会君说。
其次,补偿基数是由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决定的,这又分为以下3条:第一,对种子期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60%给予补偿;第二,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30%给予补偿;第三,单笔补偿不得超过300万元,单个投资机构每年度获得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得超过600万元。“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风险补偿的申请时效原则上在创业投资机构存续期内,且最高不超过投资行为发生后的10年。”乔会君对记者补充道。
以上便是对《办法》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政策的主政推出者为上海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而按上海市科委的解释,之所以出台这一政策,主要是为了完善原有的风险补偿政策。
那么以上规定有何漏洞?在国内外有先例吗?
国内外条例对比
其实,早在2006年,上海市科委就曾经出台《上海市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但救助门槛太高,只适用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投资,且要求投资机构按1:1缴纳风险准备金,因此并没有取得轰动性的效果。
放眼全国,上海市的政策也不是独门一家。2013年6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的官方网站上也发布过类似的政策,成立了“天使投资引导资金”,作为天使投资资金的补偿,向已投资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天使投资机构提供一定数额的风险准备金,支持天使投资机构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资。如今,“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已在全国各地开花,但多是以有限合伙人的形式参与基金运作,并不存在“补偿“一说。
此外,对比上海市的补偿办法,江苏省的行动是预先“补偿”。也就是说,天使投资机构在实际完成投资3年内未形成投资损失的,将全额返还省天使引导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若发生损失,按照首轮投资实际发生损失额的50%从给予的风险准备金中补偿,其中30%由省天使引导资金承担,20%由地方配套资金承担,补偿损失后剩余资金全部返还。
一直盛名在外的北京中关村同样有相关的激励保护政策。2014年9月1日出台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支持资金管理办法》针对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和生物医药领域企业都有相关补偿,但也有如下规定,“天使投资风险补贴资金原则上补贴金额不超过该天使投资机构的15%,单笔不超过45万。”可见,相比上海的“财大气粗”,江苏和北京两地对于天使投资的补偿更为谨慎。
发达国家对风险投资有类似补助吗?根据《全球华语广播网》美国观察员庞哲介绍,美国联邦小企业委员会并不会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资金支持,而是给新型小企业投资提供担保,确保资金来源。联邦小企业委员会并不直接对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任何实力资金支持,而是给他们对新型小企业投资进行担保,以提供这些公司风投的筹款信誉力,确保资金来源。庞哲解释道,“简单说来就是,你做天使投资,我就少扣税还让你贷更多钱,不过,要做到这些,归根结底需要非常成熟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以及合适的税费制度。”北欧和澳洲同样,政府将会提供税务方面的减免,并进行风险贴息,但不会对天使投资进行损失的补偿。
“直接补偿一是不利于早期投资生态发展,让很多风险机构无法按照客观事物规律来做判断,反正有政府补贴,这样在判断项目时会更加轻率;二是更可能产生有些人钻政策空子,想尽办法套取政府资金的现象。”财新智库研究部主管何帆认为,政府应该在天使投资行为当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一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为天使投资人提供投资指引,时刻规范和监督着整个天使投资市场。“直接的金钱补偿实际是对创新机制的误解。”何帆说。
财政补偿的真实原因
尽管《办法》的匆忙出台受到不少“吐槽”,但我们也可从中看出,高新技术领域的天使投资从来就不是纯粹市场性的经济活动。科技创新创业具有正外部性和高风险性,而该领域早期的市场投资都是天然不足的。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发达国家政府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促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发展,比如给予定向税收减免,提供政府贷款和担保,甚至政府直接动用公共财政资金创建天使基金,或投资于私人创建的基金等。“目前,中国真正做天使投资的专业机构还是太少,大多数投资人都愿意做成长期套利。天使投资其实是个比较辛苦而且长周期的活。一般天使投资,一个基金1亿-2亿元,管理费就需要300万元左右,项目需要5-7年才能出来,这是个看上去光鲜其实很努力、很苦的活。”著名天使投资人陈海砚告诉记者,作为天使投资的早期参与者,他甚至被人说成是“给钱的傻瓜”。当前,上海的天使投资发展跟北京、江苏相比,正处于弱势之中。眼看近年来各地对天使投资的促进和支持政策层出不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时刻,上海政府如果再没有行动,时机一旦错过就只能留下遗憾。所以至少应该说上海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应景的,也是及时的。
那么为什么要采用“简单粗暴”的财政补贴手段?从这里可以看出地方政府手中的政策工具有限,只有财政工具是最具可操作性的。国外政府通常选择使用税收政策如资本利得税减免等方式来支持天使投资机构,但国内地方政府在税收环节上的政策创新空间不大。此外,在国内天使投资机构普遍不成熟,创投产业尚未成型的情况下,财政直接补助的做法在当前被视为最有效率的一种手段。因此,如果不想把财政补贴视为唯一的手段,我们更需要后续的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加快出台,形成支持天使投资的合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2015年中国天使投资市场的发展速度惊人,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5年全年中国天使投资机构新募集124支基金,披露金额约203.57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分别同比增长217.95%和209.94%。投资方面,在2015年中国天使投资各项数据同比较2014年均增长2至3倍。《办法》的出台也正体现了政府层面对政策的回应,但出台的草率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例如亏损如何界定?哪些亏损案例符合条例可以被补偿?如何判断是恶意亏损?对此,上海科委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回应道:“已经关注到了相关方面的反应,近期会组织新闻发布会,针对政策内容向外界解释说明。”新年伊始,“双创”热潮持续不减,想必各地政府都会纷纷出台全新的政策来支持双创。我们期待上海《办法》的进一步完善,也更期待政府探索出更有效地支持创新创业的方法。
财政投资 篇4
一、当前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我国, 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财政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共同介入、各司其职切块管理的。其分工是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批复概算, 财政部门编制预算、监督预算执行, 建设部门制订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监督工程质量, 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各部门既分工又有合作, 比如, 决定一个项目上不上, 上多大的规模, 决策权主要在发展改革部门, 财政部门只是在项目确定后, 根据项目概算来下达预算并拨付资金。由于财政部门未能有效参与财政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前期评审, 以至于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项目是否符合地方发展要求, 决策是否恰当, 安排是否合理, 投资额是否准确, 财政部门往往是事后被动应付, 根本无法在预算环节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凸显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 项目决策流于形式, 可行性调研不够充分
项目投资决策层对项目前期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普遍只将其作为项目走过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疏于审核, 流于形式。一些项目业主在部门和单位利益驱使下, 为争取财政性资金投入, 片面夸大项目使用效益。有的项目还是“面子”工程, 或是“献礼工程”, 围绕“长官意志”转, 中央立足宏观出台的建设项目政策, 地方立马紧跟, 依样画葫芦制订相应项目的引进或是配套政策, 也不管项目是否符合地方发展的需要。再加上项目资金来源姓“公”, 是所谓用国家的钱建设国家的项目, 容易产生麻痹思想, 一般都是临时成立或组建“指挥部”、“筹建办”等机构负责基建, 项目法人责任制就难以落实, 形成投资主体缺位;而临时机构又会因为组成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而出现对施工企业监管不力, 施工现场签证不规范, 造成资金浪费的局面。在项目可行性调研上, 缺乏严格的科学评估、规范的评审和论证, 可行性调研报告形同虚设, 以至于项目盲目上马, 损害国家利益。
(二) 项目建设“自建、自监、自用”三位一体, 缺乏投资控制理念
“资金来源是财政, 项目建成自己用, 反正不要我掏钱, 怎样舒服怎样来”, 有相当多的建设单位持有这种思想。项目的建设、监督都是自己, 建成后自己又是直接受益者, 于是建设单位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 满足自身使用的需要而提高了标准、扩大了规模, 从节约财政资金和兼顾工作实际着想的比较少, 投资控制观念相当淡薄, 从而导致项目工程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还有一种项目搭车现象, 在原有申报、立项的项目基础上, 边建设边增加, 名义上是调整, 其实是盲目扩大项目规模, 最终项目结算时已是面目全非, 有的项目甚至是本末倒置, 这些现象不仅仅使单个建设项目失控, 而且严重干扰了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并影响到后年度的财政预算安排大局, 甚至带来腐败问题。
(三) 忽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前期设计、规划不科学
这种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项目前期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没有规范的施工规划、设计方案, 对项目设计阶段重视不够, 以致方案不合理、不科学。或是设计观念落后过于保守;或是设计重技术轻经济, 没有“多少面粉做多大饼”的意识;或是为了赶进度、赶工期;或是设计单位顺从建设方贪大求洋的意愿等。由于前期设计、规划的不科学, 形成了错漏残缺、“肥梁、胖柱、深基础”、“高投入低产出”的场面, 造成施工时因矛盾重重而现场反复商洽、变更、返工等严重后果。这种忽视基建程序的结果拖延了工程工期、浪费了大量的材料、加大了管理成本、增加了工程造价, 最终损害了国家资财, 真正是得不偿失遗害无穷。
(四) 工程预算失真、造价高估冒算, 严重背离实际
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利益驱动, 在争取项目时故意压低投资估算, 形成概预算失真;在争取资金时故意加大财政投资总量, “戴个高帽”人为虚高;在项目施工时, 也有部分施工企业抱着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故意抬高工程造价, 存有“审漏就赚”、“审出再减”的念头。而对于财政监控却相对弱化, 甚至虚与委蛇, 有的项目审核财政部门只能简单参与或走过场;有的项目干脆就没有财政部门评审或审核一说;财政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凡此种种现象, 导致了“项目申报时:戴个高帽;项目审批时:拦腰一刀”, 或是“半拉子工程”的局面, 造成了大量资金浪费, 从而也使工程造价不真实, 严重背离实际。
(五) 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
一是管理部门的监管“错位”与“越位”。由于财政投资项目是政府行为, 在管理和监督上往往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监督标准不一等问题, 再加上各部门缺乏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的机制, 存在重复检查、各自为政, 造成监督、管理的“错位”与“越位”;二是工程监理的“缺位”与“换位”。由于监理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唯利是图导致监理作用弱化。一些监理单位为了钻“空子”, 投标时报了一套职称高、经验足、实力强的人马, 而项目施工时要么以种种理由换人, 要么监理人员走马灯式的跑动监理多个项目, 造成监理力量不足, 甚至滥竽充数的现象。
(六) 招投标环节缺乏财政评审, 工程造价控制难以到位
由于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普遍存在重后期轻前期的现象, 使投资项目造价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 不仅会使财政资金流失, 而且有可能滋生腐败。一些预算、标书的编制机构站在承建方的立场, 提高了工程造价幅度, 达到套取国家资金的目的。有的人为编制错漏设计方案预置缺陷;有的与承建方串通一气明招暗定;有的非法转包哄抬市场;有的不合理的低价投标勾结舞弊;有的弄虚作假肢解项目再违规分包等等, 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机构, 履行职能对建设、施工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 不会因机构经济利益而被被评审单位意志所左右, 能够从出资人的利益出发, 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二、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环节嵌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加强财政管理, 特别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财政改革的突出任务。财政支出管理是一个从预算编制到执行、监督的有机整体, 部门预算有效改变了各部门“基数加增长”的传统资金分配方式, 优化了资源配置;国库集中收付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资金“以拨代支”的支出方式,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 是为了节约财政资金, 提高支出的透明度。而这些制度的实施, 都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形势的发展, 财政投资评审审时度势应运而生, 边实践边总结, 不断拓展评审环节和范围, 由蹒跚学步到趋于成熟, 探索出了“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的评审工作模式。
按照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应当为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提供科学、准确、合理的依据, 使各项资金的分配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精细、决策更加科学。而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使我们也看到建设项目损失浪费最多、影响建设成本最大的是在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环节的事实。如何站在“大财政”的高度, 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作用, 为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服务, 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 加大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力度, 在财政支出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切入财政投资评审, 由老模式的“全面出击”转换为新形势下的“关口前移”机制, 严格进行项目评审和跟踪问效, 真正把国家的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发挥出财政资金最大的投资效益。
(一) 充分运用财政评审职能优势, 把好项目预算编审关
目前部门预算的草案是由各预算单位自行编制的, 财政各业务科室只是分别下达支出限额和对各预算单位编制的草案进行汇总, 而各预算单位出于本位思想, 利已之心, 往往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 在编制预算中注入了太多的“水分”, 显示出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在预算编制环节适时地嵌入财政投资评审, 充分运用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强化项目的技术性把关, 挤干“水分”, 剔除项目中的虚列成分, 晒出项目家底, 为合理确定项目预算和准确确定预算指标服务。而且,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作为财政部门的内设机构, 不以营利为目的, 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 出具的评审报告能确保用款部门和单位必要、合理的资金数额。还可以通过财政投资评审, 合理确定投资额、工程进度以及标底价等, 形成“倒逼”机制, 倒逼部门预算单位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预算, 建设单位合理安排工程进度, 倒逼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安排部门预算, 从而真正实现财政投资评审“三先三后”的工作机制, 即“先评审后编制”、“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
(二) 关口前移项目建设前期阶段, 有效遏制“三超”现象
除预、决 (结) 算编制中的“水分”外, 建设项目较多的投资浪费、损失是在工程前期的决策、设计、施工合同约定等环节就形成的, 而这些环节造成的浪费、损失在预、决 (结) 算评审时“生米已成熟饭”。因此, 关口前移就是指财政投资评审在项目的立项、可研阶段就要介入, 充分参与调研, 并同步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评审, 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工程建设项目所发生的全过程费用, 包含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造价、资金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等。一是理清项目概预算思路, 通过项目经济绩效评审, 让决策层事先能了解到完成该项目所需的资金规模、投入估算和能实现的经济效益, 发挥参谋作用;二是既能防止预算编制过大, 又能防止有意或无意的漏列和少列预算, 将项目超预算、超规模、超标准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 强化招投标阶段的财政评审,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现行的招投标阶段, 由于开标前的防止泄密等种种原因, 评标专家在评标时的时间相对有限, 根本无法对项目单价是否在合理报价范畴给予充分对照审查, 而投标公司又是鱼龙混杂, 一旦中标的是些蒙混过关的投标单位, 势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财政性投资的项目, 如何在招投标阶段把好评审关, 合理控制项目工程造价, 也是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着替政府理财, 为国家节约的原则, 项目在进入招投标程序之前先进行财政投资评审, 通过调查市场掌握人工、材料、机械等单价来编制合理的施工预算标底 (或上限值) 作为招投标控制价, 从而有效地规避施工单位的不平衡报价和招投标市场的恶意竞争。在对招标文件的评审上, 注意审查合同文件相关条款, 保证文件的严密性, 可以减少在工程结算环节出现扯皮拉索, 这样也有利于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
(四) 事前监督, 事半功倍
充分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加强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事前监督, 不仅可以有效遏制相关部门的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等行为的发生, 避免事后监督时出现“问题已经发生, 损失难以追回”的现象, 切实做到防止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财政监督的压力, 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核次数,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就是对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自身而言, 服务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评审, 未免战线过长, 精力分散, 效果可能是事倍功半, 而将投资评审牢牢嵌入到预算编制环节中, 取代而之的效果是事半功倍。
(五) 立足源头除隐患, 消除滋生腐败土壤
近年来, 工程建设领域已经成为腐败问题发生的高危区域, “项目上马, 官员落马”、“大楼建起来, 干部倒下去”的案例已是屡见不鲜。工程立项人情审批、不按规定招标投标、暗箱操作违规中标、项目超标资金失控、工程施工虚报造价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败坏了社会风气, 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在项目预算编制环节牢牢把住投资评审关, 起到了源头治腐作用, 消除了滋生腐败土壤, 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节约了财政资金, 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财政投资评审现行职能定位探究 篇5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定位;认识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财政评审工作的有序开展,金融体制的改革,财政部门加强重视财政评审工作,并且在1998年成立了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依据相关文献与数据,在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财政评审机构已经达到95%的覆盖率,且评审人才专家库也相继建立。
一、财政投资评审范围探析
在2000年我国财政部门制定的“三定”方案中指出了财政部门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参与到国家重大投资项目之中,并且也要参与相关工作的验收。其中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主要包括:在财政预算内各项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政府扶持的建设项目;财政预算之外的资金建设项目;政府性质的融资安排建设项目;其它财政投资项目。财政投资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项目招标的合理性;项目概算、预算等内容;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审;财政部门委托的其它业务等。
二、财政部门投资评审的职能定位
从2000年财政部门所制定的“三定”方案中可以清楚了解到财政部门投资评审的主要职责,该方案的推出不仅对财政部门投资评审职能定位奠定理论基础,并且也逐渐成为了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某种角度分析,投资评审中心的工作并不仅仅是财政职能的一种补充,而是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跟踪,能够将项目预算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能够保证资金的透明性,能够真正发挥出资金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除此之外,因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是财政职能部门的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职能定位中需做到以下几点:
1.在预算评审的基础上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职能
如果单纯的从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角度进行分析,那么需要将预算评审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并且需要加大对预算评审的力度,争取从源头,从根本上做好各项工作,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推动财政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应用专业技术手段,并对编报预算进行管理,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各项项目支出,需要进行监督与管理,保证部门预算编报审核具备可靠性。与此同时,在对项目支出预算进行评审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部门预算,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避免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并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的重要职能。
2.在全过程监督检查中强化监督职能
从本质上分析,财政投资评审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在预算执行阶段得到体现,因此,财政投资评审不仅要具备全过程监督的特点,并且还要加强对财政投资支出的管理,进一步扩大财政监督范围,将财政监督的职能进行全面发挥。简而言之便是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以及监督,并且要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尤其在项目决算评审过程中要积极评审项目变更增减的内容,只有保证评审工作的完善性,才能真正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职能。
3.遵循评审原则强化监督职能
众所周知,财政评审工作融入了专业技术与财经法规,在两者的相互结合中实现财政投资评审。另外,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在配合财政中心工作中得到有效体现,不仅可以服务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财政监督管理职能。如果从财政部所制定的“三定”方案中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不仅仅是行政管理部门,更重要的是监督管理部门,比如在介入预算支出审核中,专业技术得到应用,虽然能够为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无法对未参与审批的项目进行审批。与此同时,在对预算支出进行监督以及检查的时候,能够为财政部门提供良好的信息,能够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与分析,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财政投资审批中心需要严格遵循评审原则,不断强化基本职能,提高财政监督与管理水平。
4.应用财政审批机制强化监督职能
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现阶段各大财政部门严格遵循《投资审批管理办法》,并针对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关的评审机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体现出投资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并且也会保证评审工作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持,能够推动财政评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从微观角度分析,因为投资评审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且评审工作具备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财政审批机制,保证评审工作的有序发展。其中财政投资审批机制主要包括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等,只有真正做到这种地步,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投资审批工作质量,才能推动财政审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5.应用社会优质资源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
诚如上文所言,因财政投资审批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等内容,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应用社会优质资源,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并将社会资源的优势进行发挥。另外,对于基层地区还需要加强财政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沟通、交流中提高财政投资审批的地位,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如此一来,才能进一步减少项目成本,才能发挥出财政投资审批工作的监督部门。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我国财政投资评审现行职能定位探讨[J]. 地方财政研究,2011,06:59-62+68.
[2]胡建国,张鹏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创新的思考[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56-59.
[3]朱柏铭,郑耀. 财政项目预算审核的职能定位与机制创新[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07:11-13.
[4]王虎,汪正猛.浅谈财政评审职能定位与结果应用机制[J]. 中国集体经济,2013,04:90-91.
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 篇6
一、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及原因
(一)固有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固有风险归结于审计本部制度的不完善,对投资项目而言,固有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采确合理的措施将其控制到最低。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建设环境、周期等因素的不断改变,又缺乏完备的管理制度和举措,评审人员很容易过高或过低的评估资金,从而对投资效益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政策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政策风险主要是缺少相关政策法规造成的,虽然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起步较早,开展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与财政投资评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制度建设仍很欠缺,使得评审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撑。新《预算法》规定“财政部门有分配和监督财政资金的权利…”,它可以当做财政投资评估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只是明确了财政评审的范围和职能,但相关法律依据及相关政策并不够细化,且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财政投资评审是政府对投资行为中财政资金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有据可依,由于相关法律、政策的缺失,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技术风险
财政投资评审的技术风险是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薄弱,在评审投资项目时,因操作失误,引起的风险。财政投资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评审人员在进行资金评审时,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工作量比较大,对评审人员的要求有很高,但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引起失误,造成资金损失。一般情况下,项目评审工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所有的审核数据都需多次计算、复核,而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错误,以致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风险。加上评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事务,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但由于各个部门的局部利益的存在,导致沟通有障碍,也是引起技术风险的因素。
二、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应该依法开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投资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规范统一,从而有效地提高评审结果的权威性。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财政投资评审必须对项目的立项、建设技术、资金支出情况、效益等进行全程监控,要通过完善的法律依据,体现出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资金使用的主体。要加强地方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完善,根据本地域财政投资评审的实际情况,以新修订的《预算法》为契机,制定严肃、稳定、权威的规章制度,并在规章制度的监督下,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管理,从而保证财政投资评审的稳定发展。
(二)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能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际是替社会公众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各级人大、政府赋予的神圣职责。目前,我国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内容大多属于微观经济,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效率进行评审的,考核的内容也不是投资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而是项目本身活动,可以说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还处于简单的核减财政投资额度的基础层面,并不能对项目后期所带来的社会、生态、经济、环境等效益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职能。在项目立项审批阶段,要对项目的可行性、投资概预算、初步设计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对项目安排的合理性进行科学的评价;在项目预案编制阶段,要对项目建设标准、规模、实施方案及其他项目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避免出现高估虚报的现象,从而为项目投资的翔实性、严谨性提供保障;在项目竣工结算及财务决算过程中,要对合同、进度款支付、项目变更签证及其他相关资料等进行认真的审核,同项目的概预算比对,有无存在大幅超财政概算的现象;必要时应审核建设单位、财政部门的工程建设报表、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从而科学的核定项目价值。
(三)提高评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评审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责任心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财政投资评审风险,因此,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要加强评审人员的政治素养,注重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评审中心要与时俱进,根据本区域财政投资范围、类型等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定期组织评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评审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地学习钻研与财政投资评审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勤总结、细琢磨、多探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评审中心更要注重评审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评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评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三、结束语
财政投资评审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在进行财政投资评审时,存在固有风险、政策风险、检查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因此,要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风险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财政投资评审风险。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工程的深入开展,社会各界人士对财政投资效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强,为有效地提高政府财政投资效益,我国成立了各级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确保财政投资的绩效性,文章重点分析了财政投资审计风险,并提出了一些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孟九国.财政投资评审风险的防范及管理略谈[J].中国经贸,2014,(05):125-126
[2]田天.浅谈财政投资评审的风险与控制[J].科学时代2014,(05):141-142
[3]孙珊.财政投资评审风险防控的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26):178-179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措施研究 篇7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措施研究
1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全面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一是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管理的组成部分, 是财政部门固有的职能。从其历史沿革来看, 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且从未停止, 具体工作是由建设银行来承担的 (1954年财政部设立建设银行, 专司基建概、预、决算审查;1979年独立为国务院直属单位, 财政部门委托代行该职能;1983年改为政策性银行, 继续代行该职能) 。1994年建设银行改制成为专业商业银行后, 不宜再代行财政职能, 财政部收回了其代行使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职能, 并于1999年5月成立了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
二是财政投资评审是强化财政职能的具体体现。近年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逐年大幅增长, 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乡财县管等相继出台, 又赋予了财政投资评审新的内涵和更加广阔的评审领域。一方面投资评审要为相关财政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另一方面投资评审也是这些改革全面实施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 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按程序办事, 规范操作
由于各级政府及领导的重视,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各项制度逐步健全, 尤其是2009年财政部颁布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对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内容、程序进行了更详细的要求, 各级政府的配套管理办法也相继出台。当前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问题, 是一些项目单位不按基建程序办事, 有的不按规定和要求及时报送评审资料, 有的报送的资料不全, 设计不细, 内容不详。有的不经评审没有预算先施工, 有的不按预算执行, 超标准、超规模施工。所以在进行投资评审中一定要严格按程序办事, 规范操作, 否则一切制度形同虚设。
3 做好项目事前评审工作
在项目初期进行的可行性研究时应进行充足的论证, 在方案设计时应进行充分考虑。有过许多这样的例子, 一些公共设施在建设前期进行论证时, 未充分考虑周围的居住环境、发展方向, 在项目完工后不久, 由于区域规划、供暖改建等各种原因又要拆掉, 白白浪费了资金。这就需要我们在项目开始前期就“扎”进去, 全方位思考, 不单单是简单地做个预算。
4 做好合同评审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要对“项目招标程序、招标方式、招标文件、各项合同等合规性审核”。这是作为项目实施阶段工程款的支付及发生纠纷时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有人说, 合同有什么好评审的。但在签订合同时, 往往由于建设方对一些政策、标准了解不到位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设计、监理等服务类的合同, 对合同中的服务内容含糊其辞, 合同金额超标等。
5 严格合同外工程及设计变更评审
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主要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过去许多工程项目都存在“低价中标, 高价结算”现象。在投标时为了中标压低报价, 当然其合理利润有些就得不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 为了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千方百计增加工程量, 最终出现“高价结算”的结果。二是前期准备不充分, 项目的设计不切合实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无法正常施工, 因此需要进行设计方面的变更, 往往会出现新增加的工程量加上了, 而需要减掉的工程量却没人管了。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 我们应对签证变更的内容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 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要求建设单位及时报告, 及时会同设计、监理等确定其真实工程, 严格执行项目概、预算, 不该增加的坚决不能增加。
6 做好工程项目的资料整理工作
如何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效能的研讨 篇8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预算评审,制度建设
0 引言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投资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算、预算以及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等进行的分析论证、专项核查以及跟踪问效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的行为, 也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这样也是合理控制投资项目成本费用和节约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 为了节约财政资金、规范投资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投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于1998年, 距今只有十六年的发展历史, 政府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虽然取得一定成效, 在规范投资管理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财政投资评审在体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 法律体系不健全
财政部在相关文件中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没有明确表示, 因此给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使得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缺少完整的法律体系来提供法律方面的依据和制度保障, 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和投资评审工作的权威性。
1.2 各地财政投资评审组织机构设置的不统一和工作运作模式不统一
我国目前各地的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在组织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模式上都存在很多不统一的现象,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评审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建设。因此组织机构在编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不统一, 使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人员流动性过高, 严重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各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工作运行模式的不统一, 难以适应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 给评审工作带来困难。
1.3 财政投资评审机制不够完善, 影响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投资评审项目“三超”现象严重, 且存在效益低下等问题, 主要是由于财政投资评审机制的缺陷, 难以对财政投资项目实行定量、定额的管理, 使得预算、资金、财务会计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被虚化, 主要存在着立项前项目概算和预算评估的不确定性、项目建设期的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影响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化建设。
2 提升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效能策略探讨
2.1 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
应参照西方国家的基本经验, 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进行准确定位, 使其能够全权负责对财政投资的基建工程的概预决算进行评审, 并具有相对独立性, 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监督地位, 实现财政在公共支出项目上的投资管理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分离。同时, 应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职能:首先, 以预算评审为突破口, 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其次, 通过财政管理全过程监督检查,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最后,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强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职能。
2.2 创新和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
创新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理论的创新研究, 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对财政投资评审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摸索, 根据财政部门科室对项目评审的要求和项目资金来源等实际情况, 综合审查评定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应采取的方式, 加强项目的全过程评审, 对评审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另一方面, 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的改革, 使之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真正为市场经济服务发挥作用。同时, 还应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律体系, 尽快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财政投资评审法规制度, 统一和规范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制中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地位和作用, 促进财政投资评审的法制化建设, 推动评审立法工作, 为评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2.3 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
首先, 要完善评审机制, 这样评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财政投资评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促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科学规范;其次, 应建立健全“复合式”评审机制, 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有机联系起来, 不仅在工作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要注重采集综合信息数据, 通过对项目评审成果进行剖析研究, 使之成为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调研成果, 实现“评”与“研”的完美结合;最后, 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评审机制,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注重提高评审质量, 对当前财政投资评审体制和法制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的挖掘剖析, 并不断创新完善财政投资评审质量管理办法, 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 从而有效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质量和效率。
2.4 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队伍建设
由于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 要求评审人员不仅有专业的财务和会计知识, 还要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技术等内容熟练掌握, 同时还要求评审人员对于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有充分的了解, 因此, 要做好评审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 吸纳具备多学科、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实评审队伍, 并加强对评审人员的培训学习, 通过定期培训、专业讲座及与其他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学习等形式, 切实提高评审人员的业务能力, 从而有效保证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关系着我国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 因此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时加强经济建设, 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 政府财政投资评审部门要认清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准确定位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主体地位和职能;以此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的科学化建设;做好评审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 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流.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 2009 (20) .
[2]庞敦之.科学定位全面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服务力[J].中国财政, 2010 (18) .
富平面对面推进财政投资评审改革 篇9
近年来,随着富平县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公共投资规模大幅增长,财政投资评审业务大量增加。为了提升评审工作质量和效益,激发评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富平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评审制度、向社会公开招聘七家具有专业工程造价咨询等资质的专业公司,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积极有效的业务交流座谈会。邀请省、市评审中心有关专家、主任,招聘的七家专业机构,以及县评审中心主管领导、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一是由县评审中心副主任简单介绍了近两年本县评审工作基本情况、业务范围,工作成绩、工作困惑等情况,使大家对富平县评审工作有初步了解。二是由七家专业机构人员逐个提出目前在和富平评审中心合作过程中以及业务工作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以及对进一步提高评审业务质效的建议,再由其他机构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和方法。三是由本县评审工作人一一提出评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专家及上级评审领导一一解答。四是为了能让招聘的几家机构更负责、更阳光、更有效的做好评审业务,由省评审中心领导对他们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要求,要求他们一定要对财政负责,对自己负责,不但业务必须精,职业道德高,而且要随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工作既要严肃又要方法灵活,质量效益共重视。这次座谈会不但解决了各有关部门工作中一直以来的困惑和难题,更重要的激发了大家对评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创造性,提高了评审工作质效。
提振民间投资得放弃土地财政 篇10
再说调查组到各地去调研,到地方政府治下的民间企业,他们敢说得罪地方政府的话吗?地方政府会自揭其弊吗?因此调查的结果也只能是瞎子摸象般的各说各话。
2012年前,我国的经济衡量的方式主要是GDP来考核,各级官员的考核提拔标准也主要是看其任上的GDP的高低。那时“驻京办”遍布北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催生出来的,但项目毕竟有限,僧道粥少,很多地方是拿不到项目的,主政官员又想要升迁怎么办?
只能就地取材,不惜一切代价招商引资,地方政府相互竞争谁更优惠来招揽客商,有些地方政府为招来企业,不惜无偿奉献土地、免除多年生产税收或答应给企业生产补助,并在融资上给予方便,种种便利条件形成人造投资热潮。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投资变成了民间投机。
这些投机者的目的是圈地等待土地升值,并不是真正的投资产业。后来政府也看到这个弊端,就限制入驻园区的条件,用建筑容积率的多少来限制投机者,并逐渐取消了各种优惠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民间投机、民间投资鱼龙混珠,优惠没有了,热潮也随之消褪。
这个急速退潮恐怕主要是来自于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的朝令夕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按照这个理念,当然会使“市长”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地方官员也肯定要实现执政身份轉化,从市场领导者变成为市场服务者,GDP考核也就会变成对市场效率的考核。
但近期令人不解的是中央强调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现实中对国有投资还在持续加大,国企要占主导地位,又回到了朱镕基总理改革前的那种状况,这意味着国有的低效在不断放大,那种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的不求回报的国企肯定会打压追求回报率的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在等待中失望甚至绝望,于是迅速崩盘。
那么我们怎样来扭转这个民间投资颓势?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要重新回到市场上来。因为房价的高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而抑制资产泡沫就要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中要重新划分,只有从根本上来釜底抽薪,才会真正使地方政府抛弃土地财政。
如果地方政府能抛弃土地财政,最大好处就是能促进民间投资,试想:买一套房产就是企业好几年的利润,谁又会来投资企业呢?再说日本当年的房地产泡沫使之经济停滞20多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直接诱发次贷危机,造成世界金融动荡,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如果继续加大,恐怕也难逃这种窠臼。
浅谈对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认识 篇11
一、财政投资评审要为政府投资管理服务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建立, 作为财政管理重要手段的评审工作在促进依法理财、推进民主理财、实现科学理财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契机下,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公共性的投资, 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利益, 那么评审要站的高, 看的远, 要有长远眼光和宏观意识, 切实当好政府的投资参谋和助手, 为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资金, 提供投资信息和政策建议, 减少和避免政府投资的失误, 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服务。财政投资是利用评审部门的各种专业技术优势, 通过科学、规范的评审程序, 算细账、算实账, 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性, 为政府合理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 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财政投资评审要为部门预算服务
政府投资项目是建设单位提出项目投资需求, 发改委确定项目概算, 财政部门下达预算, 在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缺少一个评审环节。财政部门对财政投资项目工程概预算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和话语权, 高估冒算、建设规模超概算、建设资金被挤占、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对擅自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形成的资金缺口, 财政一律不予解决。财政投资应重视财政预算的精细化、科学化和效能化, 加强对部门预算中建设经费的评审, 是财政投资评审在预算管理中的工作重点, 这是财政职能的重要体现, 通过对部门预算建设经费的审核, 可以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作用。一是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使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建设经费相对准确;二是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 由于对部门预算中建设经费的审核是事先审核, 改变了建设资金事后审核的做法, 可以使审核的效应直接反映到财政支出上来。三是投资评审核减的资金还没有从财政上拨出去, 可以由财政部门安排其他方面的支出。四是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财政投资评审要为政府采购服务
政府采购有三大内容, 即工程、服务和物品。将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 按照政府采购的规范程序进行, 不仅对降低工程的造价, 减少政府支出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而且对规范建设市场的秩序, 完善建设市场招投标制度, 治理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有长远的意义。因此,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要为政府采购服务, 在工程的政府采购方面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
四、财政投资评审要为国库集中支付服务
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周期长、专业性强、情况复杂, 施工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 , 财政资金的拨付需要按照项目的建设进度拨款。过去由于建设资金层层下拨, 一笔资金要拨到用款单位, 需要较长的时间, 资金不能及时发挥效益, 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专业的投资评审队伍进行跟踪, 并在进行间断性评审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项目的需要进行财政资金拨付, 从而使资金的拨付相对准确、及时, 既保证项目建设的需要, 也不至造成资金的短缺和闲置, 采用集中直接支付的办法,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财政投资评审要为财政监督服务
财政投资评审的过程, 也是对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进行财政监督, 不仅要有财务、会计、项目管理的知识, 而且要具备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 涉及工程技术、招投标管理、建设材料价格和工程定额、工程合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国家建设管理制度及相关政策等, 运用各专业技术, 科学合理地核定财政的投资支出, 建立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机制, 实行“四先四后”的制度, 即“先评审, 后下预算”、“先评审, 后招标”、“先评审, 后拨款”、“先评审, 后评价”。把好“四关”:一是项目立项关, 财政部门要抓好项目源头管理, 主动参与项目前期论证和审核, 将不合理的因素加以调整, 控制投资规模和标准, 监督项目概算, 增加财政部门在基本建设投资领域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二是资金拨付关, 在资金拨付上遵循国库直接拨付制度, 按计划、按合同、按进度、按审核结果拨付建设资金;三是跟踪问效关, 经常到项目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参与项目过程管理, 对过程中的重大变更或调整事项, 及时把关处理;四是把握决算评审关, 及时开展项目工程决算与财务决算评审, 在审批竣工财务决算时, 对支出项目是否合理、合规、合法进行把关, 正确核定建设成本, 强化支出责任,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益;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为, 是财政监督职能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具体体现。
六、要把握好评审思路
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是财政管理的一个技术支撑部门, 评审工作质量是这项事业的生命线,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财政评审是公共评审, 应牢固树立和坚持“不唯增, 不唯减, 只唯实”的科学评审观, 着力构建和完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财政评审管理机制, 正确处理好与财政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相互配合, 共同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开展。
【财政投资】推荐阅读:
财政基建投资06-05
财政投资体制08-13
财政直接投资09-09
财政投资项目工程06-10
财政投资评审制度研究10-12
财政投资评审报告规范08-09
财政投资评审实施方案05-26
穆棱市财政投资评审调研报告05-30
3财政性投资竣工验收及移交管理若干规定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