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直接投资

2024-09-09

财政直接投资(精选3篇)

财政直接投资 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走出去”, 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 这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解决目前中国国内生产力相对过剩、部分重要资源短缺、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 中国投资者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注定与风险同行, 面对不熟悉的法律、经济、社会、人文政治等环境, 中国投资者在“走出去”的路途中遭遇了相当的损失,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投资者对风险的估计不足, 既没有做出全面的预见评估, 也没有准备相应的防范措施。二是中国尚缺乏一系列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和系统的保护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权益的制度。

2010年1月1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全面启动, 双边投资活动渐入佳境。由于东盟各成员国国内政治基础、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 各国对华投资开放程度及管制政策上亦有所不同, 中国投资者对东盟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及减低、消除风险的方法也有所差别。

一海外直接投资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海外直接投资是指, 一国投资者为了获得长期投资收益, 直接将其资金、机器、设备、专有技术、专利商标等资本投入位于他国境内的企业, 并对该企业拥有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 而进行的在国 (境) 外直接建立新企业 (公司) 、购买旧企业、合资或合营办企业等资本输出活动, 是国际货币资本及国际产业资本跨国流动的一种形式。海外直接投资区别于以商品交易为手段的国际货物贸易和以证券交易为手段的国际货币资本流动, 其法律特征表现为:

第一, 海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必须在国 (境) 外建立或收购工厂等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实现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力、管理、信息的跨国、跨地区流动。

第二, 海外直接投资主体必须具有“私人”性质, 即资金来源于海外的私人投资者, 按照国际惯例, 即使资金来源于某一国家的政府机构或者国有企业, 只要是直接投资, 一般也视为“外国私人资本”。国际投资者是指从事跨国投资经营活动的个人和组织, 包括按照东道国法律从事投资经营活动的外国自然人、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 海外直接投资既有资本的国际流动, 又有企业经营管理权的资本的国际转移, 海外投资者对实体 (企业或公司) 具有控制性。具体表现为:向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原材料、购买其产品以及派遣管理技术人才等。

第四,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具有相互转化的特征。例如, 购买股票不能简单地区分为直接或间接投资, 要视投资目的是否涉及企业的经营权而定, 并且拥有多少股份才构成海外直接投资, 实践中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依据国内法而定。 (1)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也具备上述四个特征, 但在中国“一国两制”的背景下, 改革开放过程中, 已习惯将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作为外资对待, 而对这三个地区的投资亦视为中国海外投资, 所以中国海外投资主体仅限于中国内地的投资者, 而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

二海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概念和类型

Risk:“The chance of injury, damage, or loss;danger or hazard.Liability for injury, damage, or loss if it occurs.” (2) 风险一词起源于海商和保险业, 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 风险的概念应包括:结果、发生或损失的不确定性;伤害、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损害可能性的存在和范围以及伤害、损害或损失发生的责任。海外直接投资是两国 (境) 间, 甚至是多国 (境) 间的生产要素的转移活动, 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比国内投资更多、更复杂, 因此风险也更大。海外投资风险可分为商业风险和非商业风险:

1. 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是指市场中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化使国际投资出现收益下降、发生亏损等危险, 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外汇风险。经营风险包括经济萧条、进口限制、价格管制、市场管制等;外汇风险包括财会转换、交易结算、价值缩水等。

2. 非商业风险

非商业风险是指除商业风险之外的其他因素使国际投资受损等危险, 包括自然风险和政治风险, 前者如地震、飓风、水灾等;政治风险包括国有化、征收风险;政治暴乱;资本转移等风险。

三中国投资者直接投资东盟的政治风险分析及实践

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环境中, 由于东道国的政治、社会、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给外国投资者所造成的投资财产及其权益的损害或损失。这是发生在东道国境内的人为的结果, 而非外国投资者自身所能控制或避免的。

1. 战争或内乱风险

东道国国内发生战争、内乱、恐怖行动, 或与他国发生战争, 使外国投资者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以致企业或工厂无法继续正常或在短时期内恢复经营。根据国际法一般原则, 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者的损失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并非承担绝对的、全部的赔偿责任, 通常按照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原则处理。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国内法对战争、内乱险未作具体规定, 但在两方的双边投资协定中没有回避这一问题。例如中泰协定的提法: (3) 缔约一方国民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投资, 因该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发生战争或其他武装冲突、全国紧急状态、叛乱或骚乱而遭受损失。中国与文莱协定中的提法为: (4) 战争、全国紧急状态、武装冲突、暴乱或其他类似事件。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东盟成员国的协定表述的意思相差无几, 都对此作了较详细的列举, 共同的关键词为“政治暴力”。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均规定, 对因战争等而遭受损失的外国投资者进行赔偿, 实行最惠国待遇。例如:中国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协定中的提法为: (5) 缔约另一方予以恢复、赔偿、补偿或其他处理。与马来西亚、缅甸协定的提法一样都作了较为具体的列举。另一类则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如中国与泰国协定中的提法为:该缔约另一方可能采取的有关援助。中国与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协定提法与中泰协定类似。具体措施包括:恢复、赔偿、补偿和其他补救办法, 除中国与文莱之间的协定外, 其余几个双边协定都没有涉及补偿的标准问题, 中文协定中提出了“公平与充分的补偿”。

中国投资者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尚未发生过战乱风险的问题, 但此地区时而也会发生武装冲突、骚乱、恐怖活动等类似的情况, 对该风险预先作防范和规制是必要的。

2. 国有化、征收或类似措施风险

东道国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对外商投资企业等资产实行国有化、征收措施, 导致外国投资者财产损失。国有化是国家通过法律或法令对某些原属私人所有的财产收归国有的措施, 其结果导致财产所有权主体发生变更, 即变企业的私有制为国家的公有制。征收是国家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 经过法定程序, 将私有财产归国家所有;而征用是私人财产使用权发生转移。

国际上对涉及外资国有化、征收征用风险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是国家是否有权对外资实行国有化和征收等类似措施?实施国有化是一国属地优越权的体现, 为各国普遍承认。但国际上亦公认国家实施国有化的权利不是没有限制的, 应以公共利益为目的, 并实施不歧视待遇。当然, 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应由实施国有化措施的国家来确定。而不歧视待遇是指国有化不是专门针对外国人或某一特定国籍的外国人所实施的。二是对外资实行国有化、征收措施后如何进行补偿?尤其在补偿的标准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尖锐的矛盾。一些发达国家主张, 对其财产被收归国有的外国人必须给予补偿, 否则国有化是“非法”的, 并且应是充分、有效和即时的补偿。 (6) 发展中国家认为这样的要求无异于剥夺了他们实施国有化的权利。发展中国家则否认补偿责任, 因为国有化是国家主权行为, 实施国没有义务必须补偿, 需要遵守的国际法原则仅在于给予本国与外国国民平等待遇, 因而同等情况下对本国国民不给予补偿, 对外国国民也无需补偿。近几十年来, 发展中国家主张适当或合理的补偿原则:给予外国投资者补偿, 这样的补偿是实施国有化的国家财政能力所能负担的, 并且经双方协商同意为投资者所接受的。

20世纪60年代, 东盟的一些国家发生过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 反映了当时极为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发展中国家的抗争。1987年东盟六国 (7) 签署的《保护和促进投资协议》规定了对外资实行国有化、征收的条件和标准。《协议》规定的条件:只有为了公共利益, 经过正当程序, 在不予歧视并给予充分补偿的基础上, 方可实行征收或国有化或其他类似措施。补偿的标准是充分的, 可以自由兑换货币自由转移, 金额应为财产被征收前的市场价格, 并且没有不合理的延迟支付。中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尽管在措辞上有所不同, 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 国有化或征收的条件包括为了公共利益;依照法定程序;非歧视的措施以及给予适当和有效的补偿。第二, 补偿的标准采用“适当补偿”原则。

3. 资本转移风险

该风险又称外汇风险, 东道国因为发生国际收支困难, 因而实行外汇管制, 限制甚至禁止外国投资者将其投资资本、合法收益等转移到东道国境外。此外, 还包括企业歇业或资产出让后投资者应得的资产汇回本国或第三国时受到立法、行政或政治障碍所产生的风险。外国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是为了追求高额利益回报, 如其投资财产、合法收益不被东道国允许自由转移和自由兑换, 会造成投资者的财产损失。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入国, 既要满足外国投资者的正当要求, 又要保障本国建设所需外汇资金。东道国如禁止投资者关于投资财产的汇回不符合保护合法财产权的规则, 也不利于良好投资环境的建设, 如可以随便允许投资者汇回又会影响东道国利用外资的初衷和国际收支平衡。因此, 东道国设定了外资汇回的前提条件, 如期限限制、限额限制及程序上的要求等, 但东道国一般不限制税后利润的自由汇出。

东盟六个创始国中, 一般不实行外汇管制制度。新加坡对往国外汇款没有限制。泰国对来自国外投资的原资本和利润收益, 在依法缴纳收入源泉税后可以汇出。马来西亚对外资的利润汇款不设限制。印度尼西亚对外汇交易原则上允许自由进行, 但须办理申报。菲律宾和文莱采取自由外汇政策。东盟四个新成员国 (8) 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了外汇管制政策。缅甸的限制措施有:用当地货币换成美元汇出国外者, 1个月只允许1件, 而且不得超过1万美元。越南政府对实现政府计划有特殊重要作用的投资项目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项目等, 保证协助外商投资的外汇平衡。老挝和柬埔寨允许外资的本金和利润汇出境外, 不设限制。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十个双边投资协定对投资及其收益转移确定的原则为“自由转移”:第一, 资本转移的权利。外国投资者有权将其投资财产及其收益自由转移出东道国, 当然也有一些限制。第二, 转移的投资财产范围除了协议列举的款项, 还扩展至与投资相关的其他款项。第三, 转移的货币是可以兑换的。第四, 资本转移时所采用的汇率包括市场汇率、官方汇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行的汇率。第五, 转移的期限按约定实施, 不得无故迟延。第六, 实施非歧视待遇, 包括最惠国待遇。在资本转移问题上,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设立了明确的共同规则。 (9)

4. 东道国违约风险

东道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毁约或违约, 致使原协议、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继续履行, 造成外国投资者财产损失。“东道国的违约行为可包括东道国作为主权者的违约行为和作为一般商业伙伴的违约行为。” (10) 东道国作为主权者违约时, 由于其居于主导地位, 外国投资者一般处于不利地位, 因而东道国应在非歧视的基础上提供法律保护。东道国作为一般商业伙伴违约时, 与对方处于平等民事法律地位, 双方承担的义务责任是一致的。违约险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所首创的险种, 目前对政府违约险提供保险的国家还不多, 通常作为征用险项目下的一种特殊形式或其他特殊情况予以承保。

东盟国家相关外商投资法没有涉及东道国违约及与外来投资者就此发生纠纷如何处理的问题, 但有的国家主张可用东道国法律规定和允许的合同约定解决此类纠纷。○11根据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投资协定中的规定, 如发生东道国政府违约的情况, 外国投资者可选择:由当事人双方友好协商解决;提交东道国有管辖权的法院解决;提交双方共同组成的仲裁庭解决;提交解决投资争端中心进行调解或仲裁。

四降低或消除政治风险的对策建议

降低或消除政治风险需要有国内和国际的法律保障, 一是东道国投资法所提供的稳定的政策和法律保证;二是投资者母国提供的健全有效的海外投资保险等法律保证;三是东道国与投资者母国所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所提供的法律保证;四是东道国与投资者母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投资条约所提供的法律保证。目前, 对于中国海外投资者和东盟各东道国来说, 无论是国内投资法律体系还是双边协定、国际条约的遵守与实践, 都存在缺陷与不足, 需要改进。

1. 建立与完善资本输出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海外投资保险是资本输出国对本国私人的海外投资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保证, 依据国内法所实施的一种保险制度。具体而言, 投资者与本国专门机构订立保险合同, 投资者支付保险费, 保险机构承担有关政治风险的保险责任。美国最先创立了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也先后确立了该项制度以保障本国国民海外投资的合法利益。中国和多数东盟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海外直接投资相对不发达, 相应的保险制度也不健全, 应向发达国家吸取有益的经验。

中国要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扩大直接投资的规模, 调整产业结构, 保护中国海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中国的境外投资立法严重滞后, 至今尚未建立专门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 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0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办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与海外投资保证, 但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范围相对狭窄, 并不能满足“走出去”战略的需求。所以必须要通过健全的法律机制尤其是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对中国海外投资者进行引导和扶持, 据此获得国家利益, 开拓更加广泛的国际市场, 增加外汇收入, 提高国家竞争地位。

2. 改进双边投资协定的践约效果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十个双边投资协定, 对战争内乱、国有化和征收、资本转移及东道国违约的风险均做出了约定。但仍有不足之处:

第一, 双边协定对风险设定的条件、处理的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未作统一。以战争、内乱险为例, 中泰协定与中文协定在赔偿标准上悬殊较大。中泰协定第五条 (三) 规定:“缔约一方国民或公司在缔约另一方领土内的投资, 因该缔约另一方领土内发生战争或其他武装冲突、全国紧急状态、叛乱或骚乱而遭受损失, 则在该缔约另一方可能采取的有关援助方面给予缔约一方国民或公司的待遇, 应不低于在相同情况下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或公司的待遇。”其中没有提到具体的补偿标准, 原则性的提法也很模糊, 中国与其他东盟成员国的双边协定也没有提及补偿标准。只有中文协定第五条以“损害或损失补偿”为标题确定了明确的和较高的补偿标准:“……应给予恢复或给予公平与充分的补偿……”。各个协定对风险的概念、适用条件、处理的措施和标准应以“求同存异”的原则来修改, 尤其在风险无可避免的发生投资者因此受损后的赔偿标准上保持一致。否则会造成对东盟直接投资在区域上发展不均衡, 不利于双向投资活动的促进, 限制了东盟各国利用中国投资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同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也有所阻滞。

第二, 对东道国违约险的规定较模糊, 未作详细约定。中国海外投资者和东盟国家政府之间既是监管关系, 也是投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 我们的直接投资能得到东道国政府的支持无异于降低了成本风险、项目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 东道国政府的违约亦会造成中国海外投资者的相当损失, 若无相关规定, 损失即无法得到补偿。尽管协定约定如发生类似争议双方可通过仲裁、诉讼或提交解决投资争端中心进行调解或仲裁, 但对于东道国违约险的概念、违约责任的承担及补偿标准都没有提及。双边协定中不仅应对此详尽列举规定, 还应为投资者提供多种救济途径以保护海外投资者合法权益。

3. 充分利用国际性投资条约的保证作用

国际上重要的投资公约有两个:《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12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13。国际投资争议解决中心 (简称ICSID) ○14是根据《华盛顿公约》设立的, 由世界银行所属的专门处理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的投资争议的国际机构, ○15旨在为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提供国际途径, 即在东道国国内司法程序之外, 另设国际调解和国际仲裁程序。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简称MIGA) 是根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于1988年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属于世界银行集团的成员, 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它是最大的多边投资保险实体, 填补了各国国家和私营保险机构在承保能力和担保范围的空白。中国投资者流向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 可向MIGA投保, 不仅为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政治风险提供了一种国际保障机制, 也有利于东道国和投资者之间的投资争端的非政治性解决, 中国投资者应充分重视国际性投资条约保障海外投资安全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中国投资者“走出去”的规模与数量将日益庞大。只有熟悉东道国对海外投资者的相关政策和法律, 立足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基础上, 以尽快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为依托, 中国投资者才能放心投资东盟, 促进双边投资增长。

参考文献

[1]曹云华.东南亚国家联盟:结构、运作与对外关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

[2]唐文琳、范祚军、马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政策协调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

[3]梁咏.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法律保障与风险防范[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4]赵相林.国际私法 (第三版)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5]冯力、孙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意义、问题及对策思考[J].东南亚之窗, 2009 (1)

[6]张智勇.解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 (1)

[7]廖增金、洪英利.浅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之约束力及执行力[J].中国商界, 2010 (2)

[8]李根生、岳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效果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2)

直接投资债券的门道 篇2

各类债券明细表

债券的直接投资就是投资者直接买卖债券而不借助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来获取债券投资收益。目前,中国市场上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债券品种有以下几种。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债券按发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见表1。

政府债券主要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我国中央政府债券的主要形式是国债,而地方政府债券目前不允许发行。我国国债的主要类型有无记名国债(实物国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3种。无记名国债以实物券形式记录债权,面值不等,不记名,不挂失。过去常见的国库券就属于无记名国债。这种国债发行成本较高,不易保管、不能挂失,如今已被淘汰。凭证式国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不能上市流通。

目前我国国债市值总额占整个债券市场的48%左右。其形式主要是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表2详细的介绍了二者的特点,投资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进行选择。

央行票据的发行主体是央行,其发行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即调节整个社会流通领域内的货币总量。金融债券的发行主体是各金融机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即增加可用资金。

普通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的品种是国债、公司债、企业债。对于央行票据、金融债和短期融资债,普通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

各类债券基本特征

要做债券的直接投资就必须积累债券的基本知识,就好比做菜要挑选有营养且自己喜欢吃的原料,这离不开对原料和自己身体的了解。

不同的债券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储蓄国债都是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的较好替代品,但是流通性比较差,收益也仅限于票面利息。记账式国债通常可以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性好,也有机会获得价差收益,但是票面利率低。央行票据本质也是债券,只是期限比较短,最短3个月期,最长3年期,票面利率一般不会低于同期记账式国债的利率。金融债主要由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发行,是准政府信用,票面利率也不会低于同期记账式国债的利率,但目前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企业债一般由非金融行业的国有企业发行,由于都要求有担保,信用风险很低,一般同时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发行交易,但以前者为主。公司债目前主要由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发行和交易,公司债不一定有担保,有些是纯信用债,所以信用风险有较大差别,公司债的流动性较好,票面利率也比较高。可转债和分离债都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附认股权证的债券,只是后者的权证从债券里分离出来单独交易,一般两者的票面利率都很低,可转债每年的利率还不一样,随年份递增,转股可能带来高收益是其真正的特色。企业还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的期限是3个月~1年,中期票据的期限一般是3~5年,它们都是企业的短期债权融资工具,票面利率会比同期央行票据的要高。债券回购可以成为放大债券的收益和风险的杠杆,也是用债券质押融资提高流动性的工具。

交易渠道规则

对债券的基础知识有大概了解以后,还需要知道基本的交易规则,就好比做菜选好料以后还要掌握正确的烹饪方法。

对外直接投资 篇3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金,设备,管理技能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或要素的经济行为

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别:1对外直接投资包括无形有形资产;对外间接投资只包括货币资本。2对外直接投资不涉及资产的所有权变更。对外间接投资,资产所有权在买方和卖方之间易手。 3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目的是获取金融资产收益。 4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有形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属于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项目。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获取生产资源、开拓新市场、提高效率

2)开拓新市场 四个原因:国内客户或者供应商经营活动扩展至全球;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用户;运输成本和政府政策;进入主要竞争对手所在的国外市场。

这类投资成功两个前提:存在全球性产品市场、有效利用不同国家生产条件的差异。 投资环境评分分析法:将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分为8项(资本抽回、外商股权、对外商管制、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金的可供程度、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而确定其不同的等级分数,再按每一个因素中的有利或不利程度给于不同评分,最后把各因素的等级得分进行加总作为对其投资环境的总评价。分数越高,环境越好。

国别冷热比较法:以冷热因素表示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热因素多的国家为热国、冷因素多的国家为冷国。

发达国家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措施:1)对国外投资收益采取优惠税收政策2)政府向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技术协作3)提供投资信息及促进投资活动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及解决投资争端的国际中心 对外直接投资保证制度:指对投资项目所受的损失要百分百地补偿。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投资项目所受的损失只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各国投资保证及保险制度的特点:第一,只限于对海外私人直接投资,承担关于政治风险的保险责任,不包括一般商业风险。第二,都是对外汇、征用和战争三种政治风险进行保险。第三,保险费和补偿损失因各国不同。第四,担保期限也不同。 跨国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中,两个或更多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互为补充、互相衔接的合作关系。 跨国战略联盟兴起的主要原因:(1)跨国战略联盟能够适应当今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2)跨国战略联盟有可能实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规模效益的目的(3)跨国战略联盟利于形成灵活协调的产销网络,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4)跨国战略联盟有利于减少经营风险。

跨国战略联盟的主要特征:(1)形式灵活(2)竞争中有联合(3)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创新(4)在啬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5)充分利用了宝贵的资源(6)加强了合作者之间的技术交流

跨国战略联盟目标和管理:(1)开拓新的市场(2)优化生产要素组(3)分摊研究与开发费用(4)消除不必要的竞争(5)增强实力以对付共同的对手

费列罗(FERRERO ROCHER)意大利费列罗集团旗下的产品,其集团是全球第四大巧克力制造商,并拥有一系列优质创新的产品, 费列罗巧克力(FERRERO ROCHER)更是享誉全球的著名品牌。公司于1946年,由Pietro Ferrero先生始创于意大利北部,全力家族式经营,至今第三代,已发展到享誉盛名的跨国集团,并拥有一系列自创的名牌优质产品。公司于1946年,由Pietro Ferrero先生始创于意大利北部,全力家族式经营,至今第三代,已发展到享誉盛名的跨国集团,并拥有一系列自创的名牌优质产品。这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创立了自己名字的公司。追溯这个成功的根源,我们不得不回到二战刚结束的那个时期。那时候米开力・费列罗的双亲成功地将他们的小糕饼店发展成一个工厂。这些重要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米开力的双亲创造(事实上是发明)出的产品以及由他舅舅组织的高效率的销售网络。

费列罗的成功故事如今已发展到了第三代。米开力的儿子皮德罗和乔万尼作为首席执行官领导着集团。因此,公司的组织架构都基于稳固的家族结构,而且集团将继续在他们的领导下稳步发展。无论如何,在品牌背后,在所有财务报表后面,在一个大跨国企业的扩展后面,都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来自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的朴素、有创造力并且意志坚定的家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1984年,初出茅庐的意大利费列罗巧克力,面对巧克力市场国际著名品牌吉百利、好时等的市场割据和日趋萎缩的巧克力市场,以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市场为切入口,周密策划,独辟蹊径地与屈臣氏集团合作,一举成为世界巧克力糖果行业中的一支主流力量。

上一篇:问题咨询下一篇:精神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