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依存度直接投资(精选6篇)
外贸依存度直接投资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稳定良好的增长态势, 而且, 两者之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均衡发展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外贸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对江苏省经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江苏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1.外商直接投资
自1994年我国实行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以来, 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8年底以来,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2009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幅度又大幅下降, 但总量却依然上升。具体分析看,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不均匀。总量上, 苏南遥遥领先, 苏中较多, 苏北最少。但苏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例大体上略有上升, 而苏北近三年来的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另外, 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外商直接投资大都集中在第二产业, 约占80%, 第三产业次之, 约为15%, 第一产业最少, 约为1%。
2.对外贸易
近几年来, 江苏省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 全省外贸总额不断攀升。1993年江苏进出口总额为92.45亿美元, 1994年江苏外贸总额首次突破百亿, 到2003年为1136.70亿美元, 突破千亿大关。
同时, 江苏对外贸易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苏南, 苏中, 苏北的外贸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苏南进出口总额一直遥遥领先, 苏中比较少, 苏北最少, 苏中的进出口总额平均只有苏南的8%左右, 而苏北的进出口总额与苏南差距更大, 平均仅是苏南的3%。这种状况, 与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极其相似。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对外贸易的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和江苏进出口总量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省对外贸易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1994年, 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41.80亿美元, 而外贸总额突破百亿, 达到117.59亿美元。1997年,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有所下降, 但江苏外贸总额一直增加。2000年以后, 外商直接投资又开始了迅猛的发展势头, 总额不断增加, 而此时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也相应地迅速增加。尽管2004年相比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有所下滑, 但一直保持着良性的发展。至今江苏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一直高居榜首。因此,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 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对外贸易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并存在必然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 并依据经济理论和常识性的合理推断, 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对外贸易存在因果联系。
2.计量模型的检验
本文选取1994~2009年的FDI (外商直接投资) 和T (江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的历年数据, 运用OLS回归模型, 进行计量分析。为减轻数据中异方差现象, FDI和T取对数,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LNT=c+b LNF-DI+u, 其中, c是常量, b为回归系数, u为残差项。
通过EViews软件得到相关数据 (见表1) , 则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拟合优度和调整后的拟合优度都超过了90%, 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 这说明该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在90%的水平上是显著成立的。c, b的相伴概率都很小, 说明常数和系数也通过了t检验。说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江苏省进出口总额T有强烈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 可以带来当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增长1.92个百分点,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进出口总额有强烈的影响, 并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3.计量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OLS回归模型的分析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总额之间有高度相关性。模型说明, 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对外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在理论上可以认为,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特征, 对江苏省对外贸易有着重大的影响。
但观察我们前文中所收集的数据可以发现, 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增加, 而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却在减少。2009年, 外商直接投资刚好比2008年增长1个百分点, 按模型结果推断, 2009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应接近3997.995亿美元, 而现实是江苏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 为3383.3亿美元。究其根本原因, 在于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 危机迅速蔓延到亚洲, 尽管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增加, 但进出口总额依然缩小。而在危机爆发之后,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 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宣布4万亿元的经济救助计划, 积极扩大内需,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降低关税, 扩大商品出口等。可见, 政府的政策扶持对江苏进出口贸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 我们可以认为, 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 很大一部分被政府的政策作用所取代。
利用外资促进江苏外贸发展的建议
1.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
从历年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大都来自港澳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这些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并不高, 已不能满足江苏省经济日益发展的需求, 对江苏对外贸易的边际效用在递减。因此, 江苏省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引进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
2.提高对江苏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效率
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吸收能力, 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了解并掌握其先进的管理技术。我们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时候, 不仅要注重数量, 更要注重质量。要引进那些能够被我们充分吸收利用, 并能产生巨大的效益的, 这是保证高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提。要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选择, 不能一味地招商引资, 应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控制。
3.加强引导, 科学规划
解决外商直接投资在江苏省内分布极不平衡问题, 是外商直接投资科学规划的重点和难点。首先, 要保证外商直接投资在苏南的较高水平, 保证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其次, 要加强苏中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 并使其向苏南地区靠拢。与此同时, 要加强外商直接投资向苏北地区的推移。保证苏南一级的高水平外商直接投资, 保持苏中平稳发展, 并将外商直接投资向苏北特色优势产业转移, 形成梯度产业结构。促进苏南、苏中、苏北的协调发展, 从而实现江苏对外贸易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4.调整和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加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 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体系。合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向, 一方面要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先进技术来发展纺织、服装、汽车等制造业, 同时, 也必须引导外商加强对农业的投入, 加强对农业的技术资金投入, 还要加强外商对江苏省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投资, 从多方面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5.增强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
一方面, 要引导跨国公司对产品的各个生产阶段进行技术投资, 加强吸收, 使产品从头至尾都使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另一方面, 还要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只有一面吸收学习, 一面加强研发, 才能增强外资的技术进步效应, 实现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本质性飞跃。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和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然后结合1994~2009年的历史数据, 利用回归模型, 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江苏进出口总量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并提出了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促进江苏外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江苏对外贸易,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英.外商直接投资与江苏经济增长—基于FDI总量和产业分布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 2009⑽.
[2]Wheeler Mody.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ocation decisions:The Case of U.S.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8⑷:51-62.
[3]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6⑻:179-193.
外贸依存度直接投资 篇2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结构,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一、相关文献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都是国际间经济交往的重要方式,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Mundell (1957) 最早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是可以绕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 在当地生产销售产品, 从而对贸易产生替代效应。以后陆续出现了小岛清 (1987) 的互补效应论, Bhagwati (1987) 和Dinopoulos (1989) 的补偿投资理论以及Patrie (1994) 和Neary (1995) 的关系不确定论。以后许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大量实证研究, 得出的观点比较一致。Gramham (1996) 、Hein (1992) 、Lucas (1993) 、Vasavada (1999) 、Li psey和Ramstetter (2000) 等国外学者采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证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杨迄 (2000) 、钱晓英、赖明勇和张大奇 (2001) 、岑永和邱小平 (2003) 、张谊浩和王胜英 (2004) 、马婷洁 (2009) 等国内学者的研究都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结论。
第二方面是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关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得出的结论不太一致。刘恩传 (1999) 、江小涓 (2002) 、许和连和赖明勇 (2002) 、刘舜佳 (2004) 、龚艳萍和周维 (2005) 、张为付和武齐 (2005) 的研究都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结论。高峰和高越 (2006) 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加工贸易促进作用明显, 而对一般贸易促进作用不明显。郑月明、吴青青和程雅思 (2009) 的研究认为FDI对于中国初级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而FDI对于制成品的出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并且这个效应因地区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而周靖祥和曹勤 (2007) 的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并未引起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考察发现, 国内外学者对于第一方面的问题已经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而对第二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并且存在以下问题:1) 已有研究结论差别很大, 还没有达成一致结论;2) 以往的研究大都侧重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结构的关系, 缺少对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结构关系的分析;3) 在研究方法上大都采用简单的相关分析方法, 而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不代表它们真正相互影响。有的研究采用了简单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 由于时间序列的不平稳性, 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容易导致“伪回归”[1], 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因而,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将采用协整分析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方法, 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 数据选取和平稳性检验
本文选择1983—2010年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初级产品进口额、工业产品出口额和工业产品进口额反映进出口贸易结构情况;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后, 生产的产品以后各年度都可能出口或销往国内市场, 对以后各年度的进出口产生影响, 因而本文考察滞后一年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与本年度进出口的关系, 之所以滞后一年是因为外商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后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生产出产品[2]。各年度外商直接投资额选用该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为了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本文对各个变量采用以1978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调整;同时为了反映各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并消除异方差的影响, 对各个变量取对数值。
本文用LNPX、LNIX、LNPM和LNIM分别表示初级产品出口额、工业产品出口额、初级产品进口额和工业产品进口额的对数值, 用LNCFDI表示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对数值。为了考察这些变量之间的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 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在此之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常用的数据平稳性检验方法是DF或ADF单位根检验法。本文采用Eviews5.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 (见表1) , 表中符号“Δ”表示各变量的一阶差分。从表1中可以看出, 各变量的水平值都是不平稳的, 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不含单位根, 是平稳的, 因而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注:检验类型 (C, T, K) 中C取1表示含有常数项, C为0表示不含常数项;T取1表示含趋势项, 取0表示不含趋势项, K为滞后期。“***”和“*”分别表示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检验类型根据Q1、Q2和Q3统计量的假设检验选择。滞后期根据AIC信息准则选取。
(二) 协整检验
由于各变量都是同阶单整的, 所以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下面采用E-G两步法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我们首先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与滞后一期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 估计结果 (见表2) 。表中LNCFDIZ (-1) 表示累计直接投资的滞后一期值, 括号内的数字是t统计量。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初级产品进口 (LNPM) 、工业产品出口 (LNIX) 和工业产品进口 (LNIM) 的估计式拟合优度值较大, F统计量也较高, 同时解释变量LNCFDIZ的t统计量也较大, 说明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 暗示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关系。下面根据EG两步法分别对各式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如果发现某个估计式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则可以得出该估计式反映了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本文在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时仍然使用DF或ADF检验法, 判断残差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时采用AEG临界值。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采用式 (1) 的形式进行:
其中, p为滞后期长度, 本文根据AIC信息准则选取。各个估计式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见表3) 。表中的AEG临界值根据Mackinnon的临界值计算公式得到, 其中样本T=28, 变量N=2, 显著性水平a分别取0.05和0.1, 不含趋势项。
注:“*”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 以初级产品进口额的对数值为因变量的估计式的残差序列,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 说明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其他几个残差序列的ADF值都大于10%的临界值, 没有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 因而这些残差序列是不平稳的。从而我们可以得出初级产品进口额和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而其他变量与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上页表2中对LNPM的估计式反映了初级产品进口和累计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看出, 滞后一年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初级产品进口额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即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每增加1%, 初级产品进口额将增加约0.63%, 也就是说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上页表2中对其他变量的估计式都是“伪回归”, 也就是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与这些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三) 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 两个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之间一定可以建立起误差修正模型。为了考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和初级产品进口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我们用ECM表示长期均衡关系的残差序列, 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F统计量=2.7982 LM1=0.2180 LM2=2.1053 ARCH (2) =0.4751
误差修正模型的F统计量>F0.1 (2, 23) =2.55, 说明模型在总体上是显著的。LM1<χ20.05 (1) =3.84, LM2<χ20.05 (2) =5.99, 说明模型残差项不存在一阶和二阶自相关。ARCH (2) <χ20.05 (2) =5.99, 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误差修正项ECM (-1) 的系数小于零, 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说明上一年度初级产品进口与滞后一期的累计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非均衡误差, 会以8.33%的比例对本年度初级产品的进口进行修正。由于变量对数值得差分项表示变量的增长率, 从模型 (2) 反映了短期内累计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与初级产品进口的增长率是负相关的, 说明短期内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初级产品进口的减少。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长期内外商直接投资会促进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 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大部分从事加工贸易业务[4], 采用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来件装配等方式, 大量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中国加工组装, 从而引起了中国初级产品进口的增长。初级产品进口的增长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 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有促进作用。在短期内, 外商直接投资对初级产品进口存在抑制作用, 这可能与中国的外商投资的方式有关。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大都采用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 合资合作企业的建立往往会涉及到国内原有企业的短期停产和资产评估等环节, 从而在短期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生产用初级产品的进口。特别是加入WTO以来, 外商直接投资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增资扩股控制合资企业, 甚至直接兼并收购国内企业[5], 这在短期内必然影响被控制或兼并企业的生产和初级产品的进口。
在实证分析中, 没有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初级产品出口之间的稳定关系。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品贸易和初级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明显, 原因可能在于工业品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只占一部分, 还有很多工业产品的出口是由内资企业完成的。这说明内资企业对中国工业品贸易和初级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在外贸政策制定上, 一方面要支持外资进入中国鼓励进出口的行业, 发挥外资企业对进出口结构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能过分依赖外资引进, 也要注重发挥内资企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彤.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112.
[2]陈波.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 2006, (1) :73-77.
[3]Wart Enders.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07.
[4]吴进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倾向和产业升级[J].南京社会科学, 2005, (7) :23-26.
外贸依存度直接投资 篇3
关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在20世纪中期后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表明中国的两者不仅存在替代关系, 还存在互补和促进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水平都迅猛发展,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进口第二大国、出口第一大国, 对外直接投资30多年来增长近1500倍。基于国际贸易对国际直接投资促进的理论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水平, 本文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2文献综述
传统研究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置于不同分析框架下, 使两者研究长期处于隔离状态。自20世纪50年代起, 学者开始将二者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下并寻求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传统研究如古典理论和新古典理论都认为自由国际贸易排斥国际直接投资。在严格的前提假设下, 贸易是一国最明智的选择, 不考虑对外直接投资。蒙代尔最先提出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替代关系, 即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 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约翰生进一步分析了禁止贸易引致投资时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 Beldelbos ( 1998) 的研究支持了蒙代尔的结论, 即在东道国存在贸易保护的情况下, 对外直接投资会替代东道国进口贸易。
然而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 贸易和投资都是商品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结果, 同时, 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 更多人开始研究投资促进贸易的理论。小岛清 ( 1973) 提出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促进关系。马库森 ( 1983) 和斯文森 ( 1984) 也证明商品贸易与生产要素的流动将相互促进, 在一定条件下互补。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 内地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项本武 ( 2005) 基于2000—2001年中国对49个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和进出口数据研究, 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创造性和进口替代性的, 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向东道国的出口, 而抑制了从东道国的进口。党远鸿 ( 2009) 选取了联合国经贸会议和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分别研究, 发现数据选取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关系。卓凤莉 ( 2012) 通过建立耦合性关系模型研究, 表明发达国家的两者关系为相互补充, 而发展中国家的两者关系常表现为相互替代。
到目前为止,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益仍处于初级阶段, 且不同数据库得到的统计数据不尽相同, 对实证分析结果产生了影响。本文将从数据跨度和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改进, 以期挖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并提出建议。
3中国外贸与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3. 1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 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在1982—2011年都得到迅猛发展。在进口量方面, 中国平均每年保持17. 78%的增长, 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量明显下滑外, 其余各年基本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在出口量方面, 中国平均每年保持17. 2% 的增长, 同样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量明显下滑外, 其余各年基本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增高, 中国进出口贸易间的差额也发生了变化, 从图3可以看出, 1994年前基本处于贸易逆差, 而1994年以后, 中国保持了连续18年的贸易顺差, 而且贸易顺差额度不断加大, 200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981. 23亿美元, 2011年也达到了1548亿美元。
资料来源: 国泰君安数据库
在出口目的地区方面, 本文选取了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五个地区进行分析, 其中欧盟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合作伙伴。如图4所示, 自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超过对美国出口额之后, 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合作伙伴, 2011年, 中国对欧盟出口额达到了3560亿美元。而中国香港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也重要突出, 2011年也达到了2680. 25亿美元。
以上分析表明,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迅猛发展, 凸显出贸易大国的地位。这既与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关, 也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有关。另外, 需要指出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进口商品结构相比偏低, 出口仍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 而进口则以高科技产品为主。而且, 在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下, 中国出口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对我国大量以价格优势进军国际市场的加工型产品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导致出口减少。
3. 2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情况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 国内企业也不断走出国门, 进行对外投资。图5中, 1982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 ( 当年流量) 为0. 44亿美元, 到2010年达到了688. 11亿美元, 2011年稍有下降, 为651. 17亿美元, 较1982年增长了将近1500倍。21世纪以前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增幅缓慢, 21世纪以来, 随着国力提升, 外汇储备规模扩大, 中国的对外投资额显著上升。
数据来源: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 UNCTAD)
从横向看,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图6所示, 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为3127亿美元, 排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瑞典之后, 位列世界第八。
而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点地区分析, 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较大的几个地区分别为欧盟、东盟、澳大利亚、 美国和俄罗斯, 其中中国在欧盟直接投资额达到75. 61亿美元, 在东盟直接投资达到59. 05亿美元。可见,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未体现向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聚集的现象, 而是根据中国跨国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 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数据来源: 《2010 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年度报告》
数据来源: 《2011 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年度报告 ( 副本) 》
总体而言,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过30多年的发展, 从无到有,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但我们也应意识到,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波动性大, 缺乏持续性; 投资方式属于典型的国家推动式。在中国宏观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 相信中国在未来数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现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东道国的选择面临进一步扩大和在国际直接投资各国的比较中地位进一步上升等目标。
4实证检验
为了分析中国1982—2011年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 对中国年度进口量、年度出口量、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进行因果检验。
4. 1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本文对外贸易数据选取1982—2011年的出口额 ( Export) 和进口额 ( Import) 年度数据, 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 fFDI) 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 sFDI) 数据选取1982—2011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 ( UNCTAD) 公布的数据。利用STATA 12. 0处理数据。
单位: 亿美元
4. 2格兰杰因果检验 ( Granger Cause)
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被检验的变量是平稳序列, 因此我们需要对所选取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1982— 2011年的统计数据, 考虑到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和对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后不会改变时间序列数据性质的关系, 本文的检验对各时间序列采取取对数的处理, 即表示变量的相对量变化。
出口贸易额用Ln ( export) 表示, 进口贸易额用Ln ( import) ,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用Ln ( fFDI) 表示, 对外投资存量用Ln ( sFDI) 表示。下文将对变量进行dfuller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 LnsFDI是平稳序列, 而Lnexport, Lnimport, LnfFDI不是平稳序列, 对上述三个不平稳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 所得新变量dLnexport, dLnimport, dLnfFDI为平稳序列。
进行平稳性检验后, 下文将对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以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主要基于以下模型:
原假设为: H0“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通过构造F检验, 若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 ( 本文选用5%的置信水平) , 则拒绝原假设, 认为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否则接受原假设, 认为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
运用STATA软件, 得到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3看出, 滞后1期时, 出口额增长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变化的P值为0. 09, 说明至少有91% 的把握认为出口额的增长将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加。而在滞后1、2、3期, 都接受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不是出口增长原因”的原假设, 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加不会促进出口额的增加。结果表明, 出口额增加是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原因, 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出口额增加的结果。
从表4看出, 滞后1、2、3期时, 均接受 “出口额不是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增长原因”的原假设, 说明出口额的增加不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加。而在滞后1、 2、3期, 均接受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不是进口增长原因” 的原假设, 说明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增加不会促进进口额的增加。结果表明, 进口额增加与对外投资流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从表5看出, 滞后1、2、3期时, 均接受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是出口增长原因”的原假设, 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不会促进出口额的增加。而在滞后1、2、 3期, 均接受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是出口增长原因” 的原假设, 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不会促进出口额的增加。结果表明, 出口额增加与对外投资存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从表6可以得出, 在滞后1、2、3期, 都接受 “出口额不是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原因”的原假设, 说明出口额的增加不会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而在滞后1、2、3期, 都接受 “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是进口增长原因”的原假设, 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增加不会促进进口额的增加。结果表明, 进口额增加与对外投存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综上所述, 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增加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将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而中国进口贸易额的增加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5结论与建议
5. 1结论
本文基于1982—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状况以及实证分析, 得出结论如下:
( 1) 自1982年以来,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已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大国。但中国的对外贸易, 特别是进口贸易, 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非常大, 为保证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的构建将显得非常重要。另外, 欧盟和美国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合作国家和地区,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水平受此两个国家 ( 地区) 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在中美汇率战和西班牙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等事件频繁发生的国际关系中, 中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贸易政策将对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 2) 自1982年以来, 中国的直接对外投资发展迅猛, 2011年对外投资流量达到了651. 17亿美元, 存量达到了2984. 11亿美元, 较1982年的水平增长将近1500倍,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相比,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 3) 根据实证检验结果, 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而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没有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中国在进行出口贸易赚取外汇, 扩大外汇储备的同时, 也将外汇储备用于对外直接投资之中, 促进了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也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5. 2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 笔者认为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且国际贸易地位不断突显的背景下, 可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 1) 结合中国加入WTO的相关规定,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总的方向是要贸易自由化。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 中国出口贸易将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而进口贸易将得到正面影响, 中国政府应维持人民币的合理升值, 同时应让升值幅度在中国出口贸易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另外, 中国目前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价格优势进军国际市场, 受市场需求影响相对较大, 中国政府应致力营造良好的双边与多边贸易环境, 保障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经济利益。
( 2) 在 “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不断地发展。中国政府一方面应该通过与东道国签订双边贸易投资保护协议和其他相关的保护协议, 保障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资本安全; 另一方面应该引导相关产业的 “走出去”, 进行鼓励和扶持政策, 培育在国际范围内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外贸依存度直接投资 篇4
关键词:外贸结构,外贸依存度,政策调整,多元化
一、外贸依存度基本概念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对外贸易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以及一个地区的外向程度的经济分析指标。外贸依存度的计算方法和名称依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主要研究外贸的依存度对于宏观国民经济影响, 采用使用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来计算“外贸进出口依存度”。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的外贸总额快速增长, 外贸依存度也随之快速上升。2009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与上年比有所下降, GDP虽然增长速度比前几年下降, 但依然处于上升趋势, 所以我国外贸依存度在2009年出现相对大幅下降。但是无可否认的是, 44%的外贸依存度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
三、贸易依存度过高的负面影响
高外贸依存度是一柄双刃剑。外贸依存度的增长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 树立了我国在国际交换和分工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诸多外贸依存度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总结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世界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 从而甚至影响我国的经济决策能力。根据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贸易分工虽然提高了双方的社会福利, 但是也固化了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单一地集中于制造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 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美国、日本、欧盟等贸易伙伴国内需求和对外政策的影响。例如, 美国对我国实行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以及特保案, 针对我国劳动力和环境的蓝色和绿色贸易壁垒, 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额, 造成出口为主的产业纷纷转向内销, 使国内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扭曲, 并造成更多工人失业。
由于战略资源的大量进口, 使得我国国家安全收到威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我国对于许多战略资源的需求也逐年升高, 当国内生产不能满足巨大的经济发展需求, 我国对于资源的进口也逐年增加。1993年, 我国从原油的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 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支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发展的资源形成对国外的依赖, 使得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国, 还威胁国家的政策自主性。
外贸依存度快速提高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会使得国内出口企业不断增加从而满足国际需求, 从而改变国内的就业格局。生产和就业格局的改变, 导致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增多, 失业率上升, 企业也不能第一时间雇佣到合适的工人, 劳动生产率受到影响。
四、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经过30年的发展, 我国外贸实现了由小变大的转变, 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 虽然进出口规模大, 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 我国应采取相应政策来推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进程。
提升资源禀赋结构。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数量充足和廉价上面, 而在劳动力的素质方面依然处于劣势。根据H-O模型贸易理论, 我国外贸产业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获得较少利益。所以我国应大力发展人力资本, 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 把劳动力的数量和价格优势转化为劳动力素质优势, 同时还应该更多地挖掘其他优势, 并创造出新的资源优势, 从而优化资源禀赋的结构和特点。
加快产业升级, 改善贸易结构。我国要降低外贸依存度, 在对外贸易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改善贸易结构, 一方面是升级资源禀赋, 挖掘其他资源优势, 使我国出口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化;另一方面是优化国内资源配比, 重视产业的优化布局, 最大限度利用国内资源, 并协调地区资源, 从而达到资源利用和配置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吴汉嵩.论我国外贸结构调整《经贸论坛》2009;7
[2]黄晖.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我国外贸结构的转换2009
[3]肖海霞.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长的利弊之所在
[4]刘新明.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影响与建议[J].国民经济管理2005;4
理性看待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 篇5
一、外贸依存度的概念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
外贸依存度, 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或贸易密度, 最普遍的计算方法是进出口总额/GDP, 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对外开放程度大小的指标之一。当一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时, 外贸依存度则会提高。一般说来, 外贸依存度越高, 意味着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越强, 反之亦然。 (见图1)
外贸进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对速度决定了外贸依存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外贸进出口迅速增长, 高于同期GDP增速。1978~2008年, 我国外贸年平均增速比GDP年平均增速高8.15个百分点, 分子比分母增长快, 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是一个正常的变化过程。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上升, 与我国比较优势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基本一致, 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外贸发展为我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 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 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方面积极深化改革, 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 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外开放, 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积极吸引外资, 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目前,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外贸持续发展, 外贸依存度也相应不断上升。
(二) 经济全球化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重要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带来的贸易转移, 使得外贸依存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迅速提高阶段, 1980~2008年, 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同期, 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2.5%提高到59.2%, 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加入WTO后, 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 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2008年, 我国外贸年均增速比世界贸易年均增速高11.1个百分点, 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个百分点。 (见图2)
(三) 贸易方式因素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直接原因
1991年以来, 加工贸易占我外贸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 2008年占41.1%。由于加工贸易一进一出重复计算, 加之相对于一般贸易, 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只体现在国内增值部分, 这在相当程度上推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若剔除加工贸易因素, 我国外贸依存度则会大幅下降, 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 服务业发展水平低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
GDP包括服务业, 进出口只是货物贸易, 服务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相对被高估。目前, 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超过75%, 而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0%左右, 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结构性原因。
此外, 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还与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和汇率有一定关系, 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有结构性、阶段性的特点, 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必然变化过程。
三、如何理性认识我国外贸依存度
从理论上看, 外贸依存度计算公式本身存在争议, 其分母GDP是增加值, 分子进出口额则是全部价值, 经济内涵不一致。作为一个统计概念, 外贸依存度数值大小更易受经济变量和统计口径的影响, 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理想的数值。
从国际比较看, 经济规模、发展阶段和经济政策等不同经济背景决定了世界各国外贸依存度水平。2008年, 德、韩外贸依存度分别高达73%和92%, 新加坡等贸易立国的国家则超过了300% (见图3)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 我国外贸依存度升高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 从中长期看, 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及市场潜力大的双重优势, 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会动态发生变化, 如2009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将大幅下降。
从现实情况看, 外贸依存度不等于经济风险度。首先, 国际组织从来没有把外贸依存度与经济风险挂钩, 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外贸依存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不能就断言这些国家存在经济风险。其次, 从国内情况看,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 但累积形成的综合实力也逐渐提升, 经济抗风险能力相应增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 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而一些外贸依存度低的国家却深陷危机当中。事实证明, 外贸依存度与经济风险并无必然联系。
当前, 应客观理性地看待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 简单下一个过高或过低的结论, 都是不合适的, 关键是看能否从外贸发展中获得最大的比较利益。因此, 正确认识外贸依存度上升的深刻内涵, 并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抉择,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四、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保持外贸发展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眼光盯在外贸依存度高还是低方面, 如何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 全面提高外贸发展水平才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经过30年的发展, 我国外贸实现了由小变大的转变, 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 虽然进出口规模大, 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抓住机遇, 利用我国比较优势,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另一方面, 又要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优化外贸结构, 促进外贸协调发展, 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一) 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外贸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现阶段, 一是提高出口商品质量, 更加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方向转化;二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内在活力;三是提高外贸发展的协调性, 更加注重增强外贸发展长远潜力和后劲;四是提高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参与能力, 更加注重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全方位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 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二) 优化外贸结构
一是优化主体结构, 做强大企业,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二是优化商品结构, 重点支持“三自三高”产品 (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 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 出口, 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三是优化市场结构, 巩固传统市场, 开拓新兴市场, 培育周边市场;四是优化贸易结构, 做强一般贸易, 提升加工贸易, 发展其他贸易。
(三) 促进协调发展
一是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 促进贸易平衡;二是坚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提升规模效益;三是坚持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发展, 增强互动作用;四是坚持外贸和内贸协调发展, 促进相互补充;五是坚持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 增强发展内在动力;六是坚持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 实现共同发展。
关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探讨 篇6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作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总额(EX+IM)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即FTD=(EX+IM)/GDP。它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出口依存度(EX/GDP)和进口依存度(IM/GDP)。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
中国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外贸得以迅猛发展。当然反映着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依赖程度的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是快速攀升(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历史看我国外贸依存度虽然并不高,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外贸依存度呈连续上升趋势,且速度快,2010年甚至达到80.34%。
二、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原因
1. 对外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并且在对外贸易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政策,大力鼓励出口。自从2001年以来外贸总额持续增加,并且每年外贸总额的增长率都超过了GDP的增长率,因而外贸依存度也在持续提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运用了价格、汇率、利率、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贸,使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12.4%。这些外贸政策的实施,使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我国贸易规模列世界排名也不断上升,1997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世界第3位,直到今天,我国又超过日本成为第二贸易大国。在进口方面国家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资本品进口。例如通过进口设备税收抵扣以及“两免三减”政策来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开发区,刺激资本品部门的进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政策的产物。
2. 我国产业结构
我国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导致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约为30%,而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第三产业的可贸易性比较低,如果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就会越低。然而恰恰相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导致了较高的外贸依存度,这是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加工贸易大大提高了我国进出口的贸易总额
加工贸易通常是指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即从国外进口原料或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制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加工贸易从零起步,比重上升迅猛,1995年加工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到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6905.1亿美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的48.55%,加工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高28.8%和24.2%,远高于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15.3%和14.9%。加工贸易已占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外贸依存度的迅速提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加工贸易的增长。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便利条件来对其产品进行加工再出口,导致我国加工贸易在外贸总额中的较大比重。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同时提高了我国的进口和出口依存度,进而外贸依存度也急剧攀升。
4. 国内需求不足
外贸依存度不断升高,也是内需不足的直接反映。对企业而言内需和外需是互为补充的。国内市场需求较旺盛的国家,出口依存度会低一些;对于那些生产具有较强规模且价格不低的消费品而言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这些产业的发展,必须部分地依赖国际市场;对于那些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优势行业而言,如果不抢占国际市场就无法生存(例如我国的服装业)。当前我国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当这种情况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时,加大出口便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这种畸形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可避免的提高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三、对策
1. 优化外贸相关产业的结构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都是呈倒三角型的,即第三产业(服务性产业)多占比重最大,同时可以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工业)次之;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重最小。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因此我们应该控制个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可以优化一国的产业结构,又可以扩展GDP的经济规模,降低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又会提升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 优化外贸结构
除上述我国产业结构不平衡外,我国的外贸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依存度过高,并且这些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品,而我国进口也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因此,我国应注意调整我国的外贸结构。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我国的外贸结构:一是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二是优化商品结构,重点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的出口,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三是优化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四是优化贸易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
3. 坚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近年来,我国外贸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但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式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用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来思考定位我国外贸的发展。坚持保外需和扩内需并举,既要重视开拓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也要重视60亿人的全球大市场。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潜力巨大,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繁荣的基础应是国内消费和投资。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今后的重心,对外贸易活动应服从于我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的情况之下,只有扩大内需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4. 发展战略方面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企业“走出去”投资和服务支持。目前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也不太适合当今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如何在新形势下让“走出去”战略重放异彩,从而发挥外贸对内需、对产业升级、对国民经济深层次的推动,进而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需要:一是放宽企业对外投资渠道,引导和支持企业到外国从事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投资,实现产业向海外转移,可以减轻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并且缓解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二是鼓励和扶持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点,为中国的海外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三是针对中国对外投资缺乏经验和人才的现状,加大信息咨询、涉外人员培训等服务。
参考文献
[1]付强.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新探[J].世界经济研究,2007(3).
[2]裴长洪,彭磊.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现阶段我国贸易战略调整[J].财贸经济,2006(4).
[3]孙景舒,普杰.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J].开放导报,2006,(2).
[4]吴先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J].国际贸易,2005,(8).
【外贸依存度直接投资】推荐阅读:
外贸依存度09-24
外贸依存度研究09-18
经济对外依存度06-12
我国贸易依存度实务07-07
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10-09
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论文06-30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5则范文10-03
自主—依存07-20
相互依存05-10
场独立和场依存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