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依存度实务

2024-07-07

我国贸易依存度实务(精选4篇)

我国贸易依存度实务 篇1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制定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指标。近年来,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 外贸依存度开始成为考察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指标。由于我国贸易方式构成的独特性,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在全球化、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加速, 全球贸易在寻找新的平衡的背景下, 中国历史性地加入全球加工贸易的环节。由此中国的经济结构尤其是外贸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形成了其鲜明的特点。加工贸易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形成了中国未成经济大国, 先成贸易大国的格局。本文拟就我国的加工贸易、外贸依存度以及加工贸易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作具体讨论。

1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现状

加工贸易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当时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 使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必要和可能。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兴起的, 1978年, 针对当时我国外汇匮乏、技术落后的形势, 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决定首先在沿海的广东、福建和上海等地开展加工装配业务, 拉开了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的序幕。

我国加工贸易1978年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按照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 可以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

(1) 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来料加工为主, 这一阶段以对外的来料加工和装配作为利用外资, 扩大出口的启动模式。由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实际需要, 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以进料加工为主, 这一阶段以亚洲“四小龙”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直接动力。进料加工是比来料加工更为成熟的一种加工贸易方式。我国加工贸易早期是以来料加工为主, 1980年来料加工进出口总额为13.3亿美元, 占加工贸易总额的79.8%。在来料加工中, 我方不必支付原材料采购费, 不必为产品的销路操心, 不承担销售风险, 不负盈亏, 只收取工缴费。这在中方企业规模有限、参与国际分工经验不足的情况下, 具有特殊的优势。因此, 来料加工成为当时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方式。随着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国内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外资企业越来越注重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料加工的绝对值虽然在上升, 但其增长速度慢于进料加工, 进料加工在加工贸易总量中占的比重日益上升。1989年, 进料加工进出口总额达到192.5亿美元, 首次超过来料加工进出口总额, 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53.1%。随后, 随着外商在华投资日益增加, 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比内资企业更倾向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 所以进料加工迅速发展并取代了来料加工在加工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到2006年, 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9.77%, 而来料比重仅占20.23%, 进料加工贸易已远远超过了来料加工贸易, 成为当前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

(3) 90年代初期开始以外商投资为特征, 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投资成为推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产业特点和技术档次以及分工的层次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这意味着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综合发展阶段, 其综合性特征表现在以外商投资为基础带动各种方式的加工贸易发展, 因而是一种投资式的, 而非单纯契约式的加工贸易。

可见, 我国加工贸易伴随着外资利用的增长而快速发展, 其主体呈现出阶段性变化。早期是以国内企业为主, 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乡镇企业, 而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一直不是很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 大量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 把中国视为其“制造基地”和必须占领的重要市场, 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逐渐攀升, 成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体, 是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并且, 加工贸易的外商企业内部结构也有明显特征, 外资企业中, 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远远高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可见我国加工贸易虽然比较发达, 占据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 而大部分利润却被外商获取。

2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2.1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我国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 到2007年, 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稳居世界第3, 已成为贸易大国。随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而言,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对外贸易成长阶段, 外贸依存度稳定上升。这一时期, 我国外贸在管理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 中央和省分级管理的体制。在此期间, 我国对外贸易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0%以上, 外贸依存度从1981年的15.3%上升到80年代后期的25%左右。

(2)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继续发展, 外贸依存度在保持上升趋势的同时有所波动。我国开始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手段调控对外贸易, 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 对外贸易额由1990年的1154.4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3606.3亿美元, 增加了2倍多。外贸依存度由1990年的29.6%上升到1999年的33.3%, 但期间有过几次波动。首先是1994年由于汇率并轨, 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均汇率从1993年的5.7620元骤升至8.6187元, 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推动了出口的迅速增长, 外贸依存度由1993年的32.9%升至1994年的42.3%。其次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对外贸易受到影响, 增速减缓, 但同时, 国内经济继续快速增长, 导致外贸依存度走低, 最低回落到1998年的31.8%。

(3) 进入21世纪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进入21世纪, 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 我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 2000年的外贸依存度为39.6%, 2001年略有下降, 为38.5%,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从2002年开始, 外贸依存度一路攀升, 最高为2006年的65.7%。但也要看到, 增速有所放缓, 2007年出现下降趋势。

我国外贸依存度具有以下特点:

(1)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近年来大幅攀升, 1998年为31.8%, 2007年为64.4%, 10年间增长103%。

(2)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高于其他大国。

(3) 外贸依存度的变化与重大经济事件有密切联系, 1994年的通胀和人民币贬值造成外贸依存度大幅上升, 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

(4) 加工贸易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越来越大, 上世纪80年代初, 加工贸易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是很小的, 1981年只占外贸依存度的5.9%, 后来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最高时超过50%, 其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已经举足轻重。

2.2 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

通过对一些国家自1970年以来的商品贸易依存度做比较 (见表1) , 可以看到中国外贸依存度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大多数国家外贸依存度在比较对象期内均有明显上升。这反映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更加紧密, 以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格局初步形成。这种国际环境同样为中国扩大进出口创造了外部条件, 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1970年为5%, 1990年上升至29.6%。2000年达到39.6%, 2007年为64.4%。

通过国际比较, 我们还发现与大多数世界贸易大国相比,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大多数世界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化相对平稳, 而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则呈现出一个连续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外贸依存度的变化幅度的对比可以看出这一区别 (见表1) 。

资料来源: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http://www.imf.org/相关数据计算得出2.中国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计算得出

国际上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决定其外贸依存度的首要因素。他们笼统地将世界各国分为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两个层次。小国经济是指无论是人口、疆域、资源等各方面都是较少的, 其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受外部市场和外部资金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 小国的外贸依存度应该相对较高, 否则, 经济发展速度就不可能很快。如新加坡的外贸依存度就高达300%以上。而大国经济由于其人口、疆域、资源拥有等各方面都较多, 因此它有比较广阔的国内市场, 外贸依存度就相对较低。

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具有另一个特点, 就是近年来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于其他大国。以2000年为例,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39.6%, 高于美国的20.8%, 日本的18.1%, 印度的20.1%, 和巴西的19.2%。

3 加工贸易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加工贸易在我国经过了从无到有、从有益补充到举足轻重的发展过程。 由最低的1982年的3.29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9861亿美元, 其占全国进出口额的比重也逐渐增大, 所占比重最高上升到53.4%, 超过了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外贸规模的扩大。同时我们知道, 加工贸易具有“大进大出”和“两头在外”的特点, 其与国内的经济部门联系不是很紧密, 使得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低, 容易实现规模上的扩大。所以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必然会推动了我国外贸依存度的上升。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加工贸易与我国外贸依存度之间的相关性, 现利用表2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通过计算, 得到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额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 为高度正相关, 加工贸易额的增加推动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但是, 推动外贸依存度上升的因素除加工贸易外, 还有一般贸易 (包含其他贸易) , 外贸依存度的上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额的增加引起的呢?

根据表1, 1981~2007的27年间的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和外贸依存度的数据, 通过计算得到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 表明在统计时期内, 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的增减引起外贸依存度的增减, 显著正相关, 外贸依存度的上升相当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额的增加引起的。但是, 如果统计计算1994~2007最近14年间的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和外贸依存度的数据, 其相关系数-0.73。1994~2000年, 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在增加, 外贸依存度在减小, 原因在于汇率改革和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一般贸易额的波动。而2001~2007年, 加工贸易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保持稳定和小幅下降, 外贸依存度呈上升趋势, 原因在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般贸易的快速发展。因此,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981年至今, 总体上看, 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的外贸依存度, 但1994年以后, 外贸依存度的变化在更大程度上受一般贸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尹冬梅.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攀升的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 2007, (60)

[2].张燕林, 郑礼明.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 2006, (5)

[3].付强.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新探[J].世界经济研究, 2007, (3)

[4].曹娟.外贸依存度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 2005, (10)

我国贸易依存度实务 篇2

一、外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结构

1. 外贸依存度的概念。

外贸依存度包括对外贸易的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 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外贸依存度能够反应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 依据其对外贸易的内容可以分为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 世界各地的外贸依存度都在提升, 我国的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 进出口贸易不断增加, 加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近几年, 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逐渐偏离了正常的水平。

2. 对外贸易结构的概念。

对外贸易结构是对外贸易活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 它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与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是指某种商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例, 其中的商品可以分为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 有形商品指的是实物商品;无形商品指的是服务与技术。对外贸易方式结构是指进行对外贸易交易时的做法, 如: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对外贸易模式结构是指对外贸易中的分工形式, 主要包括对外垂直分工与对外水平分工。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包括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空间结构、内外部区域结构等。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成因

1.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首先, 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在出口商品的结构中, 工业制成品比重偏高, 并且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范围较小;在进口商品的结构中, 虽然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都在增长, 但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仍然偏高, 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 我国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量不断加大。其次, 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 目前, 虽然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但内部区域结构发展的不均衡, 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 同时, 这些地区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相对较高;对外贸易的外部区域结构也不均衡, 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对发达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偏高。再次,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 我国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比重较低, 加工贸易的层次较低, 但随着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比重不断提升, 同时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在增长, 我国的加工贸易要逐渐转变, 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 在投资比重上, 外商投资占主要地位, 国有与私营企业所占的比重偏低。最后, 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结构, 我国初级商品的贸易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而工业制成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2. 我国对外贸易的成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家与地区间的自由贸易不断开展, 我国贸易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不断提升, 这是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外贸政策是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 国家鼓励出口, 对出口实行退税政策、补贴政策, 同时, 国家在进口方面, 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外贸进出口额的不断增加, 同样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由于我国内需不足, 在消费品供求市场上, 持续保持着供大于求的局面, 为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致使出口的依存度不断提升。同时, 我国加工贸易不断发展, 外资企业不断投入, 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不断加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外贸的依存度。

三、高外贸依存度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的对策

1. 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

首先, 促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贸易的发展。目前,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不合理, 主要是由于进出口的比例不合理造成的, 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要转变贸易的形式, 由资金技术密集型代替劳动密集型, 由集约型代替粗放型, 国家要大力扶持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其中, 外贸市场的战略要进行调整, 国家要鼓励出口, 出口企业要将劳动资源与技术相结合, 并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鼓励科技创新, 并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生产, 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国家要规划产业发展, 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扶持, 拓宽其融资的渠道, 加快其技术能力的发展;外贸市场的战略要注重外贸发展中的整体竞争优势, 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协调各类商品的进出口数量, 在加大高科技产品的比重时, 要对先进技术进行学习, 不断促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贸易的发展。

其次,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是重要的, 是第一生产力,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 科技水平决定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的提高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目前,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并且发展水平有限, 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才能减少对外贸易中对技术和设备进口的依赖程度, 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要优化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要加快技术的研发,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 加快高新技术出口产业技术的学习, 进而提高我国出口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要鼓励研究所与企业间的合作, 研究所是高新技术的发源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促进企业的发展, 同时研究所也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企业的技术创新要得到国家的保障, 企业要通过法律来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和专利, 企业也要不断进行技术研究与产品的开发, 逐渐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国家应该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保障, 避免贸易壁垒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要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投入, 如:人力、物力、资金等, 尽可能的让我国创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所发展, 不断提升对其需求, 目前,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将先进的科技与产品结合, 进而快速提升自身优势, 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进而扩大市场的需求。

最后, 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调整外贸商品结构要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时间较长, 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并始终保持在贸易顺差的状态下,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之相比较明显落后, 服务贸易的发展时间短、速度慢, 并持续处在贸易逆差的状况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我国服务业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为了加快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可以设立进出口公共服务体系, 逐渐开放服务领域, 拓宽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可以加快外向型服务产业的发展, 如:金融、保险、法律等, 不断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壮大, 保证服务贸易的质量, 这样才能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2. 外贸区域结构的调整

调整外贸的区域结构, 要拓展国际市场, 丰富国际市场, 使国际市场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 我国对外贸易的的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比较激烈,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国家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对外贸易的交往不断加强, 国外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应该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时进行对外贸易活动, 才能有效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 我国对外贸易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贸易政策进行灵活的调整, 拓展国际市场, 这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说将是十分有益的, 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 我国既要具备坚强的意志, 也要对市场拓展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发展中国家有着广阔的市场, 可以通过组建区域间的贸易组织来为贸易活动服务, 保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 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往来, 能够降低我国国际贸易的风险, 并能够促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 在使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得到优化的同时, 逐渐实现我国区域结构的调整, 促进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

调整外贸的区域结构, 不仅要重视其外部区域结构的调整, 还要重视内部区域结构的调整, 我国内部区域外贸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东部地区外贸发展水平较高, 国家要在保持东部发展的基础上, 加大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步伐, 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 使我国外贸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但区域内的发展还存在问题, 东部地区、南部地区发展的较快, 但中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 我国内部区域发展过程中, 要积极推动地区的外贸活动, 积极发挥地区优势, 根据外贸政策, 调整地区的外贸结构, 实现地区间外贸交易的均衡发展。同时, 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加快科研的步伐, 东部地区要向中西部地区提供技术支持、经验交流、设备提供、培训服务等, 让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并突出中西部地区的地方特色, 不断提高竞争优势。

3. 外贸方式结构的调整

首先, 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我国外贸方式中最为重要的贸易便是加工贸易, 是我国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保障, 但我国加工贸易一直停留在初级的加工贸易阶段, 加工贸易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将降低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目前, 我国加工贸易中境外加工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境外加工贸易可以促进我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 通过交流, 不断提高我国科技的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我国经济稳步增长, 国家要制定相关的境外贸易的政策, 让我国企业加大对境外的贸易活动, 创造更多的就业, 不断吸引外资, 使我国的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次,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目前, 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较大, 主要表现在技术与设备的进口依赖性强, 我国企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较弱、水平较低, 国家要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不断进行创新与科研。最后,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在政策上要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 尤其是加工贸易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外贸模式结构的调整

国家要发挥其职能, 不断完善外贸政策, 加快外贸体制的改革;建立进出口贸易的协会, 发挥协会的功能, 协调企业的外贸交易活动, 不断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同时国家要完善贸易争端方面的应对机制, 保护我国外贸的活动, 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目前, 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规模, 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我国要发展规模经济, 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提高产业的竞争优势。

总结:近几年, 我国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 随之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在提升, 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 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需要不断调整, 才能降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保证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文中对外贸依存度与我国外贸结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阐述, 相信通过一系列对策的应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将降低, 经济将得到飞速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 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在2011年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贸易国家, 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 致使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 较高的外贸依存度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外贸依存度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 文中将对外贸依存度和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 并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将给出高外贸依存度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

参考文献

[1]左英琪.基于外贸依存度的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国际商贸, 2012, 5 (12) :191-192.

[2]王斌.高外贸依存度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

我国贸易依存度实务 篇3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升的原因

1. 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外贸易依存度的提升

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 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为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雄厚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外贸出口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 迅速崛起为发展中外贸大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096.50亿美元, 增加到2008年的25632.6亿美元,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在升高, 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这说明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2. 人民币汇率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的高低, 既与该国经济总量的大小、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汇率紧密相关, 同时还受该国的贸易方式、贸易地理方向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使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更具有优势, 带动我国的出口。在外贸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中, 分子的进出口总额是以美元表示的, 而分母的GDP是本币值经汇率换算后得到的, 由于我国进出口以美元表示, 国内生产总值以人民币表示, 因而人民币的汇率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数值。同时全球经济形势稳定, 经济回暖, 为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3. 外贸方式不合理导致了外贸依存度过高

我国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我国承接了全球化生产中大量的加工环节, 在对外贸易中, 加工贸易一直占40%的比例。一般来说,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高,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低。这种需求弹性的不对称导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实际外贸依赖程度不同。尽管近年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率和增值率有所上升, 但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根本特点并未改变。因此, 加工贸易过快发展推动了外贸依存度的升高。

4. 我国的贸易导向战略推动了外贸依存度的提高

我国一直在税收政策上鼓励资本品进口, 如进口设备税收的可抵扣。与此同时, 国家出台的出口补贴和贴息等政策鼓励了企业出口。近年来, 一些地方大搞各类开发区, 并把出口创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个主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地方也出台了出口补贴和贴息政策, 企业出口积极性空前提高。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外贸依存度节节攀升。

二、外贸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贸依存度的迅速增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它表明我国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享受国际分工利益, 增进了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对于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有拉动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外贸依存度过高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 影响就业稳定

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我国的就业依靠这种加工候鸟型经济, 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危机, 如经济危机、外资撤资等, 国内很可能产生大规模的失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沿海的加工工厂纷纷倒闭, 大批农民工返乡, 造成农民收入大量减少,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 影响产业结构调整

在我国近年的外贸发展中, 进口与出口同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出口产品结构看, 出口加工产业技术含量低, 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低;从进口产品结构看, 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零部件进口居主要地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很大原因是由于出口加工业的发展, 始终徘徊在加工制造业上, 但从长远来看, 技术密集型产品过度依赖进口会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3. 贸易摩擦频发

近年来, 世界各国针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 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对欧美国家的加工产业影响很大, 欧美国家不断对中国开展所谓的“反倾销运动”。当前, 贸易摩擦的方式已由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证等, 向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以及社会和劳工标准转变, 新贸易壁垒将困扰我国的外贸发展。

三、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一个日益开放、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 外贸依存度的提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鉴于外贸依存度对经济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外贸依存度进行合理的调控, 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 降低高新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依存度

为化解技术密集型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带来的风险, 我国政府应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 将贸易、科技、产业、引资四大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加大政府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力度, 减少关键技术设备对国外的依赖。同时, 要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建设, 推动以大型成套设备为主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此外, 在当前积极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之时, 特别要寻求核心技术型投资, 将投资集中于欧美地区那些在技术、科技含量都有优势的行业, 更直接、快速地掌握发达国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 营造公平贸易环境

针对外部贸易摩擦加剧的态势, 首先我国应加大对欧、美等与我国经济摩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通过投资绕过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 将贸易摩擦变成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易。同时,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将我国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其次, 应对新贸易壁垒, 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加强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要主动适应国际标准, 从综合能力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同时, 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在外贸基本法确定后, 利用新规则,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贸易管理制度, 创造公平贸易环境, 帮助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突破新贸易壁垒。

3.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我国必须继续调整出口市场格局, 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为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对传统贸易政策和贸易发展战略进行修订, 变数量型、外延粗放型为质量型、结构优化型, 实现外贸出口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首先, 在巩固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基础上, 在新的层次上发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这将有助于我国分散外贸风险, 减少贸易摩擦, 摆脱传统出口市场的限制, 扩大我国出口产品的规模, 有利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 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其次, 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实现加工贸易由外资企业主导逐渐转向国内民营企业主导, 增强自有品牌、自有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增强国内产品配套能力, 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

4. 扩大内需, 激活国内市场

我国必须实行内需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国内市场庞大, 而且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 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 扩大国内需求。把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 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以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摘要:自加入WTO以来,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进程加快, 外贸迅猛发展, 外贸依存度也随之快速上升, 给我国经济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应降低高新技术、关键设备的对外依赖度, 营造公平贸易环境,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扩大内需, 以改善外贸依存度。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公平贸易,市场多元化

参考文献

[1]田飞.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 010 (3) .

[2]晶晶.如何看待中国的外贸依存度[J].当代经济, 2005 (6) .

我国贸易依存度实务 篇4

(一) 后发优势概念定义。

“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加速发展经济。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首次明确使用“后发优势”来表述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追赶潜力。该理论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因为后发国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发国的技术, 从而减少其技术成本, 在同样的资金资源和技术成本条件下后发国家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只要在国家的保护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 后发国家就可以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 从而在其传统的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分工领域内追赶或超越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二) 后发优势的内涵

1、制度后发优势。

主要指后发国家学习、效仿和借鉴先发国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 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 是基于后发国与先发国之间存在的制度差距和后发国的制度短缺等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潜在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建设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 如现代企业制度等, 通过有选择的学习, 可以节约制度安排 (试错) 成本和诱导及探索时间, 从而有利于加快后发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2、技术后发优势。

主要是指后发国与先发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科技水平差距, 前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模仿后者的先进技术, 从而比创新更节约资源和时间。“东亚奇迹”就是技术后发优势的明显例证。后发国可以通过“干中学”模仿先进科技, 引进先发国的机器和设备, 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不断产生内在增长机制, 最终达到新经济阶段, 经济得到迅猛增长和发展。

3、资本和劳动力后发优势。

一般来说, 先发国的资本比较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但劳动力数量通常没有后发国丰富;后发国一般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本比较短缺。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后发国的资本收益率高, 因此后发国可以形成资本后发优势。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低, 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种比较优势;二是人力资本上的后发优势, 全球化、信息化和教育的国际化, 使后发国家学习先进国家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更为容易和便利, 利用知识的溢出效应, 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和水平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劳动力后发优势。

4、经济结构后发优势。

这种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家自身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而引起的。资源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先进的工业部门转移, 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这种资源再配置效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更为明显, 它是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后发优势。后发国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把劳动力从落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我国贸易依存度结构不平衡问题

(一) 商品结构依存度

1、对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应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自然资源禀赋状况决定我国农产品和燃料及矿产品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具有比较优势。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耕地面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的7%、2.34%和1.20%, 使得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都是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由于重要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进口, 使得我国对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根据赵瑾 (2005) 对我国各种战略性资源进口依存度的测算, 2007年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额达到337.88亿美元, 与2003年相比增长596%;原油进口额达到797.73亿美元, 增长303%;其他用于原材料的初级产品, 如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等进口额增长均超过1倍以上。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 除煤炭以外的主要资源都已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在我国现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 2000年有29种可以保证需求, 到2010年下降到24种, 特别是需求量大的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面临严重短缺, 铁矿石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7%上升到了2010年的62.3%, 石油对外依存度2010年上半年已扩大至55.14%。能源、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战略物资进口依存度过高, 易使一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居于行业垄断地位的出口商对资源进行控制或出口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对产品出口设置障碍, 则会给我国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 由于这些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 一旦大量进口, 就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 这将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 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劳动要素相对密集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特征决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商品中占较大比重。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但由于长期出口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密集度的产品为主, 使得我国目前虽然已实现了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结构, 但总体而言仍以纺织品、服装、鞋类及低级机电产品为主体。尽管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有了改善, 但从总体上说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主要出口产品。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呈垂直型的分工, 只是分工的主要领域从原来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间的分工, 转化为制成品的低级加工与高级加工的分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高, 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和技术要素。这种竞争力格局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恶化了贸易条件, 同时也使我国贸易发展面临着其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低层次竞争局面。

(二) 贸易方式依存度———加工贸易依存度较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加工贸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较高的贸易依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形成的。加工贸易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 这符合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目标, 但对我国来说, 虽然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品统计上显示出极强的比较优势, 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实际上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 从事加工贸易, 以贴牌方式出口, 其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因此, 加工贸易虽然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2.7%) , 但是从加工贸易中获利的主要也还是劳动力报酬。

从现实看,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格局已发生了所谓的“贸易顺差国际转移”现象, 即贸易顺差大、依存度高, 在贸易过程中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贸易利益,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下。据计算,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5%~20%之间, 拉动GDP增长在1.5%~2%之间。

(三) 进出口市场依存度———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依存度较高。

我国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主要呈现“多层次, 倒三角”的特点, 即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形成倒三角顶端, 底部为其他市场。目前, 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0多个, 但我国进出口市场集中于少数国家。从出口来说, 2007年我国对欧洲、美国、日本、东盟、韩国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60%, 对以上国家 (地区) 的市场依存度分别为7.6%、7.2%、3.2%、2.9%、1.7%。从进口方面来说, 2007年我国从日本、欧盟、东盟、韩国、美国的进口占总进口的73.6%, 对以上国家 (地区) 的进口市场依存度分别为5.3%、3.9%、3.1%、2.9%、2.7%。可见, 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流向有高度的集中性。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依存度较高, 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严重后果, 致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 贸易摩擦增多。

三、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政策建议

从商品结构依存度、贸易方式依存度、进出口市场依存度等多角度看, 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结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不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出口压力, 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调整贸易依存度结构。

(一)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重要商品进口依存度偏高问题。

根据制度后发优势, 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借鉴先进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吸取和利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存量, 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1、制定并实施长期的能源和资源战略。

要保证石油等重要物资的安全进口;避免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重复建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大力实施节能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系数, 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资源实现效率化配置, 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越来越规范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保护办法, 对不同的产业、对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程度不同的保护, 尽管在变革开始时保护的总水平并没有降低, 但用相对显性的保护替代隐形的计划保护本身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加工贸易依存度高问题。

根据技术后发优势理论, 以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和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等方式进口技术, 并通过引进外资, 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 利用技术扩散效应吸收了一定技术, 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实现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跨越式发展。

1、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而不是简单的加工贴牌生产。

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应向技术发达的先发国家学习, 向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过渡, 并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应向深加工产品和成套设备方面转变;纺织品和家电类产品出口应逐步树立自主品牌, 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提高出口效益。

2、要抓住时机, 在缩短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争取和实现在高科技领域对先发国的赶超和竞争。

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实现科学技术的追赶、创新与超越, 坚持信息化引导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

3、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要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完善外商投资环境, 引导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增强国内配套能力等。实现贸易方向多元化。要在巩固和发展欧、美、日市场的同时, 多方面开拓新的市场, 包括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

(三)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高问题。

发挥劳动力的后发优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最多的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水平不高, 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升劳动力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劳动力后发优势就将会发挥巨大效益。

(四)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进出口市场依存度高问题。

充分发挥经济结构后发优势, 合理调整和转换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 积极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中国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发挥经济结构的后发优势就必然要求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融入到整个世界经济体系, 采用市场多元化战略, 克服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这一问题, 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我国应该加大对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市场的开拓力度, 打破亚洲、欧洲、北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探索多极化贸易发展的可能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我国贸易依存结构不平衡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运用现今发展中国家比较适用的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分析我国贸易依存结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后发优势,贸易依存结构,不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经济研究, 1998.1.

[2]陈家勤.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比较研究.财贸经济, 2002.2.

上一篇:语言与情感下一篇:小学生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