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和挑战出路

2024-10-20

机遇和挑战出路(共12篇)

机遇和挑战出路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和技术的进步, 我国钢铁产量大幅提升。[1]我国工业化属于发展时期, 钢铁工业作为工业化的支撑, 需求量十分巨大, 但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但由于原料、能源、运输等成本的提高, 以及钢材替代产品的出现, 钢铁工业的发展逐渐滑向下坡路, 钢铁生产商的利润空间逐渐减小。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钢铁大国, 钢铁产量和需求量都十分巨大, 但近几年来, 我国钢铁需求逐渐降低, 增幅逐年下降, 主要原因是我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发现钢铁替代材料, 所以对钢铁的依赖慢慢减少。而这种情况将引发国内钢铁企业、相关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而铁矿石的开发和钢铁市场也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变革。尤其是国内铁矿石市场将与国际市场的平衡性发生变化, 很难再保持下去。并且, 国际市场经济态势云谲波诡, 经济危机过后许多国家经济还处于低迷状态, 国际钢铁工业的运营充满风险与危机。[2]

二、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挑战

(一) 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

由于钢铁生产技术的改进, 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时间的减少, 生产量逐渐提高而钢铁价格逐渐降低。产能过剩使得钢铁企业的产品失去其应有的竞争力, 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 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营。这样的情况会使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对生产条件的维护, 增加企业生产隐患,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2013年我国大约有37座高炉投入生产, 而钢铁产能与技能达到11亿吨, 仍呈增长趋势。在2014年, 粗钢产能利用率约为73.6%, 而国际上对产能过剩判定标准是78%。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当前钢铁企业应重视的重大问题。

(二) 产业结构调整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3]

中国钢铁产业的产业结构一直在调整之中, 虽然近几年产品结构失衡的情况得到缓解, 但从整体上来说, 产品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产业布局优化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 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是钢铁产业面对的重要任务。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当前市场存在着普通钢材的产品供给量过剩, 然而高端钢材产品的供给量不足的情况, 比如, 我国一些飞机、高速列车等核心部件材料不能自给, 在这些高科技领域, 类似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用特殊高端钢材产品仍需进口。还存在生产地与消费地的并不相配的情况, 并且有一些钢铁生产地设在内城, 出现一些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于那些三级以下钢筋的落后产能, 仍由企业在生产, 甚至还有许多热轧窄钢带在商场上大肆贩卖。这些都加剧了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难度, 淘汰落后产能任重而道远。

(三) 钢材出口环境不容乐观

我国是钢材出口的大国, 对外贸易经常发生摩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出口量大大增加, 但是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严重的贸易摩擦, 其中有多种产品涉及不同国家, 而钢铁产品贸易摩擦在这些摩擦中的比例很大, 甚至包括一些高附加值钢铁产品。近几年, 我国在钢材出口方面发生的摩擦更是愈演愈烈, 外贸环境形势仍不十分理想。目前, 全球范围的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钢铁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从而引发各国展开大范围的贸易保护运动, 更加加剧了出口的风险性。而各国钢铁工业技术又不断提高与发展, 那些高附加值钢铁产品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4]

三、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钢铁工业的出路

(一) 调整产业结构, 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要对钢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对企业的兼并重组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对企业的兼并重组进行完善。通过兼并重组的方法, 有效减少过剩产能。推进企业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 让企业向高效、科学、有优势的方向迈进。并且支持大型企业的发展来引领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 争取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有发展优势的大型企业。对整个钢铁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进一步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出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 优化产品结构。

(二) 企业联合“走出去”, 保障铁矿石供给

钢铁企业要坚持“走出去”的国家政策, 提高钢铁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保证铁矿石原料的供给。积极开辟扩展国际市场, 消耗国内过剩产能。加强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推动, 让企业主动参与不同的贸易活动。让企业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了解, 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法律, 以达到减少贸易摩擦的目的。而钢铁企业还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贸易合作, 减少当地贸易保护的影响。

四、结语

中国的经济拉动模式正处于转变时期, 近年来, 我国由依靠投资拉动逐渐变为主要依靠消费来拉动。因此, 将来我国对钢铁的需求量将呈现平稳状态, 不会有太大波动。然而钢铁生产成本的上升, 将使钢铁一系列产品的成本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要更加重视生产技术的提高与产品附价值的增加, 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当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这也是各个钢铁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但是如果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实现原料自给,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总之,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需要各个钢铁企业不断进行探索, 迎接挑战, 找到中国企业发展的出路。

摘要:20世纪以来, 钢铁工业速猛发展, 由于其强度以及耐用性, 钢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应用于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钢铁工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但随着钢铁生产技术的提高, 钢铁工业出现产能过剩、出口遭反等问题。我国钢铁工业仍任重而道远, 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建议与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企业联合“走出去”。

关键词:钢铁工业,工业,中国钢铁,挑战

参考文献

[1]试析我国钢材进口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11) :12~14.

[2]闫幸, 蒋颖媛.我国钢铁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4 (9) :11~12.

[3]包健.从国际竞争力看中国钢铁业入世后的发展对策[J].前沿, 2002 (11) :8~9.

[4]余道先, 刘海云.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及其竞争力[J].改革, 2007 (1) :3~4.

机遇和挑战出路 篇2

挑战与机遇几乎是密不可风的,如果缺少了挑战,生活就会安于现状,社会永远不可能向前发展,因为有了机遇,社会才会不断快速的发展到今天,同样,如果没有机遇,那所有的成果,都是自私的,不会取得永久的成功,挑战机遇求双赢。

挑战是成功地基础,现代社会一切产物,都离不开挑战。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定军山》到现代的平板电脑、电视,无一不是挑战的产物,如果没有挑战,人类只会安于现状,而永远不会想去超越那个时代,正是因为有不断新的产品技术出现,人们才会想要做的更好,更快的超越,可见是挑战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挑战是成功的基。

机遇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所有人类的一切成果都离不开机遇的结果。可曾记得那篮球场上的风采,那些队员之间的密切机遇的过程渗透出机遇的巨大力量。他们互相机遇传球、投求最终取得了投球的胜利。极弱他们之间没有进行密切的机遇,只是个自顾各自的,那么,试想一下,他们会取得胜利吗?可见,机遇对于比赛的胜利是多么重要。还有那拔河场上的胜利,也都离不开机遇的结果。机遇是成功的必要保证。

如果只有挑战而没有机遇,那样你只会被孤立起来,你只会孤独的进行,世界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只有挑战没有机遇是行不通的。如果只有机遇而没有挑战,那将会是乌合之众,永远不会超越,更不会发展到更好,可见,只有机遇没有挑战也是不行的。挑战机遇力求双赢,在挑战中机遇,在机遇中挑战。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一个人取得的成果,并不能持续,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发挥机遇的力量并且加上挑战取得的成果,才能取得胜利。

企业如何面对挑战和机遇 篇3

一、面临的市场需求

世界范围内,铝消费的主要领域已经转向交通运输、包装和建筑三大行业,他们大约消费了70%的原铝。国民经济124个行业中涉铝行业有113个,达到90%,消费应用是主导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铝的应用领域及比例将发生大的变化。这是和我国近年来的铝行业过热的投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

当前国内深加工发展迅速,1~4月份国内铝型材产量300多万吨,同比增加45%。近两年来,一些电解铝企业由于受到竞争加剧的影响,开始涉足下游初加工甚至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条,以求能够加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铝是促进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之一。在过去10年中,全球汽车铝轮毂产量的年平均成长率约7.6%。

二、面临的市场结构

1、国内市场:铝锭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江浙华东地区、华南南部和西南地区,其中江浙地区约占60%以上。通过对市场的认真考察和调研,结合我公司的地域优势,将我公司的国内现货销售定在江苏市场和上海市场,第一是这些地区是我国铝加工和消费的主要地区,需求量很大,第二是我公司距离这些地区比较近,运输效率高,费用低。第三、距离上海金属交易所和上海长江现货市场较近,可以参照他们来确定价格。

2、国际市场:由于铝锭的国际化,其价格受国际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变动影响较大,不同时期国内外市场存在差价。公司历来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和维护,这样符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公司实现“两条腿走路”战略打下了基础。日本和韩国是消费的主要地区,全靠进口,距离中国他们最近,所以我们主要瞄准日本和韩国,距离近、出口船只多、费用低,而且我们拥有和他们合作过的良好基础。

三、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发展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1、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经过深化改革,产权整合,实现了多元化,健全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已经基本形成共发展的良好势头。

2、具有“煤电铝材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战略,在煤炭和铝产业两端延伸,产业链的内容和层次得到了丰富。由于强化管理,工艺技术指标已达到设计水平;电厂都实现了满发、满供;碳素厂满负荷生产,生产运行状况良好。

3、独特的地理优势,公司位于豫、苏、皖、鲁四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新兴能源城市永城市境内。紧邻华东地区,北邻“陇海”,西依“京九”、“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离连云港只有300公里,交通发达,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输费用。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营销策略,探索了市场营销的规律,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英国伦敦、上海期货市场注册,搭建了市场运作平台,并实行长短单结合,建立了一些大宗原材料供应基地。

5、公司在发展中注重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被列为国内重点铝企业。由于坚持“以诚信为本,实现双赢”的经营理念,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信誉。

6、“如固牌”铝锭被国家定为免检产品,公司被工商部门评定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四、面临的风险

1、国家的宏观政策影响,由于本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为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国家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陆续出台关税、贷款等政策来抑制行业的发展。

2、产品相对单一,产业链还很脆弱,原料供应风险较大,平均盈利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差。

3、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由于产品的期货品种,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除了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外,还包括其他因素影响,主要有经济波动周期因素、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投机和心理因素等影响。这些因素最终通过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五、发展举措及对策

1、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创新经营理念。纵观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和明星企业,包括全球的跨国公司500强的企业,河南神火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从兼并永城铝厂起,艰苦创业,较大规模的进行技术改造和新建工程的建设,经历了行业形势低谷,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考验,才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迎来了发展机遇。

2、认真把握经济发展大势、行业发展趋势力争做到科学决策,强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河南神火铝业股份有股份限公司是个新兴的、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力争做到三个清晰:一是对整体经济发展趋势各方面的信息基本掌握,并分析出对本行业和本企业发展正负面的影响。二是要准确掌握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政策和产业导向,抓机遇,避风险。三是准确的把握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动力,坚持以建设创新型企业为强大动力,强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确保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

3、以销售为起点,以目标利润为中心,适时实行多元化营销策略。为了规避这种价格巨幅上涨和下跌的市场风险,多元化营销策略应运而生。①期货保值交割销售渠道。公司充分各方面的优势,每月利用期货市场在较高价位进行保值一定数量的铝锭,到期进行期货交割,从而缓解了国内现货销售的压力,开辟了一条在现货价高,现货销售滞销时,可以利用期货交割销售的销售新渠道。②在市场价格比较高和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实行部分融资销售策略,即给购买商让利的条件下在国内期货市场上进行点价销售。这样可缓解资金压力、抓住高价保值,又可避免在期貨市场保值占用保证金和浮动亏损。③区间价格销售。寻找有实力的客户签订购销合同。通过不同的营销渠道,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就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能动灵活的调整销售渠道间的比例关系,有效地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而实现产品销售的畅通高价。

六、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确保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

大件物流,与挑战和机遇同行 篇4

大件物流, 大工业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行业, 担负着国家电力、化工、石油、冶金、航空等行业重大工程项目的运输保障任务,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件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由于国家关于规范大件运输市场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市场还比较混乱, 因此面临着诸多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已成为业界非常关注的事情。本刊记者在这一期“特别策划”栏目中, 就大件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采写了一组文章, 敬请读者关注。

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篇5

1、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注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2、兰州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

在2014年年底以前,中央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规划。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这个规划对甘肃省也做了具体的战略定位。”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表示。

“规划中既包括甘肃一些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包括发挥甘肃的比较优势,如对西亚、中亚、南亚形成战略通道的地位和作用;在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作用和地位;业已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还包括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等等;此外,甘肃作为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宝库发挥的作用,以及甘肃的生态功能。”连辑表示,目前甘肃省已经根据国家的战略安排了本省的具体战略任务,2014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制定下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提出了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并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国人大代表,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冯杰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对于像酒钢这样的资源加工型企业来讲是“非常好的利好消息”。

贷款利率放开的机遇和挑战 篇6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融资成本高、获得贷款难的问题,因此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能否扭转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富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对此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的一步,意义深远。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是机遇与挑战,对企业也是机遇与挑战,优势企业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困难企业的日子或将更为艰辛。希望银行对央企等大企业降低贷款利率的同时,兼顾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

有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希望这一政策能够尽快落实,贷款利率放开后,企业同银行的议价余地变大,拿到折扣利率的机会也可能变多。但同时也有一些小微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企业融资难,在银行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与银行讨价还价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融资成本出现较大下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贷款利率走向市场化,无论对银行还是企业,都是一把“双刃剑”,银行自主权增强了,但同时竞争压力也加大,而对于企业来说,有的融资成本会降低,有的仍不容乐观。

央行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23.8%、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64.8%,两者合计88.6%;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11.4%,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其他类型贷款的占比很少,执行0.7倍下限贷款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

这就意味着,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在短期内对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的贡献不高。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因此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可能有限。

“叠加贷款利率的开放,使银行在竞争大企业客户时会给予更优惠的融资成本,提高了大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议价能力。然而,银行为了补偿大企业贷款利率下行带来的损失,而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较高,因此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兴业证券分析师王涵认为。

中小企业能否改善融资状况,取决于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由于目前信贷资金仍是供不应求,控制权掌握在银行手中,银行为了盈利和风险控制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仍然比较严苛。

从企业角度看,短期或许更长一段时间内,贷款利率市场化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缺钱的状态。商业银行倾向于给央企和国有大型企业贷款的偏好不会改变,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贷款难,而非贷款贵。也就是说,即使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决定贷款利率,利率也不可能大幅下降,受益的企业依旧以央企和大型企业为主。

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以银行上浮定价为主,他们担心银行为大企业降低贷款利率受到的损失会转嫁到小微企业身上,从而增加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不少小企业呼吁,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希望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必须跟上。

数据

4.5万亿元

8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规划。在该《意见》中,国务院明确了今后将从消费、技术、政府带动等几个方面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式。

我国上半年节能减排形势较为严峻,不过,严峻的挑战也就意味着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据悉,“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400亿元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以总量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基础完善为着力点,开展能力建设,切实加强环境监管能力。《规划》将实施基础、保障、人才等三大工程,总投资400亿元。

《规划》提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目标包括:污染源与总量减排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能力显著提升、环境预警与应急能力系统加强、环境综合监督管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等4个方面。

一周热词

节能环保产业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了近期三年发展目标。新一届政府为什么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它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具有哪些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负责人说,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节能环保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主要为生产型企业提供服务。加快其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新华网

存量增量

在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

用好增量资金,除了要借助财政、金融的各种政策,还应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要想更好支持制造业发展,释放消费潜力,应加快推进面向消费者的金融贷款服务。对中国而言,这一创新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毫无疑问,中国在消费贷款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物流园区经营的挑战和机遇 篇7

目前国内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两年平台模式蜂拥而起,但是负责任的讲,这些物流园区平台的业务不规范,公司也不规范,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投资人不愿意去参与,这几年出现的平台园区企业,无一例外没有拿到国内的投资。

有一个数据,显示我国的物流园有9 5 4家,但另外的数据更加惊人,60%的园区都是空置的,说明现在大部分做物流园区的企业都在圈地。大家都知道土地升值空间很大,1亿的土地,5年翻一翻,就一个亿了,但是搞一个物流企业赚一个亿要少睡好几年的觉,比起做园区的难度可想而知。

中国仓储协会目前做的调查显示,仓储物流服务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在0.86%,几乎不赚钱。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园区呢?这个账很好算,土地的面积、容积率、大概的投入资金,一算就知道了,物流园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他享受了土地的溢价,而不是金融的收益。

我们对国内很多的园区都做过分析,目前国内90%以上的园区企业无收入,大部分的资金来自政府多样性补贴,还有就是从入驻园区的企业身上多掏一点,但是不管怎样收钱,收入结构是以物业收入为主。在这个情况下,物业收入是基础,政策、资本增值是保障,而最应该体现的服务,却成了摆在物流园区面前的经营难题。

如果我们深入地看,可以了解到整个公路物流园区领域供应链断裂,缺乏信用,后果就是融不了资。信息化水平很低,标准化、产品化的能力很弱,生存压力很大。很多物流园靠得是拼价格来吸引客户,你的园区一毛钱,我就8分钱,他8分钱,我就免费,园区的经营者根本不考虑如何帮助入驻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

物流园区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属性,它是一个场所,具有服务的属性,要思考怎么帮助客户在集约化、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方面获得价值,这样才能达到互相共赢,实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

现在,业界推出了一个概念,叫四方平台,目前这个话题很热,很多人用这个名字去拿资金,但是什么是四方平台,很多人搞不清楚。首先,要定位它是链主而不是园主,它是物流方的集成商,在整个链条上做整合的,必须要对整个链条做优化,最终达到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最根本诉求和目的。

因此,判断一个园区平台能否称之为四方物流平台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看它有没有创造机制。能不能为园区的入驻企业或者是相关者创造价值,更直观一点就是能不能帮他们赚钱。第二,有没有一个共享的平台,平台上服务的是中小企业,这些货主企业非常重视运输的通信化问题,能否提供这些服务,降低成本,提升客户的竞争力,是成败关键。

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8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也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里, 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 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底线思维, 保持定力, 一方面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 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各领域的改革,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以“简政放权”等举措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经济发展质量得以提升。2014年我国GDP总量超过63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7.4%, 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2014年中国企业表现不俗, 中国有100家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 仅次于美国的128家。尽管500强排名主要看销售收入, 但总体上也能反映出各国企业群体的地位变化。一些中国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表现大有“刮目相看”之感, 如, 中国高铁制造和建设企业后来居上, 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开始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形象;阿里巴巴、京东相继上市, 在规模上已经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 他们的创新不仅引发了商品流通方式的变革, 也推动了制造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挑战的压力和机遇把握的难度都可能有增无减。

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 世界经济复苏仍较缓慢。据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 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阶段, 由于内部结构差异明显, 世界区域发展更趋分化, 但总体有望维持低增长态势。一是美国经济增长有望继续维持稳定。虽然劳动参与率短期不会明显改善, 但美国2014年全年非农就业人数平均每月新增24.6万人;受能源成本下降、消费和投资增长企稳、国际资本回流等因素影响, 美国经济有望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预计2015年达到3%左右。二是欧盟经济降中趋稳。受高失业、低通胀和结构问题影响, 欧盟经济复苏乏力。欧洲版QE的推出和欧元贬值, 以及西班牙等南欧经济企稳, 从经济界、企业界的反映看, 似乎倾向于看好2015年欧盟经济有望止跌回稳。三是日本经济低位增长。消费税率提升引发经济增长大幅波动的效应减弱, 预计2015年日本GDP增长1.2%左右, 略高于2014年。四是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小幅回升但分化加剧。受发达经济体需求带动, 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 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金外流等影响, 回升势头依然脆弱。

从国内环境来看, 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特征将更加明显。2014年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 准确研判未来走势, 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9个方面描述了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总体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 但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 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中央提出的新常态概念, 是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高度概述。具体到2015年, 由于三期叠加的持续影响, 我国经济短期内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过去一年经济运行的数据看, 经济运行仍然呈下行态势。从需求侧看, 除了消费基本稳定外, 投资、出口增速降幅较大。从今年1月份进出口贸易增长、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就业初步情况看,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 从短期趋势看, 2015年我国经济仍处于探底调整过程中, 预计全年增长速度相比2014年略有下降。

面对2015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与去年相比, 企业总体上无论是经营状况, 还是盈利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落差, 但部分企业可能要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国有企业“重资产、顺周期、难调整”的发展特征, 使其在经济调整期仍然存在着陷入新一轮困境的风险。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产业变革, 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速转变阶段低效率的问题会再次显现, 一些国有企业可能会陷入经营困境。二是一些过去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民营企业可能会出现更大困难。在传统产业增量空间有限、融资环境趋紧的情况下, 一些民营企业很可能会出现业务快速萎缩、资金链条日趋绷紧等问题。有的企业因是当地的支柱企业, 一个企业陷入困境, 对当地的产业和就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要高度警惕这类事件和由此产生的局部风险。三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可能雪上加霜。一方面, 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的状态下, 需求持续不振;另一方面, 不少成本不断上涨。中小企业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 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刚性上升。近年来, 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 职工工资普遍增长较快, 年增长速度超过10%。同时, 结构性缺工突出, 熟练技工和技术研发人员严重缺乏, 人才流失等因素, 也在无形中推高了用工成本。再有,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广大企业既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各种挑战, 也要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具体来讲, 就是要把握改革的红利、开放的红利、创新的红利。

第一, 要紧紧抓住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 那么2015年将是改革重点突破之年, 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336条改革措施中2015年要完成55项, 改革重点将转到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来。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例, 客观上说, 2014年国有企业改革整体上进展还较为缓慢, 尚处于思想碰撞和顶层设计阶段, 但反复的交流、耐心的沟通乃至热烈的争论以及地方国企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 为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出台奠定了基础。预计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将取得实质性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应抓住机遇, 勇于改革,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市场环境将更加公平, 市场准入将越来越开放, 如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民营资本开放, 有关部门制定了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 这些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第二, 要牢牢把握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红利。一是2015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将加速, 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给广大企业带来关税降低、出行便利、市场拓展、旅游业繁荣发展等诸多实质利好。二是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中国企业将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领域开发建设中拥有更多机会。三是中国企业乘着政策东风加快“走出去”的同时, 也要注意防范风险, 特别是要防范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据商务部最新统计, 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大约为1400亿美元, 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不仅要积极努力争取各类项目, 更要努力了解、研究投资国的国别政策, 包括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法律法规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 全面分析、评估、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做好相应预案, 尤其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 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 稳扎稳打, 切不可贪一时之利或因一处不慎而毁掉长远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篇9

太阳能在城市中有更高的应用集中度, 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城市能源利用中, 太阳能试验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 也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必需要素。鼓励推广太阳能应用,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向转变, 对能源可持续利用和减缓气候变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我国在太阳能的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 我国农村和小城镇逐步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在城市中大力普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试点。据统计, 截止到2009年底, 我国太阳能光热集热器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 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在太阳能光电方面, 去年以来, 我国加大了对太阳能发电的政策扶持力度。2009年, 启动了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招标, 带动了全国10多个光伏电站的建设。最近又进行了西部地区13个项目、共280余兆瓦的并网光伏电站招标, 成为启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的重要力量。同时, 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 重点在城市支持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 开始了太阳能发电在城市的推广应用。据统计, 截至2009年底,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累计应用量达到305兆瓦, 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传统供热系统与地热是无法相比的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 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对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专题研究。21世纪初, 我国开始大范围地对地源热泵进行工程示范, 2006年国家建立了专项基金, 对国家级地源热泵示范项目提供财政补贴。在近30年的时间里, 地热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 在我国的建筑中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应用, 出现了一大批典型工程。包括北京友谊医院三期、北京市人民警察学院、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国家大剧院、青岛奥运帆板基地、北京奥运村、上海世博园等在内的一系列工程都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地源热泵技术。

有关数据显示, 到2010年, 我国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截止到2009年底, 浅层地能应用面积1.39亿平方米, 年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

据分析, 虽然初期投资高, 但地源热泵系统能提供供暖、空调、生活热水等多重功能, 这是只具有单一供暖功能的传统集中供热系统所无法类比的。在运行费用方面, 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可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降低25%~50%, 用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可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降低15%~30%。地源热泵系统的静态投资增量回收期为4~10年不等。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逐渐推广应用、政府补贴的逐步完善、产业化规模的不断加大、生产厂家和集成商的逐渐增多, 市场竞争逐渐加剧, 初期投资还会进一步降低, 地源热泵系统成本还应具有50元/m2~100元/m2的降价空间。

五战略促新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未来是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 中国城镇化问题将在未来的20年解决。为了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也为了推动城镇化的科技转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开展了城市和乡村的示范。从去年到今年, 我国已有44个城市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86个县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 推动了城乡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近年来实施了五大战略。

一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抓项目实战, 第二步抓城市、农村的实战, 第三步在全国全面推广。目前, 已经从项目实战阶段过渡到了第二阶段, 即城市实战阶段。

二是低风险战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无论是技术储备, 还是产业的形成, 都还有一定的缺陷。低风险战略, 主要是通过设定一系列的申报条件及成熟技术, 同时对申报主体提出明确的要求来降低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风险。

三是广覆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在全国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应用中的示范, 在示范过程中, 各种技术类型都有覆盖, 包括太阳能以及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淡水源热泵等各种浅层地热能的利用。

四是高收益。通过需求带动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形成。除了在建筑中应用一系列新能源系统外, 还带动了相应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形成。

五是形成体系。包括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产业产品体系、能力建设体系、应用模式体系五大体系, 有利于今后在全国推广。

新能源应用和推广面临四大障碍

近年来,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各地已经出现了很多好的经验。

山东计划三年拿出12亿元支持新能源发展, 其中每年5000万元用于建筑领域。江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德州在太阳能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上的成功得益于领导的重视、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落实示范项目工程、发挥产业优势。唐山通过正在进行的北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太阳能在既有建筑中的应用。鹤壁开展以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太阳能应用模式。重庆的中央商务区通过集中建设冷站和热站的方式, 规模化地应用可再生能源。

有专家强调, 虽然新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还存在四大发展障碍。一是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性, 操作性不强。激励长效政策和普惠政策还未形成, 惩罚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保障可持续运行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其中, 国家标准有待完善, 地方标准、工法、图集、手册还不足。三是能力建设不足, 体现在规划、设计、实施、运行等全过程的实施能力均不足。四是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 自主研发的能力不足, 表现在光电核心技术未掌握、关键设备开发不足、产品效率不高等方面。

广西建筑设计:挑战和机遇并存 篇10

建筑设计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是敏锐而又最具时代感的行业之一。近几年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 是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央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视。2014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 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的要求。同样在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 明确要求提升我国建筑设计整体水平。方案和意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集约、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的理念, 树立文化自信, 并鼓励建筑设计创作。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以后,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广西经济发展的步伐将不断向前迈进, 建筑业作为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与冲击。广西的建筑设计行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在不断地成长,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竹筋混凝土”小楼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板房, 再到如今的高楼大厦, 建筑设计师一直以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尽量地为人们提供那个时代最好的居住、办公和生活环境。伴随着经济的腾飞, 全区建筑设计行业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2005年广西建筑设计营业收入合计为3.5亿元, 施工图设计完成投资金额约175亿元;2010年广西建筑设计营业收入合计为11.5亿元, 施工图设计完成投资金额约575亿元;而到了2014年广西建筑设计营业收入合计为18.6亿元, 施工图设计完成投资金额达到了约930亿元。建筑设计行业为广西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亚投行的机遇和挑战 篇11

【关键词】亚投行 机遇 挑战

一、亚投行创立的背景

亚洲拥有全球六成的人口,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3,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亚洲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最大的金融机构,目前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200亿美元,而亚洲各国想要维持现有的增长,平均每年需要8000亿美元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亚洲各国的投资需要。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难度大,而亚投行的创立则是顺应历史的潮流,应运而生。

2013年10月,习近平、李克强在东亚系列峰会上,倡议筹建亚投行。截止到2015年4月15日,已经有57个国家申请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只有美国没有加入,而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只有美国和日本没有加入,创始成员国分布五大洲,亚投行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二、亚投行设立对中国的机遇

亚投行的设立,对中国和整个亚洲,都有历史性的意义。首先,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以及美国和日本共同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的贷款有限。而亚投行的1000亿美元资本金,主要的贷款对象就是亚洲的基础设置建设落后的国家,弥补亚洲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资金不足的资金缺口。

(一)亚投行的设立使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亚投行的设立,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流通货币成为可能,改变了人民币只能在国内流通使用的现状。中国可以贷出人民币,用人民币对外直接贷款,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可以加速国内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存款保险机制的金融改革。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首先要有存款保险机制,然后利率市场化定价,最后才能人民币国际化。任何一个货币,想成为国币,这是必然要走的历程,而亚投行使这一过程加速,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现在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而存款利率也接近市场化,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向完全市场化迈进,而存款保险机制在2015年5月1日也将试运行,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在亚投行的设立背景下提速。

(二)消化中国的产能过剩

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下行压力明显,而中国在基础建设领域产能过剩严重,2008年推出的4万亿投资,用扩大基础设置建设投资的方法才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任何政策都有利弊,弊端是用明天的差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到现在,基建、钢铁、水泥等行情产能过剩严重,而亚投行的设立,增加了整个基础设置建设行业的需求,在中国不搞大幅经济刺激的背景下,可以创造有效需求,消化中国的产能过剩。

(三)提升国际地位,与世界融合更紧密

中国十八大提出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改革开放,亚投行的设立,使中国与57个创始成员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融合更进一步,形成多边合作与共谋发展的大格局。

(四)提升未来经济格局的话语权

由中国所主导的亚投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阻挡的产物,这也是中国要重新参与制定世界经济游戏新规则的根本体现。英国的加入,使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设置在伦敦的概率大增,毕竟英国是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加入,则有他们的利益所在,高端机械设备德国出口世界第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中,高端机械设备的采购可以增加德国的出口,而未来的发展在亚洲,潜力巨大,中国在未来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在提升。

三、亚投行对中国带来的挑战

亚投行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显而易见,但由此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小觑。

(一)从金融业务角度看,定位于准商业性对亚投行的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亚投行业务定位为准商业性,而非发展援助机构,这也意味着亚投行的经营目标应该是“保本微利”。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金金额大、偿还期长、盈利前景不确定性较大,这使亚投行必须拥有更扎实严谨的经营理念,以及更加严格规范的风险管控方式。此外,亚投行尚未形成固定的融资模式。尽管同业拆解、公私合作模式等都有可能成为亚投行的融资模式,但由于缺少有力的信用评级和贷款担保制度,未来的融资可能会遇到一定阻碍。

(二)从内部治理角度看,创始成员国的增多对亚投行内部治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已经多次公开对亚投行的标准规则提出质疑,要求亚投行提高标准,但是标准提高就意味着效率降低。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需要中国更多的智慧。

(三)设立主权清算机制

因亚洲的基础设施落后,并且还款能力和国家信誉都是未知数,所以,必须设置国与国之间的清算机制,如果无法归还贷款,则国家主权清算是减少坏账和降级损失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亚投行成立不是结束,只是一个开始,而亚投行对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对有色金属,特别是铜、铝的趋势影响是渐进式的、长远的,短期不会影响行情的趋势变化。不管怎么样,亚投行的设立,对中国、对人民币、对中国的金融机构、对整个亚洲,影响会持续。

参考资料

[1]王健.亚投行背后的战略角逐[J].社会观察.2014(12).

[2]孙兴杰.亚投行的前景与挑战[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10).

[3]王有鑫.亚投行成立是多赢选择[J].金融博览.2015(01).

医改:医疗保险的机遇和挑战 篇12

1 新医改方案为江苏医保提供新的契机

1.1 为力促医疗保险全覆盖提供了契机

江苏省自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 已建立起城镇职工以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 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公务员医疗补助为补充的多层次从业人员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镇非从业人员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已全面建立;农村已建立并覆盖到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农合) , 形成了三个基本加一个救助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体系。截至2008年底, 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 996万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 826万人,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城镇3.18亿人口。江苏省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1 604万人、1 233万人, 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达到4 400万人, 整体覆盖率达到90%。基本实现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的目标。但目前仍有部分人群没有纳入医保, 贯彻医改意见为实现覆盖全民医保的目标提供了契机。

1.2 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供了契机

《实施方案》提出, “要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 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筹资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城乡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或者报销标准相应提高, 这就会给居民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此外, 《实施方案》提出, 在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投入8 500亿, 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基本医疗保险, 这为降低起付标准和个人支付比例, 扩大门诊费用报销范围, 逐步取消最高支付限额, 从而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供了资金保障。

1.3 为进一步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提供了契机

医保要实现良性运行、科学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平衡好基金结余与保障水平、百姓满意程度的关系。然而目前部分统筹地区存在医保基金结余不平衡的情况, 社会要求降低医保基金结余、提高医保待遇的呼声较高。为此, 《实施方案》提出, 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这就为进一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合理控制基金结余提供了契机。江苏省已明确提出确保基金合理结余要坚持“五个结合”、“两条底线”的要求。“五个结合”即: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相结合, 合理降低个人负担比例;与解决困难企业和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相结合, 努力把困难企业职工和困难人群纳入医保范围;与改革医保制度相结合, 试行门诊统筹, 提高门诊共济能力;与建立社区就医导向机制相结合, 提高在社区卫生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与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相结合, 以保证制度的持续健康运行。“两条底线”即:坚持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 防范各种违规和骗保行为;坚持合理的个人分担机制, 确保医保制度的健康运行。目前, 江苏省基金结余较多的地区都在实施有效措施, 力求既提高医疗保障待遇, 又完善医保制度;既消化基金过多结余, 又防范基金运行风险。

1.4 为进一步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提供了契机

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手续繁琐、报销不便是当前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 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这就为建立省内及全国异地间费用结算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将更加科学有效地解决好各地间异地就医费用结算问题。

1.5 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契机

目前, 群众宁愿花费更多的钱去大医院看病, 也不很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主要是对服务质量不放心。医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基层设施建设, 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 减轻群众负担, 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贯彻医改意见, 势必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平台的发展, 为广大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创造更好的条件。

1.6 为探索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运行模式提供了契机

当前, 医疗保障体系仍实行城乡二元化制度模式, 在城镇实施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 在农村主要实行新农合。在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城乡资源日益统筹整合的背景下, 实行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是必然选择。为此, 新医改方案提出, 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 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

2 江苏省城镇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 标志着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但如何贯彻落实好《实施方案》, 医疗保险制度还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有一系列政策措施需配套制定, 有一系列基础工作、基层工作、基本建设需要加强。因此, 应清醒地看到, 要实现“病有所医”的目标, 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1 同一地区不同制度之间、相同制度不同地区之间缺乏统一性, 影响制度的公平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多种形式, 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 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归属于劳动保障部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归属于卫生部门, 医疗救助归属于民政部门。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在于制度间缺少有效衔接影响公平性, 管理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也不便于购买方整合力量以在与医疗机构的谈判中具备代表参保人员权益的更大优势。

2.2 保障目标定位为保大病, 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卫生保健需求的保障责任, 难以获得良好的投入绩效

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均着眼于解决住院及大病的基本保障问题, 而在现实生活中, 真正影响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多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 保大病模式也必然限制了医疗保障的受益面, 影响了居民参保的积极性。更应引为注意的是, 在这种制度下, 由于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缺乏支付能力, 政府对参保者的财政补贴, 通常变成了一种典型的“逆向”转移支付, 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对贫困者进行转移支付, 对大病干预所获得的健康效果也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及时干预的绩效更好。

2.3 “个人账户”难以发挥基金的风险分担和互济作用

诸多研究成果表明,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引入积累制的个人账户, 不符合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医疗保险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体现社会共济, 然而, 个人账户失去了互济功能, 难以发挥风险分担的作用。同时, 随着个人账户资金累积的数量越来越大, 加强对个人账户资金的监管已越来越难, 参保人员想方设法使用个人账户资金而不顾及以后就医需要的行为指向已越来越明显, 迫切需要对个人账户制度进行改革。

2.4 统筹层次低, 不利于分散风险, 难以发挥互助共济作用

目前,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一般为县、市级统筹。统筹层次低, 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 也不利于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作用, 而且还会给制度覆盖内的人员因工作的流动而带来羁绊, 不能较好地解决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频繁流动而带来的制度衔接问题。

3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新医改的《实施方案》对医疗保险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任务和要求, 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当前医保改革发展的实际, 江苏省医疗保险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3.1 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在2010年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具体来说, 一是巩固破产关闭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低保家庭、重度残疾人员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部参加医保的成果, 逐步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参保, 通过财政补助、多方负担等缴费方式解决筹资难题;二是加快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 增强制度的可选择性, 做好中断缴费人员的续保工作;三是全面推进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采用适合其特点的参保推进方式和待遇结算办法, 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参保缴费和费用报销服务;四是通过完善医保政策和经办服务, 实现医保待遇与缴费年限挂钩的政策, 鼓励连续参保, 促使断保人员尽快恢复参保, 以巩固扩面成果。

3.2 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2009年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 930亿元, 比上年增长17.6%。江苏省明确提出到2010年, 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80%和60%以上。主要途径:一是积极调整医保政策, 适当提高基本医疗待遇保障水平, 降低参保人员在各类医疗机构就诊时的起付标准和个人支付比例, 提高统筹基金报销比例, 逐步取消最高支付限额, 并视基金运行情况实行“二次补偿”办法, 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完善医疗保险救助体系, 解决特困人群的医疗保障问题, 完善一体化医疗救助, 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救助的办法, 确保无力缴费人群能够顺利参保, 不断降低大重病特困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水平。

3.3 大力推行门诊费用统筹制度

扩大医疗保障范围, 在着力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的基础上, 实施门诊费用统筹办法。探索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费用统筹办法, 将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加快规范和统一省辖市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逐步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开展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险工作。同时,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全面实行门诊统筹制度, 从而扩大门诊受益面, 切实解决老百姓门诊看病问题。

3.4 全面建立社区就医的导向机制

建立社区就医引导机制, 加大对社区就医的政策倾斜力度。一是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纳入定点医疗机构, 落实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为老百姓提供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在定点医疗服务上, 实行参保居民在社区就医降低基金起付标准、提高15%~25%的医保结付比例、减免社区挂号费和诊疗费等优惠政策, 促进“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格局的形成。

3.5 逐步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难的问题

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 通过“三步走”逐步解决异地就医结算问题。第一步, 通过多种办法解决各省辖市内各统筹地区之间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的管理服务及费用结算问题;第二步, 解决全省范围内异地就医结算问题, 在省医保中心建立异地就医信息系统中心平台, 依托金保工程网络与全省各统筹地区联网, 参保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异地就医时在就医地领取医保卡并按参保地医保政策刷卡结算;第三步, 就是探索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异地就医结算办法, 以退休人员为重点, 使在省外异地就医的参保人员能够及时享受到便捷的医疗费用结算服务。

3.6 解决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

以解决城乡流动的农民工的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为重点, 逐步实现医保关系在不同制度间与不同统筹地区间可携带、可转移、可续接, 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后, 实现转入地和转出地之间缴费时间的互认、个人账户的携带和保障待遇的衔接。

3.7 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在做好各类人群参保的同时, 探索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城乡一体化医保制度的融合, 缩小制度之间的差别。在推进策略上, 首先是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形成覆盖广泛、相互贯通的医疗保障体系;其次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资源, 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经办工作的一个部门管理, 统一经办流程、一个服务窗口对外;再次从公平性的要求出发, 按照全民医保的目标要求, 对全城乡居民实行一个制度, 为全城乡居民提供公平的、可选择的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和统一高效的经办管理服务。最终实现医疗保障管理机构一体化、医疗保障政策一体化、医疗卫生资源一体化、医疗保障资源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摘要: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 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 探讨其对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影响, 并结合当前医保改革发展的实际, 提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医改,医疗保险,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北京: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09.

[2]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Z].北京:国务院, 2009.

上一篇:教学在反思中提高论文下一篇:关联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