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肺炎(共4篇)
巨细胞病毒肺炎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 (CMV) 肺炎临床特点、检查及更昔洛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9例小儿CMV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CMV肺炎发病以<6个月的小婴儿多见, 多以咳嗽 (93.88%) 为主要首发症状, 且病程较长, 病情较重, 可合并肺外表现, 以肝功改变最多, 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 显效35例 (占71.43%) , 有效14例 (占28.57%) 。结论 CMV肺炎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肺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小儿,巨细胞病毒,肺炎
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 (CMV) 引起的先天或后天获得性感染并出现肺炎相应症状、体征的疾病,在免疫抑制个体和小儿可出现明显症状,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甚至可累及全身各脏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的49例CMV肺炎患儿,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1 d~6岁,平均 (2.36±2.4) 岁,其中<1个月13例,1~6个月14例,6~12个月11例,1~3岁9例,3~6岁2例;纯母乳喂养17例,人工喂养13例,混合喂养19例;顺产18例,剖腹产31例;其中早产儿4例,足月儿44例,过期产儿1例;农村患儿28例,城镇患儿21例。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血
CMVIgM及多次尿CMV-DNA检测,结果阳性,均符合诊断标准[1]。
1.3 临床表现
(1) 呼吸系统: (1) 咳嗽46例,占93.88%,其中湿咳40例,干咳4例,痉挛性咳嗽2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者42例,占85.71%; (2) 肺部湿啰音16例,占32.65%;干啰音+湿啰音13例,双肺呼吸音增粗12例,双肺哮鸣音2例; (3) 气喘10例,占20.41%;喘促4例,气喘伴哮鸣音7例; (4) 气急、呼吸困难11例,占22.45%; (2) 发热:发热23例,占46.94%,其中低热9例,中热10例,高热4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7例,占14.29%; (3) 肝功能改变:表现为单纯黄疸者3例,占6.12%;肝肿大4例;转氨酶升高者27例; (4) 消化系统:厌食12例,占24.49%;呕吐7例;腹泻5例; (5) 循环系统:早搏3例,占6.12%;心脏杂音2例,心动过速2例,心肌酶CK-MB升高者3例; (6) 血液系统:贫血2例,占4.08%;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占4.08%; (7) 其他:脾大2例,占4.08%;抽搐1例,占2.04%; (8) 合并感染:支原体感染4例,合胞病毒感染5例,轮状病毒感染2例; (9) 肺部X线表现:49例均有炎性改变,其中点片状阴影26例,占53.06%;絮状或多发斑片状影9例,两肺纹理增粗、紊乱13例,肺透亮度升高1例。
1.4 方法
检查: (1) 所有患者: (1)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患儿血清中CMV-IgM抗体,送检标本49份,阳性49份; (2) 均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 法检测患儿尿及母乳中CMV-DNA,送检尿液标本38份,患儿母乳标本31份,均呈阳性; (2) 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常规体格检查; (3) 指标监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尿、便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并根据不同器官损害选择相应检查,包括胸片、CT、彩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血培养、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等。均根据病情定期复查。
1.5 治疗
(1) 对症及支持治疗; (2) 更昔洛韦治疗,诱导期5~7 mg/kg/次,每隔12 h静脉滴注1次,每次静滴持续1h以上,连用14 d;维持期10 mg/kg/次,隔日1次,连用1~8周,平均3.5周。若维持阶段病情进展,可考虑再次诱导治疗;对于严重或反复CMV感染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母乳CMV-DNA阳性者,停止母乳喂养; (3) 合并细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喘息者平喘,肝功能损害者予保肝、降酶治疗,合并心肌损害者予营养心肌治疗等。
1.6 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2],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显效35例,占71.43%,有效14例,占28.57%,总有效率100%。各项损害者较前均恢复正常或好转。
2.2 临床分析
见表1。
2.3 不良反应
用药后3例患儿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出现粒细胞减少,6例患儿出现转氨酶升高,短暂停药后迅速恢复。
3 讨论
本研究以<6个月患儿为主,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下降,症状减轻,病程渐短,提示随着免疫功能逐渐完善,病毒感染减少。母婴传播是小儿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患儿发病比例较高,剖腹产较顺产者为多,农村患儿较城镇患儿多。CMV易引起多系统播散性疾病或单一器官损害,肺为易感染的器官之一,特别是婴幼儿,可引起严重感染,累及全身各系统及脏器,本研究以肝功能损害最多。本组患儿经更昔洛韦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综上,CMV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本研究病例的主要特点: (1) 发病年龄小,特别是6个月以内婴儿多见; (2) 病程较长,平均18.2 d; (3) 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 (4) 胸片有各种改变,大部分呈点片状阴影; (5) 可合并其他感染; (6) 可伴有各系统损害,以肝功能损害最多; (7) 确诊依赖于病原学诊断及临床症状; (8) 更昔洛韦总体治疗效果肯定。故关于CMV感染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应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组.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案.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 (7) :441.
[2]杨勇, 赵宏霞, 何犀.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47例分析.吉林医学, 2008, 29 (7) :565-566.
巨细胞病毒肺炎 篇2
您好!
感谢你们,不怕危险奋不顾身冲在前面,和病毒做斗争。启示你们就是战士,披上白衣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拼抢病人。
白色是一种幸福,白色代表安全。白衣天使,你们有技术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为我们在前方保驾护航。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您的样子被护目镜上的水汽模糊了,但你们的身影是那么刚强,脚步是那么坚定。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即便疫情肆虐,我们也不绝望,因为每当看到你们身上的白色,就看到了希望,你们就像是一道屏障震慑住病魔,迎来了健康。
1000个美丽的`未来都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1万个深情的承诺也抵不上一次双手的紧握。白衣天使,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你们的家人在家中等待着你们的团圆。
巨细胞病毒肺炎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肺炎组:病例选自2010年12月 -2011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病房住院的肺炎患者共180例,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内科学》肺炎的诊断标准[5]。在此基础上,以血清病毒特异性Ig M阳性,且无其他病原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为诊断病毒性肺炎的标准,共筛选出5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留取标本前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其中,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0±5.3)岁。对照组: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0±4.7)岁,均为同期住院的胸膜疾病(18例)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2例) 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主要试剂
病毒Ig M抗体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T细胞亚群试剂盒:北京赛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产品。
1.3标本采集
严格按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所制定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技术规范(草案)进行。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1.4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5种病毒Ig M抗体试剂盒,含合胞病毒(syncytial virus,RSV)、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腺病毒(adenovirus,AD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均为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按说明书操作。
1.5BALF中T细胞亚群检测
1.5.1标本制备取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10~15 ml,分装于3或4只小试管中,离心,弃上清;用PBS缓冲液收集管底沉淀细胞于一管中,离心弃上清,重复3次;最后试管内留约20μl细胞悬液,混匀,取5μl细胞悬液推片。(制备好的标本在室温中干燥2 h以上或过夜再进入染色。若标本在4℃或 -20℃保存,要使其恢复至室温再打开包装进行染色。)
1.5.2染色步骤 (染色于湿盒中室温进行)。1固定:甲醇∶丙酮 =1∶1固定90 s,晾干;2滴加一抗工作液,室温60~90 min,PBS淋洗标本,浸泡2次, 每次5 min;3分别滴加羊抗小鼠-生物素标记物、 碱性磷酸酶 - 链霉卵白素工作液。每次10~15μl, 室温30 min,用PBS淋洗标本,并浸泡2次,每次5 min;4显色:取1 ml底物液溶解1 mg坚固红(现用现配)滴加适量液体于标本上,显色10~30 min(在低倍镜观察,待细胞膜上出现明显的红色标记),冲净,晾干;5苏木素复染3~5 min,冲洗;用0.5%氨水返蓝5 s,冲净,晾干。
1.5.3结果观察在高倍镜下计数,计算其中CD3+、 CD4+和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并计算CD4/CD8。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毒感染情况
5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中,单独病毒感染41例 (74.50%),依次为Flu 12例 (21.80%),RSV 9例 (16.40%),PIV 8例(14.50%),ADV 6例(10.90%), CMV 6例(10.90%);混合感染14例(25.50%),依次为Flu+PIV 5例(9.10%),Flu+RSV 3例(5.50%), ADV+PIV 3例 (5.50%),ADV+Flu 2例 (3.60%), PIV+RSV 1例(1.80%)。
2.2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附表。结果显示,病毒性肺炎组BALF中CD3下降,CD4下降,CD4/CD8下降,CD8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的认识深入,呼吸道病毒在人类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影响逐渐为临床研究所关注,本组研究表明,180例肺炎患者中检出病毒性肺炎55例,感染率为30.50%,与文献报道接近[6]。从病毒病原谱来看,成人和儿童似有不同。孙丽霞等[7]曾对2 64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脱落细胞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结果显示以腺病毒感染占首位(31.59%),而多数文献显示,成人病毒性肺炎其主要病原为流感病毒[8,9,10],其中单独病毒感染占大部分,混合病毒感染为辅。病毒病原谱各地区间也不完全相同,这表明病毒感染具有地区差异性。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病毒、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亦是病毒性肺炎重要病原[11],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抗病毒感染免疫应答中,T淋巴细胞承担着重要作用。CD4+是辅助性T细胞(TH),它可以优先分化并引发吞噬细胞介导的宿主防御应答,并具有辅助T、B淋巴细胞应答的功能,在对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CD8+是抑制性T细胞(TS),是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的抑制性细胞。 当TH细胞的减少和 / 或TS细胞增多,两种细胞比值发生改变时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减低。CD4+/CD8+可以直接反映宿主T细胞亚群的紊乱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情况[12],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越严重其自身组织损伤就越广泛。目前对病毒性肺炎患者T细胞亚群等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检测标本一般是血液,而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为检测标本的研究少见。由于BALF能直接获取肺内炎症免疫效应细胞,故有 “液性肺活检”之称,是探讨肺局部免疫病理过程的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检查方法,作为肺部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蔡美珠[13]、黄伏生[14]等都曾对病毒学肺炎患者进行了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性肺炎组CD3+和CD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则高于对照组,致CD4+/CD8+下降,这与本文病毒性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肺泡灌洗液和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是相同的,而孙德军[15]的报道则提示,肺泡灌洗液的变化更为敏感直接。由于本文并未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的检测,尚不能对此作出结论。
巨细胞病毒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 2年1—12月产前检查的孕妇42 0例, 年龄1 9~4 3岁, 平均2 6岁, 无明确CMV感染病史及临床表现, 未进行CMV筛查。
1.2 方法
受检者在门诊抽取外周静脉血5ml, 离心分离后取得血清, 在-20℃冰箱保存备检, 不能反复冻融。检测前常规质控, 检测试剂盒及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均为德国罗氏公司生产。ECLIA法检测CMV-Ig M抗体:S/Co≥1.0判断为阳性。ELISA法检测CMV-Ig M抗体:S/Co>1.2判断为阳性。PCR法检测CMV-DNA:在紫外线观察244bp位置出现橘黄色边缘整齐的条带为阳性。对三种方法检查阳性者取尿液经过无菌过滤处理后进行病毒培养, 2~6周观察细胞病变, 如分离出CMV为确诊CMV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均为100% (29/29) 。特异度:ECLIA法为99.0% (387/391) , ELISA法为99.5% (389/391) , PCR法为99.7% (390/391) 。阳性预测值:ECLIA法为87.9% (29/33) ;ELISA法为93.5% (29/31) , PCR法为96.7% (29/30) 。三种检测方法检测CMV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0、2.01、0.5 5, P>0.05) 。
3讨论
CMV为双链DNA病毒。宫内感染CMV后会引起胎儿先天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目前, CMV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CMV抗原血症、CMV-DNA检测等[2,3,4], 其中临床较为常用的是血清学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主要通过检查血液中CMV-Ig M抗体来确定是否存在近期CMV感染。人体感染CMV后4~7天即可出现Ig M抗体, 因此CMV血清学检测被认为是较为灵敏的检测手段。ELISA法检测CMV-Ig M抗体是通过纯化抗原来检测其特异性抗体, 试剂成本低, 操作简单, 并且不容易受到抗核抗体等因子的干扰;但是取得检测结果所需时间相对较长, 且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降低结果准确性。ECLIA法是在化学发光分析及放射免疫分析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检测CMV-Ig M抗体同时具有化学发光分析及放射免疫分析的特点, 反应过程中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而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PCR检测CMV-DNA, 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一直存在争议, 不同报道显示不同取材标本、不同DNA提取方法均会影响检测结果。
笔者对孕妇分别采用多种方法检测CMV, 结果显示ECLIA法、ELISA法、PCR法检测CMV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接近。这表明三种检测方法对CMV感染大样本的筛查检测临床价值接近。本文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均为100%, 这是因为采用的金标准 (病毒分离) 是在以上三种方法检查CMV阳性患者中进行进一步复检, 部分假阴性情况未进行统计。从检测结果来看, 三种检测方法均存在假阳性情况, 提示我们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均都不能单凭一次检测结果就下结论, 最好是采用其他不同方法进一步复检。在检测取材及检测方便容易度方面, ECLIA法、ELIS A法相对取得血清标本后检测所需时间短, 比较适用于临床上大样本CMV感染的初检。
综上所述, ECLIA法检测CMV-Ig M用于诊断孕妇CMV感染, 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 可作为临床大样本的快速筛查检测, 但是检测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必要时要对检测结果进一步采用其他方法复检。
摘要: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法) 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 (CMV-Ig M) 在孕妇巨细胞病毒 (CMV) 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420例孕妇分别用ECLIA法、酶联免疫法 (ELISA法) 检测CMV-Ig M, 以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 检测CMV-DNA;对阳性结果行病毒分离检测, 并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ECLIA法、ELISA法、PCR法检测CMV的灵敏度均为100%, 特异度依次为99.0%、99.5%、99.7%,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9%、93.5%、96.7%, 三种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CLIA法检测CMV-Ig M诊断孕妇CMV感染, 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高, 可作为临床大样本的快速筛查检测。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凤贤.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3, 40 (1) :10.
[2]何小周, 王晓芳, 王世文.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 2012, 28 (1) :73.
[3]闫淑媛, 陈平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9, 32 (5)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