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监管

2024-10-10

依法监管(精选8篇)

依法监管 篇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生鲜牛奶作为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鲜牛奶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生产涉及奶牛饲养、防疫、检疫及兽药饲料监督等多个环节,只有建立健全生鲜牛奶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其质量安全。

1 健全奶牛养殖档案,强化养殖源头监控

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逐步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全面规范免疫程序、生产记录、饲料与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诊疗记录、免疫记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相关内容。按照辖区,由有关业务科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明确专人,分工负责,专人靠上监督管理。层层签订“监管责任书”和“防疫责任书”,明确监管人和养殖业主责任,发生问题严肃处理。通过健全奶牛养殖档案,可以实现质量安全追溯,在饲养生产环节确保其质量安全。

2 加强防疫,健全疫情监控网络

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本区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签订防控目标责任书,对防疫工作量化分解落实到场、到户;落实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了各级对疫情防控的责任心;健全区、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3 强化源头管理,搞好产地检疫

全区推行“检疫记录”制度,作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重要凭证。检疫人员在实施检疫时必须到现场按程序逐项实施检疫,并将检疫结论填写到《动物产地检疫记录》中。对检疫合格的,由检疫员、畜主、运输业户在《产地检疫记录》上签字,检疫人员凭《产地检疫记录》,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杜绝了检疫工作的随意性,也有利于检疫人员到点、到位、按程序检疫。同时,对检疫发生的动物疫病纠纷,《产地检疫记录》能作为证明检疫员到点、到位、按程序检疫的证据。

4 严把兽药、饲料关,强化畜牧投入品的监管检测

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的要求,做到坚决不使用违禁药物,严格遵守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休药期,在饲养源头有效控制兽药和有害有毒物质在牛奶中残留。

同时认真开展兽药饲料投入品检查检测,一是以禁用兽药为重点,开展兽药检查检测,整顿和规范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秩序,打击非法使用禁用兽药行为;二是开展饲料检查检测,重点检查检测生产销售配合饲料、浓缩饲料、蛋白饲料的企业,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等违禁化工产品行为。

5 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严格生鲜乳收购

根据全区奶牛养殖情况,按照方便奶牛养殖者、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原则,对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生鲜乳收购站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牛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并实行严格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和准运证制度。

依法监管 篇2

一、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要在行上下功夫。所谓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工作落实。目前,对依法监管粮食的认识已基本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抓工作落实。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精力投入不多,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得力,造成了粮食依法监管工作在社会上不被完全认可的被动局面。如何解决工作落实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到位”,即:工作责任心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工作精力到位。要把粮食工作当成事业来干,要象抓粮食企业经济效益那样想办法抓好监督检查工作,要象抓粮改那样舍得花力气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监督检查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当作执政兴粮的第一要务来抓,工作上要有韧劲、磨劲,舍得花精力解决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中的大事,如机构建设、人员和经费落实等,只有这样粮食依法监管工作才能上台阶,才能向纵深发展,才能全面推进。

二、正确处理政企关系,要在履行职能上下功夫。通过调查,有三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后,新组建的粮食购销企业因国有资产所占的比例较大,绝大多数市县粮食局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没有真正分开,许多局领导兼任企业法人,在开展粮食督查时,有意、无意之间就把国有粮食企业当成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袒护心理;二是有些县区在开展监督检查时,把目光往往只盯在个体或民营粮食购销企业,存在着查外不查内现象;三是粮食市场放开后,社会上其它成分的粮食企业创办人大多数是原粮食系统的职工,在熟人熟事面前,监督检查工作也只能走走过场,难以拉开情面较真。造成这三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政企不分和职能缺位,其影响很大,一方面容易给社会上造成错觉,认为粮食监督检查工作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另一方面有损粮食执法队伍形象。粮食依法监管是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发挥社会职能的主要抓手。可以这样说,监督检查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存与亡的大事。因此,我们在处理国有粮食企业关系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时,要从履行职能的高度来把握,要本着“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的原则,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先量内再量外,先量国有企业,再量其它企业。对系统内发生的违法经营行为,要按内外一致的原则,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追究经营单位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严重的还要追究主管部门的行政责任。

三、正确处理经常性检查与专项督查的关系,要在经常性上下功夫。粮食具有流通量大,经营主体多,涉及面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监督检查工作难度大,责任重。近两年来,开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侧重于专项督查多,侧重于抽查多,侧重于查案多,工作上处于被动、应付的现象。原因就是此项工作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调查,粮食市场放开后,经营主体虽然很多,但分类来讲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粮食购销主渠道,储存能力强,收购量大且收购时间长;二是粮食加工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一般情况下是边购边加边销;三是粮食经纪人,多是没有储存能力,无固定场所,流动收购,随收随卖,这就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由此可见,依法治粮工作要想有效地开展,必须在经常性和制度化上下功夫。一要对辖区内粮食经营户进行摸排、登记、建档,实行信用等级考评制度,进行分级监管;二要进行巡查。在粮食集中收购期间,县区粮食局要组织执法人员面对辖区内粮食流动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巡视,主动出击,对无照或违规经营者要给予坚决查处,特别是近两年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更要延伸到每个收购点,延伸到农村,这样既确保了政策的落实,也更体现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到位。三要坚持监督检查与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相结合。依法治粮是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粮食监管工作必须与业务相结合,业务工作开展到那里,监管工作就跟到那里,这就有利于构建监管工作平台,不留死角,不挂空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依法监管 篇3

引 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即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因此,对于我国法制建设而言,“依法治国”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时期法治改革工作中所遵循的一项最根本的原则和要求,而由此所衍生出的“依法治企”则将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需要认真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重大命题。

法治建设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立法、普法、知法、用法和守法5个阶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时间里,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主要围绕立法和普法两个方面进行展开,而如何过渡到使中国整个社会知法、用法和守法将是现在和未来的工作重心。从国家层面而言,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是“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从企业角度而言,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是进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據。作为一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性工作,“依法治企”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然方向,这一重要制度保障的完善和实施是要求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以此达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提高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目的。具体而言,“依法治企”是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保护体制与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特别是以法治思维构筑法治防线,遏制国企贪腐与国有资产流失。

案例分析

在对某中央企业(以下简称“F集团”)的当期监督中,国资委监事会发现F集团下属T公司,在2013年10月一宗玉米销售业务中,发生客户H公司违约欠款事件,共拖欠货款约人民币6 000万元。第17办专职监事把“监事风险、监督协同”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与该集团法律部一道,对“违约欠款”进行了调查梳理,深入分析,制订了有效处置方案。在监事会的督促下,公司依法出击,取得了良好效果,避免了给T公司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严重后果。

全面调查——掌握有效信息

经细判案件相关材料,并对相关人员逐一询问,全面掌握了案件相关重要信息。与此同时,要求T公司指派1名高管驻守客户公司,随时掌握其经营动态。经了解:T公司与H公司于2012年底签订了玉米购销合同,约定T公司将收购的玉米陆续出售给H公司作为酒精加工原料。后由于酒精销售市场疲软及H公司经营不善等原因,该公司的现金流急剧紧张,最终导致欠款事件发生。业务开展前,经T公司法律部门要求,H公司提供了机器设备和土地使用权两项抵押担保,并办理了抵押登记(其中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期限将于2013年年底到期),两项抵押财产的市场价值初步估计超过1.5亿元,足以涵盖全部债务本息。H公司曾3次向T公司出具承诺函,对欠款事实持认可态度,但承诺函如作为诉讼证据使用则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另外获悉H公司的大股东为香港某上市公司Q公司。

巧妙应对——获取关键证据

鉴于H公司提供了足额抵押担保,案件处理的关键是确保胜诉和债务金额确认问题;此外,随时把握对方异常情况发生,尤其需要关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期限到期问题。根据T公司提供的信息,并经法律部调查核实,确认了H公司75%股份由Q公司持有且Q公司董事会对H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最终决策的事实。同时查到Q公司当前持续性亏损,其董事会正在运作通过增发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进行融资以维持经营。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则,一旦H公司涉诉或资产被查封,则作为母公司的Q公司必须如实公开披露,进而导致其股价下跌,影响其增发计划。

经分析发现,由于双方存在多次交货、付款、开票等行为,涉及的履行凭证和往来函件较多,且合同约定的货款计算方式较为复杂,债务金额很可能成为诉讼争议的焦点。因此,对方承诺函中认可的债务金额5 700万元很可能存在少计问题。此外,H公司虽表面认可债务并表示会尽快清偿,但对T公司提出的债务核算及逾期支付责任等实质问题却避而不谈,一再拖延时间。

综合各种情况,F集团判断H公司作出积极谈判解决问题的姿态实系迷惑T公司之举,毫无诚意可言,其真实目的是为Q公司增发股份争取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部决定尝试利用其短期内的惧讼心理补强证据,通过迫使H公司签署还款协议的方式固定债权凭据及金额,而不必再依据原购销合同进行繁琐的举证,确保诉讼胜诉。

T公司根据购销合同和交货、付款凭证等材料对欠款进行了重新核算,确定H公司的欠款本金为6 009万元,高于对方承诺金额近300万元。在此基础上,法律部精心设计了《还款协议》,F集团负责人与T公司主要领导一同赶赴H公司进行现场谈判,并明确表示,如果对方当天中午前未能按照T公司提供的文本签署《还款协议》,T公司将立刻申请对其采取司法措施。由于担心诉讼程序影响其增发股份计划,加之法律部作出的一副最后通牒的姿态,H公司决策层经过紧急电话会议,最终决定签署《还款协议》。T公司由此取得了案件关键证据。《还款协议》不但明确了H公司欠款本金6 009万元和9%的逾期年利率等内容,还规定一旦H公司在新的还款日前未能清偿债务,还要额外支付T公司1笔约200万元的违约金,并以实际票据为准承担T公司发生的全部法律费用。

nlc202309031108

依法出击——锁定执行财产

在债务展期届至后,不出F集团预料,H公司仍未能还款。由于已经获取了确保胜诉的《还款协议》,法律部决定立即起诉H公司,并查封其主要资产。针对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期限问题,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登记期限对抵押权效力没有影响,即便不予查封,T公司仍对之享有优先受偿权。但为了稳妥起见,法律部还是决定将其列入查封范围。同时,由于H公司已抵押给银行的房产价值大于其担保债务,法律部决定将该项房产也列入查封范围,以避免H公司通过借多还少等方式扩大该项资产上的抵押债务规模。对T公司而言,则不但可以扩大执行财产范围,还可促使H公司在筹集款项后能首先用于清偿所欠T公司的债务,以解除对其利用房产融资的限制。

2014年年初,T公司在黑龙江高院提起了对H公司的诉讼,并迅速申请查封了前述土地、房产等资产。后据T公司派驻H公司的人员反馈信息,Q公司作为该抵押土地的实际控制人,确实曾筹划在该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到期后通过不正当手段以该块土地做抵押运作银行贷款事宜,进而侵害T公司的合法权益,而T公司快速采取的诉讼保全措施则彻底打消了其幻想。至此,T公司在取得确保胜诉的关键证据《还款协议》后,又进一步锁定了抵押土地、房产等执行财产,足以保障T公司债权得到全额清偿,国有资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结论与启示

一是在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下,现代监事会的规制应愈加重视和积累“监事风险”“协同治理”的具体实例。目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着复杂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监事会以问题风险为导向,更应积极倡导与企业互信互存的正能量“多向治理”,从而提升当期监督的法治力和有效性。

二是在重大违约事件发生后,应督导“依法治企”贯穿其中,充分利用企业法律部门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补强证据,以诉讼胜诉和执行财产保障为中心做好全面准备,对挽回损失至关重要。本案例中,正是由于法律部的提前介入和精心设计,才使得T公司取得了胜诉的关键证据,不但保障了债权本金,而且还依法争取了数百万元的违约金等权益,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是要穷尽一切法律手段,全面掌握对方的相关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本案例中,正是凭借T公司提供并经法律部调查核实的H公司股东背景及相关信息,才使得T公司成功利用对方的惧讼心理,最终在其香港上市公司增发股份前促使对方签订了决定诉讼成败的还款协议。

四是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要特别重视资信审查和债务担保的作用。特别是当前一些企业在面临经营困难或高利贷还款压力的情况下,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为获取周转资金不择手段,或者恶意违约,或者精心设计贸易圈套以侵害交易对手合法权益,令人防不胜防。而最有效的防范方法就是获得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充足担保,特别是抵押擔保。本案例中,正是由于T公司听取了其法律部门的建议,坚持要求H公司先行提供抵押担保,才确保了其胜诉后的债权可以得到有效实现。

企业责任与依法监管缺一不可 篇4

据悉.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截至发稿,该事件还在不断升温,各媒体也从多角度,多视点接连报道了该事件的相关信息。盘点此次事件,记者谈以下几点感受:

产品召回:恒天然8月5日表示,已经确认市场上90%受污染产品的安全状况,其余10%产品将在48小时内召回。据媒体报道,没有一家涉事品牌企业表示已在恒天然承诺的48小时时限内实现了全部召回。因为问题产品销往全球,部分可能已被“消费”,召回所有问题产品的确“没有把握”,恒天然48小时承诺俨然成为“空头支票”。

企业责任:按恒天然的说法.产品潜在质量问题早在今年3月就已发现,但直至7月31日才经检测确定为肉毒杆菌污染。恒天然拖延公开产品问题一事,受到了多名新西兰政府官员的指责。其次,神秘的“第八家”涉事企业已与恒天然签订保密协议一事,也引得业界猜测纷纷。恒天然也好,涉事企业也好,公开问题,承担责任,是最起码的企业道德。殊不知,“保密”为哪般?只会令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其失望。

标准缺失:据了解,目前肉毒杆菌检测不是必检项目,也没有相关的检测标准,但是不少大企业都会启动肉毒杆菌自检。

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心得体会 篇5

一、法律需要被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一句人所熟知的话: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僵死的教条,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建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假如没有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信仰,所有的法律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法律被所有人寻求和信仰,让法律占据心中至上的地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此,一定人人遵法,人人依法。

二、执法程序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专门提出没有法定根据或不遵遵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份,依法行政,必须依托不可缺少的程序来维护和保障,行政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增强程序意识,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推动依法行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进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执法实践中首先必须彻彻底底的执行亮证、调查、制作法律文书、告知救济方式等程序,要做到案件经得起斟酌、经得起复议、经得起诉讼,果断避免因程序缘由导致的复议或诉讼败诉。

三、行政执法要公道。公道性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要求。首先,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同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同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没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正当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四、执法目的是为民。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立足的根本,是当前一切工作的努力方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是要维护好人民权益。工作做得好不好,终究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要始终坚持为民监管,以人为本,把切实保护好人民健康和生命权益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动身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题目,为人民安居乐业构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依法监管 篇6

1 环卫用拖拉机基本情况

为全面落实环卫用拖拉机的专项整治工作, 从2011年10月起, 该区各镇农机管理部门对全区环卫用拖拉机进行了拉网式的全面登记清理, 共查出无牌证拖拉机 (在用) 211台, 无有效驾驶证的驾驶人130人。尤其在武进城区, 无牌无证的拖拉机和驾驶人占到30%以上, 共有近百台各种环卫用运输车辆, 其中用于清运垃圾的拖拉机有近70台。尽管整治工作多年来从未间断, 但整治效果欠佳。主要原因:一是环卫用拖拉机的管理部门为公共服务性单位, 属微利企业, 不愿为车辆和人员负担培训、检审、上牌、投保等费用;二是驾驶人员和运输车辆不固定, 流动性大, 大多属于临时的“拉郎配”;三是缺乏行之有效措施, 监管难度较大。

2 整治工作主要做法

(1) 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环卫用拖拉机的专项整治工作, 区农业局、城市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环卫用拖拉机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并在农机监理所设立办公室。各镇、村也层层召开会议部署, 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 确保整治行动有序开展。湖塘、横山桥、雪堰等镇均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 联合印发文件, 召开责任单位负责人工作会议, 部署落实整治工作。

(2) 突出整治重点。一是查纠全区无牌行驶、不按规定参加年检环卫用拖拉机;二是查纠驾驶人无证驾驶或准驾不符;三是落实环卫用拖拉机及驾驶人的长效管理制度。

(3) 强化宣传教育。各相关部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以及采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 积极开展整治行动宣传。并在镇级环卫所、镇村集贸市场等场所开展针对性宣传, 张贴整治行动公开信, 把有关政策法规和拖拉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到每一位驾驶员。在整个整治行动中, 全区通过媒体宣传26次, 悬挂横幅50条, 发送宣传资料395份, 群发宣传短信588条, 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 扩大了整治行动影响。

(4) 明确职责分工。整治行动期间, 明确农业 (农机) 、城管 (环卫所) 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农业 (农机) 和城管部门共同负责对拖拉机及驾驶人摸底排查、情况核实和清理登记;农机管理部门负责拖拉机的注册登记、检验及驾驶人的考试考核, 办理行驶证和驾驶证, 并负责对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城管 (环卫) 部门负责环卫用拖拉机及驾驶人的规范管理, 杜绝雇佣无证驾驶人员及使用无牌证的拖拉机现象。

(5) 规范牌证的发放。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 对拖拉机及驾驶人的信息逐一详细登记, 形成书面材料向领导小组汇报, 确定了工作指导意见:对年纪相对较轻、技术好、素质高的驾驶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考试考核, 对不符合年龄要求和考试不合格的一律淘汰;对车况好、符合安全检验要求的拖拉机给予检验上牌, 车况老旧和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一律停用。深入到重点镇、村环卫用拖拉机集中点, 对需上牌拖拉机做好发动机号码及车架号码的核对、拓印等初检和维修技术服务;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给予提醒和现场整改, 真正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6) 部门协作配合。农业 (农机) 、城管 (环卫) 等部门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 积极争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大力协助, 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重点地区开展路面查纠活动, 为整治活动造势。对路查中发现的无牌无证拖拉机一律扣车, 实施登记保存, 督促机主、驾驶人到农机部门注册登记。整治行动期间, 部门之间坚持执行定期通报制度, 共同研究解决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整治工作主要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 全区环卫用拖拉机整治效果明显,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1) 农机事故的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前, 城区六家环卫所每年均有大大小小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起, 支付各类道路交通赔款1.5万元左右。自2011年底开展环卫用拖拉机专项整治活动以来, 交通安全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2012年仅有两家环卫所发生一般交通事故, 共赔款8 000元;2013年至今仅一家环卫所发生事故, 赔款2 000元, 而且全部在交强险范围内处理, 大大降低了环卫部门的管理成本, 保证了道路交通的安全。

(2) 全区拖拉机及驾驶人的“三率”水平明显提高。专项整治活动以来, 全区共办理环卫用拖拉机注册登记148台, 淘汰了近50台不符安全要求的拖拉机;新办理驾驶证98人, 增驾驾驶证8人, 环卫用拖拉机的牌证率和驾驶人持证率达96%以上。加上近两年上道路的小拖交强险也实施农机政策性保险, 省补贴额60%, 2012年度的环卫用拖拉机年检率达99%, 使全区上道路拖拉机及驾驶人的“三率”水平均有了明显提高。

(3) 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针对全区大多数环卫所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现状, 区农机安全监理所与区环卫部门一起, 建立和完善了“镇环卫所工作制度”“环卫工人管理制度”“环卫所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村级环卫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使环卫用拖拉机及驾驶人的管理规范化, 考核奖惩制度化, 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 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依法监管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分级监管对象主要为萧山区中小型医疗机构, 共702家, 其中乡镇卫生院5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52家、门诊部17家、个体诊所110家、村卫生室373家。

1.2 方法

1.2.1 评分标准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制订了《萧山区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评分标准》和《萧山区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核定自评表》。主要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房屋和科目设置、人员聘用及执业资格、日常管理工作、医疗服务质量、传染病管理、消毒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及医疗广告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1.2.2 监管等级的评判标准

评分表采用100分制, 以标化分值作为最后得分, 标化分=实得分/ (总分-缺项分) ×100。根据标化后的得分, 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信誉度由高到低分为“规范”、“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标化后得分90分以上者为规范级, 70~89分为合格级, 69分以下为不合格级。

1.2.3 关键监督项目

在分级评定过程中, 如发现有下列一项不符要求, 即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级: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及时校验;②超范围、超科目诊疗;③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④发生传染病疫情事故。

1.3 实施步骤

1.3.1 宣传动员阶段

萧山区卫生局组织召开动员大会, 统一思想, 提出实施要求。萧山区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安全、规范执业、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分级监管评定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为使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取得实际效果, 对参与该项工作的监督员进行培训, 统一现场评审标准。同时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 加强宣传, 激发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在社会上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1.3.2 自评申报阶段

各有关医疗机构对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萧山区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评分标准》全面进行自查自纠工作, 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并积极整改, 而后按照《萧山区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核定自评表》的要求完成自查评级。自评后将申报材料上报至萧山区卫生监督所。

1.3.3 评分定级阶段

在各有关医疗机构自查自纠的基础上, 由萧山区卫生监督所根据《萧山区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评分标准》, 组织人员采用现场评审的方法进行评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 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确保每家医疗机构能够整改到位, 对违法行为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立案查处。

1.3.4 核准发布与总结阶段

根据各评审组的评分结果, 萧山区卫生局进行审核确认, 而后予以发文公布。对评为“规范”级医疗机构给予表彰, 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对“合格”级医疗机构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对“不合格”级医疗机构要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将暂缓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区卫生监督所对本次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为在其他医疗机构中开展量化分级监管工作积累经验。

2 结果

按照《萧山区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评分标准》, 最终被评为“规范”级共39家, “合格”级共650家, “不合格”级共13家。其中“规范”级比例最高的是乡镇卫生院, “不合格”级比例最高的是门诊部, “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超范围诊疗和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评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建立了有效的监管机制

通过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工作的开展, 卫生行政部门对机构准入、科目核定、人员准入等医疗机构的许可行为进一步规范, 执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通过量化分级监管工作, 加强了对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后续监管, 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采取不同的监督措施, 也使监督人员明确了每个医疗机构应监督的重点, 在今后的监督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把有限的卫生监督力量放在监管的薄弱环节, 从而提高了医疗市场监管效率, 缓解目前医疗市场监管任务重, 监督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

3.2 提高医疗机构自律诚信水平

通过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评审的培训、自查自纠、指导检查及评审等工作,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充分学习了有关医疗法律法规, 依法行医观念增强, 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 全面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规避医疗风险的能力[3]。由于评定的结果要向社会公开, “不合格”级将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及其经济效益, 所以医疗机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等待监督检查, 而是自觉做好各项工作, 对照评分表, 寻找差距, 采取措施, 加以改进。通过量化分级监管, 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自身管理和诚信水平[4], 极大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3 完善了医疗执业规章制度

此次分级监管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上报申报材料, 包括:《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医疗机构科室设置及人员名单、相关制度与方案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保证方案;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件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方案) 复印件、医疗废物收集协议、《萧山区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核定自评表》, 从而使医疗机构在制度建设方面资料收集较为完善, 进一步规范了诊疗服务行为。

3.4 对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的建议

本次对中小医疗机构实施依法执业分级监管只是对已取得执业许可证的中小医疗机构进行了分级监管。笔者建议在申请人获得《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 卫生行政部门发放《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前, 要按照评审的标准进行量化评分, 对关键项目不达标和评分低于70分的医疗机构不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以把好发证关。符合发证条件的分别做出“规范”级、“合格”级的审查结论, 并在发放执业许可证的一年内, 进行常规的卫生监督, 一年后仍保持在“规范”级水平的实行简化监督[5]。

参考文献

[1]杨卫国, 黄彪, 张永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制度实施情况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6) :463-464.

[2]张雁宏, 孙占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6) :475-477.

[3]王淑萍, 段杏丽, 宋学.医疗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可行性探讨[J].河北医药, 2007, 29 (9) :1011-1012.

[4]徐建国.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监管的实践[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9) :691-693.

依法监管 篇8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 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按照严格依法、淘汰落后、标本兼治、稳步推进的原则, 统筹采取“关闭、整合、整改、提升”等措施, 依法取缔和关闭无证开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各类矿山尤其是小矿山, 全面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 目标任务。

到2015年底, 无证开采等非法违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 不符合产业政策、安全保障能力低下的小型矿山得到依法整顿关闭, 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小型矿山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 安全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矿山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矿山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产安全事故持续下降, 较大、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努力杜绝特别重大事故。

二、矿山整顿重点

(一) 对存在非法违法开采行为的矿山依法予以取缔关闭:

1.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 擅自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

2.关闭后擅自恢复生产的;

3.存在持勘查许可证采矿、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 且拒不整改的;

4.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三同时”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规定, 拒不执行安全环保监管指令、逾期未完善相关手续的;

5.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未提出延期换证申请, 经限期整改仍不申请办理延期换证手续的。

(二) 对限期停产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依法予以关闭:

1.存在重大安全和环境隐患, 且整改无望的;

2.技术装备落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得不到保障的;

3.小型露天矿山无正规设计或不按设计规范建设、应采用而未采用中深孔爆破、未实行机械铲装和机械二次破碎, 以及未实行分台阶 (分层) 开采的;

4.相邻小型露天采石场开采范围之间最小距离不符合有关规定的;

5.地下矿山井下生产系统尤其是通风系统不完善、未实行机械通风, 以及采场管理混乱的;

6.尾矿库危库、险库未按要求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以及未经审批擅自回采尾矿的;

7.地下矿山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建设的;

8.三等以上尾矿库在规定期限内未安装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

9.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

10.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次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

(三) 对工艺、技术、装备落后, 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矿山限期予以关闭:

1.一个矿体存在多个开采主体、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 已经纳入资源整合范围要求进行关闭的;

2.不符合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有关矿种最小开采规模、最低服务年限的;

3.使用国家或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 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的;

4.独立选矿厂无固定、合法矿石来源的;

5.砖瓦用粘土、页岩等资源开采不符合国家关于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相关政策的。

三、矿山整顿标准

1.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

2.拆除供电、供水、通风、提升、运输等直接用于生产的设施和设备。

3.地下矿山要炸毁或填实矿井井筒, 露天矿山要恢复生态环境或治理边坡, 尾矿库要履行闭库程序。

4.消除重大安全、地质灾害和环境隐患, 地表设立明显警示标志。

5.清理收缴矿山留存的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

6.妥善安排关闭矿山的从业人员。

四、工作要求

(一) 抓紧制定工作方案。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安全生产规划, 组织制定2012-2015年矿山整顿关闭工作方案, 并于2012年12月31日前报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工作方案应明确整顿关闭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配套的政策措施等, 细化关闭矿山的范围和对象, 将整顿关闭任务指标逐年分解到市、县。

(二) 完善联合执法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专门的组织和协调机制, 细化落实各有关部门工作责任, 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采取有力有效措施, 努力推动整顿关闭工作顺利实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 加强协调配合, 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措施, 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积极指导和推进矿山整顿关闭工作。

(三) 狠抓整顿工作效果。

对决定关闭的矿山,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关闭, 并组织验收。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整顿关闭标准, 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和关闭程序, 认真落实吊销证照、拆除设备设施、炸毁井筒等各项工作措施, 确保关闭到位。要积极探索矿山整顿关闭工作常态化措施和手段, 防止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 巩固整顿关闭工作成果。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妥善解决整顿关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 加强社会监督和督导检查。

上一篇:当前蛋鸡市场形势分析下一篇:个性化合作学习